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环境治理范文

提高环境治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环境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高环境治理

第1篇:提高环境治理范文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和环境监测同时发展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始全国性普及质量监控和保证的基本知识,以及逐步建立的监测规范体系,并组织开展了检测技术的研究等工作,形成了以技术培训、质控考察为主心骨的中国特色主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但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到今天,现行的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1.1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检测技术和监测领域的不断发现,质量管理制度显然不够完备和及时,比如自动检测工作的应用范围和领域日益扩大,但是缺少技术规范、规章制度来支持;对各个监测站的工作考察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导致监测点编制的程序文件未结合实际工作,缺乏操作性,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知如何按照规定程序工作等。

1.2质量保障体系停滞不前

90年代初,国家在全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不高和管理制度不完善额情况下,先后评比批准了56个优级实验室,极大的推动了环境检测站管理制度的建设。由于得到了肯定,环境质量体系建设管理体系从单一的制度发展到全面系统的质量体系建设,并与质量控制相结合,形成有机的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运行和巩固这一体系却是一个漫长学习和磨练的过程。目前看来建立体制和执行体制并没有结合,还是两种体制独立存在,并没有充分发挥体质的作用,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让质量保障体系形同虚设,弄虚作假一般,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后果,如环境监测标准、范围和指控技术发展都被限制,这种现象极大的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3技术保障体系的落后

质量管理的依据和保障是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环境保护标准,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环境监测发展的初期阶段,我国就已经起草并颁布多项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上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直至今日,我国已经颁布了百项关于环境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的文件,但正是因为环境管理要求和监测技术的大力发展,致使天平倾斜,相比之下质量管理工作被质控技术滞后发展约束:(1)上世纪80年代的环境监测标准沿用至今,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论证;(2)在新的领域如生物生态和土壤监测等质控技术尚属空白;(3)相对于监测方法与之配套的质控技术研究的落后,缺少必要的质控措施。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提高措施

2.1质量意识的强化

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前提是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可以通过培训宣传工作实践等渠道来提高质量管理意识,进而推进质量管理工作。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和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工作的清晰条理。需要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每一项都明确标注管理者的责任规范,并且对管理者的支持管理水平进行必要的考核评价,发挥领导作用,保证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的合理,一定要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工作。对监测站全员的参与意识和制度管理化理念的强化工作也要开展,保证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经验,不断加强技能的培训,为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2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

质量的保证是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制度,只有尽快修订和完善制度,明确管理机制、职责、工作内容和基本的要去,才能使质量管理工作有度可依,彻底改变制度与实际的不匹配。建立定量考核、质量巡检和实时监测,完善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法制观念摆正检测结果的严肃,树立起监测信息的法律威慑,促进质量管理过得有效开展。

2.3完善监督制度

第2篇:提高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 提高; 报告;技术支持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环境监测报告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开展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在现阶段环境问题凸显的时期,更说明环境监测报告是环保部门的最大资源。环境监测报告的准确性, 直接关系到为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服务的质量,尤其是在环境污染事故中,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监测数据都将成为科学决策和社会稳定的有力支撑。

1目前环境监测报告在服务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综合分析水平与环境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大多数环境监测站从事综合分析的人员是非专业的,且工作内容相对固定,既不熟悉现场监测情况,也不了解污染源排放情况,同时参与管理机会少,对环境管理的重大措施与行动不甚了解,基础薄弱、支撑不力。监测月报、季报、年报大多数停留在对数据进行简单统计,进行一般现象叙述,原因分析往往流于形式,从以往的报告中、从书刊杂志中生搬硬套、简单复制,例如在环境质量分析报告中, 污染源评价与地表水评价相脱离, 没有对污染现状进行说明, 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解释不清, 找不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而环境管理部门和领导关心的不仅是环境量状况、同比、环比出现的变化,更为关注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对策措施和建议?

1.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尚待加强。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始终贯穿于采样、样品运输、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及出具监测报告等整个监测过程之中。但是, 许多监测站因人员紧张、监测任务繁重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质量控制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为现场调查不详细, 采样的频率偏低,断面设置不合理、操作不够规范等,例如在采集工业废气时, 一般随机采样仅几分钟、十几分钟, 结果只能是一个瞬间值,导致了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降, 难以反映污染物真实情况。

1.3环境监测与管理缺乏有效交流和沟通。

目前,不少环境监测部门缺乏服务质量制约机制和服务意识, 管理缺乏依靠监测的制约机制和科学管理意识。一般情况下,在管理部门没有提出明确要求的情况下,监测部门只是将监测结果上报管理部门, 而忽视了监测数据的加工整理和开发利用, 从而缺少针对性强的监测分析报告, 造成环境管理部门真正需要的信息少,就不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环境的监督管理。当然,监测部门监测数据不及时提交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忽视依靠监测数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提高监测报告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支持作用的对策:

2.1合理配备、选拔综合分析人才,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

当前针对综合分析工作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选择综合分析人员时应统筹安排,根据综合分析工作的特点,从质量控制、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等业务科室合理安排、调配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充实综合分析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日常加强对综合分析人员的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同时鼓励综合分析人员积极参与环境质量、污染源、和重大环境管理活动,全方位了解情况,丰富综合分析素材。

2.2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提升监测数据质量。

环境监测数据是监测站的产品,数据的质量就是监测站的生命线,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是取得好的环境监测报告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质量保证工作应与各项环境监测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实施、同时监督。日常工作中应从提高监测人员质量意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现场调查、采样、样品运输保存、样品交接、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等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确保各监测环节均能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来实施,努力实现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2.3强化监测数据的开发利用,主动实现对环境管理中心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

监测要有地位,要在环保中心工作中有话语权,都是依靠监测数据和报告来实现的。因此,监测人员就应该主动思考,环境监测在一些重点工作中应该做点什么,发挥什么作用,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是什么,这样监测部门在开展监测工作时才能思路清楚,主动融入,写出的分析报告才能符合管理部门的口味。

环境监测报告在说清环境质量现状的同时,要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开发利用,通过同比、环比,分行业、分流域、分类型,采用图片加文字的方式进行一些分析,找出各种环境管理活动开展前后环境质量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形成原因,分析时应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可行的建议,这才能为管理部门提供高质量的监测报告。

2.4加强部门协调沟通

第3篇:提高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环境教育; 生物教学; 智力; 能力

一、根据教材丰富的内容开展分类分组的活动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参加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生物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必然能激励他们学好生物学,并把生物学与祖国的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联系起来,逐步树立起为祖国“四化”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首先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子课题组成课题组。共组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活垃圾调查等调查小组。各小组制作了调查表,利用双休日对小区,菜市场,公园,马路等环境进行考察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并书写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报告进行交流学习。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中学素质评价交了很好的作业,同时老师将优秀的调查报告推荐参加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学生论文比赛,还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比如,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成立花木栽培小组,开展花木栽培、管理、繁殖等活动,同时渗透作物、蔬菜、林木栽培技术。介绍校园常见的花木的分类和识别方法,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名称牌;介绍常见花木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及嫁接、压条、扦插、分株等繁殖技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花木的栽培和繁殖技术;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结合劳动技术课教学开展生物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培养劳动观点、习惯、技能;利用爱鸟周、环境日、地球日、无烟日、计划生育宣传月、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举办知识讲座和黑板报、壁报、图片展览以及知识竞赛,扩大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质。

其开展活动的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生物学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生物学能力。

(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生物学课外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

(三)提高兴趣,发挥专长,培养生物学人才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如讲叶的结构,就配合做叶脉书签。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个别指导,组织他们进行阅读、观察、研究,指导他们撰写小论文,参加生物学智力竞赛等活动。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或制作的标本等成果。既能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召开活动汇报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汇报,也可起到总结交流的作用。宣读小论文活动结束时,可组织学生写出小论文,并在一定会议上宣读。

因为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从以现实为中心的课题出发,自己收集信息,分析、讨论、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从而获得了信息时代需要的能力又体验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探究课题研究实践表明,利用课堂教育学习这一载体来实施环境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规范学生的环境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二、启发培养学生观察体验能力

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可避免地会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生物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发生的反常生物现象及造成生物环境的恶化,并分析归纳成因。例如:2002年初春,华北地区连续发生的几次规模大、影响范围广、风沙弥漫的沙尘暴天气,造成空气污染,妨碍交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探其原因,毁坏开荒――植被破坏――土层――冷空气频繁活动――沙尘暴;毁林开荒――植被破坏――CO2增多――大气变暖――气候失调――干旱。由此可见,许多地理规律和原理,是环境知识的基础;许多环境问题,是特定生物过程演化的结果;许多生物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学生目及所至的生物环境无不或多或少地带有环境问题,因而成为环境教育的素材。

再如天气骤冷骤热的现象,在四川自贡近年的秋深季节,在短短的6天气温高低相差14℃,升至21℃,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预计本周中期,除有一到两天的不好天气外,其余时间的天气都比较好,气温不会有大变化。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得知:大气环流在10月中旬的调整、冷空气活动的加强,是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潮和暴风雪袭击的直接原因。10月下旬以来,大气环流再次调整,致使冷空气活动再次加强,也引发了我国的强降温和异常雨雪天气。此外,厄尔尼诺事件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秋末至冬季的气候往往产生明显影响。造成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增多,进入11月份后雨水异常偏多,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当北方有强冷空气南侵时,易形成低温雨雪冰冻天气[1]。学生通过本地气候进行观测、记录、分析,形成环境气候的小论文,在课堂教学中交流学习。

三、环境科技教育激发热爱科学、热爱生物的理想

环境教育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境污染调查方面均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和能力。在生物中除大气、噪声、水污染外,还存在光污染,加之前者我们都把它们称之为环境污染。我们开展一次光污染的调查活动,就收到学生关于“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对银河系视而不见;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形成的噪光污染,正严重损害着人们的眼睛,特别是近视比率迅速攀升。为此,我们在课堂总结出“关注视觉污染,改善视觉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光污染是现代社会产生的过量的或不适当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现象。一般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物而更益形成探究学习法。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要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地从旁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漏之处,及时纠正。但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做实验,也不能随便批评学生,以免影响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一位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将所观察到的结果陈述出来,然后教师给予评分。这样,既增强学生兴趣,又提高其操作能力。第二课堂为兴趣小组学生课外继续学习、研究生物知识提供了场所,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课外兴趣活动不只是一种进行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对于对生物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组织成立生物兴趣小组,以他们为骨干力量,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如生物故事会,生物讲座,生物竞赛,生物课外实验,生物野外实习,开展研究性课题等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和发展学生兴趣,而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和学这一对矛盾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更要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只有两个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让我们记住斯宾塞对教育的忠告:留住孩子的兴趣[2]。

[参考文献]

[1]厄尔尼诺事件 百度百科

第4篇:提高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 强化;环境;质量管理;监测

中图分类号 X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251-01

1 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步骤,并对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手段。环境监测信息正确与否、得出结论真实、客观与否,都会对环境决策的导向与正误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而环境监测得出的数据以及相关信息正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最终产物,是环境问题分析以及衡量的首要前提。环境监测的首要目的是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信息与数据,政府根据数据和信息做出环境保护相关的决策。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环境监测监督和考核的机制,建立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环境质量考察、同步监测、质控考核等各类质量监督管理活动。同时,认识到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重视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前提,应营造一种重视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重视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以及环境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切实有效的环境质量管理监督活动,将环境监测全过程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2 影响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

为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有序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保证环境监测得出监测数据的质量,各级环保部门监测站应按照《实验室认可准则》以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健全建立管理体系,将仪器试剂采购、样品的采集、样品的贮存、分析测试到最后得出监测数据等所有质量活动均纳入管理体系内进行管理。环境监测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即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点,而确保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执行关键在于领导,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以及其业务素质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关键保障,日常的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可以说,管理体系是否能够有效地运行是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领导的重视与否,第三是全员是否参与,第四是日常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控制是否到位。

3 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3.1 健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严谨、周密、科学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环节。所以各级环保部门监测站要有通过省级以上部门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文件,通过质量体系文件使监测站与质量有关的所有环境监测活动规范化,确保环境监测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精密性、代表性和公正性,是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工作的依据与准则。想要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首先,提高工作人员质量管理的意识,这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通过对管理意识的提高,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切实的把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日程中,有助于工作人员规范环境监测的各个工作部门、各个工作环节以及实验室环境和条件,同时有利于管理人员经常性或定期地采用质量监督、管理评审以及内部审核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纠正偏差、修补漏洞。其次,要鼓励全员参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监测环节如监测设计、布点、采样等都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的。提高全体人员质量管理的意识,从而实现质量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和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运行。第三,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具有足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资源配置,依照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全程序的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使环境监测工作有序规范的运行,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这些都是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完成的重要保障。

3.2 加强监测站最高领导者的作用

各级环保部门监测机构的最高领导者是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执行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正常有序进行的关键,监测站领导者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要高度的重视,为实现质量目标以及质量方针,应带头亲自参与,以综合质控部为首要部门,其余部门参与成立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监测站领导亲自领导指挥质量管理工作,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并动员全体人员参与,将全体人员思想集中到质量管理上来,寻找条件调动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的热情和才干能够充分体现出来,把监测质量严抓不懈。

3.3 强化现场监督质量管理

现场监测是监测质量管理的重难点,其通常是监测全过程引入最大误差的步骤。影响现场监测的因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占多数,包括工作人员业务经验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强,这些都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全过程控制产生困难,出现的缺陷和漏洞,限制着数据准确率的提高。因此,在现场监测工作中,应对监测点位、采样频次和时间的管理进行强化,确保样品的真实性与代表性,保证现场仪器设备完好,开展现场监测全程序空白样、现场平行样的质量监督,对监测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要求掌握相关的现场监测、基础理论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气象学、流体动力学等知识,详细掌握各种生产步骤及工艺,保证监测布点、样品采集和固定、保存、运输等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最大程度的缩小现场监测对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3.4 加强监测数据审核制度

数据审核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合理、科学的基础,监测数据准确无误的前提是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统计检验。质量管理部门严格对样品进行管理、对质控样品进行统计以及对原始记录进行设和等可以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质量。此外,还应高度重视有毒有害敏感项目以及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执法,尤其要关注监测数据发生异常变化或接近临界值时对质控样品的分析以及数据的溯源控制。并严格依照《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要求对报告的项目、格式、方法以及信息、数据等进行管理,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3.5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我国各级环保部门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使得环境监测软硬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各种环境污染因子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在加强环境管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监测站由于系统结构布局规划和多头管理的缺陷以及网络建设的滞后还没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组织,并没有切实形成环境监测网络和具有相关的网络运行功能,限制了其潜在作用功能的发挥,还无法满足目前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要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工作。

4 结束语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对各级环保部门监测站得以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决定性因素,完善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是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管理、科研和执法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前提。

参考文献

第5篇:提高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31-01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使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受到严竣的挑战,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越来越迫在眉睫。

一、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是现实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首要的是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一)教与学的多样化要求

高校学科专业种类较多,教研人员对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呈现出多种类型的文献、多样的信息资源检索和文献信息服务,从而要求图书馆员不断完善自身的多元化的适应结构,努力提高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能力,不断做好教学与科研的信息导航工作,坚持在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满足学科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层次读者用户多方位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需要。

(二)学术科研创新的更高要求

院校的学术科研活动与情报信息资源服务是密不可分的。科研工作从选题立项,到课题研究直至科研成果鉴定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情报信息资源服务,即定题服务、课题查新服务、信息导航服务和课题跟踪服务等。所以,注重加快提高图书馆员的情报信息服务能力,是积极适应学术科研工作的需要。

(三)高素质馆员是必然要求

随着图书馆以数字资源馆藏为主体、网络阅读的普及、文献传递业务的急增、咨询服务功能的强化等业务的推广,这种馆藏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变革,要求图书馆馆员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管理的先进技术,进行图书馆日常管理和信息加工处理等各项业务,馆员由文献资料传递员向“信息导航员”、“网络咨询员”、“学科馆员”等新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为多类型的读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服务。

二、着眼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把握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作为图书馆核心和灵魂的高素质图书馆馆员,必须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全方位有提升。

(一)要有比较系统的现代图书情报管理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钱学森先生曾经指出:“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信息中心使用的向导和顾问”。现代图书馆馆员要在图书馆学科基础、现代管理科学、图书情报知识、信息科技和相关学科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以不断适应岗位需要。

(二)能够熟练进行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

院校图书馆员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必须担负更多职能,将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要从事网络导航、咨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工作,帮助教学人员检索、提供检索经验和建议。因此,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具有捕捉最新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学术研究能力,包括及时获得最新科研成果的能力、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和过硬的现代图书馆管理专业素养

随着读者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教学科研将更需要具体的适用信息和经过转化、加工、分析研究而形成的信息资源。馆员不仅要有能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筛选出所需信息,而且能够适时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对文献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指导和帮助教学科研人员利用馆藏和网络数字资源,找到各自所需的文献载体,准确高效地获取信息,同时还要开展以综述、专题报告等三次文献为核心工具的深层咨询服务。

三、坚持养训结合,在用、管、训工作上下功夫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坚持使用与培训有机结合,对有培养前途的年青馆员、在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专题培训、轮训和集训,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培养,切实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爱岗敬业精神

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馆员的日常工作琐碎,是“为人作嫁”的工作。因此,必须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始终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作为自己工作的准则和宗旨。通过专题辅导、自学讨论、心得交流等不同形式,帮助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现职工作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积极适应和推动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

(二)合理安排送学培养,着力改善馆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

面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对馆员的培养,坚持训用一致的原则。有计划的选送忠于职守、表现优秀的年青馆员外出学习进修深造,攻读图书馆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加快馆员知识更新速度,改善馆员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促进馆员队伍整体结构转型,实现馆员队伍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

(三)扩大培训途径,不断强化馆员自身的实践能力

当务之急是加强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组织大家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同时,积极联系兄弟院校和驻地城市地图书馆,建立专业的培训基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馆员的动手能力,丰富大家的实践经验。

(四)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为馆员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把提高馆员的素质、优化知识能力结构作为一项制度,针对在职人员的现实情况和特点,制定中、长期培养方案,采取在职学习、脱产进修、短期集训、参观见学等多种形势,做到方向明确、目标具体、措施落实,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思想过硬、学识丰富、具有多学科、学层次的复合型的高水平馆员队伍。

图书馆的科学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馆员。必须与时俱进,建设一支既精通图书馆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的馆员队伍,才能适应教学科研的需要,肩负起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图书情报和信息资源保障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玉新.论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养[J].晋中学院学报,2011,(08).

[2]陈齐康.高校图书馆员素质提高的设想[J].长春大学学报,2012,(06).

[3]毕海波.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建设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3).

第6篇:提高环境治理范文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8例,男39例,女69例;年龄78~85岁,平均81岁;病史3天~47年,均无黄疸史。术前B超检查均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其中胆囊积液11例,胆囊萎缩29例,拟诊胆囊体部肿瘤2例。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并存高血压病24例、冠心病37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16例,3例心电图异常(左束支传导阻滞和早博),脑栓塞后轻度偏瘫2例,低蛋白血症2例。

治疗方法:全组患者均采用吹气球等肺功能锻炼3~7天,无并存病患者给予极化液治疗5~7天。并存病在专科治疗1~2周,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2例给予周围静脉高营养,输注白蛋白。术前清洁灌肠,不下胃管和尿管。全组患者均为择期LC术,采用快速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气腹压稳定控制在8~10mmHg。腹腔探查发现,全组患者胆囊均有黏连,悬垂胆囊37例,胆囊萎缩性改变33例,胆囊颈部嵌顿结石18例,胆囊积液14例(其中积脓2例,白色胆汁12例)。采用后侧入路,顺性胆囊切除96例,胆囊大部分切除19例,另3例因胆囊重度萎缩,胆囊三角区“冰冻样”黏连无法解剖改为开腹胆囊切除术。

结 果

本组患者中转开腹3例,均无副损伤,病检未发现胆囊肿瘤。术中血氧饱和度监测均在正常范围内,29例术中心电监护发现初建气腹时心率减慢,其中最低心率为40次/分,快速解除气腹压及静推阿托品等治疗很快缓解。术后1~3小时内出现心动过速6例,血压升高(158~143/120~105mmHg)12例,其后自行缓解。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脑梗死,转神经内科治疗3周好转出院。本组无肺部感染,术后4~7天出院。

讨 论

结石性胆囊炎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病变。系指胆囊内或胆囊颈部发生结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的部位、大小、是否引起感染、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根据其所在部位不同,可有胆囊结石、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结石之分。不同部位的胆石,其形态、大小和成分等一般都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其形成的机制也是不同的,而其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也将因人而异。60%的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于查体或行上腹部其他手术而被发现。当结石嵌顿引起胆囊管梗阻时,常表现为右上腹胀闷不适,类似胃炎症状,但服用治疗胃炎药物无效,患者多厌油腻食物;当患者于夜间卧床变换时,结石堵塞于胆囊管处暂时梗阻而发生右上腹和上腹疼痛,因此常有夜间腹痛。

高龄胆囊结石患者病史长,多数患者胆囊出现萎缩,充满结合和嵌顿结石,同时并存病较多,给LC术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因此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地进行体格检查,除了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要进行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以便发现问题,估计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及手术难度[2]。认为结石性胆囊炎高龄患者,心功能评定在2级以内,肺功能呈轻中度受损,半年内未发生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近期无心绞痛发作,无严重心律失常,均可耐受LC术。

高龄患者心肺功能较差,而且心肺并存病较多,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较大,因此术前给予能量极化液和肺功能锻炼,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提高心肺储备。并存病的治疗,原则上在专科治疗或请相关专业科室有经验医师会诊,协助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21/14kpa以下,稳定控制在1周左右,术前可给予心痛定舌下含服,以防气管插管时刺激血压急剧增高。糖尿病患者术前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稳定控制在空腹11.1mmol/L以下,尿糖“(+)”以下,无酮症酸中毒。

高龄患者病史长,因怕胆绞痛,常常限制饮食量和忌蛋白食物,多数患者近期消瘦明显,其血容量和热量储备较低,临床上很难对高龄患者进行评估,手术前后适量输注血浆或白蛋白是提高手术耐受性的关键,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

高龄患者对LC的内环境反应是比较重的,由于此类患者多数血容量和热量储备较低,术后快速坐立和行走,易出现性低血压,对冠心病患者,低血压意味着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灌注压,易导致冠状动脉急性缺血,诱发心肌梗死,应主张高龄患者术后48小时适当床上活动,避免下床过度活动后意外发生。另外高龄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脑动脉硬化常见,术中、术后应避免用止血药物,以防深V血栓及脑梗发生,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脑梗,分析原因与低年资医生术中、术后连续运用止血药物有关,应引起教训。

高龄患者LC手术难点:其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不符,在本组观察中表现为:①胆囊黏连发生率高,胆囊三角区解剖难度大,本组3例因胆囊三角区“冰冻样”黏连无法分离,中转开腹。避免了胆道损伤及出血;②肝脏有纤维化并下垂,以左前叶缘下垂最明显并覆盖胆囊三角区,影响剑下孔器械操作及三角区解剖,有时易误戳伤肝组织;③组织器官质脆,缺乏韧性,尤其合并急性炎症时,黏连组织脆烂,手术操作应轻柔,以免误戳伤血管及十二指肠;④胆囊易萎缩变形并向肝门部移位,谨防胆管损伤[3];⑤高度警惕解剖变异、胆囊肿瘤及胆管结石。

总之,高龄胆囊结石患者,不仅全身情况差,并存症较多,而且胆囊局部改变比较复杂,因此应加强LC围手术期处理,改善全身情况,提高心、脑、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手术中术者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只要自己觉得难度大,均应及时中转开腹,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中转开腹就是腹腔镜手术的失败,适时中转开腹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发生,否则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 陈训如,田伏洲,黄大熔.微创胆道外科手术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25-36.

第7篇:提高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高处坠落;颈椎损伤;高位截瘫;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75-02

高处坠落是指人员从比自身身高高出2倍以上的地方掉落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加速度,可造成头部、颈部、胸部、四肢等部位的严重外伤,从而导致患者瘫痪,因此要及时处理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本文以16例高处坠落伤患者作为临床资料,总结了高处坠落伤致颈椎损伤伴高位截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6例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20~50岁,均是高处坠落伤,其中颈椎损伤10例,合并颅脑损伤的4例,肋骨骨折的2例;完全性截瘫6例,不完全性截瘫9例,死亡1例。

2 护理体会

2.1急救搬运

高处坠落伤引起的颈椎骨折如搬运不当极易引起脊髓损伤,因此要强调搬运方法,正确的搬运方法是:一人牵引固定头部,另两人平托病人,保持动作协调一致,使患者的身体保持纵轴直线位,然后用三角枕和软枕妥善固定。在移动患者的过程中严格禁止颈部扭曲或者旋转。【1】

2.2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梗阻和感染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伤后痛使患者咳嗽和排痰受到抑制,平卧位使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引起呼吸道梗阻,继发感染,缺氧加重,形成恶性循环。【2】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翻身拍背,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抗生素、地塞米松或糜蛋白酶,以稀释分泌物利于排出,必要时吸痰。

2.3皮肤护理

颈椎损伤伴高位截瘫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不能自主改变,骨突起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易发生压疮。预防的关键是间歇性解除压迫。防治方法是床褥平整、保持皮肤、衣裤清洁干燥、应用气垫床、翻身,定时按摩受压处皮肤。已发生压疮的,浅表的可用红外线或频谱治疗仪烘烤,压疮深的祛除坏死组织,换药,炎症控制后植皮。

2.4牵引的护理

为了防止颈部损伤加重,迅速给予颈托固定、头颅骨牵引、枕颌牵引治疗。轻度压缩骨折采用枕颌带卧位牵引复位,牵引重量为3kg;压缩明显或双侧椎间关节脱位采用持续颅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为3-5kg。牵引过程中,护士应严格观察其生命体征,每天检查牵引轴线,保持牵引绳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保证牵引在位有效;【3】告知患者家属勿随意增减重量;行颅骨牵引时,床头可抬高10-15°,每天用75%酒精消毒牵引针眼处2次,并保持颈部皮肤清洁干燥。

2.5泌尿系统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做好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早期留置尿管持续引流,2-3周后定时开放,每4-6小时开放一次,平时夹闭,以使膀胱充盈,防止膀胱萎缩及感染,并训练自律性膀胱功能。每天用0.1%安多福消毒液消毒尿道口2次,定期查尿常规,必要时行膀胱冲洗,并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

2.6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心理负担很大,担心治疗效果,表现焦躁不安,性格改变,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轻生念头。因此我们要加强心理护理,主动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经常向病人讲解该病的成功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2.7功能锻炼

为防止失用性肌萎缩和关节僵硬,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应加强功能锻炼,并循序渐进。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对康复的重要性,使其配合。瘫痪早期,每日3―4次做瘫痪平面以下的肌肉被动活动,包括揉、搓等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肉丰满,同时进行瘫痪平面以下的各关节被动运动,保持关节灵活。病情稳定后要锻炼肢体的主动运动,伤后3个月左右使患者练习坐起及用手摇铃、举哑铃等,上肢活动正常者,可逐步训练下床活动。【4】

3 结论

高处坠落致颈椎损伤伴高位截瘫伤情严重而复杂,致残率高。患者常因病程长,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易烦躁,不愿配合治疗,容易并多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在护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耐心,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项护理工作,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包健星.急性颈椎损伤伴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11):2439-2440

[2] 周红玉.颈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前沿,2012,2(17):249-250

第8篇:提高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 深静脉置管;护理;血液透析;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167-02

Study the nursing care for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deep double-lumen venous catheter

YANG J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Gu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the nursing quili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deep double-lumen venous catheter. Methods During August 2004 to December 2007 total of 34 patients (38 cases) with deep venous double-lumen catheter were undergoing the following nursing: understanding vascular conditions before the patient to implement deep double-lumen venous catheter, implement ECG monitoring, strict aseptic technique dursing implement catheter. Cleaning catheters with normal saline before puncture, catheter was fixed by holding platform and non-adhesive dressings. Observed the local if bleeding, pollution. In the end of dialysis, be washed with normal saline and then sealed tube with heparin saline.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patients. Results Thirty six casese were successed implement catheter and 2 cases were not. After change venous they got successed. One male case occurred irritability, sweating, difficulty breathing, tachycardia during implement catheter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The total retention time for this group were 228 months and an average were 6.5 (2-22) months, maximum was 12 months.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improv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deep double-lumen venous catheter.

[Key words] Deep double-lumen venous catheter; Care; Hemodialysis; Nursing quility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血管通路[1]。但对于不能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或有心血管疾病、做过多次内瘘术、不能行腹膜透析的、甚至还包括畏惧反复血管穿刺的患者,应用带涤沦套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可以作为一种较理想的血管通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如何尽量提高长期双腔深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延长置管时间,一直是临床医护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科对此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第9篇:提高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水环境;检测;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谱仪;应用

水环境检测中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谱仪发展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其特性突出,促使着人们对其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当前,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谱仪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属于当前分析化学的重要检测仪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谱仪在应用表现出检测限低、精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在医药、地质、材料、化工、冶金、环境保护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重点研究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谱仪在水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切实提高水环境检测效益。

1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谱仪概述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谱仪,也被称之为ICP光谱仪,是一种以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作为样品激发光源,由记录光谱作数据处理的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ICP光谱仪检测限较低,精密度较好,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多元素快速分析,可以对周期元素表中的80多个元素进行测定,其测定范围由痕量到常量。

ICP光谱仪主要是由样品传输系统、光谱仪、ICP激发光源与光电变换数据处理系统四大部分构成。其工作原理为:通过传输系统,将样品雾化作气溶胶并输送到ICP火炬之中,激发元素原子光谱,在光谱仪分光后,通过光电变化器将其转变为电信号,进入数据处理系统后输出检测结果。ICP火炬设置为特征环状结构,其电子稳定及浓度较高,通过等离子体火炬中心通道进入,原子气停留时间延长,从而更为获得充分激发,降低组分在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干扰问题。ICP其电子学结构较为稳定,确保了其光源稳定性,为光谱仪测量精密度实现提供了良好基础。ICP光谱仪在多个领域内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复杂分析问题。

2 ICP光谱仪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ICP质谱计、原子荧光光谱仪对比

除了ICP光谱仪外,检测限低且可以进行多种元素测定的仪器设备种类较多,其中ICP质谱计等应用较为广泛。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水环境检测中应用较为广泛,支持对多种元素的检测,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原子化器将样品离解为原子,当其元素某波长恒定光束通过原子化器时,如存在该元素原子,则其波长光束光强则会被原子吸收并出现减弱现象,通过其减弱程度进行其含量测定。以原子化器为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相对而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测定线性范围较窄,测定精密度不如ICP光谱仪,测定元素较少,不能实现多元素的同时测定。ICP质谱计其检测限低于ICP光谱仪检测限约一个数量级,用于痕量元素含量的测定,仅限于几个PPb及以下样品的测定,其仪器运行成本较高,每次开机样品量应大于50个,整体效益不如ICP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虽然能实现两元素但只能测定砷、硒、锑、铋、汞、锌等11种元素。

3 水环境检测中ICP光谱仪的应用价值分析

针对水环境检测作业,国家颁发了一定的标准方法以确保元素测定的规范性。水环境检测其元素共包括33种,在进行部分元素检测时,其检测方法并不仅是一种。在水环境检测中应用ICP光谱仪进行元素测定,其中碳元素、氮元素、氟元素无法通过ICP光谱仪进行测定,其余30个元素均可以通过ICP光谱仪进行元素测定。ICP光谱仪其检测限较低,其元素检出限表如下:

图1 ICP光谱仪元素检测限图

在水环境检测中应用ICP光谱仪进行30种元素测定,可以将30种元素分析方法分为两种方式,其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其二,分光光度法。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部分应用火焰,部分应用石墨炉。大部分ICP光谱仪检测限均低于标准方法的检测限,为此,通过ICP光谱仪,一次进样,可以完成水质样品中绝大部分元素测定。在不同样品中,其元素含量存在着一定差异,然而水样元素的含量大部分都低于检测限,在ICP激发过程中,元素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影响,均在光谱仪测定范围内,从而满足水样测定。如应用ICP光谱仪进行水质钙镁元素检测时,明确其线性范围,设定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即可实现对水样元素测定。

除了相关规定要求分析的元素,在水环境检测中,还需要对其他一些元素进行测定。如针对铀、钍等元素,这些元素应用原子吸收法难以实现测定,一般通过化学富集后分光光度法测定,应用ICP光谱仪进行铀、钍等元素测定,其检测限较低,测定快速准确。此外,通过ICP光谱仪,可以对水环境中阴离子进行测定,且可以实现个别元素的价态测定,如Cr3+。在水环境元素检测时,应用ICP光谱仪其光谱仪测定精度较好,一般情况下,ICP光谱仪进行元素测定,长期测定其精密度不会超出2%,短期测定其精密度不会低于0.5,较之国家标准规定方法中水检测的精密度较好。

如按照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一般方法进行水环境样品30个元素的检测,其整个检测工作需要安排10名工作人员,通过三天时间方可实现检测工作,且在检测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试剂、材料、时间与人力。而应用ICP光谱仪进行检测,则只需要安排两名工作人员,在几分钟时间内即可完成整个检测过程。因为一次进样,可以完成水质样品中绝大部分元素测定。虽然ICP光谱仪投资成本偏高,但其在水环境检测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操作更为简单,可以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4 结语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谱仪在发展中逐渐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分析化学检测仪器之一,其在检测中主要表现出检测限较低,精度高,干扰少等优势,可以同时对数十种元素进行测定。在概述该光谱仪的基础上,对比ICP光谱仪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ICP质谱计应用优势,重点对水环境检测中ICP光谱仪的应用进行分析。实践证明,ICP光谱仪在水环境检测中效率高、精密度良好,其检测结果可靠性突出,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赵喜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在测定胶黏剂等化工产品中硼、锡、铜和铁元素的应用[D].烟台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