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应用实务范文

会计应用实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应用实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应用实务

第1篇:会计应用实务范文

关键词:会计实务; 区块链; 应用

目前会计监督体系之下,我国经济发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性,依然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或者是偷税漏税等现象。针对于当前会计工作当中的突出性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要进行良好梳理,区块链本身是一种相对较为现代化的技术,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以及去中心化等诸多的特征。对于当前的会计监督实务工作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忽视重要作用,有利于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会计监督实务当中诸多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之下,会计实务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于当前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来讲,需要加强自身的转型和发展,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及综合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首先对于当前的管理人员来讲,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区块链技术的广泛运用,虽然区块链技术还处于摸索的阶段,但是区块链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有着重大的优势。其次,在会计工作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完善以及构建新型财务管理系统,对于会计人员来讲,还需要实现自我转型,要求会计人员转变传统的会计思想观念,深入的理解区块链技术,同时加强区块链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广泛应用,进而促使会计领域区块链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会计监督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会计实务信息失真针对于目前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大多数信息缺乏原始凭证或者是凭证过于错乱,这样就无法针对于会计信息真假进行有效的辨别和监督管理,特别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的问题。如今,信息失真问题逐渐的演变成了企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内部缺乏相对完善的会计核算以及有效会计监督工作,甚至依然存在着一部分的企业伪造原始凭证的方式获取不当的利益,这样就导致在经济活动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仅仅会导致大量的违法违规行为产生,而且也对于市场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严重的违背了市场诚信原则,同时对于市场上投资者造成了重大的损害。

(二)会计责任不明确问题对于当前的企业负责人来讲,需要对于会计实务工作重要作用加以明确,甚至依然存在着某些企业管理者为了逃税漏税等行为滥用职权,强迫会计人员采用非法违规的操作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由于大多数的会计人员为领导威慑,常常有着诸多顾忌,而只能违规的进行操作,影响到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由于企业管理者没有对于会计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不仅仅会直接的影响到会计人员的行为,而且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会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阻碍。

(三)审计所职业质量较差在当前的会计监督工作当中,注册会计师是主要的人员。在当前竞争压力过大的情况之下,会计审计人员在检查被检对象的过程当中经常无法避免会向委托方利益所倾倒,甚至很多的事务所一味的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往往罔顾职业道德,在制作会计报表的过程当中,往往制作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报告,这样的虚假报告行为会对于会计师的信誉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直接的影响了会计师社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对于社会和谐稳定都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

二、加强区块链应用,解决会计实务痼疾

(一)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水平和质量,需要保障信息精准性、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其中,利用区块链进行账本记录不会容易被轻易篡改,同时也可以实现永久化的保存。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不仅仅可以实现会计分布式记账,而且还能够让会计信息被篡改概率大幅度的降低,除此之外,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的增加中间节点个人造假的难度,有利于促使会计信息真实性得以提升。工作人员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还可以降低记账的错误概率,同时也可以切实的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二)提升会计监督职能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促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显著提升。当前开展会计实务工作的过程当中,特别是需要重视财务数据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当前会计工作人员端正好工作态度同时要具备责任心。比如,报销的过程之中,为了切实的保障发票准确、业务真实,通常都需要不同的部门以及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对于会计数据进行反复审查。另外,在会计监督管理的过程当中,会计监督的职能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就能够促使所有交易数据可以被实时监督控制,同时保障数据的透明性,还可以对数据实时的进行审核,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虚报业务、虚开发票或者是购销不一致的问题的产生,有利于促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降低投入以及提高效率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投入,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其中,资产的采购管理、内部调拨的过程当中,企业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减少人力财力的投入,比如,会计资产登记以及转移需经人工操作同时需要支付员工费用项目,这就可以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来完成,不仅仅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同时保证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在当前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还可以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例如,在报销差旅费的过程当中可以快速将数据记录到凭证当中,有效的减少了中间传递快递资料时间,同时也不需要快递的费用,在报销差旅费的过程当中显著的提高了效率,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以及现实意义。

(四)促使财务业务数据一体化在当前企业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财务核算系统以及企业业务系统相互的对接,有利于对于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提取,同时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会计凭证的审核确认等工作,在账务处理的过程当中能够自动化的生成报表,切实的保障审计全覆盖,与此同时,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促使财务信息由传统纸质管理转变成为电子档管理,能够促使业务模式得到快速有效优化调整。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区块链技术首先,在目前基础之上进一步促使区域链容量得到扩大是当务之急,只有促使当前区域链的容量瓶颈得以突破。其次,还需要对于共识机制加以升级,促使共识边界得以扩大,还需要对于密钥保管机制加以健全和完善,特别是针对于公司要设置相关的监控和保管的程序,这样才能够促使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切实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及真实性。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行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工作。对于当前的会计工作人员来讲,也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节奏和步伐,要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区块链技术,要由传统会计人员转变成为价值管理人才以及决策分析人才。对于社会上任何一大行业来讲,人才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推动性力量。当前的人才应当深入的了解区块链技术,同时在会计业务实施的过程当中应当更好的运用区块链技术,这样才能够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与此同时,要求当前的会计人才转变传统思想理念,要具备现代化思维方式,紧跟时展潮流,不仅仅应当加强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同时也可以展开咨询服务等诸多的业务,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保障区块链技术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

(三)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当前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相应的监管措施的保护,进而会对于大量企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的企业也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法分子通过利用监管漏洞或者是失误实施经济犯罪行为。目前由于互联网上,监管难度比较大,少有企业愿意将自己的信息和他人进行共享,或者是在网上将所有信息公开。对此就需要对于法律法规进行改良和完善。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技术,同时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技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就需要对于法律法规体系加以健全和完善,加强实时的监督和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交易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严厉的打击黑客的犯罪行为。

(四)建立区块链标准虽然区块链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对于区块链技术还是缺乏标准化体系。目前各大国家都在实现区块链的标准化,对于目前我国的会计行业来讲,也需要在行业内部逐渐统一区块链的标准,这样才能够实现会计行业健康稳定及可持续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技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在未来也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在会计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当前会计工作当中的诸多的难题,同时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春.大数据助推审计基本理论问题发展探讨——基于区块链技术[J].经济体制改革,2018,03:85-90.

[2]谢晓晨.区块链技术未来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或将发展复式记账法[J].财务与金融,2018,04:38-41.

[3]王刚,叶明,郑天娇.信息质量视角下区块链技术在企业会计领域的应用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9,02:67-69.

[4]张夏恒.我国区块链能量分布与前沿热点趋势——基于核心文献样本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9,02:81-95.

[5]邢恩泉,宋睿,苏蕊,曹蕾娜.基于区块链视角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J].财务与会计,2019,02:77-78.

[6]谢晓晨.区块链技术未来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或将发展复式记账法[J].中国农业会计,2019,01:79-81.

第2篇:会计应用实务范文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当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时,会计人员应当尽可能合理的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较小的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正确实施谨慎性原则,不仅有利于企业选择正确的经营策略,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权益。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一)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对于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发出的存货,其计价方法主要包括了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等。从谨慎性的角度而言,在通货膨胀时,发出存货的计价如果采用了先进先出法,就会导致本期核算的存货成本低于本期真实的市场价格,造成虚假利润,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加速计提

众所周知,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比较长,其自然寿命与经济寿命的长短往往不一致。从谨慎性的原则出发,在会计实务中,为了方便企业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加速发展。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简单的直线折旧法(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之外,还规定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在一定范围内加速折旧,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方法是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三)坏账准备的计提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另一具体应用。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备抵法定期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可以由企业根据过去的经验自行确定。这种灵活选择的空间的增加,无疑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预防坏账风险。

(四)或有事项的披露

或有事项既有可能是潜在的权利,也有可能是潜在的义务。由于或有事项的最终结果在目前的情况下难以确定,基于谨慎性的要求,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到或有事项尤其是或有负债发生的可能性并进行必要的会计信息披露,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三、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一)主观性较强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例如,发出的存货究竟该如何计价?固定资产又应该选择什么方法计提折旧?会计实务中这些具体核算方法的选择都要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另外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缺乏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出于某种目的滥用或者歪解谨慎性原则,那么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二)与客观性原则的矛盾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经营情况,而谨慎性原则则强调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能够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由此可见,客观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在实务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

(三)与历史成本原则的矛盾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以取得的各种财产物资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入账。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不得随意调整其账面价值。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计价,能防止会计人员徇私舞弊,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但在谨慎性的原则下,会计准则却要求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这毫无疑问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背离。

(四)对国家税收的影响

在谨慎性原则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企业会计人员往往多计费用而少计收入,致使短时间内企业的账面利润减少,从而可以帮助企业递延纳税。虽然从长期来看国家税收在金额上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从货币时间价值的角度而言,国家在税收方面仍然蒙受了损失。

四、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建议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

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准则,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亟待提高。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应该建立在强化会计人员思想教育的基础之上,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较高水平的职业道德才能在会计实务中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此外,随着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的会计理论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并逐步与国际接轨,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坚持接受后续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

(二)有关部门应增强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虽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谨慎性原则被普遍应用,但对于谨慎性原则的使用标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此,我们应该制定更多的解释性条文,为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应用指明方向,从而有效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外部审计与内部监督

审计监督是国家机关对企业财务情况的审查,由于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只有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才能保证谨慎性原则的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使用。同时,企业内部也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及时传达给相应的内部监督机构,避免会计人员对谨慎性原则的忽略或者过度使用。

第3篇:会计应用实务范文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

一、权责发生制的定义及优点

(一)权责发生制的定义

权责发生制是指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的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单位的收支和收益。

(二)权责发生制的优点

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从而可以把各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成本相配合,正确确定各期的收益。会计工作中对每项业务都按权责发生制来记录,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需要在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进行账项调整,将本期应收未收的收入和应付未付的费用记入账簿;本期已收取现金的预收收入和已付出现金的预付费用在本期与以后各期之间进行分摊并转账。利润是主要的阶段性业绩指标,在核算利润时,经济交易的结果按预期的而不是实际的现金收支进行记录。提品或服务的预期现金收入被记作收入,与收入有关的预期现金支出被记作费用。因而,绝大部分企业按这一基础记账。

二、权责发生制在运用中的弊端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形式多样的经济联合体不断出现,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日益扩大,企业外界的利害关系人也不断增多,债权人,投资人,合伙人等的出现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知道企业各期的现金收入情况,而且要凭此信息对企业的付现,偿债能力等情况做出判断。这样,权责发生制的一些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权责发生制下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不能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净额。

权责发生制确认的利润收入与费用配比后的差额,是观念上的“盈利”,而非实际收付现金的净结余。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用“利润”的概念,而衡量支付能力却必须用“现金”概念,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如果投资人、债权人依据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及损益评价企业,怎能不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信贷决策?

三、权责发生制收入确认与企业三角债

(一)权责发生制收入确认造成企业提前纳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迫于竞争往往把赊销作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致使应收账款增多。可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包含了这种企业采用商业信用方式销货、提供劳务形成的债权,可预期在不久收回现金,但只要收入实现的标志一旦成立,纳税人随即发生了纳税义务。企业虚增了的应纳税金,使得客观性欠税在所难免。在结算纪律松弛和“三角债”重新蔓延的形势下,赊销数额越大,垫支税款越多,久而久之形成了欠税。

(二)应收账款可能导致坏账增加,进而影响损益的准确性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企业当期没有取得款项的那部分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不稳定性,因为这部分收益暂时仅表现为债权,款项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收回,一旦债务人突然宣告破产,或被关、停、并、转,这部分收益无法收回,势必给企业造成严重亏损,已计算确定并转入分配环节的收益也因此而失去了准确性。

(三)权责发生制收入确认导致企业三角债形成

企业是以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这样企业相互拖欠货款,构成复杂的债务链,形成所谓的“三角债”,以至于企业成品资金无法转变为货币资金,严重阻碍流动资金周转。造成三角债的原因很多,税收方面的重要原因是企业增加赊购,可抵扣的进项税而增加现金净流入,反之,赊销数额大反而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为应收账款提前交纳的税赋。因而,企业间的拖欠行为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所助长。

四、权责发生制与净利计算

(一)净利计算缺乏客观性

建立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是配比原则,它要求在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时,应尽可能把与特定收入相关的全部费用从这些收入中扣减出去。由于分配程序上的主观性,其结果必然使权责发生制所确定的净利缺乏客观性。企业每期负担的商誉费,并非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它是以人为制定的标准为依据,从本期的收益中加以扣除的这里面就有主观因素,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采用不同的方法。

(二)权责发生制计算净利时不考虑实际收支现金的时间

科学决策要求判定每笔款项收支的时间,因为不同时间收支的等额现金用时间系数换算后具有不同价值。用权责发生制计算净利不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增大了决策者承担的风险程度,这对在资本市场上恰当有效地评价公司的业绩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就会计人员而言,利润的绝对值或相对值被认为是习以为常的指标,股东价值表现为企业将为股东创造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股票价值取决于其所带来的未来现金股利的现值,而在权责发生制下核算的净利润却与此相距甚远。

五、运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减少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间的差异

(一)五险一金和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的扣除

按照《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简称五险一金)和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的税前扣除所属时间,目前通常是在企业实际缴纳或支付的当期税前扣除。

(二)税金的扣除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和《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以下简称税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由于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税款的缴纳时间存在差异,目前对于税金的税前扣除时间各地区掌握不尽一致。有的是以实际缴纳时间作为税前扣除的时间,有的是以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作为税前扣除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刘颖;《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会计预算中的对比探微及应用分析》;会计研究;2008(6).

[2] 金伟晓;《试论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中的应用》;财会;2009(4).

第4篇:会计应用实务范文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某项资产按税收法规规定,在未来收回计税时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其金额是资产的入账成本减去已经在税前抵扣金额后的差额。

(1)货币资金和预付账款。该类资产均在经济利益流入(如取得销售收入)时已计税,将来也可以全额税前抵扣。则: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2)资产陆金融资产。准则规定该项目初始取得时按成本计量,在各期期末时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法规定按成本计量,只有在处置时,才能将实际发生的损益额税前抵扣。两者的差额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即:

账面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注:上述公式中,若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应加,若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应减。

(3)应收票据。准则规定:带息票据的应收利息,在年末时应确认利息收入,同时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税法规定:带息票据的利息应在实际收到时才确认应纳税所得。则:

账面价值=期末应收票据票面金额+应收利息

计税基金=账面价值-应收利息

(4)应收款项。这里特指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准则规定:应收款项初始计量,应按发生时应收未收的货款或其他款的实际金额入账,期末后续计量时按很可能收回的实际净额反映,即按原记金额减去估计坏账损失后的净额反映。税法规定:应收款项只有原记账面余额和按账面余额的3‰-5‰计提的坏账损失才允许税前抵扣,其他坏账损失应在实际发生时才能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应收款项账面余额-会计确认坏账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会计确认坏账-税法确认坏账

=应收款项账面余额-税法确认坏账

[例1]A公司年末应收账款账户余额500万元,坏账准备账户余额50万元,税务机关核定该公司坏账提存率5‰,该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00-50=450(万元)

计税基础=450+50-500×5‰=497.5(万元)

或=500-500×5‰=497.5(万元)

(5)应收利息。该项目反映取得债权性投资时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和一次还本付息债权投资按期计提的利息收入。前者会计准则与税法规是一致的,在支付利息时和收到利息时都应税前抵扣;但后者税法规定在计提利息收入时并不计税,要到实际收到利息时才能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取得债权投资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未领利息+分期付息债权投资按期计提的利息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分期付息债权投资按期计提的利息

(6)应收股利。在我国,股利分配和利润分配都属于税后分配,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则: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7)存货。存货的初始入账成本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一致,但对存货跌价损失的处理规定则不同,会计准则要求估计存货跌价损失,并减少存货账面价值,而税法不承认估计的存货跌价损失,不准抵扣当期应税所得,存货在将来允许税前抵扣的金额仍是其入账成本。则: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余额

值得注意的是若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入账成本应为账户余额加上或减去相关成本差异;零售商业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应为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减去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该项目的成本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税法不承认计提利息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额,应收利息应在实际收到时才计税,公允价值变动应到出售时才计税或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应收利息±公允价值变动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应收利息±公允价值变动额

(9)持有至到期投资。该项目的成本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税法不承认计提利息和减值损失,利息应在投资到期实际收回时计税,减值损失应在投资到期时按实际损失给予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成本+应计利息-减值准备

计利基础=账面价值+减值准备-应计利息

(10)长期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的大部分内容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其中的递延收益两者的规定不一致,会计准则要求在将来收回时确认,而税法规定应在当期计税。则:

账面价值=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递延收益金额

[例2]A公司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一批,合同价格568000元,分两年收款,目前市价400000元,增值税68000元,未发生其他长期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帐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68000(元)

计税基础=568000-(568000-400000-68000)=468000(元)

(11)长期股权投资。企业采用的核算方法不同,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的经济内容也不同。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其投资成本净额,对此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对投资减值损失的规定不一致,税法不承认预计减值损失,则:

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投资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投资减值准备

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投资企业所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投资在以后能够以现金股利方式收回的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一致,即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投资在以后不能得到现金股利,只能通过转让方式收回投资的,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一致,会计准则后续计量要求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增减额和投资比例增减长期股权投资及当期损益,而税法对此不准许计税或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投资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因被投资单位增加所有者权益而增加的投资额+投资减值准备

[例3]A公司2007年1月对D合营公司投资现金500万元占股30%,D公司当年获净利润200万元,A公司未提减值损失,假设D公司不分配现金股利,A公司2007年年末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00+200×30%=560万元

计税基础=560-200×30%=500万元

(12)投资性房地产。在成本模式计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成本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对折旧与减值损失二者规定不一,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该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并预计减值损失;而税法规定只有按税法规定的方法和期限计提的折旧才准许税前抵扣,不承认资产减值损失。则:

账面价值=初始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会计累计折旧-税法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例4]A公司2007年1月1日起将一栋房屋用于出租,该房原值40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按10年折旧,年末时,计提减值损失60万元,税法规定20年折旧,不考虑净残值。2007年年末时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400-400x10%-60=300(万元)

计税基础=300+(400×10%-400×5%)+60=380(万元)

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投资性房地产在期末时会计准则要求反映其公允价值,将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公允价值变动额不能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则:

账面价值=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初始成本-税法累计折旧额

(1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两者规定不同的是累计折旧和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准则要求应根据固定资产预期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并预计其减值损失。税法规定只有按税法规定的期限和方法计提的折旧才能税前抵扣,不承认减值损失。则: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值-会计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会计累计折旧-税法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14)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与税法对其初始成本的规定是一致的,两者规定不同的是无形资产的摊销和减值计提。会计准则要求将无形资产划分为使用寿命脉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前者按使用寿命摊销,计入当期费用,对后者不予摊销;对发生减值的无形资产应计提减值损失。而税法规定无形资产应按合同或法律规定期限摊销,合同或法律未规定期限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其摊销额允许税前抵扣,但不承认减值损失。则: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初始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会计累计摊销-税法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例5]A公司2005年1月1日向某科研所购买一项专利权,价款6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6年,法律规定该专利的保护期10年,2007年公司发现类似专利技术产品已经面市,并影响本公司专利产品的销售,为此对该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2007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600-600×3/6-50=250(万元)

计税基础=250+(600×3/6-600×3/10)+50=420(万元)

(15)研发支出。会计准则规定发生在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付均记入“研发支出”账户,在期末时对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转作当期费用,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付仍保留在该账户;在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时转作无形资产。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可以税前加计抵扣,即可以按当期实际发生研发支出额的1.5倍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研发开支的账面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原已税前抵扣金额=0

[例6]A公司某项专利技术发生在研究阶段的支出200万元,发生在开发阶段的支出500万元,其中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100万元。该专利技术研发支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00-100=400(万元)

计税基础=400-(200+500)×1.5=0

(16)长期待摊费用。该费用会计准则要求按受益期限摊销,而税法规定一般可以在实际支付时全额税前抵扣,在未来不再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长期待摊费用期末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已税前抵扣金额=0

[例7]A公司租用一栋房屋做生产车间,2007年6月对房屋进行改造,支付改造费用240万元,租期2年,2007年年末时长期待摊费用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240-240×6/24=180(万元)

计税基础=180-240=0

(17)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等项目。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同。

二、负债计税基础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时按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金额的差额。

(1)交易性金融负债。对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本金,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即在交易性金融负债确认时不能税前抵扣,在将来清偿时也不允许税前抵扣,或者说未来税前抵扣额为零。但对其公允价值变动两者的规定不同,会计准则要求交易性金融负债按期末公允价值计量,将期末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变动额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不承认交易性金融负债在存续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税也不允许税前抵扣,只有在负债清偿时才能计税或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本金±公允价值变动额

计税基础=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本金

(2)应付票据。对商业汇票的面值,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对带息商业汇票的应付利息,会计准则要求在期末时应计提利息,计入当期费用;税法规定:票据利息应在实际支付时才能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应付票据的面值+应计利息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应计利息

[例8]A公司2007年9月30日因购买材料开出一张商业承兑汇票,面值50万元,票面利率8%。该公司2007年年末时应付票据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00000+500000×8%×3/12=510000(元)

计税基础=510000-10000=500000(元)

(3)应付职工薪酬。企业支付职工薪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般企业按实发职工薪酬金额分配计入成本费用,在该种方式下,每期应付职工薪酬等于实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期末余额为零。另一种是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每期以企业实现的经济效益(如利润指标)为基础,计提应付职工薪酬,按职工实际完成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发放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余额为应付未付给职工的薪酬。无论哪种薪酬支付方式,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种薪酬支付方式下,我国现行税法实行计税薪酬制,即会计准则规定按当期实发薪酬列支成本费用;税法规定按当期计税薪酬标准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两者的差异属于永久性差额,只影响当期所得税,不影响递延所得税。

(4)应付利息。对企业融资利息,会计准则要求按期计提,计入当期费用,税法规定一般在未来实际付息时才允许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应付利息账户的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付息时允许税前抵扣金额=0

[例9]A公司2007年6月30日向银行借入两年期借款100万元,利率8%,合同规定每年1月1日和7月1日各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该公司2007年年未应付利息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100×8%×6/12=4万元

第5篇:会计应用实务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行业会计;自主思考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地。着重于培养面向特定行业和特定岗位的操作技能型人才。动手能力强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大特点。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的讲授中,也是注重实践教学。但是,高职院校学生也有一个很突出的缺点,就是自主思考能力差。而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费时费力,知识输出量少;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培养出发展后劲足、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该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在课堂中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不再把能力作为知识来传授,而是使学生的能力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到提升。所以项目、任务的设计就成了项目教学的难点。《行业会计实务》是适应时下各大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结合新会计准则,以五大行业会计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为我院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在《行业会计实务》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还可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自我能力的空间。以下是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为例来谈谈项目教学法在《行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1项目目标: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

2项目任务:对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做出账务处理,并准确核算出该房屋的开发成本以及结转其成本。

3为完成项目应具备的知识

3.1财务会计知识

3.2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知识

3.2.1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算流程

3.2.2土地开发成本的核算

3.2.3配套设施开发成本的核算

3.2.4开发间接费的核算

4课堂设计

4.1导入项目

胜达房地产所开发的金色蓝庭楼盘开发完成。该房地产此次开发该楼盘一并开发小高层、高层、商店、幼托设施各一套。请核算金色蓝庭小高层的开发成本。相关经济业务如下:

4.1.1结转自用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1341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期工程费42,000元,基础设施费675,000元。此类开发支出按各开发产品的用地面积进行分配,各开发产品用地面积如下:

小高层4000平方米

高层6000平方米

商店1000平方米

幼托设施1000平方米

4.1.2将小高层、高层商品房的建筑安装工程进行招标,标价为2,160,000元,这两栋商品房的预算造价为:

小高层1,260,000元

高层1,440,000元

合计2,700,000元

工程价款用银行存款支付。

4.1.3幼托设施与房屋不同步开发,幼托设施和各项开发产品的预算成本如下:

小高层1,600,000元

高层2,400,000元

商店1,000,000元

幼托设施 175,000元

4.1.4用银行存款支付开发间接费528000元,按各开发产品的直接成本将开发间接费分配计入各项开发产品的成本中。

除小高层未开发完成外,其他各项开发产品的成本如下:

高层2,265,000元

商店 785,000元

4.1.5幼托设施开发完成,实际总成本为186000元。结算其实际成本。由于高层和商店均已出售,所以决定将少提数计入未出售的小高层。

4.1.6将小高层完工验收,并结转其成本,等待销售。

4.2项目要求

4.2.1计算小高层的房屋开发成本;

4.2.2根据与小高层有关的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以会计分录代替)。

4.3展开项目

4.3.1小高层开发成本的计算

在这部分是学生的讨论时间,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得出,要计算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应该从开发成本的六个成本项目入手。以下是经过讨论后的计算结果:

土地征用分配率=13 41000/12000=111.75元/平方米

小高层应分配的土地征用费=111.75*4000=447000元

前期工程费分配率=42000/12000=3.5元/平方米

小高层应分配的前期工程费费=3.5*4000=14000元

基础设施费分配率=675000/12000=56.25

小高层应分配的基础设施费=56.25*4000=225000元

某项工程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标价*(该项工程预算造价/各项工程预算造价之和)

小高层实际建筑安装工程费=2160000*(1260000/2700000)=1008000元

预提率=175000/(1600000+2400000+1000000)

=175000/5000000=0.035

小高层预提的配套设施费=1600000*0.035=56000元

分配率=528000/(1750000+2265000+785000)=0.11

小高层应分配的开发间接费=0.11*1750000=192500

4.3.2相关账务处理

(1)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小高层-土地征用费447000

贷: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成本447000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小高层-前期工程费 14000

-基础设施费 225000

贷:银行存款 239000

(2)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小高层-建筑安装工程费1008000

贷:应付账款1008000

(3)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小高层-配套设施费 56000

贷:预提费用 56000

(4)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小高层-开发间接费192500

贷:开发间接费用192500

(5)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小高层-配套设施费 11000

贷:预提费用 11000

(6)借:开发产品-商品房-小高层1953500

贷: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小高层1953500

第6篇:会计应用实务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项目规划;项目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5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以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为基本模式,其本质是在强调学习者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际工作任务或项目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组织课程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工作项目或任务之中,教学进程完全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单纯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该教学法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已经在高职院校的多个专业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有关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探索也非常活跃,但是理工类专业对该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较多,而文科类专业对于项目教学法的实际运用偏少,目前仅在“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教学中运用较多,而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其他骨干课程运用较少,相应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探索也不够充分。

一、在“会计实务”实训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会计实务”是高职会计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骨干课程,也是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最高的专业课程,如何提高“会计实务”实训课程的质量与效率是每个院校的专业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追求的课题。

会计课程的特点之一是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的积累,又需要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然而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39个会计准则,会计专业理论教学的压力突然加大,加上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三年制教学,进一步压缩了教学时间,使得很多教师都是按照教材上课,重点讲授理论,然后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很难在有限的课时中安排实训项目。讲和练不能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不易被掌握或掌握得模糊不清,难以做到融会贯通,或者即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没有办法有效地解决。

过去传统的“会计实务”实训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量重复地习作模拟作业,基本上属于“照猫画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严重压制,多数学生是通过抄袭来完成实训任务的。而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激励学生通过自我努力达到自己的工作目标。该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而又有创造性的学习,并能在学习中与他人相互协作,能够充分体现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即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形成,又能够大大提高实训效果。

二、在“会计实务”实训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

有效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合理进行项目规划与项目任务设计,而这一点恰恰是会计实务课程优势所在。

首先,会计实务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本身就是按照“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依次展开的,具有天然的“项目”设计优势,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训可以同步有机结合进行。

其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业务准则也是按照会计行为的项目任务范围设置的,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职工薪酬”等,如此设计的会计准则体系为开展模块化的理论教学和项目驱动式的实训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再其次,企业单位会计实践中的岗位设置与会计实务教学项目基本吻合,如出纳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会计主管岗等,而且会计软件中的账务处理系统也基本按照会计岗位设置划分模块。

最后,很多院校已经在会计实务课程实训中开展“模块教学”,并采用“把工厂搬进校园”或“账、证、表进课堂”的模拟方式,为进一步开展项目教学法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经验。

也就是说,在会计实务实训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天然项目”优势,又具有一定的素材储备和经验积淀。

三、在“会计实务”实训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思路

项目教学法需要教师与学生默契配合来完成,应当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角色,专业教师需要做好项目规划、任务设计、项目实训素材准备、项目引领以及最终的评价与分析等工作,学生应当做好分组、解读项目任务书、按任务分工以及相互成果评价等工作。而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最关键的工作就是正确制定项目规划、合理设计项目任务和充分恰当地提供项目素材。

(一)正确制定项目规划

开展项目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进行项目规划,在进行项目规划时应注意:远期项目规划与近期项目规划相结合;单一项目规划与综合项目规划相结合;分组项目规划与单人项目规划相结合;项目规划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相结合。

一个完整的会计实务实训体系的最终整体项目目标应当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然后将整个项目按照会计岗位设置分为若干子项目,如出纳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会计主管岗等,再按照会计工作流程设置项目活动,如制单、审核、记账等,让同学们分角色,轮流从事各个岗位的会计工作,从而使学生更能适应将来的岗位需要,也能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各个岗位的会计知识与技能。

(二)合理设计项目任务

每个实训项目都具有相对独立的任务体系,如固定资产核算应当处理的业务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取得业务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与计量业务核算、固定资产盘存业务核算、固定资产期末计价业务核算、固定资产处置业务核算等任务,引领学生通过解读任务书了解本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动巩固复习与本岗位有关的会计理论知识,快速认知并熟练运用与本岗位有关的业务素材,并能够快速主动地完成实训体系中布置的任务。

(三)充分恰当地提供项目素材

有效实施项目教学法最好的素材准备方式是编写专用的项目教学教材,通过教材把高度仿真的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引入课堂。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国家统一规定格式的资料准备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比较难搜集当属原始凭证,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业务所使用的原始凭证样式各异,很难将会计实践中所使用的全部原始凭证都整理齐全并搬入课堂,只能选择较为规范并具有代表性的原始凭证提供给学生。

(四)按项目组织教学

在项目教学法中,应当根据项目内容的结构和已设置任务的特点来安排学习活动,可以是教师讲授,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把握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学生要体现其主体地位,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将会更好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他们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

(五)评价项目完成结果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评价的目的为学生找到自己能力的增长点,从而更好地改进学习。教师要及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四、结论

在职业教育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会计准则体系设计、会计实践中的岗位设置以及会计核算软件中的模块设置等,都为在“会计实务”实训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提供了天然的优势资源,以往的模块教学法又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经验积淀,这一切都为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开展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新派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

第7篇:会计应用实务范文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概述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各种会计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虽然是相对应的计量属性,但两者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有时就是根据交易时有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另外,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也就是说,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存在,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全企业的资本和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在当今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随着形势的变化,有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果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那么就不能真实地反映这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从而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误导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而采用公允价值对有关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作出正确的评价。尽管公允价值有时需要通过估值技术获得,影响了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但按公允价值加工的信息对于现在或未来的经济决策来说更相关,因此变得更可靠。而按历史成本加工的信息由于时间这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决策来说,有可能因不相关而变得较不可靠。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能够保全企业的资本和真实反映企业的收益。

二、公允价值应用举例

(一)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也就是说,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即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例1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锻压设备交换黄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起重机,换入的起重机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锻压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80,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20,000元,公允价值为80,000元。起重机的账面原价为240,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60,000元,公允价值为85,000元。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银行存款向黄河股份有限公司支付补价5,000元。假设黄河股份有限公司换入长江股份有公司的锻压设备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长江股份有限公司和黄河股份有限公司都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整个交易过程中长江股份有限公司接受起重机发生运杂费3,000元,黄河股份有限公司接受锻压设备发生运杂费3,800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除此之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本例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应当计算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对长江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支付的补价5,000元÷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85,000元=5.88%<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黄河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收到的补价5,000元÷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85,000元=5.88%<25%,同样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由于锻压设备和起重机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地计量,所以长江股份有限公司和黄河股份有限公司均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产生的损益。

长江公司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85,000+3,000=88,000(元)

黄河公司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80,000+3,800=83,800(元)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换出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60,000

累计折旧120,000

贷:固定资产18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②换入的固定资产入账:

借:固定资产88,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63,000

银行存款5,000

营业外收入20,000

黄河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换出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0

累计折旧160,000

贷:固定资产24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3,800

贷:银行存款3,800

②换入的固定资产入账

借:固定资产83,800

银行存款5,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3,800

营业外收入5,000

(二)在租赁业务中公允价值可作为判断融资租赁的标准。租赁具体准则规定,如果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那么就可以认定该项租赁为融资租赁。如果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同样可以认定该项租赁为融资租赁。

例22006年12月1日,广厦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与中国华东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广厦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向中国华东租赁公司租入一条建筑构建生产线,起租日为2007年1月1日,租赁期从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36个月。广厦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每隔6个月于月末支付租金160,000元,该生产线的保险、维护等费用均由广厦公司负担,估计每年约10,000元。广厦公司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差旅费共1,000元。该生产线在2006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700,000元,估计使用年限为6年,期满无残值,广厦公司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租赁期届满时,广厦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生产线的选择权,购买价为100元,估计该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0,000元。另外,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6%(6个月利率)(华东公司租赁内含利率未知)。

本例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优惠购买价100元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80,000元,所以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广厦公司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另外,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大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根据这两点,可以认定这项租赁为融资租赁。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行使优惠购买选择权支付的金额=160,000×6+100=960,100(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60,000×4.917+100×0.705=786,790.5(元)

根据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原则,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租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700,000+1,000=701,000(元)

除了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融资租赁业务中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外,在其他很多方面公允价值都被作为计量标准。比如,固定资产具体准则规定,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再比如,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8篇:会计应用实务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实务;影响;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120-02

1公允价值概述

所谓的公允价值,是指在买卖双方都很熟悉市场的情况下,共同遵守公平、自愿交易的原则,对某样事物共同商定价格。而又有另一方面的解释,公允价值是指在自愿、公平交易的原则下,一项可以被买卖的资产,或者是一项可以被清偿的负债的交易价格。所以,实际上公允价值是指双方都熟悉市场情况的条件下,对负债,或资产效用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价。而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进一步令公允价值能够从抽象的理念,转变成具体化的实际操作,这对我国的会计实务工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2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现状

过去,我国企业在测量会计要素的时候,会采用历史成本作为成本计量,而在我国颁布新会计准则后,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推广和宣传,如今我国大部分都开始采用公允价值作为成本计量,而且由实践经验可得,在历史成本作为成本计量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引入公允价值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更贴合实际地展示出企业的市场经营能力,帮助我国的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选择。

3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工作中的运用

自从公允价值在我国推广和宣传后,各企业开始尝试接触公允价值计量,在各方面工作都开始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方式:

3.1交易性金融资产

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成本作为公允价值的初始计量,和这笔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的交易费用就会变成当期损益。等级资产负债表的时候,企业的会计人员应该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型进行分别分析,确定各自的公允价值,并将其变动算入当期损益。这样不仅能够增加企业的收益,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3.2主要非金融工具项目

一般来说,企业的主要非金融工具项目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投资性房地产和资产减值。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方式,一旦选择之后,就不能够改变。至于资产减值,可以为企业关于减值的多方面工作提供了一个建议。

3.3利润表

传统的计量方式是按照企业的收入与支出配比的原则,计算出差额的。而公允价值的收益计算方法则采用资产负债法,把计算所得的资产价值的变动额作为当期的净收益。在一般的交易中,交易收入的公允价值和合同的价格是一致的。但是在分期支付等形式中,需要考虑到其他风险等因素的影响,把应收的合同价格进行折现,确认为公允价值的收入,并把合同价格和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算入当期损益。最后,在编制利润表的时候,不需要把年度损失登记在内。

3.4企业合并

企业间进行合并,可以看做是一次交易活动。采取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首先就要按照取得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或者债券的公允价值确认企业的合并成本,购买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过程中所取得净资产份额公允价值的差额,应该计入当期损益。

3.5债务重组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对企业的债务重组过程的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转作资本过程中的非现金资产的价值都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其公允价值进行处理。企业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凡事进行债务重组的得利是可以记入当期损益的,而对于债权人豁免的部分,债务人是可以作为得利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债务人的收益在另一方面来说其实是债权人的损失。因此,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来让债权人承受巨大的损失是不现实。债权人没有任何理由为增加债务人的收益而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除非双方存在着关联方关系。

4公允价值对我国会计实务的影响

从目前我国会计实务的工作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效果既有有利的方面,又有不利的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公允价值的实际运用,对于会计实务各方面的工作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4.1对债务重组的影响

公允价值主要关注企业的现在和将来的经营能力,能够全面地、充分地利用市场中的各种信息,把企业的各种实际情况更真实地展示出来。而在企业债务重组方面,公允价值能够帮助债务人获取更多的利润,而且还可以帮助很多无法偿还债务的企业成功办理债务重组,获得充足收益,而这份收益能够提升企业的股份收益,从而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解决部分债务问题。

4.2对企业合并的影响

如果企业合并采取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那么就会出现商誉,但要注意的是,所产生的商誉有可能是正商誉,或者负商誉。假如是前者,就需要按照相关的灌顶进行减值,如果是后者,就需要由相关部门进行详细的核查,然后计入当期损益。而且,购买双方的交易额是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话,出现账目上的交易数量和公允价值有差异的情况时,需要把两者的相差数值算入当期损益。

4.3对金融工具的影响

在会计实务中,历史成本占有成本计量的主导地位,但是对于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唯一的计量,这是因为金融工具的交易过程中,并没有实际的操作,所以金融工具所得的资产并不属于传统的计量范围之内,所以,企业的会计人员是不能够把这些资产登记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但是一般来说,公允价值的计量只需要考虑这种投资在短时间之内是不是会有回报,而并不注重资产交易的具体过程和形式。所以,在金融工具的交易中,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但前提是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准确地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合理投资。所以总的来说,和传统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加详细、精准地反映市场的未来走势,以及交易资产价值的涨跌,这一个优点,让金融工具的交易过程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只需要企业能够合理、正确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4.4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虽然在成本计量模式中,税法的计算方式和新会计准则的处理方式是基本相同的,但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计算,这两者又会显示出不同。新会计准则是在年末的时候,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而适当改变企业的账面价值,而不再计提摊销、折旧,而税法则是按照企业的实际成本计算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不承认公允价值变化所产生的资产,这样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导致企业出现负债等情况。

5结论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信将会成为会计实务计量的主流。随着公允价值的运用,相信不少人都能够看到公允价值对我国的会计实务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还会突破我国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尽管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经验尚浅,但是其优越性已经能够为我国的各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因此,相关的专业人员应该不断完善和提高相关的应用准则,确保公允价值能够在会计实务顺利运行,充分发挥公允价值应有的作用,以满足市场的要求和需要。

参考文献:

[1]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J].会计研究,2010(1):21-27+95.

[2]赵彦锋.汤湘希.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后果――基于2008年年报的数据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4):68-73.

[3]王建成,胡振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会计研究,2007(5).

[4]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7(11).

[5]魏春艳.公允价值基础性理论问题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4(5).

第9篇:会计应用实务范文

【关键词】 企业管理 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

一、引言

管理会计是由管理科学、现代行为科学以及现代数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而形成的管理学科。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主要职能是为企业的成本决策和财务控制提供会计信息,在服务对象上注重的是企业内部管理,是一种内部会计;在内容上更加侧重于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和规划,是一种经营管理型的会计类型。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不断深入发展,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的财务管理工作之中。在这种形势背景下,管理会计也被应用到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运用可以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为了适应时展要求和满足企业管理现实需求,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改进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从而使管理会计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首先对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改进管理会计的运用现状提供依据。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对管理会计不够重视

在管理会计的应用过程中,决策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程度和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中对管理会计的功能和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预测、决策以及计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管理会计意识淡薄,对管理会计工作不重视。这样,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就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中能否成功运用与决策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要在观念上对管理会计重视。

2、管理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薄弱

与我国传统的会计人员相比,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更高。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要拥有一定的现代管理知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持。但是,就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来看,企业的很多会计人员不仅没有管理意识,而且对管理问题知之甚少,远远不能满足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所以,为了更好地落实和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目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管理会计职能的落实问题

管理会计是一种前瞻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会计形式,在企业会计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管理会计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管理会计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只是等同于财务会计。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所关注的多是财务会计,注重的是日常工作中的会计实务。所以,当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引入管理会计以后,会计工作人员侧重的依旧是财务会计,很少有人会从管理的角度来操作会计管理工作,从而大大削弱了管理会计的职能。并且,很多企业都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和机构,只是把管理会计的相关职能分配给一些相关的部门。比如,把管理会计的预测职能分给企业的统计部门,把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分配给企业的生产部门等。管理会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企业把它的各部分职能分配给不同的管理部门,不利于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和效果。

4、企业创新管理体制的制约

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中应用的过程中,企业创新管理体制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创新管理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但是,这些改革一般都存在于理论上,离实际落实到位的还有相当的差距。所以,在我国的很多生产企业仍然普遍沿袭过去的传统管理体制。过去的企业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时展的步伐,不能适应现代管理会计的需要,阻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所以,在经济转型的新时期,推进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三、改进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观念,推进管理会计工作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创新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企业也不例外。面对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压力,企业会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利用一些新的管理方法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企业领导有着重要影响力。所以,为了加大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和程度,首先必须增强管理会计意识,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工作。在新时期,只有增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会计观念,才能保证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

2、加快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作为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是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一个关键环节和组成部分。为了确保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加快管理会计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具体来讲,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管理会计组织。为了加快管理会计的发展壮大,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建立管理会计组织十分必要。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我国的管理会计组织,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另外,成立了管理会计组织以后,也可以制定管理会计的考核标准,审核管理会计人员,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专业管理会计人员。第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管理会计工作中要涉及到预测、计划、控制等多个环节,这对管理会计人员在思维、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来看,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面对日益复杂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才能积极地应对和处理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企业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管理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好地做好管理会计工作。

3、设置专门机构,保障管理会计职能实施

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各个职能都被分配给其他一些相关的部门,比如,管理会计的计划职能被分给企业的业务部门,而预算职能被分到企业的财务部门等,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和机构,也没有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行负责和管理。这样,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和作用就大打折扣。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很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使其单独地行使管理会计职能,这不仅保证了管理会计工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使管理会计职能真正落到实处。当企业成立专门管理会计机构以后,管理会计人员就更加方便地从整体上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把握,从战略的高度开展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评价等各项工作,从而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利益的最大化,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4、健全信息系统,提高管理会计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在这种时代潮流的影响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越来越快,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目前,会计工作领域,各种会计工作软件和技术也在被使用:会计电算化已经在很多企业的会计工作中普遍使用。但是,很多企业对新技术的使用仅仅局限于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和运算,对会计整个系统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够。一般来说,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有两个功能: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会计核算功能主要用来显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的变更,而管理会计功能主要是把会计信息提供给经营管理者,为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条件。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只是注重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核算功能,而忽视了管理会计功能。因此,在今后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中,企业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功能和管理会计功能两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这样,通过建立健全管理会计系统,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息变革,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的预测、规划以及成本控制等提供会计信息支持,从而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应用。

四、结语

与传统的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是一种实施管理职能的会计,它会对会计工作中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全程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会计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企业经营决策人员管理会计意识淡薄,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及企业创新体制的滞后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加强管理会计队伍建设、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从而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各种条件,保障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福林:让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灿烂”[J].辽宁财税,2003(12).

[2] 贺德文:企业需要管理会计[J].交通财会,1988(6).

[3] 郑玉革:管理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