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新产业发展状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产业发展状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表外融资

银行表外创新业务的主体是表外融资业务,表外融资呈现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即外汇资金流入增多时,表外融资活跃,负债头寸大量增加;外汇资金流入减少时,表外融资萎靡,大量敞口头寸被平仓。表外融资的顺周期特征加剧了结售汇波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不容忽视。

目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表外融资业务数量和品种较多,外资银行表外融资业务量较少,主要包括海外代付、协议付款、减免保证金、出口发票池、进口开证、远期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保函(备用信用证)、融资性保函、非融资性保函(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提货担保、贷款承诺、信保押汇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内保外贷、期限结构搭配的组合套利融资产品等创新型表外融资业务,如汇利通、付汇理财通等。

为了解商业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开展情况,本文对大连市外汇指定银行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商业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增长迅速。

一、商业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开展情况

1、银行表外融资业务量呈折线型上升,增速快于同期进出口额的增速。从表外融资与进出口额的增长情况看,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长速度快于同期进出口额的增速,随着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长,表外融资业务占进出口额的比例不断提高,2010年上半年达到35.7%。

2、表外融资业务需求不断增长,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增速快于本外币贷款的增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汇资金相对短缺,企业对外汇资金需求增长,促进了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长,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本外币贷款的增速。2009年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速仍超过了本外币贷款的增速,超出14个百分点。此外,表外融资业务量与本外币贷款投放量的比例不断提高,2009上半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分别达34.46%、35.82%、49.42%。

3、创新型表外融资业务发展增速快于传统型表外融资业务。2010年上半年累计发放4.13亿美元,同比增长88.08%。创新型表外融资产品发放量虽然尚小,但增长速度十分显著,增速超过传统产品的3.5倍以上。

二、几个典型产品的发展情况

1、海外代付业务。海外代付业务是境内银行以承诺付款方式请境外行先行支付款项,待融资到期日、客户偿还融资后,境内银行偿付其行本息及相关费用的行为。今年信贷紧缩,银行外汇资金头寸紧张无法为企业提供进出口押汇等表内融资业务,从而选择境外同业进行海外代付。因90天以上的海外代付占用银行短期外债指标,所以银行目前办理的海外代付期限均在90天以内。

2、内保外贷业务。内保外贷业务是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走出去的海外融资难问题。境内母公司在境内银行有授信额度,而境外新成立或小型的子公司以其自身的资信情况无法得到境外银行的贷款,通过内保外贷的形式,即可满足境外子公司的融资需求,同时可以利用母公司的授信额度,享受境外较低的外汇贷款利率。内保外贷业务占用银行外债余额指标。

3、远期信用证业务。远期信用证为银行传统表外融资业务,为企业增强资金流动性、延长企业付款期、降低企业付款压力及财务成本提供了保障。目前银行开立的远期信用证多为90天以内。大连辖内2009年累计发放远期信用证14.40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累计发放8.38亿美元,同比增长42.52%,环比下降1.23%。

4、协议付款业务。协议付款业务是由中国银行海外机构(融资行)向境内的进口商提供的短期融资业务,即中国银行境内分行受海外融资行的委托与境内进口商(即融资申请人)签署协议付款合同后,由海外机构(融资行)将融资款项按进口商指示对外进行付款。

三、表外融资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

1、国内流动性趋紧促进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增长。世界经济稳步恢复,大连市进出口企业订单增加,企业贷款需求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本外币利差空间较大,一方面企业愿意提前结汇或尽可能少地保有现汇,导致外汇存款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企业为实现套利,往往利用外汇贷款和贸易融资推迟对外付汇,使外汇贷款大幅增长。在银行外汇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表外融资业务尤其是代付类业务成为银行解决自有外汇资金短缺、满足客户进口融资需求的重要途径。

2、境内外资金成本差异促使表外融资业务发展。境内外资金成本差异较大,现阶段本外币利差仍然存在,在国内外汇贷款报价Libor+300点的情况下,通过表外融资方式从境外融资报价一般为+200个点左右,甚至有银行报价低至+120个点。与国内进口押汇利率相比,海外代付利率较低。

3、银行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政策的调整助推表外融资业务的发展。现行外债管理规定,90天以内的海外代付等业务不占用代付申请行的短期外债额度,在银行自身信贷资金不足、短期外债额度趋紧以及企业进口单证合规等情况下,海外代付等表外融资业务的规模可以无限放大。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将授信主体由海外银行向境内银行的授信,再由境内银行向境内进口企业的授信,改为境外银行直接向境内企业授信,境内银行一般起担保作用,从而将境内银行的外债转为进口企业的外债。

4、人民币升值预期扩大了表外融资业务需求。人民币升值预期使企业推迟付汇的意愿增强。基于海外市场NDF一年期报价与国内市场同期限远期交易品种存在较大价差,企业普遍预期人民币将有较大幅度升值,出口收汇尽量提前结汇,进口付汇尽量延后购汇。海外代付等业务可以推迟国内企业进口后实际付汇日期,为企业赚取利差赢得时间。

5、企业进口需求带动了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长。2010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铁矿石、原油价格一路走高,市场对铁矿石价格上涨的预期较强。铁矿石涨价预期拉升了企业进口付汇需求,为海外代付等表外融资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空间。据调查,由于国内银行普遍按照“以存定贷”的原则对进出口企业核定外汇贷款和贸易融资额度,受“存贷比”限制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各商业银行外汇存款普遍减少,造成外汇贷款规模压缩。同时,由于企业减少外汇留存,其进口外汇需求相应大幅增长,从而出现外汇贷款不能满足国内企业进口需求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海外代付业务等表外融资业务保证了企业正常的进口付汇融资需求。

四、表外融资业务对外汇收支影响的分析

在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各银行外汇头寸较为紧张,海外代付等表外融资业务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促进企业贸易项下流动资金的周转,支持企业进口付汇增长,加大了外汇资金的流出量。

近年来,随着境内外汇流动性日趋紧张,银行贷款利率逐步上升,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表外融资业务如海外代付业务的海外贷付利率明显低于境内的融资利率,因而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增加融资,促进了企业外汇收支规模的增长。

一些表外融资业务如融资类保函、内保外贷等融资形式可以解决走出去企业海外融资难问题,满足境外子公司的融资需求。境内担保企业都是资信良好、在银行具有一定授信额度的母公司,而境外贷款企业可能是新成立或小型的子公司,以自身的资信无法得到境外银行的贷款,这类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了内保外贷业务的发展。又因境外外汇贷款利率较低,因此颇受一些大型走出去企业的青睐,有利于母子公司外汇收支规模的扩大。

企业利用表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加大了外汇流入规模,同时表外融资产品也扩大了企业贸易信贷规模,企业资金充裕后,在未来融资产品到期付款时对外付汇量也随之增多,外汇收支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表外融资业务增强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企业通过表外融资业务可减少自身的外汇留存,延期使用人民币购汇以获得预期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和避免留存外汇而带来的损失,最终增加了国内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助长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五、银行对表外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

1、制定管理办法,严格实行授信审核。多数银行针对不同的表外融资业务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客户的表外融资业务需要经过信贷审批过程,并占用客户的授信额度,必要时提供保证金,授信额度或保证金一般能够覆盖银行所承担的付款责任。

2、统筹管理,将表外业务纳入到本行资产风险管理体系。一些银行对表外融资业务进行资产分类管理,利用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准确反映风险控制能力和资本抵补能力,以掌握融资风险变动情况。银行通过对资本、风险资产权重、表外信贷业务转换系数来测算和控制风险,加强资金管理,提高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3、加强事后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融资风险。各银行关注融资企业进出口贸易情况、企业经营业绩及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等,监控企业的资金及货物流向,确保贸易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以规避银行风险。一些外资银行总行、国外母行的审计人员还对分行的表外融资业务进行审查,避免融资风险的产生。

4、加强信息收集和业务培训,提高融资业务水平。各银行通过加强对表外融资业务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对表外业务进行全面风险监测,及时识别并发现风险,有效预警和报告,做好风险成因分析和风险趋势判断等手段,有效控制了融资风险。尽管目前各银行采取了各项风险控制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银行对于在银行贷款审查中,因风险过高不能放贷的企业,选择为其发放表外融资产品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内保外代业务中,同一母公司旗下多个子公司同时办理内保外代业务时,母公司承担风险过大等等。

六、商业银行发展表外融资业务的政策建议

1、实行报备制度,监督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发展。实行贸易融资产品报备制,设置贸易融资产品数据报表,加强对贸易融资数据的监测,在总体上掌握贸易融资产品类型和产品规模,监督指导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发展。

2、加强检查,避免表外融资业务系统性风险。表外融资业务数据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容易形成监管疏漏,因此,需要加强对表外融资业务现场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银行表外业务合规经营状况,对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开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系统性风险。

第2篇: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菲德模型;ADF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026-05

引言

高新技术产业是基于高新技术,从事研究、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与相关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虽然其开发难度较大,但往往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对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国内对于该产业的分类主要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三大类,而国际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4年选用科技研发(R&D)总费用占总产值比重、直接R&D经费占产值比重和直接R&D占增加值比重三个指标将高新技术产业分为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以及医药品制造业这四大类和其他若干小类,这种分法也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接受。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培育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企业与企业家,推进了新兴经济的发展。1988年8月,“火炬计划”开始实施,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超速发展,取得了不少杰出成就,进入高速发展的21世纪后,高新技术产业已经从当年的新生产业成为当今的支柱产业,其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从1991年至2012年9月,国务院先后批准建立了114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我国也逐渐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整体发展关系,一方面,强有力的经济增长势必会增加固定资本投入额度,改善人们的收入状况,因此会使得消费观念得到改变,人们对于高科技产品有了更多的需求,高新技术产业也能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以便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长期而快速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从而改善当下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46%,2013年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51 899.1亿元,竟占到全省总产值的87.72%,R&D的内部经费支出也从2000年的33.15亿元一路跃至2013年的891.16亿元。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产业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我们应当注意的是,2013年国内R&D经费支出为11 846.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8%,江苏的R&D的内外部经费支出之和虽然达到了923.19亿元,但只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56%,说明江苏省对于科技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关经费的投入力度还有所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其他产业的外溢效应还不明显,因而对于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还有不少上升的空间。

一、研究现状

过去,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但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增长理论不再认为技术进步是外生性,而认为经济增长由经济系统内在决定[1],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源泉,其强大的驱动力来自于R&D(Romer 1986,Lucas 1988)。D.Oh和I.Masser[2](1995)通过对英国、德国、韩国和日本的相关情况研究分析,论证了高技术中心(High-tech Centre,HTC)在区域经济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认为对于不同地区而言,HTC的作用存在差异。Josep-Maria Arauzo-Carod[3](2009)通过在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制造业数据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的结论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程度与当地新企业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Keneth L.Kraemer与Sanjeev Dewan [4] (2000)单独对IT行业进行研究,通过对36个国家1985―1993年的数据进行计算,论证不同国家IT业投资额与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IT行业的投资额对GDP增长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发达国家。C?rvers F.,Meriküll J[5](2007)通过对2000―2004年25个欧洲国家的工业与技术结构进行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工业结构中的占比将直接影响相关技术工人的就业结构。Brunton和Coll[6](2005)对新西兰的教育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当地学校教学中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认为政府应该重视学校对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增加国内高技术人才在总就业人数中的占比。而国内学者方面,钟鸣长、沈能[7](2006)运用菲德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间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有着显著的溢出效应,反之则不然。刘文萍、田巧娣[8](2011)同样采用菲德模型考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整个工业的技术外溢程度,得出结论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的拉动存在负效应。孟伟[9](2008)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证明了R&D经费与GDP总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李萍[10](2006)通过比较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出口额与省内生产总值、出口额,论证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广东省经济增L的强大的促进作用。余甫功、欧阳建国[11](2007)基于两部门模型的省际Panel Data实证分析得出,高技术产业产出会影响整个工业的增长。尹小玲、夏宏奎[12](2011)通过分析与总结国外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途径和经验,找到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二、数据来源及检验

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相关学者对菲德模型的实际运用,将选取如下变量为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及模型构建所使用,所用软件为Eviews8.0,所有数据皆来自于江苏省统计年鉴,时间区间为2002―2013年(2014年数据暂未获得):生产总值(Y,单位:亿元)、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总值(G,单位:亿元)、全年固定资本投资额(K,单位:亿元),全年从业人员数(L,单位:万人)。

(一)ADF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时间序列数据出现“伪回归”现象,经常使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对数据是否存在单位根进行检验,考虑到生产总值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间线性关系不强,于是对二者取对数处理,方便分析。分析方法选择加入趋势项与常数项,SIC最大滞后数为默认的2,对于Y和G的检验指标(如表1所示),括号内为相应的P值。

通过比较各变量ADF检验值的P值,可以发现lnY与lnG都是不平稳的,但是经过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后,两者都在5%显著性水平下表现平稳,它们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初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总量是否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使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二者的因果关系。由于在这里主要讨论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状况与经济整体的增长状况,所以选取的变量为两者每年的增长额,即Y与G,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当滞后长度为1时,5%显著性水平下,P值为0.2490的假设不应被拒绝;而在滞后长度为2时,5%显著性水平下,两种假设均被拒绝。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长期中,经济总量的增长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互为格兰杰因,也就是两者对彼此都有一定的直接促进作用。

三、实证分析――基于菲德模型

(一)模型介绍及构建

菲德模型是由著名经济学家菲德(Feder Gershon)在1983年提出[13],最早用于估计出口部门出口额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社会分成两大部门,研究其中一个部门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以及对于其他非该部门经济的外溢扩散效应,基于该观点,构建如下模型。

根据菲德模型的原理,将江苏省整体经济分为两大部门: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和非高新技术产业部门。

G与N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值与非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值,于是有总产出Y=G+N,g与n为两者的产出函数,自变量分别为高新技术部门的资本投入K1与劳动投入L1,非高新技术部门的资本投入K2与劳动投入L2以及高新技术部门对非高新技术部门的外溢作用G,K与L为全社会的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其中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分别以固定资本投入额与就业人数代替。

模型假定不同部门对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不同的,表示如下:

==1+δ

δ的取值区间为全实数域,当δ>0时,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各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大于非高新技术产业对各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当δ=0时,说明两种部门的边际生产率相同;当δ

上述方程中,表示江苏省总产值增长率,表示江苏省固定资本投入增长额占总产值的比重,表示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增长率,表示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值占总产出值的比重。+n'G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全部贡献,其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对非高新技术产业的外部影响。-θ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θ表示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外溢效应。方程(1)说明了高新技术产业对整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方程(2)说明了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非高新技术产业的外溢作用。这里我们令:

(三)结果分析

从模型的拟合结果看,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分别是0.65和0.67,相应的F统计量的P值分别为0.0479和0.1053,模型总体拟合程度较好,方程的所有参数估计值均为正,符合客观事实。方程(3)除参数A外,其余参数均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下的t检验,而方程(4)的各参数均未能通过t检验,但这并不表示就应该接受方程个参数为0的假设,考虑到方程总体的F值与拟合优度较好,可以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其他产业还是有一定的外溢效应,但是作用并不明显。

C1值为0.400049,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产值每增长1个单位,总产值就有0.400049个单位的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对于经济整体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θ的值为0.08406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没增加一单位产值,就有0.084063个单位的产值外溢到其他部门中,该数值过小说明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外溢效应暂未明显体现出来;根据θ的值可以算出δ的值为0.516751,这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对各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大于非高新技术产业对各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结语

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可以知道,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江苏省的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尽管2013年该产业的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80%,但是由于其外溢作用也不明显。因此,其他产业未能很好地收到高新技术带来的外溢扩散影响的好处,从而整体经济也没能实现更高速的增长。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得出的结论,结合江苏省状况,对于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大力吸引外商投资,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FDI(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显著[14],而FDI在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同时,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商直接投资变化间有着长期均衡关系[15],以及背靠内陆,面向大洋,碛屑佳的地缘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优势,一方面创造出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发挥外资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依靠强大的港口通商优势,出口本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相关行业的国际交流,提高自身国际知名度,对于本国的其他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不小的激励。

第二,改革教育制度,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的专业人才。高新技术从业人员的培养不一定非要等到本科、硕士阶段,可以在大专,甚至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因此,初等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应该不是放在孩子们的升学率上,而是他们的专业化培养上。越早地培养出具备熟练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就能越快地将其投入到科研团队中去,将他们输送到更加与其专业对口的岗位上去,从而能更好地发挥各种人才的专业优势,大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研发进度与生产效率。

第三,发挥优势产业的先锋带头作用,号召企业走创新道路。从前面的实证分析我们得知,高新技术产业的外溢效应在江苏省并不明显,这说明除了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外,各个行业之间对于高新技术的学习与交流的联系不够紧密。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大力扶持已经或是可以进行高新科研的企业,同时也要积极引导非高新技术产业迈向新路子,加强创新,不断与其他企业相互交流、学习,发挥好协同创新作用,提高企业自身创新实力,在竞争中加强创新意识培养,研发出更多更好并能满足广大消费群体需要的优质产品。

由于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外资引进这三种模式对技术导向和技术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6],政府应该不断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对于外资要营造良好环境以便吸引其投资,对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应该好好运用“看得见的手”,在合适的时机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转型,为高新技术的开发建好温床,减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壁垒,奖励拥有创新产品的个人与企业,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和高等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津.高技术产业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4,(8):14-17.

[2] D.Oh,I.Masser.High-tech Centres and Regional Innovation:Some Case Studies in the UK,Germany,Japan and Korea[J].Technological Chang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pace Advances in Spatial Science,1995:295-333.

[3] Arauzo-Carod J.Location determinants of high-tech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a preliminary analysis[J].Letters in Spatial and Re- source Sciences,2009,(1):23-29.

[4] Dewan S.,Kraelner K.L.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country level data[J].Management Science,2000,(4): 624-643.

[5] C?rvers F.,Meriküll J.Occupational structures across 25 EU countries:the importance of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in old and new EU countries[J].Economic Change & Restructuring,2007,(4):327-359.

[6] Brunton,Coll.Enhancing Technology Education by Forming Links with Industry:A New Zealand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 Mathematics Education,2005,(1):141-166.

[7] 钟鸣长,沈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的溢出效应分析――基于菲德模型的检验[J].生产力研究,2006,(7):212-214.

[8] 刘文萍,田巧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技术外溢”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24):117-119.

[9] 孟伟.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2008,(1):140-142.

[10] 李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广东经济增长[J].特区经济,2006,(12):24-25.

[11] 余甫功,欧阳建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工业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35-43.

[12] 尹小玲,夏宏奎.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途径及其对江苏的启示[J].特区经济,2011,(5):283-284.

[13] Feder G.On export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2,(12).

[14] 何建莹,李晓钟.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J].企业经济,2012,(1).

[15] 朱燕.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8-41.

[16] 白俊红,吕晓红.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外资引进[J].财贸经济,2014,(11):89-100.

第3篇: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城市传媒;文化产业;传媒;电信

城市传媒是中国近年来新媒体市场难得的好方向,也有利于文化产业的迅速活泛发展。文化产业,顾名思义,与文化密切相关,是现代网络世界的新宠,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生存发展的事业,结合先进的技术和长盛不衰的文化,推进城市传媒产业突破试点实施阶段,进入普及阶段。“城市传媒”的小苗正在我们身边渐渐发芽。

一、城市传媒的新产业形态定位

城市传媒新产业形态的形成主要是对原产业技术的融合、业务( 市场) 融合和企业组织融合等各个方面。

(一)城市传媒的技术形态

现在与过去相比,不会再过分依赖固定的传送网络线路和终端技术,不再把各种媒体设施与技术业务割裂开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巨大飞跃促成了现代媒体的简便化、生活化,将文档、相片、声音、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这就完成了传统电信、广播电视、计算业务的联合发展,同时淘汰了一部分过去的功能单一的信息产品,促进新的产业产品的火热发展,融合了各个产业原本独立的通信链。

可以把城市传媒简单的解释为各种网络形式在继续发展优势特点的基础上朝着一致的方向前进。从网络的各个层面来说,首先走向传送技术的统一巅峰,其次把网络连接起来便于共同进步,最后在功能和实用方面,交叉运行,同步起来,达到一软件多网络形式的目标。技术融合最重要的两方面是传输通信层和中间网络层。

(二)城市传媒的业务形态

如何在业务上达到融合,应该从技术融合得到的成果出发,把计算机网络、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进行拓展,推陈出新,取旧精华,去旧糟粕,延长产业链,铺开产业网络。计算机网络借助音频信号的发送接收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减轻用户付费压力的效果,朝着这个目标发展也能够有效率的推进IP网络走向多媒体业务的支持。在电信业的发展中,保存了过去低速数据和语音传输的优点,并扩展到视频通信等宽带业务发展。广播电视网已经进入新领域,主要方向是数字电视、数据传输、电话业务、高清晰度电视以及点播电视,与此同时还要扩大其传统的有线电视业务。通过扩展这些业务使他们之前产生交叉。

(三)城市传媒的企业形态

三大产业从之前激烈的竞争关系转为队友关系,并行发展、通力合作,业务和市场的融合交叉促进了其相似产品的研发与出售,具有相互替代的特点,技术上的飞跃使他们之间又发生了竞争关系,三个产业即合作又竞争,形成良好的企业融合状态。新的融合关系的出现可以淘汰掉原来单独发展、竞争激烈的模式,在并行中互相竞争,在交叉中优势互补,有利于市场环境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大促进了企业的高速发展。诸如华数传媒这种优质企业,产业之前交叉融合,无法清楚判断其产业归属。

二、城市传媒集团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创新

在未来城市传媒发展趋向平稳之际,会产生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叫做“大文化产业”,凯文・曼尼(Kevin Maney)曾经提出“大媒体产业”,用来概括包揽多个信息传播行业的大型传媒集团组成的产业体系,而“大文化产业”表达的是数字融合、媒介融合和城市传媒,通过跨越传统的产业界限,由信息传播技术形态升级转变带动产业形态的改变。进入新的阶段,产生新的产业管制并严格遵守,更好的服务于民众的信息传递。这就是对于新兴的文化产业的展望与目标。

大文化产业的进展可以由产业融合的不同范畴和发展状况进行划分。大文化产业,首先是本文重点解释的城市传媒问题,也可以简单的阐述为技术融合的进展,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依托,多项技术合理利用,极大的促进城市传媒的发展;其次是产业之间的融合,不同产业之间打破原有的严格的界限,实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互联网行业、广播电视行业以及电信行业的融合,通过企业组织、市场、业务和监管的融合统一,跨越更远一步的障碍。最后是大文化新产业逐渐成型的阶段,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一个以互联网为生存基本,一个以广电业为核心业务,两相并行协调发展,从而能够覆盖全方位的信息产业文化。由此我们推出,这场产业的大变革将不止步于简单的在微观范围内的融合和改变,它会放眼于更广阔的大文化产业群的发展。当然,这是一次新的质变,是一个不断的融合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进行组合和叠加,不同的技术形态、不同的产业形态充分结合,利用相互的优势作用形成最佳的效果,以达到最终的改革发展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的出现及运行是由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构建出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性,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怀亮,罗霆. 城市传媒集团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定位与经营管理创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1:18-20.

第4篇: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现状;瓶颈;对策

加快发展以高技术为核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动积极把握机遇、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一、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湖南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创新基础、优化人才队伍、加快高新园区建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产业持续较快增长,助推经济提质增效

产业总体规模迈上新台阶。2014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147.47亿元,同比增长20.7%。自1996年执行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制度以来,产业规模一直以20%以上的速度扩张。2009~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等反映产业规模的主要指标实现300%以上的增长。

高新园区发展实现新跨越。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全省各高新区及其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013年,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益阳、郴州七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07.51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为45.3%。

高新技术企业实力和数量实现新发展。201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平均规模(平均产值)达到4.67亿元,1673个企业产值过亿元,203个企业产值过10亿元,14个企业产值过100亿元。

(二)产业竞争力逐步提升,呈现高端化规模化趋势

优势产业呈现集聚、集群、高端发展态势。全省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电动汽车、风电装备、节能与环保设备、工程机械、高性能金属材料、特(超)高压输变电装备、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迅速向价值链和技术链的高端发展。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为代表的新兴领域,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稳增长的主要动力。2014年,电子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业、航空航天技术和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四大高新领域实现增加值1301.49亿元,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3年的24.0%上升为25.3%。

(三)产业集聚化发展,核心区域辐射作用增强

2013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86.24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90%。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下,环长株潭城市群、“一点一线”等地区的相关配套中小企业逐步兴起。2013年,环长株潭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448.67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6.5%。

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湘南地区(衡阳、郴州、永州),紧紧抓好区域优势和政策机遇,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平台、跨区域合作的引领区、加工贸易的集聚区和转型发展的试验区为目标引领,受益于长株潭的辐射带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

(四)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2013年,全省研发费支出总额327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33%。突破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一批重大成果引起全球瞩目,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

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截止2013年,全省共建有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285家,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3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600余家,建有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培育)7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4家。

(五)产业环境更加优化,持续发展更有保障

财税支持更加有力。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试点。设立总规模达2.5亿元的湖南省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合力专项资金”。

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省层面相继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长株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实施办法》以及支持文化创意、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科技服务业等专项意见,出台多项措施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协同创新形成合力。军民融合加快发展,依托国防科大组建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建立了省政府与国防科大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创新了省院省校合作方式,建立了中央驻湘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联席会议制度。

二、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为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偏低。201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9.0%,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日益加大。但与《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中提出的“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仍然集中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新材料技术两大领域,2014年,这两大领域的增加值占总比50.6%,超过五成。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高新技术服务业比重之和,增加值占总比不到10%。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依然落后于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三)高新园区有待进一步做大做强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湖南省高新园区的集聚能力和产业规模亟待提升。2014年,长沙、株洲、湘潭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高新产业增加值占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为47.28%。这与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四)研发投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和高技术出口较低。据国际通行标准,当R&D投入与销售收入之比达到1%时,企业才有长期生存的可能;达到2%~3%时,企业才有发展的潜力;达到5%时,企业才有竞争力。2013,湖南省企业R&D投入强度为1.15%,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获得金融机构贷款4552.8万元,平均为4.23万元/个。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33%,落后于全国2.09%的平均水平。

三、加快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产业投入、产业服务、人才队伍、产业组织等四个方面,提出加快我省高新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引导投入。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设立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安排3亿元,专门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等。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新型投融资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合理利用表内、表外两种信贷资源和间接、直接两种融资手段以及境内、境外两个融资市场,完善高新产业领域三级创投体系。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投资发展。重点探索投贷结合等金融创新模式,积极探索财政性资金参股创业投资基金或联合投资、天使投资等新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

(二)创新高新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一是搭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载体。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中试转化基地,扩大专业化高新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规模,满足企业专业化共平台需求。

二是完善科技服务中介体系。建立并及时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产业动态、技术动态、成果转化与交易、投融资等信息网络。集聚创业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产业促进组织和科技中介机构;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

三是完善相关基础性工作。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础性、核心配套产品项目的引进,带动配套体系的完善。协调区域内教育、融资、中介、物流等服务产业和生活设施协调服务,提高园区综合服务能力。

(三)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

一是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步伐。鼓励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产业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各层次专门人才。强化“走出去,引进来”人才培养战略。

二是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协作研发中心,加强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高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鼓励探索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业专业人才库和专家库。

三是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积极落实好高层次人才调入、档案、户口、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相关政策。鼓励高层次技术人才从科研机构向企业流动,加大对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在科研立项、收入分配上的倾斜力度。

(四)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组织体系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省市联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统筹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市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推进建立市州相应工作机制。

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作用。建议加大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组织建设和培育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在相关领域的行业自律、联合攻关、信息共享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对各市州高新产业的绩效考核。适时将各高新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对当地政府、部门、基地的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数据报送制度和发展状况监测机制,形成科学和较为完善的产业运行监测体系,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态监测、形势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镧.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估[J].中国科技论坛,2015(05).

[2]唐之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新型工业化――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支持解析[J].新湘评论,2007(04).

[3]侯茂章,朱玉林.湖南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与升级研究[J].软科学,2012(04).

[4]赵燕艳,王学军.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5).

[5]刘立平,蔡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2013(01).

第5篇: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一)基本情况

普洱市土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山区占全市土地面积98.3%。总人口26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00多万人;少数民族150万人,占总人口的60%,社会经济及文化教育非常落后,属边疆欠发达贫困地区。

(二)少数民族较多、文化素质低

全市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等24个常居少数民族,其文化根基差、传统观念落后,部分少小民族没有文字,其中有多个少数民族,虽然国家长期以来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培养和农业技术培训,但是其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仍然未能达到新时期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

(三)传统观念重、文化经济滞后

大多数农民长期居住在边疆地区或边远山区,山高路远、交通通讯不便、文化教育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收入来源少,农民的文化素质、学生就学率较低,农民文盲率占比较高,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非常不利。

(四)农村教育基础薄弱、教师队伍缺乏

由于边疆、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办学条件较差,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和教师不足,基础教育水平较低,延伸影响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教育;另外县乡科技培训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对新型农民的培养能力有限。

(五)农民渴望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生产难以解决农民的经济收入,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农民必须掌握相应的生产经营技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获取高效稳定的经济收入。因此,广大农民渴望得到相应的专业化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创收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思考

结合普洱实际,作者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

(一)研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和方案

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政策导向和要求,研究制定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根据各地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研制培训方法及培训内容,针对性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使每位农民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逐步将当地农民培养成为现代新型职业农民。

(二)完善体系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和水平

1. 完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级为中心、县级为基础、乡级技术指导的培训体系,完善县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和农业远程卫星服务站建设,形成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覆盖,加大电视、网络科技文化教学培训覆盖面。市、县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培训主体,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技术指导,充分调动各级培训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农民培训;积极争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设备,配备现代影像、图片、信息网络及远程培训设备,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能力。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师队伍是新型农民培训的基础,各级培训机构要配备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整合科研院校教师和技术部门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培养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关键。

3. 改进教学及培训方法。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拓展学员思维空间,培养学员创新能力。教师要注重学员思维能力的开拓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和农民素质教育等内容来编写培训教材。教学采取图文教学、远程教学、现场示范教学等方式,教师既要能传授科学知识又要能指导实际生产,贴近农民、了解农村、熟悉农业,丰富实践经验,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农民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这样,农民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才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新型农民人才。

(三)研究农村资源现状、引导农民创新产业发展

调查分析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业资源状况和生产条件,围绕普洱市土地广阔、物种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优势,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切合自身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培训工作要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的内容,让农民逐步掌握相关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向标准化适度规模发展,使每一个地方都逐渐形成适宜当地的优势产业,每户农户都有效益良好的生产项目,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向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增加农民稳定的经济来源,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四)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

根据普洱市少数民族多、农民结构复杂、文化层次不均、传统观念重等情况,要有选择、有分别、有层次地设计制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一是要转变农民的文化传统观、传统生产方式,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和现代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首先进行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理论培训,让农民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然后深入到田间地头和生产现场进行实地操作、讲解,理论与实际结合进行教学,并组织农民到发达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在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增加其感性认识,转变其传统观念,让农民真正学到有用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

二是对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农民,根据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文化基础较差分成两个层次,分班培训,按文化程度高低不同设置专业技术培训内容,基础较差的农民要进行相应的文化教育培训,使培训切合农民自身素质提高。

三是针对少数民族文化素质低、汉语语言沟通困难、理解和接受能力差的情况,采取双语教学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简明易懂、深入浅出、易于掌握接受,使有文化基础的农民尽快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使文化基础差的农民提高其文化素质、学到和掌握相应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

(五)抓住C遇、发展农村经济建设

第6篇: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北京市;数字出版;发展概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01-03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北京的数字出版产业居全国先进水平,使这一产业成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需要研究其中的问题,提出切实的对策建议。

一、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概况

1.总产值持续增长。北京市数字出版总产值连续八年持续增长,2010年达到了195亿元,占全国数字出版总产值的18.5%。2011年可望达到225亿元。

2.初步形成了北京数字产业集聚区。北京市建立了”三基地、三园区”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在石景山区建立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在大兴区建立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在丰台区建立文化产业总部基地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在西城区建立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在东城区建立国际版权交易园区。在海淀区形成数字技术和数字内容生产企业聚集区。

3.龙头数字出版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主要数字出版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及对未来数字信息市场前景的预测,搭建数字出版技术平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方正集团自主研发了数字出版技术及整体系统,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中国知网全面整合了中国90%以上的学术文献和海外重要的学术文献数据库资源。书生公司研发的 UOML标准,被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 OASIS 批准为国际标准,成为中国软件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中文在线(省略)通过与国内400余家出版机构、2 000余位知名作家、10万余名网络作者的正式签约授权,每年可提供7万~10万种电子图书,实现了“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

4.传统出版社探索数字出版的发展路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立了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构造打造网上出版产业链、创新业态;协同供应链,打通产业数据沟通渠道,建设书业公共数据交换平台;推进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利用和数字化出版;立足产业转轨,实施新媒体开发。北京出版集团实施了 “数字出版转型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市科委将这一项目列入了2009—2010年“北京市科技计划”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予以支持。社科文献出版社。利用ERP系统整合了编辑、印刷、销售等生产流程,完成了皮书数据库、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数据库、古籍数据库的内容数字化工作。皮书数据库已经上线销售,并被评为2008—2009年度数字出版知名品牌。

5.中关村数字内容产业协会发挥了区域性的独特作用。2010年在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区,成立了中关村数字内容产业协会。协会由数字内容相关产业园区,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数字技术、数字教育、数字动漫游戏等领域相关企业以及数字内容制作、内容服务、内容渠道等产业链相关协作机构和单位组成。协会为所属的近百家会员企业搭建涵盖数字内容制作、内容服务、内容渠道、技术研发、技术平台、媒体平台、衍生合作平台等,带动数字内容产业发展。

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在技术、资金和高科技企业密集的基础上,在国家数字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探索出了在线销售、广告收入、版权交易收入、付费下载、增值服务、合作分成、在线检索和会员费用等多种数字产业发展模式。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分析

(一)政府宏观管理问题

1.数字出版统计数据缺失。自“十一五”时期以来,中国数字出版发展已有电子书和网络游戏等七种较成熟的业态。但是,地方政府统计部门没有数字出版的统计项目,需要从多种渠道、多种途径找到统计数据来相互印证。

2.政策导向网络游戏产业,以致数字出版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近三年来国家和北京市的数字出版的产业结构中看出,网络游戏占了产值的35%以上,如果再加上手机出版中的网络游戏部分,网络游戏的产值比重更高。但是,网络游戏除有经济贡献外,还有负面的社会效益。青少年(青年人和未成年人)长期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将导致“网络游戏成瘾症”。

3.数字出版资源丰富,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北京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数字出版资源在全国排名前列。一是数字出版的基础设施资源丰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30日互联网基础资源统计数据,中国大陆IPv4[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总量是331 626 752个,北京市拥有量占了25%,在全国排第一位。《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指出,北京市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指数达82.69%、信息化总指数指标达71.83%,均在全国排第一位。二是数字出版内容资源丰富。北京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全国国家级的政府网站和新闻网站(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央视国际、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青网和中国经济网)。北京市经营性互联网站有4 000家。国内十大综合商业、门户网站有新浪、搜狐、网易、TOM、中华、雅虎中国等六家网站落户北京。北京集中了237家出版社,303家报纸,2 791家期刊,137家音像出版社,81家电子出版社,音像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220家。

这些丰厚的基础设施、网站和数字内容资源,为数字出版提供了优越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丰富的内容和数字资源库。现实是这些资源优势并没有转为数字出版的产品优势。政府如何作好资源配置工作,调动企业积极性开发出专业出版的商业模式,建设数据库的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和价值累积,这些都有待于深入研究。

4.数字出版没有中长期整体发展规划。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出版业特别是数字出版应是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但是北京市数字出版发展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没有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一方面数字出版产业与国际发达国家比较还有相当差距,龙头企业不多,不能形成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从国内看,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布局。从局部看是合理的。但是,从全局看,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看,就有商榷的地方。如果没有全市一盘棋的大局观,各区县各自为战,就难免发生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和同质化恶劣竞争的现象。

5.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数字出版产品的监管机制。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我们没有可遵循的法律规范。原因之一是法规滞后,赶不上产业发展的形势。原因之二是没有出台新的地方性法律规范。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国家《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也已经落后,我们还没有参照系;数字出版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部门,涉及到知识产权管理等多个难解的课题。

(二)传统出版向数字转型中遇到的问题

1.出版社在向数字转型过程中处在从属位置。在“作者—内容提供商(出版社)—数字技术提供商(数字发行平台)—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支付系统)—终端商(计算机、手机、电子阅读器、电视)—读者”,这一长长的、非线性数字出版新产业链中,传统出版社居于从属地位。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出版社在网络出版业态中,不处于中心环节。先进的数字技术的应用,表现的是海量存储、搜索便捷、传输快速、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环保低碳等新型的网络出版特点。数字技术提供商、运营商处在产品开发和销售中心环节,出版社(内容提供商)居于从属的位置。二是出版社为主导的传统出版格局已经被打破,新产业链中形成了出版、网络、电子、电信、传媒等产业相互依存的格局。在新的产业链中,产业相互融合。在内容与技术的融合过程中,技术为主导,出版社只能是新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很多出版社只能给技术开发商提供内容资源,换取微薄的内容版权收入,而自己无法面对网络产品的消费群体,正如陈超英指出: “技术提供商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强大的网络平台,掌握了绝大部分数字出版物的消费群体,有些技术提供商从出版社低价购进版权,然后以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供使用者浏览、下载,他们只需从广告中获得收益;更有甚者许多网站提供的数字出版物都是非法的。”

2.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权不掌握在传统出版社手中。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是内容和技术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初期,赢利的大头要被技术开发商、运营商拿走,所以很多业内人士在说“渠道为王”。渠道不仅掌握在技术商和运营商的手中,不仅数字出版产品的消费者与技术商和运营商紧密相连,最重要的一点是数字产品的传播权掌握在技术商和运营商的手中。数字技术开发平台和运营技术平台的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和管理人才,尽管数字出版产品具有复制无数次而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优势,但是面对高额的、一次性的巨大投资和网络技术人才匮乏的局面,传统出版社无力前行。

(三)没有建立数字出版行业协会

北京市的数字出版行业有几千家企业。这些企业既是竞争的关系,又是合作的伙伴。如何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如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协调数字出版链条中各方的利益,避免恶性竞争的局面出现?一些区域型的组织在做这方面工作,如中关村数字内容产业协会,反映出行业需要组织起来的迫切需要。

三、对策建议

1.北京市政府出台加快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加快数字出版这一新兴产业发展,北京市政府应该出台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意见的核心内容是把数字出版打造成北京市新闻出版的支柱产业。以数字出版为突破口,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产品影响广泛的数字出版龙企业,形成一个内容资源充沛、立足自主创新、出版方式多样、营销模式成熟的数字出版产业,最终以数字出版的发展带动整个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制定北京市数字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闻出版、发展改革、经济信息、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和税收等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形成体制合力,制定《北京市数字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首都的数字出版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规划应确定调整和优化数字出版业结构,突出发展社会效益好的出版业态。对于数据库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网络学术期刊和电子书等业态,这些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数字出版业态,我们应制定鼓励发展的政策。规划应制定数字出版区域发展规划。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整体思想。争取在中央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加强宏观调控,做好区域统一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各区域的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与政策,避免恶性竞争的局面出现。

3.尽早开展数字出版业的统计和公报披露工作。在国家没有出台网络出版的统计规范前,建议北京市统计局、市新闻出版局,会商发改委、市互联网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的通知(国统字[2004]24)以及新闻总署《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的指标,把数字出版业态纳入国民经济行业代码和统计工作中,科学准确细分下属的小类别(各个出版业态),尽快统一行业统计标准,建设统计台账和平台。

4.尽早出台数字出版的地方性管理法规。就数字出版企业主体地位确认,数字出版企业的市场进入和市场退出办法的制定,数字出版的内容监管等一系列涉及数字出版的政府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我们应尽早制定。涉及到企业发展和利益分配的重大问题,应征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5.支持传统出版企业向数字化转型方向发展。政府支持传统出版社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一是给政策,二是给予科技支持和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体现在版权方面。按照新闻总署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出政发[2010]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依据新闻出版产业发展需要,综合配置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及手机出版等出版资源,解决因出版权分割所带来的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支持传统出版企业将版权向新业态发展和扩大。

科技支持。按照《指导意见》,支持传统出版企业积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产品向多种介质出版产品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鼓励传统出版与与高科技企业相结合组建数字出版企业,并给予高科技服务企业的政策支持。

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的建设工作,给予配套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求这些公益性的科技建设项目为北京市传统出版企业服务。

6.尽早成立数字出版行业协会。政府数字出版管理部门如何面对几千个数字出版企业?如何做好管理工作?这些企业各不相同,对国家政策理解各有深浅,行动各有所为。因此,迫切地需要把数字出版企业组织起来,成立数字出版行业协会。

协会是市场经济主体围绕自身的经济利益所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组织,是联系政府组织和会员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协会成立后就形成了垂直管理网络,就能够配合、协助政府部门解决单个经营者无法面对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使会员企业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确保行业的有序发展, 规避风险, 实现利益最大化。

近年来,数字出版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极大地影响着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和格局,各地区都在整合资源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北京市的数字出版业必须在政府的指导下,实施赶超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抓住机遇,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巍.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0—2011)之北京市网络出版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路艳霞.北京数字出版产值将突破225亿元[N].北京日报,2011-10-15.

[3] 郝振省.2010—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R].

[4] 新闻出版总署产业发展司.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

[5] 荣忠霞.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建成并通过验收[EB/OL].news.省略/politics/2006-10/10/content_5185766.htm.

[5] 赵弘,汪江龙.比较视角下的北京信息服务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7).省略/main/.

[7] 北京出版集团,省略/Website/index.asp.

[8] 社科文献出版社,省略/zw/111/.

[9] 中关村数字内容产业协会,省略.cn/Contact/.

[10]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NIC,2011-07.

[11] 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课题组.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J].统计研究,2006,(2).

第7篇: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广安市;农业;蔬菜;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是省级农业科技园,位于四川省广安市东兴区田家镇,距内江城区12公里,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1.74亿元,将通过3年建成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该园以新闻巨子范长江故居所在的赵家坝为核心,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板块(一馆:范长江纪念馆;一廊:长江文化长廊;两街:长江街和商贸街;一市:农产品集散市场;板块:特种水产、设施蔬菜、彩色农业、林果师范、花卉无公害蔬菜、湿地农业、观光旅游、加工与居民集居)。”园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农商贸、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选择运用SWOT分析方法作为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们不仅可以单独运用SWOT分析方法,也可以把SWOT分析方法和其他(如宏观环境PEST分析方法、波特五力模型等)战略分析工具和方法相结合,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更好的帮助示范园分析自身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机会和威胁;

第二,针对在SWOT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尤其是人们仅凭经验就对问题采取的定性分析存在主观风险,犯了主观性的错误,我们可以在实际分析中通过SWOT分析模型来解决。

第三,示范园发展战略地位的判断是否正确主要取决于示范园自身发展战略的选择正确与否。示范园内外部的诸多因素限制了示范园发展战略地位,而运用SWOT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能够更好更有效的把示范园内部因素和示范园外部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最完整最正确的判断;

SWOT分析是把示范园内部和外部环境结合分析后对示范园发展环境中的形成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以便示范园寻找适合示范园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SWOT方法的基本点就是结合示范园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条件,制定符合示范园自身发展的战略,这种战略必须使示范园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保持相适应相协调的状态,这样才能使示范园的发展获得成功。

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战略SWOT分析,见表1:

SO战略是指示范园依靠自身内部具有的资源和发展优势来抓住外部发展机会的战略。根据这一含义结合于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实际而言,就要集中优势扩建大棚,在无公害蔬菜繁育基地建设领域里逐步做强做大,同时也要加强设计团队力量,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ST战略是指利用区域优势,降低遭受外部环境威胁的打击。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有着丰厚的土地资源及资质优势,但是由于受到发展资金不足等方面限制,目前示范园单一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的能力还有限,因此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是其目前优选之一,示范园目前采取的是集无公害蔬菜繁育、农产品于一体的发展思路,但是发展能力由于收到人才的限制,能力最薄弱。那么在现阶段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无公害蔬菜产业就要实走差异化战略这条路,加强无公害蔬菜繁育质量的把关,加快内外部资源整合,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市场竞争优势,在该行业市场竞争迅速发展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WO战略就是指示范园利用外部发展机遇来逐步改善示范园内部弱点的方式。结合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外部发展环境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由于无公害蔬菜产业对于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而言是新产业,因此缺乏管理及培育等方面的经验。因此,本人认为就示范园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在无公害蔬菜产业领域中实行差异化的竞争。

WT战略即直接克服示范园内部弱点和避免遭受外部威胁的战略。例如行业市场小,面对的竞争对手多,此时示范园应该强化自身内部各方面的管理,加强对自身资源的利用,从而提高示范园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现实发展状况看,目前逐步改善示范园存在的弊端,改变这种现象的途径可以从成本控制和适应市场环境两方面着手。有选择性的进入市场,局部重点发展,理性的选择客户,从而提高示范园盈利能力。

无公害蔬菜产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几乎都是通过在外部市场进行采购,才能满足示范园的内部需求。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无公害蔬菜产业根据价格能力、质量能力、供应能力、资金能力以及服务水平来选择合作商,并且在双方经过讨论达成一致之后,签订具有约束效力的的协议。之所以从外部市场中,采购所需资源,就是因为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市场资源较为短缺,随之而来,价格也会迅速上升。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无公害蔬菜产业开展能力政策,来选择供应商,这样不仅保障示范园自身的效益,能够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追求最大程度的工作效益。

综上分析,广安市前锋农业示范园无公害蔬菜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成长均蓄势待发,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通过SWOT分析,我们应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灵活运用各种发展战略来保证示范园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D.Gale Johnson,著.林毅夫,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梁称福,陈正法.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01.

[3]杨顺江,谢振贤,张俊彪,朱信凯.无公害蔬菜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董乡哲.无公害农业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3.

[5]丁保华,陈思,廖超子,刘继红.关于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质量标准,2008.

[6]陈石榕.我国蔬菜安全质量标准新旧指标对比[J].中国蔬菜,2006.

[7]袁爱萍.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

[8]陈锡文.深化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5(11).

第8篇: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一、前言

信息化已经成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诸多行业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交错关联。国内不少学者对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作了相应研究,例如徐丽梅指出我国信息产业是中间投入型产业,对上下游产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推动力;盖建华认为信息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力很强,但整个信息技术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周敏认为浙江省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对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还比较小。

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认识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信息产业以及促进国内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有的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应用我国或者某一个地区的单独一张投入产出表,这并不能看出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动态变化情况。安徽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其信息产业经济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如何?基于以上分析考虑,本文基于最新的安徽省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以及安徽省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对安徽省信息产业经济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进行动态比较分析。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选取

1.投入产出分析说明。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利用投入产出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之间数量依存关系进行分析的经济数量方法,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是: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需求(总产出),中间投入+初始投入(增加值)=总投入,总需求=总投入。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投入与产出的数据表,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是: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需求(总产出),中间投入+初始投入(增加值)=总投入,总需求=总投入。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指标有:

(1)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作投入系数,计划公式为,其中,是部门生产中消耗的第部门产品的数量,是部门的总投入。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部门对部门的依赖程度越大。

(2)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大于1,说明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小于1,说明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等于1,说明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等同于社会平均水平。

(3)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某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或者小于1,说明该部门的感应程度在全部部门中位于平均水平以上或者以下。

2.数据来源和结构调整。我国或者某地区的投入产出表每逢尾数是7和2的年份编制一次,本文所需基础数据来源于安徽省2007年以及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的42部门表。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与2012年投入产出表,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中对信息产业的表述,本文将信息产业分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其中信息制造业主要是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主要是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研究需要,本文将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调整为包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剔除信息制造业)、信息制造业、第三产业(剔除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5×5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三、实证分析

1.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为了了解安徽省信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我们利用调整后的2张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而言,安徽省信息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少,远远落后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且信息产业2012年的比重比2007年有所减少,说明安徽省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还较低,从信息产业内部来看,2012年信息制造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7年有显著增加,反映出信息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好。

2.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是指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的关联关系,其衡量指标主要有直接消耗系数。通过计算安徽省5部门各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信息制造业对第二产业、信息制造业自身以及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大于0.1,说明信息制造业每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第二产业、信息制造业本身以及第三产业各投入1000元以上,反应了信息制造业对第二产业、信息制造业自身、第三产业的依赖度较强。信息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2007年和2012年均为0,说明信息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拉动作用,且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2)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大于0.1,说明信息服务业每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各投入1000元以上,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依赖程度较大。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度较强,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为其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上游产业的拉动能力较强,但是2012年的系数要小于2007年的系数,反映出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这种情况应该得到重视。信息服务业对剔除自身的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大,说明部门内部产业性质相近、相互关联度大的特征,这有利于服务业内部集聚经济的形成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且2012年的系数要高于2007年的系数,说明信息服务业对其它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在增强。以上主要分析了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其它产业的依赖程度,下面分析其它产业对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务的依赖程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低于0.01,且2012年的直接消耗系数都要比2007年有所减少,反映出这些产业对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直接关联度和依存度本就较低,且依赖程度还在减弱,尤其是第一产业对信息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均不大于0.001,第一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信息产业投入不高于10元,反映出安徽省农业对信息化的需求较低,安徽省农业信息化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3.产业波及效应。产业波及效应指某一产业发生变化后,會引起其直接相关产业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下去。反应产业波及效应的具体测度指标有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1)通过计算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可知2007年、2012年信息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1.2670、1.2351,信息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都高于1,说明信息制造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信息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影响,加大对信息制造的投资,将促使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信息服务业无论是2007年还是2012年的影响力系数都小于1,但2012年的影响力系数要高于2007年系数,说明信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加,其对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影响、辐射能力在逐步提高。(2)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2007年和2012年的感应度系数都低于1,说明信息产业还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且和2007年相比,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2012年的感应度系数有所减少,这说明其它产业的发展对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在减少,但也反映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受其它产业的制约作用有所减少,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独立性在逐步提高。

四、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第9篇: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创新驱动;集成优化;指标体系

工业园区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如组织、管理、人力资源、财政、土地、路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等,但如何判断各因素在不同发展模式中以及在同一发展模式中的不同阶段对园区发展的作用,不同的方法、结果往往是不同的。因此,科学地选择合适园区发展模式是促进园区发展的重要工作。同时,准确地分析评价园区发展模式对于指导园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由此找出地区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园区的发展指明方向、推动和加速园区发展。

1 构造层次分析模型

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即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一般要求,又必须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的特点,因此存在区域差别和问题是自然之事。为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园区发展的现状,在研究和确定评价指标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尽可能选择全面反映所有方面的各个指标,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并将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整体。

(2)可采集性原则。选择的指标应尽量选用统计年鉴中的指标,以保证数据的统一、系统、科学性。

(3)客观性原则。在确立指标体系时,选取指标时应尽量采用相对比较客观的硬指标,尽可能不用常常被带入较强人为主观因素的软指标。

(4)动态性原则。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个动态的体系,即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1.1 评价指标的选取

当前,评价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大多参考使用区域工业化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该方法将反映工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分为三类,即经济类指标、经济效益类指标和技术类指标。经济指标更多地反映工业的规模和效益,是投资、经营和历史积累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效益指标则能准确地反映区域工业的内涵,即发展能力;技术类指标则反映工业的技术水平。如需强调对工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评价,应选择较少的经济指标和较多的经济效益指标。

党的十七大和十分别提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创新能力成为了―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本文选择园区发展集成模式为目标层,在准则层中设立了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3个指数。

全面发展指数:主要是考量区域复合系统或子系统的发展程度,包含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生态水平等三方面的指标。

可持续发展指数:是区域复合系统或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它是判断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是否协调发展的准则,由反映经济潜力、社会发展潜力、生态承载力的三方面指标构成。

创新发展指数:表示区域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包括创新投入、过程、环境、产出的四方面指标。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构建工业园区发展集成模式选择指标体系结构框架(表1)。

表1 工业园区发展集成模式选择分析框架

1.2 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是指该区域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工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是对工业产业发展过程、发展方式、发展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受其自身区位、资源、市场、国家法律政策以及地区风俗民情等多种因素影响。现今国内各地区的工业发展模式在发展目标,发展过程以及调节机制方面都基本类似,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意识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简单粗暴地追求提高GDP向可持续性发展转变。现本文按一般发展模式选择提出以下四种备选模式:

主导产业带动模式:充分表现 “投入―产出”模型在园区发展模式上应用。即按原规划及现区内产业发展状况和对市场的预估,重点扶持和发展主要支柱产业,以此带动整改地区经济的发展。

不分主次产业模式:与主导产业模式相反的发展模式,即不确定主导产业,平等对待和支持区内各产业和企业。

特色模式:明确园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以建成国家或省级的基地、中心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创新驱动,打造具有自身特色、产业联动、综合性的新型园区。

市场主导模式:与前面三种完全不同的模式,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计划性、规划性。即市场是让其运作和如何运作的唯一驱动力。

根据园区特点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借鉴,对照前文中设定的选择指标体系结构框架,最终由与园区发展息息相关的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生态承载力、创新投入和产出等十个方面选出129个基本指标构建评价指标库。但因遵循上述基本原则运用定性分析方法预选出来的评价指标,容易受到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影响,可能会出现交叉或雷同的现象,也可能会存在过多地偏重考虑某一方面内容指标的情况。因此需用正确的方法对指标进行再筛选,避免筛选的指标过多或不当、丢失某些重要信息,影响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代表性:

首先,我们设想有n个可反映要素同一侧面或聚为同一类的指标存在,如:a1,a2,…,an。

(1)对相关系数矩阵R进行求解:

rij=1-■

R=■

(2)计算平均值■:

■=■(■r■2-1),i=1,2,…,n 公式(1)

得出的■值是对a■与其他个指标的粗略反映。

(3)比较平均值大小:

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