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的心理疏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合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学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原因。
3.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在“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
二、学会区别正常学习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学习状态
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很明显的,是“要我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1)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的数学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参与学习”,进行课后辅导检查。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
2.正确区别正常的心理和异常的心理状态
经过中考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的同学,甚至错误地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拔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
3.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作为教师,要让高一新同学有个改变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准备;同时,在课堂中研究讨论各种困难问题,让高一新同学体会强化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优化学习策略,强化成就动机,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让高一同学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功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高考成功。
【关键词】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高校贫困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030-01
一 高校贫困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管理中重视经济帮扶,忽视为学生精神解困
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上非常困难,能走出来读大学非常不容易,特殊的家庭和生活经历,让他们在勤奋刻苦的同时,和同龄的非困难学生比较中形成了巨大的差距,他们更加自卑和敏感、孤独。往往这些情况循环反复,自卑和自闭,阻碍了与他人的交流;不交流更加封闭和敏感,更加渴望被理解和被他人接纳,在这样的矛盾中,仅仅是在经济上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而忽视了为学生精神解困,不能真正地实现扶贫,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工作粗放,人力、物力不匹配
以新余学院医学院为例,近2000名学生,有800多名贫困生,虽然每200个学生配备了一名辅导员老师,但真正负责贫困生管理和资助工作的只有一名资助干事,这位老师一年到头要上传下达,完成贫困生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内奖学金、学生勤工俭学等一系列的评定、录入、公示、上报、建卡、核实、发放工作,往往是这个工作刚刚结束,下一个资助工作又紧接着开始准备,包括班主任在内根本没有时间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具体情况,听取学生的想法。人力、物力跟不上,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做不了,学生仍停留在经济困难暂时解决了、心理问题更多了的阶段。
3.在具体工作中缺乏科学、简明的工作制度
各个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的政策和相关制度进行评定,难免考虑不周全,工作有缺陷,不能让所有的贫困生满意,出现有的学生贫困但不思进取,拿着资助金乱花;有的贫困生家庭很贫困,但性格内向、自卑或由于家庭条件特殊等原因,反而没有得到资助,伤心不已,存在严重的心理不平衡等都是在目前现行的资助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贫困生管理中的作用
1.是帮助贫困生在经济和心理上双重解困的需要
“人文关怀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发展欲望和追求理想的自觉性;能使他们自觉地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推进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达到全面发展,实现真正完成学业。”心理疏导则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在专业老师的参与帮助下,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放下心理包袱,宣泄不良情绪,正视贫困的现实,调整自己的心态,实现心理和经济上的双解困。
2.是改进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贫困学生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师生之间注重情感因素的投入,注重疏导。
3.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持高校稳定的需要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贫困生疏导负面情绪,正确面对现实,积极上进,减少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之间的摩擦,缓和人际关系。引导广大师生尊重贫困生的基本权利和主体地位,让贫困生在一个宽松、包容的环境中求学、生活,这对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促进以人为本的工作开展非常有必要。
三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好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
1.在经济上、学习上、就业上、人际上做好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经济,由于经济困难衍生出自卑、敏感、自闭、焦虑等心理压力,他们吃苦勤奋,把学习作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看重学习成绩,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没有时间和老师同学交流,不参与社团活动,久而久之,他们会被边缘化。
2.社会、学校、班级、老师、同学等共同参与对贫困生的关怀和疏导
学校定期、不定期地邀请社会名人、企业代表、已毕业的优秀校友回校和贫困生交流,开展青春励志讲座,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定义贫困,为贫困生注入正能量等。以点带面,一届一届薪火相传,这项工作我校已经开展了三届,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3.启发自助和他助相结合,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形成常规工作制度
在启发受助者自助方面,要依照节俭自助、勤劳自助、精神自助的递进顺序,把受助者培育成为具有自助意识、自助精神的人本意义上的自助主体。让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成效能巩固下来,从最开始的贫困生遇到压力时,在老师、同学的开导和关怀下树立信心,解困、解惑,重新获得动力;得到自助,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能自我疏导、自我解困。
4.注重反馈,建立工作档案,及时总结和推广工作经验
在工作中要注重反馈,推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后期随访,了解工作的效果和不足,建立工作档案,书写工作日志,优秀的经验要注意推广。
参考文献
现如今的高中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因而加强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学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对当代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较激烈的阶段,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在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高中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等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高中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和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高中生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和道德的缺失,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学生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高中生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他们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三、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十分重要, 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是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4.寓疏导于活动之中
一、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情况
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法,对1500名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具体结果如下:有63.4%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对高中生存在的集中心理现象进行集中调节和指导。其中学习压力大和学习兴趣不高是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而另外46.8%的学生认为虽然对于升学有压力但是仍可以接受。最终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农村高中生认为学校应该适时开设心理辅导课,或是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及时解决高中生面临的实际心理问题,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高中生心理成因分析
就实际状况来讲,高中生处于生理过渡期,但是心理发展却明显落后于生理,造成了高中生“表里不一”的不平衡问题。再加上高中生心理发展非常不稳定,自我认识不深,自我定位不准,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因而非常容易走向极端,进而形成叛逆行为和逆反心理。就家庭方面来讲,家长的教育态度和行为举止都会对高中生心理产生直接影响。就学校方面来讲,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带来巨大影响,升学压力大、同学关系处理不好等,这些事情都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而就社会方面来讲,各种非主流思潮不断冲击学生心灵,尤其是农村高中生的心理状态非常不稳定,判断能力也不强,因而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和影响。
三、加强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加强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标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对于农村高中生而言,及时的心理教育必不可少,就此笔者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教学措施。
1.适时开设心理辅导课,定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有助于提高农村高中生的心理调控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在实际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丰富教学形式,积极开展能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我认识,让学生充分融入活动中去,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向上的心理发展道路。
2.加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及时采取个别心理辅导
对农村高中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效果。部分学校已经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专门就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心理辅导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促进互动型师生关系的顺利构建,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经调查显示,对于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这一举措,学生基本持赞同的态度。同时他们认为还可以适时举办心理讲座,加强对具有问题行为和问题心理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以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
3.加强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
学习是高中生最核心的活动,而许多心理问题也都是因学习而起的,因而在高中时期的各学科中实现心理教育的渗透,加强各学科与心理教育的渗透和融合,能提高学生参与心理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德育和心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对学生心理起到有效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心理教育的空间,还可以提高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
4.及时收集心理材料,构建完善心理档案机制
收集学生的心理材料具有重要价值,因而要构建完善的心理档案机制,对于农村高中生的心理调查、咨询和分析等资料要进行严格的专人保管。这样不仅有利于全面掌握高中生的整体心理状况,把握他们的心理发展动态,还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认识,为有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加深高中生心理研究提供经验。及时收集农村高中生的心理档案,构建完善的心理档案保存管理机制,对所有相关心理咨询资料加以收集和保存,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是存档而刻意保存,更是为了给高中生心理辅导工作和心理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59-01
目前,中国高考的考试体系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年度盛典,不可小觑的鲤鱼跳龙门的机会,一分之差可能就决定终身,虽说近年来高考扩招人数有所增加,但是每年高考的录取率还是不高,再者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因此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一个特殊时期,同时高中阶段也是高中生身体发育、思想成熟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也是高中生心理矛盾冲突最激烈、烦恼最多、承受压力最大和逆反心理最强的阶段。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青春期的身心特点,学习负担重,睡眠时间不足,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堪忧。因此,必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本文主要就消解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进行探讨,为消解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学校倡导师生平等交流之风
在传统社会,无论官学还是私塾,老师地位至高无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更是成为师生关系毫不夸张的表述。到现在很多老师还坚守着传统死板的师道尊严观,认为教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一定要唯师命是从;但是今天新一代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学生平等意识的觉醒,对自尊的维护特别敏感。这两种观念很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紧张和疏远,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起基于平等、尊重、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教师养成与学生平等交流的习惯,倡导师生平等交流之风,乃是消解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危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察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引导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平等对话可以使人获得自尊和自信感,能够客观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会因为情绪愉悦而产生愿意与对话方交流的欲望。更多的学生在这种与老师的平等文流中解开了心结,放下了心理包袱,其心理问题在老师的有效指引下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轻学生因学习
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
目前还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学习状态,很多教师都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使得学生感觉考试压力过大,精神长期紧张,从而产生考试焦虑的情况。过高的考试焦虑会引起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舌尖现象”――思维紊乱、全身发抖等影响学生正常水平发挥,导致学生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严重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引发自卑,产生对学习的厌恶等心理问题。由此可见,不能忽视高中生学习压力对其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影响。加强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对于改善和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有着重大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好处:第一,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构建性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尽可能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高中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轻其学习压力。第二,自主学习并非绝对独立地学习,还强调学生与教师沟通,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改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学习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在同学之间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释放、倾泻、解决,同时这对于缓解目前日益严重的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和厌学等问题有很大的意义。第三,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获得了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更好地经受住挫折,处理学习、生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也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另一个角度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做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消除
学生心理问题中的死角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进入青年初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若父母都采取情感温暖的教育方式,会使得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自强、独立、有毅力、情绪积极等人格特点,促进其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反,则会使子女变得忧郁、敌对、偏执、不信任,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另外,父母中有一方存在着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倾向的,就需要另一方做好相关的调节和均衡控制,以免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综上所述,有了心理健康的父母,才有心理健康的孩子。作为父母,要积极引导他们,不断克服困难,解除心理矛盾,战胜自我,走向成熟。父母双方要有意识的结合和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对预防青年期发生的心理疾病有一定积极作用。
四、利用社会实践培养高中生心理健康观,建立
关键词: 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高中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冲刺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学生要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是其心理性格逐渐成形的重要阶段。本文以心理健康课如何在课堂中达到最好的效果,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如何能够更好地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探讨对象。
一、高中阶段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会及周围环境影响的原因。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飞快,由于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方面还不成熟,自我控制力差,很容易被社会上种种的诱惑迷惑,致使很多高中生都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现今通讯设备科技迅速发展,智能手机普遍流行,网络信息环境普遍应用,高中生能接触到不良不健康信息的渠道非常之多,高中生自我约束力差,往往被这些因素影响,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及学业成绩。孟母三迁的故事,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现在的家长们也都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现今情况是社会因素及周围实际环境大体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高中生本身对自己的认识就不是很完善,学生周围的同学、老师、亲戚和朋友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念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心理性格的形成,所以我们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其周围人的环境及各种因素,发现问题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和沟通,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正常顺利地度过高中这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过渡时期。
2.高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一般是阳光健康的,但同时是脆弱和敏感的。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的开始阶段,但是该阶段他们的身心状态发展还不够健全,做很多事情容易操之过急,心理波动比较大,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如果教师或者家长没有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及沟通,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形成情绪低落、心理抑郁、意志消沉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其性格的特点,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高中时期是面临高考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学生自身的一些课外兴趣爱好没有时间接触,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不能够很好地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中。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叛逆心理本身就很严重,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理,同时这是很多高中生形成心理性格的关键因素。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全民教育。
我们国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施本身就比外国国家起步晚。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学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导致很多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只会一味地死读书,对社会上的一些事物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呼吁所有的教育机构学校,要全面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宣传力度,提倡全民行动,一同教育。不只是学校,社会方面、家长也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避免和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学校当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之间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沟通,多多鼓励和指导。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中与学生成为朋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好预防措施。当学生在家里的时候,家长要和孩子多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切忌对孩子的溺爱,这往往会害了孩子。要对孩子的进步多表扬,对于错误及时纠正,让其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多鼓励孩子到社会中体验生活接受历练,进而提早结束青春期,在思想方面尽早成熟。社会方面,要减少和净化社会不良风气,把不良信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所以,只有在和社会、学校、家长三方共同协调合作之下,才能够使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
2.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高中阶段的学生,是由每一个拥有不同个性的个体构成的,这一时期的学生极具个性与特点,所以对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在该阶段,我们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出根本原因,不断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为以后再出现该类似的心理问题做参考,还能够起到尽快使学生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作用。在学校方面,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当学生在学校中取得优异成绩及良好的表现时,学校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在普遍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认为只需要对那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工作,这种观点是错误和片面的,学习成绩好、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很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对于那些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其实他们往往缺乏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每当遇到一点点小挫折或者困难时就很容易崩溃,这一点是非常需要注意的。
3.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
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短时间所能够完成的,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养成习惯。所以,社会各方面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渗透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当中,积极进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实例表明,只有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实际的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断地在生活中得到历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够不断完善和成熟。
总而言之,在高中这一关键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智商情商双高的综合素质高的社会型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及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只有结合社会环境和人文因素,才能够确保学生在高中阶段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从九月开学到现在,学生基本改掉了假期综合症,不再那么懒散,大部分学生都已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再加上经过入学测试,月考,周测各种考试,面对自己飘忽不定的成绩,学生们开始焦虑。虽说一直在强调“双减”,可事实上高中生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而且要承受父母和社会等附加的升学压力,心理负担明显加重。由于高中生的性格还处于形成期,面对超负荷的心理压力,高中生极易出现心理疾病。故对高中生实施有效疏导,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通过添加适当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的同时,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发达的自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消极的情绪,加上高中生特殊的心理历程,使得高中生的价值观会出现偏差。纵观古今,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人才。教书和育人紧密相关。因此,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建设,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学课程,培养高中生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取向及价值观。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教育方式落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效果不明显,而采取幽默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不但能通过风趣的语言将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能博得学生欢笑,舒缓其心理压力,提高教学效率,促使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稳定发展。
而幽默也分很多种,比如社会性幽默、自励性幽默、敌对性幽默和回弹性幽默这四种。其中社会性幽默是指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运用的幽默,其主要作用为活跃气氛、促进交流、维系融洽的交际关系;自励性幽默指的是当人们处于比较尴尬的场景下,进行自我嘲讽和自我赞美等,以改变自己被动的场面,掌握主动发言权;敌对性幽默是指充分利用某个人的缺陷或过错,活跃气氛且打破尴尬的场面,消除在场人员的负面情绪,调动主动性;回弹性幽默指的是利用富有智慧的笑话或故事等,嘲讽他人,而缓解自己所处的尴尬场景。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充分利用以上几个幽默技巧,让学生学会通过幽默的言行,缓解自身的压力或者尴尬场景,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观。
我是采用举例子的方式,拿自己说事,当我在高中的时候,考试考的不理想的时候,是怎样采取自励性的幽默的语言,化解此种状态下的各种情绪的。制造契机为学生设计尴尬的场景,让其也通过幽默方式,缓解自身压力和尴尬心态。也会用把学生做为讲解单词短语造句子的“主语”来提高课堂效率及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 高中生 心理健康 教育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高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所以高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就目前状况而言.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高中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也有了自己的主张。他们不满足于父母、教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对成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实事求是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二、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社会化过程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无不存在如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存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斗争,而只是那些发生问题行为的高中生其消极的心理因素一时占了上风,削弱或掩盖了积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加强师生交流。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流。通过探索与实。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最为频繁,最利于开展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调整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鼓励学生拥有广泛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和创新、不怕挫折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
2、课堂活动教育。课堂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应立足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渗透。比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课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当今社会和现代生活,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学校可以相应的开设心理保健课.这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专门课堂,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常识和必备的心理自我保护方法。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应定期开心理保健课和心理素质讲座,为学生提供系统、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学生提供多种心理咨询,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素质教育专题讲座是种灵活、实用的教育形式,可使学生获得更广泛、更有深度的心理健康知识。
4、进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 ,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 。往往把坚定与执拗、 勇敢与蛮干 、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而高中阶段也是交友的关键时期,人一生中最要好的朋友很多都是在高中时结交的,但有些同学因为性格、 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交不到朋友而感到孤独。
[关键词]情感;潜移默化;真挚;循循善诱;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92-02
有人认为高中生活是最累的,有人认为是最快乐的。到底高中三年是怎样度过的,学生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不同的人走过了同一段人生经历,却有着不同的感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探究高中生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情感挣扎,是痛苦,是喜悦,抑或是其他。
一、高中生情感世界探秘
1.渴望理解
青春的心有着独特的情感,充满热情、冲动,又充满好奇、惊恐,渴望大人的理解与支持,渴望同伴的陪伴与友情。如果教师能够适时走进高中生的内心世界,给予得当的帮助和教育,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励与收益。此时,写日记、周记等可以很好地宣泄高中生内心的情感,周围人与他们的直接交流构成探究高中生内心情感世界的钥匙。
高中生很需要来自周围的理解和帮助,特别是来自教师的,教师热情的关注、帮助对他们是很大的支持。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声问候,尤其是必要的鼓励,都会给由于各种原因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不可估量的动力。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感觉是自己长大了,其实他们还很稚嫩,渴望被理解,渴望别人能读懂自己,希望教师以平等的方式对待自己和他人。特别是在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时,希望教师讲究艺术性,语言诙谐,平易近人。
当然,高中生也同样需要来自家长和同学的理解,如果家长能够体贴照顾,细致入微,经常和孩子谈谈人生,聊聊家常;如果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怀,说说知心话,讲讲小秘密,那么他们就会内心充实,倍感幸福。
2.埋藏隐私
高中生正处于爱幻想的阶段,花季一般的年龄,多愁善感,理想浪漫,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与期待。高中生的情感是微妙的,有时一点小事会影响他们一段时间的心情。高中生之间有关情感的话题同性之间谈的不少,大多是调侃性质,但异性之间是很少谈的,一般他们都封闭自己,把隐私埋在心里。现阶段的高中生,几个异性一起出去吃饭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是没有顾忌的,而且那种开心的情景,纯真的友情,会令他们回味无穷。也就是说,大多数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属于正常范围。而男女生之间产生好感往往是心照不宣的,怕被别的同学议论,顾忌家长和教师知道后带来的影响。所以,在高中阶段,男女生的感情问题因人而异,大多数是回避态度,把萌发的情感深深埋在心里。他们知道,不应迷恋路边的景色,前面的风光更精彩更迷人。
其实,当他们看到别的同学有成双成对的现象时,心里也有一种冲动,但大多数没有勇气,他们会等待机会,等待那个或浪漫或伤感的初恋。当然,也有实践者,一种是主动追求别人,或一见钟情,或经人介绍,或网络相识,有的根本没见过几面,却达到迷恋的程度。另一种是被动的,被别人追求,但是态度暧昧,半推半就,预感到就要发生感情之事,却也抵挡不住诱惑,陷入早恋之中。这部分学生在感情方面属于随缘,他们认为这也许是追求与逃避的最佳结合点,也是减轻学习压力的最佳方法,其实这个观点能否站得住脚有待商榷。大多数高中生听取教师的婉言劝告,收敛自己的行为,也为自己曾经的行为感到懊悔,认为男女生之间应正常交往,把学习和做人摆在第一位,不应该因为这些事而耽误学习。要让曾经的无知被泪水冲淡,曾经的过错被时间洗涤。
二、影响高中生情感的因素
1.社会与家庭的影响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校园里的一些事情已日趋社会化。无论是社会上欣欣向荣的积极一面,还是不可避免的阴暗面,都会出现在高中生的面前。现在的社会带给高中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竞争观念。他们已远远不满足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不满足父母、教师、同学的窄小圈子,像一只飞起的小小鸟,渴望认识社会,也被社会所承认。然而,社会这一大熔炉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难以想象的冲击,他们的情感会承受着从未有过的考验,他们来到了前途和命运的十字路口。
家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高中生来说,已经不再意味着只有索取,更重要的还有一层弥足珍贵的理解。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还存在代沟,使他们和父母的沟通变得异常困难,但在日常交流中他们也渐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当自己在思想上或者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极容易想到温暖的家,并急切想得到父母的安慰。在高中这个年龄段,也第一次感觉到家庭对自己的成长、对自己的情感世界乃至对未来的人生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当然,有的家长会过分重视学习,而忽略了高中生的情感因素。他们向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学校的集体活动尽量不参加”。这种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的心理形成极大的矛盾,忧心忡忡的他们不知如何选择,于是,和家长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2.学校和教师的影响
高中学校的学习风气一般都较为浓厚,抓升学率已普遍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高中生常常困惑,除了学习,我们还能干什么?尽管他们有许多兴趣爱好,可为了考大学,都不得不暂时放弃,学校里甚至连电视新闻都不让看。当然,这种做法可能是别现象,大多数学校很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的学校还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其实,高中生的情感世界主要还是靠教师去探寻。
高中正是渴望独立、叛逆心理很强的时期,学生需要朋友式的教师伴随其成长。他们已经不像小学初中那样,对教师唯唯诺诺,他们对教师的主张敢于说不,对教师的工作、生活及爱好方面的信息非常好奇。他们希望教师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他们认为班主任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最后会成为他们一辈子的财富。他们对教师表示感激、信任和崇拜,把教师当作倾诉对象,清楚记得和教师的谈话内容。他们把教师看作是一团照亮思想前路的明灯,期待着长大了能够报答教师的栽培。
对于高中生来说,外界最直接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同学之间无意识地形成了一个小环境。在高中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关系是纯真的,感情是真挚的,甚至如兄弟姐妹一般。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思想上也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不断受到启发,从而共同成长。同桌是很特殊的同学关系,更加亲密,常互相关怀和照顾。在相处过程中,可从对方身上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学习的窍门、处事的方法及做人的道理,等等。天长日久,同桌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感情寄托。
很多高中生都感叹,他们的感情世界里更多出现的是教师、同学和家长的身影,是教师带来启迪,同学带来快乐,家长带来温暖。他们忘不了同学的欢声笑语,忘不了教师的谆谆教导,更忘不了父母那期盼的眼神。
三、关于高中生情感世界的思索
1.加强心理疏导
随着年龄的增大,天真烂漫的幻想会被学生自己否定不少,他们开始学会面对现实,学会顺其自然,学会理性,不那么感情用事了。他们时刻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大人,“潇洒、风度”等词语进入他们的思维和内心世界。
高中生有的勇敢地走出去了,有的还在试探,有的只是想想而已,在他们的环境中,只要发生有关于男女生感情方面的问题便遭到封杀。教师和家长处理这一问题简单不得法,导致高中生只能背着父母、教师偷偷地走入美丽的伊甸园。他们表面上不顾后果,只想给枯燥的生活平添几分浪漫的色彩。其实,他们的内心很煎熬、很脆弱,他们很孤独、很寂寞,在与异往时,他们也很犹豫,战战兢兢。
所以,高中生企盼教师在早恋问题上给予正确的引导,消除他们心中的重重顾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边学习边实践,在新生事物面前勇敢站出来,想尽办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用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田,不要一味指责,强行拆散。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循循善诱,消除学生的逆反情绪,帮助他们把握友情和爱情的界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也要多开展有益的社团活动,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充实丰富,内心情感世界更加健康强大。
2.树立自信心
自从进入高中的校门,学生怀揣的梦想就逐渐被现实无情地打碎,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开始完成读书、吃饭、睡觉这周而复始的使命,在枯燥的文字、符号中抬不起头来。然而,他们渴望自由,不愿意被困在笼中。曾几何时,操场上生龙活虎的场面越来越少,舞台上光彩照人的身影只留下模糊的影象。天很蓝,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已远离他们。即使这样,高中生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纯真、善良,他们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希望挣脱父母和教师的束缚,保持自立。然而,他们在做事时还没有自信,遇到困难还会退缩,不够成熟,优柔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