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馆物业管理范文

图书馆物业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物业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馆物业管理

第1篇:图书馆物业管理范文

1.案例教学法

建筑识图课实际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是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及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的一个综合应用。建筑识图课的学习,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因而,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案例的选择笔者选择了一已经建成的三层办公楼施工图作为学习的案例。该套图纸难度适中,覆盖面广,涵盖了物业管理专业建筑识图的所有内容,适合该专业学生使用。(2)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用案例教学法,需要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由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单一教学方法,改变为以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情景对话教学等方式来实现,营造课程教学的宽松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就是走进现场,以实际工程为例进行学习。它的优点在于,直观、明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现场教学主要在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像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等是我们进行现场教学的主要教学对象。走马观花、放羊式的参观不是现场教学,现场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进行现场教学的实际工程,弄清该实际工程的构造特点,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必须带着任务进入现场,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提前导入现场教学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现场学习。再次,现场教学必须有组织的进行,一般6个人一组,组长负责管理本组成员,以便现场教学顺利进行。最后,有评价,对每组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反馈,主要检查学生测量记录的原始数据是否真实,有没有弄虚作假,有关建筑工程构件的绘制是否符合制图规范的要求,对弄虚作假的数据要求重新测绘,对制图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提出指导改正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建筑工程构造做法建立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加深了相关构件含义的理解,而且能将建筑工程制图方面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方面的能力。

3.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

现场教学法直观明了,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建筑工程的隐蔽工程部分,案例工程较复杂的实体造型等,现场教学法就爱莫能助了。我们采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我校购置了鲁班算量软件和建筑识图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利用这两个软件都可以建立建筑工程的三维模型,模拟工程建造过程。三维模型建成后,可以放大缩小,可以旋转,能够让学生从各个角度看到建筑的各个细部,解决学生空间想象差,建筑构造常识少的问题,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4.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课后,联系课程进度布置学生实操作业,比如,学习建筑施工平面图时,要求学生来绘制教学楼、实验楼、食堂、办公楼的某一层建筑平面图。在布置作业时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应先了解所作业难易程度,学生经过适当的努力能够完成,否则,太难,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太简单,学生又得不到很好的锻炼。(2)作业要求分组完成,一般4-6人一个组,小组长负责组织作业的分工,以保证能够高质量完成作业,同时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作业的评判改变老师一人判的情形,采取学生交叉互判,老师终裁,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考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期末考试占比例较大,而且大多以闭卷的理论考试为主要方式,建筑识图同样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更注重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因此考核情况如下:学生最终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表现(20%),课后作业(30﹪),期末考试(50﹪)。这里要重点指出,期末考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闭卷理论考试,而是采用现场抽题,现场回答的形式。考试的题目是以一套施工图为大背景,老师根据这套施工图列出若干题目(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不同五道题),学生在考试前一周拿到图纸,有一周的看图准备时间。考试时,学生按照事先排好的顺序抽题,每位同学有大约五分钟的准备题目时间,准备时可以查看参考资料和图纸,但不能再和同学交流。没有抽到题和已经答完题的同学保持安静,听别的同学答题,并给其答案做出判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成绩,同时纠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的错误。尽管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这种考试形式都有些难,但笔者还在坚持,并不断完善,并认为有以下好处:(1)这种形式考试给学生提供了一锻炼自身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平台,物业管理要和各种业主打交道,所以学生敢于表达、会表达很重要。同时学生很快面临就业,要把自己推销出去,表达依然很重要。(2)学生专业学习得到了一次升华,他学到的不再是书上的理论,也不是自己所抽取的几道题,而是对一个完整工程的应用性的学习,是这门课,甚至是与该课程相关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3)杜绝了那些平时不努力,考试抄袭得高分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对于教师,每一次这种考试的进行,都是自己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第2篇:图书馆物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文化的普及,理念的开放,国家和地方的图书出版、发行量迅猛剧增,而且内容繁复,更新迅速,瞬息万变,于是21之世纪被誉为“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一发展形势在给以专门从事信息资料收集、整理、服务为己任的图书馆行业带来无穷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业务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重要的方面便是图书馆业务的规范化建档。本文从图书馆业务档案的概念、现状出发,以思维、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对图书馆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粗浅的研究和思考。

一、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的概念范围和现状

(一)图书馆业务档案概念

图书馆业务档案是指图书馆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并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被查考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集合。作为图书馆业务档案,它既具备一般档案“反映同一个具体单位不同时期的活动,形成具有一定的条件,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原始记录性和知识信息的传递性”等普遍属性,在分类上,它又属于专门档案的范畴,在内容和管理上自成体系和特征。

(二)图书馆业务档案范围

图书馆业务档案的建立既要遵循一般档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又要按照自身专业的特点进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来完成。图书馆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资料繁多,内容广泛,既有直接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行政指导性、指令性文件材料,也有业务对口的上级单位、横向单位过来的业务性文件材料,还有图书馆自身事业发展情况材料及业务工作统计材料等等。具体工作则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检索、统计、保护、修复、复制、利用和研究等等。

(三)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现状

由于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属于完善性工作或善后性工作,一些图书馆领导或一些人员缺乏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理念,过于强调眼前效益,对于图书馆业务档案的意义认识不够,从而影响了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使档案资料的连续性、真实性、完整性受到影响,最终影响了图书馆整体业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降低了档案资料的考察、评估等应有的史料价值。主要表现为:1.从事业务档案管理的人员专业素质不够,缺少再学习的动机,客观上不胜任档案管理工作;2.业务档案管理架构不科学,体制不规范,过程无秩序,导致档案资料流程无序、建档不合理,人员工作效能低下,难以与外界业务单位接轨;3.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护等环节上存在疏忽、脱节、失真、混乱、浪费等现象;以致档案资料不能起到对图书馆自身工作的考察、评价作用;4.形式化地建立档案,缺乏科学有效的研究和利用,致使档案资料不能发挥应有的实用价值。

二、图书馆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新,首先表现于信息的创新。图书馆是信息的收藏者、管理者和传播者,因此,图书馆事业是国家创新体系支撑的重要力量。时代在创新,作为支撑社会创新体系重要力量的图书馆尤其需要创新。然而,创新虽然在形式上以“新”为名,但是这“新”的核心要素却是“科学”和“进步”,否则单纯的形式创新是没有任何实际生命力的。现代图书馆藏书众多,业务纷繁复杂,管理千头万绪。信息创新则意味着作为图书馆的具体管理对象――信息资料将会向着更加迅猛、繁复的形势发展。为了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需要对图书馆的业务活动进行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业务档案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图书馆业务工作全面规范化的体现。科学的、规范化的业务档案管理对于图书馆的业务开展、工作研究、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一)业务档案建设是图书馆科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图书馆业务档案本身就是图书馆业务内容之一,而且它对于图书馆工作中的采购、编目、布局、保管、服务等其他业务环节都具有记录性、指导性、提纲挈领性的作用。

(二)建设好业务档案工作是图书馆全面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要实现图书馆业务的科学管理,需要对图书馆现有的馆藏文献状况、业务流程状况、服务社会状况、工作效益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研究,这就需要以内容真实,取用便捷的业务资料为依据。

(三)业务档案建设是图书馆业务工作全面规范化的体现

一个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是否规范,需要对其业务工作进行综合考量和评价,其中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环节。一份小小的业务资料,在眼前看起来只不过是吃力不讨好善后工作,可是过后就有可能成为某个时期发展所依据的重要开端。此外,规范化的业务资料初管理、流转、保存还可以积极地促进图书馆业务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使各项业务都按设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实现前后连贯,相互衔接。

(四)业务档案建设是保存图书馆重要资料的手段

由于业务资料及时、翔实地记录了一个时期图书馆的业务往来以及生存、发展状况,反映了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巩固、发展、改革等历史状况,通过对这些业务资料的合理化分类、科学性建档、规律性存档,就可以“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使图书馆工作发展有凭,改革有据。

三、如何进行图书馆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其管理水平的优劣将从宏观上影响到一方文献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转播。要想从根本上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需要图书馆乃至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正确策划和引导,在完整的理念贯彻,统一的思想指导,充分发挥图书馆人力、物力的前提下,利用原有的档案资源循序渐进地进行。要使业务管理和业务档案管理两项兼顾;使眼前效益和长期发展目标全面统筹。

(一)提高领导层的业务档案管理意识

一切业务问题、效益问题都是人的问题,首先是领导的问题。因此图书馆的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在图书馆的当家人这一环节上把好关,把懂图书馆业务流程,重视业务档案管理的人员调配到图书馆从事领导岗位,并对现代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专项工作进行学习、调查和研究。

(二)通过外部借鉴和内部评价,完善业务档案总体框架

在组织专门人员去业务档案建设的先进单位参观考察,进行横向借鉴的前提下,对本馆现有的业务档案管理框架、流转程序、操作效益、研究和利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和缺陷,按图书馆业务档案学的原理和要求重新调整和完善本馆的业务档案管理体制框架、流转程序、保管机制和研究利用机制。

(三)建立明确可操作的业务档案工作执行机制

落实专门人员负责按既定业务档案管理体制框架、流转程序、保管机制和研究利用机制的要求,对今后的业务资料流转和建档过程进行规范化的日常指导、把关,并做好明确的与前期档案的阶段性截止和有机衔接;落实相应的工作效益考评制度,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综合效益考核,与个人利益挂钩,使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处于日常性状态。

(四)利用全员力量,共同促进业务档案建设

对所有可能产生业务资料的岗位人员进行档案基本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的培训和指导,使业务档案建设和管理意识深入人心,做到人人懂档案,人人都按照档案建设制度开展业务,人人都会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档案。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业务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方面便是图书馆业务档案的规范管理。为此,我们需要在借鉴先进图书馆经验,评价自身图书馆现状的基础上,按现代图书馆业务档案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和完善,使图书馆真正肩负起“国家创新体系支撑的重要力量”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学熙.图书馆业务研究与业务指导[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1.

[2]梁继宏.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兰台世界,2002.

[3]方敏.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

[4]司敬新.试论高校图书馆的档案工作[J].档案天地,2006(2).

第3篇:图书馆物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乡镇图书管理员 业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71一01

一、了解农民需求信息,做好乡镇图书室文献资源采集工作

农民需要什么信息?我们结合当今农村、农民生活状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民生”方面。即民众生存与安全的最基本需要,它主要来自政府信息公开层面,如惠农政策法规、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安全保障、基本教育保障、突发性事件管理等信息。

2、健康与保健方面。基本医疗保险、健康保险等。

3、实用技术方面:科学种养知识、生产技能培训、农业专家咨询等。

4、便民服务方面:通知公告、本村动态、办事指南、热点内容等等。

5、市场供求方面:农村市场流通、农产品信息等。

6、生活消费方面: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

乡镇图书管理员应切实了解农民读者的信息需求,以此作为图书室文献资源采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科学理性的引导方式与农民生活的感性认识相结合,切合当地农民的知识需求。

图书室文献采集工作包括“采”和“集”。采,指采购图书、报纸、期刊、声像资料等。集:指征集,搜集购买之外的各种图书、资料数字资源和少量的实物(如民俗生产生活器具等)。换句话说,文献资源的补充更新不仅仅依赖资金购买,更需要图书管理员的智慧去发现,更依仗图书管理员的辛勤采集。

文献资源采集渠道主要有:上级配送、图书室购买、社会援助、征集、数字资源下载、网络链接导航等方式。

二、乡镇图书管理员要成为“善于交流的知识经纪人”

“善于交流的知识经纪人”,用专业的话语来说,就是“牵线搭桥,为不确定的知识信息与不确定的读者建立起确定关系,替双方寻找机会促成‘交易’。意思是乡镇图书管理员不仅是照看图书室,而是要学会积累、整理、传递知识信息,在知识信息与其需求者之问构筑起一个便捷的通道。村民们可以到图书室来咨询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等方式得到咨询帮助;善于利用通常读者向图书管理员咨询的机会咨询读者,长到老学到老,乡间的能人不能少,在乡镇图书室这样的公共知识空间里,管理员应该有能力吸引乡亲们到这里来交流,管理员必须学会倾听、交流、沟通、探讨、积累等技巧。

在日益重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服务的国家大环境中,大到农业部网站,小到各地各种涉农网站,都有大量的与当地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的知识信息资源可供参考利用,需要图书室管理员促成“交易”。向村民宣传介绍,知识信息,充当知识的“经纪人”。

三、文献流通及阅览服务环节的把握

文献流通是乡镇图书室最基本的服务方式,是图书室直接面向读者,传递知识信息,提高人们文化素养,践行公共知识信息服务的最前端工作之一。文献信息媒介多样化的当代,农家书屋文献流通不仅指传统的印刷型纸质文献,也包括数字资源流通。乡镇图书室文献流通工作主要包括外借、阅览(包括电子资源阅览)、复制、宣传、展览、还包括文献流通制度的建立等。文献流通制度则包括借书制度、阅览制度、文献复制制度。

乡镇图书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基本服务的又一主要方式,乡镇图书室阅览室和图书外借往往是一体的。图书管理员在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合理把握文献资源,明确不宜外借的书刊资料。

现代乡镇图书室多以开架方式提供借阅服务,读者犹如进入自选商场(超市),自由选择、浏览、借阅书刊。但这并不意味着图书室所有书刊资料都可以借回家在私人空间使用。不宜外借的书刊主要包括:

①市场上不流通的,具有地方史料价值的。如村情村史资料、家族谱牒和一些“不可再生的”、“单本的”手稿、照片、乡土文学小册子等资料。

②工具书。工具书是检索性的、供人质疑查考用的,不似一般图书按逻辑次序对某一主题进行系统的阐述,供人系统阅读。

③报纸。报纸时效性强,借回到私人空间就失去了乡亲们及时了解和共享新闻的价值。

2、建立合理阅览制度,遵循生产生活规律灵活安排开放时间。

乡镇图书室阅览登记制度包括传统的书面登记和电子上机登记。阅览登记制度是读者利用图书室的最基本的配合,是为了记录人流量、为图书室发展提供参考,也是衡量图书室读者服务工作的一种尺度。图书室管理员应做好宣传、说明工作,取得读者配合。

乡村地域性强,受众面较为集中,服务对象相对稳定。村民利用图书室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特征,有伴随传统节庆习俗,圩日贸易集市的积聚性特征,图书室开放要适应本镇生产生活规律。

参考文献:

第4篇:图书馆物业管理范文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概念,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措施,以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和服务职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问题措施。

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概念。

1、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法,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以期完成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

2、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促进企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教学充分服务的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3、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靠关系走进图书馆的。学历层次低,工作只能简单应付,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

这一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落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这种的服务理念,多想读者之所想,多为读者提供方便。

2、营造图书馆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它要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吸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努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总之,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如何改善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管理的创新,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措施,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魏建功:《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1期。

第5篇:图书馆物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中小型企业;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随着现代计算机通信、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图书馆开始发生巨大的变革,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推动着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方式的变革和发展,导致了图书馆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出现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及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一个三元组:DL=(LDS,LT,∑),其中LDS是图书馆的数据结构,并已全部数字化,主要指工作人员、读者、文献资料、货币;LT是图书馆事务的集合,并可编写成能够运行的程序,主要指用户管理、数据组织、主页制作、书目查找、全文下载等;∑是图书馆的硬件环境。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多媒体数据与信息管理方法的有序结合,这种管理方法把数据表现为一种对不同社会环境的人们有用的信息知识。

一、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特点

1.服务对象社会化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已经由传统图书馆的一馆一舍模式走向全开放的社会,其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也从面向某个图书馆或文献情报中心而转向整个社会。

2.服务内容数字化和多样化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不再局限于自身采集收藏的文献范畴,它还包括哪些利用网络所获得的,本不属于图书馆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即各类型数据库、多谋体信息、网页以及与其他信息资源的链接,还包括蕴含各种信息和知识的产品以及掌握知识的人等。

3.服务项目高层次化

由于信息加工的知识化、智能化和完备的检索系统的建立,使数字图书馆能够为用户一次性提供所需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的全文、照片、图像、声音等各种知识信息,由信息提供的分次满足转变为信息提供的一次满足。

4.服务手段网络化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上网,变独享为共享;信息服务进网,变手工服务为网络服务;信息服务机构联网变单体为组合,即一个全新的开放性网络服务系统。

5.服务方式多样化和主动化

首先,数字图书馆利用自身的web站点,将自己丰富的馆藏信息展现在读者面前,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其次,通过网络以及方便快捷的搜索引擎,引导读者查找世界各地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再次,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内容不再局限于目录、文摘等,而是多方位地提供全文信息浏览、数据软件下载、音频视频点播等多媒体信息的服务。此外,数字图书馆还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供专门信息咨询服务。

数字图书馆不断地、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提供导航式和个性化服务。

6.服务资源共享化

数字图书馆允许多个读者同时存取同一信息资源,可将以字符编码形式或电子页面图象形势存储的文献信息传输到远程读者的工作站,供读者浏览或经授权后打印。

7.服务流程一体化

集咨询功能、文献检索功能和文献提供功能于一体。

8.服务的产业化

数字图书馆可利用其本身信息资源的优势,实现信息服务商业化、产业化。

二、实行多层次服务

图书馆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不是简单的借借还还,将书籍、资料罗列上架,而是深入到文献中的某一主题,某一信息单元,使文献的开发逐渐向深度加工发展,大力加强了二次文献工作,从大量的文献中筛选有关的情报,信息,编辑成各种书目,索引,文献,向用户提供文献线索;二次文献要提高覆盖面,增加检索途径,缩短时差,进而实现数据库化,有条件的还应开展三次文献工作。经过图书馆加工产生的二次文献,如信息汇编、专题索引、文摘等,这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追加一定劳动后产生的知识产品,它具有商品的性质,应该让这些知识产品进入市场,通过市场供需双方的等价交换,才能使图书馆的服务更有针对性,促进情报工作更迅速的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使图书馆获得更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强图书馆发展的活力。

开展信息检索、参考咨询服务。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图书馆,都普遍收藏了大量的电子型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检索或联机检索馆藏数据库向读者提供服务,其中CD-ROM数据库几乎成了各图书馆信息数据库的主要支柱,它可以用于信息的定题报道,回溯检索,成果与专利查新,为读者提供文字、图像、数值、照片甚至声音信息。

开展信息检索的网络化服务。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发达国家各图书馆除建立了各自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外,还参与了地区,全国乃至国际网络,许多图书馆利用国际网络检索等大型数据库,提供各种服务。

三、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哈尔滨市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有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有dialog数据库(国际联机检索)和EBSCOhost, 当馆藏资源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时,我们可以通过馆际协作文献传递。文献传递是根据读者的需要,馆与馆之间通过复印、扫描、邮寄等方式,共享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报告等的一种服务方式,返还式文献传递称为馆际互借。我馆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中国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有预付款,可以通过以上三个单位文献传递论文;在国家图书馆有预付款,可以馆际互借图书。

我馆应当把文献信息服务延伸到企业的生产、销售第一线,主动为工商企业及大中小企业服务。特别是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中小企业及乡镇企业,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比较注意新产品的开发,但他们又常常苦于信息渠道不畅,所以我馆为中小及乡镇企业服务大有可为。

马克思曾说过:“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发展生产力”。据统计,从事某项研究工作,查找资料的时间要占去1/3,或更多的时间,我馆有电话咨询项目,读者不需要花很长时间,跑很远的路到图书馆来,而是在单位,在家中利用电话获得所需的信息;我馆网站上有全国联合参考咨询网,现改名“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登陆网站,可免费获得论文原文(博硕士论文)、专利、标准等。

我馆丰富的馆藏及咨询员精湛的业务,利用数字图书馆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很有优势。2005年我馆科技参考部成立了企业服务网,发展了哈尔滨天路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制药厂、中石化哈尔滨分公司、哈尔滨乐泰药业有限公司、哈尔滨三乐源生物工程公司等50家用户,为它们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

哈尔滨天路药业有限公司,2005年加入企业服务网。2007年我们为该企业提供课题服务28项,提供文献信息762篇。该企业借助我们的服务,有20项服务课题取得服务效果,我们的服务为该企业解决了“食品标准中含量测定”、“质量标准中毛蕊老鹳草的鉴别方法”等具体工作问题20项。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制药厂,2005年加入企业服务网。2007年我们为该企业提供课题服务23项,提供期刊文献310篇,专利文献14篇,标准文献2篇。该企业借助我们的服务,有20项服务课题取得服务效果,有4项课题用户,我们的服务为该企业解决了“药品辅料添加的标准问题”、“提高工艺标准问题”、“牡丹皮成分测定”、“丹皮酚结晶”以及“艾愈片稳定性”等18项具体工作问题。

参考文献:

[1]武金旺.科技信息机构为民营中小型企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9):29-30.

第6篇:图书馆物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科服务专业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6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113-01

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献信息中心,其直接担负着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助力作用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院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科研的水平。因此,图书馆建设,要坚持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科研环境逐步进入到网络化时代,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是前所未有的。院校图书馆与学科服务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相关资料表明,我们在提升学科服务水平方面,还面临着很多问题。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坚持学科服务的功能,势在必行,而坚持学科服务的关键,在于学科服务怎样践行专业化的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在学科化服务中还存在知识结构尚难适应学科服务的要求这一值得我们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在思想认知上,还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

以《独立学院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的统计资料显示,当前在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方面办得较好的单位,多为一些驰名中外的名牌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而相对与独立学院而言,各独立学院相对滞后于上述大学。

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在图书经费和管理人员等方面都受到明显的限制。就此而言,独立学院确实与那些老大名牌院校难以等量齐观。然而,这些状况,不能成为独立学院难以实行学科服务的理由。我的看法是,越是建校时间短,越是购买图书经费有限,越应坚持学科服务的方向。原因也很简单,坚持学科服务,可以把有限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我们独立学院图书馆藏比不上北京大学,但是,如果我们所购买的图书,都是我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科研上所急需的所关注的知识和资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功能,真正把钢用在刀刃上。反之,尽管馆藏图书很大,但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相去甚远,师生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想看的图书看不到,该查的资料查不到,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学科服务的系统机制,尚未建立,尚待完成。

学科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图书馆而言,它涉及到图书采购、编目、上架、借阅,以及各种资料信息的搜索、整理、查询、阅读、交流等诸多环节。对外而言,又涉及到与学校各学科部门和科研单位,以及与广大受众师生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沟通,交流的渠道、平台、窗口,咨询服务等。就此而言,我们的学科服务,还处于不系统,不完备,不得力的状况。急需在实践中,加以认真,研究解决。

创立独立学院学科服务的系统和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们不能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而应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去促进和推动学科服务的深入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学科服务的专业化问题。

专业化不是一句空话,它要落实图书馆建设的方方面面,具体说来:

(1) 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的专业化。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程中,都应朝学科馆员的方向努力,既要多能,更要一专。努力使自己成为某学科专才、行家,熟悉某一学科的性质,知识系统及相应的知识成果、科研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为师生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学科馆员也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学习新科技,把良好的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对信息获取渠道的更新要及时,对与对口服务学科相关的知识要不断加强。领导方面,更应在人员配备方面,提升专业化水准的要求,更要注意吸引高层次专门人才加入到自身队伍中,抓住机会培训学科馆员,制定良好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这样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为学科服务提供人才能力上的保证。

(2) 采取相应措施,强化专业化服务的机制和功能。专业化学科服务应贯彻到图书馆建设的全过程,在图书馆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上,都应体现专业化的要求,如图书资料的采购如何专业化,图书编目上架和借阅如何实行专业化要求,各种网络、电子信息资料如何适应专业化管理等等。

图书馆与各学科,各科研部门以及全校师生,应建立一体化的、经常性的沟通渠道和联络平台,促进、保证学科服务的专业化。凡此种种,都是我们应着力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3) 建立专业性的服务载体和服务平台,满足专业性的需求。独立学院专业化的服务模式应当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和学科馆员的优势采用各种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服务载体和服务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动态化信息服务,把图书馆的作用最大化。专业化服务的过程包括,服务用户咨询,用户需求分析,制定服务策略,用户信息反馈,记录结果,库存更新。学科化服务的流程能够实现自身的集成化和多层次化,为学科用户解决学科专业问题提供了最快捷、最便利的服务。

小结:在独立学院实行专业化的学科服务,势在必行,大有可为。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如何满足时代的要求,真正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淑君.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

[2] 金旭东,李国庆,李海鹏. 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75-88.

第7篇:图书馆物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图书管理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189-02

一、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当前网络在图书馆中得以广泛应用,文献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给传统的呆板滞后图书馆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图书馆的数字化、集成化、速度化、有效化的优势使之成为21世纪图书馆发展方向的主流。网络既是图书馆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又起了促进和催化作用,是图书馆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随着图书馆实现自动数字化,建立图书馆局域网,并能与互联网互联进行信息共享,成为互联网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公众对信息资源的大量需求,使图书馆网络信息量趋于庞大,也变得复杂多样,如何有效地建设、维护好网络,并保持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是图书馆需要解决的一项长期系统工程,相应地要求图书管理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使得与网络信息化同步。这就对图书管理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其在网络化的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

二、网络信息化下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

网络信息化下的图书馆,数据和信息是生命,准确而完整的数据库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正常开展的保证。旧有的图书管理员的管理技能和知识结构已然无法适应这种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化专业知识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当今科学发展使得各类学科高度细化、大量集成和交叉渗透,这就给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具有以下素质,才能适应适应网络信息化下图书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1.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图书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包含社会各个阶层,工作任务繁重多变,因此要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从业道德教育和服务宗旨教育。图书管理中网络的运用与管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效应,网络的虚拟性往往会带来一系列道德与伦理方面的问题,进而会影响人的道德水准,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于图书管理员要求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细腻的工作作风,真诚的服务态度,积极的隐私保护意识,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敏锐的知识产权观念。

2.深厚的业务素质

图书管理员应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业务素质,具体体现在:首先要系统性的掌握图书信息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其次是了解图书管理业务程序,熟悉自己所管理的图书信息的内伸外延;再次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最后应注意提高外语水平,能够识读相关外文图书信息,提高外文资料的利用率。

3.较强的信息意识素质

现代的图书馆信息量翻倍式增加,图书管理人员要敏捷地捕捉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及时地收集及更新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以充当各层次读者的助手;同时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信息技术处理知识,能够对各类信息进行独立筛选、甄别与整合,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使读者能够很快地检索到需要的知识信息,提升了信息利用率,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

4.超前的思维素质

网络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管理维护好网络,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全局的观念来考虑问题,并要有预见性;其次,图书管理网络信息化是一个不断革新的领域,需要管理者勇于创新;再次,图书馆信息化、集成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需要我们去积极研究。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随时随地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会使得我们变得迷茫和困惑,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及超前的思维能力。

5.必要的管理素质

目前的图书馆界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管理人员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尤其是缺乏管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图书管理工作不仅是对知识信息的管理,也是对人的管理,包括服务对象及管理者本身。网络的运用颠覆了传统的知识信息传递手段,具有虚拟特殊性。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排除硬件设备外最终取决于使用者的运作状况。或者说网络是否能保持正常运行,主要的问题不是技术方面,而是取决于使用者的社交关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因此人的管理是网络管理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图书馆管理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工作得到全方位的进度和变化,图书管理人员的身份也在改变。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图书管理人员应及时调整并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主动进行能力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信息化下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

应根据社会的时代要求和网络信息环境下对图书管理人员的道德要求,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倡导图书管理人员自我教育的同时,通过社会实践锻炼、政治理论学习、举办岗前培训等多样活动,以及对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进行宣传和教育等方式,加强服务读者、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要大力宣传图书管理工作的作用及意义,培养图书管理人员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图书馆不仅成为读者的知识殿堂,而且还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对图书管理人员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计划,适时地组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轮岗实践教育活动,使他们能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2.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现代社会知识信息的存储和传播通常通过网络进行。图书管理的信息化给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传统的图书管理形式人工操作多、劳动量大、效率低,已经远不能适应电子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程序向利用计算机网络转变,就要求图书管理员掌握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存储的技术。图书管理人员还要掌握外语知识,拓宽服务的范围和领域,这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走向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的需要,是顺应时展的需要。随着知识信息资源共享及全球信息网络的联通,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分析、辨别和收集有用信息。互联网上的语言部分是英语,管理员只有具备扎实的外语知识,尤其是英语,才能有效地处理、加工网络信息。因此,只有具备外语知识才能直接地了解国际动态,便于直接的收集信息资源,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传递工作。

3.培养图书信息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

现代社会的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开发、储存及传播的重要阵地,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当今已经进入知识信息爆炸时代,图书管理人员作为知识的引领者,其知识框架的核心内容就应该是如何进行获取知识信息。对于现代图书管理人员来说,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是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必备条件。

图书管理人员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管理,因此图书管理人员还应该要有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当代的知识信息社会中,每一个公民或者组织都应在知识信息的接触过程中遵守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章。只有洞悉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才能在知识信息的传播和利用中处于主动地位,从而避免产生纠纷或者抵触法律的行为。图书管理人员的另一工作性质就是服务,为了增加服务效率,图书管理人员还应学习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读者心理的需求,这样才能使信息服务工作准确到位,才能有效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品质。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本身而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工作心态也是非常必要的。

4.培养信息技术运用和处理能力

图书管理人员要具有能熟练的运用和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首先要对信息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能从冗杂繁多的信息中分析出具有可用价值的部分。能将各类信息加以甄别、筛选,从中整理出有用的内容并进行分类、整合、归纳,并能从中发掘出潜在的利用价值。要能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譬如能利用计算机平台建立各种图书数据库,处理各类图书信息,能从网络中猎取到各种读者需要的信息,能指导读者利用网络检索图书文刊,并能在网上解答读者的问题。

5.建立健全科研奖惩制度

图书馆必须制定科研工作规划,使图书馆科研工作有预期的目标。首先要建立科研工作考核奖励制度,对图书馆的科研工作要制定相应的指标,进行定期考核,实施奖励与表彰,提高科研的积极性,促使人人参与科研。同时,利用本馆的优势,对管理员的科研活动实行一定的开放政策,如在检索资料方面、打印复制方面等等。

6.选择合适的再教育途径

合适的再教育途径多种多样,可以进行函授网络学习、去高校进修学习,可以把教培人员请进来授课,可以进行内部轮岗相互学习。还可以与网络信息技术发达数字化程度高的信息科研院所、图书馆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请他们代为培养图书管理员的网络信息知识和管理能力,这样,更容易使图书管理员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场所。

四、结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图书馆事业是人类赖以发展的伟大基石,人类的发展时刻需要它的辅助。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的当今社会,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适应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及时调整并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乃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8,(3).

[2]唐家玉.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管理[J].人大复印资料,2001,(6).

第8篇:图书馆物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用户导向;资源整合;服务创新;参与管理

引言: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各行各业都经历着生存环境的巨变。此时,国内科技情报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入,各大专业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文献资源的逐年增加,传统的粗放型整合管理和服务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文献资源整合和服务的目的已不仅仅是获取庞大的信息,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深度挖掘、分析和处理,从而有针对性地引进高质量、高需求的文献资源并加以利用。NSTL化工分馆在现实工作中,经过不断探索,优化资源结构,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具有该行业特色的新型文献资源整合管理和服务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化工分馆作为NSTL九家成员馆之一以及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下属资源保障部门,多年来持续专注于石油化工、环境科学及相关领域科技文献资源的收集、整合与服务,已逐步成为我国化工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和权威机构[1]。

一、新时期文献资源整合管理导向原则与观念更新

1.从资源导向到用户导向的转变

在NSTL成立之初,外文科技文献极度匮乏的背景下,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重心是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广而全地收集海量资源,各专业分馆的基层人员往往只是根据各大合作出版商和数据库提供商推荐的书目订单筛选各自行业及相关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并进行粗放式整合。由于缺乏有效宣传和对用户需求的充分论证及调研,浮现出文献资源激增和用户使用率下降的矛盾。

此时,NSTL适时调整战略,将重心转向用户需求,形成以资源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理念。化工分馆也在NSTL总体规划部署下,实现从资源导向到用户导向的转型,从粗放采集到以需定采的转变,扩大业内宣传,合理利用经费,根据用户需求整合采购资源,充分挖掘文献利用价值,服务广大用户。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和新技术的驱动下,各类专业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整合就是对用户需求的整合,要以用户需求作为工作导向。

2.从单一资源采购加工中心到咨询服务中心的转变

NSTL经过多年努力,通过反复改造升级包括联合编目系统、联合加工系统、服务系统在内的多个网络信息系统,科技文献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成型,资源整合、数字化加工和处理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然而,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工作者对科技文献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检索和获取文献本身,而更希望获得的是深度挖掘、有高附加值、可直接利用的信息或是产品,信息情报专业人员要做的就是帮助这些用户过滤无用的信息,利用专业文献分析技术有效开发和整合各类用户所需资源,提供从文献原文数字化加工、信息挖掘利用到专业化咨询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确保用户获得精准、及时、优质的文献信息,提高用户的科研效率。

广大科研用户是各领域的专家里手,但对情报信息工作往往又是外行,化工分馆结合用户需求和自身特点,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和中化信咨询事业部(与化工分馆同属于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开展内部合作,集合一批具有化工行业背景和信息情报背景的专业人员共同服务于广大用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直接向用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整合产品,使用户利益最大化,进而使用户产生粘性。

通过多元化、深层次整合资源,实现向咨询服务中心的转变,能够有效获取用户,而用户则是各类专业图书馆获得更大发展的关键。

3.从各自为政到全员参与管理的转变

化工分馆由资源建设部、数据加工部、网络部、流通服务部四个部门组成,在传统工作模式下,文献资源整合通常是由资源建设部负责采集文献信息,数据加工部和网络部分别进行资源的加工和揭示,最后由流通服务部面向用户进行服务,各部门在整个过程中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对其他部门工作的认识。在文献资源总量较小,服务模式单一的图书情报业发展初期,这种工作流程能够很好地满足资源整合需要,但随着资源规模的激增和用户导向时代的到来,这种流程的弊端逐渐显现:参与文献资源整合的部门无法直接面向用户,而唯一面向用户的流通服务部又缺乏对文献资源整合工作的有效认识,这无形中增加了沟通成本,降低了整合工作效率。优质的整合服务必然源自高效协同,因此畅通部门间、用户间的沟通渠道显得极为重要,参与管理此时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参与管理是民主管理的一种形式,专业图书馆各部门职工通过参与开放式的跨部门讨论、文献资源整合的决策、目标的定制及执行相互监督的管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集思广益[2]。

通过积极倡导全员参与管理的模式,调整思路,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通过反馈机制和各种用户会议,广泛吸收用户参与管理,倾听用户声音,优化文献资源结构,改进服务质量,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参与管理理念的融入是专业图书馆文献资源有效整合的新要求。

二、信息服务创新与实践

1.追踪行业动态,打造专业化集成化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创新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是NSTL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分馆作为与科研企业密切相关的三家成员单位之一,时刻关注本行业的发展与企业创新,实时追踪行业的最新动态。2007年,在NSTL的大力支持下,化工分馆基于行业需求,打造了涂料、塑料、农药三大专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对专业领域科技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加工、组织、服务和整合管理进行深层次探索和揭示[3],之后又依据用户需求陆续建立了硅材料、节能减排和科技资讯等多个科技信息平台,初步整合了行业热点信息,并结合用户使用习惯,为用户提供快速检索、行业动态推送、参考咨询、文献原文请求、产品查新等一系列服务,成为NSTL服务企业用户,助力企业创新的新尝试,是NSTL服务体系的重要扩展和延伸。

顺应时展,利用高科技手段动态把握行业热点、助力科研创新是各领域专业图书馆未来必须具备的素质。2.扩大用户宣传,整合特殊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

为方便用户尽快了解、认识和使用NSTL的文献资源及信息产品,化工分馆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用户宣传工作,每年通过“企业协作网”年会、专题讲座、学术交流研讨会、国内外行业展会等形式深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国家科研创新主体,了解和挖掘用户实际需求,以此为导向,规划资源建设、创新服务模式。

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找到规律,积极开展定制化服务,是如今情报信息服务人员急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以原文请求为例,化工分馆经过统计,每年原文请求量中,专利请求量达到2000余篇,占到年请求总量的20%,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时效性,通过深入走访和实地考察,经NSTL和上级主管部门授权与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提供商法国Questel公司签定了合作协议,购买了专业专利检索和分析工具“ORBIT全球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极大满足了用户专利信息检索和使用的需求。

通过宣传推广,细分用户类别,开展定制化服务,整合特殊需求,有利于各专业图书馆提高公众认知度,迅速树立图书馆的专业品牌形象。

3.利用多媒体沟通渠道加强用户联系,拓展用户推荐机制

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到来让传统意义的用户(读者)锐减。现今,用户获取文献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越发多样化,通过各种媒介,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对文献信息的实时追踪。利用多媒体渠道加强和用户互动,把握用户核心需求,建立用户推荐机制是优化资源结构和完善服务质量的新内涵。

目前,NSTL化工分馆在多媒体渠道建立上,根据用户习惯和新媒体发展,不断探索,进一步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除了依靠本地共建共享平台和OPAC系统的新书通报功能,实时更新通告,及时让用户了解资源到馆情况之外,通过开通微博、微信、QQ群等途径,与用户积极互动,更紧密地加强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

用户利用任何移动终端和网络终端可随时随地向线上情报信息专家、咨询专家提出想法及建议,同时,用户也向图书馆推荐自己需要的资源,图书馆根据用户的意见,及时总结、反馈,调整资源结构,优化服务模式,努力成为用户身边的文献咨询顾问。多媒体渠道的畅通是各专业图书馆传统用户推荐机制的有效拓展。

4.根据用户服务情况,构建资源评价体系,调整资源结构

近年来,化工分馆通过构建资源评价体系,加强了对用户资源利用情况的评估,通过馆藏资源量、数字化加工量与用户原文请求服务量的分别比对,总结出哪些类型、领域、内容、语种、成果是用户需求量最大的,哪些出版商出版的文献资源能够得到用户的青睐,以此为基础,调整馆藏资源结构,集中财政经费购买用户真正需要的资源。

以用户服务带动资源建设、合理构建资源评价体系是专业图书馆节约有限经费办大事和优化用户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对各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革命性转变,随着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深入和对数据相关性的探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资源整合思路和服务模式必将成为专业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http://.cn/ServiceGuide/zxzy.aspx?pd=ServiceGuide&lm=中心资源.

第9篇:图书馆物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业务外包 高校图书馆 核心业务

业务外包 (Outsourcing) 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即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20多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受到普遍的欢迎。图书馆业务外包(Library Outsourcing),是图书馆参照工业企业外包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指图书馆利用外部的专业化资源,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或重复性的业务,以合约的方式委托给外部服务机构办理,由他们代替图书馆提供服务,以克服内部人员不足,降低劳动成本,强化核心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图书馆服务水平。这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图书馆现代化经营战略和管理理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开始重视和采用业务外包。

一、业务外包给图书馆带来的益处

1.业务外包能节约资金,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以采编业务为例,将采编业务委托给书商完成,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采购取得价格优惠,另一方面,书商在完成购书的同时,实现了随书配送书目数据,有些甚至帮助图书馆将所购图书贴条形码、书标、盖馆藏章等,而且这些工作是完全免费的。这样,图书馆的采编成本就降低了很多,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因其成本低廉,已被很多图书馆采用。

2.业务外包能解决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

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人力资源的不足。

3.业务外包能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图书馆来说,核心业务就是图书馆所独特的、难以被其他行业所模仿或替代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要业务。在信息机构林立的形势下,图书馆要立于不败之地,务必要分清核心工作和非核心工作,将非核心工作外包,是为了将专业人员更好地充实到核心工作中去,从而建立起图书馆的核心竞争优势。图书馆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完成,将使图书馆的管理层可以集中精力实现对业务流程,人员配置进行整合,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服务功能以及服务质量,突出自身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特色与信息服务特色,进而提高图书馆的竞争优势,保持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二、业务外包可能给图书馆带来的风险

外包后的服务质量有时不尽如人意。企业受利益驱动,有时外包之后效率提高了,质量却下降了。例如在编目外包实践中将编目工作外包给书商,书商的编目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操作,由于工作性质,他们只追求数量,很少关注质量,而且他们也很少有提高业务能力的培训,这势必会影响数据的质量;每年招标的书商可能会更换,相应编目人员也会更换,这样一方面会加重图书馆的培训任务,另一方面经常更换新手难免会出差错,况且他们都是短期工,责任心及工作的主动性都会打折扣,会影响数据质量及业务的连续性和工作的衔接性。再如,将流通上架、整架、倒架的业务承包给学生工或临时工,而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更换比较频繁也导致外包服务质量低。

三、业务外包的范围

1.编目外包

编目外包是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且最具成效的一种。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是指图书馆借助于外部的力量或与专业公司合作,将馆内编目工作委托给从事分类编目的专业机构,有的还进一步把贴书标、条形码以及其它加工业务一并承包出去,使得图书到馆以后就可以直接上架,提供给读者使用编目加工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减少编目人员的负担,加快文献加工处理的速度,节省开支,解决诸如待编积压图书、工作量不均、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

2.部分流通书库和阅览室外包

将图书馆的书库和阅览室部分外包给图书服务公司或本校勤工助学的学生工管理。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将书库、部分阅览室的一部分业务工作外包给图书馆业务服务公司,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再如清华大学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将15个书库全部交给80名勤工助学的学生管理,也取得较好效果。

3.自动化业务外包

自动化业务外包是指在共同鉴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移植或委托专业厂商设计和开发,服务提供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整套的应用力案,包括咨询、软件系统、实施、运行中的维护、软件的升级、高质量的技术支持等。由于大多数图书馆缺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软件在不断升级,如果相关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由书馆自行开发,则图书馆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通过服务外包,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支出,还可以直接享受服务提供商提供强劲的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的优质服务。

4.后勤物业管理外包

高校图书馆新建的图书馆面积都较大。新馆的各种设施,包括公共卫生、消防、绿化、空调、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任务很重。通过后勤外包可以使管理层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精力用于业务建设中。后勤外包可以采用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全部外包可以向社会邀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对图书馆所有物业及设施、设备实施统一的一体化管理,图书馆只设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物业的宏观管理及与管理处的联络。较为普遍的是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部分外包主要用于:(1)清洁卫生项目,对于几万平方米馆舍来说,清洁卫生是一项较繁重又不可忽视的业务,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外包给保洁公司来完成,图书馆办公室可以建立明确的检查制度进行监督。(2)门卫人员,有些图书馆门卫人员年龄偏大,反应慢,责任心差,形象不佳。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就是将清扫工、门卫外包保洁和保安公司,取得较好效果。(3)设备维护项目,除计算机设备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包括空调、电梯、复印设备、视听设备等,这些也可以通过合约形式进行委外服务。

5.信息服务外包

图书馆为满足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把依靠自身力量无法提供的一部分乃至全部信息服务外包给数据库服务商或其他信息服务机构。

四、完善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对策

1.制定业务外包的策略

业务外包虽然会给图书馆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但不严格管理的外包也存在较多问题, 图书馆要实施业务外包,需要确定业务外包的项目并制定实施策略以争取外包的最大效益,并进行评估和确立外包方案,在听取和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写出可行性报告。

2.准确确定外包的范围

各个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应该根据学校和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图书馆人力、经费、技术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明确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专注于核心业务能力的发展,外包非核心工作。例如,对于编目实力很强、参与全国性大型联机合作编目项目建设的大中型图书馆,编目业务就要确定为核心工作;而对于编目实力不强的中小型图书馆就可以将编目工作确定为非核心业务,而将学科信息服务等确定为核心工作。

自动化外包方面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多数高校图书馆缺乏既懂图书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软件开发、网络维护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通过服务外包,委托专业企业直接向图书馆提供一整套应用方案,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还可以直接享受 IT 企业提供的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的优质服务,不失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3.注重把好业务外包的质量关

图书馆对外包的业务要把好质量关。首先,谨慎选择业务外包商,必须对承包商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对其信誉度、实力状况等方面做客观的分析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承包商作为合作伙伴。其次,与外包商签订合同时要考虑周全。图书馆与外包商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互惠关系,加强双方在外包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取得双赢的效果。再次,图书馆还应对业务外包过程加以监督,对其计划的执行进度、质量问题要时刻关注,对外包商的业绩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制定标准对其业绩进行考核和验收,严把质量关。

五、结语

图书馆业务外包是图书馆界近年来广泛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如何将图书馆非核心业务和服务进行部分外包,有效地整合图书馆资源,提升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高校图书馆快速发展是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关注的热点。业务外包在给图书馆带来优势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馆情来实施和定位业务外包工作,尽可能地避免业务外包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我们应加强业务外包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使图书馆的业务外包工作不断完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月娥,卢振波.我国图书馆业务外包现状及实施策略探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0(3):33-34

[2]肖群芳.论图书馆业务外包[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5):63-65

[3]朱复成.美国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得失及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 (1):30-32

[4]党洪莉,彭泽华.湖南省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情况调查及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