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和医学影像范文

护理和医学影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和医学影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和医学影像

第1篇:护理和医学影像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护理干预 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03-02

高血压称为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在我国此病的治疗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存在高患病、高增长、高危害的三高现象;及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低现象;还普遍存在长期不规律服药、血压测量不坚持、非药物治疗不重视的三不现象。为了讨论高血压患者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措施,对我社区3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所选对象均为此社区长期居住居民,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规定标准,选取符合规定的34例高血压病人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2岁;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血压水平等各个方面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观察组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登记观察组患者的姓名,性别等记录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各自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选择各自适合的方法进行干预。

1.2.1 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可以采取讲座、宣传板报、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成因,危险因素,常见症状,常见并发症,治疗原则,预防方法,血压的监测以及如何规律用药等,语言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争取全部患者接受。

1.2.2 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且有效,要对患者的膳食进行有效干预,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人发给2g限盐勺,还有加强体育锻炼,戒烟限酒,有效的控制体重,保证睡眠,防止便秘等。

1.3 要给对照组相同的药物治疗,并嘱其日常应注意的方法,必要措施。对两组患者血压进行定期测量,并同时做好数据的记录,整理。

1.4 统计学方法。根据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和非药物治疗的接受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在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接受情况其遵医嘱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效果的比较。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个慢性须需终身服药的疾病,住院治疗对每位患者而言只会增加经济负担,当然对国家的有限的卫生资源和医院的病床数而言也不实际,因此主要靠社区的医务工作人员,通过本次社区实验的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管理,能有效降低血压值,能使大多数患者正规服药,改善生活质量,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或由较高级别将到较低级别。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受神经体液调节和体内外环境的多重影响,有研究表明,长期的单纯的药物治疗尽管能降低血压,但还应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维持稳定有效的降压,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谓护理干预就是通过护理措施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等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药物治疗加上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全面认识疾病,通过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保证患者遵医嘱科学治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非药物干预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应终生持续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为期主要形式,对高血压病情恶化,并发症发生的预防,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实行定期、规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逐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使其有自我保健意识,能够有效控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超重、肥胖和不良生活习惯都可引起高血压的发生,因此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等一类慢性病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利条件,做好对高血压及易感人群的防治工作,也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有效的方法。

医务人员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充当教育者的身份,针对不同的患者,患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通过示范、讲解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患者与医务人员的配合效率,收到满意的治疗,形成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134

[3]张朝珍.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5):712-713

[4]王倩,周娴.浅读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12):40

第2篇:护理和医学影像范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干预;情绪状态;治疗依从性

血液透析是当前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首选方案,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延长危重晚期肾病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1]。患者在透析期间是否能够保持情绪良好,对治疗依从性高,将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整体质量[2-3]。为分析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绪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本研究中纳入我院住院部2015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后对比观察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效果方面的差异。将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纳入我院住院部2015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方面,纳入50例患者中31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范围为51~76周岁,平均为(62.3±2.5)岁;观察组方面,纳入50例患者中32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范围为50~75周岁,平均为(61.3±2.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经对比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2.2.1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当使用亲切、轻柔的语言向患者做自我介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的沟通交谈,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评估,并通过了解患者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基础资料的方式掌握患者性格特征,正确理解患者并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用积极的语言来赞美并鼓励患者,建立护患之间信任、平等的人际关系。

1.2.2.2健康宣教:向患者耐心介绍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以及临床价值,告知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可带患者亲临血液透析室参观血液透析过程,让患者在思想上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从而自主调整心态,消除恐惧不安的心理。

1.2.2.3行为干预:为患者打造舒适且亲切的血液透析环境,在血液透析期间为患者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以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血液透析穿刺时叮嘱家属适当安抚患者,指导患者在穿刺期间深呼吸。血液透析期间促进护患沟通与交流,鼓励患者相互交谈沟通,护理人员注意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以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掌握自我催眠的技巧,通过自我催眠的方式摒除杂念,保持身心处于绝对放松的状态下,以起到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效果。指导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科学饮食,鼓励摄入优质蛋白类食物,控制水钠摄入量,对患者体质量进行密切监测并严格控制。同时指导患者适度参加运动,以患者机体可耐受为限,以提高患者机体应激能力。

1.2.2.4家庭、社会支持: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家属以及患者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工作,为患者建立一条可长期支持治疗的感情链。叮嘱患者家属经常性的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给他们细致的关怀与精心的照护。同时,鼓励患者病情恢复后逐步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与工作中,回归社会,体验自身的社会价值,以增强患者的正面情感体验,提高自信心。

1.3观察指标 以患者情绪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情况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方面的差异。情绪状态选用SAS量表以及SDS量表分别评价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低时代表患者情绪状态好,评分高时代表患者情绪状态差。治疗依从性按照如下标准评定:①完全依从,指血液透析期间患者自觉、严格遵循医嘱,坚持规范治疗;②部分依从,指血液透析期间患者可基本遵医嘱治疗,偶尔不规范治疗;③不依从,指血液透析期间患者时常不遵循医嘱,治疗不规范,或无法坚持导致治疗中断(治疗依从性统计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人数构成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信息经SPSS统计学软件(19.0版本号)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并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经t检验。当 P

2 结果

2.1情绪状态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AS、SDS量表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量表评分分别为(48.2±2.3)分、(45.1±1.9)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

2.2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41/50),对比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对于需要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而言,治疗期间情绪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水平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对患者血液透析效果产生影响。有报道中显示:血液透析效果不佳除了与病因以及缺乏药物治疗等因素相关以外,还会受到患者不良遵医行为的影响。而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遵医行为,导致血液透析治疗不规范,影响治疗效果。

针对该问题,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要求护理人员特别重视患者在情绪状态方面的变化,帮助患者增强心理应对能力,维持心理状态以及情绪平稳,使患者病理与生理形成良性循环状态,对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血液透析效果有重要价值。

综合本研究数据结果可得出结论为:护理干预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绪状态有积极影响,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文莉.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14-15.

第3篇:护理和医学影像范文

[关键词] 循证护理;多组织组合移植;四肢创伤;血管危象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5-90-02

The Post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Vascular Crisis after a Multi-tissue Combined Graft for Limb Trauma

HUANG Sukun1 CHEN Fulian1 DONG Lele1 SUN Yabo2 FAN Qing1

1.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Baotou 014010,China; 2.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Baotou 01401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ly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vascular crisis after a multi-tissue combined graft for limb trauma,an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care. Methods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vascular crisis after a multi-tissue combined graft for limb trauma were applied and individual care measures were adopted in 16 cases of patients,an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care. Results No case of vascular crisis occurred in the 16 patients,and all of the combined transplanted tissues survived.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care is work method or nursing philosophy that is superior to those of traditional care,can provide better care for patients.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care;Multi-tissue combined graft;Limb trauma;Vascular crisis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多组织组合移植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发展。多组织组合移植术不只依赖于娴熟的手术技术操作,还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自2007年1月,我科成立循证小组并将循证护理[1]应用于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中。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2月~2009年11月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患者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18~53岁,平均33岁,其中下肢4例,上肢12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循证问题 病房温湿度、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疼痛、吸烟、、静脉滴注速度、饮食与便秘、监测技术。

1.2.2 检索文献资料,寻求实证,评价研究证据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1.2.3 根据研究证据,采取个体化循证措施,并与传统护理效果进行比较。(1)病室温度、湿度 寒冷可使全身小血管收缩,导致远端供血不足,进而引起血管危象[2]。研究已经证明保持伤口的湿润更有利于伤口的尽快愈合[3]。①术前3d用空调控制温度,用加湿器控制湿度,使患者提前适应病室环境。由于麻醉影响患者代谢,体温较正常时低,术后6~8h将室温控制在26~30℃。②术后患肢60W烤灯照射,灯距30~45cm,持续照射7~10d,观察无皮温下降后停止照射。夜间应加强巡视病房,防止患肢脱离烤灯。③用皮温测量仪进行皮温监测,两侧对比观察,若两侧皮温相差超过2℃,则提示出现血运障碍。④避免用冰冷手指或物品直接接触移植组织,用无菌干棉签按压,动作要轻柔。(2)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 情绪紧张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或痉挛,不仅使局部供血不足,同时使吻合的血流缓慢,容易发生血栓,使血管阻塞[4]。①安慰患者及家属,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给其以安全和信任感,鼓励患者诉说自己的感受,根据焦虑、抑郁的评估结果,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和干预。②心理护理贯穿始终,随时观察评估,预防不良情绪。(3)疼痛 疼痛可影响患者的睡眠,加重紧张、焦虑情绪而疼痛又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其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可致血管痉挛、管腔闭塞或形成血栓[5]。疼痛应激还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而形成血栓。①术前指导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放松止痛及转移止痛的方法,若术后感到不适,在第一时间首先自我调节,并及时通知护士。②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用McGill疼痛问卷表进行疼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放松止痛法、转移止痛法和药物镇痛法。(4)吸烟 吸烟后尼古丁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使小动脉强烈痉挛,血管阻力增加,使血小板凝集、黏稠度增高、血流变慢,极易引起血管危象[6]。①术前预测患者禁烟遵医性,病区内挂“禁止吸烟”警示牌,指导一些戒烟方法,理解患者的心情,使患者成功戒烟。②对有吸烟史患者术后给予低流量[(2~4)L/min]氧气吸入3~5d,改善吸烟引起的组织缺氧。(5) 肢体放置过高造成动脉供血不足,过低对静脉回流不利[7]。①术前指导患者改变以适应术后平卧位或健侧卧位。②术后用软枕垫高患肢10~15cm,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有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以减轻肿胀,缓解疼痛。(6)静脉滴注速度 输液速度过快,可增加血管壁侧压,引起疼痛不适,使患者过度紧张,释放儿茶酚胺、5-羟色胺作用于血管壁,导致血管闭塞或血栓形成[8]。①术后7d内24h全程匀速补液,输液速度(30~35)滴/min。②对低于室温的液体在室内放置2h后再输入体内,以避免冷刺激,对血液制品严格按照要求使用。(7)饮食与便秘 便秘是血管危象的一大诱因,将直接导致再植指的成活率降低。便秘时由于腹压加大,致使静脉回流受阻,易出现静脉危象。少进饮食,导致血容量不足使血液浓缩,造成血管危象[9]。①术前指导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每日摄水量不少于1500mL,进食清淡、流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②为患者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避免其紧张心理。③餐后2h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便秘时禁用灌肠,可用开塞露通便或口服导泻药保持大便通畅。(8)监测技术 经皮的SpO2监测法能够早期敏感、客观和快捷地反映皮瓣的灌注情况,是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动态监测的理想手段[10]。血氧测量仪能够早期发现血液循环障碍并进行记录,时间可精确到秒[11]。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和超声多普勒探测器监测组合移植组织的血液循环情况,预防血运障碍。

2 结果

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后血管危象观察结果:环境温度21~25℃;环境湿度40%~65%;患肢血氧饱和度90%~100%;皮肤温度:健侧32~36℃,患侧30~35℃;皮肤颜色红润;毛细血管返流良好;轻度或中度肿胀程度;伤口有鲜红渗血;组织张力正常或增高;平卧位,抬高患肢10~15cm,禁患侧卧位。

由此可见,循证护理从根本上预防了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后血管危象的诱因,16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组合移植组织全部成活。鉴于此,循证护理是一种优于传统护理的工作方法和护理理念。

3 讨论

传统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以经验和推理为主要基础进行临床护理决策,整体护理仍是在经验指导下进行护理实践,仍未摆脱传统护理观念,即出现问题后才分析、查找原因,再采取处理措施,有时可能延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应用循证护理,以科研为实证,从术前1周直到术后组合移植组织成活,预见性地采取循证措施,全面控制引起血管危象的诱因,安全渡过危险期,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之后也未出现迟发型血管危象,移植组织全部成活,医患双方都非常满意。总之,应用循证护理,以科研为实证,从术前1周直到术后组合移植组织成活,全面控制引起血管危象的诱因,患者全部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24位患者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组合移植瓣皮温与健侧皮温相差不超过2℃,皮温正常或略高,移植组织皮肤颜色红润、有光泽、皮纹清晰,毛细血管充盈良好,在不受呼吸影响下,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显示血氧饱和度在90%~100%之间,超声多普勒探测仪监测移植组织血运良好,术后1~3d组合移植组织张力适中,出现轻度或中度肿胀,3~5d后组织张力正常,伤口无分泌物,安全渡过危险期,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之后也未出现迟发型血管危象,移植组织全部成活。与传统护理相比:①循证护理降低了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也降低了手术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②在证据的指引下,通过医护人员的指导,更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积极主动地参与,医患双方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控制诱因,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③循证护理使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有证可循,有据可依,为患者提高更优质的服务,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④循证护理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理论基础和技能操作,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降低了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护理工作由传统经验指导下的被动模式,变为有证可循、有据可依的主动模式,是一种优于传统护理的工作方法和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Bone ⅡC. Evidence-based nursing a stereotyped view of quantitative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could work against autonomy and authority[J]. Adv Nurs,1999,3(1):18-23.

[2] 董丽娟. 断指再植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护理体会[J]. 湖南中医杂志,2006,22(6):59-60.

[3] Alvarez OM,Mertz PM,Eaglstein WH. The effect of occlusivedressings on collagen synthesis and re-epithelialization in superficial wounds[J]. J Surg Res,1983,35(2):142-148.

[4] 李卓. 断指再植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的探讨[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2):187-188.

[5] 王敏,贾小平,赵旭. 循证护理在断指再植患者血管危象预防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140-141.

[6] 王金蕾. 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护理现状及进展[J]. 中国伤残医学,2008,16(4):133-134.

[7] 王梅.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8):36-37.

[8] 耿文秀. 输液时速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形成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407-1408.

[9] 魏水华,魏明霞,黄继洪,等. 断指再植病人便秘情况分析[J]. 护理研究,2009,23(2):348-349.

[10] 韩冬,陈传俊. 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对游离皮瓣移植后血管危象动态监测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6):611-613.

第4篇:护理和医学影像范文

[关键词] 脑出血;抑郁;护理干预;CRP;Cor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7-0093-03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群高发病,是我国因疾病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脑卒中患者的20%~30%[1],临床特征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滞、睡眠障碍等,PSD 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增加卒中后致残率及病死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和皮质醇(Cor)均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2]。特定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抑郁的发生,同时可对血清中的相关指标进行良性调节。本实验通过观察特定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抑郁评分的影响,分析干预对血清中CRP和Cor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40例,其中男134例,女106例,年龄51~75岁,中位年龄62岁,平均(63.76±7.35)岁。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MRI证实。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②伴有严重内脏器官疾病的患者;③近6个月家庭中有重大变故的患者;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或不能正确理解量表中内容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专科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包括:①偏瘫肢体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转归合理安排康复训练,如偏瘫肢体的功能位摆放,肢体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并且在专业康复技师的指导下进行器械练习,增进康复训练的效果。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根据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让患者进行吃饭、洗漱、穿衣服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训练时注意肢体的功能位的保持,并且逐渐增加精细活动的训练。③加强基础护理:保持适宜的病室温度、湿度及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及时更换床单位,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清洁、干燥,定时更换,防止压疮的发生。④落实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高血压脑出血的基本病因、高危因素、运动方式、合理饮食等,提供患者及家属正向疾病导向。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定护理干预,包括:①积极的心理干预,主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分四个阶段进行(每周3次,每次1个小时,共4周)。第一阶段(第1周)为心理诊断阶段,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形成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通过沟通找出患者内心的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努力发掘根源,并确定患者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二阶段(第2周)为领悟阶段,针对第一阶段我们确定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使患者积极主动面对问题;第三阶段(第3周)为修通阶段,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主要包括患者对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愈后周围人们对其态度的改变,让患者可以主动寻求帮助,使患者对其固有观点进行内心自我辩证,努力纠正自己;第四阶段(第4周)为再教育阶段,也是治疗的巩固阶段,让患者强化治疗效果,并逐渐养成与错误理念进行辩论的方法。②放松疗法:应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方法。放松疗法包括头部放松法、四肢放松法等,每日3次,每次30分钟。音乐疗法可选择舒缓的轻音乐,如《步步高》、《茉莉花》等,音乐疗法能够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减轻压力反应,降低对当前应激事件的敏感性。干预共进行4周。

1.3 抑郁量表的应用

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纳入对象进行评定,分数范围是20~80分,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重。均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时间为25~30 min。

1.4 CRP和Cor的检测方法

CRP和Cor的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RP的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Cor的检测应用放射免疫法。严格按实验步骤操作,并均由同一技师完成,以减少误差。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以α=0.05为检测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护理干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3 两组护理干预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中CRP和Cor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中CRP和Cor的表达差异不明显,干预后CRP和Cor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RP和Cor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4。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康复期时常存在负性情绪,主要表现为抑郁。有研究认为抑郁患者血清中CRP和Cor的表达上升,并对加速抑郁的进展有明显作用。CRP是主要在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反应蛋白,由细胞因子如IL-6、TNF诱导的肝脏细胞产生,参与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是反映炎症或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其血清水平的高低反映动脉病变炎症反应的强弱[3]。CRP与脑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主要在于神经组织损伤及修复性反应时,CRP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终末产生物,损伤神经系统的认知功能[4,5]。虽然血清细胞因子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有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作为大脑的一种弥散感觉器官,可以与大脑形成双向联络网,随着免疫细胞的激活,可以导致大脑发生变化,进而出现情感、认知及行为的改变,而血清细胞因子,尤其是CRP和Cor参与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过程,亦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状的发生过程[6]。CRP和Cor均以某些特殊的转运方式到达脑组织发挥对神经细胞营养的调节作用。多种因子可对晨间的Cor进行调节,使Cor对急性心理应激的反应相对迟钝,引起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发生。也有观点认为,神经细胞中去甲肾上腺素和5-HT激活后引起应激源的刺激作用明显增强,HPA轴亢进,垂体分泌旺盛,肾上腺产生Cor增多,抑郁情绪加重[7,8]。因此CRP和Cor与抑郁情绪具有直接相关性。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特定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抑郁有明显调节作用,提示临床中可以针对性地对患者开展干预,也可以对抑郁程度重的患者普遍应用。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率较高就充分证明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降低,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抑郁程度明显降低。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血清中CRP和Cor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调节与抑郁相关的CRP和Cor表达。CRP异常表现时可通过对下丘脑或杏仁核的刺激使HPA轴活性增强,促进抑郁的进展,CRP异常表达是引起情感相关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的始动因子,血浆中CRP的改变可以促进抑郁的发展[9]。抑郁水平直接影响自主神经失衡的程度,因此有效地应用药物或相关干预措施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神经系统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缓冲心理应激,唤起患者的适应机制[10],使血浆中CRP和Cor的表达下调,对治疗或改善脑出血患者抑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1,12]。

总之,脑出血患者康复期时积极应用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情绪,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与抑郁相关的CRP、Cor表达,患者满意率高,在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 梅嵘,郭瑾,李求兵.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国临床医生, 2012,40(12):61-63.

[2] 张静霞,张兰. 伴无症状性脑梗死抑郁症血清皮质醇变化研究[J]. 临床荟萃,2010,25(19):1665-1667.

[3] 周中华,肖志杰. 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神经肽Y与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华全科医学,2012, 10(3):367,405.

[4] 黄侃,陈眉.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09, 25(4):572-573.

[5] 黄楚泉,吴晓丹,陈春毅,等. 脑出血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肿大小早期转归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4-7.

[6] 史福平,杨观涛,冯慧玲,等. 血清细胞因子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2,12(24):1-3.

[7] Dziurkowska E,Wesolowski M,Dziurkowski M. Salivary cortisol in women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under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therapy[J]. Arch Womens Ment Health,2013,16(2):139-147.

[8] 张静霞,张兰. 伴无症状性脑梗死抑郁症血清皮质醇变化研究[J]. 临床荟萃,2010,25(19):1665-1667.

[9] 王建军,李继,石小强. 抗抑郁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0,32(19):2700-2701.

[10] 李玉珍,何焕金,林东如. 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心理干预[J]. 吉林医学, 2012,33(9):1968-1969.

[11] Salacz P,Csukly G,Haller J,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feelings of distress, plasma cortisol,anxiety,and depression in pregnant women[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2,165(2):225-230.

第5篇:护理和医学影像范文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老年冠心病;焦虑;抑郁;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79

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出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冠心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疾病[1]。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 期间发生过急性心血管事件, 能够造成患者出现恐惧等负面情绪, 进一步加重了疾病的进展。本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延续性护理,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研究组男29例, 女16例, 年龄60~83岁, 平均年龄(67.5±9.5)岁, 病程6~32年, 平均病程(15.6±10.5)年;对照组男28例, 女17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67.1±9.2)岁, 病程4~30年, 平均病程(15.3±10.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延续性护理, 具体如下:①出院前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 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记录;②统计、建立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档案, 对患者的日常治疗以及相关护理情况进行记录;③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 每周至少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 随访的时间不短于6个月;④告知患者定期进行复诊, 如不适立即就诊。

1. 3 观察指标 ①采用SAS以及SDS评分观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SAS、SDS得分越低, 说明心理状态越好;②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的左室短轴缩短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 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左室短轴缩短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护理前, 研究组左室短轴缩短率为(20.25±2.70)%、左室射血分数为(40.55±3.59)%, 护理后为(28.44±1.43)%、(48.96± 2.39)%;对照组护理前左室短轴缩短率为(20.36±2.51)%、左室射血分数为(40.60±3.55)%, 护理后为(22.45±1.71)%、(43.74± 2.99)%。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 研究组患者各项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 患者虽然急性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若不纠正错误的生活、饮食习惯, 出院后患者还是会再次发生相关的疾病问题[1]。21世纪初, 美国老年协会提出了延续性护理, 并将其定义为通过合理的护理工作, 保证患者在不同的健康护理场所或同一健康护理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以及连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 其包含了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随着数年的发展, 延续性护理已经成为临床护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国外曾有文献报道,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并发抑郁的几率为17.9%。国内已有学者临床证明, 在既往有心血管病的患者, 如果发生心肌梗死等突发性心血管事件后, 1周以内有近20%的患者出现不同的抑郁症状。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定期随访, 及时了解患者目前状态及病情, 及时进行药物调整;②延续性护理使得患者住院期间与1名或多名医护人员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 使患者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 延续性护理能够较大程度上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能够有效延缓病情的进一步进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栾海丽, 孙国珍, 邵筱敏, 等.延续性护理对早发冠心病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11):2595-2597.

第6篇:护理和医学影像范文

关键词医学影像科;CR;质量管理;控制方式

CR在医学影像科应用中起到突出的作用,考虑到应用形式以及准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对CR进行分析和了解,合理应用该系统。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在后续落实过程中必须以医学影像为基础,突出其最大化作用。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质量管理和控制方式,以管理细则为基础,明确控制方式,按照后续管理要求进行,进而达到理想的应用优势。

CR的特点

根据X射线应用要求,在后续落实和应用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形式进行分析,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医学影像技术也进入数字医学时代。在实践阶段,医护人员对图像进行详细的观察,对射线种类进行评估和分析。计算机X线断层成像、数字化X线成像断层采集数据三维显示观察重叠像等成像机制比较特殊,要做好记录工作,根据显示标准对媒介进行分析。以X线信息激光扫描装置为例,除了进行电信号的转化设计,还需要对转换器和图像成像机制进行评估,对图像进行处理后传输到PACS或记录于胶片上。

CR的质量管理

以CR管理形式为例,在实践阶段,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按照管理要求进行落实。以下将对CR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确定管理制度:相关工作人员要确定管理制度,成立质量管理和控制小组。除了进行常规性X线摄影操作之外,还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流程,以管理指标和操作程序为例,采用科学的制度,按照制度管理要求落实。CR机房操作包括设备的开关程序、患者录入标准以及扫描程序等,如何做好图像处理工作是关键所在,根据图像传输和胶片打印格式的要求,操作人员要严格落实。管理措施要恰当,管理模式既要严谨科学,又要切实可行。确保机器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坚持废片分析讨论制度,以便吸取经验教训[1]。提升技术人员综合能力: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对整体管理起到突出的作用,同时技术人员和的素质和技能也是先决条件。操作CR的技术人员要具备专业思想和高度的责任心,根据专业基础准则要求做好具体管理工作。经过系统的培训和管理后,专业技术人员要做好选拔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和指导后才能上岗工作。在岗工作人员要保持稳定性,避免频繁更换,掌握自身工作准则后,按照流程要求进行实践[2]。做好CR设备维护和保养:CR系统以计算机控制模式为基础,考虑到影像处理设备以及准则要求,必须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操作和落实,保证设备稳定运转。专业工程师要对其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和检修。临床科室中,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日常操作和日常保养。另外保养工作也起到重要作用,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工作,按照检修和保养记录做好后续控制工作。此外CR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温度和湿度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温度18~25℃,湿度30%~60%。IP板保养:IP板是CR成像的关键所在,在信息系统后续管理和监测过程中要做好环节建设和处理工作。以载体为基础,除了做好记录工作外,也要重视IP板处理工作。以载体为例,其价格比较昂贵,重复使用会出现磨损现象,因此在反复利用阶段要做好选择和落实工作,避免受到污染和划伤,衍生其他不良情况。工作人员要定期对IP板进行清洗和修复,在应用过程中要求轻拿轻放,避免出现重复利用的不合理现象[3]。

医学影像科CR的质量控制方式

以医学影像科管理模式为基础,在后续利用阶段,基于其应用模式的特殊性,在控制过程中要突出其最大化优势,避免出现质量控制不合理的现象。以下将对医学影像科CR的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分析.摄影前准备工作:以摄影工作体系为例,在后续落实过程中,针对其应用优势,要按照准则要求进行落实,以避免出现管理不当等现象。必须做好摄影前准备工作,前台工作人员要登记,做好影像选择工作,提前对患者信息和基本资料进行录入,避免出现重复或者错误的现象。按照设定要求,技术人员要对患者的进行标准设定,移动患者时保证动作轻柔,迅速、及时成像。投照过程中去掉患者检查部位的各种物品,避免对成像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做好左右标记的摆放工作,根据摄影部位选择合适的中心点和焦片距离。为了提升图像清晰度,避免出现失真的现象,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按照流程要求进行。选择曝光条件:良好的曝光条件是CR图像质量的基本保证,CR系统摄影条件范围比较大,曝光条件比较大,可以通过后期处理完成。如果曝光剂量增加或者减少都会直接影响正常结果,甚至耽误后期评判,因此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如果影像管理存在难度大或者应用不合理的现象,必然会后续管理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最佳投影条件,将其做成表格,贴在操作室墙上。在工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曝光条件,不能盲目进行处理,进而出现处理难度大的现象[4]。IP板的传送:IP板的传送是计算机X线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应用准则以及管理机制的具体要求,有时会出现已投照暗盒与申请单相互混错的现象,为此我们制订了IP板传送规定,严格要求机房的技术人员对已投照暗盒一定要向该暗盒患者申请,将其传送到工作站,根据申请单传送格局和准则要求,申请阶段要标明暗盒号码,在传送过程中避免出现错乱的现象。只有保证号码分析明确,才能对各类医疗差错进行比较,按照准则要求进行控制和管理。图像后处理:CR工作获得数字化影像信息,以诊断模式为基础,要适当调节窗口、窗位等参数。以图像对比度为基础,以按照影像的最佳显示模式为主,根据工作站配备模式和要求进行应用。此外需要认真审视申请单,结合患者摄影部位的不同现象对图像做处理。要保证层次丰富,根据对比度以及图像处理模式要求和技师进行互动和沟通,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尽快处理,保证图像符合标准,避免出现废片[5]。质量监督管理:图像打印前,要做好激光打印工作,按照调试模式和校准机制要求,必须提前确定一个最佳标准,将其作为调整的质控标准。以图像资料为基础,压缩储存过程中能避免信息丢失。根据数字化图像存储和检索优势,定期进行技术评比。以图像数字存储质量监督管理为例,科室需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各方面的检查和管理。每个月随机对资料进行检查和评估,按照要求进行应用。按标准评选出优、良、中、差,并与奖金分配挂钩,以督促图像质量的提高和稳定。根据医学影像科CR应用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技师和医师之间要保持沟通,对个案进行处理。为了提升其应用优势,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提升其综合能力。放射医师的诊断能力对CR管理起到重要作用,为了避免出现护理差错或者其他问题,要按照控制机制要求进行落实,提升质量控制优势,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森法.影像科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3(23):121-122.

[2]时维东.中小型医院影像科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73-275.

[3]何伯圣.基于PACS/RIS的放射科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3(10):1207-1209.

[4]谭少庆.医学影像科CR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2016,17(9):54-55.

第7篇:护理和医学影像范文

论文关键词:专业结构;市场需求;对策

安康卫生学校位于经济、文化欠发达的陕西南部,经过4O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专业结构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3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3个因素中,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专业结构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鉴于对专业结构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1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的历史回顾

从建校初期到1984年,学校主要开办医士和护士2个长线专业,间断开办过中医、放射、药剂、妇幼等专业,每年的招生专业数一般为3个左右,招生规模维持在600人以内。从1985年起,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了专业调整和创办新专业的力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两部一院(大专部、中专部和附属医院)的基本办学格局,学校大专部设有临床医学、社区定向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8个专业;中专部设有护理、助产、卫生保健、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计划生育技术、眼视光技术、IZ:l腔工艺技术、康复技术、医学生物技术、中医康复保健、药剂、中药制药、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卫生信息管理15个专业。专业结构的拓展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学校2006年与1984年同期规模相比,在校学生由600余人发展到2600余人,增加了3.3倍;校舍建筑面积由3000m扩大到58246m,固定资产由138万元增加到6000余万元,实验室资产由40余万元增长到近1600万元。1993年我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调整专业设置的基本做法

2.1保持优势专业,创建自身品牌

对于就业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自身优势明显的长线专业,如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以良好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树立了自身形象。

2.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新专业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对医学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我们在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开办新专业。如针对本地区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方面人才缺乏的情况,及时开办了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等专业;针对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专业;根据一些制药企业、医疗单位和药品市场的需要,开办了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并从师资、设备、管理等诸方面予以倾斜,以促使其健康发展。

2.3增强趋前意识,避免盲目开馥

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周期性,卫生人才市场的需求在不同的领域也有其周期性变化,因此开办新专业不能盲目追求“热门”,要注意其专业特点与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衔接,尽可能缩短培养周期,快出人才,争取“短平快”效应。我校挑选部分医学相关学科开设了高中起点的两年制高中专(包括医学文秘、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短线专业,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则采取隔年招生和轮流开办的方式,对一些已不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渐趋疲软的专业,则逐步压缩招生规模,适时淘汰或停招,这样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没有造成培养过剩,避免了资源浪费。

3加强协作.纵向联合.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

目前,中等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已趋于完善,要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还应在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上下工夫。我校从1986年开始,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延安大学联合开办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由原来单一的临床医学发展到现在的社区定向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药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9个专业,并开办了初中起点五年制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目前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已占在校生总数的75%以上。这种依托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全方位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与上述学校以及省内外其他高等院校协作,开展了专升本的成人教育、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与相关行业和部门联合开展了所需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拓宽了办学渠道。扩大了学校的生存空间。

4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4.1开办新专业.6论证与决策问题

新专业的开办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在可行性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决策,不失时机,抢抓机遇。

4.2锞程馥置与散学计划制订

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搞好课程的优化组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开办新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质量。对于国家尚无指导性计划的专业,先组织人力进行专题调研,及时制订出能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4.3妥善解决师费问题

随着新专业的开办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师资问题。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教师从事第二专业的教学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或脱产进修学习,提高学历,拓宽知识面,加强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培养;积极引进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充分发挥当地其他大中专学校、科研、医疗单位和工厂的优势,实行校院联合、校企联合,进行联合办学,聘请兼职教师,满足教学需要。

4.4实验、实习问题

随着新专业开办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出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实验、实习问题。这既有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不足的问题,也有带教师资匮乏的问题。除学校自身应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应走校院联合、校企联合的协作办学道路,实行联合办学,挖掘教育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效益分享的办学模式,扩充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如我校开办的部分短线专业(包括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除学校先期进行基础投资外,都是采取走出校门、寻求协作单位联合办学的方式。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又避免了学校大量财力的重复投入。

第8篇:护理和医学影像范文

一、计算机化病历

计算机化病历是医学信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指存在一个系统中的电子病历,这个系统可支持使用者获得完整、准确的资料;提示和警示医疗人员;给予临床决策服务;连接管理、书刊目录、临床基础知识以及其他设备[2]。电子病历的优点如下:完整的电子病历存储系统支持多个用户同时查看,保证个人医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流。通过网络,医师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随时获得患者的电子病历。同时可根据不同的用户给予不同的资料查询权限,从而保证了病历的安全性。授权用户在适当时间才能查看合适的病历。

此外,电子病历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医疗记录。通过与图像信息的整合,可提供实时医疗监控,药物剂量查询等多种功能。电子病历已成为新兴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的基础。

电子病历目前可大致分为单机电子病历和网上电子病历两种。网上电子病历的优点是采用了ASP服务器提供全球,安全性与数据完整性则由ASP供应商解决;缺点则是数据不在医师所工作的计算机上。

虽然医疗界投入巨资,电子病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3]。首先,病历数据的输入界面仍不够简单;其次,电子病历需要统一的医学用语标准。目前,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已制定出统一医学用语系统(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UMLS),这一系统包含了近一百万个术语描述医学概念。一旦该系统得以推广,将极大地促进全球医学用语的标准化。

二、医学信息系统

医学信息系统与其他工业系统有很大的不同。毕业论文不同的部门对信息的要求不同,这是对医学信息系统最大的挑战。例如,信息系统用户可分为基本用户和二级用户,基本用户包括医师和其他护理人员;二级用户则包括医疗保险公司、政府医疗保险机构等。不同用户需要的信息不同,导致信息管理的复杂性。同时,如何有效地利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解决不同的医疗管理也日益成为人们重视的课题。

信息系统包括实验测试系统、医疗设备订购与维护系统及影像图片存储与交换系统等,存储于不同的计算机和不同的信息网络中。对于特定的用户来说,前端界面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后端数据必须是一体化和标准化的。

医学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患者关系管理系统(pati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PRM)、数据挖掘及决策支持系统等|4 J。ERP技术在商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近年来,其在医疗机构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将企业信息整合为一体(整合的数据库),所以各系统都提供一致的数据。一次输入,多次使用,有效地降低了输入费用,并保证各系统得到完整、实时、一致的数据。其次,ERP系统可用来决策医疗设备订购、管理和维护,例如通过一个整合的数据库,根据病床的使用率,ERP系统可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时间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PRM是侧重于患者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PRM 记录患者生活习惯、个人病史、家庭病史以及过敏反应等,医院从而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PRM,患者也可向医院询问医疗方案。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管理上也日益重要,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降低成本,为医师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医疗诊断的质量。Bresnahan[5]指出,上千种的服务、多种治疗方案以及相互关系使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而这种复杂性推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上的使用,已远远超过其在银行业和零售业的应用范围。

三、医疗决策系统

医学实践最重要的是作出正确的医疗诊断,因此医学信息学将研究重点也放在决策系统上。硕士论文决策系统不仅需要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和工具,而且需要理解医师如何利用推理知识作出医疗判断。

当前决策系统主要基于两种方法论:着重于统计分析的定量分析法,以及侧重于逻辑推理的专家系统法。定量分析法产生于上世纪50和60年代,主要用于解决心脏疾病和异常疼痛等临床问题。早期系统以概率决策理论为解决问题的依据。最新的此类系统以美国Stanford大学PANDA项目最为著名[6]。PANDA项目使用了决策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胎儿期诊断,根据概率分析方法对胎儿期中的问题作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选择。专家系统法以逻辑推理为解决问题的核心。最著名的第一代专家系统是MYCIN系统[7]。此系统主要用于对多种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的医学知识不是包含于工具中,而是存储在规则中。第二代专家系统则以Asgaard系统最为成功[8]。系统大大扩展了MYCIN 的功能,并补充了一系列的推理方法,其中包含了所有相关领域中的复杂知识。通过与数据库的连接,系统可自动提取带有时间标志的数据,而这种功能则使系统可针对某个患者作出特定阶段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另外通过反溯法可比较不同的医疗护理,并作出相应的质量报告。

四、影像信息学技术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随着数学、生物物理学和工程模型学蓬勃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各类学术会议侧重于影像,而忽视了信息学,导致医学影像信息学科发展缓慢。

直到近年,界面友好的医学影像数据库与二维、三维结构及可视化的结合将医学影像信息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于1990年的“可视人”项目提供了大量的人体模拟图像,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各类解剖学教育软件的开发,更为重要的是引发了关于模型、摸拟及大型数字化图像搜索等一系列的信息学问题。同一时间开始的“人类大脑”项目则直接导致了大量关于大脑数据图谱登记、分Shanghai Med J,2004,VoI 27,No 9区等课题的开展。新的信息学、生物计量学、计算图像学的结合,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影像信息与模拟学的重要性。

转贴于 现代影像信息学研究的重点包括图像传递标准、传递规则、医学术语、信息压缩、图像数据库索引及图像病例传递安全等。从“虚拟细胞”[9]到“虚拟人”[10],当前影像信息学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到个体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医学信息学面临着更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影像信息的完整化需要更深层的科学、技术和医疗实践的结合,包括对二维和三维图像自动分区与注册的新技术;数据抽象与概括;图像数据库中生物多样性来解释群体图像数据和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开发医学信息数据注释语言整合高级图像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等。

五、远程医疗与互联网

随着宽带网进入千家万户,远距离传递诊断和患者管理信息成为可能,远程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通过网络电视和无线技术,使医师及患者能随时传递相应的医学相关信息,从而为远程医疗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远程医疗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其现阶段只限于特定的人群。

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图片和文字传输的介质,而且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数据。英语论文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医师不仅可以全球共享医学资源,而且可以针对某一特殊病例进行广泛的交流。例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提供医药在线(MEDLINE)数据库,其成员可查看、打印各类文献资料;医学网(CLINICWEB)则提供所有临床信息的索引,是医学界常用的搜索引擎。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为一些身患相同病症人群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此类患者交流组织的形成有利于自我寻找最合适的治疗。

六、数据标准的重要性

电子病历和病案的大量应用、医疗设备和仪器的数字化,使得医院数据库的信息容量不断地膨胀。然而简单存储信息只是数据库的低端操作,数据的集成和分析以及医学决策和知识的自动获取才是信息学研究的重点。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数据必须以特定的结构方式来存储。数据结构允许计算机轻易地传递符号和像素,并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然而,这种数据结构不是仅由输入来决定的,医护人员必须有一约定俗成的数据标准,并为社会所公认。这一数据标准明确了数据库中存储的特殊符号所具有的涵义。其作用正如字典一样,起到咨询和定义的功能。数据标准又可分为文字标准和信息标准。

文字标准是指标准必须以文字形式表示,而不能以图像形式表达,国际上称为医疗数据系统,它包括一系列有特定涵义的单词。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医学和信息组织参与到此标准的制订中来。其中最著名的为美国病理协会制订的人类与兽类医学系统术语标准SNOMED和英国健康中心制订的医学系统术语标准Read Codes。

信息标准则同时定义文字和图像数据。当今最通用的信息标准称为HL7(Health Level Seven),也可称为标准卫生信息传输协议,其中又包括医学数字化图像和传递标准(DICOM)。HL7标准确定了数据库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顺序和格式,涵盖了实验测试术语、药品设备采购术语、收费术语、出院转院术语及电子监护术语等,并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数据库的结构,利于患者信息在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系统等多种数据系统中传递。

DICOM可明确图像在数据流传递过程中压缩和加密的格式,并确定CT图像或B超图像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方式。

七、结语

医学信息学是计算机技术、生物物理学、统计学等与现代医疗结合的新兴学科,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的必然结果。这一学科需要多领域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大力合作。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医学信息学将在医院管理、教学和科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带动整个医学界的革新。

参考文献

1 Greenes RA .Shortliffe EH.Medical informatics:an emerging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institutional priority.JAMA,1990,263:1114—1120.

2 Stead W W .Halrlmond W E.Computer-based medical records:the centerpiece of TMR MD Co mput,1988,5:48—62.

3 McDonald CJ The barriers to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s and how to overcome them J Am Med Inform Assoc,1997,4:213—221.

4 Siau K.Health care informatics.IEEE Trans Inf Technol Biome-di.2003.7:1-7.

5 Bresnahan J.Data minging:a delicate operation CIO Mag(on-line).1997.

6 Owens DK,Shachter RD,Nease RF.Re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decision problems with influence diagrams.Med Decisi Making,1997.17:241—262.

7 Yu VL,Fagan LM ,W raith SM ,et a1.Antimicrobial selectionby a computer:A blinded evaluation by infectious disease experts.JAMA,1979,242:1279—1282.

8 Shahar Y,Miksch S,Johnson P.The Asgaard project:a taskspecific framework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critiquing of time-on-ented clinical guidelines.Artif Intell M ed.1998.14:29—51.

第9篇:护理和医学影像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放映技术 应用 影响

近几年来,多媒体放映技术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大部分医院都建立了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和公布系统,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多媒体时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院建设必定给医院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在了解多媒体放映技术在医院的应用范围后,归纳总结其应用效果和对医院建设的深入影响是符合社会要求且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

一、多媒体放映技术的应用范围

首先,为节省病人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各大医院在公共候诊区和各个诊间外都设置了多媒体的数字标牌,将目前候诊号码、护理人员等信息进行公布。其次,医院在领药区设置了自动叫号系统,在挂号区设置了自动缴费系统,在节省病人排队时间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院服务水平[3]。最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帮助医生处理医疗影像,数码相机更能提供清晰及时的图片影像资料,为完善和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多媒体放映技术在医院应用的必要性

第一,从医学诊断来看,医生要诊断病人的病情,依靠的就是将所有医学信息如心电图、病人自诉内容、病人体征、B超等综合起来,其后再进行诊断,多媒体放映技术正好为医生放映心电图、B超等提供技术辅助,便于医生在清楚明白图片内容后做出准确判断。

第二,从信息管理来看。以医院影像为例,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中现代医疗图片和影像也日益增多,如何处理和管理这些影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有效存储影像图片的同时,减少员工因保存和调取文件而花费的时间和劳动力。

第三,从信息保存来看。以往,处理和管理医疗资料、客户信息等相关资料的责任都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承担,部门之间要调取相关信息需要繁琐耗时的流程,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后,通过建立数据库,各部门人员都能将相关材料放入同一数据库,要调取和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就更为便捷了。

第四,从医学教学来看。多媒体放映技术让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精彩,为医院教学提供了帮助[1]。

第五,从医学研究来看。医学信息是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以往的医学交流和调研大都以座谈和书面材料为主,应用多媒体放映技术后,投影仪可以将内容更为直观的呈现在交流者面前,内容精致的PPT也往往比沉闷乏味的书面材料更具有吸引力。

三、多媒体放映技术对医院建设的影响

3.1 对医院管理方面的影响

随着医院逐步扩大多媒体放映技术的应用范围,多媒体技术对医院管理的影响也日益加深。

首先,提高了医院的运转效率。通过使用电子病历、自动叫号、自动缴费等多媒体设备,病人节省了大量的排队时间,医生调阅病人病历和诊断报告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延长了医生实际看诊和诊断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完善医院服务水平。

其次,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2]。以前,医院大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纸张进行纸质材料的书写和保存,客人资料、X光片和研究交流资料等只有书面材料。使用多媒体技术后,病人病历趋向电子化,医疗图片和影像趋向电子化,资料存储趋向光盘化,医院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员来建立和管理一个庞大的纸质病例库和胶片库,降低了医院的各项成本,为病人带来了实惠。

最后,提高了存储信息的完整和安全性。传统的医疗信息、研究内容等都是由文件存档的方式进行保存的,一旦纸质档案丢失,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就会无迹可寻,同时,长时间的放置也有可能使纸质档案和胶片内容变得模糊而难以辨认。因此,将多媒体放映技术运用在医疗信息的存储中是很必要的。通过电脑存档,很多有价值的图片和影像都能长期保存在电脑硬盘中,并能进行拷贝,丢失和损坏的可能性相对降低。

3.2 影响医疗质量和水平

第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各种成像设备间互不干涉的状态。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原本独立存在的文件资料都能实现共享。医生在对病人的病症进行诊断时,可以直接调取其他医生的类似案例,避免由单一案例和自身想法而造成的局限性,提高医生诊断病症的准确性。

第二,在遇到疑难杂症或个别罕见案例时,医院可以进行专家会诊,通过投影仪将案例信息和图片影像等进行公布,综合所有专家的意见建议,提高解决病症的可能性。

第三,进行专家会诊时,除了可以集合本院的权威专家外,还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同其他医院、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的权威人士进行视频联络,对病人病情进行面对面的分析交流。在此情况下,不但增加了解决该病症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提高医生专业素养。当然,上述办法也适应于一般的学术交流。

第四,医院进行医学讲座和知识传授时,多媒体放映设备能够将所有内容更加生动直观的呈现在受者面前,这样既可以让受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更丰富的知识,又可以提高授者工作效率,达到提高医生专业水平和医院医疗水准的双重目的。

3.3影响医院的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

首先,多媒体放映技术能够将语音、图像和影像进行专业处理,达到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直观的目的[2]。如,在临床教学中,指导医师在接触到不同案例时,可以将病人图片和影像资料播放给实习医生看,在鼓励其自主发现病情的同时传授专业知识。

其次,在护理人员练习自身专业技能时,多媒体放映技术可以将前辈的实习情况进行“实况转播”,医护人员通过模仿与学习前辈和师长的技能而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最后,在平时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过程中,除了亲自参与交流会议和座谈以外,对于一些距离较远或时间较为紧张的会议而言,可以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视频和语音通话,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金钱,又获得了经验和交流。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乃至不同国家的医学专家和学者都能通过远程视频参与同一会议,为解决医学领域现存的诸多问题、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知识以及造福群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4方便患者就诊,改善就诊环境

首先,将自动叫号和自动缴费系统应用在病人就诊的领域后,病人排队、挂号、看病和拿药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将电子病历等应用在医生看诊的领域后,医生看诊和诊断的时间则相对延长了。上述情况有利于为医院建设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

其次,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发了网上看诊的业务,为患者提供病情咨询、用药咨询和费用查询等多项业务,轻微病症的患者无需到医院就诊就能得到合理的诊断,为患者看诊和了解自身病情提供了便利。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放映技术在医院的应用领域和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了解多媒体放映技术在医院的应用范围和必要性,发现其对医院建设的诸多影响,这既是完善医院信息管理,提高医院自身竞争力的要求,也是促进多媒体技术进步和医疗行业稳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莉,郑丽萍,赵雯.医院多媒体影像数据库的建立及运用[J].医学影像记录,2008(0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