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庆板报素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材选取;有效教学
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感触:教材中的素材很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果每一节课只都给学生提供教材中的素材,学生会觉得乏味,更会觉得学而无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减少,“学以致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相反,同样的教学内容,选取了不同的教学素材,课堂的学习气氛截然不同!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适合教学情境的教学素材?怎样运用教学素材,从而构建一个灵动、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呢?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使信息技术课上得有效率、有特色,就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素材,在信息技术课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找到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把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信息技术的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时刻带着发现的眼光去挖掘生活中的事物,多关注社会热点、流行文化,随时收集对教学有帮助的素材,这些就地取用的教学素材,能使教学活动变得充实而生动,更能体现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要贴近学习生活,鼓励应用、迁移与创新,并且体验过程这一理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选取教学素材。
一、素材的趣味性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世界的兴趣之火。”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如,闽教版八年级上册Photoshop裁切工具的学习中,我以“制作两寸红底彩照”为活动主题,首先每组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用老师的手机相互给对方拍照,拍完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自己的靓影了,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将手机内的照片导入到电脑上,再通过软件一一浏览,此时学生们看到自己的照片,都激动不已,课堂气氛不断升温,最后老师抛出课堂任务,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照片的处理中了。
由于就地选择了与生活贴近的教学素材,学生觉得处理自己的照片比修改别人的照片更具有意义,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感到我不是在学计算机,而是在用计算机。
又如,闽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Flash补间动画时恰逢圣诞节,我便以“送祝福、迎圣诞”为主题学习制作动画贺卡,学生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图片到文字的相互变换,从形状补间动画到动作补间动画的切换,亲手制作电子贺卡,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学生的创作热情异常高涨。
二、素材的生活性
新课标提出: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比如,闽教版七年级上册介绍因特网时,正逢“十一”国庆长假,许多学生家庭都有出游计划,我结合实际,以周边县市自驾游为主题,要求学生查找自己出行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如,景点介绍、景点门票、当地土特产、小吃等,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学生搜索的信息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高。
又如,在闽教版八年级下册“编辑视频”的学习中,老师将之前收集的有关运动会、班队活动、外出活动的照片、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在温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引导学生制作“动感影集”,给青春留个纪念。教师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素材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不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丰富起来。
例如,八年级上册Photoshop图像合成的学习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图片素材资源包,里面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拍摄的一些生活照、动物、植物、汽车、风景、明星等图片,让学生依照自己喜欢的进行选择,围绕主题自由创作,如,动物私语、环游世界、个人秀、晒晒我和明星的合影,等等。素材丰富了,学生就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出想象力丰富、个性独特的作品来。
四、素材的实用性
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把教材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转变为学生熟悉的、生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观察、实验、交流、讨论等形式开展学习,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素材选择时,应考虑素材的实用性。
比如,七年级上册“导购电脑设备”中有关硬件知识,单调、枯燥、抽象,虽然大多数学生家庭都有电脑,但他们对主机内部的结构知之甚少,所以课堂上老师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好奇心和学生一起探究机箱内部的秘密,给学生准备几台旧电脑,从拆解到组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再如,八年级下册“编辑音频”中,教师下载几段学生喜爱的经典的电影、动漫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现场为其配音并录制,再将这些音频资料进行再创作。
这样实用性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增加感知深度,提高学习效率。
五、素材的典型性
有些教材配备的素材所完成的效果仅仅只是新授知识的部分展现,并不全面,不具备典型性,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如在“电子板报”,教材提供的素材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重新调整了素材,结合班级学生来自不同乡镇的实际,分小组展示各个乡镇的不同的民俗风情,如,中山镇的百家姓、桃溪镇的绿茶、永平乡的上刀山下火海、东留镇的木偶戏(妈祖生日),等等,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收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再利用板报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选择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但在教学素材选取时,要能够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为呈现新知识服务,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脱离,选取的素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能形成共鸣,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挖掘资源、合理利用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快乐、激情、创新,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个性和灵气,构建一个更加灵动、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世勇.加强学科内容整合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2).
[2]王志新.初中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培养 兴趣
人的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即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幼稚向成熟过渡阶段,对客观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做为好奇心和求知欲基础的需要和兴趣,便成了青少年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一种最实际、最活跃、最持久的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会使学生如饥似渴地探索钻研,形成顽强的毅力,积极思考、刻苦攻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点我粗浅的看法:
一、上好《绪言》课,萌发学生心理兴趣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绪言》是开篇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绪言》课上,教师应该用生动、流畅、激励人心的语言,明显、新奇的实验现象去掀起学生心头的层层浪花,推动思维的涟漪,引起学生对化学王国的无穷遐想和强烈的追求,使学生情不自禁的登上兴趣之舟,开始化学学习的航程。
为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上《绪言》课时可增加“清水、牛奶互变”[1]、“神笔写化学”[2]等操作简单、现象新奇的小魔术,借以推波助澜,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兴趣。
二、加强化学实验,形成学生心理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化学教师既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规范、标准,更要开足学生实验,还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条件增加一些安全、简单的家庭实验。实践表明,当学生看到或做出新奇的实验现象时往往会感到惊讶,甚至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进而使学生上课情绪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心理兴趣
化学学科的广泛应用性,是其它自然科学无法比拟的。社会上从工、农、军、科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大自然从“混沌亘古”到现代的尖端科学,各个领域几乎无处不有化学的足迹,无事不体现化学的神威。这无疑为教师利用学生对生活、生产的需求心理进行化学兴趣的心理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讲“碳”时,可介绍糖厂如何利用活性炭来除去糖浆里的色素及防毒面具中活泼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煤气中毒的原理及防止中毒的措施。讲“酸、碱、盐”时,让学生了解胃酸过多可服含AL(OH)3、NaHCO3等药片的一般卫生常识等。
四、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科心理兴趣的发展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自古至今的一条教育经验的总结。化学教师不论课内课外,不管是否担任班主任,都要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抓住时机对学生启发、鼓励,尽可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克服不愉快的情绪,耐心且有信心地帮助化学成绩一时不够理想的学生寻求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方法,培养学习信心,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前进。偏爱、讽刺、挖苦都会产生相反的结果,都是万万不可取的。
另外,教师的知识广博、兴趣广泛、处事公正、责任感强等优良素质都会使学生产生“慕而敬之”、“敬而近之”的心理,感到学不好化学就对不起化学教师,自觉和不自觉地激励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化学。
五、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巩固学习心理兴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搞活”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大、思想活跃、强烈的求知所欲和好奇心使他们不满足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渴望从课外得到补偿。
教师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化学课外活动,使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尽可能得到满足。如配合元旦、国庆会演组织“化学小魔术”节目,定期出好化学黑板报、开展学校化学竞赛,化学智力抢答竞赛、化学问题征解、实验装置展览、参加化工厂、厂化验室、测定土壤氮、磷、钾含量等,藉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强化和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14-0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造就了网络时代的盛况,也诞生了众多的学生网民。学生在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却没有考虑到它的负面因素。因此,信息技术课除了教学工作,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也能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操作习惯至关重要。良好的习惯是陪伴学生成长的重要品质,是学生今后学好信息技术、用好网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从点滴小事教育学生尤为重要。每个学年接到新一届学生,笔者都会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通过明确《学校电脑室有关规章制度》,强调在电脑室操作时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对首次上机操作习惯印象深刻,并将其牢记心中。如上课前必须有序排队进入电脑室,不得带零食、不得带手机、不得带作业――即“三不得一必须”;课堂上不得乱开关电脑、不得乱敲键盘、不得乱按鼠标,老师在授课时先认真听讲――即“三不得一认真”;课后做到三件事,一是关闭电脑,二是摆好所坐的椅子,三是原地站好位,由老师统一指挥有序离开电脑室。规章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教育和引导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小事做好了以后,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德育无小事,教师需把德育渗透到细微之处。
二、网络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安全上网教育
安全使用网络正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如何让小学生在接触信息网络时,健康安全地上网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作为网络第一课,让学生熟记公约内容,摆正上网的心态,明辨是非,做一个合格的小网民。课堂上选择适当的时机,给学生播放《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动漫教育系列短片,通过短片中的网上诈骗劫财、网上跟踪骚扰、假“聊天”实则盗窃隐私等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沉溺网络不仅会荒废学业,而且损害身心健康,更有甚者会被坏人迷惑而违法犯罪,把自己送进监狱。这样的内容既充实了课堂内容,又起到了让学生警惕网络负面影响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把一些健康网站设置成学生电脑的上网导航,给学生推荐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优秀网站,如《全国未成年人网》《中国文明网》《快乐学堂》等,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又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这些日常课堂上的德育渗透,让每个学生懂得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树立健康安全上网的意识。
2.道德品德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中,道德品德教育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在学校除了上课学习,也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人际交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人际交往呢?每个年级段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成为切入点。比如四年级的Word文档学习。该主题的教学内容是制作奖状,教师上课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制作Word文档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中去。笔者在授课时,让学生学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以同学的优点来制作一张特殊的奖状,然后颁发给他(她)。随后开展“比一比”活动,比一比哪位学生发现身边同学的亮点最多,谁的奖状做得最精美。这样的教学任务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觉得很有趣,一下子提起了动手实践的热情,并在任务中互相讨论,比较谁发现的优点多。这样的任务设置,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课程知识,还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培养向优秀同学学习的意识。此外,社会环境问题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五年级的PowerPoint学习有一个“创建动物保护家园”的主题,内容包括认识特有动物、认识稀有动物、爱护动物的行为、残害动物的行为、给动物创建家园五个具体小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百度搜索爱护动物的行为与残害动物的行为图片,并做图片对比,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制作的PPT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设置,让学生知道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意义,从小养成爱护动物、拒绝残害动物的环保意识。
3.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渗透的核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结合节日和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设计和制国主义专题人物介绍;结合“”制作“五四”爱国板报;结合建党日引导学生设计建党海报;结合国庆节给学生布置国庆新闻与图片编辑任务。通过一系列关于爱国主义主题任务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抒发爱国情怀。除了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每逢国庆节、清明节等重大节日,笔者还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向国旗敬礼”“网上祭英烈”等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追忆历史、缅怀先烈,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课堂实践表明,日常教学任务与节日相融合的教育方式,让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更有成效。
三、实践操作中的竞争与团队合作意识渗透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学信息技术、求知欲强的优势,通过结合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主题,以奖励式的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培养竞争与团队合作意识。如设计激励型任务,诱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学生在同等条件下赶超他人,实现技术竞争,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同时,在任务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自学、主动探索的习惯,在不断的成功激励或失败的考验中,锻炼自己的人格,培养不服输的竞争意识。例如:在学生喜爱的Flash学习中,可以给学生布置“绘制美丽蝴蝶”的任务,并设置奖项,最先完成的学生将得到教师当场颁发的聘书,将被聘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来协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在任务和荣誉的激励下,学生学习的热情自然高涨。
除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外,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美丽蝴蝶花丛飞》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每三人为一组完成主题任务。任务又细分为“蝴蝶飞”“创造背景花丛”“蝴蝶自由飞”三个小任务,小组中每人负责一个小任务。具体分工由本组选出的组长安排,规定每个组员都把小任务完成了才算任务成功。通过明确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学习交流,探讨技术操作,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渗透德育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提高了学生的竞争与团队合作意识。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学生、社会、知识。
二、语文课程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只有充分挖掘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因地制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你擦亮双眼,仔细观察,语文课程资源可谓俯拾皆是。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有激趣、活动、选择、反馈等等。下面从人、事、景(境)、物、情五个不同角度加以阐述。
(一)人
1、教师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正面、侧面还是反面,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其成长经历、生活琐事、家庭、朋友,无不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著名教育家于漪、魏书生的语文教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教师轮流上课,利用资源优势,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同时,还可使学生有新鲜感、新奇感。成都市某小学打破传统的一个教师几年专教一届学生的做法,实行每两年教师年级循环制度。我想,目的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教师资源,让学生吸收不同教师的长处,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体味不同教师的人格魅力。当然,打破学校、地区、省市的教师资源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对师生双方来说,更是双赢。但目前来看,还不很现实。不过,教师自身资源的利用,贵身教而非言教。
2、学生
关注人的生活质量,人的生命质量是世界话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既要面向学生现实生活世界,如成长经历、经验、情感、兴趣、差异,自然环境,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童话世界;也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把学生从课堂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拓展课程资源,还要面向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即个人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打开学生视野,穿越时空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浓缩在一起。我们可以开展许多活动:每堂课拿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课前天天说”。每学期结合实际,确定一两个重点,学生自由选材,任意发挥。如:最新科技、时事动态、我看(谈、说等)、名人展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猜谜语、成语故事表演、趣味标点、明星模仿秀等活动,还结合书上的要求,让学生策划联欢会、进行封面设计,交流“长城”的有关资料,这样做到资源共享,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原来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它很容易,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智力差异: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有九种基本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有自己智力的强项和弱项,有自己学习的风格。这就要求我们要尽量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的表现,合作小组要体现异质分组原则,给不同意见的学生更大展示自己的空间。
(二)事
包括古今中外之事,国际国内大事,校内校外之事,师生之事,日常生活小事。世界之窗,成语故事溯源,校园之星介绍,班级一周大事;学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如国庆期间成都市第一届花卉展、成都市蝴蝶展、龙泉驿区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艺术月活动、手抄报比赛、板报评比等……各种活动、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进行开发利用。作为航天的一员,我们关注航天,把它当作重点来开发,航天发展史,航天精神,航天英雄故事都可成为我们的话题;作为龙泉的一份子,宣传“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果之乡的美,也应成为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三)景(境)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与课外信息资源沟通,与课外社会现实现象沟通。自然景物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如桃花山、龙泉湖、宝狮湖、石经寺……社会环境包括风俗民情,如落带古镇、客家文化研究、火龙节、泼水节,桃花节、枇杷节,航天精神,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如神舟5号升空、奥运会成功申办、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我们提倡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生活。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文明用语、名人名言、师生书画、警示语言等,都可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教育,启迪、引导、暗示、帮助。
(四)物
1、教室和学校
其结构、布局、陈设,其最初的样子、以前的故事、今后的发展,都值得我们去观察、思考、联想、想象。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教室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应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班级教室,除了学校统一要求布置的外,师生可根据教学内容,活动要求,兴趣爱好灵活布置,不拘一格。座位安排也不必统一的横与竖,可弧形,可扇形,可圆形,可成一堆。
2、教材
教科书、自读课本、教学挂图,课外读本、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设计、编排、封面封底、插图、内容无不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
3、信息技术
这是一个全新的打破了时空界限而无限宽广的令年轻人和有识之士神往的领域,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在短时间里掌握大量的信息,这样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时间,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4、其他学科
自然、社会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都可作为语文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这些知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只有学会了做人,这样拥有了知识才能造福人类,否则,知识越多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
(五)情
一、德育工作重点
我们还将以班主任培养中的班主任工作论坛及分层次培训;阳光男孩(女孩)评选活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的国学小讲堂;“三结合”教育中的家长学校、家访等工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将继续在常规管理上下功夫,细化各项学生及班级的常规管理,每月要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以三月份开展“行为规范月”养成教育活动。四月份开展“五爱教育月”爱国教育活动。五月份开展“校园文体月”文体教育活动。六月份开展“综合实践月”社会教育活动。七月份开展“家校联系月”活动。八月份开展“新生教育月”入学教育活动。九月份开展“行为规范月”养成教育活动。十月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十一月份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十二月份,开展班主任培训、家访活动。一月份开展“家校联系月”活动。让各项活动都能围绕这一主题,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尽快进入系统化、常规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全员德育,提高教师的德育管理水平。
1、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三月份开学前,将结合工作实际和我校德育队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经验交流制度》、《德育科研经验交流制度》、《班主任德育工作评价及考核制度》制度,量化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使德育工作队伍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培训。本学期,学校将从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将采取新老班主任结对子,年级组培养,班主任会培训,学生处日常检查共研班级出现的问题等形式,促进和提高新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进一步加强青年班主任的培养。本学期将通过《德育工作简报》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班主任暂行规定》等相应的文件,学习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尽快造就更多的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4、进一步细化班主任的考评机制。将要求学生处做好班主任“六到位”的检查工作,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利用《德育简报》、红旗班评比、各项活动评比等载体,进行每月一评,考评班集体建设情况,并与班主任均贴挂钩。学期末将进行班主任学期末的评定满意率测评。结合每月评定结果、班主任考评细则及、学生对班主任的评价和建议。把每学期的班主任考评,作为年终评优选先、晋级评聘的主要依据。
三、下学期,将以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评选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学科德育、主题活动、艺术特色班级建设、学生社会实践为主阵地,使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将阳光男孩(女孩)评选活动渗透到学科教学,使学生评价工作量化至平时教学工作之中。
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评选活动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我们将在各学科中开展阳光之星的评比如:结合英语课评出“英语之星”,结合语文课评出“文学之星”,结合体育课评出“体育之星”,结合音乐课评出“艺术之星”等等,把星级评选活动与平时课程及科任教师对学生的考评紧密结合起来。
2、整合德育主题活动,将学校各项德育活动都与阳光男孩(女孩)评选活动紧密结合,使德育活动更加科学、系统。规范。
(1)三月份将开展“行为规范月”养成教育活动。
将召开“弘扬雷锋精神”新学期开学式,对优秀学生及阳光班级进行表彰。结合开学式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
将召开一次以“争做文明中学生、告别不文明行为”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在这个月的活动中评出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中的“文明之星”和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中的“优秀青年志愿者”。
(2)四月份将开展“五爱教育月”爱国教育活动。
四月五日,将开展清明节活动,组织初一学生祭扫。并开展“热爱祖国、弘扬英烈精神”的征文活动。由学生处、团委组织网上扫墓,缅怀革命烈士。以此来追思亲人,悼念烈士,寄托哀思。
还将利用间操、体育课、自习进行各班队列广播操的训练。
(3)五月份将开展“校园文体月”文体教育活动。
五月份还将进行(兴趣小组)书画作品展活动。评选出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艺术之星”。
农历四月初二,孟子出生日定为“中华母亲节”,到时将号召学生为父母洗脚、做家务等活动。评选阳光男孩、阳光女孩的“勤孝之星”。
将继续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间操时间进行队列、广播操评比,从初一开始每天间操一个班到队伍前表演并由评委打分,评出“阳光队列班级”。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体质,锻炼了身体,养成良好的行走习惯。
(4)六月份将开展“综合实践月”社会教育活动。
将领学生走出去,走进社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六月份开展一次“走进社区”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科技知识小报、学生小制作“露一手”学生作品展活动。
评出阳光男孩、阳光女孩的“实践之星”“创作之星”。
(5)七月份将开展“家校联系月”家庭教育活动。
放假前,学校将要求支部和学生处共同组织广大党员和班主任老师,走访学生。在走访的学生对象上,以学习尖子生和问题学生为主,兼顾特殊家庭的学生。学校也将由校长带队,对每班双特学生进行了慰问。
并将召开全校学期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学生评价手册等。
为学生布置德育作业,开展有意义的假期活动。进行学期阳光男孩、阳光女孩的评选活动。
组织班主任开展家访,控制流失学生。构建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使“三育人”紧密结合,形成养成教育合力。
(6)八月份开展“新生教育月”入学教育活动。
每年,就新生的普遍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健身习惯、卫生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为此,我们每年把八月份定为新生教育月。
接收新生,对新生进行分班。
对新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
(7)九月份开展“行为规范月”养成教育活动。
新学期开学式,优秀学生及阳光班级表彰。
开展关于行为规范月卫生(班级和个人)、纪律、行为习惯、文明礼貌评比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集中对各班学生的卫生、纪律、行为习惯、文明礼貌做出评价。
发放《新学期致家长一封信》,信的内容要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需要来写,如:新学期家长为学生准备怎样的新学期学习用品,本学期学习重点、难点,学习上的要求,班主任联系电话等等。
9月份,学生处结合“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
十一前开展学校体育运动会
(8)十月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
结合“十一国庆”开展“十一爱我中华”升旗演讲及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
我校还担任市里组织的“祭孔”活动的演出任务,今年有部分师生参加演出,显现了孔子学校的办学特色。
(9)十一月份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
结合“119”消防日,开展消防演练和学生的行走路线训练。通过组织消防演练,紧急疏散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到自我保护、火警处置和逃生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组织一次卫生知识讲座.
总结学生处一年的工作,做好迎检的准备。
出一期安全板报,并请艺术教师进行打分评比。
(10)十二月份,开展班主任培训、家访活动。
跳大绳比赛。
召开全校学期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学生评价手册。
组织学校帮扶活动,班主任开展家访,控制流失学生。
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
(11)一月份开展“家校联系月”活动
为学生布置德育作业,开展有意义的假期活动。
进行学期优秀学生、优秀班级评选活动。
3、班会、板报将结合每月的主题教育活动及2011年教育局校外办、团委、教育学院综合部的工作要点进行开展。
四、继续开展“道德早餐之国学讲堂”活动,使活动能尽快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之中,进一步深化与拓展特色德育教育。
1、本学期将继续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道德早餐之论语小讲堂”活动。
利用每天早读前十分钟时间,由各班学生自己组织,初一学生诵读《弟子规》;初二学生诵读《论语》,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传统说教式的德育方法,将会以一种新的形式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不断感悟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将利用综合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综合实践课作为德语的重要载体来抓,有效地提升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国学教育主题设计:三、九月份,将以“诵经典、明事理”为主题;四、十月份,将以“讲论语、知内涵”为主题;五、十一月份,将以“寻找经典诗文,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六、十二月份,将以“谈心得、学做人”为主题。
(2)国学教育内容设计:请每名学生讲一个论语经典名篇及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在初一、初二开展《论语》《弟子规》的朗读比赛。为学生布置德育作业,让学生利用星期六、日在家休息时间搜集《论语》故事或经典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每周一早读讲给班级学生听。写一下通过一学期学习的学习心得、以及将来如何做人,报效祖国有奖征文活动等等。
(3)国学教育检查验收:将由学生处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活动坚持好、效果好的班级进行奖励,确保活动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业务。通过《德育简报》,下发学习材料的形式,向班主任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进入课堂,整合资源。利用综合课的时间,分别以“阳光心情、阳光行为”和“健康班级、健康课堂”为主题,班主任组织开展两次有针对性的心理活动课,上好一节心理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3、利用书籍,扩充渠道。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一些有关心理教育的书籍、报刊,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理论水平。
4、经常谈心,积累素材。为班主任准备一本《“心灵之窗”心理教育业务笔记》,作为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心理教育的记事,以便班主任更好的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5、展示成果,总结经验。每学期搞一次班主任心理教育业务笔记、个案分析、教育成果评比。
六、加强法制与“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定时定期的对师生开展法制教育。
1、三月份、九月份开学初,整顿校园周边秩序,加强巡逻,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2、四月份、十月份,学校领导与派出所干警联合搜缴管制刀具等活动。
3、通过每月的《安全知识半月谈》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安全方面教育。
4、四月份、十一月份,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练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到自我保护、火警处置和逃生等方面的教育。
5、建立学校卫生安全领导机构,校医有早检记录,学生疾病记录制度,疾病高发期,每周一次对班级消毒。
6、透过团委广播站“安全直通车”栏目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七、进一步开展家教课题研究及各学科的学科渗透,落实全员德育工作要求。
1、学生处将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一有效载体,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挖掘教学中的育人功能,特别强调拓展型课程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方面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中的资源强势,进行道德观念、法制意识、爱国主义的教育。
2、在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育的价值观目标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公民的权利义务,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加强德育科研,提升德育工作的水平。
3、七月份,学生处每学期都将组织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论坛,将以家庭教育为课题,每年都以共研和经验介绍的形式,促进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家庭教育的研究。
4、学期末,将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形成《班主任工作案例集》。
八、其他工作
1、将创办《德育工作简报》通过简报对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学习理论前沿的知识,通报班级一个月的管理及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完成效果。
2、继续办好《安全知识半月谈》编辑。
3、将编辑2011年《班主任工作案例集》,收集整理班主任工作经验体会。
4、继续做好每天早、午、晚班级卫生,间操、两个眼操的管理,及课间纪律的管理与记录,每周红旗班的评比工作。
5、开展学生卫生常识教育、体检、饮食、饮水等疾病防控知识的教育与管理。
6、开展对学生交通、人身安全与法制方面的教育。
7、定期开展学生安全疏散演练、管制刀具收缴工作。
8、加强学校食堂、宿舍、厕所、小卖店的管理工作。
9、抓好学生会建设及开展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
10、抓好控辍、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家访工作。
11、规划好新楼的走廊文化、班级文化、板报、橱窗等宣传教育工作。
12、利用好广播站、升旗等有力的宣传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时事新闻,安全知识等多方面教育。
13、认真完成校外办、综合部、体卫艺开展的各项工作。
14、做好平时文字材料的归档、积累、整理,为迎接年终督导工作奠定基础。
九、各项工作的保障措施
1、学生常规管理要以各种制度为依托,检查到位,落实到位。
2、每项活动都要进行评比、打分,作好记录汇总。
3、常规管理及特色活动评比成绩及时公布并颁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基于此,梧州高中在总结百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教育的特点提出“让教育与社会联网”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以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现代教育新型大课堂”战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多渠道、多层次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打造“高质量办学,大课堂教育”的办学特色。
以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现代教育新型大课堂
教育教学改革要摆脱传统教学“山重水复”的尴尬境地,就必须走出讲台和课本狭窄的小圈,重视“社会”这个生动、丰富的教育世界,把整个社会看作教育的“大课堂”。以数字化建设改革教育教学,“让教育与社会联网”是梧州高中近年来倡导的教改新思维。自1999年被确立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后,该校便提出以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千兆光纤计算机校园网,其中312个网管中心、信息节点布接到每一个办公室、实验室和教室。2001年5月,该校成为广西第一所给每一个教室装备数码液晶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和计算机的中学,实现了教学网络化和信息化。2003年6月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后,该校又想方设法投入300多万元更新和完善校园网,为每位教师配置了办公电脑,校园内网管中心、信息节点增加到500多个,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并在区内率先实施“以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现代教育新型大课堂”战略。2012年迁址红岭后,该校在新校区建设中将基础建设和网络建设同步进行,形成了万兆核心、千兆汇聚、百兆到桌面的三层星型结构的校园网络,信息点覆盖了全校所有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和宿舍区,并安装了班班通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安保系统、智能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微格教室和数字语音室等,建成或购买了校园网站系统、科研课题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校本资源管理系统和网上阅卷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同年,该校成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数字化装备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优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当前,丰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梧州高中在2012年为每位教师配置办公电脑后,先后购买了在线组卷网、中学学科网、高考资源网、中华资源库、高考学习网、梧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多个在线教学资源网站,开通了电子图书阅览室,订购了近20万册电子图书和100多种教育教学电子期刊。各学科备课组教师分工下载符合教学需要的试题、课件、教学素材,根据学科特点、课堂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整理和加工,开发出具有该校特色、适合该校学生使用的校本资源。在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该校专门设立了校本资源库建设管理小组,由各教研组指定资料管理员,按照校本资源库建设的要求,定期汇总本教研组的教育教学资源,分类上传到校本资源库。目前,借助各种网络资源以及教师的自主开发,该校教师主编或参编了《语文识记基础与写作素材经典宝库》等多种校本教学资源;语文组的课改活动得到区内同行的认可,学校因而被确立为广西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实验学校。
建设微格教室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设备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目前,梧州高中装备了3个微格教室,大力提倡教师到微格教室开展日常教学活动。自微格教室建成以来,该校教师已有近400人次录制了微课或完整课例。教师们普遍反映,借助微格教室可以克服常规教学评课中只能从其他教师获得反馈、自己难以察觉不足的缺点,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有利于教师改变一些不良教学行为,形成良好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仅2013年,该校就有十余位教师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网络阅卷系统改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随着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统计分析与跟踪监测要求越来越高,对评卷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12年起,梧州高中正式开始使用“APMS全通纸笔王”网上阅卷系统,借此生成学科平均分、上线情况等数据,合理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系统生成的各分数段学生人数、学生各小题答题情况、小题得分率、小题掌握情况等数据,对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掌握和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此系统通过多种评价指标,以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促进了学生的进步,促使教师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网络直播教育教学比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每年春季学期,梧州高中都会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汇报课比赛。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该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将填写上课信息、安排上课地点、安排电教人员等前期工作网络化,将比赛全程安排在微格教室,借助Power Creator课件实时录播系统对比赛进行现场直播。其他教师既可到现场感受上课氛围,也可坐在办公室通过校园网收看直播。在2015年春季学期的汇报课比赛中,该校教师共有近600人次观(收)看了比赛,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在直通课堂的推动下,教师更注重组合各种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帮助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交流协作等,并积极探索和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环境有的学习方式,如基于平板的翻转课堂等,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带动教师变革教学方式。近年来,为促进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梧州高中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和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担任培训讲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培训侧重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新理念的渗透,突出excel、word、Power 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教师常用软件的使用和整合,增加了微格教室录播设备、摄影等教师使用率高、感兴趣的内容。自活动开展以来,该校已举办了10期校本培训,有近800人次参加了培训。培训效果好,教师参与热情高,一些年纪偏大的教师都主动参加学习。通过培训,教师们更明确了在教学中是否应该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等问题。
由于坚持实施“以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现代教育新型大课堂”战略,近年来,梧州高中在不断超常规扩招和学生入校整体素质明显下降的双重不利情况下,统考、会考、高考仍取得了显著成绩。高中毕业会考一次性通过率保持在99.4%以上,A等率保持在51.5%以上。近五年来高考上线人数大幅度上升,一本、二本上线率连续几年均排在全区前20名。
课程改革凸显大课堂特色
近年来,梧州高中不断强化课程改革力度,成立了“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小组”,组建了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执行组织,倡导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重视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关注每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每天发生在课堂上的现实问题,改变了单纯以升学为目的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该校制定并实施具有本校特色、较为完善的课程实施方案,加强和改进了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
梧州高别重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本校特色、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该校主要开设了三类校本课程:一是拓展型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选修课、报告会、讲座等,涉及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生活职业技能等学科拓展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辅导预约机制,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与梧州市武警支队合作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消防知识培训;地理学科开设校园生态环境认知拓展课程等。二是活动型课程。主要以兴趣小组和各类学生社团的形式进行,如蝶风文学社、街舞团、科技社、合唱团、瑜伽选修课、美术创作课、书法课、摄影课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三是研究型课程。以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形式进行,渗透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并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近五年来,作为梧州市窗口学校和教改先锋,梧州高中以改革课程设置为突破口,压缩必修课时,增加选修课和活动课时,开设了部分融学科性、兴趣性、训练性于一体的选修课、活动课。如语文科开设的阅读课、语音课、文学沙龙课等,英语科开设的阅读课、视频鉴赏课等,政治科开设的时事开讲课,历史科开设的历史评说课,地理科开设的校园地质生态环境探究课,生物科开设的生物学具设计课等,均大大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选择,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从“让教育与社会联网”的教育理念出发,立足于“高质量办学,大课堂教育”的办学特色,该校经过近几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理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课堂、学校、社会相联,开放、多重、立体的课程体系。
德育网络彰显大课堂魅力
“让教育与社会联网”“高质量办学,大课堂教育”是梧州高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是该校的全新德育思路。该校认为,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互相配合,把德育拓展到家庭、社会等更广大的课堂中去。为此,该校坚持走德育大课堂教育之路,积极鼓励教师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素质的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全与社会、家庭、学校密切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课堂内外生动的“大课堂”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以教职工全员参与德育大课堂为核心,健全学生的人格。该校秉持教职工全员参与德育工作的理念,放眼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倡导人性化的德育方式,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寓教育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近年来,该校突出主题教育活动,将主题教育活动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该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美德、遵纪守法、尊师爱校等教育;组织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我要上大学”“大家都来谈‘恋爱’”“我的中国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情感教育;利用校园墙报、广播电台等各种校内宣传工具,大力表扬好人好事,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学校还经常开展看好书、读好报活动,举行读书读报知识竞赛、时政知识竞赛等,丰富学生的精神食粮,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真爱教育为契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情感教育体系。基于多年德育实践的探究,梧州高中总结提炼出学生情感教育的内涵:用善良、美好、温暖、正面、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为此,该校有针对性地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创设一系列情感教育活动,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在丰富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如每年三月学雷锋活动月的爱心义卖嘉年华活动、清明节祭拜烈士墓活动、国庆节板报展和红歌合唱比赛等,由此逐渐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爱心接力传统。自2010年以来,该校师生分别为巴马县旱区学童募集价值8 000多元的饮用水,为藤县山区学童募集了500余套冬衣物资,为岑溪山区小学募集了5 000多册的书籍,帮扶了20个农村小学生和两个贫困家庭,爱心接力已成为该校的品牌活动。此外,该校教师还鼓励学生在寒暑假“走向社区,实践成才”,引导学生深入社区、敬老院、福利院、贫困学童家庭开展活动。
以团队活动为平台,营造团结协作、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该校十分注重班级荣誉感的培养,以班团活动为平台,让学生在有益的活动中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以此构建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如:每年聘请武警官兵对高一新生进行军训,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组织纪律性,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定期举办拔河比赛、球类比赛、趣味竞技和校运会等活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该校以“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为主题,组建了一批特色社团:有探索创新的科技类社团,如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物理爱好者协会等;有注重体验感悟的实践类社团,如生物百科知识兴趣小组、学习小组、英语沙龙;有注重人文的艺术体育类社团,如绘画兴趣小组、蝶风文学社、篮球队和记者团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社团,动手实践感兴趣的项目,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该校的学生社团异常活跃,各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管理、自选课题和自主研究,拓宽社会实践活动渠道,丰富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例如:蝶风文学社社刊《蝶风》从征稿、编辑、排版到装订,记者团摄制“校园新视角”视频节目从采访、撰稿、摄录、编辑到播出,所有环节都由学生自行完成,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有效提搞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主题班会为阵地,大力创建高效的德育课堂。为提升主题班会的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实效性,该校结合校情、班情确定了“新学期寄语”“祖国在我心中”“人生的第一张名片――诚信”“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摒除陋习 完善自我”等班会主题,班主任可以依据本班实际,将德育教育与人本思想相结合、与生活教育相结合,探索“老生常谈”的“新谈法”,寻找常规教育的“新角度”,创建富有特色的个性化主题班会。这样的班会课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心灵得到涤荡、思维受到启迪、良好习惯得以养成、思想灵魂得到升华。
以信息网络为途径,与社会联网,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该校始终重视家校合作,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建立了家长委员会QQ群,开通了官方微博。经常聘请家庭教育指导师、优秀教师、校外心理专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沙龙,与家长共商教育教学问题。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家校教育情况,发现问题,制定措施,落实解决。班主任还分别成立了各班家长QQ群,及时将学校的通知和班级的情况传达、反馈给家长,部分教师还创建了“家校联系网”,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使社会、家庭、学校紧密配合,共同担当教育下一代的光荣使命,构建了全方位的德育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