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实务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实物展示法
即借助凭证如发货票(或挂图)等实物形态的展示,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析“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时,老师可在课堂上利用挂图或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张某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然后根据其上、下、左、右结构和栏目的内容,逐项推得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这种教学方法,与笼统地表述其基本要素的方法相比,既可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原始凭证的感性认识,又可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示范操作法
即通过教学人员或学生对某一会计核算方法或方式的示范操作,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介绍“银行汇票结算业务办理”这一内容时,可以运用模拟银行的形式进行示范操作教学:将一部分学生分为“汇款人”、“签发行”、“兑付行”三组,其余学生旁听,由教师指导各小组学生办理“汇款人”、“签发行”、“兑付行”各自应办理的手续,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核算手续进行系统的讲述。采用这种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沟通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3相关对比法
即对相关教学内容,采取对比或对照的形式进行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中,针对教材的内容及企业核算特点可采用以下两种对比方式:
3.1购进、销售对比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购买行为和销售行为,购方和供方各自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各自进行着商品购进或商品销售的核算。如果是作为供货方,则按销售方法进行核算;如果是购进方,则按购进方法进行核算。为了让学生掌握购销两个方面的核算方法,可根据这一相关内容,在讲授时,把这两方面的核算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的动态分析中,系统地掌握购进、销售核算方法。
3.2批发、零售对比
商业企业的商品流转分为批发商品流转和零售商品流转两个基本环节。由于这两个环节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是不同的,因而对商品管理的要求也就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库存商品分别使用不同的核算法,即前者采取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后者采取售价金额核算法。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用相关对比法,在对比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这两种核算的前提条件、方法,账务处理的区别及要求。采取相关对比法,既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可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4比喻、举例法
即通过比喻、列举实例,来达到教学目的或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列举经济业务实例,来讲授会计账务处理是会计实务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比喻,是用某些相似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比拟想要阐释的另一事物,使学生实现认知上的转移。如在讲授“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关系”时,在进行基本原理讲述的基础上,可用“一只手的手心与手背的关系”来比喻,并借助手势、语言的表达,来形象、生动地说明“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是企业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二者的数额相等”的原理,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5绘制图表法
即利用绘制的图表或直接在课堂板书的图表,来讲授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直观性强,比文字表达更为清晰。如在讲授“会计核算形式”时,可通过绘制会计核算程序图表,来讲解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记账程序,并把各种会计核算的记账程序图加以比较,可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即登记总账的依据。这样,既可使学生从清晰的图表中掌握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记账程序,同时又可使学生在图表的比较中掌握各种记账程序的特点。
6丁字账户法
即以“丁”字形结构,来代替账户结构讲授教学内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授账务处理时,采用这种方法既利于学生掌握会计分录所列对应账户的结构和账户对应关系,又利于教师对具体账户结构的板书。如讲授“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时,在作出相应的会计分录以外,还可以用丁字形账户图示(核算程序图)来强化学生对所述账务处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7作业讲评法
即在课堂上,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这门课程技术性、操作性强,作业练习量较大,而中专班学生入校前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差,对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肤浅,这样在作业中就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或问题。教师一要筛选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利用电教手段在班级进行展示,组织全体学生分析错误类型、原因及纠错方法;其次,可以把财务管理中和会计实务中的一些具体案例渗透到教学中,师生一道进行剖析、讲评,加深学生对其错误原因的认识,以达到使学生正确理解原理,掌握核算及账务处理方法的目的。
8课堂总结法
即在下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概括性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既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还要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晓红.论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金融时代,2015(10).
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浪潮正迅速向前推进,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为农业与农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这一决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依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调整、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并通过这些优质服务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壮大,即如何“转变思想观念、突出服务功能、促进职业教育改革”这一课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在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主要沿袭会计准则框架下的要素体系讲授和学习,将会计知识和会计实务、会计岗位职责和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割裂开来,学生往往学完了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却不能有针对性地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现如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正发生深刻变化,以工作过程引领和规划学习和所教授内容已逐渐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共识。为此,我尝试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教学中尝试分岗位教学。
二、分岗位教学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由于《财务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再加上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底子相对较薄,接受理论知识有一定困难的实际,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打破原来体系和框架,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尝试分岗位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能力培养,根据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思路,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目的是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零距离”对接。
三、分岗位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岗位的划分
依照中小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岗位分类,具体划分为如下岗位:出纳岗位、财产物资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往来核算会计岗位、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会计岗位,资金核算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涉税会计岗位等。授课时着重讲授和训练每一岗位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直接上岗。
(二)突出特点
1.将原来一些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打破,完全按照岗位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2.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立足中小型企业的主流业务,目标定位明确;按照会计岗位设置、构建学习模块,一岗一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再按照典型业务构建学习单元。
3.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常规典型业务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业务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工作的熟练度。
(三)以出纳岗位举例说明
1.出纳岗位是整个分岗位教学中的一个模块。
2.按照出纳典型业务构建五个学习单元,包括出纳岗位描述、出纳员基本技能、现金业务和银行存款业务、银行账户的开立与撤销。
3.在实际教学中引进原始单据,体现业务工作流程。传统财务会计教学涉及出纳工作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货币资金核算”章节。准则、制度等知识性理论性内容较多,忽视对业务单据及其处理流程的介绍与训练,与出纳工作相差较远。我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和整理了每一典型业务的相关原始单据,以真实或仿真证帐工具再现出纳员工作对象。并力求讲解相关业务的参考性办理流程,尽可能缩短与岗位实际工作的距离。
4.围绕出纳员任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内容体系从出纳员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出发,将出纳员的岗位设置、职责要求、制度控制、职业道德及基本技能等纳入教学体系,一定程度地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出纳员岗位认知。
5.“学中做”,如学习了验钞技能,给学生讲授人民币防伪特征及假币鉴别方法后,要准备100元或50元面值的人民币,真币与假币混在一起,组织学生分组鉴别。教师准备若干台验钞机和真假人民币,组织学生尝试验钞操作,真正做到“学中做”和“做中学”
四、辅之以考试方式的改革
鉴于以上课改思路,考核方式自然要有相应的变化。
(一)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除原有的平时考核、期末笔试外,还要采用口试方法,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表达能力。
(二)不断加大实训课的考核力度。加强课堂教学中应用能力的考核,由过去没有实训课的考核到增加实训课考核,而且实训课考核比重逐步加大,刚开始实训课占总成绩的20%~30%,到现在占60%~70%。
(三)考核过程由过去单一的形成性评价,逐渐改为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共同评价。并且由原来教师的单一评价逐渐增加同学之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考核标准。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中职会计专业中包括的类别很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但教学方式依然在同一的会计教学模式下,特别是对于一些二、三线城市的中职院校而言,会计专业的教育基本是在同一个框架下展开的。从教学工作改革的角度来说,教师必须先让学生对课程提高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提出适应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应用。就专业设置而言,物业会计由于人才需求量的不断上升,而需要进行大量培养。中职院校与一般初中、高中教育存在明显的区别,从人才培养观念上来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人才培养的动向要根据人才市场的动向判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居住条件、消费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尤其在城市化的影响下,房地产业的促进让物业管理行业有了快速的进步。为了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资金运转,增强其社会经济效益和公众效益,我国近年来也加大了对物业管理的财务治理工作,引入完善的会计制度,如果缺乏相关的财会体系,整个企业都无法正常的运转。物业会计作为中职会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纳入物业管理专业),但却与实际工作内容缺乏紧密联系,学生直接接触管理知识、经济理论或企业制度等内容,未免产生厌烦感,作为教师必须分析产生不良因素的原因,以期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结合现实情况以及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调查,不难发现导致其对这一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心理恐惧。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在理科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弱,尤其对理论、数据、模型等内容十分厌烦。第二,无用论。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财经或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没有用途,在职业规划上有很大的偏差,认为物业方面的管理职业地位低下。第三,教学质量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呆板,重理论、轻讲解,很难听懂。总地来说,中职教育中开设的会计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机构中开设的经济类专业,还存在很大不同。中职教育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就必须保障学生的手脑并动,以实际的操作环境来培养学生,在进入社会职场后很快适应岗位,而不是单纯地了解理论,明白经济原理。因此,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中职物业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及应用
从2000年开始,我国开展高等教育改革,封闭的教育资源开始向社会公众开放,开辟了“大众教育”的时代。相应地,这一举措刺激了素质教育发展的速度,中职教育也在逐渐被改变看法,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大问题,学生素质不高,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问题,就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让中职学生在同样的学习时间中,收到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效果。当前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如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过于陈旧、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等。一些教师甚至会忽略会计教学工作的本质,将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地位放弃,重点放在课堂理论教育方面。这种做法明显不符合中职教育的要求,以下结合中职物业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2.1转变思想、与时俱进
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对于目前的中职教育而言,转变教学思想是最重要的,要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工具,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第一,要正确看待中职人才培养。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不需要掌握高深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动手实践能力对他们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从全社会的人才体系角度来看,中职学校学生是各行业的“执行者”,尤其是物业会计专业,随着行业的新兴特点,以及存在的各类不确定因素,在工作中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第二,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一些中职学校的老师沿用传统初高中教学模式,认为学历才是最重要的,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文化课继续升学深造;这一想法本质上并没有错误,但并不能过于强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看重的是能力,而学历本位的思想正在淡化。
2.2分层对待、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人能力是不同的,尤其是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基础原本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统一标准看待。为了让每个学生的能力最大化,就必须引入分层教学的模式,在应用中,根据会计专业中物业会计的特点,保障一定量的实践内容后,展开因材施教的方法,以学生们不同的兴趣和侧重点开展教学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结语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基础会计与实务 教学改革
0 引言
《基础会计与实务》是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作用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人根据近年来的教学体会,就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1 能力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确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由此可见,高职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应以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技能为能力培养目标,以正确生产会计信息为目的,也就是要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账务处理程序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需要生产会计信息,但需要具备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因此非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应该涵盖于两个方面:一是懂得本专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如何在会计核算(或会计资料)中体现;二是能通过财务报表知晓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对企业经济活动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测能力。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行。
2 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需要对专业的职业岗位作职业能力分析,明确胜任这些职业岗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基础会计与实务》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他经营管理类专业根据本专业的需要也开设了这门课。但在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与其他经营管理类专业(以下称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基本趋于一致,这显然不能满足“能力本位”的要求。笔者认为,虽然是同一门课,但非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该区别于会计专业,应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传统的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与实务教学没有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没有根据各专业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会计教师对经管、物流、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等缺乏必要的了解,致使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与实务学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基本相同,无法体现出非会计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要求,缺乏特色和创新,针对性不强,内容的完整性也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对非会计专业而言,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不应该照搬会计专业的内容,教学侧重点不应该是掌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让学生以会计规范为基础,以会计报表为目的理解会计原则和实质,增强学生利用会计信息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内容上与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与实务有所不同,重点应是讲授会计学概论,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假设、会计循环、会计报表等内容,还可以结合各专业的特色,专设相关章节,以满足其需要。应强调综合性和完整性,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 教学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此,很多学者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诸如案例教学、双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情景式教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应针对非会计专业各专业的特点,结合师资等情况采用适合各专业的方法。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和手段的优势,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加粉笔的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1 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较复杂、理解较困难、课时较少,要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不能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思考、分析问题。笔者曾尝试过预习自学法。每次课后,把下一次课的知识要点提出来,让学生根据笔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预习,并在下次课上课前根据预习的结果进行解答,让学生提出问题,笔者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对于比较简单易懂的章节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学,根据自学的结果提出问题,再由笔者对于具体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有利于师生的沟通、了解。自主的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
3.2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基础会计与实务的兴趣是本课程学习的基础。以兴趣为基础的热爱才可能强烈、持久。教师是指导者,可为学生指出方向,但能走出多远,全在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努力程度。学生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充满好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第一堂课首先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谈谈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再结合学校实际,介绍以往毕业生(非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进修成为会计工作者)中成功者的事例,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除此以外,笔者还告诉学生这门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完本课程后应有哪些收获。并告诉学生教师会采用启发、案例、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教师会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对这门课有了初步了解后,感觉自己与其距离拉近了许多,并树立起学好本课程的决心和信心。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得要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3.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每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教师应认清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把握其适应性和局限性,或有所侧重地使用或进行优化组合。运用得当,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减少疲劳,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笔者在对基础会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用过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凡是具备案例教学条件的授课内容,就应积极地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使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容易理解,教学变得声情并茂、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比如基础会计中错账更正的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堂上将错账类型、适用的更正方法一一讲解,虽做练习,但是只做一下分录,没有涉及具体实务操作,只是从理论上掌握了错账更正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真实凭证、账簿记录反映在屏幕上,教师操作鼠标查出错误的地方,用图、文、声并茂的方法提示错误,并让学生亲自在计算机上对错帐进行更正,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轻松、积极、自然的状态中,清晰、灵活地掌握了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思维,增强了感性认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3.4 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教学水平。有的教师认为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不是其专业的主打课,从而忽视了教学质量,敷衍了事。实际上,非会计专业的教学,是一个侧重于把握会计核算思路的、直接服务于对业务的会计处理结果作出推论和判断的、多方位的会计实训活动。因此,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专业水平,应从两方面出发:①加强师德教育,端正教师教学态度和教风,树立爱岗敬业的道德风尚。重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杜绝敷衍了事。在会计教学中,开展优秀课竞赛活动,对评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②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大部分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走向讲坛,缺乏在企业中的具体实践机会,并由于教学任务繁忙,缺乏继续进修的机会。学校应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加大师资培训的经费投入,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知名的财经院校学习和深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选拔教师到大企业、集团进行社会实践,提高教师实务操作水平。加强教师使用计算机、会计软件的能力,采取各种形式吸引优秀的会计人才充实会计队伍,最终达到教师熟悉并正确理解现行的法律、行政规章、相关政策,能够熟练运用现行的法律、行政规章、相关政策,对国家当前的改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达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综上所述,通过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与实务》课程教学的积极探讨,有利于本课程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使《基础会计与实务》知识融入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4 模拟实践
首先应端正思想,提高对非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在会计模拟实践中,应采用手工会计处理与计算机电算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校内的手工模拟实训环境,建立企业校外实习基地。根据实践教学计划,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编写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实践教学教材。
5 课程考核方法
现行的考试制度,学生对某一课程的学习成绩,通过期末一次考试定乾坤,这一考核方法既不能完全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考试应定位于:结合平时考察、期中测验、期末考试及模拟实践技能考核、解决与本专业相关问题能力等项目全面评估学生,改变只局限于笔试的传统评估模式。积极编写基础会计模拟标准化题库,并制作相应的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考试,对学生专业素质进行整体考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普华永道
“BIG 4”中最大的一家,客户资源广泛,结构完善,每年招最多的人。也有人说在普华做的客户参差不齐,而且最辛苦的就是他家。我觉得这是仁者见仁的问题,但能在人民大会堂开annual dinner 就能很好的说明实力。他家不分开笔试面试,如果简历通过的话,会被要求参加他们自己的assessment centre,内容由,英文造句游戏,中文无领导小组讨论/英文辩论,英文作文和英文一对一面试几部分组成。对英文有一些要求,但是绝对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主要还是由你的思辨能力,团队意识,领导力和专业气质所决定的。当然以上的因素是根据你表现出来的状态而评定,所谓面试即是营销,所以表现能力和表现热情很决定结果的。我在AC止步,因此没太多经验好谈。但要对DDMM们说的是,英语如果不好,要抓紧练习;如果练习不好,也没有太大关系。我所知道的几个同学,都有口语不太好,但是最终拿到OFFER的。思考一下你在面试中,要体现自己哪方面优势,这很重要。
『毕马威
毕家在国内拿了很好的客户,举几个例子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等。这在“BIG 4”中是没有哪家能和他家相比的。要想熟悉大型国有垄断行业的财务系统和业务流程,去毕家是最好的选择了。拿了好的客户意味着很好的收入,所以据我认识的一位四大同事讲,毕家的OT是有多少给多少,其他家没有一点敢保证这个。所以硬要比较收入,毕家可能也会稍微高点。另外,本土化方面,KPMG做的最好,这个可能说起来很抽象,不过可以想象一下你的外籍审计经理突然向你请教被投资方的股票股利怎么做处理,你会不会一头雾水想,是我在学习你,还是你在向我学习呢?:)毕马威今年在武汉招人很厉害,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表明扩张决心。而速度也是快的出奇,从笔试到面试到给offer,总共用了5天,让我们这些被四大的拖沓节奏折磨惯了的人很是畅快。
KP的笔试是四家当中最难的,SHL的题目果然不盖,数学和VERBAL,第一次做的人对这么大的题量可能会不熟悉。其实SHL网站上有模拟题目,DDMM们要想参与,可以练练兵。但是很多人在参加的时候也没能有机会到SHL网站上做一下,因此在笔试中遗憾的出局。
进入一面,是KP家的AC,与普华不同的是只是由案例分析和经理面试组成。但是案例分析同普华比较,却要难一些,这点和DTT有点像。全英文案例,有具体任务需要解决,不像普华只需要拿规划和方案。整个半个小时呢,你需要很快的把案例看懂,理出思路,才有可能在讨论中占据主动。当然讨论的时候也不能太aggressive,要兼顾大家的感受,保证效率。会有部分计算,如果不知道做什么,抢着做计算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面我的经理GEOFF人非常的nice,感觉是有水平,又很有修养的那种,会很顾及你的感受。虽然面试是全英文,我们还是能很愉快的交谈下去。面试中,尽量表现的professional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今天面试你的人明天就和你一起做项目,他可不愿意拖沓懒散的你放慢整个team的进度。:)面试结束后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写follow-up letter,可以问经理要namecard,也可以向KP的那个超级nice的林hr询问。主要是对面试的内容感谢,并希望得到further consider ation。
二面是面partner,很多人在面过之后都会感觉问的问题很小,其实合伙人比较关注你的个人品质,因为毕竟专业那关manager已经通过了。所以对于自己的简历,open question,DDMM们在面P之前一定要好好梳理。KPMG很快给我offer,一次愉快的面试。
『安永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ccounting so as to nurture the work of the accounting needs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f high-quality group of skilled human resource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as a major objective, and high-quality vocational teachers is to protect, so that action-oriented concept as the core training model can be fully achieve.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 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Key words:Higher accounting profession; teachers; students employability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46-01
一、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
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前提。如:我院会计专业根据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以及专业特色与优势的特点,实施内外结合、校企共建。探索形成“双环境、双师资、双证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两个环境育人,依靠专职和兼职教师师资力量育人;针对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所要求的职业品质、知识和技能育人,将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成为实训实习条件优良、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特色鲜明、“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课程体.首先分析了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职业范围,其次确定学生在职业范围内的就业岗位,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本专业所需要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确定了相应的行动领域,最后确定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即会计课程体系,包括:会计核算方法、出纳业务核算、供应销售业务核算、往来结算业务核算、投资基建业务核算等。
2.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教学内容.按会计职业岗位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程序设计。
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课程体系构建后,对每门课程结合工作实际,由校内骨干会计教师和行业会计专家共同设计教学内容。
3.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做的状态中,在做中悟道理,在做中学知识,在做中练技能。
二、培养一支多元角色、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是关键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教师队伍。
1、教师队伍要有改革意识,开拓创新能力强。首先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实践,在改革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几年来,本专业教师推出了一系列教改举措:坚持“五个前移”,创新教学观念;坚持“对证施教”,创新教学体系;坚持“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行动导向,创新教学方法。
2.课程改革建设步伐要快,课程设计能力强。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实践,要熟悉职业岗位的特点、职业工作的过程、职业工作的内容、职业群中相关职业的关系等,提高符合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能力。本专业大胆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坚持行动导向,实现课程体系职业化、课程设计项目化,初步形成了我院独具特色的会计课程体系。
3.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教材开发能力强。以行动为导向来编写教材。高职会计教师分析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范围及就业岗位;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本专业所需要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确定相应的行动领域;最后确定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
4.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要快,职业操作能力强。作为高职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即不仅要会讲,还要会做,会操作。在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中,职业操作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我院会计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其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就业率高,就业率每届都超过98%,用人单位对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满意度高。
5.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职业教学能力强。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高职教师还应是高效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通过学习、锻炼,不断提高职业教学能力。
(二)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会计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建设一支高水平、强能力、创新型、善协作、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主要建设以下内容:
1、注重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科技开发能力强、职业教学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领军人物。专业带头人承担如下职责:(1)在教学方面的主要职责:开展专业教学与改革,负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组织教材开发和实训基地建设,帮助其他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2)在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方面的主要职责:主持教、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成果的推广,抓好教师梯队建设。(3)在专业建设方面的主要职责:主持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专业教学计划,开展专业基本建设工作。
2、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及双师素质教师。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培养骨干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社会实践、教学比武、教学研究、科技开发、奖励政策等,着力培养现有教师的教学能力、科技开发水平、创新能力。骨干教师的职责是:(1)完成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2)积极参与基本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编写;(3)积极申报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4)参与或承担院级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工作;(5)每年度发表科研论文2篇及以上。
3、大力聘请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来自企业、工厂、社会第一线,熟悉和掌握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增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更好地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办学思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4、着力打造教学团队。按照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全方位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专兼结合、内外结合,形成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通过正确引导、榜样激励,形成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队伍;通过科学激励、进修提高,形成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通过实践锻炼、教学研究,形成职业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通过立项研究、科技开发,形成科技服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一、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从2010年起,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都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使无纸化考试成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新模式,也是其他从业资格考试的发展趋势。
从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中可以看出,开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常具有组织难度大、投入成本高、运转周期长等弊端。无纸化考试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实时性,具有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节约考试资源、规范考试管理、方便考生应考等传统考试不可比拟的优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节约型政府的有力举措。
二、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无纸化模式的起步较晚,传统模式下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由于传统模式下形成的教学理念已根深蒂固,而无纸化在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推广实施还不满一年,所以,一时间很多会计专业教师很难完全地从传统考试模式下的习惯定势的束缚中一下子完全解脱出来。
(二)教学方法陈旧,有待于改进
在传统考试模式下,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利用黑板、粉笔进行灌输式教学。由于很多会计专业教师是长期在传统考试模式下开展教学的,现在刚刚变成无纸化考试的新模式,很多会计专业教师一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并不是说陈旧的教学方式不需要改进。如果不改进,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就无法得到提高。
(三)考生还不太适应无纸化考试模式
1.考生习惯了原来传统的纸质训练、试卷考试的传统模式,突然变成采用无纸化计算机上机模式的考试,考生因为缺乏必要的训练,所以不论从心理历练和操作经验来看,都是非常缺乏的。因此很多考生还不太适应无纸化考试模式。
2.少数考生因为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较差,而在无纸化上机操作考试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虽然从整个考试的文字录入量来看,还是非常少的,主要是一些字母的录入。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准备,难免在心理上产生畏难的情绪,自信心大打折扣,有的甚至过度紧张,在上机操作时手忙脚乱,六神无主,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很多相邻题目答案输错的严重失误,影响了考生正常水平的有效发挥,通过率就自然降低了。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计算机应用重视得不够,学生缺乏必要的训练。
3.题型变化也是考生失分的原因之一。无纸化考试要尽量避免因文字量输入过大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将很多需要输入大量文字的题型删掉了,如在无纸化考试模式中删掉了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无纸化的题型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会计基础还有业务核算题等。会计基础虽然保留了业务核算题,但只要求考生在指定的地方填上相关的会计数字即可,不再要求写会计分录;如广东省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题型一般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去掉了之前的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题。无纸化模式的实施,无论从题型和题量上,都进行了相应的删减。看上去是降低了难度,实际上也是减少了得分点,所以也就更容易失分。
4.从目前的会计考试评价机制可以发现,过分注重会计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会计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相关操作技能的考核评价。这种考核评价制度所产生的弊端就是:容易使高分低能、死记硬背的人过关,而真正善于运用和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人才却因没拿到从业资格证而被拒之门外。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改变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会计知识的传授变得生动形象,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大大降低数据分析的难度。一些枯燥乏味的会计数字、图表,通过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展示在大屏幕上,还可以使一些会计知识中的细节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形象化的处理,使原本死气沉沉的东西变得活灵活现,活泼灵动起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效果将大大提高。二是有利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制作成功的课件便于保存,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劳动。三是这种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有利于学生熟悉无纸化考试模式的环境,增加心理准备和实际应对经验。
(二)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从传统的教学中发现,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的弊病。因此,笔者认为,在无纸化考试的模式,必须把学生的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在训练中予以落实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在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的训练,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将得到有效地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应对考试,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加强无纸化模式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对会计专业教师培训机制的建设。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教育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应把教师培训纳入学校的长效机制的管理中,与薪资待遇、考核评价和职务晋升相挂钩。二是应建立健全会计专业教师激励约束机制。把教师的责任、权利、利益等捆绑在一起。对于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重奖,对于工作不力的,也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四)构建无纸化操作训练和评价机制
学校应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设置考试评价。一是理论笔试时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操作实践的能力。二是开通网上测试系统,让学生在无纸化考试模式中进行作业练习和考试自测、平时测验等模拟训练。三是网上测试平台的构建使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得到无纸化模式的考试训练,将大大丰富学生的应考经验和实战能力,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等。四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是发展的必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经常进行会计电算化练习,为学生进行无纸化考试的轻松过关和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应高度重视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与无纸化要求相接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训练方式,为学生轻松获得资格证和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职会计专业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已将师资队伍建设确立为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国家“十二五”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目前职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同时又是职业学校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薄弱环节。
本文立足于我校实际情况,从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着手,从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一、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内涵界定
1.人们对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不同认识和观点。
主要分为四种:一是“双证书型”,既具有中职校教师资格证书又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还从事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育工作的人员。二是“双职称型”,除获得职业学校教师系列职称(讲师、高讲等)之外还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育工作的人员。三是“双能力型”,既能胜任中职会计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会计实践教学的中职学校教师。四是“双融合型”,既持有“双证书”或具有“双职称”又具备“双能力”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
2.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理解。
(1)并非拥有“双证书”或者获得“双职称”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是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会计是一门职业性、实用性、技术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必须具备与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相对应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学校提倡和鼓励专业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其他专业技术职称)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认为如果拥有“双证书”或者获得“双职称”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是违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笔者认为是否认定拥有“双证书”或者获得“双职称”的教师为“双师”,要看是否符合下列条件:一要看教师拥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其他专业技术职称是否与其所施教的专业相关。如会计专业教师应当获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获得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职称。二要看教师是否具备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的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如果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却看不懂企业财务报表,拥有注册税务师资格证书却不能进行纳税申报,其职业资格证书纯属通过考试获得并不具备从业经历,不能指导相应专业的实践教学,也不能将其认定为“双师型”教师。所以笔者认为拥有“双证书”或者获得“双职称”只是“双师型”教师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实质是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完成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
(2)“双师型”教师并非“全能型”教师。笔者认为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单项会计实训、综合会计实训,修订实训教学大纲,编写实训指导书,主持实训中心建设。中职学校要想把所有的会计专业教师都培养成能够承担以上5项实践性教学任务的“全能型”的“双师型”教师是不太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只要独立指导所授课程的单项实训和参与指导综合实训,主持实训中心建设应当是专业带头人的工作。
(3)“双师型”师资队伍应该是按专业组成的教师团队,既包括专业教师又包括兼职教师。目前,中职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学改革压力大、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越来越不可能全部由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校内“双师型”教师来完成,而是要由一个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具备完整育人功能的校内教师团队来共同完成。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紧缺人才的引进及聘用兼职教师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
3.“双师型”教师的定义。
所谓的“双师型”教师,教育部提出了“既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同时又有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或五年以上本专业一线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的,或主持实践技术研究或应用”的“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在职业学校的师资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为:具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能力的专业教师。
二、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框架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要求,是保证职业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的必然要求。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学校会计教学质量的关键。
当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普遍存在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象,影响到职业学校会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会计人才的培养。因此,建立一支“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是职业学校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迫切要求。在职业学校中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对学校“理实一体化”的会计教学有重要意义。
2.“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通过建设“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可促使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会计技能,研究教材教法,更新会计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创新,提高会计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创立职业学校会计教育教学的典型特色。在注重教师个体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的同时,要引导激励“双师型”教师对自身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培养“双师型”会计教师的有效途径,成为职业学校会计教师队伍中的“核心力量”,实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综合优化。
三、“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各职业学校立足校本实际情况,对“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从形式上进行多方面的尝试,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培养途径。然而,实际效果却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
1.“双师型”会计教师主动学习意识欠缺。
目前中职学校中还存在部分会计专业教师对“双师型”教师不以为然,觉得能否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于目前的岗位没有什么影响。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每天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照本宣科、在课堂上讲实践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会计专业发展了解很少,对现代企业需要什么、学生该学什么、教师该教什么等专业教师必须了解的问题考虑得较少,即使学校安排到企业实践也只是参观性地看看,没有带着问题下企业学习。由于没有专业实践的经历,没有机会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所以动手能力不强,很难达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要求,结果只能是闭门造车,而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只能是一句空话。
2.“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新进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而来的,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迅速提升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但是他们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无法胜任实践性教学任务。极少数兼职教师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在职业教育观念、会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比较欠缺。这种“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的组合,在教育教学理念、专业技术水平、企业实践经验等方面参差不齐,对职业教育会计教学规律把握不够,使学校在会计师资建设中不能实现资源整体的优化配置,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受到国家人事管理制度上的限制,资格认证制度的缺失使许多有一技之长并且向往职业教育教学的人才无法成为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势必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出现脱节的问题。同时,专业教师总体数量的不足,与职业学校快速发展的规模不相适应,会计专业教师频繁调换所教课程,影响到会计专业技能的提高。
3.“双师型”会计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强。
中职学校大多数会计专业教师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与会计实践之间存在差距。会计专业教师的从教之路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尽管学历较高,但实践能力较弱。在日常教学中,专业教师下企业的时间是有限的,与企业的会计技术人员相比,缺乏实践工作经历,对应用会计技术的实效信息把握不够,缺乏对企业相关会计岗位实际能力要求的了解。尽管有些教师取得了相应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满足了“双师”要求的标准,但有证无能、所学非所用现象屡见不鲜,对企业会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把握,仍然逊色于长期在第一线工作的会计人员。
4.会计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
中职学校会计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机会较少,虽然国家近几年开展了中职会计教师培训项目,但承担培训的仍然是学校或培训机构,很少有企业的直接参与。这种会计专业培训仍然带有“理论教学”的色彩,缺乏“企业实践”的特点,且培训内容重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相脱离,追求数量达标,忽视内在质量。会计专业教师缺乏专门的会计技能培训,即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也只是以取得证书,达到学校要求的“双证”达标标准为目的,而不是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教学实际需求进行专项培训,由此难以完成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学。
5.中职学校缺少与企业的有效对接。
中职学校想要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不论学生顶岗实习还是教师下企业实践,都需要企业的良好合作、鼎力支持。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抱怨企业不支持学校,真正能合作的企业很难找,究其原因,是因为职业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的互不理解,企业在接收学生和老师实习实践时,可能只有付出,而得不到相应回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与学校增强教师实践经验的目标不一致,加之社会缺少配套的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于是出现了学校单方面热的现象,使专业教师下企业的时间和实践内容受到一定的限制,更谈不上通过参与专业实践,使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受阻。
四、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注重专业教师“企业经验”的积累与提升,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应该是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职业学校要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具有一支教学理念新、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1.实现观念认同是“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在“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应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改变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教师也应制定三年个人发展目标,通过科学、规范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实现技能和技术资格的并轨,是调动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2.提高会计培训质量是“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以工学结合为目标,建立产学合作基地,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培训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参加实验室、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对专业人才培训方案和专业教师队伍结构认真分析的基础之上,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把“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落到实处。如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确定会计核算、出纳、税务处理等岗位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这些岗位所应当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就是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内容。然后对本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状况和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分析,检查专业教师是否具备胜任上述职业岗位的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否能承担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如果专业教师在某些环节不能胜任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就应当制订相应的会计教师培训规划,以使其具备真正的“双师型”教学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是“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建设的立足点。
职业学校应根据学校会计专业的特点,寻找适宜的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目前有些企业由于扩建的需要和人员的不确定流动,需要大量有一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人员充实相应的岗位,职业学校应及时把握信息,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将毕业生输送到企业,这样既可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为企业储备人力资源。同时,学校要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第一线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和实践。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和工艺过程,熟悉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生产建设一线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吸收企业既谙熟专业技能又适合教师岗位的专门人才,把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缺什么,补什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教师更新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教师们丰富了经验,接触了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会遇到的复杂情况,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实现了“双师”素质的培养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提升。从长远看,企业付出了今天,却赢得了更好的未来。
4.实施专兼结合是“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建设的侧重点。
兼职教师是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广泛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到学校里进行专题讲座,让学校的专业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也可以聘请这些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兼职教师充实实践教学,补充专业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不足。通过兼职教师,高职院校进一步增强与企业、市场的联系和交流,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并反馈到教学环节中。学校可以邀请兼职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建设与改革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最大限度地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形成适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学校“双师型”会计教学团队。
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发展和提升空间是巨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充满信心,建立长效机制,使专业教师下企业活动常态化,完善企业的措施和途径,并不断谋求校企合作的新形式,探索建立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的有效途径,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提高会计教育教学质量的职业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栋学.关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9:234.
[2]黄洛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5(8).
[3]隋亚荣.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中职教师素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6).
[关键词] 高职; 纳税实务;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6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105- 02
企业纳税实务是税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从业岗位的专业核心课,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1 高职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理论教学内容较多,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教材一般列举税收条文,教师授课时,也大多将条文逐条念出,学生感到乏味。
(2) 税法涉及的行业较多,学生能力有限。税法的内容适用于我国各行各业,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制造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情况都难以掌握,再涉及建筑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内容,学生要掌握的范围太广。再加上高职的学生大部分不擅长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学互动环节时,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3) 税法的核算内容复杂。对高职学生来说,税收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的税种是流转税类和所得税类,流转税中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内容较复杂。在增值税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将一些固定的公式背下来后,按照套用的核算方法计算,有些学生觉得比较复杂,业务内容中的逻辑关系总是处理不好,容易造成计算错误。还有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中,学生由于会计核算的知识缺乏,导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不准确。
为了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税法相关知识,笔者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对课程的设计进行了调整,着重培养学生办理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领购的能力;根据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熟练计算企业各项应纳税额及填写相应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并在规定时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能力。
2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依法办税是办税员岗位任职要求之一,该工作岗位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处理好与国家的关系,按时核算好企业对国家应尽的纳税义务,让税务局知道应该收多少税。本课程按中小企业办税员业务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重新设计开发课程。
2.1.1 基于工作对象重构、序化教学内容
分析、归类中小型企业一个会计周期内的涉税业务类型,将办税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归类成若干工作项目,将传统的以税收大类为知识体系的内容按照工作项目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重构以下教学内容:纳税人设立时的税务处理、纳税人日常经营业务的税务处理、纳税人日常财产的税务处理、纳税人日常利润结算业务的税务处理、纳税人特殊业务的税务处理。
2.1.2 基于培养税务处理能力,设计教学项目
经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我们明确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掌握完成每一项税务工作应向税务局提交的材料,如企业的税务登记表、发票领购表、企业需缴纳税的纳税申报表等等,让学生从传统的要他“知道什么”,变革为要他“做出什么”。
2.1.3 基于企业真实办税业务,确定项目、任务活动载体
企业日常发生的涉税经济业务是有其复杂性的,同一项经济业务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税种,例如,企业转让房产这项经济业务,既要交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还要交企业所得税,对于学生或初学者而言,无法判断该项业务所涉及的具体税种是什么,如何计算并缴纳。因此,相关知识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学习独立税种,待学生熟悉不同的税种后再学习综合涉税业务处理。
2.1.4 基于办税业务的工作步骤组织教学
在实际工作中,办税员首先需分析企业的经济业务,判断需缴纳何税,其次依据会计资料确定缴纳多少,最后向税务局申报缴纳,办税员需要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给学生的练习往往是:“某企业取得某项应税产品销售收入多少元,要求学生据以计算应交税金”。但是,不会有人告诉办税员这项收入是否为应税收入,而是需要依据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来确定。为培养这种职业判断能力,我们描述企业发生的涉税业务,让学生根据税法来判断该经济业务是否应该纳税,纳什么税,然后再根据税法办理向税务局申报的手续。因此我们按以下步骤组织教学:给出业务分析、判断查找金额计算填表连接电子申报系统。通过这些训练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企业采用的各种办税流程,实际操作的熟练掌握反过来又可加深对重难点知识和相关理论的认识,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达到适应办税业务岗位的教学目标。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2.2.1 考虑不同税间计算的先后顺序,序化教学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项目的完成依赖于其他工作项目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前置项目的基础就会出现后续项目的空中楼阁状态。企业所得税申报之前,必须列支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申报结果,因此,在各个项目安排的顺序上按照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的内在逻辑将商品劳务税类别的几个办税业务项目放在企业所得税办税业务项目之前。在各个项目的办税业务中,由于最终的办税业务成果都是依赖于对纳税人、征税范围以及对应的经济业务的职业判断,因此,其教学步骤的设计依据实际工作的步骤,从对经济业务的判断开始,通过必要的核算归纳,然后做出纳税申报表。
2.2.2 理实一体组织教学内容
税收理论都是体现在各个税种的法律规范中的,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如果将实践技能全部学完再讲理论,则学生在做实践项目时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的做法是将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嵌入各个相关工作项目中,穿插到的企业办税业务的操作过程中。
2.3 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是一门与办税员业务岗位直接对应的课程,办税员的业务操作过程具有较好的可模拟性,本课程通过模拟的项目教学,较好地保持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初步形成了“以任务驱动为核心、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
2.3.1 按照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
即根据实际办税业务的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办税员岗位工作内容包括税务登记、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领购、税额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及会计处理,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把前3项工作内容作为一个项目——纳税人设立时的税处理。而具体的每一种税都会涉及到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及会计处理,因此,我们按企业日常涉税业务所处的阶段及重要性,将上述内容分别确定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里都有特定税种的税额计算、申报、缴纳及会计处理。
2.3.2 按照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过程确定教学过程
即以实际工作中从应纳税额的核算到税款的申报、缴纳的工作过程作为教学过程。本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又设计了相关的工作任务。通过“任务描述”,让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知道需要做什么;接着通过“任务分析”,让学生知道解决该任务应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生明白他应该学习什么;之后通过“相关知识”向学生提供解决该任务应掌握的知识;然后通过“任务实施”,由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每个项目提出的任务。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再辅之以相关内容的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3.3 根据实际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果来确定完成教学任务的成果
课堂教学以学生完成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表等工作任务的典型成果作为核心。
2.3.4 按照实际工作中办税员的业务工作场景模拟教学场景
即学生学习的场所由多媒体教学转到会计专业实训室。由于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做的过程,课堂上需要大量的会计工作用品用具和耗材,需要完成工作的设备和软件,尤其是在网上申报纳税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的今天,计算机和纳税申报软件是课程教学必备的基本设施。因此,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是实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条件。与实际工作相同的原始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纳税申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支撑。因此,本课程在会计专业的实训室组织教学,除教材和操作指导书以外,本课程为学生配备了大量的原始业务凭证和各种账证表。教师通过集中授课、答疑以及操作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企业办税业务的各种工作项目。
综上所述,企业纳税实务是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会计专业能力,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使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