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配音入门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配音入门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配音入门方法

第1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关键词:习惯;听;说;读;写;译

一、良好习惯的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谈,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老师的工作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中提倡“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实际上就是说让学习行为成为学生的生活部分,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从他们刚接触英语时就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并让良好习惯来陪伴孩子们终生。

有媒体采访很多的高考状元,让他们介绍经验,分享他们的英语学习方法。状元们都说到了一点:“习惯比智商重要。”无论是背诵英语单词和课文,还是听英文,还是写英语作业,都在一份计划和坚持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听、说、读、写和译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写和译是表达的技能。这几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好基础。因此,学好英语必须从这几个方面来注意和培养。

1.培养听的习惯

一方面课堂上老师尽量用英语上课,给学生创造出英语的学习氛围;同学回答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用教材上的听力材料训练;另一方面我们常建议学生多听英语节目,现在有很多媒体资源就有英语节目,如每日学英语,英语趣配音,尽量模仿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

2.培养说的习惯

李阳老师说:“管它说好说坏,疯狂地说!只有这样才能越说越好!”事实上学生张嘴的次数越多,他所出现的错误会越少。利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让学生大胆地说英语。比如作英语报告,讲英语小故事、小笑话等。拓展英语学习小组,英语角活动,创设情境鼓励大家进行不同话题的英语口语练习。我鼓励学生看英语趣配音为电影配音。

3.培养读的习惯

一是我们要求学生坚持大声的朗读所学的教材,每天不少于半小时。二是介绍阅读方法,比如PQ4R学习法。PQ4R分别代表预览(Preview),设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三是我给同学们推荐同步英语读物。比如天天乐学官微的英文绘本。不同题材的文章,不同文化习俗的文章都可以读。鼓励他们“跳读”,要敢于跳过目前的水平去阅读更高一个档次的文章,让阅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所学的词汇、语法等在阅读中得到强化,加快“语感”的形成。

4.培养写的习惯

一是坚持规范的书写,入门之初就严格地用四线三格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卷面整洁、流畅、美观的书写习惯。二是把学过的字词尽快地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中学。刚开始时可以是一两句话,重在基本句型的正确运用,如:看图写句子,或是介绍身边人和物,或是造句,然后可以逐步增加字数。总之让学生抓住每个写作的机会锻炼自己。写让学生尽快地体会和享受学到的知识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成功体验紧紧跟上。

5.培养译的习惯

现在的英语考试不会是只单纯地考语法,基本上都是创设了一个情景,在情景中考查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发现目前的选拔考试中无论是选择题部分,还是非选择题部分,归根到底还是翻译题,跟“译”的技巧训练有关。因为译是读和写的结合,翻译对了,理解对了,做题也就对了。译的关键在于实践,所以我们对译的训练也是越快越好。在学生能读能写的时候,在学生理解了句型和课文之后,传统的翻译法也就粉墨登场了,我们就开始让学生进行英汉的互译训练了。

良好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反复,需要坚持,需要鼓励。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所以,我也愿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引导学生从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他们将会有从“习惯银行”取之不尽的“利息”可终身享用。

参考文献:

[1]李阳.我疯狂 我成功[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03.

[2]陈大伟.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05.

第2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日语教学;兴趣培养;能力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5.45.166

现在的日语教学已经不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了,更多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被引入课堂中,比如教材中附带的音频光盘和教室中的电脑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网络。知识的获取途径变得多样丰富,这就是语言知识,语法、声音和句意可以同时并且全方位的传递给学习者,不至于使得学生只能把全部的经历放在机械地记忆语法单词上。但不得不承认,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可以提供的教育资源虽然相较之前已经大幅丰富和提升,仍然有一定的局限和制约。

1 现阶段日语学习的主要矛盾

国际交流基金在2012年的海外日本语教育机关调查中显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从2009年的827171人增加到2012年的1046490人,而其中学习动机一项,主要为就业等经济目的。笔者对某校日语系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的关于“在日语课程中想要学习什么”的问卷调查中,有54%的学生选择学习和将来工作相关的日语能力是最迫切需要的;21%的学生则选择获得与日本人沟通的会话能力和在日本社会留学相关的知识。大三学生已经面临工作步入社会,相较一二年级,他们对日语学习的学习需求就更加明确,但他们提出的某些学习需要,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实则在最初学习日语时就应该打下基础着力培养。

我们再来看一项对日本企业的调查,一些日企虽然也有把通过日语一级能力检定作为录用条件或者增加薪酬的标准,但也有企业表示能力检定合格并不代表具有和工作需要相符的日语水平。他们更看重的是“日常对话翻译”“使用日语书写邮件信件和文件”“商务谈判翻译”“会议内容的记录与复述”等更加实用的日语能力。而这些能力对应要求的则是商务相关词汇量、书写能力、商业相关知识和敬语的实际运用。

所以作为教育者,仅仅把目标停留在让学生通过日语能力检定考试的话是无法适应现在学生和社会需要的,必须要迎合双方的需求,在对培养学生相关能力上重新调整课程重心才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笔者认为现今日语学习的主要矛盾有以下两点。

(1)日语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不足和日企对专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2)学生对于更广范围的知识能力的需求和传统授课时间和范围的局限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两点矛盾就必须从矛盾双方入手,一方面,如今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设备随着国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单一枯燥的口头教授和粉笔加黑板的教学设备已经渐渐被生动的直观教学、计算机视频演示和参观考察实习等教育方法所取代,而日语课堂上传统的小班教学也逐渐变成人数超过三十人的大班,以前小语种一对一式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一系列的变化都在要求教育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有目的性地对他们的日语能力进行强化,使他们在走出大学校门后真的可以学以致用,才是教育方式变革的方向和关键。

2 如何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强化学生能力

2.1 教学平台的多元化

首先,现阶段使用的教材多以中国人为实例,介绍的人和地点也都和中国相关。这样固然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但实际上不仅实用性较小,而且无法让同学真的进入到日语语言学习的语境当中,影响学习质量。

其次,语言并非孤立的,我们要看到日语的特殊性,同时,也要认清它和其他语言共同的地方。近年来日语中以英语为主的外来语的急速增加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在掌握日语单词的基础上背诵记忆英文单词,又不让日语和英语的发音互相影响混淆。

针对以上两点,就需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丰富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在提供足够课本知识的同时选取日本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有目的有选择的让学生进行观看阅读。其中,针对不同年级的水平和相应需求所提供的资料也应该有所不同。另外,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计算机辅助教学十分直观,并且可以提供多种情景模式。

2.2 合理利用母语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外在反映。日本在文化上大量汲取了中国古代文化,这一点语言上也有非常鲜明的体现,比如日本现在依然沿用汉字,一些字的发音也和中文较为相近。Rod Ellis撰写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详细地阐述了对其语言系统的描写,对其习得机制的解释,如何运用第二语言,并通过偏误分析等方法特分析和发现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规律。书中提到了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主要来自于母语的干扰,但其实母语的作用并不全都是负面的,在所学习的第二外语与母语的结构特征相似时会产生正迁移帮助记忆掌握。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尽量没有重视讲解中日文之间的异同点,这其实丢掉了一根日语入门时可以依赖的拐杖。合理运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中文这一母语,让学生更快记忆两者之间的相同点,而遇到不同点时则可以把中文和日语的系统进行对比,明确预测到学习难点,减少母语与第二外语差异时产生的负迁移作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习日语事半功倍。

2.3 教学重点的转变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渗透

随着日语教学的发展,对于高年级阶段的教学重点已经逐步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变成日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就需要学生从入门开始就对这门语言所处的背景有较为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转变为应用时不会变成只有语法正确的“中国式日语”。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而在日语课堂上大多数的问题都是围绕着背诵和翻译这两项,很少涉及“日语为什么会这样说”“这个句子是否只是表面的含义”这样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日语发现日语学习乐趣的关键所在。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缺乏语言环境,日语的学习环境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刻板。让学生意识到日语不仅仅是存在于课本上的刻板语法,而是一门很有活力的语言,是日语学习初期不可忽视的一环。

(1)包天仁教授的英语中“四位一体”同样可以取舍运用到日语中来,比如学生的观察,目的是培养语言意识。通过指导学生在课外听、读等语言实践中,认真观察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也应该包括留意、体会话语篇章中的文化信息获得并积累语言感性认识,进而提高语言意识。而学生在课外进行听读等实践的前提就是让他们对于学习日语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课外辅助课内”的目的。

在语法的教学上,要尽量摒弃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只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和背诵,同时要注意日语这门语言的特殊性,在早期的教学中将一些语法“讲深讲透”,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语是一门入门非常容易的语言,但同时,也是一门越学越难的语言。

(2)把日本文化和历史还有时事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来。把以往几门分别设立的课程都融入到综合日语的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并且理解日语所产生的文化背景。使用时下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引起学生对于日语学习的兴趣。如日本在台风天气时大家的反应和照片,既可以轻松介绍日本的文化和国情的同时又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再比如日本的动画和漫画,流行歌曲和影视作品,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受众,在打基础之初期阶段使用这些作为辅助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了解日本相关的知识,更加对模仿正统的日语的发音和语速有着积极的作用。做到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更加灵活扎实的掌握语法和运用语法。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观看一两部日语动画作品不仅仅是一种休息,更加是一种对语言学习的体验,听懂其中对话时获得的成就感和实用性会刺激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由于习惯了日语原声发音,相较其他学习者听读能力较高,对文字的抵抗感较少;在学习语言词汇发音的同时,也是对日本社会语言学要素的认知机会。

(3)举办小型配音比赛,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发音是否标准,语速是否流畅等问题,达到听说的练习目的。大学毕业后无论是在日企就职还是留学日本,“说”都是最实用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口语也是日语中最富有活力变化最大最快的一项。但这一项技能往往在以前的教学中最为容易被忽视,造成很多学生不会说,不敢说。把课时放一部分在“说”上,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了解日语较新的词汇。举办配音比赛可以让学生注意到自己在齐声朗读的训练模式下很难发现的发音漏洞,考虑到学生来自不同地域,我国的方言众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语言发声习惯,而要学习标准流畅的日语,每个人容易出现的发音错误都是不同的。这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花时间进行一对一的口语发音纠正。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了解到自己发音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

4 结 论

总之,在现有资源下,如何解决现在日语专业面临的供需矛盾,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以适应毕业之后各种专业、各种场合的工作需要是现在课程变革的方向和重点。除教材外,应合理有效运用一切手段,包括录音、课件、影视作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接受更加有目的性的训练,全方位地了解日本文化和日语这门语言。

参考文献: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陈相州.中国Zを母Zとする日本Z学者の会における接A~と接A助~の使用―エントロピ`と冗L度の点から―[J].魅毡菊Z教育,2014(17):93-114.

第3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一、“六程序教学法”的提出根据

1. 英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养,需要培养大量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在不同程度上通晓英语的各方面人才,这一形势,要求我们中小学外语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六程序教学法”正是为达到此目的服务的。

2. 根据教育学原理,我们知道交际有两方面:一是接收信息,二是传递信息。如果能接收信息(即听懂)就完成了交际的一大半,而听不懂就根本不能交际,在外语教学中,应把“听”的教学放在首要地位。

3. 中小学生年龄在6~14岁之间,已经过了语言的敏感期,不能期望学生的输入等于输出,尽管有时似乎能说出一些完整的句子,但事实上,那是暂时的记忆不牢固的。只有靠大量的输入语言信息,即多听、多读,逐渐积累,才能融会贯通。所以,就其学习方法来说,读更重于说,只有先会读,以读促说,才能会说,说得更好。因此,以前流行的说法“听说领先”我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应为:“听读领先,以读为主,四会并进”更好些。

二、“六程序教学法”的步骤说明

1. 听――进行新授课的入门手段。无论单词、句型、还是课文教学,应从听其发音入手。听单词能学到纯正的发音方法,有助于单词的记忆。讲句型课文时,可以通过对话、看图、叙述、配音动画片、英语小故事、戏剧片段、教师用英文介绍等方法加强“听”的训练。以听引入句型或课文的情景中,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从环境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之所在,努力思索,引起兴趣。从而掌握句型、课文中的语言重点即课文的整体内容。

为了不看书能听懂,必须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才能与教师配合好。

2. 讲――精讲指导。为了便于学生迅速掌握新的知识点,教师应精讲重点,突破难点。如:

(1) 单词的变化、习惯用法。

(2) 语音中的一般和特殊形式。

(3) 句型中的重点句型结构、语法。

(4) 课文中的句型、短语习惯用法及课文的整体内容。

值得强调的是:不是不讲,也不是多讲,而是“精讲”,并配合以一定量的练习。

3. 读――学习的中心环节。对于已过了语言敏感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学习的主要方法是阅读。中小学生读的范围,主要是课文中的单词、句型、课文,辅以课外读物和《同步阅读训练》为输入大量语言信息,提供更多的单词复现机会,加强记忆,以便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为说和写打好基础,同时又可以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提高英语单词的复现率。

根据阅读时出声和不出声,可分为朗读与默读。根据速度可分为速读、视读和精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朗读和精读。

朗读是打好口读基础的最好方法之一。教句型时,是以说促读。读书上的句子时,又是以读促说。朗读时,眼睛要看,脑子要想,声音又刺激着听觉,来自几方面的信号都强化大脑中的神经联系,使学生所学的东西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

朗读时,要求学生人人张口,发音清晰,速度适中,语调正确,声音洪亮。

精读是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手段。

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初三学生来说,大量的阅读扩大英语的知识面尤为重要。

4. 说――多多益善。中小学生在一个新知识学习过程中,经过听、讲、读三个环节后,教师应尽量地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开始,学生可能张不开口,也说不好,这就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方法如下:

(1)教师根据所学的句型,让学生造句。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3)教师根据课文、句型等说汉语,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英语。

(4)复述或背诵课文、句型的主要部分。

(5)要求学生做一些日常生活的汇报或对话。

(6)利用所学文章角色,让学生进入角色表演。

(7)让学生分析出课文的段落和说出段落大意。

5. 写――不可忽视。尽管现今高考采用MET试卷,但作为学习手段,要求中小学生写出英文句子、短文的能力不可忽视,更何况即使MET中也有15%的书面表达。这也是《课标》规定的学生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

写可以分为两大类:(1)根据所学的句型、课文,写出相应的英语。如,翻译句子、短语,一段文章、甚至是背默课文,改写课文。(2)基于学生水平,写一些小文章。如,“My Family”、“Our school” “spots meet”等,初学外语的学生水平较低,不能过高要求,5~8句即可。这样逐渐积累,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这一步,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做一些书面的作业完成。

6. 记――复习巩固。因为学生年龄的特点,接受能力较强,所学知识能很快地掌握,但他们也有缺点,“即学得快,忘的快。因此,复习、深化记忆是他们为保证新知识不致在较短时间遗忘而必不可少的办法。

(1)当堂所学的知识,必须在下课前3~4分钟内总结出,达到巩固的目的。

(2)课后必须配合一些必要的练习,使学生在课后有机会温习刚学过的知识。

(3)每课、每单元结束后,要系统地复习检查。可以专门上一节复习课,每单元后的练习课,不能仅满足于做练习,而应当把一个单元的重点知识――语音、语法、词汇、句型有系统地复习――温故而知新。

三、关于“六程序教学法”的补充说明

1. 该“法”是针对“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但并非每堂课必须都包含“听讲读说写记”六步,而是根据当堂课需要,适当调整,即有时可采取四步、三步等。特殊情况下“六步”的“听讲读说写记”,顺序可以有所变动。

2. “六程序法“融汇了其它教学法的长处,意在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即情景教学,还含有启发学生思维发现的启发式教学,其中“听、说”两步,又是“听说法”的演变,利用直观教具、图片等,又是兴趣教学的范围。

第4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关键词】VedioCapture技术;导学案例;Dreamweaver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8―0136―03

软件教学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而言,关键在于课堂上的演示操作,对学习者而言最关注的也正是教师的每一步操作细节。而vediocapture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轻松捕获教师详细的讲解内容和在电脑屏幕上的操作过程。本文结合作者五年来从事Dreamweaver的教学实践,使用当前比较流行的一款vediocapture软件――屏幕录像专家7.5设计了Dreamweaver软件的导学案例,依此引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使其进行更深入的自主学习。

一 VedioCapture技术综述

VedioCapture技术是多媒体软件发展的新产物,该技术可轻松地将屏幕上的软件操作过程、网络教学课件、网络电视、网络电影、聊天视频等录制成FLASH动画、WMV动画、AVI动画或者自播放的EXE动画。目前基于VedioCapture技术开发的共享软件有Camtasia3.02、、CYY屏幕录像助手、QQ视频录像机、屏幕录像专家7.5等27种[1],其中屏幕录像专家7.5凭借其强大的长时录制功能和后期编辑功能深受广大用户好评,是一款使用率很高的视频捕捉软件。该软件在长时录像时还能保持声音的完全同步,使用简单,功能强大,是制作各种屏幕录像和软件教学动画的首选软件。屏幕录像专家的基本功能如下:[2]

1 支持长时间录像并且保证声音同步。在硬盘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不限时录象。录制时可以设置是否同时录制声音,支持后期配音和声音文件导入,还可以使录制过程和配音分离。

2 可定时录制,也可手动设置,录制目标可自由选取:可以是全屏、选定窗口或者选定范围。

3 录制生成EXE文件,可以在任何电脑中(操作系统为windows98/2000/2003/XP等)播放,不需附属文件。高度压缩,生成文件小。EXE录像播放的自动扩帧功能使播放画面更加平滑,即使是1帧/秒也有平滑的效果。

4 录制生成AVI动画,支持各种压缩方式。AVI扩帧功能,可以制作1-25帧/秒的AVI动画。还可以自动设置最佳帧数。

5 生成FLASH动画,文件小可以在网络上方便使用,同时可以支持附带声音并且保持声音同步。

6 后期编辑功能,支持EXE截取、EXE合成、EXE转成LX、LX截取、LX合成、AVI合成、AVI截取、AVI转换压缩格式,EXE转成AVI等功能。

7 可以用来录制软件操作教程、长时间录制网络课件、录制QQ/MSN等聊天视频、录制网络电视节目、录制电影片段等。也可用于制作教学软件DVD 或上传到视频网站的软件教程。

二 软件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特点

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总要依据学习内容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在传统科目的课堂教学中,做笔记是学习者普遍采用的一种学习策略[3]。通过复习笔记来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软件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如若采用做笔记的学习策略来记录课堂上教师的每一步操作显然是行不通的。理由很简单:教师操作过快,学习者要听要看还要记笔记,显然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但作为学习者,他们又很希望自己能够记住教师的每一个讲解步骤,以便在上机时熟练操作。然而,就在这种特殊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者认知特点的需求下,VedioCapture技术应运而生。教师可以借助电脑、话筒和视频捕获软件,将自己的讲解内容和软件操作过程录制下来,作为课堂的视频教学材料。这种教学策略恰恰符合了软件教学中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众所周知,一切认知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认知学习中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之一。[4]在软件学习过程中,及时跟踪教师的每一步操作是学习者持之以恒的寻求有关学习信息的关键因素。而VedioCapture技术给学习者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它能够把教师的演示过程声画并茂地呈示给学习者。学习者通过反复观看和上机练习,不但可以快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教师的案例演示,有余力的同学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使其进入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由执教者自己制作的视频教学课件不但贴近教学目标,而且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更是迎合了课件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改思想。

三 Dreamweaver软件导学案例的设计与实现

下面以《Dreamweaver软件导学案例》的设计为例,屏幕录像专家7.5为制作工具介绍VedioCapture技术的具体教学应用。

1 Dreamweaver的导学内容

Dreamweaver是Macromedia公司为Web开发者量身定做的一套专业可视化网页设计工具。不论你是网页设计的初学者或是网站开发人员,无论是网页设计的美工还是高级编程人员,Dreamweaver都提供了相适应的功能。[5]与同类软件相比,它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创建站点,使用方便,扩展性强,所以受到广大网页制作者的青睐。对于Dreamweaver初学者来讲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Dreamweaver简介、使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的实战案例以及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具体内容组织结构如下图:

2 Dreamweaver软件导学案例的设计方案

首先,依据以上Dreamweaver的导学内容,将整体学习设计思路制作成PPT,其中的“工作界面简介”和“案例博客网页制作”是Dreamweaver导学案例的重点内容,要使用屏幕录像专家7.5将其录制成视频文件,然后再对其画面和音质进行处理,最后将每段视频以屏幕录像专家7.5支持的格式(扩展名为.exe或.avi或.wmv)进行保存并链接到PPT中。具体实现步骤是:

(1) 首先使用办公软件office2003中的powerpoint组件将整体学习设计思路和文本式学习内容制作成PPT,然后使用屏幕录像专家7.5把PPT的展示过程结合教师的讲解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后缀名为.exe的视频文件。

(2) Dreamweaver是一款具有可视化操作界面的网页制作软件,工作组件较多,因此 “工作界面简介”是Dreamweaver导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一定要直观形象,给学习者适当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对“工作界面简介”的最好方法就是:运行Dreamweaver软件到初始工作界面,边操作边讲解各工作区的功能,同时使用屏幕录像专家7.5将整个过程和讲解内容录制成可自播放的exe视频动画。VedioCapture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轻松捕获Dreamweaver软件的运行过程和对其工作界面的每一步操作,下面是屏幕视频教学动画录制过程中捕获到的Dreamweaver运行画面和其工作界面:

在“Dreamweaver简介”的视频教学内容中,教师对软件的每一步操作清晰可见,学习者即看即会。与传统讲授方式相比,这种视频教学有其独特的生存优势和升值空间。总之,“Dreamweaver简介”的视频教学内容的制作充分体现了VedioCapture技术在软件导学案例制作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 “完整网页制作过程”是Dreamweaver软件导学案例设计的关键部分,考虑到Dreamweaver软件的经典功能,下面以“开发个人博客”为主题,为学习者设计并制作了“如何使用Dreamweaver制作一个完整网页”的实战视频导学案例。其制作方法同上,使用屏幕录像专家7.5将整个网页的详细制作过程和教师的讲解合制成一个可直接运行的exe视频文件。

屏幕录像专家的长时录制功能的确不错,但要录制整个网页的制作过程,视频文件显得太长,学习者长时间观看易产生视觉疲劳,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而屏幕录像专家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它强大的后期编辑功能,它支持EXE截取、EXE合成、EXE转成LX、LX截取、LX合成、AVI合成、AVI截取、AVI转换压缩格式,EXE转成AVI等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屏幕录像专家的截取功能把录制好的视频文件根据博客网页的制作流程模块截取成五段视频。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1) 创建站点。运行Dreamweaver软件,使用“站点”菜单的“创建站点”命令打开站点创建向导窗口,创建名为“blog”的本地站点,在文件工作面板中就会看到一个命名为“blog”的文件夹;

(2) 页面布局设计。在该文件夹中新建一个名为“index.html”的文件,作为站点“blog”的首页名称。双击该文件图标,在设计视图中使用Dreamweaver工具栏的布局表格和布局单元格设计网页整体布局,结构如图4所示:

(3) Logo 、Banner的制作。 依据博客内容风格选择添加合适的logo 、Banner图片。

(4) 导航链接的制作。依据导航栏目添加对应的链接。

(5) 添加页面内容。依据页面布局结构图添加对应的页面信息,例如插入背景图片、输入网页文本内容,设计页面css样式等,详细操作步骤都在案例视频文件中。

将以上五大步骤分别录制作成独立的视频动画,以便学习者的自主式强化学习,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破解网页制作的神秘之门,从而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

四 构建Dreamweaver软件导学案例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使用屏幕录像专家7.5录制Dreamweaver导学案例时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画面不流畅,讲解配音的噪声太大等等。下面是作者在录制Dreamweaver导学案例过程中积累的一点经验,仅供参考。

要录制好的视频教学内容,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 先要设置合适的屏幕分辨率。不管你的电脑配置如何,在录制视频时最好将电脑屏幕的显示分辨率设置为800x600,颜色质量设为16位。这样速度较快,录制时占用的系统资源也比较少,并且能够保证画面的流畅和正常显示。

2 屏幕录像专家7.5的属性设置。在基本设置选项中,除了另行指定生成文件的保存路径外,其它设置均保持默认属性。指定保存路径是为了给生成文件留有足够的空间,确保长时间录制的顺利进行。

3 声音设置。采样位数设为“16”,采样频率设为“11025”,如若音质不佳,也可设为“22050”;声音来源要选择“Microphone”或“话筒”;音量设置很关键,除了把屏幕录像专家7.5的音量设为最低外,还要把电脑的话筒和音箱的音量调到最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讲解配音的噪声。当然为了避免录音过程中外界声音的介入以及话筒的“噗噗”声,最好选择一个安静的空间,并且给话筒自制一个防尘罩。

4 文件保存格式。使用屏幕录像专家7.5录制的视频文件一般情况下都选择默认的保存格式,即“直接录制生成的exe格式”。该格式文件兼容性好,占用空间小。

以上只是对硬件的属性设置和客观录制环境的要求,当然要制作好的视频动画,对案例中人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教师的讲解速度不能太快,语言要精练,更重要的是和自身对电脑的操作要保持良好的同步。

五 结束语

设计本案例只是给初学者及Dreamweaver爱好者起到一个引导入门的作用,当然学习者也可以依据案例中提供的学习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自主学习。

第5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一、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需要生活化

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因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

1、从生活环境中发现节奏感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在培养幼儿时我们应该时刻帮助引导他们发现并理解节奏。在自然界里,如流水的哗哗声、小羊的咩咩声、钟表的嘀哒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生活中,有炒菜声、洗碗声、街头的叫卖声等。通过这些幼儿身边的生活环境中的节奏声可启发引导孩子的节奏感。

2、通过语言环境培养节奏感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与交流思想的工具,音乐节奏的来源之一就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的节奏。因此,从小就让幼儿利用语言来学习节奏,不仅使幼儿容易掌握,而且富有生命力。在幼儿对节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后,可组织他们用语言来表现节奏。幼儿歌曲的歌词具有一定的韵律性,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幼儿节奏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幼儿节奏感时,应该通过语言环境来培养。

二、通过律动培养幼儿节奏感

律动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以加强对音乐的注意与记忆,达到促进学习者自我表现的愿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动力。

通过律动教学还要提高幼儿音乐表现和感受能力。我们要结合幼儿熟悉的、模仿性强的、感兴趣的动作进行有意识地节奏训练。人的身体天生具有的本能节奏分别是:心脏跳动--无意识,呼息--无意识,但可受意念支配,行走--有意识。它们对节奏的学习,特别是身体节奏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行走是唯一完全受意念支配的节奏运动,同时它是儿童身体活动中的典型律动。因此,行走是儿童学习节奏的自然起点。

三、通过打击乐器培养幼儿节奏感

各种打击乐音色鲜明有特点,富于色彩性,容易激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用身体表现外,还可让幼儿充分利用各种打击乐器。首先让幼儿熟悉乐器的节奏,孩子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有清脆、浑厚,有长音、短音,教会幼儿配音时注意音量小的乐器多配碰铃、三角铁、串铃等,音量大的乐器少配大鼓、锣等,在节奏乐练习中,既可以培养节奏感,同时又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喜爱,提高幼儿音乐的表现力。另外,利用节奏乐,还为舞蹈、唱歌伴奏,造成非常生动活泼的局面,培养幼儿对集体活动的兴趣,训练幼儿在集体演奏时能互相协调一致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欲。

四、节奏感对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节奏感首先是一种感知力,人对于声音音响具有聚合感知力,听火车运行发出的声音自然聚合成的一种节奏定式,到听钟表运行而发出的声音形成“嘀哒”节奏型,都是这种聚合感知力的体现。奥尔夫音乐教育利用人的这种潜能,将其诱发出来并进行训练,发展更为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鉴赏音乐的洞察力。这是音乐教学的入门,也是理解音乐的基础。当幼儿的感知能力加强,还会增强音乐记忆力。尤其节奏教学,并不像人们经常看到的就那么几种符号或简单的拍子,世界音乐宝库中的节奏,从最简单到最繁杂的,甚至还有恐怕一辈子找不到那种感觉的都有,在世界上许多民族音乐中,人们创造的节奏丰富至极,是接受一般音乐教育的人所不想到的。人们常常在已熟悉比较简单的节奏之后要寻求更加细微,现加繁复的变化,而这些也使得人们的音乐感越加精细,越加丰富。通过节奏感的培养也为幼儿今后发展音乐表演技能奠定基础。在今后的音乐学习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6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从目前大学英语改革趋势来看,一种是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分为通用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另一种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实行分层教学。笔者自入职五年以来,一直承担着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接触的学生主要为大一新生,因此对学生的英语基础、个性特点比较了解。大多数研究认为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弱,底子薄,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我院学生英语基础并非整体薄弱,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极为突出,英语完全没有入门的学生也只是少数。所以从我院学生的英语基础来看,并不适合以上两种模式。笔者认为我院采用的小班(50人以下)教学模式适合我院当前的实际情况。我院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太过薄弱,积极性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逃课现象、上课睡觉和上课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教师们均感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我院学生虽然英语基础和一本二本学生相比稍逊色,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通过和多位在我院承担的教学工作的一本学校三峡大学的老师交谈,他们认为我院学生上课更为积极,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只是基础和学习方法稍差。现在学生多数为“90后”的孩子,他们个性鲜明,希望获得尊重,注重外界对自身的看法,也渴望外界对个人的认同,然而学生这些独特的特点并未引起我院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通过和学生交谈,大多数学生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比较满意,对英语教师的备课情况持肯定态度。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堂只注重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英语课堂表现为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教学只是奔着让学生过四级和六级的目标而进行教学。教师倚重教学参考和课件,致使上课模式单调、激情不足,与学生交流不够,缺少对学生个体的了解。

二、个性化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及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改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广大英语教师应该解放思想,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设置和考核模式都应做出改革,并积极构建第二课堂。因此。笔者拟从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教学、考核模式、第二课堂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文化素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育教学理念

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乃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应用到当代教育领域后已掀起了教育界对传统教学理论的反思。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中,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价值及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同时,注重情感教学,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在师生关系上,积极倡导师生间的互动活动与人际交往,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育目的上,旨在培养积极、进取、灵、,适应性强,“完整的人”,从而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实现以人为本。[1]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德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3]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骤升,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梦”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本土知识需要通过英语来实现其“全球化”意义。[4]时代在发生改变,学生在发生改变,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改变,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二)课程教学

我院现行教材为《大学英语(精读)》及《大学英语》(听说),基本适合学生的水平。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读写和听说构成。就目前的教学内容来看,大一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大二的课堂教学加入了四级备考。但是四级改革后将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主要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读写教程中,只有汉译英单句翻译练习,而且是要求学生使用教材中的语言点,并不涉及中国文化。这两本教材也没有很多可以和中国文化、历史、经历、社会结合扩充的内容。大一的英语精读课时安排为48课时,要求学习8个单元的内容,时间非常紧凑,期末考试涉及大多数书本课后练习,这样的课时安排和考试安排不利于补充文化方面的知识。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环境,无论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是文化素养的培养都要以英语课堂为媒介。轻松、活跃、生动、多彩、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当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大胆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活色生香的英语课堂,[5]并在该课题小组推广,师生均感获益良多。首先在课堂组织上采用的小组制,笔者采用的是公司制管理,每个公司选择一名董事长、CEO、发言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名(英文)。每个班学期初通过竞选,选出两名英语课代表。通过这样小组合作制的管理,营造了人际关系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促进了情商和智商的共同发展。从班委反馈的情况来看,这种英语课堂上的团队精神培养使得班集体在学校的活动都表现突出。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笔者坚持采用快乐教学法,如用“童心”带领学生“游戏”。课堂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如词汇类游戏、情景模拟、背诵马拉松、脑筋急转弯、英语谜语、击鼓传话等。但是要做到既不能使课堂娱乐化,又要将游戏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要设计者花费大量的心思。英语歌和英文电影配音引入课堂也是一种可融入英语语言学习与娱乐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它既可培养我们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我们的欣赏品味,同时又能调动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英文歌曲、观看电影,并对英文歌曲和电影所反映的一些主题进行探讨,将对学生的情感素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意志品格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尝试将演讲与辩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演讲作为一门艺术,被视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辩论是一种提高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笔者探讨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如何利用语言本身的魅力进行人文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融入诗歌赏析、经典英文歌赏析、英语文学作品、中国文学翻译作品品读。笔者针对四级翻译改革采用的是将中国文化知识与句法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如让学生来当老师,制作中国文化专题PPT和相关语法专题PPT,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创造力往往会令授课教师震惊。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风格,了解他们的各种情感特征和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化课堂的沉闷为精彩。[2]

(三)考核模式

评价考核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两门课程,大学英语精读为考试模式和考查模式,大学英语精读的期末考试试卷包括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四部分。其中60%是基于课本及课后练习,所以有少数基础较差学生不注重课本知识学习,却依赖小抄,考试作弊,对学校的考风学风带来恶劣的影响。2013年8月四级改革将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主要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改革是将翻译能力与写作能力发展相结合,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相结合,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而我院期末考试翻译依然为句子翻译,和四级考试完全脱节,这是不利于改革的。听说是考查的形式,即听力为单独出卷,口语为老师自行组织考试。就目前我院口语考查形式主要为学生选择老师指定topic进行口头陈述,从而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太过单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尝试一些新型的口语考查模式,如英语演讲、英文作品读书报告等。本院的评价模式为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但就平时成绩而言,大多数教师只是以出勤率,作业为依据给出平时成绩。笔者认为应利用平时成绩加大对课堂表现的考核,如小组英语报告,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做一些问卷,然后根据问卷结果做出报告。总之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四)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化,在校园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我院学生创办的同创英语协会组织过英语角、英文歌比赛、英语词汇比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计划和规范性,因此影响力有限。笔者在本学期第一次尝试将所带三个班级150名同学组织起来举办了一次大型英语晚会,活动开展非常成功,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是无限的。全英文的主持,令学生自己无比的开心与自信。英语晚会的节目内容有:英语歌班级合唱,英语诗歌朗诵,英语电影配音,英语歌伴舞,自创英文歌吉他演奏,英语话剧等。学生还在晚会中间穿插设计了英语游戏。最令笔者感到震惊的是,学生设计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说出对老师教学的真心话,让笔者深深的感受到,创新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在英语课堂上不仅学到英语语言知识,而且感受到了人文素养,对于他们的人生有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他们觉得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使他们感受到了英语语言的魅力,而且增进班集体的交流。但是这样的活动老师的参与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给学生创造的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的完善和发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使其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三、结语

第7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打击乐演奏 指导方法 

打击乐是将各种打击乐器配合乐曲进行演奏的一种器乐表演形式,其基本手段与音乐特点就是节奏性。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说它是音乐的生命一点也不为过。3~6岁的幼儿对节奏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浓厚的兴趣,幼儿的良好节奏感为我们开展幼儿打击乐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打击乐一般都具有鲜活的演奏形式与丰富的音响效果。在幼儿园开展打击乐教学活动,以节奏为切入点实施音乐教育,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本能需求和教育规律,而且在培养幼儿乐感、发掘潜能、启迪智慧、发展提高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呢? 

一、选择适合训练的演奏曲目 

传统的打击乐教学,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为主要方向。在此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打击乐教学活动,表现为以机械、重复的节奏练习为主,这样往往会消磨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正确的做法是在打击乐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要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把创新意识融于打击乐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的打击乐活动富有创意,真正在敲打中获取快乐,获得发展。 

打击乐是根据音乐的旋律与节奏打击乐器,通过乐器为乐曲配音伴奏,让乐曲显得更动听、更悦耳。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都是通过对乐器打击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幼儿练习打击乐的起步阶段,选择训练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理解接受水平及兴趣爱好,注意选择旋律简捷、节奏明快的乐曲,因为节奏明快的乐曲敲打的效果显著。譬如可以选择进行曲,就有助于幼儿把握音乐的节奏特点,降低教学难度,等幼儿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再选择节奏较复杂的乐曲。2/4、3/4拍子的乐曲适合小班和中班;4/4拍子的乐曲则更适合大班。例如台湾儿歌《郊游》的旋律平易亲切,节奏特点明显,适合小班和中班作打击乐。这首曲子是2/4拍,前面八小节与后面的八小节旋律完全一样,中间部分八小节有些变化。在打击乐配器时,可以依据中间八小节的特点,多配些乐器;节奏处理时可与前后八小节区分开来,便于孩子们掌握。敲出的效果显得更加动听。再如新疆维吾尔族风格的乐曲,节奏都比较明显,便于孩子们学习。 

此外,教师可以注意平时幼儿都喜欢那些歌曲,从中挑选一些适合打击配乐的乐曲。了解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主动练习打击乐。 

二、绘制形象直观的节奏图谱 

孩子对音乐节奏虽有一定的体验,但常规的音乐节奏图谱都用“XX”表示,他们还不习惯看,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对卡通图案有着特殊的敏感,在绘制打击乐节奏图谱时,采用他们喜爱的动物或乐器形象激发幼儿看图识节奏谱的兴趣,使幼儿对节奏乐的学习变得更形象直观、简洁易懂。 

小班的节奏乐比较简单,打击乐器的品种相对较少,通常只有一两种,可以将孩子们手中的乐器直接画在图谱上。这样轮到谁时,谁便一目了然。例如学习《小动物在哪里》这个曲子时,可以把幼儿分成两组。A组充小鸡,B组充小鸭。用碰铃表现小鸡叫声,用沙球表现小鸭叫声。孩子们边唱边玩。唱到“叽叽叽叽在这里”时,A组敲击碰铃;唱到“嘎嘎嘎嘎在这里”时,A组敲击沙球。练习一轮后,两组互换角色。也可将小鸡、小鸭的卡通像直接画在图谱上,如“”,这样更形象、更直观,幼儿操作起来更简便。 

三、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虽美,然而乐符和图谱较抽象。幼儿在学习与表现时会形成各种困难与障碍。要让幼儿通过打击乐表现音乐作品,首先要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及乐曲的含义。任何艺术只有基于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表现,音乐也是这样。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打击乐《小白船》时,教师注意到这是一首小朋友们不太熟悉的3/4拍子、旋律优雅舒缓的音乐作品。作者用“小白船”比喻夜空皎洁的月牙儿,也是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因此,可以先让幼儿静静地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旋律与节奏的特点。然后通过讲故事、谈话等方式,讲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与含义。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创设繁星闪闪、明月当空的情境,让幼儿扮演小船员,伴随视频声情并茂的歌声,做出柔美的划桨动作。霎时间,大家仿佛进入一个童话般优美的境界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乐曲中所描述的“月亮如一艘洁白的小船在蓝蓝的银河中荡漾的情景”,为更好地表现乐曲、演奏乐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再让幼儿来演奏时,一曲符合音乐风格的打击乐便水到渠成。。 

打击乐的演奏方法说起来是既简单又复杂。它的简单在于:幼儿只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敲击乐器,就可以进行演奏;它的复杂在于:通过合奏、轮奏各种变化,可以演绎出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但要掌握这些演奏的变化方式,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与许多事物一样“入门容易,提高难”。比如《对鲜花》的前半段在一种乐器演奏中加入另一种乐器合奏,在后面乐段中又换了另外两种乐器演奏。开始幼儿不明白,往往加入新乐器时,原先的乐器便停了下来。这时,教师让大家玩“乘车游戏”,大家扮演“乐器乘客”按演奏顺序先后上车,帮助幼儿理解在第一种乐器稳定演奏中,加入第二种乐器的含义,形象地体会到各种音乐节奏的配合关系。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遵循教育规律,注意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掌握演奏方法,幼儿就可以掌握打击乐的演奏要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健芬.音乐课中节奏训练的意义及方法[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06). 

第8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关键词:影视动画专业;前期设计;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21-01

影视动画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其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它分为前期策划、中间制作与后期处理三个环节,其中前期策划非常重要。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人才还很稀缺。虽然我国高校影视动画专业很多,但是由于教材质量、课程设置、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原因,降低了人才培养的素质。在具体的实践中,不能满足公司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影视动画专业前期设计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高校影视动画前期设计专业的调查

影视动画前期设计专业一般包括Flas、动漫制作、3d max造型等。通过调查全国名校的影视动画前期专业设计,可以发现高校开设的课程并不全面。另外,课时安排也不合理。有的课程只安排了一个课时,有的课程其课时长达一年。大部分学生在采访中,表现出了对课程安排的不满意情绪。可见,高校在设置影视动画专业时,并不能达到学生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可以参考学生的意见。

二、业内人员对动画专业前期设计的认识

首先,学术界人员认为学校在开设动画前期设计专业时,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合理的安排课时。同时,在开设专业时,应该考虑到该专业的价值与实际意义,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其次,因为前期策划属于设计、创造的范畴,所以在训练这两方面能力的同时,应该在学生掌握素描、构成等基础知识后,增加课程实践的活动。比如分组完成前期设计,进行配音、表演、鉴赏等,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企业、社会要求动画人才具备的素养

1、在具体实践操作中,有过硬的技术能力。企业认为,即便动画专业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就进入一线岗位工作,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技术能力达不到要求,不能高质量的完成动画的制作。针对这种情况,在动画教学中,应该增加实践操作的活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2、提高团结协作的素养。动画行业在制作的过程中,包括不同的环节和流程。用人企业表示,公司里招聘的新人尽管成绩优秀,但是往往单独作业,缺乏与同事交流、合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发展。

3、增强独立学习的能力。动画专业涉及到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后期制作,以及营销等多个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往往只注重某个技能的学习,忽视了整个制作过程的掌握。在工作岗位上,出现多种问题,不能独立完成。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

4、提高原创能力。影视动画原创力薄弱,一直是中国动画行业的难题。因此,高校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可以融合传统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精华,如剪纸、皮影、雕塑、彩绘等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创造。

四、高校动画前期设计问题的原因

上面的调查显示,当前高校的教材、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都很不合理。造成毕业生专业素质低,不能胜任岗位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思维僵化、缺乏创造力

首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学生忙于挣学分,考试,没有时间去搞创作。再加上传统接受式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在动画制作中,往往形成固定的套路,没有新意,使作品的创造力大大折扣。其次,有的学生忽略了传统文化的要素,盲目追求国外动画的效果,不仅浪费了国内的资源,往往还会因方法不当,适得其反。最后,单纯依靠软件制作效果,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应用。在动画制作中,软件只是一个工具,不能代替人的创造力。

2、教学知识结构不完整

一个专业的动画人才应该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通常,包括美术基础,动画原理,电影语言,设计运动,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但是在考查的名校当中,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完成这五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专业的编剧、导演更无从谈起。

3、专业设置没有针对性

当前,根据高校动画开设的专业,其毕业去向包括软件公司、影视包装、网络媒体、教研机构、电视台、动漫产业等等,可谓鱼龙混杂,多种多样。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专业并没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只是对相关计算机软件的改版、升级,或者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导致毕业之后,很多人还没有入门,自然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五、提高动画专业前期设计的方法和措施

1、接受大学教育的系统培养

当前,很多高校对动画影视专业艺术性重视度不足。认为单纯学习美术、软件,掌握几种工具就可以进行动画制作。这种思路缺乏科学性,在前期制作中,当然不符合企业的要求。 因此,要在大学中系统的设置相关的课程,比如运动原理、电影语言、角色运动、二维、三维合成,以及综合性实验训练等,为毕业生打好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前提设计的创造水平。

2、利用大赛机制进行鼓励

通过参加知名的动画大赛,不仅能形成激励的机制,而且能在竞争的环境中,提高学生作品的创造力。当前,国内动画专业的学生在制作中,普遍存在抄袭、模仿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严格要求指标,通过增加奖项,明确评价标准的方式,倡导作品的原创性。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

本文在对名校动画前期设计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通过动画专业人士、企业单位对动画人才的认知分析,进而提出了增强动画前期设计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增强培养动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配音入门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 多媒体课件 应用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多媒体使用现状

多媒体教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到现在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多媒体、初级多媒体和高级多媒体阶段。

(一)初始多媒体

初始多媒体是多媒体使用的起步,当时由于电子数码技术发展相对落后,仅仅靠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工作配合,利用了强光和弱光交替透镜原则,通过投影仪显示的内容大量减少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时间。

(二)初级多媒体

初级多媒体主要是在初始多媒体的基础上加以声音和影像的配合使用,及声音、文字、录音、幻灯、影响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多媒体的使用效率,通过交流和学习,使得幼儿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有一个合理的认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进入到了语言实验室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相关内容,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能力,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教育技术和电子数码技术。

(三)高级多媒体

高级多媒体是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高级应用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已经与多媒体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无法孤立存在。到了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课件也更加容易获得,幼儿教学活动逐渐加以了多媒体化的概念,无论是对幼儿知识的入门,还是课堂游戏和探索,都离不开投影仪、音响、白幕的作用,幼儿教学模式逐渐向人工智能化教学模式迈进。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一)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来说,无论从年龄还是生理发育情况上看,幼儿第一次接受学校教育,对未知世界存在着很大的好奇和幻想,然而由于多数孩子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初次进入到幼儿园中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和排斥情绪,因此教学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非常深刻,通过多媒体艳丽的色彩、流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配音以及逼真的音响效果都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兴趣,多媒体中的声、色、形、光等结合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对激发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这与近几年来炙手可热的分层教学模式相似,运用多媒体教学,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幼儿进行培养,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可以在这种学习环境当中激发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以幼儿自我为中心,在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快乐中不断取得进步。

(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

美作为一种艺术在现实中无处不在,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美术、社会自然等都通过“美”赋予了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要从小抓起,通过多媒体教学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赋予一个生动的意境中。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幼儿的目光从课堂带入到大自然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自我欣赏和自我感知,培养幼儿主动进行“再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一切美好事物都是可以再生的,但是这要依赖于幼儿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性活动,也是审美能力的重要表达方式,也为艺术审美提供了心理支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比如在讲音乐知识时,鼓励并引导幼儿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浮想出一副完整的画面,让幼儿在无限的想象之中领悟事物的综合含义,不断丰富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多媒体课件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多方面都还不成熟,理解能力也相对不足,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培养幼儿浓厚的兴趣的同时,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课件应用到幼儿教学课堂上是信息时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新课标幼儿体系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要求,对幼儿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非常深刻,有效提高幼儿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情感的理性认识,将知识运用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培养对事物认知和学习的能力。

三、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使用建议

(一)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尽管近几年来幼儿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计划制定上不能单纯考虑方便和简单,而要首先考虑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充分注重以人为本,以每一个幼儿为中心。由于幼儿对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引导,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幼儿初次进入幼儿园接受学校教育,他们对于实践往往没有很好的理解,也没有基础的实践能力,由于幼儿接受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因此不能对他们进行太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心。通过多媒体教学营造幼儿实践的氛围和环境,在各项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实践,诱发出幼儿充满灵性的创造活力。在实践中教师起到的是一个引导和帮助的角色而不是“包帮”,当幼儿遇到了困难,首先鼓励他们自行解决或小组讨论,寻找合适的办法,然后进行方法的引导,告诉幼儿针对什么样的情况可以采取何种办法能最有效解决问题,并对积极主动,且完成结果良好的幼儿进行一定的奖励,这都是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顾硕.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尝试[J].文学教育(中).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