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高效语文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语文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语文课堂

第1篇: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关键词】高效语文课堂;素质教育

一、撰写论文的缘起

纵观古今中外的语言教学研究,著述颇丰,其教学经验也灿如明星。但其经验大都是零星的、片面的,是从语文教学的某个角度出发,这样虽然可以更深入的发现某个方面的问题并细致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当然,也有些学者和科研人员能抓住重点,聚焦课堂,系统而完整地创造出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和学情以及学科特点,初步探索出一种高效的语文新授课模式。笔者以为,这融合了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的优点,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素质教育的本质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减负”和“高效课堂’等词汇人们并不陌生。党和国家的重视、广大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探究,促进了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素质教育内涵的哲学思考》(《职教通讯》,1997、12)、熊和平《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嬗变》(《求实》,1999、07)、《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合格人才》(沈金生、吴连英,《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期)、《开放教育模式下素质教育构成浅析》(《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2期)、《素质教育内涵之我见》(陈小饮,《现代教育科学》,2006、04期),还有名声在外的“271”高效课堂模式等等。总之,人们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其共同之处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发展。其核心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是我们实施高效课堂的主要载体,有“自主预习”(文学常识和时代背景的介绍、字词注音和解释、疑问)——“合作探究”(根据课文内容和授课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延伸拓展”(课外相关内容的补充)——“巩固练习”(相关内容的习题)。课前教师要集思广益、讨论通过,力求科学适用。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导学案,根据学习成绩层次的不同而要求各异:成绩为A层的学生要求全部完成,其他学生依次降低要求。

(二)、上课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它一般的环节是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点评——质疑——延伸拓展——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其中,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小组讨论首先是同层次的一对一进行,之后是全组讨论并专人负责记录问题答案,再推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和点评其它组的回答。实践证明,这既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点评和加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紧密结合高考实际,旨在夯实基础并提高解题能力。因为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分数。例如,上《荷塘月色》这一课,开始就叫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并点评。接着布置学生讨论“合作探究”中设置的问题(1、2组完成第一题,3、4组完成第二题,5、6组完成第三题,余下三组负责点评)。至于”延伸拓展”部分,全班齐读,加深对散文的理解。而“巩固练习”就是教师讲解并传授相关的解题技巧。当然,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更是一门语言艺术,它具有人文性、文学性和思想性。我们不能忽视语文的情感性和思想性,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我们不应抛弃富有语文特色的朗读和背诵教学法。

(三)、至于课外小组培训,它既是高效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科班长和语文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培训他们的管理检查和辅导本组组员的能力。例如,要求他们在课前检查各组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板书各组得分,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合理安排上课内容——完成得比较好的题目可以一笔带过,而做得差的地方就要多花时间进行详细讲解,多练习强化。另外,这也可以促进导学案的优化。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尖子生,还要对其进行学科知识的指导,使其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实践证实,这是培养尖子生的有效途径。培训通常在课外活动进行,每周两三次。

综上所说,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和点评——延伸拓展——质疑等为主要环节,以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自主合作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效语文课堂,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当然,它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周玉琴,周成义.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哲学思考[J].职教通讯,1997(12).

[2]熊和平.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嬗变[J].求实,1999(07).

[3]沈金生,吴连英.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合格人才[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4]开放教育模式下素质教育构成浅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2).

第2篇: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一、强化文本意识,以学定教,优化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文本意识。对学生而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教材选编的角度讲,语文教材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依据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选编课文,而不是依据具体学情选编课文。这样对教师来说,就应该根据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删繁就简,确定每册教材的教学篇目。根据学情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确定好每堂课合适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教学就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效率自然不高。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调查学情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杜绝无效课堂教学环节。

二、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

要想提高高中的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就要在对文本的研读上下功夫。教师不仅要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烂熟于心,还应该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即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徘徊于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树立着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学生思维时空的问题和能迸发出思维火花的问题。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材不仅仅是个例子,它更应该是师生互动、放飞思想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课的定性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因为“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在一堂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把能力训练的枯燥性和人文思想的趣味性有机统一起来,那么学生怎么能不爱我们的语文课呢?

三、教师要在打造高超的教学艺术上下功夫

要想使高中的语文课堂出效果,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师首先要用自己拥有的文化内涵打造出自己的个性课堂。这种个性的课堂就是这位教师的精、气、神,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个性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的语言富有个性,是慷慨激昂、豪放洒脱的语言还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的语言,是民主商量的语言还是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师在规范引领下尽显机智有个性的课堂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能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的魅力。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文课富有张力,让学生感觉这节语文课好,那么我们就要在以下几方面充分考虑:“一是教师语言的情感强度与学生言语欲求的关系;二是教师语言内涵的文化容量与学生文化素养生成的关系;三是教师语言准确程度与学生言语感悟明晰程度的关系;四是教师言语灵活程度与学生思维、语言发展的关系。”

四、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

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应该是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充分预习、自我初步消化的基础上,又带着新的问题进入课堂的。这种有目的的预习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就会引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一种自我探究意识。这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在课堂上进行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他在这一堂课中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整个课堂就会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下些功夫。如果语文教师总是能让学生觉着自己的语文老师有才学、有思想,总是对语文课堂充满着一种憧憬,一种探究的欲望,那么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在乎语文呢?聪明的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有计划地阅读的习惯,在语文课堂上养成一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善于质疑的习惯,在生活中养成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听、会说、爱读、愿写。教师如果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课堂上和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还有谁不喜欢呢?

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状态

第3篇: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关键词】 主体 主导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63-01

高中语文课,很多的学生都是用来调节身心的,他们普遍认为,语文课听和不听没有什么区别,听多听少相差不大,考试成绩的高低与以前的“老本”关系最密切。因此语文课成了最不受重视的科目。语文老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往往也成了独角戏,缺乏认同感和成就感。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到语文的魅力,爱上语文课,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补给站呢?那就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强调自主学习。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老师可以给与一定的预习要求和适当的方法指导,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同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

2. 加强小组合作探究。既要独树一帜也要百花齐放。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成绩、特长搭配起来分配小组,尽量做到各个小组力量均衡。小组内部分工协作,共同探讨,小组外部又能形成竞争势头,在评比中促进每个人的成长。“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老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

二、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

一部精彩的电影离不开一位出色的导演,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同样也离不开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短短的45分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几十分钟显得尤为重要。

1. 课前老师要充分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上课前要认真的预习,老师更要充分地备课。“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仔细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要突破“文本”,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仔细研读文本,有整体观念,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不仅要用好、用实、用活教材,拿捏好细节,还要善于拓展课外阅读的空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2. 课堂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主要通过语言,而学习兴趣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上课时,老师穿插一些发人深省的成语、典故和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等,可以增强感染力,开启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 教学方式要优化、多样。不同类型和教学目标的课,不同基础和个性的学生要求老师在上课时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地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高效性,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对于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普通话好的老师甚至可以范读,让学生在读与听的结合下,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领悟文章的主旨。

4. 课堂问题设计要新颖、有趣。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必须提出目标明确、难度适中、新颖有趣、精巧的问题,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一些质量不高的,重复的,与教学目标距离远的问题要能简则简,能删则删。简而精,抓中心。

5. 要有真挚的情感。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老师要用真情实感向学生传递知识。这就要求老师自己做一个感情丰富、充满正能量的人,并将这种能量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另外。老师只有真心诚意地关心学生,学生才能把你当真朋友,愿意与你相处。信任你、依赖你。

6. 重视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内容要比其它学科丰富得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切实提高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 参 考 文 献 ]

[1]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2010.

第4篇: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灵活激情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一个新课时,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创设情境导入。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孔乙己》为例,课前我让学生下去自己准备,课堂用五分钟的时间。表演孔乙己分吃茴香豆的情景。结果学生的能力大大出乎预料,把人物演的活灵活现,表演中他们还对人物的性格增添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尤其是对孔乙己出场时和分吃茴香豆时的夸张的演绎,不仅人木三分地再现了人物的个性,还增加了孔乙己的才气。学生们的兴致极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整节课都在有趣、新奇、激情中进行,大家在轻松愉快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取得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学”习的方法

老师是经验丰富的传道者,对知识的脉络、疑问难点都很清楚,讲的内容也比较系统。所以,课上集中精力听课,是掌握知识的捷径。上课前,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适当的指导预习的方法,给出学生一定的预习时间。首先自习了解课文大意,解决字词,再归纳疑问,然后带着疑问进行同桌间或小组讨论解决,遗留问题有小组长提交。全班共同解决,最后教师和同学一起归纳。对于重难的知识点教师要重点讲解。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的思想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引导学生学会对事物是分析、推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把握住学习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记。合理地利用笔记本,—是做预习记录,以明确听课的目的性;二是在课堂上用来记下老师讲解是的整体构思或板书样式,以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或知识要点;三是利于课后总结,用它来对听课内容进行分条缕析的课后整理,为的是消化、吸收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为今后的复习留下一份完整的资料。

学生充分参与到了整个学习过程。展示了才华,表现欲望大大增强,也体会到了师生地位的平等,教师的“地位”也由主角降到了主导,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热情高涨了,课堂效率提高了,课堂成为了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而我也享受着教学的乐趣。

三、“讲”课的策略

学习成果的展示是一节课灵魂集中点,也是师生能力的展示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想把预习的成果和才能展现出来,个个激情满怀的。如在讲《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我用说、写、讲、演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自始至终让学生这个主角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促教,让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交流中。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根据学习程度,分配相应的任务,交流、总结、归纳,教师给学生提醒时间。在展示时,教师并不是旁观者。教师要投入到学生的讲解中去,不但关注展示学生的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还要关注参与的全员性。在每组学生讲完后,及时的进行点播,并适时的进行总结。对于重点的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还要及时的进行强调。讲解完之后,师生共同做出评价。对讲得好的学生,对他们表示赞赏和肯定。如果有分析不到或出错的地方,其它学生可及时指出补充。当学生评价不到时,教师则及时进行点拨指导。总结归纳时,可给学生适当时间,让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来归纳。这样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诸多形式,师生交流学习体会,学生参与问题的评说,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的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拓”练的智慧

拓展延伸是对所学内容的反馈总结应用反思,是检验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环节,要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要突出“弱势群体”成果的检查落实,能否达到三维目标,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较弱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存在的差异,要及时帮助并鼓励他们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点燃他们求知欲望。优等生同时在原基础上又得到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能力。鼓励优等生还要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大胆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主张看法,使优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样优生更优、弱生也提升了自信,明白了“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的道理,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成功中走向成熟。

第5篇: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关键词】构建 高效 初中语文

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研究分析证明,要想提升教学效率,令学生又好又快的学习文化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为学生开创完善丰富的学习平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其能力培养,并形成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才能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核心价值,进而积极主动的在课堂学习中配合教师,提升学习自信心,踊跃回答教师的提问,积极与教师互动交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感悟,谈一谈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

一 教师精心预设、让课堂虚实相生

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不过,不能忘记的是,我们在预设时需要有意识地“留白”,即预先留下“空白”。“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维的余地,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和动态生成。这种空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想像,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应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追求那种“虚灵”的“空间型”的“妙境”。教学留白的艺术是指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教学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方法。教师有意识地留白,就是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在教学时留有余地,创造知识上、心理上的暂时性“空白”,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通过教师所留之“白”,使学生生出“实”来,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教学氛围。

二 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考虑教材特点及学生需要,本着“伤其九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精神,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关键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逐步深入,分层次、有梯度地让学生慢慢进入角色,激活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艺术的补白和艺术的再创造,使文章在更高意义上充实、升华。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开拓读者的想象。”现行语文教材图文并茂,配有大量插图,这些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依据课文插图,巧妙地设置留白,领悟教材内容所蕴藏的内涵,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的重要凭借。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标点的多样性、丰富性为文章增添了许多内涵,而省略号的使用往往会使人产生“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感觉。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一个个静止的省略号变成一朵朵思维的火花。如《故乡》一文,当“我”见到阔别二十余年的闰土时,我说了一句话“阿!闰土哥,―你来了?……”这短短的一句话,运用了五种标点,每个标点都值得学生去深究,并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时可创设留白:“我”当时心里会怎么想,请在标点处各加一句话,反映“我”当时的心情。通过填补空白,使学生从中领会“我”从兴奋――欢喜――生分――疑问、急切了解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这样的教学才会蕴含着鲜活灵动的生命力。

三 预以成规,生而创新,做到“收”“放”自如

第6篇: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 构建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语文成绩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需要在日常的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备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当如何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的构建,以此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本文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备课

新课改中强调师生的有效互动,而有效的互动则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把握的基础之上。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充分扩展自己的事业,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挖掘,才能抓住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然后再进行扩展,只有对教材有深入的解读,才能够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掌握,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以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就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课堂中的核心问题,并且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只有明确的目标的指引下,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不会偏离航向,避免出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所以说,在备课时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身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够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死板的课本知识变形有形有声的动画、画面等,通过声像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语文知识,这样便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比如在学习《春》这一课文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景意图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对图画进行描述,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不同的季节。在这种背景下,春回大地的景象便出现在学生脑海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否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是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如果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很集中,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较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真正的参与到了课堂中,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掌握,使他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而不是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笔者认为,教师简洁流利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落落大方的教态,穿插自如的讲解等等,都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因素,也都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利用巧妙导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情绪饱满的朗渎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实施有效对话促进师生互动,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四、做好及时的反馈,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学习阶段,其与课后的反馈也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才能够掌握课堂教学区的的成绩,为下一节课堂做依据。每一节课程结束之后,都应当对教学活动本身的设计进行反思,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的评价,以此来判断是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也从中找到不足之处,在以后的课堂设计中进行不断的改进。通过正确的反馈与评价,也能够对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有一个详细的掌握,在下一节课堂设计时,能够更加有针对性,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更加有针对性,促进高效学习课堂的逐步完善。

五、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关于语文课堂有效性的要求也逐渐的提升,教师应当从备课、上课以及课后反馈等多个环节中,同时做好相应的工作,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使学生从课堂中最大程度的获取知识,进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玲玲.浅谈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0)

[2]高柏珍.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有效途径[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09)

第7篇: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在《看云识天气》中,以“卷积云”与“积雨云”为教学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制作了“微视频”,制定了“学习单”,在上课的过程中借助精心制作的微视频,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的内容有了较好的自学。翻转的课堂中则颠覆了以前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此时的课堂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是他们交流课前学习的舞台,课堂为他们打开了求疑解答的大门,课堂成了他们拓展思维的空间……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达成自我的目标;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发展的航标。而教师也真正成为了一名组织者、指导者。在教师的组织下,小组学习卓有成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错误得到了及时的纠正,思维的空间得到了拓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孩子们眼里,这个课堂是活跃的、不受拘束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在趣味活动中、在小组合作中拓展了知识。孩子们还认为课堂里的小组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效,小组的交流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帮助,事半功倍。全新的理念,清晰的指导,有效的学习,无限的拓展,让我们的孩子在知识中徜徉。

二、化静为动,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 语言的桥梁。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利用微课不但解决了这个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比如运用微课,将与童话故事中的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利用他们内在的逻辑关系,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认识字,又能享受童话故事里的乐趣。

比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可以用微课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呈现六幅图画:小熊想建造一间木头房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小熊想砍树却不舍得砍;小熊一直住在山洞里,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微课视频,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然后进入识字的教学过程。通过直观动感的视频画面与轻快富有生气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领悟生字的意思。利用微课,感受童话故事的美好。微课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想象、联想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字。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认字能力,童话是创作文学作品的源泉,识字因为童话故事而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语文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可感悟而难于表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深刻体会,同意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在微课的辅助下,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现有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异议的问题交流讨论。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课本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微课对知识进行理解感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微课的辅助,课堂气氛活跃开放,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变得更大更广,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和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利用微课将西沙群岛的美景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想象去西沙群岛去游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交流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四、鼓励尊重,求索创新,让学生展现自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任何学生都积极鼓励尊重,没有歧视,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参与适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大胆求异,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展现出自我。教师多方位、多角度创造性地创造条件,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在教师耐心的鼓励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但自信心被激发,学习的创造性也被激活,学习的主动性就大大提高。尤其是微课的加入,也为教师引导小学生开展求异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微课形象生动,教师在此基础上旁征博引,增加了说服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8篇: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它是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指南。而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生成的有效的基础。上课之前,教师要非常清楚所输出的教学信息的目的,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并十分清楚重、难点放在哪儿。教师要知道该教什么,用什么方法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依据每个学段的训练重点来考虑教材重难点的定位和安排。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具有科学性、序列性的教学活动,离不开预设。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达到一个应该达到的水平层次。所以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如何“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教,怎么教,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需要来确定,设计要精当。同时还要让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根本

理想的、优质的、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所以语文课堂要多启发、诱导,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并形成“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原则。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和谐、融洽,每时每刻都让人感受到师生在用心交流。并通过相互的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时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对学生不尽如人意的回答并不直接给予否定,而是让学生思考再思考,学生多元的正确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四、择取精当的教学内容,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心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重视文本的原生价值,进入语文教学的文章,相当一部分不仅是为了语文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更多的选文是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或者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它是渗透到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经典作品,是要学生汲取的精神食粮,是积淀了人文底蕴的。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不能只把它当作例子来教,要重视作品的原生价值,要让学生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进行积累。

第9篇: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多动口。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朗读,二是背诵,三是口头表达。朗读是语文课堂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朗读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语文课上要让学生多朗读。那些具有音乐美、气韵美、意境美的文章,只有在朗读的时候,才能把美充分地激发出来。艺术化、审美化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真正走入文学。所以,对于这些文章,要重视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时的节奏、音调、语感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对于名句名篇则要强调学生去背诵,因为背诵不仅能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文学“悟性”,而且背诵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是一个全方位语言积淀的过程。最后,多给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如课前的演讲、新闻述评、新闻播报等;课上针对文章的主题、内容、表现手法、结构、语言等进行质疑、讨论等;课后让同学们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等。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不能忽视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口语交流。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勤动手。语文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动手写课内难字注音、难字辨别,古诗、名句默写;动手记老师讲的重点、难点,记别人的精彩言论;动手摘抄优美词句;动手仿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动手给课文写批注;动手写阅读的心得体会;动手设计阅读问题;动手批改作文;动手出语文试卷等。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动手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创造性。一旦掌握了课堂上所学知识,他们就会有一种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愉,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常动脑。多动脑思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对那些具有含蓄美或在遣词造句上很值得玩味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去品读,因为这些文章只有在反复玩味、反复揣摩的过程中才能悟出味来。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是好的,但必须记住,书不过是书,要自己动脑筋才行。”因此,语文课上在阅读文本时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这个地方为什么用这个词,换个词行不行?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说,换个句式行不行?这篇文章到底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在写法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诸如此类的问题要多加思考。在课堂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往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效率也因此大大提高。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课堂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语文课上,可以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这是发挥学生潜能的一个好办法。他们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他们备课的认真,讲课的新颖独到,与同学们关系的贴近等优点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为了台上精彩的一分钟,他们课下会做许许多多的努力,诸如查资料,写教案,组织语言,组织课堂等。一节课下来,他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此外,语文课上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我做节目主持人”、“百姓生活”、“轻松背诵”等。从活动内容的选定到活动形式的选择,从活动过程的组织到活动后的总结,都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做适当的指点。语文活动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达到语文课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