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电子信息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汽车电子;碳排放;车联网
我国汽车电子业潜力诱人
今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处于较平稳状态,有些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汽车行业协会预计全年的增长只有5%左右。但尽管如此,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汽车市场中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其实任何一个行业的增长曲线不是一直往上涨的,都是有升有降。长期来看,中国汽车业还是上升得多,下降得少。”恩智浦(NXP)半导体汽车电子事业部全球销售与市场副总裁DrueFreeman分析道,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增长很快,远远超出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有些城市里的道路基础设施已经承载不了那么多汽车了,所以一些城市和地区采取了限定措施。但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真正能够针对汽车业的发展,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中国今后的道路会进一步的改善,来去承载更多汽车。另一方面,通过科技手段(例如车联网、智能交通),也可以让道路的使用率更高:并减少碳排放等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目前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没有车的,随着中国人的收入和财富不断增长,中国的汽车市场非常具有吸引力。还有,中国的本土汽车厂商不仅扎根中国,还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尤其中国的电动汽车做得非常出色,未来在国际上可能也很有竞争力。
上述现象,会为汽车电子带来很大机遇。因为从我国目前整体的汽车保有量来看,平均每辆车包含的汽车电子的装置还不太高。每年新车都在增加汽车的电子装备。
电子业也在为降低汽车召回事件的发生率做出贡献。过去30年里,汽车的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电子产品来替代过去部分机械部件。回顾最近一些召回事件,往往是节气门、刹车、粘连打不开等机械故障造成的,而不是电子故障造成的。由于汽车电子的参与,汽车可靠性在过去三年提升了很多,汽车抛锚、故障率大为减少。但也要看到,今后随着软件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软件质量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在市场上推出任何一款产品时非常谨慎,来保证产品质量。”恩智浦的Drue说,以NXP等公司推出的Car-to-x(车到基础设施)方案为例,“从展示到真正能够达到量产(推向市场,在路上跑起来新功能),起码需要五年,或者更长,通常才能保证所有环节不出问题。”
本土汽车电子的产业特点
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二十多年,技术角度存在很大差距,大部分核心技术依然被几家大型跨国公司垄断。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技术落后就被动地跟进,放弃创新而一味把一些关键技术的主导地位让给外资厂商。
通常来说,汽车厂商的零部件是由一级供应商(Tjer 1)提供的,而一级供应商往往从半导体与软件平台供应商处采购软硬件产品,进行研发和整合。而半导体和软件平台技术主要由外资企业引领。本土企业在汽车零部件和整车方面正在扩大市场份额并累积更多经验。
总体来看,我国汽车娱乐系统有很大优势。ADI公司大中华区汽车电子商务经理李防震称,现在全球有超过一半的影音系统设计和生产是在中国,现在中国本土厂商应该在这个平台基础上做一些产品的延伸,如视频基础的辅助驾驶等等。安森美半导体电源及便携产品全球销售及营销高级总监郑兆雄也认为,中国本土汽车电子制造商更能够在音频及信息娱乐系统、驾驶员信息及远程信息系统方面发挥技术专长。富士通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产品经理丁洁早认为,本土企业的产品在应用上主要集中在汽车信息娱乐系统、车身和仪表等领域,在动力系统和底盘安全等系统上,还处在技术逐渐成熟的阶段。
汽车应用环境极具挑战性,半导体方案必须具有高可靠性。据ADI李防震介绍,在车身应用方面,中国本土的MCU(单片机)/放大器/驱动器越来越多地被用到本土品牌车上。在发动机变速箱以及电喷方面,建议可以和一些大学做一些技术的合作开发,配合车厂的实质性的项目。这样本土企业很快就可以在核心技术上有一定的突破,打破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垄断的局面。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对于传统汽车,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没有落后很多,例如国内一些自主品牌的电动车在一次充电的续航能力在全球领先。此外,为了鼓励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中国政府正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以支持相关产业。很多企业提供了相关方案,例如ADI的电池管理系统已经在电机驱动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本土企业正逐步过渡到以CAN总线为主,但在Flexray、MOST和IDB-1394等最新总线技术开发上还很少。富士通的丁洁早建议,本土汽车电子厂商可以在以下领域发挥较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更大的突破。第一,采用F1exray总线技术设计汽车的下一代线控系统(Flexray x-by-wire),富士通可为该系统提供Flexray MCUMB91F465XA的技术支持。第二,采用基于MOST或者IDB-1394总线来设计新一代汽车的前后座娱乐加辅助驾驶系统,可在前座的显示屏开启立体的三维导航地图或者启动360°全景环绕视讯系统做辅助驾驶,后座的显示屏观看高清数字电视,上网冲浪,以及体验类似电脑上的数字游戏等。富士通的EmeraldMB86Rll SoC芯片可以帮助客户做这样的多功能系统整合。
软件平台是车载娱乐包装的方法之一
消费电子,数字家庭的理念进入汽车。首先遇到的瓶颈,一是两个行业之间的“时间差”,二是汽车应用环境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移动行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风河系统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韩青分析道:一般来说,车辆主体的开发周期需要若干年,而电子产品的研发周期通常只有几个月。通过电子技术的包装,汽车可以不断花样翻新、引人入胜,为变化不那么多样的汽车产品注入更多的活力,也带来了更多的利润来源,而实现这种电子包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软件。
同时,电子产品要登堂入室进入汽车,还必须逾越一些门槛一一由于汽车不仅是复杂的机械机构,并且高速行驶在道路上,因此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远远高于居家、办公等普通的环境,同时在空间和电力供应等方面都受到更多的限制。
一方面是产品开发进程迅速、产品功能灵活多样的电子业,另一方面是开发周期长、功能变化不多的汽车业,如何在二者之间架起畅通的桥梁,这是摆在车载信息娱乐产品开发商面前的最大挑战。
由于娱乐消费电子市场的成功积累,车载信息娱乐产品的开发显然不应该从头做起,而是应该站在一个较 高的平台上,采用“平台大挪移”的方式,对现有的消费电子产品进行裁剪和修补、重构,这样就可以在车载信息娱乐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风河公司所提供的软件平台和开发工具,就是在电子产品开发商和汽车开发商之间建立双方都认可的软件桥梁。
由此可见,以平台化的战略贯穿项目、产品、团队和模型,实现开发平台标准化,这不仅可以优化人力资源、加快软硬件开发速度、简化供应商管理、减少应用时的集成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重复使用知识产权,因此已经成为车载信息娱乐设备软件的开发必然趋势。所有这些,都已经包含在风河面向汽车电子领域推出的专用解决方案wmd River Linux PlatformforInfotainment之中。
世界汽车业发展有两大趋势: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互联移动。部分市场调查公司和软硬件企业接下来介绍了这两方面的趋势和新技术。
车联网引发汽车行业技术发展探析
据赛迪顾问行业电子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袁远介绍,2010年、物联网产业在我国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快速发展,技术研究逐渐深入,产业环境逐渐完善。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在汽车行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扩大,规模逐渐形成。2010年,工信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万物互联车先联”,车联网被确定为装备工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车载信息系统及服务同时作为智能交通的重要补充和新的亮点受到关注。目前,汽车内部的电子网络与外界相联的通信网络还未有效融合,部分产品只具备通信功能,未与汽车总线相联,使得诸如导航设备的功能以及在其功能上开展的应用服务受到了一定限制。但是。随着汽车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技术深度融合,车联网将必成为汽车工业两化融合的重要抓手,也将为中国汽车行业创造出新的价值。
车联网与智联交通相辅相成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行业深度应用,对实现智能交通将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车联网还是智能交通,都离不开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在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车仍然是管理和控制的重点。所以,建立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是实现智能交通的重要手段。
从具体应用方面分析,现阶段,车联网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及有效利用,以“人车”、“车车”、“车一路”信息通信为基础,对汽车的运行状态实现监控、管理,提供交通安全、行车效率、商务和娱乐等综合信息服务。而作为信息的需求方,无论是车主还是交通监管机构、都能够在车联网的行业应用推进过程中获得效率和服务的提升。
车联网产业结构及价值博弈
我国车联网产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主导力量。发展初期,由汽车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主导的市场化发展将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而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格局逐渐形成,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差异化服务将是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质上,汽车斜造商和移动运营商将是产业组成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个环苇,
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图1中蓝色虚线反映了在车联网帮助下,车厂与车主的接触频率。在整个购买和运行及维修阶段,车厂都可以和车主保持密切接触和联系,在CRM(客户关系管理)和VRM(销售商关系管理)方面能够为汽车制造商带来巨大价值。
然而,从目前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车联网商业盈利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汽车制造商在远程车辆诊断方面优势明显,运营商和TSP(汽车远程服务供应商)则在信息及娱乐服务方面处于重要地位。汽车制造商和运营商都希望在车联网巨大的市场中赢得更多的机会和分割更多利润。在产业组织过程中,汽车制造商和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博弈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车联网的市场化进程。
在汽车导航细分行业,目前GPS导航服务市场规模占车联网市场现有规模的比例超过90%。激烈的竞争也让一些导航设备厂商和地图软件厂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同时,导航设备厂商和地图软件厂商之间的关系和行业地位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在前装市场,整车厂商采购车载导航设备时不仅关注电子产品本身的性能指标,更加关注配套地图软件的服务功能和软件的后续服务。甚至对于一些整车厂商,采购策略已经变为选择地图软件厂商,然后由软件厂商按照标准选择相应的硬件。
未来智能汽车主旋律:智能与互联移动
未来汽车的主旋律之一是智能和互联移动,部分芯片公司展示了解决方案。
富士通360°环绕视讯影像技术。作为一种多重摄影机驾驶辅助与安全应用,该技术方案采用EmeraldMB86R11芯片,具有先进的3DGDC(三维图像显示控制)算法,把4部摄影机的影像结合,组成一个覆盖360°的全方位车辆围绕视图。富士通的丁洁早称,该技术具备一项重要创新,就是能提供动态更新的可自设视角,或“自由视角点”。系统研发业者与驾驶人可利用“自由视角点”来选择特定驾驶情境下的最佳视角,包括虚拟三维之“第三者”视角,可同时看到车辆与四周影像。
ADI基于视觉和雷达基础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可提供如车道偏离报警、目标物检测、交通信号识别、前撞预防、盲点检测等功能。在这一系统,ADI可以提供DSP(BF561/BF608)和视频编码(ADV7186)以及雷达的模拟前端(AD8283),所有软件设计都由ADI印度团队研发。为了方便国内客户的设计,ADI也和国内高校以及本地设计公司合作开发适合本地市场的参考方案。
飞思卡尔汽车通讯娱乐系纺方案。主要提供基于ARM内核的iMX芯片及解决方案。
软件平台
未来汽车走向智能化、网络化,归根结底还是人性化。从技术上看,就是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两大领域的结合。风河公司韩青解释说,人机界面技术主要是让驾驶员和乘客都可以方便地操作和控制车内各类设施,特别是不能影响到驾驶中的安全性,必须提供特殊的操作控制系统。有关汽车的网络通信主要包括车辆对外与各类服务设施之间的通信和车内各类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节能与稳定性相关的技术主要是满足车载环境的特殊要求。从电子产品制造商的角度来看,车载信息娱乐产品开发平台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以灵活的电子产品特性让汽可以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第二,以平台化的软件开发技术全面降低车用电子产品的开发成本;第三,以经过市场长期验证的参考设计拿到进入高利润市场的入场券。
几年前的消费者只要车里有个 收音机和CD播放器就满足了。而现在不同了。人们希望能拥有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它支持互联网、多媒体、导航以及远程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这个系统必须能够联接各种移动设备,例如智能电话和平板电脑。“为了简化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人机界面,这些系统应该支持各种图形标准例如HTML5和AdobeFIash。同时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最新的应用程序以及移动设备中的新功能、它们还应该支持可靠的现场升级。”QNX软件系统公司中国区销售经理哈骏元称。
为此、QNX软件系统公司针对这一问题推出了QNX CAR应用平台,目的是为了帮助客户减轻这一负担。该平台为汽车业的客户提供了一套复杂的预集成套件,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汽车厂商降低开发成本,减少系统集成的风险。“QNX与各个软硬件的技术伙伴合作,包括Adobe,FreesCale,Google,GraCenote,MiCro soft,NuanCe,Pandora,TI等公司,他们的技术同QNX Neutrino实时操作系统一起已经在全球成百上千万辆量产车中得到了时间的考验。”QNX汽车产品营销经理Andy GryC宣称。
降低碳排放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CO2排放的方法之一。FreesCale(飞思卡尔)半导体汽车电子工程经理康晓敦认为,相对传统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的技术水平落后得不太多,所以,加大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投入,除了能够从国外汽车电子供应商那里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外,也能降低碳排放。
新一代混合电动汽车(HEV)和电动汽车(EV)需要精确的电池监视,用以实现实用的高压电池组。据凌力尔特公司信号调理产品高级产品市场工程师GregZimmer介绍,要解决这个特定问题,需要高集成度、高准确度和非常高可靠性的高压电池监视器件。
电机电子控制在传统内燃机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中发挥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扩展。据MiCroChip汽车产品部远东地区营销经理StephenChan介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EPS)、电动水泵、需求驱动的BLDC(无刷直流电机)燃油泵和电机控制气流等应用逐渐被集成到内燃机中。起止系统的应用将实现巨大的节能,尤其是在城市交通中。而对所有系统而言,智能电机控制、直流/直流转换和电池监测都是普遍的需求。根据主要汽车燃油供给系统供应商的行业报告,与传统恒定燃油供给系统相比,智能燃油泵控制可节省60%-70%的电能。对于1.8升发动机,意味着每公里减排1.5~2g二氧化碳,这对于二氧化碳减排事业是一项卓著的贡献。
高能效电源管理方案可使汽车能以更少的电能消耗执行相同的功能。安森美的郑兆雄称,高集成度、高能效智能电源方案可帮助减少元器件数量并节能减排。
传感器方面,除温度和气流传感器之外,NOx电控传感器也能够测量氮氧化物浓度并控制NOx存储催化剂的再生。
现在的热点是用LED灯取代传统车灯。MiCroChip的Stephen称,与车头近光灯相比,LED日间行车灯每100公里可降低大约0.2升油耗。
部分降低碳排放的方案
ADI锂电池监控和保护系统
电池监控和保护系统推动混合动力汽车能源存储应用的发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ADI的锂电池监控和保护系统集成了电压、电流以及温度测量、信号隔离以及安全监控等在内的所有必需元器件,可满足锂电池制造商和电源系统设计师的各种需求。随着面向汽车领域的能源储存应用如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锂电池的应用日益普遍。
去年,ADI的iCoupler数字隔离器已被三菱汽车采用,开发用于下一代“i-MiEV”全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和高效的锂离子电池供电系统。三菱汽车公司将这种汽车称为不会排放二氧化碳的终极生态汽车。i-MiEV电动汽车完全采用电力能源、在充满电的情况下行驶距离为160公里,并提供三相充电系统,司机可以在家里用100V或200V电压给电池充电,也可以在外面的快充站进行充电。
此外、ADI推出用于12V铅酸电池的第三代智能电池监测系统(ADuC703X),目前其市场份额超过95%,该系统采用高性能ARM内核,用于蓄电池电压、电流以及温度的测量被广泛用于汽车的起停系统,这一系统差不多可以降低发动机8%左右的油耗,并降低C02的排放。
凌力尔特高压电池监视器IC
凌力尔特公司的LTC6802器件是市场上第一款准确的高压电池监视器IC、于2008年9月已推出。LTC6802得到了汽车制造商的广泛采用,并用于今天在路上行驶的量产汽车中。LTC6802解决了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即针对由一长串电池组成的高压电池组,非常精确地测量每节电池上的电压。这样的一长串电池实现了大功率、可再充电电池应用,如电动和混合电动汽车、小型摩托车、摩托车、高尔夫球推车、轮椅、小船、潜艇、叉车、机器人以及便携式医疗设备。今年2月,凌力尔特推出了第二代电池组监视器LTC6803。该器件是一款完整的电池测量IC,包括一个12位ADC、一个精确的电压基准、一个高压输入多路复用器和一个串行接口。LTC6803可以在极端温度以及电压可能超过1000V的环境中工作。MiCroChip涡轮废气门系统电机控制方案。
采用XLP技术的PIC单片机(MCU)提高车辆制动器、传感器、功率转换和BLDC电机控制相关解决方案的工作效率。涡轮增压机一直被用于从发动机中获取更多能量,并且不会像大排量发动机那样显著增加发动机的重量、耗油量和碳排放量。随着汽油直喷的日渐流行以及欧洲涡轮柴油机市场的增长,对涡轮增压机的需求在未来十年可能会翻番。政府在排放量和耗油量方面的新条例将进一步推动对涡轮增压机的这一需求。
涡轮增压机的工作方式为:将压缩空气注入气缸,压缩空气会排挤出气缸中的废气,并让更多燃油进入气缸。废气被用于驱动涡轮增压机内的涡轮机,而后涡轮机又驱动压缩机。随着发动机的速度提高,废气的压力不断增加、因而涡轮增压机产生的增压效果也随之加强。
涡轮增压机有利于实现低油耗和低排放量,因为能量是“按需”供应的。涡轮机仅在高加速度行驶期间启用,因此,正常行驶条件下的耗油量更低。根据一家领先的欧洲1级供应,商提供的数据,用1.4升4缸涡轮增压汽油直喷系统代替传统1.8升4缸系统可减少2s%的碳氧化物排放量。尽管传动系统的体积减小,但其性能并没有打折。
然而,发动机所能适应的增压量有一定限制。为调节废气的压力,系统中有一个废气门可在发动机转速较高时改变部分废气的方向,从而控制涡轮增压机的增压量。废气门通过转移一些废气来防止涡轮增压机内的压力过高,从而保护涡轮增压机(见图2)。
废气门可由简单的弹簧装置控制,但执行比较困难。涡轮机入口压力可能迫使废气门在低于预期水平的压力下开启。或者,可使用直流电机(有刷或无刷)来驱动致动器,以便更精准地控制废气门的开启,从而更严密地控制涡轮增压(见图3)。为在极端温度环境下工作的电机开发电子控制装置是嵌入式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MiCroChip提供可用于涡轮废气门系统的电机控制解决方案。嵌入式控制设计人员可使用PIC单片机针对有刷和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系统中还会包括MiCroChip的线性稳压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涡轮废气门应用只是利用MiCroChip的技术减少油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个典型应用示例。
安森美LED汽车前照灯系统用电源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信息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展,这就促进了电子信息和其它学科的融合,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电子信息技术也是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保障。
1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完成电子信息处理、控制的一种科学。电子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具有显著的是时代特点,当前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集约化、智能化。计算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其智能化的发展,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已表现出许多特质,其中能够生动的模拟人类思维行动、动作行为等,并可以进行综合逻辑演算和多功能处理;其次,网络信息化与数字化。互联网让地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畅通无阻的网络加上计算机强大的数字处理系统让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变得更加的简单;其三,简便化、高效率化。信息资源在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得到了良好的整合与存储,极大的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各种信息资源能够最有效的进行快捷、高效率的管理,电子技术信息正在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
2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电子技术指的是一种经典的功能数字密集的技术手段,在技术迅速进步与变革的今天,当今数字技术的使用范畴不断增加,这篇文章首要探讨了当今电子技术的使用范畴,而且预测了电子技术的前进方向。
2.1公路交通事业
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公路管理中,从而大幅提升公路管理的水平和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公路行业建设技术水平,一直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之一。
2.1.1公路GPS信息系统
公路GPS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公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采集,其作为GPS技术和GIS技术的完美结合体在未来必有很大的用武之地。虚拟专网技术可以将公路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设置于公路行业内网中,GPS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虚拟专网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整合公路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公路的建设、养护、路政管理、收费管理、员工管理等等各种工作都可以实现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集中处理,GPS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负责数据采集和提供网络化交互式应用服务,完美实现异地信息实时共享,从而使得公路行业的数据管理工作更加快捷更加高效更加集中的完成。
2.1.2公路工程管理
公路工程规模大耗资大参与人员多管理难度大,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公路工程管理是大有可为的。在互联网的参与下,建立一个与因特网和局域网共享的信息平台成为可能,各种办公系统平台都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动化处理。管控公路施工建设涉及到施工工程的质量管控、实践进度安排和经营管控成本等,同时能够把以工程建设为主的全面管理信息体系能够适用于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
就进度管理方面而言,网络进度管理软件实时能够体现出监控进度的异常,结合不同的工期要求及时调整资源调配方案,从而进一步在实践中优化。机动的实践、工作的关键、相互制约关系的特点都可以由网络计划的技术体现出来。而工程质量的管理在公路工程上具有非凡的意义,每个施工阶段,都有大量的质量评定工作,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完成评定报表生成、质量评定曲线绘制及和依据测得数据对工程质量级别进行评价,为质量控制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动态控制提高科学的物质基础。在工艺控制软件方面,应进一步应用深基坑设计与计算、建筑施工模板设计、工程测量、大体积混疑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构件吊装自动化险制、管线设备安装的三维效果设计等应用软件。越来越多的软件被应用到公路的施工现场中,这样不仅降低了工程误差现象的出现,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公路施工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
2.2汽车制造行业
当前,在机械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最为流行的非电子技术莫属。当代汽车都少不了电子科技,有许多功能都是依附、运用电子科技的,例如GPS定位系统,远程通信系统等。不止这些,现在有许多高端汽车有很多强大的功能,但它们的实现依旧离不开电子科技。随着汽车电子技术进入优化的人-汽车-环境的整体关系的阶段,它向着超微型磁体、超高效电机以及集成电路的微型化方向发展,并为汽车上的集中控制提供了基础(例如制动、转向和悬架的集中控制以及发动机和变速器的集中控制)。
2.2.1微处理机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微处理机技术给汽车仪表行业带来的将会是颠覆性的理念。近年来,汽车技术进步很快,微处理机的用量大幅增多,传统的汽车仪表具有单一性,近年来,不断向着智能化、多用途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汽车仪表既可以精确检测汽车上所有的待测量,又可以具备运算、判断、引导、预测等功能。比如,许多车辆的仪表都能够监测车辆零件的损耗情况,而且能够对电池的电压、车胎的气压、车辆的速度等等监测并作出警报。微处理技术将在广泛地的领域得到应有,特别是在安全生产、环保节能、电动机、传动轴、速度控制和故障诊断中。
2.2.2传感器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现代汽车对传感器的要求不断攀升。传感器技术一直在向着高精度、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在未来,智能型的集成传感器,不光可以产生虚拟信号,而且可以进行放大和解析。与此同时,应具备实训、温度自控的能力,可以及时的防御外部环境产生电磁扰动,确保传感器发出的信息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即便是在最严格的使用条件下,仍能确保较高的精湛性。其也具备构造紧密、便捷安装等系列方便之处,进而可以有效避免机械特点带来的影响。
3结语
伴随当前电子信息技术使用范围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升,该工程已经让人类生活更加智能、自动,从而显著加快社会发展步伐[2]。当前社会发展所离不开的技术前提就是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而通过将这一技术和其他技术进行巧妙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推动科学社会发展,同时不管是社会实践,还是科学研究状况,该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科技。
参考文献:
(一)现状
河北省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涵盖了广播电视、计算机整机及其配套、太阳能光伏、通信设备、元器件、测量、医疗、电力传输保障设备等十大类产品,平板显示器件、通信设备、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等产业链日趋完善。石家庄、邢台、保定、廊坊四大基地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二)优势
区位资源优势突出。河北省是环首都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地处环渤海中心,环绕京津,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等具有明显优势,河北省目前是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河北省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产品优势显著。基础产品门类齐全,产品附加值高。石英晶体谐振器和特殊气体等众多产品都位居国内前茅。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内排列第二位,并且发展势头强劲。邢台、保定均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和新能源设备产业示范基地,拥有一批重点企业,部分新型电子信息技术国际领先。专业研发优势明显。河北省技术力量雄厚,科技成果众多,在某些电子专用领域内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能源研究中心。
(三)问题
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人才流失严重;缺乏行业领军人物以及复合型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导致了河北省电子信息技术的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投资类、消费类龙头整机产品比例太低。
二、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升级
(一)发展目标
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持续向产业链垂直分工中的高端位置延伸应该作为我们积极主动争取的目标。注重与具备国际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采取合理有效措施让国际领先的、高端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向中国集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规定吸引外商直接来华投资设立全球研发和运营中心,进一步推进研发、生产、服务的本地化和一体化进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争取将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提升其在全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位次。在河北省电子信息企业中建设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培育特色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基地,以其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以河北省现有的比较强势的电子五大产业链为基础,创建名优产品和驰名商标,重视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专利申请意识和程序。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产业创新。以扩大知识密集型产业为目标,争取把劳动力优势转变为技术研发优势,由劳动密集型逐步过渡到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全球产业垂直分工的链条上,由原先的以生产制造为主逐步过渡到生产与研发、应用、服务相结合为主,最终达到提升产业层次,由规模扩张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的目的。
(二)产业结构升级
近几年将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时刻,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和企业发展都处于新的关口。所谓转型即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都是转型的新型目标;所谓升级就是全方位地优化行业结构,使行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更加合理,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是一次理念的转变,是一次模式的转型,是一次路径的创新,更是一个战略性的、全局性的和系统性的变革过程。河北省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应该注重如下几点:
1.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不断实施创新,鼓励和发展新工艺、新技术。重点促进单晶硅棒直径变大的研发,鼓励其规模化发展。着力深度发展光伏产品,并重点突破光伏应用领域。支持光伏发电一体化应用,重点支持光、热、电一体化产品,注重技术应用进而提高技术水平。光伏发电系统可与电网连接并网运行,成本可以大幅下降。
2.进一步培育电子专用装备产业。积极制定政策促进省内相关企业、科研院所与京津等地相关机构合作,重点支持专用设备及电子基础测试仪器的研发和产业化。增强产业招商项目的吸引力,精心包装一批项目,提高引资的成功率。加强产业链上的项目投资商或合作商之间的联系,重点引进与落户企业相配套的项目,积极培育电子专用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单晶硅生产设备、电池生产设备和太阳能电池加工测试设备,提升光伏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半导体设备的自给能力。升级液晶玻璃基板成套设备生产线项目,开展重点设备的研究与发展,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重点发展新型移动通信电子专用测量仪器,注重产品精度和数字化水平。
3.加大力度提升通信及导航设备。加大新型移动通信发展,鼓励新型技术的研究,带动元器件和功率器件集群式发展。重点进行移动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等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新型宽带等通信系统设备研发和生产。以此为契机做大通信系统配套产业。提升卫星导航和应用服务产业的技术水平,扩大应用范围,让新型技术更好服务于生产和生活领域。提高通信服务收入占比,多方面、多角度发扬通信企业自主创新,鼓励通信企业“走出去”。
4.进一步做好平板显示产业。重点做好核心技术研究和攻关,加快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规模化。重点支持新型液晶材料、模块、液晶屏、触摸屏生产线的进一步升级。保持基础液晶材料的优势,实现新型液晶材料上规模、上档次。对企业进行的相关配套产品生产给予支持和鼓励,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做好平板显示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子信息; 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如今,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与整理方式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此影响,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且已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未来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技术,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也成为了高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显示技术等。
1.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1.1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的微电子技术
集成电路制造是电子信息硬件产品所有关键技术的“核心”。其应用范围非常之广,大到计算机的CPU,小到各种IC卡的芯片,都运用到了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历经大规模(LSI)、超大规模(VLSI)、特大规模(ULSI)集成时代,如今已于1995年步入了极大规模(GSI)集成时代。集成电路技术作为高科技代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芯片面积越来越大,特征尺寸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片上系统日益完善是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中期以来,使用125mm以下硅片的数量逐渐减少,使用150mm硅片数量增长缓慢,使用200mm硅片数量逐年上升成为主流,300mm硅片也即将上市,400mm以上硅片的设计思路也已初步形成。在未来十年时间里,集成电路仍会以硅基CMOS电路工艺为主流,加工细微化,硅片大直径化是其主要发展趋势。
1.2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PC机、服务器及其外部设备设计开发技术、计算(移动计算、网络计算、并行计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等。
计算机的性能以平均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的速度发展,并行处理技术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未来几年中,CPU将从32位过渡到64位;在产品结构中,因特网网络设备将替代计算机的核心地位。系统中,存储器的比重越来越大,存储技术也朝着海量存储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通信、家电融为一体,DVD光驱已经取代了CD-ROM,手写识别技术和语言识别技术已经走向实用化,数字图像交换技术也已进入市场。注意绿化带的配置应用到了微机多媒体技术之中,只有绿化带有了足够的宽度,并且要采用两种以上的乔木才能够达到宜人的效果。未来的电脑将会更加的拟人化和个性化。笔记本电脑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手持电脑也将会以全新的面貌推出问世。
1.3向多业务、高性能和大容量方向发展的网络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网络服务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技术的三个主要方面。目前,多业务、高性能、大容量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呈爆炸式增长的IP业务、超高速因特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都将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
融合数据、语音和影响的多元第二代Internet网络已经取代第一代的Internet单一数据网络,密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DWDM)在光通信网络技术中的使用将极大降低网络传输成本,在将来有可能向用户提供无线宽带,使多媒体实时通讯的实现成为可能。在同一网络上实现所有媒体成分数据的有效传输时网络多媒体通信的主要任务。多媒体通信包含多种成分数据,这是其与传统的数据通信的显著不同。由于多媒体数据在通讯期间会产生巨大流量以及连续媒体的实时性要求,使快速而有效的数据转发机制在MCS(多媒体通讯系统)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4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的通信技术
卫星、光纤传输技术、有线与无线接入技术、数字微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是通信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
目前,低轨道通信卫星已经进入实用化;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使得传输速度每3-4个月翻一番, 通信业务也已经实现了传输活动画面的功能;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模拟移动通讯已全面被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取代,GPRS(3代)也已走向进商用时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国际标准也在紧张的制定中;以前的准同步数字系统(PDH)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已全面的向同步数字系统(SDH)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转变;宽带接入技术迅速发展,以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宽带目前已经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以及蓝牙技术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在电信业务中渗透IP电话业务,使传统电信技术与IP技术的融合进一步加快,DWDM光传输、IP选路、包交换和Web应用四大要素是下一代宽带网必须考虑的,ATM技术将会与IP技术互相结合、取长补短。
1.5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的显示技术
显示技术正向着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新型显示器件的生产已成为国际新兴产业,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产业。
2.电子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2.1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
以前,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工作单位才能接触到网络,如今,上网冲浪已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必需品了。目前,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在构想规划出智能小区,以便能 将高质量的宽带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提供给住户,使用户能够享受到一个实用、高效的网络平台,使小区住户能够足不出户的享受到所需的各种服务。
2.2电子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影响
当今,互联网和教育史决定时代命运的两种力量。这两种力量的融合形成了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它的基础是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信息社会化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它的出现是社会信息化背景下时代的必然产物。首先,字印刷术发明以来,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是对教育最具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其次,由于教育的基础性,它的信息化必然会带动经济的信息化以及社会的信息化;再次,接受的教育人口同时也是接受信息化最快的人口;最后,信息技术的的、推广在教育领域是最容易的。
2.3电子信息技术在日常设备上的影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日常设备或多或少的应用到了信息技术。比如彩电的数字网络功能、冰箱的恒温控制系统等等。逐渐成为普通百姓家庭必需品的汽车已经将信息技术在日常设备中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
有位汽车工程界的专家这样说过:电子技术的发展已深刻改变了汽车产品的概念。由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的新的汽车电子系统,既可以独立操控,同时又能协调各部分到整体运行的最佳状态。
3.结论
现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已经广泛的深入到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理念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未来,电子信息技术也必将朝着更人性化,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守真,李月琳.信息资源含义探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1).
【关键词】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战略性
1.电子信息产业概述
1.1电子信息产业的定义和内涵
电子信息产业的定义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也逐步发展,但核心基本不变即社会经济活动中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开发、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普遍认为它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两个大的分类。电子信息产业所包含的子行业众多,但不管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还是电子信息制造业,都几乎涉及到设备、软件和服务三大部分,这也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区别于传统制造业的特征之一。设备、软件、服务三个主要环节构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一条主要产业链。
1.2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
国家层面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上海市在国家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和聚焦,把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九个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被确立为国家层面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它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六个子领域中,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都属于电子信息制造业范畴,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各地区在现阶段乃至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主攻的战略要地。
2.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概况
2.1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发展呈现出的几个特点
产业发展梯次化、产业分工全球化。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其全球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趋势日益明显。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和高技术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而把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大量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发达国家在行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产品生产规模化,产品设计个性化。电子信息产品大部分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达不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品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步成为潮流,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了适应市场的这一变化,柔性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满足不同消费群要求的产品应运而生。
产业界限模糊化,技术创新一体化。电子信息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轻纺、建筑、冶金等技术互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品门类。
竞争核心技术化,竞争领域集中化。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核心越来越集中在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垄断上。电子信息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集中在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软件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而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则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基础,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从国家的层面上讲,美国、日本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霸主地位源于掌握并垄断这些领域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技术。韩国以及我国台湾为提高竞争力,也在大力发展关键元器件。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则在软件开发生产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2.2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情况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问题仍很突出,产业发展正处在从速度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出口形势急转直下,投资增速放缓,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未来几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是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电子发展基金的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截至2010年年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7.8万亿元,在工业领域中位居第一。2010 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比上年加快11.6 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63395 亿元,同比增长25.5%,比上年加快22.4 个百分点;软件产业收入1.3 万亿元,增长30%左右。
2.2.1集成电路领域
推动重点整机核心芯片开发和产业化。如高性能处理器、3G移动通信芯片、数字多媒体处理芯片、平板显示和LED控制、驱动芯片、IC卡芯片、信息安全芯片以及IP核等。持续推进制造业和封测业,增强产业综合实力。重点支持和舰科技、中芯国际集成进行0.13微米至90纳米系列先进工艺的开发和产业化。重点支持长电科技、天水华天、南通富士通等骨干企业进行FBP技术、MCM塑料等先进封装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支持LED的研发和产业化,完善产业链。三安光电、杭州士兰明芯、蓝光科技、武汉迪源等成功突破高亮度、高光效的功率LED芯片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晶能光电自主开发硅衬底外延技术。开发新型电子电力器件模块,推进节能环保。重点支持了IGBT、MOSFET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平台的建设。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青岛等一些重点地区建成了若干个集成电路的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设立了基于SOC参考平台的国产IP核推广示范项目。目的在于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
2.2.2计算机领域
计算机领域,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95万亿元。重点支持笔记本计算机、高端服务器等信息化关键产品。提高了国内企业的笔记本计算机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推动国内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笔记本计算机、服务器等高端产品;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国产品牌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得到有效提升。其中,联想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0%。浪潮、曙光、联想等单位研制出运算能力超过万亿次的高端服务器,并实现产业化。重点支持网络信息安全关键设备。高性能防火墙、入侵防御等信息安全高端设备相继自主研制成功,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在电信、金融等重点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增强了我国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能力。
2.2.3通信领域
重点围绕终端、测试仪器仪表、天线、光纤拉远基站、室内覆盖产品、验证平台、业务平台、特色应用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大了支持力度。积极推进TD-SCDMA的技术演进,广泛支持了TD-SCDMA增强型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加快成熟,产业链逐渐健全完善。
2.2.4数字视听领域
数字视听领域,2010年产值已经超过1万亿元。重点支持了基于自主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卫星电视、数字电视前端设备、激光视盘机、数字家庭智能终端以及视频监控系统等产品技术领域。带动彩电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数字电视相关产业发展较快,自主视听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企业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2.5电子基础产业领域
电子基础产业领域,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3万亿元。支持平板显示产品及成套设备、市场急需的高端元器件、进展较快的新能源制造装备和大宗的配套材料产品等,按照上下游配套思路,进行系统部署,促进基础电子产业链建立。通过多种联合方式打造平板显示产业链,面板、偏光板、彩色滤光片、背光模组的研发及产业化初见成效,已初步具备大尺寸液晶电视用液晶面板生产能力。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和投资增长迅速,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太阳能电池产量以10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连续4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多晶硅自给率大幅提高,光伏产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结论:从“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和支持的重点领域来看,各领域都更关注核心技术和产业链的发展,集中于产业链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改造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不难发现,集成电路、通信及网络设备、汽车电子、新型显示都是现今乃至未来几年市场迫切需求产品的关键领域,而这些产品的特征或则核心就是节能、环保、低碳。
3.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良好前景,建议在发展该产业时,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充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对产业基础依赖小的特点,大力开展对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招商引资
我市有着土地、环境等发展制造业的优势,这些条件都对作为先进制造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要重点引进服务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拉长产业链。此外要充分关注新企业在全市乃至全国同行业中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实力,在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和提升的同时,通过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能力强和创新要求高的特点显现,带动形成上海市产业创新的集群。
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基础,吸引已有产品的上下游企业落户我市。此外,依托上海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快、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升级快、制造工艺变革快等优势和特点,可迅速引进利润空间大、技术先进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
3.2积极引导现有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提升,向“微笑曲线”两头延伸,拉长产业链
“微笑曲线”准确地展示了产品形成的各个环节的价值,如图6所示。结合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现状研究,我们提出:
图6 微笑曲线
3.2.1“订单+产品”向“产品+技术”的转型,提升企业现有产品的附加值
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在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产出处于第二的位置(25.8%)。经过初步的调研,发现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同行业中技术领先的企业很少,多数企业产品以OEM(代工贴牌)为主。在产业中能掌握了关键技术及关键零组件的企业可获得更高利润,一般制造或代工企业只能获得非常少的利润,这是行业内的共识。因此,提升现有企业的能及和产品的附加值是上海企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以“永继”为例,该企业已从OEM向ODM转变,并在尝试向OBM的发展。其企业的产出逐年快速增长,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逐年增加。同样已成功转型的皓月电容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研发设计能力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得以发展的有效路径。
3.2.2“服务”向“服务+产业化”转型,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如果说“产品+技术”的转型适用于制造类企业,那“服务+产业化”的转型就适用于有一定技术研发能力的服务类企业。简单的例子就是上海众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转型,该企业其实是软件认定企业,多年来从事开发化工领域的管理和应用软件。而随着物联网在化工领域应用的进一步深化,传感器、数字仪表等物联网产品给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场带来新的活力,而传感器、数字仪表等工业器件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软件管理平台。这样,众达公司一方面致力于研发物联网应用的软件管理平台,另一方面也尝试对平台中的工业器件的产业化,已在工业区买地准备建厂。这种转型,将企业自身的软件技术价值延伸到硬件产品价值中,有利地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相比单纯生产或则单纯研发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风险抵抗力和竞争力。这样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基于上海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思考,我们可以关注从事软件技术研发的注册型企业的软件产品应用领域,一旦发现这些软件产品可以结合硬件生产具有产业化特征的,都可以将其引进,这样既延伸了企业的价值链,同时也解决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时研发和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
3.2.3“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型,提升企业利润空间
这里就涉及到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随着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日益成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已经不再仅停留在产品本身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正在逐渐提升服务在其整个经营运作中的比重。这其实在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电子信息制造业也最适于服务化。比如一些国外的先进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已经不再是简单地销售产品,而在销售的同时,提供与该产品配套的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即“产品+服务包”,这样使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得到提升。
从目前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的现状来看,很大部分的企业在短期内很难形成行业内的技术优势。这样的企业,可以考虑从“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型。鼓励企业把低附加值的产品,通过整合产品营销和售后的服务,附加值得以累计,再把产品和服务打包一起往产业发展趋势中之高附加值的区块移动,从服务化的角度,提升企业的层次和竞争力。当然“产品+服务”的转型也适用于前面描述的其他转型企业。
3.3关注注册企业,鼓励成熟企业落地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企业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1概述
两化融合指的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坚定不移的走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指高层次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两化融合的重点部分就是以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工业制造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两化融合是指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制造业生产的各个生产管理环节,信息化已经成为工业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用常规手段。工业化进程和电子信息化进程已经不再相互独立进行工作,已经不再是各自单方面的促进和带动关系,而是两个进程在生产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管理等各个层次相互融合,彼此密不可分,并催生工业软件化、工业电子化、工业信息化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2两化融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作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现代制造工业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义务。现代制造工业企业信息化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产品研发技术,企业管理技术,工业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变和完善企业自主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和商务运用各个企业管理和产品制造环节,从而实现生产制造信息化,产品研发信息化,企业商务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带动企业技术,产品,管理的创新,全面提升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生产制造业是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生产制造业信息化是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要贡献领域。目前,生产制造企业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企业,全球化的企业,信息化的企业。一方面,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为生产业核心的制造成本优势已经一去不复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改革更加猛烈,能源环保需求日益严格等多方面因素,都加深了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复杂程度;一方面,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商业,智能制造,移动应用,3D打印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给工业制造业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在社会变革和制造业强烈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和前提下,制造业面临着响应市场需求的挑战形势,面临着风云变化的市场形式,面临着不断缩短的产品生产制造周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客户个性化需求等形势压力。而且,外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社交网络的不断兴起,迫使生产制造业企业在面对解决外部压力的同时,更需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提升与客户和市场沟通的能力。目前,多数工业制造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与用户的沟通能力和市场的洞察能力,用以更加全面的,深入地挖掘和收集客户的内在需求。与此同时,大多数制造企业的产品仍然缺乏产品创新。如何面对在产品设计,研发产品,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用户的需求仍是一大需要面临的难题。传统上小而全面,大而全面的封闭式运作系统模式早已经被彻底的打破了,工业制造型生产企业纷纷寻找转型升级的生产模式,旨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工业制造型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三种办法:企业盈利型转型模式,企业定位型转型模式和企业运营型转型模式。在变革与转型的机制推动下制造企业进行加强合作,外包,协作机制,都给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新的要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共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经历道路。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产品技术,业务,产业衍生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产品技术融合:经过工业生产制造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产生新型技术,推动新型技术创新。将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生产产品中,增加了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例如: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了,引进数控机床来加工零部件。业务融合:把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经营管理,企业研发和设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等各个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业务升级。比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算账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了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了生产制造自动化,生产效率;电子网络销售称为一种新的市场销售方式,大大缩短了销售环节的时间,大大降低了销售的成本,深受大众的欢迎。产业衍生: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可以产生出新兴行业,比如,工业化信息服务业,工业软件,电子工业。电子工业包含机械电子化,汽车电子化,船舶电子化,航空电子化等。两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传承和发展延续,不是另辟蹊径,从头做起,而是在两化融合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提升,深化一些关键的技术领域,比如,产品信息化,新一代信息的技术应用,集成应用企业信息化和技术融合创新,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培育新兴产业等。两化深度融合是指在更大的产业范围,更细的行业范围,更广的行业领域,更高的深化层次,更深的产业应用,更多的智能化方面,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彼此的深度融合。信息化和两化融合是技术发展的不同实现阶段。第一阶段,从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到第二阶段,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再到第三阶段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过程。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第一阶段,大家还不是很清楚到底信息技术会对工业化产生什么作用,并且发展方向并不明确,因此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用了“推动”两个字,起到发展方向性的动作的还是工业化自己本身,因此很多电子信息化系统是对手工操作进行计算机化,用以来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达到大大提高管理效率的最终目标。第二阶段,而后大家对信息化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对改革企业管理的作用,所以在“十五”期间,就将信息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由“推动”变为了“带动”,虽然差距只有一个字,但是能动的主要部分已经由工业变成了信息化,也就是借助信息化所含有的先进管理理念来带动企业的运作流程,管理,工具等方面的改革,信息化起到对工业化促进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与工业制造产业之间的行业边界已经不再清晰,因此在“十一五”最后时期,国家重点推出了两化融合战略,也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战略。
作为国内首批研发汽车洗涤系统产品并批量供货的本土企业之一,日盈电子(603286.SH,下称“公司”)致力于汽车、摩托车相关产品的开发,能提供汽车电子、汽车洗涤系统、电线束系统等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少数几家成功进入大型合资整车制造企业配套体系的内资洗涤系统产品制造企业,也是较早开发汽车电子传感器的国内企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业务发展和人才积累,公司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凭借技术优势、质量优势、服务优势逐步确立起领先的市场地位,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清洗系统供应商,同时在汽车精密注塑制品、汽车电子产品领域亦具有突出的行业竞争力。
在汽车洗涤系统领域,公司目前已成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重庆长安和一汽红旗的配套供应商,并已通过长安福特、上海沃尔沃、吉利、北京汽车、重庆力帆、海南马自达和众泰的供应商资质认证。
在摩托车线束领域,公司一直是全球知名摩托车制造商本田、铃木、雅马哈在中国合资整车厂商的主要线束供应商之一,也是全国最大摩托车整车厂之一大长江集团的最大线束供应商之一。
近年来,国际及国内汽车工业持续增长,汽零部件行业同步发展。
公司抓住汽车行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坚持“进口替代”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效益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手段,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充分利用自身的研发、营销、品牌及人才优势,以客户为中心推进同心多元化产品发展战略,并逐步向产品配套的系统化开发和模块化集成方向发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公司亦通过全球化管理运作理念,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的发展道路,并形成现代化的经营格局,业务发展良好,盈利水平较好,已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具备一定领先优势的企业。
2014-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6892.54万元、23673.46万元、27550.7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746.24万元、2973.70万元、3106.95万元。2017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59.74万元,同比增长26.12%;实现净利润716.50万元,同比增长12.69%。同时,公司预计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在1.42亿-1.55亿元区间,同比增长16.04%-26.67%;净利润在1650万-1900万元区间,同比增长10.19%-26.88%。
近几十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变革,汽车由机械产品逐步转化成机电一体化产品。
汽车电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与发展,并成为衡量汽车档次的主要标志,其应用程度的提高成为汽车整车厂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公司研发实力较强,具备国外汽车电子产品国产化或同步开发的研发能力,能够研发如雨量、阳光传感器、天窗控制器总成等高端汽车电子产品。
公司此次募投项目的实施正是顺应汽车行业发展的“电子汽车”方向,有效实现汽车的智能化控制,并有效提升整车性能、安全性和操控性。
公司募集资金将主要投资于以下项目:前挡清洗系统、大灯清洗系统;雨量传感器、阳光传感器、天窗控制器;精密注塑件、汽车小线束;长春日盈精密注塑件及汽车小线束生产建设项目以及研发中心项目。
通过本次募投项目,公司将引进先进的研发设备及检测设备,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带动行业的技术发展。
关键词:智能传感器
1 汽车电子操控和安全系统谈起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增长迅速,发展势头很猛。因此评论界出现了一些专家的预测:汽车工业有可能超过IT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实,汽车工业的增长必将包含与汽车产业相关的IT 产业的增长。例如,虽然目前在我国一汽的产品中电子产品和技术的价值含量只占10%—15%左右,但国外汽车中电子产品和技术的价值含量平均约为22%,中、高档轿车中汽车电子已占30%以上,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地快速增长,预期很快将达到50%。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汽车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汽车(机动车)的动力性能、操控性能、安全性能和舒适性能等各个方面的改进和提高,都将依赖于机械系统及结构和电子产品、信息技术间的完美结合。汽车工程界专家指出: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汽车产品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是最近电子信息产业界对汽车电子空前关注的原因之一。但是,必须指出的是,除了一些车内音响、视频装备,车用通信、导航系统,以及车载办公系统、网络系统等车内电子设备的本质改变较少外,现代汽车电子从所应用的电子元器件(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微电路等)到车内电子系统的架构均已进入了一个有本质性提高的新阶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核心器件之一就是智能传感器(智能执行器、智能变送器)。
实际上,汽车电子已经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分立电子元器件搭建的电路监测控制,经过了电子元器件或组件加微处理器构筑的各自独立的、专用的、半自动和自动的操控系统,现在已经进入了采用高速总线(目前至少有5种以上总线已开发使用),统一交换汽车运行中的各种电子装备和系统的数据,实现综合、智能调控的新阶段。新的汽车电子系统由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可以独立操控,同时又能协调到整体运行的最佳状态。
还可以举一个安全驾驶方面的例子,出于平稳、安全驾驶的需要,仅只针对四个轮子的操控上,除了应用大量压力传感器并普遍安装了刹车防抱死装置(ABS)外,许多轿车,包括国产车,已增设了电子动力分配系统(EBD),ABS+EBD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雨雪天气驾驶时的稳定性。现在,国内外的一些汽车进一步加装了紧急刹车辅助系统(EBA),该系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自动检测驾驶者踩制动踏板时的速度和力度,并判断紧急制动的力度是否足够,如果需要,就会自动增大制动力。EBA的自控动作必须在极短时间(例如百万分之一秒级)内完成。这个系统能使200km/h高速行驶车辆的制动滑行距离缩短极其宝贵的20多米。针对车轮的还有分别监测各个车轮相对于车速的转速,进而为每个车轮平衡分配动力,保证在恶劣路面条件下各轮间具有良好的均衡抓地能力的“电子牵引力控制”(ETC)系统等。
从以上列举的两个例子可以清楚看到,汽车发展对汽车电子的一些基本要求:
1.1 电子操控系统的动作必须快速、正确、可靠。传感器(+调理电路)+微处理器,然后再通过微处理器(+功率放大电路)+执行器的技术途径已经不再能满足现代汽车的要求,需要通过硬件集成、直接交换数据和简化电路,并提高智能化程度来确保控制单元动作的正确性、可靠性和适时性。
1.2 现在几乎所有的汽车的机械结构部件都已受电子装置控制,但汽车车体内的空间有限,构件系统的空间更是极其有限。理想的情况当然是,电子控制单元应与受控制部件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器件和电路的微型化、集成化是不可回避的道路。
1.3 电子控制单元必须具有足够的智能化程度。以安全气囊为例,它在关键时刻必须要能及时、正确地瞬时打开,但在极大多数时间内气囊是处在待命状态,因此安全气囊的ECU 必须具有自检、自维护能力,不断确认气囊系统的可正常运作的可靠性,确保动作的“万无一失”。
1.4 汽车的各种功能部件都有各自的运动、操控特性,并且,对电子产品而言,大多处于非常恶劣的运行环境中,而且各不相同。诸如工作状态时的高温,静止待命时的低温,高浓度的油蒸汽和活性(毒性)气体,以及高速运动和高强度的冲击和振动等。因此,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必须要有高稳定、抗环境和自适应、自补偿调整的能力。
1.5 与上述要求同样重要,甚至有时是关键性的条件是,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用的电子元器件、模块必须要能大规模工业生产,并能将成本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一些微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例如智能加速度传感器,它不仅能较好地满足现代汽车的各项需要,而且因为可以在集成电路标准硅工艺线上批量生产,生产成本较低(几美元至十几或几十美元),所以在汽车工业中找到了自己最大的应用市场,反过来也有力地促进了汽车工业的电子信息化。
2 智能传感器:微传感器与集成电路融合的新一代电子器件
微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是近几年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在我国的报刊杂志上目前所使用的技术名称还比较含混,仍然笼统地称之为传感器,或者含糊地归纳为汽车半导体器件,也有将智能传感器(或智能执行器、智能变送器)与微系统、MEMS等都归入了MEMS (微机电系统)名称下的。这里介绍当前一些欧美专着中常用的技术名词的定义和技术内涵。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本文大小标题及全文中所说的传感器其实是泛指了三大类器件:将非电学输入参量转换成电磁学信号输出的传感器;将电学信号转换成非电学参量输出的执行器;以及既能用作传感器又能用作执行器,其中较多的是将一种电磁学参量形式转变成另一种电磁学参量形态输出的变送器。就是说,关于微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的技术特性可以扩大类推到微执行器、微变送器-传感器(或执行器、或变送器)的物理尺度中至少有一个物理尺寸等于或小于亚毫米量级的。微传感器不是传统传感器简单的物理缩小的产物,而是基于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新一代器件:应用新的工作机制和物化效应,采用与标准半导体工艺兼容的材料,用微细加工技术制备的。因此有时也称为硅传感器。可以用类似的定义和技术特征类推描述微执行器和微变送器。
它由两块芯片组成,一是具有自检测能力的加速度计单元(微加速度传感器),另一块则是微传感器与微处理器(MCU)间的接口电路和MCU。这是一种较早期(1996年前后)的,但已相当实用的器件,可用于汽车的自动制动和悬挂系统中,并且因微加速度计具有自检能力,还可用于安全气囊。从此例中可以清楚看到,微传感器的优势不仅是体积的缩小,更在于能方便地与集成电路组合和规模生产。应该指出的是,采用这种两片的解决方案可以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开发前期小批量试产的成本。但对实际应用和市场来说,单芯片的解决方案显然更可取,生产成本更低,应用价值更高。
智能传感器(Smart Sensor)、智能执行器和智能变送器-微传感器(或微执行器,或微变送器)和它的部分或全部处理器件、处理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器件(例如上述的微加速度计的单芯片解决方案)。因此智能传感器具有一定的仿生能力,如模糊逻辑运算、主动鉴别环境,自动调整和补偿适应环境的能力, 自诊断、自维护等。显然,出于规模生产和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思想、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必须要尽可能地和集成电路的标准硅平面工艺一致。可以在正常工艺流程的投片前,或流程中,或工艺完成后增加一些特殊需要的工序,但也不应太多。
在一个封装中,把一只微机械压力传感器与模拟用户接口、8位模-数转换器(SAR)、微处理器(摩托罗拉69HC08)、存储器和串行接口 (SPI)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其前端的硅压力传感器是采用体硅微细加工技术制作的。制备硅压力传感器的工序既可安排在集成 CMOS 电路工艺流程之前,亦可在后。这种智能压力传感器的技术和市场都已成熟,已广泛用于汽车(机动车)所需的各式各样的压力测量和控制单元中,诸如各种气压计、喷嘴前集流腔压力、废气排气管、燃油、轮胎、液压传动装置等。智能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很广,不局限于汽车工业。目前,生产智能压力传感器的厂商已不少,市售商品的品种也很多,已经出现激烈的竞争。结果是智能压力传感器体积越来越小,随之控制单元所需的接插件和分立元件越来越少,但功能和性能却越来越强,而且生产成本降低很快。
顺便需要说说的是,在一些中文资料中,尤其是一些产品宣传性材料中,笼统地将Smart Sensor(或device)和Intelligent sensor(或device)都称之为智能传感器,但在欧美文献中是有所差别的。西方专家和公众通常认为,Smart(智能型)传感器比Intelligent(知识型)的智慧层次和能力更高。当然,知识型的内涵也在不断进化,但那些只能简单响应环境变化,作一些相应补偿、调整工作状态的,特别是不需要集成处理器的器件,其知识等级太低,一般不应归入智能器件范畴。
相信大多数读者能经常接触到的,最贴近生活的智能传感器可能要算是用于摄像头、数码相机、摄像机、手机摄像中的CCD图像传感器了。这是一种非智能型传感器莫属的情况,因为CCD 阵列中每个硅单元由光转换成的电信号极弱,必须直接和及时移位寄存、并处理转换成标准的图像格式信号。还有更复杂一些的,在中、高档长焦距(IOX)光学放大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上装备的电子和光学防抖系统,特别是高端产品中的真正光学防抖系统。它的核心是双轴向或3轴向的微加速度计或微陀螺仪,通过它监测机身的抖动,并换算成镜头的各轴向位移量,进而驱动镜头中可变角度透镜的移动,使光学系统的折射光路保持稳定。
微系统(Microsystem)和MEMS(微机电系统)-由微传感器、微电子学电路(信号处理、控制电路、通信接品等)和微执行器构成一个三级级联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器件称之为微系统。如果其中拥有机械联动或机械执行机构等微机械部件的器械则称之为MEMS。
MEMS芯片的左侧给出的是制备MEMS芯片需要的基本工艺技术。它的右侧则为主要应用领域列举。很明显,MEMS 的最好解决方案也是选用与硅工艺兼容的材料及物理效应、设计理念和工艺流程,也即采用常规标准的CMOS 工艺与二维、三维微细加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也包括微机械结构件的制作。
微传感器合乎逻辑的发展延伸是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自然延伸则是微系统和MEMS,MEMS 的进一步发展则是能够自主接收、分辨外界信号和指令,进而能独立、正确动作的微机械(Micromachines)。现在,开发成功、并已有商业产品的MEMS品种已不少,涵盖各大领域。其中包括全光光通信和全光计算机的关键部件之一的二维、三维MEMS光开关。
关键词:电子技术;现状;应用;发展;分析
1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子技术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崛起的先进技术,是新时代科学技术标志性成果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推动了电子技术的更新和优化,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宽泛,对其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电子技术成果和产品是研究电子技术的主要对象。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大了各行业对其的需求,在此种形势下,电子技术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但是我国的电子技术研发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电子技术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很艰巨。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应在借鉴国外相关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研发,促进我国电子技术规模化、产业化、自主化的发展,形成独具我国发展特色的电子技术。目前新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子技术的发展,二者相互融合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方面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2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2.1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电力电子技术就是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后的技术总称,电力系统利用电子技术可以高效、高质地进行供电作业,进一步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另外,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力系统控制的灵活性、排查故障率以及应对解决突发事故的能力,进而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电力企业的经济实力,为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电力系统建设一直都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面对当前我国能源日益紧缺的局面,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电子技术较为成熟,例如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其和交流输电技术相比,具有良好的安全稳定性,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就是以此为技术基础,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市场需求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每年可以达到十几个百分点的增幅,推动了传统工业生产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技术之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最新研发GTO、JGBT等可关断器件、脉宽调制等新型电子产品已经正式投入使用,FACTS技术也正在逐步深入研究。未来电力电子技术将会在电机调速、供电电源、电力配电等更广阔的领域中应用。
2.2在军事国防领域应用和发展
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军事国防领域对先进技术提起了高度的重视。军事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在军事国防系统和装备中的应用,是电子技术另一重要的应用领域。其主要包括军用软件、军事通信技术、军用电子元器件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军事电子技术的重要代表,是衡量国家军事力量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各国相继加大了电磁频谱的研发力度,在电子元器件领域致力于研发适应高频段、宽频谱、高温环境的材料和器件,具体表现在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等新型军用微电子器件的大规模研发。军事国防装备中逐渐涌现的尖端武器和先进设备表明电子技术在军事国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电子技术不仅在军事武器、设备的研发中应用,在改善军事研发环境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促进和保障了军事研发工作效率的提升。可见,现代国家军事国防事业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就是军事电子技术。同时,在现代社会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军工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生产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的技术、生产实力和新时代的军事发展需求相一致,这就需要军工企业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此形势下的军工企业呈现出更为科学合理、稳定安全的发展趋势。
2.3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和发展
汽车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其是电子化、电子信息技术和相关电子技术在汽车中应用的总称。电子技术作为汽车行业的技术支撑,促进了汽车行业进入电子控制时代的转变。目前大量尖端的电子装置应用在汽车上,使汽车向着现代化、智能化、舒适化、环保化以及安全化方向迈进。当前汽车电子技术全方位迅速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功能多样化、技术一体化、系统集成化以及通信网络化。随着人们对汽车整体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先进的汽车电子技术在功能多样化、系统集成化、体积微型化、系统网络化等方面有了较为显著的突破,实现了人-车-环境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在功能上包括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操纵性、能源节约性及环保性等,满足了人们对汽车安全、环保、舒适、娱乐等要求。同时单个部件电子化的汽车电子技术也发展到总成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环保化、安全化以及综合化。
3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趋于微型化。趋于微型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纳米电子学,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在纳米的尺度下事物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研发利用纳米级的事物专属的特性,在生物科技、医疗工程中纳米检测仪器有着广范的应用空间。逐步推广和应用的纳米电器器件是电子器件的又一次变革。第二,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高度智能化的电子设备可以代替人类完成各项危险的、枯燥的工作,其应用范畴也将更为广泛,例如智能化的电子焊接、智能化车载控制系统、智能化的机器人、智能组装流水线,智能矿脉探测等方面。第三,精确化。信息流传的精确程度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精确化的电子技术将在各种观测、传输性行业,如气象预测、信息传输、医疗检测等方面进行应用,做到在最小程度内的信息精确和信息传输损耗。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