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的固有特性,自从证券公司诞生以来,风险就与之相伴随,并且它已渗透到证券公司业务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各个时点。如何应对证券公司财务风险,不仅是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关键课题,也是我国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界定及特征
1.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界定
根据1998年5月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下属的技术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题为《证券公司及其监管者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指引》的研究报告。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将证券公司所面对的风险划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和系统风险等六大类型。以上各类风险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财务状况,甚至导致财务危机。从广义财务风险的角度上讲,可以进行财务计量或评估的风险都可界定为财务风险,本文在探讨过程中,采用财务风险的概念采用就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2.中国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
(1)盈利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综合类证券公司收入一般结构是:经纪业务收入占50%以上,自营证券收入15%~20%左右,承销业务收入10%~15%左右。国外证券公司经纪、承销与自营收入合计占比不超过50%。可见,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与市场行情高度相关,一涨俱涨,一损俱损。盈利模式单一,使得证券公司的风险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有限。
(2)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链脆弱。融资渠道狭窄一直是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的“瓶颈”,也是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金、违规进行国债回购的根本原因。目前证券公司主要的融资渠道有银行间同业市场拆借、自营股票质押贷款、国债回购等。这些融资渠道基本上是短期资金融资渠道,且都有一定的限制或障碍。
(3)净资本规模较小,与其业务规模不相适应。净资本是证券公司抗风险的最终保障。中国证券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增资扩股潮,其根本的驱动因素是扩大自营规模,而不是防范证券市场风险。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统计,2008年底我国证券公司净资本合计3584.81亿元,平均每家证券公司不到30亿元,分布不均衡,显然与其业务规模、盈利模式、市场风险不相适应。
二、中国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内控机制不健全,使证券公司的财务风险频发
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应有的遵守。目前我国证券公司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公司制的组织形式。但由于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监督机制,内部治理机制虚化,公司治理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内部监督力度不够,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应有的遵守。
2.金融市场国际化,使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系统风险加大
我国金融的全面开放,一方面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动性增强,证券公司将面对全球性的宏观经济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打开了风险向国内传递的渠道,国际金融市场的“交叉感染”将在国内金融市场上日益显著地体现出来,即使是业务范围限于国内的证券公司,也会因这种交叉感染的性质陷于危机之中。
三、提高我国证券公司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议
1.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证券公司要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各种性质的战略机构投资者,提升资本实力,促进股权主体多元化,优化股本结构,改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特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程序,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机制,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权限分配、分配收益公平,并职责明确各的制衡机制,为做好风险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会计监督,健全风险内控机制
要健全风险内控机制,首先要求内控机制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及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其次,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要以审慎经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出发点。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要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合理评估和化解风险损失
充分利用VaR模型进行财务风险预警。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内,用于评估和计量任何一种金融资产或证券投资组合在既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和可能遭受的潜在最大价值损失。对于证券公司来说,合理评估风险是基础,关键是要化解风险,一旦风险损失发生,则要降低损失,将损失控制到最低,并能迅速恢复。
4.加强风险意识,确立正确的风险控制战略
证券业是一个知识高度密集型的行业,除了从组织制度上建设,人的因素也不容忽视,甚至是证券公司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加强公司全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是一个全体员工参与的过程,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公司所有员工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为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对所有涉及证券业务的人员进行全面的风险意识教育。其次,要认真分析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匹配,确立正确的风险控制战略。
参考文献:
[1]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证券公司及其监管者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指引[R](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Guidance for Securities Firms and Their Superivisors)1998(5)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财务状况不稳定的风险,既包括由于筹资而引起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也包括由于企业法人治理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投资决策失误、宏观环境影响等引起的财务状况恶化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与损害的产生。
2.全面性
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的,但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因素多种多样并不断发展变化,财务管理人员不可能在事前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4.严重性
财务管理的失败或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失误都会使企业资金链断裂,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二、发电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电力市场风险
随着区域电力市场的实施和电力市场化的深入,电力市场竞争的风险便日显突出。在竞价上网的电力竞争模式下,成本能力、竞争能力对电力企业竞价上网的空间和市场将产生巨大影响,优存汰劣将使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大增。
(二)高负债率下的偿债能力风险
一是发电企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大量电力项目建设资金绝大部分要靠融资来解决,造成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还本付息压力沉重。
二是发电企业融资途径单一,主要的融资手段仍是银行贷款,辅之以集团财务公司内部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资金成本较高。如果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收益水平,企业将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造成恶性循环,甚至造成支付危机,形成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项目投资控制风险
一是由于电力项目投资时间长、金额大,影响投资效果因素多,特别是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大,如火电建设项目核准难度进一步加大;环保标准日益严格,环保支出大幅度提高;这些都将严重影响项目投资成本控制。
二是项目投资控制涉及选址、可行性研究、设计、执行概算、招投标、合同谈判签订、合同执行等一系列活动,环节多,涉及专业面广,管理非常复杂,控制难度大,对投资成本有较大影响,关系到投产后的财务状况。
(四)内部控制风险
目前发电企业仍存在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造成的风险。如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不到位或越位情况时有发生;企业内部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没有清晰的业务流程;财权与事权不分,主要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完善等等,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发电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主要措施
要用制度防范风险,用机制控制风险,用责任降低风险,多管齐下,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一)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1.处理好财务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关系
对于筹资融资、重大项目投资、高风险投资的管理权限应相对集中,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减少投资风险。而在其他财权管理中,可适当考虑分公司、子公司实际情况,通过目标成本、目标利润等业绩考核手段,加强对分公司、子公司财务监控,给予一定的财务管理自主权。
2.加强产权管理,缩短管理链条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国有资产监管的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要积极推进主多分离、主辅分开、无效低效资产清理处置的步伐,采取转让、关停、破产等方法,精干主业,缩短管理级次,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二)积极研究和应对电力市场等政策影响
1.要加强电力市场分析,争取多发效益电
发电企业要研究分析电力市场,密切跟踪国家、地方政府和电网公司出台的有关政策,制定好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把握好电量结构、变动成本和收益变化情况,在提高发电利用小时的基础上,争取多发有效益的电。
2.加强与政府等有关部门汇报沟通
积极与政府、电力监管部门沟通、汇报,及时反映发电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困难和电价调整建议,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加强与电网公司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发电市场份额,并力争在电价调整中达到双赢。
(三)创新融资方式、保障资金供应
1.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
发电企业一方面要扩大运用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信托计划、银行票据等融资方式,将企业融资需求转化为金融资源,资信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推进改制上市工作,通过借助资本市场筹集电力建设资金,构建有利于发电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资本结构。
2.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银技术手段,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集中统一的资金结算平台和内部资金市场,减少资金的滞留时间,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同时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等筹集外部低成本资金,纳入内部资金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内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提高资金运作水平,增加资金运作效益。
(四)加强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控制
1.加强项目投资的财务风险控制
要研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根据自身的行业优势和市场状况审慎选择投资项目,对投资项目预期收益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特别是要进行客观的财务效益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对拟开工项目结合市场条件进行财务再评价,合理把握资本预算支出的尺度;对在建项目进行效益评价,提出提高效益的措施和建议;对投运项目进行财务后评价,通过评价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提高项目的竞争能力。
2.审慎投资高风险行业
对于高风险行业投资要从严控制,必须建立严格的高风险投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要成立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运作,完善决策与授权机制,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对于人才、信息、资金、风险控制较弱的企业,应严格限制或禁止从事高风险业务投资。
(五)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继续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通过对预算各明细指标的控制,可以有效监控经营管理,实施事前和事中的有效控制,通过对资金的重点控制,可以控制现金流量,发挥整个企业资金的作用,有效利用资金,实现资源整合,减少财务费用,降低财务风险。
2.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应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基本监测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和跟踪监测系统,建立适时动态控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超过“警界线”的项目,应及时发出预警警报。
(六)切实有效加强内部控制机制
发电企业要树立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的绝对权威,内部控制度即企业的法律,必须全员、全过程执行。在内控制度建设中,要明确各管理层次职责,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重大的业务和事项的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要规范,不相容职务岗位要分设,超权限行使问责机制要到位。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质量控制;风险防范
一、引言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所在国家政策为前提,产业和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本文从我国集团企业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起笔,分析其存在的风险问题和原因所在,进而对相关解决对策进行研究,以期有益于我国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集团企业财务公司的健康高效发展。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研究
1.体制风险
首先,企业集团或者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在出现经营失败或者资金不足的时候,往往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损失和担保等风险行为转嫁到财务公司。其次,出于经营发展的需要企业集团要行政指令,其目的是为了让财务公司采取放贷的形式或者向外担保的形式向成员单位提供资金支持,一旦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财务公司就会面临直接的市场风险。
2.流动性风险
首先,财务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先天不匹配。现金资产、短期投资和贷款是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较大的影响因素,现金资产流动性较高,固定资金比例较低,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其次,受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政策的影响。企业集团全面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经营策略,会造成集团的信贷资金减少,现金的整体存量下降,财务公司资金来源相应减少,增大流动性风险。再有,央行的货币政策与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如果央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社会上货币总量和信用总量就会减少,导致资金呈紧张趋势,流动性风险增加。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为交易操作不当或者管理系统操作不当引起的损失风险,也经常被称之为内部控制风险。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历史较短,监管部门也在逐渐的积累相关的经验,在完善操作流程和监管体系的过程中,有的财务公司因为组织机构存在分工不合理或业务操作方式落后等,最终导致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失效,进而产生了操作的风险。
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财务公司在从事信用活动的时候,由于成员单位经营困难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数额进行全额支付,进而导致财务公司出现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但是与商业银行财务的分散性相比,财务公司信用风险有自己的特点,其资金集中度较高,因此财务公司在日常的业务发展中要重点关注中长期贷款的风险及因担保不当带来的连带责任风险。
三、财务公司的风险防范
1.强化内控理念, 培育内控文化
首先,加强风险认知。自上至下“风险首位”原则和“内控先行”理念,主动把加强内控作为防范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来抓。其次,培育内控文化。一方面,做好公司内部相关人员的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宣教工作。可通过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展开多种形式培训,熟记管理目标、操作流程客观风险点,提升隐患意识,健全和践行激励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明确内控的目标,将金融风险防范纳入工作业绩考评指标体系,推进安全、流动、盈利三维目标的有机达成。
2.完善内部稽核审计监督制度
首先,健全内控管理机制。科学组织是管理的基石,需以权力适度分离为原则,合理划分管理层次。董事会做好财务公司经营环境的分析工作,进而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经营层建立稽核部,监督财务公司各业务部门识别、度量等相关业务风险;财务公司设立专业部门,具体负责管理流程风险,如信贷部负责信用风险的控制、资金部负责流动风险控制等。其次,完善岗位责任制。规范员工行为,明确职责、权限所在,做到指令明确传达,风险及时报告。再有,实行离任稽核制度。使离任稽核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力求客观公正,提升该工作的可行性与规范性。
3.异常交易的全过程监控
处理特殊交易,特别是异常交易时,财务公司需对其展开全程监控。首先,完善总会计控制制度。安全谨慎记录账务,处理业务要及时准确;加强账户特别是特殊交易账户的核对;管理层须不定期参与,检查与指导工作。其次,构建专兼职检查员制度。可招纳熟悉行业领域法律、法规、政策与业务的专兼职检查员。明确其职责范围内,对公司的异常业务及其数据来源行使检查权。
4. 完善检查体系
首先,以非现场检查为基础。依据金融监管预警指标体系和其他信息,从资产流动性、安全性、资本充足性、效益性等方面,对财务公司的风险情况和经营情况展开监测,并作出客观评价和预警报告。其次,大力强化现场检查。在非现场评价和监测预警基础上,明晰现场检查行动的目的、范围和重点。再有,加强专项检查,针对财务公司单项业务开展细致针对性检查。第四,强化全面检查,定期对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总体经营和风险状况作出判断。应加大专项检测频次与力度,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开展全面检测。
四、结语
本文从企业集团的体制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等方面对国内集团企业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强化内控理念, 培育内控文化;完善内部稽核审计监督制度;异常交易的全过程监控;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的结合等几个方面对未来集团企业财务公司的工作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经营运作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44-50.
【关键词】预警;财务风险;防范
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针对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由实际出发,运用财务风险预警的方法,对其财务风险防范进行完善,使资金安全运作,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其意义在于通过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与问题;对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行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财务风险的相关论述如下:
James T.Gleason(2000)[1]认为,实施风险管理要与公司策略结合,要与公司能力结合;要对风险管理提供支持与资助;并且创建与风险管理相匹配的模型,启动全面支持团队。
Karen A Horcher(2005)[2]认为,财务风险产生于各种具有财务性质的交易之中,企业的成本增加或收入减少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企业要实施风险管理战略以及对风险进行防范。
国外学者认为,当企业财务状况不利时会出现财务风险。要对风险管理提供支持,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创建与风险管理相匹配的模型,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达到控制的效果。
国内学者关于财务风险防范的相关论述如下:
李伯圣(2008)[3]认为,财务危机管理不同于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从内部控制和危机预警两个方面加强财务危机的事前预防,并从价值创造出发,为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提供走出困境的途径。
宋常阐(2009)[4]认为,财务预警分析侧重点,明确目标,通过收集统计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研究,分析企业的现状和企业的危险程度。最后采取措施并将形成的经验转化为企业的管理活动规范。
王尔康,于万钧(2009)[5]认为,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设置预警指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
邓红征(2010)[6]认为,我国小规模企业通过负债经营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财务杠杆效应。但负债经营引起财务杠杆效应也会带来财务风险。从财务角度分析和确定负债结构,降低风险,增强企业偿债能力,积极地利用负债为企业谋取利益。
杜永生(2010)[7]认为,应收账款日益成为公司财务管理关注的重要项目,过高的应收账款,会使公司的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陷入危机。
张秀梅(2010)[8]认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它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通过财务预警对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下,结合福鑫公司的实际情况,运用风险预警的方法解决其财务风险防范的问题。
1.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现状与问题
(1)福鑫公司概况及财务风险防范现状
福鑫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节能环保空调,热泵,锅炉设计,销售,安装,调试,维护一体服务公司。主营业务是:锅炉;空气源热泵;水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等。公司主要为家庭,商场,娱乐,酒店,工厂,医院等提供服务。
福鑫公司资产为140411.77元,盈利为11732.57元,货币资金为24490.6元,占资产总额的17.44%,资金风险防范不到位,导致资金周转不正常。应收账款为81000元,资产为140411.77元,负债总额为100411.77元,占资产总额的71.51%,即资产负债率高达0.7151。负债严重超标,风险防范有待加强。
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现状主要体现在负债和应收账款两个方面的防范上。
福鑫公司的负债总额为100411.77元,占资产总额的71.51%,即资产负债率高达0.7151。在负债方面的防范出现了漏洞,导致负债偏高。
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现状主要S财务风险防范不到位。福鑫公司的应收账款为51000元,资产为140411.77元,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36.32%,同行业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10%左右,福鑫公司在财务风险防范上对应收账款防范不到位,导致了应收账款回收率低的问题。
(2)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主要问题
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而福鑫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主恰当的财务风险防范系统,才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福鑫公司负债偏高。福鑫公司期初负债总额为82612.28元,期末负债总额为100411.77元,期初资产负债率为0.67377,期末资产负债率为0.7151。
其次,负债偏高是因为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在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短期借款为49600元,长期借款为46773.99元,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数额相当是很不正常的,短期借款的利息会比长期借款的利息高。
由于借款期限的不合理导致企业的偿还债务的风险增加,负债偏高是公司风险防范不足之处的体现。
福鑫公司应收账款回收率低。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所占比重过高。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的原因分析
(1)福鑫公司负债失控
福鑫公司负债偏高,期初负债总额为82612.28元,期末负债总额为100411.77元,一方面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资产负债比率过高,这就导致公司负债失控。这就导致了福鑫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
福鑫公司短期借款为49600元,长期借款为46773.99元。公司使用短期借款多过于用长期借款来筹资,利息费用远远高于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将固定不变的长期借款所带来的费用。
企业是想运用负债来进行融资,将财务杠杆的作用最大化,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但不意味着以最低的利率借款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相反,公司借款结构的不合理和负债失控使福鑫公司负债偏高,负债的偏高就直接导致了负债失控。
(2)福鑫公司防范财务风险方法不恰当
公司在应收账款方面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经过了解福鑫公司的情况,年销售283701元,应收账款余额在81000元,已经核销的坏死账额累计3000元,账面还有呆账1000,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57.69%。
在资金运营方面还不是很充足,运营资金为49354.61元,应收账款大于营运资金,资金运作建立在应收账款收的回来的假设上,对方企业没有及时付款,福鑫公司在资金运作和偿还负债方面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很明显,福鑫公司的防范财务风险方法不恰当造成了公司应收账款回收率低,使得整个公司资金运作不够充分。
3.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财务预警防范福鑫公司财务风险的思路
针对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运用财务风险预警的方法,对其财务风险防范进行完善。基本思路首先是建立财务指标。然后确定预警界限,运用公式处理分析数据处。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相关对策。
(2)福鑫公司财务预警方法
针对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运用多变量财务预警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财务数据和指标,发现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达到防范作用。
选择福鑫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和指标。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是多变量判定模型中的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多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预测。
基本公式是: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式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收益/资产总额;X4=权益市价/债务总额账面价值;X5=销售额/资产总额。
确定福鑫公司财务预警指标预警界限。Z计分模型Z值越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埃特曼提出判断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的分界点为2.675,Z值大于2.675,为非破产企业,Z值小于1.81为破产企业。在本文中,设定Z值处于1.81-2.675之间时,表示财务状况不稳定。
(3)福鑫公司财务预警实例
以福鑫公司为例,结合福鑫公司财务风险的问题,设定福鑫公司财务预警指标,对福鑫公司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进行探讨。
1)建立反映福鑫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指标体系
经过对福鑫公司相关财务报表,收集到营运资金为49354.61元,留存收益为274125元,息税前收益为166933.43元,权益市价为40000元,销售额为283701元。套用埃特曼Z计分模型的公式。
2)确定各指标的预警界限
在本论文中,设定Z值处于1.81-2.675之间时,表示财务状况极不稳定。大于2.675时表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小于1.181时为严重警示,当处于两者之间时企业还可以采取恰当措施进行补救。
3)运用公式处理分析数据并分析
根据搜集的数据,可知营运资金为49354.61元,留存收益为274125元,息税前收益为166933.43元,权益市价为40000元,销售额为283701元。运用埃特曼Z计分模型的公式,计算过程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式中: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0.3515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9523
X3=息税前收益/资产总额=1.189
X4=权益市价/债务总额账面价值=0.3984
X5=销售额/资产总额=2.0205
那么有: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0.012*0.3515+0.014*1.9523+0.033*1.189+0.006*0.3984+
0.999*0.8810
=2.1148
4)根据结果制定对策
福鑫公司的Z值为2.1266处于1.81-2.675之间,属于埃特曼Z计分模型的“灰色地带”,表示公司的财务状况极不稳定。
经过公式的计算,可以得出福鑫公司财务状况的不稳定,要想使Z值增大,企业可以增加营运资金、留存收益、息税前收益、权益市价和销售额。企业也可以减小负债总额的账面价值,使X4增大,这就需要企业在风险出现之前控制好负债的数额,做好财务风险防范。
通过风险预警所提供的数据,企业可以了解到负债是否超标,进而达到控制负债,防范财务风险,达到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的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福鑫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运用财务预警的方法,可有效防范其财务风险。该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比较完美的效果,它还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来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由于作者知识和水平有限,本文仅仅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财务预警付诸实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会密切关注该企业的财务预警动态,也希望引起专业人员的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James T.Gleason,The New Management Imperative In Finance[M].Bliimberg.Pr,2000:311-314.
[2]Karen A.Horcher,Essential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M].John Wiley & Sons Inc,2005:2-4.
[3]李伯圣.企业财务危机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5.
[4]宋常.财务风险防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63-367.
[5]王尔康,于万钧.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J].中国经贸导刊,2009(16):1-2.
[6]邓红征.谈小规模企业的负债经营及防范机制[J].商业时代,2010(10):2.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风险防范风险管理
1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概述
1.1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一般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集团公司经济受整个社会经济不稳定、通货膨胀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的风险,很有可能造成经济支配方面的财务风险,这类风险通常不受集团公司本身的制约,而要应对系统风险的唯一方法就是改善自身体制。非系统风险是通过制定财务规划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避免非系统风险目的,能够受集团公司本身的控制,相比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具有可控性,但潜在威胁较高。
1.2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2.1体制落后
我国的集团公司发展历程较短,大多数集团公司管理体制比较落后,财务管理也需要逐渐发展完善,财务管理体制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公司的财务数据、报表等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待提高,行业内监督机构对集团公司进行检查监督也不够全面细致,多方原因造成集团公司的财务现状不清晰、体制不完整,极易形成财务风险。
1.2.2决策失误
(1)投资决策失误。投资决策失误是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集团公司最高管理者的意见至关重要,影响管理层的最终决定,这很容易由于个人判断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管理者对投资内容往往缺乏缜密研究讨论,容易造成投资项目不能给集团公司带来预期收益,或者所投资金不能按时收回,由此产生财务风险。(2)筹资决策失误。筹资是集团公司良性发展、资金充足的重要依靠,筹资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集团经济的稳定运转。集团公司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筹资必然存在财务风险,盲目筹资会导致集团公司资金结构失衡,资产负债率偏高,给集团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1.2.3轻视风险
集团公司对财务风险不够重视,其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集团公司市场占有率不断变化,产品滞销、赊销现象时有发生,对赊销商家的财务情况没有足够的调研,仅凭以往经验及商家的诚信度进行交易,严重影响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集团公司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轻视风险,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1.3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1.3.1宏观经济变动会引起财务风险
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要求集团公司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企业能否抓住机会在经济上升期扩张,经济下滑期紧缩等策略,直接影响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
1.3.2企业内部利益强化会面临财务风险
投资者和经营者分离,投资者期望投资利益最大化,经营者则关注业绩能否达标,实现利润最大化,二者目标分歧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1.3.3信息失真引发财务风险
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失效失真,内部决策就会产生偏差,尤其是投资决策的失误,会形成不良资产、资本收益下滑,同时也会影响集团公司的再融资能力。
1.3.4连带担保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一般情况下,集团母公司为子公司提供债务担保或子公司为其他关联方子公司提供担保。如果信息不对称,提供担保的公司很难合理评估潜在的债务风险,容易形成负债,债务风险的累积也会引发财务风险。
1.3.5杠杆效应引发财务风险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企业获得较高利润的同时,资本成本超高、财务风险也越大,这种资本结构不利于集团公司的发展。
1.3.6过度融资引发财务风险
企业经营策略的关键在于负债经营,在企业自身资金不足情况下,负债可以缓解资金压力,提高企业利润。但过度融资会使企业资金成本过高而影响企业收益,同时还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
1.3.7多元化经营面临财务风险
多元化经营在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分散经营风险、提高收益等方面有了突破,但在今天互联网领域下,企业竞争已打破原有的同行业竞争模式,规模发展逐渐走向了趋势,多元化经营会使企业处于竞争劣势,降低抵抗风险能力,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2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2.1资本结构失衡
资本结构主要是指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我国集团公司的资本结构往往体现资产负债率偏高,权益资本占比低,债权资本占比高,而股权性融资是其最主要的长期筹资方式。债权比重大的资本结构,集团公司的资本成本会较高,偿债能力弱,当某个子公司出现财务风险,就会波及整个集团的资金安全,财务风险很大,使集团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不少集团公司由于资本结构失衡而导致最终破产。
2.2投资缺乏科学性
集团公司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判断某个项目是否可行,往往缺乏周密而详细的调查,对投资风险没有进行全面分析,对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缺乏重视,分析不够严谨,前期调研也不够详尽,很多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待进一步审核验证,管理层依据这些信息作出投资决策过于草率,还有一些管理者缺乏客观意识或刚愎自用,投资失误概率偏高,造成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收益,或者投资不能如期收回,导致集团公司出现巨大的财务风险。集团公司盲目投资后,投资决策者容易出现掩盖失误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项目继续追加投资,给集团公司带来巨额财务风险。
2.3资金管理策略不当
集团公司对营运资金管理要统筹安排,充分保证日常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和安生性,且不可盲目赊销或流动资产中存货比例偏高,有些集团公司在营销过程中出现盲目赊销现象,导致企业产生大量应收账款,资金回笼速度缓慢,又存在部分资金无法回收现象,最终成为坏账与呆账,给集团公司正常运转带来严重影响。另外,有些集团公司的流动资产中,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比高,存货且为流动慢的积压存货,应收账款又不能及时收回,导致集团公司流动资金不足,影响正常经营活动,对于到期债务不能及时归还,给集团公司资产的流动与安全带来威胁,从而导致财务风险发生。
2.4预算制度不健全
集团公司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有些集团没有设立预算管理制度,或者预算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所编制的预算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并未严格执行,导致预算流于形式。也有一些集团公司编制预算时没有全员参与,仅由财务部门编制,由于财务部门缺乏市场经验导致预算过于理想或过于保守,造成预算指标和现实差异较大,使得财务预算失去实践意义。
3加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3.1提高集团财务风险意识
加强集团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集团风险管理水平。集团公司可以设立风险预警机构,负责集团公司的风险预测及制定防范措施。集团公司也要对员工加强风险防范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出现风险预警时及时处理,约束经营者不当行为,使经营者始终以集团整体利益为主导思想,规避个别子公司短期行为,追求集团长远利益,使集团立于不败之地。
3.2构建有效的集团治理机制
集团公司应构建有效的治理机制,用科学的业绩评价方法对集团子公司进行激励和约束,各子公司都能从集团长远发展出发,兼顾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使集团子公司行为与集团公司目标相统一,有效降低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财权的分配问题在于母子公司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对集团母公司的重大决策,子公司能够积极参与配合。有效的集团治理机制,使集团母公司拥有财务资源控制权,子公司享有资源的使用权。
3.3控制杠杆比率,优化资本结构
集团内部母公司对子公司控股,放大资本的同时,也放大了财务风险。当宏观经济较好,集团经营业绩稳中上升,高负债能够使集团公司的利润飞速增长。而当宏观经济下滑,集团公司经营业绩萎靡,高负债会使资本成本较大,集团偿债能力降低,侵蚀权益资本,导致流动资金紧张,财务杠杆的负效应也会促使集团财务风险的发生。另外,集团内部由于控股规模不断扩大,各子公司由集团企业层层控股,股权形式单一、没有实现股权多元,集团公司要承担很大的财务风险。
3.4重视现金流量控制,降低资金风险
能否实现盈利并不是集团公司出现破产清算的主要原因,而保证持续经营的现金流才是关键,一些集团公司盈利能力还算可以,但是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呈现大幅度增加,流动资金短缺,融资不能及时到位,资金链断裂使得集团公司经营难以持续,最终导致破产清算。如果应收账款及时收回或存货大幅减少时,集团公司资金回笼较好,经营能力相对较强。盈利能力是集团公司生存的意义所在,由于其经营往来款项或存货比较稳定,盈利能力较好。如果与此相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下,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大幅上升,经营能力降低,集团公司面临较大财务风险。集团公司要重视现金流量控制,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达到降低资金风险的目的。
3.5发挥预算的风险控制作用
集团公司应建立预算管理机构,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由有关职能部门组成。按照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的预算目标和政策,各预算执行部门提出预算方案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调整意见,由各预算执行部门予以修正,预算管理委员会形成预算草案,上报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下达执行。集团每月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掌握集团公司利润目标的完成进度,年度终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影响预算完成的各种因素,修正不足,为以后编制预算提供参考。
3.6建立集团风险监控指标体系
集团公司应建立风险监控指标体系,通过对各指标的测算,及时发现风险,予以防范。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包括以下方面:第一,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及盈利能力情况,包括资金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第二,资产质量及资产营运情况,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其他资产的占比;第三,偿债能力情况,包括流动比、速动比、资产负债率等;第四,经济效率的监测指标情况,包括产销平衡率、资产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第五,发展潜力的监测指标情况,包括股东权益收益率、总资产净现率、销售净现率等。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管理与控制 防范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企业必须面对着极其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公司因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使财务活动遭遇到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得经营的绩效风险性大大增加,从而造成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倒闭。因此,科学系统地对财务风险引发的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指导上市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加强风险控制能力,保持公司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并在未来面对相似的危机时具有借鉴作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筹资管理不当,资本结构不当,导致负债过多
许多上市公司负债比例过大,到期无力偿还,从而引发财务危机。这是由于筹资不合理,造成资本结构不当而引起的,即公司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资本结构对公司的财务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公司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2、公司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流动资金短缺、甚至断流
流动资金是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血液和命脉,是各项决策的财力支持,决策的失误会直接导致流动资金短缺的危机,引发财务风险。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对外担保带来的财务风险、盲目的多元化战略等都会使企业走上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的道路。
3、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风险应对能力差
风险应对能力差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难题。面对财务风险时,如何化解财务风险和处理财务风险后的遗留问题,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今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和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
4、上市后的更多责任,导致公司财务压力大增
上市公司的经营与业绩将对更多的投资人负责,即公众股东。而经营业绩和股东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公司股价的涨落。也因此,上市公司接受更大群体的监督,财务信息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这使得公司不得不在股利政策上花些功夫,从盈余中留出一部分发放股利,并支付高成本的披露费用,造成财务压力。
5、利率的变动,导致利率风险
既然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运用了债务筹资方式而产生的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那么在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中,债务利息或优先股股息等固定性融资成本是一个基本因素。因此,利率是一个基础性因素。而公司在负债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等影响,贷款利率时常发生增长变化,而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三、规避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1、控制资本成本,优化资本结构
公司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也可以降低公司资本成本,却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因此根据公司自身的经营发展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非常重要。在筹资管理方面,上市公司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负债规模,在债务利息率低于投资利润率、合理确定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采取最佳资金来源结构的前提下,权衡成本和收益,适度负债以优化资本结构,同时要合理搭配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以达到最理想的资本结构。
2、健全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和体系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结构,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切忌主观臆断,对每一种可行方案都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这样可以使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避免因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中,可以通过公司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公司可以与其它公司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公司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
3、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一个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能够正确地处理财务预警权和经营管理权的集中与分散关系。可以细化为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保证监督控制能力,明确会计和财务的分工,并且确保企业经营者不干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等。此外,公司还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以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与监督。
(2)科学化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先预防、监督回收等管理工作,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收款安全,一方面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另一方面建立分工明确、互相牵制、责权分明的应收账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4、采用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和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可根据自身行业性质和特点,以及持续经营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充分考虑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相关因素与市场反应,选择适合公司的、稳定的股利政策。其间应当综合考虑契约和法律法规等法律因素、变现能力因素、偿债需要因素、资本成本因素、资金需求因素、财务信息的影响因素、股东投资目的因素等。
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证券主管机关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保障了投资者的权益。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现状来看,应当将强制披露制度与自愿披露制度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对年报信息进行再次分类以实行不同的信息披露制度。
5、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
规避利率带来风险,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是一个普遍使用并效果良好的途径。通常是由财务部门编制资金预算计划,它由资金预算收入、资金预算支出两大主体内容构成。其中,资金预算收入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净增加额;资金预算支出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投资所需资金支出。通过编制公司年度资金预算计划,能够明确公司年度资金运作的重点,便于公司日常的资金控制,把握资金周转“脉搏”,节约公司融资成本,避免盲目贷款和不合理存款等情况的发生,即使出现利率风险,也可以及时调整,从容应对。
6、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首先,要抓好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其次,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再次,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最后,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2)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警示。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其进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为严峻,上市公司更是首当其冲。此外,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变化,上市公司面临着更加不确定的经营环境、更多的风险因素、更为激烈的竞争,以及更为严峻的生存发展挑战。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上市公司只有具备了充分识别风险的能力,才能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应重视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使公司在重重风险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郁蓓: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2] 许学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88).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控制
一、引言
财务风险控制之所以受到上市公司的普遍重视和关注,首先是因为财务风险控制的对象―财务风险是上市公司理财环境殊而重要的因素。上市公司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业务活动以财务运作为核心,而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上市公司无法避免和彻底消除,但可以通过必要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因而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就成为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必然内容。其次,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促使上市公司针对潜在的风险类别做好处理的准备工作,提高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保证了财务稳定,而财务稳定则是上市公司一切理财活动的基础。再次,财务风险控制作为一项管理工作,是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结合体,其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财务体系的科学化。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管理的共识,各公司也建立了不同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但从众多上市公司财务案件发生来看,其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存在诸多或大或小的问题,隐含着多个环节的漏洞。
(一)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以制度的完善和组织结构的科学为先导,制度保障了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组织结构保障了财务风险控制活动层层的有序开展。而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这两个方面都未能实现健全。从制度建设来讲,上市公司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有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但制度内容多是空泛的理论说明,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明确指引,有关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流程规定的不严格,容易引发财务风险控制活动无序状况。从组织结构来讲,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责任权利界定还不够清晰,一些下设分支公司的上市集团公司往往对分支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力较弱,风险控制未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无法及时进行风险控制指导,而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不足也使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切实按照相关的制度流程进行,对风险因素警惕性差,处理措施不及时不得当,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财务风险分析与识别不足
财务风险控制的前提是上市公司能够全面的识别理财活动中的凤险因素,而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决策。而很多上市公司一是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全面,相关人员往往只注重了显露在外的一些风险因素,而未能深入挖掘潜在的风险影响,相关信息的搜集、辨别不充分,对风险的汇总与分类不谨慎,未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发展趋势预测,使得一些财务风险未被识别出来,或者错误的识别了某些风险,导致意料之外的损失。二是财务风险计量不够准确,一些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大小的判断或基于经验数据,或采用简单的概率统计,没有根据各种风险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最有效的计量方式,因此精确度不高,给后续的风险监测与管理带来难度。
(三)财务风险事中监控和预警不到位
在财务风险识别与计量的基础上,上市公司要做的是建立财务风险的监控和预警,这是决定上市公司能否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初阶段及时处理的关键,而这个环节往往成为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点。首先,要实施财务风险监测就要有财务风险监测的指标,上市公司在有关风险监测指标的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过于依赖定量的财务指标,而忽视了实际上影响重大的定性指标,这些非财务的指标虽然有时难以把握,但一旦出现则产生的影响甚至会比财务指标的恶化影响大些;二是财务风险监测的指标的可控范围把握不到位,缺乏灵活的监测指标合理的值域范围,给监控带来困难。其次,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不强,增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一方面,很多上市公司不重视财务风险自动预警机制的建设,缺乏灵活的风险预警技术支持,将风险监测的责任过多的集中在人员身上,使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受到极大的人为因素制约。另一方面,财务风险有效预警效率不高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上市公司的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缺乏重点,未能够针对公司财务风险的轻重确立控制的关键点开展重点监控,而是全面撒网,往往会因小失大。
(四)缺乏灵活的财务风险控制和处理实力
财务风险处理的及时和有效充分体现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效果。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在两个方面做得不到位,降低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效率。首先,在财务风险预防措施的准备上做得不充分。主要是有些上市公司前瞻性不足,对于各种财务风险虽然上市公司可能都加以了有效识别,但却未针对风险发生明确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或方案,因而在实际风险发生时,现讨论处理措施会受到时间的制约,风险损失面会有所扩大,而且相关人员可能对措施缺乏充分的理解,执行中出现一些偏差。其次,在财务风险应对举措上做得不全面,有些上市公司没有快速的风险应对构架,比如未预先设置风险应急处理小组,人员配置未事先明确,决策程序也不清晰等等,这些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迟钝的风险应对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意见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基础
完善的制度和组织体系将为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提供良好的指引,稳固财务风险控制的开展基础,因而上市公司要始终把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架构放在财务风险控制的首位。要与时俱进,根据财务风险控制理论的发展,及时梳理风险控制制度,更新有关规范,填补不足的漏洞,要借鉴财务风险控制实务的经验,不断修正财务风险控制流程,在制度中予以体现。加强组织管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的独立机构,配备相应素质的人员,要健全分层控制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上下各级部门及总分公司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机制,强化财务总监的职责。
(二)重视财务风险分析,全方位识别财务风险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全面风险识别机制,首先要从全方位的信息搜集着手,充分分析公司财务内外部环境表层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准进行汇总归类,形成条理清晰的风险分析框架。其次,保持前瞻性的态度,开展财务风险趋势分析,把握各财务风险的预期发展走势,以便确定财务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影响大小。三是做好财务风险计量,在风险控制经验数据基础上,结合对财务风险趋势预测,选择科学的方法计算各种风险的大小,注意非财务风险的计量要采用相应的估计方式,尽量保证风险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与监控机制
财务风险的实时控制需要严密的监控和敏感的预警机制保障。上市公司一方面要建立严密的日常监测机制,完善监测指标体系。采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风险指标体系,根据风险计量的结果适当调整,确定财务风险指标合理的阈值范围,分类建立风险档案。另一方面要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财务风险自动检测与预警机制,及时报告财务风险指标变动状态。针对财务风险预测和计量结果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委派专门人员密切监控重点风险的波动,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效率。
(四)做好财务风险应对的良好准备
为避免突发财务风险时紧张的局面,防止出现手足无措,上市公司必须对如何应付风险状况作出事先的安排。一是要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体系,结合财务风险自身特点制定多个风险预防措施和可选方案,并传达给各风险的监控人员,使其充分掌握风险发生时该如何有效的控制风险扩大。二是要完善财务风险应对机制,事先配备一支财务风险紧急应对临时小组,由财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控制部门及管理层人员组成,保证风险意外发生时可以随时组织应急处理人员,并有明确的风险应急决策程序,以此提高公司风险应对的灵活性和抵御能力。三是在选择风险处理措施时要有综合考评的机制,公司内部要有专人对应急小组的处理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衡量,从中选择出最大化减少风险损失的方案,必要时可借助外部风险处理专家,以便获得最理想的控制结果。
参考文献:
[1]祁爱玲.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7
[2]田新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理财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与此同时,财务风险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也愈渐加深,这已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进行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既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财务风险;物流企业;风险管理;投资
0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秩序,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业更加繁杂,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使证券市场频频受创,使上市公司面临更大的挑战。对中国远洋物流公司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现实意义主要有:①有利于保护公司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投资人和债权人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更多的需要事前信息;②合理有效的财务风险分析可以帮助经营者及时把握财务问题,并实施相应措施。
1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析
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远洋)成立于2002年1月8日,是中远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是居于中国市场领先地位的国际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家电和电子物流、航空物流、化工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船舶及供应链管理等业务领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程的解决方案,以品牌经营的船舶业务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超过50%。中远物流在1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业务机构,与40多家国际货运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形成了遍及全国、辐射全球的服务网络系统。下面用表1和表2分别说明中国远洋2012-2014年的年度利润和现金流量财务数据。根据表1和表2可以得出中国远洋主要的杜邦财务分析数据,见表3。从这3个表中可以得出,中国远洋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销售情况都在大幅度的萎缩,这与整个行业的状况是分不开的。资金筹资风险是指中国远洋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其筹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筹集不到企业运营所需要的资金,二是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投资风险是指中国远洋投资后可能无法取得收益的可能性。中国远洋是一家综合性质的服务企业,提供物流行业所需的包装、仓储、运输等全过程的服务。由于物流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及在企业资源条件的特定情况下,如何合理地投资、配置和利用资金等问题,成为物流企业提高效益的重中之重。物流企业如果要维持正常的经营,就必须按时的收回资金。由于中国远洋面对的是广大的物流市场,客户的信用程度不同,行业的竞争压力也非常激烈,为了能更好地占有市场资源,中国远洋提出了很多优惠的付款条件,加大了货款回收的难度,导致资金的回收率和回收速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2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筹资风险对中国远洋的经营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关措施,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案,可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科学的筹资规划制度和科学的融资结构评价机制。资金投资是影响中国远洋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如何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如何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项目计划都是中国远洋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远洋的资金投资欠缺合理的投资规划,导致项目收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必须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建立科学的物流项目的开发机制。资金回收是引起中国远洋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其可以采用完善的措施来规避风险,如完善应收账款风险应对机制、完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财务人员培养机制。
3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远洋的财务信息分析,可以得知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既可以给企业带来损失,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中国远洋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处理风险,减少风险对公司的影响。如,尽量使用资金变现,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和处置好公司的坏账,为公司提供现金流;通过重整财务改变现有的财务结构和优化财务体系;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方面进行债务重组和资产更新等各种方法措施,使中国远洋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得到提升;采取收缩性战略,吸引优秀的战略投资者,以获得资金。
参考文献:
[1]崔文慧,闫晨阳.物流行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控制[J].商,2015(4).
[2]邓旭东,方晨阳.A物流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5(12).
[3]杨刚.物流公司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17).
[4]周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商业经济,2013(8).
[5]邓丽雯.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J].物流技术,2013(5).
[6]赵玉晶.新时期下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2).
[7]江虹,胡春梅.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数据分析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3(26).
[8]胡翠萍,万幼清.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传导载体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
[9]祁士闯,王佳.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2(15).
[10]李晓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杜邦财务分析——以中海海盛为例[J].物流技术,2012(23).
[11]石小娣.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金融经济,2014(2).
[12]朱长华,李璐.我国物流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简析[J].企业研究,2011(6).
【关键词】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控制
一、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特征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负债融资而使企业偿还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集团公司多级法人治理结构的财务特征,导致母公司难以实现集团公司资源的统一配置和整合,使其具有自身独特的财务风险特征。
1.“金字塔”风险。母公司处于集团公司的塔尖,由于资本收益的杠杆作用,当控股的塔基企业的收益率较高时,其收益率也会更高,当控股的塔基企业出现亏损时,其收益率也会锐减,并有可能形成巨额亏损。处于集团公司核心地位的母公司的收益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将其称为“金字塔”风险。
2.多级产权主体担保和过度负债形成的债务风险。集团公司由于产权链条过长,组织结构相当复杂,其可用的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数量众多,由于控制关系的关联作用,各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的风险独立是相对的。集团公司有可能发生不恰当的担保事项和贷款规模过度,导致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高度膨胀,资金链条日益紧张,这种风险的不断积聚很可能导致集团公司的全面崩溃。
3.财务风险影响面大、破坏性强。母公司不但在微观方面影响集团公司经营方向、发展战略、产品和市场定位,在宏观方面也影响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集团公司一旦陷入财务危机,将来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影响,无数的国内外集团公司破产案例都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二、加强风险预警,提高事前预警能力
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要防范财务风险,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为重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于防范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以出现财务危机为征兆,可以建立起危机的预警体系来对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集团公司所属的各个企业理财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企业财务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
三、严格内部控制,增加事中风险控制能力
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中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加强日常财务监督等方法来加以控制的。集团应制定严格的资金
管理办法、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和控制制度,明确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的全责。实行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时,采用集体决策制,提供多角度依据,有效控制与此相关的资金权限,避免决策失误和舞弊事件发生。尽快开发应用电子预警系统,加大预警力度,防范于未然,在网络经济下,学会采集利用网络财务信息,集团公司必须转变观念,适应环境,将财务风险预测由以人为主转向以业务流程为主。
1.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要素。对于集团公司来说,资金犹如血液渗透于企业的每一个组织层面,构成了纵横交错的运行网络。如何强化资金管理并实现其运转的高效率,成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从国外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分权的资金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集团公司扁平化集中管理的要求,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要求资金管理的集中化。
集团公司可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实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来实现资金的高度集中,以强化集团公司整体调度能力。在实施中要成立相应的资金结算中心,在具体操作上可利用现有银行结算方式,可通过实施零余额账户资金划拨方式,有效集中资金,降低资金在子公司以及基层面的沉淀,且充分利用银行日间账户透支,有效保障子公司以及下属各项支出的正常支付。
2.实施债务、投资集中管理。针对集团公司投资管理缺乏统一控制的现状,在集团投资管理上要明确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定位,确立集团公司规划和财务部门作为集团公司投资集中管理部门,从职能的实现上解决集团公司投资分散、没有集中控制的局面。在实施中要强调投资集中管理统一控制、分专业实施、跟踪监控的原则,以控制投资风险。
3.实施内部审计。防范财务风险,事前的预警和事中的控制固然重要,但事后的审计也同样必不可少。把内部审计与财务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企业建立一种制衡机制,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更加有效,达到“活力与约束”的最佳结合,实现企业目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财务监督、经营诊断和咨询顾问的功能,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可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和会计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管理和改善会计控制系统的措施与对策,化解风险,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
1.大型公司和跨国公司纷纷投资新的领域或进行风险较高、规模较大的投资。这就需要大量的举债融资,传统的风险管理对较高风险的管理控制能力较弱。
2.金融创新对集团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随着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和租赁公司产生了住房、汽车等耐用品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等资产,从总体上看,这些资产流动性差、风险较大,公司对其管理的效率不高,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3.传统融资方式出现了无法克服的弊病。在传统的债务筹资活动中,企业是以自身的资信作为支持来融资的,债务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公司财务风险的增加,当公司财务风险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公司则无法在合理的成本水平上进行债务筹资。
五、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创新
(一)财务风险的分割与重组
将集团公司面临的复杂风险进行分割、重组,是集团公司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风险的分割是指将总风险按风险来源进行分割,可以分割为经营中的原材料供应风险、产品的销售风险等。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可以把这些风险转嫁给不同的风险主体进行分担,这是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管理创新。通过风险分割,巨大的财务风险可以分割成各个主体能够承担的程度,项目得以实施。如公司与原材料供应商和能源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与客户签订长期销货协议等,把一部分风险转嫁给供应商和客户。贷款银行在具有有限追索权或无追索权情况下提供贷款,则承担了大部分风险。
(二)构建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管理新框架
知识经济时代对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来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新框架成为问题的关键。从企业以往的经验来讲,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设定一定的财务警戒指标,然后来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如为了监测企业的债务情况,设置资产负债率为警戒指标。当资产负债率小于15%为无警,15%~30%为轻警,30%~50%中警,50%以上为重警,只是单纯的设定警戒指标,不足以准确界定财务风险的性质,也不能排除财务风险。
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识别、预警分析及排警处理方法,构筑比较完整和全面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新框架,针对两大类不同的财务风险分别进行识别,根据所产生原因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分别进行预警分析,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最终全部排除财务风险。在先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财务预警分析的建立是为了克服权责发生制原则所带来的人为操纵盈利的弊端,其分析对象是现金流量。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会计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