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激发兴趣;方法指导
一、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作品。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在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可以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三顾茅庐》,可以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等。
2.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年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积累素材。如写科幻作文时,可向学生多推荐一些科幻类书籍,为习作打下基础。
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指导的: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创设“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我们应教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读书要先看序言、后记、目录、提要等;读报要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累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采蜜集),让读书笔记本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要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是阅读的收获。阅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能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在实践中笔者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比赛。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五角星;每背完三首古诗也加一颗五角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个人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激励,保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每周五教师会对“采蜜集”进行查阅,对于记载得好的,分星级进行评比。同时利用周会课进行赛读。
2.展评。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课外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得到巩固。
3.游艺。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班中开展“课本剧表演”“童话故事演讲”“走进歇后语王国”等实践活动。这些为学生创设的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读书热情。
四、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其次,尽量不给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再次,除学校安排的阅读课外,每周再抽出一节课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之,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语文教育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摘 要] 新大纲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课也就由此诞生。“阅读课”不是去阅览室,而是在教室里自由阅读课外书,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课外阅读的延展性。阅读课的“延展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长期坚持不间断和阅读的广度。为了使课外阅读课不被成为摆设,教师可以从有规划、有兴趣、有方法、有评价等四个方向努力,提高它的实效性。
[关键词] 课外阅读;延展性;实效性
在当前电视、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盛行的时代,大街上、客厅里、饭厅里、卧室等校外场所已被手机、电脑、电视统治,成人都无法抗拒,更何况是孩子。以致让孩子多读点书都只能寄希望于课内,因此大量课外阅读也就逐渐转移到课内。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延展性的课外阅读势在必行。“延展性”本义包括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阅读课的“延展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长期坚持不间断和阅读的广度。每日仅仅十分钟,十年坚持下来,就可以造就伟大的奇迹。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可以体察帝王生涯、布衣甘苦;也可以饱览山川景物、风土人情;还可以出入于欧洲的沙龙、拉美的丛林,或做风流倜傥的才子,或为跃马横戈的猛士……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坚持读书,有计划地读多方面的书。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史。只要激活孩子读书的热望,就一定能听到生命绽放的声音。
一、当下的课外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1.漫无目的,打发时间。很多学生不知道阅读课自己要干什么,只是拿起书随便翻翻,欣赏一些图片,等待下课。
2.毫无兴趣,被动应付。随着大众文化传播的飞速发展,以图像符号为标志的现代传媒大有代替文字符号之势,人们逐渐习惯于不经过思考就获得外来信息。就像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之后,学生对古典名著《西游记》就不感兴趣了,文字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学生对文字提不起兴趣,阅读变得很被动。
3.不求质量,蜻蜓点水。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课外书的一页页,就是“葡萄园”,一行行,就是葡萄房里挂满的“葡萄棚”,一个个词汇,就是“葡萄”。读书就是徜徉于“葡萄园”,把一个个“葡萄”加以品尝的快乐。很多学生在读课外书时,只注意了用了个好词,就像只看到了“葡萄”的外形诱人,而对语句表达的内涵根本没加以品味,所以也就无法品尝到“葡萄”的美味。至于用采来的“葡萄”酿酒就更不用提了。
4.读而不思,难为己有。阅读,当然要阅,也要读,更要思考。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阅读本身上来,让学生潜心阅读,思接千里,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享受阅读的快意。
5.不会选择,好坏不分。学生在阅读课上看的书什么都有,什么《阿衰》《老夫子》等娱乐性质的书往往会被学生争相借阅,而那些经典的名著却无人问津。所以教师要对进入课堂的课外书进行精心的挑选,不要浪费课堂的黄金阅读时间。对于那些沉迷于低俗、好玩、搞笑的通俗读物之中的学生,教师要在不打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把他们引导到阅读有品位、有思想、有审美境界的好书当中去。
6.内容单一,缺乏计划。阅读经典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教师的指导,包括挑选阅读书目,内容应该由浅入深,语言应由白话文走向古文,古文应该由三言、四言,走向长短句。
7.书本太厚,望而却步。不能要求学生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给学生读的书要由浅入深。曹文轩先生认为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打底子的;一种是打底子之后再看的。那些精彩的优秀绘本可以作为打底子的书,绘本的根本意义在于给一个人的成长打下优良的人性基础。再把课文当引子,“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或“由选篇引向整本书的阅读”。
二、提高阅读有效性的“四有”方法
1.有规划地读。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n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评价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阅读目标可从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等方面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阅读内容注意“计划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开学初确定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对一学期的阅读活动做好计划,同时确定好阅读评价方案。如采用故事会、片段朗诵会的形式考察记忆的情况;用写读书心得、谈读书心得的形式来考察理解程度等。
2.有兴趣地读。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调动学生的兴趣一要投其所好。从年龄上说,低年级喜欢读以图为主的动物童话故事、民间传说,中年级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则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入手选择读物。二要吊胃口。介绍书中的人物、内容简介或精彩片段,激发“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三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趣。教师采用故事法、讲解法、表演法、情境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外阅读的天堂。
3.有方法地读。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每一本书都细嚼慢咽就会落后于他人,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不同类型的书用不同的方法阅读。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的书归一下类,主要有:趣味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各种类型采用恰当的方法阅读。趣味性阅读主要是故事精彩动人,很有意思,不需要特别方法引导,学生也能一口气读完;消遣性阅读是调节一下,随便看看;积累性阅读是要记忆的知识,就要边读边记,适合朗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鉴赏性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书籍,应重点指导方法。
一是体会着读。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作品之美,人物之美。二是琅琅地读。优美的句段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通过眼、口、脑、耳同时活动想象情境,感受意境,品味文辞。可以举办美文朗读竞赛。三是想象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使自己入情入境,和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四是联系地读。好的文章布局巧妙,构思新颖,让学生边读边想,如果是自己写会怎样写,多和作者比较,从中学会布局谋篇的方法
一、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延伸阅读
教师应该将教学中心从单词和词汇上逐渐转移到语言内容和意义上来,重视知识的完整教授,注重意群阅读。做有心人,为学生搜集和整理并补充合适的延伸阅读材料。如果你使用的是牛津教材,那么你可以借用剑桥或其他教材的阅读材料作为补充,或者从课外,借助网络等搜集相关话题小短文或小故事,对话题进行拓展,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了解更多知识。比如在教授"月份"话题时,可以补充一些关于每个月份的相关节日及与之有关的民俗活动,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如:"December"中的圣诞节(Christmas)是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圣诞节中最受欢迎的任务是圣诞老人,及西方儿童是如何过圣诞节的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其实,在英语学习中,通过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扩大视野,获取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和合理的引导与帮助,能让学生起到触类旁通,拓展视野,深化知识的作用。据实践了解,在每次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的失分一向是较高的,而学生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正是用这一种方法进行检测的。因此,如何让这些课外读物与教材相结合与配套,共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知识,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阅读的直接作用就是学生词汇量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学生继续保持并深感英语阅读的兴趣,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该为他们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在每节课的开始,除了everyday English之外,还可以抽出几分钟,轮流让一到两名学生用英语来讲一个故事,笑话,或作一段演讲,甚至是唱一首英文歌曲。学生为了展现自我,同时为了避免丢脸,必会在家仔细钻研手头的阅读材料,观看久已成了摆设的英语碟片。久之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如果能利用口语课, 播放英语歌曲和有趣的西方文化背景介绍。在班级里能够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讲故事比赛、英语朗诵比赛、知识竞赛、英语歌曲大赛等等,让他们表演自己编排的短剧,如在教了6A Unit2 Ben's birthday之后,让他们为即将生日的学生去自己排一次Party,开一次party, 则兴致会更高,也是对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选取合适阅读材料,培养英语课外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应该简单浅易,富有趣味性,如果是书籍应该配以插图,话题也要丰富,讲究"趣、易、薄、多",即材料有趣,语言容易,篇幅要短,量要大。因为年级和年龄的差异,应分层次选择阅读材料。在教学过程的合理时机,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如在教学5A Halloween 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相关的阅读材料,忙得不亦乐乎,很多封存起来的书刊杂志都被找了出来,有的还从网上寻找相关资料,阅读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了。结果,学生所选的内容相当精当,有些甚至是教师都不熟悉的,阅读活动也很精彩,不免让人惊叹于学生的能力。课外阅读书籍能够让爱读书的孩子有更多的收获,让原来不爱阅读的孩子喜欢上英语阅读,通过读故事、读短剧、读科普文章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
四、训练小学生英语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会帮助学生阅读,让学生读得轻松。小学生阅读时最喜欢朗读,但是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最好的方法应是默读,还要帮助学生克服指读、唇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获得阅读兴趣,产生良性循环,学生越读越想读。新课程标准还明确要求小学生应学会按照意群来理解文章,因此老师应该用合适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方面的技巧。读完文章应该立刻抓住大意,这也是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能够做到的,因此教给学生skimming和scanning也是很必要的。如果学生能够接受,还可以教他们快速读、跳读等技巧。
五、教会学生自主选择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类型 指导方法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类型
1.积累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在小学语文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阅读任务是积累,这里的积累主要包括积累词语、词汇和句式,或者是文章中的一些常用修辞、写作方法等。积累性阅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如果小学生把积累阅读做到位,那么他们以后的阅读或写作能力都会提高一个层次。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积累性阅读。
2.理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的主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小学生的年纪小,接触的新事物少,因此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就必须让他们多阅读。在小学阶段虽然有自然科学等科目,但是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很远,为了让学生提升自己,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理解性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充实自己。
3.鉴赏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美文的篇章是比较少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评价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甄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阅读一些评价性阅读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像课外阅读《三个小金人》就是评价性阅读,它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因此,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5.消遣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主要是一种休息方式,它能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这类文章的时间和机会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更不会阅读这些,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这类阅读比较适合成年,他们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在阅读这类文章时可以缓解压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1.以身示范法。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以身示范,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课下教师一般没有陪伴学生读书的时间,但是可以选择一些课上时间完成,比如可以和学生一起看书,就是静静地看书,彼此不打扰。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就可以现场给予指导,如果学生的阅读比较顺畅就应该指导学生记录一些关键性的内容。只有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阅读、爱上课外阅读。
2.读书笔记法。读书笔记法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在读书笔记法中学生有三方面的内容要积累:一是积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主要指向理解性阅读材料,对于这类文章学生们记住主要的内容即可;二是积累优美的篇章、词句。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都比较弱,但是我们不能揠苗助长,而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厚积薄发;三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常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确实是这样的,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如果看过一些文章而不写一写自己的心得,那么文章就白读了。
其实,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读书,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制作读书卡,从而规范学生的读书行为。我们举个例子看看读书卡的制作和应用。
有了这样一张读书卡,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可以有目的地阅读、记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尝试。
3.阅读指导法。学习内容都是有法可循的,同样,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也是这样的。到了六年级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逐渐增加了一些议论性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阅读起来感觉很吃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议论性文章时,首先要追根寻“理”。因为议论文的阅读着重点在于透过这个表面现象,探寻作者的真正意图,即作者从这个内容中引发出怎样的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我们要找到这个“理”,其次要延展悟“理”。要找寻到文章的“理”,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将思绪从文本中延展开去,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并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积极思考汇总,加深对“理”的认识和感悟,并由此产生独特的感受,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才能抓住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
4.读书活动法。为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教师应该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活动。这样的活动有很多,比如读书演讲、朗诵比赛、读书心得交流、板报展示、读书竞赛等。在课堂上,我常用的方法是故事法和朗读比赛,因为这两种方式容易控制,学生也容易完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外阅读的成果,还拓宽了视野,真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刘志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1.
1、故事诱“读”
即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故事情节的精妙处或关键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读本书”的内驱力,从而把学生诱入妙趣横生的书海,情不自禁地阅读,欲罢不能。如我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一书时,我这样说道:“一天,我的爸爸拿来出一本书页发黄的书来对我说:“这是我的爸爸的爸爸在他十岁生日那天送给他的一份礼物,打开第一页,上面说样写道:这是孩子们必读的一本书!后来,在我十岁那年,我的爸爸又把这本书转赠给我,也写了一句话:你想读书吗?读这本书吧!”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吗?这时,赠言让学生产生了兴趣,继而捧起《鲁滨逊漂流记》想一睹为快,开始了快乐的阅读。
2、问题促“读”
问题是找开阅读快乐之门的金钥匙。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有思考性、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促使他们“问然后知不足”,从而产生对课外阅读强烈的需要。
3、榜样激“读”
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向学生介绍高尔基、鲁迅、岳飞、司马迁等名人博览群书的动人故事,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更通过同龄人中在说与写方面表现突出、或者在说与写方面有较大进步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让他们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我班的刘凡同学学习成绩好,知识面广,在班队会时,我让她在讲台上畅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与体会,让其他同学谈听后的感受,以班级中的榜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4、欣赏助“读”
许多书籍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许多学生对书籍缺少有意注意,并非书籍之劣,而在于学生们没有尝到书之甜,味之香。为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把他们的“眼球”吸引到书籍上来,我经常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精彩片断,进行深情地朗读,让学生欣赏。如一次语义课上,我让事先准备好的、诵读水平高的几个学生诵读《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精彩片断,学生们被深深打动,听得入情入境。课后在班级出现了争读《三国演义》的可喜局面,连同学之间互相起绰号都用《三国演义》中的人名呢。
5、因势导“读”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得见机行事,抓住机会,及时推荐。为配合语文教材内容,及时推荐优秀读物。如语义课学习了《海底世界》推荐《海洋》一书;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推荐《昆虫记》一书;学习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推荐《童年》等作品。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6、满足心理,倡导自主阅读
孩子的心理需求是有年龄特征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好表现自我,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倡导自主、快乐地阅读。了解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等会成为孩子乐读的书籍,就不会去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干涉,更不会去“横刀夺爱”了。我在班级中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等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自主阅读方面的收获,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认为好的书,让学生充分体会自主阅读的快乐,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日见浓厚。
广西浦北县北通镇旱田小学535321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其中三四年级要达到40万字左右。然而综观当前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课外阅读时间少,课外阅读兴趣低;学生缺乏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以上的现象着实让人担忧。如何能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希望对改变此现状能起到改善效果。
关键词 课外阅读现状策略人文素养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低;缺乏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种种现象令人担忧。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3-4年级的学生的语文课外以"大量阅读、自主摘抄"式的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那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呢?笔者对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个人一些看法。
1.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课外阅读时间少,当前小学生用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比较少,有的甚至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他们每天的语文作业主要是抄写生字词和背诵,基本很少有语文老师布置有课外阅读任务。加上要完成其它科目的作业,所以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找课外书籍来阅读。二,课外阅读兴趣缺乏;很多小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他们情愿把时间放在看动画电视剧或玩游戏上。而且家里的课外书籍比较少,就算有个别学生去选择看课外书,也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名著节选,"功利阅读"的现象仍占主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相对较短,品种也不够丰富。三,课外阅读能力低,由于当前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所以在平时考试中,课外阅读题的分析得分率是比较低的,有一些甚至留空白。
2.存在这种现状的原因
2.1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小学生的课业过重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小学阶段应该是一个强化阅读,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所以当前的教育应实践素质教育模式,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读"死书"的僵局中解救出来。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出的学生虽然能考出个好分数,但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达的发展,对繁荣祖国的作用不大。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2学校和教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新课改提出的,应把语文当成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来教,封闭的教育、封闭的课堂培养不出开放的人才,培养不出创新能力。只有打破"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语文教育才有生机,才有活力:学习语文只有拓宽学习渠道,课内课外有效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学校和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去适应这个新时代。
2.3家庭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略了孩子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由于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家长都具有"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传统思想,对孩子的成绩都是非常关注的,觉得孩子多读课外书籍对提高成绩的影响不大,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有分寸的限制"态度,即除了与学习有关的一些教辅书和极少的几部名著以外,一般的课外书都被列入禁读"黑名单"。原因非常简单,怕过多过滥的课外阅读影响孩子的学业。他戏称此举为"壮士断腕",主要是担心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不能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分配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题,多给孩子报几个补习班,而严重忽略了孩子课外阅读量,不利于孩子人文素质的提高。
2.4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不够明确
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很多学生也不注重课外阅读,总认为考试不从课外阅读出题,多看对考试也无多大益处。所以在学习,教师应为孩子树立一种阅读书籍的氛围,特别是多鼓励学生去阅读一些经典名著,让学生明白:经典著作的阅读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4.解决此现状的策略
4.1培养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书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应定期对阅读进行检查、评比,或者搞一些基于阅读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4.2根据内容,指导阅读相关的文章
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去看些什么课外书,这时,老师就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了,多给学生介绍一些书籍,让他们课后找来看,这样学生看起课外书就比较有目标了,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比如我们在上到五年级下册的《白杨》时,语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去找下茅盾的《白杨礼赞》来阅读,比较下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4.3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与应试不应该是矛盾的。升学考试是阶段性的人生体验,而阅读活动则要伴随人的一生,能否处理好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验。,对中小学生阅读而言,是经典著作还是畅销书本身并非那么重要,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使之对阅读产生热爱。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先强调的不是这本书在历史上有多么重要,而是开启学生的心门,让他自己感受到这本书在他个人阅读经历中的重要性。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是热爱阅读的人,特别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多读,多体会,多思考,逐渐培养起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比如,开展一些有关阅读的活动或比赛。
总的来说,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积极贯彻新课标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位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其课外阅读兴趣,让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地提高。
?
参考文献?
[1]朱岚.浅谈新理念下的课外阅读指导[J].现代教学,2005,38-3?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兴趣;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可选择的读物,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是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的关键。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运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对于一些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以此为突破点,通过给他们讲故事的方法一到他们进行课外阅读。
二、淡化阅读目标,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在“增加知识,提高作文水平”上,唯恐学生在娱乐性读书中影响思想进步,影响学习成绩。于是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意图,或摘抄名言警句,或制作读书卡片,或写读书心得,课外阅读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完全为完成任务而读书,个人的阅读兴趣被扼杀,这是对学生个性的淹没和摧残。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教师应该让课外阅读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读书的心得是在熏陶感染中获取的,读书其中,得乎其外,在于读者本人的感悟。读书的功用主要在获取信息,满足个人的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因此,必须淡化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在读书方法上,教师不宜要求过死,拘泥于限定的程式,而要灵活多样。其实,读书并无定法,采用何种方法,皆由个人阅读习惯和阅读层次而定,教师只作一般方法的介绍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学生自觉阅读的内动力。在阅读中,教师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致力于整体领会,在内容情理、语言艺术上多去领悟。通过阅读,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创设有利的条件,促进课外阅读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觉阅读。
(1)建好图书角。山区学校课外读物较少,要使学生大量阅读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将学生个人现有的读物借给班上,让大家互相借阅。也可将优美短小的诗歌、散文抄录或粘贴于“学习园地”,让学生有意无意地去读,天长日久学生的阅读量也会增大许多。
(2)保证阅读时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学曾一度忽视阅读,仅仅局限于字、词、句和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上,没有通过阅读去感悟、去体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获取大量的信息、必须多读书。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双休日、节假日要让学生以读书为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3)开展各类活动促进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读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学校可以专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给学生搭建一个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
四、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
阅读更多是为了运用。在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读物后,我们可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如通过故事交流会、朗诵会等形式展示学生阅读的内容;通过优秀片断展示、精彩习作展评、读后感评比等活动展示学生阅读所得。
总之,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更是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语文教育在追赶时代的同时,要懂得超越课堂,更好地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孙丽维.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钟爱阅读或者可以随性地钟爱阅读。当滚滚不息的人流挟裹着我们匆匆前行时,好多时候我们已无法让自己的脚步停歇下来独处一隅去捧读书籍,因为我们单调而可怜的生活圈栏需要我们劬劬勤勉不辍。对这一点,身为一个语文教师,尤感无奈和悲情。
古人说,“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可见,阅读是何其重要。当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可以码放在教室的书架上,当校园图书角一块块地开辟出来,当阅读的热情风帆高涨,当书香开始在校园四溢时,我们在欣喜之余,依然摆脱不了这样的困惑——我们的学生在读什么,怎么读,读得怎么样,会读了没有?为什么学生喜欢阅读,却无法亲近语文课堂?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兴趣与能力的引导?我们又该怎样创设一个书香满园的良好阅读氛围?
也许,我们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阅读的时候,却忽视了引导他们如何阅读,忽视了让学生通过阅读而爱上阅读的初衷,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要作用,以致使得学生离我们所期望的阅读越来越远。
《普通高中语文的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髙中生应“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新课标的这一要求,把课外延伸阅读真正纳入了阅读学习的领域。语文教育家刘国正曾多次指出:“课堂上就那么薄的几本书,极其有限,要想教好、学好语文,必须大力开发课外阅读,并进行延伸和拓展。”可见,课外延伸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扩展和补充,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完善健全人格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特点、课外阅读的现实作用等都决定了高中生课外延伸阅读的必要性。
笔者以为,这里所说的课外延伸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引发个人主观认识,进而自觉、愉快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知识相关的读物,釆取适合自己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积累并形成自身知识体系。课外延伸阅读不是单纯地为阅读而阅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在开展课外延伸阅读时,作为语文教师,又该怎样做才能确保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呢?
根据笔者这些年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跟踪观察和了解,认为开展课外延伸阅读时要确保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学校环境不仅是全校师生的生活空间,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幸福磁场。笔者认为,一个真正充满文化氛围的校园,应当以人的精神指向为核心,应当随时随地可以让师生看到文化“风景”,并能从这些文化“风景”中有所领悟和思索,时刻督促自己热爱读书。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使一墙一板、一草一树、一花一果都能说话,都能成为立体环境文化,都能起到启迪心智、教育做人的作用。
学校应及时充实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图书,各科经典著作都应齐备,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甚至使喜欢数理化的学生都能在图书馆里读到那些经典科普著作。学生只有找到了符合自己认同感的书籍,只有读到了自己喜欢读的书籍时,他的阅读兴趣才会勃发,阅读热情才会激增。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想干得更漂亮些,时间是第一要素。譬如整理同一个房间,花一个小时来整理和花三个小时来整理,其整洁效果无需作比便可知晓了。我们在观察中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学生的阅读时间非常凌乱。有的学生由于阅读目标模糊,自控能力弱,很难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有的每天在繁重的课业题海里,无法自由拥有阅读时间。所以学校可通过开设阅读课的形式来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1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阅读时间有了保障,阅读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学校还可以每天在一定时间里通过广播台解读一些格言警句的出处、来历、寓意,或者结合时事新闻大事,培养学生时代青年感,激发学生学习成才的责任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悄然得以提高。此为在“听”中阅读。
二、了解学生的阅读个性差异,指导适合他们自身的阅读方法
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不同因素使得他们之间的阅读能力有差异,又由于个人阅历、知识体系、领悟能力的区别,使得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阅读时,要对学生的阅读个性有充分地了解,针对这些个性差异,合理推荐,避免阅读素材单一化,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个性阅读的读物。自然,最得益的课外延伸阅读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丰富课内阅读。每个学生只要找到了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才会在阅读中找到快乐和自信,才会在阅读中成长和发展。
三、阅读要持之以恒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等,无不强调了坚持读书广思集益的好处。良好的阅读习惯绝非是一朝一夕即能养成的,而是要经年累月持之以恒。清人萧抡谓有一诗:“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水泉溉,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用一个浅显的例子阐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读书的益处和不读书的害处,且告诫我们,读书一定要持之以恒。其实,世界上没有哪一本书一读完就能赋予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只有长期坚持阅读,才会慢慢收获各种能力,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在阅读中完善自我。
四、重视阅读评价,及时开展评比活动
“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把课外延伸阅读简单地理解为纯粹的阅读,显然是不够的。真正的阅读,应当是在把阅读内化为己有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才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而这种“创造”,需要我们学校为学生提供一条绿色通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课外延伸阅读看似是一场个体读书活动,但实际上每个阅读个体之间都希望能从同龄中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髙自己的能力,所以学校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每年可以举办一个“读书月”活动,让他们彼此间共同学习,分享阅读成果,也可以定期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一“我与书的故事”征文比赛、“我的摘记感悟”征集、“我与一本好书”的推荐、“我是阅读之星”成果展等,让学生用手中的笔把在阅读中的收获和思想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在彼此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从而保证了阅读的实效,使阅读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产生显著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将语文综合能力比作高楼大厦,那么语文基本能力就好比是大厦的根基,而课外阅读才是使大厦不断变高的砖石和泥浆,也是大厦屹立不倒的重要保证。
通过广泛的调研发现,小学语文教师普遍认识到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很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感触良多,并且也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但是却很难取得足够喜人的阅读效果。这正体现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不高的现状。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无法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足够的推动作用。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需要重塑课外阅读培养思路、改进课外阅读引导方法、营造课外阅读热烈氛围,结合现状制定多方面、多角度的提升措施,才能真正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重塑课外阅读培养思路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中,教师一贯的思路是“布置阅读任务、考察阅读效果”,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阅读当中,但也让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反感。学生往往认为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真正乐趣所在,更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生活的意义,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和自身成长的意义。这是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误区之一。此外,一些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往往是“想起来了就施施压,想不起来就放任自流”,这样难以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足够的兴趣,是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误区之二。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重塑需要针对以上两个误区进行。首先,教师应当有“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的课外阅读培养意识,通过科学地引导,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所在,真正发自内心地产生课外阅读欲望,自主地、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其次,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不是一场“遭遇战”,而是一场“持久战”,应当做好长期发力、长期坚持的准备,将课外阅读培养和语文能力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课外阅读的引导工作转化成一种工作习惯,让课外阅读的引导工作自然地、持续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
二、改进课外阅读引导方法
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存在方法生硬、做法死板的情况,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实践表明,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应当坚持三点原则,即兴趣引导、读物引导和自身引导。兴趣引导,指的是在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见过会飞的猫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过来,教师继续解释:“在《一只想飞的猫》这本书中,猫咪就是会飞的,大家不信就去看看。”如此,方可自然、流畅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读物引导,指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和学生年龄段相符的、对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有帮助的读物。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有助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读物是很多的,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寓意深刻、语言简单、富有趣味的读物推荐给学生。自身引导,指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地多阅读一些小学课外读物,并和学生进行交流,营造一种读书热、交流热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营造热烈的课外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过程中,阅读氛围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集体倾向和潮流倾向,认为“别人干什么我就想干什么”,所以,如果多数学生都热衷于课外阅读,那么一些对阅读兴趣不高的同学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当中。为了充分营造热烈的课外阅读氛围,应当从班级、学校两个层面着手。在班级层面,由语文教师牵头,多和学生分享最近读了哪些有趣的课外读物,并将其中有趣的情节讲述给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耳濡目染地产生出阅读兴趣,自发地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在学校层面,学校应当多举办一些和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如组织课外读物读后感作文大赛或观看课外读物相关的电影或动画,让学生在学校中可以置身于一种“以课外阅读为荣”的环境当中,自发地融人到课外读物的海洋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乃至小学生成长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应当在分析当前培养现状及小学生阅读心理的基础上,重塑思路、改进方法、营造氛围,利用先进的培养策略和全方位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