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律援助专题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全市贯彻实施《条例》的主要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完善工作制度,切实履行职责,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仅今年1-9月份,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87件,比去年同期增长43%,较好维护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全市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市法律援助中心被评为“省级文明法律援助中心”,__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郑玉铮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十佳援助律师”称号。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重视支持法律援助工作,把法律援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全市法律援助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确保法律援助工作措施的有效落实。今年初,市政府把法律援助工作列为20__年度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年内为贫弱群体办理1500件以上的法律援助案件。市司法局将法律援助办案数量层层落实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律师事务所,把任务完成情况与执业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年检注册挂钩,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加大了对各县(市区)的督导检查力度,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会议、一季一通报,促进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着“贴近群众、方便群众”的原则,大力推进援助网络建设,市县两级在全省率先全部成立了法律援助委员会和法律援助中心,并在民政、工会、团委、妇联、残联、老龄委、武装部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室),乡镇、街道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配备了法律援助信息员。市政府将法律援助办案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市司法局与市财政局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法律援助工程,切实加强财政保障的意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善法律援助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微山、__、__等县严格执行《条例》规定,将法律援助办案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时拨付到位。今年__县法律援助办案经费由2万元增加到8万元,较好保障了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工作。
(二)开展宣传活动,扩大了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我市积极开展《条例》的宣传活动,编印宣传资料,制作法律援助联系卡,建立宣传专栏,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开展义务法律咨询,与妇联、残联、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展为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服务专题活动,大力宣传《条例》的精神和法律援助工作情况,使社会更加关注法律援助,让困难群众懂得通过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市司法局与新闻媒体联合开办了《法治之声》、《法治之光》等栏目,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市电台两月一次的“行风热线”栏目,通过解答咨询、案例摘要、以案释法等专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需求。近期,又结合“法律六进”工作,积极开展了“法律援助入社区进乡村”活动。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深入乡镇、村居和厂矿、学校,开办法律援助专题讲座,广泛宣传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程序和工作流程,现场受理援助案件,实现了服务方式由被动等待向主动上门转变、事后援助向提前介入转变。《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共开展大型宣传活动7次,制作宣传板面200余块,散发宣传材料1万5千余份,义务法律咨询8000余次,扩大了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
(三)推行规范建设,提升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整体水平。为了全面贯彻实施《条例》的规定,推动法律援助健康发展,我市认真开展了规范化建设活动。一是加强了法律援助阵地建设。以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依托,把司法所建设与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加强乡镇基层法律援助阵地建设,基本实现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有办公室、办公设备、办公人员,为基层法律援助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了法律援助队伍建设。一方面健全法律援助机构,配强法律援助专业队伍,组建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对法律援助人员实施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办案水平。法律援助组织队伍建设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市及各县(市区)全部建立了法律援助机构,有近半数县级法律援助机构升格为副科级单位,法律援助专业人员数量也有了较大增长。三是加强了法律援助工作制度建设。将法律援助的各项业务实行台帐管理,各个工作环节都制定相应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了每个援助案件都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建立法律援助公开制度,将援助的范围、原则、工作流程、工作纪律、监督电话、受援 助对象的权利义务、援助律师的基本情况等上墙公示,自觉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为切实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实行了案件跟踪反馈管理,完善了结案评估、案件抽查、投诉查处等制度。__县推行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受援人承诺制度和法律服务人员向法律援助中心出据保证书制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保证了案件质量。
(四)发挥职能作用,有力促进了我市和谐社会建设。全市两级法律援助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对辖区符合条件的受援对象进行摸底调查,逐一登记,作到心中有数。热情为受援对象提供法律咨询,耐心为他们解答各种法律问题,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积极帮助受援对象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努力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避免了多起群体性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__县柘沟镇连续六年实现“三无”,__县今年1-9月份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7%,法律援助和司法调解工作到位是重要原因。突出工作重点,加大了对“三农领域”、调解领域和特殊群体领域的援助力度,使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__县针对在外务工农民多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力度,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热线电话,建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确保农民工及时获得法律援助。创新工作方式,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努力实现“应援尽援”的工作目标。__市开展网上法律援助,在司法政务公开网开辟了法律援助咨询窗口,将援助的法律法规、工作动态、申请指南、典型案例等内容在网上,在线回答网民咨询,进一步拓展了法律援助范围。
二、贯彻实施《条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援助工作发展不平衡。各县(市区)之间、各乡镇之间在法律援助机构硬件设施建设、工作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差距较大,各县(市区)立案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差距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部分县(市区)对法律援助工作不够重视,还没有从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对《条例》和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领导对法律援助了解不多,甚至认为法律援助只是司法行政部门和律师的事情。《条例》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大,知晓率不高。
(二)法律援助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有的地方法律援助中心人员结构不合理,办案人员所占的比例不高,非办案人员较多,影响了法律援助案件的及时办理(见表二)。有些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还没有普遍组建,半数县(市区)还没有法律援助志愿者。
(三)法律援助经费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办案经费不能保障,导致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不高,甚至不能办案,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大部分县(市区)法律援助机构办公场所较小,距离上级规定的“办公场所60平方米以上”的“县级规范化援助机构”标准相差较远,与法律援助事业快速发展的现实不相适应。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县(市区)财政保障还不到位,有的未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的尽管列入预算,但是预算数额与所需实际数额之间的缺口较大。有的还存在急用急拨、不申不拨的情况,预算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到位。二是获得法律援助经费渠道单一。目前全市法律援助经费基本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助、行业奉献、慈善经费及其他方面的经费投入基本没有,我市至今尚没有法律援助的基金会组织。
三、对今后贯彻实施《条例》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做好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条例》,进一步增强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把法律援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经常检查调度工作的开展情况,注重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切实落实政府责任。要坚持部门联动,在各级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充分调动有关部门、社团组织和法律院校的法律援助力量,共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要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把法律援助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逐年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拓宽法律援助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多方筹措资金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法律援助工作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结合“五五”普法工作,加大对《条例》和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印发宣传材料、开展义务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条例》的内容及其重大意义,使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和关心法律援助工作,职能部门更加自觉地参与和协助法律援助工作,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法律援助工作,人民群众更加知晓和理解法律援助工作。要把宣传的重点内容放在法律援助的范围、对象、条件和程序上,把宣传的重点区域放在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把宣传的社会重点放在与法律援助密切相关的单位和部门上,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知晓率,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法律援助事业的良好氛围。
7年9月18日至21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7年11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对我市贯彻实施法律援助条例的审议意见》(以下简称《审议意见》),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同志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抓紧落实。现将《审议意见》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
一年来,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各类法律援助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全年全市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多场次,使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进一步提高。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宣传:
一是认真抓好日常宣传。将法律援助宣传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充分发挥“148”法律服务咨询接待的窗口作用,向群众免费发放各类维权手册和便民手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信息月报制度,及时将工作信息和典型案例通过网站、报刊、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在《皖东晨刊》开辟了“法援在身边”专栏,坚持每周一期刊登典型案例和解答群众咨询,扩大了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
二是重点加强对农民工宣传。组织全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机构做好春节期间“法律援助送温暖活动”。2月22日(正月十六),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市上下联动,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农民工返城集中地开展“农民工维权法律宣传咨询活动”,重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当天,全市向广大农民工赠送《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手册》、《法律援助便民手册》等维权手册、《劳动合同法》和“法律援助连心卡”等各类宣传资料几万份,接待农民工法律咨询0余人次。
三是着力抓好集中宣传。今年9月,以“服务民生,构建和谐,法律援助进千村万户”为主题,集中开展了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组织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基层工作站深入乡村、社区和学校开展法律援助进村入户系列活动,散发法律援助宣传资料5万份。召开法律援助宣传工作座谈会。组织媒体扩大宣传,在《皖东晨刊》专版宣传法律援助工作,配合省电视台拍摄了3集法律援助专题片。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法律援助宣传,进一步扩大了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
二、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能力
一是完善援助网络,加强法律援助组织建设。一方面抓纵向延伸。依托基层司法所建立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市108个乡镇全部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将法律援助工作向农村地区延伸,已建立1001个村(居)法律援助联系点。另一方面抓横向联动。为做好不同社会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工、青、妇、残等社会团体及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内的工作站建设,目前已设立相关法律援助工作站75个,在省外建立外出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联系点3个。同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起一支300多人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法律援助网络衔接,专门机构与群团组织衔接的工作格局,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水平。8年,全市共有注册律师190人,其中法律援助专职律师26人;注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320人。明确社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履行法律援助义务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学习培训机制,采取专门培训、以会代训和经验交流等形式,对全市所有的基层工作站和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进行了法律援助业务轮训,不定期对法律援助联系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通过培训,全市法律援助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
一是加大援助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建立法律援助工作年度考评制度,明确法律援助工作目标,进行年度量化考核,将法律援助办案量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标,努力扩大法律援助受援面。8年全市将力争实现法律援助办案量比去年增长60%。为法律援助办案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将支付社会法律服务人员的办案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件300元—800元提高到500元—1元。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规范管理,制定了《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操作规程》,建立了重大案件讨论制度和案件回访制度,从7年12月起,确定每年12月为案件回访月。对法律援助案件进行全程监督、指导、案后回访,通过检查案卷、旁听庭审、上门回访、向受援人和法官发放《法律援助案件征询意见表》等形式了解法律援助案件的承办情况,不断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
二是创新工作模式,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探索法律援助新的申请方法,依托司法行政系统内网,对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到的法律援助申请,由工作站进行初审。探索通过网上审批,进一步简化申请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降低法律援助成本,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大胆创新,以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平台,规范和引导基层开展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通过非诉讼调解等形式,成功办理了大量援助案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让广大的困难群众从法律援助中感受到政府的关爱。
我年初大学毕业分配到监狱基层中队工作,历任副监狱长、监狱长、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局长,年2月,任厅长。任职一年半来,除了主持好省司法厅日常工作外,我主要抓了几个的工作:
一、调查,司法行政工作的
在调查的基础上,我分析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和任务,了新世纪司法行政工作应当“面向现代化,法治化”的设想,厅党委会,并在系统上下征求意见,工作设想在今年初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确立。
“面向现代化法治化”要求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行政干警强化创新意识、意识、责任意识,更新职能观和管理观。紧扣“十五”计划的“建设富裕的小康社会,为率先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认识和把握司法行政机关在培育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保障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党委、人大、的工作,服务于、服从于经济建设中心,以依法治省为,综合司法行政的整体职能,使司法行政工作法制建设的环节,司法行政机关法治所肩负的法治化“器”和“催化剂”的作用。为此,要跳出司法行政看司法行政,并将工作的评价标立为:有利于我省“富民强省,率先现代化”的奋斗,有利于全省的法治化进程。
为实施“面向现代化法治化”的工作主题,着重抓了两的工作:制定《省司法行政工作“十五”期间发展计划》,深化改革,创新,确立新世纪初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在全系统五项工作:在依法治省和法治化进程中,司法行政机关法治的职能作用;监狱劳教、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在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外抓,内抓管理,职能整合,强化基层司法行政职能;深化法律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法律服务层次和,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挑战;建设“人才高地”,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品牌优势”。
二、抓好依法治省和“四五”普法工作,依法行政
依法治省主要抓了四个的工作:强化了依法治省办事机构的建设。我厅拿出1个正处级职位和5个编制为依法治省办公室配备了力量。市县司法行政机关也成立了的工作机构。了省级机关各依法治省联络员制度和例会制度,并对联络员培训,在省级机关了工作网络。与,起草《年依法治省规划》,《规划》已由省委批准下发。依法治省工作经验交流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四是把法律顾问工作列上议事日程,并进展。组织撰写了《省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调查报告,受到省。
4月29日,盐城市盐马路小学二年级的思佳小朋友兴奋不已,因为今天是她圆梦的日子。9岁的思佳来自盐城农村一个单亲家庭,妈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只能打打零工,月收入不到千元。但生活的艰难没有压倒思佳,她喜欢弹电子琴,无比渴望能与城市的小朋友一样参加校外特长班培训,触摸黑白的键盘,演奏动听的歌曲。今年,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思佳得到了中央财政示范项目、由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组织实施的“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计划”的资助,她将免费享受到包括课外培训、夏令营、健康体检、才艺展示、城乡儿童结对圆梦、安全知识培训等“六个一”儿童公益服务,时间持续一年。
据项目主办方省儿基会负责人介绍,自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省儿基会作为全国透明指数排名并列第一、江苏省首批5A级的公募基金会,因工作务实、管理规范,已连续三年成功申报中央财政示范项目,“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计划”是第二年立项中央财政示范项目。
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社会上频发的儿童安全、健康和维权问题,省儿基会与省妇联、省法律援助基金会联合启动以留守流动儿童、困境儿童为主要援助对象,以儿童安全保护、健康保护、法律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护蕾行动”。4月份,三家主办单位已向全省发出《关于在江苏省实施“护蕾行动”的意见》,今年将重点办六项实事:1、省市各级妇联将对全省留守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进行摸底排查,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基础信息库。2、组建一个由妇联、社区干部、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爱心妈妈”组成的儿童保护队伍,构建儿童保护工作网络,重点对监护缺失的儿童给予结对帮扶和保护。3、举办一次成长不烦恼――儿童安全保护专题论坛。4、对留守流动儿童和妇联、社区干部、教师、家长等相关人员开展一系列儿童安全知识培训。5、由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出资20万元,重点资助受侵害儿童法律援助案件,维护受侵害儿童和家庭的受保护权益。6、省儿基会汇集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和资源,组织实施“万名儿童护眼行动”、“儿童健康体检和咨询活动”、“120儿童大病救助”等儿童健康保护项目。
2014年4月29日,江苏省儿基会“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计划”暨“护蕾行动”启动仪式在南京市秦淮区少年宫“零点星”剧场举行。省老领导、省儿基会理事长凌启鸿和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晶出席仪式并讲话,省儿基会常务副理事长柏志英、省妇联副主席李玉娟、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朱龙英和南京市、秦淮区有关方面的领导、资助单位和个人代表以及来自南京、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等地区的受益学生和家长代表近300人参加活动。现场有关领导向五个实施单位授牌,有关领导和爱心人士代表向农民工子女赠送了爱心护眼灯,受益学生向来宾表演了诗朗诵、葫芦丝、合唱等才艺,展示了校外教育丰硕的学习成果。法律援助专家向受益学生、家长和有关人员进行了儿童安全知识讲座。
一、争创特色提升档次,实施普法依法治理品牌工程
1、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精心组织各类法治宣传主题活动,打造汉城湖法治主题公园、北三环大明宫法治文化广场,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基础,不断深化面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深化法治建设工作。做好年终的法治百分制考核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一批普法依法治理联系点、示范点,对全区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确保政府常务会每年学法不少于六次,继续加强对全区政法干警、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深化“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法治创建活动。抓好“法治校园”、“执法示范窗口单位”、“诚信守法企业”建设,全面提升我区依法治理水平。
3、构建普法工作新格局。要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为普法重点,以各行业领域法制宣传教育牵头单位为主,形成共同协作普法的大格局。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一批村(社区)市民法治学校。继续深化“三项服务进社区”活动,每个街道至少举办一次“法治大讲堂”活动;组建一个普法讲师团;制作一部普法宣传片、举办一次社区(村组)干部法制培训、播放一场法治电影、开展一次送法进社区(村组)活动。在全区中小学开学初,举行“法律宣传周”活动,增强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4、探索普法工作新形式。创建一批“法律六进”示范点,开展法治文化书画、动漫、涂鸦大赛。通过普法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大型广告牌、普法大讲堂等创新做法进行普法宣传,做好“有约-法制热点1+1微访谈”,及时围绕热点事件、重大问题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解析,主动法制信息、法律知识,运用现代传媒优势增强法制宣传效果。围绕党委、政府拆迁、城改、违章建筑拆除等中心工作做好专项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引导群众用法律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全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5、迎接普法工作中期督导。高标准迎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六五”普法规划进行中期督导检查,评选和表彰一批“六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二、拓展领域创新机制,实施矛盾纠纷调解深化工程
6、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三调联动”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纠纷、物业管理、道路交通、集贸市场等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人民调解员人才信息库,选聘首席调解员。落实“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深入开展人民调解示范点和金牌调解员创建活动。建立人民调解信息员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围绕“春节”、“两会”召开和全区中心工作,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专项活动。组织开展《人民调解法》宣传月活动,评比表彰全区首批人民调解示范点和首届十佳金牌调解员。
三、延伸触角更新理念,实施公证法律服务惠民工程
7、不断加强律师管理水平。继续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严格律师事务所和律师队伍管理,从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为政府提供支持等方面制定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扎实开展律师“优质法律服务年”活动,推进“阳光执业”。开展“一项目一律师”市级重点项目法律服务团活动,组建区政府决策咨询法律顾问团,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进行事前法律咨询、事中法律审核、事后法律监督。进一步完善律师参与涉法工作网络,探索建立区级领导接访律师服务团。进一步完善律师执业状况评价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评比表彰全区首届十佳爱心律师。
8、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网络机构建设的覆盖面,在全区工、青、妇等社会组织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广泛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开展案件评查活动,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机制,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发挥12348援助专线作用,降低法律援助门槛,重点加大对各类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开展“法律援助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法律援助便民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援助范围和经济困难标准,确保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9、不断提升公证工作质量。开展公证从业人员培训教育,牢固树立公信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依法办案、依法办证。继续深入开展公证质量大评查活动,完善错假证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升公证质量和公信力。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在服务人民群众日常公证业务需求的同时,积极围绕换届选举、安置房分配、违章建筑拆除等涉及经济发展大计的重大事项以及政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开展工作。要深入开展“百处万件”公证法律援助活动,让更多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四、破除瓶颈丰富手段,实施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工程
10、不断探索安置帮教工作新途径。深化安置帮教工作,做实“四有”安置帮教模式,签订安置帮教目标责任书,落实跟踪帮教机制,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危险性评估体系,全面加强衔接管理和教育帮扶。积极创建各类刑释解教人员培训基地,要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与安置帮教工作成员单位的联系与协作,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主动与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等单位协商,积极合建安置就业基地,确保刑释解教人员回归有业就、社会有人帮。
11、不断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打造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过渡性教育安置基地新航驿站,全面铺开矫正宣告、心理疏导、远程视频、技能培训、安置就业等帮扶工作。强力打造“一站(新航驿站)三基地(思想教育基地、技能培训基地、安置就业基地)”,实化社区矫正工作。探索建立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规范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实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收监等各项工作制度,采用手机定位管理系统,确保“底子清、情况明,不脱管、不漏管”。扎实做好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视察社区矫正的准备工作,推进特殊人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五、加速推进夯实基础,实施规范办公创一流工程
12、大力推进基层司法行政标准化建设。以律师事务所、基层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公证处、法律援助机构为重点,深化所所结对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规范标识、健全组织机构、细化工作制度、完善管理规章、制定监督体系,使我区司法行政所有基层单位和工作部门实现责任分工明确、岗位任务清晰、权利义务到位、赏罚标准规范、监督机制健全的目标。
13、大力推进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通过严把入口关、培训关、管理关、奖励关,完善人民调解员分级培训机制,加强人员的管理,规范待遇标准等方式,力争将这支队伍纳入正规管理渠道。集中时间、地点、人员,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员专项业务培训,力争实现人民调解员队伍全员轮训、持证上岗。按照“五有、六落实、六统一”的要求,加强调委会规范化建设,通过开展人民调解示范点创建、人民调委会“三查三评”活动和争创“标兵调委会”、金牌调解员等活动,全面提升各类调委会整体建设水平。
14、探索建立社区法律服务机构。探索在社区(村组)建立法律服务站(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窗口化”的公益法律服务,最大限度的方便人民群众实现法律需求。要围绕“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引导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走进社区,积极服务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社区(村)群众提供周到便捷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进一步开展三项服务进社区活动,增设便民服务点,增强法律服务机构在社区的服务功能。
15、积极推进业务用房建设。加速推进司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设计规划新办公楼功能设置及装修布局,不断加大对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的投入力度,坚持实施司法所经费使用报账制度,加大力度创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争取8个司法所全部创建达标。
六、注重学习科学管理,实施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
16、提升综合能力。认真组织开展党的十精神学习贯彻活动,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组织巡回演讲等形式,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要加大干部队伍培训力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员和不同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分层分级进行培训。创新学习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开展理论学习和岗位大练兵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的学习,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和学习型组织活动,全面提高全系统各级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一、以“*”普法启动为契机,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研究起草“*”普法规划,做好“*”普法的启动工作。为全力做好“*”普法的启动工作,先后在辖区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举办了“*”普法巡回展览。向政协委员专题汇报了“四五”普法工作以及“*”普法思路。组织七个街道工委办主任及法制校长针对“四五”普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如何制定“*”普法规划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普法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为开展“*”普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结合城区中心工作,将奥运法制的宣传教育和奥运环境整治的宣传作为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组织区四套班子领导利用区委常委会前时间认真学习了奥运法律知识。在中学开展了“为奥运创造法制蓝天”征文活动。会同区公安分局、法院、民政等部门在区普法基地——西单图书大厦开展了主题为“平安*、平安奥运”的大型法制宣传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开展各类法制宣传培训班、讲座853次,参加人数1*,530次,举办各类知识竞赛19次,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37,667次,参加人数达692,855人,召开各类法制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88次,下发各类宣传资料60余万份。今年,西城区被评为“四五”普法全国先进区,区司法局也在司法部举办的“四五”普法评比中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单位。
规范考核,全面部署,深入推动依法治区进程。2月27日,区政法工作会召开,会议全面回顾了依法治区工作取得的各项工作成绩,部署了20*年依法治区任务。结合街道机构调整后“大科部”的分工职能和业务范围,在充分了解和掌握街道工作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全区各街道确立依法治理任务分解责任制,将全年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月,细化到每个部门。
二、以争创市级精品司法所为契机,全面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履职能力
根据《*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精品司法所工作的通知》精神,区司法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提高基层司法所行政能力争创市级精品司法所”活动领导小组,出台了《提高基层司法行政能力争创精品司法所工作意见》,明确了争创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案。在全面启动由7名党组成员分别联系一家司法所的工作制度基础上,每名处级领导干部及其分管科室具体指导一个司法所,帮助研究、分析、解决实际工作。各司法所积极争取街道领导对开展创建精品司法所活动的指导,德胜、金融街司法所分别成立了由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的“创建精品司法所领导小组”,将街道相关科室列为成员部门,形成成员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争创”工作格局。
以创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人民调解新思路。在巩固完善联合接待室工作的基础上,为强化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落实怀柔会议精神,成立了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西城人民调委会、西城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并以协会名义对调解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与法院共同探索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上半年调解纠纷4833件,成功47*件。防止矛盾激化3件3人,上报防止矛盾激化4篇。参加市局和法制进行时---人民调解座谈会。走访接待室10个、街道和社区调解组织5个,市场调委会1个。
以科学务实的工作理念不断深化社区矫正工作。区委“一号文”将矫正工作纳入区“十一五”规划,区矫正办抓四件事:一是围绕矫正质量,狠抓制度落实工作。截止5月底,累计接收矫正对象342人,1—5月份,接收矫正对象82人,现在册198人,完成一至二次分类测量,确定A类管理87人,B类管理63人,C类管理47人;全区列管重点人45人。二是科学认识矫正质量问题,形成“过程决定质量、控制把握质量、中测检验质量”的科学衡量矫正质量的理论体系。三是高起点、高标准建立区阳光矫正服务中心。四是运用传播理论科学指导社区矫正的宣传工作。
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扎实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全区现有帮教领导协调机构8个,有刑释解教人员1154人,建帮教小组1154个,通过各种渠道安置了954人,安置率84%。规范接收程序。建立帮教对象移交登记,规范了签收工作。1至5月,共移送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119人,向外区(县)送达移交、协管工作函10人次。针对接收程序、材料移交、帮教衔接等问题,印发《解除社区矫正人员通知书》、《参加安置帮教告知书》等制式文书,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确保了帮教工作的连续性。坚持例会制度。区矫正办先后召开4次领导小组会、联席办公会。与公、检、法、劳动、民政、卫生等七家单位联合发文《关于加强感染艾滋病社区服刑人员和安置帮教对象管理的意见》撰写了《关于加强防控西城区艾滋病安置帮教对象和社区矫正对象的调研报告》调研文章。规范请示通报制度。做好“五一”、国庆、节假日和社会重大活动等敏感时期的管理工作,并形成固定的管理制度。
坚持法律服务进社区。上半年,法服所共调解纠纷328件、担任法律顾问54家、诉讼94件、代书1052件、解答咨询2936人次、避免挽回经济损失325万元。
三、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质量意识,为区域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加强律师属地管理,充分发挥律师在法律服务业的主体作用。团结全区热心公益事业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筹建西城区律师志愿团,为社区市民提供法律服务,探索律师积极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律师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继续深化律师参与工作机制,明确律师专人负责与集体参与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明确重大疑难案件讨论、律师参与工作情况汇报、定期交流总结等工作制度,为工作纵深开展提供保障。进一步深化律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和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加强与律师协会的工作配合,建立了驻区律师事务所行政主管联席会制度,为驻区律师所之间的横向交流搭建平台,满足驻区律师所的需求。6月27日,德胜街道启动了“公益律师”进社区活动,根据协议约定,由“公益律师”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制宣传、协助调解等方面的义务服务,优惠社区居民的民事案件,并免费为低保人员、孤寡老人、军烈属和残疾人等有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今年1至5月,律师参与18次18人次,接待群众来访41批62人次,提供法律咨询22批。
从抓队伍建设,提高公证人员素质入手,在公证队伍中积极开展《公证程序规则》、《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等公证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公证队伍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推动了公证工作的法制化建设。今年1至5月,公证处共办理国内民事公证4803件,涉外公证8621件,接待群众来访40263人次。
区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上半年,将完善法律援助的各项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列为重点工作,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基础台帐建设、加强质量管理,强化了法律援助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了办案的数量和质量。为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下发了《西城区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司法所、各法律援助机构采取措施,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便民化程度,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就近快捷地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全区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件,接待来电、来访2682人次,法律文书15份,非诉讼调解2件。区法律援助中心被市司法局授予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奖,团市委授予“*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区委、区政府连续四年授予“创文明行业示范单位”称号,区直机关工委、团区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被区人事局、区残联评为“扶残助残”先进集体。
四、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着重加强对干部的科学培养和管理,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上半年,通过收看辅导报告、收听讲座、撰写学习征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使在干部中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加强干部的科学培养,夯实人才基础。在机关中分科长、副科长、科员三个层面开展了履职能力研讨会。对公务员进行了岗位意向调查和分析,公务员培训、轮岗交流工作全面展开。在对司法助理员的学历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法律专业的在职学历教育,现已有15名同志报名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制度基础。聘请廉政监督员会同局纪检组对7个司法所、2个公证处进行检查,对窗口行业的工作环境和服务态度给予了较高评价。机关各科室、各公证处负责人分别与分管领导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实现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向各基层部门的延伸。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丰富多彩,党组书记、局长为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亲自上党课,在领导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了廉政文章荐读活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夯实组织基础。在对机关党支部、公证处党支部、老干部党支部的48名党员实行了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对驻区律师党员实现了常态分析和动态管理两结合。
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上半年工作,区司法行政工作在局党组的领导下有所突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意识需要加强。二是工作标准与中心城区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三是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还有待提高。四是律师发挥专业作用、参政议政的渠道还应进一步拓宽。五是队伍建设方面,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扎实,开展专题调研的力度还需加强。
20*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继续做好“*”普法启动工作。全面开展“奥运与法制”主题宣传活动。按照市、区迎奥运工作要求,开展有针对性地宣传,在全区掀起奥运法制宣传的新。加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法制宣传员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志愿者特别是律师和大学生法律志愿者有较强专业法律知识的优势,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落实法制宣传进社区“六个一”工程,围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点工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社区法制学校、西城普法网、西城报等现代宣传媒体和西城普法家园等固定宣传阵地,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健全机制,确保依法治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健全依法治区组织机构和制度,使依法治区规划的落实得到组织保障。依法治区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各单位的工作指导、督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保证20*年依法治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
继续做好争创市级精品司法所的达标评比工作,全面提升司法所的基层司法行政能力。完成区“人民调解员协会”和“区阳光社区矫正服务中心”的挂牌、启动工作。做好调解、矫正、帮教的衔接工作与调委会主任的培训。区帮教办与监狱局联手协调相关监狱,筹建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和出监教育示范点。
三、法律服务工作
进一步发挥律师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作用,支持律师参与人大、政协换届选举,做好推荐律师候选人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公证岗位训练活动,提高公证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加强与人事、财政、税务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为公证处隶属调整工作中的编制变更备案、事业法人变更登记、资产的移交等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为公证处的平稳过渡、为公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法律援助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加强培训,着手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续的法律援助人员培训方式;加大力度,务求办案数量显著增加,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1.制定《__区全民普法守法工作实施方案》。贯彻落实__市《全民普法守法工作实施方案》,构建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健全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坚持将开展法治教育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在全区开展“守法好公民”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学法守法好公民。开展普法志愿者活动。
2.广泛开展宪法宣传,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在全社会开展宪法教育,创新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结合__实际,把宪法条文演化为趣味漫画,创全国之先推出原创《宪法》宣传漫画图册。配合区人大制定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宪法宣誓实施办法。实现凡经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3.深入开展“法律四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创新领导干部学法形式,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尊崇法律、运用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模范。推行处、科两级领导干部任职法律考试。根据市的相关规划和部署,启动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有关工作。通过“学法送餐券”、法律知识竞猜、“送法进企业”等多形式开展企业员工法治教育。坚持巩固“学法大家议”、中小学“学科渗透普法”、“法治大道”等普法创新工作成果。
4.查漏补缺,做好“六五”普法考核验收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力度,认真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查找我区普法工作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及时落实整改;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做好迎接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同时,认真做好“六五”普法期间工作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5.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运用现代传媒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利用互联网、“__普法人”微博开展法治教育,加大法治公益广告投放力度。继续开发普法产品,推进法治宣传固定阵地建设。
6.进一步健全一流法治城区创建工作协调联络机制。充分发挥区依法治区办的协调作用,统筹推进我区建设一流法治城区和提升法治能力改革两项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各责任单位工作力量;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畅通工作渠道,加强与各责任单位间的沟通联系,整合工作资源,强化工作落实。
7.建立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强化法治导向。会同区法制办修改完善区法治政府建设(普法)考评指标。与区法制办联合《关于开展__年度法治政府建设考评工作的通知》。对各被考评单位进行工作督导和考评。
8.加强督促检查,狠抓方案落实。做好整体推进和督促检查工作,确保《__区创建一流法治城区工作方案》和《__区“提升法治能力”改革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位,及时汇总上报推进实施情况。
9.加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根据《__市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管理规定》,制定出台《__区人民调解经费使用办法》,规范经费监督管理。推进各调解室做到“四统一”,即制度统一、规范统一、文书制作统一、服装(标识)统一。进一步加强推广人民调解“福田模式”各项制度建设,梳理社会调解组织管理、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制度和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完善人民调解室工作制度和规程,形成整体性、系统性工作规范。建立专门的评估制度,对政府购买服务中标律师事务所和人民调解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表现、调解质量等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值班期间在岗在位,奖优罚劣。
10.加强司法确认工作。与法院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做好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赋予协议法律效力,促进当事各方自觉履行协议。
11.积极探索我区物业行业人民调解新路径。着力打造1-2个有亮点、有特色的物业小区人民调解组织作为__示范点。探索人民调解进入其他行业协
会以及信贷、知识产权等矛盾纠纷高发领域的可行性。初步尝试在我区商圈人流密集地段设立派驻调解室,如在南湖人民南等商业地区开展人民调解工作。12.加强宣传,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知晓率。进一步扩大对派驻调解室的地点位置、功能作用和人民调解便捷、高效、免费等优势特点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各调解室要加强标识,凸显第三方派驻性质,让矛盾双方当事人清楚知晓专业调解室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派出的中立调解机构,而不是隶属于公安、医院、行业协会等派驻单位,彰显调解公信力。制作一本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小册。
13.加强矫正安帮组织领导,强化部门沟通协调。认真总结矫正安帮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与矫正安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在各职能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4.加强矫正安帮队伍建设,提高业务培训质量。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教育。扩大社会力量参与程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招募志愿者等形式,引进专业人员参与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结合实际开展1-2期社区矫正档案建设专题培训。
15.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教育。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宣传活动,规范社区矫正人员入矫仪式。组织引导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教育活动及社区服务活动,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确保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不少于8小时。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权益保护,坚持分别矫正,严格落实司法保护。加大心理帮扶力度,组织司法社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6.加强矫正安帮定位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平台建设。根据市局要求,明年将逐步恢复运用GPS定位系统对重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切实掌握其行踪动态,防止社矫人员维稳风险的发生。同时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内外网络系统,合理运用司法部、省厅各类社区矫正工作相关的平台资源,安排专人负责系统操作维护,确保社区矫正信息平台高效运作、安全稳定。
17.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培养公职律师队伍。配合区法制办做好法律顾问工作。对全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律师资格考试)的公职人员进行摸底,统计符合公职律师申请条件的人员信息。对有意申请执业的,积极协助其办理执业申请。
18.推进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满足基层群众法律需求。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指导律师事务所与社区双向选择,实现律师担任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社区法律顾问为社区治理提供法律意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和参与人民调解,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19.巩固“两结合”管理模式,加强律师监管工作。加强律师管理工作调研,制定律师事务所走访计划,对区属律师事务所尤其是近年来投诉较多的所进行走访。以青年律师委员增补为契机,推动区律师工作委员会工作,培养律师后备人才。组织律师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引领广大律师为建设法治__贡献力量。加强对律所联合办公平台的指导,借助平台优势,开展党建活动、区属所小型研讨会,专业讲座等,鼓励有条件的中小所、个人所、新设所加入该平台。
20.深入开展律师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__区律师公益联合会的指导,完善__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项目,开启推动失独家庭救助立法调研等公益项目,争取获得入驻__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资格。在__社区家园网开设“律师说法”栏目,由__区律师公益联合会组织律师会员免费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
21.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充分落实并适当放宽法律援助困难标准、事项范围等有关规定,探索辅法律援助,降低法律援助服务门槛。加强法律援助宣传,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举办不少于6次法律援助流动工作站宣传活动。
22.继续打造法律援助便民品牌。长期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全面推行《__区法律援助十项便民服务措施》。创新服务方式,借助在线申请渠道优化办理流程,简化法律援助申请程序。深入推行定向指派律师和当事人自主选择律师相结合的“点援制”。加强法律援助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法律援助协调工作机制。
23.加强公证行业服务。以强化业务素质为第一要务,保证公证质量。通过案件评查等活动,定期开展公证质量检查,及时纠正公证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办证水平,提升公证公信力。以盘活公证资源、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职能,进一步规范公证执业行为。以做好重点工作为工作核心,打造精品公证。
24.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坚持下去,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保持整治“”的高压态势。严肃工作纪律,狠抓上下班和请销假制度。加强绩效管理,做好绩效评估工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行政经费使用,提高行政经费使用效率,确保当年行政经费开支同__年度持平或略低。
25.突出能力建设。认真落实“五好班子”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努力提高局领导班子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局领导、科室联系基层司法所制度,不断提高指导基层工作能力。健全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和监督,提高工作作风和效率。加强业务教育培训,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公务员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义工服务活动,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法制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活动。1、法律“进乡村”。组织有关涉农单位在崔尔庄、风化店等乡镇开展了10次集日普法宣传活动,发放科技、卫生、法律宣传资料4万余份。2、法律“进校园”。开展“和谐校园、平安奥运”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先后到李天木乡中、风化店乡中等中小学举办法律讲座28场,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宣传资料12000余份,受教育师生达13000余人次。3、法律“进单位”。开展了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颁布和修订《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条例》等常用法律法规进行了重点宣传。联合县工会聘请中华总工会法律部部长谢良敏教授为全县县直各单位主管普法和工会工作负责人和各乡镇书记、乡长、企业主管、司法所长共400余人,进行了《劳动合同法》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4、法律“进家庭”。印制《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宣传资料3万余册,购买《农民常见法律法规问题解析》等法律小册子2万余册,无偿发放给农民,帮助其依法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5、法律“进企业”。与县总工会、各乡镇企管门配合,协调企业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6、法律“进市场”。利用集日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有关产品质量及税收征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市场有序和繁荣。二是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人文奥运,法冶同行”专题普法宣传日活动,发放奥运知识宣传资料3千余份。服务“三年大变样”和高速高铁征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录制拆迁拆违专项法律宣传资料,先后出动法律宣传车5次,进行现场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促进拆迁拆违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了《土地管理法》、《沧州市关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二)深化人民调解工作,维护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
一是加强人民调解队伍规范化建设。对全县2100名人民调解员进行了政策、法律和人民调解技巧的专题培训和考核,现已实现666名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二是加强基层硬件设施规范化建设。在为19个乡镇司法所配备警用摩托车的基础上,又向市局为司法所争取电脑10台。截止目前,已为14个司法所配备了电脑,显著改善了司法所办公条件。三是认真开展了民间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和奥运安全保卫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专项排查和重点排查,把最容易激化和重大民间矛盾纠纷隐患作为排查和防范的重点,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全部纳入视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奥运安保工作中,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截止目前,全县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591件,成功调处1512件,成功率达到95%以上,切实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此外,排查刑释解教人员868人,安置并帮教820人,配合公安机关及时采取帮控措施,有效预防了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
(三)优化法律服务工作,促进了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加强律师教育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加强律师参与重大、复杂、敏感案件辩护工作的指导,截止目前,两个律师事务所共承办刑事辩护、被害人案件13件,民事、经济及劳动争议及其他非诉讼案件件92件,解答法律咨询680人次。二是引导公证员牢固树立公证公信意识,积极为重点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公证法律服务。截止目前,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609件,公证涉及金额9230万元,接待当事人咨询520人次,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保障作用。三是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和受众面,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继续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乡村行”主题实践活动,本着应援尽援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为各类弱势群体提供及时的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共解答法律咨询607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9件,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四)高效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各项奥运安保工作任务。
开展了队伍教育整顿,严格落实值班和紧急情况报告等制度,高效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各项安保工作任务。扎实做好护路、下基层包乡和车站值班工作。认真开展了上访隐患“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因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我局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奥运安保先进集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整合资源,创新推出“能动法治”工作模式。“能动法治”工作模式启动以来,以能动法治便民服务平台为依托,与十几个部门联动,深入全县12乡镇(办)、8个社区居委会、28所中小学校和30家中小企业,累计发放宣传单、法制宣传册、“便民服务联系卡”50000余份,播放法制宣传专题片、普法栏目剧50场次,开展普法互动课堂28场次,接待法律咨询2200余人,现场调解矛盾纠纷200余件,为企业提供司法建议32条,指导70余个部门单位完善了法治创建制度,受理法律援助和公证案件80件,近万名群众受到了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该模式开创了司法我县司法行政恢复重建以来的先河,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电视台、日报、时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全面提升法律服务工作水平。积极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了重大项目法律顾问跟踪服务制度,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配套法律服务;组织全体公证员、律师,开展了“法律服务进园区”活动和中小企业“法律体检”活动,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完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增强抵御法律风险能力。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强化行业管理和自律管理,依法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全面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三)围绕法治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积极搭建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平台,在郑路法庭探索实践了“所庭联动”工作试点,坚持调解人民调解优先的原则,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以便民服务平台为载体,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把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延伸到全县的每个角落。目前,全县调委会已调解矛盾纠纷2721起,全县286名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
(四)紧紧围绕维护公平正义,全面加强民生法治建设。深入开展了“法律援助走基层”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就学、就业、就医、劳动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深入开展了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双百”活动等民生法律服务工作;健全完善了“148”服务热线联动机制,建立与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整体联动的大服务平台。目前,已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0余件,公证案件116件,未出现错证、假证现象。
(五)围绕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工作模式转变。为对接基层法治创建“短板”,确保城乡法治创建均衡发展,县司法局投资30多万元,将一辆警用中型客车按照法治综合服务中心设计装备,制定完善规范的服务制度和服务流程,运行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菜单式、超市化、一条龙服务的能动法治综合服务平台,坚持重心下移接地气,上门服务连民心,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高效、优质便利的全方位综合服务。
(六)围绕学习教育,全力抓好队伍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党的十八精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精神,教育引导司法行政全体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念信念观,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二是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进一步规范对公证、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和指导,强化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增强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形势严峻,矛盾纠纷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需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法律援助社会知晓度需进一步提升,不断创新丰富法律援助便民举措,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做到应援尽援。三是与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比,法律服务工作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指导,不断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升办证、办案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优化社会发展环境。以打造“能动法治”品牌为目标,以“法律六进”活动为抓手,以“便民服务平台”为载体,深入贯彻实施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大力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依法治工作。根据普法工作年度实施意见安排,做好全县科级干部年度普法考试工作。组织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机构、法律援助等单位,通过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形式,实行法制宣传与人民调解联合互动模式,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时提供合理的法律建议,依法处理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法律援助体系,提升民生服务水平。一是以开展“法律援助走基层”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建立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以法律服务队伍为主体,以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法律援助队伍。二是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建立纵向到村、横向覆盖全县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网络。三是成立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服务团,积极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入社区、下农村、进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力度,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四是健全法律援助民意沟通机制,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和受援人的监督,做好意见反馈,提高法律援助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