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物保护常识范文

文物保护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物保护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物保护常识

第1篇:文物保护常识范文

关键词:广场舞活动;群众文化;中国梦;艺术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基本进入了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以广场舞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广场活动也是方兴未艾,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而且还有助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构建,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广场舞文化活动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

广场舞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发展大的背景下,国内城市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在这个发展期,政府加大了对国计民生的关注,更加注重保证广大人民生活的丰富。广场舞文化发展至今,已成星火燎原之势,辐射到全国中小城市。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改建,农民主动参与、组建广场舞活动的积极自主性提高,广场舞又添一支农民新军,广场舞的遍地开花,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锦上添花。

广场舞兼收各种现代舞蹈元素,以集体舞为主要表现手段,借助社会流行通俗的音乐为背景,表演内容热情欢快,舞步、步法及结构简单易学,具有饱满的情绪和丰富的队形变化,既能娱乐健身又能益智健脑,在中老年人群中极易普及和推广。广场舞多由群众自发组织,主动参与,在时间上和队伍组成上具有休闲性、松散性和不固定性,在表演方式上也较为灵活。此外,广场舞也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群众通过参与广场舞获得身心的愉悦感,同时也能愉悦观赏者的心情,刺激观赏者主动参与的兴趣,这样,舞台、演员和观众融为一体,场面十分热闹红火。

广场舞文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产品,它基于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形式,又杂糅了现代流行元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体育运动。它的兴起,繁荣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促使群众居民加强体育锻炼,实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

2 广场舞文化活动对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2.1 广场舞体现的是群众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广场舞作为群众的业余娱乐,反映出来了正是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所以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大的追求。广场舞发展得越好,作为一种群众文化而言,体现出来的正是人们对于如今个人生活的追求和社会生活的满足,同时很具体地告诉我们,现在时展的状态良好,社会建设和谐,人们生活幸福,更多人参与其中,群众的幸福感就会越高,对于群众文化建设起着不断促进的作用。

2.2 广场舞文化活动促进了群众文化建设

广场舞由于其广泛的群众性、时间上的自由性和舞蹈形式的娱乐性这些特点受到了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群众还可以通过广场舞这种共同活动来达到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目的,提高了群众文化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此外,广场舞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传达给人们一种积极、正面、和谐的形象,进而也增进了群众对真善美、对爱、对文明建设以及高尚道德的追求,促进了群众正确生活习惯的培养,并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鉴于此,广场舞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既促进了群众和谐文化的建设,也为和谐社会与文明城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2.3 广场舞能够帮助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促进群众的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有了更多的需求以满足自身的发展。广场舞的推广,不仅让更多人认识到舞蹈文化的魅力,更能帮助群众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提高对于身边事物的审美品位,能够看到更多美好的东西,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所在,进而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实现群众生活的幸福圆满。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场舞文化已经成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而且能够促进社会文化建设走向多样化,对于国计民生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2.4 广场舞能够锻炼群众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群众的文化建设

由于城市生活快节奏的发展,人们长期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长期下去会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困扰,不利于人们的健康发展。广场舞通过运动的形式,人们听着音乐摆动身体,除了能够大脑的精神神经得到舒缓之外,我们的身体更能够得到放松和锻炼。和很多人一起跳广场舞,我们能够体会当中的快乐,和得到放松满足,对于现代人来说,自己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群众文化的建设的意义所在就是希望群众能够在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中释放身心,提高身体素质,所以广场舞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

3 促进广场舞文化活动发展的建议

3.1 完善广场舞队伍建设

由于广场舞活动具有松散性,平时也不容易组织安排,因此必须要强调队伍建设。首先,一个队伍必须要有一定舞蹈功底的领舞,有能力带领其他群众进行舞蹈,并且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编排舞蹈。因此,针对领舞者可给予适当的帮助,或者由正规的文化部门对其进行培养,使其具备较硬的艺术功底与舞蹈编排能力。其次,还需要选拨队伍中的舞蹈精英组成固定的舞蹈队,并为他们统一分配服装和道具,保证广场舞队伍的统一规划。

3.2 突出广场舞的特色

由于各地区的文化特色的差异性,广场舞的发展也需根据各城市、各社区的特征,融入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舞蹈元素,突出自己队伍的广场舞特色与个性,打造与众不同的舞蹈文化,使其能够朝着更高层次进行发展。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广场舞也应渐渐脱离传统的内容与形式,引进流行元素与新兴的社会内容,在原有的坚实基础上,合理地改进、创新、发展,使广场更具新时代气息。

3.3 相应的部门要加强重视与管理

广场舞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特别是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相关的文化主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广场舞文化活动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可建造广场舞活动场所或场地,保障广场舞活动场地的干净整洁,并投入相应的活动经费,以提高广场舞在群众中开展的有效性。此外,文化部门也可以通过本地区内的广场舞比赛、交流的方法,提高各社区广场舞的水平,并激发更多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广场舞文化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群众文化发展的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广场舞也应朝着更加多元化、时代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使其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窦彦丽,窦彦雪.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J].四川体育科学,2013(2).

第2篇:文物保护常识范文

一、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文物不能再生。如果文物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遭到破坏,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文物市场也空前活跃,一些不法分子把目光和罪恶之手伸向文物。盗窃、盗掘文物的案件时有发生;非法倒卖文物的现象日趋严重。文博单位和文物工作者肩上的任务和压力也相应增加。因此从事文博工作的同志必须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全身心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二、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机制。(一)建立严格的值班制度。文物收藏的库房24小时都要有人值班。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监控设施,防止不法分子将罪恶之手伸向文博单位。

(二)建立文物等级制度。馆藏文物要逐件登记,帐物相符。来往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转借,动用文物。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文物和遗址,要随机巡视和查访,防止人为的破坏。尤其是要跟踪文物保护遗址附近搞基建的单位,防止因高基建而破坏遗址。

(三)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默默奉献、忠于职守的文博工作者以及自觉保护文物的群众和单位,要予以支持、鼓励、奖励,使其树立保护文物的自豪感。对于那些或恣掘破坏文物的人,要予以严厉的处罚,逐步建立起全社会重视文物、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民间文物的调查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文物流散在民间。尤其是在农村人们缺乏文物的常识和保护文物的意识,使一些珍贵文物遭到破坏和流失。这就需要我们文博工作者经常深入民间,掌握信息,了解情况,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发现民间有珍贵文物,教育群众加以保护。如有条件,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征集入馆。

三、建立有效的联防,联保机制。保护文物,光靠文博单位一家是不够的,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奏效。这就需要宣传部门,政法系统,各级党政部门的全力配合。文化遗址比较集中的地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群众自觉参与到保护文物的行动中来。发现破坏文物和倒卖文物的人和事,政法部门要积极参与,严厉打击,震摄犯罪。

第3篇:文物保护常识范文

关键词:历史文物保护 住宅小区 宋代古井

中图分类号: G623.41 文献标识码: A

1. 简介

在现今的城市开发展中,开发者常常由于工程实际的需要,事先会对用地区域进行肌理勘测(如地质状况等)。但在项目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时常有可能发掘出未知的城市历史文化,例如广州泮塘的龙舟赛,珠村的七夕飘色巡游,甚至可能是埋藏在地底下千年的历史文物,会因此被揭开神秘的面纱,譬如在1995年,广州市电信局计划在的中山四路忠佑大街电信大院内增减一座综合大楼,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纵横如网格状的桩孔。后来,更发现挖上来的泥土中夹杂许多瓷片和带有“万岁”字样的瓦当。经专家确认,这里为南越国的行宫。电信大楼建设被终止,并且,紧邻的广州市旧儿童公园,为了配合南越王宫署的开发,于2001年完成了搬迁。不过,虽然在城市建设中发掘出文物的新闻屡见不鲜,但很多开发单位因为不愿意拖延工程进度等各种原因,有存在知情不报的现象,甚至有罔顾国家法律对文物进行破坏的情况。这种行为对城市文化的长远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于从事城市开发工作的利益群体(发展商)而言,城市文物的意外发现可能是开发进程中的包袱,如果保护文物一方面会拖延开发进度,另一方面会造成增加巨建设成本和日后的管理、维护成本,还有可能使得工程被迫取消。

表面上,兼顾高效的城市开发与妥善的文物保护难度很大,但实际上,只要端正思想,通过巧妙的处理方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尽管开发商会因为文物保护负担额外的开发成本,但通过合理利用历史文物的附加价值,开发商会因此获得更大的客户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基于此,作者将结合在广州果子厂商住宅项目采用的一些做法,使文物保护与开发项目取得了双赢。

2. 广州城市开发与文物保护的现状

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社会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城市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自2005年,全国掀起了文明城市评比的热潮,而广州于2011年成功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在此背景下,广州的文物保护工作逐渐引起了有关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同时,在广州老城区改造的过程中,曾经多次发现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这些发现对于广州历史,广州城市建设史,乃至岭南文明发展史的深入研究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考虑到历史文物的不可复制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关注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的工作,实现及时、有效的文物保护是新时期城市土地资源开发的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仍有不少打着文物保护的旗号来破坏文物,致使在一些城市掀起了一轮文物复建的热潮。可见,虽然文物保护工作在不断完善,但在城市开发中依然存在着相当多不利于文物保护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发为先,文物保护为后

由于缺少相关文物保护制度和法律的约束,不少地方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不当的项目开发。其中就有不当利用古建筑、文物资源等,譬如将历史园林改建为私人会所,或打着文化旗号进行房地产和旅游招商。通过这种手段,开发者的确可以借助文物吸引大量资金。但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常识,开发者难以保证文物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开方者在完成项目开发后,成为文物事实上的管理者,这样,使得相关部门有藉口推卸了文物保护的责任。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打着文物主题的项目不能提供足够的商机,开发者在巨大利益回报的驱动下,更多地会选择对文物进行肆意地拆旧建新,以追求使用空间的最大化。由此可见,开发为先,保护为后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而且必然会发生的现象。

(2) 过分强调保护,妨碍开发

片面强调对文物的保护,忽视历史古迹的开发价值,矫枉过正,致使历史古迹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难以体现。有些历史文化价值不足的古旧建筑,若过分地强调保护,不进行拆除或改建,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今天,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广州市级保护文物,城隍庙在2010年以前一直处于荒废状态,而且因为其坐落于市中心的商业步行街地带,破败的古旧庙宇与周围的现代商业气息显得格格不入。在2010年以后,旧城隍庙被改建,并于同年正式对外开放。与此同时,广州市政府利用新城隍庙作为主题,推广府文化,于每年正月的举办广府庙会活动,为广州提供了另一道亮丽的景观和商业契机。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对城市历史文物的保护不是唯一目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文物同样重要。如何在两者之中取得平衡,利用历史文物的文化外部性为城市带来空间红利才是文物的价值体现,同时,被动的保护也不是一个能产生多方共赢的城市历史文物保护方法。

(3) 不当开发,损害文物古迹

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往往在城市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很多开发商为了提高文物古迹对游客的吸引力,在开发利用文物时,随心所欲地进行“改造”。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北京的八达岭上,由于当地人“占山为王”的做法,在长城上肆意建造好汉碑,供游客拍照留念,从而收取费用。这种造法实际上是在无形地破坏原汁原味的长城,让游客无法辨别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历史文物古迹,从而降低了文物的历史价值。在城市更新运动中,由于技术原因,对文物古迹作出的不正当修复,也会对文物造成破坏,例如将明代的园林修复成清代风格。

综合上述三点可见,文物的保护与开发是一对相生的矛盾,然而两者并非是不可调和的。事实上不少的现实例子告诉我们,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手段,我们能在保护和开发之间取得一个双赢的平衡点。本文的余下部分,将以广州果子厂商住宅项目(恒荔湾畔花园)为例,阐述如何做好住宅小区中的文物保护,为城市开发中的文物保护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 广州果子厂住宅项目概况

广州果子厂商住项目(恒荔湾畔花园)位于广州芳村大道210号地段,正好是山村大桥东端起点的北侧,地块的西面是花地河,东面有26米宽的上市路,北面毗邻珠江白鹅潭,南临芳村大道并与绿树林荫的醉观公园相望。该项目距离地铁1号线芳村站仅有500米。因为地理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周边视野开阔,开发商恒果集团对此商业住宅项目抱有很大的期望。

项目在2004年顺利完成了所有报建手续后开工了,在工程土方开挖的过程中,在基地的中央位置约3.米左右深度,发现“一口古井和一些散落的钱币及陶罐”等东西,开发商随即上报有关部门。不久,广州市文化局组织了有关考古专家,对相关发现进了多方的考证,结合相关地方志及记录,经麦英豪邓多位考古专家鉴定,确认这里就是在宋、元、清三朝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的“大通烟雨”古井遗迹。据说当时这位置是“宋代大通寺”,而这口井位于大通寺内,故称为“大通烟雨井”。在南汉时期大通寺就建在大通津畔(今芳村花地河畔),那时称宝光寺.大通寺面向白鹅潭,背靠大通港,前后种有古桧数百株,为唐开元年间所植,景色幽雅。该“井”始建年代不晚于北宋,并沿用至民国年间。经专家组研究一致认为是千年古迹,极为珍贵的文物,必须要原地保留。

下面图1~4为大通烟雨古井遗迹的史料和项目开发的现场实景。图1为广州陈家祠博物馆收藏的民国时期的羊城八景版画拓片,画中描述了清末明初的大通寺概况;图2所示为大通烟雨井内实况,在保护工程前,古井是发挖出来的,

图1. 民国初年羊城八景之大通烟雨版画拓片

显得残破不堪;图3所示的为大通烟雨古井申办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证书(于2005年通过);图4所示为,在广州果子厂商住项目建设初期,开挖的工地现场实装,图中圆圈所示为古井所在位置。

图2. 井内实况

图3. 挂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文物保护原则与设计调整

4.1文物保护原则

为了使文物能够修旧如旧,保持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修复和保护工程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要原址、原物、原状进行保护;(2) 文物保护特别注意保护其周围的环境风貌,要划定保护本体、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3) 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养、迁移、使用等阶段皆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必须重视保护全历史信息;(4) 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必须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修缮施工。(5) 应科学、合理、适度地利用文物,文物的修复要注意可识别性,可逆性和可续性。(6) 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要保障文物的安全,在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安全的活动。(7) 所有的建筑本身与环境均要按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只允许结合结构加固而进行局部复原,必须遵守不改变建筑原状的原则,并严格按审批手续进行。对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结构物必须坚决拆除,且保证满足消防要求。

图4. 工地开挖初期现场

4.2古井保护难度

在发现大通烟雨古井时,整个工程已经完成了政府部门的审批工作和施工图纸设计。本项目原设计由9栋住宅塔楼分为A、B、C三个区域布置,围合形成一个中心花园。原设计图的中心花园是以热带风情做景观主题的。但由于“古井”恰好位于花园中间,依照原来的设计方案,古井的存在,将大大地影响原设计的园林景观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井顶的标高比花园的设计标高低约3.米,井的深度约3.5米(井底标高比±0.0低6..8米),即这口古井深度已经穿越了本项目的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车库空间,将破坏车库的完整性,降低车库的停车数量,无法满足规划要求。

4.3设计调整

为了让住宅项目顺利进行,并且配合原地原貌保护大通古井的工作,经与多方协调,计划在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与古井有关系的地方划出适当面积对古井加以保护,根据古井位置及标高,围绕古井的主题设置一个下沉庭院,并加建一组仿宋形式亭台檐搁作为保护和景观,重塑宋代历史韵味。

(1) 首先,在“古井”坐落的范围划出一块区域(约570平米)配合“古井”原貌标高确定做一个下沉式庭院。在下沉庭院利用仿宋的造景手法,主要建有护井亭,影壁和连廊,采用白墙绿瓦以配合花园整体的和谐观感。下沉庭院护栏采用花岗石仿宋式护栏,最大程度展现古井的古典韵味。同时,鉴于上述原因,我们一方面缩小了原来设计的游泳池面积;另一方面,考虑到小区游泳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小区业主,我们迁移了泳池配套的更衣室,为古井庭院的建设提供足够空间。

图5. 古井庭园实景

(2) 在建筑结构方面考虑,古井口低于花园地面3米,古井底的深度-6.8米,而地下二层的标高为-9.65,即是,古井的最深处已经在地下二层。如果不作任何保护措置,施工将会对古井造成破坏。为使古井能够完整地保留,井内结构不受破坏,我们在地下二层古井的对应位置划出车库面积60平米做结构保护措施。

(3) 根据文化局的意见,尽可能地发挥古井的文化影响力,我们在古井庭院东面的地下一层划出一块约700平米建筑面积,设置古井文化展览馆。另外,为满足古井文化展览馆将来对外开放的需要,我们在B区首层划出展览馆入口大厅。

5. 文物保护对住宅小区设计的积极影响

本文中的古井主题庭院是国内现有的少数在住宅区内保护历史文物的成功典范。如今的大通烟雨古井,不再坐落在曲径通幽的古寺里,而是位于人来人往的居民小区花园中间。一方面,住宅小区的动工建设赋予了大通古井新的生命,让古井历史得以重现天日;另一方面,由于小区花园内有了古井保护景观,使得以热带风格为主题的小区花园增添了一份优雅的历史文化底气,使得本来就有良好的通风和朝向的小区住户,在享受美满家庭生活的同时,多了一份难得精神粮食和文化滋润。另外,随着古井文化展览馆的免费开放,古井庭院也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休闲的场所。

图6. 免费开放的大通烟雨古井文化展览馆

广州果子厂商住项目于2007年落成验收,于当年基本销售完毕。目前,小区业主对花园和古井文化的设计表示满意。

6.结语

城市的开发与历史文物的保护往往很难兼顾。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得开发可以顺利进行的同时,又可以尽可能较好地保护历史文物,是城市建筑者和设计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住宅小区中保护历史文物的实例,讨论了一种切实的保护措施,通过景观营造,提高了小区价值,实现开发商和文物保护部门的双赢的方法。案例的成功论证本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中枢.从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一概念的扩大与保护方法的多样化[J]. 2001,(10): 33-36.

第4篇:文物保护常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博专业人才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045-01

一 高职院校开设文博专业的必要性

1.是文物知识普及和文物保护的需要

我国是文化大国和文物大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虽然历经年代战乱和人为破坏,当前仍有大量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存散落民间,不为世人所知,更谈不上保护,文物保护形势相当严峻。全国每年因人为原因损坏的文物和艺术品不计其数(故宫的宋哥窑瓷因人为因素损坏最心寒),文物修复专业人员缺乏和专业技能不高也是主要原因。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承担这一社会责任,作为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通过培养文博专业人才有效地缓解并最终解决上述问题,并通过宣传普及文物知识,提高社会大众文物保护的意识和常识。

2.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振兴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以及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定位,《鉴宝》《寻宝》《家有宝物》《一锤定音》等媒体节目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不同程度上催生了社会对文博专业人员的需求。故宫专家、民间收藏名人(最知名的是马未都)等陆续走上台,使社会大众对文物和艺术品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上,更联系到经济价值和自身的切身利益。一时间,文物产业从业人员激增,民间收藏队伍不断壮大。这期间,普通高校的文博专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少数文化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博专业也在孕育和成形中,可谓生当其时。

3.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对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普遍学制短、重应用、轻理论,专业设置灵活,贴近市场。经多年的发展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已初步建立覆盖较为全面的学科体系。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以及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三产专业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和建设时期。但即便如此,除了少数文化职业技术学院以外,高职教育中的文化产业学科仍然相对薄弱,部分地区可以说是空白的,这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协调的。因此,在有条件地区的高职院校开设文博等文化专业学科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 高职院校开设文博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开设文博专业是可行的,现就从社会需求、专业发展方向、培养模式及毕业生就业前景四方面进行论述:

1.社会需求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发展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文物市场日益繁荣,艺术品交易日趋火爆。2010年,英国某小型拍卖公司以5.5亿元成交一件清代乾隆粉彩开光转心大瓶;2011年国内某拍卖公司以1亿多元成交一套齐白石大型画作等,国内外拍卖公司的成交金额屡创新高;在民间市场上,文物产业从业人员激增,收藏队伍日益扩大,成交金额比之拍卖公司有过之而无不及。全社会对文物专业鉴赏和文物专业修复人才的需求从未有现在这样迫切过,可以说,现阶段是文博专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2.专业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的文博专业不是纯理论专业,它更多的是偏向实践,除了必要的政策法规和历史、文化、艺术基础知识学习外,其所开设课程应以“专”和“能”为本位。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文博专业可以向文物鉴赏评估和博物馆为方向建设。以文物鉴赏评估专业为例,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应掌握至少一个门类的鉴赏和价值评估技能(学校所开专业门类在兼顾大项的同时应与地区文化特色对接)。

3.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文博专业应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解决自身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设施匮乏等问题。通过引进普通高校文博专业优秀毕业生解决基础师资问题;通过聘请知名专家、民间收藏名人开设讲座或校内任教和拜师本地区特色手工艺家解决专业建设深度问题;通过参观本地区和国内知名博物馆,带领学生参加大型文物交流会解决专业实习实践问题,摒弃普通高校文博专业重理论学习、教学形式单一等弊端,高职院校的文博专业完全可以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4.毕业生就业前景

文博界长期重视研究型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忽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弊端。

随着拍卖火热,成交旺盛,国内拍卖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筹集一场拍卖需大量有价值的拍品,而拍品的征集和筛选又需要各种具有较高鉴赏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社会岗位缺口较大。由于国内外市场大、商业利润高、发展空间广,商业性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已成为高职院校文博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趋向。

第5篇:文物保护常识范文

二零零二年十月,作为麦积山石窟重要组成部分的瑞应寺修缮工程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为更好地向国内外游客,特别是向远道而来、无法登临栈道的老弱病残参观者展示、宣传和介绍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沿革,以及在文物保护、研究、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自筹资金近一百万元,在瑞应寺内建造展馆。经过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展馆建造、布展工作如期完成。二零零七年九月十八日,“麦积山石窟历史沿革陈列展”正式对外开展。

“麦积山石窟历史沿革陈列展”由序厅、北朝早期雕塑、北朝晚期以后雕塑、雕塑及壁画制作工艺、临摹精品展、保护研究六个部分组成。

整个展览充分利用瑞应寺现存的大殿、两侧厢房和天王殿,为保持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安全,展厅内所有棚架、电路、灯光、展板等均采用无接触设计和防水、防火、防潮处理;展品以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五十年来临摹的雕塑、壁画、碑刻等作品为主,辅以各种灯光、沙盘、图版、文字、图表等手段,并巧妙地将寺院内原有的壁画、碑碣、香炉、钟鼓楼等进行保护处理后纳入展线。

为使游客对窟龛、雕塑及壁画制作流程等形成一个完整概念,除设置一个专门展室外,还在展厅内部空间处理上尽量采用弧形、穹窿顶以及小龛等形式,竭力营造出一种“四壁皆佛影,无处不飞天”的气氛。同时,为满足游客的求知欲,部分展厅内还专门制作了佛教小常识展台,使其能对佛教基本概念有大致了解。在展线设计上,也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理念,处处为游客着想:展厅内灯光柔和、色彩宁静,各殿堂之间均由平坦的走廊相连,参观线路清晰明确,且地面进行过防滑处理。

第6篇:文物保护常识范文

在著名的东南亚佛教圣地鸡足山和洱海的挹袖间,深藏着一座古老而神秘的殿宇,她就是受云南省政府保护的重点文物单位――上沧本主庙。

上沧是一个风光绮秀历史久远民风淳厚的千年白族古村。村前30平方公里的上沧湖恬静地安卧在远离喧嚣的乳山下,这里万亩稻荷醉人,千年岁月留痕,鸢飞鱼跃天籁悠和。这里早在石器时代就有文明,著名的大理古籍《白国因由》、古滇方舆、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笔下、清代《宾川州志》都有关于上沧和上沧湖名胜、景观、名产、传奇的记载。特别是现存古老的石板巷、古老的戏台、古老的茶树、古老的地名、古老的石木刻、古老的语言成分、古老的庠序、古老的邑庠名贤,古老的酿酒术、古老的文化遗址、古老的本主庙,处处无不弥散着古村的文明。

上沧本主庙原建在村西沙沟南侧台地,白语地名“时井很”,即佛院里。大约在清康熙时期,因特大山洪倾圮,乃上迁约600米重建在村西的一块台地上,本主庙坐南朝北,单檐歇山顶,现有大殿三间,左连子孙殿二间,右挂山神殿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北砌围墙大门居中,近似白族三坊一照壁的格局,既有明清建筑的秀雅,又不失白族民居的严整。本主庙占尽风水之气象,南倚乳山麓一脉秀岭,三面流泉鸣琴,四时瑞笼烟缭,阴翳蔽日,五方树影婆娑,氤氲谐和。庙内大殿原有一堂九尊明代木雕神o,左面配殿泥塑子孙娘娘,右边配殿塑有财神赵公明。大殿中间供奉的是上沧本主胡兴元,其左是“四太子”,右次及其余七尊除上沧村李姓高祖外,原名和神号已难稽考,即便是“四太子”也不知是谁的太子,只知道他生前不食鸡肉,故村民祭祀时不得将鸡肉供放其前。现在的九尊木雕只有本主胡兴元和“四太子”雕像系明代遗物,其余七尊和东西侧墙龛内的牛、马、猪、鸡头四个将军像皆系“”后重雕、塑。木雕本主胡兴元坐像通高2.23米,木质乃当地红椿。本主造像头戴帅冠,全身铠甲披挂,肩披绶带,左手小臂抬于胸前,食指上举,右手斜擎利剑。胡兴元怒目圆睁,眉、胡倒竖,阔大的双耳长垂,高坐于交织缠绕举首向上,造型生动雕刻精湛的两条盘龙座上。本主威武高大,作喝令之状,气势逼人。所着铠甲、马靴、护胸、护膝图案高古,线刻流畅,色彩层次分明,尤其是红色的眉毛和胡子最著特色。上沧本主胡兴元和四太子木雕造像,在大理乃至全国白族地区本主造像中,因其年代最久远,造像雕刻艺术最高,品相保护最好,其本主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无见出其右者,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白族木雕本主造像艺术经典,因而在一九九八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上沧本主的姓名和身世,本文有必要在此廊清谬论,藉此遏止讹传上沧后人和学术界。源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有一个文物工作者到上沧探访,由于他不懂白语误听和治学不严谨的原因,妄断了上沧本主的姓名,并在一九八八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白族神话传说集成》一书中,将上沧本主胡兴元篡改为“洪信”,并同时将上沧村妄改为“上仓甸”,伤害了上沧人的感情,使村人十分不满。作者从小生长在上沧村,谙熟当地文献,上沧二千以上村人,男女老幼代代相传本主姓胡名兴元,系云南宣威人士,来到上沧奶尖山开矿,因有功于当地而被奉为保护神。这就像和尚知道佛名叫释加牟尼一样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因白族胡、洪同音,为此作者还专此请教过曾任曲靖地区政协主任、省文化厅副厅长的宣威文化学者苍先生,证明宣威土著应姓胡而不是洪。故上沧本主姓胡而非洪,是胡兴元而绝不是讹传的洪信。诚望有关学者在今后使用这个资料时去伪存真正本清源,以勉亵渎神灵,伤害村民情感。至于上沧本主的身世传说、本主庙的沧桑,主配神雕像的今昔,政府以及本村先辈保护文物的史迹,上沧本主节的盛况和变迁,国内外学者对他(它)的学术研究等,鉴于本文宗旨和篇幅所限,恕不能在此展开皇论,为满足研究资料之需并以正视听,笔者拟在适当时机,另著专文刊出,以飨读者。

第7篇:文物保护常识范文

新闻导读

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诗人昂蒂帕将自己所见过的世界著名古迹列出七大奇迹,也称七大奇观,即埃及金字塔、希腊的宙斯神像等,可惜,除金字塔完整之外,有的已荡然无存,有的也只有残砖碎瓦。

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后,那气势磅礴的秦军战阵,那壮美雄浑的陶俑艺术,以“大、多、精、美”征服了20世纪的现代人。

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于是,“世界第奇迹”的说法不胫而走,成为秦兵马俑的代名词,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词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艺术和各大名窑的集大成者。当景德镇近年来一个接一个的考古发现让世界注目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世界罕见的、祖先留下的三代皇家官窑这一人类奇迹,是瓷都人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在打造江南旅游都市、保持历史文化名城荣誉时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

现状

文物保护步伐正在加快

近年来,景德镇加快了对地上地下文物的保护。为保护举世无双的御窑遗址,前几年,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保护官窑遗址、政府部门搬迁的行动,对地下沉睡800多年的官窑遗址进行保护。

与此同时,民窑遗址保护也提上议事日程,刘家弄作坊群的保护、观音阁民窑窑址的保护性发掘等等,都体现出我市正在加快对文物的抢救和保护的决心。

第四届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被列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西景德镇官窑遗址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包括已经发掘出来的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官窑遗址,以及一批正在发掘的御窑遗址现场。

景德镇官窑遗址出土的陶瓷文物非常丰富,以明代早、中期的瓷器数量最多,目前发现有20多种釉色和100多种器型,已经复原出官窑瓷器1000余件。

民窑遗址也有许多收获。从2007年9月29日开始到目前为止,考古联合队在观音阁村南和村北的3处地方,进行发掘、采集。发掘出土的文物有陶瓷作坊遗迹、房迹、制瓷工具遗迹以及大量瓷器标本。

其中,瓷器标本以青花瓷为主,间或有白瓷、蓝釉、紫金釉和釉上彩等,主要器物以碗、杯、盘等生活用瓷为主。青花瓷纹饰题材丰富多样,有人物、花卉、花鸟、山水纹样;款识有“福”、“富”、“万福攸同”、“大明年造”、“宣德年制”、“成化年制”等。

根据史料记载和目前发掘物推算,这处遗址的年代约在明朝末年。

为什么把考古地选在观音阁,为什么说这次考古极具考古价值呢?

近日,记者采访了景德镇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建新。江建新告诉记者:根据历史记载,明朝末年,昌江河两岸就有许多的民间陶瓷作坊在这里从事陶瓷制作烧造。明朝万历三十六年,社会动荡不安,官办窑场一度处于瘫痪的状态,许多身怀绝技的官窑师傅,为了谋求生路,纷纷来到民窑作坊从事陶瓷制作和彩绘。他们的加入,使民窑生产注入一股新力量,活跃了当时民窑作坊的生产状态,加速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部门就进行了调查,发现景德镇保存较好的窑址有150多处,年代从五代时期延续到清代,观音阁瓷窑遗址就是其中一处。

从这次挖掘的出土文物看,为研究景德镇明代制瓷业经济形态、陶瓷作坊内部具体分工形式以及成型工艺,为研究17世纪景德镇转变期瓷器及外销瓷烧造情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所以说这是极具考古价值。

除了对景德镇明代观音阁瓷窑遗址的挖掘外,日前,在群英街对面又发现一处古窑址,据推断,这个古窑址可能存在于清末时期,目前,市考古研究所还在进行挖掘和考证。

据有关调查,景德镇每个朝代的窑址分布地不同,如宋代窑址分布较广,大多分布在远郊;元代遗址主要集中在近郊和市区内;明清时期逐渐向市区集中。

保护文物就是尊重历史

没有历史,就没有将来。忘记历史,就是忘记了根本。亵渎历史就是数典忘祖,就是文化堕落与心灵背叛。

试想,人类若是没有一代又一代人的生产经验与生活常识的积累与传递,没有文化精神和科学知识的沉淀和扬弃,那么,人类还在森林里挣扎,在黑暗中摸索。

最能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种群的代表性器物,从生产的,到使用的,从地上的,到地下的,假以时日,保存下去,发掘出来,就形成了文物。而文物蕴涵的文化信息、人文精神、艺术语言、科技成果,构成了特殊的实物型资料,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是任何当代产品和用品都无法取代的。

景德镇的文物到底有多少?到底多值钱?笔者记住了两件事情:一是一位著名陶瓷考古学者对我说过:景德镇是一座建在历史文化遗产上的名城。在旧城区,以古陶瓷为代表的文物遗存,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宝库,这座文化宝库还在不断扩大。因为景德镇陶瓷名人众多,随着今人将成为古人,那么陶瓷文物将与日俱增。所以,景德镇的大师级陶瓷名家的作品才会一年一个价。二是近年来景德镇古陶瓷特别是清三代官窑精品屡屡在国际国内各种拍卖会上拍出天价。以至于一件文物就接近景德镇陶瓷全年产值的十分之一(以元青花《鬼谷下山》罐当年拍卖价与当年景德镇陶瓷产值相比)。这一件艺术陶瓷,要用多少万件艺术陶瓷去折抵?

景德镇瓷文化的代表作品――大型舞剧《瓷魂》里,师傅青泰跟徒弟高岭说过一段话让人回味无穷:瓷无魂,有如人无心,必须将精魂融入瓷中,瓷品才有真正的灵性。笔者想说的是:在景德镇,瓷就是这座城市里深深扎下的根,瓷就是这方水土上古人今人的魂。只要护好了根,留住了魂,这座城市尽管会经历起落,但最终将与时俱进。

第8篇:文物保护常识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现状;文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文物是遗落在历史河床上的鹅卵石,是窥映历史的古镜。而博物馆是对文物标本进行收集、保藏、研究、陈列、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文物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但它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因此,针对这些历史瑰宝我们必须进行有序的管理,然而就当前我国博物馆现存的文物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需要我们进行完善和改进以提升博物馆文物管理的质量,做好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工作。

1 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现状

1.1 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任何一类事物的管理来说,制度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在博物馆文物管理上也不例外,针对博物馆文物的管理也必须具备一定完善的制度体系,而这也正是当前博物馆文物管理所欠缺的。造成这种制度不完善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博物馆所要管理的文物过于繁杂,不仅仅在年代上跨越的比较大,在种类上也较为繁多,几乎各种各样的古代物品都可以算作文物可以被博物馆用来收藏展览,这就给我们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和分类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极其不利于形成所有文物的精细化和系统化管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并且正是因为这种经济程度上的不发达导致了国家和人民还没有重视博物馆等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有所提升的设施的建设工作,进而导致投入过少也就造成管理不完善,这种管理制度的缺陷不仅仅表现在队与文物的管理上,对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也存在不系统的现象。

1.2 博物馆文物管理人才急剧缺乏

人才永远是任何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一项事业的发展来说,没有人才是万万不能的,以往很多人以为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无非就是进行一些文物的收集、保存、呈现管理工作,这些工作都是极简单的,几乎是任何人员都可以操作得了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博物馆文物的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它对于管理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求极高,并且需要对于相关的化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存在一些不利的化学元素对博物馆文物造成伤害,一旦文物受到了一定的损坏还应该知道一些简单的处理措施和初期的修复常识;此外,对于博物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博物馆开放的过程中,需要对于游客的参观进行有序的管理,避免出现错乱的现象,这些都是当前博物馆管理人员所欠缺的。

1.3 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手段落后

在制度和人员问题之后我们就应该看到博物馆管理在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当前的博物馆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工作还是依赖于人工操作,这种人工管理模式不仅仅容易出现各种错误还会造成人力的极大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几乎都普及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而在博物馆管理中这一点却还是得不到明显的体现。

2 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改进措施

了解了当前我国博物馆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之后我们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博物馆的管理质量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具体到工作执行过程中我们可

以采取的措施主要由以下几点:

1.管理制度问题是当前博物馆管理中的首要问题,因此也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重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主要的措施有两点: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国家宏观角度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执行章程,然后采取各种可以用到的宣传措施来进行大力的普及,不仅仅要让相关的博物馆管理人员了解到具体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章程,知道自身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如何进行具体的工作操作,还需要让普通的参观者了解到当前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时怎样的,然后可以起到必要的监督的作用,最终实现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主要是让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了解到自身的主要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然后才能做好自身的工作,其实不仅仅是在工作流程上,在具体的人员管理上也需要制定一定得规章制度,比如奖惩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都需要进行具体的制定。

2.对于人才缺乏的问题我们解决的主要措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在现有的基础上达到工作人员技术素质的提升,这种措施也是最为简单直接的,因为他都是在博物馆人员内部进行的,可以较为快捷的提升博物馆管理人员的管理品质;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采取人才引入的方式加强博物馆自身的管理品质,但是对于高精尖的人才来说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进行

有效的招揽。总而言之,还是要以内部培训为主。

3.对于博物馆在技术管理上的漏洞,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引入一些当前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比如计算机系统管理技术和网络通讯管理技术都可以被用来进行博物馆文物管理,当然这些管理技术的引入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为博物馆本身并非一个营利性的机构,所以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

3 结语

综述,博物馆中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孤本或者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财产,它体现了千百年来形成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在当前的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完善,只有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了才能够大力提升我过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达到真正的博物馆文物管理专业化、精细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第9篇:文物保护常识范文

文/蔡国声

古玩的收藏与投资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就是古玩艺术品的鉴定。古玩鉴定的方法分二类――较先进的科学鉴定和传统的经验鉴定。

科学鉴定主要靠各种不同类型的科学仪器。传统的经验鉴定主要依靠的则是鉴定者个人的学识,修养,主观的经验和技能,并能善于运用历史的文献和考古的资料等。

我们讲科学鉴定,它的前景相当的光辉灿烂。但是就目前来说科学的测试技术还难以全面对付变化多端的各个时期的伪古玩。有的测试成本过高,有的测试会对古玩造成“损伤”,有的只能从古玩的一部分进行测试,如古书画的鉴定只能测出丝绢、颜料(墨色),印泥的年代,而对书画家作品的真伪(如同时代的仿品)等就难以测定,更不用说测定该书画家的早、中、晚期的作品了。

一天,友人拿来一只破碎然后胶合的青花釉里红鱼藻缸求鉴定,笔者判为仿品,于是和友人同来的一个江西男子拿出了某博物馆经热释光测试认为是真迹的证明以示,同时还掰开破碎处,露出测试时在瓷胎上打洞的痕迹。为什么科学鉴定与传统的经验鉴定之间会发生如此大的差异呢?当时彼此只有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但是心中始终耿耿于怀,再千方百计的求教打探,终于得知现在用热释光测试瓷器年代的方法又有了新的信息。据说21世纪初北京某大学科研成果能误导(破坏)热释光检测功能,即先将要测试的瓷器放在某光下照射,如果该瓷器是仿明代成化的,则将其照射的年代调置到500年前的方位,经照射后,再让热释光测试,那么结论便是该新瓷器就变成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真品瓷器了。

经验鉴定:这是传统的鉴定法,就目前来说我国和世界上的某些发达国家和世界著名的苏富比、佳士德拍卖公司目前大量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经验鉴定”。

在古玩行业中,常常会听到一些老先生讲,东西(指某一古玩)放在那,不用上手,只要看上一眼,就能辨其年代与真伪。听起来似乎玄虚得很,其实仅这一眼,却是凝聚着鉴定者多少年的辛劳,反映了鉴定者的多方面的修养与能力。这称之为“望气”,旨在观察其是否具备与之相应的时代气息与神采。因为无论什么质地的古玩,都必然带着各个时期所固有的历史特征。

鉴定家“望气”时所要捕捉的对象,也就是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见多识广,眼看手摸,细心琢磨”的道理一样。当然有的古玩经过“望气”之后就可断其年代与真伪,有的还需上手反复的推敲揣摩。

依靠经验鉴定古玩真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具备较高的学识和修养,掌握各类相关古玩的基础常识,把握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鉴定技能,同时掌握所鉴定的某一类古玩的发展历史,善用历史文献考古资料。

笔者以为真正的经验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它应是科学的一部分,只是个人的主观的成分过高了一些。我们不应机械地将经验鉴定与科学鉴定割裂开来。另外经验是没有身份和等级区分的。鉴定家只是在鉴定过程中被历史证明其准确性高一点罢了。

文物鉴定必须立法

文/刘超

鉴定有两种含义的解释:一是对人的优缺点的鉴别和评定;二是判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

由此可见,鉴定者责任重大,万万不可疏忽大意。然而,时至今日,有识之士却对文物收藏界的鉴定师队伍发出谁来“鉴定”鉴定师的呼吁。更有正义者,面对鉴定师的黑箱操作虽无奈却痛恨他们的堕落。

有一位年轻商人,文化底蕴较好,又喜欢字画,过去“下海”时做生意赚了点钱,就经常跑书画市场用高价买些名人字画,自己赏玩收藏,碰上知己,也送人共赏。一天,这位商人兴冲冲地来到一朋友家,告诉他自己花了8万元买了一幅吴湖帆的青绿山水画,待打开一看,那位朋友不仅失声大呼:“假的,百分之百假的!”商人不信,说这是经过专家鉴定的,并拿出盖着钢印的收藏鉴定书为证。那位朋友拿出《吴湖帆画集》告诉他,你买的这幅画是临仿《庐山五老峰》的,画面虽同,气韵、笔墨却相差十万八千里,你看这松针,画得多么松散呆板,哪是吴湖帆的大手笔!看来这个作假的人顶多学过三年画。

书画造假,自古有之,本不足为奇。过去造假,还讲究点水平,有些造假高手,往往能做到以假乱真,甚至叫人上了当还不得不佩服。张大千造的石涛假画,就曾骗过鉴定大师庞虚斋。而现代人造假,连点起码的良心都不讲,有的人连基本技法都未掌握,就敢冒充名家赚大钱,实在是欺人太甚。当然,更可恶的是,有些所谓鉴定专家,为了从中捞取好处,竟也昧着良心作伪证,把明明白白的赝品定为“真迹”,甚至写上一段题跋,吹捧一番,说什么“此乃某某精心之作”。这就比造假者更为堕落了。当今书画市场赝品泛滥,不能不说与有一批堕落的“鉴定专家”与造假者狼狈为奸不无关系。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次作伪,第一次出现在宋代,以仿造商、周青铜器为主。第二个是清乾隆时期,主要是名人字画造伪、作假,连乾隆皇帝也难辨真假,当时好多的书画赝品上都有乾隆的题跋。第三个是晚清到民国时期,大量复制、仿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无所不造、无所不仿。第四个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各种仿古工艺厂多如牛毛,仿造的东西五花八门,作伪手段更为高超,造假者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有了一定的分工,市场逐步专业化。

因此,目前的情况是急需规范鉴定师队伍,整顿文物市场。为此,笔者建议,有关政府文物管理部门应该担负起“鉴定”文物古玩鉴定师的职责,对社会上现有的所谓鉴定师队伍进行清理甄别,制定出详尽的鉴定师行为准则,还要进行业务考核,合格的发给证书,准予上岗。唯有这样,中国的古玩市场才能健康发展,才能有名副其实的、受古玩爱好者相信和欢迎的鉴定师。

中国文物的社会鉴定

文/胡志祥

2005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增聘工作已经结束,其中,引人注目的有两点:一、是在原有七个专业组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现、当代书画组和近、现代历史文物组,反映了国家文物主管机构与时俱进的思路;二、是没有提及面向社会的服务。按照《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管理规定(草案)》第六条的规定,其工作范畴是:为国家文物局可以移动文物保护管理的行政决策提供咨询;为国家的珍贵文物征集保护提供鉴定咨询;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进行文物司法鉴定等。198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成立时的章程中,委员有七项任务,其中有面向社会服务的任务,而照本届《规定》等于是取消了委员们的这项任务,而且还特别强调:“未经国家文物局许可,不得以本会委员身份执行文物鉴定任务和从事社会活动;不得开具任何带‘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等有关字样的鉴定证书。与国家鉴定委员会无关的个人行为需自行承担责任。”其理由是,为了维护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权威和声誉,维护正常的文物市场秩序。

以上的这一规定,使原本希望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出来主持公道、规范市场、平定天下的人大失所望,从而引发了“国家文物鉴定机构是否应与社会对接”的大讨论。

据我所见,首先国家文物局这一规定是明智的。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与社会保持适当的距离,一是因为太忙,因其服务的对象有1500多座博物馆,1283万件馆藏文物,其中珍贵文物330万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承担着鉴定评估、征集保护、出入境审核、司法鉴定及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如再介入极其庞大的民间收藏市场,肯定会力不从心。其中最关键的是,目前专家们使用的主要鉴定方法是传统的目测法,而传统鉴定方法有着先天的缺陷,容易产生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比如以前曾发生过对一幅现代名家国画,两位都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资深委员的南北书画鉴定大家,竟得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见,就是明证。这一规定避免了国家鉴定委员直接卷入纠纷的漩涡中去。

但是,目前在社会中,对文物的鉴定有着巨大的需求和渴望:一、当前,民间文物收藏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民间的收藏逐渐趋向高端,风险增大;三、文物鉴定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问,需要学识、实践、阅历等的综合历练;四、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文物鉴定人才出现断层。

所以,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规定与民间的需求之间有巨大的空白地带,究竟如何填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