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糖健康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 学科教学 课堂教学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历史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素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动因性的作用。过去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被忽视,致使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变革,新、旧观念的对撞,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生活节奏的紧张,竞争日益加剧,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等等。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已成为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关键性问题。
我校作为省重点中学,肩负着为高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而重点中学的学生虽学业优秀,认知水平高,但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社会与家庭的高期望,面临着学业发展与全面素质发展的巨大矛盾,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难以真正认识和完善自我。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得到尊重和获得成功的快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班队活动等途径进行,但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有效地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利用学科知识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毕竟高中学生主要学习时间集中在课堂上,而事实上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在备课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作用,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在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健康心理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那么,在中学如何具体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留心处处皆学问"。各科教师如果都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上结合学科特点做点文章,当一个心理健康咨询师是不成问题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教会学生如何塑造良好的个性,如何培养良好的处世能力,适应社会。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1.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学科知识适时拓展,挖掘学科知识的内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处于向成人过渡的时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趋于成熟,但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客观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从被人照顾到自理自学、从佼佼者到默默无闻者的转变,使他们心理产生很大压力,甚至于开始否定自已,这时他们更需要一个更清楚的头脑,一种轻松的心态。于是我们在物理课上讲解压力的概念时对同学们说:"物体间有压力,必定要相互接触且有形变,而长期的心理压力也会使人的正常心理发生形变,形变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就不能恢复原状了。学会调节、释放心理负荷,变心理压力为学习动力;学好物理压力抛开心理压力,你会天天进步。"
在物理中学习参照系时作如下提醒:"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在不同的参照系中会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学会正确分析。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满足于初中、小学时的骄人业绩而不愿面对现实,更不能只看到现在的暂时落后而自暴自弃。我们要保持的心态是:以昨天的成功为参照系,时刻勉励自已,我能行!以现实的环境为参照系,用勤奋证实自已,我能行!"
同样,在处理与同学、老师、朋友的关系时,遇到矛盾要善于多变换参照系来思考问题,要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替别人考虑问题,"用一个善意的微笑来拉近两个陌生的心灵","用两句温馨的话语来化解一个僵硬的面孔"。善解人意,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
在物理课堂上讲《声波的反射--回声》时,我应用了诗人汪国真一首诗《回声》中的几句话:"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你赞美它,它赞美你;你骂它,它骂你;千万不要和它争吵,最后一声总是它的。"学生在耐心体会和琢磨诗句的同时,体会如何与人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以真诚为圆心,以友善为半径的圆","用真诚去换取对方一个笑脸。"同样,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照样可以要求学生应具备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健康心理。
2.注重学科发展历史的丰富内涵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人类在反复修正、反复深化中改造着自然。
在光学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中三大时期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体会到追求真知,就要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如17世纪牛顿提出了微粒说,人们因牛顿的威望而排斥了波动说,以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学生进一步理解到科学家是不能讲名人效应的,追求真理就要用实验说话,不能盲从大师。
在认识能量守恒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它的规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在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永动机--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期人们研究了几百年,无数次失败的实验宣告了它永远不能诞生的命运。在总结永动机的设计方案时教育学生:"永动机只能是个神话,是我们眼前的一片海市蜃楼。一种不需消耗其它能量而可以不断创造新能量的机器,是不存在的,它已被置于科学之外。而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每天祈求自已成功而不愿付出努力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知识的财富不能不劳而获,学习中没有’永动机’,勤奋和智慧才是成功的源泉,空想不行动是没有用的!"
3.重视自然学科实验的潜移默化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利用实验研究物理学问题不仅能增强观察和分析能力,帮助同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的教学目的,而且还可以在其中贯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格执行实验室守则,培养学生规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对公物的责任意识和人身安全意识;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大胆创新,将实验误差减小到最低限度,同时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统筹观念及动手能力;在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上,要求学生做到严密、一丝不苟,强调观测和记录应以事实为基础,绝不能乱凑数据、弄虚作假,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虚假的实验不会得出正确、科学的结论;虚伪的人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和事业的成功!
实验教学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由这个化学教学案例中的化学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出。
但是在课堂上举这样的幽默笑话产生的教育效果从知识上远不及上面的化学教学案例。后者肯定是满教室的哄堂大笑,活跃的是课堂气氛,而前者是教室里学生安安静静的理性思考,给人以心理智慧的启迪。由此可见,用心地设计几个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星星之火",必然能照亮学生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迷茫而又有时"黑暗"的心田。
4.注意不同领域科学家、文学家、学术伟人的风范熏陶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思想家,是他们的忘我精神揭开自然界的一层层神秘面纱,从而不断地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各学科中优秀的科学成果及其发明者创造者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马克思在图书馆看书的椅子下的地面坐出了两条深痕,是他对科学知识的不懈追求,也才有了后来的《资本论》;安培追赶马车的执着;居里夫人四年提镭不懈;法拉第为科学的忍气吞声及明察秋毫;普朗克的大胆假设;伦琴在实验室中的奋战;卢瑟福对实验的精密要求及在培养科学后备力量方面的突出贡献等等,都是将心育融入课堂教学的一个个"亮点"。我们在课堂上应能感觉到学生们听到居里夫人的话:"镭是应该属于全人类的"时的心灵震憾;牛顿的高瞻远瞩:"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犹如一针兴奋剂;菲涅耳和阿拉果挑战泊松亮斑带来的不仅是波动光学的繁荣,而且教会了学生如何自信地面对生活的考验;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揭开了闪电--一种人们感到最神秘、最可怕的自然现象的谜底,迷信被破除了,而他为科学甘冒生命危险的壮举和他病逝后简单的墓志铭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身边的所有学生。
可见,在学科教学中用伟人的事例去感动学生,学生在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百折不挠、谨逊严谨、远见卓识的人格魅力和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情感。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新世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现有的书本知识,通过开展与学科教学相联系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实实在在的扎实工作,教给学生健康的处世哲学,勇敢地面对社会,从小扬起生活的风帆,不畏艰险,昂首阔步走向成熟。这样才能使中小学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才能扬起素质教育的大旗,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追求完美的人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河北教育出版社
石国兴
【2】《高中班主任》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班华 王正勇
【3】《教学艺术》
河北教育出版社
薛彦华 王 慧
【4】《学生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糖;壮族;农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营养过剩引起了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增多[1]。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控制,引发了很多病发症。高血压,高血糖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到人民的健康[2],壮族农民地处偏远,对预防高血糖高血压的意识薄弱,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加强对壮族地农民的高血糖高血压控制已经成为目前首要任务,现在壮族农民670例高血压高血糖患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在2008年1月――2011年8月选取壮族670例农民进行调查,其中包括368例男性农民,302例女性农民,年龄在50-90岁之间,平均年龄(65.8±21.7)岁。
1.2纳入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对高血压、高血糖进行标准分类:年龄在18岁以上,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DBP)≥90mmHg的患者,即为高血压患者[4]。老年人收缩压(SBP)≥140mmHg但是舒张夺(DBP)却
1.3方法对670例农民进行检查,使用血压测量仪对血压进行血压测量,观察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对患者进行血糖测量,检查前48小时之内患者要清淡饮食,取空腹静脉血5ml,使用血糖测量仪对患者血糖进行测量,记录下血糖数据。对高血压患者和高血糖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比较。观察年龄性别对高血压高血躺患者治愈率和控制率有什么影响。
1.4率的计算高血压患者治疗率=(已经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本次调查的所有高血压患者)×100%。高血压受到控制是指高血压患者通过服有降压药,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老年人的单纯性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可以得出高血压的控制率。高血糖患者治疗率=(使用降糖药物治疗高血糖或者使用胰岛素治疗高血糖的患者/本次调查的所认高血糖患者)×100%[5],空腹血糖(FPG)≤7.0mmol/L,视为同血糖受到控制,可以得到高血糖的控制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用K-S检验计数资料,P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有226(33.7%)例,高血糖患者有95名(14.2%)例,年龄在60岁-70岁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和年龄>70岁的高血压高血糖患者明显高于年龄
2.2对壮族农民的高血糖和高血压普查中发现同时患上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者人数达到159(23.7%)人,其中男性同时患上高血压和高血糖两种疾病的患者人数与单独患高血压或者患高血糖人数低。女性同时患上高血压和高血糖两种疾病的患者人数比单独患高血压或者患高血糖的患者人数高。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由高血压和高血糖引起的并发证很多,其中冠心病、脑卒中是高血压患者和高血糖患者最常的两次合并病,而恶性肿瘤是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患病率比较低的一种疾病,两者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对患者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及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进行测量,观察数据变化,分析患者在不同年龄的治愈率和控制率之间的区别,年龄在60-70之间的患者治疗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低于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治疗高血压的控制率低于年龄在60-70之间的患者和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男性的高血压的控制率比女性的高血压的控制率高。年龄大于70岁的高血糖患者治疗率低于年龄小于60岁的高血糖患者:但是年龄在60-70岁之间的高血糖患者和年龄大于70岁的高血糖患者对血糖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年龄小于60岁的高血糖患者(P
3讨论
据调查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影响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已经达到因为疾病死亡的人数的29.2%[6],这个数字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而高血压高血糖就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要预防高血压高血糖就要从平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开始改变,定期做检查。本文对壮族农民的高血压高血糖进行调查,有72.8%患者患有高血压,31.6%患者患有高血压。引起高血压高血糖的原因主要饮食习惯,生活水平好了,饮食也改善了,造成营养过剩就会引起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壮族农民地处山远,健康知识普及比较少,医疗设施简陋,没有定期的身体检查,容易忽视,引起高血压高血糖。我们要加强对壮族农民普及健康知识,定期帮助壮族农民检查身体,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7,828.
[2]邓宇,何坪.重庆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病例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88.
[3]宛悦,王若涛,孔灵芝,等.中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防治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10,16(7):640-642.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高血压杂志,2009,8(1):94-102.
[关键词] 综合护理;胰岛素监控;CCM;高血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b)-0057-03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泛指研究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方案的临床医学科学,需要对原发病以及并发症进行积极的抢救、护理与强化治疗,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地位[1]。高血糖是CCM患者经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需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血糖监测手段,因此护理模式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胰岛素监控危重病患者高血糖的护理效果,将该院80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院的80例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胰岛素监控C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人卫第三版《危重症医学》[2]中关于CCM合并高血糖的诊断,同时排除[3]:①合并血行感染或病原菌携带患者;②无抢救意义或已病危患者;③合并内分泌或免疫系统失常患者等。其中,实验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为(52.9±7.8)岁,血糖异常时长1~10 d,平均时长(3.5±1.1)d;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为(51.1±8.6)岁,血糖异常时长1~7 d,平均时长(3.0±1.4)d。该研究所涉及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血糖异常时长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病房安排、体格与实验室检测、静脉通道建立、胰岛素泵注、通道管理、应急抢救与病情监测等,实验组患者则加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强化血糖监测:每日至少四次检测血糖水平,采集手指指端血液,并在采血过程中禁忌挤捏,选择一次性采血针,并以血糖监测日记形式记录患者同一时点的血糖水平,并绘制血糖变化曲线,发现血糖波动较大区段,尤其对于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的情况,应结合护理日记通告医生,并予以有效的调控。②胰岛素泵注管理:将50 IU胰岛素注射液与5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进行静脉泵注,以保证血液水平平稳与安全的降低,并根据记录的血糖日记调节微量泵流量,切勿泵注过快,并严格监测患者血K+、血Na+等电解质水平;在原发病所需静脉输药之前确定其与胰岛素泵注无冲突与排斥反应,严格监督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并预判该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做好微量泵的调整。③肠内营养制定:营养液由5%~50%葡萄糖+20%脂肪乳组成,并加入复方氨基酸0.25 (g/kg・d),并适量加入维生素(水乐维他)、微量元素(安达美)与电解质,总液体控制在3000 mL/d以内;选择锁骨下静脉、境内静脉等开通与固定留置管,并在上午9点左右开始输注,输注速度为150 mL/h左右。
1.3 检测方法
总体护理效果参考《危重症医学》,规定血糖水平监测7 d内恢复正常,无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为显效,血糖水平监测7 d内显著改善,比治疗前下降50%,略影响原发病治疗为有效,血糖水平监测7 d内并无变化,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为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总人数-无效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IBM公司SPSS 19.0软件分析全部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与临床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低血糖发生率、总体护理效果与满意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详见表1,经t检验后,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低血糖发生率详见表2,经t与卡方检验后,实验组患者血糖恢复时间、胰岛素注射量、ICU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总体护理效果与满意率比较
两组患者总体护理效果与满意率详见表3,经χ2检验后,实验组患者总体治疗总有效率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CCM科室是对危重症患者原发病以及并发症进行连续性抢救、全面性监测、强化性护理与针对性治疗等流程进行科学化管理的临床科室,是体现医院整体治疗水准、设备完备、人员素质重要标志,与医学影像、检验共同成为医院三大医疗支柱[4]。CCM治疗重点在于支持多脏器功能,恢复机体内稳态,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机,而CCM患者原发病的并发症的管理与治疗是现阶段CCM研究领域的难题[5]。
高血糖是CCM患者经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在血糖持续性高水平状态,严重影响机体各脏器功能,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需要临床工作者予以最高重视。CCM高血糖的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血糖监测力度不够、患者的治疗不依从、胰岛素泵入管理不足、胰岛素稀释液更换不及时与原发病药剂的药物副作用等,而这些因素均可通过护理干预进行调控,因此护理干预在CCM高血糖患者中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
为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胰岛素监控危重病患者高血糖的护理效果,将该院80例患者进行观察。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血糖恢复时间、胰岛素注射量、CCM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体治疗总有效率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与控制血糖水平,缩短血糖恢复时间,减少胰岛素泵注量,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从而提升整体护理效果,改善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胰岛素监控CCM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护理效果显著,借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吴洁杏.ICU脓毒血症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7):1082-1083.
[2] 王辰,席修明.危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5-172.
[3] 刘敏洁.胰岛素泵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31):90-91.
[4] 刘雪彦,周佩如,许万萍,等.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血糖管理的护理专案改善及其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3):223-225.
[5] 杨建海,吴峰.应激性高血糖对ICU危重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强化胰岛素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杂志,2015,27(10):47-51.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参考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本院一直采用教科书(乐杰主编的第七版《妇产科学》)GDM的诊断标准,卫生部2011年12月在全国并实施的GDM诊断的行业标准,IADPSG标准。这一新标准出台后引起广泛争议,根据这一新标准,GDM的发生率是否会更高,是否会加重医疗负担,是否能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是否具有更好的临床适宜性,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本研究对本院行OGTT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标准的GDM的发生率和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的临床适宜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进行糖代谢检查并分娩的3923例孕妇,于妊娠24~28周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及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GCT≥7.8mmol/L,≤11.1mmol/L者行OGTT。
1.2诊断标准教科书GDM诊断标准[1]:①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②50gGCT≥11.1mmol/L。③50gGCT≥7.8mmol/L,≤11.1mmol/L行75gOGTT,0、1、2、3h血糖正常上限为5.6、10.3、8.6和6.7mmol/L,2项达到或超过正常上限诊断为GDM,1项达到或超过正常上限则诊断为GIGT。IADPSG诊断标准[2]:妊娠24~28周行75gOGTT,0、1、2h血糖正常上限为5.1、10.0、8.5mmol/L,1项达到或超过正常值上限则诊断为GDM。各种妊娠并发症均参考乐杰主编的第七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
1.3分组达到教科书标准的GDM及GIGT均接受妊娠期的血糖管理,未达到教科书标准的但达到IADPSG标准的未行血糖管理。G1组为既达到教科书标准也达到IADPSG标准的妊娠期高血糖患者,共计370例,接受血糖监测和治疗。G2组为未达到教科书标准但达到IADPSG标准患者共计163例,属于按IADPSG标准新增加的妊娠期高血糖患者,未行血糖管理。G3组为达到教科书标准但未达到IADPSG标准共计42例,接受血糖干预和治疗。N组为同期妊娠分娩的糖代谢正常孕妇,共计3348例。
1.4血糖控制标准按照教科书标准诊断的GDM及GIGT的患者均进行GDM管理,先行饮食指导,进行饮食控制,监测7点末梢血血糖。如血糖水平控制在空腹及三餐前血糖≤5.6mmol/L,三餐后血糖≤6.7mmol/L,且患者无饥饿感、尿酮体阴性,则继续饮食控制;如血糖控制未达到此标准,则收入院经胰岛素治疗,共78例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所有孕妇的分娩时机及方式根据产科情况决定,记录妊娠结局。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对资料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行t检验,方差分析计算组间的差异。
2结果
2.1不同诊断标准的妊娠期高血糖发病率按照教科书标准GDM270例,GIGT142例,发生率为10.5%,需要接受血糖监测和管理;按照IADPSG标准GDM533例,发生率13.6%;两种标准诊断的需要血糖干预的妊娠期高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健康影响较大,易引起产科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难产、手术产几率增加,增加围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对糖代谢异常孕妇进行血糖监测和管理,如医学营养治疗,能有效降低母儿并发症,改善预后。G1组与N组的妊娠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GDM筛查和诊断的关键问题在于确定一个合理的血糖界值,即发生围产期不良母儿结局的风险阈值,筛查出高危人群,进行规范的血糖干预和治疗。G2组的妊娠并发症明显高于N组孕妇,证明这部分患者是需要血糖干预的,但教科书标准并未将此部分患者纳入管理组,增加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采用IADPSG标准,将能减少妊娠期高血糖孕妇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教科书标准与IADPSG标准妊娠高血糖发生率分别10.5%和13.6%,意味着采用新标准将需要投入更多的医疗资源,但根据本研究显示,GDM患者81%仅需饮食控制,且新增的患者血糖异常程度更低,更多的患者仅需饮食指导、医学营养治疗,医疗负担较轻。有研究表明,GDM患者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为正常的7.5倍[3],若产后加强随访,改变生活方式,可延迟或及早发现2型糖尿病的发生;暴露于高血糖环境的胎儿将来患成人代谢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从胎儿期进行干预,将来对整体的医疗资源是经济有效的。G3组孕妇为新IADPSG标准丢失孕妇,其亦经血糖监测,母儿并发症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否是血糖控制后的良好结果还是3h血糖异常组对母儿影响较小,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IADPSG标准只进行一次75gOGTT检查,且只行0、1、2h血糖化验,减少3h血糖的检查及GCT检查,取消了GIGT的诊断,简化了诊断流程及分类,减轻患者负担,减少GDM漏诊,与教科书标准相比,有更好的临床适宜性。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5.
关键词: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应用;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高血糖或血糖未达标会导致血管病变、肾脏损害等并发症[1]。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反映降糖治疗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T-CGMS)通过皮下植入探头,实时监测血糖并显示于屏幕,并可设置血糖极端值报警以提示高血糖和低血糖[2-3]。以更好地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波动,使血糖水平处于理想水平[4],已有试验证明了RT-CGMS血糖值与同期指尖血糖、静脉血糖、动脉血糖有良好相关性,在糖尿病患者中拥有丰富的使用经验[5]。以下就RT-CGMS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1 工作原理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由血糖探头、记录仪及信息分析软件等部件组成,将探头置于患者皮下,与组织间液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电信号传导作用,每10 s分析1次葡萄糖浓度,每3 min记录1次平均值,24 h测得480个血糖值,由统计软件分析,获得患者72 h血糖变化的动态连续情况[6]。
2 监测方法
2.1安装前准备 从冰箱中取出探头,检查有效期,室温下放置30 min,开机检查电池电量,打开传感器。
2.2安装 备齐用物,选择皮下脂肪丰富的位置,如肚脐周围5 cm外(一般选择下腹部),孕妇应在上臂肱二头肌下端外侧作为穿刺点,避开系皮带部位、瘢痕或组织萎缩及经常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将探头安装在助针器上,75%酒精消毒皮肤2次,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右手持助针器与皮肤呈90°角植入探头,反方向分离助针器,3 L透明贴固定探头,10 min水化后,检查探头信号稳定于30~1200 nA之间。70 min初始化后,输入2次/㈢空腹血糖校对。
2.3监测后操作和数据分析 72 h后拔出探头,针眼处75%酒精消毒。取下血糖记录器,经信息摄取器输入电脑,用分析软件分析数据。
3 临床应用
3.1为临床提供血糖异常波动信息 康怡等认为动态血糖监测可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7-9]。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的危害甚于高血糖,多发生在夜间,不易察觉,危险性极大,2%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病例是由低血糖引起的。RT-CGMS是监测血糖新手段,能及时捕捉到夜间无症状的低血糖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10]。何晶梅[11]周彦敏等[12]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能及时准确地反应机体血糖值的动态变化。
3.2 1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 林秋果[13]在诊治1型糖尿病患者时认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提供全面信息,更好地理解各种因素和血糖波动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胰岛素、进餐、锻炼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效果。
3.3 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 邹立娜等[14]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3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后调整了治疗方案,疗效非常好。朱宏霞[15]等对60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系统监测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运动类型及药物治疗,使患者血糖达标。伍帮珍[16]对6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常规组34例和CGMS组31例。结果:CGMS组患者所需达标时间短,达标率高,低血糖发作次数少(P均
3.4糖尿病合并其它疾病患者的应用 李艳[17]对重度颅脑损伤后住院治疗的178例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按常规血糖监测方法及常规护理;实验组动态血糖监测,根据血糖调控降糖药物并制定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生命体征、GCS评分和愈后率、致残率、生存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天怠=峁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5健康人群的应用 喻明等[19]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探查糖耐量正常者日内血糖水平漂移变化,发现呈波动性,夜间及三餐前血糖较低,日内血糖高峰多显现于餐后1~2 h,晚餐后为甚。此研究对探讨糖尿病诊断的血糖分割点及血糖控制目标意义重大。
3.6联合胰岛素泵的双C治疗,为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泵基础率分段提供信息。吴翊等[20]运用CGMS和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系统(CSII)组成的双C"方案对24例血糖波动变化大、难治性、脆性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使用胰岛素泵前通过CGMS连续的监测找到血糖波动的趋势,制订个体化的基础率与餐前量,使用胰岛素泵后根据每日的血糖波动进一步调整,治疗周期短,使用安全方便,血糖控制满意。
4 护理
4.1心理护理 RT-CGMS是新技术,患者多存在不信任,护理人员须向患者详细说明动态血糖监测的优势。在监测期间向患者家属寻求帮助以起到辅助和监督,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1]。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099-02
妊娠期糖尿病(GDM)作为一种比较罕见的糖尿病类型,高发时期为妊娠之后,病发率高达12%,属于妊娠期较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出现在妊娠中后期,发生蛋白质、脂肪、水代谢紊乱症状,患者血糖大起大落将会引发母婴并发症,更甚者会影响患者、婴儿的身体健康。该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48例患者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的妊娠产妇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资料共计96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确定为妊娠的产妇,其中,经产妇31例,初产妇65例,年龄21~42岁,平均(29.3±1.5)岁,孕次1~5次,平均(2.3±0.2)次,孕周33~40周,平均(38.1±0.4)周,空腹血糖(3.3±1.3)mmol/L。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和对照组48例(健康产妇),所有患者均无内分泌、肝肾等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孕周、血糖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的判断依据为:孕妇在孕早期检查空腹血糖情况,若两次检测结果均多于5.8 mmol/L者即确诊。若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无异常,则可在妊娠第24~28周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用200 mL葡萄糖,1 h之后血糖值>7.8 mmol/L,即GCT 阳性;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再行OGTT[1]:禁食12 h之后,口服75克葡萄糖,检测空腹血糖以及服糖之后的1、2、3 h的血糖界值依次为5.6、10.3、 8.6、6.7 mmol/L,以上两项都达标或超出界值者方可确诊。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产妇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孕产妇在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及剖宫产率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胎儿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在早产、巨大胎、胎儿宫内窘迫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对孕产妇的影响
对于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其不良症状偏多,且对其身体危害较大,具体有:①妊娠期高血压症状:这一时期孕产妇的高血糖状态会引发诸多的血管病变,出现微血管壁基底膜增厚、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管腔促狭等症状,极易产生妊娠期高血压出现,另外,血管病变还会影响胎儿自然生长。通过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可能性要远远多于健康孕产妇,其概率最高可达5倍。若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等重要器官疾病,那么其引发高血压的概率最高可达到50%[2]。该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可能性为1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②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羊水中含糖量居高不下,可不断刺激膜分泌增长,致使羊水大于正常量;胎儿体型过大或胎儿高血糖的高渗透性十分利尿,都是造成羊水过多的缘故。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于高危并发症,在孕前期发病可致使胚胎畸形,中晚期发病可引起胎死宫内、胎儿缺氧或神经系统后遗症等。此类并发症常见于糖尿病确诊时、错过治疗最佳时机或孕产妇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时,该文对照组未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观察组有2例,且为急诊患者。④其他不良症状: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感染等。⑤分娩方式:对照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通常情况下,该院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多以限制饮食为主,血糖达标者极少,进而造成巨大儿比例居高不下。
3.2 对胎儿的影响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多数是因为孕产妇高血糖状态会经由胎盘直接传递给胎儿,致使胎儿血糖增长,胰岛 B 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量大,出现胎儿糖原、蛋白质和脂肪等代谢不正常情况最终形成巨大。该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出现巨大胎儿的概率为22.92%,对照组仅为6.25%,相比差异显著。巨大的并发症主要为:不明原因胎死腹中,持续高血糖状态导致胎盘供氧量下滑,胎儿还会因为高胰岛素血症增加宫内耗氧量,伴随孕龄增长,胎儿缺氧越发严重,直至最后死亡。
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性巨大胎儿最安全的方式即剖宫产,这一现状也是导致当前剖宫产率与日俱增的主要原因。畸形胎与妊娠期糖尿病有着极大关联,数据分析表明,高血糖环境能够促使孕体植入前后胚胎的细胞凋亡程序开启,招致诸多身体器官畸形生长。除此以外,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高血糖状态会直接影响胎盘向胎儿传送的血液、氧气含量,加之胎儿本身耗氧量巨大,则会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产妇分娩时注意力集中,对疼痛的忍受力下降,引发产妇自身血糖过高,发生胎儿宫内急性缺氧症状,大大提高了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
3.3 检查及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的好坏是由孕期血糖的控制状况决定的,所以加强对孕产妇前期的检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关键在于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辅以适量的身体锻炼可有效降低低血糖、缓解胰岛素的敏感性、提升葡萄糖利用率,特别是患有合并血管疾病或者有产前出血症状、先兆早产的孕产妇。简单、传统的饮食控制疗法通常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血糖效果,此时可辅助一些降糖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口服降糖药会极易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正常发育、代谢,甚至出现畸形、死亡等。我们国家对饮食控制疗法不理想的患者大多采用胰岛素干预治疗,这个过程需严格监测血糖水平以利于适时改变胰岛素剂量。近几年,专家表明部分患者口服格列苯脲、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等降糖药效果显著,且不附带母婴并发症,现已经被公认为治疗妊娠糖尿病的首选。
综上,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将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医护工作者不可小觑此疾病的厉害性,强化孕期管理,严密控制血糖,及时监控患者身体状况,选取最为恰当的分娩途径,增强产后护理,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钱晓敏.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2):107.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 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 会导致各种组织, 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已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 成为健康杀手、疾病元凶,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对降低或避免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痛苦,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作者对太仓市城厢社区2012年1月~2014年1月24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太仓市城厢社区2012年1月~2014年1月2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符合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12例, 1型糖尿病28例, 其中男132例, 女108例;年龄28~78岁, 平均年龄(53.0±3.2)岁;病程1~18年, 平均病程9.3年, 将24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120例, 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个体差异、合并其他疾病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进行研究前, 患者均未接受过系统的程序化糖尿病健康教育。
1. 2 方法 对照组120例患者进行全面的药物指导, 研究组120例患者在药物指导的基础上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包括:①饮食指导:饮食疗法为糖尿病的基础疗法, 必须严格遵守, 饮食指导的目的在于:减轻胰岛负担, 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 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维持正常的体重, 肥胖者减少热能摄入, 可以改善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体重增加, 可达到增强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②运动指导:运动可促进热量消耗, 促进脂肪代谢, 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程度, 并可使葡萄糖进入肌细胞利用率增加, 同时能降低血脂, 减少血管硬化、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③心理指导:由于糖尿病为终身疾病, 会给患者造成很多心理负担, 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如:愤怒、自责、焦虑、自暴自弃等, 这些不良习惯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医务人员对待这类患者, 一定要积极鼓励, 心理疏导, 培养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多宣传成功的案例, 使患者放下思想负担。④用药指导:很多患者对胰岛素有抵触心理, 认为一旦用了胰岛素就须终身使用, 在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的前提下要首选胰岛素治疗, 可根据血糖的情况增减胰岛素的用量甚至不用。并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身边常备饼干、糖果等食物。⑤卫生指导:保持个人卫生, 勤理发洗澡, 因糖尿病患者对疾病抵抗力差, 易发感染, 所以应定期清洁口腔等, 防止口腔感染及牙周炎等。⑥血糖的自我检测指导:指导患者学会使用血糖试纸, 自己检测血糖, 并及时定期去医院复诊。⑦预防并发症的指导:积极控制血压、血脂等, 定期去医院查眼底眼压等, 防止视网膜病变, 并让患者了解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的征兆, 及时预防。在健康指导的基础上, 重视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并指派相关人员去专科医院或医学院校进行培训,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 3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发现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 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与遗传基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 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正常的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等。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虽然每种类型的糖尿病的症状都相似甚至相同, 但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和它们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却不同。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都会导致胰腺中的β细胞不能产生足量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的浓度, 导致高血糖症的发生。如血糖不及时控制, 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使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2]。
有针对性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教育, 使患者以及其家属对于疾病能够正确对待, 将适合患者康复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建立起来, 提倡患者去进行适当体力劳动, 积极参加社区内组织的糠尿病团体活动。通过心理疏导能够将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3]。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方面着重强调饮食、心理、运动等方面的指导, 正确合理的饮食, 可明显地控制血糖, 同时让胰岛功能保持最佳状态, 在结合药物治疗的前提下更好地配合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的心理, 往往会有两种极端表现, 一种表现为悲观失落, 怨天尤人, 认为糖尿病反正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不积极配合治疗, 甚至自暴自弃。另一种极端就是满不在乎, 认为反正没什么症状就听之任之, 饮食不受控制, 往往到出现高渗性昏迷或酮症酸中毒、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悔之晚矣。对于这类患者的心理疏导, 要做到正确引导, 既要重视又不要太过忧虑, 充分认识自身疾病的状况, 配合医护人员共同面对现况。合理的运动往往可增加患者自身的体抗力, 促进体内多余糖分和脂肪的消耗, 同时可以促进体内自身胰岛功能的增强。
在健康指导的方式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措施:①电话随访, 凡在社区就诊的糖尿病患者, 都纳入健康管理档案, 并留下患者的住址和详细的联系方式, 采取每1~2周电话定期随访的方式, 嘱咐患者按时复查血糖, 定期来中心复诊, 电话联系不上则采用上门采访的方式, 尽量和患者保持长久联系。②定期健康教育培训, 健康培训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对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 接受全科医师培训, 以及定期组织糖尿病防治专家进行授课, 提高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水平;另一个是对患者的健康普及教育, 通过这样的方式, 一方面提高了医护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 另一方面通过对患者通俗易懂的解释, 使他们对自身的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 对治疗大有裨益。③建立医患网, 通过网络建立医患之间的聊天平台, 这样一方面可时刻指导患者的用药,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可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心得, 将成功的例子与大家共享, 让患者互动起来, 将治疗疾病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作为健康教育专业人员, 以社区为基点, 采取健康管理跟踪服务模式, 努力让患者能充分了解糖尿病的危害, 在正确认识该病的基础上, 积极配合社区医生, 主动做好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 正确用药, 多管齐下, 有效提高糖尿病综合防控水平, 最大程度延缓、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这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岚, 吴俊.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 10(9):682.
[2] 范春华, 王莹莹, 石就家, 等.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血清锌水平的变化及补锌疗效分析.当代医学, 2012(18):39-40.
[关键词] 孕周;住院监护;妊娠糖尿病;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91-03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1]。GDM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可使孕妇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严重合并症,并可引起胎儿窘迫、早产儿、巨大儿、畸形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不良妊娠结局[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8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孕周住院监护对GDM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GDM孕妇,均符合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排除先兆流产、胎儿畸形、GDM合并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按住院待产时孕周不同随机分为A组28例(孕>34~38周)和B组20例(孕≤34周)。A组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25.37±5.43)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10例;宫内妊娠情况:单胎27例,双胎1例。B组孕妇年龄23~37岁,平均(25.52±5.31)岁;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宫内妊娠情况:均为单胎。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宫内妊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孕妇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合理运动、胰岛素治疗和密切监测等相同的住院监护,具体如下。
1.2.1 糖尿病教育 定期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详细讲解GDM的病因、治疗措施、对母儿的危害和最新研究进展等,告知孕妇定期血糖监测及采用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增加孕妇的治疗信心。
1.2.2 控制饮食 保证每日总热量在(1.5~1.7)×105 J/kg,不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多食低糖、低脂和高蛋白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1.2.3 合理运动 针对个体化制订合理的运动方案,鼓励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上肢运动等,以保证孕妇安全及能够耐受为限。
1.2.4 胰岛素治疗 在控制饮食及合理运动治疗10 d后,血糖仍偏高者,给予短效胰岛素餐前皮下注射,初始采用小剂量,根据血糖情况每3天调整胰岛素用量1次,控制空腹血糖为4.5~6.0 mmol/L,餐后2 h血糖为5.0~7.0 mmol/L。
1.2.5 密切监测 密切监测孕妇的血糖、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出现不适情况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两组孕妇监护前后的血糖变化、分娩结局和围生儿情况。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餐后最高血糖。分娩结局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羊水过多、产程延长、胎膜早破。围生儿情况包括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畸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监护前后血糖变化的比较
两组孕妇监护后血糖水平较监护前降低,且B组降低程度比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孕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B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羊水过多、产程延长和胎膜早破等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孕妇围生儿情况的比较
B组围生儿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GDM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对母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4],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佳者,母儿并发症发生率很大,导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程延长和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5]。妊娠期高血糖可减少胎盘血流量,造成胎儿缺血缺氧、宫内窘迫,甚至死胎等[6],由于高血糖形成渗透作用,可引起早产、羊水过多和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7]。胎儿体内高血糖可诱导胰岛β细胞过度发育,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脂肪和蛋白质合成,导致巨大儿[8]。高血糖常伴有葡萄糖利用障碍,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增加剖宫产、羊水过多、产程延长和胎膜早破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高胰岛素血症延迟胎儿肺泡Ⅱ型细胞的发育,使其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9]。研究表明,对于GDM实行早发现、早干预,可显著改善母儿预后[10]。本研究结果显示,对GDM孕妇实行早期住院监护,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获得良好的分娩结局。
综上所述,对GDM孕妇实行早期住院监护意义重大,能有效控制血糖,获得良好的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1] 陈小燕,黄满辉.早期血糖控制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57-58.
[2] 崔晓芳,刘书丽,何利敏.不同孕周住院监护对妊娠糖尿病分娩结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40-41.
[3] 李晓丽,李晓霞.不同孕周住院监护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2002-2003.
[4] 王巧霜,杨晓娅,零恒莉,等.妊娠期糖尿病住院监护对分娩结局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18-620.
[5] 田丽,赵艳,张爱梅,等.妊娠糖尿病规范管理的效果与妊娠结局[J].全科护理,2011,9(9):763-764.
[6] 李琦,马彦彦.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3009-3011.
[7] 姜梅.对孕妇及家属行健康教育对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8-40.
[8] 魏华莉,刘亚静.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及对新生儿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8):5479-5480.
[9] 袁中草.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果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1965-1966.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早期干预;母儿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一种糖尿病。GDM孕妇的高血糖状态对母婴结局会造成不良影响,使围产期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增加[1-2]。但由于大多数GDM孕妇只有轻度无症状性血糖增高,发病隐匿,极易漏诊,从而延误治疗,因此早期筛查对GDM确诊有重要意义。早期干预、监测及控制血糖,可降低GDM的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对56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6例,将在孕24~28周确诊且血糖控制满意的34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4~36岁,平均(27.5±5.4)岁;孕周34~40周,平均(36.5±1.6)周;孕次1~3次,平均(1.3±0.4)次。22例未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孕晚期或临产前才确诊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3~41岁,平均(28.2±5.5)岁;孕周33~39周,平均(36.1±1.7)周;孕次1~4次,平均(1.5±0.3)次。两组孕妇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3] 75g糖耐量试验(OGTT):OGTT前一日晚餐后禁食至少8h,OGTT试验前连续3d正常体力活动、正常饮食,即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检查期间静坐、禁饮食、禁烟。检查时,5min内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分别于服糖前、服糖后1h、2h(从服第1口糖水开始计时)共3次抽静脉血检测,正常值分别为
1.3 血糖控制满意标准[3] 孕妇无明显饥饿感,空腹3.3~5.3mmol/L;餐前30min3.3~5.3mmol;餐后2h4.4~6.7mmol/L;夜间4.4~6.7mmol/L。
1.4 早期干预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对GDM患者十分重要。应根据孕妇的孕周、血糖水平、体重指数、营养健康状况等给予个性化饮食管理。少量多餐,无明显饥饿感,既保证母儿的营养所需,又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出现。建议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控制在12.5kg左右,肥胖孕妇增重应减少。运动干预:运动能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适合孕期的运动如步行、慢跑、孕妇广播操、打太极拳等,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早产史、先兆早产、妊娠中晚期出血史或有严重并发症的孕妇不适宜运动干预。胰岛素治疗:饮食及运动干预血糖控制欠佳者,及时合理地使用胰岛素治疗能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4]。胰岛素用量个体差异较大,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并根据病情、孕期进展及血糖水平加以调整,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孕妇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并发症比较[n(%)]
2.2 两组围产儿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围生儿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孕期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内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认识的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5]。妊娠24~28周时,体内的各种抗胰岛素激素迅速增加,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需求量增加,若不能代偿这一生理变化则血糖升高,所以在这一阶段最容易筛查出血糖异常。据报道,糖筛查预测GDM的敏感性可达90%[6]。GDM孕妇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可能与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状态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关。羊水过多可能与胎儿高血糖、高渗性利尿致胎尿排出增多有关。胎儿长期处于母体高血糖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环境中,巨大儿发生率增高,相应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产程延长易发生产后出血。GDM可致胎儿肺成熟延迟,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增高。新生儿离开母体高血糖环境后,高胰岛素血症仍然存在,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7]。
妊娠期高血糖严重威胁母儿的健康,使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早期筛查并干预治疗可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对于早期筛查并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通过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饮食指导,合理治疗,控制血糖,可以改善妊娠结局[8]。合理的运动可改善孕期代谢,对妊娠期糖尿病有重要的预防作用,可降低血糖水平和改善妊娠结局[9]。本研究结果也证实,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加强孕期管理、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并干预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刘晓云,刘超.妊娠糖尿病悬而未决的问题[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4):314-317.
[2] 苏珂,龙艳,李雄,等.妊娠糖尿病子代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3):510-512.
[3]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5-79.
[4] 潘,刘巧,朱绍密.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1,3(6):57-60.
[5] 林岚,王培红,赵振苓,等.天津市塘沽区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4):472-473.
[6] 杨慧霞.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断[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2):648.
[7] 罗晓琴.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模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