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确保资金流动性范文

确保资金流动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确保资金流动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确保资金流动性

第1篇:确保资金流动性范文

关键词:货物贸易;宏观审慎管理;外汇占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5-0034-04

近年来,为了确保国内流动性水平处于相对合适区间,中央银行不断创新管理工具,采取多种方式对流动性规模进行有效管理。但随着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的日益增长,外汇占款成为中央银行被动投放货币的主要渠道。货物贸易代客结售汇顺差是形成外汇占款的主要原因,而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后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可以有效控制外汇占款规模,进而增强国内市场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一、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对国内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一)外汇占款与银行代客结售汇高度正相关

从外汇占款的定义看,商业银行收购外汇资产的行为也就是代客结售汇行为,如果将商业银行向市场主体的售汇减掉,那么代客结售汇的差额应该是形成外汇占款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外汇占款”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的增加(见图1)。

(二)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的结构性特点

既然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的扩大直接导致外汇占款的增加,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银行代客结售汇的结构特点。

本文利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银行代客结汇和售汇数据,计算了代客结售汇顺差的结构(见图2和图3)。结果显示,2012年全国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为1106亿美元。其中,资本和金融项下顺差仅36亿美元,经常项下顺差达1069亿美元(占比96.7%)。而在经常项目中,货物贸易项下顺差为1869亿美元,服务贸易项下呈现逆差格局为-856亿美元,收益与经常转移项下顺差为56亿美元。因此,货物贸易项下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占顺差总额的绝对比例,这个特点在之前的年份中也具备。

[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

可以看出,货物贸易项下结售汇差额的多少直接决定当期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的大小,而银行代客结售汇规模与外汇占款规模息息相关,外汇占款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内市场流动性。

需要说明的是,从理论上来看,货物贸易代客结售汇顺差的形成实际上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跨境收付环节,即外汇由境外到境内,或由境内到境外;二是汇兑环节,即由境内外汇到境内人民币的转换,或由境内人民币到境内外汇的转换,也就是结汇或者售汇。在企业结售汇意愿不变的前提下①,如果跨境收付汇顺差增加,代客结售汇顺差必然增加;而“货物贸易收付汇差额”与“新增外汇占款”的相关系数为0.85,依然呈现高度正相关,表明货物贸易收付汇顺差与外汇占款也具有密切关系。

二、货物贸易改革中的宏观审慎管理

既然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对国内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很大,那么如果可以通过有效管理,使得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流入和流出达到相对均衡,则可从根本上提升央行流动性管理水平。2010年启动的货物贸易改革为从宏观上管理跨境资金提供了可能。

(一)改革总体思路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促进贸易便利化为主要抓手,以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为底线,切实转变货物贸易管理方式,真正实现“便利化”与“防风险”的有效统一。改革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主要框架是“总量核查、动态监测、分类管理”。其中,“总量核查”摒弃了核销制度“一一对应”的要求,全面采集企业进出口与收付汇数据,从整体出发评估企业货物流与资金流的匹配程度。笔者认为,“总量核查”为从宏观上对货物贸易开展审慎管理提供了可能性。

(二)改革后的货物贸易宏观审慎管理

改革后货物贸易宏观审慎管理根据管理工具实施条件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日常管理;二是应急管理。每一类管理工具在理论上均是对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强化,是“不可能三角”的其中一角。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对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强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1. 宏观审慎日常管理。笔者将“货物贸易宏观审慎日常管理”定义为:根据国际收支形势和外汇管理需要,外汇管理部门利用“监测指标阈值的动态调整机制”和“对企业主体实施差别化管理的分类管理机制”这两个工具,实现对资金流与货物流偏离程度的逆向纠正,从而达到“逆周期调节”的管理目的。

(1)监测指标阈值的动态调整机制。货物贸易宏观审慎管理的起点是确定“监测指标”的“阈值范围”。所谓“监测指标”是指改革后设计的一系列总量核查指标,外汇管理部门通过这些监测指标可以核查地区、行业和企业货物流与资金流匹配情况。“阈值范围”则是指外汇管理部门认定的指标正常区间,阈值范围内的被认定为正常企业,范围外的则是需要重点监测或核查的市场主体。按照规定,省级外汇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和管理需要对监测指标阈值进行动态调整。

笔者认为,“指标阈值动态调整机制”是体现货物贸易宏观审慎管理中“评估风险”、“逆周期调节”和“总量调节”的最重要手段。首先,监测指标能够从不同方面根据指标数值衡量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流入或流出的偏离程度,指标数值的正负以及数值的大小均有较为明确的意义,外汇管理部门能够依据数值的大小来合理评估跨境资金流动总体风险。其次,阈值范围的调整是由外汇管理部门人工设置,可以根据宏观形势,按照指标含义进行“逆向”设置,即:若跨境资金宏观上是流入态势,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流入规模,则可以将指标阈值的正常范围向流出方向调整。再次,阈值范围的“动态”调整机制使得外汇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能够及时对市场形势进行有效“反馈”,避免定期调整产生管理时滞的问题。最后,当监测指标应用于地区、行业等宏观层面时,这代表了对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总量”调节,而非仅针对某个市场微观主体予以管理。

笔者以监测核心指标之一――“总量差额率”②为例。该指标主要衡量地区或企业资金流与货物流的整体偏离程度,如果总量差额率为0,则代表货物流与资金流是平衡的;如果总量差额率为正,则代表有资金流入,数值越大代表资金流入越多;反之亦然。假如目前某地区将总量差额率的阈值设定为[-5%,5%],也就是说总量差额率在[±]5%之内的企业都为合规企业,之外的企业则被纳入重点监测与核查的范围。如果某一时间段跨境资金流入压力显著增加,需要加大对资金流入企业的管理力度。这时,可以将总量差额率的阈值范围进行调整,假设重新设定为[-7%,3%],这种调整意味着:一方面,将更多呈现流入特点的企业纳入重点监测视野,原来5%以内的企业均为合规,现在这一标准提高到3%;另一方面,资金流出企业的重点监测范围在缩小,原来大于5%的企业才纳入,现在则为大于7%才纳入。可以预见,调整后可将更多呈现流入特点的企业纳入重点监测视野,后续的非现场监测、现场核查和分类管理对象也更多集中在资金流入企业,从而实现对跨境资金形势的“逆向纠正”,进而减轻资金流入压力。

(2)对企业主体实施差别化管理的分类管理机制。在确定监测指标阈值范围后,实现宏观审慎管理目标还需要对市场微观主体实施具体的管理措施。类似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度设计,改革后,外汇管理部门对企业也实施了差别化管理,将企业分成A、B、C三类。A类企业适用便利化管理措施;B类企业实施收付汇额度管理,且不得办理90天以上的延期付款和延期收汇业务,不得办理收支日期间隔超过90天的转口贸易业务;C类企业业务则需经外汇管理部门逐笔事前登记,且不得办理90天以上的延期付款、托收业务,不得签订包含90天以上(不含90天)收汇条款的出口合同,不得办理转口贸易外汇收支等。

笔者认为,“分类管理机制”是宏观审慎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一方面,“分类管理机制”对微观主体形成正向激励,督促企业实现货物流与资金流的基本平衡,从根本上减少宏观层面上跨境资金大出大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分类管理机制”中限制的部分业务均是在以往管理实践里发现的异常跨境资金流动较常利用的渠道,通过限制B类和C类企业开展这部分业务,可以有效提升审慎管理的效率。

2. 宏观审慎应急管理。笔者将“宏观审慎应急管理”定义为:在国际收支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出现大规模的跨境资金流入或流出的形势下,外汇管理部门利用应急管理工具,在短时间内实现逆向调节的管理目标。宏观审慎应急管理是日常管理的必要补充和辅助。

(1)调整待核查账户管理政策。改革前,企业出口获得的外汇收入首先需要进入待核查账户,在额度内可在银行办理结汇。结汇额度根据企业报关出口数据确定,这为收汇的真实性与一致性提供了必要保证。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结汇速度,便利企业经营,改革取消了额度管理,A类企业不再受结汇额度的限制。但改革并未取消待核查账户,所有企业的出口收入依然要先进入待核查账户。一旦发生形势逆转,尤其是资金大规模流入时,可随时调整待核查账户政策,如:可恢复待核查账户额度管理,以延缓企业结汇速度,确保外汇收入均具有对应的货物流。

(2)针对跨境资金流动结构性特点出台差异化管理政策。改革后,外汇管理部门能够利用电子化系统对货物贸易项下的跨境资金流动进行更为深入的结构性分析,包括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规模等。因此,在形势发生变化时,外汇管理部门可直接锁定形势最严峻、最需要予以管理的领域,出台相关管理举措,实现“精确打击”。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将货物贸易改革中的宏观审慎管理逻辑总结如下:外汇管理部门利用监测指标阈值动态调整等宏观审慎管理工具来调节货物贸易收付汇差额和代客结售汇差额,从而影响外汇占款规模,最终影响市场流动性水平。

三、货物贸易宏观审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从改革后的管理实践来看,货物贸易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极大提升贸易便利化的同时,管理的主动性、有效性、针对性大幅提高,但依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管理工具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应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原则,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予以完善。

(一)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实践证明,虽然对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强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但作为管理的下游部门,仅仅依靠外汇管理部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由外汇占款激增带来的国内市场流动性规模庞大问题,应加强各类宏观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充分发挥政策合力。建议切实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和优化,健全完善鼓励进口的外贸政策,改变以往片面鼓励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倾向;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扩大汇率波动区间,提升人民币估值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步放松市场主体在境外投资等方面的政策限制,丰富和增加用汇渠道。

(二)监测指标动态调整的科学性和及时性需继续完善

改革后的管理实践显示,虽然省级外汇管理部门每个季度均需要评估监测指标阈值的合理性,但评估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完善和验证。鉴于地市级外汇管理部门与市场更为贴近,建议可将监测指标阈值调整权限由省级外汇管理部门适当下放;建立健全阈值范围动态调整的指标标准,明确何种指标达到何种标准时需要及时调整阈值范围;增加阈值范围合理性评估的频率,确保调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进一步健全中观监测分析机制

改革后,外汇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电子化系统数据开展中观层面的监测分析,但目前来看依然存在电子化系统数据挖掘深度不够、监测分析方法有待完善、形势分析敏感度需要加强和监测分析与管理政策制定衔接不够等突出问题。建议进一步利用系统提供的数据挖掘工具,将不同维度相结合来发现数据背后包含的更多信息;通过管理实践发现、验证能够提升宏观审慎管理绩效的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并将其固化和推广;提升形势分析敏感程度,及时发现货物贸易项下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的结构性特点,准确锁定异常资金流动的主要渠道、主要方式和所涉及的相关微观主体;加强对待出台政策的科学性评估。

(四)丰富完善微观主体分类管理措施

笔者认为,目前“分类管理机制”中的相关措施与实现管理目标之间的衔接程度还不够直接,尤其是对企业结售汇环节的管理还需加强。建议根据管理实践增加对B类和C类企业结售汇、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限制。例如,可以考虑规定B类或C类企业结汇或售汇总体规模,并根据国际收支形势和管理需要实施动态调整,超过规模的结汇或售汇应经过外汇管理部门的审批。

(五)做好宏观审慎应急管理政策的储备工作

目前来看,货物贸易宏观审慎应急管理可以利用的工具还不多,应进一步做好相关政策的储备工作。建议充分发挥待核查账户功能,研究其在延缓结汇周期、提高业务真实性等方面的作用,并制定相关政策;借鉴差别准备金率制度,探索设计银行主体货物贸易宏观审慎管理指标体系,在国际收支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时,通过限制银行向央行结汇或购汇规模来达到有效调节流动性水平的目的。

注:

①当然,企业结售汇意愿会直接影响结售汇顺差规模,如果收付汇差额不变,而企业结汇意愿提高,或售汇意愿下降,均会导致结售汇顺差的扩大。

②总量差额率=[(收汇-付汇)-(出口-进口)]/(收汇+付汇+出口+进口)×100%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研究,2011,(1).

[2]黄为,李京晔,段京文.我国货币供应中的货币陷阱研究[J].财贸经济,2007,(10).

[3]方先明,裴平,张谊浩.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06,(7).

[4]赵振全,刘柏.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检验[J].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2006,(5).

第2篇:确保资金流动性范文

货币和汇率政策组合产生的激励机制构成

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对利率和汇率政策产生的激励机制高度敏感。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不管他们是否进行资本管制,货币和汇率政策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些国家对不稳定资本流动的脆弱性。一致性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利率和汇率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政策的长期可支撑性。这样,实行货币和汇率政策一致的国家,比如,一国指导其利率以达到一个内部名义目标,同时允许其汇率调整,避免了严重的资本流动逆转。而不实行一致的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国家,例如,采取汇率目标政策,同时指导其利率以达到其内部稳定的目标,这就产生了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刺激,并且更加面临资本流动的逆转。在几个例子中,一些国家采用资本管制来调和其不一致的政策组合。但是,如果一国不采取更多的基础性政策来调整其货币和汇率政策,则资本管制仅对减少资本流入和流出的总量有部分影响。当这些国家的政策组合出现问题时,他们就面临着资本流动逆转的风险。财会

货币和汇率政策一致性的两个要素是相关的:在某一时点上一致或兼容;长期一致。

某一时点上一致或兼容可通过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和可完全替代资产的、源自预付资产调整的回报利率在各国间都相同的套利条件来说明:

i=i*+fdfd=[(ef-es)/es]x100

i和i*是同期国内和国外资产的回报率;fd是同期本币的远期贴现;ef和es是本币对外币的远期和即期汇率。抛补利率平价表明,当国外利率和远期汇率已定的情况下,一国只能决定国内利率或是即期汇率中的一个,不能同时决定。当抛补利率平价有效时,利率和汇率相互不是独立的,不能被当作分离的工具。

随着资本流动的更加自由,国内市场上的短期利率将更加取决于抛补利率平价条件。试图同时设定利率和汇率,也就是使利率和汇率相互独立,则当市场对如此作法创造的刺激进行反应、在国家之间进行投资转换时,就将导致短期资本流动。通过货币和汇率政策来达到不同(或潜在冲突)的宏观经济目标的可能性将更受到资本帐户开放的限制。例如,如果货币(或利率)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为目标,就不可能利用汇率来保卫国际竞争力;相反,如果汇率政策以获得外币竞争力为目标或以固定汇率为目标,则货币政策将在实现内部稳定目标或管理短期资本流动的后果方面,没有多少自。因此,在更大的资本流动的情况下,一致的货币和汇率政策组合将只能实现下述二者之一:如果是钉住或严格管理的汇率,则为支持汇率采取灵活的利率(或货币)政策;或者利率被用来实现国内货币目标,使汇率更具灵活性。

政策一致性的第二个方面是给定的汇率和货币政策组合长期保持一致,这决定着所选择的政策组合的可支撑性。当一个在最初时期形成最佳计划的未来政策决定在晚些时候看来不再是最佳时,这样的经济政策被认为是“时间不一致”。例如,在盛行的条件下决定在未来时期维持汇率水平不再是最佳时,钉住或管理汇率就可能变得“时间不一致”。例如,当为维护汇率的团体部门成本非常高时,就该放弃为支持实际部门的汇率目标。认定政策制定者可能在长期中不一致,有着理性预期的私人部门决策者将不再相信的政策并且相应地与政策制定者一样,不再保持一致性。这就是说,认定了政策制定者食言动机的理性机构,将不会发现钉住汇率是可信的,一旦有钉住汇率与当前经济和市场条件不相一致的信号时,他们就将攻击货币。在大量资本流动的环境下,这种打击的潜在规模可能很大,这些机构可以通过各种远期交易来“短”货币,官方通过利率和外汇市场干预来维持钉住汇率的企图可能无效(如1992年西班牙ERM危机或近期亚洲危机中泰国的经历)。

在资本流动日益增加的过程中,建立起货币和汇率政策可支撑性(时间一致性)的信心需要国家或采取非常强的钉住汇率承诺,或采取灵活的汇率。为获得可靠的货币和汇率政策组合,政策制定者或被剥夺任意决定的权力,例如通过法律或专门协议来限制中央银行货币性融资(如在货币局)来形成一个严格的固定汇率政策的承诺,或在一开始就采取灵活的汇率制度。各国的经验看来支持这样一个观点:随着更进一步的资本流动,更加极端的汇率机制变得更可行,在已开放的资本帐户的情况下,IMF成员国有转向更加极端的汇率制度的倾向。因为没有几个国家能够作出可靠的汇率钉住的政策承诺,所以许多已开放资本帐户的新兴市场国家已接受了更大的汇率灵活性。其中一些国家以改革和注重实效的模式引入了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例如通过进一步放宽货币波动区间作为退出更加刚性的钉住汇率的策略,但是普遍发现在资本帐户进一步自由化的情况下,很有必要转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安排。

管理在资金跨境流动中的特殊风险

跨境资金流动通常比纯粹的国内交易有更多一层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包括转移,清算,国家风险),其资本交易类型包括:(1)银行向居民和非居民的外币贷款;(2)银行与居民和非居民(包括离岸客户)进行衍生外汇交易(调期、期权、远期等);(3)银行的其他表外或有外汇资产和负债(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在管理这类风险中,应适当地认识、分析、监管和限制国内信用风险和跨境风险暴露;限制对单个借款人或相关借款人集团的大量头寸暴露,限制关联放贷;限制在特别产业、部门或地区的集中贷款;限制外汇贷款的头寸暴露。其它风险还包括:贷款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为应对跨境资金流动产生的风险,无论债权国还是债务国都需要选择性地实行适合的审慎规则。实施这样的审慎方法与私人机构对风险的管理有关,也与货币当局对自身的外汇风险和敞口的管理有关。

在中央银行的货币风险管理方面,亚洲危机的一个关键教训是国家尤其应该关注其自身外汇资产和负债-其外汇储备头寸-以减少因潜在的资本流动不稳定带来的脆弱性,并且与汇率的变化相协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审慎方法的教训同样适用于中央银行管理其储备头寸。尤其是包括如下重要性:

*精确测量外汇敞口,包括表外行为,如在远期外汇市场的干预;

*全面监控外汇流动性存量,包括衍生交易,如外汇资产和负债方面的买入和卖出期权;

*通过使资金来源多样化管理市场对流动性的获得;

*面临危机情形的偶然性

计划,如协商一个事先确定利率成本、可在危机时提取的暂时的存款底线。

这样的方法越来越与各国和国际上对官方外汇储备充足率的监测和估量方法相混合。同时也强调了更加综合的关于外汇储备存量信息的重要性。

支持金融部门改革

为管理跨境资金流动产生的特殊风险,在实施最佳可行的审慎规则之外,在资本帐户开放的进程中一个能够发挥作用的金融市场需要实施一套全面的金融部门改革。

1、建立和保持健康和健全的银行体系

增加的跨境资金流动将加速对脆弱的银行体系的重建需求。资金流动主要通过银行;银行系统的力量将决定资金流动的效率和资金流动的可支撑性。如果资金流动在银行体系之外,资金将可能增加对国内银行系统的竞争压力,这样就需要重建银行系统。考虑到银行利率和贷款政策将对其他机构的国际借贷和其他可替代资本的借贷决策产生的影响,虽然有选择性的资本管制对阻止脆弱的或无偿付能力的银行对外借款可能是必要的,在银行体系脆弱的情况下,这并不必然减低金融体系对资本流动的脆弱性。较宽的银行存贷差可能导致过度的对外借款,或者较高的利率和尽管脆弱却有明确保证的银行将导致为存款到银行系统的(对外)借款。在国家越来越暴露于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下,必须加快通过合并、关闭、清算破产无法生存的银行、对无法生存银行资本重组、加强银行管理等方法来重建脆弱银行。财会

2、强化会计、审计、信息披露和监管框架

除非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有效监管体系、合适的会计和审计框架以及与国际最佳经验一致的信息披露标准,否则大量管理各种类型国内和国际交易风险的审慎规则仍无法满足提高金融机构面对各种金融风险能够恢复能力的愿望。这是因为,依赖于限制的审慎规则很可能像资本管制一样导致欺骗倾向,但是在有信息披露的方面,欺骗的程度会较小。适合的会计和信息批露标准以及全面的监管体系,在使监管当局和市场能够准确估计银行机构的全面金融状况和其风险暴露程度(与其跨境行为一致,如离岸业务和表外业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经济和金融数据的有助于市场对经济和宏观经济表现的健康估计。强大的监管框架、充分的报告和信息系统在确保银行遵守现存的审慎原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包括加强审慎和规则框架及监管的银行部门的改革如果滞后于资本帐户自由化,则高度的资本流动就会增加金融机构对资金跨境流动产生的风险的暴露程度,其脆弱性将导致银行和货币危机(如在泰国、印尼和韩国)。

3、深化金融市场和工具

具有流动性的金融市场(银行间货币市场、即期和远期外汇市场、证券市场)是在资本帐户开放条件下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所必需的,同时也是促进市场参与者对其因国内外资本交易产生风险的保值所必需的。尤其是,流动的即期和远期外汇市场和充足的保值工具将使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对其外汇风险进行测算和保值;具有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将有助于管理流动性和利率风险,便利公司部门获取金融资源,从而降低银行机构作为主要金融资源中介的负担。这种市场的发展将需要价格—利率和汇率—具有灵活性,配置合适的市场基础设施,包括支付和清算系统、操作密码和技术基础设施。

最后,由直接的货币控制工具转向更加以市场为基础的过程,是金融部门改革的重要内容。缺少足够的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如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操作和中央银行在市场利率下的流动性工具)将限制当局对资本流动的管理能力,这样使货币政策的执行变得更加复杂。财会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管理的“现代”方法的主要要素总结如下:

*内部一致的货币和汇率政策框架,这些政策框架可长期持续,可帮助降低对短期资本流入波动的刺激;

*跨境流动中产生的额外特殊风险的确认和审慎管理;这样的审慎规则预计会增加金融体系对资本流动中不利冲击的适应性,在各国发展其规则框架、市场和实施能力时替代资本管制;

*支持金融改革的需要,包括确保一个健康、健全的银行体系的存在;强化会计、审计、信息披露和监管框架,以精确计量银行机构的风险暴露程度和确保市场纪律,并遵从最佳可操作的审慎规则;加速发展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以便利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管理;

第3篇:确保资金流动性范文

(一)流动性金融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抵御风险能力与其自身资金流动性水平直接相关。由于制度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其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资金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遇到金融风险时不能及时扩大资金来弥补资金空缺,容易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如果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流动性较强,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危机时,也能快速以流动资金弥补资金缺口,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贷款公司的经济损失。同时,良好的资金流动也能为小额贷款公司带来更高的经济利益,通过参与获益更高的投资业务,使其自身资本量得到提升。

(二)信贷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就是借出资金并收取一定的利息,信贷部门对贷款中的各种风险的预判和识别是保障小额贷款公司持续经营的有效保障。一方面,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对信贷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对贷款的长短期不能均衡有效分布,过于集中的贷款持有人和申请人容易导致风险集中。另一方面,贷款公司一般都有多种信贷产品,其申贷标准过于灵活容易引起贷款的抵押率过低,使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攀升。

(三)市场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在充满未知的金融市场中面临着许多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如下:第一,由于缺乏完善且有效的法律法规为小额贷款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引导与保障,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着随时都可能被改制转型的风险。第二,小额贷款公司受到市场经济活跃度的影响较大,市场经济发展平稳,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利润都有较好的保障,相反,经济发展萎缩,小额贷款的业务数量也随之减少,贷款难以安全回笼的风险大大提升。

二、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一)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原则

1、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金融风险受多方面影响,需要对其相关的各个涉及面信息加以收集,最大化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针对一些信息不公开的企业,要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进行信息获取,确保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全面化要分层次全面监测各类信息变化情况。一是监测市场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等宏观经济变化情况;二是监测整个小额贷款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各项活动;三是监测客户经营和财务状况;四是监测自身流动性水平及业务运营情况。

3、信息可度量化已经确定了的信息指标或参数,需要对其加以量化分析,才能将其归化到相应的金融风险等级区域,通过与对比规定的风险阀值,从而促进风险预控方案的制定。

(二)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

1、设置金融风险预警信息采集数据库设置专门的金融风险信息采集数据库,通过对其中的信息流加以分析,才能更好地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预警体系。经过计算机对信息加以整合,从而选择出符合要求的实际需求的信息资源,然后与指标参数进行匹配和分类。收集与公司长远发展联系较为密切且对发展有利的经济指标,如当前市场经济状况、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的变化、经济增长率以及金融政策等信息,同时对新的经济政策和法规或政策信息加以有效地收集。

2、设置金融风险预警指标分析系统资产的流动程度对小额贷款公司具有较大影响,资产流动性不足容易造成经营风险。对保证金比率的分析,能够有效对贷款申请人的条件与实力加以考核;对风险备付金比率的分析能够使资金得到有效地利用,解决突发的经济危机;对短期贷款比率的分析能够加快资金回笼,增强资金的流动性。

三、结束语

第4篇:确保资金流动性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监管;余额宝;运营机制

一、引言

从支付宝余额宝这一产品时起,社会各界便对其各抒己见,有说支付宝是在打“球”,是钻了法律的空子;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从线下全部搬到线上,更为方便快捷。对此是好是坏,笔者认为,作为理财产品,简而言之怎样能把资金充分利用,怎样能使用户受益最大化,这才是最重要的。就目前来看,从余额宝诞生过后,其带来很明显的“鲶鱼效应”。各种“宝”类产品如雨后春笋,但随着这类产品的增多,监管也成为一个难题。如何来管,归谁管,如何规范,都不得不令人深思。所以说,金融产品在创新,监管制度也要与时俱进。

二、余额宝的运营机制的监管分析

余额宝,从它的诞生角度来看,为了导出沉淀资金,支付宝选择与基金公司合作,这样就必须在支付宝平台上开放一个“接口”,现在笔者就来分析一下这个作为“接口”的余额宝的运营机制并给出监管建议。

1.支付宝平台操作监管

首先客户将资金从银行转出,存入支付宝。绝大多情况下银行有足够的存款准备金,所以此过程几乎是实时到账。在这里支付宝作为一个第三方平台,只为客户提供平台保管资金,而基于国家政策不支付储户存款利息。这一过程中支付宝公司的经营规范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目前来看,支付宝公司对于此期间的资金流动并没有做很详细的报告。所以央行应针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储户资金管理这一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要求公司披露相关资金流动,确保客户资金安全。

2.运营风险监管

当客户从支付宝“转账”到余额宝,这看似是资金从一个账户到另一个账户的“转账”问题,但是实质上并不是这样。作为“接口”的余额宝,当客户把资金转至余额宝时,便意味着客户购买了专为支付宝定制的天弘基金旗下的一项货币基金,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①(下称增利宝)。其中资金流动如下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风险将主要集中两方面。

(1)流动性风险监管

第一,客户大规模提现。这样会使基金公司承担巨大风险,并且根据《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2014年第4季度报告》数据显示,期末基金资产组合情况中有84.69%投资于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所以一旦出现大规模提现,那必将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冲击。

(2)投资风险监管

第二,基金投资风险。根据增利宝产品介绍,当资金进入天弘基金公司后,公司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但笔者认为投资风险除天弘基金外,支付宝公司也应承担一定责任。天弘增利宝是基于余额宝发行的一种公募基金,而余额宝作为其公募通道,所以应该担负一定责任,并接受证监会的监管。但在《余额宝服务协议》中支付宝明确表示投资损失及相关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不可向支付宝申请补偿。

3.网络运营安全的监管

除以上两方面外,余额宝是一个完全基于互联网平台,同时增利宝也打出“首只互联网基金,专为支付宝定制”的口号,这样就使以前传统基金的“线下”模式完全搬到了“线上”,那么客户的资金从进入支付宝开始,再到天弘基金公司,包括日后的返还收益,都在互联网上进行。这就使网络安全极其重要。

4.建立综合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采取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对于发展如此迅速的互联网金融,此种模式肯定不能很好地对其做到有效的监管。就拿上文所分析的余额宝来说,其者支付宝公司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它受到央行监管;并且余额宝作为公墓基金的通道,应受到证监会的监管;同时作为资金管理方天弘基金它的行为应受到证监会及银监会的监管,此外这些操作大部分是基于互联网,国家工信部应该规范这方面网络运营,确保网络账户安全。

参考文献:

[1]余程辉,曲艺.从创新与监管看余额宝的发展与风险[J]. 银行家,2014,06:105-107.

[2]刘力臻. 互联网金融:机理・特征・监管・趋势[J]. 当代经济研究,2014,12:28-34

[3]佘依林. 以渠道为特征的互联网理财销售模式的风险与监管――以对余额宝为例[J]. 武汉金融,2014,07:39-40+66.

[4]郑晓晓.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控研究[J].征信,2014,11:75-79.

注释:

①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由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一款货币型基金,基金代码000198。

第5篇:确保资金流动性范文

    论文摘要: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对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效益意义重大。因此,应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建立收入和支出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控制,实行统一 财务管理 ,防范资金风险。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获利能力最弱的资产。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求有效地保证一个企业随时有资金可以利用,并从闲置的资金中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也即要求在货币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出抉择,以期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不足和过剩所产生的不良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本文就企业如何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工作,谈一谈个人的认识。

一、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

货币资金预算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管理,而且有利于对整个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货币资金预算是对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的估计,也是对企业预算 期货 币资金收支结果的预算。实行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对于完善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货币资金预算为控制企业日常货币资金流动提供了主要依据,也是评价企业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的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和挪用的现象产生。

在货币资金预算中,应把整个预算期分为若干个时期分别计算货币资金的余额。长期货币资金流量预测虽然重要,但在货币资金管理中所编制的预算,主要是一年以下的短期预算。划分时期的长短要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来决定,但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即月度财务收支计划,某些货币资金流入流出变化大的企业,还可以按周或按日编制预算。

编制货币资金预算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 成本 费用预算等等。完整的货币资金预算应包括货币资金收入、货币资金支出、货币资金千余缺以及货币资金筹集等部分。

货币资金流入量来源于销售收入、 投资 收益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其中销售收入是最主要的部分,其金额可以直接从销售预算中得到;投资收益的货币资金收入时间比较固定,数量也容易确定;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可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关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预算期货币资金流入量加期初货币资金余额,构成预算期可动用货币资金数量。

货币资金流出量主要包括购货支出、营业费用支出、利息支出、上缴所得税、利润分配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其中购货支出可从 材料 预算中得到;营业费用支出如工资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可以从费用预算中得到;利息支出所需的资金可以从偿债计划中得到;所得税付出以及利润分配支出可根据企业的盈利计划预先估计,支付的时间也比较固定;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并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

二、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货币资金的同部控制制度,规范 会计 行为,要依据国家有关 法律 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完善企业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总责,并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安排、计划管理、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项目招标、工程采购、 经济 担保等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方式、方法、程序、责任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

一是 会计 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收支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账凭证的编制;二是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收支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 银行 有关票据和日记账的登记;三是内审人员应当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 审计 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账的定期核对;四是会计主管应负责审核收支项目、保管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印章;五是单位负责人应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及各项支出。

四、建立收入和支出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各个环节的 管理 ,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程序,确定货币资金执行的审批权限和制度,超限额或重大事项资金支付要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或超审批权限的资金支出。严格企业内部资金收入和支出审批程序。

1、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控制

①每笔收入支出都要及时开票;

②要尽可能使用转账结算,现金结算款项要及时送存银行;

③尽可能采用集中由 财务 部门收款的方式,分散收款要及时送交单位出纳;

④不得坐支各项收入;

⑤出纳员收妥每笔款项后应在收款凭证上加盖“收讫”章。

2、对货币资金的支出控制

①每笔支出都应有单位负责人的审批经、会计主管审核、会计人员复核;

②出纳人员每一笔款项都应以健全的会计凭证和完备的审批手续为依据,付款后,需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

③各项支出都有预算和定额控制执行;

④要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现金,尽可能使用转账支付;

⑤银行单据签发和印鉴保管应当分工负责。

    五、强化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控制

    加强对货币资金、会计凭证、原始的管理,要依法建账,及时核对银行账目,认真履行定期对账、报账的制度,建立定期进行检查的制约机制。不符合审核程序不能支付资金,按规定实事求是报账,不作假账。

一是货币资金的收付只能由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不得接触货币资金;二是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制度;三是出纳人员要做到每日现金日记账余额与保管的现金核对相符,并经常与会计核对账目;四是要严格执行定期现金突击盘点制度和核对银行账的制度;五是已开出的收付款原始凭证必须全部及时入账;六是所有收付款原始凭证必须连续编号并顺序使用,错 写作 废的原始单据应加盖“作废”章后妥善保管。

第6篇:确保资金流动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问题;措施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产规模大、业务范围广的企业集团不可避免的存在较长的资金链,比较容易出现资金使用不畅、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的情况。因此,探讨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据目前现状分析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管理水平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有着如此的现状:一方面资金紧张,另一方面资金占用较多,资金的运营效率较低。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集中管理与内部多层次管理机构分散占用资金的矛盾突出。虽然基本上每个企业都制定了资金使用计划,但是对于按计划进行资金运转,很多企业都难以做到,从而使得计划的可操作性差,并且企业存在盲目的资金管理,进而使得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受到影响。有些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没有制作出严密的可行性计划,导致投资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些企业银行账户较多,闲置资金较多;有些企业囤货较严重,资金运营效率低。

2.资金管理观念差,管理手段落后

现阶段我国企业融资较难,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融资是最困难的,因此,很多企业不是根据需要融资,而是“融资偏好”或者“融资冲动”。盲目的进行融资以后,又没有投资渠道,资金管理观念差。在我国,很多企业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因此,加强生产管理,却忽略了财务管理,导致从表面上来讲企业营运能力很强,但是事实上企业财务出现了很多问题。对于流通资金和营运资金的管理这方面,有部分企业比较弱,其设定的目标大多是资产总额等方面的指标,而对于良性资金流问题没有关注到,很明显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现金流等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现金流管理没有做好,最终使得不良现金流产生。

3.监控不力,缺乏严格监督监

控不利是所有者对企业、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行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擅自挪用资金等内部控制现象较为严重。虽然出现这些问题的企业一般都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和监督制度,但是监督者并没有按照规定的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财务资金管理,因此,导致这些制度流于形式。不少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1.明确管理目标,优化管理环境

统一集中与分口、分级管理相结合,建立使用资金的责任制,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合理、节约地使用资金;加强资金监控力度通过资金监控可以实现对成员单位实时付款、收款情况的信息收集,实现集团资金的归集、划拨,保证成员单位商业银行账户余额在某个特定时点的特定余额,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各成员单位的资金流量情况,实现集团资金监控的基本功能。加强资金监控,才能保证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实现,有效降低资金支付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最大限度提高集团资金的运作效益。

2.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确认正确的资金管理模式

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就是要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企业的各种制度,确保员工在相互竞争、相互激励的条件下工作。另外,还应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企业的内控制度健全与否,关系着企业经营效率的好坏。有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加之员工的诚信做基础,这就为资金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资金管理首先要对组织机构的适当性进行确保,准确制定各项资金管理,必须按照会计法规来进行。

3.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企业营运资金的占用量可以通过提高现金流的周转速度得以减少,如何合理规划现金流循环的话,将现金流循环周期缩短,就能够使现金的不必要浪费有效地避免,从而使得现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现金流量的循环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而周转的时间长短对现金的运营效率和投资回收的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并使得企业经营效益受到了进一步的影响。

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必须存在着由于时间因素造成的价值差额,资金时间价值规律客观地要求企业在资金进入和退出企业的全过程中,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在途时间。因此,要建立“资金结算中心”,条件允许的企业还可以建立财务公司,它可以行使货币资金管理监督职能,在企业范围内实现跨地区不动资金的内部联网清算,依靠电子网络充分挖掘资金潜力,使资金在途时间缩短,这就可以节约银行利息,优化内部调剂,使资金的时间价值、经济利益成倍提高。

4.充分使用金融工具为企业服务,提高资金流动性

现在许多银行都开发出了各种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归集资金,这些金融工具不仅可以使企业尤其是大型分散型企业的资金统一集中到集团总部,而且还不影响下属机构对自己所有资金的使用,这样总部就可以把这些资金调剂到它最需要的地方。企业还可以通过向银行出售企业的债务来筹集资金,这样就大大增强了资金的流动性。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使用率低下的现状,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明确管理目标,优化管理环境、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确认正确的资金管理模式、提高现金流的周转速度,多方式筹集资金,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紧张、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参考文献:

第7篇:确保资金流动性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现金流管理

1 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流量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1.1 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流量的特征 建筑施工项目开发流程与一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不同,建筑施工项目开发过程的建筑施工现金流也呈现与众不同的特性。笔者在本文中将引用XX水电站项目相关数据资料,对建筑施工现金流的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

1.1.1 建筑施工现金流金额巨大 建筑施工项目开发投资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亿甚至几十亿,项目实施过程中现金高速流通,单个项目的金额和项目总额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大额流出就是考验开发商的资金实力、现金运作能力以及融资能力。

1.1.2 建筑施工现金流周转期长 与一般的工业企业相比,建筑企业的项目开发投资、产品的生产和利润回收都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基本上都要经过一年以上或者三到五年的开发经营。该项目的开发周期预计为3年,自2005年底-2008年10月,在此开发周期内,现金流贯穿始终。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前期现金流出都会加大资金投入,所以必须施行滚动开发,充分利用现金资源,缩短现金运作的周期,尽量将资金使用成本降至最低。另外,由于项目开发周期过长,项目本身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1.1.3 施工流程及现金流向复杂繁多 相较于一般的工业生产而言,建筑施工项目的开发流程比较特殊。一般工业产品的流程大都是单向的、链状的;建筑施工产品的信息链和价值链很特殊,它是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内外部之间同时进行资金、物质和信息的流动,内部呈网状,外部则呈星状发散。项目施工开发流程如图1:

1.2 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突出问题

1.2.1 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相对滞后 由于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松懈,机构膨胀,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实时监控资金运作过程,即使企业内部有专门负责监控的部门,却没有形成完整、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总部仍无法实时掌握每个项目资金的流动情况,资金分配方面常常出现财务赤字,最后只能通过借贷维持企业的生产活动。企业重大的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占用等经济业务事项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且都存在潜在的风险。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企业分公司、各项目资金的支出没有严格的计划,甚至有一定的随意性,这不仅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也会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削弱会计管理职能,影响会计资料的质量。

1.2.2 资金结构不合理,流动性风险较高 原材料库存占用了大部分资金。业内人士都清楚,企业流动的资产越多,流动负债越少,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反之,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弱,出现流动性风险。第一,流动负债太多。施工单位多通过银行借贷来筹集资金购置长期资产和进行对外投资,这样流动负债就增多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便随之下降,最终出现了资金流动性风险。第二,流动资产变现能力不强。与一般的商品批发零售企业相比,施工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将资产变现能。这主要由于工程建设周期过长,施工时大部分资金都分配在了原材料上,而且施工企业自身无法控制工程计量结算进度,自然不能将存货及应收账款变现,资金流动极易在这里出现缺口,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出现流动性风险是迟早的事。

1.2.3 建设工程款拖欠问题依然严重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开发等等方面的投入空前巨大,各类工程项目不断上马,建设规模前所未有。而由于很多建设单位(业主方)为了出政绩、出效益,其工程项目没有经过科学的研究策划,而是仓促上马,在资金来源尚未确定的情况下搞“空手套白狼”。都是让施工单位先垫资,后期象征性的支付部分费用。

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僧多粥少,许多施工企业为了承接项目,通常以降低标价、提高垫支比例、压缩工程建设周期为代价,在投标前期并未严格考证发包方或建设单位的信誉度及资金运作情况,投标毫无根据,导致竣工结算时工程款迟迟无法入账,出现坏账损失风险。本局在08年大部分的工程都接近尾声,而07-08年连续4个大型项目的投标失败使得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企业急需获得新的项目来维持生产经营,这必然会使得企业放宽承接项目的标准要求,进而增加应收款回收的难度。

1.2.4 资金运作混乱,利用率较低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本局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XX项目的各项支出需向总公司申报,这在总公司审批拨付的期间,项目所收到的资金数额常会与项目的实际支出产生不一致。另外,部分施工单位对市场前景没有前瞻性,不考虑自身经营能力就盲目投资,对投资方向的把握不到位,最终导致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原本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因为投资问题而愈演愈烈。欠款增多,资金紧缺,欠款和流动资金的比例不断增多,回收周期延长,企业运作能力及信誉度持续下滑,最终导致现金运作停滞,损失更加严重。

第8篇:确保资金流动性范文

【关键词】融资融券;风险管控;措施

就我国资本市场现状看,一方面,证券资金融入融出活动受到严格控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通道狭窄,资源配置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缺乏做空机制,资本市场只能做多的机制下运行,蕴育着较大的系统性风险,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研究证券公司的风险管控措施。

一、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

对于资金流动性风险,公司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控制:

(一)融资融券部根据监管要求、自身财务状况和客户资信,合理确定向全体客户、单一客户的融资融券授信额度、融资规模。

(二)在可融出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公司遵照先来先得的原则审批客户融资额度申请,当客户融资需求总量大于公司剩余可融出资金时,优先审批信用级别高的客户申请,并在与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的客户签订的业务合同中约定,由于公司融资规模和融资专用资金账户可用余额的限制,证券公司不保证客户可随时全部使用获批的授信额度。

(三)计划财务部加强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在公司核定的总额度内进行资金计划调度,动态测算资金流动性指标,做好资金预算,合理安排资金筹措计划,并根据流动性情况提交调整授信规模建议;安排客户融资资金的交收计划并实施预交收应急处理。

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对于客户信用风险,公司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控制:

(一)风险管理部根据公司净资本规模以及对市场形势的评估,对公司融资融券的总规模及结构提出建议,董事会结合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确定合理的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合理控制风险敞口。

(二)融资融券部对融资融券业务实行总部归口管理,各营业部未经总部许可不得擅自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确保风险敞口处于总部的统一控制之下。

(三)客户服务部牵头负责融资融券客户的投资者教育专项工作;各营业部把投资者教育专项工作融入开户等业务操作流程中,重点突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揭示,引导融资融券客户树立理性投资的理念。

三、法律风险管理措施

(一)证券公司在与融资融券客户签订的业务合同中,须约定双方在融资融券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此外,还须对信用账户管理、融资融券特定财产的信托关系、担保物管理、权益处理、违约责任、通知与送达、免责条款、合同补充、修改、解除、法律适用与争议的解决等进行约定。

(二)营业部应当在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业务合同前,向客户履行告知义务:指定专人向客户讲解业务规则、业务流程和合同条款;以书面方式向其提示投资规模放大、对市场走势判断错误、因不能及时补交担保物被强制平仓等可能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使其充分了解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明确风险自担原则。

四、结算风险管理措施

对于结算风险,公司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控制:

(一)除下列情形外,任何人不得使用证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内的证券和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资本帐户资本:

客户保证金交易结算;收取客户将返回到资金;负责客户应支付的利息、费用与税金;根据这些条例和与客户的约定处分抵押物;收费客户应支付违约金的提取;服务客户、缴纳税款和罚款后的剩余证券基金;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的其他情况。

(二)清算存管中心加强对结算交收环节的管理,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解决,保证从登记结算公司、证券交易所、存管银行接收的原始清算数据和对账数据不被篡改、遗漏、丢失,保证总账金额与客户明细账汇总金额一致、每个客户的明细账金额与其实际交易金额一致。

五、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措施

对于业务操作风险,公司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控制:

(一)证券公司制定包含融资融券业务所涉及各个环节的关键点及相应措施在内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并明确规定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的后续调整需履行论证、评估、审核等程序。

(二)证券公司建立由总部集中管理的融资融券业务技术系统,将业务操作流程固化到技术系统中实行自动化管理,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所有人为介入环节均采取密令管理、授权操作、留痕记录,关键环节采取审批与复核操作,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六、结语

本文得出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全面风险管理措施是在分析国外不同地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的模式,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同时结合我国融资融券交易业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加上对财通证券的实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尤其对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监控、检查、稽核和风险量化分析,如发现有违反各项规章制度或存在潜在风险点的,则向相关部门提交风险通知书,并督促其整改落实。相关部门接到风险通知书后,按公司规章制度及时整改,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完善业务规章制度。融资融券部须定期对融资融券业务各环节以及相应风险点的风险控制状况进行自查,就发现的问题向风险管理部门提交报告。

参考文献:

[1]陈建瑜.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J].中国金融,2006(08) .

[2]王如富.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研究[J].银行家,2006(05).

[3]李昆鹏,董本军.融资融券: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适时之举[J].国际融资,2006(06).

[4]李国飞.探讨国内融资融券交易的基本模式[J].特区经济,2006(02).

[5]李国飞.开展融资融券交易的条件分析[J].特区经济,2006(03).

作者简介:

赵明,男,硕士研究生,中国准精算师,河北金融学院教师,中国精算师协会准会员,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

第9篇:确保资金流动性范文

(一)偿债能力表现

通过报表数据计算得到绿城的现金比率仅为4%,远远低于行业标准值20%。说明绿城可以直接用于偿债的资产对公司的债务保证较差。绿城的流动比率为1.24,速动比率0.33。一般来说,流动比率<1同时速动比率<0.5,说明资金流动性差,所以说绿城的资金流动性较差,短期偿债能力很弱。企业正常的净负债北在75%左右,然而计算出的绿城净负债率高达148.7%,创其历史新高,大大高于房地产业的平均水平值66.59%。由此可见绿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偿债能力都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表明绿城承担很大的债务负担,还债压力巨大。

(二)盈利能力表现

绿城的销售毛利率为33.8%,低于行业标杆企业如万科、中海的销售毛利率,说明绿城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资产净利润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绿城资产净利润率为3.2%,远低于行业标杆企业如万科和中海,说明绿城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较弱。

(三)营运能力表现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这样会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绿城存货周转率为18%,低于行业标杆企业如万科和中海。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利用越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绿城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仅为19%,总资产周转率仅17%,均处在较低水平,与行业标杆企业有着明显的差距。说明绿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慢,会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慢,反映绿城销售能力较弱。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资产的运营进行了评价。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从以上的财务风险可以看出,绿城长期、短期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都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说明绿城债务负担重,资金紧张,具有很大的财务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在偿债能力方面

绿城是目前国内少数几家专注开发豪宅的房地产业企业之一,背负打造艺术品和当行业老大两大理想,在行进中遇到了比同业更多的经营冲突。绿城坚持“高进高出,快进快出”发展路径,高杠杆高负债财务扩张手法,借助高杠杆率,手握重金、高价购地,同时绿城为了配合其扩张的投资政策,实施激进的筹资政策,几乎运用了所有能够利用的筹资方式,筹资规模快速扩张。在各种方式中,银行贷款占了最大比重,绿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越来越大,新开拓的信托融资,更是增加了融资的不确定性。一系列的扩张融资政策最终导致了绿城现在的高负债率,融资成本不断攀升,加之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对企业的信贷政策持续趋严,连续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融资越发地困难,因此绿城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困境。

(二)盈利能力方面

为了追求高品质,打造精品,绿城相当重视楼盘的地段,在拿地时表现生猛,往往不惜高价抢地王,高品质,好地段。理论上,有好“作品”的绿城可以通过高价销售换取高利润,然而事实是,绿城的净利润率、净资产回报率均输给同行。说明绿城中国的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大。原因就在于其成本、费用控制不力,高价拿地王,导致土地成本和建安成本增加。2008年到2011年上半年,绿城的每平方米收入成本构成中,土地费用占比节节走高,分别为12%、12%、18%、22%,土地费用占比增加,直接挤占了绿城的利润空间。此外,绿城一直大举拿地,但并不能马上开工,根据会计准则,项目在开工以前的利息不能资本化,项目发生的行政管理费用却必须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其利息不能资本化,导致期间费用增加,冲减了公司当年的盈利。此外,绿城依赖高财务杠杆,融资成本大大增加,影响其利润。

(三)营运能力方面

绿城的房子要打磨成高端产品,需要慢工出细活,因此,绿城牺牲了速度,其资产周转效率明显低于行业标杆企业,这说明绿城的销售回笼资金的速度很慢。2011年绿城的存货周转天数为2214天,这就意味着一个项目从资金投入到产生会计利润的平均时间在6年左右。此外,由于房地产行业限购、限贷等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绿城产品多分布在限购区域,又多是受限购令影响的高端产品,宏观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融资渠道的缩减,更是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困境,绿城面临巨大的销售回款压力。一方面是绿城产品的高价格制约;另一方面,产品区域的单一也制约着绿城的出货速度,因而很难获得自有资金来周转,加大其财务风险。

三、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绿城高价拿地王,土地成本增加,短期负债增加,项目周期过长导致资产周转过慢和利息成本增加,项目多集中在限购城市的高端物业,销售情况受到很大的影响,利用高杠杆进行融资,融资成本增加,造成了绿城现金流短缺,加剧了整个资金链的断裂,财务危机明显。因此,降低资产负债率,控制成本,调整开发策略,是绿城控制财务风险的必要举措。

(一)降低负债率,控制财务风险

高负债率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绿城应该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实施稳健的筹资政策,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负债规模,保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无力偿还到期负债甚至资不抵债,减少还债压力,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同时实时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及时收回各种应收款,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保持适量的现金流,保障企业资金正常运转。

(二)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根本途径,绿城应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开发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的成本计划、成本目标及成本考核制度等,严格做好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和监督,特别对成本异常变动情况及时预警并提出解决措施。定期对各个项目的各项成本进行全面评估和反馈,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质量保障和成本控制并驾齐驱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实质提高。

(三)做好项目投资评估工作,适时调整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