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第1篇: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学内容】

《剪纸》

【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了解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2.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装饰表现能力。3.通过学习增进对生活美的感受力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生肖剪影的概括方法。

【教学难点】

剪纸基本技法运用,图案的连贯性。

一、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1)剪纸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窗上都会贴上很漂亮的窗花,墙壁和天花板上都会贴有大红的团花,还有很多表达喜庆之意的剪纸带给人们吉祥与祝福。(2)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电脑演示片段)

2.学生活动——欣赏剪纸作品。(1)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它具有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2)学生讨论,谈一谈看过后的感想或自己对《剪纸》知识的了解。

3.教师活动。师:看过这么多精彩的剪纸作品,老师也想表演一下,剪一个给大家看看怎样?(教师剪一只猴子:图1)师:这是什么?你们从哪看出是只猴子呢?(尖嘴猴腮,长长的尾巴,瘦瘦的身体等)这只猴子和真的猴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电脑演示片段)(1)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启发。抓住了猴子的基本特征,突出事物的形态,采用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显得简练、生动、形象。(2)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尝试自己剪一个小动物(以外形为主)。要求:抓住基本特征、概括外形。

图一 图二

4.学生活动。(1)观察教师示范,参与讨论剪小动物的方法。(2)按要求练习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3)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5.教师活动:师:(出示一种动物玩具)我过生日这天,朋友送我的礼物。猜猜朋友为什么会送这个礼物给我?(引出生肖)师:你属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属相?你能说出12生肖吗?(1)欣赏12生肖剪纸作品。重点欣赏:鸡(羽毛剪法)猪(形态夸张)兔(添加团花)(2)教师将“猴子”加工一下,增添装饰花纹,并和原作比较(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形象表现)。(图2)(3)剪纸的基本步骤:(板书)想外形剪外形剪花纹

6.学生活动:(1)在教师引导下,了解学习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表现能力。(2)了解剪纸的基本方法(折、剪、刻等技法),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设计意图】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世代相传。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较熟悉,在这一环节中,以“十二生肖”这一主题为情境,直观形象引导学生从外形特征着手,抓住了动物的简练、生动、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习突出事物的形态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将剪纸艺术基本意图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再以增添装饰花纹,将折、剪、刻等技法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两者的有机结合,改变枯燥的艺术技能学习,使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二、学生创作(电脑演示片段:媒体播放剪纸作品及轻音乐)

1.可以为自己剪一个生肖,也可以为家人剪一个送给他们。能不能也试着剪一件?

2.注意:把握外形特征、装饰点缀花纹

3.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表扬

三、展示与评价

1.学生边展示边自我表达与评价

2.学生互评及教师讲评

四、知识拓展

1.生活中剪纸欣赏:(电脑演示片段五:知识拓展,生活中剪纸欣赏。)

2.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大千世界。不少民间艺人用剪刀剪出了国际金奖,剪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愿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美好生活,剪出美好未来!

【教学反思】

课改以来,美术教学明显地发生了新的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课堂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重视美术情景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注意突出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从单纯追求美术知识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审美素质的提高;从美术教学与社会脱节转变为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过多的统一模式、标准答案转变为追求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从强化竞争的教育转变为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从教学技术手段单一转变为充分发挥教学多媒体潜在优势,逐渐从过去单一的教书匠努力向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教学能力又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转变。

在本课教学中,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走向综合,融知识、艺术、人文等为一体。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而且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美术、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学会自主创造表现美。这样才能体现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的得天独厚性。因此我感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是教师要做有心人,精心设计“主题情境”。要让学生敢于联想,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出多样的“主题情境”。在本教学案例中,就是设置了“十二生肖”这一主题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第2篇: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一、清晰的教学思路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基本分为几何和函数两大块内容.函数部分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是指数函数部分的基础课,所有相关指数函数的题目都是凌驾于其性质之上,掌握这一课的内容更是重中之重.所以要求教师建立系统清晰的教学思路,着重教学重点难点,并将知识全部串连起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一课来说,众所周知,函数分为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图像法和解析法.教师应当将这块内容系统的列在幻灯片中,让学生有清晰的认识.以此三种方法为根基,发散出三块内容,将其他知识穿起来,让学生通过题目或者实践活动从三种不同的描述角度来得到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这样的自主研究方法更容易让学生对指数函数有全方面的了解,并且带有自己的研究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掌握了指数函数的相关内容,在学习其它函数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系统的学习方法,便于其他函数的学习和掌握.

二、着重教学重点难点

以重点难点出发,进行数学的学习更容易掌握复杂难记的性质、公式和概念.但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方法,更好的帮助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案例分析针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一课来说,它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推导过程,以及底数a对于指数函数图像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两点来进行教学:

1.一般形式的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这两部分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由一个特殊形式的指数函数来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的学习观察和研究,掌握了特殊形式的指数函数性质后;然后,由特殊形式推入到上来,掌握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及其性质;最后,再重点讲解一些关于指数函数引出的特殊形式.教师可以由:

y1=1[]24和y2=34

两个函数为例来进行讲解:

教师:大家来把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做出来,观察结果会发现什么呢?

学生:因为1[]2小于1,所以函数图像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减;因为3大于1,所以函数图像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

教师:很好,那么有这两个函数我们可以知道底数a对于指数函数的图像来说有什么影响呢?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师通过对a的假设,以及函数的举例针对指数函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不仅仅加强了对指数函数一般形式的掌握,更是为之后的图像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最后通过思考题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指数函数的概念以及图像有更深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

三、创设丰富的互动实践

丰富多样的课堂互动实践,是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最佳方法,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而掌握和吸收课堂知识.

案例分析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互动实践活动.

活动一:

教师:现在老师有一个思考题要考考大家,大家以前后四人为单位以形成小组来讨论一下,之后老师来检查你们的答案.

学生:好.

教师:1号学生分到2颗球,2号学生分到4颗球,3号分到6颗球,4号分到8颗球……请问51号同学会分到多少颗球呢?

学生小组讨论.

活动二:

教师:现在老师又想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大家也来想想看,到底答案是什么?

学生:好.

教师:同上,1号学生分到2颗球,2号学生分到4颗球,3号分到8颗球,4号分到16颗球……请问51号同学会分到多少颗球呢?

学生小组讨论.

之后由教师进行提问并找不同组的两位同学来黑板上回答.

教师:现在两个小组的同学到前面来进行PK,请问,在以上两个问题中,每位学生所分到的球数用y表示,每位同学的编号用x表示,y与x的关系如何表示呢?这两个函数怎么命名呢?

两组学生均写出: 函数解析式:y=2x(x∈N*)和 y=2x(x∈N*).

教师:回答的很好,这两个函数一个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函数,另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指数函数,现在,大家对指数函数都有系统的概念了吗?

学生:有.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当急于给出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和自主思考中充分理解函数的形成过程,学会自己研究得到答案,从而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提高自身的指数函数运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文杰.指数函数的教学设计[J].广东教育,2007 (7).

第3篇: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问题 建构策略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重要的是有效性问题建构。有效设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什么激发学习兴趣呢?——问题。实质上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设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说:“教学是一门闭嘴的艺术,要知道如何教学,就是要知道什么时间闭上自己的嘴巴,绝大多数的时间。”教学中教师的工夫重在设疑,将知识融入情景,情景隐含问题,通过有效的设疑与追问,展开求知的生动过程,将“情景串”变成“问题串”,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帮助学生领悟知识的真谛,用问题对教与学进行及时诊断与反馈,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再将“问题串”变成“知识串”,达到建构知识体系,渗透方法,形成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有效性问题界说

(一)关于“有效性”。

所谓“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就教育教学而言,“有效性”实际上指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与教育教学预期设想之间的吻合度,它体现的是教师教育教学措施、方法及过程能否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关于“问题”。

所谓“问题”是指阻碍人们思维发展,牵制工作任务完成的各种障碍。它的特征表现为:对思维活动的阻断性,对学习态度的刺激性,对学习兴趣的激发性,对系统知识的牵引性,对能力形成的促进性等五个方面。影响学生思维能力有效性问题可分为:瞬时性问题、长久性问题、一般性问题、关联性问题等四方面。

(三)有效性问题的界定。

能迅速刺激学生思维,突破思维障碍,并使之向知识建构方向发展,激发认识元达到预期认识目标的“思维障碍点和生长点”。基本特征概括为3个方面:本质性特征、关联性特征、持久性特征。

(四)有效性问题的重要作用。

(1)有效性问题是激发学生活性思维,促进智力有效开发的重要途径;(2)有效性问题是建构学生系统知识体系,促进知识有效生成的重要方法;(3)有效性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4)有效性问题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的重要措施。

二、有效性问题建构的基本原则

有效性问题建构必须遵守以下四个原则:(1)删繁从简、直奔主题的原则;(2)源自生活、揭示生活的原则;(3)注重实验、结合实践的原则;(4)承上启下、逻辑严密的原则。

三、建构有效性问题的基本策略

建构有效性问题的基本策略大体可分四种:(1)准确把握学习内容与问题之间的联系;(2)准确确定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确立认知主体在问题中的中心地位;(3)准确把握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能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串”;(4)准确把握问题的难度与广度,使之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

四、利用有效性问题进行设疑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一)渐进式。

这是一种适用于新教材,与新教材精神相吻合的教学方法。它是从学生熟悉而简单的物理情景开始的,设计逐步改变的物理情景,推出难度递进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动脑解决问题,从而克服教学难点,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教法。

[案例1]“人造卫星”原理图教学中,首先从基本问题设疑:(1)石块水平抛出,其轨迹如何?(2)子弹从枪膛水平射出,其轨迹如何?(3)导弹水平射出,其轨迹如何?学生易得出“速度越大,射程越远,其轨迹是曲线”的结论。

其次设疑:如果导弹速度足够大,射程就可绕地球一周吗?学生根据推理可兴奋得出:只要速度足够大,其射程就足够可绕地球一周。

最后设疑:导弹的轨迹是圆还是抛物线?这一问题书本没有强调,学生思维很容易被激发。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重力方向不变时是平抛运动,重力方向随导弹位置改变时导弹是圆周运动了。

通过这三个循序渐进的设疑,学生脑海中已构建起一副完整的人造卫星原理图,教师在此基础上介绍牛顿的人造卫星原理图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发散式。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新信息的思维方法,它是对同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和核心。

[2.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撤去作用在木块上的恒力,木块将做什么运动?为什么?若平面不光滑,并知道木块与桌面的摩擦系数为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若将木块换成带正电的滑块,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怎样?做什么运动?能量是怎么转化的?这与将木块用弹簧竖直悬挂比较,有何异同?(水平面光滑)

(三)虚拟式。

虚拟式设疑是指以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大胆想象,畅想出超越现实的物理情景和事实并进行设疑引导,以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

(四)比较式设疑。

(五)草根式设疑。

[案例5]在组织力学复习时,老师可引导学生站在“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主干线上,按以下线索在关键锁链上进行设疑引导:物体的运动过程特点谁来定?(受力和初始状态)高中物理典型的运动模型有哪些?[(类)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它们的受力特征分别是什么?处理这些典型物理模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三条主线:力的瞬时作用效应——牛顿定律;力的空间积累效应——能量;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在组织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中,始终站在学科主干知识和主干思想方法的至高点上俯视各个部分,通过构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整体进行梳理,达到高屋建瓴之功效,这样就有了复习的“大局观”,使复习有“主脑”,也有“红线”,学生就能形成清晰的知识和能力系统。

除外,还有悬念式的设疑、多向思维式设疑、触类旁通式设疑、导学提纲式设疑、巩固提高式设疑等设疑方式。总之,在教学不同阶段巧妙地设疑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为学生布设解决疑难的阶梯,就会疑则有进,学生在设疑释疑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7.

第4篇: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成;教学魅力;策略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我们往往被学生的意外问题而打断思路,这些意外问题虽然看似毫无理由,但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和把握就会演变成生动、精彩的教学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将课堂中的生成,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呢?接下来,笔者就从教学案例中一一说明。

一、心中有书、全面预设教学环节

要想把课堂教学变得精彩,要想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高效,最好的办法也是最实际的办法就是精心备课。只有教师精心备课,才能全面掌握教学动态,才能将课堂中的教学意外,变成精彩的课堂生成。其中精心备课包括三方面,一是备教材,二是备教法,三是备学生。备教材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查阅各种资料,自己先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逐一将其突破。备教法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文本内容的讲解。备学生就是在讲课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进度、学习能力等。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不殆”,所以说,要想将课堂意外转变为课堂资源就要心中有书、心中有学生。

教学案例:

在讲《狼和小羊》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自己先大声的朗读一遍课文,在读完之后,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是一头什么样的狼,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羊?

十五分钟过后,学生们一一展示自己思考的答案。

生1:这是一只狡猾的狼,因为它明明没有理由吃小羊,却找了三次借口。

生2:这是一只凶猛的狼,当他的借口被小羊一一驳回时,它就毫无顾忌的扑了上去。

学生1和学生2的回答都很好,这时,笔者所在的班级里突然发出了这样的声音,“这只狼是个傻蛋”。当话语一落,全班哄堂大笑。笔者随机说到,这只狼确实是傻蛋,也是个笨蛋,明明可以直接吃掉小羊,却还找了那么多的借口,从这里我们又能发现这只狼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笔者面对突发的情况,之所以反应的这么快,就在于文本内容已经熟记于心了。

案例分析:

我们不怕课堂出现意外,就怕没有应对意外有效措施,只要我们精心研读教材和教法,哪怕课堂出现意外,我们也能将意外变成精彩的教学生成。

二、眼中有人、倾听不一样的声音

很多教师有这样的观念,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讲,不能随便发言,不然会扰乱自己的思绪。殊不知,精彩的教学课堂正是由这样那样的观点集合而成的。只有我们的教师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善于接纳不同的观点,我们的教学生成才能更丰富,才能更有价值。

教学案例:

笔者在执教《北大荒的秋天》时,在课前设置了美文赏析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在课上,笔者让学生们分析课文的第二段内容它的妙处。原文内容是: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十分钟过后,学生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想法:

生1:这段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流云的美丽。

生2:天空一碧如洗写出了天空的晴朗。

当学生们正说得正尽兴时,有个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篇课文是写“北大荒的秋天”,那第三段中为什么写小河呢?当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后,孩子们纷纷看向我。笔者一想,还是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吧,笔者说:这样吧,现在咱们分为五个小组,来讨论下这个问题。

不一会学生们纷纷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说,写小河也是为了写天空,天空晴朗照耀的小河就清澈。还有的说,小河也是北大荒的一部分,所以作者才写它。学生们的答案真是精彩,接下来笔者给予了点评和指导。

案例分析:

当课堂上出现不一样的声音时,我们的教师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敷衍,唯一要做的就是学会倾听,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讨论、获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将课堂生成演绎的更精彩、更充实。

三、手中有法、引导学生研究课文

有些课堂生成是意外获得的,但是有的课堂生成也可以由教师引导而生成。要想生成精彩的教学资源,教师们就要研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研究文本内容。笔者认为,研究文本的最好方法就是文本细读。只有将文章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眼才能挖掘课文的魅力。

教学案例:

在教授《林冲帮打洪教头》时,笔者分析了教材内容,认为为学生设置赏析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为最佳,当把文章的大意弄明白以后,学生们便分成小组来讨论语言描写的精彩处和动作描写的精彩处。

不一会就有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学生说: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这三个“来”字写出了洪教头的气愤。

还有的学生说:这篇小说中的对话,很容易懂,它像是普通的口语对话。

还有一个同学从一个动词中分析了人物性格,那就是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这个“吞”字写出了洪教头生气之大。当时笔者也没想到学生能分析得这样到位。

案例分析:

由此可见,要想在课堂中演绎出别样的精彩,教师的精心安排、细心引导也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每篇文章我们只是囫囵吞枣的讲完,学生将一无所获。但是让学生自己成为参与者和学习者,学习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我们要善于处理意外,还要善于制造意外,不管怎样做,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让课堂教学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曹小云.捕捉意外 生成精彩――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外及应对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04期.

第5篇: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 小学数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73-01

数学这门学科是重要的,数学成绩决定着学生综合成绩的高低,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很重视数学的学习,但是大多数学教师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而且课堂的气氛变得很沉闷,阻碍学生知识的吸收,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不到提升。案例分析教学就是采用一些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案例都与教师要讲授的知识点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案例的思考与研讨,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深入地了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有促进作用。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板书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摘录,学生不能拥有充足的自主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与思维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进行难题的解决时,对题目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从而获得清晰的解题思路,促进解题效率的提升。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缺乏,不仅导致课堂的氛围变得沉闷,使学生很难有足够的热情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还会出现一些学生的分神现象,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效率降低,阻碍了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 对于例题的选取存在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选择适合学生的相关例题,导致无法实现例题教学的优越性。例如,一些教师在选择例题时没有深入考察学生的数学水平基础,如果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作为例题进行探究,就会给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带来阻碍,这些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无法有效理解这些例题,会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反之,如果教师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作为例题,就会影响那些基础优秀的学生的提高,轻松解决这些例题,却没有对于知识量有效丰富,就会导致这些优秀生自高自大。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教学的建议

(一) 教师需要做好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

做好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开展教学的关键,在案例的选择方面,教师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与时间,选择合适的案例,这样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投入一些精力对学生基础水平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设立难度的例题或者采用分层的方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立符合他们实际的例题,这样学生可以有效进行例题的分析与理解,从中吸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运用方式,提高解题能力。

(二)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小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意识,所以需要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有效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思考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参与思考的主动性。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步伐,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不需要让学生按着一定的要求进行思考,而是让学生自由思索,同学之间可以展开讨论,彼此交换想法。例如,讲解《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章时,教师通过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就会明白所求圆柱的表面积,实际是一个长方形,而对于长方形面积的求解学生都很熟悉,这样学生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 可以采取新型的教学形式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幻灯片的播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思考有促进作用。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章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放映,学生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由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一个三角形的两倍。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结束语

案例分析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将一些具有抽象性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案例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探究能力。所以教师需要重视案例分析,在教学之前需要投入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案例分析教学对学生数学成绩以及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由于小学生缺乏主动意识,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语文教育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及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知识全面,专业基本功扎实,品德高尚,能够胜任初中和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或新闻写作、文秘、采编、校对等文字工作者。

其主要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文艺理论、基础写作、儿童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实践、逻辑学、三笔书法、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案例赏析、教育法规选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案例分析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优点在于,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相互融合,特别是对数学概念知识以案例的形式表达出来,引导小学生从经验的角度理解数学概念,对小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按照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在教材的编写上,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小学生从经验的角度出发学习数学,从生活常识中提炼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对数学知识以深入理解,而且还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中的基础部分.为了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可以创造问题情境,让小学生针对数学概念从探索中学习,让枯燥的概念学习变得更为有趣.开展情境教学,就是引导小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而针对数学问题采用猜想的方式进行思考,然后让小学生亲自操作,自主验证概念理解的正确性.对于小学生所不理解的问题,可以鼓励小学生相互讨论,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当小学生在解决数学概念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的时候,如果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就会提升自信,加之小学生充满好奇心,且很喜欢探索问题,就会坚持下去,直到对数学概念充分理解为止.

二、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非常有限.数学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要以完成教学计划为主,而小学生学习的目的则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此,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往往会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出发,如果教学任务量大,就依然是以听课和做习题为主,并不会展开情境教学.特别是数学概念教学,如果教学计划并不符合教学实际,数学教师就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以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心理依赖感[1].比如,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会用30分钟时间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留下10分钟时间让学生做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数学题,以深化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于没有听懂数学课的小学生而言,要能顺利地进入练习阶段是很难的.当然,也因此导致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失败.

三、采用案例分析法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法,就是要引导小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学习.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中要以“学”为主导,“教”要围绕着学而展开.课堂教学以案例为主要参考内容而展开,其目的是让小学生对数学概念以充分理解.以西师版第七册小学数学教材中“角的度量”为例.为了让小学生对这一节中的数学概念问题以理解,可以教材内容为参考,设计问题情境,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开展数学教学活动.问题情境是让小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而思考的过程中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查阅资料.由于是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因此而会从应用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概念以充分理解.

首先,数学教师可以给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即“角”的理解.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对相关概念以理解,之后,将自己的理解与教材中的概念解释相对比,查看所存在的不同.之后,教师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解决不同之处.比如,对于“角”的理解,数学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教材中的一些图形,看看度量的结果是否与书中给出的答案一致.在西师版第七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65页中有度量60°角.但是,学生度量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或者是60°,或者是120°.如果对“角”的概念没有准确理解,就会令小学生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角,而度量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关于“角”的概念方面寻找答案[2].这种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而获得理解,能够让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小学生从经验中获得,要比死记硬背获得数学概念知识的效果会更好.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而数学概念具有较强逻辑性,内容表达的抽象性很强.导致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设计上是具有一定实用性的,但是,当设计内容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就需要面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引入其中,可以有效地突破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难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竞赛式教学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生主体性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与传统文化 “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信息技术课程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同时面对信息技术课时少、娱乐游戏因素干扰大等问题时,怎样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高效教学呢?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一直是众多教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用手、用舌、用脑去工作……[2]。”竞赛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 竞赛式教学法概述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竞赛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组织竞赛,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空间,鼓励其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赛末对竞赛过程和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和总结,使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竞赛可以是以自主学习为主的个人之间的竞赛,也可以是以协作学习为主的小组之间的竞赛,形式包括竞答、辩论和成果展示等。本文主要是对小组竞赛式教学法的探讨。笔者以“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3]为指导,结合自己采用竞赛式教学法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竞赛式教学流程图。

图1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竞赛式教学流程图

二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竞赛式教学法的教学案例分析

笔者分别用讲授式教学法和竞赛式教学法对1班、2班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经前期分析,这两个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无显著性差异,1班(实验班)采用竞赛式教学法,2班(对照班)采用常规讲授式教学法,1班尤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以“Word文本处理”课堂教学为例来分析竞赛式教学法的步骤和特点。

1 信息技术课“Word文本处理”教学案例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Word文本处理”,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会利用Microsoft 2003 Word对进行文本处理,包括文本格式、分栏、首字下沉、页眉页脚、插入图片、调整图片、表格操作等。

(1)竞赛式教学法教学步骤(1班)

阐明教学目标:教师先阐明学习目标即学会利用Microsoft 2003 Word进行文本处理。告知学生此次学习以小组竞赛式的方式进行。学生知道有竞赛很兴奋,表现很积极。

复习相关知识: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文件的存储以及写字板基本操作常识和WPS的基本操作,为新学的Microsoft 2003 Word 做“先行组织者”。

分组:教师根据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按照较熟悉Word、接触过Word、基本不会Word的三种情况将学生归类。根据任务需要,安排每5个学生为一组,把整个班级52名学生分成了10组(有两组6人),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各组选择一名较熟悉Word的学生作为组长。学生积极主动地要求当小组长。

呈现材料、提出任务:教师简单介绍Word 软件的相关工具和菜单,提出任务――用所给素材编辑Word文档,要求包括分栏、字体、格式、首字下沉、图片处理、艺术字等Word操作内容,排版要尽量合理美观。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操作:组长组织小组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各个小组讨论得很热烈,学生们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一起配合完成任务。

小组成果展示:教师统一控制学生机,进行学习小组的成果展示。小组代表边演示边讲述他们完成任务的基本操作过程。小组代表们表述很清楚,各个小组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对于同一个效果有许多不同的途径可以实现,例如插入图片,有的小组直接拖入,有的从插入菜单中插入,有的用复制粘贴。

总结与评价:根据各组阐述的任务完成情况评出优胜小组(第二组完成的最好,Word文档中除了页眉格式错误以外全部达到了要求)。请第二小组的代表讲述他们是怎样共同完成这个任务的,第二小组讲述他们是怎样共同完成这个任务的。特别指出了页眉页脚是怎么样快速添加的,也指出在哪里调整图片的版式。然后教师总结几个小组的共性问题,如怎样设置文字的动态效果等,而且对每个小组作简单点评。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和刚才的任务形式一样。下次课前教师记录学生们各自的完成情况。

(2)常规讲授型式教学法教学步骤(2班)

首先教师阐明学习目标即学会利用Microsoft 2003 Word进行文本处理。然后对照课件对Microsoft 2003 Word中的文本格式、分栏、首字下沉、页眉页脚、插入图片、调整图片、表格操作等知识点逐一介绍。学生听课像往常一样,情绪平淡,有小部分学生在做其他的事情,例如讲话、开小差、甚至睡觉。然后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而在上机操作练习时候,部分学生却在上网、打游戏、听歌、看视频等,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2教学案例分析

(1)竞赛式法与普通讲授式教学法成效对比分析

1班和2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无显著性差异,在使用通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实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课后随机抽取若干学生的调查显示1班的学生觉得自己这堂课很充实,觉得团体合作真的很重要,感觉自己对Microsoft 2003 Word了解的很透彻,印象很深刻。而2班的学生反映很平常,教师讲的内容也能接受,印象的深度平常。这说明,1班比2班的学习满意度要高,竞赛式教学的成效显而易见,两种教学法的成效对比从两个班课后作业的任务完成情况(如图2)显示出来。

图2 1班、2班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比图

(2)竞赛式教学法的特点

本节内容为Word文本处理,侧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适于学生协作探索完成,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比被动地听老师讲效果明显要好,同时对文本的不同处理能够呈现不同的效果,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上述案例中应用竞赛式教学法体现了该法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提高学习积极性[4],发挥学生主体性。竞赛式教学法中把竞争引入课堂,利用中小学生追求成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简要介绍Word工具和菜单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拥有足够的自己探索的空间,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

培养竞争意识,同时增强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本案例中既包括小组之间的竞争,又包括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竞争促进了合作,而合作同时增强了竞争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进行学习为其竞争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创新意识。在案例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促进其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各小组或各学生在展示自己成果时候,他们都会讲授自己的方法,这样每个学生就会知道多种方法、途径。这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扩展了学习的知识面。

养成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5]。在竞赛结束后,教师会评选出优胜小组或优胜个人。胜出的学生可能会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甚至骄傲自满。而失败时候会垂头丧气、非常气馁。这时候教师要做出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正确的面对“成”与“败”,使学生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竞争价值观。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无疑对学生们人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大有帮助。

三 中小学信息技术竞赛式教学法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竞赛式教学法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具有自身的一些不足。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适合于所有的教学中,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以下就是笔者结合教学案例总结出的在应用竞赛式教学法时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是否适合采用竞赛式教学法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是否进行竞赛式教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如果每堂课都用竞赛式教学,首先时间上就是很大的问题,竞赛式教学相比其他的教学法还是对时间要求的多一些。

2 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6]

教师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备课,还需要做好必要的教学准备。教师要明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使教学步骤和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规划好各个阶段的时间,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计划表。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准备好恰当的任务或竞赛题型和题目内容,确保能反应教学目标。

3 课堂上要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与其他教学法不同,在教学环节中有一个核心环节就是竞赛式答题或结果展示,此环节学生往往情绪容易激动,中小学生好胜心理强,特别是在竞赛时,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堂氛围。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包括协调师生关系、协调生生关系和优化课堂环境。同时,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尽量按照事前准备的时间计划表把握每个阶段的时间。教师在总的框架内要灵活变通,让整节课上起来结构严谨,教学过程流畅有序。

4 竞赛结束后要给予合理的总结与评价

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师点评,教师要强调优胜小组或个人的学习方法和探索途径值得大家学习,而不是去表扬学生。教师要对“胜”与“败”的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们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从小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拥有敢于正面迎接“失败”的心理素质。

四 结束语

笔者走访了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和他们对信息技术课堂中竞赛式教学法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只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需要选择采用竞赛式教学法,注意在使用中的几点问题,就能有效发挥其优化教学的效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妨试试这种教学法,让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活泼起来,同时在具体问题中不断改进与创新,让学生自己想学习、爱学习,力求培养出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王永锋,王以宁,何克抗等.新版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 2008,(3):9.

[2] 薛以峰.浅谈竞赛式教学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1):131.

[3] 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等.“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2):3―9.

[4] [6]孙召国.“竞赛式”教学法的尝试与思考[J].文教资料,

2008,(18): 103-104

[5] 华丽青.试谈竞赛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EB/OL].

The Application of Competition Method in IT Teaching of Basic Education

―― Using to Teach “Edit with Microsoft Word” as an Example

WANG Xiu-rong1SUN Liang-lin2FENG Xu-peng2

(1.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Jiangxi,330031,China; 2.Education College,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31,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competition method in IT class of basic education makes it come true to use task-driven, to make students independently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 interest them and foster their creative consciou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ntension of competition method and its process in operation, and analyzes a teaching case as well. It aims at calling for better effect of competition method in teaching.

第9篇: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强,重复而低效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理论与参训教师的实际相脱离。具体表现为:内容陈旧,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脱离实际,对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无指导示范作用;重普遍性而轻特殊性,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重理论而轻实践,参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不大。目前,国家重视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也极为重视,国培、省培、校培等各种培训交叉在一起。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导致内容重复和效率低下。同时,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设计未能体现参训教师的差异性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对基础教育教师的不同需要。无论是城市教师还是乡村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还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都采用同样的培训内容,缺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划分和设计,培训内容学科划分不清晰、专业特色不明显,不能激发参训者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参训者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解决参训者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任课教师构成单一,对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缺乏足够了解

目前,担任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大多是各地、州、市的师范院校、普通高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其师资力量主要是以前担任教师学历达标培训任务时的原班人马,也会聘请一些高校教师和学术专家来担任授课教师。这些教师在培训中大多按纲讲解,脱离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现状;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一味灌输;教学内容陈旧过时,解决不了现实问题;注重知识的讲授,忽视参训者人格的塑造。因此,参训者不感兴趣、培训效果不好成为了培训的常态。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参与新课改实践的专家和学者才能了解中小学教师的问题和需要,才能寻找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正确方法和可行之路,其本身的教育教学才具有示范效果和榜样作用。

3.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培训效果不理想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职后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其教学活动必然与普通教育有所区别。而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仍然惯性地沿袭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课堂教学”方式,或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学形式单一,与新课改提倡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精神相背离,参训者对学习不感兴趣。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注入式的讲授法,枯燥、呆板、空洞,与新课改提出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要求相距甚远,不能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好也就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教育不是一次性消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提高自身就意味着落后和被淘汰。广大中小学教师都有学习进修的需要和愿望,关键是在培训中要把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和方法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参训教师掌握正确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4.考评方式及安排不够科学合理,难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目前,教师培训的考评方式主要有考试、考评和论文,其中考试仍然是最主要的形式。其主要考核学员对知识的掌握,不重实际效果,对学员学习方法、技能的考核往往无能为力。一些以技能技巧为内容的科目课程结束后马上就安排考试,很不合理。更有甚者,考试内容在上课时圈定,考试成了走过场,教育的严肃性荡然无存。其实,教师培训应根据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考评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集中体现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学能力的高低也通过教学实践得以充分展现。因此,只有通过对具体教学过程的动态的、综合的考核,才能展现参训教师的培训效果,而这正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考评体系中最欠缺之处。

5.集中培训与训后的个别跟踪指导相脱节,培训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是集中于一定时间、地点的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受制于教学设施硬件的落后和简陋,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教学着力于当时的培训效果,虽因师生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发展跟踪和问题指导则无法实现。而借助于网络平台的远程教育,虽能利用网络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但授课却因教师与学员的分隔而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二者各有优劣,比较而言前者鲜活生动、比较有效,但无法完成后期的跟踪指导;后者缺少听课的情境,效果不佳,但可以随时对学员跟踪辅导。二者无法优势互补,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对策

1.贯彻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完善培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新课改的根本任务。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只教会参训者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掌握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教会参训者正确看待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品质和价值观。即培训的目标不仅仅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和提升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质,使他们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的真正内涵乃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或人格,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通过教师人格的深刻影响产生的,因此,在全面提高参训者业务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参训者的人文素质,是今后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

2.根据受训教师的实际和新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培训效能

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解决教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目的、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需要为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要进行科学分类,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教师的提高培训、骨干教师的研修培训属于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应根据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力求教学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参训教师自主选择需要的、喜欢的课程接受培训,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培训效果。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教师都有一定的学历和学力,他们的专业基础不同,教学经验的程度不同,从教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只有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使其具有层次性和递进度,才能消除人们认识的不平衡,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学习潜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贴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教学技能培训,提高实践性课程在培训课程中的比例。要遵循立德树人的要求,提高学员的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培养学员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乐于奉献的人文精神,增强学员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国培、省培、校培的不同目标和具体要求,避免培训的重复低效,实现不同层级培训的无缝对接。国培主要负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讨,使中小学教师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教改理念,了解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省培主要负责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经验交流与问题研讨,使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梳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交流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掌握教学研讨的策略和方法;校培主要侧重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使第一线的教师掌握教会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学会用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这样可以避免多种培训方式的重复,节约教育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针对顶岗培训、轮岗培训、脱产研修和业余学习等不同培训形式,也要区别对待,根据其特点和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3.丰富和完善任课教师构成

选聘一批有学术造诣的专家型中小学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科学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者队伍,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各培训机构要建立自己的培训专家库,并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精选一批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兼职培训教师,发挥他们看问题准、解决措施有针对性的优势;对来自高等院校的兼职培训教师,要求他们掌握基础教育的改革内容,了解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和培训需要;对培训机构自有的专职培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和提高业务水平,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中小学教育的规律和实用方法,实现培训教师队伍构成的多元化。在用人上实施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能者上、庸者下、不适应者淘汰,合作学习,增强内部竞争力和凝聚力。通过提高培训质量,促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4.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思想和理念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这是中小学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决定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实质性的改变。要贴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典型教学案例分析、设计真实课堂教学环境,现场指导,实际操作,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要针对教师学习的特点,探索走进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和现场诊断帮助参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要尊重参训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新颖性,让他们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反思—学习—创新”来提高教学水平。要改革传统的讲授方法,吸引学员参与互动,积极研讨,发展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善教学行为,确保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改革和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是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有的是城镇教师,有的是偏僻乡村教师;有的是高级教师,有的是新上岗的大学毕业生;有的是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有的是对新课改知之不多的教师。他们层次不同,水平也有高低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培训中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职级、不同水平的学员特点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要保持教育的先进性、引领性,又要紧贴中小学教师的需要,回答和解决他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5.淡化理论知识的考核比重,增加教学实践在考评中的比重,推动受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中小学教师培训应树立以学员为中心、以技能提高为依托、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突破口的培训理念。改革培训考评体系,降低理论知识在考核中的比重,增加教学技能在考核中的比重。改变单一的考试形式,补充考查报告、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论文作为考核的备选方式。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教育和信息技术作为常规课程,引进培训内容。通过教学现场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诊断,考查学员质疑和反思的能力,并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指标计入学员的培训成绩。

6.运用现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拓展培训的空间与时间,实现实体培训和虚拟培训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