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学设计范文

美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学设计

第1篇:美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设计 符号学 设计美学

检 索:.cn

Abstract :Articles in our life have meaning. Through communicating with human in sense and psyche, they influence people's life and human self. The sign's signifier not only can be words in linguistics, also can be all kinds of material forms. The article designed is a "text" consisting of signs. It communicates the meaning of form, function and aesthetics, and convey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values and aesthetic taste in particular time.

Keywords :Modern Design, Semiotics, Design Aesthetics

Internet :.cn

我们生活和居住的环境中的物品,其实是有意义的,它们通过自己的物理形式一直在与我们的感官、心理、情感和思维进行交流着,从而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我们人本身。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认为,即使最简洁、质朴的环境设置都会向其中的居住者传达意义:“他倾听着身边的各种物品所诉说的语言,这些他生活的伴侣,这些他愿望和灵感的见证者。被布置在房间里,像一个美丽的思想,这些物品在主人在旁边走来走去的时候向他诉说着。这些家具,这些墙壁,这些朝着外面的开口,这间他舒适的私室,这些他一生的分钟、小时、天和年度过的地方,都在向他诉说着。”[1]唐纳德・诺曼也认为:“知识不仅储存于人的头脑中,而且还储存于客观世界。”[2]

人造物品的意义和它们如何传达这些意义是设计符号学在研究的课题。符号学美学在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符号学

现代符号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和文化人类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斯是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奠基人,罗兰・巴特的《神话》也影响极大。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美学》和《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装符码》,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对美学和设计美学影响较大。

以语言学为基础的符号学主要包括信息符号、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信息符号主要研究象征、索引、图形符号、信号。句法学研究符号组成句子的规则,语义学研究句子的含义,语用学研究它的应用效果。根据符号学的理论,一个符号是两个基本要素的结合体:能指和所指。能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是符号形式所指代的概念和含义。在语言学中能指指的是书写或发音的词语,所指指的是词语文字或声音背后所指的事物。比如,“桌子”,能指是桌子这个词语的书写文字和口语发音,所指是这个词语所指代的物理实体的桌子。

符号学产生于结构语言学,并推广应用到人类社会和科学的各方面,认为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是一种符号,不仅仅是一种物理存在,而是由于人脑意识的阐释而拥有和代表一定的含义。并且符号之间,物体之间,和人之间,有一种类似语言中的结构语义学。是人类与物体,人类之间,生存、交流和学习的手段和方式。符号学的研究领域,集中于理解符号和如何把这些符号组织成意义系统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交流。

二、物质性能指

符号学不仅仅研究我们普通所说的“符号”,如交通标志和图标等,还包括我们的物质文化,如建筑、家具和各类产品等。符号学分析最主要的对象是一个“文本”。一个文本一般是指一个记录下来的信息,它在物理上是独立于发送者和接受者的。它可以是一本书,一个图片,一个电视节目,一部电影,或者一个设计产品。一个文本是一个符号的集合体,符号可以是词语、形象、声音、动作等。文本的建构和解读都是根据特定题材、风格、媒介和文化的惯例和习俗。

语言学家索绪尔将符号定义为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后来的符号学家批评了索绪尔主要集中于语言学和抽象的能指的研究,而忽视了我们真实的物质世界所构成的能指。能指不仅仅可以是语言学中的一个书写的词语,也可以是物体的实体形式,也就是我们看到、触摸到、闻到和经历着的物体形式,可以是声音、色彩、线条、图形、质地、形体、空间等。这些是可以给人感官愉悦和审美的形式,都是可以在设计中广泛应用的形式语言。而所指是内容,就是任何我们从自己碰到和经历的物品中解读出来的意义。

能指从抽象的语言词语扩展到实存的物体,对符号学在设计中的应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事实上,我们周围由形形的产品和建筑构成的世界已经被“自然化”了。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存在,从而忽略了其所传达的意义。即使在平面图形符号中,我们仍然因为太习惯了图形媒介而忽略了图形符号的能指本身。马格瑞特的一副烟斗图片在符号学中影响广泛,它提醒我们所看到的不是一个真的烟斗,而是烟斗的图片表现,也就是一个平面图形符号的能指。(图1)符号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让我们注意到图形形式本身的含义和传达的信息,因而也更多地被称为视觉传达设计。

符号和符码总是通过各种媒介的物质形式传播的。你选择什么样的媒介来做符号的载体,会影响到你所传达信息的内容。在各种媒介中,被认为具有最真实效果的是摄影和摄像,特别是电影或电视。但是与工业产品或者建筑比起来,电影显得要虚拟和虚幻的多了。即使是一个设计模型也会有重量和实体性,让人感觉得更真实。一个三维的模型,即使它不能工作,但是它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方式和能力是一份草图素描或透视图永远无法比拟的。在设计产品上,“现实自己说话”。作为意义文本的设计物品,是比电影等更加直观、丰富,有持久影响力的符号媒介。

三、设计符号的意义

符号的意义包括指示意义和暗示意义。指示意义指的是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符号的直接意义,也就是一个产品是什么,比如,一把椅子,一个电话,等等。产品符号的指示意义其实还包括如何使用该产品。比如,椅子是用来坐的,电话是用来给别人打电话的等。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中利用产品语义学,将产品的使用方法通过产品造型设计直观地传达给使用者。

暗示意义是符号通过特定的语境、环境、文化传统和习俗的背景,暗示给你,让你联想到的另外的意义。传达暗示意义,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隐喻。罗兰・巴特认为,人类天生就喜欢类比。在符号学意义上,隐喻就是通过一些人们熟悉的语汇来表达人们不熟悉的事物。隐喻是一个在设计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设计策略,也是一些设计大师创造精美绝伦的设计之美时常用的一个策略。比如,勒・柯布西耶朗香教堂的设计。(图2)为了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冷漠,后现代主义建筑经常利用隐喻的手段来表达人文、情感和精神的东西。比如,利伯斯金设计的柏林犹太博物馆。(图3)

罗兰・巴特介绍了符号意义不同层次的思想,认为指示意义是符号所表达的第一个层次的意义,暗示意义是符号所表达的第二个层次的意义。指示意义和暗示意义共同构成符号的第三个层次的意义,也就是罗兰・巴特所说的“神话”。这里的“神话”也就是社会中主导人们思想的意识形态,它是人们思维、解读事物意义的基础,赋予我们在一个文化中的经验意义。“神话”在社会中起着意识形态的“自然化”事物的功能。它们的功能是制造社会主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观,一些看起来像是完全“自然”、“正常”和共识的态度和信念。

关于设计产品的符号意义和审美,Sara Ilstedt Hjelm在他的《产品设计符号学》[3]中对两把在设计史上有代表性的椅子的分析说明很透彻。这两把椅子,一把是Bruno Mattson在1934年设计的,(图4)另一把是Jonas Bohlin在1987年设计的。(图5)这两件设计产品基本的指示意义是相同的,都是用来坐的椅子。但是,它们的暗示意义却大不相同。一把是用天然材料,弯曲的赤杨木和原始的编织物制成的;而另一把是用水泥和钢铁做成的。一把是根据使用者身体的形状设计的有机形体,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可供休息的座椅。另一把椅子用两块水泥平板构成坐位和靠背,用非常简单的几何形的钢架构成座椅的扶手。它只是用了平面、靠背和扶手这些椅子的基本符号,是一种美感的激发和实验,而非实用舒适的座椅。它反讽了现代主义设计美学,喻示着现代主义审美趣味的衰落。

这两把椅子同样反映着那个特定时代的“神话”或者主导价值观,其实是代表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设计美学观。现代主义设计美学观:设计应该是“诚实的”、“真实的”和“不言自明的”,应忠实于材料,运用简洁的几何形和干净的表面,反对多余的装饰。这一美学观念在工业产品设计发展中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完全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了,直到近些年才被质疑。还原被自然化了的显而易见的现实,是符号学分析的最大挑战。现代主义设计美学观其实是要尽量淡化和隐去产品的物质形式能指,拒绝设计产品的物质方面的特性。现代主义者没有意识到的是,我们人类总是喜欢从一切事物身上诠释意义,即使是一片空白的表面。

法国巴黎的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是一个把内部外翻的建筑。(图6)建筑结构、电梯和通风系统不是隐藏在建筑内部,而是在建筑外部。这一建筑,打破了现代主义美学观。针对米斯的“少就是多”原则,罗伯特・文丘里提出了“少就是乏味”。在符号学实践和后结构主义批判的影响下,设计和建筑设计已经开始把产品看做一个可以被阅读的“文本”,而把物质世界看做一个由符号能指组成的世界。就像Bruno Mattson和Jonas Bohlin分别设计的两把椅子,它们都是符号文本,向人们诉说着历史、价值观和设计审美趣味的转变。

注释

[1] Samuel,Flora.Le Corbusier in Detail.Oxford:Elsevier Ltd.2006.p10.

第2篇:美学设计范文

一、艺术设计中蕴含的功能之美

从本质角度来看,产品所具有的实用性功效与自身所产生的功能之美并无过多的联系。可是从主体范畴而言,实用性质的功能对它的审美评价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功能范畴所产生的美感从某种程度上深刻体现了对它审美体系的评价,在其中所能表达出的东西都能深刻体现出一种极致的美感。功能范畴的设计对十八世纪以来仅是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且忽略内在的错误理念进行了最大范畴的纠正。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尤为简洁,具有现代气息的崭新风格,能对功能范畴的结构之美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

二、艺术设计蕴含的材料之美

当前形势下,在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进程中,材料实质上发挥了尤为重要的功效,材料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视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撑,在社会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在现代化科学技术能有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上,材料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以,现代社会的艺术设计与材料也是息息相关的,务必深入细致地处理产品结构层面以及环境设计范畴,产品在形态范围,颜色范围,质感角度和肌理层面的处理,如此一来就能够充分展现出新颖材料所具备的重要特点。运用各种恰当有效的方式去有效处理各种材料,就能从多角度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而在通过艺术设计之后的材料中获得一种美感享受。对于各种不同的材料来说,工艺上所采取的手段也是大相径庭的。例如我们经常说的材质漂亮,工艺巧妙,对于各种迥异不同的材料必须彰显出与众不同的特征,这就对产品所具有的功能性与美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对于手工艺品来说,需要制造者务必真正意义上用手去触摸材料,深入细致地了解材料自身所具备的质地优势。譬如我国拥有古典风格的各种家具中,具有明式特点的家具就充分展现出了一种质地层面的美感。各种不同的器具,在材料的选用上、制作方式上、技术加工上都彰显出各种与众不同的特点,艺术设计者务必深入了解材料自身所具备的特征,采取与之特征相适应的设计方案,方能让器具在设计上通过材料体现出一种极致的美感,最终让产品、材料、美感、设计融为一体,这样就能彰显出艺术设计中的材料之美。

三、艺术设计蕴含的形态意境之美

所谓意境实质上是指艺术层面的形象与情境融为一体所展现出的情境交融景象。从艺术设计层面而言,意境通常不是一个十分具体的形态,可是意境绝对是通过形态所生发出来的,人们看到某种具有美感的形态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进入一种想象性的境界,最终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高艺术境界。从上述角度来说,艺术设计蕴含着形态意境之美。所以,从艺术设计范畴的角度看,形态意境是能够让艺术设计作品产生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它能让欣赏者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感。艺术设计的形态意境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就是将设计者的感情转化为具体的形态,切实做到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让感情与意境和谐,让感情与具象融为一体;第二,设计者务必通过设计表现出一种暗示与象征的意向,让意象在具象中体现出来,最终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我国古代私家园林设计中很多借物造景的手法,就是形态意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最佳体现。总之,形态意境是中华民族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充分体现设计产品审美价值的完美概念。对艺术设计作品的欣赏,完全可以让欣赏者进入一种情景交融的自我陶醉境界,从而领悟到艺术设计的形态意蕴之美。

四、艺术设计蕴含的科学之美

在艺术设计的进程中蕴含着科学之美,这种美是一种极为独特的审美态势,充分体现出理智层面的相关问题。从形态范畴对艺术设计的科学之美进行思量,主要包括科学层面的伦理之美与科学层面的产品之美。从创作学范畴对科学之美进行思量,主要包括理论层面的创造之美与科学层面的实验之美。然而,科学范畴的设计美感并非是积极展现在研究成果之上,而最为重视的是科学创造的进程。科学之美务必经过理智层面的熏陶方能深入理解。这就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科学之美的独特之处。艺术设计中的科学之美并非是在自然常态下存在的,更加展现出一种对实践生活的深刻感悟。在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中,最重要的是体现了自然常态下的一种和谐与融洽。不管是外在层面的设计,还是内在层面的设计,都能让人产生一种极致的享受之美,领悟到一种至上的全面之美。实质上,科技之美也完全能够作为美感体验中的一种最高形式,在归纳出审美的必然规律之后,进行无限创造。人类在不断创造发明的过程中,总结出各种符合自然规律的审美经验,这种审美经验完全可以和艺术设计融合起来表现出最高境界的科学之美。

五、结语

第3篇:美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科学技术;经典作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99-01

一、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中:美术运动中对现代设计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的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流派促使工业及其产品成了绘画、雕塑的主题,由此而产生的视觉语言又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设计的美学原理正是以这些艺术运动的思想为基础的,使设计逐渐摆脱了古典艺术的禁锢而体现出工业产品自身的特色。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价值在于它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前驱作用和启迪意义。1859年工艺美术运动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的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

说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不能不提到的是设计与建筑的关系。格罗披乌斯和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强调自主地跟随心灵进行创作,这种观点源于格罗皮厄斯的艺术观点,即心灵(心理)是最基本、第一位的,感知来自内部。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而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由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它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艺术的变革,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而大量的工业产品并不是偏重于美学或实用价值,而是寻求两者的协调。这些艺术的变革影响了许多设计领域,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现代设计有机地将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适用与美观等方面统一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上,设计中寻求和解决人一产品一环境一社会的和谐、统一与协调,除去某种产品中不符合人的使用目的的因素,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1867年建造的新古典风格的蒸汽机,使用古典柱式作为早期蒸汽机的框架,就很难说是机器功能的必然体现。但这类具有几何特点的流行形式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是合适的,它并不会有损于实用功能。这就把传统美学很好的融入工业产品中,既不影响产品的使用价值,又使得工业化冷冰冰的机器更加人性化,这就是美学与现代化工业设计的交融与贯通。设计艺术之美作为艺术美的一个分支,在当代生活中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下的现代设计

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或者将设计理解为技术,或者将设计理解为装饰性的艺术,对于设计艺术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各种偏差。西方现代设计艺术的创始人突出的贡献是将设计与实用、与艺术统一起来。

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艺设计,而且随着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建立起了许多新的工业,这些工业将机械化过程应用到大量新产品的生产上。技术与设计的发展是与产品本身的发展相辅相成的,新技术的运用也是设计的创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工业和技术的进展对于生产及设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别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随着经济发展,形式单调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竞争。

近代以来的设计艺术的发展,与工业化的进程、商业的普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密不可分,它摆脱了传统的手工艺局限,而逐渐转为对机器美学的认可,在技术和艺术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为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工业设计在技术上,是以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为前提的,而产品结构的标准化正是这种生产方式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这就离不开标准化技术。因此,工业设计与标准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使工业设计思想能为众多工厂、企业、广大消费者接受,还要使工业设计中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得以付诸生产实践,就必须运用标准化技术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

同时,在工业设计中运用高科技,寻找新能源材料的方向。现代设计是跨越21世纪的设计,应不同于以往的设计。产品创新设计的物质基础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技术必须与优秀的设计结合起来,才能使技术人性化,真正服务于人类。工业设计对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工业设计的主要方向也开始了战略性的转移,由传统的工业产品转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将高新技术商品化、人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许多经典性的作品,开创了工业设计发展的新纪元。

第4篇:美学设计范文

荷兰设计工作室STUDIO WM中“W”代表设计师温蒂·勒格罗(WENDY LEGRO),“M”表示马尔滕·科利尼翁(MAARTEN COLLIGNON),两人都毕业于埃因霍温设计学院,毕业没多久便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STUDIO WM。他们二人各自有不同的设计技能,但又有相似的设计品味,这在他们看来是最重要的事情,两人有共同的目标,即使各自的方式不同,那么作为一个团队所出品的设计,也总会好过自己独立出品,其中,马尔滕擅长处理色彩和材质,温蒂善于画草图以及细节处理。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互相激励”。

STUDIO WM善于发现生活的细微之处,比如BOMBUS SIDETABLES系列。这是他们成立工作室后设计的第一套作品,灵感来自小小的甲壳虫。这套家庭边桌系列,两个大人和小孩都各有各的不同尺寸和需求,三个小边桌放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小边柜,每个小桌子由锥形木腿支撑,像个小动物一般。在第一套作品中,一切磨合好后,接下来的项目便接踵而来。但大多数产品的灵感都是从生活中自发而来,没有哪个特定的客户,他们会根据这些灵感开发合适的项目,但有时候他们也会根据某个特定的材质来开发某个项目。当他们开始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们通常会一起画设计草图,然后为它赋予具体的美学表现,然后在电脑上用3D再具体描绘,之后会挑选色彩和材质,完成最终的设计,看到他们设计的形式便能猜到他们所要赋予产品的感觉。

STUDIO WM出品的设计通常都很轻柔,在生活的嘈杂背景下并不那么醒目,但却很美,他们的目标便是用美学形式模糊物件的功能性,在“餐椅/休闲椅(DINING CHAIR&EASY CHAIR)”的椅子设计中,他们用轻质的材质表达了形式的轻盈,却同样坚固耐用。而在GRADIENT TABLE LAMP中,设计师通过反射作用在台灯里把玩光线。显示出一种一丝亮光的朦胧效果,透过反射,将原本锐利的LED光变的柔和。

DESIGN:是什么吸引你们决定一起工作的?

STUDIO WM:我们在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学习设计的时候,我们就见过对方,毕业期间,我们聊了起来,发现我们对设计有相同的看法但却有不同的设计方式。

我们的不同特质让我们组成一个团队,合作的方式让我们更强大,反应速度更快,最初只是为了好玩,我们参加了几个设计比赛,发现人们非常欣赏我们的设计风格。毕业约9个月后,我们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室STUDIO WM。

DESIGN:开始一个新的项目时,你们会先一起讨论吗?

STUDIO WM:没错,我们总是分享我们的第一个想法。有趣的是,大部分时间,我们发现我们的想法几乎是相同的。我们猜这是因为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在一起,这就导致我们的想法也就都相似了。但当我们开始用不同的方式深入这个创意的时候,我们总会让对方吃惊。最终的结果总是很惊艳,我们无法单独达到这种效果。这是我们合作的成果。

DESIGN:是否有一个项目,最初你们有不同的想法,然后发生了什么?

STUDIO WM:当两个人互相尊重的时候,即使有了不同意见,说服对方始终是一个相当容易的事情。如果说我们有哪个项目最初有不同的想法的话,那就是PORCELAIN灯。MAARTEN当时想的是一个滑轮系统,带一个大灯罩,当我们开始一起深入这个想法的时候,觉得CIRCULAR灯的圆柱形的形状更适合这个系统,在这个项目的一年后,我们对大灯罩的造型依然念念不舍,我们将这个创意应用到另一个项目中,这就是CIRCULAR灯。

DESIGN:在你看来,设计师在生活中的角色是怎样的?

STUDIO WM:设计师可以让生活更美。当你使用一些产品或是看着它们的时候,它们真的能让生活变得更美。

DESIGN:你们的设计哲学是?

STUDIO WM:一个好的产品是生活中一个美丽的东西。设计很安静,看起来和谐、简单,并且细节执行的都很到位。你对设计倾注的爱在最终的产品中是可见的,并且会让产品变得生动起来,它会是一个有灵魂的个性。多数时候,形式会是我们的设计出发点,用荷兰语翻译“设计师(DESIGNER)”便是“形状赋予者(SHAPEGIVER)”,我们给物件予形式,但也赋予它功能。形式是个非常有力量的概念。当我们了解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材料、技术和生产可能性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尽量不限制我们的想法,总是问自己:我们是否想在家里拥有这样的产品,得到的答案应该是“YES!”

第5篇:美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国画;留白;现代设计;意境

    “留白”作为一种传统绘画技法,讲究着墨疏淡,以留取空白营造空灵韵味,引人遐思,起到“以无胜有”的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留白” 指的是画中对空白部分的留取。中国画利用留白来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在中国画众多的表现手法中,留白是最能体现民族独特风格的一种形式。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认为“万物始于无而生于有,虚比实更真实,更有味道。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因此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暗香浮动、虚实相生”、中国画中的“计白当黑” 等都体现出对虚、空的重视。

    1“留白”手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与现代设计的演变进程息息相关。留白中强调的虚与实的对比协调而产生的美感正与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对比协调设计手法不谋而合, 所以在包装设计中用留白的表现手法更加有利于体现包装中完善整体的美感。

    在包装构图中,是否能够突出包装的主题,展现产品的信息,与画面布局的空间环境密切相关。包装上使用大片空白,人们的视觉停留时间就越长,因此,越是包装的主题,其周围的留白空间就应该越大,这样主题就越容易突出。留白不是空虚,而是构图处理上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感知。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 色彩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色彩的设计是否成功关系到包装的第一印象。好的色彩设计能够更好地彰显设计的品质。色彩的留白并不是指单纯的在整体色彩中留出一块白色部分, 而是指对色彩元素取舍的一种把握。众多纷繁复杂且跳跃的色彩中, 突然有一片单纯的色彩, 给人以视觉喘息的空间, 也使版面有了轻重、节奏感, 那么, 这就是设计中的一种色彩的留白。

    2“留白”手法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所谓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分布于各处街道、影院、展览会、商业区、机场、码头、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在国外被称为“瞬间”的街头艺术。招贴设计的本质在于传达信息,使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达到宣传的目的。

    现代招贴设计中,留白的艺术运用,不仅可以保持版面的整体感,还可以协调读者的平衡,如果留白运用的巧妙,对留白的形状进行精心的安排,那么留白处就会成为设计中最突出、最令人瞩目的部分,从而使版面产生无限的美感和想象的空间。在设计里,空白不仅仅是作为背景存在,而是参与设计,巧妙利用空间的分割,物象之间大小、远近、疏密的关系。把无关紧要的形象化繁为简,变零为整用空白取而代之,从而使得精心雕琢的形象更加的突出、主题更加的醒目。被西方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教父”的福田繁雄教授就是一位擅用空白符号的着名设计家。代表作品《国际囚犯人权》招贴设计中空白的运用,不但使版面语言更加清新明快、主次分明,而且版面各元素之间得到统一,既保留了版面的稳重大方,又不失灵活生动,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种空白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招贴画面的韵律之美。

    3“留白”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服装设计是一门融合科学、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学科,涉及艺术、历史、哲学、美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诸多领域,是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创造性工作。在传统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服装设计的全球化与民族化相结合成为了现代服装设计的热点,而作为中国画构成特色之一的“留白”手法,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潜移默化地拓展到服装设计领域,成为服装设计美学的焦点,并对服装设计创作有着重要的启发。

    在当代服装款式进行造型设计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留白”的手法来展现人体的着装美,讲求服饰视觉的美感。 如现代旗袍的开衩设计,在旗袍线条简洁流畅,婉约含蓄的基础上,根据款式进行合理开衩,裸露出腿部的肌肤,在行走中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产生一种意蕴丰富的视觉效果。再如女士领部开口造型的低胸晚礼服,颈部自然露出的部分与胸部优美曲线交相辉映,其“留白”的空间给人以微妙的视觉美感。

    服饰装饰图案设计作为现代服装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图案布局的视觉审美直接影响到成衣的销售情况,在现在进行装饰图案设计时,借鉴中国画“留白”的布局特点的作品也有许多,设计师通盘考虑图案的设计与在成衣中位置的摆放,图案的纹样、大小、色彩等要考虑美学与现代审美的情趣及当今流行趋势相结合。在现代成衣设计中,图案经常被设计师巧妙地运用到服装的肩部、胸部、下摆等处,给消费者以新的视觉美感。而服装的材料选用体现了“留白”的意境美。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国绘画美学体系的精髓。画家使用“留白”的绘画技法,营造出意境的美感。中国画“留白”手法的营造为服装材料选用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服装设计中材料的美感是体现服装艺术美的重要因素,如为了表现服装的古朴意蕴,可选用扎染、蜡染等工艺处理的面料,通过色泽未到之处的“留白”,使色彩和形象在其中变得绮丽、动人,充满灵气和神奇,激发观者无限的想象和回味

    4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留白”艺术理念对当代设计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留白作为一种技法,不管在时间上或是空间上都不是永恒的,留白技法没有绝对性,它需要跟着时展的变化而变化。空间引人遐想,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潜移默化的引导着观者。设计中的“留白”空间就像文章中的省略符号一样,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却带来延绵的想象,意味无穷。

第6篇:美学设计范文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的产物。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著作出版,“美学”术语正式出现。

2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

2.1结构

室内设计对于结构的创造依据,一是功能要求所致,二是美学需求所致。一切造型艺术都存在结构关系是否和谐的问题,和谐的结构构成可以引起人的美感。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把音乐中和谐的道理推广到建筑、雕塑等造型艺术中,探求什么样的比例关系才能产生美的效果,由此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对称、比例协调、和谐才有美学依据。室内设计的空间结构有2种形式:呈对称、规整的形式,即有条不紊的美;呈不对称、不规则的形式,即乱中有序的美;前者给人以庄严、肃穆;后者则轻松、活泼、富有情趣。

2.2功能

苏格拉底美学思想中有2点精华,其一是美与善的统一是以功能为标准。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功能美成为设计美学的重要核心,也是设计师们将之看成贯穿整个设计美学的主线。从概念上来看,功能和美学并无直接关系,实用也并不等于美,但实用功能带给人们的适宜与便捷却能引起人们内心的愉悦,可以说“美是一种能够满足功能的副产品”。建筑根据功能要求在设计时力图通过空间、体量组合、整体、细部处理,使人身历其境时能够到雄伟、肃穆、庄严或亲切、宁静、优雅,借助这种感受诠释功能的设计必然充满着切实的美学意义。

2.3色彩

色彩已成为人们强烈的审美意识之一,用色彩装饰生活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追求。设计思想的发展,观念性的色彩语言对于设计审美描述的美学价值更加深入人心。可以说,室内空间色彩表现其精神力量和深层次价值本质并非色彩本身,而是源于特定历史时期艺术的时代感召和设计师对现代美学深入人心后所产生的创新观念。比如极大的表现色彩之美的中世纪基督教堂,基督教的神学思想与新柏拉图主义的结合促进了光的美学思想的大发展,而光逐渐成为上帝绝对之美的化身,成为中世纪美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但是自然的天光无法完美表达教堂的神秘感,此时彩绘玻璃的出现在传达宗教思想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中世纪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上帝本性的暗示,也是能够与上帝沟通的一座桥梁。教堂中的色彩可以满足圣徒的需求,其它形式的色彩表现也就具有同样的效果。

2.4装饰

在室内设计中采用装饰手法进行造物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的历史,它像“凝固的音乐”给一切设计带来了美的欢乐。装饰须依附于空间,并从美感角度明确地揭示或者表明空间主体的特征、性格、功能以及价值观的层次。装饰艺术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其中包含着激起人们为之向往的审美情感。数千年装饰发展史上,为人们熟知的是装饰纹样,植根于国家、民族的土壤成长和发展起来,既是设计本身,也是设计文化价值体现。新艺术装饰风格表现的视觉形式影响了西方国家现代生活对室内装饰形式新的艺术主张和欣赏态度。在其影响下,英国现代风格、法国新风格、意大利自由风格、西班牙现代主义风格等,都汇集到同时代具有共同装饰趣味的形式美范畴中,使生活中充满装饰快乐和审美智慧,在装饰历史的运动轨迹中踩出了自己鲜明的脚印。

2.5材料

室内设计中美学表现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材料运用的丰富性。无论设计大小,对于各种材料的运用非常讲究,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肌理特征。物体表面的编排样式不仅反映外在的造型特征,还反映内在的材质属性。细腻光滑的表面给人以轻快、柔和;粗糙无光的表面给人以含蓄,所以丰富的材料搭配可以使设计本身体现出个性。美国摩天大楼的出现是在玻璃幕墙这一特定材料语言的视觉表达中才得到确立的,尽管玻璃幕墙在后来的广泛使用中被批评界说成是严重的光污染。设计材料的丰富性给设计带来极大的表现空间,精彩的设计构思就是在纷繁的材料启发下诞生的,催生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设计作品。

3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

第7篇:美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学思想;美学特点

1关于美学的概述

由于建筑的体型与规模较为庞大,因此人们在其中品味的内容也就相符更多。在建筑设计当中,通常只需要一块色感以及质感较好的材料就能够大幅提升起整体的美感,或者是一种结构形式也能够产生美感,也就是说在建筑设计当中,其建筑结构无论是从整体还是细节上来将都能够体现出一定的美感,其也许是建筑的空间形态也可能是建筑的构造或者是整体的形式。建筑的美感是由外部边缘开始的,其是对整体风格以及形式的审美由入口到内部再到局部最后到建筑细部的一种系统性的美感。建筑通过形式将其设计的意义象征传递出,给人以超世俗人文理想的升华,从而使人感受到美感。

2新时期建筑设计的美学特点分析

2.1更加注重形式美

建筑作为一种载体,其美感主要是通过视觉感受。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当中,其构图通常都讲究尺度、比例、韵律、节奏、均衡以及序列等原理,其建筑时通过某种秩序而达到统一化和多样性的效果。随着美学以及建筑业的发展,在近代建筑当中,其设计常常由于环境以及功能的限制而采取了无中心的自由化格局,在设计当中对称秩序的主要因素就成为了建筑各个部分的相互呼应。建筑设计当中,其符号都是可变的,其具形式性。建筑的美食在个体利益以及群里毅力在长远的发展当中得到平衡而产生的。在社会当中,其建筑设计需要与生活相结合,利用真实而简单的智慧来处理建筑的形式,使其具有形式美。

2.2更加注重建筑的功能

建筑设计师应该加强对建筑功能的关注。在考虑建筑空间体型的同时经验丰富的建筑师也会对其平面布置以及功能进行全面的考量,这样此能够从功能方面出发来发屁传统建筑设计观念,实现建筑功能的独特性。

2.3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建筑设计于建筑美学同样都注重创造一个富有美感与人性化的社会环境。因此未来的建筑设计更加的注重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起建筑美学的发展主流成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在建筑美学的研究当中要将其重点放在人的身上,加强建筑设计的人文研究,从而实现对建筑美学以及建筑的全面深入的认识。

3美学观点

3.1对称

在建筑美学思想当中,对称是其最为基本的一个原理,同时对称符合最为古典以及朴素的审美规范。建筑设计达到了对称性能够使观看者得到舒适感以及安全感,从而获得心理的慰藉。对称实际上就是以一条线为准,使建筑从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看都是相同的形态。对称在我国古典建筑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壮丽的宫殿和庙宇这些建筑美学对称的典范所散发出的气势是其他建筑方式所不能够比拟的。对称这一建筑美学基本原则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古典建筑当中,同时也充分的体现在欧洲的古典建筑当中。就比如说哥特式教堂,其教堂的各个环节和细节都严格的遵守着对称的原则。在建筑设计当中,对称随处可见,但是不可以偏概全的说对称就是代表着完全一样,对称也有着相对堆成以及绝对对称的区别。其相对对称就是相似均匀,给人以安定的感觉,其通常通过点对称、近似对称以及线对称等形式表现,其图形具有静态以及简洁的美感,使设计作品更具有充实感。而绝对对称就是完全一样,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因此常常应用于古典建筑的设计当中。

3.2比例

比例系统是在对建筑局部进行组合创作中与比例相关的理论的直接结果,其通常是一组规则体或者是一种规则。建筑师在设计当中能够通过比例的规则来获取一系列的基本模数和量度,从而推导出建筑的形式和尺度。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在建筑各个局部见建立一种可理解的数学关系。这一概念在中世纪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及明确,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反复重申和强调。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柱式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就是指将建筑各个局部的结合与完整的体系相结合,其以一种精确的数学关系来进行建筑设计的方式,其通过建筑的外观来表达一种和谐型。当前,柱式理论还被应用于建筑美学研究以及建筑设计当中,主要是为了使建筑师能够得从数学范式当中来体现建筑外观的和谐性以及广泛性。

3.3韵律

(1)注重韵律的形式。在建筑设计当中,通过重复起门窗和墙面等能够增强建筑整体的韵律感,并利用不同重复见的相对协调性来呈现较为复杂的韵律。在建筑当中,柱子之间的灯具重复是较为常用的一种体现韵律感的手段。建筑美学中的韵律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构图及其构件间的重读,同时对其建筑的细节予以空间进行处理也能够提升建筑的云龙不敢。建筑的韵律感是开放式的,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咋爱部分情况下其也可是确定的、封闭的。(2)在秩序的布局当中体现韵律美。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功能序列、审美序列以及结构序列等时间艺术,其布局需要时紧凑的,从而在能够充分的发挥其韵律美。在进行建筑布局是需要明确每个序列的开始与结尾,形成连贯性,从而使观者体会到一种自然的韵律感。

3.4秩序

建筑美学非常注重建筑设计的秩序,其不仅仅是建筑的韵律、对称和比例,而是一个艺术的综合体。建筑美学的秩序这一原理与特点在建筑设计当中的体现是实现建筑美感的一个重要前提与基础。在设计当中需要合理的设置建筑的局部,也就是完美的划分建筑的整体,结合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建筑的秩序,从而冲建筑美学角度出发来实现建筑的完美统一。建筑美学的秩序在设计当中的体现是从明确起开始与结束的位置实现的,其建筑的各个序列需要实现有机的衔接,使其具有平顺性与秩序性,从而体现出整个建筑的美学风格和思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观表现,其属于一个有机的活性系统,是一门动态性的学科,并且还随着人类的进化而不断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的建筑师应该不断的吸收各种审美观念以及建筑思潮,积极的吸收先进理念并结合中国建筑的特点将建筑美学体现在中国建筑当中,使其具有独特性。

参考文献:

[1]谷鹏飞.理性与浪漫的交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筑设计的美学思想[J].中华艺术论丛,2007:425~440.

第8篇:美学设计范文

1.问题提出

当前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的财富获得了巨量增长,但也遇到了新的瓶颈,传统的资源配置型垄断发展模式越来越不可持续,基于价值增值型垄断的发展模式正成为国家发展路径的新选择,并逐渐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实现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最主要载体就是我们生产与创造出来的产品,提高产品的设计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已上升到国家的意志层面。

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提升产品的设计价值就不能回避对产品的美学观念研究。一直以来,我们的产品设计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低下,其背后更多的是因为产品设计的美学观念陈旧,一直没有与国际接轨。这需要我们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寻找原因,洞悉国际发展的潮流和国内社会需求变化的趋势,理清我国在产品制造与设计过程中的美学观念演变过程及其动因。

经济审美化的趋势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审美化对经济的重要作用,在于企业把“美学作为一种战略手段”,实现“企业美学的管理”,建立“企业美学战略管理”。实际上所有的营销活动都涉及到美学,比如新产品的开发和计划、品牌管理、产品分类管理、服务管理、广告和促销、包装、交互式媒体传播,以及公共关心等。

2.研究的意义

产品设计美学的哲学内涵就是使产品更加符合发展的规律,能够更好地满足促进人的发展这个终极目标。生产方式的变迁、技术的进步、社会关系的变化都深深影响着需求市场,并最终影响到产品生产与设计的过程。当下这种潜在的市场需求变化正在推动产品设计美学发展的方向。

实体经济是经济复苏与发展的关键,创新成为一条重要途径。经济审美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计、技术及风格化,“美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生产的世界,通过市场营销、设计以及风格化,“图像”提供了对于躯体的再生模式与虚拟叙事模式,绝大多数的现代消费都建立在这个躯体上。美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生产中,商品具有文化属性,并且这种文化属性不再像蛋糕上的酥皮一样,仅仅是商品的一种装饰,而是溶入到了商品内部。

经济审美化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转型。同时,经济审美化为美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广阔的空间。

3.美学化现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市场的供需状况,市场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推动了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速度,拓宽了产品生产实践的空间和设计水平,并进一步影响了社会审美观价值观念的变化。

对一个品牌来说,品牌识别的设计必须以美学为基础,一个强有力的、以美学为基础的识别,应当是赢得并留住顾客的新起点,而不是反面作用。可口可乐依靠品牌营销获得极大的成功,然而这种成功不是由于饮料配方、而是由于产品的审美化取得的。

因此,只有对企业实际经验活动进行美学分析,促进产品设计美学理论与经济审美紧密结合,赋予美学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也才能为企业经营者改变思路,使企业迈向价值链高端、早日置身于先进制造业行业。

好孩子集团是江苏昆山市最大的民营企业。它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家负债100万的农村中学校办厂。然而,它现在享有“世界童车之王”的美誉。好孩子集团取得的成绩,正是推行产品设计美学与经济审美化的结果。在好孩子集团的产品中,“爸爸摇,妈妈摇”的手推童车完美地体现了功能美。同样,对于同一种产品,欧美市场和国内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审美差异,好孩子集团对于内销和外销产品颜色、造型都进行了不同变化。

4.产品设计美学与经济审美化的未来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职业,诞生于20世纪初期。它的世纪涵义应该是“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而不是机械的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性,它要符合“实用+舒适+审美”。

中国的产品设计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西方的设计也在向中国学习。西方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在中国古朴的文化思想中有所提及并给出了解决的建议。比如中国的一种潜在的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价值“天人合一”思想,它不仅在中国文化中最具有根基,同时它也满足了设计文化的独特性和当代性的特征。

因此,加强国内外创意力量的交流与合作,结合产品设计美学与经济审美化联系,走有名族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才是未来之路。

第9篇:美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木牛流马;中庸之美;老子思想;传统机械美学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0-0049-02

1关于木牛流马的寻根之路

1.1木牛流马的时代性

公元231年,诸葛亮对魏战争期间设计了“木牛流马”届时,名声大噪,震惊八方,出于蜀国畜力人力匮乏,更为战时运输军用物资所用,也就是说其制作流程不宜过于繁琐,且能负重,最重要的是行进速度的把握。也就是说其造型特点必然是功能至上的极简风格,极少装饰,遵循着实用主义原则。历史上对木牛流马的记载始见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建兴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2]诸上历史事实,证明了诸葛亮首创仿生机械大规模的应用于军事活动范畴,然而出于战争的历史条件下,统治者绝不会将先进的机械技术武器设备流传于民间乃至敌国,故而没有得以流传。

1.2木牛流马的地域风格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广袤的领土面积,繁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还有各地不同的开化程度,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地域差异,培育出不同的风土人情、人文习惯、文化风尚,以及截然不同的衍生工具。木牛运行道路是诸葛亮北伐“出祁山”的路线以西北方向迂回道路为主,道路相对平坦,流马运粮所走的是褒斜栈道(褒斜二谷多为峭壁陡崖,只能循河谷临水铺设栈道),比较宽阔平缓,有一定起伏。如此的道路状况所衍生出来的交通运输工具必然是独一无二的。

1.3木牛流马的民族人文通感

三国乱世,处于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三国志》中所记载的孔明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众所周知其三顾茅庐而不出之典故,后知天命难违,入蜀后推行严厉的法律极尽掌握一切权力,诸葛亮在政治方面是明显的法家思想,控制欲极强,然而其个人色彩却是温婉的,极其类似道家精神,道法自然,与老子的精神颇为神似。老子所创《老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最早论及科学技术的著作,也是最早论及机械设计思想和机械设计方法的文献。《老子》朴散为器,大制不割[3],复归于朴的思想是教导人们任何器物的创作与制造,都应该遵循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返璞归真,使得所制之物无人力妄自干扰而成就的自然而然的和谐状态,是为大美。这一点与诸葛亮的造物思想不谋而合,“木牛流马”诸葛亮以最自然的形态仿生,回归自然界之中,所创之物与大自然在画面之中符合设计事理学,毫无违和感。“木牛流马”的设计成果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血统,传承着中庸之美寓于创作之中,似是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稀世文化遗产;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老子赞成“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从“无所为用”到“有而用之”再到“有而不用。”[4]这个观点用于当今世界依然是充满哲理的。诸如火药的发明,从无到有,到应用于烟花、炸药,到如今为了和平与环保,做到有而不用,同样是为大美。

2关于木牛流马的美学思考

2.1结构美

英国哲学家休谟曾这样讲过,“美是各部分之间的这样一种秩序和结构,由于人性的本来构造,由于习俗,或是由于偶然的心情,这种秩序的结构适宜于使心灵感到快乐和满足,这就是美的特征。”[5]可以说此观点十分肯定了结构在器物要素中的重要性。在结构造诣方面,中国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比比皆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中国最早的仿生机械,其结构设计应用了杠杆省力原理、后载剋技术、三脚杠等诸多机械技术,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都是以最为和谐的状态组合在一起。结合中国古代机械设计思想来说,匠人们更趋向于朴素之美,将结构暴露于外,少有装饰。像水车、辘轳皆是如此。设计目的一目了然,简洁大方。用最简约的结构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使生活更加美好。结构是器物赖以存在的内在骨架,外观是器物赖以生存的外在形式。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内在骨架作为支撑,外观即使再华丽,也是无谓的堆砌。

2.2功能美

黑格尔说过:“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功能美,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功能所借以表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6]由此可以看出,形式与功能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哲学关系。木牛流马,是具有承载功效的流动艺术品。通过《作木牛之法》、《作流马之法》的复原结构来看,它如同其他运输工具一样,有着诸如平衡器、车架、车罩壳等基本的组成构件。马的外观形态不是单纯的用来象形,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水路运输的时候,其密度小于1又是一个封闭的空间罩,足可以漂浮于水面,流马一旦入水,“后载剋”会定位下沉,使得整车在水中形成不倒翁结构,故此流马可以定义为两栖车辆,也就是说流马的结构具备水上漂的功能,结构美是功能美的前提,是功能美的实现条件,结构设计在整个造物过程当中扮演着重中之重的角色。自此诸葛亮成为水路两栖运输工具的开创者。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以及科技发展水平下可谓是神乎其神的。在很多普通人看来,物的美与功利来源于外在形式艺术创造,而忽略了构成此种平衡的内在因素。相传司马懿“夜深入敌营盗车数辆,细细钻研良久而不得其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司马懿只注重事物的表面所呈现的状态,而忽略了事物的内在联系,故而解困之路不了了之。

2.3融入意匠美之中的中庸之美

不同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因为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轨迹等等因素,都会有其相对固定的文化心理结构。2000多年前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简而言之,就是适中且平和的意思,表现在日常的就是中国人的日常行为,尚文不尚武,缺乏感情冲动不走极端等等,呈现一片和平、雍容的气象与风度。在中庸文化心里的影响下,中国人有着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思考方式、道德观、价值观乃至审美体验。中庸文化心理和与其衍生出的中庸之美是一脉相承的。在传统机械制造的过程中,不同种族地域的人们的造物思想大同小异,均是服务于人的生活,可该时期所引导的思想确是形成不同风格器物建筑的重要原因。例如在男权社会,器物大多显得浑厚粗狂,体现着阳刚之美的男性崇拜,而早期女权社会时期,器物大多显得细腻工整,体现着统治阶级的阴柔之美。设计之行业,是一种精神的转换与寄托。中庸之美主要的构成要素有四,分别是时、度、中、和。这里主要分析当中的“度”与机械制造美的关联。过于简洁则是简单,过于复杂则是累赘。使器物处在“无过无不及”的状态,就是中庸之美最为核心的体现。在木牛流马的造物过程当中,各个部件的衔接,穿插结构的布局,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都应当是有相当精确的数据支持的,甚至其承重能力也应该掌握度的原则,过多会不堪重负,过少则浪费了资源。中国古代崇尚的造物思想是“天人合一。”《周礼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7],大意是制器的时机应当顺应天时,适合地气,材料优良,工艺精湛,那么所为之器物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淡”使器物呈现最为合理的状态是为中庸之道。古代机械的造型原则有四,分别是对称原则,协调原则,规律性原则以及适度装饰原则。这里主要分析当中的“对称”与机械制造美的关联。造物思想对称性的考虑,所谓之对称,其要领在于掌握平衡,而这里所表述的平衡并非是将器物一分为二所得到的对等,以木牛流马为例,流马三角杠的设计,为解决力的对称与平衡而生,其制动原理是在重力相等的前提条件下,物体与地面的平面摩擦力大于滚动摩擦力,由此诸葛亮成为四轮车机械制动结构的开创者。

2.4色彩美

中国古代无论从建筑还是器物上,人们都极力从自然界中寻找创造来源,随处可见的森林树木、石料土沙,人们可以随性的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对木材情有独钟,首先木材具有可再生性,木牛流马的制作材质选用木料,最重要的一点是考虑到可以就地取材,而且加工方便,环境友好性强。木材之美是天然之美,无需过多的装饰,最为淳朴的原色,仿佛又回归了大自然之中。

3传统机械角度美的由来

3.1模仿自然

模仿是最古老的艺术创作方式,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崇拜从而加以模仿,师法自然,以天地万物为师,古代的设计多半来源于自然,螺旋结构来自于龙卷风,锯子来自于螳螂臂,轮子来源于随风旋转的飞蓬草,船儿来源于水中鱼……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善于利用自然界的形态进行创作模仿,从而逐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往往以自然界为创作素材的发明发现又总是给予人们无限惊喜,这意味着模仿与回归是造物设计的永恒主题。

3.2秩序之美

中国传统机械设计的秩序之美体现于各个元素之间的功能和谐、结构和谐、色彩和谐、尺度和谐。机械之美,在于它合理的秩序性,“木牛流马”的设计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得益于其各个关节之间的相互牵引、带动以及力的传送。中国传统机械设计中的秩序之美,体现了中国式的理智与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了其独特的个性。

3.3回归生活

人类的一切设计活动都是服务于生活,为了使生活更美好。人们在井边打水所用到的辘轳、河边洗衣的洗衣棒、乡间的水车……所有这种平常而美好的画面,都融入了祖先的智慧。当器物回归,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成就了最美的存在。

4结论

4.1中国古代机械设计美的本质

机械设计虽然是器物文化,可他也同样是记载了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载体,物以载道,反映了所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念和造物思想,功能上人们毫无疑问的追求实用,形式上还是倾向于柔和的中庸之美。“中庸之美”源于中庸思想,这种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之中,当然也包括机械设计和器具设计之中,这是由社会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孔子缅怀尧舜禹的时代,老百姓在原始社会曾经拥有至纯、至善、至朴、至美的美好的品德,可在很久以前却失去了这种美德,所以提出以中庸之美为美的审美观,从而方方面面的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而由此一来形成的社会风尚、器物风格、反过来又推动社会更替与发展。如此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充实中庸之道。中庸之美在机械设计当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合理的结构关系和为人类提供最为舒适的全方位的体验。

4.2中庸之美的传承

当代人们处在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里,人们的认知与观念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日新月异得变化,西方的价值观与多元化的思潮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然而几千年的造物思想和文化价值观念绝不是这么容易消失的,最民族的才是最国际的,让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与审美标准吸收最为先进的优秀技术与养分,融于造物之中。一经改良的造物设计的民族风格一方面是设计师对本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应用,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客户的文化价值观念,引领世界潮流。

参考文献:

[1]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安庸.褒斜二谷的自然面貌.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1)56-60.

[3]谭勇啸.木牛流马考辩.社会科学,1984(2)103-109.

[4]魏源.老子本论•诸子集成(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5]黑格尔.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6]曹一华.以“中庸之道”分析设计中的适度装饰.

[7]曹励华.诸葛亮木牛流马对古代机械的四点贡献.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

[8]汪崟,宁绍强.论设计的中庸之道.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9.3.

[9]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