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性胆囊炎的病情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中病情较为严重的一种,除具有急性胆囊炎的一般规律外,还有病情重、发展快、合并症多等特点。大多合并有结石且于颈部嵌顿,至使胆囊压力高,血运差,进而炎症坏疽,极易形成周围脓肿及穿孔,造成严重并发症。由于局部组织水肿严重,组织脆弱易出血,且以中、老年人患病为多,合并多种并存病,如不能及时正确诊断治疗后果严重。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急性坏疽性胆囊炎32例,经手术等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6岁;50~59岁3例,60~69岁19例,70~79岁9例,80岁以上1例;结石性胆囊炎30例,非结石性胆囊炎2例。发病后3天内入院者19例,3~5天内入院者13例,1例入院时已超过7天。伴有心血管疾病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糖尿病3例,前列腺增生2例。合并有1种并存病14例(43.8%),合并有2种并存病7例(21.9%),合并有3种并存病3例(9.4%)。临床表现主要有:右上腹部疼痛30例,恶心呕吐11例,体温超过38℃29例,体温低于36.5℃3例,收缩压低于90mmHg26例,伴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30例,入院时呈休克状态者1例,伴有黄疸8例,其中伴有胆总管结石5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7×109/L31例,其中有2例白细胞计数>20×109/L。
1.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中,胆囊肿大者19例,因穿孔而缩小者4例,胆囊全部坏疽3例,多处坏疽12例,胆囊底部坏疽11例,颈部4例,体部2例。胆囊内容物为脓性29例,血性3例。行胆囊切除术21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引流4例,胆囊大部分切除6例,胆囊造瘘术1例。从胆囊底部、体部或穿孔处切开胆囊壁吸尽胆汁,取出结石。直视下逆行切除胆囊至胆囊颈管处(含胆囊动脉)切断结扎+缝扎,关闭胆囊床。温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及肝门附近,吸出冲洗液后再用0.2%甲硝唑药液250~500ml灌入腹腔,浸泡10min后吸尽,膈下小网膜孔处置硅胶管引流一根,另切口引出,关闭腹腔后再将肌层、皮下用碘伏处理,缝合皮肤。胆囊大部切除时残存胆囊黏膜彻底止血后碘酒烧灼。
1.3结果
全组病例痊愈31例,死亡1例,死亡病例发病时间超过7天,合并重症胆管炎(AOSC),入院时呈休克状态并伴有黄疸。其余31例均Ⅰ期愈合无腹腔感染,平均住院16天。
2 讨论
2.1提高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认识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急性胆囊炎,因其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而又常常合并内科多种疾病,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机体功能低下,应激反应迟钝,一旦疾病发作病情迅速恶化,易出现中毒性休克,胆囊化脓、坏疽、穿孔。年轻患者一般较易诊断,但老年人由于腹肌萎缩,临床体征常不典型,加之老年人多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全身动脉硬化,更易出现胆囊血运障碍而致坏疽[1,2]。其他内科疾病如糖尿病等严重影响机体对急性炎症的抵抗能力,使病情更加难以处理。
2.2明确诊断、及时正确的手术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穿孔成功的关键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穿孔一经诊断,不论其原因与类型,应争取早期手术,以防止胆囊穿破或严重毒血症的发生和发展。对已出现中毒性休克的患者,术前应积极准备,纠正休克,力争在12~24h改善休克状态,尽早手术,以免病情迅速恶化至不可逆转阶段,及时手术能清除腹腔炎性渗出,减轻腹腔内毒素吸收和胆汁性化学刺激,从根本上去除病因。本组32例均在明确诊断后即施行剖腹手术。其手术方式应取决于患者全身情况及术中病情变化以及胆囊、胆管与周围组织病理改变耐受程度,不强求统一术式,对胆囊粘连、水肿严重、病情差、无法行胆囊切除术者,可考虑行胆囊部分切除或胆囊胆瘘术,如同时合并有胆道梗阻者,主要解除梗阻和通畅胆管引流。
2.3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 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治疗老年性坏疽性胆囊炎穿孔成功重要环节。对既往有其他慢性并存病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给予相应的术前检查,充分评估并予以相应的对症治疗,使病情相对稳定,接近正常范围,以预防围手术期意外情况发生。术中、术后严密监护血压、呼吸,及时纠正代谢失衡,加强抗生素应用和营养支持;术前存在肺部疾病,术中气管内插管全麻,术后因疼痛胸式或腹式呼吸受限,痰不易咯出者,易造成肺不张继发肺部感染,预防上给予超声雾化吸入,鼓励病人主动咳痰和做深呼吸动作,协助病人翻身叩背,应用有效抗生素;术前存在糖尿病者,术后应警惕糖尿病人产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严重并发症,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做到及时处理;对心功能较差者,必须进行心电监护,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腹腔镜;开腹术;急性胆囊炎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34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186例,对照组156例。其中,观察组186例中,男120例,女66例,年龄60~88岁,平均(753±71)岁;72例患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81例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27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对照组156例,男102例,女54例,年龄60~83岁,平均(749±72)岁,66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69例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18例合并糖尿病,3例肾功能不全。发病时间均为2~72 h。诊断依据为右上腹疼痛、发热、莫非氏征阳性及超声示胆囊壁厚、增大、有强光团并伴声影。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发病时间等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腹腔镜组:在气管插管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头高脚低仰卧位,建立气腹11~13 mm Hg,常规三孔法行腹腔镜术。进一步探查腹腔,观察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及炎症程度,分离粘连的周围组织,暴露胆囊三角,寻找胆囊颈及胆囊动脉,切除胆囊;对照组:选取右上腹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逐步剥离胆囊,冲洗、缝合,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
2 结果
21 术中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引流管放置例数等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22 术后比较 比较两组术后感染情况、住院时间及服用止疼药例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23 随访情况 两组患者随访中,无复发、出院后感染、死亡等情况,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
3 讨论
31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特点 ①常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多合并心、肺、脑及糖尿病等疾病。以心血管系统为主,易诱发心衰,影响机体恢复与治疗期望,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②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对炎症反应敏感程度差,临床症状不典型,一旦发作,易出现胆汁性弥漫性腹膜炎,胆囊周围脓肿,甚至穿孔,危及生命,临床医师需要提高警惕[1],尽量争取早期手术,Coenye等[2]也认为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尽早行腹腔镜术是安全的。③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多合并胆囊结石,并且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加胆石症的发病率[3]。并且二者互为因果,反复发作为其特点。④多数老年患者伴有动脉硬化性疾病,易累及胆囊动脉,致使胆囊动脉缺血、坏死,甚至出现胆囊穿孔[4]。⑤老年人较肥胖,Calot三角脂肪较多,解剖关系不清。⑥病程长,反复发作致胆囊萎缩或粘连严重,结石大且多,易癌变。⑦手术创伤应激水平下降,影响创伤后的进程。⑧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较大,并发症发生率极高,病情发展快。
32 操作技巧 ①气腹压力能够影响气道压,尽可能减小气腹压力,避免心脑血管发生率。在良好的麻醉效果下,保证术野显露。建立气腹时注气速度不宜过快,≤4 L/min为宜。在不影响手术操作前提下,保持较低气腹压力(11~12 mm Hg),防止因压力过高引起血压波动,影响呼吸循环能力。②胆囊周围的粘连组织,需要松解粘连,动作要柔缓,辨清“三管一壶腹”关系。以“宁伤胆囊,不伤胆管”的原则,顺逆结合。先解剖胆囊后三角,然后胆囊前三角,尽可能暴露胆囊动脉和胆囊颈,用分离钳和吸引器头分离,对于陈旧的粘连组织,可用超声刀进行解剖。③对于坏疽严重或胆囊游离困难大的患者,可对胆囊进行部分切除。④对于肿大胆囊或胆囊管结石嵌顿者,可于近胆囊壶腹处戳孔减压以利胆囊钳利用减压孔抓取胆囊提拉,显露胆囊三角。对于嵌顿结石,再与胆囊管近端钳夹,将结石赶入胆囊或胆囊管近壶腹处切开,取出嵌顿结石,以利胆囊管的显露和夹闭。
33 手术方式选择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及省时省力为原则,同时应以达到有效治疗目标为目的,避免手术的盲目性及手术复杂化。一般考虑以下几点:①对于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稳定能够耐受及合并症少的患者,根据患者个人要求,可首选胆囊切除术在本组研究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部分患者要求行胆囊切除术,本研究中胆囊切除术患者达到456%。②对于一般体质患者,在行胆囊切除过程术中,如发现胆总管结石,先评价患者病情及体质,如病情允许,可行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③对于高龄、病情危重、合并症多的患者,评价患者体质后不能耐受胆囊切除的患者,需要尽可能吸尽胆囊内容物,充分清除结石,并在胆囊内置蕈状引流管[5],行胆囊造口术。④对于胆囊三角粘连严重、胆总管暴露不清的患者,选择逆行胆囊切除术为宜。或胆囊部分切除术,必要时适时中转开腹。必要时中转开腹是确保患者安全,减少术中胆道损伤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必要手段,而不是LC的中转。⑤对于急性期胆囊炎,常规术后胆囊床防止引流管,不仅可充分引流腹腔积液,避免感染及残余脓肿,而且可及时发现和判断胆漏、出血等,并及时有效地做出正确处理。对评估手术成功率有一定价值。术后拔管时间一般为2~3 d。
34 围术期处理 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由于自身容易合并多种疾病,再者年老体弱,对疾病的耐受性差,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手术前,要积极主动对合并症、耐受程度、手术风险及预后等指标要进行评估。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禁行开腹或腹腔镜术。如:Mirizzi综合征并存胆囊十二指肠漏,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改行胆囊穿刺减压术进行处理。对于合并多系统疾病的患者,尽量在24 h内进行处理[6],以免耽误病情,延误手术时机。合并糖尿病:术前血糖控制在56~111 mmol/L,术中70~129 mmol/L,术后40~69 mmol/L。高血压、冠心病:请心内科会诊,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并稳定在160/90 mm Hg,维持3~5 d。以上口服降压药至术前晚或术日晨,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以改善或提高心肌储备能力。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术前扩张血管、化痰、祛痰、雾化吸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指导深咳痰练习。术后患者入ICU监护24~48 h并吸氧,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
本研究通过比较开腹与腹腔镜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引流管放置例数等情况,两组术后感染情况、住院时间及服用止疼药例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总之,腹腔镜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与开腹术相比,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参 考 文 献
[1] 任德斌,赵国强,冯莲英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安全性探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2(14):108.
[2] Coenye KE, Jourdain S, Mendesda Costa P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holecystitis in the elderly: a retrospective study. 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5:52(61): 1721.
[3] 裴德恺,冯秉安老年胆石症的病理生理.实用外科杂志, 1992,12(6):321323.
[4]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751276.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80-02
急性胆囊炎症是外科一种常见急腹症,治疗不及时会引起胆囊穿孔,引起广泛性腹膜炎,菌血症、甚至败血症,影响患者的性命。腹腔镜下摘除胆囊术比起传统的开腹手术风险低、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普通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自引进单病种付费的临床路径以来,不仅提高了医护诊疗水平和工作热情,而且为患者节省了开支,减少了医药资源浪费。本研究就是我院肝胆外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胆囊炎伴胆石症患者的围手术期中的治疗护理体会,并进行的回顾式的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肝胆外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0月患者48例,全部患者均在人工气腹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8岁。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实验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病程、有无合并症、预定手术模式上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普通组入院来按普外科护理常规做入院宣教、入院介绍、健康教育等基础护理,从入院到出院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进行传统的诊疗护理活动,在住院天数,护理检查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实验组24例患者根据科室统一制订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按照临床路径表实施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对每位入院患者自入院起便进行了有计划、有程序的护理活动,包括对每位病人的护理体检、护理诊断、护理评估、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使诊疗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预期标准住院天数为5天。
1.2.1 护理路径工作模式 ①患者入院后由医生、护士仔细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准备床单位、做好术前准备、完善各种辅助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疼痛程度以及有无手术禁忌症,制定详细的医疗计划,做出护理诊断,评估病人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进入临床护理路径。②患者自进入临床护理路径之日起,医护人员要和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整个治疗流程,手术方式、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术中、术后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拟定住院天数,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工作。③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根据临床实施路径表对疾病的进展、治疗护理中发现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家属谈清,对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评估,科主任、护士长随时检查、督促、指导。④向出院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以及以后注意事项,发放医护质量调查满意度表,要求患者或家属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各指标进行评价,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总结和完善临床路径,使诊疗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的发生。
1.2.2 评价标准 患者住院天数,平均医疗费用,医疗护理的实施情况,患者的自我满意度,发放出院病人评院的调查表,让患者如实反映情况,以便改进治疗的护理方案。健康教育情况调查,发放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以便做随访和沟通。
1.2.3 统计学分析 把调查所得数据输入电脑数据库,用SPS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之间比较用患者的计量资料采用的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的是X2检验,P
2 结 果
两组住院患者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住院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的情况比较,如下表所示: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又称临床护理程序,是为了某种已确诊的单病种或者多病种的患者制定的、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的一整套集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包括根据病情制定的护理流程图和详尽的治疗和照顾计划。是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新课标,是在整体护理上基础上的优化与创新。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后,有程序、有计划地指导了临床诊疗和护理活动,不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摸索出了单病种付费的规律和好处,主管医生严格把握病情,没有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再发生。在一系列的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护理经验,有着深刻的临床护理体会:临床路径能规范护理行为,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云模,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探讨[J].医学信息,2010,7:1663-1665.
[2] 刘莉,急性胆囊炎患者综合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3-44.
[关键词]老年患者;胆囊炎;外科治疗
老年胆囊炎是外科方面常见的病症之一。通常情况下,患者年纪较大、体质较弱,具有较多的并发症,且患者的发病都较急,也很容易恶化。因此,针对老年胆囊炎患者,外科医务人员必须把握好治疗方式以及时机,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回顾一下近两年来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38例老年胆囊炎患者,分析其相关的临床资料,探讨外科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社区服务中心外科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共收治老年胆囊炎患者38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跨度在60岁至80岁之间。本次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三个小时至10天,平均为1.8天。胆囊多发结石24例,胆囊颈结石嵌顿8例,非结石性胆囊炎6例。
1.2治疗方法
老年胆囊炎患者入院后首先采用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比如:禁食、纠正水以及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可以选择一些广谱抗生素或者联合用药,并进行心肺方面的功能支持。如果经过非手术治疗后,老年胆囊炎患者的症状并没有缓解,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再评估并决定是否立即行手术治疗或继续观察。
2结果
本组病例中非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患者共6例,该6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体征减轻或者消失,占总病例数的15.8%。其余32例老年胆囊炎患者经评估后均及时行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10例,开腹胆囊切除18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4例)。其中死亡2例,是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而造成的,占总病例数的5.26%。30例老年胆囊炎患者术后均治愈出院。
3讨论
研究表明:当人体老化时,身体相关机能也明显退化,存在于胆囊壁内的胆囊收缩素和胆碱能受体不仅在数量上明显减少,而且对胆囊收缩素的敏感性也有所降低,主要表现为:胆囊排空延迟、胆汁瘀滞等等,再加上浓缩的胆盐对胆囊黏膜强烈的刺激作用,使老年人比较容易发生胆囊炎。老年胆囊炎患者的主要特点有:由于年龄偏高,患者的生理机能下降,造成患者抗病能力低,对于胆囊炎的炎症应急反应比较迟钝,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和体征比实际病理改变要轻一些。但是胆囊动脉多为一支终末支,胆囊炎症发作时,常常伴随着老年动脉硬化的胆囊壁内细小动脉痉挛、栓塞,致使老年胆囊炎患者的病变进展更快,从而极其容易引发坏疽性的穿孔,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3.1手术时机的选择
手术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外科医务人员对于老年胆囊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既要慎重,又要持积极态度,最好在老年胆囊炎患者发作间歇期择期手术。针对急性发作的老年胆囊炎患者,如果症状较轻,保守治疗缓解的可能较大时,医务人员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等老年患者的症状缓解以后再行择期手术。
本组38例老年胆囊炎患者中,6例在发病72小时内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病情得到控制。32例在治疗12至24小时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后进行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患者往往由于高龄和手术风险的担心,而导致最佳手术时机的丧失。因此,对于手术指征明确,不存在明显禁忌的老年胆囊炎患者,应该对手术积极主动些。我们认为对于75岁以下的老年胆囊炎患者,应在充分有效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的前题下选择手术治疗。因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技巧和设备的完善,大部分老年胆囊炎患者的手术可顺利完成。
3.2术前的有效准备
医务人员对老年胆囊炎患者经过评估后,明确进行手术的话,必须首先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因为老年胆囊炎患者各脏器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医务人员应对老年胆囊炎患者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检查,以确定手术的耐受性。而且不管什么手术,都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对于老年胆囊炎患者尤为明显,手术是强烈的应激源,时常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从而使患者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影响手术的效果。老年人因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更加明显,可见在术前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
3.3围手术期的处理
针对于中青年胆囊炎患者,老年胆囊炎患者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偏高。正因为合并症的存在,老年胆囊炎患者的抗病及耐手术能力均有所明显的降低,影响手术的质量以及术后的恢复效果。如果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则需在手术进行禁烟,并行雾化吸入和给予适量祛痰剂及抗生素等;如果患者伴有高血压患,术前宜使用抗高血压药,但各种利尿剂必须停用。如果患有有有糖尿病,手术前对于糖尿病的病症应该有所控制,特别是空腹血糖的值应该在手术安全范围以内才可以。
3.4术后的严密监测
有手术条件的老年胆囊炎患者术后,医务人员应该严密监测老年胆囊炎患者的病情,重点监测一些重要的生命体征,比如: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心律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此外,医务人员应该鼓励老年胆囊炎患者咳嗽排痰、定时变换以防治肺部感染;控制液体摄入量,以防肺水肿及诱发心衰;老年人应使用改善循环制剂如丹参注射液等,注意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输血及营养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老年胆囊炎患者尽早地恢复胃肠功能;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胆囊炎患者应该定时地测定血糖、尿糖及酮体。总之,要使老年胆囊炎患者手术后能平安度过恢复期,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腹腔镜 老年人 急性胆囊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049
胆囊切除术自1987年法国开展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急性胆囊炎从原来的LC相对禁忌证,到目前被大多数医学中心放宽为适应证,急性发作的胆囊炎、炎性充血水肿明显且炎性粘连较严重,给手术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尤其对于老年人,体质差,往往合并有其他疾病,将使手术风险明显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年龄≥60岁)64例实施LC治疗的临床资料,以探讨高龄急性胆囊炎早期实施LC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6月我科行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64例,顺利完成LC手术62例,中转开腹2例。其中男12例,女52例。年龄60~86岁,其中60~69岁40例(62%),70~79岁21例(33%),80~86岁3例(4%)。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6~144小时,平均56小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右上腹肌紧张,有明显压痛,Murphy征阳性。
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头高脚低左侧卧位,常规四孔法行LC。建立气腹,腹内压维持在12~15mmHg,置入腹腔镜器械,腹腔镜观察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粘连程度、胆囊结石嵌顿部位。如果炎症较清,“三管一壶腹”(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和胆囊壶腹)的解剖关系清楚可顺行切除胆囊。如果Calot三角粘连严重则逆行切除,不可强行分离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讨 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大多为结石性梗阻性胆囊炎,胆囊肿大,易发生胆囊坏疽穿孔,易出现高度腹胀及感染性休克,病情凶险,老年病人重要脏器代偿能力差,免疫功能低下,保守治疗效果差。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病死率高,一旦确诊应争取早期手术。毛静熙等[1]认为,急性胆囊炎影响手术的唯一因素是发病时间。程章林等[2]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最好在发病72小时。虽然患者急症入院,但术前应力争对重要脏器功能有比较全面的评价,对伴发疾病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合并高血压者,入院后每天监测血压,血压在140/90mmHg以下者继续服用以前的药物;血压160/10mmHg以上患者,请心内科会诊,调整用药,使术前血压稳定在(150~160)/(90~100)mmHg后即可手术。术前2~3天睡前加用安定5mg保证睡眠。糖尿病患者血糖可保持在比正常值轻度增高的水平,术中以及术后检测血糖,并根据其结果应用胰岛素降糖;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术前行肺功能检查,吸烟者术前禁烟,行深呼吸增强通气功能。对轻、中度阻塞性肺功能障碍者术前合予抗感染、祛痰、止咳及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常规给予心电监护,手术成功并不等于病人脱险,忽略对老年病人伴发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手术技巧:①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操作轻柔,加强心电监护,建立气腹应低流量,持续气腹压力不宜太高,应控制在10~12mmHg,穿刺时注重防止皮下气肿,手术后注重排尽腹腔内CO2气体,同时麻醉不宜过深,以保证手术完成时,患者能迅速清醒[3]。②松解粘连:急性炎症期胆囊往往肿大、充血、水肿,与四周粘连、解剖不清。分离粘连时应采用先分离胆囊四周的粘连和电切分离的方法,逐渐将粘连分离到胆囊壶腹与胆囊管的交界部位,确认壶腹部,解剖出胆囊管,再追踪胆囊管的远端走行,但不要过多地向胆总管方向游离,以免损伤胆总管。
围术期的处理:由于高龄老年患者年老体弱、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的慢性疾病,增加了LC手术的风险性。因此,在术前应及时明确其并发的慢性疾病种类、严重程度,充分评估手术和麻醉的风险。手术结束后回病房,应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合并冠心病术后应连续静脉硝酸甘油以预防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加强抗炎和支持治疗,鼓励早期离床活动,早期进食,有助于高龄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钱晶.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及相关处理[J].南京医科大学学,2007,27:97-98.
[关键词] 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特点;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5.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b)-156-02
结石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当前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胆道系统疾病日趋增多,尤其是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常因误诊误治而导致胆囊化脓、坏死和穿孔而并发中毒性休克,继而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现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我院2000年6月~2009年8月共收治264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笔者通过分析病例,将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于我院普外科,其中,男性148例,女性116例,年龄在60~84岁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18.5 d。
1.2分类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08例,占40.9%,其中,化脓性胆囊炎61例,坏疽性胆囊炎32例,胆囊穿孔15例;慢性胆囊炎156例,占59.1%,其中,6例并存胆囊息肉,2例并存胆囊腺瘤。
1.3 各系统并存疾病情况
见表1。
表1 各系统并存疾病分类
1.4方法
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其中,6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202例开腹手术),主要是胆囊切除术,5例实施保胆取石和胆囊息肉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胆囊急、慢性炎症性病变。6例并存胆囊息肉,2例并存胆囊腺瘤。
2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心肺功能不全38例,脑梗死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切口裂开14例,并发症占22.3%,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6例,其余获临床治愈,本组总治愈率达97.7%。
3讨论
3.1 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笔者体会,首先由于老年患者各系统生理功能衰退,机体反应能力低下,表现为对炎症刺激反应差,对疼痛反应迟钝,防御功能减退,加之各系统并存疾病多,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故结石性胆囊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症状常不相符,临床表现被掩盖,本组约有1/3的老年患者无明显的胆绞痛发作史,术前经常按胃炎或溃疡病服药治疗而延误诊断。其次,当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虽有寒战高热,但临床检验表现为白细胞不升高,腹部体征不明显(如胆囊肿大、墨菲征阳性等),所以容易发生胆囊穿孔并发中毒性休克而加重病情。再者,老龄患者由于生活和知识水平高低不同,对病史叙述不清,对腹痛忍受力很强,个别医师没能细心查体,所有这些都是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特点,也是术前误诊的主要原因。为减少对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误诊,做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笔者认为要强调医务人员对老年患者的重视,尤其对急性腹痛不可掉以轻心,当一时还不能确诊时应收住院进行观察。当前由于医学科技的发展,超声显像和CT对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如能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避免发生胆囊化脓、坏疽和穿孔,这也能够减少手术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3.2 对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体会
3.2.1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对老年患者应本着力求简单有效的原则,尽量避免创伤大的手术,还要达到一次治愈。笔者认为下列几点可作为手术适应证:①反复发作的结石性胆囊炎。②保守治疗无效,已出现腹膜刺激症状。③同时并存胆总管结石及胆囊息肉。④并发胆源性胰腺炎。⑤结石导致胆囊萎缩失去功能。
3.2.2 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麻醉和手术方式的选择麻醉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对老年患者的身体情况、脏器功能、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对麻醉、手术的耐受程度等进行认真的评估,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心、肺疾病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存病,也是麻醉和手术最危险的因素,笔者认为选择气管插管全麻较为安全,此种麻醉既能保证术中供氧,还能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一旦患者出现危象方便心肺复苏和抢救。另外,由于麻醉完善,腹肌松弛,能保证手术操作顺利而缩短时间,也有学者认为选择硬膜外麻醉可减少气管插管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总之麻醉方式选择应因人而异。关于手术方式,应本着简单、有效的原则,通过一次手术达到治愈,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以往我院均采用胆囊切除术,但是近年来国内肝胆外科专家们根据胆囊切除后出现的一些弊端,提倡保胆治疗包括结石性胆囊炎在内的胆囊良性疾病,对此,我科也勇于实践,手术例数虽然不多,但疗效均很好。值得一提的是,无论选择哪一种麻醉和哪一种术式,对老年患者都要充分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对心肺功能低下的治疗、水电解质失衡的纠正等。术后最好将老年(尤其是高龄)患者送入ICU病房监测48~72 h,让他们安全度过手术关。本组并发心肺功能不全38例,其中6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由此可见,欲提高手术的疗效,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辛革,赵海波,隋成,等.老年人大肠癌围术期的治疗探讨[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2,(7):5916-5917.
[2]侯伟.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J].世界医药杂志,2003,3(1):40.
[3]刘岳.老年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2):105.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胆囊炎
中国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198-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科共收治75岁以上高龄胆囊炎患者5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75―79岁32例,80-89岁17例,90岁以上1例,平均78岁。从发病到就诊大多在2―3天,最长5天。本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左右束支传导阻滞17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5例;糖尿病15例;前列腺炎3例;老年性痴呆1例,精神抑郁症1例。同时有2种以上合并症者14例。
1.2结果
本组19例保守治疗,44例分别行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等,1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精神抑郁症因腹腔出血而再次手术。发生术后并发症20例,其中高血压11例,心律失常4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前列腺炎1例。经针对性治疗与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2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密切观察病情因年龄本身并不是手术的禁忌症。问题是如何去克服高龄患者机体及疾病的不利因素,创造条件去施行适宜并能耐受的手术[3],术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高热寒颤、腹痛加重、腹痛范围扩大.立即协助处理;对高龄患者手术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注意有无内科疾病,评估各脏器功能,年龄、肥胖程度、有无精神异常及是否合并阻塞性黄疽等;及时组织护理查房,确定术前护理诊断。制定出详细合理的护理计划,使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2.1.2术前充分准备高度重视术前准备工作,是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除常规术前准备外,应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将血压控制在170/90mmHg左右,因合并高血压、心脏病者,平时症状轻微。但在麻醉及术中可能出现明显异常或意外;冠心病患者应予扩冠,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合并糖尿病时对感染难以控制,术后易产生伤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在10.0mmol/L以下;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加.对伴有呼吸道感染者应遵医嘱抗炎治疗,以免加重肺部感染;如条件允许术前应灌肠,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极为有利;病情较重者应禁食、禁水.并行胃肠减压,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补充足够的热量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胆绞痛明显者,卧床休息,采取舒适卧位,遵医嘱予解痉药或加用杜冷丁等缓解疼痛,保证充足的睡眠。
2.1.3心理支持医患双方的主观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患者及其家属常常因为顾忌患者年龄大、病情危重、预后雉测,不愿承担手术风险而选择保守治疗,对手术犹豫不决,反而延误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危险,应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根据不同情况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手术的重要性以消除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2.2术后特殊护理
2.2.1心血管系统护理
2.2.1.1出血及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因高龄患者血管壁脆性增加,易于出血,手术前后又可能应用一些对出、凝血机制有影响的药物,术中出血、失液、术后感染造成出、凝血机制异常,高血压和冠心病,本身就应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因此术前患者常处于低凝状态,术后易出血。术后1-2天严密监测心电、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腹腔引流液的色、质、量,出现异常及时协助处理。本组术后腹腔出血再次手术1例、心律失常4例。
2.2.1.2 加强血压的监测。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紧张等刺激的应激反应,常表现为术后高血压,高血压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龄胆囊炎患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左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等。术后应及时给氧,积极缓解伤口疼痛,可使用镇痛泵镇痛,在镇痛泵使用期间,应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低血压、呼吸抑制等;对麻醉清醒后5-7h仍不能自行排尿者,给予诱导排尿,或留置导尿。同时注意有无心慌、胸闷、气短等先兆症状,及时给子降压处理,一般首选硝酸甘油或硝普钠持续静脉点滴或泵入;控制输液量和速度,液体滴注速度40-60滴/min;以防发生肺水肿。
2.2.2 呼吸系统护理
2.2.2.1 术后麻醉未醒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例,床旁备负压吸引器,因高龄患者自身下颌松弛,且物的肌松作用,引起舌后坠,此时应立即托起患者下颌,或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道,及时吸出口腔、鼻腔内分泌物,以防误吸及窒息,本组4例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即给予面罩吸氧。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及血氧饱和度,麻醉清醒后血压稳定,应取半卧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2.2.2 指导呼吸协助排痰。高龄患者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不良,气道分泌物易滞留,且气管插管损伤气管黏膜,术中、术后受凉,尤其长期吸烟者,小气道功能差,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同时物抑制了咳嗽反射,加之切口疼痛,患者不能有效咳嗽,需协助排痰。应向患者说明咳嗽、咳痰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每隔3h深呼吸5~10次,平卧位加强胸式呼吸。深呼吸后:用胸腹部力量做最大咳嗽,注意排痰性质。也可用手指轻压胸骨切迹上气管诱发咳嗽,并作数次深呼吸。协助翻身、轻拍背部,咳嗽时用手在腹部稍加压,以减轻腹壁震动加重疼痛,防止切口裂开。对咳嗽无力患者,可采用吸痰管吸出分泌物。但老年人肺功能差,吸痰时间切勿过长。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沐舒坦雾化吸入每天2次,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排痰,本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均有肺部基础病。
2.2.3 血糖浓度不稳定的护理本组15例合并糖尿病的高龄胆囊炎患者术后均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10例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使血糖维持在7.8mmol/L以下,并预防可能发生的术后切门感染、裂开,注意无菌操作,加用腹带保护腹部切口,减少张力,延迟拆线时间;本组5例患者伤口进行微波照射理疗1―2次/天,减轻水肿;在护理中应控制患者咳嗽、呕吐、呃逆:预防便秘以减轻腹压。密切观察有无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2.4 低体温的护理低体温主要足因麻醉剂抑制体温调节、大量输液输血、低温环境、体腔开放及手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水分蒸发。因此,术后观察体温变化,体温在35℃以下应予以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术中加强覆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保持温暖环境,及时给氧;输入大量液体时,可将液体经过恒温加热器再输入患者体内,加强体温监测。
3 小结
高龄胆囊炎患者合并症发病率高。术后并发疗多,护理上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手术过程要全面了解、系统监测:制订有效的术后监护方案及落实护理措施,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护士应熟练掌握相关的疾病护理要求,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提高高龄胆囊炎患者手术期的安全性。因此,加强高龄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尤为熏要。
参考文献
[l]钱贤忠,罗建生,张浩.急性胆囊炎胆囊坏疽相 关因素分析[J]. 肝胆外科杂志:2004.12(4):267-269.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结石性胆囊炎
结石性胆囊炎是胆道系统常见疾病,主要是指胆囊内部或颈部出现结石的病变,保守治疗一般效果不理想,而且极易导致化脓性胆囊炎和癌症的产生。传统手术多采用开腹手术,但由于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逐渐被各级医药广泛应用,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笔者通过对113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以比较二者的优缺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3例,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入院时右上腹部疼痛,B超显示胆囊肿大,有积液,胆囊壁萎缩或增厚,口服胆囊造影显示有结石。同时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13例患者中其中58例行腹腔镜手术,男31例,女27例,年龄2568岁,平均42.6岁,55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男30例,女25例,年龄2271岁,平均43.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超表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组患者保持仰卧位,常规行三孔法,在脐下1cm处作10mm左右的切口,插入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充入CO2维持压力在1215 mmHg,然后插入Trocar,置入腹腔镜,仔细探察腹腔结构。然后在剑突下和左上腹做穿刺孔,置入Trocar。镜下仔细探察胆囊管、胆总管和肝总管的位置,视具体情况采用顺行或逆行的方法行胆囊切除术,若渗出液较多,必要时可放置引流管。传统开腹组患者取平卧位,常规做腹部切口切除胆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率和切口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 手术中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开腹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手术中相关指标比较(x±s)
转贴于
2.2术后恢复指标比较:腹腔镜组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开腹组,术后镇痛率和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早期急性胆囊炎并非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主要是因为胆囊炎的水肿和炎症使胆囊的三角解剖模糊,腹腔镜下手术易损伤胆总管。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步适应于胆囊炎,拓展了其适应症范围[1]。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集诊断、治疗于一体,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通过镜下仔细探察腹腔内部结构,提高了诊断正确率,并可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避免了B超检查时受肥胖和胆囊位置的影响[2,3]。此外,通过本研究笔者发现腹腔镜手术治疗石性胆囊炎具有以下优点:①创伤小。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所需要的手术切口小,这样就避免产生较大的手术疤痕,不影响美观,术中出血量少,可减轻术后的输血量,并且手术持续时间相对短,可减轻患者长时间手术对生命体征的影响。②术后恢复快。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开腹组,表明患者术后恢复快,能较快的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此外,较短的住院时间可为患者节约一大部分医疗费用。③术后并发症少。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后镇痛率和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术后疼痛和切口感染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切口感染,可直接导致切口不愈合[4]。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参考文献
[1]伍家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几点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5(5):369-370.
[2]阿力木江·阿不热西提,张军.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疗效的对比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0,8(30):49-50.
[3]陈智平.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0):1178-1180.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危险因素
急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之一,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手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1]。腹腔镜技术1901年首次被俄罗斯医学家0tt应用于临床诊断,1988年Cuschieri在首届世界外科内镜会议上报告了1例腹腔镜施行动物胆囊切除术获得成功,1989年法国外科医师Philipe Mouret首次应用腹腔镜实施人胆囊切除术成功[2],1991年荀祖武完成我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经过2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创伤小、针对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在临床上获得广泛的应用,然而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开腹手术,往往需要开腹手术作为后盾才能安全的实施,LC手术的过程中中转开腹手术时有发生,笔者检索近年国内外文献,对LC手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LC手术中转开腹的发生率
LC手术因其手术操作的高难度、器械要求的高水平、不能直视下手术、手术过程中的不可预知性等原因,若发生大出血等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时,往往需要果断停止LC手术,中转开腹。对LC手术中转开腹的发生率,国内文献报道在1~4.4%之间[4],国内王庆[5]等总结12672例LC手术,中转开腹156例,中转开腹率1.23%,而沈章义[6]等报道5000例LC手术中中转开腹率3%,并且具有性别差异,男性4.3%,女性2.5%。国外文献中报道中转开腹率比国内稍高,Lee[7]等报道346例LC手术,中转开腹41例,中转开腹率达11.9%,Botaitis[8]等报道2046例LC手术,中转开腹率2.9%。国内外对LC中转开腹率报道的差异原因目前主要认为可能与人种有关,概因国人总体体重水平、腹腔脂肪厚度比国外低的原因所致[9]。而国内的报道中报道总病例数越多其中转开腹率越低,报道总病例数越少时反而中转开腹率越高,笔者认为可能与以下两点原因有关:①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样本量越大就应该越接近真实数值,而样本量较小时,往往会有偏差;②医疗机构开展LC手术量越大,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经验的积累等,其发生中转开腹的几率就会逐渐降低。南开医院[5]报道前100例LC手术,中转开腹率高达6%,前500例为2.8%,至2000例时则降到1.6%,2000例以后,则只要排除LC手术的禁忌症,均实施LC手术。
2 LC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
LC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其分为被迫性和强迫性2类,被迫性中转开腹主要指胆囊本身病变所致,强迫性则主要是因为技术原因所致。
2.1被迫性中转开腹原因
2.1.1解剖结构不清楚、广泛粘连 是最常见的中转开腹的原因,约占到所有中转病例的50%[4]以上,由于胆囊炎的反复发作,胆囊正常形态及解剖层次消失,胆囊三角冰冻纤维化,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或坏疽性胆囊炎与右上腹脏器形成炎性包块,胆囊管、胆囊动脉显露较难,calot三角区暴露困难,强行分离易发生损伤。多数学者主张遇到此类情况应果断中转开腹。
2.1.2解剖变异 往往因胆囊动脉的走形变异较大,术中不能很好地确认和分离解剖,手术无法进一步继续,或者强行分离导致大出血,从而被迫改为开腹手术。其发生率约占5%左右。
2.1.3术前漏诊、误诊 LC术中发现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胃癌、结肠癌等,被迫中转开腹,占中转病例3.2%[5]。
2.2强迫性中转开腹原因
2.2.1出血 是强迫性中转开腹的最常见原因,占到所有中转病例的30%左右。而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则是胆囊动脉的损伤,Bardaro[10]报道其发生率为2%,门静脉出血、胆囊床静脉出血也很常见。而事实上发生出血的病例中,80%以上为困难病例,包括解剖结构的变异、粘连、充血、水肿等,仅有20%的出血原因可以直接归咎于操作方法不当和操作技术不够娴熟所致。因此部分学者仍然坚持将出血归于被迫性原因。然而若手术医师能够充分意识到LC手的困难、做到很好地预判则可避免行LC手术中转开腹,而直接行开放手术。另外对于部分可以行LC手术的病例,如果能做到胸中有丘壑,警惕变异的血管,胆管,小心操作,时刻牢记胆囊动脉走行方位及分支的多变性,随时警惕胆囊管后方的血管伴行,保护完整的胆囊床,切除胆囊后作普遍电凝处理,注意肝胆三角脂肪堆积伴炎性反应型组织内隐藏的胆囊动脉,则多可以顺利完成LC手术。
2.2.2胆管损伤 主要是指肝总管、胆总管以及副肝管的损伤,文献报道发生率0.58%[11],损伤包括横断伤、撕脱伤等,损伤的原因包括解剖变异,胆囊管极短,加上总胆管直径
术时牵拉胆囊时将总胆管同时受牵拉变形,走向改变而误认为胆囊管;或者由于急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使得胆囊壶腹部与总胆管部分粘连致密,术中分离时误伤所致。因此,预防胆道损伤的关键是操作时十分谨慎小心,必须遵循外科原则去解剖胆囊管,不能盲目自信,省略步骤。一旦发生胆管损伤应立即中转开腹手术,可行横断胆管端端吻合,并放入支架管,但需防止继发于纤维化引起的后期胆管狭窄。
3 LC手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很多文献对LC手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唐建东[12]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上腹部手术史、年龄、急性炎症、术者技术水平、合并糖尿病是LC手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实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上述危险因素LC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是直接相关的,上腹部手术史、急性炎症很容易导致解剖结构紊乱、粘连不易分离而出血等,而高龄、糖尿病等则会有血管变脆、硬化等并发症使手术更容易出血,术者技术水平则是直接决定LC手术的成败的关键。而类似的文献[13,14]则报道胆囊壁厚度、血清总胆红素、发作至手术时间、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水平、手术时机等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同样不难理解,LC手术的适应症要求手术时机在急性胆囊炎缓解期或者慢性胆囊炎实施手术,因此手术时机与中转开腹关系密切,而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则提示炎症反应情况和病情的程度,直接决定胆囊切除的手术方式。因此对患者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进行多方面评估,可以预测LC手术中转开腹的概率,从而为我们决定是否实施LC手术提供依据。
4结论
LC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尽管被很多学者分为被迫性和强迫性两类,但是归纳起来无外乎由于急慢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局部解剖变异等原因致使局部解剖结构不清晰,同时操作技术不够娴熟或者操作者过于自信,致使分离时出现胆管损伤、出血等情况而中转开腹。很多学者中转开腹并不是LC手术的并发症,更不能认为是LC手术的失败,而应该将生命和安全看作是LC手术的核心内容,对于任何没有十足把握或者手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时,应该尽早的转为开腹手术,以使患者获得更安全的治疗措施。LC手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的评估,则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为实际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勇峰,张延清,高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260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5,8(4):253.
[2]Pogliano C. Lumen in obscuris: the winding road of modern endoscopy[J]. Nuncius, 2011,26(1):50-82.
[3]王国斌, 韩高雄.微创外科技术的历史与变革[J]. 腹部外科,2010,23(1):4-5
[4]龙昊,杨秀江,罗于海,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重庆医学,2011,40(9):903-904.
[5]王庆,秦明放,勾承月,等.万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6):488-489.
[6]沈章义,黄汉涛,罗先文,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150例临床分析2006,27(4):武汉大学学报,535-537.
[7]Lee NW, Collins J, Britt R,et al. Evaluation of preoperative risk factors for converting laparoscopic to open cholecystectomy[J].Am Surg,2012 ,78(8):831-833.
[8]Botaitis S, Pitiakoudis M, Perente S, et al.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acute cholecystitis: an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J].S Afr J Surg,2012,50(3):62-68.
[9]冯春红,夏先明.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178例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05,14(2):144-145.
[10]Bardaro SJ, Swanstr?m L.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endoscopes for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J].Minim Invasive Ther Allied Technol,2006,15(6):378-383.
[11]徐惠明,朱建伟,马利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医学,2011,39(6):710-712.
[12]唐建东,吴云书,张卫东.腹腔镜胆囊中转开腹相关因素的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68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