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范文

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

第1篇: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物流;仓储管理;优化;成本

[中图分类号]F2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116-01

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物流的仓储管理,这对成本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对仓储系统及时进行优化处理,对于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对物流仓储管理制度的优化。

1我国目前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

1.1仓储技术程度较低

首先,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仓储管理系统还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技术上发展的不均衡使我国的整体仓储水平在世界上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其次,管理人员对于物流仓储管理技术的认识不够全面,信息化技术在仓储管理体系中没有得到全面高效地利用。此外,没有做好整体性的规划也是我国目前仓储技术水平低的原因。

1.2人才缺乏

虽然我国目前的物流占有重要的比重,近几年发展也较快,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时间很短使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物流行业在仓储方面人才的培养和运用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目前仓储方面主要缺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具体的操作人才,综合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企业物流仓储人员的学历平均都在大专以下。人才对于仓储管理的优化将是至关重要的。

1.3布局不合理

在物流行业各个企业,甚至是部门为了满足自己发展的需要都建立了自己的仓库供自己部门使用,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样就缺乏了统一的管理和安排,产生了本不需要的中间环节,加大了物流行业投入的成本,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极大的浪费。规划不合理的仓库对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都将是不利的。

1.4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已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的物流仓储管理中已出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仓储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能节约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管理起步较晚,所以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能实现信息化的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促使企业朝着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物流仓储管理机制优化策略

2.1优化仓储的布局

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仓储都建立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或交通要道,但是各个企业甚至是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仓库,对资源造成了极大地浪费。所以要对物流仓储的布局进行优化改革,就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市场活跃度以及交通通达度等情况,再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调整经营结构。对于仓储管理体制要进行合理地规划与布局,避免重复的仓库建设造成浪费。合理规划的仓储管理体系既节约了中小企业的成本也对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目前的仓储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都普遍较低,学历层次差距很大,所以就需要培养相关的仓储方面的人才。首先,需要改善物流方面人才的培养机制,不能只依靠传统的理论教育,还要结合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对于现在的仓储人员也要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不同企业的交流或者派遣员工出国学习,也可以在公司内聘请专业人士对仓储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现有人才和后备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

2.3加强技术改进

在仓储管理机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先进的仓储技术,也是管理体系的基础。现代的仓储管理机制已逐步朝着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向综合发展。例如:需要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和记录的方式,降低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时间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建立现代的仓储体系的目的就是实现集成化的操作和运用。当前,条形码技术、电子标签等就是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仓储管理中运用的体现。

2.4建立信息平台

目前我国的物流仓储体系中缺乏统一的仓储管理体系,虽然企业之间的综合规划与布局和相互合作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但是为了更大地提升仓储利用效率还需要企业之间更大程度上合作,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公共的信息交流网络化的平台来实现。只有建立健全仓储管理的信息网络化平台,才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化仓储管理,才能使各地仓储管理的信息得到共享,才有利于企业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节约成本与时间,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结语

目前我国整体的物流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与世界先进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要想实现物流行业更好地发展就需要改进仓储管理体系建设、减少浪费、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提高信息网络化与自动化的水平。这样就能降低整个企业在发展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相信经过不断的改革之后,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会与世界领先水平缩小差距,实现我国由物流业大国向物流业强国的转变,这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政策、资金的支持,也需要企业在发展中提高经营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艳丽.中小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现状及发展思路[J].集团经济研究:上旬刊,2006(3).

第2篇: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仓储;物流;发展方向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010

1 前言

在现代工业企业物流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仓储,通过仓储能够对产品进行整合,对供应与需求进行调节,降低成本。从物流整个链接来看,属于一个增值服务手段,在整个物流链中仓储位于各环节结合部。比如采购和生产间、初加工和精加工间等等,仓储管理是整个供应管理中的一个核心环节。

2 工业企业仓储管理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工业企业仓储管理即对仓库与仓库中各种储存物资的有效管理,为仓储机构利用仓储资源采用的高效仓储服务所采用的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过程。仓储管理包含了验收物资入库,保管以及发放全过程。从供应链角度来看,整个物流过程即为一些列的供给与需求共同组成,一旦供给与需求之间节奏存在不一致现象,就不能给较好的衔接这两个过程,所产生产品就不能给及时进行消费或存在相应需求而不能得到产品满足,就必须要构建储备产品的仓库,才能够有效进行管理,从而把无法及时消费产品储存起来便于满足今后的需求。

3 现代化工业企业仓储管理现状

从前面分析来看,在物流系统中仓储管理至关重要。但是从仓储管理现状来看,实践中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仓储行业的竞争日渐激烈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的竞争均在不断加剧,自然仓储行业也不例外,其竞争度是日渐加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内仓储设施不可能满足物流运转所需,而原有仓储企业要改造基础设施必须要花费巨额资金,在这种形势下外国各种物流公司必然会投资建库,同时我国各大企业也投资修建现代化的仓库,用来发展物流平台,即为在这种趋势下必然增大仓储企业之间竞争力度,自然仓储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2 仓储技术的发展不均衡,信息化欠妥

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信息化技术,但是许多中小型的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并不乐观。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了解到了信息化不足的问题,因此在投资上自然就少,导致建设物流信息化进程比较慢,物流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在建设信息化上也极少从供应链整体目标上实施规划。而大型企业刚好相反,自然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差距不断增大,乃至出现物流信息化之间代沟。

3.3 利用自动化仓储资源相对较低

许多仓库也在不断引进自动化,但是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为效果不明显、利用率不高、优势不突出、规模不确定,导致很多仓库资源无法合理利用,资源闲置,尤其是一些产品批量不大且较为单一的企业。必然存在仓库设施设备的资源闲置和重复配置二者矛盾突出。

3.4 仓库布局缺乏合理性

从显示情况来看,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为满足自己所需均不断建立自己仓库,因此仓库数量不断增多,而且在修建之时均选择经济几种地区与交通便利地方,导致这些地方到处都是仓库,致使仓储的布局不合理,一些地方出现大量剩余仓储,而一些地方的仓储能力不足,出现了这种两极分化现在非常严重。

3.5 缺乏仓储管理人才

事实上,仓储管理好坏都是由人来实施和完成的,要发展物流行业,必须要有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现在许多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培养人才上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而且压缩经费投资,对实践的教学上投入经费不足,虽然有一些学校在提倡校企合作,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并不多。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学生动手能力不高,和企业实际所需不相符。

4 现代化仓储管理的发展方向

从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现状来看,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就需要结合实况采取合理改进措施。总体来看,仓储管理发展方向如下所示:

(1)对仓储布局进行优化,发挥其本土优势;经济合作上应该采取合理规划、科学安排等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模式解决仓储建设中资金不足问题,对仓库区布局进行调整,更新库房,设施必要技改,满足物流供应所需,打破条块分割,面向市场参与竞争。

(2)强化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现代化物流发展就必须要采用现代化仓储管理为支撑,采用信息化与以信息化作为指导的技术来实现现代化仓储的有效途径。采用电子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的计算机管理来代替手工记录及人工操作管理。

(3)强化仓储人才培训;培养仓储人才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仓储管理能否提升,因此重点在于培养相关人才的实践能力,相关学校就要加大实践设施设备建设,要多培养人才的实践,同时还要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落到实处。

(4)选择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当然合理存在的选择上必须要依据企业自身实况,要选用灵活的、先进的供应链仓储管理策略,比如选择JIT 零库存的管理策略,并行和平行的工艺策略等,通过这些方式来降低库存的水平,降低库存占用资金额度,从而实现降低总库存的成本,提升利用仓储的目的。

(5)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现代化仓储管理的信息化;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自然仓储管理中也必须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仓库的利用率,实现仓库的控制,构建合理的物流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积极促进企业仓储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的公共信息平台,就能够将公共信息网络和仓储的信息网络二者有效结合,从而增强企业的仓储信息化水平。

5 结束语

工业企业仓储管理是世界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但能够促进物流发展,还能够增强工业企业物流业水平,同时也是社会再生产中能够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因此就要从其现状中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确定发展方向,才能够确保工业企业的仓储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赵敏.如何实现高效率的仓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11).

第3篇: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rought the urgent demand of logistics talents. Warehousing,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ogistics, the lack of tal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resolved. How to keep abreast of the market and industry demand, cultivate the high-tech warehousing tal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relevant professional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will discuss the methods of cultivating warehousing talents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

Key words: high vocational college;warehousing;high-tech talent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168-02

0引言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一年多的时间内,我国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物流专业人才的紧缺仍成为制约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物流产业中的仓储企业,其人才紧缺问题更为严重,这一问题已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与业务的开发以及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作为紧贴市场和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结合物流业对仓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快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

1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业教育带有更明显的职业化特征,更强调实际应用及操作能力。针对这种特性,要根据人才的需求特性来确定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确定适当的专业口径。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仓储企业需求调查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强调与技术应用能力或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相适应,其深度与培养高技能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相适应;不强调知识系统性,而是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高职院校仓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2.1 注重课堂理论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理论教学是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并通过图形、图表、声音、视频资料、教师教学录像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讲解装卸与搬运作业管理的时候,结合多媒体动画教学演示野蛮装卸造成的后果,通过滑稽的表演、幽默的语言,形象地展示了装卸与搬运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而对装卸与搬运作业全过程进行讲解,然后立即请学生对装卸与搬运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实际装卸搬运模拟操作,这时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准确表达及操作。趣味教学调节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中愉快的接受教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避免枯燥无趣,还可以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法,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以仓储管理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构建仓储职业岗位――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际仓储工作中一系列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解,通过细化的工作任务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学生通过对各项任务的逐一训练和掌握,从而具备或形成该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例如,以仓储岗位――仓管员为例,其具体的思路为:首先根据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或行业专家对岗位所进行的分析,将仓管员岗位能力分解成两个基本任务(技能),仓储作业和叉车驾驶技术;叉车驾驶任务还可拆分为更具体的五个操作单元:叉车组成及工作原理;叉车基本操作、叉车直线门洞标杆行驶;叉车“S”标杆绕行;叉车“8”字绕行等。叉车驾驶任务分解时要说明各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学生应当掌握叉车操作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根据具体的操作单元开发相应的学习指导书、学习教材及音像教学资料;最后,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使高职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具备某种行业或岗位所需的技能。

2.3 强化校内外实训教学强化校内实训教学。利用仓储管理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实训。首先由教师进行示范性演示和操作,然后由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步骤。其最大的特点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式仓储业务操作,既是培养技能型仓储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校内实训中,学校配备模拟物流管理(洛捷斯特)的仿真教学软件,将企业的仓储实际业务在实验室中模拟,模拟货物的接运、入库、装卸与搬运、货物保管与养护、出库、盘点、验收业务,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融入了现代物流的新技术、新成果,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手、脑、口”并用,“教、学、做”合一。通过训练,学生了解货物入库作业、货物出库作业以及盘点作业等的基本程序,掌握仓储管理的基本业务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使理论的知识变成了现实中可操作的程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对专业认知的主动性,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扩大校外实训教学。高职院校要与仓储物流企业协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参观,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的开始,也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过渡和飞跃。顶岗实习具有岗位性、独立性、有偿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学生边实习,边劳动,边承担劳动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约束了学生的行为和纪律,也使学生像在职员工一样,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学生因此受到专门技能培训和适应社会锻炼。高职院校应当与仓储和物流企业间建立起互赢、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探索培养仓储技能型人才的新路子。

2.4 建设仓储类精品课程,提升课程实用性通过建设仓储类精品课程,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改进教学质量、变革教学模式。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是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结晶,它必然体现该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精品课建设应始终关注对课程的研究与改革,使其在理念上、内容上和手段上始终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和领先地位。精品课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没有一支业务素质高、团队精神强、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必须十分注重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精品课程的质量。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仅指纸质课本,还包括与之配套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与录像、实验指导书、试题库等内容。

2.5 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高职教育是培养将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其突出特点是通过学习和技能训练,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考评学生成绩时就应带着工作实际问题来进行,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保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高职院校应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考评指标,可以包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各章节的内容布置的作业题、学生讨论和论文、出勤等情况评定平时成绩。把平时学习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在考核方面,强调职业能力考核。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使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考核与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在训练如仓库保管、商品入库、出库、验收业务时,直接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要求融通。

3结束语

仓储业的发展亟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单位,要牢牢把握市场和产业需求,通过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实训实践教学、建设精品课程、改变考评方式等手段全面提升仓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玲,李怀湘,刘亚梅.《仓储管理》精品课建设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5).

[2]朱虹.仓储业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初探[J].中国储运,2005,(1).

[3]吴立鸿.仓储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7,(8).

第4篇: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聚氯乙烯 仓储 管理模式

一、聚氯乙烯简述

聚氯乙烯是一种乙烯基的聚合物质,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具有阻燃、耐化学药品性高、机械强度、耐酸碱力极强、化学稳定性好及电绝缘性良好等优点。但其耐热性较差,软化点低,仅为80℃。

聚氯乙烯因其原料丰富(石油、石灰石、焦炭、食盐和天然气)、制造工艺成熟、价格低廉、用途广泛,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聚乙烯树脂的第二大通用树脂,占世界合成树脂总消费量的29%。

聚氯乙烯的发展优越性

1.具有美丽的外表

聚氯乙烯吸塑膜不但可以呈现自然界中的各种颜色,还可以呈现人们幻想中的各种颜色。那些色泽自然、色彩华丽、丰富多样的办公桌、书架、沙发、厨柜,都是聚氯乙烯吸塑膜赋予了它们美丽的外衣。

2.具有完美的结构

聚氯乙烯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另外加入其他成分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它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

3.具有超常的性能

聚氯乙烯膜无毒无味,对人体皮肤或是呼吸系统没有任何刺激。通过使用聚氯乙烯膜作装饰膜,人们就可以大量地使用中密板、刨花板、胶合板和纤维板,减少使用木材量,从而减少对森林乃至环境的破坏。从这个角度而言,聚氯乙烯膜具有超常的性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聚氯乙烯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聚氯乙烯作为世界第二大通用树脂原材料,其市场需求量相当的大。如何确保市场上对聚氯乙烯的需求?在各个城市或中心地带设立大型仓储中心是必然的手段之一。

仓储是在特定的场所储存物品的行为,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对聚氯乙烯仓储管理来讲,就是对聚氯乙烯这个特定产品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管理的过程。现在各大聚氯乙烯仓储管理现状如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下作进一步的分析。

1.仓储管理模式跟不上发展的需求

传统仓库管理,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货物,主要依靠人工实施仓库内部的管理,因此仓库管理的效率极其低下。目前聚氯乙烯仓储管理的现状,从仓储物流业较为发达的江浙沿海一带的聚氯乙烯仓储管理模式来分析,基本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仓库管理模式:收货、发货、点数等基本靠人工作业,或是借助叉车、手推车等工具辅助进行人工作业。

1.1人工作业模式

聚氯乙烯的包装是有规律可循的,基本以每包20KG-25KG袋装为主,或纸袋包装,或编织袋包装、或塑料袋包装。每包毛重在人力能搬运的范围之内,在聚氯乙烯仓储管理的初始阶段,基本靠人工作业。在这种模式下,进库、出库作业基本靠人力一包一包地进行卸车、搬运,按规则码垛(码垛规有梅花垛、七字桩、八字桩等,其中以梅花垛应用最为广泛),出库则一包一包地人工搬运、装上车,进出库数量以人工点数为准,进出库单据手工填写;台帐也是仓库管理员做的手工台帐。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进出库、存储、管理和控制主要靠人工实现,实时性和直观性明显,工作效率低,作业差错率多,破包率少,成本低,适合小型聚氯乙烯仓库的运作,一般在仓储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应用的比较多。

1.2半机械化作业模式

随着仓储业务的发展,人工作业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作业量和管理上的要求,于是手推车、叉车、起重机、输送带等机械设备被逐步应用到聚氯乙烯的仓储管理中,形成人工作业和机械化作业相配合的半机械化作业模式。在该种作业模式中,进库是通过人工作业将货物从送货车辆卸到托盘上,利用叉车作业将货物搬运进仓库,利用叉车配合人工作业堆垛。这种人工作业配合机械设备作业的模式,我们称之为半机械化作业模式。

这种作业模式的特点是,工作效率比人工作业高,作业差错率比人工作业多,机械作业原因产生的破包多,适合中型聚氯乙烯仓库的运作,目前大多数聚氯乙烯仓储作业都采取该类模式。

无论是人工作业模式还是半机械化作业模式,都已经满足不了目前聚氯乙烯仓储业务发展的需求,所以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好的仓储作业模式。

2.硬件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需求

在硬件方面,目前各大中型聚氯乙烯仓储中是参差不齐,好的仓储硬件已经相当好,以浙江中部为例,有些仓库的硬件条件已经达到了做保税仓库的要求,但大多数的仓库条件还是不十分理想,有些还是在七八十年代粮食仓库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仓储,有些是厂房基础上改造的仓储,在设计、通风、采光、防潮、防腐等要求上不能满足聚氯乙烯仓储的要求。

3.信息化管理程度跟不上发展需求

仓储业务信息化管理一直是物流行业发展的短肋,虽然国家物流行业通过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手段实行信息共享,鼓励各仓储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网络,但是对单个仓储物流企业来说,由于企业领导者意识不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短缺等各方面原因,真正做到信息化管理的还是很少。

4.标准化作业力度不够,员工作业差错率较高。

如何提升聚氯乙烯仓储作业的规范性?如何提高聚氯乙烯仓储作业的效率?如何降低员工作业的差错率?答案无疑都是实施标准化作业流程。现在各大聚氯乙烯仓储管理中,已经有了需要实施标准化作业流程的意识,但是在如何制定标准,如何实施,如何推进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在标准化作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员工素质普遍偏低,跟不上现代物流的发展需求。

物流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在人才培养和储备上都十分欠缺,仓储管理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一是学历偏低,一般都是高中、中专或大专文凭,本科生都为数不多;二是物流专业科班出来的人才很少,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院校为数不多,加上一些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转行业的,真正从事物流行业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分到各个物流企业的可能只有少数的几个;对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物流行业高端人才来说,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大部分物流企业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跟不上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

三、聚氯乙烯现代化仓储管理模式探讨

仓储管理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同时也涉及应用技术科学,属于边缘性学科。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仓储是减少长期运输和物流费用的最后一个阵地,如何能够做到减少费用、提高效率?应用现代化的仓库管理工具、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仓储管理发展必然的前进方向。

1.硬件现代化

一个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硬件现代化是其必备的工具。这里简单介绍与聚氯乙烯仓储管理相关的一些现代化硬件设施。

1.1自动化立体仓库

自从十九世纪末,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以来,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动立体化仓库有:拣选式高层货架仓库、箱盒式自动仓库、高架叉车仓库、托盘单元式自动仓库。自动化仓库内常用的设备有:托盘、库存信息管理系统AGV系统、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巷道堆垛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系统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立体仓库近三百座,其中全自动的立体仓库有30多个。

对于聚氯乙烯来讲,巷道式堆垛机立体化仓库是解决聚氯乙烯存取性与储存密度矛盾的理想选择。

1.2传动机

“空气链”传动机使用一个可以传送100英尺长传送带的马达,而且不需要电子控制,就可以达到零积压传送,它的操作理念和交通堵塞的概念有点相似。不需要电子控制,加上仅用两个马力的马达就可以达到20个区域(100英尺)的传送效率,可大大提高传送有效性。

1.3机器人

机器人在未来的聚氯乙烯仓库管理系统中将扮演了一个主要的角色。届时可以自己给机器人编程,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来调整机器人的设置,增加新的操作模式。机器人的工作可以做托盘包装,也可以用来拆除托盘包装,甚至还可以先拆除托盘包装,然后根据新的分层包装系统指令进行产品的重新包装等复杂的作业。

1.4塑料托盘

塑料托盘现在变得越来越流行。因为它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自动化的操作,更容易地在传送带上传送。虽然塑料托盘比木制托盘要昂贵,但从长期来看,使用塑料托盘会降低聚氯乙烯的破损率,降低托盘的损耗率,能减少长期使用成本。

2.管理信息化

围绕着仓储实体活动,清晰准确的报表、单据帐目、会计部门核算的准确信息也同时进行着,因此仓储管理中实时的信息传递日显重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

2.1条形码技术

如今的仓库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十分复杂且多样化,仅靠人工记忆和手工录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仓储管理中引入条形码技术,对聚氯乙烯的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各个作业环节数据输入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条形码识别快速、准确、易于操作,使仓库管理工作节省人力、减少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2.2射频技术(RFID)

射频技术被应用在托盘、包装箱以及单件聚氯乙烯产品中。射频标签的读取者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到任何检索系统中,来确认存放不同品牌聚氯乙烯的托盘以及托盘上的聚氯乙烯品牌。射频技术长期趋向是将射频标签应用在单个产品中,从而使每个产品都可以被进行跟踪。这项技术的应用,需要巨额的费用。

2.3仓库管理系统(WMS)

在仓库管理系统中,首先进行初始信息采集,进库后库存自动增加,出库后系统库存自动减少,而仓库之间调拨则不影响整个库存的变化,库存只能通过入库或者出库更改,否则无法改变,管理员可以随时查询特定型号的库存。

仓库管理系统除了管理仓库作业的结果记录、核对和管理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对仓库作业过程的指导和规范:即不但对结果进行处理,更是通过对作业动作的指导和规范保证作业的准确性、速度和相关记录数据的自动登记(入计算机系统),增加仓库的效率、管理透明度、真实度降低成本。

3.操作标准化

如何通过信息化管理工具有效使用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如果规范员工按要求按规则作业,使仓储管理达到预期目标?推行标准化操作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实现仓储管理的系统化、作业的规范化,离不开制度的约束,遵循物资管理的方法与原则,才能有更好的管理效果。好的布局、好的制度与作业方法,是仓储管理成功的关键。

推行标准化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推行岗位作业指导书,将仓储管理规范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岗位作业指导书从员工和岗位的角度出发,使员工对有关岗位的相关知识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该岗位上该干什么、怎么干。

4.人员高素质化

当然,无论现代化设备、信息化管理技术如何先进,人在仓储管理指挥中心中的作用不能被技术所代替。仓储管理负责人需要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分配。仓储管理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对仓储内外熟悉的负责人担任起总控的角色。

首先,这个总控的人员的素质要相当的高,要熟悉物流行业、精通仓储管理、精通财务知识等。要在物流行业或仓储管理实践经验中有相当的造诣。

第5篇: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范文

一、现阶段我国仓储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具有明显部门仓储业的特征。自从我国确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后,建立起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形成了以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从当时来看,部门仓储业的建立为保证本部门的物资供应,完成本部门的生产建设任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各部门都是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很少顾及其他部门或国家的利益,再加上相互间缺乏沟通,又没有一个统一管理部门来进行协调和统筹安排,因此,出现了目前存在的重复设库问题,物资流通中转环节多,流通渠道不畅,库存居高不下,物资损失浪费大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等。

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20世纪80年代以来,仓储技术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各地发展不均衡。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的仓储技术传人我国,使我国仓储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自动化仓储技术传人我国以后,我国的仓储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例如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等。而有的仓库却还处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管理状态,仓库作业大部分靠肩扛人抬,只有少量的机械设备。还有一种情况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机械设备和铁路专用线,但利用率不高,有些设备已经老化,有些已经陈旧,但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更新,只得带病作业,隐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先进与落后并存的状态将会继续存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仓库的拥有量大。但管理水平较低。我国的仓库数目虽然很多,但是仓库管理水平却不太高。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有些领导在思想上对仓储管理不够重视。常见这样的领导“手中有货,心中不慌”,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争取货源上,一旦货物到手,往仓库里一放,就以为是万事大吉,至于如何管理好库存物资,就不太关心。再加上我国社会上普遍对仓库工作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仓库不需要知识,也不需要技术,致使仓库人员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仓储管理方面的法规法制还不够健全。我国已经建立的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仓库法》,我国仓储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仓储内部的依法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一是将仓储用地归并为工业用地,这种定性误差派生出许多问题,因为仓储与工业,无论是产业性质还是盈利水平都不可比;二是原国家划拨土地的土地使用税较高;三是仓储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太高,且要求一次性支付,加大了仓储企业和新的投资人的初始成本;四是仓储用地置换过程中,仓储企业同时缴纳土地增值税与土地出让金,制约了仓储企业的技术改造;五是“租地建库”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市场不公平。

仓储方面的人才缺乏。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的物流人才缺口150万,仓储物流方面的人才缺乏也很严重。

二、我国仓储管理现状的发展对策研究

近年来,因物流市场供需变化,我国的仓储业正在向仓储社会化、仓储产业化、仓储标准化、仓储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物流企业,开始注重对仓储设备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法律的完善和整体供应链进行管理,积极发展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来参与客户的供应链管理,降低客户的成本,从而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既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又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贪大贪多,形成科学合理的仓储设施网络

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市场体系。为保障仓储业的健康发展,就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仓储体系。废除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规定,为仓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我国不同行业的仓储企业的储运设施不能共用,影响了企业合理统筹仓储资源的能力。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所以仓储企业要不断完善其标准化体系。提高仓库利用率、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就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网络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

建立健全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是仓储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建议制定与实施有利于现代仓储业发展的企业注册、土地征用、税收、交通管理等政策,制订仓库等级、仓储相关设备、仓储安全、仓储作业、仓储服务质量、仓储从业人员资质要求等方面的国家标准,为现代仓储业的发展提供条件与依据。对仓储服务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制定诚信管理办法;依据仓储安全、作业与服务等相关国家标准,组织全国大中型生产、流通等货主企业评选优秀仓储服务企业。

引进并培育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发展仓储企业,就要有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完善自动化仓库的管理机制。物流设备要实现高效能利用,需要有相适应的物流环境和科学管理,这些都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办学习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局面。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使其尽快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

第6篇: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核心技能;运输;仓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物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2000年以来,我国物流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广泛开展。

“十一五”期间,通过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成效明显,尤其是200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颁布以来,引起了物流教育的热潮。由于物流学科边界模糊,专业核心技能尚未形成,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在原有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资、运输等专业上演变过来的,虽然有一定程度地发展,但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上仍然不尽合理,缺少物流管理专业的自身特点,物流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技能不明显。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等职业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整体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中国创造战略目标的实施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个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就需要明确地进行定位。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分析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哪些技能,其核心技能是什么,这个问题许多人回答不出来,这就需要回归到物流的本质,即物流的概念,然后从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角度分析,得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的内容。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规定,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运输

运输(transportation)是指用专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运输是物流的核心业务之一,选择何种运输方式对于物流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仓储

仓储(warehousing)是指利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物品的入库、存贮、出库的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仓储功能已从重视保管逐渐转变为重视配送作业。

3、包装

包装(packaging)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4、装卸搬运

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是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实施垂直位移的作业,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实施垂直位移的作业,一般统称为装卸搬运。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中,装卸搬运活动是频繁发生的。

5、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是物流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

6、配送

配送(distribution)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典型特征,几乎具备物流的所有功能要素。

7、信息处理

物流信息(logistics information)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信息处理是物流活动的神经中枢,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到201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和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为信息化带动物流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设置

我国现有400多所高职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目标严重偏向于从事国内物流业务的人才,而培养可以在外企、跨国集团、国际货代企业、国际船代企业等从事进出口贸易相关的国际物流业务的人才则相对较少。

据统计,全国抽查的183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97所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占53%。在物流管理专业下开设国际物流方向或开设毕业后从事国际物流业务相关专业的院校只有19所,仅占10.38%。就在这少数的院校中,因为迫于各种压力而匆忙建设国际物流专业的院校还不在少数。这就导致在国际物流专业建设之初,就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和严谨的专业论证,使得教学目标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教得茫然,学生学得糊涂。最后,培养的人才很难达到国际物流企业所需求的目标。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的内容

从实践角度看,物流管理岗位根据物流发展的需要主要是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企业物流岗位,主要有供应与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等,具体就业岗位主要是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包括运输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包装、装卸、分拣整理、报关、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岗位;二是物流企业,主要岗位有储存、运输、调配、分装、流通加工、信息、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等。

结合物流的相关理论与实际情况,可以得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的内容,即运输技能与仓储技能。运输是物流的核心,离开了运输,物流就失去了主线;仓储是物流的支点,支撑了物流的运行。运输与仓储是物流的两大支柱,二者是主体;其他要素(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必须依附于运输与仓储之上,属于肢体。

1、运输技能

本文所论述的运输技能是指国际货物运输技能,因为国际货物运输技能的范围大于国内货物运输技能,难度也远远高于国内货物运输技能,因此掌握了国际货物运输技能,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国内货物运输技能。目前,高职中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就是以运输技能为核心的专业。

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正式收录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此后该专业在各高等院校及中等院校如雨后春笋纷纷开设。2006年海关总署规定报关员资格考试的报名资格为大专学历以上,从此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成了既没有本科学历,也不会有中专学历的专业,是高职独一无二的专业。

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核心技能突出,所以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大有超过物流管理的趋势,在许多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甚至超过了物流管理专业。实际上,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属于物流管理的核心技能,所以其快速发展也就不难理解。

2、仓储技能

除了运输,物流活动中的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基本上是在仓库进行的,仓库是物流活动的主要载体。仓储技能涵盖了除运输以外所有的物流功能,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第二个核心技能。

物流竞赛是物流技能的直接表现形式。2009年教育部主办了“首届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物流技能竞赛”,该物流技 能竞赛以仓储技能为核心,进行采购、备货、配货、优化线路、配载、配装、货物跟踪和查询、货物交付、货物接收、入库作业及货位优化等物流活动。2010年全国物流技能大赛的主题为“现代物流—储配方案的设计与执行”,比赛内容为制定储配方案,实施储配方案。由此可见,仓储技能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方法

(一)结合实际,明确核心技能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明确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然后围绕核心技能,发展相关的技能,最终培养出符合需求的高端物流人才。

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物流发展最快的区域,公路、水路运输发达,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在东南沿海区域对海运、报关、港口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更多。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首先有运输技能,其次是仓储技能。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国际物流和港口物流企业很少,主要依赖铁路运输,,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首先有仓储技能,其次是运输技能。

(二)加强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

物流管理核心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场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改进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关键措施。校内物流管理实训基地是基础,其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的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训练的机会。

除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外,还要建立与校内实训平台相对应的校外实习基地,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以促进物流管理核心技能的培养。校外实训基地是产学结合、实习就业结合的最好场所,两种基地的建设应该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三)加快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培养物流管理核心技能的关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应当是既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是让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定岗实习,以掌握专业技能,完善专业经验。此外,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兼职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需要依托行业企业,积极推进校企进一步合作,建立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深度合作,能够把学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合作开发、专题研究、课程设计的咨询、资源共享等合作形式,共享合作成果。

近两年出现的“订单式”培养”,就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一种形式。“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提出用人需求,教育方组织人才培养工作。根据“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体现产学互动,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主要放在学校完成,将职业技术训练和岗位技能培养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去实施。

总之,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是社会对物流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促进高职教育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抗.如何培养物流高技能人才[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2):158-159.

[2]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分析[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0):45.

第7篇: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范文

本着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的原则,本课程对陕西中职物流技能大赛、全国竞赛内容要求、社会岗位技能要求等几方面进行了调研,并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制定了课程开发的大纲、任务及实施步骤。

[关键词]

中职物流管理;教材;实施方案

一、调查方式

1、实地调查与网络调查,文献调查相结合;2、对从业者进行专业适应岗位调查;3、专业社会调查;4、纳入学生实习、带任务进行专业社会调查;5、对其他院校进行学习访问。

二、调查方法

1、直面交谈,列项采集社会专业需求信息;2、咨询行业协会,物流公司,人才交流中心,职业院校等;3、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征求专业信息、意见、建议;4、网上查寻下载;5、向学院校搜集相关专业的信息,资料研究相关问题。

三、调查内容

1、企业物流管理专业设岗现状与需求。

2、对现有岗位从业者评价。

4、双主体培养的意向。调查主要针对是否愿意我校为贵公司企业培养相关人才、是否愿意我校学生来贵公司顶岗实习等。

5、目前有关院校开设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状况。调查主要针对专业名称、教学计划、设施设备、学科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就业方向与状况等。

6、往届毕业生从业现状,有哪些不适应的缺陷,希望学校改进教学,改革和完善专业建设。

7、企业用人单位对我们毕业生使用满意程度,有何评价,有何意见、建议。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为西安银桥乳品有限公司物流部,民生家乐配送部,陕西通汇物流公司,天地华宇物流公司,申通快递西安分公司,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访问了一些人力资源网站,如51job、前程无忧等。

四、通过调研得到教材实施方案

(一)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的课程

本课程的开发是在专业调查基础上,聘请企业专家和国内课程开发专家,在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基础上开发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始终有企业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岗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施教学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应积极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创造性实验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新器件、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的主观能动性,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设计水平,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采用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抓住待解问题本质,将复杂化为简单,树立学生学好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信心。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尽可能做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学习情境任务设置

情境一:仓储认知与规划。能力1;仓储合同的签订,任务1:签订仓储合同,任务2:维护客户关系;能力2:仓储规划,任务3:设施设备的选择,任务4:货位的规划,任务5:货物编码。

情境二:货物入库作业 。能力1:进行入库验收,任务1:进行验收作业,任务2:验收异常处理;能力2:入库操作,任务3:理货作业,任务4:上架作业,任务5:完善入库手续。

情境三:在库作业管理 。能力1:堆码与养护,任务1:货物的堆码与苫垫,任务2:保管养护作业;能力2:仓储库存管理,任务3:库存管理控制。

情境四:货物出库作业。能力1:出库作业操作,任务1:出库前准备,任务2:进行出货作业,任务3:出库中的异常处理;能力2:进行退货处理,任务4:进行退货作业,任务5:过期商品的处理。

情境五:配送作业。能力1:配送中心业务处理,任务1:配送作业的一般流程,任务2:进货作业和订单处理,任务3:拣货作业和补货作业,任务4:配货作业和送货作业,任务5:退调作业和信息处理,任务6:配送作业的组织。

五、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的要求

(一)基本理论

能够对仓储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上认识仓储;熟练制定仓储合同,能够掌握仓储流程;建立对仓库设施设备的初步认识,对托盘、货架、叉车等仓库常用设备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熟知储位的编码方法、货物验收的概念和作用、货物验收的主要方式、货物验收的作用和要求、货物验收的三个作业环节;掌握不同货架的特点;掌握货位分配原则及技巧;掌握货物堆码的方式、原则及标准;掌握库存商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库存商品的养护方法,掌握治安保卫、防火、防水、防虫鼠害的管理和方法;了解库存的涵义和分类,掌握什么是安全库存;掌握不同种类物品的库存管理手段;库存的功能及库存合理化的内容,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掌握出库的原则及方法,货位清理原则和方法;了解出库货物验收内容;掌握退货处理的原则;熟悉退货作业的流程;掌握配送的概念、特点及配送的意义;熟悉配送的基本流程及配送过程中的各种要求;配送的基本作业环节和基本工艺流程;掌握配送路线设计的方法。

(二)基本技能

能够根据具体的储存要求设计仓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对仓储管理与仓储作业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能够熟练根据仓储企业的类型绘制仓储流程图;对仓储设备熟练使用;能根据仓库业务规模的大小、经营的商品性质、特点、要求,对仓库的储位进行合理的规划;掌握货物验收的操作;货物验收;掌握库位分配方法,能根据货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货架;货物上架后档案的编制;货物堆码的实际应用;能根据仓储管理的相关知识有效地对仓库进行管理;能用ABC库存管理法有效地进行库存管理;缮制出库单;签发出库单或提单;完成退货作业任务:

(1)能独立制定配送计划,(2)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最优配送路线。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08)

[2]吴淑秋.论物流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7,(30)

第8篇: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设计;整体设计;单元设计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对知识点重新排序,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顺序进行教学。

经过几年的建设,本课程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基本定位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懂得仓储物资的保管与防护,会选择使用仓储的各种设施设备,熟悉仓储业务作业流程,能顶岗作业,能胜任仓库管理员等一线仓储业务和一线仓库主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我们的课程设计理念是: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拟仿真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系统化的模块式的课程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计以仓储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来构建课程模块教学体系,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然后以仓储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来整合与序化各模块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训室物流3D模拟实训、仓库认知参观、教学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并辅之以网络教学、企业经营模拟演练、社会实践、技能比赛等办法与措施,做到教学做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仓储岗位真实工作过程设计的项目模块组合作为教学内容, 按照岗住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的序列,确定课序,安排进度,规定学时。我们以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主要根据项目、岗位、流程、任务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

在学习情境设计方面,将仓储管理课程体系组合为模块式教学。授课计划模块为以下六个模块:

模块一,仓储管理基础

模块二,仓库与仓储设施

模块三,仓储规划设计

模块四,仓储业务管理(含库存管理、储存业务管理)

模块五,货品保管与安全管理

模块六,仓储成本与效益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设计

(一)总体思路

《仓储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院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采用传统讲授,演示与研讨、高度仿真环境下的模拟演练、实训、实习等各种先进方法相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企业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要运用搜集的大量国内外仓储管理音像视频资料和在仓储企业实地拍摄的图片、录像资料穿插演示,并结合案例教学,重视师生间互动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

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做的结合,边讲边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师生间的互动,提高知识容量和成果的前沿性,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 教学手段及其表现形式

1 精心制作了《仓储管理》多媒体课件和搜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课件穿插了大量仓储设施设备图片和图表,重点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演示困难问题,便于学生理解。课件内容与视频资料紧扣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材紧密配套,实用性强,教学生动直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加大对实训室的投入,使用了物流3D实训模拟软件和仓储管理软件,形成了能同时容纳50名学生进行高度仿真环境下的仓储业务实训。

3 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先后与华宇物流、中储成都分公司、成都新华文轩配送中心、成都金诚物流、成都苏宁电器配送中心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开展校企合作,这些企业作为学校的物流专业实践基地。能够接纳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课程实习、企业顶岗实习,或让学生在寒、暑假到这些企业去参加社会实践。

五、考核设计

改变了原来的课程由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课程考核评定由“平时表现与作业实训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这三个部分组分。课程着重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掌握情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生的自觉性和求知欲望。

六、结束语

本课程教学资源丰富,并采用了3维动画物流实训系统形式,实现从学校到就业上岗的零距离本课程已经具有视频录像、网络课程、教学短片、在线模拟实训、在线答疑、电子课件、电子作业、授课教案、师生互动和教学信息反馈平台。

【参考文献】

第9篇:仓储人才管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工作过程 仓储管理 工作任务 课程设计

1 工作过程概述

2004年,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发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指出“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即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实际工作任务,归并成教学工作任务,最终转化为职业教育教学任务。它是一个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最终到学习情境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应当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有学科内容进行重新解构、排序和重构,因为学科知识重构不出经验性的工作过程知识。

2 课程性质与作用

仓储作为物流的重要节点,其发展对企业、地区经济乃至国家的综合配套能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仓储经营管理能力,仓储设施设备操作能力,仓库保管作业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获得仓储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为物流管理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该课程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仓储管理》以《现代物流概论》、《管理学》、《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物流企业会计》等后续主要专业课程提供部分核心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 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课程设计

3.1 解读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目标确定

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并在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德国学者把综合职业能力划分成专业能力和专业之外的能力,而专业之外的能力又包含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在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有目的、符合专业要求的、按照一定方法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评价结果的能力。社会能力是处理社会关系、理解奉献与矛盾、与他人最佳相处和社会责任心等。方法能力是个人对职业中的要求与限制做出解释、思考和评判并开发自己的智力和设计职业发展道路的能力。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主要支撑活动之一,它构成十分独立的工作领域。这就要求从事该管理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该领域的工作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习惯。以仓储工作领域典型的基础工作岗位库房管理员为例,企业需要围绕库房管理员这一岗位,完成货物的入库作业、库内货物的整理、出库作业、退换货管理、盘点、现场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既有完整性、又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工作。按照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仓储设施设备操作、仓储保管作业、仓储单证报表处理、仓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社会能力,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执行能力和决策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工作中与他人交流、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意识;而方法能力,则应当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的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综合职业能力的分解,确定基本的培养目标。

3.2 组合工作项目,进行教学内容重组

如图1所示,新入职员工、库房管理员、项目经理作为高职学生仓储管理职业生涯的典型工作岗位。项目按照工作岗位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递进关系安排,结合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项目一的学习前提是假定学生作为物流公司新入职的一名处理仓储物流业务为主的员工。作为新员工入职,学生需要了解公司仓储管理的基本业务内容、上下游环境、组织结构以及公司主要货物的基本情况。项目二的学习前提是假定学生经过双向选择,决定在物流公司从库管开始职业生涯。项目五的学习前提是假定学生经过两年的仓库运营实践,被公司各方认可,提升为项目经理,这时视野更加开阔,可以跳出仓库的运营看事情了。

以项目的形式来组合仓储工作领域的不同内容,打破学科体系讲授式的方法,以项目为载体贯穿整个课程。通过工作项目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企业的物流活动,更有助于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掌握普适性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3 分解工作任务进行情境式教学

3.3.1 分解工作任务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让学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不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要想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必须找到学习的合适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将学习与工作整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学习环境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通过学习任务的学习,能够建立职业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从而实现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如图2所示。

下面以项目二为例,进行工作任务分解。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货物的入库作业、库内货物的整理、出库作业、退换货管理、盘点、现场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既有完整性,又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工作。该项目分解成七个工作任务:如何进行货物的接受和检验(4课时);如何进行货物的堆码(2课时);如何进行货物的分类管理(2课时);如何进行货物的装卸搬运(2课时);如何进行货物的发运(4课时);如何进行货物的盘点(4课时);如何进行退换货及残品管理(2课时)。

3.3.2 情境式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式教学是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的,每个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一个案例,也可以是一个项目或一件产品。学习情境的设计注重于体现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之上,通过多个平行或递进的学习情境集成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以仓库管理员这一典型岗位为例,典型工作任务是物品出入库作业、物品堆码、分类管理盘点等在库作业,通过对仓库物品的管理,发挥好仓库的功能。每个工作任务的内容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既有技能操作,也有知识学习,是工作要求、工作对象、工具、方法和劳动组织方式的有机整体,强调分工和协作,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和对工作过程的直接参与来形象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亲身经历实践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货物的接收和发运为例,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各组选出一个负责人,分角色按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货物接收的详细任务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运输专员在前一天20:00前,将次日的移库计划发给物流客户经理。

步:骤2:客户经理将移库计划分别发送给信息员、调度、库管。

步骤3:调度安排货车移库,库管调整货位、安排叉车和托盘。

步骤4:库管安排卸货,叉车司机根据货位入位。

步骤5:库管根据入库单填写库房台账并将入库单返给信息员录入系统。

货物发运的详细任务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运输专员在前一天20:00前,将次日的移库计划发给物流客户经理。

步骤2:当班信息员打印销售订单,分别交由库管和调度;库管接客户经理出库计划指令后,安排备货和人员装备准备工作。

步骤3:库管根据实际销售订单指导理货员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调度根据出库计划,调配合适的车辆和装卸人员准备发货,并给司机开具运单。

步骤4:发运车辆到达装车,当班库管与司机交接同时安排装车和出库作业、填写修改对应垛卡表和开具出库单。

步骤5:出库完毕后将配送订单和出库台账表交由库存信息员登陆WMS系统核销出库信息。

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需要现场操作指导。例如物品入库一般经过入库前的准备、验单、接货、卸货、分类、物品点验、签发入库凭证、入库堆码、登记入账的环节。对这些作业环节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出库一般实行交叉出库法,即不同的时间发不同地区的货物,保证车辆等待时间最短,工作效率最大化。如每天22:00安排天津出库,次日4:00-10:00安排北京出库,10:00-15:00安排河北出货。

3.4 加强过程性评价,进行学生考核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注重学生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评价,既要有对所学技能与知识的定量分析,也要有对学生所获得能力的定性分析。一方面在实际考核中,应合理分配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加大过程性考核所占的比例,体现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要求。如表1所示,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特别是项目工作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并记入成绩。教师按各作业项目的考核标准(过程标准、绩效标准、时间标准)进行考核和评分,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另一方面加强过程控制,注重形成性评价,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增加学生平时学习、实训情况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让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标准的制定基础,不再以对知识的复制为标准,教师结合学生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操作等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同时把终结性考核分成笔试和机试。笔试通过纸质试卷进行考核,卷面主要以主观题为主;机试通过计算机实际操作考试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开放式、全程化考核方法,以综合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线,符合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课程的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福建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2010级专业培养方案[Z].

[2] 2010年福建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研讨会论文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