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科术后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

第1篇:骨科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骨科护理 骨科术后 康复锻炼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66-02

骨科护理当中,康复锻炼在恢复身体原有功能,大幅度降低致残率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康复锻炼的护理应由主治医师和护士共同完成,一般根据患者的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了不造成伤害,切忌动作粗暴。

1 临床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2月,观察了骨科术后患者64例。其中,按骨折部分来说,上肢骨折术后20例,下肢骨折术后44例;按年龄来计算,60岁以上50例,60岁以下14例。所有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1~8周的康复锻炼。完全无肢体障碍59例,轻度障碍5例,康复率达92.2%。

2 康复锻炼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2.1 康复锻炼的方法。康复锻炼是指患者通过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来维持肌肉和关节的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等,进而恢复骨骼功能,将致残率降到最低。其中主动运动靠肌肉主动收缩来完成,被动运动则是在外力帮助下进行关节运动,而肌肉不作主动收缩。一般情况下,骨折后的康复锻炼更注重使用复位固定术的治疗方法,忽视康复锻炼,这会使本可以恢复的功能丧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伤残,造成的伤害程度比原发性损伤更甚,因此,康复锻炼必须要依据科学进行。

2.2 康复锻炼的临床意义。

第一,康复锻炼可以消除水肿。外伤手术的创伤愈合期为4-6周,在这期间手术部位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肿状况,尤其是伤肢肢端会更加明显。因此在这期间一定要注意指导患者将患肢抬高有利于血液的静脉回流,减轻甚至消除水肿。

第二,康复锻炼可以减少肌肉萎缩的症状。骨科术后进行主动或者被动运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对患肢进行锻炼少肌肉萎缩,保证患者的健康。

第三,康复锻炼可以防止关节僵硬、粘连。骨折患者由于手术原因,肌肉不能自如活动,因此静脉和淋巴会瘀滞导致水肿的发生,最后会出现滑膜粘连的情况。所以在术后医生和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做些主动运动。如果是上肢骨折可做些握拳运动;下肢骨折可做股四头肌的长收缩联系,因为主动运动有牵拉作用,通过温和的主动运动可以运动关节周围的肌肉,从而减轻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僵硬和粘连。

第四,康复锻炼有利于促进骨骼愈合。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肌肉会加速代谢从而产生乳酸。乳酸则可以刺激血管扩张,增加循环血量,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长,促进骨痂生成,加速骨骼的愈合。

3 康复锻炼的几种方法

3.1 疼痛心理护理。在进行锻炼之前,我们要让患者明白关节僵硬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关节长期固定而出现的挛缩现象,也就是关节周围的肌肉短缩以及关节囊里的空间紧缩。除此之外,关节内还会出现由于脂肪组织增生导致的关节占位,堵塞骨膜上的通道,关节的软骨会被该软组织的过度增生覆盖,并且融为一体。在压力作用下,在关节表面互相接触的位置会出现纤维化和退行性变,更有甚者会发生纤维粘连造成的骨性愈合,丧失运动功能。

3.2 骨折早期的康复锻炼。患者伤后的1-2周,是康复锻炼的早期,这时的骨折肢体局部反应相对较大,肿胀和疼痛状况明显,还未形成骨痂。手术后骨折断端虽然已经被固定,却并不稳固。所以,在此阶段的锻炼主要以不活动关节为前提,主要是进行主动收缩和舒展肌肉。

(1)上肢肌肉的锻炼方法是握拳运动,患者用力握拳,充分伸直手指,并进行反复和交替训练,从而增强双手握力。

(2)下肢肌肉的锻炼方法则是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该练习不仅可以增强臀大肌、小腿三头肌以及股四头肌的力量,同时用力做踝关节的伸屈和背伸足趾的运动,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关节僵硬的情况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

(3)被动活动,例如进行一些向心性按摩,可以达到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的效果。

(4)肌腱用力踩床,用双肘和头部将全身支起,尽量使背部和臀部腾空,五点受力,即五点支撑法。该方法不仅能锻炼腰背肌,还能避免压疮。

3.3 骨折中期的康复锻炼。手术后的3-6周是康复锻炼的中期阶段,这段时间骨折患者的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感减少,初步形成骨痂,骨折断端也已初步连接。这个阶段患者需要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逐步扩大肢体活动的力度和范围,但是还必须有所限制,避免由于活动范围的突然加大而导致的骨折错位。在这个阶段,有三步可以帮助患肢下地:第一步,用健肢和双拐组成三点,支撑身体的重量来进行地面活动,需注意的是患肢并不负重。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下,可以让患肢的脚尖轻微点地,适当负重。第三步,在进行了以上两步之后,让患肢全脚着地,与健肢一起负担全身重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进行,切不可一蹴而就,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训练时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逐渐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3.4 骨折后期的康复锻炼。骨折手术后的6-8周是康复锻炼的后期,这个时期骨骼已经基本愈合,关节活动也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此时的康复锻炼强调的已不仅仅是局部的锻炼,同时也会进行全面的关节和肌肉锻炼。

3.5 注意事项。康复锻炼一定要确保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坚持主动运动,适当添加一些被动运动。首先,康复锻炼以恢复肢体生理机能为目标,以上肢为例,恢复手的功能是恢复上肢活动的关键,同理,下肢则是以增强步行能力和负重为主。其次,在进行康复锻炼时,既要稳,又要慢,不要急于实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此外,康复锻炼也应有度,避免让患者感到劳累,更不能引起疼痛,如果运动过量则会出现剧烈疼痛,甚至出现水肿。

4 结论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经过1―8周的康复锻炼,完全无肢体障碍59例,轻度障碍5例,康复率达92.2%,根据随访1-2年的情况,患者康复状况良好。

参考文献

[1] 刘琼芳.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5)

第2篇:骨科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康复护理

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骨科治疗中常用的方法,而术后康复护理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1-2]。为探讨股骨头术后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选取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医院实施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实施治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59例,年龄62~89岁,平均(73.43±4.45)岁;股骨头陈旧性骨折41例(39.81%),股骨颈新鲜骨折62例(60.19%),双侧股骨头坏死33例(32.04%)。

1.2  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要点与临床使用价值。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护理要点

2.1  麻醉后护理:术后患者回室,将枕头除去,头偏向一侧,保持平卧6~8 h,每15~30 min监测血压、脉搏以及呼吸,协助患足穿钉子鞋,保持患肢中立位。

2.2  疼痛护理: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就会感到切口的疼痛,尤其在24 h内最剧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患者康复。

2.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伤口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发现渗血、渗液时要及时更换。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扭曲、脱出、引流液量及颜色,保持负压引流通畅,一般48~72 h拔除引流管。

2.4  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在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同时增进食欲。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保持睡气垫,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每2小时抬臀按摩受压部位一次,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家属帮助患者正确咳嗽[3]。如果患者咳嗽无力,可进行雾化吸入,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

2.5  饮食指导: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含钙高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2.6  心理护理:老人在治疗中,多因疼痛、功能障碍、经济负担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思想包袱沉重,甚至有放弃治疗和轻生的念头[4]。因此,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的述说,多加体贴患者,每项治疗护理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经常鼓励患者,使其重获信心,早日康复出院安度晚年。

2.7  健康教育: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根据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因人施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讲解既能使患者听懂又能使患者完全掌握,并且要求家属共同参与,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8  指导功能锻炼:一般与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行肢体锻炼,同时在指导锻炼时,反复示范,直至患者或家属掌握为止。详细讲解示范锻炼的方法、时间、目的及注意事项。锻炼不宜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防止患者再骨折或肌肉损伤。

2.9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血黏普遍增高,加之术后肢体活动极少,易产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应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防止深静脉栓塞[4]。

2.10  出院指导:嘱患者术后半年内,为防止假体脱出,应避免患肢行外旋、内收、下蹲、盘腿、坐矮凳或软沙发及侧卧屈髋。一旦发生假体脱位,立即制动并及时就诊。提醒患者注意爱惜假体,禁止单腿跳跃,避免过度负重,防止粗暴或过度活动。

3 讨论

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和钙吸收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常出现骨质疏松,因此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特别是股骨头骨折。当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后,骨折难以愈合继而引发股骨头坏死,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难[5]。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通常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解决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问题。而护理康复是术后护理的要点,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反应和行动比较迟缓,而且由于体质较弱而对手术的耐受力差,也对术后康复缺乏信心,这都不利于老人术后的康复[6]。护士必须给予全面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通过康复护理,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并且对在院期间的护理普遍表示满意。总之,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李武平.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3.

[2] 陈建华.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121.

[3] 任清霞.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12(21):361.

[4] 陈艳辉.浅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J].中外医疗,2010,29(1):145.

第3篇:骨科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51-01

随着骨外科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THR)已成为治疗老年髋关节损伤疾病的常用方法,能够极大地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其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手术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护理不当或功能锻炼方法不正确,容易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将我院收治的22例THR患者的护理及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2例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65~82岁。手术采用髋部后外侧入路。出院随访10个月~2年。效果满意,假置及髓关节功能良好。

2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护士应持关心的态度,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耐心开导和介绍骨折的特殊情况及手术过程、说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同时应适当讲述成功治愈的病例,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可能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有利于实施术后康复护理计划。

2.2木前康复训练指导:目的是使病人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1)指导: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的,应取平卧或半卧位,患髓屈曲小于45°,休息肢外保持中立,两腿间放置厚枕,必要时准备合适的防旋鞋。(2)训练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因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使用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以保证稳妥,并避免患肢的内旋及内收动作。此外术前训练患者深呼吸、咳嗽,避免术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术后康复训练:(1)训练方法:术后第l天进行肌肉静力收缩运动及股四头肌静止性收缩,足趾及踝关节的伸屈及旋转运动,以及收缩臀部的肌肉等患髋以外其他关节的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术后第2天,增加髓部屈曲练习,患者仰卧伸腿位,收缩股四头肌,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臀部移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前,注意防止髋内收、内旋,屈曲角度不宜过大。保持髋部屈曲5 s后回到原位,放松后重复1次。术后第3天在主动锻炼的基础上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如仰卧位屈膝屈髋运动等,2次/d,角度由小到大。术后第4天监督患者在助行器协助下做站立练习行走,根据患者关节假体的同定方式决定患肢的负重程度。术后1周若体温正常,切口无渗血、无发红、发热,患者肿胀逐渐消退,则可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练习。

2.4出院前指导:指导卧位时仍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之椅子,坚持康复训练,避免导致髋部过度前屈、内收、内旋或外旋的不良运动,做到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不要坐沙发或矮椅;3周内曲髋90°;不将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或盘腿;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患肢不负重,拄双杖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杖一单杖一弃杖,但必须避免屈髋下蹲。

第4篇:骨科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随机选取 60 例骨折术后的患者,均行四肢骨折术后一段时间切口拆线两天后,并分为采用中药熏蒸护理治疗的试验组和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的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的 30 例患者中,男 14 例,女 16 例;年龄为 19~89 岁,平均年龄为 (49.49.8) 岁,身高 (1605)cm,体质量 (608.4)kg。观察组的 30 例老年患者中男 14 例,女 16 例;年龄为66~97 岁,平均年龄为 (81.29.5) 岁;身高 (1595)cm,体质量(589.7)kg。两组骨折术后的患者在拆线前后均有红肿、局部皮肤发热等临床症状,两组骨折术后患者的身高、年龄等不存在差异。

1.2 治疗方法

两组骨折术后的患者在拆线两天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嘱咐下只做常规治疗护理活动;而试验组的骨折术后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的手段进行护理治疗,根据临床中药熏蒸的要求,注意观察在利用熏蒸治疗机时要防止烫伤,熏蒸结束后按照相关要求给患者进行敷药治疗。

1.3 护理方法

两组骨折术后的患者在拆线两天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治疗手段,对照组利用常规治疗护理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分别对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心理和中药药物护理。在利用中药熏蒸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不断鼓励患者,时常进行治疗心理沟通等;而中药熏蒸的护理更要根据娴熟的技术和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在给患者中药熏蒸时,要注意嘱咐患者在治疗前要去排便等,按照要求给患者敷药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 统计软件,利用 t 检验方法对两组的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治疗疗效实行检测。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术后护理治疗的效果

两组骨折术后的患者在拆线 2 d 后采用不同的护理康复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观察并对比其治疗疗效和临床总有效率。具体见表 1。

表 1 两组骨折术后的护理治疗效果

2.2 两组骨折后患者在护理治疗前后的情况对比

对照组骨折术后的患者在常规康复指导下进行一般的活动治疗,一段时间后,相对治疗前患者感觉疼痛、红肿有明显的改善,关节能做简单的活动;试验组骨折术后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的护理治疗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后,发现相对治疗前患者的疼痛的感觉和红肿的情况有明显的变化,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较佳;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骨折术后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恢复情况较佳。见表 2。

表 2 两组骨折后患者在护理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情况对比

3 讨论

骨折是外科骨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可由外伤引起,多见于骨骼不发达的儿童和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中青年少见。骨折可有单发骨折和多发骨折两种,目前在外科骨科中多以单发骨折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发展,楼房的增高,导致交通事故和高处跌伤等引起骨折的事件越来越多,特别是四肢的骨折,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5篇:骨科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大小不等,平均年龄50岁。

1.2护理方法

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精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护理,三个月后查看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康复护理

(1)在术前同患者交谈,介绍肱骨骨折手术的一般情况和康复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避免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导致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2)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康复护理的常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肱骨骨折的方法和细节,让患者清楚注意事项,以便在之后的术后康复护理中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1.2.2术后康复护理

(1)在患者的术后1-10天,派医护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状况,安置好患者,将床头抬高,将患臂用枕头垫起,放置好肘关节和肩关节的位置,具体标准为:肩关节置于前屈外展位,肘关节屈90度。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术后麻醉消失,患部异常疼痛的现象,对有此现象的患者使用止痛剂,缓解疼痛感。对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患者起身应当帮忙扶起,患者如厕应当给予帮助。在患者身体有知觉之后,应对患者患部手臂进行手指和手心的按摩活动,保证患者手臂其他位置血液畅通。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臂肩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腕关节和肘关节的运动,就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臂侧手握拳,伸指及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减轻手部水肿,握拳以8s左右为一次,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20组左右,情况好转,可增加练习量。

(2)在术后10-25天,开始练习肩部活动,如肩部前后屈伸活动。具体操作方法为: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身后,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托住肘关节,以一定幅度轻微活动,重复5-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5-8组。在这一过程中,禁止患者患臂外展,以造成二度骨折。也可以教患者健臂扶住床架,身体下弯进行自我锻炼,以辅助治疗。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

(3)术后25-50天,在没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指导患者进行全面关节练习。如身体向前弯曲,使患臂在重力作用下下垂;患臂前后摆动后左右摆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患者运动量仍不宜过大,以每次50-80下即可,运动的幅度以患者自身情况而定,以无不适感为佳。在这一阶段后期,患者可以用健全的手臂托住患臂,放松肩关节,还可进行缓慢的下蹲运动,让肩部跟随身体运动而得到活动。在无不适感之后,可由健全的手臂将患臂向外推送,以达到矫正之目的。此阶段是患者恢复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会有患者担心动作过大导致再次骨折的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动作的纠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4)术后50-90天,在第三阶段活动顺利完成之后,可让患者进行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训练。

1.2.3出院指导

(1)运动指导

鉴于患者的住院时间不长,患臂并没有完全康复,不宜进行负荷较大的运动,在出院后,患者应坚持康复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2)饮食指导

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相关营养元素的摄入,在骨头愈合期,需要大量钙质,适时补充钙元素。不宜饮酒、抽烟等。

(3)生活指导

注意休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2.结果

经过为期3个月的护理,本次治疗30例患者中,肩部、肘部关节能正常活动的有28人,恢复了正常的身体机能。康复率达到95%。

3.讨论

第6篇:骨科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康复护理 腰椎功能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ANG Yanqiu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Dal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In 78 case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surgery,the odd number of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and even number of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outine nursing group. The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and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were further implemented in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JOA lumbar function score at 3 weeks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urgery,the implemen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ha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promotion.

Keyword:lumbar disc herni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umbar function;

在骨科的各类疾病当中,腰椎间盘突出是相对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的健康、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均有非常不利的影响[1]。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快速、直接的方式,不过有诸多的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造成影响,为此我们便需要重视并切实做好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措施,以确保其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39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相关的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对其从1~78号进行排序,并将序号为单数的患者划分为康复护理组,将序号为双数的患者划分为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39例。分组后康复护理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41~65岁,平均(50.53±2.53)岁;病程2~6年,平均(2.14±0.56)年;突出位置L4~L5有16例,突出位置L5~S1有8例,突出位置L3~S4有6例,突出位置L2~S3有5例,突出位置L1~S2有4例。常规护理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42~66岁,平均(50.21±2.48)岁;病程1~7年,平均(2.08±0.46)年;突出位置L4~L5有17例,突出位置L5~S1有9例,突出位置L3~S4有5例,突出位置L2~S3有5例,突出位置L1~S2有3例。上述各项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的可行性充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MRI、CT或腰椎X线平片等影像学检查确诊。(2)具备下述手术指征之一:(1)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效但经常复发;(2)马尾神经受压;(3)首次病情发作便具有剧烈的疼痛感,下肢症状突出;(4)病程超过3个月。(3)对本研究完全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恶性病变;(2)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手术禁忌证;(3)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

1.3 方法

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如观察患者术后手术恢复情况、遵医给药、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予以对症护理等。对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方法如下:第1个阶段为手术后的第4小时到第3天。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卧床锻炼,通过被动抬腿等,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抬高越30°~60°,抬高到位后保持10~20 s,两侧下肢依次进行。同时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运动,如跖屈、环转和背伸[2]。患者情况允许,鼓励其自主抬腿,自主抬腿时,幅度和频率逐渐增加,以患者自身可以承受为限。第2个阶段为手术后的第4~14天,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强度,并由被动运动转向主动运动。如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贴墙运动,佩戴腰围背靠墙,保持头部、双肩、臀部、足跟贴近或靠墙,每次保持5 min左右,每组3次,每天2组。也可进行伸背运动,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并用下肘部撑床,保持小腹贴住床面,然后将头部抬起,上半身尽量向后仰,保持10~20 s,每组3次,每天2组[3]。第3个阶段为手术后的第15天开始,无具体结束时间,患者出院或是康复后,也可自主进行锻炼。可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五点式运动,让患者取仰卧位,屈肘、屈髋、屈膝,并用双足、双肘和枕骨作为支撑,使腰背部举起,动作到位后,保持20~30 s,每天3次。再者是伸腰运动,佩戴腰围双手护腰,然后分开双脚,保持与肩部相同的宽度,再将腰向后伸,动作到位之后,停留20~30 s,每天3次。最后是腰背肌飞燕式运动,指导患者去枕平卧,双手放在背后,抬头、挺胸,并伸直膝关节,使大腿、胸头尽量离开床面,动作到位后,保持3~5 s,每天6次。

1.4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计算疗效优良率。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手术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活动功能不再受限制,治疗效果评为优;手术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轻微存在,活动稍受限制,治疗效果评为良;手术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较为明显,活动受限较大,但可见改善,治疗效果评为可;手术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无缓解,活动受限依然如初或加大,治疗效果评为差。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治疗效果评为优的患者例数+治疗效果评为良的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2)术后3周、3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方法如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的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对患者的腰椎功能进行评分,满分29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腰椎功能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过程当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统计、分析,均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数据记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优良率

术后4周,康复护理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

2.2 腰椎功能评分

术后3周、3个月分别对比2组患者的腰椎功能量表评分,康复护理组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评分对比

3 讨论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是病情过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只能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确实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起到快速、直接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如何,却深受护理工作的影响[4,5]。要想真正地巩固和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我们就必须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进一步的康复护理,引导、帮助其进行科学、安全地术后康复锻炼。本研究也切实证明,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可以保障和提升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地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雯.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61-62.

[2]石爱华,韩霞.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5(15):127-128.

[3]丁红.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行快速康复护理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6):162-163.

第7篇:骨科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尺桡骨干 双骨折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疗效观察

2007年1月至2009 年3月我科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66 例,并同时加强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 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66 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观察研究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34 例) 和对照组(32 例)。其中康复护理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2.6±5. 6) 岁。对照组男19例, 女13例; 年龄(31.8±4.7) 岁。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师采用相同的方法完成。康复护理组患者于术前、术后均给予综合康复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

1.2.1 术前护理

两组术前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记录,观察双手活动是否正常,血运及感觉情况。术前采取患肢石膏托外固定可使患肢制动,此时要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避免石膏过紧、过松,观察皮肤受压部位,是否有石膏扭曲、变形及断裂现象。

1.2.2 术后护理

术后患肢必须保持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对照组患者主要在护士指导辅助下进行被动肘关节屈伸活动,每天1 h。康复护理组则给予综合康复护理,主要进行患肢的主动活动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1)早期康复护理(术后1~2周内)。术后2 周内局部疼痛、肢体肿胀、骨折端不稳定, 功能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局部血运, 改善局部症状, 防止肌肉萎缩, 关节粘连。此期的护理首先是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变被动活动为主动锻炼,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 在复位固定麻醉消失后, 即鼓励患者以主动活动患肢肌肉为主, 在有利于局部固定的前提下, 活动某些关节,具体按下列步骤训练:患肢各手指运动和用力握拳及张手运动;患肢肩关节主动运动(开始阶段可在健手帮助下进行);患肢前臂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健肢前臂肌肉运动。每个动作保持10s重复练习,每天3~4次,每次10~15min。注意禁止患肢前臂旋转运动,练习强度以不引起剧烈疼痛和肿胀加重或以患者感觉轻度疲劳为宜,同时口服院内制剂骨伤胶囊Ⅰ号。而且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病情应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建立登记卡,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随时修改计划, 使患者能针对自身问题, 做到切实有效的功能锻炼。

(2)中期康复护理(术后3~4周)。术后3~4周, 此期骨折局部症状基本消退, 骨折端基本稳定, 骨痂开始生长。康复以主动活动为主, 锻炼肌肉的舒缩活动和关节活动。指导患者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原则。具体按下列步骤训练: 患肢的腕、肘关节渐进增加活动范围的主动—辅助运动和主动运动;患侧前臂轻柔、缓慢的旋转运动,逐渐进展到患者各关节的用力性抗阻运动;增加患肢肘、腕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及器械辅助运动;患肢的抗阻运动。每个动作保持10s重复练习,每天3~4次,每次10~15min。注意骨折愈合早期或外固定去除后早期阶段禁止强制性被动运动,练习强度控制在不引起患肢疼痛及肿胀加重。同时口服院内制剂骨伤胶囊Ⅱ号及熏蒸治疗。

(3)后期康复护理(术后5~6周后)。术后5~6周后, 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外固定可去除, 此期应抓紧时机进行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和肢体的负重能力练习。口服院内制剂骨伤胶囊Ⅲ号,或用舒筋活血药剂熏洗患肢。做好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指导, 定期来院复诊。

2 结 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疗效比较

康复护理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2±0.5)个月,优良率为91.2%,对照组所需时间为(6.8±0.3)个月,优良率为81.3%。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康复护理组2例发生感染,1例出现桡神经麻痹,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8%;对照组发生感染、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延期愈合、不愈合各1例,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关节粘连、桡神经麻痹各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3%,与康复护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第8篇:骨科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膝关节伸直位僵硬;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66-02

膝关节附近的骨折及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临床上采取相应的内固定或石膏托外固定等治疗,骨折后,患者因担心过早运动影响骨折愈合,往往习惯性制动限制了膝关节的活动。长时间的制动后表现为膝关节屈曲、伸展受限,常伴有股四头肌挛缩、肌力下降,关节内血肿机化合并关节外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发生病理变化,造成膝关节僵硬,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008年3月~2010年4月我院康复科对17例骨折及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后膝关节僵硬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2~63岁,平均38岁。受伤原因:车祸10例,高处坠落伤4例,砸伤3例,股骨髁间骨折6例,股骨远端骨折3例,髌骨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膝关节周围肌腱、关节囊损伤4例。伤后关节制动时间60~135 d,平均76 d。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僵硬10例,单纯石膏外固定后僵硬7例。上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障碍。

1.2 方法

1.2.1 心理康复[1]大部分患者并不是膝关节损伤不能活动,而是存在许多顾虑,产生恐惧感,从而拒绝锻炼。首先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了解病情,根据不同的受伤情况、治疗过程、性格、职业、工作情况、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对患者讲解早期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及长期制动的并发症,并介绍一些成功病例,使患者了解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并进行骨科健康教育[2]。

1.2.2 康复护理方法

1.2.2.1 蜡疗我院采用北京恒温蜡疗仪,首先将蜡疗仪盛满水,将医用蜡放入加温仪器箱内,使其融化之后,将融化的蜡放入方盒内使其冷却,待其温度降至45~50℃后,将其置于患者需要治疗位置上,大约20 min,每日2次,将用完的蜡放回箱内备第二天应用。

1.2.2.2 早期关节松动技术切口拆线后即可行关节松动技术,评估和功能锻炼,检查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周径测量和抗阻力伸膝试验,以了解股四头肌的肌力,被动活动膝关节和侧方移动髌骨了解关节内粘连情况,与临床骨科医生配合了解骨折愈合程度和膝关节情况。采用推拿按摩,主动练习膝关节伸屈,加强股四头肌力和恢复局部皮肤弹性。髌骨松动技术,上下松动,护士双手推髌骨上或下缘,向上或向下推动髌骨5~6下,手法不宜过重。侧方松动:护士立于患侧,双手拇指扣于髌骨外侧缘,由外推向内5~6下,推髌骨内侧缘5~6下,手法相反。前后松动:护士一手置于膝后,一手置于髌骨上,两手合力挤压髌骨。髌骨松动手法常用于蜡疗后,每天2次。股四头肌按揉法:患者仰卧位,护士立于患侧,两手拇指置于股四头肌外侧,由上而下进行按揉,其余四指置于对侧进行按揉,使股四头肌放松,以防止股四头肌废用性萎缩,每天2次,每次20 min,手法不宜过重。膝关节被动活动:术后2周将缝合线拆除后,将膝关节置于床边,护士一手放于胫骨结节前缘,一手压于股骨干处,轻轻压膝,在患者无痛下活动,循序渐进用力压膝;膝关节被动运动器功能锻炼,术后3 d便可行CPM机练习,起角0°~30°,以后每日增加10°[3],每天3~4次,每次40 min,14 d为一疗程。

1.2.2.3 膝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患者仰卧位,患膝放于床边,患者主动下垂,测角气轴心放置在股骨外侧髁,固定臂与股骨纵轴平行,记录测量出来的角度,为康复恢复的角度。

2 结果

康复治疗前膝关节活动度屈膝30°~50°,平均41°,治疗1.5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屈膝60°~145°,平均99°。术后疗效按Judet标准评定,优14例,良2例,可1例。

3 讨论

3.1 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

蜡疗可以松软周围僵硬的软组织,为下一步手法松动技术打下基础,关节松动技术是根据轻巧的手法作用于关节外的骨及周围的软组织,改善关节囊。减轻膝关节疼痛,Salter[4]认为,CPM可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代谢能力,CPM机的使用,其优越性在于,不断牵拉挛缩的股四头肌和膝周组织,恢复其弹性,防止再粘连,机械性研磨膝关节面,最大限度地维持关节活动度,为随后的主动锻炼减轻了阻力,易被患者接受, CPM机治疗可以改善关节腔的滑膜分泌,有利于关节的,通过上述方法的操作,早期护理康复治疗直接影响关节的功能恢复。

3.2 膝关节僵硬早期护理注意事项

蜡疗温度一定要适合人体耐受温度,我院基本采用50°~60°用于人体体表治疗部位,温度不宜过高,及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烫伤;关节松动手法及被动活动不宜用重手法,以免加重骨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膝关节被动运动器功能锻炼从0°~30°作为起角,循序渐进,以不引起疼痛为宜。

3.3 康复教育

充分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患者因怕痛和出现意外而逃避活动,又要避免急于求成. 不注意锻炼方法而过早活动及负重,引起骨折移位。正确、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治疗的重要环节。国外研究证明,关节功能低下仅1~2个月的时间即可发生废用综合征,超过6个月进行功能锻炼则收效甚微[6]。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加快静脉回流,减轻水肿,还可以使关节液正常循环和分泌,防止粘连早,可较快地恢复膝关节功能[7]。局部的物理治疗能软化僵硬组织,增强肌肉张力和力量,促进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1]王联丽,汤宇宏.下肢骨折近关节支架外固定术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9):809-810.

[2]陆玲.骨科健康教育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84-85.

[3]容国安,龙耀斌.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43-44.

[4]Salter RB. The biologic concept of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of synovial joints[J]. Clin orthop,1989,242(5):12-25.

[5]刘静.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13-514.

[6]吴萍.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8):107-108.

第9篇:骨科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腹部皮瓣;康复护理;关节;功能障碍

    腹部带蒂皮瓣是手外科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临床观察发现该术式可造成患者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障碍。腹部带蒂皮瓣术后一般3周断蒂,为防止皮瓣撕脱,术后用胶布或腹带将前臂及手固定于腹部,在此期间由于患肢长期处于限制,患者常出现关节及肌肉疼痛,断蒂后关节活动范围变小、活动时疼痛等关节功能障碍。本文旨在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腹部带蒂皮瓣术后上肢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的效果,探求更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腹部皮瓣术后患者180例,入选条件为单侧手外伤皮肤缺损患者,无肩周炎及其他肩、肘、腕关节病史,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3.6岁;左手伤48例,右手42例;单指伤56例,其中示指伤25例,中指20例,无名指5例,小指5例,拇指1例;多指伤34例;对照组90例,男61例,女29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3.2岁;左手伤47例,右手多伤43例;单指伤58例,其中示指伤26例,中指21例,无名指4例,小指5例,拇指2例,多指伤32例。2组年龄、性别比、受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断蒂时间均为术后3周。

1.2  研究方法

试验组:(1)术后第1天即对患侧肩周、上臂、前臂肌肉进行放松按摩,以不牵动皮瓣为度,3次/d,5 min/次,由个人或他人帮助完成,注意患侧上肢的保暖,并进行轻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2)3 d后去除胶布固定,改腹带固定患肢,患者可下床活动,这时护士开始一对一指导患者活动患肢关节。锻炼时解开腹带让患者取座位,指导并帮助患者用健手固定患手,保证皮瓣不受牵拉,做患侧耸肩、转肩活动以防止肩关节僵硬;通过脊柱向患侧侧弯和肩关节下沉活动,最大限度地屈曲肘关节,通过脊柱向对侧侧弯和耸肩活动最大限度的伸肘关节;通过肘关节在屈曲位的上肢前后摆动最大限度的活动腕关节,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日做3组,护患一对一连续指导1周;(3)10 d后患者掌握活动要领,可进行自我锻炼,1天做2组,并鼓励、督促患者坚持自我锻炼直到断蒂。对照组:常规护理,术后3 d卧床,胶布固定患肢;3 d后逐渐下床活动,腹带固定患肢,3周断蒂后锻炼关节活动。

1.3  观察指标 

断蒂后第1天测量肩、肘、腕各关节的活动度:肩关节前屈活动度;肩关节外展活动度;肘关节屈曲过伸活动度;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

1.4  效果判定[1] 

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范围50%时,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以达到关节活动最大范围的80%以上为优,以达到关节活动最大范围50%以上,80%以下为良,以小于关节活动最大范围50%为差。

1.4.1  肩关节前屈活动范围为0~180度[2],以≥145度为优,90~144度为良,﹤90度为差。

1.4.2  肩关节外展活动度为0~180度[2],即为≥145度为优,90~144为良,﹤90度为差。

1.4.3  肘关节屈曲过伸活动度范围0~150度[2],以≥135度为优,75~135为良,﹤75度为差。

1.4.4  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120~160度[2],以≥120度为优,60~119度为良,﹤60度为差。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肩关节活动度对比  2组在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和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表1  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对比情况(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对比情况(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肘关节屈曲过伸活动度对比  2组在屈曲过伸活动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肘关节屈曲过伸活动度范围对比情况(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对比  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4  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范围对比情况(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3.1  关节制动可造成关节囊、韧带、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缩短,关节挛缩;关节制动关节软骨交替受压及减压也停止,滑液分泌、流转障碍,导致关节软骨营养障碍,萎缩、坏死、纤维化;制动还造成血管翳增生,关节软骨侵蚀纤维化,导致关节粘连,关节活动度障碍[3]。有观察发现关节固定4 d在组织学上就可见挛缩征象[3]。腹部皮瓣术后为防止皮瓣撕脱,一般用宽胶布将患肢与躯干固定在一起,而且3 d内尽可能不下床活动,这样客观上造成了患肢关节活动受限,主观上患者害怕伤口疼痛不敢主动活动各关节,导致了肩、肘、腕关节活动度降低,严重的导致各关节僵硬,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工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后期康复更加困难,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而且预防与治疗相比事半功倍,因此减少制动时间,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3.2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皮瓣断蒂前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肩、肘关节功能障碍效果显著,而对腕关节预防效果不明显: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62.92%;肩关节外展活动度优良率97.78%,对照组61.80%;肘关节屈曲过伸活动度为优的百分率为试验组64.44%、对照组5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腹部皮瓣术后腕关节可活动范围最大,可在不经意间锻炼了腕关节,因此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肩关节和肘关节在腹部皮瓣术后可活动范围很小,没有护士具体细致的指导,患者不会主动活动肩、肘关节,患者一方面未意识到关节僵硬的后果,另一方面害怕皮瓣撕脱或引起疼痛。试验组患者通过护士具体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主动配合护士锻炼关节,因此效果显著。

3.3  有文献报道49例腹部皮瓣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障碍,经过断蒂后的后期康复,肩外展范围90~120度23例,<90度26例[4],参照本文效果判定标准,优良率仅为46.94%,本试验组优良率为97.78%。分析其优良率低的原因:(1)断蒂时间较长(3~4周);(2)断蒂前没有早期康复护理,断蒂后才开始练习关节活动。本组病例断蒂后第1天的肩关节外展活动度优良率已达97.78%(试验组),断蒂后经过1周的系统锻炼,肩关节活动度100%优良,即活动度均在90度以上;肘、腕关节100%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范围。这充分证明了断蒂前早期康复护理的优势。

    腹部皮瓣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具体系统的康复护理,并与断蒂后的后期康复相结合,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复杂而精细的操作均离不开手,患肢手指功能的康复更重要,但因为其受伤机制复杂,其功能康复受更多因素影响,对比分组非常困难,因此未作研究,未受伤手指可早期活动,恢复功能,受伤手指早期康复的方法和时机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王澍寰主编.手外科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8.

2 燕铁斌主编.现代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7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