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97-01
1 前 言
随着食品工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从而引起了人民对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
2 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2.1 农药残留 很多农户为了能够有更高的收益,对农产品采用大量使用农药,比如杀虫剂、除草剂等,尤其含磷杀虫剂农药等高毒农药。而目前高毒农药还在继续使用中。如果长期服用了这些含磷的农药,很多生理上的疾病就会出现,尤其可能会致癌、致畸以及导致突变。
2.2 环境污染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给人们的居住产生了困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等工业垃圾,而水源、土壤和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渠道最终上了我们饭桌上,这给食品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
2.3 真菌、细菌、病毒等 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在食品工业中,有些真菌被用来酿酒、面包发酵等,但这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有些细菌用在制造食醋、味精等方面,这也多多少少威胁人体的身体健康。对于病毒,我们所熟知的狂犬病病毒,其致病危害众所周知。还有一些慢性病毒、口蹄疫病毒等。这些都给人体带来了危害。
2.4 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工业中,为了保证销售的更好,在事物中添加食品添加剂时不可避免的,但是要有限量,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体是没有害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厂家违法添加对人体很很大危害的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各种各样,腐剂、酸味剂、等。它保证了食品的色香味俱全,而且保证期更长。但有厂家过量地使用或者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来保证色香味,却不管消费者身体健康。我们周围有不少的例子,为了使面粉更白,看着更好吃,过量地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为了使熟食品看着更有胃口,添加过量亚硝酸盐等。而过量在食品中添加有毒化学物质的事件仍在不断发生。
2.5 检验食品安全技术落后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不能不与社会监管部门的管理有关系。我国在食品安全技术领域方面还是有些落后的,而且不够严格。因此想过监管部门缺乏一定的技术手段,在食品安全技术的制定标准,还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是有一定缺陷。所以国家在这一领域大量投资,出台相应的成熟度的法律法规,以及研究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在食品的安全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严加把守,很有必要。
2.6 不良生活习惯 对于食源性疾病,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和平常的生活习惯对此影响不小。改革开放之后,外来文化入侵,与我国原有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冲突,这是饮食文化冲击的一种表现。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节奏的较快,人们更青睐于使用快餐食品,追求方便,快捷。但是有很多报道,快餐类食品如肯德基麦当劳的原材料和用油都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而且快餐食品都掺加了更多的食品添加剂,这对人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快捷方便的解决饮食问题的习惯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受害最严重的是青少年儿童,大量的激素以及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使儿童出现了肥胖和性早熟的困扰,给儿童带来了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而且人们无限制地食用野生动植物,各种病毒也传染给人类,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令人深思。
3 促进食品安全全面提高的对策
3.1 普及食品安全教育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传播途径,对全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学会保护自身安全,解决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教育薄弱的问题。宣传途径和宣传内容有很多方面。可以通过媒体、网络、新闻等方式,宣传最基础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预防疾病的产生,加强人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加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诚信的建设等。这样不仅可以制作食品行业的相关人员的高风险操作行为可以完全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同时,普通消费者能够用理性的思维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处理食品。这样在自家自制食品时,也可以保证食物的安全性。
3.2 提高相关检测技术和能力 监管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要求质检机构要有相关的检测技术和能力,通过检测食源、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来控制食品安全。因此要提高相关的检测技术和能力,提高对质检机构的要求,对那些质检机构要不断引进先进仪器设备,加强硬件建设,培养出高素质检验人员,使其掌握丰富工作经验,了解制假动态,提高对食品的监管技术手段技术,最终保证食品质量。
3.3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很低,从而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虽然我国1986年就已正式成为CAC成员国,但对食品法典的研究、评估与应用工作开展的并不十分理想。CAC标准都是以科学为基础制定出来的,如能在当前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中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标准,通过参照遵循这些标准,将国内食品标准尽快与CAC标准接轨,既可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节省大量财力。
3.4 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目前,我国制定有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但是,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不同于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它们的主要区别是“预案”应对事后,“机制”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成一系统;“预案”具有可变性,“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预案”以事先沟通为保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预案”强调分工和职能,“机制”强调协作和职责;“预案”各地做法不一,“机制”则应全国统一,便于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建议在现有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统一执行。
4 结 语
综上所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全社会投入,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相关部门的监管意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人们自我的保护意识要加强,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安全、有序、健康的良好氛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丘海雄.《食品生产品安全的经济社会学视角》,《新视野》,2003年01期.
一是制定《越野e族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方案》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成员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邀请派员全程指导。建立完善了事权清晰、权责明确、上下协调、执行有力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将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环节和每名人员。同时,实行每日一巡查、每日一调度,分析研判形势,通报沟通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任务到点、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二是“越野e族”英雄会活动开展前,与活动承办方主动对接,索取承办方大型活动工作方案,了解整个活动情况,与承办方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和承诺书》,要求承办方招商入场所有经营户做到:亮证经营、索证索票齐全、冷藏冷冻设施齐备、使用一次性环保餐具、清真餐饮户悬挂明显的标识等。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与入驻餐饮经营者逐户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从人员卫生、原材料采购、餐饮具洗消、设施设备、加工程序等提出明确要求,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三是活动期间,在主会场“梦想悦生活”腾格里美食区设置了1个食材集中供应点,配备冷链车 2台,运输车辆5台,统一调配蔬菜、米面油、肉蛋类等食材,确保了园区食品原材料安全。全体执法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每天对全部餐饮点都进行巡查,重点对赛事餐饮承办单位的后厨环境卫生、食品贮存、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留样、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等方面进行巡查。对食品经营各环节严格把关,做到每餐都有据可查、有源可溯,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流入餐桌。
四是做好应急值守工作,驻点稽查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成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分队及专家队伍,完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装备,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妥善应对。
2010年中国豆腐文化节、国庆节、中秋节即将来临,这一期间是人口流动和食品消费的高峰期,同时也是食品安全事故的多发期,为确保这一重要时段的食品质量安全,确保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加强“三节”期间食品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三节”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凤台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确保“三节”期间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将“三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前安排,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认真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保证这一重要时段食品市场供应充足、质量安全。
二、突出重点,加强协同配合
各乡镇要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巡查和联合检查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加大节日期间联合执法力度和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各种违法行为。
食品源头环节:开展农资、种植业产品、生鲜乳、水产品、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等重点品种和环节的专项治理工作,要严密监控和打击水果、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滥用和水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行为,加强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验,杜绝流入市场,确保节日期间食品安全。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要加强对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豆类制品、中秋月饼、纯净水、糕点等节日食品的监管。强化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制度,规范产品标签标注行为。重点查处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加工的食品、劣质大米或用变质粮食加工的粮食制品、病死畜禽、过期的食品,使用甲醛、工业碱、吊白块等有毒有害物质浸泡的水产品及水发制品等违法行为。突出对儿童食品的监管。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和检验检疫的管理。
食品流通环节:加强对节日重点食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快速检验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索证索票和建立进货台帐制度。加强乳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的监管。严厉查处以非食品添加剂充当食品添加剂、销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特别是有毒有害添加物等违法行为。强化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对在市场抽查和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三无”产品,要坚决清除出市场。
食品消费环节:要加强对大中小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饮食大排挡的检查。重点检查餐饮服务提供者资质证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原料采购、食物储存、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餐用具清洗消毒、留样管理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严肃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和采购、使用非食用原料、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及时曝光重大典型案例,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防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保障豆腐文化节、中秋、国庆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三、快速反应,强化应急管理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值班制度,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诉举报,要及时查处,不得推诿和拖延。对节日期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妥善处理,及时上报,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遇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按《凤台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处理。
四、加大宣传,营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围
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采取有效形式向群众开展食品安全、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健康安全的饮食方式。同时,大力宣传质量好、信誉高的食品企业和产品,对质量差、信誉低的予以公开曝光。
五、强化督查和信息反馈
节日期间,县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组成督查组对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进行督查。对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将予以通报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食品消费已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安全转变,农村地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逐步显示出其重要性,由于,农村点多面广,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差,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加之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监管面临严峻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督效能的有效发挥。现就农村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1目前农村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餐饮业和农家乐经营使用单位规模小、硬件设施差、布局分散。相当一部分在路边简易棚或自家住房内开办,采用家庭作坊式运作,卫生条件差,缺乏必要的卫生防疫、消毒设施设备。索证索票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执行不好,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具体的执行措施,食品可追溯性不强。部分地区无证经营情况严重。
1.2农村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不容乐观学校食堂是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多发、易发环节。有的农村学校食堂硬件设施极其简陋,饭菜制作和学生就餐环境脏乱差,管理制度基本是空白,不具备向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的基本条件。有的学校没有认真落实原料采购查验、进货台账、饭菜留样等重要食品安全保障制度,学校对食堂疏于管理,食物中毒防范意识淡薄,防范措施不严。
1.3农村群体性聚餐安全隐患不容忽视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提高,群体性聚餐日益增多。在群体性聚餐中,红白喜事安全隐患最为突出。农村各种群体性聚餐多在家庭举行,多数有上百人甚至数百人。聚餐场所多数为露天或临时搭棚,离污染源较近,甚至就在粪堆、垃圾堆上;加工条件简陋,生熟不分、荤素不分、餐具不经消毒;食品容易发生交叉污染。而且,农村地区相对偏僻,大多一次购买大量食材,但基本不具备大量食材存储条件,食材容易腐败变质,常常导致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同时,农村聚餐大多自行或由餐饮服务“一条龙”组织承办,相关人员基本没有经过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不具备举办大型宴席的资格和条件,有的厨师自身就是病菌携带者,带来了极大的就餐风险和隐患。
1.4虽然目前实施农村家宴申报备案制度,但由于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相应专业素质,也难以给予有效指导。
1.5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眼不见为净”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等落后的饮食文化根深蒂固。在接受餐饮服务或在举办各种宴席时,尚未从注重食品的种类、分量转移到注重食品的安全上来。
2对策建议
2.1按照“卫生监督功能下沉、执法监督关口前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目标,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协管制度,健全以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以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员队伍为补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乡全覆盖卫生监督网络体系,使食品卫生监督不出现盲区和空白。
2.2卫生监督协管队伍建设要坚持以教育培训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规范管理为保障,工作力求稳妥而不保守、发展而不冒进、突破而不蛮干。由于卫生监督协管队伍组建时间较短,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要加大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协管技能,完善协管制度,严格协管纪律,规范协管行为。
2.3始终坚持做到食品安全宣传与教育的常态化。不断加强对农村群众的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定期开展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督促他们守法经营。
2.4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要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的方式,严格落实监督协管理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力地推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严防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留于形式,做到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问,建立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5加大农村卫生监督投入,落实保障措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属于政府行政职能,要把卫生监督体系纳入当地政府公共卫生体系,制定卫生监督经费保障政策,建立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
国务院和省政府以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为重点,启动实施了国家级和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实施以来,改善了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了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对改善民生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提升营养改善计划的实际效果,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部分县市区实施国家、省级营养改善计划的基础上,由市、县两级财政筹集资金逐步对全市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实施免费午餐计划。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是顺民心、解民忧,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开展实施此项工作。
二、范围标准和工作步骤
(一)范围标准。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覆盖全市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采取市指导协调、县市区政府统筹管理、各学校负责具体实施,以学校食堂供餐的模式,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供一顿免费午餐。标准按照6元/生.天执行(只含食材、调味成本)。
(二)工作步骤。
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由点到面、有序推进”的思路推进,从秋季开学起正式启动实施,到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各县市区政府是推进此项计划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市级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主动作为,全力以赴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平稳有序顺利实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
市政府成立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免费午餐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二)整合资金,改善条件。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所需资金,在国家、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市财政根据核实后的实际用餐天数和用餐学生人数,按照1元/生.天的就餐资金补助各县市区,其余资金由县市区财政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各县市区要结合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按照要求,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逐步改善学校食堂条件,使学校食堂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
关键词:食品安全;环境因素;生产因素;影响;对策
一、绪论
随着我国生产力持续提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准,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蔬菜农药超标、瘦肉精滥用、毒豆奶、掺杂农药火腿等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反映出食品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这也促使政府相关部门下大力气解决民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生产技术升级带来的食品生产工艺的更新致使食品出问题的环节越来越复杂;三废的排放、农药和化肥的滥用等因素污染了农产品和食品原料,由此也引发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食品生产工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生产人员不注重安全生产规范,引发了一批的食品安全事故。甚至有部分不法经营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未得到国家批准的廉价食品添加剂,将含毒物质加入食品中,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多潜在威胁。[1]
二、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环境因素
生产过程所处的环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同样生产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食品质量。环境要素如大气、水或土壤等所含有的有毒成分会在生产过程中进入食品产品中。正是由于生产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在食品生产中严格控制这些环境因素,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可能性。[2]
(一)大气污染
工业生产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向大气中排放多种污染物,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粉尘等。大气污染对食物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大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可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等进入植物内部,甚至会积累在食物组织内。二是在降水的作用下,大气中的粉尘、重金属等会降落到土壤中,而后通过植物根系在植物体内富集,导致污染物质超标。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土壤缺乏碱性物质,使得酸雨问题十分严重,大面积的酸性降雨对鱼类养殖是一个灾难,同样也会使农作物中积累有毒物质,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二)水体污染
与大气环境一样,水体中的污染物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污染物的成份,可将对食品安全有影响的物质分为三类:一是氰化物、氟化物、重金属等无机有毒物质。二是苯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工原料,难以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质等有机有毒物质。三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这些污染物质可通过生产经营者的浇灌行为进入灌溉水体中,被植物根系吸收并富集入食物中,对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三)土壤污染
土壤是具有自净作用的,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浓度在环境容量之下时,可通过土壤的自净实现污染物的消除;当污染物质积累到环境容量之上时,会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日积月累,通过植物根系被富集到食物中,影响食物的产量和安全。农业生产中,由于生产者的不当行为,造成化肥、农药等滥用;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物的堆积;大气和水中污染物质的迁移等,都会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在累积。与大气、水环境不同的是,土壤污染具有持久性和迁移速度缓慢的特点,因此就算消除污染源的排放,受污染后的土壤也需要经过极长的时间才可能消除影响。人类的植物种植必须在土壤之上进行,因此土壤退化对食物生产活动的影响很大,而土壤污染就是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土壤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
三、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生产因素
除了食品生产中的环境因素,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因素也会极大地影响食品安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更新换代,相比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加大了对化肥、农药等技术性要素的利用,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食品生产安全。仔细研究这些技术性要素对食物生产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多种技术性要素进行有效管控,对提升食品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为了降低病虫害对食物产量的不利影响,为了降低田间杂草对营养物质的抢夺,现代农业加大了对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农药中残留性最强的含磷杀虫剂也被滥用。依据对多地市场上出售蔬菜中甲胺磷的检测分析,发现了触目惊心的结果:近半数的蔬菜中的甲胺磷残留超标,最高浓度达1.85mgkg,其中,叶菜和豌豆中的甲胺磷残留量最大。现代医学证明,长期摄入含磷农药会对人的身体机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必须降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农作物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完善问责体系。
(二)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现代食品的色、香、味都远远超过传统食品,而这就是现代工业产物———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其中,着色剂可提升食物的观赏性,防腐剂可延长食物的保质期,甜味剂、酸味剂等则可为食物带来多种多样的滋味。食品添加剂对现代食品工业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不法商贩对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则会降低食品的安全性,甚至会危害民众的生命安全。例如,某些不法食品经营者会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超过国家标准的增白剂(氧化苯甲酰),使面粉更白;某些不法经营者在熟食、卤制品生产中,通常会为了追求好的“卖相”而添加过量添加剂,如人工色素、亚硝酸盐等;还有些不法经营者明知有毒,却为了追求米粉的劲道,将甲醛加入米粉中。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亟需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事故问责制度。
四、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缺失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一)初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不足
在初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安全意识偏低和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致使在初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隐患。例如,由于生产地域大气、水、土壤遭污染,生产者又不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由于食品监管缺失、问责机制虚置化,生产者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是有毒物质。作为食品生产的原料,初级农产品在受污染的前提下势必会降低食品安全性。
(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滞后
监管体制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法可依”,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方面严重滞后。例如,部分食品安全标准是在食品安全事件已爆发的情况下才紧急制定的。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速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三)检验检测不规范
我国判定食品是否安全的工作流程是依据已颁布的检测标准,采用特定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检测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低于标准所规定的阈值,则认为被检样品是安全的;反之则是不合格的。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安全性,但是对低于阈值标准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风险检测的缺失,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保障企业食品安全生产的对策
随着频发的食品中毒事件,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食品安全不可小觑,因为它关系到政府许多部门、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群体的直接利益。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权益,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发展,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保障措施。[3]
(一)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检测水平
检测机构应不断改进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提高科学检测能力,并加强食品风险检测和评估体系的构建。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卫生要求不断提高,对食品检测的精度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促使食品检测机构提升检测水平。1.保障硬件设备齐全检测机构可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质检设备,在硬件水平上保证食品检测的高精度、高效率,为提升食品检测水平奠定技术基础。2.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测技团队检测人员不仅专业理论基础要扎实、能熟练掌握检测技术、时刻关注检测技术的最新动态,工作态度也要认真细致,主动熟悉食品安全行业造假、打假案件动态,还要做到透过食品检测就可窥探其是否含有违禁物,从而进一步加大食品监管力度,直击食品造假事件。
(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借鉴国际食品监管的成功案例可发现,要保障食品安全,不仅要对即将销售的产品进行检验,更重要的是进行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尤其要把重点放在食品的生产监控上。1.建立健全食品行业相关标准体系在食品行业相关标准体系中,要明确农药、兽药及其他各种污染物的标准限值,完善各个指标的检测方法。2.调节各食品监管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各食品监管指标之间的关系,视条件不同要灵活变通,并经常改进标准。3.加大对生产食品的原材料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生产食品的原材料的监管力度,重要的是明确相关材料质量标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性。4.颁发食品卫生标准在新形势下,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要尽快颁发各项食品卫生标准。5.食品质量、卫生监管要有统一的标准时刻关注国际食品安全监测动态,建立相关食品质量、卫生监管的统一标准。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为保证食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必须加强食品农业标准化建设。1.保证农产品产地的卫生为减少或避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在农产品中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必须保证农产品产地的卫生。2.严格控制过度使用农药等有害物严格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等的过度使用,减少其造成的污染。3.明确食品添加剂的剂量明确农产品加工时使用的相关食品添加剂的剂量,采用安全、卫生的材料进行包装,避免在运输农产品过程中遭到污染。4.加快农产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农产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农村产业化链条,并加强对村民的技术引导和科学理论教育,进而规范农业生产,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食品原材料的干净、安全,流向市场的食品成品安全也就有了重要保障。
(四)强化食品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除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检测水平外,政府要发挥带动作用,强化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1.实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监管政府的监管方式方法要不断更新,实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监管。在生产原材料、加工过程、包装过程、运输过程、经营销售等各个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管控手段,建立惩罚机制,加大打击力度。2.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要分类管理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要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类管理,尤其是那些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企业更要加强监管、严格管控。对食品质量不能过关的企业,要及时勒令其停业改进,甚至关闭。
(五)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1.政府要不断地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和各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政府要积极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地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和各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而且相关标准要尽量做到与国际上统一,从而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优势。2.企业要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当前,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对产品进行把关,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
(六)政府和企业对食品从生产到经营进行全过程
严格监管1.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合作,共同加强食品行业相关立法建设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如监督局、卫生局等要加强合作、积极配合,共同加强食品行业相关立法建设。对不合格企业要求其整改,促进市场有序发展。2.政府和企业要确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基础,对食品从生产到经营进行全过程严格监管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政府和企业一要确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基础,二要共同实现食品从生产到经营销售的全过程严格监管。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有序发展为目标,各个政府部门、企业、消费群体之间积极配合,一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
(七)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不足,一些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公众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关注度不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与国家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因此,要想解决食品质量问题,就要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理论认知。
六、结论
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人民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食品企业亟待深入分析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社会各界一起携手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随着我国食品企业、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定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食品安全问题也能得以解决,食品企业可以为人们生产出更多放心可靠的食品。
参考文献:
[1]肖训文.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5(4X):35.
[2]谢沛滔.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5(12Z):23.
当前“菜篮子”食品卫生状况堪忧
一、有害成份违规超标现象严重,对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据国家质监总局2001年底抽检报告,我国有近50%的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有的地区乙酰甲胺磷的残留量竟超标60余倍。近期媒体报道:在对上海几家主要超市抽样检测后发现,70%左右的猪肝及猪肉制品含有不同程度的“瘦肉精”,由此推测,各类农贸市场猪肉产品“瘦肉精”含量可能更高。由于相当一部份“菜篮子”食品毒污问题严重,对国民身体素质的负面影响已不容忽视。据卫生部门反映,现在城镇居民半数人群长期处于疲乏、健忘、烦躁、神态异常的“亚健康”状态;每8对夫妻有一对不育,比20年前提高3%,青少年性成熟时间也提前3年左右。这些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与城乡居民长期食用含有各类激素、毒污成份的食品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管理和技术手段薄弱、流通秩序混乱,“菜篮子”产品食用安全缺乏制度保障。“菜篮子”产业链条长,从生产到消费要经过很多环节,产品的自然属性多为鲜活易腐,保障食用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菜篮子”产业化素质较低,仍以分散生产、小规模加工为主;市场化的经营使许多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注重经济效益,无视国家制定的卫生标准;加上“菜篮子”产品的卫生状况用肉眼难以鉴别,市场管理制度和鉴定技术措施相对薄弱,严格监管“菜篮子”卫生质量的难度很大。例如蔬菜、水果,农药、化肥的使用,畜禽使用的兽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激素等,在很长时间内或缺乏有害物安全标准,或虽有标准生产者并不了解;入市准入也缺少必要的卫生质量检测,畜禽的私屠滥宰仍在一些地区大量存在。
三、严重影响国内产品的出口创汇。我国是全球“菜篮子”产品生产数量最多国家,但由于国内食品卫生质量标准偏低,出口数量与国内产量极不相称。近几年来肉类出口逐年下降,水果出口也不理想,预计今年蔬菜出口也会减少。据统计,近8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因农药残留不符合进口国要求而退货的损失达74亿美元。目前,欧美、日韩等国都有比较完整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如日本2000年出台了《有机农产品的日本农村标准》,对蔬菜类产品农残限量标准有3728个;韩国仅对大蒜就制订了53个农残指标,而我国蔬菜农残标准全部才有51个),由于我国目前尚无与国际CAC食品法典相一致的统一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包括“菜篮子”产品在内的食品出口环境将更加严峻。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看,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关税壁垒已基本消除,数量限制作用减弱,唯有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加强的趋势,其中对食品出口制约最大的是卫生标准。如果在包括“菜篮子”产品的食品卫生方面不能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对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都是十分不利的,也无法应对入世后发达国家食品的竞争。
四、“菜篮子”食品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对居民消费心理构成极大压力。现在,从“菜篮子”食品的生产、加工、冷藏、运输到销售环节,从大米、食用油到肉、菜、糖等各类主副食品,都出现了有害成份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有毒大米、高药残果菜、注水肉、垃圾肉等频频曝光于新闻媒体。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变换花样坑害消费者,对此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去年全国人代会上不少代表发出“我们明天还能吃什么?”的质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把“食品安全”写进了中央全会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国务院也已确定建立全程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是新时期“菜篮子”工作的首要任务。
推进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做好“三绿工程”的牵头组织工作。“菜篮子”工作涉及很多部门,方方面面,需要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目前,在“菜篮子”食品安全方面,中央有关部委主要有两项工作计划,一是农业部和质监总局发起的“无公害行动计划”;一是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八部委局倡导的“三绿工程”,即提倡绿色消费,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根据经贸委的职责分工,同时考虑到与“无公害行动计划”的衔接,经贸委在推进“三绿工程”时应将重点放在“菜篮子”流通方面,同时适当延伸到肉类屠宰、加工等上游领域。要抓紧推进试点工作,形成示范带动力,以点带面,以流通带生产,不断扩大安全无污染“菜篮子”食品的市场覆盖面。
二、搞好“菜篮子”产品流通安全标准和立法修订等基础性工作。“菜篮子”产品及其生产环境的标准正在陆续颁布,为保障食用安全、防止二次污染,流通特别是物流环节相应的保障措施也要跟上,制定配套的标准,有些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制定“菜篮子”经营业户入市资质要求,鲜活食品物流和销售卫生要求,市场检测基本制度,“菜篮子”分类产品检测规程和卫生标准,绿色市场认证程序以及继续做好畜禽屠宰法规的完善提高等。这些基础性工作要尽量符合国际通行标准,宁可花一些钱也要把保障“菜篮子”食用安全的基本标准和配套法规建立起来。国家经贸委应筹集必要的资金,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开展这项工作。
为确保暑期服务这一特殊政治任务圆满完成,进一步做好暑期期间食品安全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进一步做好2009年暑期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指导思想
以建设“安全暑期、和谐暑期”为目标,继续发扬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成果,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为主线,强化食品安全各环节的日常监管,深入开展暑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监测分析,全力做好暑期特供食品的检测,确保万无一失。
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的日常监管。一是强化食品生产源头的监管。农业部门要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强化农业投入品的日常检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质监部门要重点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督促企业严把关键控制点。落实食品小作坊区域限售、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范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行为,确保合格食品出厂销售。二是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工商、商务等部门要加强流通领域的巡查和日常检查,督导流通企业落实协议准入、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加强食品经营企业的日常检查,规范农贸市场和农村集市等薄弱环节的食品经营行为,提升市场的质量安全控制水平。认真落实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坚持进场蔬菜按品种和产地批批检验,严格把好蔬菜质量关。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厂日常监管,做好跟班检疫,严格落实瘦肉精抽检制度,建立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监管机制。强化清真食品的监督管理,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对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的分级监管。加强日常巡查,规范巡查记录,强化特定餐饮点的卫生监督。制订可行措施,强化对休疗院所、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城乡旅游景点等集体就餐环境的卫生监管。宾疗招等餐饮服务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自我检验制度,做到“四个落实”:落实食品进出、生产、加工各环节的专门监管人员,落实自我检验的工作流程,落实重点单位的驻点监管人员及有关工作要求,落实发现含有违禁成份食品的处理程序。加强对小餐馆、小食堂、户外餐饮点的日常管理,逐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积极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四是抓好食品市场准入管理。加强28类食品QS标识的日常检查,提升市场占有率。完善蔬菜市场准入管理工作。巩固我区熟食肉制品、水产品市场准入成果,扩大准入范围。
(二)深入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各类食品加工小作坊、小摊点的整治力度,解决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进一步净化农村食品市场消费环境。对我区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全面实行驻点监测和日常巡查。发现含有违禁成份的农副产品,要立即查封、退市并追溯源头。二是开展集体餐饮单位专项整治。对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食堂、小饭店等集体用餐单位,突出抓好食品采购索证管理、食品卫生监督公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制度的落实。建立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三是开展动物产品、儿童食品、散装食品等重点食品的整治。加强动物产品药残的检测,加大注水肉的打击力度,确保肉类质量安全,建立全程监管工作制度,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于儿童食品,要加强质量监管和日常监测,确保质量安全。针对散装食品要加强全程监控体系建设,确保合格食品销售。四是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积极查处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整治食品企业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超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严厉打击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行为。同时要发挥好投诉举报热线电话作用,全面受理社会举报投诉,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联合办案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复。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分析。一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日常监测。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农贸市场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针对城市区农贸市场、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以面粉、熟食肉制品、肉类、蔬菜、豆制品、乳制品、儿童食品、水产品、冷冻饮品等食品为重点,综合开展食品抽检工作。二是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工作机制。根据食品安全监测结果,综合分析有关部门、企业的监测数据和食品质量监管信息,科学分析食品安全状况,定期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和动态监管信息,对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同时,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水平。
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暑期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今年暑期食品安全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克服麻痹思想和通常观念,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形成强有力的暑期食品安全工作领导机制。要将食品安全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暑期食品安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明确责任,严格落实暑期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切实负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食品安全防控体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各监管部门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在机构改革之前,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现有的职责分工,履行好监管职责,建立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各监管部门要划分责任区,落实责任人,实行网络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要明确责任,严肃纪律。对于未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导致出现影响暑期全局食品安全事件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欧盟各国公众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特别关心,尤其是在疯牛病(BSE)和二垩英等事件后。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对质量是欧盟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欧盟已制定出了一系列复杂的法律、标准和监测规范,以保证食品尽可能安全和富有风味。欧盟也参与到了从农场到工厂再到餐桌的食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和所实施的每项具体措施中,以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当然,欧盟的一些标准和规范有的是由食品行业自己推行的,有一些是由各成员国完成的,其它的是由欧盟及其所属的专门机构和组织实施的,但是欧盟委员会在保证各成员国同等地实施有关标准方面负有全面的责任。
二、共同农业政策(CAP)的变化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重点已由数量方面转向质量方面,欧盟通过其共同农业政策,鼓励农民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为此,共同农业政策已经做了调整,以更好地反映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共同农业政策初创时,保障农产品供给和保证农民的收入是其主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工具就是价格支持。但价格支持也招来了“鼓励农民无节制地扩大生产,而不考虑产品的质量”的批评。当然,这些批评也有些夸张,事实上,共同农业政策提出了许多激励性措施以鼓励农民改善其产品质量。
根据欧盟的农村发展政策,农民可以通过改善产品质量获得额外的奖励。欧盟的农村发展计划有一个特别基金,该基金帮助农民改善产品的质量、促进产品的销售,进而保证农民从消费者那里得到一个更好的价格。欧盟对于特殊小气候下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开发也有专门的基金,特别是对那些消费者认可的有地区特色的产品。欧盟通过其“标签计划”向农民提供帮助,以保证消费者了解食品生产的地区和方法。
三、食品安全和质量立法
食品安全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食品中不应含有有害的或不受欢迎的微生物、化学物质或其它物质,这方面相对容易按照客观的标准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是食品应该满足消费者在风味和其它主观标准等方面的期望。欧盟的食品质量立法就是要体现这两个方面。
在食品安全法规方面,欧盟有其大量的立法,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维生素、矿物盐和所有在制造过程中与食品接触的其它物质。仅就有关兽医控制方面的立法就有11项。欧盟有权决定什么产品许可用作食品生产的原料,以及这些物质残留在食物中是否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其中列出了兽药、杀虫剂、添加剂和病原体等物质。
在食品质量和风味方面,欧盟实施了一些有利于保证食品多样化和可靠性的政策。在过去,欧盟曾试图对一些基本食品的成分做出规定,但由于各个成员国在饮食传统方面的多元性,应用于全欧盟的单一的规定被证明是很难达成一致的。现在欧盟通过实施其标签政策,告诉消费者产品的产地,以使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选择购买。这一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欧盟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并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
四、欧盟的“食品与兽医办公室”与食品安全监测
(一)严禁疾病的扩散
动物卫生是FVO的重要的责任领域之一。一旦在欧盟爆发传染性疾病,欧盟委员会就会对受感染的国家的动物运输颁布禁令。在疯牛病爆发的时候,欧盟禁止英国和葡萄牙的活畜出口以阻止疾病的扩散。FVO经常会应招进行紧急检验以评估现场事态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FVO还对植物源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负有责任,特别是要对水果和蔬菜中杀虫剂残留进行监测,以确保生产者按照有关的标准进行生产。
在过去几年里,基于FVO的建议而采取的行动很多,包括对美国的鸡肉进口的禁令,因为美国对鸡肉的食品安全控制达不到欧盟的标准。一些欧盟国家甚至因为在疯牛病危机时没有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而被告上法庭。在检验员发现非欧盟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中存在缺陷时,FVO同时负责促使这些国家改善对食物中兽药和其它污染物的监测。
(二)提交独立的科学建议
欧盟制定有关食品的政策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依靠独立的科学建议。如果欧盟准备做出适当的决策来保护公众健康,那么决策建议必须是来自本领域内最优秀的专家,并且必须完全公平而不受政治的干预。为了获得这些建议,欧盟成立了9个科学委员会,任命了131个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由他们来提供所有有关食品安全、动物和植物卫生方面的建议。这些科学委员会的工作由科学指导委员会来协调,该科学指导委员会只要通报一声,就可自行成立专门委员会来对紧急问题做出反应。
(三)在食品安全受到威胁时发出警报
欧盟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工具之一是其快速警报系统。不管在什么时候,一个国家发生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这个国家就必须迅速通报欧盟委员会和其它成员国。这使得欧盟委员会能够尽快地对形势做出分析,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停止出口、禁止成员国国内的动物运输以阻止疾病的扩散,或下达把产品从超市的货架上撤出的命令。在任何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解除之前,FVO的检验员都要进行检查,以确保局势得到了控制。
在近年欧盟委员会提出的综合性建议书中,欧盟还在对其食品安全体系进行检查,以便进一步改善其工作。
五、消费者与食品安全和质量
在最近几年里,一直存在着与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有关的恐惧,欧盟委员会近年所作的民意调查发现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大的忧虑。这些结论促使欧盟委员会发起了消费者健康和食品安全运动。这个运动的目的是告诉消费者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最基本的知识,使公众注意到他们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强化消费者组织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对公众的告诫作用。实施这一运动的有关组织还提供食品卫生、厨房清洁、食品储存温度、特定肉类的烹调时间和温度等方面的建议。在某些情况下,还提供现行食品安全法规,鼓励人们食用平衡的膳食。瑞典的创意是一个小怪物引路参观“可怕的厨房”,借此说明在家里存在的卫生风险。“可怕厨房”被印在快餐链上的600万个盘垫上,使得这个运动的目的能够为最初的目标人群,即青少年所了解。
通过这个运动,欧盟试图向消费者说明欧盟当局和各成员国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同时也强调了公众所起的关键作用。如果消费者不能遵守一些基本的卫生规则的话,如生熟分开、对鸡肉和蛋类等食品必须烹饪足够长的时间等,那么从农场到超市货架各环节为保证食品安全所采取的所有措施都不会有作用。
六、食品安全和质量与国际贸易
欧盟是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世贸组织(WTO)的成员国。在WTO法律中有“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应用协议”(SPS),这个协议授权各成员国,在科学证据表明允许某些进口产品上市会给其居民带来危险时,该国可采取行动以保护其公众的健康。在新一轮全球贸易协议谈判中,欧盟的首要目标仍然是尽可能保持最高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水平。欧盟也赞成WTO知识产权协议能够保护原产地标识和地理标识,从而便利有地方特点的、高质量产品的销售。
七、采用新技术与食品安全控制
生物技术使人类有能力控制生物的基因结构以改善它们的某些特点。这为未来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技术的进步能够增强作物对害虫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了生产力,也能够改善食物的营养价值。但是,普通大众对这些新技术已经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警惕。这就是为什么欧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以保证这些新的食品与那些传统品种一样安全。欧盟实施了严格的标签制度,消费者可以充分了解哪些食品含有的成分是使用生物技术生产的。
为了向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关于食品和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生物产品的信息,欧盟已就实施严格的标签制度达成一致。包含转基因生物成分的产品或由转基因生物制成的产品必须在标签上标出。只要食品或食品成分的特点与传统食品和食品成分不同,即使只是由转基因生物演化而来的产品也必须在标签上标明。转基因DNA或蛋白质的含量可以作为这种不同的一个指标列在标签上。如果产品没有转基因生物成分,生产者可以在标签上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