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创新规章制度范文

科技创新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创新规章制度

第1篇:科技创新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科技查新 高校科研管理 科技创新

[分类号]G25I

1 引言

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已经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教育部充分认识到了科技查新工作对于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高校科技查新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对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指导,以及对高校科技查新人员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创新环境的变化以及查新资源、工具和手段的演进,高校的查新工作也面临着挑战。本文将在充分论证科技查新工作对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2 科技查新工作与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关系

2.1 查新工作贯穿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查新工作能够根据创新活动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它贯穿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是实施科研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高校科技管理组织高效运行和管理创新选择的新视角,能全方位地有力推动高校科研管理战略、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和能力建设创新。

2.1.1 为开题立项提供依据 在科研立项中,科技查新工作能为判断将要进行的科研项目是否具有新颖性提供客观依据。科技管理部门可根据查新报告了解所申请课题在国内外是否有相同或相关研究、是否具有先进陛,以避免重复或低水平的立题或立项,避免重复和无效劳动,减少因重复研究开发而造成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缩短科研周期。

2.1.2 为项目研究、中期检查提供方向 在科研过程中,科技查新工作可以提供可靠而丰富的科学研究开发信息,帮助科技人员跟踪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动态、研究热点和空白点,节省了科研人员大量的文献阅读时间,为科研人员及时调整研究方法、把握研究方向起参考作用。同时,还能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新颖性判断,为项目中期考核、后续资源分配等提供依据。

2.1.3 为科研成果鉴定、报奖等提供依据 传统的成果鉴定是由专家来完成的,专家对科研成果的评审主要是依据专家本人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所了解的专业信息。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交叉渗透以及专家评估可能带来的片面性结论等客观存在的因素,决定了专家评价存在着天生的缺陷。科技查新通过检出文献的客观事实来对成果的新颖性作出结论。查新结论具有客观性和鉴证性,但不是全面的成果评审结论,只是把“情报评价”引入成果管理程序,为专家评议提供全面、准确的“鉴证性客观依据”。因此,在科研成果鉴定中,以查新报告作为文献依据,结合专家丰富的专业知识,让科技查新与专家评议相辅相成,保证了鉴定、评估报奖等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2.2 查新工作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2.2.1 高校具有开展科技查新服务的多种优势 高校进行科技查新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拥有丰富的各类纸质及网络文献资源;②拥有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和手段;③拥有高素质的查新人员和工作人员,一般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丰富的文献检索实践经验;④高校人才资源丰富,专业覆盖面广,各学科的专家、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等组成的咨询专家组成为科技查新工作的强有力后盾;⑤高校自身科研队伍比较集中,在国家科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凭借这些优势,高校科技查新队伍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查新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2.2.2 查新工作在高校基金申报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过去,由于广大师生的查新意识薄弱,查新工作站分布不均,使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大量的重复课题,有的甚至是低水平的重复,从而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随着教育部查新工作站的增多,通过查新机构的大力宣传以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范,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重视科技查新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教师、研究生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查新了解申报项目的先进性、新颖性、科学性等,能够判断课题是否具有创造性,能够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很快地找到自己进行研究的立足点。有些博士生通过查新发现自己原先研究方案是别人已经在做,或已经完成的内容,在查新机构的指导下及时修改了研究方案,获得了申报的成功,既提升了项目研究的含金量,又避免了重复劳动,达到少走弯路、少花钱,减少研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目的,使国家的资金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同时,通过查新为专家评审提供适当的客观文献依据,能大大减轻项目受理部门的工作量。在科技成果快速增长的今天,科技查新是开展科研工作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2.3 从查新项目数看科技查新对高校科技创新的贡献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2005―2008年完成的查新项目数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查新工作站完成的查新项目数逐年增长,其中平均51%来源于高校内部。目前,我国从事科研活动的高等院校共753所,科研人员达60多万人,每年承担国家、部门和地方的各类科研项目近3万项。高校查新工作作为我国信息咨询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国家的科研工作发展与建设,以及充分发挥信息咨询的价值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科技查新不仅能为高校创新项目的立项和实施、科研成果的鉴定和验收等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能有效减轻高校科研项目受理的工作量,减少项目审核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科技查新服务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基础支撑和服务平台,是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2.2.4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领导对查新工作站建设都高度重视教育部对科技查新站的认定和规范化管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各学校在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同时,积极建设科技查新站,制定目标,狠抓落实。

查新工作站申报成功后,每年都需要年检,并进行评比。这也促使高校领导对科技查新越来越重视,形成申请查新站的内在动力和对科技查新工作的有力支持,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2008年,57所查新站(不包括第四批)所依托的学校图书馆的平均经费超过了1 500万元,用于资源更新的经费超过了1 100万元,同时,还配置了相应的设备,扩大了查新队伍,加强了人员培训。各查新站都制定了较完整的科技查新规章制度以及业务流程;建立了查新管理系统,对查新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加强了对查新项目进行信息反馈调查和课题跟踪。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查新工作的发

展,也为查新站争取了长期的服务对象,促进了查新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3 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

我国科技查新工作是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萌生、发展起来的,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开始,我国开展了专利查新工作,1987年我国医药卫生界开始开展查新工作。随着专利工作的发展,专利查新检索已成为国家发明奖评审的必要条件。

原国家科委于1990年10月8日印发了《关于推荐第一批查新咨询科技立项及成果管理的情报检索单位的通知》([90]国科字800号),标志着我国查新工作正式开始,也极大地推动了查新工作在全国范围的迅速发展。科技查新机构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扩大。随后,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化工部等各系统均有了各自的查新机构。

20世纪90年代初,在原国家科委不断发展查新机构的情况下,原国家教委于1992和1995年分二批在直属高校设立了15所“高等学校科技项目咨询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由于学校隶属关系的调整,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查新工作在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发挥高校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优势,教育部在2003年开始进行查新工作站的重新认定工作,于2003年、2004年、2007年和2008年以各高校申报、教育部审批的方式,先后批准设立了四批共计67所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其中,综合类14所、理工类42所、农学类8所、医学类3所。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站的地域和学科分布面向全国高校,具有地域性,并具有突出的学科和行业特色。目前,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归口管理,负责查新站的资格审查、协调、年度检查和业务指导工作。

近年来,高校科技成果在国家三大科技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获奖比例逐年上升。据统计,从1985年科技查新工作伊始至2008年间,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409项,占授奖总数的54.4%;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849项,占授奖总数的41.2%;高校获得科技进步奖2 553项,占授奖总奖的32.4%。全国高校科技获奖近十年占到全国获奖60%左右,从1956年统计至今,累积占全国获奖30%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在高校,而高校的查新工作为高校科技创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高校查新站不仅完成的查新项目数量多,而且出具的查新报告也具有较高的质量,保证了查新结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使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了科技查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搭建了高校信息产业与政府企业的桥梁,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 高校科技查新工作面临的问题

4.1 查新工作管理不够严格

科技查新就是要为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和奖励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然而,一些查新站由于在管理上的松懈,导致了查新操作不规范,最后导致高校科研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弄虚作假以及重复申报等不正之风。目前,高校科技查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科研成果和水平的查新结论和报告;有些查新单位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而由客户提供查新报告,查新单位只需要盖个章就生成查新报告。一些查新站的查新、审核工作完全形式化的现象,致使查新工作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4.2 查新报告质量有待改进

查新有较严格的年限、范围和程序规定,有查全、查准的严格要求,要求给出明确的结论。如果查新部门提供的查新报告不可靠、质量有问题,将导致科技立项、成果鉴定、专利申请、产品开发等活动失误,不能保证立项项目科技内容的高起点和原创性,造成研究内容的重复,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但是,部分查新站的查新报告在报告格式、文字表达、文献对比分析的角度和深度、查新结论描述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查新报告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查新员的经验、水平和态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审核员和查新管理人员是否做了严格要求。只有加强对查新员和审核员的培训,加强查新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才能有效保证查新报告质量的提升。

4.3 专家咨询制度实施不够到位

查新人员如果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仅凭检索到的信息资源为依据,而不结合专业实际、不了解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是很难对项目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作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的。而评审专家具有专业优势,是一般科技情报人员无法代替的,两者结合才能保证科研部门在选题立项时针对国内外研究热点、行销快捷及尖端难点项目。从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实施来看,部分查新站没有有效地聘请学科咨询专家,或者没有充分发挥学科专家在查新中的专业咨询作用,这将严重影响查新项目的质量。

4.4 查新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现代化、专业化的科技查新需要有广泛的文献资源和强大的查新队伍作后盾,其中,必须有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和熟练操作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的专业科技查新人员。由于科技查新知识普及不广泛或不深入,还有些高校查新单位或校领导对专业信息检索系统不了解,误认为有了计算机,上Internet就可以满足查新的需要,为降低查新费用,拒绝开通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拒绝培训专业的科技查新人员。结果造成查新人员知识落后,不能掌握查新所需要的专业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影响查新报告的质量。

5 促进高校科技查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细化各查新站的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查新工作,规范查新机构的行为,保证查新工作的质量,使科技查新工作成为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条件,各高校查新工作站应注重制度建设,遵守《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科技查新规范》以及2004年4月13日颁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的意见》(教技发厅[2004]1号),制定一系列查新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包括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查新人员、咨询专家、硬件要求、文献资源、查新审核、查新报告格式的规范、项目的跟踪与反馈等要求,通过“工作细则”严格规定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同时,应建立科技查新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能者多劳”和“多劳多得”,满足查新人员的平衡心理和工作需求,激发查新人员的潜能和创造力。

5.2 定期和不定期的审核和抽查

查新报告的质量是科技查新机构的生命线,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查新站的审批、年检和各类培训中,教育部都始终把科技查新报告的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为了进一步规范查新机构出具的报告质量,加强对科技查新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教育部对部级科技查新机构的工作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实行年检制度,并正在制定相关的查新报告撰写规范和考核指标体系。今后,将对已获得查新资质的查新机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核和抽查,确保查新机构合格、合法。

5.3 严格控制查新工作过程

查新站要依照《科技查新规范》实施科技查新,严格把好联机检索系统关、查新人员素质关、查新工作规范关、查新报告质量关;要重视查新委托时的审核与交流,控制好查新工作的第一关;进一步规范查新报告内容,提高查新报告质量;加强对国外资源,特别是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的使用,对较重要的科研项目尽可能做国内外查新。对在查新工作中有违纪、弄虚作假、不实事求是、不上国内外联机检索系统就撰写出查新报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注重质量的查新机构要追究责任,主管部门应给予处罚,严重的需取消其查新资格。教育部正在组织制定查新报告的撰写规范以及查新报告的评价考核标准,规定了各学科的必查数据库,保证各学科查新的查全率,并尽可能减少数据库选择这一工作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教育部还在筹备建设教育部科技查新网站,以加强对科技查新站的管理以促进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5.4 加强查新人员培训和交流学习

查新有季节性,在项目申报阶段,查新任务过于集中,使查新站在繁忙时期不堪重负。因此,应加强对查新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查新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客观、公正的态度,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时调整补充查新员、审核员队伍,加大查新队伍的人员储备,形成一批具有丰富学科背景的查新业务骨干和尖子,从而保证查新质量和提高查新工作效率。查新咨询机构需要一批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业人士参与,查新员、评审专家和科研人员应融为一体。要加强查新业务相关工作的研究,加强各查新站之间的交流和业务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促进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第2篇:科技创新规章制度范文

节能减排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看,节能减排是在做能源消耗的“减法”,换来的是经济效益的“加法”,实现的是又好又快的发展。能源消耗水平是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科技水平、管理能力、职工素质的综合反映,节能减排不仅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也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探索一条既可以广泛推广又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节能减排之路的过程中,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将节能减排理念植入企业管理和生产实践中去。惠成电子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级卫生城市濮阳,成立于2002年,是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股份制高新科技企业。公司专业研发和生产顺酐酸酐衍生物和其他LED及OLED功能材料中间体,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其中OLED产品是濮阳惠成目前主要研发的拳头产品,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OLED屏幕却具备了许多LED不可比拟的优势,与LED显示相比,OLED具有诸多优点:由于OLED本身可以发光,无需背光源,因此OLED显示屏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色彩更加丰富,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OLED显示按驱动方式有被动矩阵和主动矩阵之分。OLED显示屏的像素尺寸可以做到几十到几百微米的精度,显示解析度可达>300 PPI(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目)。基于这些优点,OLED目前已经广泛使用在MP3、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并将逐渐扩展到PC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等中大尺寸显示领域。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是以成为国内顺酐酸酐衍生物用户的首选品牌、OLED功能材料知名供应商为目标,以提高企业国际综合竞争力为方向,以赶超世界领先水平的实现为目标;要强化创新模式,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现有产品生产技术,加快淘汰不适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有效的设计“高效利用、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并切实应用于生产。同时,公司将专利战略作为技术创新的基础,坚持工艺技术创新,同时强调新工艺在环保、安全方面的贡献,从而确保创新规划的完成,增强公司的技术力量。

科技创新为节能减排助力

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最终都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这一综合措施的实施,本质上意味着以人力资本替代包括能源和环境在内的自然资本,以人的全面发展取代过去那种剥夺自然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基本理念。濮阳惠成目前的主要工作方案就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应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升级,提高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

早在2006年公司就定下了“技术领先,成本优势,产品线持续优化延伸”的发展道路。公司还强化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通过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来支撑现代节约能源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节约能源水平,完善节约能源措施,实现相关资料和信息的集成化,制定合理的节约能源方案,保障节约能源技术手段的有效性。公司充分利用已建设的研发平台,建立了从规划、开发、技术工艺到小、中试生产的一整套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科学、高效的产品开发体系。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为公司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目前公司拥有专利13项,已受理专利申请8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的非专利技术6项。其中万吨/年系列酸酐合成新工艺的开发,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学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裂解乙烯碳四碳五资源高效利用制备酸酐电子材料新技术,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公司还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等研发机构,完全具备对节能减排工艺的设计、调整能力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拥有节能减排工艺的系列化研究开发能力,具备充足的生产设备条件、扎实的人员设计能力及产业基础。公司在研发方面进行了人力及财力的投入,引进新型节能设备,对废物、废气、废水等都有一套自己的处理系统,有完整的制作生产线和场地、先进的节能生产设备和节能仪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并且建立了先进的DCS控制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尾气处理系统,保证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和清洁生产。

节能减排是企业肩负的责任

企业是经济目标的实现者,也是节能减排的责任人。企业是生态环境的影响者,应该使其正面影响最大化,负面影响最小化。科学的企业发展观应该是企业与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近年来,濮阳惠成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流失,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节能环保的能力和水平。

濮阳惠成制定出节能减排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把降低能耗的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公司各部门的具体负责人身上,明确其责任。

按照“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具体要求,公司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础建设:

一是完善节能减排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为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种节能发展良性循环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监测体系。夯实节能减排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抓紧完善节能减排监测网络。建立自下而上的数据统计制度,做到定期收集、定期汇总,定期分析,力争比较全面地掌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三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公司的信息报送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并尽可能完整,以便于各部门决策者随时掌握进度和做出有效决策。

四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将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纳入公司内部的业绩考核。在考核内容上,根据行业特点,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提高考核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节约能源指标纳入目标责任和职工考核体系,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节能减排队伍。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做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打好基础。

此外,公司还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提高全员节约意识,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把节约能源理念渗透在各项工作中,培养强烈的节约意识。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也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各负责人的职责明确严格管理,分工合作。技术方面:操作规程规范、无误、明了,让技术工人一目了然,技术人员不断追踪,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解答,避免造成浪费,节省资源。生产制作方面: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工作认真积极,减少失误,减少浪费,发现问题及时反映上报,解决问题。

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濮阳惠成正是把节能减排的重任抗在了自己的肩上,把时代的使命与公司命运紧密联系,公司不惜斥巨资引进节能减排设备,改造节能减排工艺。终于通过努力研究,不断创新,开发出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高科技产品,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的同时,还把污染降低到了最小化,达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速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企业在生产时资源损耗也非常大,人类正面临着不断恶化的生态问题。濮阳惠成的理念是,首先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利用效率。一方面,要把节能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企业的重要发展目标,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增加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加快淘汰自己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次,不断实现企业自我转型,将产品逐步转向低能耗、低排放的方向发展。再次,就是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将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回收利用,以便做到资源节约和废弃物循环利用。

第3篇:科技创新规章制度范文

一、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持体系的有效运行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通过考核后,应始终坚持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贯穿于检定工作的全过程中,使各项工作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按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结合机构实际情况,根据上级组织的证后监督、计量比对和能力验证及自身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的结果,不断对原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分析和评审,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以满足其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要求。

二、调整组织框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改变原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框架结构,对原有各科室人员进行调整和重组,将具有科技研发能力的科技人员从检定工作中分离组合在一起,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工作。增设科研部和情报信息中心,科研部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以及相关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情报信息中心负责信息传播和交流。这样,新的组织框架把检定人员与科技服务人员分离成两个独立的部分。检定人员不能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传播和交流工作;科技服务人员不能从事检定工作,从而避免因与客户间的利益关系导致检定数据和检定结果的不客观和不公正。但他们都可以从事项目研究工作,因为这方面不存在与客户间的利益关系。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培养高素质队伍

应大力加强对现有干部职工的技能培训,利用科研手段培养科技人才,利用科技人才出科研成果。不断扩展检验、检定范围,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效率,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加大人才储备力度,提高检定人员的准入门槛。

1.设置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内审员、设备管理人员、样品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政治思想、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不同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组织职工学习体系文件中的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的管理制度,让职工知道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有章可循、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3.通过积极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的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以及机构内部组织的比对和验证试验,了解自己的实际检验水平,弥补不足,不断发展和提高。

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职工进行培训,把专家请到本机构,直接授课培训,并进行现场操作和规程熟知度考试;组织职工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并按照各类人员的分工不同,有针对性地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技术培训。

四、合理配置资源,确保检定工作质量

1.根据计量授权确认的检定项目,认真审定检定能力,杜绝超范围检定情况的发生。

2.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或委托专门的情报机构,收集自己所涉及检定项目的有效版本的规程、规范以及相关文献;对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由专人定期进行核查更新,将新规程、规范及时到检定科室,同时做好作废规程的清理工作,做好相应的记录,使规程完全受控,确保检定数据科学、准确、公正。

3.对仪器设备的配备、使用、维护、维修、标识、档案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仪器设备配备正确,制定并实施仪器设备周期检定计划、期间核查计划,每台仪器都有专人维护管理,做好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和维护管理,确保所有在用仪器正常工作。

4.实验室区分严格、布局合理,各专业应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保证检定人员身体健康和实验室安全,强化实验室管理,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制定安全应急预案。5.加强检定过程的监督,质量监督员不定期对检定现场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五、做好检定质量的控制,保证检定结果的科学、准确、可靠

1.检定的环境条件对检定结果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有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等要求的检定工作来说,必须按照规程的要求去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

2.检定人员在检定前,应认真翻阅检定规程,并全面了解检定项目要求、检定方案、检定步骤、计量标准器、检定数据的收集归纳和整理、检定对象的性能等。此外,还应熟练地掌握检验设备一般故障的分析排除,并了解检定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措施。

3.技术负责人定期组织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评定结果的评审工作,并结合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有计划地安排对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实施验证。

六、真实记录,严格审核

检定记录中记载的信息必须完整、原始、真实。凡涉及或影响检定证书中的检验数据内容的应该详细记录。检定记录必须记录真实、填写清晰,需要修改的采用划改形式,不可擦涂,保证原有字符清晰可见,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印章,严禁随意涂改。审核是把住质量关的重要手段。检定记录需要严格审核,以保证其质量。审核内容包括:实验室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情况、计量单位、不确定度计算、数值修约以及文字符号的正确性,如果出现差错,检定人员应及时更正,出现大的偏离要及时上报质量负责人,寻找原因,及早采取补救措施,以免影响检定证书的按时出具。

七、科学、准确出具检定证书

第4篇:科技创新规章制度范文

一、我区民营企业的现状

我区民营企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市工商联指导与协调下,在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大开发、大开放和大项目带动的战略部署下,有了进一步发展。到2007年底,民营企业总数4283家,从业人员97000人,总资产134亿元,全年完成工业产植177.6亿元,销售收入155.1亿元,利润13.1亿元,比上年度分别增长15%、18%、18%和19%。到2008年5月,民营企业发展到5548家,比07年底增加1265家,增长29.5%,总资产199.139亿元,比07年底增加65亿元,增长48.5%。到6月底,新安排就业人员10754人,比2007年底增长11%。

从总体情况看,我区民营企业仍是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具体的社会效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排就业。我区有80多万人口,随着农田种植的改革,机械化程度、科学种田方法日益提高,农村剩余劳力日益增加,加上撤村建居的进展加快,大中专毕业生的安排,下岗人员再就业等诸多因素,民营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就是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我区民营企业承担了这份责任,共安排各类就业人员11万余人(不包括自谋自招人数),极大的减少了社会就业压力。比如南蔡村金轮自行集团,一家企业就安排就业人员4000多人,南蔡村整个乡镇,几乎家家都有车厂工人,人均月工资1300元以上。还有些地毯行业、绢花行业、养殖业与纺织业等,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分别安排着大批劳动力和闲散劳动力就业。有益于减轻减少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节能减排,从而得到企业与社会的双重效益。如雍阳减水剂厂,注重科技创新,生产与销售前景俱佳,建厂以来所生产的减水剂,始终保持尽产尽销,始终保持零库存。近入2008年以后,根据国际油价猛涨的经济状况,他们与国家煤碳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同研制了用煤代油的高新科技项目,创造生产出煤水不分离、不沉淀的水煤浆外加剂,约定全国独家生产,不发展第二家。现已生产并发往广东汕州53吨成品。这项科技项目,必将打开节省石油的新途径。

还有石各庄万利造纸总公司,制定了科技领先,节能减排的经营理念。在节约用电上,采取因机制宜、分类生产等方式安排生产,由原来每吨纸浆用电167度,降到现在的91度,每月光节约电费就达15万元。为了减排,他们投资1500万元建成节水工程,日处理水的能力达到6000吨,通过科技创新,厌氧每天处理cod六吨,每两公斤cod可产生一立方米沼气,一天可出3000立方沼气,每立方沼气,相当于一公斤原煤,现在已利用起1800立方米,占总产量的60%,每天可节煤1.8吨,全年能节煤657吨。国家规定每产一吨纸,耗水指标为43立方,现在该厂每吨纸仅耗水2.8立方,一吨纸就节约40立方水,并始终保持零排放,从而获得市科研三等奖。其它一些民营企业也重视节能减排。

(三)注重企业文化。调研中发现凡生产发展快、经营效果好、社会效益高的民营企业,都重视企业文化,讲究商业模式与品牌战略。有的制定了全员参与,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关爱环境,持续发展,争创一流的管理方针;有的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注重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奠定因材录用的用人理念;有的大型民企,提出并逐步落实“六网互动”、“新置换”、“新超市”的三大理论,引导企业飞速发展,由本地到外地,由国内到国外,业务渠道幅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00多万个稳定消费群体;有的采用内外结合的办法,对外抓创品牌,对内抓商业模式。我区已有一家全国驰名商标,16家××市著名商标。

(四)面向农村,服务三农。按照领导部门提出的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的要求,一些民营企业,直接为三农服务。长城罐头厂,培育了白灵菇罐头的原料生产基地,负责培训农民工,每投资十万元,可建成一处基地,当年就可收回成本。华明养牛厂总经理赵书明,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奶牛小区,研究农副产品加工业、畜牧业与大农业互相结合,促进大农业的发展,现在全区奶牛已发展到6万多头。最近该厂又与农民商谈租用土地的办法,上半年由农民种麦,麦收后解决全年口粮,下半年由厂方租用,按晚玉米收成价,每亩付款200-300元,然后由厂方种植青玉米饲料,每亩可产带浆玉米的玉米秸饲料6000-8000斤,农民既得到现成收入,又可搞其它生产,养牛厂用优质饲料喂牛,既解决饲料问题,每年每头牛可增产两吨牛奶,确是互利双赢之举。今年已搞成百亩试种,明年大面积推广。

现在全区还有农业合作组织61个,扶植几千家农户,解决蔬菜瓜果等生产与销售问题,直接服务三农。

(五)回报社会。从全国到地方各级工商联组织,反复向民营企业贯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经营理念,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支灾支教等方面做出奉献。多年来xx区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共捐款捐物总值近14亿元,在社会上起了很大作用。仅以今年四川汶川地区大地震为例,全区民营企业从地震后至5月21日九天时间共捐款捐物总值2416万元,从中涌现出很多典型事例。天狮集团一家捐款捐物1700余万元,成为全区第一个捐款大户,不仅如此,他们还把5月18日定为第三个爱心日,并号召四川分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当地的支灾献血活动。王庆坨镇万方钢构公司董事长赵殿坤表示,要尽一份力量,让灾区人民多一点温暖,少一点痛苦。得知地震后全厂立即停产转产,利用两昼夜时间,赶制价值120万元的钢结构彩板生活用房材料,并组成22人抗震小分队,于5月16日亲自送往灾区绵阳,并昼夜组装,工人们每天每夜仅休息3个多小时,至5月23日完成任务返乡,期间为绵阳安县搭建起400平米活动房,又在北川县擂鼓镇搭建起900平米的临时诊所,解决了部分灾民居住与就医治疗问题,此举深受各方称赞。

总之我区民营企业,在发展城乡经济、安排劳动力就业、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三农与回报社会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是我区民营经济的主流。

二、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民营企业家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不注重学习,终日事务缠身,事无巨细,必自躬亲,没有发展战略,缺乏科技创新,对外打不出品牌,对内缺乏商业模式,体现不出企业文化,发挥不了团队精神,直接影响企业做好、做大、做强。

(二)融资困难,调查中80%的企业都受资金制约。有的企业有土地、产品有销路,就因为贷款难,两年不能投产只等企业现有楼房拆迁时得到补偿以后,才能投资生产。有的企业有年产一万吨罐头的生产能力,只能生产两三千吨,70%至80%的生产能力闲置,其主要问题解决不了农民搭大棚的贷款问题。有的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始终保持零库存也因贷款难,连年不能发展。还有困难企业,以高息向社会借款,增大负债压力。融资难的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分散式经营、家庭式管理。有的乡镇有几百家自行车行业,其生产量和销售量,略高于南蔡村金轮集团的一家生产量,远低于西青区富士达的一家生产量。占用的设备多,管理、财务、营销的人员也多。调查中有1/3的民营企业仍属于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起步时尚可,不利于发展和做大做强。

(四)政策落实有难度,中央的36条、××市的80条、20条等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缺乏配套细节,执行难,落实难。有的与有关部门规章相抵触。比如中央36条明确指出,对待民营企业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实际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有些地方待遇就是不公平。集体土地的厂房、办公楼不能抵押贷款,国有土地的厂房、办公楼就可以抵押贷款。银行业有他自身的规章制度,而且只愿意扶植大型企业,愿意锦上添花,不愿扶植中小型企业,去雪中送炭。

(五)民营企业税赋重、费用多,还有一些部门搞摊派、拉赞助。此外与友邻地区河北省所属的市县的税法不一致。河北省一些民营企业多是定税制。我区一些涉外民营企业,从河北等地进原材料,没有进项税票,出口不能抵扣,只好到外地去买进项税票,增加企业负担。

(六)用人问题,是民营企业较普遍的头疼问题。一是缺乏技术人才。二是用较长时间培养的技术人员,一旦能熟练操作,就跳槽撂挑子,另谋高就。三是当地的一般劳动者,也经常出现怠工、误工、歇工等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所以有些企业不愿用当地工人。

另外,新的劳动法,确实有益于增加劳动者待遇,要上五险一金,要增加加班费,节假日工资,这确实是好事,无可非议。但有些中小企业,一时承受不了,有的借高利贷给工人发工资。

(七)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力度不大,创品牌、创名牌的意识不强,忽视无形资产的创造。全区几千家民营企业,只有天狮一家为中国驰名商标,还有16家为市级著名商标。有些大宗产品都让名牌厂家从中牟取巨利。比如牛奶,我区奶牛已发展到6万多头,年产奶20多万吨。售给蒙牛、伊利等名牌厂家,每市斤牛奶一元二、三角钱。蒙牛厂家生产出来的“特伦苏”牌牛奶,一箱12袋,每袋250克,一箱奶仅6市斤,售价54元,每市斤合9元钱,相当于鲜奶价的7.5倍,其它产品也有类似情况。

(八)缺乏统一对口培训组织,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出现了闲散劳动力就业难,民营企业招工难的相对问题。

(九)第三产业尤其是创意产品发展较慢,如服装设计、色彩搭配、广告创意设备、数字音乐制造。尤其是我区的古老运河,更具有很多、很丰富的创意文化,但很少引起民营企业的重视。据报道,××广播电视局,加强电视动画片管理,2007年一年文化创意突破一千亿大关。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同样反映在我区民营企业中。

(十)民营企业间仍存有无序竞争。我区大型地毯行业和家电、医药等零售业表现突出。崔黄口一带有300多家地毯行业,大中型企业占50%,另外100多家小型地毯行业,不按标准规格生产,产品委托外地外贸公司代销,标价低于规范厂家的价格,直接影响销售。虽然设有行业协会,但因职权不清晰,也难以排解。其它医药、家电等行业,以带有欺骗性的廉价促销等手段,也影响同行业的正常经营。

(十一)一些涉外的民营企业,受美国次级贷影响,美元大幅度贬值,由8.3元人民币换一美元,降到7元以下,降幅18.5%,出口的地毯、自行车、板材等直接受到美元贬值的损失。有的企业面临极大困境,担心倒闭。

除上述问题外,一些传统性行业自生自灭,个别企业信誉欠佳,行业协会少,发挥作用差,相关部门服务差等问题也影响企业发展。

三、几点建议

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外地的经验,提出来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请各极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的作用,无论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在对外贸易方面,在回报社会方面,特别是在安排城区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四次修宪,对个体和私营经济的一个主题,就是不断加强他们的地位和作用。30年来由最初的“拾遗补缺”到“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由微不足道,发展到超过全国gdp的65%。我区也是同样。因此建议,各级应仍然把个体和私营经济当做发展xx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给予大力关注、大力支持。

(二)建立组织、搞好服务平台。

成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联合办公室。按照中央及××市近几年制定下发的有关发展民营经济的36条、80条、20条等相关政策,结合xx实际,制定一套发展xx民营经济的具体规章制度。东莞市5年期间先后出台两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48条,可以借鉴。有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并能及时监督、检查、促进落实,使相关部门有关遵循,使民营经济有所依据,这样就有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各乡镇也应成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形成完善的民营经济协调服务网络,具体的协助民营企业落实政策、调解纠纷、沟通信息、解决难题。

(三)加强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

制定一套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外请与内选相结合、学习资料与现身说法相结合、内地交流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的多种办法并进行培训。在本区可请天狮、雍阳碱水剂厂、万利纸制品厂、华明养牛厂、宇奥汽车配件厂、金轮自行车厂等企业家,介绍成功的做法和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对策。同时学习外地经验,推行东莞市111工程及培训方法。学习全球商界女强人、全国政协委员中电国际董事长李上琳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提出的“审视自我、找准定位;明晰战略,加快发展;人才兴企,团队兴业;持续创新,推动变革;静水深流,构建文化;”的40字管理方略等企业文化。借以提高企业家素质,进而逐步摆脱事务缠身、分散经营、家庭式管理、无序竞争等弊端。通过培训,引导企业家们诚信经营,生产合格及至优质产品,靠能力取利;守法经营,照章纳税靠规矩取利;重合同、守信誉,靠信誉取利;维护消费者利益靠品德取利;以人为本,爱护员工,靠团队力量取利。总之,应重视财富的质量。培训经费请由财政拨付。

(四)扩大融资渠道,全方位解决筹资难问题。一是请政府支持,每年由财政抽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东莞市每年安排1000万资金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制定奖励政策,奖励科技创新、品牌创新、管理与经营创新企业。二是部门联合推动大中型企业上市。当然这要做很多工作,需落实严格的上市标准,企业需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结构,并且有持续盈利的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还要经过监管机构的审核。企业家还应有远大的发展目标,尽力争取上市。三是借鉴我市蓟县的经验,组建政银合作组织,为中小企业和农民兴业提供资金。四是筹建社区银行,以中小企业和农民为服务对象,降低贷款门槛,简便贷款程序。可由信用社或邮局储蓄银行改办社区银行,他们具有各方面优势。但是要严格防止重蹈过去基金会的覆辙,坚守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对金融工作者提出的十字守则。即:严格、谨慎、规范、诚信、创新。五是建立担保公司,这符合党的十七大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改善融资条件,完成担保贴息等制度,加大对三农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的要求。为提高信誉,做好管理工作,请政府责成财政部门与企业结合共同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六是放宽政策,很多民营企业是占用集体土地兴建的厂房、购置的设备,请有关部门简化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手续,或者制定集体土地建设的厂房也可抵押贷款的办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五)筹建统一的大型的技术人才的培训机构,增加设备资金。采取专业培训、对口培训、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特种服务人才。培训中,既要注重专业技术的培训,更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受培训的人员,既能掌握专门技术,又有爱岗敬业精神,无论被哪家企业聘用,都应尽职尽责,不能这山看那山高,见异思迁,不断跳槽,影响企业的生产与发展。

(六)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2008年1月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所得税降低5个百分点,同时调整了纳税所得额,过去超过10万元就按33%交所得税,新规定提高到30万元,30万元以内按20%计征,超过30万元的按25%计征。这就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但是一些微利的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建议对中小企业按15%计征。同时建议上级创造条件,进一步降低商品税税率,这不仅能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对平抑市场物价也有益处。

对于新劳动法,它的价值取向值得肯定,但是请相关部门,采取匹配方法不要把所有压力都推给企业。尤其在长期的社会保障方面,请政府给予财力支持,企业着重于短期的社会保障。

另外请有关部门查禁对中小企业的集资、摊派、赞助等增负行为,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七)大力扶植民营企业创品牌、创名牌活动。增加创造无形资产意识,增强自立创新意识。企业的成功与品牌战略的制定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它能号召市场、号召员工、号召消费者,能拉动企业的发展。在自主创新上,专家解释有三条,第一是原始创新、第二是继承创新、第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创意产品,拓展古老的运河文化。同时,要使企业家明白,关键技术靠从外国引进是买不来的,即使引进,也是受人牵制。总理曾举一例:“现在dvd生产厂家都在中国,但生产出一台dvd然后出口,大概我们企业可赚一两美元,而我们付出的知识产权费用,就是19到20美元,也就是说外国人赚的钱,是我们赚的钱的十倍。所以从国家带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科技发展方针来看,我们一定要坚持自主创新。”

在创品牌、创名牌和自主创新上,有关部门要给予引导、扶植、也请政府给予财力支持,东莞每年拿1100万元资金用于自主创新与创名牌的奖励,我区也应加大扶植与奖励力度。另外一些佛教居士的企业家们,仍企盼在城区兴建大型庙宇,恢复城区的原始文化。只请有关部门成立一个筹备委员会,请一位知名和尚即可,其它属于民事问题,自然有人投资。

(八)进一步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为主攻方向,建立民营企业园区。××市委把支持建立民营企业园列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用以解决企业规模小的产业分散问题。在大产业园区固定以后,幅射小功能区,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进一步幅射农村,落实一企带一村,多企带一村的部署。形成上下衔接、发展有序的链条。一方面解决就业压力,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专家学者指出:民营经济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解决城乡的就业压力,这的确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第5篇:科技创新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景观文化

校园的环境和氛围,对学生有一种熏陶、示范、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素质上得以提高、精神上得以升华。校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并以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精神食粮,发挥着特有的魅力和教育功能、文化素质教育的德育功能。这要求高校在建设硬件环境的同时,努力创建一个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以塑造完整人格为切入点,营造现代科技文明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的文化氛围,形成独特而深厚的校园文化。以大学精神加以引导,形成主体间认同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加强以校风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1强化精神文化

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学生成长的外在条件,是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最直接的影响源,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精神归宿和行为习惯等与校园的总体氛围构成一条“生物链”。当校园文化中的人文文化不断积淀,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就能得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也能更加坚定,大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陶冶,灵魂得到了升华,文化素质教育的这种重要作用,是其它教育不能够代替的。

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和民主氛围,良好的校风、学风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要从转变学校办学的理念入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人文关怀,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使其在学校文化价值追求的引领下,构建精神的家园,从而产生归宿感和亲和感。学生在校园精神的激励下,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主动地弥补自身的缺陷,在情感体验中感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要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而不能仅仅关注精神文化的伦理和道德内涵,也不能仅仅强调和追求精神文化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发挥榜样的力量,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其次,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创设学生之间人际和谐。

同时,大力弘扬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服务社会的大学精神,倡导勤奋学习、实事求是、潜心钻研、严谨治学的良好学风,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良好学术环境。以大学精神培育高雅、先进、文明的校园文化,以崇尚自由、民主的现代意识,赋予文化校园建设时代性、民族性和科学性的崭新内涵,使校园充满朝气、灵气和奋发向上的氛围。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强化学生道德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意识教育,使其成为人格魅力健全、个性特长鲜明、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完整的人”。要加强高校校园课余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协调发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必须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协调发展。

2建设制度文化

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思想、精神、理念与各种规范、制度、机制的高度融合与良性互动。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构建科学的、民主的、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文化,让所有师生每天都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和民主气息的环境里。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日常管理的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它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等,对科学规范各项工作,规范师生的言行起到必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是规范学生行为,实现人才培养工作良性循环的保证。制度文化应有的公平价值、秩序价值和规范价值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在新时期,只有不断地加强研究,并注重发挥校园制度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功能和优势,以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确保高校育人培养目标的实现。

和谐校园的制度文化需要将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有机结合,既要充分考虑科学制度下的井然有序,又要以尊重和发展人为核心,努力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满足人的自我实现。要努力构建着眼创新活力、体现人文情怀和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使之具有亲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学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让广大师生在有序中能充分发挥生命潜能,不断追求,不断发展。

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制度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高校校园中文化的变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和发展着,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无疑要在变化中不断加以健全和完善。对于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应及时废止、修改,对新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应及时制订合理的制度予以管理、规范。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首先应符合时代要求。在加强校园规章制度、校训、校风、学风、领导作风等制度文化的建设中,要重视全方位、全员和全程育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管理来促进教学,要靠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营造出良好校园制度文化的软环境。

3繁荣活动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高校校园文化活的灵魂。它既是展示高校办学活力和效果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和提高师生实践和运用思想、知识、能力的重要方面,既体现着高校精神,也体现着教育品位。高等学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文化首先表现为一种“育人”文化。文化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容易接受的载体之一,对学生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思想道德素质是通过主体活动表现的,也是通过主体的活动形成的。只有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体性和亲历性是情感体验的主要特征,情感体验是个体内心感受所赋予的精神上的“体悟”,其感受带有本体性;又由于情感体验是个体切身的经历,是个体在实践中付出的努力引起自身的变化,或是由其他事件和人物所带来的内心感受,因此,只有当个体在实践中增长经验和能力时,才会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高校可通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扎实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坚持以育人为核心,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围绕“提倡高雅艺术,推动科技创新,建设人文校园”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达到开发智能、熏陶情感、磨练意志、塑造人格的育人目的;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其情操,感悟人生哲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通过改善学生实践性的教育环节,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与社会、自然的接触过程中锻炼自我,审思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校园文化活动应涵盖理论学习、科技创新、实践技能、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健康高雅、文明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科技活动节,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其理性精神;通过开展艺术活动节,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力和感染力,培育其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通过开展技能活动月等活动,提高其职业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4打造景观文化

景观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展示。而校园的景观文化是指为满足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点,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有序的、有文化品味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校园景观是校园物质文化的一部分,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优美而具有品位的校园景观不仅能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积淀了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凸显着学校的个性特色,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能以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师生员工,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建设校园景观文化的理念,主要是体现自然美,展现和谐美,凸显人文美,追求精神美,体现整个校园现代、纯净、优雅、舒适的特色。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构筑较高的文化品位,利用这一高品位的文化背景,教育人、启迪人、感染人、熏陶人、引导人,唤醒人的主体意识,求真向善,滋养人才健康成长。总之,校园景观文化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艺术水平,具有较高水平的思想内涵,要提倡人文优先,张扬传统文脉,更要融入现代精神。

校园景观文化的主旨是以人为本。校园环境各要素应以人本主义为价值原则来组织,体现在教育理念上,就是关注人的行为模式,注重人的行为心理,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关于学校建筑,不一定追求完全统一色调。在整体基调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各区域之间建筑色彩可有所不同,但各区域内部应自成一体保持协调统一。一方面校园景观子系统必须在上一级系统宏观控制基础上,运用统一的设计语言,统一的色彩体系,保持自身的完整性与整体性,强调不同层面、不同区域景观设计的统一性,将各种序列空间合理组织好。另一方面又考虑到不同功效从构成形式角度可分为全集中型、主集中型、分散型区域等。

校园建设要首先保证生态体系上的健康,建设生态校园。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楼、路、廊、厅、园等基础设施,以点缀、改造、重建等方式重新规划校园环境,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浓郁的、独特文化气息;充分发挥文化环境的熏陶、激励、引导作用,挖掘发展潜力、张扬师生个性、彰显学校特色。运用借景、组景、透景、隔景等设计手法,将天、水、气、山、地、绿引入校园,形成布局紧凑,张驰有致,富于节奏感、韵律感,简洁大方而又丰富多变、引人入胜的校园空间效果。校园建设中所创造的人工景观必须与保留、改造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协调,形成完整的大景观构架,即天人合一。校园景观文化应寓教于乐,景观文化应使人心情愉悦,激发人的精神,这其实是一种文化潜力。校园景观文化应体现学校文化,最大限度地强化激励学生、教师职工的内在精神特质,潜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完善人格,保持学校蓬勃向上。要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创建风格浓郁的环境特色。校园景观文化还应强调文脉,注重学校文化,尊重校园历史,通过环境再创造,协调新旧景观,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面向工程打好基础全面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6(7).

第6篇:科技创新规章制度范文

建设标准化供电所是实现供电所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提升途径,也是农电标准体系建设在基层供电所的具体体现。结合省公司标化供电所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咸阳供电局各项工作部署和安排,杨凌供电分局杨村供电所始终坚持“抓基础促管理提效益上台阶”的工作方针,高标准建设,高起点定位,高质量实施,以安全稳定为中心,切实加强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及标准化建设,走出了独具杨凌电力特色的标准化建设之路。

抓基础、固本强基做支撑

创建工作开展伊始,杨村供电所首先对以往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进行梳理,针对标准化建设要求,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等12项,从流程管理、现场作业、专业管理、客户服务、资料整理等方面制定了工作进程考核奖惩制度,在做好创建工作的“软件”方面的同时,硬件建设也有条不紊全面展开,按照上级要求及注意细节的思路,对供电所营业厅门楣、营业厅铭牌、营业时间铭牌、玻璃门窗防撞条、小型双面识别灯箱、服务台背景墙、服务电话铭牌、客户意见箱、服务台项目指示牌、桌牌、资料架、资料盒、资料夹、办公室及附属设施标识牌等对照标准全面进行了统一。

抓安全、多措并举保运行

安全是现代标准化供电所的必备条件。杨村供电所牢牢把握住安全主动权,教育引导供电所员工自觉树立“安全第一”的牢固思想,通过建立三级安全监督网、与每位农电工签订安全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对安全工器具和生产工器具进行了区分和规范,统一货架,专人管理,规范并明确了备品备件、安全工器具等台帐,并设专人进行登记领用记录,做到“三对应、四定位、五摆放”。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对关键步骤及安全措施注意事项要提前部署,监督到位。尤其是对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及人身安全和作业质量的部位的控制。对关键危险点的部位设专人监护,签定各级岗位安全职责及安全责任书,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和安全奖罚制度,确保各项生产工作安全、规范、有序的完成。

杨村供电所主动与地方政府联系沟通,争取政府支持成立了电力部门和政府联合的保护电力设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安全用电和电力设施保护的监管力度,同时采用成立村民护线队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此类事件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杨村所还组织宣传队,经常性地走进田间地头和学校课堂,以内容贴切、针对性强和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方式,大力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和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农民群众的安全用电和电力设施保护意识,通过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年未发生一起触电伤亡事故及线路被盗事件。

抓效益、注重细节上水平

结合省公司开展的“三个主题年”活动,杨村供电所对配网线路维护、抄核收的责任人进行了明确,并实行定期轮岗,杜绝了抄核收死角,避免了相互扯皮的现象。在全面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和微机制票的基础上,重点根据杨凌分局制定的农村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办法,重新规范低压客户业扩流程,实现了从方案确定、勘查施工、竣工验收,到装表接电、审核归档的全过程管理。在开展优质服务今园区活动中实现了从受理到勘察、设计、安装和组织验收全过程一条龙服务,在人员少,工程量大的情况下,新增低压客户130户,新增容量420kva。在日常用电检查和计量管理工作中,供电所实行台区责任制,所有抄表人员负责的台区每月均在抄表的同时要完成用电检查、计量检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使该所的经营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抓服务、塑造形象聚人心

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杨村所做到了窗口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佩戴统一标志,用电业务受理和电费回收统一在窗口柜台办理,使供电所营业厅真正成为优质服务的窗口。同时设立了抢修值班室,配备了完善的事故抢修备品备件和生产、交通工具,实行专人24小时抢修值班和准军事化管理,在规范事故抢修制度和抢修值班记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电力故障报修登记卡填写制度,由报修客户对事故抢修质量和准时到达率进行监督,从而形成了事故抢修的闭环管理。针对杨凌是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实际,特别是该所管辖范围内有大量的蔬菜大棚,该所对面积较大、产值较高的客户,发放了20张“跟踪服务卡”,随时接受客户监督。

在管理方面,杨村所将优质服务工作纳入责任考核目标,使优质服务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推行特别服务工作制,执行停电公示制,实行所长接待日制度和不定期所长走访日,设立举报电话、投诉箱,公示抢修、投诉、举报电话。聘请行风监督员,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和客户座谈会,悉心听取客户反映的意见和提出的建议,认真听取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全所员工自觉从客户满意的地方做起,从客户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真正实现了“一保群众满意,二保政府放心”。

抓培训、提升素质做支撑

在推进供电所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供电所人员的业务水 平、工作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杨村所除坚持所内业务技能教育培训的同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的良好态势,并积极鼓励员工开展学历教育。杨村所在积极组织员工参观省公司先进供电所进行学校取经,还邀请上级主管部门专家来所授课,初,杨村所还派出10名员工参加了杨凌分局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的第一期“农电工函授中专班”,有力的搭建了农电员工学知识、学文化的良好平台,较好地提高了农电队伍的整体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技术能力,为打造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抓管理、精益标准促发展

杨村所高度重视日常工作中的专业化、精益化管理应用。建立了生产、营销、服务专业化管理小组,对应设立了小组长“一长、三员、三组”组织机构,明确了各岗位职责,完善了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将员工划分到各专业班组分组作业,打破了供电所内部工作管理划分不清晰、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随意性强的松散式管理现状,构建起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雏形。

杨村所重视流程管理,与辖区每位电力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明确供用电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实现信息化管理,做到现场、客户档案和营销系统相符。严格执行电价政策,杜绝电费收缴中的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和搭车收费现象,坚持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抄表率和电费回收率达百分之百。定期开展营业普查、用电检查、理论线损计算等工作,制定《农电绩效考核办法»,每月召开一次线损分析会,将线损率、售电量、电费回收等指标按月考核与奖金挂钩,当月兑现,责任到人,分析线损变化原因,制定相应的降损计划和措施,使平均线损率月月达标。

杨村所全面起用供电所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了具备设备信息、营销数据、流程控制、指标分析、业绩考核等实时管理功能的sg186农电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该系统,进一步规范农电管理流程。应用理论线损计算软件,及时进行台区线损分析,为降损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积极采用集中抄表科技信息技术,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现场管理也是杨凌所日常工作的重点。按照《国网公司标准化作业指导卡》的要求,严格执行作业指导卡和两票的管理规定,使工作票、操作票的合格率达100%,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杜绝了人身及设备安全事故,实现了现场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使标准化作业得到深入贯彻。

抓队伍、切实增强凝聚力

第7篇:科技创新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设备管理;维护;台账

0.前言

设备管理在企业组织生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生产设备是企业经营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企业设备管理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施工为基础,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的费用来得到最好的投资成效,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采取相关措施保障企业设备始终处于较好的状态上,并持续改善与提高设备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其效能,是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经济效益。设备管理优劣是当前现代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做好设备管理是保障设备运转处于良好状态的保证,使产品质量与设备得到安全的运行,从而可维持企业的生产秩序正常,促进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做到优质高产,低成本低消耗,有助于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1.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

企业设备是指企业用于经营生产活动中可供长期使用的机器、设施、仪器和机具等物质资源。设备管理和维护往往缺乏企业的经济投入以及和企业增效相脱节,传统的设备管理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经营增效的要求,往往造成设备更新换代的比较缓慢,造成生产技术落后,市场缺乏竞争力。设备有其自身的运转规律及使用寿命,设备管理人员应遵循设备运转规律的原则做好设备管理,企业设备管理就是指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导下,根据企业经营生产要求,从技术组织、经济组织等方面采取措施,将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 设备管理绝不能用小生产或旧的模式进行管理,必须根据现代企业的内在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对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处置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到经济高效地使用设备,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的连续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企业设备管理对策分析

2.1企业设备管理的应遵循的原则

合理化的企业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①应体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建立企业设备管理机构,应根据现代化企业生产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企业设备系统的集中统一指挥。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列入厂长(经理)工作日程来统一考虑与安排,并由副厂长或总工程师统一指挥与协调企业的设备规划、购置、使用、维护、修理等各项工作。企业内部各级设备管理组织应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并协同动作、相互配合,以保证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工作。②有利于目标管理、有效与精简的原则。设备管理组织应有利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与设备系统的分目标,力求精干、简单、高效、节约。组织的有效性就是要求组织机构及其中的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工作,具有较好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精简是根据管理功能科学、合理的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精简不必要、重复、冗余的机构和人员。要消耗最少的资金和能源来争取较高的设备技术和利用状况,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有效进行,从而取得最大投资效益。③设备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为动力。应用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和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实现设备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经济,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配备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形成健全的设备管理组织。

2.2建立完善企业设备台帐管理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保障企业生产设备正常安全运行,设备台帐管理是设备运行的基础,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优良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确保企业经营生产顺行、高质高产、安全运行、品种丰富,从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保持企业设备技术状况完好并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而编制的台帐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严格进行设备选型。所选用的设备一定要适宜于企业经营生产使用,真正把好设备的选型关,做到责任到人,从设备的购置、验收、建档、图纸资料保存与清点、安装、使用到维修、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当中均应做到资料完整。②设备移交使用时建立台账,如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出厂年月、出厂编号、安装单位、安装年月、投入使用年月,安装地点、使用部门等主要参数;③强化技术档案的管理。设备技术资料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全面、准确、系统的掌握设备静态和动态信息并不断的整理完善可使管理工作更为高效。设备档案管理内容包括:设备明细目录;安全使用说明书;设备清单;合格证;设备档案登记;图纸资料的保管;设备档案资料借阅等。 ④设备使用后继续补充的台账,如设备资产折旧率,当期折旧额及累期折旧额,设备评估后变动的重置资产值、折余资产值,设备改造或部分报废后的资产变动额,设备改造后与设备移交使用时的变动内容等重要信息。

2.3重点做好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管理维护

企业设备若能得到合理使用,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设备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建立设备动态管理以便及时发现设备运行状态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实时的监控掌握其劣化趋势,根据条件限期整改。严格执行设备使用规章制度,防止设备超负荷运转,对于设备运行中出现的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疲劳等异常现象,应及时检查处理,防止设备过早磨损,确保设备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注重设备的检查与维护,通过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并及时采取一定的维护措施及时消除隐患,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企业设备的日常维护应做到:清扫、清洁、、紧固四个方面,维护好坏是影响到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执行企业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并应做到对企业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以满足产品的生产需求,应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对设备更新规划与方案的编制,并合理处理淘汰的设备。

3.结束语

总之,企业设备管理是当前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企业设备是保证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顺行,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设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张友诚.现代企业设备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王汝杰,石博强.现代设备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第8篇:科技创新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大中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用人机制背景下,大中高专院校学生档案作为学生就业过程中一份必不可少的重要凭证,是大中高专院校提供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综合情况反映,是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以创新的思路认真做好中等职业毕业生的档案管理主作,充分挖掘学生档案管理在促进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服务中等职业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推进作用,使学生档案管理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需要,从而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但是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需要创新管理工作尽快得以解决。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l世纪以来,信息化浪潮的掀起以及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深入,传统的管理模式就需要在急剧变革中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加之中等职业院校各项改革的深入,学生档案管理也在这些影响之下,表现出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l、学生档案归档内容程式化,不符合时展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的形成,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冲击,首先反映在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上。学生档案中记载的许多内容已经失去应用价值,同时许多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容却未被记载。如涉及高校招生录取材料、大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籍成绩总表、入党入团材料、毕业生登记表、学位授予通知书、报到证存根、体检表等比较多,而用人单位希望了解的个人素质、成绩、能力、诚信等方面的材料比较少,学生鉴定材料内容空洞、政治术语多,呈公式化、口号化,没有全面真实体现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貌和个性发展特征,档案材料不完整,信息量不足,档案材料归档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2、档案作用发挥缺位。

在大学生就业进入市场用人机制的大环境下。学生档案作为记载大学生成长情况重要文本材料,发挥了它无法替代的育人和人力资源开发作用,然而,发挥这些作用的前提是,学生档案是否具备内容丰富的,能真实反映大学生整体情况的有价植的信息储量。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真正从服务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要求来实施管理。由此造成的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全,信息失真,缺乏过程管理。信息提供滞后于毕业生就业等现象,其服务就业工作的作用发挥也就缺位了。

3、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给中等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材料没有及时的进入档案,规范性较差。有些中职院校主要注重《学籍卡片》、《考试成绩登记表》、《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考核表》等反映学生学科成绩的材料。应该凸显的《考生职业技能鉴定表》、实习、实训等反映职业学校特点的内容还较少,难以保证学生档案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而且,学生档案材料质量不高,利用率较低。从中职院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学生档案材料基本上是一些由个人填写的主观判断式材料为主,全面反映个人各方面素质的客观分析性材料,尤其是实践过程中的定量分析材料过少。如反映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的材料,只是简单一句“同意以上意见”,“情况属实”等评语,没有给予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使得档案材料较为粗糙。

4、电子档案网络化管理存在瑕疵。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档案网络化管理正是使这一目标得到实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与职能一体化来实现档案管理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降低成本,为提高档案资源的使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现代化电子档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以及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为电子档案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上的保障。但是,电子档案的管理也不是尽善尽美。一般系统软件都会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另外,学生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保证(如系统用户权限的界定、更改信息必备的条件、查询信息必须的手续),还有网络的不安全性、计算机故障问题、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软件技术的完善,等等。这些都将随着电子档案的不断发展而亟待解决

二、加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创新管理的几点对策

1、强化意识,完善学生档案管理的硬件和软件。

主管档案工作的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把其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事情来抓,强化师生的档案意识,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抓手之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网络硬件和数据库的建立。为加快学生档案信息化进程,学校应抓住中等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尽早完成校园数字化、网络化建设,配齐各种必要的硬件设施。这已成为当前高中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也是使中等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突破口。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也应提高现代化意识,强化信息技术观念,同时要增强职业道德,敢于抵制不正之风,杜绝私自修改信息现象,坚持原则,确保学籍档案的真实性。在软件建设上,要丰富内涵,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针对学校办学特色建立、健全相应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这一切为学生档案工作趋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氛围,打下扎实的基础。

2、统一建档标准,明确归档内容与范围。

作为人事档案基础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适合高职使用的统一建档标准,统一的制表内容。同时,各院校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建设,并建立健全收集、归档制度,使学生档案按照统一立卷内容和建档标准进行规范管理。根据统一的建档标准,做到归档材料收集齐全,保证不缺人、不缺项目、不缺页,确保每个学生的每份档案材料填写清楚、齐全,签字、盖章不遗漏。

3、以人为本,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工作者应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重藏轻用的旧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使档案工作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真正做到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服务。结合以人为本思想,重新规范归档内容。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应该兼顾档案的全面和个体性。既要收集学生档案的常规材料,如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等,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技能方面的材料。在归档过程中,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扩大收集档案材料范围,充实档案内容。如反映学生特长的个人作品、发明创造等材料;还有反映学生道德水平方面的如诚信、助人为乐、道德作风、考试有无违纪行为等方面的社会评价材料;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工作情况、学校大型活动的参与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与见习情况、毕业论文、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制作和竞赛等材料,都可以归人档案,特别是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将学生有关的“亮点”数据细致准确地归纳起来,如奖学金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及各种奖励的获得情况,各种特长及在校对培养的情况(担任过干部、党员发展等)汇总成证明材料,使其在推荐就业中更具有说服力和竞争力。就拿上次周宁县纪委要录用我校一名往届毕业生为例,这位学生录取的笔试不错,但开始用人单位不了解其在学校的品德表现,由于录用单位有多人竞争,经过多方面思考,用人单位决定到学校了解情况,从档案中得知这位学生曾经获得市级、校级三好生后顺利将这位学生录取。可见,尽量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在校表现,摆脱学生档案千人一面的程式化面目,为用人单位提供翔实、生动的档案材料,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4、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第9篇:科技创新规章制度范文

2016年初,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商业银行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差异化发展、商业可持续、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并重四个原则,明确战略和定位,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主动开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新空间,主动对接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主动满足金融消费者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主动适应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形成的新环境。基于此,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提出以下“五大发展理念”。

以客户提升为核心

精准客户开发。对公客户要统筹开发存量客户、关联客户、供应链核心客户、一般授信客户及其上下游,重点营销区域产业领域的国有全资及控股企业、政府平台类客户、财政机构类客户、金融同业客户;推进名单制管理,实行精准开发;围绕有信贷关系核心客户,进行链式开发;搭建担保机构、主流商会、专业市场、物流园区等多类机构间的合作平台,进行批量开发;立足区域、立足周边、立足社区、立足厅堂,开发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

做强客户基础。加大客户考核占比,加大客户数、小企业业务和过程管理考核力度,引导工作重点向支持实体经济、营销基础客户倾斜;更加注重客户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优化,加强“账户、动户、活跃户”分类管理;促进一般客户的扎实提升,确保“有效客户有产品运用、重点客户有业务支撑、核心客户有深度合作”,切实夯实客户基础。

优化客户质量。做好符合战略方向的大中客户、无贷户的开发营销,抓好这些客户的存款、贷款、结算等工作;扩大基础客群、提升中等客群、稳定高端客群、打造特色客群,重点营销中老年金融客户群、出国金融客户群、经营结算客户群、个贷需求客户群、高端贡献客户群和工资客户群,培养和壮大一批以支行为中心的区域核心客户群;通过客户结构优化,提高资产收益水平,实现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银行。

深挖客户需求。加大金融市场业务的营销力度,以新兴的金融市场业务品种抢抓大客户;对中型客户要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一方面控制好风险,另一方面提高我们的定价水平,提升收益率。联动客户服务。贴近政府、贴近产业、贴近资本市场、贴近同业,专业条线工作重点要聚力到重点客户综合服务上,统筹各方力量支持发展、支持一线、支持条线开展工作,切实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各部门、各经营机构联动合作,深耕重点领域客户,锁定目标、组建团队、定向开发;鼓励公私联动、中小联动、会计联动,发挥员工营销积极性,促进客户可持续开发。

以产品运用为抓手

准确定位。契合历史与现实,实现差异化发展,把握新产品推出的黄金期,加快推进批量营销,做出基础客户群规模,形成稳定的存款和收入来源,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突出实用。结合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契合市场特点,推广现金管理工具,开展资产托管业务,服务中老年金融客群,打造老年特色金融;深度运用储蓄、个贷、理财、信用卡、保险五类产品,满足周边居民多元化金融需求,打造社区特色金融;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差异化,运用“先贷后投、先投后贷、边投边贷”产品,为创业企业提供“股权+债权”产品服务,打造科技特色金融。

实现效益。充分利用科技系统,提高电子化程度,批量化做小微金融,提高效率、降低操作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将信贷资源配置到收益高的小微业务、零售业务上,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持续推动盈利增长;强化个贷投放,稳定住房贷款,加大乐业贷款,发展消费贷款,争取优质客户和项目,强化菁英贷、积金宝、薪金贷等高定价、高收益个贷投放。

强化前瞻。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顺应消费金融兴起之势,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深化“高端化、一体化、基础化”战略要求,借力银联、银商等第三方机构,加强营销资源、营销平台、营销渠道的互补与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对客户服务和营销组织的推动作用,打造“电子银行、直销银行、金融资产交易、小微”四大平台;应用电子银行产品服务好基础性客户,提升客户动账率、结算率和沉淀率,促进客户低成本存款增加,实现客户交易离行化、业务管理网络化。

防控风险。产品运用要以国家法律法规、行内规章制度为依据,加强市场风险研判,做好风险预后,兜住产品营销、投产的风险底线;要防止产品的过度运用,防范产品运用偏离产品设计本质;加强项目储备和贷款投放,改变“中长期”、“大金额”偏好,防止短贷长用风险,把握好项目推进的节奏、结构、节点,实现精准投放。

以业务创新为支撑

当前,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固,日益复杂的风险形势、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增强对当前银行业发展形势的认识,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严守金融风险底线,妥善安排各项经营工作,业务创新是重要支撑。

富于创新精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庞大的市场、完备的体系、多样化的需求,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要解放思想、开放包容,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创新型建设,推动发展动力根本转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强化创新思维。总理指出,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重点难点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改革举措都是从地方先做起来,积累经验后再推开的;要大力鼓励地方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深入持续推进转变与转型,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形成创新发展、创新管理、创新服务的良好氛围。

把握创新规律。业务创新要强化需求导向,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指挥棒,立足商业银行服务客户本原;要强化利润导向,盘活存量有效资产,调整结构、提升收益,培育利润新增长点;要强化价格导向,坚持效益原则,实现有效资产推动下的资产增长;要强化未来导向,加快互联网金融建设。

培育创新动能。当前市场面有效信贷需求开始回升,要用好现有资源和政策,加快信贷投放节奏,确保贷款收入稳定增长。

厚植创新优势。以业务创新为支撑,强化方案和效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延展性,运用标准化信贷流程,强化一揽子小企业金融解决能力,体现专业经营、流程提速、营销策略的有效性,把小企业金融服务打造成以“专”“快”“活”为特点的特色服务品牌,及时收集来自市场和一线反馈的信息,检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改进,优化调整。

夯实创新基础。守住不发生重大案件和事件、重大风险事件底线,强化责任,优化流程,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矩阵,守护好资产、负债、表外、表表外业务的资金安全、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员工客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银行的声誉安全。

以内外合作为突破

加强调经营转型和内外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延伸业务领域,提升发展内涵,构建跨市场、跨币种、跨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强化协同作业能力,向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向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转变,向服务全产业链客户转变。

凝聚和衷共济的思想共识。经营转型应朝着客户结构中小化、收入结构多元化、业务品种表外化、服务手段电子化、产品创新差异化、业务营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秉持合作共赢的职业心态。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市场状况、客户情况等各方面的变化,凝心聚力,加快转变,进一步增强执行力,互相补台,凝心聚力,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主动建议、主动汇报,加快改革、促进发展。

构建休戚与共的金融生态。通过有形渠道、无形渠道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强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通过线上获客、线下深耕,打造“天地对接”模式,形成客户交易服务环境闭环管理,确保客户在不同渠道获得一致的服务体验;在融资、投资、理财、交易银行、同业业务等方面搭建开放式平台,改善客户体验,抢占业务入口;强化跨界融合,提升经营管理的智慧集成与应用、智能推动与替代水平。

培育整合抱团的竞争优势。夯实基础系统和平台建设,回归服务客户本原,重塑客户关系,增强客户粘性和体验,带来低成本负债和风险可控的稳定收益;创新发展大投行业务,以大企业、金融机构和公共服务部门的直接融资需求为服务对象,积极介入企业兼并重组、并购金融、股权投资、结构化融资、另类投资、资产证券化等领域;以企业和居民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需求为服务对象,向净值型产品转型,分别从资产端、资金端发力,构成直接融资市场的“双轮驱动”。

疏通信息互享的服务渠道。精确定位目标客群,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扬长避短、细化需求,通过组织体系、产品、流程和服务创新,做深做透细分市场,形成比较竞争优势。

删减高效沟通的冗余环节。精简工作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操作成本、时间成本、人工成本,批量化做小微金融;提高电子化程度,让系统为人服务;认真梳理,去掉信贷出账等业务流程无效冗余环节,减少重复审核;扩大授权,通过调整政策、优化流程、加大授权,将经营体系中的“弯道”掰直,管理部门主要强化管理、指导、培训、检查等职能,提升系统整体的作业能力。

提升合规经营的执行能力。必须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各项业务,以更加高的标准、更加严的态度和更加实的精神,合规运行、规范管理,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改进协作共进的工作作风。结合工作实际,切切实实改进工作作风,树立一切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大局服务的工作态度。

以效益结构为根本

坚持发展第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商业银行的基本规律,积极融入经济市场和金融环境,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和广大金融消费者的需求。

突出价值导向。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理念,保持风险与收益的适度匹配、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适度协调。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个体性特征设计银行产品、风控方案、服务流程等,所有的服务内容均应该以客户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进经营转型。客户结构中小化,中小企业受政策支持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贷款、供应链融资等业务的需求旺盛,财富管理发展空间广阔,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正在形成,中小企业业务和零售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收入结构多元化,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转变,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中间业务、零售业务、投行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银行业务表外化,放开贷款利息下限后,利差空间被压缩,更需要去开拓表外业务。

优化业务结构。优化贷款结构,提高资源产出效益,盘活低收益信贷资产,将新增信贷投放到战略性业务中,对于低效益的贷款做好置换计划,腾出空间集中到战略领域,对于未到期的低收益信贷资产,可采取灵活的形式进行盘活。优化存款结构,提高成本低、稳定性好的存款比例,对于优质存款的潜力客户,要有名单,制定攻关计划,在资源配置和考核上给予倾斜,遵循随行就市、高进高出的原则,为业务发展赢得空间。优化新兴业务,提高新兴业务对效益的贡献度,重点抓好资产管理业务、债务资本市场业务和同业非信贷资产业务。

创新引领发展。服务手段电子化,要加大与电讯、网络、电商等企业加大合作力度;在提供优质客户体验的基础上,也可以增加一些收费服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产品创新差异化,要不断调整、组合和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业务营销市场化,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收益、有特色、多便捷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营销方式将由“找关系”转变为“找市场”。

改进组织架构。通过优化组织结构释放生产力,为转型注入活力;加快重点业务拓展,积极探索集约经营,提高综合方案设计能力,增强产品粘度,拓宽低成本资金渠道;以网点转型为切入点,做实支行,深入推动转型;以做强分行切入点,加强督办和推进;积极协调和解决转型中的难点,理顺机制提高效率,为战略重点业务服务。

完善考核体系。强化任务目标考核,按照“重点业务加强推进,传统业务稳定增长”的考核目标,有效将考核对接到各经营单位全年考核中,保证战略重点推进同时,圆满完成全年指标任务;强化对支行班子的过程考核,严格过程管理,强化支行班子的战略执行力;强化对客户经理考核,建立符合战略导向的客户经理考核机制,考核重点产品的应用,严格考核制度的执行,提能促效,推动战略转型。

强化风险管控。保持清醒的风险意识,建立起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制度执行与监督,减少风险和内控管理成本;加强贷后管理,从根本上改变“重贷轻管”的现状,确保分行资产质量的安全;每个工作岗位都要牢记“合规是底线”的理念,杜绝各种各类违规风险的发生,消除违规风险隐患,确保分行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