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产品的营销范文

文化产品的营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产品的营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产品的营销

第1篇:文化产品的营销范文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 体验营销 促销组合

一、儿童文化产品运用整合营销的现实背景

1、儿童文化产品面对营销现实

随着全球性营销理念的变化,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媒体不断增多,市场细分化日趋明显,儿童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类型,其营销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产品同质化现象加重,产品缺乏创新性,剽窃盗版行为泛滥,加上儿童文化市场逐渐走向寡头垄断,儿童文化产品生存环境越发艰难。单靠传统的口碑相传及纸媒传播已难以维持其正常运营,寻求一条新型营销之路迫在眉睫。

2、新旧媒介日渐融合的传媒环境

传播体系大变革时代的到来,使传媒格局发生一系列调整。以传统四大媒介为主要载体的传媒业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推动下,局限于单个媒介的营销策略已不适合多变的传媒环境,新老媒介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已成必然趋势。

3、媒介受众与消费者的变化

三网融合衍生出多种新型媒介形态,为受众构建了一个新兴的“全媒体”环境,在此基础上媒介受众跟消费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基于不同的消费观,媒介受众及消费者的需求呈现“碎片化”趋势,同时受众与消费者接触媒介机会的增多大大提高了其自主选择权,人们能够控制自己消费的媒体和内容。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传统硬性的广告宣传产生抵触心理,转而根据自身需求有意识、有目的的提取消费信息,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已难以满足媒介受众跟消费者的需求。

二、儿童文化产品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1、整合营销传播概述

整合营销理念是由舒尔茨教授提出的,简单说就是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传递本质上一致的信息,以达到宣传目的的一种营销手段①。基于该理论,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在客户及他们的要求和需求方面,采取由外而内的方式制定战略规划,并以客户体验为重点,集中协调营销传播活动,强化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在实践过程中要以动态的观念,主动地迎接市场的挑战,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进而发现潜在市场,开辟新市场,使之在动态发展的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

2、整合营销传播环境下,儿童文化产品营销的战略选择

营销的影响力来自于媒体力量、内容力量、创意力量的“聚变”,具体如下:E=MC2,其中Effect效果,Media媒介,Content内容,Creative 创意。在整合营销传播环境下,儿童文化产品营销战略选择应具体从以下几点展开。

(1)整合媒体资源,提升媒体复合到达率。媒体资源整合是媒体根据各种资源的内在联系,按照完整性和有序性的原则,对资源进行调整、组合、配置、共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整合并不是各种资源在结构、形式、功能、意义上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集聚、重构、优化,使媒介系统内各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②。整合营销传播环境下的媒介资源整合需要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双管齐下,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僵局,由互补性整合走向认同性整合,全面提升媒体复合到达率。儿童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形式,要摆脱过分依赖口碑相传及纸媒传播的传统习惯,整合多种媒体资源进行自我宣传,进而使品牌形象和产品信息得到强有力的扩散。

(2)丰富产品内容,深度挖掘其文化价值。在物质消费得到满足后人们对精神消费有更大的潜在需求,深度挖掘产品内在文化价值,获得消费者心灵上的认同和共鸣已成为主流趋势。传统儿童文化产品因其内容的极易复制性、守旧性已难以适应当下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产品内容中文化资源的运用和文化元素的彰显是其实现传播和沟通的关键。

(3)开展创意营销,创新营销传播渠道。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创意营销风暴。儿童文化市场作为小众市场,目标受众的特定性决定企业只为部分人服务,儿童文化产品必须不断创新营销传播渠道,以市场为最终落脚点,通过对销售渠道、销售手段、销售策略等的创新,最大程度上扩大其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进而抢占细分市场。

三、长春电视台引进儿童舞台剧《雪孩子》的整合营销传播

在儿童文化产品营销面临各种问题的情况下,长春电视台不畏艰难成功引进大型体验式儿童舞台剧《雪孩子》,其整合营销传播之路值得借鉴。

1、制定长期儿童剧营销战略

《长春日报》2011年9月23日曾经作过《长春市儿童剧市场求大于供》的报道,该报道充分显示出广大市民对儿童剧的迫切需要和长春市儿童剧巨大的市场潜力。长春电视台顺势与北京手拉手艺术剧团达成合作,并制定了长期儿童剧营销战略,一方面为传统电视媒体发展打开一条新路,另一方面也为盘活剧院固有资产注入了新鲜血液。针对首次引进的大型体验式儿童舞台剧《雪孩子》,长春电视台制定了诸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1)突出体验营销:强调“三重体验”。体验营销,简单来说,就是以体验作为营销客体的市场营销。反映在消费活动中即为通过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体验,在其心中留下美好感受,进而达到吸引和保留顾客、获得利润的目的。主办方在《雪孩子》宣传阶段主打“体验概念”,强调三重体验。第一,角色体验:小观众登台饰演雪花。此次《雪孩子》了以往儿童舞台剧表演惯例,将小朋友请到台上,充分体验大舞台的魅力。为此专业舞蹈老师特在开场编排了一支“雪花舞”,每场由10至20名小朋友集体完成。届时,“小雪花”们将穿着特制的服装,在灯光舞美的衬托下完成他们大舞台上的梦幻演出。第二,环境体验:观众席飘雪。当舞台上飘雪时,大型动态雪机让剧场里的观众也弥漫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里,全场小朋友将会掀起一次“接雪”的。第三,互动体验:与演员亲密接触。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主要靠触觉,基于孩子这种天性,该剧特意加大了互动环节的比重。《雪孩子》的互动场面此起彼伏,有台上演员与台下小朋友的语言互动;也有台上卡通角色来到观众席与小观众深情交流的肢体互动。

(2)快速反应机制。快速反应是现代商战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任何营销活动想要取得最终的成功就必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性,并及时做出快速反应。《雪孩子》经确定于2012年7月21、22日在长春电视台广电剧场上演,戏剧性的是大型奇幻历险童话舞台剧《绿野仙踪》也于该月27日、28日入驻长春东方大剧院。几乎同时间的演出安排,令双方主办人员无不剑拔弩张。对没有承办过类似儿童舞台剧演出的长春电视台而言,如何利用自有资源扩大宣传效果,提高目标受众关注度,刺激消费行为,成为关键。一套“因地制宜”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迅速出台,在成功化解危机的情况下,充分彰显了长春电视台优秀的营销策略和快速反应机制。

2、“因地制宜”的整合营销传播

促销组合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工具,其目的在于有计划的组织各种营销手段以达到传播目标。传统意义上的促销组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广告、促销、公共关系和人员推销。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直接销售和互动传媒已经成为整合营销传播的一部分(见图1)。

主办方在对儿童舞台剧《雪孩子》进行“因地制宜”的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多种促销组合要素,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媒体形象的双赢。

(1)多种形式的广告活动。长春电视台在《雪孩子》前期宣传阶段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广告活动。第一,多频道多频次播放广告:2012年7月3日至7月30日期间在长春电视台1-5频道高频次、高密度播放《雪孩子》广告宣传片,每天合计不低于80次。第二,利用既有电视栏目扩大宣传:长春电视台市民频道《直播长春》栏目播出主题为“儿童舞台剧在长春”的访谈节目,《城市速递》栏目在演出前对《雪孩子》相关情况给予宣传报道。第三,“四箭齐发”省级纸媒强势宣传:在《雪孩子》前期宣传期间,《长春日报》、《城市晚报》、《东亚经贸新闻》、《吉林日报》等多家报纸媒体竞相对其进行了相关报道,宣传效果不可小觑。第四,高密度高质量的线下广告宣传策略:根据长春居民生活习惯及收入水平状况,主办方在线下宣传的地点及时间选择上主要有以下两种策略:工作日地点安排在长春市各大幼儿园及早教机构附近,时间是早上7:00—8:00及下午16:00—17:00;周末地点安排在长春市青少年培训机构较为密集的清华路及人流量比较大的商场、游乐场、电影院附近,时间是上午9:00—下午16:00。而线下宣传的方式则主要包括发放彩色宣传单页、安放易拉宝、张贴海报等。

(2)直接营销与销售促进相辅相成。直接营销是使用邮寄、电话、传真、电子信箱或互联网以直接传播,或征求特定顾客和预期顾客的回复。而销售促进则为各种鼓励、试用或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短期刺激。主办方在《雪孩子》宣传过程中,共开通了三部咨询热线,以便针对该剧为广大市民答疑解惑,同时接收电话订票等信息。为了刺激儿童舞台剧短期消费热潮,主办方与中国移动长春分公司达成商业合作,借助其广大的用户群,在中国移动长春各大营业厅张贴宣传海报,并给予其用户一定的价格优惠,来刺激拉动儿童舞台剧消费热潮。

(3)网上营销。区别于传统四大媒介在信息双向传播上的不足,互联网因其良好的互动性,成为营销商与消费者交流的有效手段。对于网络营销来说,互联网应用越是千变万化,越是要厘清根本,做到以人为核心③。主办方采用贴吧+网站结合的方式,通过长春妈妈吧、长春宝宝吧、长春妈网、吉和网、新华网吉林频道、聚橙网、酷6网、优酷及新浪视频等多种网络载体突出《雪孩子》独特的三重体验,及以寓教于乐形式对儿童树立正确价值观给予积极引导的人文关怀。

(4)公共关系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是指评估公众态度,根据公众兴趣明确组织政策和行为,并采取某种行动方案以获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的管理职能。其目的是建立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而人员推销指的是与一个或多个预期购买者面对面接触以进行介绍回答问题和取得订单④。长春电视台携手《雪孩子》主要演员的长春儿童福利院公益之行,在传达社会心系残疾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长春电视台及《雪孩子》在广大潜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获得了广泛认同与支持。与此同时主办方在长春电视台设置售票处并分配专门人员负责向前来咨询的顾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多方面扩展传播渠道。

参考文献

①唐·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②陶景霞、郑自军,《论媒体资源整合中的形象战略》[J].《当代传播》,2004(5)

③秦雯,《网络营销的变与不变》[J]. 《广告大观》,2012(11)

④张扬、陈丽娜:《整合营销传播》[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9

第2篇:文化产品的营销范文

关键词:武侯祠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与营销;游客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概述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概述。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我国的文化开始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博物馆作为大众享受文化服务的公共场所,在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依旧明显。而博物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与运营文化创意产品,不但可以提升观展体验,而且能为其自主经营发展提供契机。但是相比于国外来说,由于我国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上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导致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开发运营和销售的模式和市场情况还需继续调研,对其未来的发展道路还需努力探索。

(二)成都武侯祠博物文创产品发展概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为我国著名的“三国圣地”,纪念着刘备、诸葛亮等人物,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成都武侯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管理开发下,近年来开发和销售的三国文化旅游产品达百余种,每年收入增加20%,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相关商标。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发起的“2014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总评榜”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结义酒杯”获得全国前10强。据资料表示,武侯祠的博物馆利用创新团队,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上推陈出新,促进年销售额达到千万元。其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有汇聚川剧中地道的三国人物,手工绘制的脸谱类产品;影印了三国英雄人物的京剧、卡通等头像书签类;再现了三国英雄人物的飒爽英姿,雕塑玩偶类;制成镇纸、屏风的乌木制品等等。

二、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案例调查分析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凭借良好的口碑,加之对锦里古街的有效开发,促进了其知名度的提升,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据资料表明早在2012双节黄金周期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接待游客量达到23.18万人次。在2014春节庙会期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接待了游客80万人次,可见其深受大众欢迎。

从文创产品角度,游客的基数保证了文创产品的市场,但是同时游客的心理喜好、经济实力、购买理念等也极大影响文创产品市场。通过对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实地调研(问卷、访谈),最终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的游客心理要素分析:

(一)游客对文创产品购买力分析。购买力大小直接决定着文创产品的市场规模。通实地调研过武侯祠博物馆,利用162份有效问卷结合数据分析,得出约有70%的游客有意向购买文创产品,成为产品的潜在客户。但是超过半数的游客表示会根据博物馆纪念品具体的质量、价格等因素定夺自己是否会最终购买。总体来说,由于博物馆的外向性较强,潜在受众较多,所以博物馆在文创产品上提升空间是巨大的。但是基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特殊性,大多游客在购买过程中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思考过程,因此需要博物馆通过进一步发掘顾客需求,创造更多符合大众审美的文创产品。

(二)游客对文创产品的心理偏好分析。①价格预期成为游客最终是否选择购买文创产品的关键。通过调查,影响游客最终选择的关键因素在于价格是否和预期一致。由于文创产品承载着精神内涵,因此价格比同类商品要高。这就需要游客在购买前了解文创产品蕴含的文化意义,产生兴趣后购买。事实上,受个人偏好和文化素质的影响,游客往往忽视了创意的附加值而认为产品价格“虚高”,与预期不符,因此产生了放弃购买的心理。其次,由于博物馆文创产品售卖少有折扣优惠,无形中降低了部分游客的购买欲望。②新奇的文创产品受热捧。一方面,新奇的内涵是创意,能够做到人无我有,带动时代潮流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奇的文创产品促进了馆内文创产品的差异化,甚至成为一个博物馆的“招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③文创产品的开发趋势不是大而全,而是小而精。从调查结果看,小件实用型文创产品是最受欢迎的对象,其次是观赏摆设和服饰类产品。主要原因在于博物馆往往对外性较强,大多游客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关注点在于新奇实用,但是还需便于携带以馈赠亲友。而武侯祠博物馆的销售三甲之一的诸葛亮羽毛扇,其价格适中、简单实用而不失创意性,因此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对象。同时由于成本不高,商品的利润率却很大,促成了商家和游客双赢的效果。

(三)游客对于文创产品的价格接受度分析。由于价格成为影响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的重要要素之一,在深入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约85%的游客可以接受100元以下的文创产品,其中50元为最易接受文创产品价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经济水平下游客对文化创意产品附加值的认识不够,文化消费习惯没有养成,因此愿意投入的资金数额较少,无形中也阻碍了博物馆创意产品的发展。

(四)游客对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渠道的意愿分析。随着现代社会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变得多元化。例如博物馆已创建官网实行售卖工作。我们针对此问题询问了游客的意见,发现72.3%的游客认为需要开通官网售卖等销售渠道以方便游客订购文创产品。这体现出社会发展下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日益提升。博物馆作为一个记录历史、展望未来的公共文化场所,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特别在文创产品的销售方面要开辟新渠道,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三、博物馆文创产品问题发现与建议总结

(一)武侯祠博物馆文创产品调研总结与问题发现。总体来说,作为拥有丰富三国文化资源的武侯祠博物馆,在建设开发中利用文创产品促进了博物馆的形象提升;利用专利保障自身知识产权,同时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播;成都武侯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文创产品的开发上具有一定成型的体系,文创产品种类齐全、数量多。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和资料分析,从游客角度,我们还是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问题:

(1)产品同质化较明显,个性化开发不足。由于成都武侯祠

博物馆的参观者大多为外地游客,因此对于文创纪念品的普遍要求是地方特色,异地难求。但是从实际来看,博物馆上虽然在数量和种类上占优势,但是销售的文化创意产品大多是“实物缩小版”,或是把部分人物形象或对联的图案放到某一普通产品上。这样的文化创意产品虽然做工简练,但是缺少了进一步的加工和创新要素的点缀。这也是我国大多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通病,导致游客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印象较为刻板。产品开发中未能达到把自身的文化精髓提炼通过创意融入产品中的要求,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除此之外,武侯祠博物馆内售卖的部分文创纪念品与博物馆本身文化资源并无太大关联,例如串珠手链、大熊猫玩偶等。这些纪念品虽然展现了成都的魅力,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削弱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个性和特色。(2)部分文化创意产品实用性不强、性价比较低。文化创意产品的性价比和实用性是游客较为看着的要素。武侯祠博物馆由于景区效应,其文创产品与市面上同类产品存在“同质不同价”现象,例如一个三国人物玩偶价钱为40元,而同质商品的市场价为20元左右,因此会导致部分游客认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都是“虚抬”价格。其次,由于博物馆大多商品以摆设观赏类为主,而实用性往往容易被忽视。(3)馆内销售人员服务态度和方式需改进。通过对三国陈列室旁的一家大型文创纪念品旗舰店的调查了解到,在文创产品的销售方面,馆内的销售人员的职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往往是顾客问什么就回答什么,缺乏销售技巧和热情,特别是某些销售人员对于产品的内涵也并不了解,这样造成顾客有意购买,却因为不懂得其中的隐含文化价值而削减了文创产品的内在价格判定,最终往往因为认为价格达不到预期而放弃购买。(4)文创产品销售渠道不足:虽然馆内销售的文创产品种类多,销售额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很多纪念品的规格较大,造成游客不方便携带等问题,阻碍了文化创意产品的进一步宣传与销售。特别是目前武侯祠博物馆的销售渠道较单一,对于现在网络的利用和销售模式创新的意识缺失。

(二)对武侯祠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未来发展构想与建议。

(1)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需要立足文化资源,赋予文创产品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例如武侯祠的三国文化资源,一旦合理利用将产生巨大的效益。对于文化创意产品,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是纪念品。而是要将那些具有独特性、观赏性或者闻名遐迩的传说倾注于文化产品中。在销售中,不但要介绍文创产品的名称作用,还需要详细介绍创造背景和灵感来源,以让游客明白其价值和独特性。(2)文化创意产品要有合理的价格分级制,能满足不同消费水平游客的不同需求。为了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多元化需要,武侯祠博物馆文化产品价格要进行分级。同一套产品可以用材料、质量来控制产品的等级,也可以利用促销等方式促进产品的吸引力,特别是那些消费能力较低的游客。(3)文化创意设计专业人才团队不可少。针对目前游客对文创产品的要求来看,艺术衍生品如果想引发消费者的兴趣,就要在对原创作品的二次加工设计上多下功夫。怎么样把创意元素合理运用于精美小巧的文创产品中,使其在价格合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实用性成为我们当下开发文创产品需要仔细考虑的事宜。而文创产品的开发就要依靠创意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团队中利用不同优势完成任务,让文化创意人才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关键。(4)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创新。在销售模式创新方面,博物馆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例如工作人员可以以访谈的形式,与消费者攀谈,获知他们对文创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在定价方面、销售方式上都能有效改进,适时创新。其次,应该利用发达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合理利用促销等模式,打开销售市场,传播历史文化。或者利用锦里古镇的优势,建立创意产业园区,有效将文化、创意和产业结合在一起,对馆藏文物和文化进行深度开发。

参考文献:

第3篇:文化产品的营销范文

关键词: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化工产品的营销作为化工企业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当前化工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工产品的营销渠道主要是指产品或者是服务转移所经过的路径,由参与产品或服务转移活动以使产品或者是服务便于使用和消费的组织构成。营销渠道的控制主要是指一个营销渠道成员对另一个营销渠道成员的行为与决策成功施加影响的过程。但是当前化工产品的营销渠道中存在众多的问题,对于营销渠道的控制力比较差,化工产品营销水平也有待于提高。

一、我国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化工企业逐渐增加,化工产品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化工产品营销渠道的不断完善对于提高化工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工企业的营销渠道控制工作并不十分完善,这直接影响化工产品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前化工产品营销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化工产品的营销控制主要是对产品的采购环节以及销售渠道的控制,但是在产品采购的过程中的控制中也存在一定的供货问题。由于受到生产成本,生产供应商很难保障产品的持续供应,这导致化工产品企业对于制造商的控制减少。另外由于化工产品供应中需求量比较大,一些制造商难以满足化工产品的需求,由于难以采购到需要的产品,导致化工企业的销售管理中存在众多的问题。

(二)产品销售渠道控制存在问题

由于化工产品的销售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特殊关系制造商和特殊关系的中间商比较难管理。由于一些工作人员与购买者存在一定的特殊关系,由于这种特殊关系的影响,产品的供应和销售中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当产品紧缺时,这些特殊关系的供应商就会获得相关的产品保障,这导致产品销售的管理缺少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化工产品的销售管理并不十分完善

由于化工产品的销售中存在一些特殊关系的销售商和供应商,导致产品的供应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加上当前我国的化工产品的销售管理并不十分完善,导致产品供应和销售中存在众多的问题。一方面化工产品销售控制中缺少明确的规范和制度。化工产品销售管理中由于缺少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对于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及销售客户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导致一些特殊关系人员可以在产品紧缺时获得供应,而其他企业却难以获得产品,这不仅仅不利于销售渠道的稳固,同时也不利于其他客户的维护,致使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化工产品销售控制工作人员素质有待于完善。当前的化工产品营销控制工作人员的营销控制专业知识并不十分完善,一些营销控制人员由于缺少专业的营销控制素养导致营销控制工作难以有效地实施。

二、我国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控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加强我国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控制工作对于完善化工企业产品的营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化工企业的营销渠道控制工作中存在众多的问题,这导致化工企业的营销工作水平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今后需要充分重视和完善化工企业的产品营销渠道控制工作,完善营销渠道,促进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营销渠道控制工作制度

化工产品的营销渠道工作需要有比较完善的营销渠道控制工作制度,这样才能保障营销渠道控制工作有章可循。今后需要对化工产品的营销范围以及产品的供应进行合理的规划,由于一些化工产品的供需关系并不十分平衡,在一些化工产品供应比较紧张时,往往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制度的建设,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做出重要的指导和规定,这样才能保障化工产品的稳定销售。对于营销控制中还可以建立营销控制责任制度,针对营销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完善,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一旦出现营销控制工作问题由相关的责任人负责,有效地减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营销水平。

(二)提高营销渠道控制工作人员的素质

营销渠道控制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相关的营销渠道控制知识,同时还需要对营销渠道进行控制和完善。一方面化工企业需要加强对营销控制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可以针对当前化工企业产品营销中出现的营销渠道控制工作人员对营销渠道的控制方式不足等现状,对营销控制人员增加营销控制方式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营销控制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其他企业化工营销控制方面的工作经验,促进化工企业的产品的营销。由于化工企业产品营销控制工作人员缺少工作经验导致的控制效果不明显的现象也随着增加,企业可以引进一些具有先进营销控制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提高工作人员营销控制工作水平。

(三)稳定营销渠道中一些固定的客户

化工产品的营销渠道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营销中的客户十分复杂,但这不利于营销工作的开展,往往会影响一些其他客户的产品供应,甚至会影响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今后的营销渠道控制中需要对客户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整,尽量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源,这样可以有效地稳定化工产品的营销渠道,这对于今后化工企业保障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化工企业的产品营销渠道的控制对于稳定产品商以及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化工产品营销控制渠道的不完善导致的经济损失逐渐增加。今后化工企业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完善营销渠道的控制措施,提高营销渠道控制工作人员的素质,保障企业的营销渠道控制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文化产品的营销范文

内容摘要:文化营销将文化因素渗透到企业营销的整个过程,提升了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有利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以文化为资源,产品特征与工业企业和传统服务业有明显区别,实施文化营销意义重大。本文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特点,在对文化营销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文化营销的框架:三层次、推进式的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企业文化营销的文化营销模式,传统4P的文化营销策略,以及诸如主题营销、教育营销、国际化营销等创新文化营销策划形成的三位一体营销战略体系。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营销 营销战略

文献回顾

国外对于文化营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跨文化的国际文化营销。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保罗·郝比格(Paul·A·Herbig)的著作《跨文化市场营销》。他着重阐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对营销的影响,提出了标准化与适应性跨文化策略,对跨文化调研和跨文化谈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同时,他还论述了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跨文化策略的实施方法,并强调了服务的重要性和营销文化的发展趋势——绿色营销与生态营销。美国威恩·托普斯查(vem Terpstra)和肯尼斯·戴卫(Kerneth David)2001年合著的《国际商务文化环境》一书,则主要从文化、语言、教育、宗教、价值观、技术、社会组织和政治环境等方面对跨文化营销作了详尽分析,侧重关注社会文化环境对营销战略制定及实施的影响。弗恩斯·特朗皮纳(Fons Trompenars)和斯及彼得·伍尔莱姆斯(Peter Woolliams)所著的《跨文化营销》一书,从文化外层到核心(最内层)的价值、从一元文化到多元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第一个对跨民族文化营销、跨文化网络营销进行探讨,为跨文化企业提供一个重新思考营销方法的框架。

较之国外,国内目前的文化营销研究也日趋升温,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营销中社会文化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王霏等(2007)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论述了实施差异化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并通过量化模型研究了不同消费者文化背景的营销因素及衡量方法。齐善鸿(2007)等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规律出发,对传统营销和文化营销进行对比,认为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文化营销较传统的营销更符合消费发展。蔡继荣(2003)认为企业文化营销的构建有利于塑造和保持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差别优势,是企业营销战略的最优选择。此外,任东峰(2009)、宋英雷(2009)、黄文霞(2008)、贾长杰(2007)等分别对我国中医药企业、茶馆业、旅游业、家用汽车等领域文化营销现状、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还有不少学者针对具体企业的文化营销进行研究,提出了值得借鉴的对策。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可见,国外文化营销研究注重对具体战略及策略的研究,在关注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强调其理论的可操作性。国内文化营销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文化营销概念及内涵的辨析,来认识社会文化环境对营销行为的影响,进而提出对策建议。文化营销领域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第一,尽管少量学者针对具体企业的文化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但缺乏对企业文化营销战略分析框架的全面构建,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营销战略体系;第二,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文化营销研究还是空白。

文化营销概念界定

(一)文化的内涵及营销学意义

“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的涵义系统地表述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可以看出,文化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价值观、群体性和共同性。也就是说,文化是精神层面的内容,是上层建筑的范畴,能够影响和指导人类行为的意识形态,它有鲜明的群体特征,是人群为生存对环境做出的适应方式,文化是人类所共有的,涉及社会每个成员。这些特性正是文化营销的基础。市场营销首先要探究消费者的需求,它受社会文化的限制,文化就是一个社会群体里大多数人共享的生活方式,“一个饥饿的美国人可能需要一个汉堡、炸薯条和可乐,而一个饥饿的毛里求斯人可能想要芒果、米饭和扁豆” 。同时,文化与市场营销有着密切的联系,营销过程既是产品的传递以满足需要的过程,又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以达到顾客满意的过程。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多的渗入到营销过程,使营销活动更有活力,效用也更加持久。

(二)文化营销概念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实践中,但是由于理论研究时间较短,对其概念界定至今未能统一。

复旦大学教授王方华(1998)认为,“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胡挺(2006)认为“所谓文化营销,就是利用企业文化力进行营销,内塑文化营销理念,外塑文化营销形象,是两者在具体的市场运作中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营销模式” 。陈放(2005)认为“文化营销往往是在营销的过程中努力构筑一个主题鲜明的活动,这种活动不是单纯地把某一件商品推销给消费者,而是为了努力与消费者达成默契,从内心去影响和引导消费者的行为” 。陈友莲(2008)认为“文化营销强调的是物质需要背后的产品文化内涵,是以产品文化手段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以形成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性营销”。

以上观点有的认为文化营销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或模式,有的认为文化营销是一种借助文化的营销活动,有的认为文化营销是通过文化联系关系群体利益,虽然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文化营销的部分含义,但均不全面,各有侧重。因此,综合归纳以上论述,本文把文化营销定义为:文化营销是通过挖掘或培养产品及企业的文化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实现企业和顾客文化价值共振,达到企业目标的过程。

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特征

(一)文化艺术性

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产品以文化为资源,强调的是艺术创新性,突出个性和审美意识,核心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产品的产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和发明的过程,每一件文化产品之间都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企业生产要按照艺术创作自身的规律进行,创作要有宽松的环境及适宜的艺术氛围,销售过程要重视文化价值的推广及与消费者的价值共振。

(二)经济市场性

文化创意企业生产的产品主体是无形的服务产品,但是和生产物质产品相同,也具有明显的产业特征,也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同时,物质资源有限而文化资源无穷,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益性和低成本的特点,通过对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营销,可以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产业融合,创造出更丰富、更持久的市场价值。

(三)知识技术性

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各种专业知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科技与文化结合是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突出特点,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打通了通信、传媒、娱乐等领域,形成了动漫游戏、数码影视、网络视听、电子传媒等新型文化业态。信息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视野、创新方式、创新渠道、创新内容和广阔市场前景,并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及其在产品生产、营销推广等方面的迅速传播。

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文化营销战略体系构建

(一)文化营销模式

文化营销按照层次可以分为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营销三种模式。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基础,通过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来增强产品对顾客吸引力的过程,是企业进行文化营销的第一层次,它关联并影响着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是通过追求品牌的丰富文化内涵,使企业在形象树立方面得到良好的转化与延伸,属于第二层次文化营销;企业文化营销是将企业先进的理念文化、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方式、组织制度等通过整合有效地传达给社会,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反过来良好的企业形象又有助于企业各项营销手段与技巧的顺利实施,这是文化营销的最高层次,能够获得最好的营销效果。

1.产品文化营销。产品整体概念由三个基本层次组成: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正如莱维特(Levitt)所说:新竞争并不在于各家公司在其工厂中生产什么,而在于在工厂以外它们增加的形式,诸如包装、服务、广告、客户咨询、融资、送货安排、仓储以及人们所重视的其他价值。文化营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集中在产品的附加值部分,即延伸产品的范畴,如何挖掘产品的文化价值,给顾客更多的文化体验和享受,这是形成产品差异的核心竞争力。

从文化角度来看,产品或服务是人们价值观念的一种具体化,是文化营销的载体。产品的文化性是根据文化资源或文化环境的不同,进行差异化设计,使之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产品文化营销就是要通过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赋予产品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情感氛围,使之与消费者心理需求相吻合,从而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成为以物质或服务消费为依托而以文化消费为目的的过程。文化创意产品本身就是对文化资源的再创造,文化符号是其产品的生命力,要针对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要,将文化的价值通过产品的不同层次、多种形式最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

2.品牌文化营销。品牌是企业最持久的资产,比企业的产品、生产设备、资产的生命都长,在全球化时代,品牌象征着资产与身价,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戴维森(Davidson,2001)的品牌“冰山理论”认为:品牌的标志、符号等是品牌水面上的部分,仅仅占冰山的15%,而藏在水下85%的部分是品牌的“价值观、智慧和文化”。品牌文化营销是企业赋予品牌被消费者感知和认同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观念形态及经营行为的总和,是提高顾客忠诚度、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品牌文化包括两类要素,一类是表层的,展现于消费者面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要素,如品牌名称、品牌标志等;另一类是内层的,在品牌表层要素中蕴含该品牌独特的要素,如品牌的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

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更加强调内层的要素,如通过利益认知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不仅能满足一定的认知需求,而且能满足一定程度的价值信息需求;通过情感归属要素营销,使消费者产生包含修养、富有、休闲、爱心等品牌联想,在消费的同时,还有一种成功的事业、富足的生活、高贵的地位等人生目标的满足感。

3.企业文化营销。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遗传基因,即企业的“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既是驱动企业制度规范和人员行为的根本,又是企业竞争力系统的核心所在。企业文化营销则是将企业文化通过整合,有效地传达给社会,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鲜明个性的企业形象,与消费者形成价值观共振,并以此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形象地讲,企业文化营销就是在竞争中用企业文化的、精神的力量占领市场,为最高层次的文化营销。因此,企业文化营销应从企业文化建设着手,完善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核心价值观)建设。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实施的保障,精神文化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及核心凝聚力所在。

第一,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结构的表层部分,包括企业开展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如企容、企貌,产品外观、质量、服务,徽标、工服等。物质文化都有物质载体,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同时又从中反映出企业的精神状态。

第二,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建设制度文化,不仅包括建设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还包括企业运营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逐步形成完备科学的运行机制,要把具有抽象意义的企业文化理念根植于企业日常的规章制度中,用制度实现对人的文化管理。同时,必须遵循文化形成的心理规律,充分考虑到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及其变化性。

第三,精神文化即企业核心价值观,是现代企业经营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确立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产业特征、经营特点等因素,还要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更好地融合全体员工的行为,体现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成为鼓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精神力量。同时,企业的价值观中应以顾客价值为导向,包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印象。

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要有意识地发扬其积极的、优良的文化,克服其消极的、劣性的文化,使企业文化不断优化,在文化营销的过程中做到潜移默化,达到营销的最高境界。

(二)文化营销策略

传统的4P策略在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文化营销中也广泛使用,但要强调其文化特征和文化适用性。

1.产品策略(product)。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是体验消费、精神消费,其产品营销策略的重点是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更加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保障产品的顶级品质。同时,在产品设计、包装、服务等环节要突出文化要素,实现差异化,让消费者一看到企业的产品,就能呼吸到企业的文化个性。

2.价格策略(price)。在市场营销的策略组合中,价格是最活跃的因素。传统的价格以成本加利润的方法决定,但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企业,定价要根据文化创意产品创意性、衍生性和可复制性特点,把握其价格弹性大的规律,实施高端定价、差别定价、促销定价等组合定价策略,实现定价空间和定价目标的统一。

3.渠道策略(place)。营销渠道是企业将所生产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至关重要的纽带环节,独特创新设计的营销渠道具有超强的市场感知和反应能力,促使产品加倍增值。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要充分利用如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户外媒体及车载媒体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发挥其良好的传播优势,提高产品的投入产出比及大众知晓度,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繁荣文化市场。

4.整合营销策略(促销策略,promotion)。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整合营销是指一个企业的促销沟通手段组合,它是将广告、销售推广、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直复营销(包括通过电话、邮件、传真、网络等工具同顾客建立联系)等促销手段中的信息与形象沟通、组合、协调在一起,建立一种强有力的品牌认知和顾客关系,增强销售影响的一种策略。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而言,要以广告(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及网络投放)、公共关系(公益活动)等形式并采取推式策略进行促销,并充分强调产品的文化内涵;要充分利用文化博览会、文化沙龙等平台,采用网络直销、赛事冠名等拉式策略进行促销;要以销售推广、网络营销等推拉结合的策略进行促销,应对所有营销要素进行整合,使其在品牌的形象信息、文化内涵、销售人员理念上保持一致,以达到全面、多方位的立体市场渗透效果。

(三)文化营销策划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文化营销,除了传统的4P策略的文化适应外,还应该根据不同领域的不同产品策划符合市场的创新型营销,本文以主题营销、教育营销、国际化营销为例进行阐述。

1.主题营销。主题营销是指通过有意识地发掘、利用或创造某种特定主题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而言,主题营销可以把文化思想和文化理念“激活”,赋予其灵魂及生命力,企业产品随着市场需要常变常新,进而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如生态环保、人文关怀、公益慈善等主题。

2.教育营销。教育营销就是把新的消费理念、新的生活方式等观念与思想通过教育、引导来吸引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使其接受新的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进而使营销水平得到提升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是精神产品,其观念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主观的感受不能用客观的标准加以衡量,同时感受能够被引导改变其大小的程度及好坏的方向(陈贡胜,2011)。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产品及品牌要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应采取“始终快一拍,引导市场消费潮流” 和“先培养兴趣,后获取利润”的教育营销策略,举办文化大讲堂、开办短期培训班、成立文化学院等。

3.国际化营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要想长足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凭借现有文化资源的优势,借鉴美国、日本及韩国等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成功经验,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搭建国际化平台,拓展国际化渠道,形成“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向中国输入世界文化”的繁荣交流局面,进而使企业目标得到最大范围的实现。

参考文献

1.Paul.A.Herbig.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Vem.Tcrpstra,Kenneth.David.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Travel Agent,2001

3.弗恩斯·特朗皮纳(Fons Trompenars),斯及彼得·伍尔莱姆斯(Peter Woolliams)著.刘永平,刘洁,郑波译.跨文化营销[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王霏,纪延光,聂锐. 基于差异化的文化营销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

5.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J].消费经济,2007(2)

6.蔡继荣.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J].商业研究,2003(3)

7.任东峰.中国医药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9(3)

8.宋英雷.中国茶馆业文化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

9.黄文霞.浅谈企业实施文化营销的重要意义[J].商业研究,2008(11)

10.贾长杰.我国家用轿车的文化营销研究[D].吉林大学,2007

11.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原理(第11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2.王方华,伏宝会,肖志兵.文化营销[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13.胡挺.21世纪中国企业市场营销观念的创新[J].商业现代化,2006(4)

14.陈放.陈放畅谈大营销[J].中国质量与品牌,2005(3)

第5篇:文化产品的营销范文

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和内容,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民族文化产品是文化的延续,自然也包含着真善美的境界,审美功能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基本功能。民族文化产品源自民族文化,在加工、包装等多个环节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民族文化产品,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产品的支撑,同时民族文化也直接影响着文化产品的审美。以民族歌舞为例,自然、朴素、原生态是少数民族歌舞产品的共同特征,这是民族歌舞与众不同的特征,也是在此类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上开发文化产品的优势所在,相关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自然也保留了这些特征,民族文化产品中所保留的民族元素塑造了民族文化产品的别样美感。这种美感在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快节奏、喧闹的城市压力生活反衬下,更凸显了其纯真质朴,从内在上迎合了民众对自然纯真的审美追求。同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民族文化产品也会在原有美感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以加强文化产品的审美。以贵州的文化产品《多彩贵州风》为例,该产品在贵州境内民族文化艺术采撷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舞台艺术进行改造,最终使得作品形成了朴素、华丽、原始的美感,在原有美感的基础上增加其可审美性。[4]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对象是民族文化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强调产品功能是市场营销的主要工作,因此基于产品的立场,在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中把文化和审美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二、深层消费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引领文化关怀

民族文化产品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文化产品,虽然有民族属性,但民族文化产品同样有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如市场性与非市场性、价值的非消耗性、效用和价值难以估量等特征,但和其他产品一样,民族文化产品同样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顾客需求特征来调整自身的定位,并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市场营销环节进行相互协调,使各个环节围绕顾客需求来进行活动,顾客对民族文化产品的价值需求便是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所需要强调的价值取向。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正是由于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在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中必须强调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把文化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价值导向才能使潜在的目标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清晰的认知,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逐渐成为民众消费的重要项目,对大众消费者而言,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有别样的民族风情和民族韵味,和大众消费者所经常面对的主流文化有所不同,民族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民族文化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同时也可以使消费者认知民族文化,这是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的普遍心理。另外文化产品的消费往往是消费者表明自身身份地位的标识,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社会分工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往往会根据产品定位选择消费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产品,与民众对温饱消费的需求不同,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是民众在温饱之上的消费,通过民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来使自身精神感到愉悦和满足是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的基本要求,因此强调其中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相当部分民族文化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共同价值需求。市场营销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市场,特别关注“顾客需求”,以满足顾客需求来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也就是“如何给予满足”的思考方式。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并不是想消费、使用和取得产品本身,而是通过消费、使用、取得产品,获取一定的利益。产品又分五个层次:中核利益、产品形态、产品属性、售后及未来的可使用性。其中,中核利益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民族文化产品而言,民族文化是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最关注的问题,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方向便是民族文化产品的价值导向,在市场营销中突出文化自在情理之中。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源自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在信息量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做出决策,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无处不在,剧增的产品信息使得消费者对于各种产品选择无所适从,特别是文化消费产品,从源头至过程在信息传递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很容易混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因此突出文化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点是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的关键。在民族文化的市场营销过程中,强调文化价值也可以使产品与目标消费者更准确快捷地发生关联。

三、“眼球”消费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刺激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产品与人的关系是微妙的,富有审美观感的产品往往更容易刺激人的眼球,更容易和人的情绪达成良好沟通,刺激人的消费行为发生。一句话,审美是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基本需求,也是其消费行为发生的主要动机之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主要是为了达成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产品的审美则是消费者精神愉悦的原因之一。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受时代、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从时展来看,虽然文化以经济为基础,但一直以来两者都是以平行线的状态保持发展,并无太多纠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审美文化开始受到多方关注,经济审美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德国学者提出“审美经济”概念以后,审美经济便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审美经济时代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了经济活动中审美要素的更多干扰,审美也因此为消费者消费增加了产品新体验和新的消费理由。审美经济形态下文化产品的发展自然也表现出了审美对文化产品消费的影响。在审美时代中,民众的消费行为表现为从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消费行为受消费对象的审美所影响,文化产品的消费同样也不例外。从文化产品本身来看,审美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因此文化产品的开发自然也延伸了文化的审美,但是由于文化产品并不具有审美这一种特性,还有娱乐性、使用性等特性,如果在文化产品中其他特性超出了产品的审美特性,或者消费者更关注其他特性,则产品的审美特性便不能为产品的持续生命力提供支撑。一旦产品的娱乐性或其他特性完成,则产品也随之终结。如果文化产品能够恒久追求其审美品质,文化产品也将超越时空和环境条件限制延续其产品生命。文化消费所关注的是消费者的精神满足,因此文化产品的发展必须吻合民众的审美心理,并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使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审美需求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民族文化产品源自民族文化,和大众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文化产品中蕴含着民族审美意识,而这种审美和大众的审美观是不一致的,民族文化产品的审美功能可以使消费者在原有的审美观念上带来新的元素,并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持续影响下,提升消费者的审美能力。主观上的审美需求及客观上带来的审美效果促使审美经济时代下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民族文化产品的审美性。消费者需求是市场营销的方向,消费者在审美方面的需求要求民族文化产品在市场营销上要突出其审美功能。四、市场营销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引导文化消费与审美消费市场营销是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综合过程,在这个综合过程中,产品是逻辑起点,没有产品的配合,市场营销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以民族文化产品为起点的市场营销同样也结合产品的特性来进行。文化和审美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基本功能,文化和审美的民族性决定了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也必须服从产品的民族性,在此基础上来对民族文化产品进行营销。民族文化产品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是产品的基本特征,市场营销必须突出产品的特性,并在营销过程中服从产品的文化和审美的民族限定性。[5]从审美方面来看,市场营销的过程是在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对产品所进行的定位、包装、营销的过程,加强产品的可审美性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工作。民族文化产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功能奠定了市场营销在产品包装和美化方面的良好基础。而民族文化产品中所蕴含的民族审美意识奠定了产品营销在美感上的基调。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强调文化价值对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效果达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市场营销本身而言,市场营销的目的是使消费者对此产品与彼产品区别开来,尽快锁定目标消费者,并发生交换行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无论是营销策划或营销策略制订都是以此为出发点,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审美意识是其与其他文化产品区别开来的特殊之处,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和审美性的强调可以使市场营销的产品区别效果更加突出。民族文化是产品的特色之处,民族文化是民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民族文化植根于民族肥沃土壤,拥有勃勃生机,经过时间的打磨,民族文化历久弥新,形成了顽强的生命力。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开发的民族文化产品也因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勃勃生机支撑而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市场营销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强调可以使营销过程的合理性得到强化,并因为民族文化的浸润,而使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形成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市场营销形成持久的文化效应。

四、结束语

第6篇:文化产品的营销范文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随着市场产品同质化加深,营销手段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如何打造属于企业自身独特的营销优势,将文化融入企业营销已经成为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比文化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差异,阐述文化营销的特点。进而从企业营销中实际采用的文化营销方式与案例,来分析文化营销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企业文化营销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营销;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18-02

一、文化营销及其特点

关于文化营销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有着各式各样的观点,主要观点:一是营销中的文化适应性。该观点的重点在于对目标市场的环境适应,目的是减少或防止与异域文化的冲突,将文化融入当地的营销。二是文化产品营销。该观点的重点在于对文化产品在推广阶段的营销方式,正确把握推广所进行的阶段。例如,在为一地旅游业发展而进行的运用歌舞、传说等进行的审美文化营销,知识文化营销,精神文化营销,娱乐文化营销等多种方式把握市场需求机会,赢得消费者的方式。三是文化与营销的融合,认为文化营销是基于文化与营销的契合,企业通过有意识的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综合以上观点总结出:文化营销是市场营销的方式之一,是以消费群体的文化为导向,使消费者在选择与消费的过程中,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获得产品或企业文化带来的文化需求的满足,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获得目标市场。其核心就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寻求他们所需要追求的价值观,以此作为建立本身企业文化的根底,将文化赋予某些物质,来引起消费者对该文化的认可。

通过对文化营销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营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文化营销具有独特性。一种文化的构成是受到特定环境下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它不仅具有传承性,还体现出了“路径依赖”的特点。框架环境的差异,就会决定相应的文化内涵和行为方式不同。譬如说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会导致在不同文化生长的人们对审美观、价值取向不一样,从而就会导致他们的行为方式不一样。同样,不同的民族、种族,不同的地理生长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也就不一样。独特的企业制度和环境也将创造出一个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不同的企业选择和内部员工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差异化。

二是文化营销的战略性。营销文化的战略性是通过文化的作用来决定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表明,个体或组织的行为受到其价值观的支配。用文化作为整个企业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使得企业的营销活动决定于这种文化所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由于价值观是一个长久性的存在,所以这种价值观的影响力就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在企业营销的过程中决定了企业整体营销活动风格的选择。

三是文化营销的长久性。文化的内涵具有一种长期的相对稳定性,文化是长时间逐步积累起来的群体意识,所以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企业特点也会表现出长期稳定性的特点。将营销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才能使竞争力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各类新兴的营销方式的共同点就是去追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文化营销与其他的营销方式有所不同,是其他营销方式所不具备的。它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发现并且去建立一种产品与顾客在某些方面上产生的共鸣。文化营销更加注重追求长久性、人情味和艺术性,来体现自己企业的个性,从而使企业的营销方式走上差异化、个性化的道路。

采用“4P”的营销策略分别对文化营销与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如下图:

二、我国文化营销现状及其问题

(一)企业文化营销的现状

在中国加入WTO后,需要在异国他乡进行跨文化的营销,中国企业对这方面却缺少经验,然而许多外企进入中国,融入本土文化,获得竞争优势,如宝洁、可口可乐、百胜等大公司,他们都针对中国不一样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对自己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有了全新的规划,从而来适应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经过多年的历练和学习之后,许多中国企业在开创自身独立品牌和追求特色品牌效应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除了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设计和包装外,还需要注意到产品的二次开发,如包装和商标中的独特文化优势。很多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来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近年来,中国的许多国企都成功建立自己的文化营销模式,树立自己的品牌特色和企业文化,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本国的产品,例如:华为、海尔、联想等,在各自的文化营销中附加了属于中国自己的民族精神,更具有亲和力,更为国人所接受。

(二)我国企业文化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营销实践中,因为营销理论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有限,所以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大概总结为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文化营销缺乏理论指导。由于文化的含义非常宽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使得文化营销没能达成统一的认识,加上一些错误的营销实践案例和理论,与真正文化营销中的文化概念背道而驰。广大的消费者不愿接受,从而走向失败。在同质化产品越来越明显的当下,要把一个个性化的,有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是赢得属于自己市场的关键。

二是文化营销缺乏与消费者紧密联系。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为顾客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要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就要用某些有效的方式来与顾客建立长期的联系,减少顾客的流失。许多企业在文化营销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本企业的营销回报,将消费者的利益弃之不顾。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以自我的价值观念的标准,与消费者价值观念不相符,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消费人群。

三是文化营销策略缺乏创新。在中国,许多行业最常用的竞争手段就是运用价格战,为了追求获得市场份额,价格战和促销战似乎成了我国大多数企业唯一的营销方法。在产品文化营销中由于大多数公司只追求表面形式的文化,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缺乏个性和创新,照本宣科的搬过来,导致了我国的山寨企业、山寨产品泛滥,似乎山寨文化成了企业的核心文化,让消费者们对企业逐步丧失信心,削弱了行业竞争。

三、企业文化营销的实施策略

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项目,首先需要对该企业的文化进行剖析。通过具体的剖析能够有效营造文化和提高文化渗透力。同时还需要整合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从产品定位、市场细分、产品包装、外观设计、促销计划、企业服务、品牌战略等多个方面都要注入企业自身的文化因素,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文化营销的基础组合从四个部分组成:品牌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与促销策略。只有合理的、全方位的运作这四个部分才能有效的实现企业文化营销战略目标,体现企业的文化及核心竞争力。

(一)品牌文化营销策略

文化营销的品牌策略是把产品所拥有的文化内涵融入到品牌中去,使文化成为自己品牌的标志,建立起一个优秀的文化品牌,它能增强品牌溢价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忠诚度。实施品牌文化营销需要设计品牌的名称和标志,强调品牌文化的民族内涵,对品牌进行独特的文化定位以及塑造个性的品牌文化。 在汽车领域,美国、德国、日本无疑是当今世界在汽车领域技术最先进的三个国家,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汽车品牌比如美国的福特、别克、凯迪拉克;德国的大众、奥迪、奔驰、宝马;日本的日产、丰田、本田。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应以为傲的汽车公司,每一个国家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汽车文化:美国车讲究彪悍、良好的爆发力,德国车讲究安全、大气、稳重,日本车则是节能、舒适。依靠着自己本国造车业的本质特点,各大品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汽车文化、企业文化。

(二)产品文化营销策略

企业在文化营销中实施产品策略,就是让产品作为一个载体,传输自身的企业文化。随着人们对精神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产品不仅仅只是用来满足其物质功能,还要求他们拥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人文精神。所以企业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在市场定位、产品设计、产品包装等一系列方面中渗入自己企业本身的文化理念,结合当时代的特色、消费者需求来进行创作,从而更好的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相吻合,例如,杏花村汾酒,一句“水禾精华,厚德载物,清香至尊”的广告语,将中国历史悠久的白酒文化与杏花村汾酒相结合,恰当的体现出了杏花村汾酒的“清,香,醇”,符合国人一贯的对白酒的文化期待。让自己的产品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从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来达到提升自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三)定价文化营销策略

现如今企业都根据自己的经营战略和价格策略,以及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来选择适用于自己不同的定价方法。在实践中最多的就是“成本导向定价法”,比较常见的“竞争导向定价法”,文化营销的定价策略建议用“需求导向定价法”,它是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差异感作为自己定价的依据,通过收集消费者群体对某商品价值的主观判断,再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值产生认知感,形成一种相对于企业有利的状态,再综合考虑该商品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价格来制定自己的价格。这是一种智慧并且有效的定价方法,会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自己的产品价格,因为这些定价就来自于大众心理,控制住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在定价方面,企业就有了话语权。例如苹果手机就是运用需求导向定价法的成功典范。

(四)促销文化营销策略

促销实际上是企业说服、沟通顾客或社会公众的过程。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一座相互信任的桥梁,从而打动顾客、控制顾客。肯德基在文化营销方式上采用的本土化战略,很好的适应了中国内地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并且将中国人传统食材与西式快餐相结合,推陈出新,洞察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挑战,并将挑战转化为自己相对于同种行业品牌的差异化优势。

总之,文化营销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重点在于根据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发掘或创造产品的文化内涵,将文化与营销相结合。在进行企业文化营销的过程中,首先要搞清楚文化营销的概念,目的和方式方法,有目的性,系统的,有规划的进行应用。在进行文化营销的过程中要注重提炼产品的差异化功能,提升品牌价值,使该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其他产品所不具有的,不易被模仿的价值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党利,郗芙蓉.文化营销的概念及其实施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1月第11卷第1期(95).

[2] 孙乐增.文化营销的若干问题略论[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第6期(82).

[3] 鲁强,庄爱玲,余伟萍.白酒企业文化营销策略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中旬刊)(112).

[4] 仇立.论肯德基的跨文化营销及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4卷第6期(146).

[5] 张先洪.企业产品 文化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5期(178).

第7篇:文化产品的营销范文

然而,营销不能只依靠战略一个维度,还要依靠文化维度、信息维度、权变维度、艺术维度和整合维度。战略营销是怎样用正确的方法做营销的问题,文化营销是怎样做正确营销的问题,信息营销是怎样做可靠精准营销的问题;权变营销是怎样根据时空情景环境的变化变通营销方法以适应新的营销环境的问题;艺术营销是怎样根据不同营销对象的个性采用个性营销方法的问题,整合营销是怎样在上述营销维度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一致、防止营销的短板效应的问题。这就是六维营销。即将面世的《六维营销》是继我的《lP理论》之后的又一营销理论创新之作,它是对4P理论和lP理论的双重突破。本文只讨论六维营销之文化营销,以后将讨论其他维度的营销。

文化营销的含义

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依靠不同的技术和质量区别不同的产品,但在今天,先进技术的扩散速度越来越快,企业之间产品质量和特色的趋同化程度越来越高,依靠产品本身的物理特性已经很难把不同的产品明确地区分开来。没有产品的个性就无法获得真诚稳定的顾客。企业依靠什么创造个性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内涵,赋予产品个性和灵魂。被赋予了文化个性的产品在顾客眼中是活的、是含义丰富的、是吸引眼球的、是聚焦偏好的、是无法替代的、是难以讨价还价的。企业要创造出产品在顾客心中的个性定位,就必须进行文化营销,将文化注入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之中。

沃尔沃、奔驰和丰田三家汽车制造商的制造技术不相上下但营销文化各不相同。沃尔沃的营销文化是安全第一、豪华第二、省油第三,奔驰的营销文化是豪华第一、安全第二、省油第三,丰田的营销文化是省油第一、安全第二、豪华第三。它们的不同营销文化确立了它们不同的追求和不同的资源优化配置排序,形成它们企业的不同个性和产品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它们产品的垄断力和卖点来自营销文化个性而不是技术优势,因为它们各自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个性是追求营销文化个性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三家车厂的卖点不是汽车而是文化个性:安全、豪华和省油。追求安全个性的是沃尔沃的顾客,追求豪华个性的是奔驰的顾客,追求省油个性的是丰田的顾客。没有营销文化,就没有产品定位,就没有品牌,就没有目标顾客!

没有哪个企业会什么钱都赚,什么产品都生产,什么东西都营销。没有哪个顾客会什么产品都接受,什么产品都购买,什么产品都消费。企业和消费者在他们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选择必然受到他们的价值判断即文化个性的约束。企业是通过选择营销个性表达企业使命的生产者,顾客是通过选择购买和消费表达顾客个性的消费者。如果企业的文化个性与消费者的文化个性正好匹配,消费者就会成为企业的真诚顾客。

什么是文化营销呢?

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构建企业的个性价值观并寻求与消费者的个性价值观匹配的营销活动。文化营销通过寻找、策划和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文化个性匹配获得真诚的顾客群以达到持久赢利的目的。文化营销寻求为顾客所接受的某种价值观或者价值观念的集合作为立业之本,从而促进顾客对整个企业包括其产品的认同。文化营销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并通过营销的全过程来追求和表现这种核心价值观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文化营销是要为企业确立一套营销的行为价值标准,以此来判别营销的好坏对错、成功失败;判别什么营销是正确的,什么营销是错误的;判别哪些营销是应该做的,哪些营销是不应该做的,判别哪些营销是第一重要的,哪些营销是第二、第三重要的。营销文化是一个企业用来判断营销好坏对错的价值标准体系,这一价值标准体系的制度化和表达的具体形式,以及由这一价值标准体系产生的营销的使命、凝聚力、动力和激情。企业营销文化即企业营销的个性。

文化营销是整个营销系统中最重要的营销,它能保证一个企业去做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营销,能为营销提供动力系统、追求方向和激情源泉。企业的文化营销是一切其他营销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其他营销便会失去意义!

文化营销通过激发产品的文化属性,构筑亲合力,把企业营销缔造成为文化沟通,通过与消费者及社会文化的价值共振,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在一起。文化营销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者的意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个性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文化营销包括浅层次的构思、设计、造型、装潢、包装、商标、广告、款式,也包含对营销活动的价值评判、审美评价和道德评价。文化营销是在营销过程中充分表达了某些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而能引起价值共鸣,最终完成营销全过程。即文化营销的历程。文化营销特别注重追求满意度,强调顺应和创造某种价值或者价值观念的集合来达到某种程度的满意。

人们生理需求本质上更多地表现为无差别的共性需求;文化需求则由于精神活动的自主性更多地表现为个性需求。文化需求的个性化,构成现代需求的基本特征,它使生产经营者因此而把握更多的超额利润的新机会,间接地改变了生产经营者同行之间的竞争模式,实现了互补性差异竞争,从而获得“双赢”效应。文化需求的这些特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同时也使企业面临文化营销挑战。

文化营销主要包括以消费者的个性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品格的营销策略组合与以文化观念为前提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服务。关于文化营销的内涵,刘喜梅就认为:文化营销实质上是指充分运用文化力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即在市场调研、环境预测、品牌的确定、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研发、产品包装、定价、渠道选择、店堂布置、促销、提供服务等营销活动流程中均应主动进行文化渗透,注入符合目标公众所期望的文化附加值,以提高品牌、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以文化作媒介与目标消费者及社会公众构建全新的利益共同体、意味共同体关系。基于此,企业应充分挖掘自己所处地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企业的商业文化的品位和特色。文化营销本质目的在于营建企业新型文化价值链,以文化亲和力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在一体,发挥协同效应,

以引起消费者的联想,产生美好的想象,激发消费者心底的情感,震撼其心灵,从而增强企业整体竞争优势。

文化是营销的核心竞争力。营销的关键是个性,产品与服务只是这种个性魅力的载体。星巴克出售的是一种第三场所的独特体验而不仅仅是一杯咖啡,资生堂出售的是一种美的姿态与追求,不仅仅是一种化学配方。这些都代表着文化这种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文化营销在传统营销中的应用

文化营销与传统营销策略的有机结合,会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

文化定价

有诸多因素影响产品定价,文化因素是影响产品定价的最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企业的文化个性是产品定位和品牌建设的决定因素,而产品定位和品牌优势又是产品定价的决定因素。下面水井坊的案例就是文化定价。

有600余年历史的水井街酒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白酒的最早源头,水井坊品牌被称为中国白酒业的“活文物”,它包括川酒文化、窖址文化和原产地域文化三个内容。水井坊分析了大量的调研材料,最后发现应定位于高档白酒的消费群体,他们具备大部分相同的消费特征:中年男子、收入丰厚、社会地位较高、有炫耀心理。水井坊上市之初定价就比茅台、五粮液等高档白酒高出30%~50%。在很多人对中国市场能否消费得起如此昂贵的白酒产品深表怀疑时,水井坊系列的市场表现迅速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可以说,水井坊开辟了中国超高档白酒市场。

产品文化化

产品文化化是指通过对产品进行文化植入,赋予产品企业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增加顾客对产品的独有感知价值。文化营销的视野中,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使用要求,还需满足文化精神的需求。企业对产品的包装、命名、品牌、造型等均需增加文化品位、文化气息与氛围,从而建立起产品与文化需求的联系。促使消费者购买的因素主要有购买功能、形象、服务、品牌等,文化营销不仅是通过建立个性优势的主要源泉,而且也是企业吸引顾客、获得价格溢价的主要途径。例如,耐克运动鞋不再是耐克公司生产的,而是别的生产商贴牌生产的,如果没有耐克的钩形标,就不会卖到耐克专卖店的价格。这正是文化个性在产品中的价值体现。

品牌延伸是文化横向复制的典型代表:在同一个品牌名称下生产系列产品,共享品牌文化内涵。SONY的品牌从最初的收音机、随身听延伸到其他领域的产品,比如游戏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视、笔记本电脑、MP3、DVD机、手机等。SONY主张以“技术”为产品的象征,建立“全球化”优势,形成“媒体”平台。“全球化”、“媒体”和“技术”是SONY的核心竞争力。SONY的国际形象:这牵涉到了SONY一向的品牌形象,除了本身是一个具日本色彩的科技公司外,也结合了西方的各种要素,在产品的包装及行销上希望营造出一种“国际性”的产品形象。如在Making Sense of Walkraan(du Gay,P.,Hall,S.,Janes,L.,Mackay,H.&Negus,K.,1997)一文中所谈到的:对美国跟欧洲来说,SONY可能是被视为一家日本公司,然而在日本国内,SONY又营造出国际形象。因此,要将SONY这样的公司归类是相当困难的,在本质上SONY可以被视为一个全球化的混血儿。所以在Play Station 2的广告中,几乎都是以非日本且具西方要素的故事背景为诉求。然而,SONY的产品之所以具有如此结合东、西方的混杂特性,是有其历史背景的。SONY籽个性特征附加于产品之上,使用最先进的技术,令产品拥有最流行的外观和色彩,并赋予产品与SONY文化匹配的内涵,使得消费者一如既往地相信SONY的产品都是“优质”的。

文化的纵向复制是指企业把某种品牌个性只局限于某种特定的产品,并努力扩大产品的销量。例如,NIKE的商标只应用于运动服装产品,但是NIKE运动鞋已经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相对于横向复制,文化的纵向复制的好处是可以较好地保持品牌文化的原始含义。

渠道文化化

渠道文化化是指通过对产品进行文化植入,赋予渠道的企业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增加顾客对产品的独有感知价值。随着技术的变化、直接营销和网络营销的巨大发展,对于营销渠道的性质和渠道设计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不管技术如何变,万变不离其宗,营销渠道的选择离不开文化。

戴尔计算机公司1984年成立,截至2000年1月28日的过去四个财季中,戴尔公司的收益达到270亿美元,成为全球名列第二、增长最快的计算机公司。戴尔公司的成功建立在直销模式的基础上,这种模式革命性地改变了整个计算机产业。

根据戴尔的分析,中国市场跟美国市场非常相似。其技术成熟度整体上可能稍稍落后于美国。但中国市场如此之大,能与美国技术同步的那部分市场依然占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戴尔所选择服务的也正是这一部分市场,其技术和用户成熟度与世界其他地区非常接近,而这些用户与美国市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例如,戴尔70%的产品卖给了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如花旗银行、摩托罗拉、通用电气、强生等。使用戴尔计算机的人跟欧美等国的同事一样,使用的是同样的软件,因为这些公司是国际性的公司,他们用的是国际性解决方案。这些用户的成熟度与西方国家基本相同。

多数产品都适用直线销售模式,而且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会愿意接受直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直销不仅仅指面对面的销售。它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国际互联网、电话与顾客建立一种互动关系。所有的大众化标准产品都有机会实现直线销售模式。实现了直线销售模式,可以节省很多原本用于销售渠道、商、展厅等方面的开支,把这些钱转送给顾客。这样,产品就可能更便宜,或者提供更有成本效益的产品。直销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戴尔在前进的道路上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促销文化化

促销文化化是指通过对促销进行文化包装,赋予促销的企业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增加顾客对产品的独有感知价值。促销,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有效压制竞争对手的利器。

在促销过程中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促销方式中,塑造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向消费者传递文化特质的同时,突出企业产品的文化性能,以文化推动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就能够使企业形象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在促销活动中,搞好“主题行动”,可使营销过程始终贯穿一条成功的主线。

目前市场上各种商品所进行的包装赠送、游戏抽奖,给消费者

附赠的商品都比较缺少文化内涵,一般还都处在只是在附赠的商品上打上商品名称或企业名称,这其实都是有点一厢情愿的做法,因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好像没有更多的理由对其产生更多的热情!促销本身的同质化,加剧了商家之间的竞争,同时也令消费者对促销活动本身热情不再。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诸多促销行为还在进行着这种“老鼠赛跑”的游戏,一方面令促销本身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形式陈旧,使得促销效果大大下降。

而麦当劳在促销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营销策略的成功,不得不归功于其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而其促销方式的核心是“文化”。这门艺术,2001年5月份的广州,麦当劳与史努比把促销与品牌演绎得淋漓尽致。2001年5月21日,广州麦当劳为促销推出新款太空型的“史努比”公仔,引来一番抢购热潮。其促销内容其实很简单,顾客只要买一份麦当劳套餐,再加10元就可以得到一个新款史努比公仔。如此简单的促销形式并没有超越《麦当劳促销手册》的范围,只不过是其为争取新顾客的促销形式的一种。这种简单的促销形式,却引起一些学生哥逃学排队抢购,甚至一些“非相关”的大人排队抢购。在这次引起不小震动的促销行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巨大魔力,引得各界媒体纷纷报道,市民倾城参与,公安维持秩序,麦当劳公司出面向公众解释?

有人说麦当劳即是世界上最大的汉堡制造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制造商,其在不断销售汉堡的同时,也在想尽办法为汉堡附加一种文化,以便让汉堡更具有灵性,而这种附加的最重要的方式是促销,内容是玩具本身的文化性,如史努比系列的推出,在探寻与人们精神深层次的沟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之所以能够把麦当劳、史努比、促销与品牌四个要素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有一个核心背景:文化促销。综观当前市场上的一些促销行为,与麦当劳作一下对比,则显得缺少了很多的文化味道,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不能引起消费者共鸣,在促销时不能有效积累品牌资产的原因之一。

文化定价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以消费者获得的总价值与让渡价值为基准并能够使企业找到属于企业自身的个性;产品文化化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使用要求,还需满足文化精神的需求,渠道文化化是供应商企业文化的一种延展;文化促销能够推动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使企业形象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可见,把文化营销有效地运用于传统营销策略,企业能够获得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

最后,我们以美国星巴克为例来完整说明文化营销。

星巴克“第三空间”文化营销对4P的影响

关于人们的生存空间,星巴克似乎很有研究。霍华德・舒尔茨曾这样表达星巴克对应的空间:人们的滞留空间分为家庭、办公室和除此以外的其他场所。第一空间是家,第二空间是办公地点。星巴克位于这两者之间,是让大家感到放松、安全的地方,是让你有归属感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浪潮也推动了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成长。于是星巴克在店内设置了无线上网的区域,为旅游者、商务移动办公人士提供服务。

星巴克选择了一种“非家、非办公”的中间状态。舒尔茨指出,星巴克不是提供服务的咖啡公司,而是提供咖啡的服务公司。它提供一份浪漫享受,调动一切感觉,在店内营造一种全方位的体验。咖啡的芳香、味道,家具摆设给人的感觉,壁画的装饰,音乐的旋律等无不在传达着其品牌。

产品

“第三空间”这个星巴克始终遵循的第一价值观,要求在产品、服务上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在星巴克,为顾客冲好一杯咖啡前的每一步骤都严格把关,具体地讲,就是挑选最好的阿拉伯咖啡豆,很好地运输和储藏,将豆烘焙至特定的程度,然后以高标准磨碾、冲泡并高标准提供最后一道程序――服务。

价格

星巴克在中国的价格同星巴克在本土市场的销售价格是一样的。仅仅是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去零凑整。消费星巴克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来自海外的旅行者,他来到中国,在酒店附近散步,突然发现有一问以前就熟悉的星巴克,于是进来看一下,换算一下汇率,哎,这儿的价格同国内一样,那么就来上一杯。反过来,如果价格不同,倒是会引起困惑。另一种是国内人士,毫无疑问,消费的推动力是基于文化上的某种认同。星巴克是咖啡,同时也是文化符号。

渠道

正是有了“第三空间”这样的品牌个性,星巴克似乎并不担心合作伙伴不能调配出可口、美味的咖啡,而是担心“不卖咖啡卖服务”的核心品牌利益不能很好地被逐利者所领会。因此,星巴克为自己坚持直营的战略给出的理由是:品牌背后是人在经营,星巴克严格要求自己的经营者认同公司的理念,认同品牌,强调动作、纪律、品质的一致性;而加盟者都是投资客,他们只把加盟品牌看做赚钱的途径,可以说,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非经营品牌。

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走公司直营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所有星巴克咖啡店一定是星巴克合资或授权的当地公司的直营店。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星巴克像国内多数盟主那样采用“贩卖加盟权”的加盟方式来扩张,它的发展速度肯定会比现在要快得多。当然,也不一定比现在好得多。

促销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渠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也吸引不来客人,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星巴克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我们的员工犹如咖啡迷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透过一对一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

第8篇:文化产品的营销范文

一对于什么是文化营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类是从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与文化的渗透出发,一类从企业产品与文化的融合入手。前者如徐沛林(1999年):文化营销,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针对企业面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减少或防止经营文化、异域文化的冲突,进而使营销活动适应和融合于当地文化的一种营销方式。后者如王方华等(1998年):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两种观点下的文化营销目的相同,但在营销观念和具体营销策略上却有很大差异。针对目前云南市场现状,即几乎不存在打不进来(外省、外国商品进入云南市场,并占领市场),而主要是闯出去的问题,结合云南特色,笔者认为在重视产品与目标市场文化相适应的基础上,即从企业产品价值内涵出发,制定云南本地商品走出云南,走向各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营销策略。

在发展文化营销上,云南可以说独具特色。它是世界罕见的民俗文化宝库,其少数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别具特色,具有多元性、区域性、边缘性、多态性等特征。丰富的民族人文资源使云南具有其他许多省份不可比的文化优势。全国56个民族中有26个分布在云南,在历史上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人文特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受工业化侵蚀,民族人文特质淡化乃至消失。然而云南民族文化仍独具魁力,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生活价值成为塑造云南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同时,云南地处汉文化、印度文化、东南亚文化交汇的边缘,边缘文化虽也具有目的性,具有一些价值观念,但其本质却并不是达到与消费者价值观的共鸣。而文化营销对顾客满意度尤其关注,它努力通过顺应和创造某种价值观或价值观念的集合来达到顾客的满意。因此,价值观是文化营销的基础,而核心价值观的构创是文化营销的关键,边缘化特性突出。因此,我们可以在一个高起点上,充分利用各种民族文化特色,紧扣民族文化的整体特征,从文化角度对企业产品从设计到销售实施整体文化营销战略。文化营销战略强调文化营销必须是有意识地构建核心价值观念的营销活动。传统营销虽也具有一些价值观念,但其本质并不是达到与消费者价值观的共鸣。而文化营销对顾客满意度尤其关注,它努力通过顺应和创造某种价值观念的集合来达到顾客的满意。因此,价值观是文化营销的基础,而核心价值观的创构是文化营销的关键。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营销,其关键就是云南的民俗文化融入企业产品、品牌、包装销售告示各个渠道,使之深入人心,在消费者心中构建起“云南的产品就是优质、高品位”的产品观念,形成良好的消费导向。

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出现,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渗透。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应顺应这股潮流,把握自身文化优势,以此为契机,走上脱贫致富和腾飞之路。然而,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效益较低,产品没有规模效益,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发展教育,引进先进人才、技术固然是解决贫穷落后的根本措施,但从现状来看,许多经济文化相对发展的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地区,并非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是缺乏市场营销的观念和知识,许多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仍局限于小作坊式生产,只在本地或本省销售,不能打开外地市场。比如大理雕梅,论口感、肉质决不在北京果脯之下,其形状更是独具特色。但大理雕梅粗糙的包装、贫乏的宣传,使其在云南人之外毫无知名度,根本不具备与北京果脯竞争的实力。当北京果脯占据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柜台时,倍受云南人称赞的茶叶、咖啡、橡胶、木材等民族地区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出售。究其原因,一是商品缺少科技含量,生产方式落后;二是对产品营销的特色没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和体现。因此,在民族地区实施文化营销战略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文化营销,打开市场,以销促产,以逆向发展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形成规模经济,推动企业发展。

这样将民俗文化融于营销之中,首先将起到标新立异的效果。标新立异是指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某种独特性并因此而获得的溢价的报酬。其关键在于提供独特性而使买方效益得到提高。文化因素在构筑差别使用价值和传递差别价值信号方面都大有所为。从使用的角度来看,在产品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区别于竞争对手。孔府家酒将儒家文化寓于产品之中,“喝孔府家酒,写天下文章”,酒文化含量使其名扬海外。如果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能将其产品与民族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并融入现代商品观念,必然具有这种标新立异的优势。比如思茅哈尼族地区生产的紫糯米,不仅被视为美食,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元明时期已是贡品,用紫糯米制作的“紫糯米封缸酒”曾获两次国际博览会金奖,但至今在国内的知名度甚低。如果能结合哈尼族的民族特色,辅之以悠久的历史内涵,展开多层次的文化营销,一定能使之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市场的开拓必将带动种植、运输、加工等生产过程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地方经济发展。文化营销的另一影响是利用文化的亲和力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共同意愿,从而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与竞争优势。世博会的召开,使人们在领略云南美丽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朴实、忠厚及其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宣传企业的一种独特的忠诚价值观念,使消费者不仅接受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而且将一种亲和纯朴的民族观念融入人心,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凝聚力。企业表现出更强烈地责任感与进取心,消费者则表现出对企业更执著地忠诚度。在当今竞争激烈、创新迭现的市场环境下,这份忠诚是企业与对手抗衡的无形财富。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营销是将文化观念融合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之中,云南民族地区发展文化营销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入手。从宏观来讲,由于云南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人才相对缺乏,实施文化营销的首要问题是改善营销的外部条件。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功能,对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少数民族地区从资金、技术、人才培训等多方面进行帮扶,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文化营销主体即企业家(具有初级创业意识的创业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培养,因为“企业文化首先就是企业家的文化”,企业家的素质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成熟。另一方面,建立完善营销法规,保证文化营销活动有序进行,也是重要的一环。在这一方面,政府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强制性措施和辅方法来规范营销市场,为文化营销的发展创造基本条件,推动云南商品营销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从企业角度分析,发展文化营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云南民族文化特色:

(一)理念文化

营销理念在企业营销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理念文化是营销文化的精髓。企业在实施文化营销时,应实现五个转变:从企业主导型向顾客主导型转变;从利益驱动型向义利并重型转变;从近期营销向战略营销转变;从封闭保守型向开放创新型转变;从低品质向文化型转变。对云南企业而言,后两种转变更为重要。正是由于近视、保守、低品质的观念,使早在乾隆、嘉庆年间就小有名气的“普洱”茶至今仍没形成民族地区重要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转变封闭保守的思想,制定战略发展规划,进行科技投入和创新,实施现代文化营销策略,对于以民族地区特有资源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商品具有长远意义。

(二)产品文化

产品文化的实施是对理念文化的具体化,是实施文化营销的基础和核心,其关键在于塑造产品的文化形象。在注重产品文化与目标市场文化适应的同时,更应通过设计文化、包装文化、品牌文化来体现其独特的内涵。设计文化需要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充分研究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心理和需要,在产品设计中富于产品特有的民族文化情感、情趣、意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诱发消费者,掌握市场主动权。而良好的包装有助于表达商品不同而丰富的文化内容,向消费者传递商品的价值和信息,引起消费者不同的情绪感受,博得其好感和认同。万宝路的粗犷包装展示了美国西部牛仔文化,我们同样可以运用包装传递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此外,依靠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设计文化、包装文化、广告文化等系列文化作用而成的品牌文化,在企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企业及其产品的综合文化素质。海尔“顾客第一”的品牌文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顾客的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只有最终建立起自己特色的品牌文化,才能真正占有市场。

(三)促销文化

第9篇:文化产品的营销范文

21世纪,汽车行业竞争的重心是汽车的营销,因此如何使用最先进的汽车营销模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是起着经营者密切关注的。汽车的营销不仅应当顺应市场发展的方向,还应当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的心理需求。因此,汽车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不仅会影响到产品的销售量、市场占有份额等,还会对汽车的品牌文化的传播产生影响,文化营销思维走进人文的视野,尤其是品牌文化营销。本文即讨论了汽车品牌文化营销的定义、要素与主要策略,旨在有效的促进汽车的市场营销,提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一、汽车的品牌文化营销

汽车的文化营销就是在汽车营销中加入品牌文化营销的概念,不仅提升产品以及相关服务的加之,更是将汽车文化作为营销策略的核心,通过文化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沟通,维持品牌忠诚度。而在汽车的文化营销中,汽车的品牌文化的传播是最为重要的。品牌文化的营销可以很好的满足传播汽车文化、构筑品牌形象、提升市场份额的多样化需求。我国目前的品牌文化营销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品牌定位存在缺陷。我国的汽车品牌定位普遍为中低档轿车与特殊车型,这种定位的局限直接导致企业动力的下滑。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十分艰难,这时由于外国成熟品牌具有更大的合作共赢的空间。我国汽车企业品牌文化存在的上述问题促使我们必须在分析汽车品牌文化要素与定位基本方向策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促进品牌文化营销的策略,以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

二、汽车品牌文化营销的主要构成要素

在汽车品牌文化营销中,其构成要素是多层次的。第一层就是表露与消费者面前的、可以真切的感受得到的,即品牌的名称与标志。第二层就是品牌的深层文化内涵,如品牌的利益诉求、情感归属、文化沿袭以及个性化特征。总结下来,汽车品牌文化营销的主要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即名称、标志、广告、品牌的延伸与管理。

1.品牌名称

品牌名称可以直接反映企业的文化、产品的特点,因此企业品牌文化营销中第一位的要素就是品牌的名称。好的品牌名称不仅能够直接显示出产品的特性,还能很好地转播企业文化,通过最大限度的包含品牌的文化内容还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公民,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君威”在融入中国文化之后,象征威望与气魄,迅速占领了部分高档汽车市场,成为成功人士的坐骑。“宝马”则以尊贵、活力为代名词,成为渴望张扬个性、寻求成功的消费者的首选。可见,品牌名称对于品牌文化的传播、品牌的营销是至关重要的。

2.品牌标志

品牌标志具有依附于品牌文化的特点,随着品牌文化的不同产生差异。品牌标志一方面可以从直观上影响消费者的认知,提升其对品牌的情感依赖。另一方面,品牌标志还能传播品牌文化,影响汽车的营销策略的制定。例如“别克”的徽章则集中展示了品牌文化的特点,表现了其生动的气韵。此外,品牌标志对于品牌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人们接受信息80%来源于眼睛的特点决定的。

3.品牌广告

一直以来,品牌的广告都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主要手段,品牌广告不仅以其特殊的方式、巨大的视听震撼力影响着人们的认知与情感,还能传播汽车文化,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品牌广告也是品牌文化营销中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广告投放之前,必须考虑消费者与广告内容的文化因素,使广告准确的将其品牌信息传达给受众,宣传企业的品牌文化,促进品牌的文化营销。

4.品牌延伸

品牌的延伸指的是借助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来推出新品牌。品牌延伸一方面可以节省宣传成本,另一方面还能尽快消除消费者的抵触心理,使消费者更加快速的认同并接受新品牌。例如上海通用借助了“君威”轿车的市场影响力,在对其进行外观、功能上的改变之后,以“君越”命名新品牌进行推广销售,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5.品牌管理

在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中,仅仅树立品牌远远不能保证品牌的长久的生命力,因此进行品牌的管理也是传播汽车文化、促进汽车文化营销的关键要素。成功的品牌不仅包括品牌名称的确定,还包括从原料到售后服务整个业务流程。只有这个业务流程的决策与行动都符合品牌文化的设定,才能更好的实施汽车的品牌文化营销。劳斯莱斯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全程的品牌管理不仅传播了汽车品牌文化,还有效地促进了该品牌的营销。

三、汽车品牌文化定位的基本方向策略

汽车品牌文化定位的三种策略,即以产品特点、利益诉求以及整体形象为定位标准。这三种策略是按照品牌文化内涵的层次来区分的,如果能够很好的实施这三种策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既传播汽车文化,又能促进汽车的文化营销。

1.产品特点

产品的特点是品牌文化的基础,以这个方向对品牌文化进行定位,不仅可以在同类产品中突出目标产品,还能不断的强化目标品牌的文化影响力。例如,奔驰轿车以安全为品牌定位方向,创造性地设计了安全气囊与安全客舱,使奔驰品牌的安全至上的品牌文化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2.利益诉求

利益诉求指的是以消费者的利益诉求为基本点对品牌文化进行定位。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的认定不是仅依靠其产品特点,而是体现在这个品牌能够实现其利益诉求的满足上。只有以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为基点进行品牌文化的传播,才能更容易打动消费者,建立其对品牌的心理依赖,实现品牌的文化营销策略。

3.整体形象

在上述以产品特点、利益诉求为基点进行品牌文化的定位的基础上,以品牌的整体形象为基础来对品牌进行整体定位,不仅能够与消费者建立稳固的心理沟通桥梁,还能保证品牌的忠实消费者的数量。企业在对品牌进行整体形象的文化定位时,应当参考目标消费者对其自身的定位,突出表现品牌的独特气质或者文化积淀,这样才能与消费者的自我认知产生共鸣,建立稳固的客户群。

四、传播汽车品牌文化、促进汽车市场营销的途径

本文详细分析了更好的传播汽车文化、促进汽车文化营销的几种途径,即对品牌进行战略定位,构筑企业的品牌文化,并且根据产品的文化特征与定价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辅之以不同的促销策略,这样汽车文化营销不仅可以更好的传播汽车文化,也能有效促进汽车的市场营销,提升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

1.对品牌进行战略性重构

对企业品牌文化定位进行战略性的重构,不仅可以获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还能突出品牌特点,使品牌具备长期的、稳定的市场竞争力。首先,企业必须对企业文化进行经营,这是因为汽车营销会传播汽车企业的文化。只有构建鲜明的、积极的企业文化,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品牌形象,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构建企业文化可以从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品牌的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等方面着手,构建独特的品牌文化。其次,在进行品牌文化营销策略时,不仅要掌握为品牌命名的技巧,为品牌树立鲜明的、易于识别的标志,还要以多品牌的策略引领汽车的营销模式。多品牌的营销策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市场占有率,还可以有效地抵御竞争对手。最后,还应当掌握品牌延伸的策略,这样就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成效,提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2.制定区别化的营销策略

制定区别的营销策略就是指要根据不同的产品文化定于与定价,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只有这种区别化营销策略才能很好的突出产品的特性,在产品文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定价的因素,制定符合产品特点的营销策略。首先,根据不同的产品文化特征来制定营销策略,这是因为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是最为关注的就是他个人的需要。只有突出产品的服务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传播产品的文化,实现产品的市场营销的目标。其次,产品的不同定价也会影响其营销策略的制定。产品的定价可以直接反映产品的特征,传播汽车文化,是制定文化营销策略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定价可以反映不同的消费理念与价值观,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定价文化产品文化的物质化反映。因此,根据产品的文化特征与定价来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才能最大化的传播汽车文化、提高汽车的市场营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