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颈椎病中医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颈椎病 中医 护理 治疗
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以及肌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来说, 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 使患者出现头昏, 头痛, 颈部活动困难等一系列症状[1]。中医中药治疗优于西医西药治疗, 同时配合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颈椎病采用针灸、按摩、牵引和中药等方法治疗颈椎病160例, 并积极配合一套完整的护理措施,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 男68例, 女92例, 年龄42-72岁, 平均年龄56. 3岁, 病程6-8个月。主要症状: 头、颈、肩、背以及上肢等部位的顽固性定位疼痛、肿胀和麻木, 当睡眠或低头、抬头过久, 或颈部转动度大时头目眩晕, 耳鸣眼花, 记忆力减退。本组患者均经x线摄片、ct检查证实为中重度颈椎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 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 均取患侧, 平补平泻手法, 可配合艾灸, 每次30 min, 每日1 次, 8-10 次为1个疗程。
1.2.2 按摩 患者取坐位, 用拇指于风府、风池、天宗、曲池、中渚等穴及颈肩部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物等处轻柔的按、揉,采用一指禅推法, 以疏通经络继而以推、拿、滚法作用于颈肩部、背及上肢的经筋。
1.2.3牵引法[2] 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为2-5 kg, 每次牵引时间约30min, 每日1-2次, 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扩大椎间隙, 流畅气血, 缓解症状, 且少有不适。牵引重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而灵活掌握。
1.2.4 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常用药物为颈痛灵、筋骨痛消丸、颈复康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 10 d为1个疗程。中药离子导入: 威灵仙6 g 、川乌、草乌各30 g 、细辛、羌活、川芎、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各10 g、上药加水1 500 ml, 水煎1 h取汁500 ml, 将樟脑、冰片各5 g 溶于水中备用。将离子导入电热板放入其中,浸泡5min 后取出, 放于颈部或颈肩处, 导入脉冲电流, 强度以患者感到微麻能耐受为度。
1.3 疗效判定[3] ①临床治愈: 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恢复正常, 恢复原工作, 半年内无复发。②显效: 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有明显改善, 能坚持原工作。③有效:主要症状消失, 阳性体征及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无明显改善。④无效: 主要症状体征及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均无改善。
2 护理
2.1 加强生活护理 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 注意防寒保暖, 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 俯卧位不可取, 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 枕头可相应偏高; 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
睡眠形态紊乱者,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此外, 尚应加强皮肤护理。
2.2 心理护理[4] 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病程长, 反复难愈, 如对本病认识不够, 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颈椎病患者一般喜暖怕凉, 故安排床位时, 一般避开门窗, 防止风寒, 必要时增加被褥以防止受凉; 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行动困难, 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应向患者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 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 鼓励患者怡情悦志, 安心养病。
2.3饮食护理 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 身体虚弱, 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 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 食少则正气不足, 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 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我们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 嘱患者勿过食肥甘厚味, 少饮酒, 多饮水, 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 防止便秘。
2.4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 应积极抢救。①观察牵引治疗效果。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法, 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坐式牵引或卧式牵引, 牵引重量从3 kg 开始, 逐渐增加重量, 以能耐受为度, 最大牵引重量可达10 kg。牵引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可减轻重量, 如不缓解或症状加重, 应暂停牵引。②颈部推拿时, 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手法, 多次推拿效果不好者不宜继续推拿。③由于患者常有手臂放射性疼痛, 尽量选择健侧手臂输液, 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 以60 滴/ min 左右为宜, 并注意保暖, 可在患侧手臂下垫小枕或暖水袋, 以减轻疼痛。④注意病人安全, 防止意外受伤。下肢乏力, 行走困难者, 以及眩晕严重时, 应有人陪护, 病人入厕时应扶持, 防止摔伤。⑤为预防肌肉萎缩,应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体能锻炼, 加强营养, 以补益气血, 滋养筋骨。
2.5 康复出院指导[5-6] ①勿用颈部扛抬重物, 直接压力最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②保持颈部良好姿势, 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或低头看书, 应及时改变头颈, 并朝相反方向活动颈部。工作中应定时远视前方, 1次/30min, 每次1-2 min,对于桌椅叨炔恍髡? 应改变桌高或椅高, 使之比例协调,减轻颈部劳损。③指导睡眠方法, 使颈椎在休息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曲度, 应选用较软的圆枕, 宽度应超过肩宽10-20cm, 高度以压缩后10-15cm为宜。睡枕的位置应放在枕后方, 用以衬托颈生理前曲度, 不要放在头枕部, 使颈生理曲度改变。④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的体能锻炼。⑤积极预防和治疗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因为上述疾病也是颈椎病发病的诱因之一。⑥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3 结果
治愈74例, 显效64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93. 8%。
4 讨论
采用水煎剂, 进行离子导入, 并结合按摩、牵引的疗法, 扩大椎间隙, 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 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 消除肿胀, 分离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 改善血液循环, 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使病变组织修复, 是治疗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方法。颈椎病不易根治, 随时都可能因动作过猛、用力过度造成损伤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配合中医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与功能锻炼在治疗中的作用, 并做好健康教育,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治愈率, 减少复发率。
参 考 文 献
[1]朱立国,于杰,高景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概述[j].中医正骨, 2005, 17( 8) : 69- 71.
[2]邓大学,黄一梅.中医临床护理备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39- 241.
[3]贺向无,雷正科.自拟葛桂颈椎康治疗颈椎病78例[j].人民军医, 2005, 48(8) : 468- 469.
[4]饶建凤. 41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宜春医专学报, 2002, 12(2) : 131- 13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关节、韧带的松动、错位,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等组织而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候群。牵引、手法、针灸均为其常用外治法,笔者现介绍如下。
1 牵引治疗
牵引疗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颈椎牵引能限制颈椎活动,解除肌肉痉挛,纠正椎后关节的错位,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改变颈椎负荷力线,使滑脱椎体复位,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以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以便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使颈部恢复其正常的功能。但目前对牵引角度、力度、方向和时间仍无明确的定论,各家所言较多。如周章武[1]认为牵引时应后伸15°,可缩短横突间距离,避免椎动脉受牵拉,力值以3-12 kg,时间以15-30 min为宜。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施杞[2]报告通过尸体颈椎标本建立正常与损伤颈椎力学模型后,观察并比较了不同的牵引对颈椎的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提示颈椎牵引以前屈15°-25°,重量为4-6 kg较为理想。
2 手法治疗
运用手法治疗本病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认为其病变和中医学描述的“骨错缝”、“筋出槽”有关。大量的临床报道表明,正骨、矫正与运动关节类手法具备纠正“骨错缝”、“筋出槽”之独特效应,具有积极的病因病理上的治疗作用。推拿按摩治疗颈椎病的作用主要在于:①疏通经络,止痛止麻。②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滑脱,解除压迫。③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消除炎症、水肿等,解除痉挛,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具体手法有摩、揉、点、松、扳法等,分理筋与正骨手法,前者注重摩揉点松,后者在上提颈部时,利用患者体重对抗牵引,进行多次间歇性拔伸和旋转,从而加强颈部血液灌注而改善症状。通过手法诊复,能纠正对脊柱稳定性起到主要作用的关节突关节的错动,松解软组织粘连,相对地扩大椎间孔。传统的手法治疗该病,是在颈部放松手法的基础上,再行颈部的拔伸旋转扳法,一般认为听到“咔塔声”是这一手法成功的标志。因此刘飞[3]等认为采用颈椎拔伸旋转扳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定位定性准确。②手法轻柔,严防用力过猛,切忌追求颈响声。③旋转度数适中,应根据病人颈椎旋转移位的程度确定。④医者要高度重视。正确的方法安全有效,手法不当易发生意外;轻者给病人增加痛苦,重者致残,甚至致命。
转贴于
3 针灸治疗
运用针灸补虚泻实,通过疏通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经络腧穴,阻断或转移心神对疼痛刺激的感知作用,达到“位痛移疼”的目的,这是针灸产生即时镇痛效应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减轻或阻断疼痛刺激本身加重气血运行障碍的恶性循环。岑玉文[4]等通过取穴颈夹脊、百会、风池辅以阿是穴、肩井治疗15例,有效率为100%,认为针灸治疗可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逐渐减轻病变组织对颈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以缓解症状。著名针灸学家贺普仁[5]认为本病的病理机制多由于“气滞。”即当人体正虚或邪实之时,致病因素干扰了脏腑和经络的正常功能,出现了经络不调,气血瘀滞。
4 其他治疗
中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还有很多治疗方案。如电疗、红外线频谱照射、局部中药热敷或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临床效果比较确切,可以充分改善颈部循环,减轻肌肉挛缩,促进血流加速,缓解疲劳。
参考文献
[1]周章武,王金富.颈椎病牵引位置的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1):35.
[2]施 杞.要重视对颈椎病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1):2.
[3]刘 飞,刘延男,张 雷.理筋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性头痛、中医正骨[J],2002,14(8):45.
笔者自1994年至今采用中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96例,收到了显著和满意的临床疗效。此套外治疗法克服了非手术疗法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不甚好,复发率较高的弊端。
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54例,女性42例;年龄20~65岁,平均43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半年。
2 治疗方法
2.1 推拿 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用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多可收到良好的疗效。但手法须轻柔和缓,用力要贯穿由轻至重再到轻的主线,如需用较大力量手法时,一须在纵轴牵引情况下进行,决不可粗暴猛烈而急聚地过度旋转或屈曲头颈部。再者在推拿临床中,更须注意因人制宜。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法和力度。一般情况下,如患者体质强,耐受力大的手法刺激量要大;患者体质弱,耐受力小的手法刺激量要适当放小。在手法施用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反应随时调整手法及手法力度,不可死板硬套,一成不变,更不可矫枉过正,给患者造成新的损伤。正所谓“法之所出,患者不为所苦,方为高工”。
推拿疗法适用于颈椎病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对脊髓型一般无效。
推拿第一步:松颈: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其侧后方。用拇指揉法,三指捏法,拿法、弹拨法交替地在颈部推拿作用5~10分钟。先使颈后的斜方肌、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放松,然后转至颈的患侧,以拇指揉颈椎横突前、后结节起止的诸肌,手法由浅及深作用5~10分钟,操作时医者可用一手扶持患者前额,另一手操作,以防头部摇晃。
推拿第二步:扳颈:患者仍取坐位,医者站其背后,两手掌根及鱼际抵住枕骨后下缘两侧,其余双手四指及手掌托起下颌部,夹紧托稳,向上缓缓用力拔伸,并做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然后在拔伸情况下,将患者颈部前倾30°,向健侧旋转约45°,在巧发力下,迅速向患侧加大旋转幅度作扳法,手法要稳而快速,不宜暴力。操作成功即可发出“卡咯”的清脆响声。对椎动脉型患者扳颈时,可探索向不发生眩晕方向扳颈。如果患者两侧旋颈时均可引起眩晕者,则可先后向两侧扳颈,发生头晕、恶心时,迅速掐患者两侧内关穴,以解除症状。扳颈结束后赶快用拿、揉法松弛颈部肌肉。
推拿第三步:动颈:术者一手置头顶部,依次使患者颈部做后伸,左、右旋转,健侧屈后环绕活动。活动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但动作要缓慢。在各个方向活动中,要了解患者的反应,如某一方向能引起症状,则应避免;如某一方向能消除症状,则尽量加大其活动幅度。动颈作用5分钟,操作中,动作宜缓慢柔和。
推拿第四步:舒筋:术者沿患者臂丛神经走向的相应穴位,如天鼎、缺盆、中府、极泉诸穴,用拇指按压法,各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取穴准确,有“得气”反应,局部及上肢、肩背有酸胀、沉重感或窜麻感,然后沿肱二头肌内侧沟拔络,并揉搓患肢,最后拿两侧肩井穴,敲击肩背部结束治疗。
以上四个步骤,均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松颈,可解除痉挛的肌肉和削减一部分症状,且为扳颈、摇颈手法作准备。扳颈、摇颈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四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2.2 针灸 取穴: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大椎、天宗、肩、肩俞、肩贞、曲池、手三里、列缺、合谷、条口。每穴针刺后,留针30分钟。
2.3 牵引 颈椎牵引疗法是临床上治疗颈椎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通过牵引得以解除颈部肌肉的痉挛,缓解颈椎垂直轴线上的压力,而使滑脱的颈椎得到牵张的效应,对扭曲的椎动脉也可得到伸张的牵引力。
颈椎牵引可在坐位下进行,用颌枕部套托住下颌和枕后,通过滑轮装置悬重获得牵引力,以体重作为对抗牵引力。每次牵引30分钟,每日1次。神经根型患者牵引时,头颈部须前屈约30°,牵引重量应落在身体前方。椎动脉型患者牵引时,头颈部前屈角度减小或呈垂直位牵引。其它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牵引重量可由轻逐渐加重,一般可由6kg开始,3~5天内增加至10kg左右,此后即以此重量牵引。
2.4 刮痧 刮痧对消除颈椎病的僵直、疼痛等不适症状尤为突出。方法如下:让患者暴露颈、肩、背部,将红花油或活络油等涂敷以上部位,用牛角刮板从颈上部起,先中间,后两边从上而下刮以上部位,肩部侧由内向外刮,待皮下出现红色或紫黑色“痧”时为度,切记不可使劲硬刮。一个部位出痧后,再移至其它部位刮痧。整体刮痧结束后,医者双手搓热在皮肤出痧部位用手掌搓、揉、摩法,进行收“痧”操作,让已出现的“痧”逐渐淡化或缩小,此时患者会感到浑身发热,尤其是刮痧部位,收痧操作不要求将“痧”全部散掉,以痧淡化或缩小为度。操作完毕后用纸擦拭干净残留在患者身体上的油迹,让患者穿好衣服,饮温水150ml左右,注意刮痧部位的保暖,避免风害侵袭。下一次刮痧,待痧完全消退后再进行。
2.5 中药酊剂外敷 中药酊剂外敷最好在其他疗法之后进行,可起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肿,温经散寒的功能。酊剂中药处方:桂枝30g、伸筋草30g、艾叶30g、红花30g、花椒30g、生川乌60g、生草乌100g、川牛膝30g、木瓜30g、乳香30g、没药30g、秦艽30g、威灵仙30g、三七30g、羌活30g、独活30g、细辛60g、当归30g、川芎30g、马钱子30g、祖师麻30g、铁棒锤30g、辣椒60g。酊剂敷料:樟脑2%、薄荷脑0.5%、松节油0.5%、冬青油2%、丙二醇5%、氮酮1%。先将中药处方中各位中药备齐,可用10倍于总重量的75%医用酒精浸泡一周,然后滤过、称重备用;下来按辅料中比例关系将樟脑、薄荷脑等加入酒精浸泡液中,搅拌溶化完全,即得到中药外敷酊剂。用法将中药酊剂涂敷于颈、肩、背部,用保鲜膜包裹,穿好衣服,不影响工作、学习,保留30~60分钟后,撤掉保鲜膜,用干毛巾擦拭干净残留液即可。注意过敏体质人群应慎用,以防过敏。
以上五种疗法,在每次治疗中医者可任选两种或两种以上疗法,不必五种疗法全部运用,可交替运用,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不必拘泥。
各项治疗均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2.6 医疗练功 对颈椎病来说,医疗练功既是一种治疗方法,又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巩固疗效的措施。颈椎病医疗练功的方法很简单,取得效果的关键是:贵在坚持,每天练功1~2次,每次15分钟左右。(略)
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 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好转: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部分消失,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自觉症状、阳性体征及颈、肢体功能无改善。
3.2 结果 本组96例患者,痊愈63例,占65.6%;好转30例,占31.3%;无效3例,占3.1%。
4 讨 论
关键词:颈椎病;眩晕;中医治疗;针灸;加减葛根汤
52 Cases of Cervical Vertigo Trea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ZHU Ji-cheng,LI Wei-hua,LING Rong-gui,WU Chuan-wu
(Hepu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hai 536100,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to treat cervical spondylosis vertigo. MethodsIn May 2012 to June 2013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52 patients with vertig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ES the massage, bonesetting principle, methods of treatment, such as rotating reset to add and subtract puerarin treatment group soup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are 1 times a day, for 1 week for a period of treatment, 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30%,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3.07%. After statistics analysi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Conventional pure massage therapy,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ment can obviously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 Vertigo; 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cupuncture; Add and subtract kudzuvine root soup
颈椎病引发的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1]。自2012年5月~2013年6月,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眩晕5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 2012年 5 月~ 2013 年 6月在我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患者52例,其中男 29 例,女 23 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为(41.52±3.67)岁。病程4~17年,平均(8.32±4.36)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27~74岁,平均47.23岁,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8~77岁,平均48.42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检查,均提示颈椎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改变。以上述指征结合临床有眩晕症状而作为纳入标准。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中颈椎病诊断标准[2],全部患者均经过X线摄片或颈部CT检查,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进行观察:年龄在20~70岁,性别不限;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试验前2w内未接受同类药品及相关治疗;自愿作为观察对象,并能接受中医药治疗方法,能按要求完成治疗者。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符合中医眩晕肝肾不足证候诊断标准。排除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其它原因引起的头晕、肢体麻木、疼痛,如高血压、美尼尔综合征等,及颈外其它疾病,如落枕、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肱二头肌腱炎、风湿性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等。
1.3方法对照组主要采用推拿按摩及正骨理筋,软组织松解,定点旋转复位等手法治疗。具体操作视实际情况而定,可根据病情可选3~4种。3~5次/w,1w为1疗程,持续2个疗程。
治疗组给予加减葛根汤(方药:葛根20g、桂枝10g、秦艽10g、桃仁10g、天麻9g、钩藤9g,川牛膝15g,桑寄生10g,夜交藤15g,川芎10g、枸杞10g、地龙10g),水煎内服,1剂/d,早晚温服,1w为1疗程。并加用针灸治疗(主穴取穴:风池,大椎,肩,手三里,曲池,后溪等。配穴可根据实际情况,辨证施治。进针以得气为度,根据治疗情况变换,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留针30min,针后可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有寒者加炙法,1次/d,1w为1疗程)。于第2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并统计结果。治疗过程中禁止患者长时间低头作业及睡高枕等不当姿势,防止颈椎外伤及受凉等。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上的症状基本痊愈,及体征基本消失,尤其是眩晕症状基本消失,颈部疼痛仅在阴雨天或不适时偶尔出现,生理活动功能正常,X线片复查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或有改善;有效:颈部疼痛较前减轻,活动功能较前有所改善,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较前减少;无效: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和体征上无明显变化。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s),P<0.05 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92.3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3.07%。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3讨论
现代医学中认为颈椎病的形成特点为: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4]。在发生机制上,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周围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相应临床症候群[5]。目前大多采用手法推拿,牵引,中药,针灸等治疗为主,虽然各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单一方法治疗,在临床效果上,始终不如中医综合治疗来得效果显著。从中医学上来说,颈椎病眩晕属中医"眩晕"的范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慢性劳损,肝肾不足致使筋骨经脉失于濡养,气血经络不通,运行不畅所致。在治疗方面,多治以温通活血,补养肝肾之不足、通痹止痛为主。而本方恰恰体现了补益肝肾、活血祛瘀、通痹止痛等综合药效,并辅以针灸治疗,故能达到调畅气机,使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对延缓或减轻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进程,促进全身微循环,缓解眩晕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相对于常规单纯推拿手法治疗,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能明显提高治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庄建平.补肾活血法治疗颈椎病眩晕47例小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0,(04):32-33.
[2]陆裕补,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10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资料与方法
2003年4月~2008年6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30~72岁,平均55.1岁;病程1~10年,平均16个月。
临床表现:①主观症状: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特征,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疼痛或僵硬感,上肢麻木、无力,伴行走不稳或踩棉花感;②神经体征:本组均有运动功能障碍,25例均有步态蹒跚,下肢肌力Ⅱ~Ⅳ级,手握力Ⅰ~Ⅳ级;③感觉及反射功能:躯体感觉减退62例,均有上肢感觉减弱或麻木等症状,61例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髋阵挛、踝阵挛阳性;④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部不适不明显。
影像学检查:治疗前均行X线、CT检查。X线片显示63例受累节段可见不同程度椎间隙高度降低,59例生理弧度消失或反曲以及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椎管矢状径狭窄17例。颈椎动态X线片显示21例存在受累节段不稳,以C4~5为多。CT显示节段不等的颈椎间盘后突、硬膜囊受压等征象,病变位于1个间隙病变者59例,2个间隙病变者38例,已C4~5和C5~6受累为主。其中髓内信号改变者3例。
方法:中药为自配药粉加药酒调配成糊状,治疗前用糊状中药外敷,第2天患者平躺牵引牵床上行后颈颌牵引,重量从1.5kg量开始牵引完后再中药外敷,连续3天后每天增加0.2kg量直到增加到3.0kg量。3.0kg量力引牵如此共20天。第21天再做X线片和CT检查。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入院时记录及治疗后随访结果17分计算法(JOA),即正常时总分为17分,上、下肢运动功能各4分,上、下肢及躯干感觉各2分,膀胱括约肌功能为3分。计算术后6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率,恢复率=改善分(随访得分-术前得分)/损失分(17-术前得分)×100%。疗效等级根据恢复率5%~49%为有效,恢复率
结 果
以X线片和CT检查的测量值前后比较。以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以及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对照研究,总结病例脊髓神经损伤的恢复率,评价治疗后的疗效。正位片显示钩椎关节和椎间关节窄处消失,本组平均住院23天,双侧或单侧下肢、疼痛或僵硬感,上肢麻木、无力,伴行走不稳或踩棉花感等症状消失,90例获6~32个月的随访。治疗6个月后52例,无任何主观症状为76.12%;9个月无主观症状58例,有效率为86.57%;治疗后1年93例主观症状有率为92.54%脊髓神经损伤恢复程度根据JOA评分,患者症状大多获得不同程度改善。
讨 论
目前,脊髓型脊椎病的人群越来越大,发病年龄越来越早。所以,寻找一种简便快捷治疗脊椎病方法相当必要。如早期脊髓发生功能性血循环障碍时,及时进行中西医结合后脊髓功能尚可恢复;若随时间的延长病症加重突出物很大或前后压迫脊髓太久,则脊髓发生变性,无论手术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功能均难恢复。因此,争取早日诊断,尤其对MRI上发现颈髓受压和受损者,及早中西医结合牵引治疗,另颈髓受压和受损者严重如无手术禁忌证,应尽早选择正确的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防止神经损害的发展,促进康复,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除手术治疗外就是中西医结合以中药外敷加牵引就是最好的方法,该方法经济、简单、快速,20天可以减轻或消除症状颈椎间盘突出或退行型病变,有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发生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症状者;3个节段以下的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者;颈椎病症状逐渐加重或有脊髓明显受压现象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贾连顺.颈椎病的手术时与手术方案选择.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2):90.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2-0304-03
中图分类号:R269.04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2.066
颈椎病是现代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现代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弹性减弱,长期的慢性劳损引起韧带增厚钙化[1],椎体边缘骨刺形成、椎间盘
变性、小关节紊乱等一系列退化性神经病理改变,使患者出现头、颈麻木、疼痛或眩晕等临床症状,长期
如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还会造成一系列精神压力,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2],严重地影响到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通过针灸、牵引、推拿、穴位注射、中药等多种方式,可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但必须有全面的护理作保障,本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经中医治疗的76例颈椎病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接受中医治疗的76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5例,女41例,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53.5±14.5)岁。病程2~16年。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颈麻木、疼痛或眩晕,其中47例睡眠受到影响,11例出现睡眠障碍。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对于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诊断为颈椎病。按颈椎病分型:神经根型29例,占3816%;椎动脉型27例,占35.53%;混合型为11例,占14.47%;脊髓型为9例,占11.84%。
2.中医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采用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针灸、牵引、推拿、穴位注射、中药等多种方式。
3.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复发,但正常生活与工作不受影响;有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正常生活与工作仍会受到影响;无效:所有临床主要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结果
经采用针对性的治疗,76例颈椎病患者中痊愈19例,占25.00%;显效41例,占53.95%;有效12例,占1579%;无效4例,占5.26%。总有效率为94.74%。
护理方法
1.情志护理 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临床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休息,再加之该病属慢性疾病,长期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眩晕、头、颈麻木、疼痛等症状时常发作,对患者的睡眠及记忆力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到精神状态,导致一系列不良情绪的出现,常表现为焦虑、烦躁、易怒等。根据中医治疗原理,养病必先养心,因此,我们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贯穿情志护理,通过沟通、交流或组织病友交流等方式,向患者讲解中医养身、养心知识,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关系[3],让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对气血及重要脏器平衡的影响,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在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的基础上,不忘做好家属的工作,多渠道、多方面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纠正和引导。针对患者对中医治疗效果的疑虑,我们为患者准备了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宣传册,让患者了解疾病形成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正确为患者评估治疗效果,避免患者期望值过高而出现对治疗效果的不满[4]。
2.中医推拿的护理 本组76例患者均使用推拿治疗,在推拿时先用按揉法和滚法,于肩胛、颈部推拿,使局部肌肉放松后,根据患者症状进行穴位按摩,29例神经根型患者主要按摩穴位为肘、肩、手部,27例椎动脉型按摩的主要穴位为头、脸部穴位;在推拿前先将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详细交待,如保
持呼吸均匀,在推拿过程中勿用力与推拿医师对抗,保持全身放松等[5];在推拿过程中通过与患者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呼吸等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停止推拿,指导患者卧
床休息,及时查明原因[6]。
3.颈部牵引的护理 本组11例混合型与9例脊髓型在推拿基础上结合颈部牵引。牵引的作用是拉开椎间孔,加宽颈部间隙,从而达到缓解颈部肌肉紧张、痉挛,改善椎动脉供血的效果,牵引时间每次20~30 min。在牵引前提前告知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放松,牵引过程中密切观察,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牵引强度与时间。
4.中药烫疗的护理 本组32例患者在推拿基础上结合中药烫疗。方法为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碎,先用50%白酒浸泡2~3 h,捞起装入16 cm×20 cm双层棉布袋中并系紧袋口。取两袋药放在水中煮沸10 min,操作前戴好隔热防水橡胶手套后捞起一袋药,挤出过多的水分,放进治疗碗里,待药包温度降至70℃时,双手握住药包两角,轻轻点放在患者颈椎部位快速来回推烫,操作时要以患者皮肤耐受温度为宜。动作要轻、快,接触患者皮肤时间要短暂,以点到即止,开始用力要均匀而轻,速度要快,接触皮肤后立即拿起药包,以免因药包接触皮肤时间过长而烫伤,随着药包温度降低用力稍增大,速度减慢,药包在皮肤上停留时间延长,患者手感药包不热后(温度约
5.功能锻炼及生活的护理 根据中医理论“动静结合”的原则,指导患者进行颈部保健操锻炼。其作用是放松痉挛肌肉,牵伸颈部韧带,消除颈部淤血水肿,以达到减轻症状,改善颈椎的稳定性,增强颈部肌肉耐受力的效果。方法为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进行颈部四环运动,配合呼吸运动。每天由护士带领做1~2次,每次5~6 min。
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纠正不良的坐姿与睡姿,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颈部处于中立位,每间隔一段时间活动一次颈部,睡眠时枕头不宜过高,以12~16 cm为宜,以仰卧位最佳,保持头部略后仰,侧卧位次之,在侧卧位时,枕头应与肩同高。饮食应以富含维生素、含蛋白质高的食物为主,增加患者的体质与对疾病的耐受力和抵抗力。
综上所述,颈椎病属于临床的疑难杂症之一,较难治愈,通过中医综合治疗结合全面精心护理,本组76例颈椎病患者痊愈19例,显效4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4.74%,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示有效的治疗措施与全面的护理是分不开的,给予患者治疗、生活、行为等综合措施干预可以巩固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素玉,上官红.护理干预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8):714715.
[2]镇 晖.中药离子导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外版),2007,22(20):5455.
[3]刘定芬.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704705.
[4]赵文娣.14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190191.
[5]王富荣,车兆勤,曲兆良,等.浅谈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护理[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5):4647.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老年性的退行性病变,为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改变而造成的颈神经根、颈交感神经、椎动脉、颈髓受压或受刺激所引起的综合证候群。临床上颈椎病可详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食管受压型、混合型7种类型。而神经根型最为常见约占所有颈椎病的67%-73%。临床主要表现在由于椎间孔的前后径变窄,椎间孔变小,相应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受压迫的神经所支配的肢体有放射性的疼痛或麻木感,甚至还可出现相应的肌力减退症状。目前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而在各种的治疗方法之中传统的中医推拿疗法效果很好,患者也容易接受。现有部分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和其它治疗方法疗效不满意的情况下,我采用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全部为门诊病人。病变部位均在第5颈椎以下,以臂丛神经受压迫或刺激的临床症状为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23岁-70岁,平均46岁,病程3个月―2年。
2 诊断标准
①临床症状均为颈肩部疼痛及一侧上肢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疼痛和手指麻木感,即拇指、食指或无名指、小指。②临床检查: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颈拔伸试验(阳性);肱二、三肌肌腱反射减弱。③X光片检查:可以发现正位片上显示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变直或轻度成角反张,椎体排列异常,相邻两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形成。斜位片示椎体后缘及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增生,有唇形骨刺伸入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径变窄,椎间孔变小。根据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和X光片检查即可确诊此病。
3 治疗方法
患者正坐,医者站于其背后,用滚法或掌根揉法放松颈肩部及上背部紧张痉挛、僵硬的肌肉,充分放松5-10分钟,手法渗透有力,至肌肉深层温热,然后再用拿法和拨法拿拨颈后部两侧僵硬的肌肉,手法轻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解除粘连。拿拨完之后,点按风池、缺盆、极泉、肩井、臂膀、肘、曲池、小海、少海、手三里、内关、外关、列缺、合谷、神门等穴位,灵活运用,对症选穴,可以舒筋通络、止痛解痉,使颈肩部肌肉放松。最后在颈肩部肌肉充分放松的基础上采用“提端法”。
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者侧外方。手臂屈曲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手扶于对侧颞枕部,另一手掌托扶患者头枕部,两手合力缓缓向上提端头颈,同时做头的左右旋转活动。亦可单用右肘或左肘提端头颈部,手扶住对侧颞枕部做头颈的左右旋转活动,同时用另一手拇指在相应的患侧椎间隙旁随颈部的活动在局部痛点施按揉法,提端完头颈之后,再将患侧上肢伸直高举,用一手握住手掌,掌心向上,另一手握前臂令患者患肢放松,做向上牵拉患肢手法2-3次。最后用双手施拿法,提拿双肩井部,再搓散患侧肩部至前臂,并提抖患肢,反复数次结束。手法轻重程度以病人舒适感或能忍受为度,每次治疗20分钟,1周治疗3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对于颈椎生理弯曲度消失的患者,嘱其回家配合进行自身重力牵引。方法:仰卧位,头伸出床边颈部放松后仰,每次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4 疗效标准
经过推拿治疗后:有效:患者颈肩部疼痛及上肢放射性疼痛和手指麻木感明显减退和颈椎X光正侧位片示椎间隙变窄及生理弯曲度明显恢复;显效:颈肩部疼痛及上肢放射性疼痛和手指麻木感基本消失和颈椎X光正侧位片示间隙变窄及生理弯曲度基本恢复:治愈:颈肩部疼痛及上肢放射性疼痛和手指麻木感完全消失和颈椎X光正侧位片示椎间隙变窄及生理弯曲度完全恢复;无效:经过1-2个疗程后,仅在治疗时感到症状缓解,治疗后6-12小时又恢复原状及X光片正侧位无明显变化。
5 治疗结果
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过推拿手法治疗之后,临床治愈41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6典型病例
李某某,男,39岁,教师。患者右侧上肢有放射性疼痛且伴环指和小指麻木6个月。临床检查:右侧颈肌僵硬。并可触及条索状结节,颈5、6、7椎旁压痛(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颈拔伸试验(阳性)。X光片检查正位片示颈5、6,颈6、7,颈7胸1的椎间隙变窄,侧位片示颈椎下段生理弯曲度消失,并有轻度反张,颈5、6、7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形成。经过上述推拿手法治疗8次之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15次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消失。又巩固治疗5次之后,嘱其拍X光片复查,正位片示颈5、6,颈6、7,颈7胸1椎间隙和其余各椎体间隙等宽。侧位片示颈椎下段生理弯曲度恢复正常。另嘱其愈后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经常活动颈项部肌肉和韧带。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7 影响疗效的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手法熟练的程度。推拿操作的时间及是否存在断续治疗等。对疗效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治疗时间每次不低于20分钟为宜。
8 讨论
【中图分类号】 R 244.1 R 681.5+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81-02
【关键词】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推拿;学生保健服务
笔者从1998年起对某高校师生2 000余例颈椎病患者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推拿按摩,以恢复原有的应力学平衡为基础进行治疗,同时积极指导康复训练,并对其中480例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和随访,现对其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在19~76岁之间,其中大学生、研究生219例,占45.63%;教职员工186例,占38.75%;离退休人员75例,占15.63%。所有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背部疼痛,头痛,眩晕,颈、肩或上臂部分活动受限,上肢或手指麻木等症状[1-2]。以患者症状和体征情况将病情分为4级,0级28例,占5.83%;1级82例,占17.08%;2级254例,占52.92%;3级116例,占24.17%。分级标准见表1。
对患者颈、肩、背部疼痛的发病急缓、诱因、精神压力、病程长短及其他伴随症状(失眠,眩晕,头痛,颈、肩、上臂活动受限,上肢或手指麻木等)等有关病史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发现因长时间操作计算机所致颈、肩、背部疼痛居首位(51.25%),其次分别为伏案工作或家务劳累损伤(27.50%)、老年性退行性变(16.25%)、落枕和外伤(5.00%)等。
在480例患者中,颈椎椎间关节增生伴狭窄12例,占2.5%;颈椎椎体增生76例,占15.83%;颈椎间盘突出25例,占5.21%;颈椎生理曲线变直或向后成角57例,占11.88%;颈椎影像学资料无阳性改变310例,占64.58%。
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颈、肩、背部疼痛的具体部位、程度、伴随症状以及体检阳性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有针对性地综合运用中西医推拿按摩技术,即点压受累肌肉起止点、痛点强刺激、顺推肌束、解除肌痉挛,配合颈椎小关节牵引旋扳,拔伸牵引肌肉,松动变性肌肉支配的关节,以恢复原有的应力学平衡为基础进行治疗。主要手法有:(1)压痛点镇痛和松解推拿手法;(2)颈椎小关节旋扳松解手法;(3)颈椎定点伸引手法;(4)胸背部小关节按压松解手法等[3-7]。以上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指导康复训练主要有颈部肌力练习、颈部活动度练习、肩部肌力练习等,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动作指导,如使用计算机和读写的正确姿势、睡眠时的垫枕指导等。
依据疼痛情况及其伴随症状的减轻或消失和体征的改善,对疗效进行判断:(1)治愈,原有各种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颈椎生理曲线恢复,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2)好转,原有各种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仅劳累或天气改变时颈、肩、背局部感到酸困不适;(3)较差,症状、体征部分改善,残留不同程度的症状,或症状消失后又复发较轻的疼痛或麻木,能从事正常工作,但难以持久;(4)未愈,症状无改善或症状改善后短时间内又复发,仅能从事一般工作,生活仍受到病痛干扰[8-9]。
3 结果
本组480例患者治疗1~3个疗程,并经临床追踪观察1 a,随访显示,治愈297例(61.88%),好转123例(25.63%),较差39例(8.13%),无效21例(4.38%),总有效率为95.62%。
4 讨论
长期慢性疲劳和姿势不良容易引起颈、肩、背部疼痛,多见于计算机操作、看书等长期伏案工作者,主要因为颈肩背部肌肉长期高度紧张,引起肌肉缺血缺氧,产生无菌性炎症(痛性张力性肌炎)、加重肌肉静力性挛缩、肌筋膜长期牵张并刺激其附着点的骨膜产生疼痛[10]。
综合运用中西医推拿按摩手法,以临床解剖学和骨关节疼痛的病理学为基础,针对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病机理,点压受累肌肉起止点或痛点强刺激,顺推肌束、拔伸牵引肌肉,解除肌痉挛,配合小关节伸引或旋扳松解,以松为本,松动变性肌肉支配的关节,恢复原有的应力学平衡,利用机械压迫和阻滞神经传导,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肌肉兴奋状态,消除无菌性炎症所导致的充血水肿和松解瘢痕粘连等,可有效地治疗颈肩背部疼痛患者。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手法和按摩强度,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疗效[11-12]。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治疗颈肩背部疼痛病例的同时,要指导患者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保护性姿势,以减轻疼痛,巩固疗效。
本组病例中,长时间操作计算机和伏案工作是产生颈肩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应首先注意调节心态,纾解或排除精神压力。在工作及生活中应放松精神,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尽量减少颈部过伸,保持颈部处于平直(收颏、头上举和后移)状态的良好姿势。颈部姿势训练时,可将沙袋置头顶,保持直立,使颈部前凸减少。颈肩背部疼痛患者睡眠时,应注意使用硬度适宜、较宽大的枕头,避免颈部悬空受累。另外,柔软类体操练功也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通过加强颈部周围肌肉的肌力练习,对提高颈部控制能力和颈椎稳定性,巩固疗效和避免复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98-199.
[2] 金义成.使用推拿图谱.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5:88-89.
[3] 周谋望.骨关节损伤与疾病康复治疗方案及图谱.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38-141.
[4] 陈建华.推拿配合腰椎牵引治疗椎间盘突出.中国临床康复,2003,32(6):4 375.
[5] 吴运碧.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584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7,28(7):13.
[6] 积秋茂.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通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颈腰痛杂志,2008,29(4)395.
[7] 翁军伟. 浙江大学中青年教师颈椎退行性变现状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167.
[8] 任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颈腰痛杂志,2008,29(3):278.
[9] 郜志广.上颈椎慢性损伤.颈腰痛杂志,2008,29(3):164-165.
[10]杨世斌.颈肌与颈型颈椎病的关系.颈腰痛杂志,2008,29(1)77.
[11]王福根.实用颈腰背痛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62-64.
【关键词】 颈椎病;神经根型;中西医结合疗法;双氯芬酸钠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ed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treatment of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 lopathy
YUAN Yun-cheng.The physicion of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 medicine,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hospital of Shandong chiping,Chiping 252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combined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 lopathy. Methods 113 patients with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 lopathy were divided into to two groups, there were 58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5 cases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ervical traction therapy and Non-steroidal drugs diclofenac sodium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hinese medicine at the basis of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the changes of score of symptoms and sig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8%, it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 lopathy; Nerve root; Combined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Diclofenac sodium
颈椎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然而近年来的资料显示其发病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颈椎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和脊髓型五种,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30%~50%,患者主要表现为颈肩臂的放射性疼痛或是肢体酸胀麻木,严重者可有活动受限等表现[2]。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和牵引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也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得到广泛应用,我科利用自制颈痛方联合西医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3例患者均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获得明确诊断。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查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在30~79岁,平均48.6岁,发病病程最短为10 d,最长为5年,平均病程2.1年;对照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在29~80岁,平均49.4岁,发病病程最短为7 d,最长为6年,平均病程2.4年。两组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肌紧张及颈肌筋膜炎,并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3]
①患者有颈、肩、臂疼痛或者麻木等表现并且放射至颈部和枕部,在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②体格检查可见颈椎旁有压痛,肩部和上肢存在感觉障碍、肌力下降等,压顶试验或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呈阳性;③X线检查可发现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颈椎曲度改变。伸屈位片可见病变节段出现椎间不稳,斜位片可见骨刺造成椎间孔狭小。所有患者均除外颈椎骨折、结核、肿瘤等病变。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颈椎牵引(患者牵引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适),1次/d,每次进行0.5 h,7 d为一个疗程;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d,3次/d,餐后口服,连用3 d。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中药颈痛方加减:炒枳壳15 g、醋延胡索20 g、丹参25 g、葛根20 g、泽兰30 g、路路通30 g、浙贝母12 g,水煎服用,早晚各一次,连服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1.4 疗效标准
1.4.1 临床疗效[4] 治愈:患者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但仍存有部分症状;无效:患者各项指标无变化甚至病情加重。
1.4.2 治疗前后总积分的评定[3] ①主观指标共计30分:颈肩肢痛16分,上肢麻木为2分,颈项僵硬为2分,日常生活和学习为4分,心理和社会适应为4分;②客观体征:前屈2分,后伸2分,侧弯2分,旋转2分,压顶试验2分,臂丛神经牵拉试验2分,椎旁压痛试验2分,上肢肌力2分,上肌感觉2分,舌象、脉象2分。二者的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改善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愈27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0.9%,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则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椎管狭窄及其病变钩突关节处增生的骨赘进入椎间孔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所引起的[5],尤其多见于下部颈椎(C4~5,C5~6,C6~7)[6]。中医学将其归于“痹症”范畴,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敷,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侵占经络筋骨,迷恋日久,缱绻不去,停滞经络气血运行而形成[7,8]。
本研究所用中药颈痛方中,炒枳壳、醋延胡索、丹参及泽兰分别具有益气化痰祛风,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葛根具有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及升阳止泻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治由于寒邪入侵机体所引起的经络运行阻滞。路路通和浙母贝具有治疗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筋络拘挛、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等功效,以上诸方配伍使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肝肾亏虚,气血不敷,经络气血运行停滞等。颈椎牵引可以使椎间隙变宽,椎间孔扩大,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进而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促进半脱位的椎间关节复位。双氯芬酸钠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及分泌,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缓解患处肌肉痉挛,同时也是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减少炎性渗出,消退水肿,使局部微循环获得改善,加快致痛物质的排泄,从而使颈椎患者颈肩臂痛等症状迅速缓解[9]。我们在研究中将中西医结合疗法运用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结果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远远高于对照组;在研究中我们还对比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总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分别为(30.24士5.08)分和(43.53±5.17)分,治疗前后总积分的变化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中药颈痛方联合颈椎牵引及双氯芬酸钠这一疗法具有很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综上,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局部肌肉痉挛,减轻组织的水肿,减轻对脊髓、神经根的刺激,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锦洪,李敏健,曹小宝,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中华全科医学,2009,7(1):58-59.
[2] 刘怀军,李静琼.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57-58.
[3] 邬黎平,薛忠林,梁伯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6,38(4):60-61.
[4] 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5] 李明龙,陈妙瑛.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6例.颈腰痛杂志,2003,24(5):313.
[6] 林锦洪,李敏健,曹小宝,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中华全科医学,2009,7(1):58-59.
[7] 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症诊疗标准及方剂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