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英语教育范文

医学英语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英语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英语教育

第1篇:医学英语教育范文

[关键词]“双创”;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一、民办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在“双创”教育的指引下,蓬勃发展,各项医学专业都发展良好,生源充足,学院对于考研率以及对外交流也十分重视,医学专业的各项学习都离不开英语教学。作为一所成功的民办医学类院校,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极其严格,特别要加强学生医学英语专业的学习,以提高自身并且掌握阅读英文的学习技能,以便能够参加各种医学类的国际交流与学术交流。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积极进行各项教育教学的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出现了各种问题:

(一)医学英语的教学地位有待改善

医学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存在导致了学院对课程设置的偏差,基础英语在大一大二一直起着主导的作用,一直为学生考全国英语四六级而服务,拥有合格的四六级英语证书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就业上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大门。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考研、考试和证书服务的,考过之后不再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学院在大三开设的医学英语课程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

(二)医学英语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由于三全学院处于发展阶段,医学英语教学的教研室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任务重,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单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会书本知识,而不能提高自身的医学英语交际能力。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质量,设立了导师制,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实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模式。在三全学院,由于医学英语不是一项专业,导师制确实无法实行,因此,医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比较落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医学英语师资建设有待加强

三全学院作为一所普通的医学院校,起步晚,发展快,专业的医学英语教师并不多,其中大多数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少数教师是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的,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既能够对医学内容驾轻就熟也能够熟练地讲解英语,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会出现“偏车”现象,出现一些汉化的课程讲解,尽管教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法、读音、拼写、阅读等各种技巧,但是学生不具备运用医学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技能,学习的是哑巴英语。因此,医学英语的教师在上岗前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尽量做到专人专职,至少在上岗前要学习一年的医学英语课程,熟悉教材。

(四)医学英语教学理念与模式亟待更新

由于学院的制度正在完善之中,各项教学工作都处于摸索阶段,医学英语教学目前是以大班的形式进行授课,学生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大多都是以满堂灌和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学习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与实践性的双重人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不到保障。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从理论与实践当中得到检验的教学模式,值得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参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建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培养自主能动性非常重要。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院还购买了网上教学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资源与教师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五)医学英语课程教材的选择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工具,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由于医学英语的发展晚,体系不够成熟,医学英语方面的教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市场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良莠混杂,挑选教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院的外语系为了挑选教材,组织了专业的人员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甄选,注重教材的体系化与整体化,在教材的内容、编排和体例等方面加以斟酌,注重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民办高校的医学英语发展构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英语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当前高等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的英语人才,创新型的人才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语言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创新型的医学英语教师要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1]作为新建的民办高校,三全学院医学英语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一)明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

创新型的教学理念要以人为本,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应用能力弱、创新能力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人才培养状况。创新型的课堂教学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一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都要以学生为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教师要明确自身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指导,自身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的理论知识都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加强。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体系化课程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民主、激励创新的校园氛围才能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现代复合型的人才模式,努力扫除或改变可能影响培养创新人才的因素,摸索一条符合医学生特点且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培养模式。由于受到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影响,学院的教学重点放在公共英语,医学英语教学不能够适应创新型的人才需求。因此,学院首先要重视医学英语在医学类院校中的地位,建立合理的课程衔接与考核体系,课程要有专业特色,强调学生对医学英语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课程体系。

(三)开拓创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本科导师制

实现创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医学英语由于起步晚,体系发展不完善,缺少统一的全国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大多数的院校都采取传统的大班授课,教学方式仍然采取翻译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课堂无法展开师生互动,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考评体系,以便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效率

医学英语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院校不论在教材还是师资方面都远远不能够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从现有的教师队伍入手,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培训和教育,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尽快胜任教学任务。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医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为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学院要不断地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引进医学英语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五)坚持教学监督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的管理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资源状况等多方面展开,而不是照搬规章制度。教学的管理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2]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督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青年教师,督导都是教学专家或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治学态度上十分严谨,作风良好,大公无私。督导可以给予教师充分的指导和意见,不定时地抽查教师上课和教学资料,对教师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在医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中,督导可以给予中肯的指导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吴春容,夏宏钟.谈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J].人民教育,2010(21):3-5.

第2篇:医学英语教育范文

1人文教育与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每门学科都渗透着人文教育,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医学院学生大多承担着毕业后治病救人的重任,因此利用语言课向他们传输传统的医学道德、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追求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医学专业英语是一门专业性较强、医学词汇较多、英语句型较难的课程,并且学生在进校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直接进入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使部分学生感觉很吃力,为此在进入医学专业英语学习之前开设大学公共医学英语的教学作为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的过渡是必要的。大学公共医学英语作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不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狭隘的语言教学上,而是将这一阶段的教学转向以英语为载体,让学生充分了解医学的人文信息、科普信息及其他相关的医学社会信息,同时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医学专业英语的相关术语及表达方式,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专业医学英语奠定好基础。这门课程由于涉及到了医学历史、医学道德、科技与医学等等内容,所以它不仅是一门技能训练课程,也是注重培养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之一。人文教育是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这门课程教育的目标所在。

2怎样在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

2.1树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耶鲁大学校长查德•莱文说:“学校成就当然应作为衡量耶鲁大学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但我们应该能做到更多———让青年学生们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而工作”[1]。然而由于受到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追求最高效益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一些不良的倾向。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网易新闻中心进行的一次社会调查显示:“70.5%的人认为现代大学生学习功利心强,只重视考试成绩和就业。”这种功利化表现为:很多学生学习态度浮躁,只注重学习影响其毕业和就业的专业课程,并花费大部分时间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认定证书;对人文教育类课程不重视,出勤率不高;容易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影响,只注重个体发展,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只强调做事,忽视做人等等。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功利化,会导致人生态度的功利化。当学习不再是追求有意义生活的最佳方式,沦为寻求短期利益的工具时,这种源于功利的学习,就难以造就具有丰富思想、高尚人格、强烈社会感的人。为此在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追求完善品格的优秀大学生。具体为:培养出一个具有心胸开阔,对于他人、社会、自然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执着信念、独立判断、坚强意志、坚忍毅力的人;一个有历史的、多维的、批判的视野,看到事物规律、方向及全局意义的人;一个追求真善美,富有同情心、进取心、爱心、美感和情趣的人;一个大度、大器、大写的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和自然与环境。树立这样的观念和态度,需要靠启发、感染和熏陶而不是一味的说教。

2.2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20世纪初兴于德国的“人文教育学”主张人的生命是完整的,所以教育应该是培养完整的人格,教育应该致力于生命与文化的和谐统一。“人文教育的养育,绝不是通过具体的开设几门课程和采取某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就能轻松实现的,关键之一是在浓厚的人文教化氛围中,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与感染”[2]。在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没有强有力的人文关爱的环境氛围,学生的人文精神养育是苍白的,学生的素质教育是脆弱的。只要在充满人文精神的环境和氛围里,学生才能具有良好的感觉和美好的体验,体验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重视,由此产生强烈的自我感和发展感,然后才有强大的精神内驱力。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去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环境,比如建立英语学习互助小组,让学生感受团结合作的精神;组织一些关于爱的主题英语角,让学生懂得相互关爱的重要性;在介绍一些西方文化的时候,多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品评,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首先做到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塑造健全的人格,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勤于钻研、不断创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知识能力去感染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3建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传递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在医学院大学英语属于基础学科,很多教师会把自己定在边缘地位,“上课准点到、下课准点走,不借助点名册一学期下来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是对这些教师的描述。而实际上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冷淡甚至敌视的态度,他们连基本的语言技能都不愿意学习,何谈对人文精神的吸收。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靠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来达到协调、融洽。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以及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其次,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生间相互合作,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改变自己属于从属地位的观念,要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在尊重、关心、信任、提高、欣赏学生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确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形象,以自身的思想、知识、技能、经验、品质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要求作适当的调整。师生可以共同商讨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尊重,促进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4增强人文教育的知识拓展

第3篇:医学英语教育范文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医学英语 视听说

本质而言,医学英语仍属语言课程,是基础英语的延伸。医学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英语听说能力。通过医学英语的教学,医学生不仅可以熟练地进行原文文献查阅和专业信息获取,还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工作。然而,大多数医务人员用英语进行专业的听、说交流时,仍然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做到自如表达。因此,如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医学生的交际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传统英语教学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考勤为辅。这种考核方式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重结果轻过程。以一次性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也称“课堂评估”、“课堂评价”、“成绩档案评价”,是在整个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养成态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反馈,并将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调整教学,达到满足学生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形成性评价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Michael Scriven)于1967年提出。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B.S.Bloom)在Handbook o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1971)一书中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为教学过程服务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获得反馈和信息的一种系统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美国建构主义学家菲尔德(Von Glaserfield)提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教学过程不应是教师向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运用个体学习策略和方法,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评价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调整学习策略,取得新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Dr.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各种基本智力,每一种智力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是多样的。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评价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智力优势领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可见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全面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它的目的不是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发现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根据这种动态发展的评价所提供的有关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情况的信息,教师既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又能帮助学生监控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展。

医学英语既强调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该领域的英语综合能力。将全面多元的形成性评价引入医学英语教学,不仅能了解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了解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

我国医学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学时不足。在大多数医学院校,普通英语和医学英语的教学时数比超过了4∶1,课时不足,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教学偏颇。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的院校,其教学较偏重阅读、语法和词汇训练,忽视对学生的医学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等实际语言技能的培养,缺乏实践性及应用性,导致学生交际能力低下。第三,效率低下。多数学校采取大班授课制,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加上医学英语内容偏难、语言枯燥,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在未开发自主医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之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大班制,教学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期末比试成绩占大比重,平时成绩占小比重,且大多是教师凭印象给分,并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教学内容仅限于普通英语,综合课程与视听说课程的课时比例为2∶1。2013年9月,我校自主开发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正式投入使用,大学英语教学做了相应的改革调整,视听说课以医学英语教学为主,以普通英语视听说为课外辅助教学材料,综合课程与医学视听说课程的课时比例调整为1∶1,充分保证医学英语的教学课时。开设周期为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共四个学期。第一学期,实验班与对照班均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进行考核,即学生的考试成绩由期末比试成绩(70%)加平时成绩(30%)构成。评价内容主要为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由听力、词汇、阅读、翻译四个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和作业完成两项构成,因此,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整体情况差距不大,大部分学生考试“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机械背诵课后练习答案以求“命中率”,教学根本没有达到培养方案的预期目的。第二个学期,在实验班引入形成性评价,方式仍以期末笔试成绩(70%)加平时成绩(30%)构成,但平时成绩不局限于考勤和作业,增加课堂表现、口语测试和英语活动参加情况等量化体系。期末成绩显示,实验班的学生英语水平整体高于对照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课堂参与性有所提高。第三、第四学期,在两个班均引入形成性评价,改变教师单一的评价主体,加入学生自评与互评环节,形成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从评价结果看,引入形成性评价后,学生的医学英语的学习策略、习惯和态度均有明显变化,学习热情得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能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首先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语言知识的教授和考核,还增加了对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态度、策略、协作精神、创新性和自主性等方面的考核,学生不再因为教学内容的难度而对医学英语学习望而却步,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教学评价主体不再是教师一人,增加了学生自评与互评,综合衡量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价结果更客观,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再次,教学评价方式不再局限于考试、考勤,增加了课堂测试、阶段性测试、提交录音材料、参加相关英语活动等多个项目,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达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ardner H. 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1993.

[2]郭茜,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3]刘方俐.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5).

[4]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第4篇:医学英语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 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一.高职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教材的选用不仅体现教学内容,而且还是教学方式的载体。目前市场上的许多高职英语教材都是几年前编写的,内容陈旧,题材老套,并不能符合时展的需要。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并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高职高专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中的内容涉及2008年奥运会的题材,或者是诺基亚手机的发展史,这些内容都过于陈旧,实践性应用性都较弱,不能与最新的理论、材料相结合,这些都导致了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脱离实际。

此外,高职医学院校的英语课大部分都是基础课,真正设置医学相关的英语课程安排还是为数很少,有的只是作为基础课程之后的选修课。所以学生真正对其学科专业的英语术语掌握微乎其微。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其毕业后工作方面的英语需求。

2.师资力量薄弱

从目前阶段调查来看,高职医学院校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他们的医学英语知识相对都比较薄弱,没有或者很少进行过医学英语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虽然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都能够从英语教育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但是对于医学英语专业术语却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这种医学专业英语教师匮乏的现象成为医学英语教学前进发展的“瓶颈”。

二.改革的几点思考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自编合适的教材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医学院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显然不及本科院校的学生,且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学校可以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水平来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例如,我校学生就可以选择适合其职业发展需要的医学英语相关的,内容新颖与时俱进的英语教材。或者本校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编写相应的英语教材,这样既锻炼的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又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需求。

2.加强医学英语师资队伍构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水平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只有不断的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

由于医学院校英语有其独有的特点和职业需求,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都都需要经过系统的岗前医学英语知识培训方可上岗。此外,学校还应该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种职业培训,不断探索高职医学院校院校英语教学的最佳模式,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教师们的医学专业知识。第三,可以鼓励并推荐对医学感兴趣的教师修读医学类某一专业课程,进而成为真正的“双师”人才。

3.改革传统考试模式

为了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教学效果,体现学生的能力,高职医学院校应当结合高职英语的专业培养需求,建立科学的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现代化考试模式。高职英语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如何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此必须建立以“语言能力”为中心的考试模式。高职医学英语考试可采取考试形式多样化和评价形式多元化的原则。不能一味的重视期末考试成绩,而应当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侧重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其将来的职业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其目标的,因此高职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也应当秉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的原则。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增加师资力量和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实际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拓宽其职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周晓健,章文清.对高职教材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3

第5篇:医学英语教育范文

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医学院校一、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所有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影响,许多医学院校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了追求考试通过率和应试技巧上,学生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目标,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大多数学生几乎把一半的时间花在了外语上,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英语词汇,大搞题海战术,缺乏对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幸运通过考试的学生,绝大多数无法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明显,多数医学院校把大学英语教学当作纯语言技能的工具型培训,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以便通过各种考试,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够全面,在发展潜力上存在不足。经过这样的大学英语学习的学生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人文素养提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与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内在联系。语言表面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总和,实际上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蕴藏着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心里积淀等。如果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脱节,必然使学生缺乏中西文化素养。因此,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要提高综合人文素质。

素质的形成既是一个需要文化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还是一个复杂、缓慢的内化过程。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内化指的是人们在学习中产生认识、感受和体验的全过程,是一个再次创造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人文学科一个分支的大学英语是一门基础课,其特点是课时多、周期长,它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孕育、内化以及培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还应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外语教学成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传统,借鉴、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精华的途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本民族文化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全球视野,提升学生在社会的适应能力,丰富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使其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在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重“工具性”、轻“人文性”,教师过分强调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应试技巧的培养,淡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培养,忽略对学生其他层次的渗透,如百科知识、社会文化、哲理以及智慧等,导致许多学生学习急功近利,学习视野狭窄,文化意识薄弱,人文素质低下。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偏离了大学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大学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都担当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体化。1995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着重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做人。报告阐述了教育的核心思想应当是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说明了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人文素质,既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中外专家指出,21世纪医学进入了“活的医学”时代,医生应对患者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简单的“治好病”向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宽慰等更高层次的方面转变。因此,新时期合格的医学人才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能够深入研究社会的需要、个人的要求,领悟生命的真谛与价值,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生理与心理、医生与患者等各方面的关系,在医学实践中更好地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此来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

过硬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只能解决医疗“是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只有解决了医疗“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才能在维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神圣职业中,始终把握和坚持正确的理念,始终富有责任心、同情心和使命感,实现医技、医德和医风的完美统一。医学院校教师大多是在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其基本人文素养存在一定缺失。医学院校过分强调专业特殊性,过多强化学生在校接受专业知识学习和在医疗单位见习实习,严重弱化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点,淡化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育人文精神,就是从源头做起,为医学生将来执业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在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应起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都有利于我们从基于人文素质培育去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通过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当今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新挑战,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标准到教学手段都要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要将人类优秀的文化通过语言学习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健康发展,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意识。

参考文献:

[1]孙有中.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4]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第6篇:医学英语教育范文

[关键词]医学英语 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251-03

自Richterich第一次提出将需求分析应用于特殊用途英语学习(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以来,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就在外语教学领域日益突显。束定芳[1]认为,在外语方面需求分析可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前者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 后者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及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他认为,外语需求分析至少有四大重要作用: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为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

医学是与国际高度接轨的行业,大部分医学生毕业后在其从事与医学相关的职业中会经常使用英语获取各种信息, 如查阅医学文献、撰写科研论文、翻译专业资料,甚至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如参加学术会议、出国进修学习等。但是,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不少的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对于医学英语教学则明显地表现无助与无奈。在这种背景之下,为了尽快地将大学英语教学从单纯基础语言培养向实用医学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转移,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必要的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将采用束定芳对需求的分类法,并参照陈冰冰[2]的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将医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划分为学生个人需求分析和社会需求分析两个子模型组成。社会需求模型着重目前情景分析,个人需求模型着重目标情景分析。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由“学习能力差距”“学习者个体愿望”及“学习环境需求”三个维度组成。鉴于篇幅有限,本文重点讨论个人需求分析。

根据上述学生个人需求三个维度,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按内容分为以下六个板块:个人情况及能力分析、对医学英语的总体态度和认知、对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的看法、对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及教材的意见、对医学英语任课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意见。受试者为广西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护理等四个医学专业大二本科生。我们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返回率为85.7%。300名受试者中,226人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占75.3%。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个人情况及能力分析

数据分析表明,经过大学一、二年级的大学英语学习,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听、说、读、写四大语言技能方面收获不大,51.3%受试者认为自己在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没有什么提高。造成这种情况可能与学校多年来将学生通过四、六级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忽视学生在ESP方面的需求有关。在回答在哪一方面需要提高的多选题时,71.3%认为需要在临床实用英语(医务日常英语)方面提高,49.7%认为应该在临床专业英语(医学英语阅读和翻译)方面要提高,49%认为要在大学英语方面有所提高。在谈及毕业就业意向时,73.3%希望毕业后在医疗机构工作,并且有90.7%的人认为在从事本专业工作时,英语水平应该达到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包括能借助词典看懂本专业相关文章,有一定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以及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等,19%认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即可,而3.7%认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基本用不着英语。在回答通过大学一、二年级的英语学习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是否能满足今后学习和工作需求时,81%认为不能满足需要,19%认为能够满足需求。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两个阶段主要是强调专业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对医学院校来说就是医学英语。一般认为,通过了四级考试即认为是满足了一般要求,但这种在大学英语方面的一般要求对医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既然大部分学生喜欢英语,都意识到仅仅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语言能力方面提高不大,通过大学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不能满足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需要在医学英语方面有所提高,而不仅仅是大学英语方面的提高,医学院校就应该通过开设医学英语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对医学英语的总体态度和认知

统计表明,71.7%的受试者没有缺乏医学英语基础,19%报告选修过一个学期的基础医学词汇课程。作为医学生,74.7%认为有必要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只有17%认为没有必要,8.3%报告不知道是否有必要。对于开展医学英语教学的意见,94.7%的人报告说有进行医学英语教学,虽然少,但有必要,希望要合理安排课时,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在对大学英语和医学英语关系的看法时,24.7%认为大学英语是医学英语的基础,22.3%认为除了词汇方面差别较大之外,两者是相通的;40.3%认为由于医学英语专业性强,需要有医学知识为基础,但也有8.3的人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大。85%的受试者认为医学英语教学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但也有15%的人不太同意或不同意这种看法。总而言之,多数学生对医学英语教学是持肯定的态度的。

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整个外语教学始终围着考试转。受指挥棒理念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偏离自身的宗旨,而成为达到四、六级考试目的的手段,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沦落成了一种应试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为缺少特色,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和职业需求关系不大,学非所用而越来越缺乏吸引力,挫伤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少的学生寄希望校外辅导班或自学的方式来弥补专业英语方面的不足。但商业性质的辅导班和自学毕竟缺乏系统性,学生学到的往往是零散的知识,无法达到正规课堂课程所能提供的使学生能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要求。调查中反映的对医学英语较高的认同感表明在医学生中开设医学英语课程,进行医学英语教学有良好的基础,会得到同学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配合的。

(三)对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的看法

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医学英语应该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而不是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究其原因,可能与选修课开设的随意性、连续性不强,教学管理缺乏理性和程序化,以及教材的选择、教案的设计和教学大纲等缺乏完整性,对教师授课质量、学生到课率等都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等因素有关。在医学英语课程安排时段方面,意见不一,但可以看出,多数人希望安排在大一至大三之间,而不是在大四期间,这种情况也许和医学课程安排有关。医学专业课程基本安排在大三和大四期间,这段时间是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负担最重的时候,不宜再安排专业之外的课程。因此,综合考虑之后,我们医学英语课程宜安排在大二和大三之间,而且以小班教学为主。大一期间要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确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四、六级考试。因为,只有通过四、六级考试后,学生才会专心于医学英语学习。对于大一期间没有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可以进行分类教学,既需要继续学学英语的,维持现状,不需要的可以跟随其他同学,学习医学英语。

(四)对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及教材的意见

目前,全国没有医学英语的教学大纲,缺乏适合在全国推广使用的一套完整、高水平的医学英语教材。很多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用书各行其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无法吸引学生。所使用教材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传统的文章形式,插入语法解释和词汇表,忽略了医学语言的特点,即以术语为主体的特点,只强调在阅读中掌握词汇。

调查数据表明,作为ESP的医学英语教学,学生给予很高的期望值,并且希望和大学英语等EGP教学一样,重视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综合培养,才能造就出医学复合型人才。在医学英语学习重点,学生希望通过医学术语学习,促进医学英语的五种技能的发展。在医学教学内容方面,学生普遍要求涉及实用内容,包括摘要、综述、研究论文、病史、药品说明等文书写作,医学专业阅读及文献选读,通过对人体各系统及其病例讨论、英语查房、问诊等活动,提高医学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关于医学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方面,63.7%认为教材应该是中英文双语的,36.6%认为应该是全英文的。据此,医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应具有新颖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效性,语言素材必须具有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医学英语教材不能单纯从语言出发,必须结合语言使用的目标情景,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裁,如原版教材、论文、综述、摘要、专利说明书、药品和仪器使用说明等。[3]

(五)对医学英语任课教师的要求

统计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医学英语课程教学由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和英语教师配合共同承担。医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应该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具备医学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授课语言应该是中英文结合的。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缺乏既懂医学专业又擅长英语语言的人才。有调查表明,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平均比为1:25。[4]由于历史及专业背景原因,一般来说,医学专业教师难以胜任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教师又不懂医学知识。因此,对于医学英语教学,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两者均感力不从心。如何解决师资瓶颈问题,学者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刘利梅[5]等认为英语教师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是一条可行之路。而刘利梅等[6]认为将医学生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较大。李红[7]提出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医学英语教师短缺问题。笔者认为,为了培养专职、稳定的医学英语教师队伍,医学英语师资教育培养的对象应该主要面向本科英语教育毕业生或高校在职英语教师,在他们已有较好的语言基础上进行医学英语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这样的毕业生兼具教授语言与专业的能力,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选择教师的矛盾和提升医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专职医学英语教师的队伍才有望逐渐建立与形成。[8]

(六)对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意见

分析表明,81.3%受试者认为医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应该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的互动式教学模式,91.6%认为课堂教学以病例分析,医患角色扮演等活动为主,同时,适当运用传统的讲座式方法。实际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医学英语教学方面,多数学校还是以阅读课为主,而且形式也雷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这种情况显然无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水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任何语言教学都应把学习者个人看做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分析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是忽视教师作用,而由学生完全自主的极端教学。多媒体网络医学英语教学,虽然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毕竟,多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只能辅助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但如何定位和构建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如何从一个单一职责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一个集学习设计者、开发者、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作者、监控者和评估者等多元角色于一身的教育者,是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考虑的问题。[9]

三、结束语

本文根据需求分析理论,对学生个人对医学英语教学需求分为三个维度和六个模块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肯定医学英语对于他们从事专业学习或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或必要性,认为通过大学两年的大学英语的学习难以满足其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因而需要在医学英语方面有所提高。他们希望学校重视对学生在医学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综合培养。在医学教学内容方面,学生普遍要求涉及实用内容,包括摘要、综述、研究论文、病史、药品说明等文书写作,医学专业阅读及文献选读,通过对人体各系统及其病例讨论、英语查房、问诊等活动,提高医学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医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具备医学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授课语言应该是中英文结合的,使用的教材应该是中英双语教材,以利于学生自学。为了确保大部分同学能集中精力学习,医学英语宜在大部分同学通过四级考试之后设置,即安排在大二和大三之间。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9.

[2]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120-123.

[3]李徽,王艳萍.ESP视角下大学医学英语课程设置探寻[J].大家,2012(16):134-135.

[4]张燕,吴新炜,张顺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29-30.

[5]刘利梅,赵贵旺,李蕾,阎伟静,谢会.英语教师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100-102.

[6]刘利梅,赵贵旺,阎伟静.医学生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J].才智,2009(10):248-249.

[7]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1):40-43.

第7篇:医学英语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医认证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实践

一、中医学专业认证和中医英语发展的国际背景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对中医学教育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中医学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中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证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医药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世界各国不仅逐渐得到认同和欢迎,而且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医英语人才的缺乏,中医药尚未得到西方各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要促进中医药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健康蓬勃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医学英语人才势在必行。

二、对中医英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只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英语竞赛成绩获奖率。并把它们看成是衡量英语教育成败的标准。单一认同英语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视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性、专业性和人文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片面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开设一些专业方向课程而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训练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中医院校片面追求过级率和获奖率是对中医学本身的特点和对外语教育的特点认知模糊所造成的。一方面,中医学从专业上来讲,被认为是“国粹”,不需要用英语去检索搜集文献资料和拓宽专业知识。学生工作以后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学不学英语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模糊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素质性。外语教育培养学生汲取国外信息和交流信息,扩大视野,吸纳世界优秀的文化科技成果。如果仅仅把英语看成一门工具是培养不出来上述能力的。

Flowerdew和 Peacock(2001)曾指出:英语已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献和学术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不管这所大学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母语,只要不想与国际学术社会隔离,一个合格的本科大学生都必须有能力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最新发展。在中医英语教学中,中医学科知识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更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所以,对中医英语的认识要放在国际视野的层面上,不能仅仅认为它仅仅是中国特色或者中医的东西。

三、专门用途英语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大学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大学通用英语被称作传统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它的教学是“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水平的检验通常定位在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上”。它针对性不强,也不能满足人们用英语开展某些特殊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一N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服务性教学”(Pobinson, 1989),具体地说,它是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来指导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大学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更有满足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方向性。经受过良好ESP培养的学生在将来从事的职业和领域里,比那些只接受过EGP教育的学生能更准确,更有效胜任工作。

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学校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并未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作为ESP的一个分支,中医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掌握中医英语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习惯,搜集中医专业的文献资料,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用英语从事医学的学习研究、实践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1.课程设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也有着它特殊目的和特殊用途,其课程设计就要考虑学生的特殊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课程设计活动。这一点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中医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形成了大一大二实施大学英语学习的的局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三四年级开设与中医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语言基本知识不牢靠,就很难消化和吸收中医英语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英语类课程的开设就仅仅是用中文翻译中医基础知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就被忽略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很多中医院校不断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已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课程设置还是存在许多代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只开设了一或两个学期,学生只能入门,却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就是一边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文化人文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两者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本科阶段无法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更不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医学英语的相关学习。

(2)课程设置缺乏目的性。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对特定领域的英语技能的需求,而不是将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混为一谈或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大同小异。在设置中医英语类课程的时候,很多老师和高校的行政人员没有意识到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特定领域英语技能需要,即在中医诊疗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阅读外文期刊了解国内外中医发展动态的一种技能和能力,而是将中医英语仅仅作为一种中医和英语的简单结合,通过中医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点基本的术语和表达法就可以了。他们会将一些实用的必修课设置成选修课或是缩短中医专业英语学习的学时。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学生要么觉得课程枯燥不实用,缺乏重点,要么觉得学时太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3)课程设置时间分布不合理。专门用途英语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特定领域内的语言技能,特色在于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中医领域内的语言技能,其特点就是将英语语言与中医专业知识的结合。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前两年设置了体系完整的基础课程,由于学生到了大三、大四面临着考研、找工作和写论文等问题,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作为重点的中医英语只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学生在学习量剧增,就业压力打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英语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根据《方案》的要求: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注重课程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医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注意学时的足够,课程的连贯性;学时的设置要考虑师资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分类,分阶段进行教学。笔者赞同中医英语的分阶段教学,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不要那么泾渭分明,大一大二亦可以开设基础英语和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可以开设中医英语口语、听说和简单中医知识的英语阅读之类的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外国医学影视经典赏析》等医学英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三大四可以多开设些中医类英语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文献检索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医学英语词汇解析》《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基础大一大二的学习,不仅扎实英语基础,对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有个大致的了解,培养对中医英语的兴趣。到大三大四接触到中医英语的时候不会感觉突兀不适应。中医英语在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就业升学实施循序渐进分层次培养和分级教学。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应用能力”这个总目标,实现《方案》里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2.师资。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我国中医院校从事医学英语的老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毕业。在医学院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医学知识缺乏,进修经历有限。在中医英语的教学中自认医学知识缺乏,实际教学中讲授语言多于鞯葜幸叫畔。学生在学习中医英语的过程中学而不获,挫伤了学生学习中医英语的积极性。其实,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比,中医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有其特殊性,但是两者都是在提高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水平,满足学习的需要。所以,对于教授大学英语的教师,不必要像医学专业教师那样系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方法在一般用途中医英语的教学中更为重要,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

根据《方案》要求,近三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订了《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为教师的培训设立专项基金,为教师进修、学习、交流培训提供保障,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巩固英语基础、积累中医学科专业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医英语之路。

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是太深刻,存在很多误区。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结合广西中医学大学中医认证为背景,从课程设计、师资和教学三个教学实践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促进教学管理者和医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中医学科知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网络平台,促进中医教材质和量的提高、中医知识的普及、把握中医发展方向。中医英语的发展能促进中医药对外贸易和交流,传播中医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谨,孙宏.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2-484.

[2]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9-10.

[3]徐育年,孙晓玲,侯建人.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理论和指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0-22.

第8篇:医学英语教育范文

1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对象为中国医科大学正在进行专业英语学习的大四年级学生,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等医学相关专业。问卷由16道选择题构成,涉及内容包括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态度,对该课程设置的意见,对任课老师的评价,以及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问卷共发放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将数据录入SPSS 130 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1学生对待该课程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达到半数同学对待该课程态度认真,在其中有16人很重视医学专业英语课程,认为其为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该课程内容过于烦琐,单词过于冗长晦涩而放弃学习。有超过80%的同学因课程中穿插的美剧欣赏部分及表演展示环节对该课程印象较深,仅少数同学对该课程没有印象。

2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及收获

调查问卷设置了两道有关课程具体内容的问题,约15%的同学可以完全掌握,将近半数同学可以部分掌握,但仍有20%同学表示完全没有听过。30%以上的同学认为该课程的意义大于其他基础医学课程,是连接医学生基础学习和国际尖端研究的重要桥梁,30%的同学则认为其与其他医学课程并无太大区别。超过半数同学认为学习课程后有一定收获,有30%同学仅仅对美剧片段有印象,极少数同学没有任何收获。

3学生对该课程设置的意见

学生对该课程设置的总体印象几乎为设置合理、课程单调、背单词多于口语练习各占1/3,仅极个别同学认为课程设置很不合理。对于上课时间的设置也各持己见,认为在大一所有医学课程学习之前上、在大二学习了一部分医学课程之后上、在大学医学课程全部学习结束之后上以及贯穿于所有医学课程之中四种意见几乎各占相同比例,其中在所有医学课程之前学习略多于其他。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超过半数同学认为授课方式很重要,要多增加与患者沟通及医学单词词根词缀发音方式的学习,仅少于5%的同学认为考核形式过于单一,达不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75%以上的同学认为授课老师负责投入,仅有极个别同学认为老师讲授不满意。

24学生平时对专业英语的应用

调查中,60%的同学表示平时仅有看医学类美剧时有帮助,22%同学表示偶尔会查阅一些专业的文献。极少部分同学经常研究英文文献,或使用英文教材学习医学知识。

3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较之前有明显改观,但仍需提高

有超过半数同学对于该课程有认真对待的态度,其中也有一部分认为该课程极为重要,超过其他医学课程而特别重视。与以往文献报道比较可见,或由于中国经济近些年发展较快以及周围环境对英文能力关注的增加,医学生对于医学英语的重视有了明显的提升。课程中多样的听力视频文件以及课堂中穿插的表演环节往往是学生兴趣所在也是学生能留有较深印象的部分。但该课程目前只要求考察水平,也使得一些以考试为目的的学生对该课程缺乏认真的态度。

2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从调查中对于该课程基础知识的抽查来看,仅极少数同学可以完全掌握,相当一部分则仅仅有印象。一方面,很大程度上由于该课程考核形式比较简单,学生一般不会倾注过多的时间练习复习或巩固,从而导致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课程的内容枯燥,学生的兴趣点往往在于美剧片段,其更侧重视频的剧情而对于其发音方式专业词汇的运用则掌握较差。

3学生对于课程设置意见不一

“医学专业英语”设置已有很长时间,但因其课程的内容十分晦涩难懂,课程设置方面较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较为集中的意见还是在于教学形式的设置上应更加丰富多样,反映出来的问题多为课堂对英文单词记忆过于看中,形式合理但调动力不足,从而导致课堂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授课教师往往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自主讨论重视不足,缺乏对学生讨论有效的指导,而对于一些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则更缺乏约束力,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听力材料的理解停留在“看故事”阶段。另外,对于考核形式,学生也乐于因该课程简单的考核形式而减轻对该课业的重视。课堂要求不严,考核简单都缺乏了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约束力。

4学生平时对专业英语的运用明显不足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遇到专业英语词汇,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英语十分抵触,使得本就很困难的专业学习雪上加霜,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对教材外的医学知识毫无了解,更促使无法培养学生产生对专业英语的需求。一方面,由于学生缺少对于外界信息搜取的渠道;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本身对医学专业英语的抵触情绪。

4解决措施

1改变课程时间的设置

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授课时间各持己见,因此让该课程的授课时间更具弹性化是解决的关键。首先,在入学教育阶段增加一定的医学专业英语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早期的医学基础知识有更多专业英语的认识,也便于在当时医学新生有较大热情时让其形成对医学缩写专有名词的正确理解方式;其次,在保留目前大四年级学习“医学专业英语”主要知识的基础上,在其他医学课程中增加相关的医学英语学部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并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1适当提高考核标准

在不增加学生实际负担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首先要减少基础知识的考查,增加学生对听力及口语的考察程度;其次可以将课堂中学生的分组讨论以及课后组织同学分组进行英语展示,如脱口秀,英文歌,英文对话情景再现等形式,以一定比例计入最后的总成绩。基础知识考查的减少,避免了学生因大量背单词增加负担,重点考查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也可以督促学生重视课堂内容的学习。将分组讨论及展示的表现计入总成绩也可以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对课堂效果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从而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样化课堂。

3 丰富课堂形式

虽然目前的教学形式已不再是完全以老师为中心,但其还存在一定程度形式单调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分组讨论形式也被普遍认为过于形式化,缺乏真正的含义。以教师与学生互动各占一半时间的比例安排课堂内容是较为合理的。教师应以最简明的方式用半节课时间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其余时间则交给学生自由讨论或向教师提问。最后,要求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很重要的也是目前尚缺乏的。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主讨论问题的能动性,也让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应给予对医学专业英语兴趣较大且平时表现优秀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向全班独自展示的机会,可以是脱口秀演讲,也可以是自己对医学英语的学习方式和小技巧,从而丰富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9篇:医学英语教育范文

关键词 双转移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以其广泛的应用性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同其他的教学方式不同,双转移护理班在英语教学上面对的学生群体素质相对较低,但其培养目标却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如何在低素质的氛围中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知识运用能灵活的职场人才是其教学重点。作为英语教育的一部分,要做好此项工作,如何处理好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力求学生所学知识得到相应的运用将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双转移护理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论及双转移护理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就目前双转移班的英语教学模式来看,其主要流程通常是先讲词汇,随后讲课文,接着分析语法,最后做一些相应的知识运用,虽然整个课堂都以护理英语的讲解为主,但是通常都是老师灌输式的讲解,缺乏学习护理英语的真实语境,学生参与性差,影响大家学习英语课程的积极性。

(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由于医学英语词汇相对复杂难记,一般英语六级的词汇量也只有5500个,但是常用的医学专业词汇却可以达到一万个,这些词汇相对比较拗口,给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带来很多烦恼,让他们失去很多兴趣。

另一方面,双转移护理班的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在学生刚入学的一年,这时期学生通常刚刚进入新环境,对周围其他事物好奇心较重,对于此方面的学习不够重视,而且双转移班的学生通常基础较差,在知识的接受和吸收能力上都比一般学生稍微慢一些,这些生理和心理因素也将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英语教学效果较差的结果。

(三)护理英语学复合型师资缺乏。

作为双转移护理班的英语老师,复合型专业师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要掌握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既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当前符合要求的师资严重缺乏,须重视高素质复合型护理师资的培养,打造护理专业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满足国际化市场需要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二、改善双转移护理班英语教学的方法探究

总的来讲,双转移护理英语教学主要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所以在其教学方法的改善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充分运用医学实践特点增加学生词汇量。

护理英语虽然是建立在公共英语基础上的,但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所以,我们在教授单词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注意举一反三,因为护理英语的词汇较多,要学好它必须从最基本的扩充词汇量开始,具体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利用前后缀和词根。

在医学英语中,通过讲解前缀、后缀和词根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甚至可以得到记一获十的效果。如:—itis表示炎症: tonsillitis (扁桃体炎)、hepatitis (肝炎)、gastritis (胃炎)、pancreatitis (胰腺炎)、arthritis(关 节炎)、pharyngitis(咽炎)等。

2.通过词性变化进行词汇扩展。

如:讲解vein (静脉)名词时,给出venous (静脉的)形容词,再进一步扩展到intravenous (静脉内的)形容词以及intravenous injection(静脉注射)和intravenous infusion(静脉输液)等。

3.分解长单词。

同样的,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将一个单词分解成几个部分进行学习,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其写法也意义。如在学习sphygmomanometer (血压计)时,告诉学生sphygmo-是脉搏的意思, mano-是力量的意思,而meter有测量仪的意思,那么, manometer即为压力计,而sphygmomanometer为血压计。

总体来讲,医学单词在记忆的时候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对于双转移护理英语教学而言,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在教学方法的引导上老师一定要下足功夫。

(二)采用角色扮演锻炼学生口语听说能力。

在进行双转移护理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口语及听力能力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做好这点,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极为重要。比如,在基础模块中为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有这样一段对话:

A: 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supermarket?

B: Go along the road and turn right at the first crossroads. Then turn left at the traffic lights.

A: Is it by the roadside?

B: Yes. It’s just on your right.

A: How long will it take me to get there?

B: About ten minutes. You can’t miss it.

A: I see. Thank you!

而句中的很多单词需要学生通过听录音机获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让两个学生将此段对话读出,再让其他的学生听了之后进行作答,开始语速可以放快,随后降低让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参与其中的跟上。这样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有效学习,效果显著。

(三)通过课后问题解答完成相应授课内容。

只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那样语言还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转移到学生的脑海中。背诵或复述课文是比较好的办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此感到困难和反感。我们可利用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达到进行独立语言表达的目的。

(四)结合医学知识教学,将英语贯穿于医学实践。

众所周知,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是最为理想的,尤其对于双转移护理班英语教学而言,因为众多的学生面临的是就业问题,所以在学习中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其以后的职场生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学习《腹泻》一课时,引导学生回忆《护理学基础》中所讲过的腹泻病人的护理及饮食与营养的知识,在做健康教育时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他们体会到了病人与护士的角色特点,增强了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自豪感。当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医院实践来锻炼学生的护理英语掌握能力,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增强学习护理英语的动力。

三、结语

综合全文,双转移护理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护理英语知识的兴趣。由于医学固有的属性,通常护理英语在词汇积累方面比较难掌握,而且双转移班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差,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树立学生学习护理英语知识的决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灌输其英语护理知识,力争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掌握各种基本的护理英语,为以后的职场生涯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范丽浅.论用创新理念推进中职护理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