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艺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与高校校园主流文化相悖的“异构文化”逐渐在部分大学生中流行,尽管还不甚严重,但也比较常见。如任其发展下去,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引发诸多校园及社会问题。
一、“异构文化”现象的表现
根据大学生对校园主流文化的基本态度、价值取向和外在表现,可以将大学生中的“异构文化”分为四类,即激进型、玩乐型、冷漠型和敷衍型。
(一)激进型
激进型表现为思想激进,不信服学校和教师的权威,盲目排斥校园主流文化,易于结成反学校文化的朋辈群体等,属于典型的“混混主义”。这一类型的学生逃课、作弊、酗酒、穿着特立独行、破坏公物、打架斗殴,以及“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破坏式毕业留念”等也多出自这类群体。他们习惯于成群结队地行动,对其他同学表现出不屑。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他们更加看重所谓的“哥们义气”,冲动起来易走极端,易于酿成校园恶性事件,前两年发生在重庆某大学的因校园恋情引起纠纷、哥们义气引发学生间打群架等恶性事件,就是其典型表现。不过,这类文化在大学生中表现不是特别突出,影响范围也比较有限,这是因为大学生不断走向成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在逐步提高。
(二)玩乐型
玩乐型表现为贪图安逸、生活随性、不重视学业,忽视学校所强调的责任感。他们既不愿意遵守校规校纪,也无意追求个人理想,丧失了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颓废萎靡的同时,性心理早熟、性观念开放、对性的态度有偏差。不少人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作为处世哲学,追求享乐、满足贪欲。一部分大学生只顾眼前利益、缺乏远大理想,过多地考虑个人需要和自身价值;一些大学生为了追逐名利,虚伪掩饰、溜须拍马、不择手段。正因为如此,这类大学生往往会发生各种“拜金主义”和“沉沦主义”的行为,譬如“月光族”、攀比、傍款、混迹娱乐场所、“急嫁族”等。南开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28.8%的学生追逐“毕业就嫁人,要嫁就嫁有钱人”、“找工作看‘钱途’”等。这类文化模糊了大学生文化的先锋性,使其不能充分发挥“过滤”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文化的生机活力和进取精神。
(三)冷漠型
冷漠型表现为对学校事务漠不关心,对能否拿到毕业文凭不甚关心,一般不太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同班同学接触较少,而且关系相对冷淡,常常逃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类学生反抗形式比较温和,一般不与教师、同学发生正面冲突。“冷漠型”与其他“异构文化”类型学生的主要差异在于,他们通常是单独行动,而不是成群结队。但是,这类学生也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做出诸如自杀、暴力犯罪等极端行为。天津某大学学生马晓明勒死奶奶、砍倒父亲血淋淋的事件,体现了“冷漠型异构文化”的极大危害。
(四)敷衍型
敷衍型表现为表面上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对学校的价值、目标不以为然,习惯于在背后以讽刺教师、批评学校等小动作发泄心中不满,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拿文凭。这类学生往往也喜欢追逐名利,选择了一些与主流文化教育相悖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心态,偶尔会做出一些让人“心惊肉跳”的举动。恋爱方式露骨、校园寻亲、“新陋室铭”等都是这一文化现象的表征。“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扑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神,虽非跳舞场,堪比游戏厅,心里云:混张文凭”。这则大学校园的“陋室铭”,虽有些夸张或戏谑,却也活灵活现地刻画了追逐这类文化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与其他类型相比,敷衍型在大学生中表现稍多一些,因为这类学生在心理特点上更易有从众心理。
二、“异构文化”现象的本质
上述大学校园中的“异构文化”现象,孕育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体现出复杂的本质。
(一)“异构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失态
当今,我国社会由于受多元文化影响,社会文化多样性日益突出,喧嚣浮躁、追名逐利在部分人群中表现明显。周围如此的存在投影到这类大学生头脑中,就形成了喧嚣和浮躁这种他们对整个世界的影像,由此决定了他们的心理趋于浮躁和失态,对各种“沉沦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行为盲目认同,进而做出各种荒诞不稽、反叛主流的“异构文化”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文化失态和失范行为,是受周围世界深度影响的大学生在学校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表现出的一种与校园主流文化及其代表人物相对抗的态度和行为。
(二)“异构文化”现象是一种媒介行为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类器官的所有工具、技术和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内容,而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按照这个理论,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的种种失范的、反主流的讯息以及行为都是一种媒介行为和媒介符号,本身就是含有诸多意义的内容展现。也就是说,“异构文化”行为本身是一种媒介,通过这些媒介可以透视当代大学生身心之中的某些讯息和意义,折射出他们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这些媒介行为有诸多的话语表现形式。麦克卢汉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三)“异构文化”现象是一种盲目从众
文化在有意识的文化之外,也存在无意识的文化。大学生中的那些过度攀比、自杀、破坏、犯罪等“反向”行为,既是那些“问题”大学生在某种意识支配下的结果,又在很多时候体现着文化无意识的支配。不少大学生喜欢跟着自己的直觉走,缺少理性思考和辨析,让自己的内心感觉决定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行为方式,却不考虑由此引发的后果。譬如,大学生谈恋爱讲直觉,跟着感觉追时尚,尤其在从众行为上更加明显,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追随别人,然后盲目模仿和复制别人的行为,而丧失主体理性。当然,从客观环境来看,宽松的、讲究个性释放的大学校园,也为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发生提供了环境支持。
(四)“异构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重构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系统都是旧有的文化系统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变迁的结果。在当今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传统的文化系统不断受到冲击,局部甚至被消解,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激烈碰撞,社会文化这个自循环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血液以求自我发展。大学生中“异构文化”现象的出现,就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缩影。部分大学生那些看似怪异叛逆的行为模式有时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竭力突围和重新建构的愿景,他们一边对传统文化规范进行大胆解构,一边又设想重新建构一种新的文化模式,但是还缺少建立新的擎天大厦的文化资本,于是其“人性”被慢慢修改,变得过于桀骜不驯和浮躁。
三、“异构文化”现象的应对
面对大学生中的“异构文化”现象,高校以及社会有关方面要充分重视,理性认知,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抵御、教育及引导。
(一)要历史地审视大学生“异构文化”现象,承认其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中存在的合理性
“异构文化”现象的出现,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是一种社会历史的“常态”,而非突然冒出的异类或怪物。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正处在风起云涌的社会经济文化变革时期,他们身上某些自主而为的行为观念正好说明他们属于“青春本身”,而不是老一辈或者社会主流为他们强加的约束规范。历史也已证明,任何一代人都是创造力、生命力和破坏力并存的集合体,无论少时几多轻狂,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还是由他们所构成,“异构文化”行为只是在特定时期少数人身上发生罢了。由于人在青年阶段多少会具有些激进反叛心理,由于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先从端正自身思想认识方面着手,丢掉偏见,客观地看到大学生中“异构文化”现象存在的合理性,而不是以偏概全地用少数人的负面行为去否定一个群体的价值品质。
(二)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哲学认为,主流和支流是相对的、运动的、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主流、支流之间会发生位置调换。文化建设同样如此。我们要抵制局部存在的、处于支流地位的“异构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就必须加强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即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当前高校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契机中,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正确把握其深刻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学生方面的重大作用,努力把它转化为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为,进一步在大学校园形成统一的或者主流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要不断强化大学生对校园主流文化的依赖感和认同感,坚决抵制各种文化糟粕。
【关键词】 房地产业; 营业税; 土地增值税; 暂时性差异; 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暂时性差异作出了明确的处理规定,但对其他税种的暂时性差异却未明确会计处理。如房地产业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两个税种,这两种税的缴纳是在不同的时点,房地产业营业税是在收到预售收入的当时就要缴纳,而土地增值税是平时预缴,等到项目销售结束时才能清算补税。由于没有统一规定,导致企业实际会计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对于单个报表来说,不论采取哪种会计处理方式都是正确的。但要编制合并报表及同类报表并进行比较时,由于核算口径不一致,容易使报表使用者对报表的阅读分析产生误解。
一、预缴营业税的会计处理
修订后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对一些项目收入征税的时点与会计处理对收入确认不一致,使营业税的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形成暂时性差异。目前房地产业对预缴营业税大体分为四种核算方式,现以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案例1]某房地产开发企业2012年度取得预售收入30 000万元(假设全部为银行存款),其中1—11月份为25 000万元,12月份为5 000万元。2012年12月份按照会计确认原则结转收入20 000万元(假设成本按60%结转),期末预收账款余额为10 000万元(为简化处理,仅以营业税为例)。
(一)方式一:记入“应交税费”科目方式
每月实际交纳营业税时,直接记入“应交税费”科目;在结转收入时,按比例转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1.会计分录(金额用万元表示,下同)
(1)2012年度取得预售收入30 000万元时: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预收账款 30 000
(2)2012年2—12月份按月计算交纳营业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 250
贷:银行存款 1 250
(3)2013年1月份按上年度12月份预售收入计算交纳营业税时(注意:12月份需交的税费在下年度1月份处理,2012年度会计报表中没有反映):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50
贷:银行存款 250
(4)2012年12月份结转收入及成本时:
借:预收账款 20 000
贷:营业收入 20 000
借:营业成本 12 000
贷:开发产品 12 000
(5)2012年12月份按结转收入的比例结转税费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 000
2.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如下:
预收账款 10 000
应交税费 -250
(2)损益表相关科目如下:
营业收入 20 000
营业成本 12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1 000
营业利润 7 000
3.特点分析
这种处理方式虽不违背会计准则要求,也能正确反映企业损益情况,但这种方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预缴的税金会造成应交税费是负数,形成多交税金的假象;其次,造成预缴税金与应交税金相互抵销,特别是12月份应交数以及以前月份的欠税情况,企业真正应交税金无法在报表中体现;还有从报表角度造成了负债的减少,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等财务分析指标,容易误导报表阅读者。
(二)方式二: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方式
在每月实际交纳营业税时,直接记入“应交税费”科目;在结转时,按实际交纳的税金转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1.会计分录
(1)—(4)与方式一相同。
(5)2012年12月份结转税金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 25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 250
2.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如下:
预收账款 10 000
(2)损益表相关科目如下:
营业收入 20 000
营业成本 12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1 250
营业利润 6 750
3.特点分析
这种方式虽然“应交税费”账户没有负数,但也未能反映12月份应交数以及以前月份的欠税情况;同时将预缴的税金直接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造成税金与收入不配比,不符合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三)方式三:“预收账款”科目下设二级科目预缴税费方式
在“预收账款”科目下增设“营业税金及附加”二级明细科目,在预售账款发生时同时反映,收入结转时同时结转税金。
1.会计分录
(1)2012年度取得预售收入30 000万元时: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预收账款 30 000
(2)2012年1—12月份计提营业税:
借:预收账款——营业税金及附加 1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 500
(3)2012年2—12月份按月计算交纳营业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 250
贷:银行存款 1 250
(4)2013年1月份按上年度12月份预售收入计算交纳营业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50
贷:银行存款 250
(5)2012年12月份结转收入及成本时:
借:预收账款 20 000
贷:营业收入 20 000
借:营业成本 12 000
贷:开发产品 12 000
(6)2012年12月份按结转收入的比例结转税金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 000
贷:预收账款——营业税金及附加 1 000
2.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如下:
预收账款 9 500
应交税费 250
(2)损益表相关科目如下:
营业收入 20 000
营业成本 12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1 000
营业利润 7 000
3.特点分析
这种方式下资产负债表的应交税费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应交数。不足之处在于把预交的营业税作为预收账款的备抵项目,不符合预收收入交纳营业税的性质。同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预收账款实际情况,容易产生误解。
(四)方式四:增设“待转税费”科目方式
增设“待转税费”科目,在预售账款发生时同时反映税费,结转收入时同时结转。
1.会计分录
(1)2012年度取得预售收入30 000万元时: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预收账款 30 000
(2)2012年1—12月份计提营业税:
借:待转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 1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 500
(3)2012年2—12月份按月计算交纳营业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 250
贷:银行存款 1 250
(4)2013年1月份按上年度12月份预售收入计算交纳营业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50
贷:银行存款 250
(5)2012年12月份结转收入及成本时:
借:预收账款 20 000
贷:营业收入 20 000
借:营业成本 12 000
贷:开发产品 1 200
(6)2012年12月份按结转收入的比例结转税费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 000
贷:待转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 1 000
2.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如下:
预收账款 10 000
待转税费 500
应交税费 250
(2)损益表相关科目如下:
营业收入 20 000
营业成本 12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1 000
营业利润 7 000
3.特点分析
通过增设“待转税费”科目,可以较好地克服以上三种处理方式的缺点,通过“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待转税费”三个科目如实反映企业预售收入征纳税情况,能正确反映预收账款的营业税已交数以及应交未交税金情况。不足之处在于新增“待转税费”科目和“待摊费用”科目雷同,造成科目重叠。
二、土地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根据土地增值税法的有关规定,房地产业通常是按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收入减去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按30%~60%的累进税率计算应缴土地增值税。
在土地增值税的征管上,平时按各地规定的预征率进行预缴,在项目销售结束时根据纳税要求进行清算。清算时土地增值税实际税负与预征率有一定的差异,有可能需企业补缴一定的税款,增值较大的开发项目补税额也会很大。对需补缴的土地增值税款,各企业也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一种是等清算补缴时,一次性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这种方式有不符合会计配比原则的缺陷。
另一种是平时转收入时,根据自己预估的项目土地增值税税负计提准备,但计提记入什么科目没有明确规定。
三、对房地产业不同税种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方式建议
为完善房地产业不同税种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笔者建议增设“递延税费资产”与“递延税费负债”两个一级科目,来核算各税种的暂时差异情况。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一级科目降为“递延税费资产”与“递延税费负债”下的二级科目来核算企业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在“递延税费资产”科目下增设“递延营业税资产”、“递延城建税资产”、“递延教育附加费资产”和“递延土地增值税资产”四个二级科目来核算预缴营业税及附加以及预缴的土地增值税情况。在“递延税费负债”科目下增设“递延土地增值税负债”二级科目来核算结转收入时估算实际土地增值税与预缴差额需补税的情况。
[案例2]接案例1,假设预缴土地增值税率为2%,项目尚未清算(为简化处理,仅以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为例)。
(一)会计分录
1.2012年度取得预售收入30 000万元时: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预收账款 30 000
2.2012年1—12月份计提营业税、预缴土地增值税:
借:递延税费资产——递延营业税资产 1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 500
借:递延税费资产——递延土地增值税资产 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600
3.2012年2—12月份按月计算交纳营业税、预缴土地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 250
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500
贷:银行存款 1 750
4.2013年1月份按上年度12月份预售收入计算交纳营业税、预缴土地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50
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100
贷:银行存款 350
5.2012年12月份结转收入及成本时:
借:预收账款 20 000
贷:营业收入 20 000
借:营业成本 12 000
贷:开发产品 12 000
6.2012年12月份按结转收入的比例结转营业税费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 1 000
贷:递延税费资产——递延营业税及附加资产
1 000
7.2012年12月份按结转收入的比例结转土地增值税时,可以预测出实际土地增值税税率为(1-60%-60%×30%-5.55%)×30%=4.935%,则: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 987
贷:递延税费资产——递延土地增值税资产
20 000×2%=400
递延税费负债——递延土地增值税负债
20 000×(4.935%-2%)=587
(二)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如下:
递延税费资产 700
预收账款 10 000
应交税费 350
递延税费负债 587
2.损益表相关科目如下:
营业收入 20 000
营业成本 12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1 987
营业利润 6 013
3.报表附注说明:
在报表附注说明递延税费资产700万元为预收账款预缴的营业税500万元和预缴的土地增值税200万元。递延税费负债587万元为本年度结转收入20 000万元以后清算时应补缴的土地增值税。
通过“递延税费资产”与“递延税费负债”两个科目及其明细科目,可以及时反映企业纳税情况,清晰地反映企业各项税种因暂时性差异带来的影响,使会计处理更符合会计科目性质及会计相关原则。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乳腺癌;防治知识;筛查意愿;教育;测试;常规教育干预;教育测试
乳腺癌目前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妇女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伴随我国临床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对疾病的治疗逐渐过渡到预防和保健为主[1]。国家自2009年开始免费为全国200个县35~64岁农村妇女提高乳腺癌筛查,临翔区是项目县之一,采用临床手诊、彩色B超、乳腺钼靶、病理检查的流程进行筛查,同时对参加检查的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癌防治知识宣传,通过项目实施,早期发现农村妇女乳腺癌患者并进行治疗,同时通过乳腺癌防治知识宣教,提高农村妇女乳腺癌防治意识,积极主动参与检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农村妇女乳腺癌患病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加筛查人员:10034人,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6岁。抽取120人,随机分组,各60例,常规组妇女,初中文化及初中以上文化31例,初中以下文化29例,教育组妇女60例,初中文化及初中以上文化30例,初中以下文化30例,两组妇女的平均年龄和文化知识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教育组妇女60例,首先对本组妇女的文化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估,分别对依据文化知识水平,开展乳腺癌筛查知识的培训班,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讲解,分别对健康教育前后本组妇女的乳腺癌教育知识进行评估和测试。对本组妇女发乳腺癌健康教育手册和健康教育影音资料,督促妇女进行学习,定期组织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知识讨论和知识竞赛,对成绩优异的妇女进行适宜的奖励[2]。
常规组妇女60例,对其均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常规乳腺癌知识宣传。主要措施为张贴乳腺癌知识的宣传海报和发放相关知识手册。
1.3乳腺癌筛查情况评估标准 乳腺癌筛查知识评分:评分项目包含15项。答案为正确或错误。答对得1分,未答对得0分。总体得分为0~15分。乳腺癌筛查参加意愿评分:评分内容包含3个项目,共分为5级:强烈反对至强烈同意得分为1~5分;总体得分为3~15分[3]。
1.4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数据录入计算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共筛查出乳腺癌患者13例,教育组妇女的乳腺癌筛查相关知识和乳腺癌筛查意愿,均优于常规干预组妇女,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见表1。
3讨论
目前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乳腺癌在早期发现并且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良好恢复后,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由此可见乳腺癌的筛查对于减少乳腺癌的死亡率,临床意义较高[4]。
世界卫生组织对乳腺癌的定义和治疗,目前已经以预防和筛查为主,以治疗为辅的治疗措施。相关文献和实践结果显示,有效的预防和筛查可有效的提高乳腺的预防发病。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女性进行定期的临床检查可早期发现乳腺癌病变,早期乳腺癌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可达到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但在晚期发现乳腺癌和治疗效果则大大降低,同时还不同程度的增加患者的经济和身体负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乳腺癌具有高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5]。
本文中对120例妇女进行常规教育和乳腺癌教育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应用教育干预项目能够显著提高乳腺癌知识水平和增加乳腺癌筛查的自主性,提高人们对于乳腺癌的预防和筛查意识。可使妇女提高对乳腺癌的重视和关注,同时增加对乳腺癌筛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乳腺癌预防和治疗的意识。本文实践的缺点在于对妇女干预为短期效果,没有进行长期的干预和实践结果统计,乳腺癌健康教育干预项目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此结果同相关的文献和实践结果相似,因此乳腺癌的健康教育干预项目对于一个女性均存在重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实施有效的乳腺癌教育干预项目能够明显的提高乳腺癌知识和筛查意愿,增加乳腺癌知识的掌握和增强乳腺癌筛查意识,提高筛查和建立自我防范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磊,张颖,李秀荣,等.短期规范化培训教育模式对社区医师乳腺癌筛查知识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135-137.
[2]章永琳.入户式宣传教育对社区妇女乳腺癌筛查行为及顺应性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063-1064.
[3]杨兴平,蔡烨.健康教育对社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行为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373.
一、住宅建设单位必须认真研究当地水源条件,量水而行,量水建设。对凡不能通过城市管网供应自来水的住宅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均须持由具备资格的水文地质勘测部门和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提供的水源评估报告和水质监测报告,到市地矿局和市公用局办理用水审批手续。
二、建设单位在申请立项或规划要点时,须持上述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准文件。否则,市计委不予立项。
三、对不符合水质要求的住宅建设项目须建设水处理设施,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否则,市建委不予办理开工手续。
南宁中心血站,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 目的 探讨南宁市农村居民无偿献血意愿及相关知识知晓度,为促进农村无偿献血提供参考。 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对3 815名南宁市辖六县18~60周岁居民进行无偿献血意愿及相关知识知晓度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南宁市农村居民对无偿献血年龄规定、献血间隔和献血量的知晓率分别为34.0%、35.3%和56.9%;在献血条件便利的前提下69.1%被调查者愿意参加无偿献血,75.5%被调查者表态支持亲友参加无偿献血。结论 若能加强无偿献血宣教和献血服务,农村无偿献血工作将获得较大提升。
关键词 农村居民;无偿献血;意愿;知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028-02
目前南宁市临床用血量大幅度增长,临床用血供需矛盾愈显突出。南宁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总数60%以上,其献血总量尚不到用血总量的10%[1],农村居民献血量与用血量的不平衡加剧了当前的采供血紧张局面,农村无偿献血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此背景下,该研究于2012年6月—12月开展了此次农村无偿献血意愿及相关知识知晓度的调研,为下一步的工作改进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宁市辖6县年龄为18~60周岁的城镇和农村居民。
1.2 问卷调查内容
1.2.1 基本情况 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参加过无偿献血等。
1.2.2 无偿献血意愿 是否愿意无偿献血,是否支持和鼓励亲友参加无偿献血,见表1。
1.2.3 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度 包括对无偿献血有关法律法规、南宁市免费用血政策,以及对血液知识、无偿献血年龄献血量和献血间隔、献血是否会感染疾病、献血是否影响健康、献血对健康要求等知识的知晓度,见表2。
1.3 调查方法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南宁中心血站献血登记表》拟出问卷初稿,经过血站专家组成员论证、修改和完善,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选择在2012年6—12月期间到南宁市辖六县的捐血屋或献血车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的县域居民,以及到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作为对象进行调查,同时在六个县随机选择12个乡镇,随机选取18~60周岁的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被调查者按照要求填写《南宁农村地区无偿献血知识的调查表》调查问卷内容根据采用一对一、无记名、当场收回的方式进行。
1.4 质量控制
对于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资料,问卷调查填写完整率在80%以上的为有效问卷,去除无效问卷,在资料整理审核的基础上,采用双盲法录入,由质量控制人员查错、补漏。
1.5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统一编码后,经审核无误后,建立数据库,按照被调查者是否献过血分组为组1(曾参加过无偿献血)、组2(未参加过无偿献血)、组3(因年龄、健康等原因已达不到无偿献血要求)。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 2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表发放与回收情况
共发放问卷4 500份,回收问卷3 987份,回收率88.60%。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3 81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5.69%。
2.2 无偿献血意愿调查结果
是否愿意无偿献血,是否支持和鼓励亲友参加无偿献血,结果见表1。
3 讨论
调查显示69.1%南宁市农村居民表态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如果流动献血车开到他们的镇区/社区/村开展无偿献血时),与王晓妹[2]报道的安徽省农村居民、王淑香[3]报道的承德市农村居民无偿献血意愿相似,高于夏晓春[4]报道的瑞安市农村居民无偿献血意愿,同时75.5%南宁市农村居民表态支持亲友参加无偿献血。剔除因年龄健康等原因不能献血的人群后仍有高达59.4%的适龄农村居民愿意献血,从调查数据来看发展农村无偿献血的潜力非常大。
关于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方面,南宁市农村居民对于献血知情权、咨询体检、传染病患者和高危人群不宜献血,不安全血液会危害生命,不应为化验而献血,不冒名献血,血站使用一次性无菌耗材采血等知识的知晓程度超过60%,无偿献血年龄、间隔和献血量低于60%(分别为34.0%、35.3%和56.9%),但仍高于承德市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知识知晓度[3]。调查数据提示南宁市既往的农村无偿献血知识宣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于献血年龄、间隔和献血量的知晓率低于其他知识,可能原因在于:①被调查者中曾参加过无偿献血者占比不高,而未曾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居民由于缺乏献血的亲身经历,对无偿献血年龄、间隔和献血量等细节知识了解不够;②我国过去规定的无偿献血年龄上限为55岁,2012年7月1日才正式施行既往无献血反应的多次献血者年龄延长至60周岁[5],部分农村居民对“新规”尚不了解;③该站既往以200 mL和400 mL献血量为主,部分居民对300 mL献血量了解不多。
有报道认为,农村居民献血参与度偏低,并非奉献爱心意识不强,而是与诸如文化程度、交通、地域、时间及对献血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的等因素密切相关[6],献血知识知晓率低会影响无偿献血的深入开展[7]。献血条件便利是否更是影响居民无偿献血的重要因素[8]。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通不高,受地域制约信息相对闭塞,对血液生理和安全献血知识了解不够,陈旧观念知识仍然还不同程度影响着部分农村居民,导致他们对无偿献血心存顾虑,加上农村交通不便,农民参加无偿献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较大。多种因素造成农村居民不敢献血、不愿献血和不便献血。因此,要提升农村无偿献血工作,除了要继续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和政策的宣教以外,一定要创新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模式,提供更加便利的献血条件和专业温馨的献血服务,减轻和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心理[5],让农村居民敢于献血、便于献血和乐于献血,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真正形成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无偿献血全面发展的“两手都硬”的崭新局面,如此才有有效缓解“血荒”状态。
参考文献
[1] 陆祝选,唐再志,李彬.农村无偿献血问题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2):19-21.
[2] 王晓妹,窦燕,夏志强.安徽省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知晓水平及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8):656-659.
[3] 王淑香,郑洪波,王天恒. 承德市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现状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78-579.
[4] 夏晓春. 瑞安市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1)):1153-115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7—2011[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6] 牛宗新,杨占凯,张曼.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提高农民无偿献血比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2)):132-133.
[7] 张寒梅.浅谈我国无偿献血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J].中外医疗,2012, 31(21):183-184.
差异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的必要性
花园中生长的植物一般都会有很大差别,因为不同植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有着不同的生长形态,需要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生育期、对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是必然的。高校学生与花园中的植物类似,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与相去甚远的成长经历,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智商、情商各不相同,对未来的规划也是千姿百态。面对着如此众多方面的差别,我们没有理由一定要让学生们“一刀切”的去发展,而且一刀切的发展未必对学生成长有好处。比如,有的学生不希望考研,希望早早地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那如果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天天围绕学生考研进行,那么效果肯定不理想;有的学生比较自卑,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辅导员过多的“关注”,而有的辅导员却恰恰喜欢这样,感觉这样是对学生的关照,尤其是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很多辅导员习惯在开班会的时候说某某同学家庭贫困,希望大家多帮助。虽然是好心,但好心却办了坏事,学生很自卑,不愿被别人知道家庭条件不好。类似的情况非常多,不同的学生心理、生理、认识、思想差别非常大,非常有必要采取差异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当然,高校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式的差异,不仅仅是为了尊重某些学生的特殊性格,或者简单的是为了迎合一些学生心理需求,满足他们被尊重的要求,而是以人为本开展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中,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总书记很早就提出了,他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应用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必须要求我们认真地、系统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因人施教,解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努力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目。反之,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地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每个学生充分的尊重,不仅影响到这个学生本身,而且还会把这种思想带到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甚至也会使其不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等,显然,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差异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
1创新辅导员自我思维方式,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的思想,又被称为最大公约数战术。人们只有找到事物的共同之处,才能有利于认识矛盾,解决冲突。无论人们的想法相距多么遥远,总是能够找到共同性。有了共性,就有了建立沟通桥梁的支点。在以往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很多辅导员都认为一些学生个性太强,有些想法很难理解,于是无论这个学生说什么、做什么他都不能接受。其实,学生的成长背景做辅导员的很难详细的了解,一些特殊的想法和习惯很可能是过去某些特殊的生活经历所致,这不是一天两天能改正的,而辅导员越是不理解,学生就越会感觉孤单,越要我行我素,就越会难于管理。相反,如果辅导员首先从自我做起,认同学生的这些特殊的思考方式和生活、学习习惯,然后再慢慢地接近这个学生,从头至尾的详细了解这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深入挖掘他一些思想个性的形成原因。这样一方面学生愿意与辅导员做知心的朋友,愿意说心里话,同时辅导员了解了事因,也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或是因势利导,或是劝其悬崖勒马等,慢慢的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师生关系靠近了。彼此心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才能顺理成章,还会让学生感觉到,辅导员很平易近人,大家再有心里话或者什么想法也愿意与辅导员沟通。正如中央电视台走基层节目中说的那句话:“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当然,学生不是农家,辅导员也不是记者,但大家心近了,从心底接受了,工作才更好开展,于是久而久之,全班、全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瞄准教育背景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在很多高校中,不少辅导员还用传统的方式去管理学生,这显然是不符合现阶段高等教育背景的。以前学生少,学生的思想也简单,社会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辅导员的工作也好做。但新时期,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使得学校学生的数量多了,竞争大了,学生的思想复杂了,如果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还没有创新,还抱着传统的思想开展,势必效果会不好。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抓住时展的潮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他们的想法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种因势利导的工作方式,远比闭门造车,沿用传统的方式管理有效得多。比如以前学生对就业不是很关心,因为就业不成问题,但现在学生们很关心未来的就业问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围绕就业展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又如,以前学生们感情问题比较少见,而现在感情问题成为新时期大学生面对的重要问题,甚至不少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感情问题而自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围绕如何正确处理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开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感情、科学理顺感情与学习的关系。当然,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不同学校的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是不同的,辅导员可以先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哪些问题对他们最重要,然后再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把握教育背景的发展动态,与时俱进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理念,对此,广大学生工作者需要深入地理解,而不能单纯地流于形式,跟着别的学校亦步亦趋,那是没有意义的。
3创新了解学生的方式,因人而异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管理,首先需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异在哪,才能进一步安排差异性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扩招背景下,很多学校把原来的系合并扩建为学院,但辅导员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因此辅导员了解学生面临更大的困难。客观地说,辅导员想深入地了解全体学生的情况,绝对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难度很大,因此我们讲辅导员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其实,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的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聊天、辅导员一学生信箱,新的方式比如建立班级QQ群、BBS、短信平台、公共E-mail邮箱,甚至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建立班级主页。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可以深入地与辅导员交流感情,尤其在虚拟的网络中,学生会更加真实地吐露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不想让辅导员知道自己是谁,还可以采取匿名交流的方式,这样学生会更加没有压力。当教师深入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之后,可以把学生分类,比如学习问题的,感情问题的,家庭问题的,性格问题的,心理问题的等等,然后教师在依据这些分类,有针对性的集中,个别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表明,通过这种差异性调查,分层开展教育的方式,既比个别开展工作的效率高,又比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效果好,非常值得推广。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扩招、高校改革及高等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给高校教学环境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使新时期大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点。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使得新时期高校辅导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尤其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个性越来越鲜明,导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越来越不适用。因此,差异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必将越来越重要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因此,做为高等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通过科学的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式,完善开展途径,丰富开展思想,使差异性的学生管理方式真正深入到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力求通过不断的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做到一人一方、一人一策,如对开朗的学生讲问题可以开门见山,对自卑的学生要注意措辞,对脾气倔的学生要以柔克刚,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循序渐进,而对思想固执的学生要增加沟通交流等等
参考文献
[1]丁怀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刍议[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
[2]陈奎庆.差异化管理导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_中国经贸导刊,2009(23).
【摘要】目的:调查农村非意愿妊娠妇女紧急避孕知识水平、态度及相关因素,寻找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方法:以横断面调查方式,对全县6个乡镇在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人工流产的妇女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紧急避孕知晓率26.11%;如果知道在无避孕措施的或破裂72h内可以用紧急避孕药来防止妊娠,有90%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使用紧急避孕药;紧急避孕知识率7.22%,紧急避孕的态度率90%;紧急避孕知识、文化程度及流产次数等是采用紧急避孕措施的影响因素。结论:为提高农村妇女紧急避孕措施的使用率,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必须加强紧急避孕知识的宣传普及,重点要做好对紧急避孕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正确使用时间的宣传指导。
【关键词】非意愿妊娠;紧急避孕;知识;态度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ural non pregnant women emergency contraception knowledge,attitudes and related factors,to find the reduction of non-pregnancy incidence.Methods:In the cross-secional way,we survey on 6 months in the county town and township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station abortion women face-to-face survey and data analysis.Results:26.11 percent awareness of emergency contraception.If the contraceptives guide in the absence of sex or condom broke down within 72h can be used for emergency contraceptives to prevent pregnancy,90% of the respondents expressed their willingness to use emergency contraception;7.22 percent emergency contraception rate,the attitude of emergency contraception rate 90%,emergency contraception abortion and education,such as the frequency of use of emergency contraception is a factor.Conclusion:In order to enhance rural women emergency contraception usage Russia,to reduce unwanted pregnancy rates,the need to strengthen emergency contraception advocacy of universal knowledge,to do a good job focusing on the safety of emergency contraception,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er use of the time the guidance of publicity.
【Key Words】Unwanted pregnancy;Emergency contraception;Knowledge;Attitude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每年约5000万例非意愿妊娠妇女人工流产后出血甚至死亡,严重地威胁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紧急避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止非意愿妊娠的方法。目前带铜宫内节育器,在无保护性生活后5d(120h)之内放入,作为紧急避孕方法,有效率99%以上;紧急避孕药,在无保护性生活3d(72h)之内服用,有效率98%以上[1]。
我国每年约1000万例次的人工流产,其中50%左右是未采用避孕措施或者是能觉察到的避孕失误。如果这些妇女了解并且能得到紧急避孕服务,估计每年能减少人工流产300~400万例次。本调查是了解部分农村妇女紧急避孕知识、态度和行为,并探讨影响紧急避孕行为的因素。从而提醒妇产科医生、护士及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在人工流产术前,及平时的工作中向广大农村妇女宣传紧急避孕知识,做好生殖健康教育并及时为妇女提供紧急避孕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08年1~7月在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人工流产、药物流产的360例,年龄18~40岁非意愿妊娠的农村妇女。
1.2 调查方法:由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医生、护士对调查对象在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前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纳美国Kaiser Family Foundation的妇女紧急避孕调查表,并根据我国农村情况作了修改。调查内容其项,包括:①紧急避孕知晓情况;②紧急避孕知识;③紧急避孕的态度;④紧急避孕措施的使用;⑤获得紧急避孕知识及紧急避孕药的途径;⑥社会人口学牲方面的问题,最后统一专人汇总。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进行数据的录入,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被调查对象年龄在18~40岁之间,平均(29.7±5.9)岁,18~24岁占27.22%,25~30岁占28.06%,31~35岁占25.56%,36~40岁占19.57%;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占15.56%,初中毕业占59.72%,小学毕业占23.33%,文盲占1.39%;婚姻状况:已婚占87.5%,未婚占12.5%;避孕产史:流产1次占44.72%,流产2次及以上占55.28%,其中未产妇女占11.39%。
2.2 调查对象对紧急避孕知晓及紧急避孕知识了解情况:41.67%对象知道在避孕失败或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以后,可以采取措施来防止妊娠。26.11%听说过紧急避孕,其中在听说过紧急避孕中只有7.02%知识紧急避孕使用正确时间,14.89%认为紧急避孕安全,12.77%认为紧急避孕有效,72.34%对紧急避孕的安全性、有效性持怀疑态度。
2.3 调查对象对紧急避孕的态度:如果知道在无避孕措施的或破裂72h内可以应用紧急避孕药来防止妊娠,90%表示有可能服用紧急避孕药;如果知道在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的5d内可以放置宫内节育器来防止妊娠,10.56%的表示可能可能会去旋转宫内节育器作为紧急避孕方法。
2.4 调查对象对紧急避孕的行为及使用情况:调查对象中经历过避孕失败者占76.39%;与医生、护士讨论过紧急避孕者6.39%;服用过紧急避孕药者0.83%;应用过宫内节育器作为紧急避孕方法0。
2.5 调查对象获取紧急避孕信息及紧急避孕药物的来源途径:8.06%是大众传媒及广告宣传;6.67%听计划生育专业人员讲;5.28%是医生、护士讲的;6.11%是听亲朋好友讲的。紧急避孕药物均是调查对象在个体药店购买,未得到完整解释。
2.6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紧急避孕知识及态度的影响: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紧急避孕知识与态度得分均高于小学及文盲,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紧急避孕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方法,但是在无保护或避孕措施失败后,是降低非意愿妊娠最有效的办法。因此,育龄妇女首先必须知道紧急避孕并且愿接受,本调查结果只有26.11%的调查对象听说过紧急避孕,比黄西戎调查结果59.88%[2]和上海陈军玲近10年前调查结果28.2%[2]还低;而获得紧急避孕信息的途径大众传媒及广告8.06%;听计划生育专业人员讲的6.67%,听医生护士讲5.2%。因此,紧急避孕知识得分稍高的调查对象仅占6.67%;而使用过紧急避孕药的只占0.83%,并且均在个体药店购买也未能得到完整的解释,与陈忆调查结果比相同[4];72.24%的调查对象对紧急避孕的安全性、有效性持怀疑态度。
本调查认为我国农村妇女紧急避孕知晓率低,知识的得分率也很低;造成使用率也极低的原因与对农村妇女缺乏广泛性的宣传有关。由此可见,持续加强对农村妇女紧急避孕的宣传力度,才能大幅度提高农村妇女紧急避孕知晓率,重点是必须普及紧急避孕知识,掌握好正确的使用时限,才有利于提高农村妇女紧急避孕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可依赖程度,从而提高紧急避孕的使用率。
本调查发现,农村妇女如果知道紧急避孕在无避孕措施的或破裂后可以防止妊娠,有90%的调查对象表示可能会采用紧急避孕药,说明有较高的可接受性,与高尔生研究结果接近[6],这可能与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痛苦体验有关。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已婚夫妇只能生一个小孩,如果一旦避孕失败导致非意愿妊娠,唯一的选择是终止妊娠。本调查对象10.56%的妇女表示可能会将宫内节育器(IVD)作为紧急避孕方法,主要是调查对象对IVD作为紧急避孕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有副作用。因此,加强农村妇女对IVD作为一项紧急避孕措施的正确认识,是紧急避孕知识宣传教育中必须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有利于长效避孕措施的落实。
调查发现,年龄在25岁以下,紧急避孕知识相对比较缺乏;流产2次及以上的调查对象或与医生、护士讨论过紧急避孕者,对紧急避孕的可接受性高于流产1次的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不同也是影响紧急避孕的因素,调查表明紧急避孕知识与紧急避孕态度成正相关,信息的支持有助于积极的态度,而农村妇女文化知识明显低于城市。因此,为提高农村妇女对紧急避孕方法的可接受性,就必须加强紧急避孕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采取多途径、多渠道,并根据农村妇女的具体情况进行紧急避孕咨询和指导,同时通过挂图宣传、办培训班、发放紧急避孕知识手册、生殖健康教育处方的形式,详细、全面宣传,使广大农村育龄妇女在充分了解该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5.
[2] 黄西戎,武俊青,李文英,陶林等.深圳市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需求调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7):417.
[3] 陈军玲,童传良.紧急避孕知识的普及及服务网络的建立.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9,18(2):31~33.
[4] 陈忆,程利南,康健中.上海市人工流产妇女紧急避孕药物使用状况和失败原因调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4(2):95.
[关键词] 系统性; 治疗; 慢性乙肝; 观察;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12.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55-01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我国乙肝患者高达3000万、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则达1.2亿。对于乙肝的治疗,临床中发现单一的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及延缓疾病进展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对此类患者实施了系统性治疗措施,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10年8月本院慢性乙肝患者共100例,同时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同时对具有以下状况者给予排除:①甲、丙、丁、戊型肝炎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②本次研究前半年进行过类似本次治疗者,③妊娠和哺乳期者。同时对入选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观察后发现100例研究对象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20岁-58岁、平均年龄(39.00±1.10)岁,病程3个月-5年。
1.2 研究方法
在患者自愿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系统性治疗组(观察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相关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此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另外按照目前临床试验要求,由专人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以及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结果。
1.3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参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即在乙肝治疗方面两组患者均采用①干扰素300万单位、隔日肌注一次,或是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天;②甘草酸二胺胶囊150mg、3次/天;③阿托莫兰1.2g以及肌苷、ATP、辅酶A等实施护肝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与指导、心理障碍疏导治疗以及配合中医药治疗等措施(中医药治疗措施按照中医科会诊后对于脾虚湿困者采用四君子汤和茵陈五苓散、湿热中阻者给予茵陈蒿汤、肝郁脾虚者配合逍遥丸、肝郁血瘀者给予桃红四物汤、肝肾阴虚者则给予一贯煎、而对于肝胃不和者采用平胃散),所有患者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为六个月。
1.4 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3]
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24例、占48.00%,有效19例、占38.00%,无效7例、占14.00%,总有效43例、占86.00%;对照组显效18例、占36.00%,有效17例、占34.00%,无效15例、占30.00%,总有效35例、占70.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
2.2 两组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指标改善情况见表1。
通过表1中数据可知:观察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相比p
3 分析
目前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感染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为主,但是在临床中却发现单一的治疗措施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例如病毒转阴率低等,所以我们本次对慢性乙肝患者实施了系统性治疗措施,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系统性治疗措施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单一治疗,同时表1中的数据也证实了系统性治疗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出现以上结果,我们认为是与本次研究所采取的系统性治疗措施存在着密切关系,即⑴乙肝健康知识的宣讲与指导,例如进行乙肝知识讲座(包括乙肝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和预后等)、与患者进行交流与解惑答疑;⑵心理障碍疏导,临床发现此类患者多存在诸如恐惧、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障碍,因此对乙肝患者除了在态度上给予充分尊重、理解外,同时应根据患者具体心理障碍类型进行有目的性的心理问题疏导,比如对于抑郁患者,不仅要加强乙肝的宣传教育和讲解治疗措施外,同时还应多介绍成功案例以及加强病友之间的交流,从而协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其后顾之忧,进而使患者能够以一个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⑶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稳定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以及给予抗病毒治疗等措施,比如可选择维生素类、干扰素、还原性谷胱甘肽、拉米夫定等,例如本次所选用的干扰素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且还具有间接性、广谱性、相对种属特异性以及选择性等优点,同时干扰素还能抗细胞分裂和调节免疫等。另外我们本次还结合了中医药疗法,如根据中医对慢性乙肝的认识,所以我们采取了疏肝理气、健脾化湿以及活血通络等原则,因此对慢性乙肝的治疗达到了标本同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盈海,赵天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50例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6(4):285.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M].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BIAsp30 and BHI30 resulting from their sequential long-lasting routine administration to inp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according to identical algorithms. Methods Fifty-two inp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58±11.2) (mean±SE) years old with diabetes’ duration of (8±2.1) years, treated with BHI30 for (2±0.4) years, and a serum C-peptide level of (2.8±0.34) nmol/L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Following a checkup performed in the course of the 8-week baseline period, BHI30 was replaced with BIAsp30 in equivalent boluses, and two checkups in the seventeenth and twenty-fifth weeks were performed. Blood glucose at 4 time points,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hypoglycemia were observed. Results Following the switch from BHI30 to BIAsp30, hemoglobin A1c (HbA1c) decreased from (8.1±1.8)% at baseline to (7.8±1.6)% (P
[Key words] BIAsp30; BHI30;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suli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的T2DM患者52例,全部符合ADA 2003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11岁,糖尿病病程8±2.1年,使用诺和灵30R 2±0.42年,血清空腹c-肽2.8±0.34 nmol/ L,胰岛素剂量32.4±5.2IU/d,BMI 25.3±4.1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1c)(8.1±1.8)%。除外活
动性增殖性视网膜病、明显的心血管疾病、肝病、反复严重低血糖及低血糖昏迷、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将诺和灵30R改为相似剂量的诺和锐30前8周内进行了1次体格检查,记录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并测定患者3天的空腹+三餐后2h血糖;随后,在第17周、第25周的阶段,进行2次体格检查,分别测定3天的空腹+三餐后2h血糖。每次体格检查包括血脂、肝肾功能、HbA1c,血糖监测统一采用ACCU-CHEK Aduantage血糖仪。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行配对t检验,记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全部资料输入SPSS10.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患者完成治疗后体重、肝肾功能、脂蛋白、胰岛素用量无明显差异。
2.2 血糖控制比较 从诺和灵30R转换为诺和锐30后,HbA1c从第1次体检时的(8.1±1.8)%降至第2次体检时的(7.8±1.6)%(P<0.05);第3次体检时降至(7.4±1.5)%(P<0.01)。使用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R时空腹血糖有所下降,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餐后血糖水平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
2.3 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以患者出现低血糖(Whipple)三联征为低血糖反应的诊断标准;或监测血糖值<3.9 mmol/L。使用诺和灵30R 8周中有3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5.8%,其中1次为夜间低血糖;诺和锐30组前8周内有4例低血糖发生,发生率7.7%;后8周有5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9.6%,更换药物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血糖控制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注:与基线相比,*P<0.05;**P<0.01
3 讨论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 DCCT)[1]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2]证实,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避免、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2005年IDF告知HbA1c不达标的患者,血糖的任何改善都是可以获益的。 诺和锐30是一种双相释放的胰岛素类似物制剂,是由30% 可溶性门冬胰岛素( 诺和锐) 与70%精蛋白结合的门冬胰岛素混悬至终浓度为100u/ml的白色混悬物。诺和锐是一种快速作用的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 由于将人胰岛素B链上的第28 位脯氨酸改为门冬氨酸, 使其六聚体或二聚体迅速解离成单体发挥作用, 可以较好地模拟和替代餐时胰岛素的分泌, 这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更有利[3]。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释放缓慢, 作用时间较长, 可以替代基础胰岛素。快速胰岛素类似物和基础胰岛素所合成的曲线更接近生理条件下胰岛素的分泌模式, 从而使24h 的血糖控制平衡。研究表明,诺和锐30的药代动力学接近正常生理状态下餐时胰岛素释放[4],与人胰岛素30R相比,诺和锐30具有显著迅速的降糖效果[5],且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优于人胰岛素30R[6]。这种每日两次餐前即刻注射诺和锐30 的治疗, 除了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同时还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7]。 本研究结果证实, 当采用每日2 次诺和灵30R注射方案的患者, 换为等剂量的诺和锐30后,餐后血糖明显下降,且HbA1c也有所下降,但低血糖的发生率却相近。 诺和锐30可餐前立即注射, 无需等待, 更加灵活方便, 因此对于血糖控制欠佳的使用诺和灵30R的患者升级为诺和锐30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Diad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 ( DCCT)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progression of long time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 smellitus . N Engl J Med, 1993, 329 : 977-986.
2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 UKPDS ) Group. 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 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 Lancet, 1998, 352: 837-853.
3 Ottesen JL, Nils son P , Jami J , et al. The potential immunogenicity of human insulin and insulin analogues evaluated in a transgenic mouse model . Diabetologia, 1994, 37 : 1178 - 1185.
4 Jacobsen LV, Sogaard B, Riis A.pharmacokinetita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a premixed formulation of soluble and protamine-retarded insulin aspart. Eur J Clin Pharmacol,2000,56:399-403.
5 Weyer C, heise T, Heinemann L. Insulin aspart in a 30/70 premixed formulation: Pharmacodynamic properties of a rapid-acting insulin analog in stable mixture. Diabetes Care,1997,20:1612-1614.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