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

第1篇: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范文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由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着眼点、落脚点不同,教育的目标、手段、途径和教育的内容、方法与评价标准不同,真正把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并非易事。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首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们所面临的是面向未来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潜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要相信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所有的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

第二,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我们的基础教育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要通过我们的教育,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要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信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运用推理、辩证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科学的精神。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教师对“差”的学生要宽容。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学生的成长要因材施教。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健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决定一个人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做人方面的要求也是不断地发展的,应增加新的内容,让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很快适应这个社会。

第三,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准,不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志。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分数的高低,只是反映一个阶段内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某种情况。如果片面地注重学生的分数,那么必然会拼命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调知识数量的积累,学生就得死记硬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厌学情绪。

衡量一所学校、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要看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否使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充分发展。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要看其身心是否健康发展,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是否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是否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有独立积极的潜在能力。

只有人们的观念转变了,应试教育才会没有市场,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才能彻底清除,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全面实施。也只有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产生强烈的自信心、进取心;才能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4]。离开教师素质谈素质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

教师除了要有崇高的师德、现代的观念外,还要有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功底。首先,教师需要站在面向21世纪的高度来系统学习教育史和现代教育理论;其次,要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再次,要更新和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最后,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现在搞教师培训,主要注重的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改善,而以素质教育为背景,提高教师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师培训并不多。应该在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中,加大提升教师全面素质的培训力度。

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教师来说,以下几个转变是很重要和现实的。一是从偏向少数“精英”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变;二是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水准到追求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三是从教育和社会的脱节到紧密联系社会的生产、生活;四是教育教学的模式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中心;五是要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当然,一所学校能否实施好素质教育关键在校长。凡是出经验的好学校就必定有一位有思想、有实干精神的好校长。好的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校长的教育思想就是把国家统一的教育思想、目标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本校的优势、学校的传统、校园文化的特点以及师资特色相结合提出来的有本校特点的教育思想。好的校长要能够凝聚起有共同理想、有献身精神、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集体。好的校长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一套很规范的管理方法。

三、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始终是教师“教”与学生“学”,这一双边关系的体现。因此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2,5]。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既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诸多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没有缺陷的、合格的发展,又应当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法指导为手段,开展教改科研活动。通过鼓励学生在课上和课下质疑,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教会学生会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主动求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在课堂讨论、尝试练习、复结等方面将学法指导与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评价能力和思维能力。本着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放矢,及时的予以帮助和指导,纠正不正确的认识,改进和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重视教育评价是素质教育的杠杆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应试升学成为中小学教育唯一的价值取向。因而,教育评价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存在一系列偏差。素质教育评价与传统的教育评价的区别,是由于两种不同模式的教育所遵循的价值观念不同,教育的目的不同,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不同,进而人们对教育评价的理解和运用不同使然。在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整体改革战略中,要将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大事来抓,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导向、激励、鉴定、教育和改进功能。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素质教育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考试的分数,而是其发展的全部领域;对于所有学生来讲,素质教育所关注的不再是少数尖子学生,而是全体学生。首先,素质教育评价不能忽视总结性评价“特殊的功能”,仍要很好地发挥其作用,进行必不可少的鉴定和教学核定,以检验教育实施的效果。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这样要让每个个体在受教育过程获取发展的自信心。因此,素质教育过程必须建立起自激励和它激励的机制,让每个受教育的主体都在不断激励中发展,而自激励和它激励的产生是离不开评价机制的,素质教育评价必须注重其结果的全面激励性。素质教育评价要淡化传统式的横向比较,强调纵向性的发展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得到激励,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五、创新课程体系是素质教育的保障

构建适应2l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条件[5]。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迅速吸收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学科、新思想和新方法,不仅包括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建立以社会需要、学科规律和学生发展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多样的、发展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特点和规律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适度减少必修课,减轻学生负担,建立和完善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板块”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要从终身教育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创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个性,这是国际上通用的两个创造力指标。创造个性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表达欲、幻想敏感性、幽默感等等。发散性思维则是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同四面八方进行辐射的积极的思考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相关和发明可发现的一种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就要兼顾这两个指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1997年11月21日第一版.

2.刘朝晖,扈中平.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3-8.

3.叶澜.清思、反思、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2):16-20.

第2篇: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范文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45分钟(或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评价一堂课是否得到真正的优化,应坚持六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有利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有利于全面提高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倡导的“优化课堂教学”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1.优化的目标不同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先天遗传素质为基础,以现实的社会环境为条件,采取人为的调控方式,实行教育过程中多种因素与个体素质、社会环境的最佳组合,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的、主动的活动,使自身个性充分发展、整体素质全面改善和提高的教育;而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活动,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脱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优化的内容不同

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教学内容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目的要求,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最终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而应试教育偏重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等方面,优化的是猜题捉题,考则教,不考就不教,“题海战术”,“堤内损失堤外补”等现象非常突出,学生不堪重负。

3.优化的方法不同

素质教育强调的优化课堂教学重视改革教法,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应试教育强调的优化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即“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忽视了学生实践和动手的能力。

4.优化的对象不同

素质教育强调的优化课堂教学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强调的优化课堂教学是优化少数尖子生,造成学生的片面或畸形发展,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规律,最终将会影响一代人乃至整个民族的基本素质。

综上所述,优化课堂教学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不仅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即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点应放在优化课堂教学上。

二 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1.优化备课,坚持“六有六备”

对教师来说,扎扎实实地做好备课工作,有利于把课教得更好,保证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业务能力;有利于养成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优化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只有熟悉大纲,吃透教材,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上课时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轻松愉快。因而,每位教师要备课到位,做到“六有六备”。“六有”即胸中有“纲”(既要熟悉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又要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要求);胸中有“本”(对教材烂熟于心);目中有“人”(课堂教学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驾驭课堂,随机应变);心中有“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要有底);手中有“法”(要因课制宜地设计好教法与学法);行中有“导”(教学中利用反馈信息,指导学生达到既定的目标)。“六备”即在备课工作中,要依纲据本,构筑好教学结构,做到备内容(依据教材确定好教学的具体内容);备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备教具(根据教材的需要精心准备教具、电教设备等);备提问(精心设计问题):备板书(纲目清楚,言简意赅,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体现美学);备练习(明确目的,注意整体,层次中有针对,掌握适度、适量,少、精、活,重视趣味,安排典型);备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集体的了解)。备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决定了其无比重要的意义。

2.优化上课,坚持“六为六突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一是要强化德育渗透意识,在各学科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二是要努力做到“六为”和“六突出”的要求。“六为”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以素质为目的。“六突出”即:突出学科特征、特点,明确教学目的;突出重点、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巧练,不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突出思维训练,不搞满堂灌、满堂问;突出教育教学效率,不大面积补课;突出发展个性,因材施教,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不搞千人一面。对教师来说,坚持“六为六突出”的课堂教学规范化,使基础教育逐渐步入全面素质教育的良性循环轨道。

3.优化听课,坚持“六有六明”

听课,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学习途径。在教师中开展相互随堂听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相互间随堂听课,既了解了教师们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又可获得学习、借鉴的方法。教师间开展随堂听课活动,对课上得好的教师是一种展示,对课上得一般的教师是一种促进。优化听课,坚持互帮互学,借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对优化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间开展随堂听课须做到“六有六明”,即:有目的(向别人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的重点(选准听课内容和年级学科);有选择(选择听课的对象、内容),明确推广的经验;有记录,明确听课的意义;有过程(教法、学法),明确教路、学路;有探索(探索改进方法),明确关键所在;有参与(转换角色),明确追求的方向。随堂听课气氛逐渐升华为优化听课。坚持互帮互学,能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重建,提高对教学的监控能力,能使教师学习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改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

4.优化说课,坚持“六说三结合”

说课,就是授课,是教师在备课之后,向同行系统介绍自己关于某课的教学设想(意图)及理论根据,而由后者评议、交流切磋的一种教研形式。优化说课要坚持“六说”和“三结合”:一说目标(要紧扣总目标,掌握分目标,说清课文教学的小目标);二说教材(说教学课文的特点、重点、难点及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三说教程(教程就是教一课时或一课书的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即说教学前的预备、教学中的安排和教学后的延伸);四说教法(说运用什么教法,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依据,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及教学结构);五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从教材的特点出发,结合学情,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方法,自己读书);六说练习设计(练习是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要设计艺术性、游戏性练习,使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巩固新知,同时又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想学、乐学、善学)。为将说课活动落到实处,须做到“三结合”:一要将说课与作课结合(说课往往是教学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否科学,还要通过作课这一实践来检验);二要将说课与评课结合(评才有发言权,评才能评到点子上,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三要将说课与写课结合(参与活动者写课,记下自己的真切感受,积累宝贵经验,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说课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教研活动,坚持下去,教师业务素质定会上个新台阶。

5.优化评课,坚持“六评”,坚持自评与他评

评课,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得失的小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动力,有利于教学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自评就是自我评课,要求教师实事求是地评价得失。它迫使教师用心,认真反省,因而对优化课堂大有裨益;他评,就是听课的教师们都参加评课。一是评“六为六突出”的要求是否得到落实;二是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三是评教学方案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教具、学具、电教手段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四是评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评是否渗透了一定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是否融进了美育;六是评教学密度是否科学合适。通过坚持开展互听互评,随听随评,执教者自评与他评,不仅能使执教者教学业务水平大大提高,而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第3篇: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范文

教师的专业素质成长,不是成为教育理论专家,而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依托,以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起点,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最终达到改善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追求教育教学高质量的目的,从而成为在某一个方面拥有话语权的教育行家。

一、高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语文教师

1.高尚的师德风范

素质教育的性质、任务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高者为师,身正为范。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是说,语文教师在塑造少年儿童灵魂时,像一个工程师设计一部精密的机器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肩负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教书育人,育人先己。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一切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

2.丰富的知识储备

实行素质教育,决定了语文教师既是本学科的专家,又是杂家。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一桶水”,而且要引进时代活水,成为一条潺流不息的小溪,这样才能激活教学中蕴含的生机和活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很多,方法万种,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要“成仙”、“过海”则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否则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谓“专家”,是指语文教师要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必须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不但要通晓新课标和教材的全部内容,而且要掌握本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所谓“杂家”,是指既要掌握本学科所包容的各类知识,还要具备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以语文本学科为例,在语文方面应是专家,还要涉及与语文不相关的知识,如天文、生物、地理等的知识,还得了解古今中外文学家、科学家等人物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3.高超的教学技艺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除一专多能外,还要有出众的专业特长、高超的技艺,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加上学生的学,还要有一个“怎样”的问题,要讲究技巧,要有高超的技艺。譬如语文教师要在听说读写中,至少有一项或两项才能非常突出,要么在朗读方面远远超越一般,要么在写字或写作方法上出类拔萃,要么在演说方面功夫独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影响人、感染人,从而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

4.良好的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实现这一目标,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为学生的思维得力于教师的引导与开发,不管哪门学科都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艺术地训练学生思维,把他们的脑子教“活”,教开窍,教聪明,就离不开教师良好的思维品质。要获得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既要有形象思维的生动描述,又要有形式思维的逻辑推绎,还要有辩证思维的全面分析,更要有灵感的触发引爆并立体开拓与辐射,从而收到妙思泉涌、敏捷过人之奇效。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

5.现代教学的前瞻意识

当今社会,由于学科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具和手段不断更新,电教媒体应用前景广阔,利用电脑编写课文,模拟过程,实物演示,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更应抓紧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尽快掌握这些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新技术吸收新的科学信息,科学地选择信息、贮存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并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高科技时代的挑战。

二、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现代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在方方面面不时地给自己“充电”,教师的学习不仅要有良好的环境,更要有一种主动学习,积极提高内驱力。

1.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就目前而言,语文教师应转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包括教育质量观、学生观和质量获得观。就语文教师本身而言,其要将传统学习观转为终身学习观,传统学习观表现为:①一次性学习可受用终生,考张文凭吃老本;②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语文教师有一桶水的储备。而终身学习观要求活到老,学到老,语文教师不应成为一桶静水,更应成为一条潺流不息的小溪。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根新观念,使活水源头来。

2.讲究学习方式

学习形式往往影响学习效率,影响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其可以不拘形式,不拘方法,灵活地学习,但总的来说有两种形式:

随时学习式。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社会是个大课堂,只要留心,随时随地都会有所感,有所获,万有引力定律是以苹果落地得到的启示。语文教师可以不断地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譬如学习有关于动物的文章,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解它们的习性、特点。学习有关于常识性的文章,可和学生一起身体力行,大胆地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自主学习式。语文教师自主学习内容丰富,单是业务方面就有五种:文化知识、教育理论、教育经验、现代教育技术、操练基本功。例如要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语文教师就要率先掌握多媒体的应用技术,它是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具有图像功能、音频、动画等功能,是朗读教学的最佳选择,可以使枯燥无味、呆板的教材变得生动活泼。

第4篇: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范文

一、实施德育素质教育的实践

道德品质是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事及事业成功具有重大的影响。应试教育机制中,为了保证某些课程的学习常忽视美育方面的教育,而只重视几门必考科的学习,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检查考核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其必然导致学生道德水准低下,人格残缺。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真正做到尊敬老师的不占多数,曾有这样一次令我印象深刻:在上六年级的一堂音乐课时,有位男同学不知为什么一直不停地笑,影响了我的课堂教学,当我向他指出时,他却理直气壮地对我说:“人都会笑,你也会笑,我也会笑,为什么我现在不可以笑?”你听,这无理之言,就是老师平时不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操陶冶的美育教育,致使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也不知道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美好的心灵,美好的人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音乐教育绝不是唱唱几首歌曲,而应发掘欣赏乐曲、革命音乐家故事等方面的道德内容,使教育融于情境之中、趣味之中和娱乐之中,潜移默化地使人在情操上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

1.尊敬师长的素质教育 尊敬师长是少年儿童的一种美德,在教学中,我把音乐第七册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和第十册声情并茂的合唱歌曲《我们的心愿》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这些赞美、歌颂老师为题材的教材,以欢乐、亲切的歌词,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深情,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对老师的无限热爱和尊敬思想感情。

2.助人为乐的素质教育 在1963年3月5日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国人民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我结合了自己学校组织的“行为规范训练月”的大型活动,教唱了《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时,我先让同学们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生动的雷锋的故事,又谈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使他们的心灵有所感触,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再从分析教材入手,要求学生做一个“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人。

3.热爱劳动的素质教育 一年级小朋友天真活泼地演唱《劳动最光荣》中的“不爱劳动不学习,我们大家不学它,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的时候,教师因势利导,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劳动能给我们创造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的思想种子。当学唱歌曲《铁牛》时,就更自豪了,教师让学生了解了麦子成长的过程,并体会了劳动丰收的喜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作进一步的升华。从小热爱劳动,争做小主人,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二、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实践

艺术常常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要达到审美教育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提高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的目的,去领略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如学唱《我们的田野》,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宽广,每段歌词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优美的旋律,平稳而又连绵不断,婉转起伏的抒情音调,仿佛在赞叹:“啊!祖国多美。”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析歌曲的每段大意,使自己看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壮丽的景色。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庸俗音乐的鉴别力。

三、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个性心理、性格是存在差异的,有的人具有外向型的特征,性格开朗而活泼;有的人具有内向型的性格特征,腼腆而少言。不同的心理特征,不仅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社会互动中的为人处事方式,而且影响着他的成长道路。如果不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差异,会使一部分人的发展受到抑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性格差异这个因素,注意发现和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具有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和措施。

针对儿童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引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当今和未来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加强针对儿童的心理、性格差异实施素质教育,不但极其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和迫切。

四、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实践

音乐教育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规范、发声、听辨、情感等的表达。它是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到音乐中去感受,去寻找(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等),然后诱导他们利用身体各个部位去创造和表演,能充分体现音乐形象的各种动作。如一年级听辨音的高低,听到音高的站起来做小鸟飞的动作,音低的蹲下做小鸟飞的动作;听辨曲调优美或欢快的歌曲时,我让同学们开展自己的想象力,用各种动物的动作来进行歌曲情绪的表达,培养儿童的“音乐耳朵”。

第5篇: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范文

关键词 素质教育途径教学观念

中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数学听、说、写、做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训练,培育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有些年数,但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素质教育的推行可谓是举步维艰,一路坎坷,不太乐观,究其原因,问题多多。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素质教育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教学过程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等等。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数学学习的生活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确定每一个新生的素质教育目标

学校教育不能成为一种扼杀个性和天赋的教育,更不能是一种平庸化教育和狭窄式唯分式教育。农村中的教师可以平凡而不被人重视,但从另一方面想,我们可以从容的去学习,和最有朝气的人群在一起,去思索人生的问题,这又是农村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是最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素质教育,可以避免“办家家”式素质教育。

三、遵循数学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遵循数学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80%以上学生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四会三会”等目标不明确不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无的放矢。

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级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周、一节课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第6篇: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渗透;原则;途径

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旋律。体育教学鉴于其自身特点和功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效果。本文对如何把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渗透和实施,促进学校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体育教学还是一种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的学习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首先,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首先,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心理和生理的困难和障碍,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胜利往往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其次,体育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形成。

4.陶冶学生的情操

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且有鲜明、强烈、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责任感和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具有特殊作用。

二、渗透素质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但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教育才能起到作用。因此,要特别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2.整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还应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3.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条件得到其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并在基本素质全面展现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4.长期性原则

从广义上讲,要制订出长远规划,将素质教育面向教学的整个过程;从狭义上讲,教师应从课的开始到结束,课与课之间要紧密联系,不失时机地渗透素质教育,使学生接受信息更深刻、更牢固。

三、实施渗透的途径

1.确定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向全体学生传播体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广大青少年素质、发展智力、融合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担当桥梁作用。

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学习新知识,探讨新教法,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特性,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教育的发展作贡献。

2.发挥体育环境的熏陶作用

体育环境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是指体育场地、设施和运动器材,软件是指学校体育的氛围。学校体育以其鲜明的导向特征、强烈的时代特征及独特的调适和规范特征,在素质教育中居重要地位。今后学校体育的走向是:以紧扣成长为主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旨,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以课内外为结合点,以班级为依托,开展广泛的形式多样的活动。

3.拓宽体育养成教育的渠道

(1)进行角色转换。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组织练习和活动,由被动变主动,使活动内容更符合学生需要,活动方式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活动的综合效果。

(2)因势利导。在体育养成教育中,学生既富有理想,但又易丧失信心;既希望体魄强健,又害怕吃苦;既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又不愿承担义务等。为此,必须注意因势利导,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来克服消极因素。

(3)拓宽体育养成教育的渠道,变单向为多向。打破传统的学校体育方式,把学校体育同家庭教育、社会体育结合起来,把学校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与学生自发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4.结合实际,开展“快乐体育活动”

把开展“快乐体育活动”定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证明是成功的,而且在理论上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从理论上讲,“快乐体育活动”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的学校群众性活动,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新路子。“快乐体育活动”的开展,容易形成区域性教育优势,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它既针对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又能发挥体育教学改革的优势。

(2)从实践上讲,“快乐体育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以形式多样的器材和设施,寓健体于快乐之中,促使学校体育由课堂向课间、课余延伸;变单调的纯技术传授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变少数人的竞技为全体学生的锻炼;变要学生练为学生要练。让学生乐中玩、玩中练,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也促进了其它各方面的发展。它顺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因此,“快乐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还能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沿着素质教育轨道健康发展。

5.利用体育教师进行无形的渗透

第7篇: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培养方法

1.前言

体育素质教育是参照素质教育的内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深受“应试教育”之害,使国家教育方针不能得到全面切实的贯彻;广大青少年深受“应试教育”之害,道德品质、个性修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到“人本教育”的根本转变,就是要培养适合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人才,就是要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展需求的人才。①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把素质教育写入了国家法律,这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历史上是一个创举。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步入依法推进的轨道,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体育素质教育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尽快地将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体育素质教育的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对体育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行为与体育情感,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等等。对于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贯彻与实施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在新世纪的今天,党和国家针对当前教育与社会要求不相协调的现状,提出了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科学决策。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指明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面对教育目标的重大转变,如何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本文主要探讨的课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与演绎法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素质教育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更充分的发展②。同时,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要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3.1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3.1.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让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互帮互助,并且养成喜欢做好人好事的习惯,同时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思想,使学生时刻有一种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让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3.1.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合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应该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关心和热爱集体,懂得集体荣誉高于一切,教会学生互相尊重,在交往的过程中只有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并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3.1.3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与其他科目很大的一个区别在于它对学生的体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要求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③。

3.1.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体育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3.2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3.2.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多种文化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更为重要的是能教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掌握体育锻炼基本方法和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3.2.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④。

3.2.3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它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的根本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以正常发挥。

3.2.4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⑤。

3.3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使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3.3.1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

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对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和练就强壮的身体都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3.2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体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有的体育锻炼项目伴随我们一生,是我们养生健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应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3.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及考试达标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⑥。

3.4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3.4.1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动作和方法,而且要教会学生体会技术动作的美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创造美和鉴赏美直接关乎本节课的学习质量的高低。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⑦。

3.4.2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

学生通过选修自己喜欢的体育课对体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满足了学生的要求,所以对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都有积极作用,让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的艺术内涵,从而挖掘学生更大的潜力。

3.5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的思想。

3.5.1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课的学习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双重结合,甚至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使学生明白付出总有回报的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3.5.2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炼。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是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切不可将德、智、体相互割裂、相互对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同时对素质教育进行科学评价和综合考核,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质、高尚情操、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健壮体魄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跨世纪人才。

4.结语

4.1结论

4.1.1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向,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认真学习和研讨国家有关法规和文献,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推进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积极向素质教育转变。

4.1.2“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并对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很好地将体育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体育的功能优势,在素质教育这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4.1.3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改变静止性知识结构,树立动态性知识结构;改变只重运动技术的旧观念,树立既重技术又重理论的新观念;从技术型转变为科研型、知识型;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方法学等,不断地学习提高,使其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4.1.4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崇高的理想,又有丰富的知识、健强的体魄和动手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繁荣昌盛。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认真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使体育教育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4.2建议

4.2.1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落脚点主要是课堂教学。没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培养不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4.2.2做到对教育对国家负责和信任,同时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这是当代的责任,也是将来面对社会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

4.2.3作为在学校从事身体素质教育的主导者,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内容。

4.2.4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经常性地向学生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全面推广“一二一”工程,培养跨世纪人才。

注释:

①苏建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01).

②陈建国任燕.“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学研究”.科学咨询,2007,(08).

③司恩国.“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改革”.教育科研论坛,2009,(02).

④刘晋.“贯彻(大纲)精神实施素质教育”.才智,2008,(16).

⑤郭富.“完善体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09,(01).

⑥贺杰.“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贵州体育科技,2005,(04).

⑦陈建国任燕.“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学研究”.科学咨询,2007,(08).

参考文献:

[1]苏建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01).

[2]宫明明.论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科教文汇,2009,(02).

[3]罗洪源.浅谈如何贯彻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下半月刊,2009,(2).

[4]谢威,张媛萍.浅论高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体育世界、学术,2009.1,(2).

[5]刘晋.贯彻(大纲)精神实施素质教育.才智,2008,(16).

[6]刘毅伟.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再思考.内将科技,20009,(02).

[7]孙金胜.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8]贺杰.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贵州体育科技,2005,(04).

[9]丁智鹏.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贵州体育科技,2005,(04).

[10]黎军,张大玲.对素质教育概念与特征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02).

[11]余东.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第8篇: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范文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一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英语学习中的“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极为头痛的事情语音、词汇、语言点的记忆积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经过“初次识记—遗忘—再识记一再遗忘—最后巩固记忆”的记忆过程来完成。教师就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记忆诀窍如:从点到块记忆法、愉快白信记忆法、瞬间强化记忆法、集中注意专注记忆法、比较归纳记忆法、找最佳时刻加强记忆法、运用遗忘周期反复记忆法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自信,怀着成功感,激发了浓厚的热情,消除了英语学习中的畏怯心理。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第9篇:实施素质教育的5种途径范文

教师的方法似乎不错,可是仔细一想,似乎又有些不对:如果是真的镜子或者是画在黑板上的表盘,学生还能从背面看出来吗?显然不能,因为在这里教师没有按本题的设计意图及目的,利用镜子成像规律让学生读出正确的答案。可以说教师没有按照教学的基本要求去完成教学任务。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多向思维能力,是本题的最终目的。答案只是显示这种思维过程及实践这一教育教学过程效果的一个标志。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根本,能力是目的,结果应该是外在的、形式的东西。这正如蕃茄成熟了就要红了一样,成熟是根本,红了是成熟的标志。

我们的教师应该关注什么是不言而喻的。但部分教师却把目光放在了外在的结果上,由此而采取了一种投机的方法:为了追求一个正确的答案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偷工减料,不按教育教学的规律办事。这就是狭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

一、目前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是以甄别、选拔功能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内容,以书面答卷及在此基础上的数字量化评价结果为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参数来操作实施的。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升学率”、“上线人数”,甚至清华、北大“两校”的上线录取人数似乎都可能成为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成绩的标志。“南京高考之痛”所引发的震动就在于此。

尽管在新课改的全力推动下,我们都在努力制定完善一系列全面考评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制度及措施,但在众多评价因素中,唯有学科考试成绩存在着相应程度的客观公正性及具体的可操作性,而其它方面的考评要素似乎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得以妥善解决并和学科考试成绩保持高度的一致。

如果说数字能真正地反映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果的话,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就必须从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情感、能力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活动,经历一个相对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获取知识的兴趣、能力,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成绩的质的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像洋思中学那样一定能取得高考成绩的辉煌。但是反过来想,是不是高考成绩上去了,就一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我们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太多类似于前文那样的偷机取巧、偷工减料的行为。

当前狭隘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编织了一张结实的面纱,遮住了素质教育的真实面目,使“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从“南京高考之痛”到“素质教育大讨论”,从“衡中现象”到“会诊新课改”,我们不难看出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尴尬:单纯的学科考试成绩以其合法的地位遮盖住了素质教育的真实面目,使应试教育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以其强劲的生命力占据着我们基础教育的阵地,使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伪化地位。

二、素质教育伪化的根本原因――急功近利思想

1.急功近利思想泛滥的原因。

掀开伪素质教育的面纱,我们不难发现,急功近利思想乃是造成素质教育伪化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而急功近利思想在基础教育领域及过程中泛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激烈竞争的残酷现实是急功近利思想形成的环境基础。对于我们的广大教师来说,随着生源的日趋渐少,巨大的就业压力时时压迫着每一位教师绷紧的神经:待聘、下岗、失业等威胁不停地敲打着教师理智正常的思维,面对考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一个好的成绩,就成了教师的坚定渴求。各种急功近利思想念头及在此基础上的伪素质行为就应运而生。

(2)教育评价机制的漏洞为急功近利思想在教育领域大展风采提供了合法的外衣。学科考试成绩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乃至是唯一的参数,是决定教师命运(评先、晋级、资金等)的直接因素。对此,教师自然有一种明智的选择:素质教育能从更加广泛的深层方面,实现考试成绩的实质性突破,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已经不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的需要。而狭隘的应试教育比素质教育来得更快、更直接:面对考试,一步到位,用题海战术实现和考题的直接碰撞是教师的明智的选择。

(3)事物本身的多样性为急功近利思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及实施空间。在获得高的考试成绩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方法:考试舞弊风险很大,但最有效,故有不少人以身试法;课堂讲题,课下做题,考前押题,实现与考题的碰撞,同样能取得好的成绩,这也是一种比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要来得更快且没有风险的办法。素质教育虽然能实现学生智、能、情的高度统一,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考试成绩的质的突破,是最科学的做法,但也是非常缓慢的过程。在急功近利思想的支配下,很显然第二种选择是最佳的。

2.急功近利思想的灾难性影响。

当前影响素质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急功近利思想给素质教育的开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1)从整体上讲,造成了教育活动的狭隘、功能的削弱。整个教育活动集中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就是教育的全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了必要的课外活动,没有了第二课堂,没有了社会实践活动。这显然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必然造成学生发展的偏狭。

(2)课堂教学的狭隘。“考什么就教什么”是狭隘应试思想的必然策略。学科分数比例的多少,决定了课程设置的时间分配,于是就有了主科、副科之分。即使某一学科内部,也因为考试内容范围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考点与非考点、重点与非重点之分。

(3)从教学管理的过程上看。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的手段和动力。一学期下来,课课练、单元测、自考、月考、中考、期末考等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始终。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也融入其中,共同构成了教学管理的强劲动力。

(4)教学思想及行为的投机。通过大量的习题筛选、练习、讲评练来实现与各级各类的考试竞赛的直接接轨。这是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当前社会上各种学科的习题资料泛滥的原因。

(5)教育理论经验的虚化。我们不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很少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因为实施先进理论,取得相应的成果,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能满足急功近利思想的需求。

(6)先进教育经验学习借鉴的形式化。洋思中学“十年磨一剑”,我们只看“一剑”这一闪光亮丽的结果,而不去思考其“十年磨”的过程。所以当我们拿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去应用时,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因为我们没有其“十年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丰厚的积淀。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丰厚的知识积累、理论素养、能力结构及深刻的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模式本身就含有急功近利思想的因素存在。从人的本身来讲,即使同一教学模式,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一个地区、一个学校在推广某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是对本地区、本学校教师的思想个性的一种束缚,是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所以说,急功近利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它最终让我们的素质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狭隘机械投机的轨道。长此以往,素质教育必然走向歧途。而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资金、师资、理论的不足,而是思想意识不足,是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下的渗透于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功利行为。所以,解决急功近利思想的存在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三、素质教育质的回归的实现方法

对症下药是治病救人的关键。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的伪化现象,我们必须从教育评价机制入手,通过评价功能来实现素质教育质的回归。

1.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应真正地体现出教育教学的规律。

要用“百年树人”的基本理念来支撑相应的评价制度细则。有多厚的土,长多大的树。应注重长期效应,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能够充分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丰厚的知识、思想、能力底蕴。这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也是一种真正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对于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2.要重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质性的全程评价。

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要能从一个地区、一个学校、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及总结评价的真实性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这样对于素质教育实施的伪化行为有着极大的扼制作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其必然的结果。

3.要充分地体现出“质”性的评价内涵与力度。

单纯的量化评价结果使素质教育与狭隘的应试教育鱼目混珠,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要能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上判断出其实质的东西,从而使伪素质教育行为无存在空间,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当然,实施质性评价可能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标准的不统一、缺乏可操作性、工作量大等,但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急功近利思想对教育的影响的有效途径。

4.要务实、公正、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