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谈自己对文物保护的看法范文

谈谈自己对文物保护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谈自己对文物保护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谈谈自己对文物保护的看法

第1篇:谈谈自己对文物保护的看法范文

蒋白浪:大约是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听父亲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故事,对于当中传奇式的英雄武将十分向往,慢慢就引起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那时候家中没有《三国演义》的书籍,唯有省下零花钱来买书,也是我人生中第一部自己主动购买的书,红色精装本,繁体文言文,由《三国演义》到四大奇书,进而《史记》,就这样我进入了一个新天地,我站在了中国历史的门坎上。

收藏人物:才十二岁就看文言文《三国演义》了吗?

蒋白浪:是的,当时此书令我不能自拔,而且对于喜欢的人物,我更会多看几次。

收藏人物:你是由《三国演义》而喜欢中国历史,后来又怎样喜欢上中国古物呢?

蒋白浪:初中一年级时,经常与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到家附近的商场玩耍,看到有一家卖邮票的小店,桌上售卖少量的中国古钱,那时候觉得很有意思,于是省下零花钱去买,我第一件古物收藏就是一枚汉“五铢”钱,从此我就走上与中国文物十分密切的道路,由初中到高中,主力都是投放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大学更是选择读考古学,毕业后则从事与中国文物有关的工作,可以这样说,我并非如很多收藏家般,工作后才投入收藏事业,我是从小就开始接触,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先文史而到古物。

收藏人物:收藏家与鉴赏家的区别是什么呢?不是同一种意思吗?

蒋白浪: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但是从中国目前的收藏风气来看,收藏家的内容性质的确改变了,现在的收藏家失去了核心价值的灵魂,文物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以能卖多少钱为核心吗?那么与街上小店所卖的商品又有何区别?有人曾经说这是古物,高级很多,可是买古物的人有多少真能懂得文物中的“文化内涵”?花十多万买一部明版古籍,可是又有多少人会打开慢慢看,欣赏内容、字体、印工和纸张呢?更多的人是把书束之高阁,成为一件尊贵的“陈列品”。当今的收藏家较多的是只懂得分辨文物真假和市场价值,至于有关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各方面则较弱。

鉴赏家可以说是比收藏家高一个层次,除了具备基本的鉴定知识外,还对文物本身背后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例如工艺特点、相关的考古数据、科学仪器的检测、文物保护等等。

收藏人物:那么你对现今的收藏家有什么看法

蒋白浪:我年资尚浅,对收藏家接触不多。而且世界很大,各国都有收藏家,很难一概而论。从这几年来看,中国的古玩市场发展一日千里,数量众多的拍卖行已经说明了问题。从事收藏的人群数量庞大,但是真正成为“家”的收藏者极少。很多都是带着投资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文物,经常听到“这个值多少钱”、“这个是宝贝”、“这个一年之内升值多少”等等……与其说现在的收藏者是收藏文物,倒不如说只是一位投资者,大家有留心的话,就可以看到某些高价的拍品,如字画、瓷器或玉器等等,同一件拍品差不多每隔几年就会在拍卖会出现一次,次数十分频密,如果不是投资活动,那是什么?我们看看国外的藏家,同一件藏品可能要隔10多年或是藏家去世后才由其家人送拍。例如2001年在美国拍卖的顶级青铜器“皿方”,此器当时拍出约900多万美元,时隔10多年过去了,拍卖市场上没有出现这件器物,以目前国内的拍卖成交推测,此铜器如再拍卖的话,过亿是小事。我认为目前国内的收藏者,以投资为目标的占大多数,目光较为短视。当然,很多人都认为我们身处地方的经济发展差异,与国外相比仍有一段距离,可是把古物作为一个赚钱的工具,的确是现今中国收藏界的现象。

另外,有些巨富之企业家,为了附庸风雅,买下不少名贵字画、瓷器或家俱,陈列家中或是办公室,并藉此向友人炫耀,这种行为在中国古代也经常出现,可是现今社会的情况更为严重,买字画的可能连毛笔字都不会写,反正买名家的就是了,而且很多企业家更多的只是从拍卖会或媒体等等得知何者是名家作品,但是以什么标准来定为名作,无非是“人云亦云”,这是很可悲。

近年掀起一场文物海外回流的风气,如同国外品牌一样,仿佛海外回流就是身价百倍,文物自身的学术文化价值与是否曾经海外收藏,根本没有直接关系,最多也就是交通费贵了点而已,例如一件唐代海兽葡萄镜,在相同年份、品相、尺寸和型制的情况下,看不出什么原因海归的就是贵很多,价钱贵无非是与人为误导性质有密切关系。

收藏人物:蒋先生认为有什么原因令很多人士从事中国文物投机活动呢?

蒋白浪:媒体有很大的责任,如报纸、网络、电视节目,特别是后者,经常性推出很多什么文物鉴宝节目,如果有看过这类节目的人都会知道,节目过于标榜古物的金钱价值,而古物的学术文化价值已经位于金钱的后面,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令很多老百姓产生错误的价值观。我们祖先留下很多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等等各方面,我们不仅没有好好的探究,反而以现在的金钱价值观来看待祖先遗物,实在罪过。而每一次拍卖会的天价成交,只会令更多人中毒加深,不能自拔。

又例如外国一些拍卖行近年打着圆明园遗物的旗帜,希望从中赚取更高的利润,由于圆明园名气大,很多人在不清楚是否真的源自圆明园的情况下,花巨资购下,这种行为只会令投机行为更加火热。

收藏人物:那么怎样能够成为一位鉴赏家?

蒋白浪:请容我谈谈一点中国文物的知识。

首先,既然是古物,不论是中国还是别国的文物,我们都应该尊重,因为这些都是祖先们留下来的历史见证,我们应该以尊重和保护的心态来看待文物,绝不能把古物与金钱画一个等号,以金钱来衡量,这是猥亵祖先的遗物。

既然是中国文物,那么我们必须认识中国历史,如果你买的是一件商代青铜器,那么起码要对商代的历史有一个基本认识,例如时间、商人的活动范围、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花纹和相关的文献记载等等,有关商代的青铜器书籍甚多,很多工具书都必须看的,只看实物不看书是难以提升水平,不然也只是一位只懂分辨真假和懂行情的“商人”而已。现今信息科技发达,我们不止关注国内数据,国外数据也同样重要。如同我们去应聘工作都要投交个人简历一样,文物的历史背景就是文物自身的一份简历。

鉴定一件文物,分辨真假是收藏的最基本功夫,真假都分不清楚还谈什么收藏?市场上很多人经常出书教人分辨真假,其实我个人认为,如果要靠别人帮忙鉴定,为何自己不好好深入研究?可是所谓“真”古物,“真”这个含义,很难交代清楚,存在灰色地带,买家往往蒙受损失。真品的含义是否应该包含有没有修补、重新上色、渗入新材料、拼凑等等人为改动的问题?不同质地的文物会存在不同问题。例如青铜器,常见为修补和拼凑,如果把商晚期鬲的双耳接到商晚期鼎上,而鬲和鼎两者本身都是商晚期,那么拼凑出来的也是古物,整件器物都是商晚期,而不是新铸造的,这样算不算真古物?另一种情况是当一件青铜器残缺了一片,后来补上其它材料,这种又算不算新造的青铜器呢?这种情况外国拍卖会上是存在的哦。所以每当提及“真”这个字,其实当中含意很广泛,符合年份不等于这件器物没毛病,所以买卖时要十分小心,针对不同类别的古物,问不同的问题,别以为符合年份就等于一件好古物。再举一个实例,现在国内很多人收藏商代青铜兵器,经常说这是“商的”,商代兵器在市场上很有号召力,可是从考古学来看,商可以是代表“商时期”、“商文化”、“商式”等等不同概念,“商时期”不等于“商式”,前者是时间概念,后者是类型分式。山西、河南、陕西、山东都曾出土不少的商代青铜兵器,可是真正是商人的兵器,只局限于商王朝活动范围的商人,其它地区所出的只能算是“与商时期相符”的兵器,很多人收藏三孔商刀,以为是商人的东西,可以从考古数据来看,这种三孔刀主要是出在陕北、晋北的交界处,并非典型商文化的主流器形,属于另外一种文化类型,说它是商人的东西,不够准确,准确点应该是商时期的青铜刀。买到一把商代的青铜刀,可是并非商王朝活动范围所出的典型器物,那是十分惨痛的事,并非不懂看真假,而是“学问水平”不足。所以要区分外行人和内行人对“真”的认识,不然只是属于“不入门坎”的收藏。

当有一定的中国历史基本常识和懂得分辨真假之后,就能对文物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也是鉴赏家与一般收藏家的最大区别之处。这里所讲的就是文物自身所不备的价值,一件古物理应具备三个标准价值:A.艺术价值,B、科学价值,C.历史价值。要懂得欣赏和认识这三个价值,是建基于前面所提及的条件,不然无法探究。如果连妇好墓是什么都不清楚,还谈什么研究青铜器,那么只是附庸风雅的行为。又例如巴蜀青铜兵器,我们如何去鉴赏?这类兵器大多有丰富的图语,像人的手掌、脚印、老虎、鹿等等,有学者认为是族徽、图腾、纹饰、文字等等,这些瑰丽而又神秘的符号就已经充满艺术价值,青铜矛上常见老虎图案,这对于研究巴蜀先人崇拜老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部分巴蜀青铜兵器上有特殊的斑纹,大多数是银斑,经学者的仪器检测,所谓的斑纹是一种锡,经特殊处理而成,具有明显的装饰性,证明在东周时期,巴蜀先民已经懂得特殊的装饰技巧,这个就是科学价值。至于历史价值,东周时期,长江流域出现几大文化区,例如上游是巴蜀文化,中游是楚文化,下游是吴越文化,而经学者长期研究得知,巴和蜀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东周时期,巴主要是在今重庆,蜀则在四川成都一带,对于探讨先秦时期长江上游的历史十分重要,历史价值极高。所以我们是可以从民族性、铸造工艺、艺术角度等等方面来鉴赏巴蜀青铜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