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范文

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

第1篇: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现代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众多的资金筹集方式与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不同管理模式所获得的回报是不同的。企业要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必须分析比较各种筹集方式和运营模式,合理选择。文章将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统一考虑,研究企业如何做好资金筹集与运营工作,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的关系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资金筹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经常性事务。它是指企业分析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和资本需求情况,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确定投资资金的需要量和资金投放的时间结构,然后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衡量筹资风险,在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前提下,及时、适量地获得所需的资本。企业资金筹集是企业进行资金运营的基础和前提,资金运营则是资金筹集的下一个必经阶段,是对资金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到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的主要任务有所区别,但却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资金筹集以低筹资成本为目标,以最大限地实现资本增值;而资金运营管理的目标就是资本增值,而通过资金筹集获取低成本的资本是实现企业增值的关键问题。所以,必须将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本文认为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筹资过程应注意三点:

第一,成本与效益相匹配原则。这是企业任何经济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到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即要求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资本营运中时,不仅要考虑各种筹资成本,还要权衡各种形式资金的投入收益,综合权衡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确定科学的筹资方案,以保证运营管理的实际效益。

第二,服务资本运营项目原则。不同的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规模不同、资金性质也有差异,选择适合的筹资方式是决定企业资本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筹集资金时必须从资本运营项目出发,结合投资项目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的特殊性,比较不同筹集方式的优缺点,或者对各种方式进行合理组合,选择能够最有效地降低筹资成本,保证顺利实现投资项目收益的筹资方式。

第三,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资金筹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获得投资收益,而这种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通常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所以,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资金运作管理可能遇到的风险,坚持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客观评估资本运营项目的收益与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通过资金运营实现预期收益。

二、企业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面临更宽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拓宽,筹集资金方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筹集和外部筹集两种方式。

(一)企业内部筹集资金

内部筹集资金主要源自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扣除成本及税费后的盈余,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的自我积累。如果企业当期利润率较高,就有能力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此时可以通过内部筹集方式获取发展资金。当前常用的两种方式分别是提取折旧费用和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折旧费用是非付现成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从产品售价中扣除,不需要付现,因此会滞留在企业,形成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用于企业发展。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则是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利用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购买原材料或服务时,达成暂缓支付货款协议,从而形成应付款融资。企业可以将该部分应支付的资金暂时用于其他急需领域,调节资金余缺,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外部筹集资金

企业外部筹集资金的方式相对来说要丰富很多,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目前常用的方式有:吸收股东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融资、向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借款、融资租赁、预付货款等商业贸易融资、买方信贷、票据贴现以及获取政府补贴等方式。不同的筹集方式对企业的制度体系与经营发展潜力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经营特点与业务发展需求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

当然内部和外部筹集方式是不排斥的,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有利的筹资方式,在具体选择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企业筹资规模最主要的还是由企业投资规模来决定,所以企业财务人员在决定资金筹资各项事宜时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增长率、未来发展潜力及投资需求,采用先进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客观地预测资金需要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又防止过多筹集资金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

其次,企业的资本结构。无论是内部筹资还是外部筹资,最终的资本类型可以归纳为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这就产生了如何安排两种性质不同的资金比例的问题。如果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随时可能陷入财务危机。所以企业在决定筹资方式时要考虑对现有资本结构的影响,根据公司财务现状、项目预算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最终选择最佳的方案以构造合理的融资结构。

再次,筹资方案的各项具体指标。完整的筹资方案应该包括筹集时间、筹资方式、筹资风险及成本估算等很多内容。选择筹资方式后,必须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选择经济、可行的筹资方式,并及时制定全面的筹资方案。

三、提高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企业发展资金最可靠的来源还是源自企业内部。一是资金筹集的风险较小,不用承担过多的筹资成本;二是通过内部调配资金,可以激励企业各部门更加注重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部门产值,增强内部驱动力。所以有条件的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和挖掘内部融资能力,不断扩充自有资金或通过增资扩股、出售股份等方式吸纳新资本,打造良好的内部融资平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企业实力的增强又可以提高市场形象和资信水平,为外部融资打好基础、提供便利,增强可能性。

(二)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资金从大方向上可以分为生产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两者的服务对象和运营目标不同,所以应该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对生产资金一般实行财务统一管理,制定统一标准,统收统付。尤其是做好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投资预算、费用预算等,加强对与生产相关的各个环节的资金管理,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项目资金的运营管理比生产资金要复杂一点,其中优化设计是关键,项目资金的预期收益率的取得需要设计人员对运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资金量,并给予全程动态跟踪。

(三)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的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除了强化成本管控,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避免过度扩张,降低经营风险外,还需要在资金的运营管理政策中明确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在决定项目投资前进行科学分析,充分论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既保证维持简单再生产,又适当地扩大再生产,将发展速度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以内,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一旦发现非常情况,根据风险处理流程,及时制定处理方案,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而且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对企业资金的整个生产过程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杜绝风险隐患的发生。

(四)提高信用意识,密切银企关系,保证资金链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很大一部分要靠向银行举债。向金融机构借款或者企业之间的互相融资都需要较好的企业信用做支撑和保证。所以企业应该把信用看作成长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信用意识,加强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尽可能减少贷款受限因素,实现顺利融资。同时注意处理好银企关系,灵活选择借款方式,保持资金畅通。因为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受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制约程度较明显。如果银企关系不恰当,一旦国家紧缩银根,长期借款无法取得,又急于满足良好的市场发展机会,就会出现短贷长投的现象,如果投产前期效益不理想,必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同时激增,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参考文献

1、蔡江.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探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第2篇: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范文

摘要:论述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市场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将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划分为独立维保、联合维保、完全委外维保等,阐述市场化战略的实施步骤,有针对性地提出市场化战略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市场化战略

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的工作内容十分广泛,以南京市地铁南北1号线为例,包括车辆及车辆基地设备、信号系统、通信系统、供电及电力监控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环境监控系统(BAS),防灾报警系统( FAS )、收费系统(AFC)、自动扶梯、电梯系统等多个设备系统。作为地铁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维保模式的合理选择是城市地铁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的保证,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行的安全可靠程度,由此受到了地铁运营管理部门的重视。

1市场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的市场化战略是在保证地铁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合理的选择维保模式,追求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和最佳的配置模式实现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同时积极规避风险,采取集约化运作策略,努力实现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如下。

1. 1保证安全

安全是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的永恒主题。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客运交通工具,城市地铁承担着繁忙的城市客流运输,这对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抢修、客流疏散等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起到安全保证作用的维保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机动性、应变能力,从日常维护等基础性工作做起,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正确处理安全与运营、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2提高效益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物品按所有制属性不同可以分为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公共物品(publicgoods)和共有资源(common resource)三类[1]。城市地铁属于共有资源的范畴,城市地铁的运营在为运营商带来了票款收入等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使用者带来了活动空间的扩大、行程时间的节约,促进了沿线土地开发,树立了城市形象等,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地铁由于建设投资大,运营费用高,而客票定价受到政府约束和广大市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双重限制,其票款收入一般不抵运营成本而形成亏损。作为一种大型的公益型企业,地铁运营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赢利并不是地铁运营管理的终极目的。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明确规定:“城市快速轨道经济评价原则上应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企业财务评价为辅。”因此,维保模式的选择必须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侧重于社会效益,采取集约化的运作策略,提高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保障物质、人力、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的综合效益最优化。

1.3规避风险

风险是指在地铁运营管理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诸多显性和隐性的不利因素。如何在维保模式的选择过程中高瞻远瞩,充分预见,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明确参与维保工作各方的责任、权利.规避未来可能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这也是运营管理部门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1. 4滚动发展

最佳的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外部环境(政策、市场机制等)和内部因素(技术水平、管理体制等)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阶段性,有规律可循,可以通过合理的预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探索不同阶段的最佳的运行模式。

1.5综合分析

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的决定不能仅仅依据单一的一条或者两条的地铁线路,而应全面考虑整个地铁线网建成后的情况,从整体的地铁网络运营管理的角度实现资源的综合优化,尽力避免各地铁运营线路间的资源配置严重不均。

2维保模式划分

在市场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下,按照市场化程度及维保主体的不同,维保模式分为完全委外维保、联合维保和独立维保等,每一类根据具体情况又可以细分,如图1所示。从完全委外维保到独立维保,维保模式的市场化程度呈逐步递减的趋势。

3市场化战略的主要实施步骤

市场化战略涵盖了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的各个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实施步骤包括维保市场的调研、潜在维保商的综合评估、推荐维保商的综合评估等。

3.1维保市场的调研

维保市场的调研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分析各系统的维保市场竞争态势,提交《维保市场综合评估报告》。对于每个系统而言,一般存在着两种情况:当维保市场尚需培育、缺乏竞争时,可采取独立维保模式;反之,当维保市场发育完善,竞争较为充分时,则需要在对潜在的维保商做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决策。

3. 2潜在维保商的综合评估

潜在维保商的综合评估是指在全面考虑维保商的经营状况、管理体制、区位特征、行业资质、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等多指标评价方法展开评价,得到潜在维保商的优劣排序,并提交推荐维保商名单(一般为2~3名)。

3. 3推荐维保商的全面考察

在得到推荐维保商名单后,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就维保工作的实施内容、要求、报酬等内容与推荐维保商展开谈判,并签署相应的合同文本。对于涉及保密要求或暂时不具备完全委外条件的系统,可以实施联合维保樟式:其余则可以实施完全委外的维保模式。

转贴于 4市场化战略的保障体系

市场化战略作为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的一种创新性尝试,有利之处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破除僵化体制,保障地铁运营商的经济效益。在市场充分竞争条件下,地铁运营商可以通过科技进步、技术改造、人员分流,消除原有管理体制下的人员冗余、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实现减员增效、按需设岗、按岗定编,努力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

(2)有利于消除行业间的藩篱。传统的维保模式对维保工作的范围划分过细,往往产生两种不良后果:①由于工作量及收益太小,对维保商从事该项维保工作的吸引力大为削弱;②导致维保工作中管理成本和协调性费用上升。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可以对性质和技术要求相近的系统的维保工作实现“同类项合并”,如信号系统、通信系统、防灾报警( FAS )系统均属于弱电系统,可以推行由一家维保商承担。

(3)有利于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实现综合效益最优化。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通过对维保市场全面调研,得到具有较强实力的潜在维保商;通过综合评估和公开招标,使优秀的维保商得以脱颖而出,实现维保商之间的公平竞争,体现市场机制的公正法则,有效的避免暗箱操作等对维保工作产生的不利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市场化战略的实施在安全性、经济性、风险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利之处。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是市场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

4.1安全保障体系

市场化战略的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紧急状态响应策略、责权界定策略、特殊状态下快速救援体系、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机制等。

4.1.1紧急状态响应策略

紧急状态响应的实质是维保主体的快速应急能力。地铁运营商独立维保时,必须建立内部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管理模式,严格界定各职能部门、各组成要素的责权关系,规划和实施各种紧急状态下的预演方案和应急演练。联合维保模式下,必须以法律合同的形式严格界定紧急状态下不同维保主体之间人力、物资、信息等资源的协作体系及决策机制,建立明确清晰的责权关系,不断优化联合管理模式和协作分工体系,规划和实施应急演练。完全委外维保模式下,地铁运营商必须建立完善的维保状态监督管理系统及紧急状态维保商反应能力评估系统,同时强化应急协作演练,不断提高维保商的忧患意识和快速处理能力。

4. 1. 2责权界定策略

责权界定策略指在给予维保商一定的利益空间的同时,以法律合同形式和市场化运作模式规定维保商承担的维保责任和权利。这在联合维保模式时尤为重要,必须明确维保各方的业务分工、维保业务的接口管理、维保资源的共享与维护责任、维保不可预见风险的分担、维保故障类型的划分与责任认定等。

4. 1. 3特殊状态下快速救援体系

特殊状态下的快速救援指发生地震、火灾等情况下,维保主体必须承担的快速反应和救援责任。地铁运营商独立维保情况下,应该建立特殊状态下的常设机构和储备力量;联合维保模式条件下应该明确各方在特殊状态下的分工协作和责任义务等;完全委外维保合同应该明确界定在发生地震、严重事故等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救援能力。

4. 1 .4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机制

这主要是针对联合维保模式和完全委外维保模式而言的。联合维保模式下,运营商必须建立掌控项目维保状态的监督手段和宏观调控维保商维保活动的制约机制。完全委外维保模式下,运营商必须具备专业的维保业务监督验收力量,建立统一的标准对维保商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实施评估。

4. 2经济保障体系

市场化战略的经济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市场竞争环境的营造、整体网络运营分析等。

4. 2. 1市场竞争环境的营造

根据市场竞争环境的充分程度,维保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型、不完全竞争型和垄断型3类。对于完全竞争型,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实现维保的经济性;对于不完全竞争型,可以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维护运营商的经济性;对于垄断型,可以由运营商独立完成或考虑建立一定形式的战略合作关系。

4.2.2整体网络运营分析

对于新建地铁的城市而言,必须综合考虑初始线路的核心设备维保的经济性对后续线路的影响。以南京地铁1号线的车辆系统为例,目前2号线车辆基地基本没有配备维保资源,因此,1号线采用的完全委外的维保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号线及以后整个地铁运营网络的维保模式。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在市场化战略的引导下,南京地铁的车辆系统已经借助于维保商的区位、技术、资源优势完成了向市场化运作的过渡,今后的问题是如何使之逐步优化和完善。

4. 3风险保障体系

市场化战略的风险性主要包括独立维保模式的技术风险、联合维保模式的管理风险和完全委外维保模式的市场风险。

地铁运营商独立维保时,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系统而言,技术风险较大。因此,地铁运营商应建立完善的维保队伍,不断加强培训以提高风险规避能力,并与供货商等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通过供货合同或技术服务合同获得外部必要的技术支持。

对于联合维保模式,尽管维保合同中对不同维保主体之间进行了明确的工作节点的划分、维保责权的界定等,但具体运作过程中由于维保环境等变化因素必然导致互相推诿、故障处理周期延迟等问题,存在着较大的管理风险。为此,进行维保节点划分过程中,尽量优化联合维保的管理机制,简化维保业务的接口衔接程序,细化接口的责权关系,加强不同维保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

对地铁运营商来说。完全委外维保模式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维保商一旦退出维保市场,地铁运营商必须具有快速的维保替代能力(包括维保商的替代、自身维保队伍的建立、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等),否则可能将直接影响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南京地铁来说,竞争环境较充分的子系统(如保洁、电扶梯等),市场替代能力强,而且这些系统维保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优胜劣汰”,具备较好的市场风险规避能力;竞争环境不够充分的市场(如车辆、信号等系统),在不断创造市场竞争环境的同时,必要时建立某种程度的战略协作、形成双赢的合作局面,以有效地避免市场风险。

目前,在国内的城市地铁运营管理领域中,维保模式的研究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必将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任重而道远。本文所提的市场化战略设想,可以为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曼昆经济学原理[M].第2版.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何宗华,汪松滋,何其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M].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3篇: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管理体制 运营管理 设计说明 政企分开 特许经营 资本运作 综合执法

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现状

管理高速公路有其自身特定的规律,特别需要制定专门的法规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鉴于目前我国各省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做法各不相同,机构形式繁多,权利范围大小不一,已出现不少矛盾、问题和较为混乱的局面,行政执法中又常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造成执法困难,不利于大众的识记与监督,也不利于高速公路有效的运营管理。因此,应通过专门立法全面解决现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些行政执法困难问题可作出详细规定。近些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已积累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特别在养护、收费及路政管理方面已具备了进行统一管理的可能。以下笔者进行必要的分析。

二、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方案设计

基于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和国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经验,并结合上述高速公路管理的基本理论,针对收费经营型性质高速公路,设计了一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方案方案为:“政企分开、特许经营、资本运作、综合执法”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特征,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市场经济下的标准管理模式。按照区域经济特征及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趋势,此方案比较适合于收费经营型高速公路占主导的省区。方案设计说明及其优缺点分析如下:

1. 设计说明

(1)基本思路:“政企分开、特许经营、资本运作、综合执法”在省级层面“一厅一局一公司一总队”的主体架构基础上,建立三个体系:①在政企分离、职能到位的基础上,建立特许经营、微观规制的行政管理体系;②在规模经营、资本运作的基础上,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三位一体的三层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③在统一、效能的基础上,建立路政、运政、稽征“三合一”综合执法体系。

(2)关于运作目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运行机制设计的说明。对于政府层面的组织目标,将其定位为:为社会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经济、智能的公路服务系统。对于国有资产运营企业层面的组织目标,将其定位为:实现区域公路网规划与高速公路有效利用。

①公共行政管理层面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运行机制。该层面的组织结构与机构设置分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三个方面。决策层在省级政府序列中主要包括交通厅、公安厅两个部门,其中公安厅主要负责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执行层在交通行业内部包括交通厅所属的专业局―公路局和交通厅所属的执法主体―高速公路执法总队。监督层包括各级纪委、监察、审计机构,其负责对决策层与执行层实施包括经济、行政、党纪等的监督。公共行政管理层面的管理通过规划计划、法律法规、行政合同、行政监督、价格听证、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运行机制来实现。

②国有资产管理层面的运作目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运行机制。该层面的组织结构与机构设置分“公路国资委―公路资产公司―公路经营企业”三个层次展开。交通厅除了设置公路局、高速公路执法总队等内设机构之外,为适应高速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可平行设置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公路国资委属于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个层次―――政府监管层,其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履行出资人职责,行使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能,对所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第二层次是高速公路交通资产(控股)公司,其性质属资本运营主体,它与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之间是委托―关系,代表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控股公路经营企业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所有者职能,同时,对授权经营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运营,依据规定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上缴资产收益。其职能有产权代表、产权管理、产权运作。第三层次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主要业务涉及收费、监控、养护、服务区经营等。需注意的是,为避免路网分割对高速公路整体性、统一的破坏,高速公路企业应实行规模经营。

2. 本方案的优缺点

(1)优点:交通主管部门承担高速公路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较好地避免了公路资金的流失,使政府公路网规划目标相对容易实现;政府监管机构职能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分离较好解决了

政企分开的要求,满足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将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实行统一管理,减少了公路管理的环节和节约了管理成本,改善了各级政府交通行政管理机构的整体绩效,较好体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机构设置原则,顺应了公路全路网网络化管理的需要;通过特许经营方式来界定政府、企业间关系,有利于公众利益的维护,组建隶属省交通厅的综合行政执法主体,解决了行政执法主体合法性的认定问题,适应了行政诉讼法所提出的法律要求;实行综合执法,提高了执法效率,有利于高速公路低耗运行、高质维护和快速反应管理系统的建立。

(2)缺点:由于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不足、经营垄断,使得特许经营制度较难体现特许投标制度在促进竞争方面的优势,可能导致效率的低下;由于该方案将“资本运作”作为重要特征,因此其比较适合于收费经营型高速公路占主导的省区,也就是较适合于当前采用第一类模式、第二类模式的地区,但对于以收费还贷型为主的第三类模式地区适应性较差;第一类模式转变为A方案则需要进行较多的说明、协调工作。对于这类已经脱离交通部门管理的公路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在当前国有资产改革中必须明确其承担与省交通厅委托的高速公路资产经营公司同样的责任与义务,既要考核其资产经营业绩,也要考核其落实公路网规划的目标,以配合政府交通部门实现政府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兰华:公路建设项目效益后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8

第4篇: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范文

当前,国内电信运营商对自营厅的管理仍执行分散化、属地化管理的模式,该模式存在管理层级多、效率低、多头管理和营销服务协同不足、集中化支撑手段和管理机制欠缺等问题,不能适应以终端和产品销售为核心的运营管理模式要求,制约了自营厅销售能力和经营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通过管理集中化提升自营厅专业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促进渠道体系向终端销售、流量经营和存量保有转型就成为运营商在3G市场下掌控竞争主动权的有效手段。

国内运营商对自营厅集中化管理的探索。2012年,中国移动在广东省东莞试点自营厅集中化管理;2013年初又选取北京、安徽合肥、江苏南京、浙江杭州、福建福州、河南郑州、云南昆明、湖北武汉作为试点:近期又将范围扩展到全国省会级城市。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在部分省市摸索自营厅集中化管理。

运营商实施自营集中化管理的思路

“管理集中化、运营专业化、机制市场化、组织扁平化、流程标准化”是运营商推进自营厅集中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法则。

按集中化管理要求,运营商要调整现有自营厅由区县属地化、分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地市为中心的自营厅集中运营管理体系,并成立专门的运营管理团队,直接负责自营厅的建设和日常运营管理,减少管理层级,优化人员结构,在统一的IT信息系统上,理顺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支撑存量经营、流量经营和终端营销。

为稳步推进,运营商要以试点探索的方式,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集中化阶段推进目标,建议以“先试点,后全面”、“先市区,后区县”、“先集中管事,后集中管人”、“省市公司集中系统支撑,地市公司集中厅店运营”的模式分步实现自营厅集中化管理,搭建省市一地市的自营厅两级管理架构和运营体系。

自营厅集中化管理推进组织保障。自营厅集中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运营商内部多个部门。集中化是对各部门自营厅管理职能的整合,是归口的集中管理。

为有效推进自营厅集中化管理,运营商要在省、地市两级成立集中化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组,统一领导和组织集中化管理工作。由工作组研究、制定自营厅集中化运营工作方案,梳理集中化管理运营各项制度和流程,并解决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明确自营厅集中化管理推进相关部门职责。自营厅集中化管理的推进涉及运营商内部多个部门,要由现行的自营厅管理部门(市场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

自营厅集中化管理推进措施

按自营厅集中化管理的内在要求,运营商要着重从组织架构优化、运营体系构建和支撑系统完善等三个方面加以推进。

成立专业机构。扁平化的组织机构是自营厅集中化管理的前提。各运营商要在试点地市成立自营厅运营管理中心,对自营厅进行集中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厅店建设、营销、宣传、稽核、考核等。

在自营厅运营管理中心下设置建设运营、营销管理、综合管理支撑等班组,班组内设置厅店建设管理、厅店运营分析管理、厅店营销督导与执行、厅店宣传督导与执行、厅店业务稽核管理、厅店人员培训、综合事务管理等岗位,各岗位所需人员由地市公司根据集中管理的自营厅数量、管理服务半径等核算并配备,所需人员从区县渠道管理员、自营厅中选拔。

职能划分及工作协同

自营厅运营管理中心职能。自营厅运营管理中心主要承载大众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职能,承担自营厅业务发展类指标,负责各厅店业务发展指标的分解、下达、考核,并加强指标的“整合-分解-评估-优化”的闭环管理。

区/县分公司职能。区县分公司的定位由原来的自营厅属地管理和营销执行职能,转变为聚焦于政企市场、家庭市场、中高端客户保有、流动市场、校园市场等的综合营销,不再负责自营厅的运营管理工作。

自营厅职能。自营厅承载的指标主要围绕终端销售、个人/集团高价值业务办理、流量、数据业务销售、客户发展等。

协同职能。为保证自营厅集中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运营效率,要明确自营厅运营管理中心、区县分公司、自营厅协同职能。

优化制度流程,构建集中化管理运营体系

营销管理集中化。推动营销政策及活动在自营厅的落地执行,并对执行过程、进度、结果及时进行跟踪;组织和实施对自营厅日常业务、营销活动的培训,统一业务、营销口径。

宣传管理集中化。管理营业厅内宣传物料的上下架、摆放、张贴、播放;管理营业厅内终端及水牌的布放、陈列;整合厅内宣传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自营厅宣传作用。

建设改造集中化。改变自营厅由区县分散选址、建设的模式,由地市集中规划自营厅布局,实地选点,统一建设、改造,执行统一的Ⅵ标准,保持内外形象的一致性。

稽核集中化。在地市层面组建专职团队,负责除营收稽核外的业务统计和稽核集中化管理,营业厅内不设专职稽核人员。营业厅进行一级稽核,主要对单据进行自查;区县不进行二级稽核,营业厅在完成一级稽核后,相关业务单据即收回至地市进行二级稽核。

物流配送集中化。强化物流支撑,实现对自营斤的卡品、终端、促销品、宣传物料、家具、设备等各类物资、物品的集中配送和调配。

投诉处理集中化。建立投诉集中处理机制,营业厅不再设专门的投诉处理专区和专职的投诉处理人员,对到厅投诉客户遵循“首问负责制原则”和“快速响应原则”,厅内产生的投诉由自营厅负责处理,非厅内原因产生的投诉,提交后台集中处理。

人员管理集中化。对自营厅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包括人员的调用、加班、考勤、绩效考核、量化薪酬等。

要统筹管理自营厅,打破厅店壁垒,建立集中化的动态大排班机制,将小厅并入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的大厅进行管理,实行“1+N”模式大店长负责制(一个店长管理几个营业厅),缩减店长及值班经理等营业厅管理岗位,补充一线营业编制,节约人力资源,提升人员使用效率。

考核集中化。自营厅运营管理中心承担相应的业务发展和自营厅考核指标,并围绕TD终端销售、存量维稳、新增客户、流量营销等维度来统一自营厅考核办法,负责到厅的指标分解、下达、考核,并加强指标的“整合一分解一评估一优化”的闭环管理。

资源管理集中化。归口和集中管理自营厅各类家具、设备的配置等,规范配置标准;集中管理和科学投放卡品、终端、促销品、宣传物料等各类营销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培训集中化。根据市场发展和营销重点,集中制定培训计划,提出课件开发和培训需求,梳理标准化销售流程,统一组织业务、能力素质、营销服务培训。

搭建集中化支撑系统

系统支撑是运营商实现自营厅集中化管理的基础,应重点从提升系统支撑能力、优化销售运营、强化基础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支撑。

优化现有系统和流程,支撑地市集中化运营管理模式。对自营厅各系统或平台等进行改造,支撑组织架构调整和流程精简,实现数据到厅。

加快无纸化系统及电子化稽核手段建设,支撑后台管理集中化。加快无纸化系统建设,扩大无纸化系统厅店使用范围,提高前台受理效率,降低后台业务统计稽核工作量,利用电子化稽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多媒体联播系统应用,提升宣传集中化管理能力。扩大多媒体联播系统厅店的覆盖,建立省-地市-区县-营业厅的四级播控机制,实现对自营厅宣传的集中管控,提升自营厅传播能力和效率。

建立量化薪酬系统,支撑量化工作落地。建立量化薪酬系统,支撑量化规则的配置、量酬计算、量酬查询展现,在地市层面实现自营厅量化绩效薪酬的集中化管理。

实现基于营业厅的数据分析和监控。进一步支撑系统数据统计能力,实现基于营业厅的数据统计、指标展现和指标预警监控。

提升信息化办公支撑能力。实现营业厅员工交流、在线培训、视频会议、远程考试、文件传输、信息收集等功能,实现日常管理流程的电子化。

第5篇: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范文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资金筹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经常性事务。它是指企业分析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和资本需求情况,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确定投资资金的需要量和资金投放的时间结构,然后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衡量筹资风险,在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前提下,及时、适量地获得所需的资本。企业资金筹集是企业进行资金运营的基础和前提,资金运营则是资金筹集的下一个必经阶段,是对资金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到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的主要任务有所区别,但却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资金筹集以低筹资成本为目标,以最大限地实现资本增值;而资金运营管理的目标就是资本增值,而通过资金筹集获取低成本的资本是实现企业增值的关键问题。所以,必须将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本文认为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筹资过程应注意三点:

第一,成本与效益相匹配原则。这是企业任何经济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到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即要求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资本营运中时,不仅要考虑各种筹资成本,还要权衡各种形式资金的投入收益,综合权衡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确定科学的筹资方案,以保证运营管理的实际效益。

第二,服务资本运营项目原则。不同的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规模不同、资金性质也有差异,选择适合的筹资方式是决定企业资本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筹集资金时必须从资本运营项目出发,结合投资项目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的特殊性,比较不同筹集方式的优缺点,或者对各种方式进行合理组合,选择能够最有效地降低筹资成本,保证顺利实现投资项目收益的筹资方式。

第三,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资金筹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获得投资收益,而这种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通常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所以,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资金运作管理可能遇到的风险,坚持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客观评估资本运营项目的收益与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通过资金运营实现预期收益。

二、企业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面临更宽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拓宽,筹集资金方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筹集和外部筹集两种方式。

(一)企业内部筹集资金

内部筹集资金主要源自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扣除成本及税费后的盈余,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的自我积累。如果企业当期利润率较高,就有能力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此时可以通过内部筹集方式获取发展资金。当前常用的两种方式分别是提取折旧费用和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折旧费用是非付现成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从产品售价中扣除,不需要付现,因此会滞留在企业,形成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用于企业发展。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则是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利用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购买原材料或服务时,达成暂缓支付货款协议,从而形成应付款融资。企业可以将该部分应支付的资金暂时用于其他急需领域,调节资金余缺,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外部筹集资金

企业外部筹集资金的方式相对来说要丰富很多,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目前常用的方式有:吸收股东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融资、向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借款、融资租赁、预付货款等商业贸易融资、买方信贷、票据贴现以及获取政府补贴等方式。不同的筹集方式对企业的制度体系与经营发展潜力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经营特点与业务发展需求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

当然内部和外部筹集方式是不排斥的,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有利的筹资方式,在具体选择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第6篇: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范文

一、当前我国公司企业财务管理控制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控制措施在公司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而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弊端也逐渐增多,成为公司企业运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工程项目资金投入没有合理依据

公司企业在开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对外向第三方筹集资金作为公司项目运行的物质保证,而筹集资金的方法多为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形成公司企业的资产负债问题。在此过程中,负债资产数额和偿还方式、偿还能力是否在公司企业的经济能力控制之中,关系到公司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和生存经济利益。举例说明,某公司企业由于投资项目财务管理措施不合理、不科学,超出公司企业的利润收入获得和偿还能力,而且该公司的资金筹集方式以借款为主,使得公司企业的负债金额非常高,对公司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最终导致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失衡而面临破产。

2.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体制不完善

近几年的工作中,笔者发现部分公司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存在诸多弊端漏洞和财务管理隐患,具体体现在财务管理控制措施执行力度不足,财务资金与费用管理制度欠缺规范性,资金与费用的调配和使用不科学,容易让公司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从而影响整个公司内部的运营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控制措施的目的是帮助公司严查运营情况,预测企业未来的投资项目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有助于公司企业长久、健康的发展,能够帮助公司企业决策者观察、分析市场环境、经济条件、企业运行状况,帮助决策者分析投资项目执行方案设计与执行是否具有可行性,公司企业是否能够承担该方案设计的顺利完成,为公司企业合理规划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和资金回收之间的均衡比例,为公司企业的自身科研发展、体制改革、组织运营、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计划做出预测、分析、评估和提供调整方案、备选方案。

3.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专业人才欠缺

部分有关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有待提高,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合理,对合作伙伴的情况分析不足,财务债权回收执行不及时,财务账目管理不规范,财务资金运转不顺畅。部分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措施不到位,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品仓储、产品营销、原材料购买、项目开发与投入等方面都没有进行财务风险预测和财务核算与管理,或者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制度缺失,没有对财务管理控制进行有效监督,没有划分好财务管理控制负责人制度,对财务管理控制工作人员的失责、过错行为不予追究,没有明确提出相关财务管理岗位的具体职权和责任,导致公司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措施失去效用。

二、我国公司企业财务管理控制措施的解决对策分析

1.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频繁开展,我国的公司企业要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市场价格调控原则,持续提高公司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措施,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发挥科技、质量优势,而财务管理控制措施将为公司企业的运营发展计划提供指导,帮助公司企业在项目开发、生产经营、运行模式建立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过程中提供预测、分析、风险控制。公司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以上工作的顺利进行,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将帮助公司企业健康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为企业财务管理措施的完善和公司财务风险预防做出贡献。

2.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指导理论加强

公司企业和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始终以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财务风险控制等财务管理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科学理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同时,有效帮助公司企业分析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及时解决或者改善公司企业的财务风险隐患,提高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行制度,为企业准确分析市场信息、收集行业和专业资讯,确保公司企业的经济利润获得。

3.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的监督机制建立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核心的资金,在企业的每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每一个项目的投资决策都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合理分析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尽可能将资金投向风险低、收益高的项目,从而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通过资金的合理运用,提高企业的营利能力和资金周转速度,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要有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有效的监督。在政府对企业会计制度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该增强会计风险控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并据此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规范,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从企业内部讲,企业应针对自身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切合自身实际的完善管理方案和监督方案,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7篇: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范文

一、商业智能技术简介

商业智能是一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它以企业内外的信息数据为基础,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处理分析后从中提取具有商业价值的精华信息,并向企业的决策层提供经营决策,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商业智能涉及到企业的管理战略、管理思想和技术体系等多个方面,它的实现对促进信息知识化再到利润化,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智能包含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等现代化数据分析方法。应用商业智能技术,能够对企业业务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完成准确的预测和辅助分析。同时,商业智能技术能够对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各项绩效都进行跟踪,从而分析出不同部门的执行力和成本,并完成业务的调整优化。

二、矿山运营计划商业智能模型简介

第一,销售计划模型。矿山运营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企业运营的销售计划,这是制定矿山生产运营计划的主要内容,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根据以下步骤对矿山企业的销售计划进行编制:分析处理数据仓库内的企业销售数据,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预测企业的年度计划销售量。然后应用最小方差法对当期生产规划量和销售预测量的组合权重进行确定,从而获得企业的销售计划量。最后还可以根据企业利润方程以及CVP分析法对企业的销售计划量进行合理性检验。

第二,生产计划模型。销售计划是生产计划中生产产品数量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选矿计划与采矿计划两个方面。销售计划会对选矿计划的编制产生直接影响,而选矿计划又会进一步影响采矿计划的编制,所以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生产计划模型又包括选矿计划和采矿计划模型两种。

第三,采购计划模型。矿山采购计划主要是采购部门进行采购的参考依据。因为企业产品为自然资源,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物料是非产品材料,但是这些辅助材料仍然属于产品的成本。编制矿山采购计划的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 是当期的物料采购量, 是生产单位产品后第n种物料消耗量, 是第n种物料库存量。

编制矿山企业采购计划主要按照如下步骤:

首先,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仓库内的生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得生产单位产品时各物料消耗量。其次,根据生产计划中本期计划生产量以及单位产品各物料消耗量,对本期生产所需各物料总数量进行确定。最后,根据各物料库存量对本期采购计划量进行确定。

第四,运营绩效评估模型。绩效评估对于商业智能的理论框架十分重要,它是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各项运营绩效参数进行跟踪的关键步骤。本文中的企业运营绩效评价模型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决策方案和信息流通速度进行评估,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运营能力进行分析,能够及时的发现纠正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优化的合理方案,保证了企业运营单位的激励政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运营绩效评估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首先,运营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矿山企业的运营绩效考核主要包括销售、生产、采购和财务四个方面,并通过模糊数学中的改进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确定。在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相关行业专家、矿山决策人员以及绩效评价部门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来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对不同指标对评价目标的贡献度进行模糊评判:设矿山企业的运营绩效评价评价集和因素集为 和 ,

同时设: 。

上式表示在每个因素中还包含3项因素,这是行业专家、矿山决策人员和绩效评价部门人员对该因素对评价目标贡献度进行的不同方面的评价,从此可以的大评判矩阵 。又设3类评价人员对评价目标贡献度的权重分配为:

这样就可以得到该指标对评价目标的贡献度集合:

最后通过比较就可以得到指标对评价目标的不同贡献程度。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层次分析法就是按照顺序对不同层次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首先对低层次因素子集的 个指标进行分析,并将其上一层次的元素 作为评价准则,即在准则 下按照该层次不同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相应的权重值。同时根据在模糊评价中确定的贡献度,使用两两比较法进行度量,从而建立一个成对比较矩阵, 这就将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量化。对矩阵标准化以后,就得到了各个元素的相对权重值。最后,根据排序权重从上到下进行排序,从而得到相对于总目标的不同指标的权重优先顺序。

其次,指标权重修正。得到了冶金矿山企业运营绩效评价指标的权值以后,就能够将指标作为参考寻找改进目标的基准。本文将企业外部基准作为参考,并根据行业相关数据,应用基于DEA的基准管理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评价标杆和需要改进的基准目标进行了准确的确定。

在标杆处理结果中,我们把出现频数最多的单元作为标杆企业。并根据标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值的特征,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最终获得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程度相对较高的指标。对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修正优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运营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修正运营计划提供依据。

三、商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

商业智能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对企业运营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初步处理等操作,并将其存储到数据仓库中,从而构造出商业智能运营计划管理系统的元数据。然后,基于这部分数据,商业智能管理系统就可以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联机分析技术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运营决策计划。具体的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 商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

第8篇: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预算编制问题

预算编制在预算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预算管理的根本环节,对运营管理单位各项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为政策、人员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预算编制工作遇到一些困难,编制人力、编制方法等方面特别突出。因此,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满足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实际需要,做好预算编制尤为重要,采取怎样的改进方法,如何促进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是进一步推动预算管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一、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状况分析

伴随着我国的高速公路产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为了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采用了一系列预算管理的办法,但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制时间短且人力缺乏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时间一般定在每年的11月左右,但在这其间考虑时间和工作量等因素,使得预算编制工作难以进行,且正处于人们一年中精神状态不佳的时候,常表现为资料收集方面的不完整,掌握信息不全面等。除此之外,预算编制工作缺少了全员的参与以及科学的论证就如同没有了合理性的保障。此外,由于时间短,较为仓促,没有充裕的时间对上报的计划目标进行准确的核实,不能及时与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使得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草率性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最终批复预算的可操作性,对后续工作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充分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运营管理单位普遍都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识,仅重视财务预算而忽视了预算管理,普遍认为全面预算是一种财务行为,由财务部门负责其编制和执行。而在其他方面,各部门人员及员工的参与与服务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高,使得预算管理体系组织人才缺失致使信息不能更广泛的传播,从而影响了预算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三)预算编制精细化和完整性弱

预算编制要求精细化和完整化,可当今很多单位会忽视这些问题,导致预算编制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一些预算指标无法精细到部门的具体支出项目,使得预算编制内容缺乏领导性和权威性,也大大降低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四)定额标准体系的不完善

所谓定额标准体系是指将定额种类划分为多个领域,实现样式多元化,并且定额与实际发生数额相符,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确度。但是因为划分不是很惊喜,形势较为单一,所以编制内容和交通管理行为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出入,就会产生定额和支出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因为很多的项目都是随着市场的波动在上下浮动,所以会出现一些问题,就需要对其进行很好的制定,但是这又与物价水平产生了分歧。另外招待费、其它公共支出等表现着较大的随意性,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能有效发挥预算编制应有的功能,使预算编制水平难以上升。

(五)编制方法不科学性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合理、有效为原则实现对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要求我们采取零基预算法。但目前来看,运营管理单位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该方法暂时没得到全面落实,除了人员支出、定额公用支出等采用零基预算法外,其它预算项目仍采用传统的编制方法,这使得以往遗留的问题继续保留下来,不利于支出结构、支出比例、支出方向的优化,影响着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六)各部门间预算编制协调不紧密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应该提早协调,对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探讨和解释。目前很多单位不能达到以上要求,造成实施起来困难,不能够协调一致,增加了预算编制难度。此外,预算指标下达还存在过于分散的问题,也阻碍着预算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预算编制问题解决对策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为了确保更好的完善挝辉に惚嘀铺逑担开展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相关部门及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推行预算编制标准周期管理

预算编制标准周期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个是需要和各个部分的工作计划需要协调一致,一般来讲,对于其预算编制标可以从每年的8月份开始,通过对于上一个年度的预算进行统计之后对于下一年的预算收支预算进行编制,从而确定其根本的绩效增长速度。并且将这些草案进行汇总的处理,形成一套完整数据显示的地区汇总草案,并按照程序要求内容上报上级审批,选择采用标准为周期管理模式,目的为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供了充足时间的保证。

(二)推行并采用零基预算法

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统一的制定,从而对于市场的相关产品进行定额;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上一年的工作进行回顾,从而对其工作之中出现的各项基本制度进行全面的探讨审核,从而来确保其开支的合理。所以零基预算法是可以通过这项基本预算方法来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根本的进行编制,,建立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针对编制工作量大、耗时间长、成本较高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方案,为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数据、促进编制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制定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

科学的定额标准是局域很好的前提的,例如:部门需要编制预算,考核预算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定员定额来进行完成的,很多单位因为部门之间具有很多的特点,所以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制定出很详细的各项预算,并且需要根据市场波动的相关规律和原则来进行全面的制定。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原理。例如,制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时,不仅要包括各部门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而且还包括部门的业务性质、业务量等,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流出,科学合理的有效控制。

(四)加强基础工作并实行综合预算

为确保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有序进行,督促部门编制工作更加科学、细化、完整化。首先,普查是关键。是对所属交通事I单位费用收支进行具体分析,并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预算编制,将运营管理单位各项合理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到预算编制范围以内,实现综合预算,增强其完整性。

(五)注重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是企业向前发展的金钥匙,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员工与领导对于数额确定的解释不一致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制定了相关的规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进其相互的沟通,一般从部门之间的预算编制审核来全面的进行制定,可以对于编制说明和建议来根据上一级领导的意思进行全面的制定。当然除此知网也可以根据和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来减少重复性的工作从而对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减少其冗余。

(六)建立健全预算编审机构

建立预算编审机构,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合理性的重要保障,也是运营管理预算编制的需要。预算编审机构是一个由很多分支组成的机构,包括企业内容的核算、财务以及其它的一些职能部门,这些机构对于企业预算计划进行编制,他们需要根据相应的国家、企业的政策标准来进行制定,从而实现对其进行制定的目标。

(七)开展预算编制审核

针对预算管理的编制与执行情况进行事后的评价与考核,专门设立预算管理辅助指标。一方面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是对预算管理质量进行考核。通过评价预算编制工作,给出相应的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制定奖励激励机制,由此调动基层部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促进基层预算单位基本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结束语

预算编制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问题,为了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与合理性,今后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采用零基预算法、推进预算编制标准周期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并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查机构、进行预算编制的审核,从而推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工作有序健康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罗丽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问题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48-50.

[2]杨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4):99.

[3]王珩.探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15(06):57-58.

[4]赖黄晗.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究[J].品牌(下半月),2014 (12):37-38.

[5]卜亦兴.浅议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年度预算的编制[J].中国市场,2014(32):147-148.

第9篇: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范文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从2007年我国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国产化动车组投入使用开始,到2008年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及2009年武广高铁,2010年沪宁城际高铁,2012年京沪、京广高铁,2013年宁杭、杭甬、盘营高铁等相继完工投入运营,截至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数达到1.8万公里以上,快速铁路网将也已经达到4万公里以上,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和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整体运营里程数约占全世界高铁总运营里程的一半。近几年,我国高铁不断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承建或参与海外高铁项目,包括土耳其、巴西、印尼、英国、美国、俄罗斯等。高速铁路连接不同地方,其开通和运营不仅拉近了不同地区间的距离,更对高铁沿线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它的影响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当下,不管是国内的运营里程和建设规模,还是海外的重大项目参与,无不让我们内心感到无比自豪,但是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依然历历在目,不得不反思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背后的隐忧,技术成熟仅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高效地运营管理。相较于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运营管理人才是相对欠缺的,人才培养是相对滞后的,如何加强高铁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高铁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当前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当前运营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

一是学位型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由高校开设运营管理专业,通过开设运营管理方面的课程来培养运营管理人才,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相当的理论功底,学习能力强,但是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很容易导致学、用脱离,使理论脱离实际。而且学位型培养模式培养的运营管理人才有点偏向于运营管理方面的通才,相较于特定领域的运营管理人才还有一定距离,如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其还需要进一步熟悉、磨合、实践[2]。

二是专业培训机构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专门从事人力资源培训的机构来实施,相较于学位型培养模式,其周期更短,针对性更强。这种培养模式开展的培训,内容更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培训方式也较灵活,会专门针对高铁领域开展运营管理人才培训,能迅速培养出大批运营管理人才,但这种培养模式很容易导致理论功底欠缺。而且各种培训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很难对运营管理人才质量进行控制。

三是执业资格认证模式。该模式的培养评估体系要求具备相当的科学性,否则会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部分领域已经开始实践执业资格认证模式,如零售业的“店长职业资格认证”等,但对于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而言,本身受众面不大,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比较边缘化。

2.2当前运营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培养模式缺乏实效性。针对高铁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相对而言其培养模式的实效性并不高。当前高校的学位型培养模式的受众面并不广,专门开设运营管理专业的高校并不普遍,而且现今高校扩招后,大学教育越来越成为大众化教育,专业教育获取的专业知识并不多,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相应的岗位实践上,很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企业还必须安排系统的上岗培训帮助于更好地在岗位上开展工作。对于专业培训机构的培养模式,因为培训机构本身的营利性,加上培训机构众多,机构实力良莠不齐,培训出来的专业性人才质量很难控制,而且培训机构奉行的是快速成才,也会导致培训出来的人才缺乏相应的理论功底,很难有更高、更远的成长。

二是培养模式相较单一性。对于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而言,因为高铁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其运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到高校、培训机构等意识到此问题,然后调整培养侧重点等阶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一般社会专业培训机构更倾向于培训那些更热门、更有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在社会培训中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在执业资格认证模式上,更具针对性的执业资格认证恐怕近几十年很难出现,其更多地可能搭边相关领域,来辅助认可人才的质量。从目前存在的培养模式来看,高铁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

3构建体系化的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强化理论培训。面对现今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建设与运营形势严峻,如何使高铁运营管理人员及时快速掌握高速铁路的新技术和前沿理论,真正强化运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紧迫问题,扎实的理论功底十分有必要。高速铁路理论培训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积极选派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干部等参加系统的专项知识培训班。为适应高速铁路发展的人才需求,积极与高校合作,开设特定专业,提供实践基地,从高校特定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企业,并作进一步培养。

二是紧密校企合作。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高铁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有效确解人才瓶颈问题,可以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鉴于高铁运营管理人才专业性较强,更是当前我国高铁运营成效的关键,故而企业与高校可以形成广泛的合作关系,比如企业借助学校平台进行定向招聘,定向培养,利用好高校所招录大学生素质较高,所培养大学生素质较好,以及高校培养人才方面的扎实理论功底等优势,结合自身能提供实践基地定期给予大学生实践锻炼,使得高校运营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加适应高铁发展需求,确保毕业后可以更快地走上岗位,发挥人才价值。通过校企间的紧密合作来培养高铁运营管理人才,这对于校企双方而言都是双赢,这种模式把双方的资源优势都发挥到了最佳,有效规避了学位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机构培训模式的弊端,培养的人才针对性更强。

三是优化培养方案。为适应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运营管理人才需求旺盛,故而为确保更好地开展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制定并不断优化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结合高速铁路运营要求,企业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间进度上要求短期与长期结合,内容安排上要求重点突出和全盘统筹。重点把握目标性、规划性和延续性三方面,目标性要求必须顺应高铁发展要求,定位好短期、中期、长期的培养目标;规划性要求着眼全局、统筹全盘、把握重点来制定培养方案;延续性要求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分步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