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

第1篇: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初具规模。低频和高频射频识别(RFID)产业相对成熟,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传感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我国虽然有一定的物联网市场规模,但是标准研制需要取得突破,核心技术仍需攻关。

为推动我国与欧美国家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交流,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深层次科技合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简称CCID)依托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发展基金支持建立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积累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于4月23日成立CCID“国际物联网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创始合作单位是IBM中国研究院。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承办的“CCID与IBM共同促进物联网技术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同期举行。

推动物联网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面向未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做出的重大决策。在目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和印发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注重国际技术合作,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已经被列为“十二五”时期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促进物联网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促进中心成立仪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强调,深化国际合作,积极探索合作的新模式,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展国际合作,在更大的领域和更大的范围利用全球资源,是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有效途径。促进中心的成立以及赛迪研究院与IBM的战略合作,将对探索一个崭新高效、国际化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物联网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优秀科研成果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据悉,促进中心的功能定位具体包括:一、推广国际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的应用;二、推动海内外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交流与合作,培育与发展物联网产业生产系统;三、国际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的测评,保障应用于国内解决方案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四、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集成验证,为研发企业、行业用户、科研机构提供应用解决方案的集成验证环境,提升技术研发水平与行业应用系统技术水平;五、物联网技术标准的研究和推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表示,促进中心成立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中国与全球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交流,将中国优秀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向海外,同时也将国外优秀的技术引入国内,加强双方在物联网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并且保障国外引入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值得关注的是,CCID“国际物联网技术发展促进中心”创始合作单位是IBM中国研究院。据悉,赛迪研究院与IBM中国研究院将从测试技术研究、标准研制、物联网端到端解决方案的集成研究、物联网产业生态系统培育等多方面开展科技合作,为国内外物联网企业、科研机构、园区提供开放集成的技术创新环境,共同促进国内外物联网产业生态系统的培育和发展。IBM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政府事业部总监范宇表示,IBM中国研究院还将发挥CCID与欧美合作窗口的作用,一方面,把国际技术和资源带到中国,另一方面,也将协助把中国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推广到全球。

开放集成是努力方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与综合应用,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高度融合与综合应用造成了当前物联网发展面临重重挑战的局面,它涉及的产业链条长、环节多,需要应用的技术也跨越不同的行业领域。物联网目前发展的状况是碎片化应用多,规模化应用少,难以形成端到端的物联网方案。促进中心的成立以及赛迪研究院与IBM中国研究院的合作强调创立开放集成的创新环境。“开放集成”充分概括了目前物联网发展所需努力的方向。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子河表示,开放集成正是促进中心与IBM合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双方的合作本着促进物联网整体产业发展的原则,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一开放的平台中来。集成则着眼于如何形成物联网整体链条,构建复杂系统。正是由于物联网的这些特点,单靠一种技术、一家企业是不可能完成物联网端到端方案的,仅仅是软件之间的项目集成,也需要多家企业、多种技术协力合作。

IBM全球副总裁、中国研究院院长、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李实恭补充说,不仅物联网产业的建立需要开放,整个产业针对的服务对象也同样是开放的,不止限于某一个地区,某一个行业,是面向全球的、跨行业的。因此,开放首先是一种态度,可以把国际先进的技术和最佳实践经验融入到促进中心当中来,同时也希望产业界、学术界以及实践对象可以联合起来。开放的态度必须是十分彻底的,开放的环境也必须是完整强大的,这样才可以做到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的快速集成。

各具优势 强强联手

据悉,为促进中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2011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就承担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发展基金《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以及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设立的物联网专项《物联网系统可靠性评测系统研发》等国家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赛迪研究院在物联网测评技术研发、测评标准规范研制、测评工具开发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并且在电力、医疗、交通、工业生产等领域开展了论证试验,已为北京、无锡、东莞等地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提供了公共技术服务。而IBM作为国际化的企业,早在两年前就在中国成立了IBM全球首个物联网技术中心,从底层芯片到上层数据分析都具有核心技术和全球视角,以及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

双方选择战略合作正在于各具优势。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没有所谓的定性或者定量的单一说法。因为物联网产业链条很长,应用领域很广,技术涵盖范围广,这就决定了就不能用单一的模式,单一的规范来看待这个产业,也许惟一能衡量的就是它能带来什么价值。在这些方面,赛迪研究院与IBM中国研究院理念一致,目标一致,做法相同。李实恭认为,物联网产业第一必须是跨行业的结合,第二必须是跨地域、跨国土疆界,跨管理体系的。在心态上和做法上就要符合开放集成原则。集成不见得只有中国的企业彼此在集成,也可以是中国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的技术集成。集成的成果不一定只在中国用,双方的目标是要发展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更大的目标则是要在国际物联网市场中成为关键角色。

着眼关键技术突破

碎片化应用是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如何将这些应用和技术集成起来,形成端到端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降低成本,为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李实恭表示,碎片化是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阶段性的。每个行业的企业都按照自身优势发展物联网应用,因而形成碎片化,但是需要通过一定技术标准和共同接受的框架结构来规范碎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碎片化的技术和应用才有再集成、再调整的可能,为创造经济规模铺平道路。为此,他认为,第一,要缩短碎片化进程,在遵循一个共同架构的前提下,不妨碍各自发展的自由空间。第二,需要建立标准,为将来技术集成铺平道路。第三,需要有一些大型项目,来创造经济规模的可能性。

近年来国际物联网标准组织之间也正在进行整合集中,标准已经成为物联网的技术关键之一。据黄子河介绍,促进中心在物联网标准上,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第一,物联网的测评标准、测评框架和测评体系。第二,推动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的制定。在测评标准的研制方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现在积极参与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由于中国在物联网标准方面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主导权,因此也在积极牵头建立国际标准,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在物联网测评体系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双方也在和整个业界积极探讨评测标准如何实施。在没有完成技术标准的情况下,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和示范工程已经开始实施,这就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标准保障工程质量,所以需要从保障物联网应用工程质量角度入手,研制相应的物联网测评标准。在行业标准方面,则需要和各个行业的用户开展紧密合作。

此外,将技术推向应用,需要实施前在实验室中进行匹配性、安全性、稳定性等各方面的性能测试。但物联网的特殊性就在于它需要大规模应用技术,规模化是其显著特点。实验室模拟测试结果与规模化应用测试结果还有一定距离,这也成为物联网推广中的关键技术突破口。

据悉,促进中心针对物联网的测试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针对已经实施在建的物联网测试项目,技术专家将根据系统全生命周期,在现场实施测试,主要是以验收测试为主,依照设计说明书完成功能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测试。第二,则是促进中心目前主要进行的测试技术的研究,为现场测试提供测试理论、测试技术,建立测试模型,开发相应的测试工具,提供技术的支撑和储备,这部分工作主要在实验室中完成。模拟仿真将是重要的方法。因为物联网系统上线环境复杂,规模巨大,要保证它的质量、可靠性、安全性各方面的指标符合可持续、可大规模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的途径上需要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相结合。

第2篇: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

一直以来,公司秉承双赢的经营理念,向客户提供最优秀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提供强劲支持。龙尚坚持让智慧“无线”传递,并致力于无线通信模块的相关应用,努力成为全球一流无线模块及方案提供商。

龙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专业2G/3G/4G模块供应商,提供GSM/GPRS/EDGE、WCDMA、CDMA/EVDO、TD-SCDMA及LTE全系列无线模块的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6年多来,龙尚科技创造了近十几款成功产品。产品应用涉及无线固话、会议电话、智能手机、POS机、广告推送器、电纸书、多媒体信息机、无线上网本、MID/PAD、车载导航、无线监控、智能电表、工控机、环境监测、及物联网、三网融合等相关领域。目前公司拥有超过150名博士、硕士资深研发工程师,公司核心产品与中国移动、联通以及沃达丰、德国电信等全球多家知名通信运营商长期战略合作,公司自主研发的2G、TD-SCDMA无线数据模块,出货量多年跃居国内第一。

2012年,龙尚科技正式落户无锡蠡园开发区,成立龙尚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专注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完整应用解决方案的提供与推广。目前,公司在上海、无锡、西安、深圳均设有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龙尚自主研发、夯实基础、快速提高到建立优势的传奇转身,被行业内人士和客户赞誉为“创造了中国无线模块行业的一个奇迹”。

龙尚科技的物联之路

回溯2006年9月,8名年轻工程师怀揣创业梦想,在新加坡上市企业龙旗控股集团的支持下,创办了龙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对未来物联网市场的前瞻性,龙尚科技看准了无线通讯模块这个大市场,秉承“迅速降低无线通讯模块成本,撬动整个市场规模”的发展战略,迅速启动国内无线通讯模块市场。

第一款语音无线模块“A6000”,龙尚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并与合作伙伴一起,将语音模块首次应用在中国移动语音固话和手持机上,得到了中国移动的充分肯定。随后两年里,龙尚先后获得了华南、华北等各地无线通信市场,一举占领2G语音模块制高点,获得了支撑未来发展的原始资本,成功积累了产品研制、企业运营、市场营销和渠道管理的丰富经验。

2008年9月,龙尚第一款基于高通平台的3G无线通信模块“U6100”问世,奠定了稳固的市场基础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陆续推出了基于GSM/GPRS/EDGE 、WCDMA、CDMA-EVDO 以及 TD-SCDMA网络下的全系列无线模块,产品逐步走向成熟。作为领先的物联网业务和服务提供商,公司相继推出3G广告机、无线视频监控、智慧医疗、广电直播星、环境监测、税控机、宜居通相关物联应用的全套解决方案。

光阴流转、六载春秋,龙尚科技始终以物联网传输层关键部件――无线通信数据模块――的研发和生产为突破口,以提供物联应用整体方案为长远发展方向,经过几年的发展,一跃成为年销售额超4亿元、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一站式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主动出击,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龙尚物联网应用之3G广告推送机

龙尚开发的广告推送机,将广告内容与指令,利用中国联通WCDMA、3G高速无线数据传输,自动从文件服务器下载广告内容,并保存在T-FLASH卡中以U盘的方式接到视频播放器,自动拷贝T卡中的内容;通过SMS命令,启动下载,选择内容,可对服务器内容进行设定,内置8G存储空间,远程控制播放器开关,自动检测网络信号强度,弱信号时通过SMS上报。

龙尚物联网应用之无线视频监控

利用无线数据传输领域的优势,瞄准未来安防的潜力市场,将3G无线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安防监控深度融合,并推动安防行业从模拟监控、有线网络监控向无线、高清视频监控的发展。3G无线视频监控实现可视化的物物相连,由于具备部署灵活、总体成本低等优点,无线视频监控的应用领域突破传统的视频监控,具备移动视频监控、监控覆盖面广、监控更加便捷等优势,特别适用于城市公交、城际交通、高速公路等移动环境下的视频监控应用,同样适用于森林防火、环保、水利水库、建筑工地等安装环境恶劣的场所。

无线数据监控,可实时查看现场情况。3G网络覆盖下,通过可视电话查看现场;2G网络覆盖下,通过语音电话、现场拍照录像和彩信的方式监控,实时记录现场情况。任何时候接受指令对现场进行录像拍照,接受指令上传现场告警信息。通过连接外部传感器,可以对火警、煤气、烟雾、红外等进行告警,对固定场景进行实时监控。对有人形事物进入现场进行主动报警,对监控器进行操控。可视电话过程中,可以通过DTMF对监控器进行操控,比如转动摄像头、变焦、移动监控器(如果监控器马达可以控制行走)配置监控参数。通过短信或者可视电话菜单对监控和报警行为以及主人号码、接入密码等进行配置。

龙尚物联网应用之智慧医疗

当下,智慧医疗已成为实用性强、贴近民生、市场需求较为旺盛的重要领域。龙尚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以病患者为导向的医疗信息系统。对患者的就医关联记录可实时查询,患者之整合历史数据也可通过系统在线获得;门诊、急诊、住院、检验检查与行政等子系统之间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信息系统结合互联网,实现数据多媒体化和信息化共享,并可通过系统的管理功能去实现事务处理和决策支持。

近两年来,龙尚与国内知名医疗制造企业合作,推出了可进行多参数定制的个人无线医疗终端,包含血压(普通臂式-动态血压监护)、血氧、心电(触摸式单导-12导)、脑电、肌电(心理压力分析)、胎心监护等参数,保存所有用户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图表,可支持多种接入方式,无线上传到数据中心平台。

龙尚物联网应用之宜居通

第3篇: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RFID技术;信息追溯;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51-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食品安全事故,比如“瘦肉精”事件、“有毒奶粉”事件。人们开始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隐患显得迫在睫。尽管我国加强了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措施,但是依旧无法从源头上保障食品的质量。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逐步出现了一些可行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可以对食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追查责任人,从而逐步解决食品安全隐患。

二、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不断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普遍提高。然而随着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人们都希望吃到放心、安全、绿色的食品。但是却频繁地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人造鸡蛋、染色橙子、有毒奶粉等,严重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民生问题是大事,老百姓在买东西之前都要认真地审核商品生产日期,仔细查看商品的生产材料及成分。

三、物联网技术

1、物联网

物联网主要是依据约定的通信协议,将无线射频识别设备、红外传感设备、GPS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设备、物品等关键的设施、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信息交换和传输,从而实现通过这个网络对网络中的设施、设备进行自动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监控。物联网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网络,它的核心基础依旧是互联网技术。

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一般简称为电子标签,它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实现自动识别信号范围内的目标,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读写数据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管理。RFID技术目前是物联网中的核心技术,也是基础。RFID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等部件。

四、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

4.1 构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重要意义

食品跟踪与追溯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早已经盛行,他们各国对出口到当地的食品都必须进行跟踪,以确保安全,为人民的餐桌送上一份份绿色、原生态食品。早在20世纪90年代,法国等部分欧盟国家就倡议建立一种旨在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和保障消费者利益的信息记录体系,即食品可追溯体系。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水平有些滞后,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实施一种被称为“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从产品生产与销售、安全运作两个方面入手,以确保食品问题从根源上被消除,就算根源上没有被扼杀,也能够在运输过程中被发现,从而在销售环节将问题解决,真正地做到了保证食品安全。

4.2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应用

在物联网技术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基于RFID技术的非接触式识别模式给食品追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次,RFID系统的后台信息系统能够对问题食品的处理做出安全的管理。毋庸置疑,RFID技术的应用必将会为无论是生产商还是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甚至环境效益。因此,如何更大程度上降低电子标签成本,构建完善的食品监管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4.3 RFID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优势

RFID系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在最大程度上依赖于RFID技术的解决:首先RFID系统给食品供应链提供了非常高质量的数据交流,其次所应用到的食品追溯解决方案一般都是从源头做起,所以给整个供应链带来了透明度十足的追溯,最后RFlD技术非接触式快速读写、可数据加密等一系列优点使得实现统一管理、高效流通、协调动作成为可能。

4.4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解决方案

4.4.1 系统流程分析

采集器首先通过RFID技术自动识别食品信息,包括食品状态特征,食品所处环境等信息,并且以一定的格式将这些信息存取,然后通过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形成有效的食品供应信息链。

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贯穿于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始终,形成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控制体系,食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通过RFID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自动识别解决方案支撑,从而实现追溯。后台信息系统提供给消费者透明的食品追溯及食品状态的评估信息。

过程追溯其目的是为了追查出现漏洞、消除食品运输或储存环节的安全隐患,根据对现存系统问题的分析,RFID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4-1所示。

4.4.2 技术方案设计

通过上文对食品流通安全追溯过程的需求分析,可以了解到完全可以使用RFID技术来追踪和管理食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下面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总体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环节。

本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模块:电子标签、上位机软件系统、读写器。其中读写器包括:天线、射频芯片及电路、主机接口及控制电路、人机交互外设,本文主要侧重于食品流通信息追溯及追踪系统中的读写器的设计。本系统中,射频收发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射频电路模块、单片机电路模块。其中,射频电路芯片使用的是奥地利微电子公司的AS3991射频芯片,而MCU使用的是C8051F340单片机。

4.3.3 RFID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中的工作过程

实际应用系统中,采集器按照如下工作流程工作:

(1) 系统管理模块先生成惟一的采集器ID认证编码,并在系统平台中注册,然后将此编码被固化到采集器中。

(2) 在各个现场环节中,现场采集器在写入食品安全特征信息时,将该采集器的惟一ID认证编码写入到标签中。

(3) 采集器读取含写入采集器ID认证编码的标签信息后,将标签信息和该读取采集器的惟一ID认证编码相结合,通过加密算法使编码融合成一条信息。

(4) 再将此融合信息传输到RFID中间层。

(5) RFID中间层首先对信息分拆,获得读取采集器的ID认证编码。

(6) 判断此ID认证编码的有效性,如果为已在系统平台注册的采集器,则转到步骤7,否则此采集器为非授权的采集器,系统拒绝此次安全信息登记请求,登记相应的审计信息,转到步骤10。

(7) RFID中间层对步骤5分拆后所得的标签信息进一步分拆,获取写入采集器的II)认证编码。

(8) 判断此ID认证码的有效性,如果为已在系统平台注册的采集器,则转到步骤9,否则表明此标签已被非授权的采集器所改写,系统拒绝此次安全信息登记清求,登记相应的标签编号,转到步骤10。

(9) RFID中间层将步骤6所得的食品安全信息登记到系统平台的数据库中。

(10) 完成一次数据采集。

五、结语

RFID是物联网中的核心技术,具有快捷、高效、安全、准确度高等优势,是目前的重要科学技术,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物联网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各国政府开始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研究RFID技术,大大促进了物流供应链系统的发展。尤其在食品流通领域,RFID技术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相信在未来,物联网技术将会逐步改善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玫,李世革.认识RFID技术[J].包钢科技.2010(01)

第4篇: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

虽然物联网概念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其相关产业一直在持续发展着。

目前,国外相关技术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已经开始大力发展物联网业务应用,并建立了较完善的商业模式。物联网产业环节众多

整个物联网产业可以分为四个大的组成部分,分别是基础技术研发、物联网制造业、物联网服务业和客户。

客户分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个人客户包括居民、家庭、小区等,企业客户又涉及电力、交通、物流、卫生、能源等各行各业。

基础技术研发为物联网设备提供基础性的支撑,其中嵌入式系统技术和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是物联网相关芯片的基础,新材料技术、微机电技术是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基础,新能源技术为传感器和H2M模块提供能量供应。

物联网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环节。物联网制造业为物联网业务提供基本的设备和系统,目前以H2H设备、RFID设备和传感网设备为主,另外还包括测试仪表设备、融合性网关设备、短距离通信设备等其他设备。M2M设备包括移动通信芯片、移动通信模块、通信网关、应用服务器等设备。RFID设备包括标签和读写器芯片、相关天线、射频识别应用服务器设备等。传感网设备包括HEHS芯片、传感器、通信芯片和模块、传感网节点、传感网网关等设备。提供这些设备的企业都属于物联网制造业的一部分。

物联网服务业包括软件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测试认证服务和应用服务,其中应用服务是直接面向客户,基础设施服务包括网络传输服务、云存储服务等,软件服务包括应用软件、平台软件、终端软件等。提供这些服务的企业都属于物联网服务业环节。另外一些企业可能同时提供多项设备产品,还有可能同时生产设备和提供服务。

可以看出,物联网涉及很多的行业和企业,物联网概念出现后,这些企业逐渐被划入物联网企业的范畴。随着一系列物联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这些行业和企业有望从整个物联网产业的高度来实现整体的发展。

尽管物联网发展初期,设备市场将是增长的主力,未来服务市场潜力将比设备市场要大很多。但目前,物联网技术发展才刚起步、物联网应用不成熟,设备市场仍将是业界的关注点。

基础技术集中在美国

在基础芯片和通信模块方面,德州仪器是美国著名的模拟器件解决方案和数字嵌入及应用处理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物联网领域能够提供ZigBee芯片和移动通信芯片产品。英特尔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产品制造商,在物联网方面能够提供Wi-Fi芯片、蓝牙芯片、WiMAX芯片和RFID芯片产品。意法半导体、高通、飞思卡尔等芯片企业也可以提供物联网所需的基础通信芯片。此外,Telit、Cinterion、Sierra Wireless等通信模块企业将通信芯片整合成能够独立完成通信功能的模块,可以直接嵌入到设备中使其拥有通信能力。

在传感网和RFID方面,美国是传感网技术的发源地,目前也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拥有CrossbowTechnology、Dust Networks、Eka Systems,Honeywell、Ember等全球领先的传感网公司。目前全球主要的RFID企业也集中在美国,包括Aero Scout、Savi Technology、RFCode、摩托罗拉、ODIN等。

M2M与RFID和传感网不同,拥有电信网络资源的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市场发展初期并没有关注这项业务,因此产生了很多M2M业务的MVNO(虚拟移动运营商),他们租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来提供业务,与电信运营商一样都属于物联网应用服务的提供者。随着电信运营商对M2M业务重视程度的提高,物联网MVNO地位逐渐弱化,其作用逐渐被电信运营商取代。目前,主要的物联网MVNO包括美国的Jasper Wireless、KORE,英国的Wyless等。目前,物联网业务发展较好的运营商包括法国Orange、英国沃达丰、挪威Telenor、美国AT&T和Verizon、日本NTT DoCoMo、韩国SKT等。另外,美国的Tridium、Axeda等企业还提供M2M软件平台。

总体来说,目前美国在物联网技术基础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欧盟和日韩电信运营商对物联网业务关注度较高。目前国外物联网产业布局情况如下:

领先的RFID和传感网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尤其是加利福尼亚洲北部的硅谷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基础芯片和设备企业。美国电信运营商在早期不是很重视物联网业务,直到2008年以后才纷纷关注相关的领域,因而产生了很多全球领先的物联网MVNO企业。

欧盟在基础通信芯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基础,由于欧盟的电信运营商关注物联网业务较早,目前拥有较多的M2M通信模块企业,为M2M提供设备支撑。日本和韩国的物联网企业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存在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

目前,国外RFID市场、传感网市场和M2M市场还比较独立,商业模式也有所不同,存在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

第一种是系统集成商为客户提供服务。系统集成商采购设备制造商提供的物联网设备,加上自己或者第三方的软件应用,组合成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这种模式是目前RFID和传感网业务的主要模式,目前很多企业集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于身,同时生产设备和提供服务;而另些企业(比如IBH)就通过采购标签和读写器设备,通过自己的软件来组成解决方案。

第二种是物联网MVNO为客户提供服务。物联网MVNO相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为客户提供M2M服务。通常物联网MVNO拥有自己的软件平台,需要购买终端等设备来制定解决方案,因此也起到系统集成商的作用。这种模式在美国较多,由于美国电信运营商初期对物联网业务重视程度不高,因此产生了一批物联网MVNO企业。

第三种是物联网电信运营商为客户提供服务。电信运营商作为价值链的核心集成设备、软件,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这种方式在欧洲比较常见,比如Orange、沃达丰都采用这种模式,把握整个产业链,直接为客户提供物联网业务。

形成这三种不同的商业模式的原因,主要是电信运营商缺乏RFID、传感网、短距离通信技术的基础,在MEM业务中很少涉及这些技术。目前除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以外的物联网通信技术主要由原先各领域的其他企业提供。

电信运营商

将成平台和通用接口提供者

第5篇: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 产业结构 隐私 法律建设

一、物联网的概念和产业结构

物联网,即物的互联网。根据物联网的结构组成和应用空间,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功能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世界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物体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物体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①物联网可分为三个层级: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首先,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最底层,其功能是对物体本身以及周遭环境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感应和收集。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扫描仪、二维码标签和识别器、摄像头、GPS、传感器等都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物联网产业链中为物联网的最底层提供各种传感设备的就是传感器/芯片厂商,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必然会给传感器/芯片生产厂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其次,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传输,通过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②对信息进行传输、存储、分析。目前,物联网的网络层是基于现有的通信网络和互联网而运转的,因而,通信网络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链中起着中间的信息传输服务功能。

最后,应用层。应用层将经网络层处理过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系统或者服务终端最终实现对物体的操控,具体包括提供解决方案和进行系统集成等。物联网并非简单地将各式感应器嵌入物体后联入网络即可,其智能感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物体的智能控制,每一个特定的应用环境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需求,针对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设计相应的操作系统的系统解决方案商就是物联网应用层产业的主体。

二、物联网产业结构主体分析

物联网应用的实现最终要靠传感器/芯片厂商、通信网络运营商以及系统解决方案商等物联网结构产业主体的合作与协调。

(一)传感器/芯片厂商

各国传感技术的研究由来已久,二维码、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已经逐步得到实现和应用。但是,在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以及各种传感器技术标准尚未统一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传感器/芯片厂商目前仍处于单纯而分散的制造阶段,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受益于物联网应用的推广,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量巨大。在物联网的未来发展中,须各国通过充分协商来确立统一的传感器技术标准协议,进而须传感器/芯片厂商各自加大在自主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从而在传感器/芯片市场形成完全竞争的格局。

(二)通信网络运营商

物联网网络层的运行很大一部分建立在通信网和互联网基础上,通信网络运营在物联网产业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作用。

无线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日臻完善、雄厚的资金支持、广泛的客户基础都使得通信网络运营商在物联网信息传输和处理服务的提供上本身就占据优势地位。因此,通信网络运营商的选择较为多样:继续其信息传输的传统服务,为系统解决方案商提供网络连接,收取流量费用;为已经使用了物联网业务的客户提供流量,而不涉及系统解决方案商;与系统解决方案商进行合作,由系统解决方案商提供服务,通信网络运营商推广业务;开发新的物联网业务,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等等,结合未来物联网海量信息处理和管理需求增加的客观预期,以及通信网络运营商掌握有信息传输与处理关键渠道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预见的经营范围将不仅仅局限于物联网的网络层业务,并且很可能形成垄断格局。

(三)系统解决方案商

系统解决方案商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结合特定行业、特定应用环境的特点,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属于可以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一环。中国系统解决方案企业目前尚处于生存发展期,业务范围主要专注于为某一个或几个行业应用领域提供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等一整套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也提供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预见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会日益增多,应用领域的公共化将会向小范围化甚至个人化发展。在物联网产业链中,通信网络运营商现已具有相当的综合实力基础,因而系统解决方案商目前的运营模式多是同通信网络运营商进行合作,利用其通信网络运行业务,向客户提供服务。

三、物联网隐私保护

(一)隐私的范畴

所谓隐私,又称个人秘密,是指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知悉的秘密。③隐私所追求的是个人生活的安宁,包括私生活空间、私生活信息、私生活活动等不受他人的打扰和侵犯。不同于互联网实现的人与人的连接,物联网实现的是物与物、人与物的连接,互联网隐私来源于用户提供的私生活信息,而物联网信息的来源则主要是物品通过感应器感应并且通过互联网传输的信息,其中包含的携带或使用物品的个人的信息,即构成物联网隐私。在物联网时代,可感应周遭环境的物体实现联网,连接了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嵌入物品中的各式感应器、可以安装在任何地方的摄像头、移动终端的应用等等,不仅收集信息的渠道数量和规模上增多,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渠道渗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实时而广范围地收集任何需要的信息,并将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路径传输到互联网,互联网隐私的范畴延伸到了现实生活领域。

(二)隐私的存储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物理上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个人对自身隐私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可以自主选择存储的方式。

互联网用户在最初接受网络服务时对其基本信息仍保留有一定的自主性,可自主决定是否将个人信息放置于互联网中;然而,互联网本身具有记录每一次数据传输的功能,用户在实施任何网络行为,如注册网站、浏览网页或发送电子邮件等时,用户的行为数据会逐渐生成并被保留在互联网主机内,这一部分是用户无法完全控制的。物联网时代,物品本身的信息、用户个人信息、一部分由嵌入物品的标签或芯片记录,另一部分则由互联网主机处理并存储。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私生活会在当事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感知和记录,例如,某消费者购买未消除RFID芯片的商品,芯片会记录消费者的购买情况并且该消费者携带该物品时的活动地点信息就会被监测到而存储于定位系统中。

(三)隐私的保护

法律规定未经个人同意,任何人不得侵犯其生活的私密或干扰私生活的安宁。可见个人对其隐私的保护仅局限于要求他人尊重其隐私,而不能就隐私而主动为一定的行为。

互联网隐私的保护更多依赖于互联网商家的保密承诺和互联网的安全技术,互联网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掌控力下降,因而在隐私保护上则采取更为积极主动,旨在起到预先防范和事后救济的作用。物联网隐私安全除依靠相关信息安全技术的完善和提高外,相关立法和政策应当确立物联网客户行使隐私权的主动地位,扩大隐私权的行使权限,不但在收集客户信息时须明确告知物联网标签使用情况并征得许可,允许客户有了解权、修改权、删除权,未经客户许可,不得私自公开或出售、分享其客户信息。基于物联网的运作程序来看,这些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应当贯穿于感应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三、总结

物联网技术最终要成为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现实应用,必然要经历物联网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商品化的过程,从产业运营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当确立物联网产业主体的市场地位,其次鼓励技术创新、扶持新兴企业,形成有效运作的物联网商业运营模式;从消费者或个人隐私保护来看,除了从技术上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外,需要我国民法及相关信息安全立法对公民隐私进行新的界定,根据互联网和物联网对隐私的范畴和保护方式要求加强对公民隐私的保护。

注释:

①吴余龙,艾浩军.智慧城市--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城市建设之道,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0

②王春红.浅析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北方经济,2011.4

第6篇: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物联网;电力物联网;RFID;数据采集

1引言

针对目前电力运行环境的日趋复杂、电网基础架构与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电能质量差、用户与电网公司交互作用少等诸多问题,国内外对“智能电网”的研究牵起一股热潮[1,2,3]。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而近年来提出的“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4]。鉴于此,物联网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可成为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融合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于智能电网最有可能实现原创性突破、占据世界制高点的领域。本文分析智能电网、物联网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同时提出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架构。

2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

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如知识电网(IntelliGrid)、现代电网(Modern Grid)、网络智能(Grid Wise)、数字电网(Digital Grid)与智能电网(Smart Grid )等,而本质内容基本相似,那就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和高级元器件等为基础,通过引入通讯、自动控制和其他信息技术,从而实现对电力网络的改造,达到电力网络更加经济、可靠、安全、环保的目标。

智能电网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调度、用电等环节,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是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化电网。其中发电涉及风电、光伏接入、分布式电源建设等技术领域,输电涉及互济、超导、特高压、网架等,配电涉及微网、虚拟电厂、先进电表网络设施、需求侧响应等,用电涉及智能用电、用电自动控制、电动汽车、储能技术等。智能电网涉及面广,为了理解智能电网,可以将智能电网分成基础电网设施层、信息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集成层、应用管理层的五层架构,如图1。

图1

智能电网具备可靠、自愈、经济、兼容、集成和安全等特点[1]。其主要支撑技术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规划控制技术,包括电能质量、功率因数、相位、故障时间、变压器和线路负荷等数据在内的参考量测技术及相关传感器技术,实现收集、储存、分析、处理、显示海量信息数据的可靠信息技术,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技术,具备资源优化配置、科学决策、电网运行高效管理、科学决策、电网运行高效管理、电网异常及事故快速响应的智能调度技术,电能量消费与预测技术,中压或低压配电网上的分布式能量介入技术等[5]。

3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等,赋予物体智能,并通过接口与互联网相连而成为一个物品与物品相连的巨大的分布式协同网络。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有线的、无线的)建立起来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它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的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网络。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

物联网本质上是一个信号采集和处理的网络。物联网利用各种传感器或人为设置的各种身份识别码,把物质世界中的各种信息变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信息传输网络传送到计算机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备查,在必要时计算机将发出报警信号或者是控制信号,报警信号或者是控制信号由通信网络送到指定的地方报警或是由指定预设装置执行控制。物联网包含了传感器(信息采集系统)、电子标签、网络传输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显示系统、报警系统以及控制执行系统。物联网技术体系如图2所示。

物联网技术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感知\延伸层,即以传感器、二维码、RFID、多媒体信息为主,实现数据采集。为了连接物联网的“智能信息感知末梢”设备以及解决前端预处理问题,需要用到无线/有线传输、组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中间件技术。二是网络层,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网、M2M无线连接或者下一代承载网,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物联网前端设备采集的数据量超大,而且需要处理数据异构问题和网络层与感知层/延伸层互通,因而应用了异构网融合技术、资源和存储管理、云计算、电信网增强和远程控制等技术。三是应用层,包括应用支撑(信息处理)子层和信息应用层,最终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应用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智能软件的识别判断,把结果输出到显示系统,或者进行相应的报警,最终反馈到控制执行系统中。在整个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中应用到的公共技术包括,网络管理、QOS管理、安全技术、标识解析、网络架构和业务需求。

图2

4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

智能电网与物联网的相互渗透和深度融合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能有效整合通信基础设施资源和电力基础设施资源,提高电力信息化水平,改善现有电力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一方面,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物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在多种场合满足智能电网信息获取的实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等需求,有助于实现对电力设备资产、生产过程的全方位采集和监控,有助于降低线损、提高电能传输效率和使用效率,有助于提升电网企业与用户的互动能力。另一方面,电网智能化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在文[6,7]中提出“电力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n Power Systems, IOTIPS)”的概念,指的是电力系统各种电气设备之间以及设备与人员之间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或分布式识读器,如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种种装置,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形成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结合智能电网系统架构和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可提出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如图3所示。

图 3

上图可以看到智能电网与物联网的有效结合应用。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表;智能插座;智能互动终端;智能家电及智能家居;分布式能源接入及控制系统;智能用户服务系统;智能输电线路巡检系统、智能输电线路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型全方位电力户外设施防盗综合预警系统;变电站全方位多媒体远程监控。

传感器作为智能电网终端设备的一个基本的环节,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将在电网建设、电网安全生产管理、运行维护、信息采集、安全监控、计量及用户交互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可以全方位提高智能电网各个环节的信息感知深度、广度以及密度,为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以及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融合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物联网的相应技术和产品将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变、配、用环节,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结论

随着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技术必将进一步渗透到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建设中,并成为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有助于解决电网各环节重要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和实时信息掌控。本文分析智能电网、物联网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同时提出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武建东. 互动电网再造高端信息化中国[J]. 电气时代,2009(4):26-28,30.

[2] 肖世杰. 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9(9):1-4.

[3] 余贻鑫.智能电网的技术组成和实现顺序[J]. 南方电网技术, 2009,3(2):1-5.

[4] 刘兆元.物联网业务关键技术与模式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9,(12):2-7.

[5] 熊华. 物联网促进智能电网建设探讨[J]. 电力信息化,2010,08(18):33-36.

[6] 李勋,龚庆武,乔卉. 物联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展望[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22):232-236.

[7] 陈蕾. 物联网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J]. 企业技术开发,2009,29(17):31-33.

第7篇: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架构;密码

0.引言

物联网的核心概念是通过物体(包含人)之间的互连来完成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实现物体之间的信息通信[1,2]。物体通过网络互相连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各种服务和应用。物联网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各种感知设备如RFID、传感器等从环境中搜集物体息;二是可靠传输,即融合多种网络,如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广电网等,通过这些网络将感知信息到数据处理中心;三是智能处理,即应用智能计算技术分析和处理数据处理中心的海量数据, 为基于物联网的各种应用服务提供支持。目前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基于上可以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各个不同层面的安全性问题已经有许多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3]。但是物联网的应用是一个基于三个层面的整体,仅仅简单叠加各个层面的安全策略不能为整个系统应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目前国际学术界针对物联网安全架构已广泛开展研究。Mulligan等总结和分析了物联网的研究现状,并对物联网安全性问题做了展望[4]。Leusse等提出了一个基于物联网服务的安全模型, 并介绍和分析其包含的模块[5]。本文从目前物联网的主流体系架构出发,分别从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总结了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措施,为建立物联网的安全架构提供了理论参考框架。

1.感知层的安全性

感知层是最为基本的一层,负责完成物体的信息采集和识别。感知层需要解决高灵敏度、全面感知能力、低功耗、微型化和低成本问题。感知层包括多种感知设备,如RFID系统、各类型传感器、摄像头、GPS系统等。在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服务中,感知信息来源复杂,需要综合处理和利用。在当前物联网环境与应用技术下, 由各种感知器件构成的传感网络是支撑感知层的主体。传感网络内部的感知器件与外网的信息传递通过传感网络的网关节点,网关节点是所有内部节点与外界通信的控制渠道,因此传感网的安全性便决定了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性。通过分析,感知层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非法方控制了网关节点。

(2)非法方窃取了节点密钥,控制了普通节点。

(3)网关节点或普通节点受到来自于网络的拒绝服务攻击,造成网络瘫痪。

(4)海量的传感节点接入到物联网,会带来节点识别、节点认证和节点控制等诸多问题。

在一般的应用中,由于窃取网关节点的通信密钥比较困难,因此非法方实际控制传感网的网关节点的可能性很小。内部传感节点与网关节点之间的共享密钥是最为关键的安全要素,一旦该密钥被非法方所窃取,那么非法方便能利用共享密钥获取一切经过该网关节点传送的信息,这样一来传感网便完全没有安全性可言。如果该共享密钥没有被非法方掌握,那么非法方就无法通过控制网关节点来任意修改传送的消息,而且这种非法操作也容易被远程处理平台所察觉和追踪。

分析出了传感网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安全威胁建立有效的安全架构。传感网的安全解决方案可以采用多种安全机制,如可靠的密钥管理、信息路由安全、联通性解决方案等,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使用这些安全机制来保证传感网内部的数据通信安全可靠。传感网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难以对安全服务做统一要求,但是必须要保证认证性和机密性。保证认证性利用对称密码或非对称密码方案,而机密性需要双方在通信会话时协商建立一个临时密钥。目前大部分的传感网都采用使用对称密码的认证方案,该方案预先设置共享密钥,使得节点资源消耗有效地减少,并提高了使用效率;而在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的传感网则通常采用非对称密码方案,它们通常都具有较好的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此外入侵检测方法和联通性安全等也是传感网常用的安全手段。因为传感网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它的安全性一般不会影响到其他网络的安全。相比与传统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构成环境更为复杂,面对的外部威胁会大大增多,因此面向传感网应用传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必须增强它们的安全技术和级别后方能应用到实际场合中。目前密码技术发展较快,有多种密码技术可应用在传感网的安全架构中,如轻量级密码协议、轻量级密码算法、可设定安全级别的密码技术等。

2.网络层的安全性

第8篇: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

成本和效率驱动采购移动化变革

京东企业购从诞生以来,一直深入了解企业客户的采购需求,将成熟的电商技术应用到企业客户当中,不断研究企业采购的痛点。基于对效率和成本的极致追求,企业购将自身定义为“采购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从而引发未来采购变革。为了达到效率极高和成本极低的追求,京东企业购突破技术壁垒,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推出了“智、慧、云、翼”四大采购平台,并发起企业采购信息联盟。

然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迭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得企业办公移动化成为了新的趋势。为了顺应行业趋势,同时基于对企业客户的深入了解,京东企业购及时突破移动端的技术空白,在10月18日,推出了企业采购移动解决方案,完成了企业采购从PC端到移动端的全新升级,为采购移动化和场景化描绘出未来发展方向。

京东企业购移动解决方案,在移动端集成了采购管理中心、采购原始数据、专属商品池、企业采购金融服务,可连接多样化采购场景,高效解决采购中遇到的问题,并实现大数据推送。同时京东企业购移动解决方案背后有京东企业购为企业用户提供的全流程移动端采购服务作为支撑,让企业用户利用移动终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采购效率提升的极致体验。

京东企业购移动解决方案不仅仅是把采购形式简单移植到移动终端,而是优化了线上采购的流程,把下单权利直接下放到需求者手中,有采购需求的员工直接在移动终端下单,再由采购部门统一审批,用每一位员工的采购需求驱动整个企业采购链条的运行,突出了人的作用,极大地节省了采购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正如京东大客户部总经理宋春正表示:“京东企业购通过移动解决方案让每一位员工成为企业采购的执行者,让人人成为采购人。”

另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宋春正也提到,这次推出的移动解决方案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客户,因为这并不是一个简单APP应用,其内部有着复杂的逻辑和技术要求。而对于小微型企业,他们会提供另外一种场景解决方案。

以企业为核心 采购场景不断细分

此次会不仅在技术上填补了企业采购移动端的空白,更提出要让采购产品场景化以满足企业客户不断细分的采购需求。京东企业购在解决企业采购普遍面临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细分各领域的采购场景,分别进行深刻分析与调整,力求让企业采购服务更加精准。

在此次会上,京东企业购推出了专门针对年节福利采购及发放场景下的场景解决方案――京东福礼。在福礼场景中,企业可以在定制化界面中,依据领取权限自主配置年节福利,完美解决传统年节福利的采购场景下,客观的隐形成本、繁琐的采购发放流程和众口难调的问题。让企业福利发放更加灵活、便捷、智能,实现传统福利发放由以HR为中心,到以员工为中心的改变。

宋春正在会上表示:“福礼是京东企业购面对企业采购需求极致细分的结果,是移动解决方案与传统场景化革命的结合,这也是企业采购服务的趋势,京东企业购未来会不断推出场景化的解决方案。”记者了解到,除了“福礼”,企业购未来可能还会推出针对于办公类、设备、促销品、商旅、服务以及MRO采购等场景化的解决方案。

第9篇: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

去年10月,IBM砸下2亿美元在德国慕尼黑设立IBM Watson物联网事业部全球总部。时隔5个月,IBM在首届IBM Genius of Things峰会上宣布该总部正式投入使用。作为物联网生态建设推进的重要措施,IBM在启动全新Watson物联网总部之际,也公布了IBM最新的物联网战略,将联合Avnet、BNP Parabis、CapGemini 和 Tech Mahindra等公司,成立业内首个认知联合实验室。

IBM Watson物联网事业部总部主要聚焦区块链、安全、智能交通、医疗等领域,换言之就是将人工智能融入物联网应用。IBM则希望进驻的企业可以进一步推广Watson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服务。用IBM的说法就是,构建一个物联网生态系统,对于双方而言,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未来几年,物联网将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数据来源,数十亿台互联设备将不停地传输有关其状态、位置和运行状况的信息。”对此,IBM Watson物联网、认知互动和教育部门总经理哈瑞特・格林(Harriet Green)表示,“我们在物联网的创新已经达到引爆点。我们目前在全球有6000多家客户,其中很多客户都希望加入我们新的全球Watson物联网中心,和我们共同创新。我们将共同建立一个全新的全球物联网创新生态系统,探索认知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如何改变各行各业,以及大众的日常生活。”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