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矿山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新进展
1.1制定标准规范矿山环境保护行为
目前,关于矿山环境规范管理的一些内容已被列入国土资源部的标准化工作当中。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工作要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和《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为规范矿山环境保护行为和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9月7日,国土资源部与环保总局、科技部还联合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1.2探索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2005年8月18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企业要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对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的方式,加快治理与恢复的进程。同时,《通知》还要求建立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制定相应的矿山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方案,以确保采矿权人能切实履行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的责任。
2006年2月10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环保总局联合下发《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从2006年起要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新建和已投产矿山企业要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并提出达到矿山环境治理及生态恢复目标的具体措施。
1.3专门立法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长期以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缺乏专门的立法,只是散见于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之中,缺乏独立、统一和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对其加以规范10。2009年3月2日,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适用于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走上法制化的道路。2009年12月31日,国土资源部又《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建立制度、加强监督、规范管理、注重成效,确保中央财政支持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效果。
2.有关矿山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思考
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公布实施,我国矿山环境保护立法取得可喜进展,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已有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矿山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并加以完善。
2.1《矿产资源法》中未明确矿山环境保护制度
作为矿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矿山环境保护制度应当在《矿产资源法》中予以明确。但现行《矿产资源法》对矿山环境保护的规定不够系统和完整,存在内容缺位的问题=《矿产资源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三十二条只是原则性地体现了矿山环境保护的精神,没有具体规定矿山环境保护的内容和方式,矿山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制度在矿法中没有明确表示出来,无法为关于矿山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制定提供法律上的有效依据。
2.2矿山环境保护的内容在法律层面的规定分散
我国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内容散见于不同的法律中,《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等多部法律中对矿山环境保护都有规定。分散的规定导致实践中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并且矿山环境保护由多个部门管理,存在多个执法主体,职责交叉,容易造成彼此间推诿扯皮,法律责任不清,对执法责任追究制和违法处罚责任追究制的监管责任不到位等问题0,不利于矿山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落实。
2009年5月1日起生效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系统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规划、恢复治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是第一部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专门立法,必将有助于保护矿山环境和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但其仅仅是部门规章,法律效力等级较低,无法有效解决现实中日益严峻的矿山环境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立法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该《规定》只在国土资源系统的权限范围内施行,而矿山环境保护要涉及多方面的法律关系,部门规章难以作出有效的规定;另一方面,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的规章。这造成了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实际上低于地方性法规,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部门规章作用的发挥。
2.3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有待完善
(1) 各省保证金制度的具体名称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根据2005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和2006年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已出台管理办法建立了保证金制度0,但保证金制度的具体名称各省表述不一,安徽省表述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表述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四川、云南等省表述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辽宁、甘肃等省表述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河北、福建等省表述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重庆、江西等省表述为“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除具体名称外,各省保证金制度的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侧重于防治矿山开发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及诱发的地质灾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则适用的范围更广,但多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在实践中难以真正执行。
(2) 保证金的收取标准不尽合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明确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其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目前各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收取标准不尽合理,有些省份是按照采矿许可证登记的面积收取,有的省份是依据建设规模收取,也有的省份只是象征性的收取少量保证金。从实际的运行情况来看,最终收取的保证金有时无法满足保护矿山环境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部门规章法律位阶较低,并且在缴存标准上缺乏统一的规定,进而导致执行力不强,可操作性欠缺。
3.对策建议
(1) 修改相关法律明确对矿山环境的保护。首先,鉴于《矿产资源法》对矿山环境保护方面规定的缺失,修改《矿产资源法》时应当考虑加入这方面的内容,明确矿山环境保护的管理分工、治理恢复方案和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以为相关下位法的制定提供上位法依据;其次,修改《环境保护法》时建议明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分工,并增强有关矿山环境保护条款的可操作性和约束性。
2009年10月以来,按照**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的要求,市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广电报、广电网各媒体发挥自身各自优势,不断丰富和创新报道方式,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为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整治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加大了新闻宣传力度。分别在广播综合频率、电视综合频道、公共频道的新闻栏目和**广播电视报的《**一周》专版中开设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栏,集中宣传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在电视右下角打出了栏目角标。在具体宣传中,加大采访报道力度,采用动态消息、暗访、系列专访、深度报道、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具体措施、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及时、全面、深入的报道。广播、电视三档新闻栏目和广电报社共播出《刘强督查我市创卫工作》、《大假期间我市客运市场秩序井然》、《我市召开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会》、《市创卫办督查船山区和开发区创卫工作》、《我市“五小”行业创国卫中新装亮相》、《**检查城市环境治理情况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城市行政执法局开展“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治理工作》、《**县被评为省级平安畅通县》等相关正面报道20篇,系列报道《60年斗城“长”大40倍》(共5期),共计滚动播出100余次;同时,强化舆论监督,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对与整治工作不和谐的事件进行曝光,播出了《**乡建立环境治理自查》、《清理垃圾让生活更健康》等舆论监督性新闻2条,滚动播出10次。
二是强化了专题宣传。广播综合频率《**热线》栏目通过主持人进行知识介绍和接听听众热线等方式,积极为群众讲解整治相关知识和要求。同时,对听众反映的有关环保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提请进行解决,较好地发挥了媒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节目共接听听众反映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关问题2个,都逐一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促使问题在短期内得到了处理或解决,并在节目中反馈了解决、处理的结果。
三是网络新媒体宣传积极配合。**广电网通过在线直播和点播等形式完整推出了广播、电视、广电报刊播的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关的新闻、专题内容,扩大了宣传影响力。
四是推出了公益广告。精心制作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公益广告和标语,在电视各频道、广播各频率滚动播出。综合频道《**新闻》后面每天共计播出4次;公共频道《新闻**》后面每天共计播出4次;综合频率每天播出3次;**广电网每天刊登公益广告2条,进一步烘托了整治氛围。
――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
2014年3月14日,佛山环保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向污染宣战!”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犹言在耳,佛山便吹响了2014年“环保执法年”的号角。
1~9月,全市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66377人次,检查企业28195厂次,立案处理企业1450宗,罚款金额4421万元。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佛山环保执法的坚强决心和坚实足迹,更让广大市民看到了环保人的行动,看到了环境治理的信心。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尽守环境监管职责
“环保工作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在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彭聪恩看来,佛山“最强环保执法”的出现绝非偶然,是佛山城市升级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
佛山之强,强在产业;佛山之“污”,也源于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市GDP达7010亿元,共有工业企业约10万家(占全省首位)。然而,佛山单位国土面积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分别是广东省的4倍、5倍、4倍。各镇村级工业区内大量无牌无证、工艺低端、设备落后的小工厂作坊,更是环境污染扰民的重灾区。土地和环境容量,已成为制约佛山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生产型、分散型、叠加型”的污染特点,又决定了佛山必须全领域、全方位、全覆盖地开展环境治理,打造最强环保执法。
“宁可放慢GDP增长速度,也要把环境治理好。”市委书记的多次表态,充分表明了佛山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为佛山打造“最强环保执法”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便将环境治理作为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一项重要目标和内容,并向社会公布了100项环保民生实事。
3月27日、10月9日,短短半年间,佛山先后召开两次高规格的全市环保工作会议,全力推进环保工作。市委书记在会上直言,做好环保工作是考验佛山市治市理政水平和检验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标尺,要在环境治理中锻炼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在市委、市政府关心下,市环保局新增执法编制18名、事业编制8名。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开创新一轮环保工作新局面?结合佛山实际,市环保局选择以环保工作最基本职责之一的环保执法作为突破口。3月14日,“2014佛山环保执法年”动员大会召开,彭聪恩局长在会上对环保执法工作提出了五项要求――“铁腕执法”“精确执法”“合力执法”“高效执法”“专业执法”,对环保执法人员提出了五点准则――“快”“准”“硬”“狠”“廉”;强调全体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不说情、不打招呼,以实际行动做好严格执法、勤政为民、廉洁从政的表率。
“5+2”“白+黑”“全天候”“全覆盖”……半年多来,各级环保执法人员,秉持“建设美丽幸福佛山”的信念,严守“快”“准”“硬”“狠”“廉”的准则,奋战在全市3800平方公里土地上。如今全市环保系统形成了“上下齐心、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努力作为”共识,为打造“最强环保执法”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建章立制,严格问责,探索环境监管新常态
铁腕执法的决心、高压执法的态势、专业执法的开展,半年多来的“最强环保执法”有效打击了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但“最强环保执法”绝不是“运动式执法”。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杨永泰指出,佛山在打造“最强环保执法”实践中正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推进环境监管新常态。
――建章立制,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半年时间内,佛山印发了20多份环保重要文件,包括《佛山市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暂行实施办法》、《佛山市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佛山市环境保护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佛山市开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排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四份环境治理纲领性文件。彭聪恩认为,这些文件都是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既结合了佛山实际又吸取了全国各地先进的做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让环保执法等各项环保工作更有底气。“接下来,我们环保工作就是抓落实,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
――严格问责,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佛山市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暂行实施办法》对各区人民政府和37个市有关部门在环保工作的具体职责作了细化,一条条列明;同时将其与正在实施的《佛山市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办法》无缝对接,推动各项环保工作落实到位。《佛山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则进一步地明确了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环保行政过错责任追责情形、追责方式和结果运用。各区还将出台专门责任追究办法,将问责制延伸到村委会、村民领导小组等基层,为村级工业区整治注入“强心剂”,建立健全“市区镇村组”五级联防联治机制。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按照重点治理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清理乱堆放、乱张贴、乱搭建,着力解决“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努力营造整洁、文明、和谐、有序的城乡环境。
二、工作要求
(一)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清理社区乱堆放、乱张贴、乱搭建,搞好街道、小巷卫生清理,集中治理社区内卫生死角;整治垃圾坑塘、排水沟渠;治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行为;做好社区楼院卫生,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卫生观念。
(二)主干线道路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清理公路主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各类垃圾、杂草,治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行为;规范沿路商户管理,对有碍观瞻的责令整改。
(三)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对辖区内主次干道、街巷进行区域责任划分,将每个区域的卫生落实到各单位、企业,分工负责。在此基础上,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对存在的垃圾死角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清理;加强对乱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问题的综合整治,确保市容整洁。
(四)商户占道经营治理。严禁占道经营和占道作业,对店外经营、作业严罚,对长期占道经营屡教不改、拒不配合的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五)企业单位环境治理。辖区内各企业要对厂区内外、进厂路及门前卫生进行全面清理,严禁乱倒垃圾、乱排污水。
(六)加快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健身活动场所、宣传栏、阅览室、公开栏等设施配套齐全,定期维护,书籍、宣传内容等及时更新。
(七)完善内业资料。各社区要做好工作部署、会议记录、活动简报工作,严格按照规范化要求,收集资料,完善内容,规范装订,分类归档。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临江街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有关科室、社区协调配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城管办。下派街道科级领导及街道干部包干社区,对所包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指导、帮扶和督查。
(二)广泛宣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利用宣传栏、公告栏及纸质印刷品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辖区内营造浓厚氛围。
为加快“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步伐,进一步净化、美化校园,提升我校品味,按照《“整脏治乱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从今年春季开学起至期末,全校师生员工文明习惯行为进一步养成,综合素质整体提高,学校“三风”建设明显加强,校园环境进一步净化和美化。通过教育学生,并影响和推动学生家长、广大村民、社会各界进一步提高对“整脏治乱”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形成共识,促进“整脏治乱”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三、区域、内容
1、整治区域:重点整治校园内及周边环境;协助默戎镇党委、政府及龙必村村委“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重点整治默戎小学校园及周边区域。
2、整治内容:针对饮食摊点脏、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摆乱倒、乱搭乱建、乱停乱行、乱开乱采,结合学校实际,彻底整治校园脏乱现象,进一步营造整洁、卫生、文明、亮丽的校园环境,进一步增强师生文明意识。
四、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整脏治乱”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整脏治乱”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五、具体措施
1、按照学校“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小组工作要求,各班级利用一个周的时间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具体内容为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部署第一阶段工作,进一步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整脏治乱”工作机制和制度机制,全面整理工作资料档案,全面开展校园脏乱统一治理行动。
2、制定并实施学校师生文明习惯行为培训计划
(1)学校通过动员大会和专项培训,对全体师生及教师家属进行集中培训;
(2)班主任负责组织对本班学生进行全员培训。
培训重点内容:全校教师要接受有关“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的政策、精神的培训;同时要接受《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教师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学生主要接受《守则》、《规范》、文明习惯行为养成基本知识的培训。
3、开展学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拟订创建考核标准。
4、开展社会创建活动,主要方式为:
(1)由学校印发《积极参与“整脏治乱”,努力打造靓丽校园》,形成学生与家长的互动;
(2)动员教师和学生开展划片创建活动,具体方式为各个班级划片责任区环境治理及保护;
(3)发动师生对校园区的花草树木实行划片挂牌保护;
(4)由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整脏治乱、美化环境”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5、围绕“整脏治乱”专项工作,开展主题班会、读书、演讲、征文、手抄报、辩论会、知识抢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强化小学生《守则》、《规范》教育,使学生对《守则》、《规范》知晓率达到100%;认真开展“整脏治乱”工作进课堂活动,课堂教学中应有机渗透有关知识和内容,使学生对“整脏治乱”常识性内容知晓率达到100%。
6、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示范班级创建活动。
7、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切实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六、工作要求
1、各班级必须高度重视“整脏治乱”专项治理工作,严格实行责任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因工作不力,治理效果差,在专项评比中工作滞后者要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在整改期内脏乱问题无明显改善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戒勉谈话或组织处理。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召集,各成员参加,每月召开一次,定期研究和听取各年级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整治工作的重要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
随着各国政府对保护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作为保护自然环境的主要手段之一的生态税收问题也越来越受到财政理论界和环境经济学界的关注。
本文首先就建立生态税收体系的必要性和经济学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然后对照国外在生态税制设计中的经验,结合我国现行税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建立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生态税收的理论基础
生态税收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环境问题的外部性。税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外部性问题,而污染是外部性最典型表现形式。因此,包括对污染征税在内的生态税收是将现代税收理论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的一种最好的具体实践形式。
二、西方国家生态税收政策简介
从90年代初期开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CED)成员国已陆续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绿化税制(Greening Tax System)的目标。
(一)对产生负外部效应污染行为的税收限制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开征环境税,主要是对污染物或污染行为征收污染税;另一方面是调整相关税收政策,加强对破坏环境行为的税收限制
(二)对具有正外部效应经济行为的税收鼓励政策主要表现在不断调整现行税制,制定相关的优惠条款,鼓励国民经济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如环保投资优惠、鼓励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环保设备加速折旧、公车私用的税收措施调整。另外对机动车税的调整。
分析上述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税收措施,可以发现:多数国家的环保措施均以征税为主,收费为辅;生态税收政策全面、系统,不仅注重开征新的环境税,而且不断调整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生态税收收入的专款专用特点明显,大多数生态税收款项都是专用于环境保护。
三、我国目前的生态税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保措施,主要是以收取各项费用为主,征税为辅,另有少量的税收措施零散地存在于资源税、消费税等。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税收体系。现行的各项措施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关于收费制度
首先,征收上有具有完全的强制性,征收难度大。这主要是由费的性质决定的。其次,收费项目多而杂,征收效率低,缺乏地区针对性。最后,征收的各项费用使用效果不理想,没有完全做到专款专用。
(二)关于其他税种中的环保措施
主要表现在消费税、资源税、所得税等方面,也存在如下问题:
1、消费税未将某此易给环境造成污染的消费品列入征税范围。
2、资源税的环保作用不明显。
3、所得税中有关环保的条款并不多,且优惠方式单一。
四、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设想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模式客观上已经迫在眉睫。当前我国建立生态税收体系应遵循两条思路,即开征环境保护税和完善相关税种。
(一)对负外部效应的税收限制主要指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或污染物征税,以防止企业或个人的污染行为加剧,将其控制在环境可自行代谢的范围内。就我国目前而言具体措施包括:
1、开征环境保护税
(1)征税范围。因为工业“三废”以及“家庭垃圾”这两项是目前造成我国自然环境破坏、城市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可先将两者纳入征税范围,以后再逐步扩大。
(2)纳税人。凡是在我国境内有污染行为发生且造成一定程度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均应作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3)计税依据。主要是排放、遗弃的应税环境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对于计量单位难以确定的可按照国际上的做法进行统一换算。
(4)税率设计。税率设计要区别对大气、水体以及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不同税目设计不同税率征收。同一税目下还要按照排放的应税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程度来确定。并考虑地区实际情况,应在中央统一范围下税率有所差异。
(5)征收管理。应在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和安排下,同时对地方的环境治理提出具体目标,并规定相应税收收入任务,允许地方在征税范围、税率等要素上在全国统一规定下有所浮动。
2、完善相关税种,加强税收限制。
(1)扩大现行消费税征税范围。除去对烟、鞭炮、焰火等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征税外,还应将“白色污染”以及其他一些对环境有害的化学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
(2)改革和完善现行资源税。首先应该扩大征税范围,先将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逐步提高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的税率。
(3)增加关税中的环保条款
对进口类商品,主要针对有严重污染或预期污染环境又难以治理的原材料、产品及大量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工艺和生产设备;对出口类商品则主要针对消耗了国内大量资源的原材料、初级产品或产成品征税,以此限制国内资源大量外流。
(二)对正外部效应的税收鼓励主要表现在利用税收优惠措施引导投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中体现在税收对绿色产业的支持上。就目前而言,应该完善以下税种:
1、关于流转税:对采用高新技术生产环保产品或有利于环保产品的企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购进的先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可计算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建立矿政综合执法运行机制,严惩违法犯罪者,巩固矿业秩序整顿成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为此,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安全隐患得以彻底消除,并从源头上杜绝非法采矿行为。
二、整治范围和重点
全乡范围内各类非法采矿行为整治和废弃矿山治理。
三、工作安排及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召开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会议,讨论成立打击非法采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确定5月14日—6月14日为打击非法采矿整治活动月。
2、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对辖区内的矿山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矿点逐个进行登记造册,逐一排查,逐一认定。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各村组织进行法制教育,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非法采矿的巨大危害,增强保护资源的主人翁意识。
4、加强教育,预防在先。召开各村主职干部和全体乡干部参加的打击非法采矿整治动员会,进行打击非法采矿、保护国家矿产资源的廉政教育,对全乡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5、开展巡逻,常抓不懈。注重长效管理,建立队伍和制度。决定成立乡、村二级巡查组织,乡级由分管工矿企业的副乡长任组长,工办成员为组员,定期开展督查;村级组织由村书记任组长,村主任、民兵连长、治保调解主任等人员为组员,开展日夜巡查,建立台账,发现情况在第一时间向国土、公安等执法职能部门汇报。同时制度上墙,明确责任,确立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具体责任人,把巡查工作落到实处。
6、加大投入,提高监控能力。在全乡重要通道和运输路口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对来往的运输车辆进行全天候监控。目前已在进入后树矿区入口及后树至壶山街道山里等处重要出口安装了监控设施,对非法采矿、外运行为进行重点监控和及时打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打击,对盗矿人员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7、做好封洞,消除安全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矿洞和沟槽进行严格封闭治理,设立永久坚固的警示牌,严防盗采和事故的发生。并对封洞的原材料及施工技术进行全程监督,严格把关,确保封洞质量,以达到长期坚固的效果。
四、几点要求
1、认识到位。各村主职干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此次矿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严肃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它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关键词:区域污染;防治;可持续;发展;绿色
1 区域污染防治的措施
区域污染是对局部地区的污染。区域污染是由多种污染源排放的几种主要污染物造成的中尺度空间污染,形成河流水系、海域等整个水域的污染。区域是指一个较大的地区,而多种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往往成面状分布,排放量大而持续时间长,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普遍性的较大危害。所以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首先要从区域整体出发,对污染物的发生、排放、迁移、转化,及其环境效应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从区域整体功能考虑,确定环境目标、确定区域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1.1 体制机制控制
在体制机制方面区域污染防治应尽快立法,根据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区域协同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制定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区域间财政平衡机制。促进整体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运用市场机制,推行重点污染物跨行政区排污权交易,建立并完善区域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违法排污的惩罚力度以及加强监督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1.2 准确的科学评估
在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中要根据国际基本标准和做法,通过第三方的委托,其中要注意的是第三方机构的资质和科研实力要得到保证,另外要根据区域特点设定监测点,尤其强化空气中PM2.5等相关污染物的监测,形成完善的区域监测体系。对区域内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设施在建设、运营中进行专业化、全过程的集中管理。
1.3 防治措施实施
对于区域的污染要严格进行污染检查工作,对于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另外对于科学体系要严格拓展防控,强化属地管理的责任,将扬尘污染控制纳入网格化管理。应用新型的科技发展,推进污染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要提高污染防治的责任意识,具体责任到人,除了空气的污染防治之外还要考虑水域的污染,水域方面的具体措施就是进行综合整治,依托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招商引资,把握当地资源条件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为经济建设快速顺利发展增添动力,保驾护航。
2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2.1 人为措施
综合考虑人为防治措施:人为防冶措施要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保证必要合理的环保投资,建立环境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综合考虑人为防治措施与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要把多种人为防治措施和环境自净能力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进行系统分析,运用环境系统工程的方法,制定出最优的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方案,采用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办法控制污染。
2.2 治理补救
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可行治理方案。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针对严峻污染防治形势,整合各个职能部门力量,统筹指挥安排部署工作,形成整治合力。开展污染全面摸底调查。对重点排污企业、重点排污时段做好数据统计,制定方案分解落实任务。让治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效率化轨道。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建立责任考评机制,层层分解和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狠抓污染防治。要搞好源头管控。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可容纳的范围内。认真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一轮污染源产生。大力推广农村能源沼液施肥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就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村要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督促各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好企业治污和环保工作方案,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治污投入,全面开展治污整治工作,政府可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企业更新生产工艺设备,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开展污染治理。健全机制,形成长效监管严防松懈。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加大对涉排涉污企业的查处力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快污染治理进度,对查出的违规生产经营甚至顶风作案、拒不整改的,依法严处绝不姑息纵容。
2.3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宣传,提高群众认可和参与度。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宣传。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在流域范围内设置环保公益牌、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大力宣传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引导人民群众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流域所在乡镇、村(社区)可以聘请环保监督员的形式,建立群众环保监督员制度;利用有关环保主题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展出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防治污染的氛围。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维护监督环境的作用,从环保专项资金和排污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有奖举报的经费专款专用,制定和完善举报奖励实施办法,举报违规违法排污及造成污染的企业和生产经营户,经查实后给予举报人一定奖励,切实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防治在环境保护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先进理念,不断进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建勋.试论区域海洋船舶污染防治法律制度[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70-72.
[关键词]林虑山 风景资源 可持续发展 保护
一、林虑山风景区资源现状
林虑山属于太行断块的东侧边缘,由于受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以断裂切割的块状构造为特征,断层发育升降不均,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总的趋势为西北高,向东南逐渐倾斜。风景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山地地区,土壤类型主要包括少砾质薄层灰岩粗骨棕壤和砂砾质薄层砂岩粗骨棕壤两种土属。地形地貌变化丰富,营造了良好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立地条件。风景区范围内林木共有75科,450种,其中乔木410科,灌木40种。常见林木是温带阔叶落叶林种,少数为针叶常绿树种。全区林业用地60.49万亩,占总面积的77.71%。其中有林地面积18.69万亩,疏林地0.71万亩,灌木林地2.28万亩,未成林地0.94万亩,苗圃0.11万亩,共计林地22.73万亩。另有散生树木1961746棵。树木覆盖率达35.34%。
风景区也是暖温带大陆区域较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风景区内兽类有:狼、狐狸、獾、黄鼠狼、鼠、松鼠、野兔、狍子、刺猬等,鸟类有:石鸡、灰喜鹊、麻雀、鹌鹑、岩鸽、斑鸠、燕、黄鹫、雕、猫头鹰、啄木鸟、布谷鸟、乌鸦等。昆虫类有:草蛉、赤眼蜂、金小蜂等,其他动物还有蛇、蝙蝠、壁虎等。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
二、林虑山风景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风景资源是构成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条件,所包含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无法替代和再生的,因此,保护风景资源是风景名胜区管理的首要任务。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独特,景观资源类型多样,集雄伟的风景地貌和壮美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于一体,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较丰富,体现了很高的旅游价值,其中包括科学价值(南太行山脉的地貌特点、多样性的生物资源)、教育价值(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美学价值(静态之美、色彩之美、动态之美)、历史文化价值等。如果不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用掠夺的方式去过度地利用经过漫长岁月发展而成的风景资源、自然风光连同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将会因为人为的破坏而丧失殆尽,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将成为空谈。
三、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问题
林虑山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一直都很重视,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地方一级的“管委会”,不仅对风景资源的认识有一
定的局限性,而且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因过多地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其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例如不加限制地大搞开发建设,致使风景区出现城市化现象,而且由于游人数量
大大超过了风景区的容量,造成风景区大气、水质、土壤等自然资源的污染,使风景资源合理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旅游开发不够重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在风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很多人认为是“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合理组织游
人活动,妥善处理景区的各种矛盾,统筹安排各项措施,为人们提供自然、优美、清新的旅游胜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主要强调对景点的保护,而对整个区域中的生态系统方面的保护重视不够。
3.部分设施建设对核心景区资源与环境造成破坏与威胁
林虑山核心景区的景观资源各具特色,以太行峡谷自然景观和红旗渠人文景观为典型代表。目前部分景点和景区开发已经开发建设,促进了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部分设施对景区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大峡谷内乱搭乱建的庙宇和农村住宅。
4.自然资源保护中忽略了风景美
保护中没有考虑到风景美这一因素,比如对风景美学质量高的资源是否要保护,这里就未涉及到。因此,在进行自然资源保护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强调保护生态,对其中吸引人们观光旅游的美的因素却忽略掉了。
四、保护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林虑山风景区资源具有科学、教育、美学及历史文化价值等,因此不同的对象要实行不同的保护措施,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特点确定资源保护的对策与具体措施
1.分区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1)分区保护的目的:第一,明确规定每一个区域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强度,统筹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第二,使各分区用地便于管理和规划的分期实施,增加规划可操作性;第三,根据不同分区的资源敏感性和适应性特征,进行实施建设、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控制与管理。
(2)分区保护的内容:按照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程度,将整个风景区的保护可划分为风景游览区、史迹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风景恢复区、发展控制区、外围保护地带等五个分区(见右图片来源,自绘),其中外围保护地带位于风景区范围之外。
(3)分区保护中设施控制与管理:风景区内因生产、生活及旅游要求,需要进行必要的设施建设,根据情况,可分为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宣讲咨询、购物、卫生保健、管理设施、游览设施、基础设施及其他设施等十种类型,具体措施如下表:
(4)分区中的人类活动控制与管理:
风景区内的居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及旅游游赏活动会对风景区内自然及人文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对居民及游客在风景区内的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风景区内的人类活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活动、经济社会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等四个方面,根据风景区的六大保护类别确定人类活动的控制与管理。具体措施
2.分类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更好的保护风景资源,根据资源的不同类型,选择重要或特殊的进行分类保护,以使保护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是风景区林木之秀的精华,是价值较高的自然资源,对古树名木的保护非常重要,具体保护措施为:
①按照《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要求加强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加强宣传,让群众懂得珍稀树种的意义,使保护珍稀树种成为自觉行动。
②建立完善的古树名木档案,登记位置、树龄、立地条件,并且配有照片,进行定期观测检查,更新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
③所有古树名木都需挂牌保护,设置避雷设施,确定保护范围。游路两侧及游览景点内的古树名木应设防护栏,严禁游人攀爬、划刻、折采、砍伐。
④加强古树名木周边的小环境治理,加强养护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对于衰老的古树名木,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古树复壮。
(2)水域保护
①加强对红旗渠的保护和管理。提高红旗渠周边的绿化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定期对红旗渠中的乱石、淤沙进行清理。
②加强对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林的建设,禁止无序截留、引水,以保持河流水质的清洁和长期稳定的水景景观。
③加强对水域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按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对新增旅游服务基地的污水排放进行审批,严格控制和减少各类污水的直接排放。
④加强风景区内的农田、果园及其它林地内对化肥、农药使用的管理,以防污染水域。
⑤风景区内新建山塘、水库、引水渠等水利设施必须经过专家论证,避免对水景景观及下游水系产生不利影响。
(3)生物多样性保护
①严格保护风景区仅存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和特有的珍稀物种。在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保护和使用乡土树种,保持原有的灌木丛,尽快恢复本底山林的植被群落面貌。
②严禁捕杀、贩卖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扩大阔叶林和浆果类植物的种植面积,为鸟类生息繁衍创造条件。可利用添制人工巢箱等方式,对自然环境中的鸟类进行保护。
③加强科学研究与监测,制定合理的动物保护区域与迁徙活动的廊道,并相应合理制定限时、限期的游览线路。
④加强宣传。在有关地段设立警示牌,向游客介绍林虑山各类物种的生活习性和濒危程度,传授观察和欣赏该动物的方法和技巧,引导游客主动保护在该处活动的动物。
3.核心景区的保护
核心景区是指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林虑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具体范围包括红旗渠保护区和太行大峡谷保护区(见右图片来源,自绘)。针对核心景区的特点,其保护重点应是红旗渠人文胜迹、大峡谷山体地貌和植被。红旗渠的保护不仅限于对现存红旗渠本身的保护,还应保护其整体的环境风貌与精神氛围;山体地貌保护不仅限于对现存景观较好的山、岩、洞、壑的保护,同时还应对因开山采矿而破坏的山体进行适当的处理、修复和绿化屏挡;对植被的保护不仅限于对生长较好的古树名木和现有的山林的保护,还应进行科学教育,使其向风景林的方向发展,提高景观与生态价值。其保护具体措施如下:
(1)核心景区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严禁在游人集中的游览区和重要景点周围建设宾馆、度假村、房地产开发等各种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项目和设施。
(2)符合规划要求的规划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手续不全的不得阻止实施。
(3)对核心景区内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以及与核心景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提出搬迁、拆除或改做他用的的处理方案。
五、结语
以上是在对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之上,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自身特点以及对资源保护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以自己的观点明确分析了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的具体措施,希望对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以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金路:风景名胜区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园林。2002,19(2):23--25。
[美]J.o.西蒙兹:大地景观一环境规划指南[M].程里饶译.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