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范文

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

第1篇: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范文

本课程遵循《影视欣赏》、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本课程标准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设计方法制定的。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影视欣赏是一门全校范围的公共选修课。现在的大学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读碟一代”,他们是在影视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具有较丰富的观赏实践经验,但是缺乏影视艺术的常识和修养。同时,影视作品中不乏主题积极、制作精良、寓教于乐的优秀之作,但也有部分过分渲染封建文化、贵族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主题消极、水平低劣、脱离现实或扭曲历史、混淆视听的垃圾作品,会对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负面作用。

因此,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影视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培养人格完整、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通过对中外影视名著的欣赏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和艺术规律的同时,提高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指导人生;学会对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价,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艺术鉴赏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增长知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方法。掌握影视评论的基本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并通过对中外优秀影视作品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独立审美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注:以上安排可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六、课程实施条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理论讲授与原著欣赏、讨论相结合;将课内学习和课外练习相结合。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DVD光驱。

七、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以实践能力为导向,考核形式为开放式,教师指定某部影视作品,要求学生独立鉴赏影片并写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思想深度的评论文章。

参考文献:

[1]影视欣赏.

[2]周星,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2篇: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范文

[关键词] 现代;高校影视专业;教学

一、前言

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影视艺术教育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成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在现代科技基础上,创建了以影视艺术为主导的综合艺术。在科技发展的潮流中,不断有新的挑战和机遇诞生,传统的影视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采取新的变革和创新,随着时展的脚步前进,从而提升发展动力。

二、影视教学要明确的常识性前提

从本质出发,要确立高校影视教学的目的,应该对影视教学和影视创作有常识性的理解,也就是与其他经典艺术相比影视艺术的根本性区别在于:(1)运动的影像是最根本的元素之一;(2)镜头是影视艺术的基本单位;(3)对影视艺术来说,纪实片、广告片、故事片、动画片等这些片子都是经过镜头的组织构建进行叙事并表述观念。现代动态视觉艺术是影视艺术中常用来表现的方法之一,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出的影视艺术,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化和动态的艺术效果。现代视觉艺术的基础前提是采取视觉化、动态的思维方式,理解了这个前提,就证明对影视教学的根本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归根究底,影视教学是要让学生经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把影视艺术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现代的、视觉化的、动态的、独有的思维方式[1],从而能够通过运用这种动态的视觉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但是许多影视艺术的创造者、消费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并没有真正的认识这一影视艺术的根本性。

三、现代影视教学的变革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对比其他学科,影视艺术教学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因此,影视艺术专业的教师要通过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渗透教学,并且教师自身还要具备最新的影视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要进行多次的互动交流,实施情境教学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为学习到更多的影视艺术相关知识和积累经验提供帮助。

2、优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影视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结合观摩少量影片而进行传授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够细致,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受到限制,无法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思维能力,从而影响了影视艺术教学的进一步扩展。因此,需要有效的改革手段及改革模式,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对影视艺术的专业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既能给学生供应真实的感性教材、重现情境,又能激发学生对表象的概括、综合、分析能力[2],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评析和鉴赏,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能使他们更好的掌握影视艺术的内容,从而使影视艺术教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选择相对应的影片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不仅要提升影视鉴赏的容量,还要注重提升影视鉴赏的质量,从而使教学内容与鉴赏内容得到有效结合。

3、丰富教学内容

影视艺术这个学科拥有丰富的活力与生机,它的内容充满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发掘,并努力向学生宣扬影视艺术。因此要不断丰富影视艺术教学的内容,使传统单一的课程通过先进的改革变成丰富及多样化的形式,并结合生活、媒体、社会的实践活动汲取经验。

现在,高效的影视艺术专业教学广泛存在教学内容繁多、课时量少的问题。要解决在既定的课时中,不仅能有效完成教学内容,还要把热点话题与时代影视的前沿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教师们需要重视的[3]。随着授课内容的递进,可以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手段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补充的内容中做简洁的背景介绍,鼓励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进行自主性学习。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使用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的聊天软件图同学、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应该把鉴赏、娱乐和学习有效的结合到教学实践中,使现代影视与经典影视得到发挥宣传,交流分析当前的热点与经典内容的联系性,从而达到实现影视艺术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影视艺术教学模式已遭到淘汰。要对传统的影视教学方法与理念进行改革,必须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影视艺术的教学之中,鼓励并支持学生主动对这门课程进行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出现的问题。既能让学生对影视艺术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又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主性学习,促进他们的创造能力。总而言之,在影视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模式、发展综合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铭浞,高源.高校影视教育课程的静态思考[J].学理论,2010,16(32):311-312.

[2]贺晓宏.高校影视文化课的意义与《影视赏析》课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05):145-146.

第3篇: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范文

关键词:交互艺术;沉浸式体验;艺术教育;交互艺术教学

1“交互艺术”与“交互式体验”

1.1交互艺术发展简史

所谓交互艺术,通俗来讲,即能够使艺术鉴赏者参与艺术作品,真正意义上与艺术作品在某些方面产生互动,给予艺术鉴赏者体验感,而非像常规艺术形式那样单纯靠感官使鉴赏者被动接受的一种新兴艺术门类。交互艺术理论和其前身均萌发于20世纪,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交互艺术作品所带给受众的艺术体验也越来越细致和强烈,至今,交互艺术的代表——电子游戏、交互装置艺术、剧本体验推演等,已经成为大众审美领域炙手可热的全新“宠儿”,而增强鉴赏者和艺术品间互动性的探讨与尝试,也已经成为艺术创作领域最尖端和前沿的话题之一。那么,交互艺术到底是怎样带给受众不同于常规艺术门类的独特体验的?这要从其发展的起源说起。“交互艺术”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放送的著名广播剧《世界大战》,该剧由英国科幻小说大师H.G.威尔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美国著名电影人奥逊威尔斯自导自演,主要讲述了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该剧以日常新闻中插播紧急信息的形式推动故事剧情发展,配合真实的地名、几近以假乱真的声音效果,在当时二战前夕的紧张气氛下,使得上百万收听该剧的美国和加拿大广播听众信以为真,数十万人甚至逃离家园,引起了极大的社会震动,后来这个事件也成了传播学上的经典案例。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世界大战》虽然是一部广播剧作品,但其在创作思路、呈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着“交互式艺术”的强烈风格,因此我们也视其为“交互式体验”的先驱之作,乃至于“交互艺术”思路的雏形。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世界上第一款电子游戏《乒乓》横空出世,“第九艺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需要鉴赏者完全投入作品,并通过自己的操作来进行作品体验的艺术门类,电子游戏的诞生无疑是革命性的。但在发明之初,由于技术的限制,最早期的电子游戏只是乒乓球、足球、网球等体育运动在电脑端的简单模拟程序,而真正让电子游戏进一步迈向“交互式”体验时代的,则是20世纪70年代雅达利、南宫梦等一系列专业游戏公司的相继诞生,电子游戏越来越精良,操作性与可玩性越来越强,游戏中甚至引入了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概念,一直到今天,电子游戏都作为交互艺术的主力军,牢牢把控着市场,以其别具一格的艺术体验形式影响了自70年代诞生至今的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自21世纪以来,在20世纪“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等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下,一大批思想前卫、眼光独到的艺术家纷纷开始尝试赋予艺术作品体验性和参与性,从而带给艺术鉴赏者全新的艺术感受,随之应运而生的交互装置艺术、交互电子艺术、体验式艺术等大行其道。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日本TeamLab装置美术展,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式展览之一,该团队所创作的交互装置艺术能够使参观者置身于全景的画面中,并充分运用光学传感、全息投影、交互现实等尖端技术,实现了让每一个参观者都可根据自己的行动或行为影响整部作品,从而使每一个人都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艺术体验。当然,在交互艺术大行其道的同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常规艺术门类中的一批优秀创作者也在尝试以体验的形式打破常规艺术门类被动感知的单一欣赏方式,让观众们主动“参与到艺术中来”。

1.2其他艺术领域在创作中的“交互式”体验探索

20世纪90年代,交互艺术“让观众参与艺术作品,成为作品的一部分”的体验思路开始跳脱出电子游戏,在影视艺术上率先开花结果——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当属被誉为“伪纪录片”的风格恐怖的电影鼻祖《女巫布莱尔》。该片由丹尼尔麦里克、艾德亚多桑奇兹两位导演联合执导,以纪录片和录像带拟真拍摄的手法,制作了一段讲述三名大学生调查女巫布莱尔传说最终全部遇害的“影像记录”。本片拍摄仅用了8天,耗费成本6万美元,却斩获了第五十二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海外电影”奖项,并收获了2.4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至今为止世界电影史上投拍成本与票房最为悬殊的电影。这样的成绩再一次证明了“交互式体验”带给鉴赏者的感官刺激与强大的生命力。来到21世纪,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作者们的才思泉涌,强调“交互体验”和主打互动式鉴赏的艺术创作开始触及的艺术门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全面。例如2008年由马特里夫斯执导,在拍摄手法和宣发方式上几乎与《女巫布莱尔》如出一辙的科幻电影《柯洛佛档案》,2014年由美国鬼才编剧J.J.亚伯拉罕创作的“浸入式”小说《忒修斯之船》,2016年、2017年在上海、杭州等地火爆的“沉浸式”戏剧《无人入眠》,还有近年来内地许多博物馆和历史人文景区根据当地历史故事所举办的“沉浸式体验展”等等,几乎涵盖了常规艺术门类的方方面面。

1.3交互艺术的特点

正如前文所述,交互艺术是一种强调鉴赏者以某种194文艺教研形式参与艺术作品去体验艺术,而不是单纯地从感官上去接受艺术,力求在作品中打造真实与虚拟互相交汇的一种艺术形式。交互艺术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新兴艺术门类,它的出现更带动了其他艺术领域的创作者们通过“交互体验”这种思路创作浸入式艺术作品,涵盖了影视、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并在近年来异军突起,迅速风靡市场,成为一种艺术体验的全新潮流。那么,一个作品被归类为交互式艺术到底要具备哪些特点呢?笔者认为,交互艺术作品首先要具备的应该是体验感。应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段和巧妙构思,让鉴赏者真正融入艺术作品,进行真正的“体验”,并在作品的细枝末节铺设充分的能动性和可操控性,让鉴赏者产生“自己的举动或行为正在影响作品”的意识。其次便是力求真实感。交互式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们大多强调让鉴赏者在作品中淡化甚至混淆现实世界与艺术作品所设定的世界之间的界限,而要达到这一点,交互式艺术作品往往在其宣发和呈现方式上另辟蹊径,大胆跳脱出常规艺术给欣赏者划定的框架,并在这些大胆尝试中寻找新的灵感和艺术体验。最后,交互式艺术作品在内容创作上大多都十分大胆和前卫,并希望在内容与形式上双双打破传统常规艺术在创作和鉴赏方面的固有模式,这种在创作上的超前性使得创作人员大多都在作品中刻意隐含或深埋作品的立意,而让鉴赏者在作品中通过体验自行获得基于自我主观能动性的认知与体会,产生某种意义上的“管中窥豹”“盲人摸象”感。

2交互艺术的教学核心

2.1交互艺术和交互式体验广受好评的深层次原因

为何交互式体验思路能够获得如此成功?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有哪些?可以预见,无论是交互艺术的成功,还是受众对于交互式体验的追捧,都将为新一代的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批评家提供全新的启示与思考。关于交互艺术的成功,笔者从思想、艺术观感与市场需求等方面总结了以下三个关键性的原因:第一,文艺思潮和理论研究的影响。对于一种艺术风格或一个艺术流派的诞生来说,理论和思想方面的坚实基础打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看到,交互艺术正是伴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欧美国家的广泛出现而应运而生的。从其强调给予受众不一样的艺术体验的风格特征,我们也能够看到创作者在作品构思与艺术表现手法上都带有典型的“打破传统”“反叛常规”的后现代主义思想。随着后现代思潮的不断发展,受众在这些思潮的冲击下对于艺术的定义与认知也在不断更新,这样的背景下,在创作与鉴赏环节显得“离经叛道”“有违常规”,甚至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根本不能被称作是艺术作品的交互艺术也逐渐被人们熟知并接受。第二,超强的感官刺激与冲击力。由于在创作和表现手法上与常规艺术形式不同,交互艺术和具有交互式体验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带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例如电影《女巫布莱尔》中,三名大学生手持DV疯狂逃跑以躲避女巫的追逐,虽然观众在画面上只能看到颠簸的画面和演员的惊恐神情,但这样的表现手法却比常规恐怖片中以第三人称的全景视角表现女巫追逐大学生带来的真实感与恐怖气氛要巧妙得多。再如,在一些主要讲述故事情节的电子游戏中,玩家通过控制游戏人物、完成游戏目标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到游戏结局尘埃落定,玩家通过游玩会产生自己与游戏角色共渡难关或将自己代入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的体验,这也是常规的电影、戏剧完全无法比拟的。第三,受众对于能动性与体验性的强烈追求。在当下信息爆炸的快节奏时代里,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那些欣赏门槛高、晦涩难懂、庞杂冗长、形式常规的传统艺术门类,迫切需要具有超强体验性与感官刺激、欣赏门槛较低、通俗易懂并可以充分融入其中的新型艺术作品。此外,在新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作为长期被动接受作品的鉴赏者,也有想要参与作品内容、从艺术欣赏者转化为艺术体验者的需求,那么作为满足这种特定需求的交互艺术作品,也就如雨后春笋般繁荣发展起来。资料显示,时下全球最大的电子游戏网络售卖平台——STEAM平台,每年的交易产值高达43亿美元,而在影视领域,几乎每年都有类似《女巫布莱尔》和《柯洛佛档案》风格的小成本伪纪录片的诞生,并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和全球票房口碑方面大放异彩。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当下交互艺术和交互式体验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的社会环境下,艺术受众更青睐体验性和享受性的艺术风格。综上所述,交互艺术具有无限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交互艺术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除了艺术门类的拓宽与作品的不断问世,交互艺术在艺术学理论领域的构建也势必会更加完备。不过要想达到这一点,光靠现有的发展条件和少数优秀艺术家的创意灵感是不够的,交互艺术想要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其相应的艺术教育教学体系也要跟上脚步,如若不能培养出专业的交互艺术创作人才,那么交互艺术的别致创意也终究是昙花一现,无法真正形成完备的艺术门类和理论体系。那么,培养交互艺术人才的关键是什么?成为一名交互艺术创作者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在现阶段交互艺术发展的初期,对于该艺术门类进行专门的人才培养是否可行?交互艺术创作应当怎样学?学什么?这便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2.2奇思妙想与官能感受:交互艺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核心

笔者根据自身对众多优秀交互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认知,并紧密结合艺术教育学理论中的相关原则和经验,总结出两大关于交互艺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核心。这两大核心内容决定了交互艺术作品的创作,同时也是一名交互艺术创作者的必备素养。接下来笔者将详细剖析这两大核心内容第一,奇思妙想的创意。如果我们对交互艺术的特点和其大受好评的原因进行分析,就不难看出,要想创作出一个交互艺术作品,其最大的难点不在于技术水平,也不在于成本高低,而在于作品灵感,也就是艺术创作者的构思与编创环节。以《女巫布莱尔》为例,从电影拍摄技术的角度讲,本片的成本和技术手段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简陋至极——总成本6万美元,拍摄周期8天,全程使用一部16厘米手提式摄影机,整个剧组从演员到后期制作也不过21个成员。这与现在那些动辄预算数十亿、拍摄工期漫长、设备先进、剧组人员庞大的好莱坞流水线式大片形成鲜明对比。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简陋不堪”的《女巫布莱尔》,其带给观众们的临场体验和艺术效果却远远高于如今的任何一部“爆米花大片”。演、编剧为了能让观众真正意义上与艺术作品实现交互体验,在叙事手法和互动体验方面下足了功夫。正是在作品构思方面的灵感和巧妙的情节设计,使得影片大获好评。无独有偶,一款优秀的电子游戏作品光有绚丽的画面、优秀的人物形象是远远不够的,其最重要的元素在于出色的故事剧情、良好的操作手感和让玩家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例如风靡全球、总用户数量达到1.6亿之多的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魔兽世界》,推出数十部续作,故事剧情几乎贯穿人类历史的《刺客信条》以及一经发售全球月销量达到300万份的《生化危机》等等,这些优秀的电子游戏作品无一例外都具备上述特点,从而广受玩家好评。其中一些优秀的游戏故事甚至被改编为电影、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这也足以证明,在一部优秀的交互艺术作品中,前期编创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交互艺术和那些拥有交互式体验的艺术作品,科学技术和高成本不过是进一步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发挥其艺术感染力的工具,而真正能够使受众参与艺术,让作品获得良好口碑的关键,还是在于创作者的灵感和奇思妙想。第二,注重鉴赏者的官能感受。当然,除了对创意的构思之外,对受众感官体验的精准把握也同样重要。注重鉴赏者在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感受,这几乎是所有优秀艺术作品的共通之处。所谓官能感受,即鉴赏者充分调动自身的感知器官和能力,充分地投入艺术作品而获得的感受。众所周知,在常规艺术中,鉴赏者的审美感受来自视觉、听觉,电影、电视、戏剧等综合艺术往往是视觉和听觉双重接收信息,而一些前卫的行为艺术在鉴赏时需要运用到触觉、嗅觉,我们根据这些感觉获知关于作品的信息,产生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感受,并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对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交互艺术则不同,它所带来的艺术感受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基础感知,而是更进一步,将鉴赏者的自我意识拉进作品之中。在鉴赏交互艺术的过程中,鉴赏者不再是被动接受的一方,而是需要用自己的行动把作品继续下去。就好比我们阅读小说,我们只是在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这个故事,而如果你在玩一部电子游戏,那么你就是这个故事里的角色,你的行动将决定人物的生死、故事的起落。这样的鉴赏体验将带给受众更加逼真和全面的感官体验,可充分调动鉴赏者的身心,使其全心全意地投入作品,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并在鉴赏之后得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体验和感受。

2.3实践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上述两点内容是笔者总结出的关于交互艺术教学的核心,那么,如何培养受教者这两方面的能力呢?接下来我们将从艺术教育学的理论出发,结合实例进行总结。首先,关于对受教者在创意构思能力方面的培养,需要施教者在教学中运用观照的方式,即通过艺术媒介和艺术教育情境的有意识引导,使受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进入艺术意向的观照状态,去感知艺术作品背后的创意和灵感,通过艺术媒介去体会作品的情感以及创作者如何通过创意构思使鉴赏者获得艺术体验,从而培养受教者的创意性思维,通过分析和理解交互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思路,让其形成独特的思考模式。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前期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艺术鉴赏和讲解分析的方式来让受教者理解作品的创作思路,但要让受教者真正形成创意性思维,还需要培养受教者的“虚静心态”。所谓虚静,是指和现实的物质与功利拉开一定的距离,从而为充分发挥创意和才思中的艺术性创造条件,只有在创作中充分去除过强的功利心和其他杂念,纯粹地构思作品的艺术性与欣赏性,这样的创意构思才会更加优秀和成功。其次,施教者还应当运用动情的方法,让受教者学习如何在作品中增强鉴赏者的官能感受。正如前文所述,交互艺术的特点在于需要鉴赏者通过体验的方式充分投入到作品中,因而在创作时一定要把握住能调动鉴赏者官能感受的方式,这也是增强作品交互性与体验性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点,在教学中施教者应该通过诱发和引导的方式调动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令其沉浸在艺术媒介的氛围中,感受并体悟作品带来的官能感受,从而使受教者在今后的交互艺术创作中能够站在鉴赏者的角度去思考受众需要怎样的感官体验和交互元素,从而创作出更加具有交互性和体验感的交互艺术作品。

第4篇: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范文

[关键词]影视文化 大学生 价值观

一、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向

未来的中国影视文化发展要做到既不削弱其教化价值,反而会增添内在的感染力和广泛的亲和力。在博大精神的文化传统渲染下,汲取人类艺术的精华,中国电影的民族艺术特色一定会发扬光大。同时,要积极回应世界影视文化发展的挑战,要“”也要懂得“内外有别”。在此基础上,未来的中国影视文化要继续坚持“大众化”的原则,继续深入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时代,为百姓观众所喜闻乐见。在影视创作的审美品格上,要将“通俗”与“雅致”结合,真正实现“雅俗共赏”。

二、外国影视文化的基本状况

1.欧美影视文化的基本状况

当今世界的影视文化发展中,不得不提到美国影视文化。而其中以好莱坞最具影响力。好莱坞一直是美国的造梦工厂,它所营造的一个个神奇而瑰丽的梦境,让全世界的人们为之向往。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欧洲占据世界影视艺术的中心的地位,回首归去,展望未来,欧洲影视在秉持着自己本土艺术特色之外,还吸收了当下好莱坞影视制作上的商业特色,力求在“阳春白雪”的同时,也有客观的票房保障。”

2.日韩影视文化的基本状况

日本是影视历史最长久的亚洲国家,又是在影视发展过程中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特征最为鲜明的国家。90年代以来的日本影视迎来了收获期,在创作方法手法上,不再局限于现实主义的白描,而是广泛借鉴了现代主义管用的象征,隐喻手法。

影视制作生产方面,韩国影视的年度产量不断稳步增长。视竞争方面韩国影视的艺术表现为从容沉着,而且表现更为出色和更具爆发力和有韧性。从影视创作的美学表现来看,韩国影视创作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商业影视为主流,韩国大片开创与当道,混杂性类型影视生产等三个方面。

三、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中外学者对价值观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共性是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取向和人生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思维方式人生观念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

(1)有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优秀的影视作品把丰富的社会信息传递给当代的大学生,有利于他们间接的了解社会,认知社会,通过影视作品不断提升自我,改造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

(2)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

现在很多大学生并未真切感受到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制约,很少有机会磨练意志,所以,很多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够成熟,承受能力差,心里调试能力不强。丰富的影视作品不仅向广大学生展示社会上的美好事物,社会“善”的一面,也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呈现在荧屏上,就像一个万花筒,把社会的方方面面,即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利于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并以正确的姿态投入社会。

(3)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具体体现为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当今的大学生,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最缺少的而最应该学习的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影视作品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广泛的传播途径成为增强大学生奉献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主旋律影视片就是通过弘扬民族优良品质,歌颂民族英雄,启迪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感染和教育大学生。

但并不是说影视文化就是十全十美的,它也存在着弊端和不足,需要我们去面对和改进。在消费文化的狂热鼓吹和利润的驱使下,往往会使影视文化走向浅薄、粗俗的一面,沦为享乐和满足感官欲望的工具。一方面,社会上有些媚俗取利的作者投其所好,粗制滥造影视作品,诱导青少年陷入艺术欣赏的误区;另一方面,网络的无序性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日益加强,有些西方的发达国家有意识地推进“文化殖民主义”,从而淡化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打破了原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社会观和道德观:(1)欧美部分影视文化导致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2)影视文化导致大学生婚恋道德观的畸变。(3)暴力影视文化导致大学生道德观的退化。

四、如何应对不良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1)加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塑造大学生的道德基础。(2)加强基本理论的教学,从科学角度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及其本质。

高校领导者首先应该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从课堂角度,道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面的教学,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加以阐释。(2)充分发挥高校文学,历史,哲学等一批人文社会学科的优势,加强对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培养。(3)还要增强西方文化课程建设力度,以此增强大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辨别能力。

2.将影视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1)把影视资源作为手段,搬进学生的课堂,以丰富教学手段。(2)把影视作品作为对象,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中去,以此营造更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校园环境。

第5篇: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影视资源 初中语文教学

【正文】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话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新课标同时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作为与现代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便成为语文学习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国外早就将影视资源纳为学校教育的学习资源了。瑞典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学三种语言,第一是瑞典母语,第二是英语,第三是电影。在他们看来,电影语言不是印刷符号,而是声音和画面组合而成的图像“文字”。“它那五彩缤纷的画面、千曲百折的叙事、绘声绘色的视听冲击,以及它那‘缺席的在场’所带来的逼真感与想象性的高度融合,使它‘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人类艺术用‘通感’、用‘造型瞬间’、用‘语言形象’等各种手段仍然难以克服的镜与灯、面与线的美学对立,创造了一种空间与时间、视觉与听觉、表现与再现一体化的艺术样式,从而成为20世纪人类艺术的新宠。”①而七十多年前,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成为这样的。”②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语文教学的好处。

影视作为视觉媒体,追求直观形象,具有感性色彩,可以为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提供感性的视觉听觉体验。把影视作品引入课堂,贴近学生心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影视作品内容丰富,浓缩了生活原味,既能拓展学生视野,积累习作素材,又能促感共鸣,帮助理解文本……正如蔡永青老师在《影视作品: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中所说,“影视作品由于具有多元、丰富的文化内涵,多角度、多层次的审美意象,发人深思的人生故事和多姿多彩的语言以及使用操作的简便性和大众化等优势,理应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③

然而,当我们把影视资源引入初中语文教学时,却出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

一是以影视观看替代文本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乏一些经典名著的学习,而这些名著往往又被拍摄为电影、电视剧。不少语文教师便大展“拿来主义”,在课堂中放映相关内容,丢开文本与学生讨论人物形象、主题刻画。笔者就曾听过一节《智取生辰纲》的公开课,执教者播放了近20分钟的电视剧,却只让学生花3分钟浏览课文就进行问题讨论,而讨论中处处引电视作例,完全抛开了小说文本本身,忘记了这是一节语文课。

二是让影视作品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当课文有对应的影视作品存在时,教师往往会先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再学习文本,而这直接导致学生对影视作品“先入为主”,他们可以理清故事情节线索,却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诸多模糊,评价单一。教师一旦盲目的把影视作品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势必致使一部分学生缺乏从文学文本中构建自己心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产生“一千个读者心中只有一位林妹妹”的现象,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是为了利用影视资源而在课堂放映影视作品。

新课改推行后,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处处求新求异,课堂中只要能用多媒体就绝不写板书,但凡找到与课文有一点关系的视频材料都要拿到课堂中去放映,甚至整节语文课教师就沦为“放映员”。

四是影视鉴赏浮于表面。

不少语文教师爱让学生写观后感或影评,学生往往只关注演员表演、故事情节,教师对此却视若无睹,为了迎合学生的趣味也大肆评论明星表演,甚少涉及影视与原著本身的差异,人物的塑造、艺术表现手法等。这其实降低了影视鉴赏的格调。

五是利用影视资源的形式单一。

语文教师往往在背景介绍、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时利用影视资源,而且就是放映影视作品,忽视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影视资源的利用。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语文教师对初中新课改还存在认识误区,“为赋新词强说愁”,将语文教学本末倒置,只重形式忽视内容,忘记了“语文”教学是与文本密切相关的;二是语文教师本身缺乏影视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影视鉴赏要求不高;三是语文教师思路不够开阔,往往关注影视资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及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帮助,却忽视了影视资源在学生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和引领,因而使用影视资源的目的和形式过于狭隘。

对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目的性原则。

无论怎样精彩的影视资源,都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所以,语文教学中,何时使用影视资源,要看教学目标;怎样使用影视资源,还是要看教学目标。任何唯美的声画效果不能替代文本本身的阅读。从某种角度而言,文本是“本”,影视是“末”,万万不可本末倒置。尤其是对学生根据文本产生的认识和想象,切不可以影视作品的塑造来否决。语文教师应该是利用影视资源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去看作品,更努力地去探究文本的思想和艺术,从而顺利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6篇: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范文

关键词:音乐鉴赏;审美旨趣;教学方法

作为一门音乐文化教育和艺术修养课程,《音乐鉴赏》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能够为他们增强对音乐的见解、享受音乐和创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鉴赏》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指导,在结合音乐审美性、人文性和多元化等特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把握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文章拟从音乐审美旨趣的角度浅谈音乐鉴赏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多听音乐,广泛了解各种音乐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不确定性和非语言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进行的,而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有参与其中的感受,这样才能唤起他们对音乐特有的兴趣。起初可能只是一种懵懂的感觉,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听,便会逐渐感受到音乐的特点和意义,比如节奏、节拍、旋律、风格以及乐感。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欣赏面,提高耳朵的感知能力。

学生要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还要学习和了解有关的音乐理论及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一些大型的交响乐、协奏曲、歌剧等更高难度的音乐。因此,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既要掌握一些基础理论,比如音乐的节奏、韵律、曲式,同时还要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作曲家生平、时代背景、音乐风格、流派等有所了解,这是欣赏一部作品必需的准备工作。

二、强调审美核心,注重感受和鉴赏

教授音乐的根本宗旨便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开授音乐鉴赏课的基本价值就是让学生在听音乐和创造音乐的基础上,充分感受风格各异的音乐中的音响形式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在理解旋律的同时为音乐所表达的内涵所吸引,找到与音乐在情感方面的契合点,从而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所以,除了“听”之外,还要有“赏”。“赏”也是学习过程当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创新授课形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听与赏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鉴赏音乐的习惯,鼓励学生多渠道地学习音乐知识、积累音乐经验,鼓励学生独立而多角度地感受音乐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以提高学生在音乐创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轻难度重创造,轻讲解重实践

《音乐鉴赏》课的最大优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轻难度重创造,轻讲解重实践”,指在课堂上开展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紧紧围绕学生并坚持师生互动,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及其对音乐的感受放在重要位置,统一于“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要求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一切,并从中受到艺术的感染。比如,当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典雅古朴的旋律响起时,教师可借助形象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引导和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力,让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

四、重视中外各民族音乐,发挥音乐文化的教育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十分丰富而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许多民族音乐作品都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广泛地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与舞蹈、影视、戏曲等多种类型艺术,强调多种艺术的结合,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喜爱,又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比较和鉴赏多种艺术作品的精华,感受祖国文化,增强爱国热情。比如,在教授阿炳的《二泉映月》时,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的节奏,在感受到委婉、跌宕起伏的意境之后,再把阿炳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凄惨的身世介绍给学生,再现阿炳对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将阿炳内心世界的悲愤与痛苦展现在学生眼前,把我国民族乐器独特的表现力介绍给学生,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情怀。

当代大学生中很多都“听不懂”西方古典音乐,除了对音乐语言及其表现形式等知识较为匮乏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西方音乐的背景缺少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世界名曲,并辅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提示和解说,开阔学生视野。

总之,作为一门以“听”与“赏”为基础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艺术课程,《音乐鉴赏》课程既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用良好的艺术气质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把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而形象的感受;同时也要从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第7篇: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中小学;情感培养

1.情感培养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发挥作用,情感培养对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什么是“艺术美”和怎样判断“艺术美”。前者从音乐本质出发,探究音乐艺术的真谛;后者从学生的角度解读“艺术美”,进而实现人格的塑造。

1.1情感表达是音乐审美艺术的中心

在所有的艺术学科中,包括舞蹈、戏剧、影视、美术在内,其表现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音乐在表达上不擅长叙事和讲述,也不能表现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其主要侧重情感的表达。从音乐的审美角度出发,情感的参与性是音乐表演者和音乐听众双方都必须具备的关键性因素,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泉映月》等名曲,都是音乐家情感的艺术表达。音乐作品的艺术之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凭借音乐本身的情感因素进行传达的。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对一系列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和解析,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通过提升这种能力实现学生人格的培养和艺术的熏陶。

1.2情感培养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方式

中小学音乐教育侧重学生感情和情感上的教育,我国教育方针始终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至关重要。对学生的艺术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放在第一位,科学文化专业知识其次,但我国的发展现状则与之相反。情感培养的过程也是提升情商的过程,情商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在于,它是控制人际关系的中心,也是处理生活及工作关系的重要支点,情商低的人即使“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也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情商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人对“情感因素”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方式通过具体的知识学习是无法实现的,音乐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中小学音乐课本教材中很多歌曲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文化艺术的内涵,这样多样化的音乐艺术形式,一旦激发出其功能的特殊性,必然会对中小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为今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科学的理性认识。

2.如何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

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音乐鉴赏和音乐实践。音乐鉴赏课是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解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情感的着力点;音乐实践课程主要通过音乐教唱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勇敢尝试音乐艺术的表达。

2.1加强学生理性层面的技术练习

中小学音乐教学环节要加强学生理性层面的技术练习,通过对节奏、音调、和声、力度、速度、曲式、音色等要素的指导性练习,实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演绎。由于每个学生的音乐资质和音乐水平都不同,技术练习并不是单纯的以提升音乐能力为主体。 系统的音乐训练会均衡学生左右脑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这样的过程,是由思维训练和情感培养互相结合完成的。

音乐实践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兴练习在整个音乐训练过程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在音房纬探萄Ч程中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如音乐游戏、表演竞赛、接唱对唱等活动,这类即兴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又能加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与此同时,音乐的情感魅力会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真正的感受音乐的乐趣和艺术价值。音乐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即兴表演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充分表达,作为自发性的一种活动,更能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创造性、趣味性、新颖性的即兴音乐实践课堂,不管在音乐节奏上还是音乐旋律上的即兴表演都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产生影响。

2.2加强学生感性层面对音乐的感知

音乐情感的表达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与其自身的乐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乐感”后天的引导和启发要远超于先天因素,所以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实现音乐情感的表达,必须提升和熏陶学生的乐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音乐鉴赏课引导和启发学生的乐感。在音乐鉴赏环节中,以多姿多彩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中,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及乐趣,另一方面由教师引导和讲解音乐的艺术价值,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影响他们对音乐情感的认同。

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充足的环境下,音乐教学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只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而忽视可学生情感的培养。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主的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中扛起了素质教育的大旗,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实现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完善。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将“情感培养”发挥的重要作用落实到音乐教学中,用音乐的魅力和乐趣熏陶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人格健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枫.启发激趣放飞想象――浅谈小学音乐想象力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年11期

[2]陆晓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13期

第8篇: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范文

关键词:聆听 鉴赏 创造 表现 情感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鉴赏作为普通高中艺术教育音乐模块中的高一年级必修模块,已经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这里就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谈点个人的粗浅体会。

一、音乐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体验能力与音乐鉴赏

1、音乐属于人文科学,所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要上好音乐鉴赏课,教师就必须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离不开自然环境及文化生态的影响,其音乐文化与本民族和地区的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绘画、建筑、雕塑以及科学是融为一体的立体文化生态系统。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将“地球村”的历史与现状都装在头脑中,不断从人类文明中汲取营养,不断开拓文化视野,提高思想修养,丰富情感体验。

2、正确把握作品内涵,体悟到作品的精神真谛,理解其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即正确理解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表现意义。

二、应注重聆听,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了解这门艺术的直接途径是聆听,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关键在于多听,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还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听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等各个 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地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比如:在一音乐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听赏两段音乐(不出示两段音乐的标题),听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反应热烈,说第一段音乐感觉很辛酸、凄凉,令人情绪低落;第二段音乐感觉很欢快、热烈,令人情绪高涨。然后教师再让同学们反复聆听适时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旋律、速度等去分析乐曲,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教师再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只有多聆听,才能更好地从中体验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

三、建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开放式的教学,强调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关系。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的高中生,他们刚升入高中,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从音乐资源的垄断者转化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教学过程也要从传统的单向教学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形成学生与教师在音乐知识上能有相互碰撞而促进互相交流之过程。例如上《非洲歌舞音乐》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非洲音乐比较陌生,教师事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非洲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上课时,请几位代表到讲台前来交流他们收集到的资料。学生一定都非常活跃,在课的结尾,还可设计小组创编节奏、学跳非洲舞蹈等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由此体验非洲鼓乐节奏特点,非洲音乐的魅力。当非洲音乐响起时,他们便会情不自禁地将这些节奏、舞蹈融入音乐中,音乐室里响起了一片充满动感的“鼓”声。这样,既可让学生在节奏的体验中获得了美感,同时也能使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获得提高。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如实的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度变的自然、平稳,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因信息传递的中断和音像资料的质量低劣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上《飘逸的南国风》这一节课中,在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美丽的云南风光,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本节课所创设的音乐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很快就走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丽神奇的课堂,学生也在创设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我国南方民歌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索、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五、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提高文化素养

第9篇: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范文

影视画面是各类多媒体影视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学生影视画面美学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其制作的多媒体作品的优劣。所以本研究把问卷调查的重点放在学生观看的影视作品类型、作品的关注点以及对作品的美学鉴赏三个方面。结果表明几乎全部同学观看的影视作品仅包含电影,观看像广告片、MTV、动画片、企业形象宣传片、电视栏目片头等这样类型的作品很少。且学生观看影片时,根本不去关注影响影视画面美感的因素,大多只是停留在故事情节或者演员,更不清楚常见的画面组接手法。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影视画面美学素养还亟待提高。

2音乐素养现状

声音作为多媒体影视作品中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作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声音画面完美组合才能算是一部好的作品。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声音在影视作品中作用非常大。但是,对影视作品中声音的了解只限于歌曲,根本不知道作品中其他声音效果类型。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不同类型的声音特点,也就不知道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适合用什么类型的声音效果和它匹配。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加强学生应用合适的声音效果来提高影视作品表现力的这种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相关对策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利用现有的资源并结合本人在影视多媒体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提出以下培养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1采用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艺术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和主观需要置于突出地位[1]。艺术课程的探究式学习把合作学习作为其教学的基本形式,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方式与合作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交流与合作,友好共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养,而且提高学生学习艺术的能力。

3.2建设一支艺术素养高的艺术专业的教师队伍

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必须建设一支艺术素养高的艺术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教师要体现为人师表的美德,上课要仪表整洁、举止文明,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树立榜样。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审美教育管理能力。教师是艺术素养教育的实施者,应在的美学思想为指导下,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2]。

3.3开设专业选修课程

可以开设影视艺术鉴赏、东西方美术史、经典影片解读等选修课。对经典影片中的精彩镜头片断、精彩蒙太奇组接方法等进行较深入的评析讲解。根据学生人数决定开设选修课的门数,最好保证学生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选修课都有一定的学分,每个学生必须按照学校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而且要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保证学生能系统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

3.4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建立如摄影摄像、电子相册制作、课件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工作室或者兴趣小组这样的校内实训基地。这些校内实训基地尽量与学校的各个部门合作,为它们制作节目。例如为校广播台提供技术帮助,给学生拍毕业照片,制作毕业光盘等。这些校内实训基地成熟后,就可以与校外的一些企业合作,为他们制作一些中、大型的项目。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这些合作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也必将提高学院的社会知名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3.5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