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民工返乡创业范文

农民工返乡创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1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创业 培训 成效

2008年,湖南省有宁乡县、株洲县、茶陵县、湘乡市、祁东县、汨罗市、邵阳县、新邵县、临澧县、安乡县、娄星区、安化县、蓝山县、江永县、冷水滩区、回龙圩区、麻阳县、溆浦县、洪江市、沅陵县、龙山县、凤凰县、泸溪县、古丈县等24个县列为农业部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试点县,依托12所农业职业院校对1550名返乡农民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创业培训。为总结各试点县开展创业培训一年来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课题组在各县农业局的配合支持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成效进行了跟踪调查。

一、24县农村劳动力状况分析

24县中既有经济强县,也有扶贫开发县,还有经济处于湖南省中等水平的县,共有734.35万人,占湖南省劳动力总数3167.7万人的23.2%;务农劳动力436.21万人,占湖南省务农劳动力总数1805.78万人的23.5%;外出务工304.14万人,占湖南省外出务工总数1361.92万人的22.3%;返乡农民工73.38万人,其中返乡创业10.82万人,返乡创业率在20%以上的县是茶陵县、安乡县、沅陵县、洪江市、汨罗市和湘乡市等6县,占25%,这6县从总体上反映出经济愈强的县,其辖区内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愈强,通过创业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从业状况分析

从整体上看,返乡农民工通过创业培训后,从业状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具体说来,117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中,培训前以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商业、服务等行业,培训后的从业范围更广了,除培训前从事的行业外还涉及到工业、建筑等行业。在种植业方面,由培训前的603人减少到培训后的536人,减少11%;在养殖业方面,由培训前的513人增加到培训后的515人,增加0.4%;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由培训前的18人增加到培训后的26人,增加44.4%;在工业方面,由培训前的无一人从业增加到培训后的10人,增加100%;在运输业和商业方面,均由培训前的2人增加到培训后的12人,增加500%;在建筑业方面,由培训前无一人从业增加到培训后的6人,增加100%;在服务业方面,由培训前的9人增加到培训后的16人,增加77.8%;在其他业方面,由培训前的22人减少到培训后的21人,减少4.5%。通过分析发现,对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在从业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是显著的,集中反映在两方面:种植业和其他业上均有小幅度的减少,说明这些行业的比较效益低,劳动强度大,返乡农民工愿意转向经济周转快,效益好、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的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特别是建筑业和工业,增幅达到了100%。由此可见,返乡农民工投身创业,最大的创业动机在于经济效益,能带给他们短、平、快的效果就认为是实现了成功创业。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人平纯收入状况分析

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两个根本性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其创业素质,增加其创业收入。实践证明,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人平纯收入呈现显著的差别:1170名创业者中,培训前人平纯收入在0.5万元以下的是246人,占创业者的21%,0.5―1万元的是276人,占创业者的23.6%,1―1.5万元的是262万元,占创业者的22.4%,1.5―2万元的是176人,占创业者的15%,2万元以上的是210人,占创业者的17.9%。培训后,创业者的人平纯收入发生了质的变化,呈现阶梯性向上发展,即人平纯收入越高,在这个跨度内的人数越多,0.5万元以下的是141人,占创业者的12.1%,较培训前降低了近9个百分点,而在2万元以上的达到了436人,占创业者的37.3%,较培训前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创业培训的确给了返乡农民工一把“金钥匙”,为他们增收致富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四、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生产、经营规模分析

通常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是由少到大逐渐起来的,零星的生产或经营不会带来快的经济效益,更不会壮大经济的蓬勃发展。只有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将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和做优,才是发展规模经济的根本所在。开展创业培训,培养更多的规模户出来也是政府扶持培训的一个根本性的目的。创业培训一年后的成效已经显示,返乡农民工对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观念得到了实质性的转变,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将这种观念转化成了实际行动,而且尝到了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甜头。具体说来,呈现出以下一些变化:从规模种植户的情况来看,由培训前的246户发展到培训后的377户,增长53.3%;从规模养殖户的情况来看,由培训前的292户发展到培训后的382户,增长30.8%;从规模经营户的情况来看,由培训前的22户发展到培训后的88户,增长300%;从发展企业与合作组织的情况来看,由培训前的10户发展到培训后的36户,增长260%。这些变化进一步表明,正因为实行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后,农民的人平纯收入才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五、返乡创业农民工中规模种植、养殖、经营农户文化结构分析

由表1可见,117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中,规模种、养、经营户达到了835户,占返乡创业农民工的71.4%。这些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以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所占份额最大,为51%,其次是初中文化的,占43.4%,再次是大专以上文化的,占4.7%,小学文化的几乎寥寥无几,占0.9%。所以说,文化程度与其从事规模种植、养殖、经营成正相关,文化水平越高,说明其驾御市场的能力也相对较强,抵抗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开展创业培训无疑是提高这两种能力的良策。

六、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规模及企业年产值分布结构

表2显示,1170名创业者共办企业231个,其中容纳3人以下的企业是107个,占企业总数的46.3%;容纳4―7人的是90个,占企业总数的38.9%;容纳8―20人的是22个,占企业总数的9.5%;容纳20人以上的是12个,占企业总数的5.2%。从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规模来看,目前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办的企业都是一些中小企业,这说明兴办企业是一个由小到大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所办企业年产值中,5万元以下的企业是49个,占21.2%;5―10万元的是87个,占37.7%;11―50万元的是55个,占23.8%;50万元以上的是46个,占19.9%。由于企业规模不大,企业年产值并不高,以5―10万元的诸多,比例接近40%,而50万元以上的还不到20%。因此,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年产值是创业者继续创业努力的方向。

七、结论与政策含义

综上所述,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在从业、人平纯收入、生产经营规模上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因此,要大力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使其“会”创业。转移创业培训工作重点,由原来重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向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转移,拓宽创业培训范围。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创业意识问题,增加创业意识培训的内容,语言更通俗,案例更贴近现实生活。项目选择上提醒返乡农民工要立足农村、结合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小”、“特”见长,树立“大”产业意识。加强市场营销、金融财务、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一是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适用性和综合性。培训机构要组建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制定鼓励返乡农民工完成学业与创业的政策,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要凸显生源地农业产业特色,课程设置要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强调实用技术培养。二是要分层次培训返乡创业农民工。选拔为创业培训的返乡农民工要求都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也就是说在创业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各个返乡农民工在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各有千秋,为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可以将创业培训分为两个层次:初级班(普通班),即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引导性创业培训,发动和鼓励他们创业;重点班,即对有一定规模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发展性培训,让他们的产业做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在有限的培训资金下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三是要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目前针对返乡农民工开展的创业培训主要是以种养业为主,与大学生等群体创业有显著的差别,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扎根在农村地域,需要对政策法规、农业技术、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市场信息等方面有较系统地了解或掌握。因此,很有必要构建一个培训链条,编写一套系统的创业培训教材,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讲师团。

(注:本文属湖南省博士后经费资助项目《国际金融危机下湖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形势、对策及其长效机制研究》(湘财行指[2009]102号)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海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创业培训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4).

第2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创业环境;创业活动

中图分类号:F30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3-0117-06

创业是一个跨度巨大的社会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德鲁克认为,创业主要表现为利用高效的企业管理手段,提升创业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以引导市场需求倾向[1]。Schumpeter认为,创业其实是创立一个将从未有过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的全新组合加入到“生产函数”的体系中,创业者的任务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2]。创业会刺激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持续前进,并不断给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特别在中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不仅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创造就业机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和积极性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深入分析和探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并消除农民工创业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困境分析

根据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即全球创业观察)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创业活动活跃指数由2002年的122上升到2009年的188,创业率超过了50%[3]。受金融危机等的影响,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非常活跃,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数量以年均增长7%的速度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创业环境较差、农民工创业相关政策的缺乏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下等原因,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起步阶段还是困境重重。

1金融支持缺失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创业的首要困难是资金问题。只有不到25%的农民工创立企业得到扶持贷款,但是贷款数量十分有限。创业起步阶段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能够拥有足够的起步资金,虽然农民工在外务工有一定的积蓄,但是这对于创立一定规模的企业而言却是非常之少。而农民工返乡创立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贷款资金,会极大伤害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企业经济的发展。如果金融机构和政府不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多数返乡农民工会停留在创业起步阶段而无法前进。

2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农民工返乡创业离不开政府和各类创业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我国多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没有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给予应有的重视,既缺少积极地引导,更缺乏创业优惠政策。

另外,企业的用地问题也是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起步厂房是临时租借的,有的甚至把自家房屋当作厂房。这虽然能使问题得到暂时的缓解,但始终是企业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企业一旦有发展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时,土地问题还是会显露出来。

3创业教育与培训不足

教育和培训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创业者将潜在商业机会变为现实的基础。因为通过创业教育和培训,可以让创业者掌握创业的相关常识和技能,学会主动关注市场的变化。这无论是对创业方向的选择还是未来企业发展路径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目前,返乡创业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和创业知识与技能的缺乏,大多数农民工在创业选择方面依然存在盲目性。由于盲目性而创立的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上会受到较多限制,最为显著的便是未来企业竞争力的缺乏。

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在通讯、公路和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普遍存在滞后的问题,这给农民工创业增加了投资成本和困难。在农村的客观环境中仍存在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商业环境不完善,市场开放程度低等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

从上述关于农民工创业困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创业环境是农民工创业的关键性外部因素。金融和政府政策会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创业导向、创业选择甚至是创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返乡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也会直接影响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立企业的相关知识的获取;国内商业环境和市场的开放程度更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导向性作用。促进农民创业的关键是制定和出台积极的政策措施,开展农民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农民创业[4]。总的来说,创业环境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所以,研究创业环境对于分析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农民工作为返乡创业的主体,其自身素质会对创业的意向、创业的选择甚至是创业的成败产生直接影响。农民工自身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其是否有勇气放下在城市打工的工作机会,回乡创立自己理想中的企业,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导向中最关键的因素,对于农民工是否创业的边际效应最大;而农民工主要从事以体力打工为主的粗放型劳动,能接受到的科学文化知识相对匮乏,文化素质低下,这对于创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门槛;并且在前两者基础之上的以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机会把握为主的创业能力,更是创业起步阶段的重要个体能力因素;加之农民工外出打工所积累的社会经验、社会网络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技术带头人、客户群体等等,都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所特有的创业资源。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这些个体因素属于影响其创业活动的内部因素,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根本性因素。因此,深入探讨和研究农民工的个体特质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关键内容。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论述,为了更加直观和全面地讨论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本文构建了一个影响因素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关系的模型,以期能够为改善农民工创业环境提供解决方法和建议。

1 理论依据

Katz指出,创业环境是创业活动活跃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创业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5]。这是因为一方面通过对创业环境的研究,可以优化现有的创业环境,形成有利于创业行为发生的良好创业环境导向,另一方面还可以发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创业失败率。Grundstén把创业活动的外部影响因素分为理性和感性两大环境要素[6]。Gnyawali和Fogel认为,创业环境是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和能够掌控的各个因素的总和[7]。Romanelli指出,外部环境中的资源的可得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会对新创企业的融入产生影响[8]。Austin等将创业环境的概念界定为不受创业者控制的但却会左右创业者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因素总和,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9]。Gartner则把创业环境定义为人们的创业意愿、技术转移程度、资源的获得性以及政府的干预作用等[10]。

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商学院于1999年共同发起的GEM重点而系统地讨论了不同国家的创业环境以及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通过收集全球各个参与国的创业环境数据,对每个国家的创业活动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国家之间创业活动的情况和差异来揭示一国创业活动水平的内在因素,并给出促进该国创业的政策建议。尽管GEM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是GEM所提供的对于创业方向的研究方法却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的,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国内其他领域内的创业活动与行为具有指导意义。GEM课题组提出的GEM2009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GEM2009重点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部环境对本国或本地区创业活动的影响,然而对创业者个体的一些相关重要因素却没有划入重点考察范围之内。例如,返乡农民工的个人特质就是影响其创业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王国华基于我国农民创业的基本情况和农民自身的特点,指出影响农民创业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外部环境因素和农民自身因素。影响农民创业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体制性因素、政府的政策、社会文化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农民创业的自身因素包括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11]。黄德林在GEM模型的基础上,调查和讨论了创业环境因素、自身创业能力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基本条件和素质对农民创业活动的影响[12];郭军盈在GEM传统创业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中国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有外部环境、创业者自身素质和体制性因素,并把创业者的自身素质作为研究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之一,并将其进一步细分为能力素质和心理因素[13]。但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与农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在外打工的经历,这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最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大城市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经历使其身上具备了普通农民所不具备的特点,例如较强的心理素质、初具雏形的经营理念以及一定的创业能力等,这些影响因素都会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的创业外部环境特征是以GEM2009为依据,并在王国华、郭军盈和黄德林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而得的,外部环境特征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商务环境、教育与培训、文化与社会规范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个体特征的选择上,是以郭军盈、黄德林所分析的返乡农民工个体特征因素为基础,最终确定个体特征包括: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创业能力素质等;打工经历主要基于农民工经历方面的分析,包括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地区、在外务工所持续的时间以及所从事的行业等。对于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在打工期间所掌握的工作技能和所积累下来的以人脉或客户源为代表的社会资本,这些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2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几位学者的研究,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外部环境如何通过影响农民工的自我因素来对农民工的创业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本文把外部环境特征和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同看作是影响创业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打工经历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之外的一个独特因素,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与创业活动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变量的作用,如图2所示。

三、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具体分析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可以看出,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在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外部环境特征则通过作用农民工的个体,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既可以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又可以通过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产生影响来提高农民工自身的创业导向和创业能力,使其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创业活动。

1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创业活动的关系分析

(1)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Dollinger的创业学中是成功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不仅仅表现在创业过程中对于机会的把握和企业的掌控,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创业失败的态度[14]。心理素质是成功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这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限制,拥有敢作敢为、拥有冒险精神的农民工的比例相对较小,而思维禁锢、行为保守却是多数农民工的心理素质写照[15]。

(2) 文化素质。创业者的文化素质属于基础素质中的个体资源禀赋中的一项基础素质,也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属性。这不仅表现为创业者学历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方面会在创业阶段对创业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尽管有外出务工的经历,但是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十分匮乏,文化素质整体低下,机会识别能力较差,在创业起步阶段和企业发展阶段都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较低的文化素质不利于返乡农民工理性分析市场形势,明晰创业的方向,尤其是对于创业机会的发现与创业前景的预测更为不利。

(3) 创业能力素质。创业者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机会感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机会感知能力受制于其较低的文化素质,表现为滞后性和盲目性,无法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成功创业,更多的是盲目地模仿别人进行重复创业;在组织协调能力方面,由于多数为家族式的创业,不具备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权威关系,从而导致在起步阶段的企业管理混乱,组织协调能力下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这一特质对创业活动更多的表现为负面的影响。

2外部环境特征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分析

(1) 金融支持。金融支持直接关系到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首笔创业资金。良好的金融支持不仅可以在创业起步阶段解决创业者的资金困难,更会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可靠感,使其在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上更有信心,提高创业能力素质,为创业活动在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提供坚实而可靠的基础。因此,良好的金融支持可以正向地刺激农民工创业活动的发展。

(2)政府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的缺失对于返乡创业愿望迫切的农民工来说影响深远。政府的政策扶持不仅包括政府提供的资金和相关项目的引导,而且包含了政府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的服务、帮助和支持性的组织,从而使农民工能够尽快地摆脱创业困境。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将与创业相关的资源和技术从资源富足区引向创业需要区,增加创业活动的生命力和持久力,提高创业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调节税收相关政策,降低农村新创企业的税率,从而提高新创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调动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合理的政府政策可以正向地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3)商务环境。商务环境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创业企业能够获得哪些资源,包括供应商、咨询机构等;创业企业能够获得哪些服务,包括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创业企业能够找到哪些资源;创业企业能否用得起这些资源。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而言,能够把握到的资源十分有限。首先,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尽管有在外务工的经历,但是对于自己的企业需要哪些资源、哪些服务以及如何获取这些资源和服务,都还是未知数;其次,根据GEM2009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商务环境服务在国际排名相对靠后,大环境也决定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获取创业资源的难度很大。良好的商务环境能够给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急需的资源和服务,这不仅可以拉动和促进农民工的创业,更能点燃农民工内心的创业成就感。因此,良好的商务环境可以正向地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4) 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指的是教育和培训系统在小型企业或新创企业内的普及程度,以及社会提供给创业者学习和提高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由于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低下,教育与培训对于农民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创业教育培训,可以为初创企业和新成长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农民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拓宽创业思维,还可以得到培训机构提供的市场经济指导以及创业企业成长等创业相关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创业活动的目的性和效率性。因此,良好的教育与培训能够正向地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5) 文化与社会规范。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规范,可以给予创业者更为宽松的社会文化及舆论环境,不仅在创业感知和创业机会的把握方面影响着创业者,而且基于对创业失败的社会认同,会在心理素质方面正向影响创业者。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规范也可以在财富创造的态度方面对创业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财富创造相关指数,来形成创业竞争的良性循环,刺激创业的发生与发展。但是在我国农村,几乎没有这样的优良的文化与社会规范环境,所以在创业初期就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产生负面的影响。创业的盲目性和担心创业失败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创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鼓励和培养农村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规范,除了可以协助农民工明确创业的方向和创业的选择外,还可以给予创业失败的农民工更多的鼓励,减少心理负担,因此,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规范可以正向地促进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6) 城乡二元结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原因所出现的城乡二元结构,相对于前五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一特点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心理素质、基础文化素质和创业能力素质而言作用不是太明显。但正是由于这一结构的出现,实际上在创业导向和创业意愿方面促进了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活动。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让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坚定回乡创业的信念,促使城市劳动力回流农村,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而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打工经历的调节作用

打工经历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与普通的农民创业最本质的区别。农民工在外务工经历因素对于个体素质特征的形成以及创业资金和创业技能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经历,会使其从创业的选择到创业全程都有参考依据,并且在心理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强化作用,会在创业意识和信心方面都有很大的正向影响作用;其次,农民工在外务工的经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打工期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是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这些必备的创业知识更是农民工创业的有力支撑;最后,农民工的在外务工经历会逐渐积累起一定的社会网络和固定的客户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本以及忠实的顾客群体,这是创业起步阶段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创业活动的开展也起着正向的推动作用。所以,打工经历在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创业活动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结论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我国现阶段增加农村就业、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创业环境是影响农民工创业的关键外部因素,良好的外部创业环境可以作用于农民工个体,提高其创业成功率。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积极制定政策,改善当地的创业环境。针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这一创业群体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专门的金融财政支持;积极改善当地的商务环境,努力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创业相关支持,并且针对农民工自身的一些不足,开设创业教育和培训课程,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创业积极性;除了农民工自主寻找创业机会和创业项目之外,政府也应当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工创业,寻找那些进入门槛不高,创业资金较少的项目。积极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优化农村创业环境,不仅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开展,解决农民就业和收入问题,更是对构建农村创业型经济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 [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8

[2]Schumpeter,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57-94

[3]Kelley, J, Bosma, N, Amorós,J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 [R]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ssociation (GERA), 2009

[4]闫敏四川省农民创业因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Katz, J A 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1876―1999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283

[6]Grundstén,H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the Entreprneurial Environment:A Study of TechnologyBased New Venture Creation[D]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4

[7]Gnyawali,DR,FogelDS 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

[8]Romanelli, EOrganization Birth and Population Variety:A Community Perspective on Origins [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1989,(11):211-246

[9]Austin,J,Stevenson,H,Skillern,JW Social and Commercial Entrepreneurship: Same, Different or Both [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2006,30(1):11-20

[10]Gartner, WB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 [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10(4):696-706

[11]王国华农民创业因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2]黄德林中国农民创业研究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3-39

[13]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 [J]现代经济研讨,2006,(5):77-80

第3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范文

论文关键词:结构化;农民工;返乡创业

研究农民工的返乡创业问题离不开中国特殊的时空结构,“时空特性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从研究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时空特性是一个基本的因素,或者说,也是研究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传统的社会身份体系的变动,农民工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而产生了社会角色转换的一种必然现象。关注社会变迁中的农民工就业与创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必然。文章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的结构性因素和支持创业的策略。

一、结构化

安东尼·吉登斯(A.Giddens)在1973年提出了结构化(Structuration)这一术语,运用结构化理论对于主体与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解释。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表明:人们的行为是被结构化的,行动具有结构的属性,结构性背景限定了人们可能的行为领域;结构具有约制人类行动和促成人类行动的双重效果。

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里反复涉及到的规则与资源,规则和资源实际上就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行动者既不是由外部起因决定的物质的粒子,也不是执行一种完全理性的内部行动计划的、只受内部原因引导的单子。社会行动是历史的产物,是整个社会场的历史的产物,是特别的次场内某条通道中积累的体验的历史的产物。”吉登斯引入了时间、空间、转换规则、结构化方式、结构性特征等概念,他用结构二重性原则取代主客二元论。吉登斯的观点是:客体主义者强调社会中的结构、制度、制约性,主观主义者强调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这两类因素在社会生活都是实际存在的。社会结构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创造性两种品格,吉登斯在社会实践或社会生产的不断展开和持续过程中动态地理解结构。

显然,行动者又可以利用结构预先赋予的资源,行动者微观层面的活动,带来了行动者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同时再造了宏观的社会结构。

吉登斯也认识到结构与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他写道:“作为人,我们可以选择,而不是简单地对周围的事件做出被动的反映。跨越‘结构’与‘行动’取向之间的鸿沟的方法是要认识到在日常活动过程中,我们能积极地作用和反作用于社会结构。”正如乔纳森·特纳指出:“结构可以概念化为行动者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景’(context)中利用的规则(rules)和资源(resources),正是使用这些规则和资源,行动者在空间和时间中维持和生产了结构。”农民工的流动既要受到结构的制约,但又并不完全为“结构”所左右,他们的流动行为也促进了国家、市场和社会的结构性变化。

从结构化理论来看,任何一个社会主体的行动都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下进行的。结构化理论综合了社会学整体论和个体论的视角,说明了主体与结构的关系。根据结构化理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国家政策和农民工自身在特有的时空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结构性因素和条件提供农民工外出的可能和条件,当然,农民工流动并不是单纯的制度安排的结果,也不是简单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体现的是主体与结构二重化的过程。

作为主体与结构互动的返乡创业行动,既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制约,也反映了个人对发展性资源的需求,同时又再造了新的社会结构。

二、返乡创业:一个结构化解释

“返乡创业”是指农民外出打工或经商半年以上,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信息,了解到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而返乡创办工、商等企业。返乡创业体现了农民这一行为主体与所处的社会结构双向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又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新的结构性要素。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是社会结构变化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农民工在一定社会结构中动态建构的过程,具体体现在:

(1)获得机会的过程。有的农民工出去打工前就有创业的想法,有的是在打工一个阶段后,才意识到求发展是更好的出路,他们在捕捉、把握市场机会后,利用家乡的资源,优惠政策以及在外面建立的网络而返乡创业;

(2)积累的过程。农民工创业机会的获得不是以“备用”的形式出现的,他们通过接近、了解市场,而后再发展到利用市场。实际上,他们走向创业的过程是一个扩大社会资本、提高人力资本的过程;

(3)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创业并不是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多方面起作用的结果,是整合与拓展资源的过程。如政府行为、银行、社会组织在创业中作用发挥的程度都构成了影响创业的因素;

(4)定位的过程。农民工由打工到创业发生了职业角色的多重变换,他们的职业、身份发生了变化。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变化是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必然。

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行动的产生,应该从主观和客观因素来分析。返乡创业并不只是简单的行为选择的过程,而是受到结构性因素制约的行动。诚如美国社会学家布劳所说:“社会学的中心任务不是解释个体行为,而是解释社会环境结构怎样影响人们的生活变迁。”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结构性因素所起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由流动到创业成为普遍现象。返乡创业涉及到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其中所隐含的行动逻辑,只有在特定的制度框架、社会结构背景下才能理解。

同时要看到,农民工的流动与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新的结构性要素。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工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性资源,改变了原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其直接效果是实现了自身的结构化。如果我们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流动农民工发展的轨迹。第一种情况是两栖生活。只要政策、形势不变,多数是两栖人口,极少数农民工发生身份、地位的转变。第二种情况是一部分转为正式工人,从事的产业、行业比较固定,成为熟练工人。第三种情况是一般的回流。第四种情况是创业,由农民工转为老板,包括从事个体经营或者创办企业,其创业有三种形式:在就业地创业;吸引回来创业;外地打工、异地创业。返乡创业行动受到他们对自身的资本认知、城市认知、乡村认知的影响,制度安排、社会支持也起了“拉力”作用。农民工逆向的返乡创业有利于激发农村经济运行的活力,提高农村资源与剩余劳动力的利用效率,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来说,以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良性互动机制为目标,坚持“输出劳务,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创业者”的思路,是“打工经济”转化为“创业经济”的路径。

以上分析表明,社会因素是返乡创业的结构性背景,个体也在这一背景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返乡创业群体回到家乡创业,意味着农村投资主体增多,使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内发性动力”,农村经济社会也由“导人式”向“内发式”发展,这种形式的创业必须纳入再结构化的视野。

三、返乡创业群体的再结构化策略

返乡创业群体的再结构化,是指促进这一群体成功创业,使他们真正完成职业身份的转变,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显然,创业是由不同要素组成的连续的过程,是多部门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从深层次来看,创业反映的是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返乡创业群体能否顺利完成再结构化的过程,需要政策的扶持、社会合力的支持,尤其是需要创业者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

1.政策的扶持

返乡创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往往经历的是“创业、崛起、衰败”的怪圈。返乡创业面临以下困境:一是基础设施不配套;二是贷款难,缺乏金融服务,只有从民间高利息借款;三是存在员工短缺、内地劳动力素质差的问题。这需要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面认识的提高,以建立有利于创业的融资系统、信息服务机构、政策保护系统。政府应该从政策上、体制上给予优惠政策,营造较好的创业环境。返乡创业要真正成功,需要一定的硬环境(地理环境与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其中人才、资金、市场、技术、信息、制度等都是影响创业的因素。政府要放宽制度管制、规范执法、清理各部门的乱收费和罚款,改变不利于创业的政策与体制环境,从对创业的管理转向服务,从单一的行政审批、收费、监管转向多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各级政府应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2.社会合力的支持

返乡创业的成功与否还需要社会组织建设的加强。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社会组织,应该在宏观制度不完善时起补充作用。我国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社会支持系统发生变化,但目前社会支持系统并没有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而相应改变,人们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存在从“单位”回归家庭、家族和私人关系网的状况。社会组织建设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在创业的支持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个人化”趋势。

3.创业者人力资本的提升

返乡创业是“草根型”的,是从农村内部、从农民工的流动中发展而来,是农村工业化的“内生型”发展的形式。可以说,这是由农村普通劳动力提升为农村高级人力资本的结果。这种形式的创业是否成功与行动者在创业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特质有很大关系。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要成功,除了要有技术、资金、市场、管理的理念外,还要有创业精神和意识。通过创业者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改变产品的技术档次低、创业层次低的局面。

农民工返乡创办了多种形式的“草根”工业,它们起了承接城乡之间产业链的作用。要改变不利于创业的政策与体制环境,政府就不能“退出”,而是要培育创业的社会环境。陆学艺研究员在早期的研究中就提出:“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光讲发展多种经营还不够,还必须鼓励、支持农村办工业,办商业,办服务业等等。”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创业意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必须重视他们的创业需求,重视农民工的回归工程建设。

四、小结

第4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范文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支持措施,并将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

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招应届生享社保补贴

除税费减免外,《意见》还从降低创业门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返乡创业金融等方面提出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

《意见》说,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应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制度改革,放宽经营范围,鼓励返乡农民工等人员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同时,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此外,创业担保贷款也将惠及农民工。《意见》提出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贷款贴息所需资金。

返乡创业农民工将被纳入公共服务范围

《意见》要求,既要保证返乡创业人员平等享受普惠性政策,又要根据其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探索完善返乡创业人员社会兜底保障机制,降低创业风险。

《意见》指出,要统筹考虑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及时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纳入公共服务范围。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做好返乡人员创业服务、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确保其各项社保关系顺畅转移接入。及时将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创业人员纳入社保覆盖范围。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农民工家乡

《意见》提出“促进产业转移带动返乡创业”,其中提到鼓励农民工输入地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对口帮扶输出地建设承接产业园区,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带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

“输入地与输出地发展联动”是此次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项基本原则。据此,《意见》还提出,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商业,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绿色农产品等输出地特色产品的挖掘、升级、品牌化,实现输出地产品与输入地市场的嫁接。

支持返乡创业五方面政策措施

降低返乡创业门槛。取消和下放涉及返乡创业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并切实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返乡创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

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等税费减免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具备享受支农惠农、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规定条件的纳入扶持范围;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可同等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

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运用创业投资类基金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信贷支持和服务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

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

【焦点】

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做啥

鼓励创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国家为什么要在今年出台文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林江介绍,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调整,东南沿海的农民工返乡趋势不可逆转,“国家此时出台文件,正是提前为农民工返乡作出布局。这次意见提出把输出省份的产品和输入省份的市场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很强。原来在沿海为老板打工制造出口产品的,就可以变成在家乡制造,在沿海销售。这样,一些内陆省份的特色产品的加工制作就可以转入内需市场。”

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他们可以在哪些领域创业?《意见》提出,鼓励创业基础好、创业能力强的返乡人员,充分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发展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创业空间。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为平台和载体,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业,带动民族地区创业。在创业模式上,《意见》也提出要“合作分散市场风险”,其中说到“鼓励返乡人员共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立营销渠道”。

如何“迎接”农民工返乡创业

创建200 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纲要》从提升创业服务能力、开发农业农村资金、完善基础设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方面作出部署。其中,在“电子商务进农村”中,《纲要》提出全国创建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等。《意见》特别提出,及时将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创业人员纳入社保覆盖范围。

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林江认为,培训和资金支持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第5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镇农业人口17427人,外出劳动力2360人。截止5月,我镇回流返乡农民工回总数1200人,回流返乡农民工已再次实现转移就业累计1160人,占回流总数的97%。其中以多种渠道实现自谋职业860人、创业300人;回流返乡农民工尚未实现转移就业累计40人。创业有主要有畜牧养殖、零售百货、零售五金、零售饲料、经营建筑材料、餐饮等行业。

二、取得的成绩

1.推动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镇党委政府鼓励回乡创业者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作用带动群众,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以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为“助推器”,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是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我镇已注册登记农村专业合作社16个,注册资金达一千万余元,会员248户,联系会员3372人,实现利润收入680万元。在具体的工作中充分发挥生猪、旧院黑鸡、野鸡等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作用,把镇域内的几个生猪养殖合作社注册为生猪养殖联合社,优化资源,抵御市场风险,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专业合作社仍维持了健康发展,大力带动我镇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年出栏生猪3万头,黑鸡1万只,野鸡8000只,山羊1000头。

2.为失地农民工就业创造了条件。回乡创业者在镇域内兴办各种实业,不但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就业机会。白沙镇由于高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失地的农民上千人,就业压力巨大。政府积极出台创业优惠措施,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机会的同时,积极协调回乡创业者所办实业,优先录用本镇失地农民,很好的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3.创业者带回了先进管理经验、经营理念。返乡创业者大多在外面学习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理念,对地方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如往川坝村支部书记张茂林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回乡后成立了大面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将基层党建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合作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达州市委组织部、万源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

4.减少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之家,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激增,而且多为青壮年,留下了独守空房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孩子得不到有效的教育管理,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更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回乡创业者带回的不仅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满腹创业激情,也带回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期盼,同时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因素

1.融资困难。大多数返乡农民工虽积累一定资金,但创业资金缺口仍很大,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找不到担保人员或没有抵押资产,又无金融服务组织牵线搭桥,加之贷款手续复杂,周期长,成本高,资金筹集成为阻碍农民工创业的最大障碍。导致有些企业虽有生产订单,但生产能力不够,急需扩大生产,又无法贷款,只能从民间借高利贷,回收利润只够偿还高利贷,更谈不上企业发展。

2.企业用地难。一是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种实体需要加工场地和生产车间,由于无用地指标,导致企业用地困难;二是要发展基地,实行土地承包后,农民既不愿意在土地上有更多投入,加之劳动力少,处于半荒状态,但又愿意将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导致回乡农民创业所需基地建设困难。

3.基础设施建设制约创业需要。农民工回乡创业地点一般都选在城镇,因为集镇更靠近市场,物流量相对较大,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好。我们调查中发现各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这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

4.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机制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还不健全,没有组建有力的服务机构,缺乏对农民就业的有效组织与指导,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在提供创业中介信息、服务方式等方面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工的创业需求。而且有些部门对返乡创业者在办理相关手续还存在中梗阻问题。

5.创业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外务工时更多的是学习了一定生产经验部分管理经验,缺乏经营经验和拓展市场的能力,回乡创业时在选择项目、市场定位、发展前景等方面极易出现决策判断偏差,加之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导致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四、解决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的办法

1.搭建回乡创业融资平台。镇政府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争取金融机构对回乡创业农民工更多的支持。同时政府积极搜集各种创业资金争取信息,及时给返乡农民工,并和金融部门做好沟通,切实减少资金申贷中的环节,减少时间成本。对申贷确实存在困难,但所办项目前景广阔的返乡农民工,政府协调人员为其担保,搭建了 创业的融资平台。

2.优化创业政务环境。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制度,禁止任何站所、中心和个人干预返乡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

第6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现状

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2.89%,在西部地区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变生产和生活观念,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一基础环节抓起。而重庆市的涪陵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这直接影响着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结合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际,对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系统分析。

一、涪陵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基本情况

1.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截至2010年12月31日,涪陵区农村总人口801 732,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485 297人,性别结构:男253 125人,女232 172人。年龄结构:30周岁以下217 474人,31~45周岁231 308人,46周岁以上36 515人。文化结构:初中以下388 875人,高中以上96 422人。与2009年同期相比,2010年全面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人数为12 611人。转移就业30.37万人,区内就业14.16万人。全区农民人口总创业人数为27 216人,创业实体户21 738户。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涪陵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为303748人,性别结构:男176 604人,女127 144人,男女比例为1.38∶1。年龄结构:30周岁以下11 045人,31~45周岁143 578人,46周岁以上49 719人。文化结构:初中以下230 335人,高中以上73 413人。产业分布:第一产业23 075人,第二产业159 773人,第三产业120 900人。地域分布:乡内从事第二、三产业40 672人,乡外县内97 845人,县外市内59 520人,市外国内102 592人,国外3 119人。组织方式:自发转移241 697人,有组织转移62 051人。

2.涪陵区促进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的主要举措。目前,涪陵区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有收费减免、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农民工创办企业有放宽准入条件、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优惠、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再就业重点企业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此外涪陵区为切实促进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补贴:(1)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补贴。对市、区建立的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基地、商贸一条街等农民工创业平台,按农民工创业实施方案所定标准,经验收合格的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经费补贴,用于园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招商引资和扶持相关企业发展。(2)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补贴。入驻经市或区劳务办认定的农民工创业园区、示范基地或商贸一条街的农民工创业企业,吸纳重庆籍农民工5人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按销售收入核定),给予一次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补贴:按每吸纳一名农民工补贴100元计算,最高补贴不超过30 000元。农民工创业重点企业及潜力好的发展项目(由农民工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定)场地补贴不局限于创业园区。2010年区内以劳动带动就业人数为41 258人,区财政对带动者都给予了及时相应的补助。(3)场地补贴。入驻经市或区劳务办认定的农民工创业园区、示范基地或商贸一条街的农民工创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取了营业证照并持续正常经营一年以上的,吸纳5名以上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按销售收入核定)以及未领取营业执照实际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种植、养殖业大户或实体,租赁厂房的按每平米1元享受一次一年度的租金补贴,流转土地的按每年每亩700元以内的50%享受一次性补贴(不足700元的按实际流转费用计算),租金及土地流转费用补贴最高不超出10 000元。农民工创业重点企业及潜力好的发展项目(由农民工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定)场地补贴不局限于创业园区,每户补贴最高限额放宽到30 000元。(4)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对完成年度新增创业人口、创办实体的乡镇街道,经区人力社保局组织考核验收合格的一次性给予每乡镇街道社保所5 000元~10 000元的工作经费补助。项目实施期间,每年给予区农民工创业指导咨询服务中心,农民工创业专家指导组活动经费5万元(包括:包户帮扶补贴、会议、资料印刷费等)。(5)品牌创建补贴。对成功创建市级品牌的企业,每个品牌一次性给予10 000元奖励;对成功创建国家级品牌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0 000元的奖励。(6)农民工创业培训补贴。进入市、区两级农民工创业园区创办实体的农民工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创办实体吸纳的农民工可免费参加各类政策性项目的技能培训。

概言之,目前涪陵区促进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的主要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创业服务机制。分别从开展创业指导咨询服务、建立两大创业信息库、搭建创业平台等角度全面建立了创业服务机制。二是建立创业培训机制。涪陵区大力推介宣传SYB创业培训、精心组织提升培训质量、加强培训后续跟踪服务等。三是建立创业帮促机制。从准入帮促、手续帮促、税收政策帮促、就业政策帮促、信息帮促机制。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从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培育重点等方面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

3.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分析。从我们收回的565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返乡创业投资环境的改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条件的优惠,外加外地投资风险和创业成本的增加,使相当一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也愿意选择返乡创业。这类因受家乡投资环境优化和创业扶持政策吸引而返乡创业的占36.8%。二是乡土观念和“根”文化的需要。大量农民工有故土情结和情系家乡的情感需要。大量创业人员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和荣誉去打拼、去贡献,主动捐资公益事业,并响应家乡政府的号召,在家乡投资办企业,带领乡亲们致富,并就近吸纳了当地农民工就业。从而使“衣锦还乡”变为“本地凤凰”,这类创业者占41.4%。这些农民工对自己家乡的资源情况、人事关系和投资环境比较熟悉。也掌握了家乡内外的市场信息,有助于其成功创业。一是农民工自身创业条件的具备。经过几年的外出务工。一般农民工每年都能挣到上万元甚至几万元收入,外加在外结交的朋友多,见的世面大,学到了一技之长,创业意识增强,回乡创业。这类创业者占21.8%。这些农民工通过“打工大学”接受到了先进的科技文化,有了发展现代产业的冲动和信念,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本的提升都是促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础。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类型

1.依托本地优势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有的还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我区返乡农民工兴办规模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约占全部返乡创业企业的25.1%。以涪陵区龙潭镇为例,2008年10月以来,凝聚大量心血,倾注巨大财力、物力打造了规模农业发展示范园。随着园区的发展,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得到转变,农民有了新的增收渠道。特别是龙潭镇的特色蔬菜种植业,已然成为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色产业。截至2010年12月31日,龙潭镇新型农民扶贫示范园内园区面积发展至7 000余亩,业主62人,总投资4 285万元,发展了蔬菜3 800亩、优质西瓜1 000亩、水果400亩、草莓200亩、优质花卉苗木100亩。

2.依托本地优势大企业,引进或者兴办适宜本地发展的工业企业或大中企业的配套产业。例如涪陵区蔺市—义和片区统筹城乡发展集中示范点,示范点内现有美心、金科、桂楼等三个城市资源下乡试点项目,当地农民工依托这一优势产业带,大力发展副食品加工、旅游服务业等项目。这类企业约占全部返乡创业企业的25%。

3.兴办餐饮、副食销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返乡创业人员选择这类产业的较多,相对来讲比较容易经营,所需资金量也不大。我区返乡创业的企业从事服务业,约占全部返乡创业企业的51.9%。经过努力发展,有的企业已成为该行业的标杆。如我区田小洪经办的餐饮服务企业“五谷杂粮”现已成功开设五家分店,最近即将在主城江北区开张一家分店。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

1. SYB创业培训,突出实用、实效、实绩。2010年,涪陵区共举办SYB创业培训12期,月平均一期,参训学员达558人,为提升培训质量,每一期培训都严格按照国家SYB项目办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聘请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专业培训师授课,安排了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方面的专家和成功创业者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培训,让大多数参加培训的返乡农民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各种创

业方式和类型。截至2010年底,涪陵区通过“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惠农工程”、“移民培训”等项目共培训农民工19 635人次,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达0.97万人。同时围绕以培训打造品牌,以品牌带动转移的工作思路,培育了“涪陵焊工”、“涪陵建工”、“涪陵船工”、“榨菜技工”等劳务品牌,全年累计培训输出“涪陵焊工”1.2万余人、“涪陵建工”1.7万余人、“涪陵船工”0.4万人、“榨菜技工”0.9万余人。

2.返乡创业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从年龄分析、返乡创业者中30~45岁占整个返乡创业农民工的75%,从性别分析,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者中67.9%为男性。经过外出打工的锻炼后,几乎所有的返乡创业者都掌握了1~2门专业技能,还有的积累了丰富的财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创业者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在打工中不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返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返乡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企业形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企业规模较小。从产业构成看,农民工返乡后在很多领域进行创业,如,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小型工矿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农村旅游业等。从我们发放的565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从总体上看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总体分析情况如下:第一产业占25.1%,第二产业占23%,第三产业占51.9%,虽然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但根据调查发现,98.5%的创业者所在家庭还有承包耕地,他们和农业之间的天然联系仍然存在。

根据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的经营形式是个体经营,所占比例为68%,其次是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为20.2%,股份制为6.5%,另外有4.6%的承包、租赁经营,主要属于商品农业开发。从企业规模看,以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为主。企业初次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占近七成。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约占五成。从规模上说,可把企业分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就业谋生型的企业,第二类是成长谋利型的企业,第三类是能达到沿海先进企业水平的现代企业。

4.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和居住地主要集中在农村或离农村较近的(集)镇。返乡创业者选择在农村居住占总调查人数的46%,其中54%的创业者则集中在(集)镇。选择在农村居住的创业者占总调查人数的51.1%,在(集)镇居住的创业者占总调查人数的48.9%。这说明大部在乡农民工所选择的创业和居住地点是离家较近的村庄或(集)镇。据调查,我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者中已获得城镇户口的占13.5%,在未取得城镇户口的人中,约1/3还处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部分返乡创业者虽然回到城镇创业,但仍然没有实现其举家迁移,也没有取得城镇居民身份。

5.近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创业方式和创业力量。一是一部分年轻农民开始成为农村经纪人或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二是一部分农民工开始竞选担任村干部,改变落后的村面貌,创业开始出现政治化倾向。三是一些在城市难以就业或者想回农村发展的农家大学生开始回村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生创业力量。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在我区每年返乡农民工大军中,希望返乡自主创业的人占了不小比例。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培育特色新型农民、缓解地方就业压力、保证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长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1.返乡创业是推动涪陵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机制。总结涪陵区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发展经验教训,我们发现,涪陵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在过去,涪陵的城镇化战略主要是靠“农民离农、农业离村”来实现的,即“增大分母,减少分子”。靠农民工在城市经济当中的收入确实能够增加部分农民的收入,但是不能够增加所有农民的收入,涪陵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双百”目标,到2020年,城市人口要达到100万左右,城区面积要达到100平方公理,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实现从“强国”到“富民”的转变,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返乡经济”,正是把优势资源由城市引向农村、由经济发达地区引向不发达地区,这样的要素流动机制把城乡、发达地区与涪陵地区的发展联系起来,形成由沿海发达地区带动涪陵区农村发展的格局,使得我区的城乡真正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这样形成的城镇化道路才是内生的本源的可行之路。

2.返乡创业是促进涪陵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本质上讲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模式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模式转变。从农民工本身分析,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经过多年外出打工的,全面锻炼提高了自身的技能,大部分打工农民实现了知识化和技能化,同时,返乡创业的农民在回乡的同时,还会将在发达地区的企业、城市、单位中看到、学到的先进生产方法、先进生产工艺、甚至是先进生产设备带回到自己的家乡,比如涪陵区龙潭蔬菜种植就是由个别农民工在广东一带的蔬菜种植基地打工经验积累后返乡自己当业主带动整个园区建设的典型。

第7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范文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推动创业就业工作。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__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于6—7月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现状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__年下半年以来,截止20__年5月30日止我县返乡农民工人数达3369人,占全县输出总数的1/8,返乡的原因:有1317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停产、倒闭而返乡;有982人因企业裁员、收入水平下降而返乡;有503人因回家过春节或探亲而返乡;另有567人因用工合同到期或回家创业等原因而返乡。返乡农民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571人,其中,高中、中专712人,大专以上186人。年龄结构大多数都在26—50岁之间,原就业地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和省内。每月劳务收入一般为1200—1500元左右。返乡的农民工中,已实现就业创业的有2537人,其中:返乡自主创业405人,推荐就业302人,培训就业294人,自行就业549人,继续外出务工987人,还有837人存在再就业压力,主要集中在龙勾、上堡、横水、思顺等乡镇。根据就业创业意愿调查统计,龙勾、上堡等乡镇30%返乡农民工,有意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或发展种植养殖业。返乡农民工的特点:从务工地点来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返乡的多,省内地区返乡的少;从技能水平来看,普工返乡的多,技工返乡的少;从文化结构来看,初中及以下的返乡的多,高中及以上的返乡的少;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大的返乡的多,年龄小的返乡的少;从输出形式来看,自发外出的返乡的多,组织输出的返乡的少。

2、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出台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

为应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五项工程推动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1)培训提升工程:一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52人;二是实施青年见习计划,提升实操能力;三是及时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培训券发放范围,投入资金19.96万元。(2)创业扶持工程:一是政策扶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崇义实际相继出台三个文件,20__年12月24日由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崇府办字[20__]167号)文件,20__年3月10日县政府《关于印发扶持返乡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企业下岗职工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崇府发[20__]11号)文件,20__年4月14日《崇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崇府字[20__]27号)文件。二是资金支持,为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5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为合伙办企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20万元以内的贴息贷款;对企业新增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含再就业基地),可给予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三是创业支持,成立创业服务中心;税费优惠,按规定享受全面税收和各项行政事业收费。四是场地支持,继续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继续延伸免租廉租店面一条街;与中小企业局联合在古亭设立中小企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把城北大市场建设成赣州西部最大的廉租大市场。(3)载体建设工程:一是稳定三支队伍,人力资源市场队伍,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队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二是实施信息延伸,在32个重点村建设信息公开栏,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用工信息专栏。三是加强两大平台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平台

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4)资金保障工程:一是20__年投入100万元,用于返乡农民工和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免费就业再就业培训(包括创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二是新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00万元;三是设立100万元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创业扶持基金,主要用于引导激励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创业补助和贴息。(5)就业优质服务工程:一是倡导"以人为本、人本服务"的服务理念;二是实施一对一帮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为其提供政策帮扶、技术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等;三是实施三送活动,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四是实施岗位对接。3、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

半年多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工作,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上级扶持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3月份,在县城、过埠镇、扬眉镇召开返乡农民工专场就业招聘会3场,提供就业岗位2600多个,现场报名263人;截止3月份,开办各类培训等培训班10期,培训552人;3月份第二周开展政策宣传周活动,为965人提供了政策咨询,为324人提供就业服务,共发放宣传单16856张;到6月底小额贷款贴息81万元。通过与县内11家企业实施岗位对接,签订青年见习计划,帮助412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如:红杉木业、华森公司等企业县内招收返乡农民工工人,并保证人平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县农村信用社重点扶持了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截止6月底,已发放由县就业局担保的贷款69笔,金额228万元,返乡农民工自行担保贴息贷款559笔,金额1039万元,减轻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负担。如:关田镇关田村钟声在外闯荡二十几年,办过服装厂、林场、挖过钨砂。去年年底,他回到家乡无事可做,恰逢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大力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于是他决定创办福江长飞生态茶场,租田300多亩种植茶叶;过埠镇朱小敏夫妇在广州市海珠区一家服装厂务工多年,公司效益不好,工厂倒闭,朱小敏夫妇也因此失业。今年年初,朱小敏夫妇俩决定回到家乡,自已创业。他们租用过埠街的店面,向信用社申请小额农贷2万元,自资6万余元,在过埠开了福乐家超市。税务部门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兑现税收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受理了5户经就业局核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税收优惠个体户。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既有返乡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引导服务方面的问题。从自身方面:一是就业缺乏一技之长。统计数据显示,崇义经培训输出的农民工仅占10%,主要是崇义职专的学生和少数经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其余90%的农民工靠自发外出谋求职业,对技能培训不看重,也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由于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文化水平低,很多技能型岗位就业无望,一旦失业,很难实现再就业。二是创业条件不充分。许多农民工有创业意愿和热情,但受资金、项目、自身能力及管理经验的限制,创业条件不成熟;如:创业返乡农民工普遍反映,尽管小额贷款很多,但创业融资仍然比较困难,因农民已在外打工多年,回乡后,贷款担保资产很少,致使贷款难。也有部分农民工具备创业条件,但受思想观念影响,开拓意识不强,缺乏创业勇气,瞻前顾后,空有想法不见行动,如:返乡农民工黄××在东莞合伙办企业,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企业关停,去年返乡后本想在县城办一家竹工艺厂,自已能够利用的资金有100多万元,但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勇气,怕亏本。

从政府职能部门作用发挥方面:一是培训职能分散。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部门,包括人事劳动、农业、教育等多家单位。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协调组织的有效机制,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宣传面不广,知晓率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在调查了解中,很多农民工不了解培训地点和时间,没有参加培训。二是乡镇劳动保障平台不够健全。虽然各乡镇已经按要求建设了劳动保障事务所,但人员变动频繁,作用不够明显。三是创业引导不到位。尽管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中心,但其职能侧重于创业辅导培训、备案登记等方面,在解决创业资金项目、跟踪服务上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致使农民工创业基本处于自主自发状态。四是有些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够强。据反映,有些培训机构对技能培训没有严格要求,对返乡农民工培训认为是一种形式,没有达到返乡农民工培训的效果。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建议

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应按照“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双管齐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一)拓展劳动力市场。重点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架设劳动力市场供求之间的桥梁。 应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农村,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状况专项调查,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要充分发挥劳务输出部门职能优势,加强与本地用工单位、外地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多渠道、多途径掌握各地用工情况,及时信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展宣传返乡农民工的有关政策,使农民工更好地创业就业。

(二)扎实开展技能培训。针对劳动力素质偏低和技能水平整体不高的状况,建议按照“眼前抓就业,长远抓培训”的思路开展培训工作。就当前而言,应结合返乡农民工意愿和需求,抓好分类培训。对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继续外出务工的,着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创业条件、有志回乡创业的,抓好创业培训辅导,提高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不愿外出的,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增强创业能力。从长远讲,应整合农业、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和项目,以崇义职业中专为重点的技能培训基地,围绕钨产业、竹木加工业、种养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推动更多的“技术型”农民工在崇义创业再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第8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范文

一、返乡农民工基本现状

该县目前没有外出务工的1100余名返乡人员中,其基本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文化结构。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7.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7.1%,高中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5%;二是返乡打算。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人员中有50%的人准备在家乡创业,有15.2%的人愿意继续外出务工,有3.1%的人准备在家务农,还有31.7%的人未确定;三是返乡地点与行业。愿意到深圳、珠海及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占82.5%,愿意到其他地区的占17.5%;愿意从事电子、机械制造的占37.2%,愿意从事服装加工的占21.6%,愿意从事建筑安装的占10.8%,愿意从事餐饮、服务及其他行业的占30.4%。

二、返乡农民工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1、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受金融危机影响,该县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传统输入地“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用工相对减少,吸纳就业能力减弱,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求职难度增大。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见底,在未来几个月内可能仍会有相当多处于“半就业”状态下的农民工返乡。目前,××县的就业岗位数量有限,且工资水平偏低,社会就业压力加大。

2、社会维稳难度增加。随着返乡农民工在家“赋闲”时间的推移,失去收入来源的返乡农民工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以及要求民主、民生、民权、劳动保障的意识将更加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得农村社会新旧矛盾,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以及债权债务纠纷等,在时间和空间上被交织在一起,由此引发新的群诉群访事件,从而影响到当地社会治安形势,成为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给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一定压力。

3、城乡社会矛盾加剧。由于国家明令禁止土地撂荒,而种粮收益远不及外出打工收入,之前很多外出农民工将土地使用权匆忙转让给其他农户或企业。伴随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外出农民工返乡后如果不能尽快地外出务工,在家又没有土地耕种,短期内二次就业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外出农民工文化消费、文化娱乐的渠道受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影响,“上网难”、“读书难”等一系列问题突出,比较容易滋生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社会问题,加剧城乡社会矛盾,危及城乡社会稳定,从而进一步影响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数不多,比例不大,但相比下岗失业人员等创业群体,农民工返乡创业难度更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缺乏,制约了创业。虽然返乡农民工积累了一定资金,但与创办企业所需资金比起来,可谓杯水车薪。有的企业办起来了,却因缺少流动资金而运转困难。由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创办企业大多是租用场地,没有财产抵押,难以找到担保人,小额担保贷款未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贷款扶持对象,资金短缺、贷款困难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如该县大段镇返乡创业农民工周庆水投资120余万元创办江西××天柱峰鞋业公司,20xx年还被评为全市返乡创业先进个人,但公司生产经营不到两年就倒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流动资金。

2、能力不足,阻碍了创业。返乡农民工虽然经历了发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和思想的洗礼,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知识不足的限制,仍普遍存在经营理念、企业管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不适应的问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比较弱,相当一部分返乡创业人员所创办的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模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比如,近几年该县农民工先后兴办十多家机制木炭厂,但由于创业者经营能力不足,管理不科学,到目前只剩一家生存下来。

3、服务缺位,影响了创业。一是政策方面。目前,××县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仍不多,有的还不够明确,有的创业人员仍不清楚办企业要交多少税费,可以享受哪些优惠。二是服务方面。县创业指导中心软硬件建设还有待加强,创业服务功能和手段还有待改进,创业项目的开发、利用渠道还不够畅通,目前全县还没有一个创业孵化基地。三是环境方面。少数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态度生硬,执法随意;有的企业税赋过重,在征收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土地租赁税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现象。由于创业环境还不够宽松,创业成本较高,有的返乡农民工转到外地创业。

四、 几点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劳务输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农民工通过外出打工完成资金、技术、经验积累后的一个明智选择。要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全民创业、破解“三农”难题、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大力扶持,真正实现由“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效应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效应转变。

一要营造浓厚氛围,引导返乡创业。一方面,要把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以亲情乡情感召他们,以优惠政策吸引他们,以事业凝聚他们,千方百计引凤还巢,形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的生动局面,营造“返乡创业,投身家乡经济建设”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要树立一批返乡创业典型,评选表彰农民工返乡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组织典型人物现身说法,提高全社会对返乡创业的认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每年春节期间,要利用农民工回家过年的时机,组织返乡创业成功者进行巡回演讲,以激发更多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要拓宽融资渠道,化解资金瓶颈。一些返乡农民工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对他们来说,资金成为企业初创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现有融资渠道和方式还不能适应小企业融资“少、急、频”的需求特点。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尤其是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创业所需资金的支持力度。要积极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由原来扶持下岗失业人员为主,扩大到扶持全社会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要根据贷款对象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采取现有放贷政策和存折质押放贷两种形式,贷款额度可提高到5万元以内;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适当扩大贷款规模,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

第9篇:农民工返乡创业范文

各个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大体而言,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成立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做好返乡农民工调查统计工作,并建立农民工个人档案,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其二,规划返乡农民工养殖创业园和种植创业园,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提供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其三,启用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工商人员上门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当事人准备注册登记材料,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其四,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对返乡农民工初次创业给予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补助和创业补贴;其五,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进行了调整,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被纳入政策优惠范畴,可享受全额贴息;其六,将吸纳返乡创业农民工就业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数百万元;其七,采取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典型等办法,鼓励有资金懂技术的返乡人员实现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应该说,地方政府重视农民工就业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这些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措施如果能落实到位的话,对返乡农民工就业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根据目前各地的情况来看,虽然出台了各种措施,但真正能落实到位的并不多。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现在许多地方领导并没有真正下决心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只不过是上级这样要求,媒体天天这样讲,搞些花架子来取悦上级领导和媒体,最多搞出几个典型以获得一些政绩;其次,地方领导也深知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要返乡农民工去创业绝非易事,不值得花太多的资源去真正落实这些措施。

 

笔者主张在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上一定要量力而行。返乡农民工在有创业意识的同时,要认识到创业的不易。这不仅仅有本身的素质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府给的政策环境问题,更需要有一定的市场。比如以各地大力发展的养殖创业园和种植创业园来说,我们假设,创业的农民工有创业的热情,政府也给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还需要有某种养殖技术,特别还需要市场这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市场经济最大的特性,就是以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获胜,在公平交易的时代,购买者并不因为你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而对你的产品有特别的关爱。到时,如果养殖出来的产品没有地方要或价格低而成本高,这样的创业就会失败,就会不仅得不到效益,反而会背负一屁股债务,会劳民伤财。而且,政府的优惠政策也并不那么好拿,它会要求一定的资金和人员规模,甚至要求雇多少返乡农民工等等。如果为了得到这些优惠,而不量力而行,或搞花架子弄虚作假,或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扩张,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中都会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