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红色教育活动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俄罗斯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简述
1.以幼儿体验为主,以培养审美能力为目标
俄罗斯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丰富,注重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修养及感受能力,不过分强调幼儿对艺术表现技巧的掌握,所以其艺术活动以幼儿自主体验为主,教师只做适当的指导。这一点深刻体现了俄《教育大纲》的精神:通过让幼儿了解大自然,参与各种审美艺术活动,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目的在于发展幼儿对美的热爱,丰富其精神世界,发展知觉、想象、美感及对待周围现实的审美态度,进而促进儿童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在俄幼儿绘画活动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教师的范画,幼儿多数是看着实物进行创作的,每个幼儿的视觉角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绘画水平不同,所呈现的艺术作品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例如:俄罗斯教师拿来一个被咬了一口的、一面红一面黄的苹果让幼儿进行绘画。因此,在俄幼儿的绘画作品中,有的苹果是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完整的,有的是被咬了一口的。但这样的活动如果在我国的幼儿园,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拿给幼儿的不是一个苹果而是一张范画――一个红红的、圆圆的大苹果,活动结束后幼儿的作品几乎是一样的。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判断强加给幼儿,使幼儿失去了观察、思考、想象的机会,创造力也被极大地束缚了。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艺术教育要以培养幼儿审美情趣为主,一再呼吁艺术教育评价要多元化、人文化、科学化,但类似的教育案例在一些偏远的幼儿园仍时有发生。
2.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兼顾传统与时代,体现民族情怀
俄罗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从引导幼儿欣赏艺术开始,通过创设审美环境,开展各种造型活动,如绘画、雕塑、建筑、手工、贴花等;音乐活动如倾听、歌唱、韵律、节奏运动、歌唱创作等,同时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列出适合该年龄段的详细的学习目录,范围涉及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特色的等等。活动中不仅有水粉、油画等高雅艺术,有手工编织、缝纫等生活中的艺术,还有体现民族特色的套娃、花边、马蹄铁、漆器等内容。幼儿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不仅民族传统文化得以继承,民族情怀得到培养,而且爱国精神得到激发。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更贴近幼儿生活,但缺少高雅艺术的熏陶和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对国家文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例如毛笔书法、国画、京剧、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在幼儿园里只是作为欣赏内容,很少给予足够的关注与传承。
3.给幼儿足够的艺术创作空间,体现人文关怀
俄罗斯幼儿园开展艺术活动时,教师常常组织幼儿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幼儿足够的创作空间,让其自由选择创作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创作出极富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主题思想。
4.重视对幼儿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
俄罗斯幼儿园免费开设各种类型的兴趣班,如戏剧表演、绘画等,幼儿根据兴趣自由报名参加。活动中幼儿自由发挥,在玩耍中学习,没有任何压力,也没有任何形式的考级。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幼儿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努力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孩子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孩子在接受中小学教育之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素养。艺术素养的培养不是靠强迫就能完成的,靠的是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教养,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利用周末带孩子去欣赏歌剧或听音乐会,让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妙,领略艺术的魅力,循循善诱过程中孩子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他们不仅让孩子做观众,还鼓励孩子做小演员,在家中根据自己对剧情及剧中人物的理解进行表演。
二、俄罗斯幼儿艺术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在对两国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进行对比研究后,我们发现俄罗斯幼儿艺术教育对完善我国幼儿艺术教育具有极好的借鉴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注重说教向注重体验转变
要注重引导幼儿从生活中体验、观察、实践、感受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使艺术创作扎根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而不只是进行简单的艺术技能与知识的学习。
2.对幼儿的艺术教育要彰显国家与民族的特色
这里的彰显不只是环境创设中的一种摆放,要注重幼儿的参与性,使民族文化真正成为幼儿艺术教育的活动内容,并使这些内容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3.创设良好的幼儿艺术教育氛围
要为幼儿个性发展提供自然性、童趣性、社会性、动态性的艺术教育环境。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开展了“经历教育行动研究”。所谓“经历教育”就是通过有计划的“主体经历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活动的主角,在教育活动和实践中获得各种经历,引导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追求成功、学会发展。“经历教育”的本质是实践育人,核心是体验感悟,关键是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突出了“三个重点”,即在课堂教学中、日常生活中和大型集体活动中实施“经历教育”。
课程引导,情景体验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我们开发编写的地方德育教材《经历教育活动指导》,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12册,并通过了吉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为了上好这门课,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上好经历教育活动指导课的通知》,将其列入到教学计划,并提出了六项基本要求:加强启发诱导,激发道德需求;创设经历情境,确保主体参与;自主合作学习,勇于追求探讨;有效引导体悟,畅谈成败得失;学会总结,记录经历;科学设计后续教育,形成长效机制。要求教师课后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叙事,积累教学案例。
《经历教育活动指导》完全是以活动和叙事的形态来编写的,它把德育活动课程化,又把德育课程生活化。它的内容是学生的生活事件和实践活动。例如:“我的小舞台”一课(小学一年级),学生把课堂当做自己的“小舞台”,在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下自告奋勇上台表演自己的特长和才艺。他们自导自演,与“观众”沟通,演完后还要请同学们提出意见,回答老师、同学的问题。如:你这项才艺是怎么学来的?你演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小演员”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和鼓励下,初步获得快乐、成功的体验。
我们还把“经历教育”思想引进学科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经历”同课外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相结合,同步实现体验、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历练。市教育局举办了“经历教育活动指导课、德育学科课和学科德育渗透课优质课竞赛活动”,评出市级优质课和优质课教师,并召开了全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德育课教学及经历教育活动”三个层次的现场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亲身实践,寓教于乐
“在大型集体活动实施‘经历教育’”就是通过各种纪念日、艺术节、运动会、军训、夏(冬)令营等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我们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把大型集体活动设计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递进层次、激励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经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把活动当作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参与,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以活动的主角、学习的主人的身份获得各种成长经验,在经历中体验和感悟,形成良好的品德,发展道德智慧,增长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市教育局下发了《大型集体活动实施经历教育的意见》,各中小学都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自身实际,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大型集体活动。在大型集体活动中实施“经历教育”,要注意几点事项: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二是注意把活动成绩与活动育人统一起来,三是要依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四是在活动中着重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自己策划、组织活动,并引导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当一天小交警”“走进神州第一屯――红嘴”“走进咱当兵的人”“红色之旅”夏令营等大型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在经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贴近生活,身体力行
1、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要求,开展宣讲教育活动,在镇内各所学校发放宣传教育资料,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4月28日,邀请纬地律师事务所何宝雄律师在山田中学、楼古中学、__中学开展主题为“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知识进校园活动,共1000多人参加。
3、组织社区矫正青少年开展法律学习。每月3号与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法制学习。谢家村吉某、黄某,黄荆坪村朱某等6名假释、缓刑、管制、监外执行的青少年进行帮教活动,使他们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
1、继续推进“评星建档”工作。今年继续在全镇开展了评星建档活动,对各项资料进行了完善补充。全镇共评选出九星级以上的少年150个,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表彰,并在全镇范围内对表现突出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
2、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月份开展了一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介绍梨树、柚树等果木嫁接技术,近60名社会青年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青年们初步掌握了嫁接技术,提高了知识水平,增强了致富能力。10月13日,__镇关工委、镇农技协会、镇妇联举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讲课的主题是无花果栽培技术。培训邀请了__市无花果种植协会会长陈取才以及2家无花果种植企业的技术人员讲授了无花果的历史、种植技术、种植前景,共有80余名农民参加了培训学习,并组织人员现场观摩了种植基地。目前,__镇各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正在有序地开展中。
3、组织开展征文比赛。镇关工委5月份发出通知,在全镇三所中学开展主题为“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征文大赛,共设一等奖10名。其中我镇推送的山田中学吉丽娟获__市中学组三等奖,南冲完小王、山田中学附小吉依林,船头小学朱乐乐分别获__市小学组三等奖。
4、开展家风家教活动。镇关工委联合妇联先后在杨柳、高田、南冲、狮岩等村开展家风家教活动,培育崇德向善、好学上进、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其中我镇杨柳村在__市“妇女儿童之家”现场推进会暨优秀品牌案例集中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5、创建关协工作示范阵地。2015年我镇新建了关协工作示范镇地,其中鸭头村、黄荆坪村接受了市关工委的基层创建关协工作示范阵地验收,并得到领导好评。加强阵地建设,为青少年提供了娱乐场所,在学习之余有了好的活动场地,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1、开展捐赠活动。5月份联合妇联一起组织了“儿童彩虹包裹”捐赠活动,机关干部共捐献10个包裹,价值1000余元,送给了山田小学的困境留守儿童。
2、组织“保护母亲河”义务劳动。5月4日,镇关工委、镇团委组织镇机关青年干部在__河沿线开展“保护母亲河”义务劳动,对沿线垃圾进行清理。
3、组织参观烈士纪念馆。5月23日,联合镇团委组织机关干部、儿童开展题为“重温红色故事、争做四好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参观了革命烈士寻淮洲故居,观看了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心灵收到了教育,精神得到了升华。还组织了爬山比赛和野炊活动,让青少年锻炼了身体,提升了动手能力。
4、开展庆六一活动。各小学组织了庆六一儿童节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参演了__电视台主办的《屋场里的幸福》——狮岩村专场文艺晚会。
1、开展校车安全大检查。配合综治办、
在开展亲子活动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来陪宝宝活动的看护者大致分为三种:祖辈、父辈以及保姆。当家长把婴幼儿送到亲子活动室后,他们往往感觉“如释重负”,成了不闻不问的休憩者、无所事事的旁观者、不加思考的模仿者……不同角色又都呈现了不同的干预行为(语言干涉、动作干涉、眼神干涉),而这些干预行为却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家长的这些表现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教育对象单纯是面对幼儿吗?如何在亲子活动结束后,给予家长在教养方面后续的帮助和影响?如何通过亲子活动的平台使得家园共同成长,共有所获?让我们一起走进亲子活动,来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行为吧!
(以下幼儿姓名均为化名)
案例一:
幼儿姓名:多多
观察班级:亲亲班(1岁~1岁半)
观察实录:
今天多多依然是妈妈和奶奶一起陪同来到班上的,一进门多多就往小球池那儿蹒跚着走去,妈妈示意要和老师打招呼,他头也不抬地继续在球池里翻球,我没有勉强,而是用球来吸引她的注意:“多多,拿个红球给老师,好吗?”多多立刻停了下来,先看了看老师,接着迅速低下头开始找,而他的手毫不犹豫地准备去拿黄球!球。这时,妈妈一把抓住了多多的手,并用另一只手顺手拿了一只红球递给多多,并纠正他:“这才是红球!”多多接过妈妈手上的球交给了老师。
分析:
多多是个插班来的宝宝,据了解他还是个早产儿。所以家里人对他呵护备至,妈妈为了他还特意全职在家照顾,奶奶也专门从老家赶来一同养育。从多多来上课的第一天,妈妈就很担心他会跟不上,老师向她介绍了最近的学习内容都是围绕认识红色,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引导孩子关注红色。妈妈也很认真,并告诉老师在家里不停地教多多认红色物品,但是今天多多还是拿错了球,能看出来,妈妈觉得很着急,迫不及待地纠正孩子的错误。其实,作为家长要给予孩子尝试错误的机会,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孩子的学习是螺旋上升式的,在认知上偶尔出现模糊概念是正常的,家长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等待!
案例二:
幼儿姓名:晨晨、洋洋
观察班级:亲亲班(1岁~1岁半)
观察实录:
(片段一)今天的认知活动是把大号的雪花片投放到开口的鞋盒里,晨晨很认真地倾听老师介绍玩法,她很感兴趣。轮到晨晨选游戏了,她直奔今天的新游戏雪花片,选了一个维尼熊的鞋盒高兴地走到妈妈身边与妈妈开始游戏起来。晨晨很有耐心地一片一片地将雪花片放进“大嘴巴”里,而妈妈则在晨晨放的过程中反复帮助她巩固认识红色。游戏反复进行了两次,妈妈建议她去换个游戏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玩过的“小飞人”,但展晨对鞋盒游戏情有独钟,还意犹未尽呢!她表示不愿意更换。于是妈妈没有强迫她,而是在第三遍进行游戏时提出了新的要求:把红色的雪花片放进“大嘴巴”里,晨晨饶有兴致地又玩了起来。
(片段二)今天的洋洋很不在状态,上课时总往球池里跑,被外婆抱回来好几次。到选游戏时,还没轮到他,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冲了上来,并且拿起“小飞人”就跑,外婆见状立刻上前干预,试图让洋洋放弃“小飞人”。改选今天新授的游戏。洋洋不肯,开始“哇哇”大哭起来,外婆只好作罢。在玩“小飞人”时,洋洋不用小锤子敲,而是用手乱砸,外婆几次想指导都没有成功,干脆放弃,便开始和旁边奇奇的奶奶聊起天来,而洋洋从头到尾都在乱砸“小飞人”。
分析:
同样是选择游戏的环节。家长们的表现却大有不同。虽然家长们总是希望宝宝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但宝宝们却往往坚持自己的喜好。老师通常会在宝宝选游戏时给家长们教育提示:“请尽量尊重宝宝的意愿!”可是,还是会有家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晨晨妈妈在试图引导晨晨换游戏被她拒绝后,很欣然地接受了宝宝的选择,并且在继续玩雪花片游戏时帮助晨晨提升了游戏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而洋洋外婆在干预失败后干脆放弃了对洋洋的指导,和旁边的家长聊起天来。晨晨越玩越有兴致,在游戏中找到了乐趣;而洋洋却蛮横霸道,离规则越来越远。可见,亲子课上家长的指导只是个小小缩影,这短短的游戏时间里就能反映一个家庭或者说宝宝的看护者对宝宝的成长影响有多大。
案例三:
幼儿姓名:星星
观察班级:乖乖班(1岁半~2岁)
观察实录:
走线的音乐开始了,星星排在队伍的最后,走到一半时他就开始往地上一坐,不愿意再自己走了,妈妈见状二话没说就把星星抱了起来跟在其他宝宝后面走。认知活动是玩桩板组游戏,一开始坐下来星星还比较感兴趣,连续插了好几根小棒,而妈妈只是坐在一旁看着他玩,没有任何参与和指导。突然,她把星星抱起来给他整理衣服,这下打断了星星的游戏,他有点不乐意了。过了一会儿,她又拿起水杯让星星停下手里的游戏喝水,第二次打断了游戏。再次坐下来玩游戏的星星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热情和耐心,还没有插完所有的小棒就开始一根根拔了出来,反复了几次后,他已经对此游戏毫无兴趣了,于是他便开始满地爬。老师上前试图引导星星再回到游戏中去,这时妈妈冲了上来解释说:“这个小孩没耐心,做什么事都这样,可能还是年龄太小了,不适合来上这种课,根本坐不住。”说完又拉着星星去洗手间了……
分析:
由于星星身体较弱,所以妈妈对他的生活照料方面很关注,以至于无时无刻不担心他受凉了,口渴了,是不是想小便了……确实,正如妈妈所说,星星的耐心和坚持性不够,经常玩游戏玩到一半时就放弃了。今天的走线和游戏环节他都进行了一半就放弃了,而我们往往会把责任都怪在孩子身上,殊不知这往往都与家长平日的教育引导有关。走线时,星星走到一半就准备放弃,而这时妈妈不但没有鼓励他坚持,反而直接接受了他的软弱。再来说说游戏时,妈妈有没有给星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呢?我们习惯性地总是抱怨孩子做事没长性,仔细想想,作为家长你是不是会有时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地打断宝宝正在做的事呢?星星在专注地插小棒的时候,妈妈总是不时地帮他整理衣服、给他喝水……这就是影响宝宝做事不能有始有终的因素之一。思维活动需要连续性,宝宝经常受到干扰和打断,他的心就静不下来。长此以往,宝宝做事就会缺乏坚持性了。
案例四:
幼儿姓名:浩浩
观察班级:乖乖班(1岁班~2岁)
观察实录:
今天的浩浩心情似乎特别好,一进活动室就生龙
活虎,一刻也停不下来。只见他先钻进球池里乱扑腾一番,然后把球一个个往外扔,接着又来到了“小厨房”,把篓子里的小碗全都倒了出来……看到浩浩有这样的行为,爸爸没有任何反应,而是拿着衣服。一声不吭地跟在他后面。开始上课了,浩浩依然满活动室乱跑。遇到他感兴趣的内容时,就爬回到地垫上来,坐一会儿后,又开始“游荡”,彩虹隧道、软滑梯、屏风里……都有浩浩的身影。到了游戏时,他终于坐了下来,钓了一会儿“鱼”就开始去抢旁边宝宝的钓鱼竿,被爸爸制止后,浩浩跑到玩具柜又选了奶粉罐的游戏,插了几根吸管后又开始厌倦了,刚准备放弃时。老师走上前去鼓励他做事要有耐心,要坚持做完,并引导爸爸坐回到浩浩身边进行指导。过了一会儿,十几根吸管全都被了奶粉罐,浩浩得到表扬后显得很兴奋。居然饶有兴致地开始玩第二遍了……
分析:
我园在十年践行陈鹤琴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诠释了“做中学”的内涵,即教学方法“四个做”(做中学、做中想、做中去发现、做中求发展)、“三个凡是”(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是孩子自己能说的,应当让他自己说)……在尝试创作过程中培养创造人格。
一、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教师要“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这些观点是陈老在“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提出的,也是在美术教学指导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的,能让儿童操作中获得感性经验的,要去先操作;能让儿童探索的技能,要让儿童去探索。
案例:连着几天了,孩子们都对颜色坐着各种各样的试验。他们在研究怎样让颜色变深、怎样让颜色变浅,那些颜色放在一起更好看等等。在一些孩子兴致勃勃的实验着:xx颜色+xx颜色=xx颜色的时候,涵涵像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如果三种颜色加在一起,会不会变成黑颜色呢?她边上的昊昊却问了个别人都没有想到的问题:老师,所有的颜色,都是别的颜色加起来变出来的吗?有没有变不出来的颜色呢?听到这个问题,我追问了一句:你发现有变不出来的颜色了吗?昊昊说:我想变个红色,可是,好像不管用什么颜色我都变不出来。我把这两个有趣的问题抛给了别的孩子,变成了全班的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不断的探索、讨论、验证,孩子们发现了复色和原色。
二、解放儿童的头脑,让想象变为现实
相信儿童,尊重儿童,肯定儿童,是儿童自由创作的前提。教育者要做的是丰富儿童的生活体验,为幼儿提供想象的题目、媒介、资料,使幼儿头脑中能形成表象,以利于儿童通过造型、手段表现出来。
案例:蹦蹦和跳跳(乒乓系列读物的主人公——两只乒乓球)是孩子们从小班时就已经认识的好朋友。发生在蹦蹦和跳跳身上的故事孩子们都已经耳熟能详地说出来。可以说蹦蹦和跳跳的故事是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孩子们到了中班下学期,他们对蹦蹦和跳跳的了解不再停留在书本上的内容了。在和乒乓球游戏的活动中,含含摆弄着两只瘪掉的乒乓球,一会儿她悄悄的对源源说:源源你快看啊,这是乒乓球小雪人,源源反对说:不对的,雪人是白色的,不是橙色的。我觉得它像一只小鸡。你看这是头,这里是身体。含含不服输的说:乒乓球也有白色的啊,我用白色的做它就是雪人了。我在一边看到了孩子们的争论,我把他们争论的话题变成了一个短短的小故事——乒乓小子的奇想。当我把这个故事说给全班孩子听了以后,孩子们说:我也会给乒乓球变身的。有的说:我可以把它变成花朵、有的孩子说:我可以把它变成火箭,还有的孩子说,我可以把它变成小鱼……在孩子们的讨论声中,《乒乓小子的奇想》在继续、在不断完善。并正式编入《乒乓系列读物》中作为我们的园本教材之一。
三、做中求进步,实践出真知
美术教育最忌模仿在前,教师应相信儿童有创造的能力,这并不是说儿童作画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很多情况是儿童丰富的想象由于能力有限难以表达,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不单单表现停留在绘画技能的教授上。更应该把孩子带入真实的环境中,让孩子在其中体验、感受。
案例:在对名画(玩球的人)的模仿创作中,老师先让孩子玩一玩球,根据音乐的节奏摆出一个玩球的造型。在孩子玩球的过程中,老师把孩子玩球的动作用相机记录下来,让孩子作为自身创作的元素。当作品完成时,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创作的作品中的人物动作形态各异。
四、激励创新思维,在尝试创作过程中培养创造人格
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点在于培养儿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通过启迪儿童的创造思维,将认识和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83-03
学业规划是一种新的人才成长观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职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国内高校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学业规划教育,可以准确引导学生明确成才目标,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活效率和质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认清自我、了解就业形势,促进其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增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张莹对部分本、专科学校学生进行了学业规划教育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学生认为实施学业规划有利于明确学习目的、提高综合素质,但缺乏学业规划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没有开展学业规划教育,即使开展也不够重视。尤其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软硬件设施不全、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导致学业规划教育的实施进度缓慢。因此,笔者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业规划教育结合实施,探索实施学业规划教育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学业规划教育的操作性,并在学业规划教育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入,
夯实学业规划基础
学业规划是求学者在对自身特点和未来社会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确定其人生阶段性的事业(职业)目标、确定学业路线,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业发展计划,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获得阶段性职业目标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制定学业规划的必要前提是:学业规划认知、自我认知、环境认知。
学业规划认知 郑昌辉等人曾对高职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50%的学生从来没听说过学业规划,或者不了解学业规划的涵义;15%的学生认为学业规划与就业相联系;55.8%的学生认为学业规划对自身没有任何影响,认为职业规划才会影响就业。据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通过介绍典型案例、社会调查结果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高职阶段进行学业规划的意义:(1)有助于适应高职院校的新生活。在普遍存在的“大一迷茫期”中,学生若能客观分析个人兴趣与潜能、树立现实可行的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将会比较顺利地渡过适应期,以最短的时间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行动方向。(2)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招聘单位十分注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学生有必要通过学业规划正确处理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在学业争先的同时完善人格、修养品德、培养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有利于学业深造。高职学生若准备升学,必须进行合理的学业规划。只有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研究问题、探求理论前沿的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才能获取继续深入学习的机会。(4)有利于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的对接。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若能按照本专业的市场需求对学业进行统筹安排,把未来的职业选择纳入学业规划中,学其所爱、学其所长、学以致用,将会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产生制定学业规划的需求后,可进一步介绍“目标设定的原则”、“SWOT分析法”等,帮助学生了解制定学业规划的维度、方法和步骤。学生初步制定学业规划后,可通过“今日清单”、“本周任务”等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将学业规划目标细化分解并与当前任务相联系,指导学生制定具体、限时、可量的学业规划。
自我认知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是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在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基础上调控自我,完善人格。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系统获得关于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超越自我的方法和策略,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和自身意志品质的弱点。教师可通过开展“自我知觉窗”、“理想我、现实我、镜像我的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生理、心理、社会多个角度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探索自我、分析自我,厘清“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成为那样的人”等问题,为学生制定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学业规划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可结合案例分析、行为训练等方式协助学生着意培养自觉、果断、坚持、自制的优良品质,提高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和意志力水平,从而坚定地执行学业规划、实现理想目标。
环境认知 目前,我国民众对高职教育的社会认知还存在偏差,很多学生是以“无可奈何”、“得过且过”的心态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对自身和学校的悲观情绪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目标和动力。另外,学生都希望所学专业能与个人需要相吻合,在入学前对学校、专业进行了种种想象,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部分学生感到想象与现实有很大差距,因此情绪低落、不安心学习。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分若干主题帮助学生对环境形成全面、客观、积极的认知:(1)结合“情绪调控”主题帮助学生理解情绪产生的机制——事件评价情绪,即情绪的产生是由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鼓励学生理性认识现实,开阔心胸、减少烦恼、积极行动。(2)结合“学习适应”主题向学生讲解高职院校学习的特点——自主性、专业性、选择性、多途性和探索性,帮助学生认清职业教育的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在外松内紧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在学业完成、能力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鼓励学生积极转换角色、明确定位,有所侧重地进行自我设计。(3)结合“能力发展”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优化能力结构的重点——专业需要,协助学生判断能力要素中哪些是必备的、哪些是需要精通的、哪些是当前急需的、哪些是可以长远培养的,指导学生制定适应社会需要又独具特色的学业规划。(4)结合“就业准备”主题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区别——社会责任不同、社会规范不同、社会权利不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时机体验职业角色,缩小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的差距,调整学业规划。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入,
抓实学业规划载体
高职学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升学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等。笔者所在学校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业规划教育相结合,根据学业阶段分层次开展职业定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年级学生的活动围绕“引导适应”开展,旨在帮助学生适应高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培养职业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建设中培养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帮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心理现象,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往;帮助学生确立就业目标或学习深造的发展方向,初步制定学业规划。
二年级学生的活动围绕“巩固定型”开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勤工助学、担任干部等实践活动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提高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注当前学业与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不断完善人格;帮助学生根据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调整学业规划。
三年级学生的活动围绕“总结优化”开展,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实习、实训、顶岗等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指导学生客观评估学业规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职业发展目标,设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定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包括:利用广播、心理网站等媒体营造舆论氛围,增进学生对“学业—就业”心理知识的了解;提供标准化量表指导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素质特点,为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提供依据;组织专家报告、知名校友交流、参观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本行业发展的趋势,增强其学业规划的现实性和前瞻性;依托心理社团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该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可开拓高职学生自我认知与环境认知的视野,使学业规划处于“制定—评估—反馈—调整”动态变化的良性循环中,又可在实践中增强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介入,
落实学业规划行动
学业规划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执行力。书面制定的规划无论多么周密,若不付诸行动,目标终将只是梦想。在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一些有学业规划的高职学生也不是都能实现既定的学业目标,他们或者将规划束之高阁,或者在执行中虎头蛇尾,处于有规划却不实施或实施不持久的境况,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主动介入,帮助学生化言语为行动。
一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强化执行。高职学生有“规”不“动”或者有“规”怠“动”的原因之一是对学业规划的执行缺少强化。强化学业规划执行就是求学者在执行学业规划前充分运用想象,详细罗列出完成学业规划的益处,从而形成积极的心态,增强执行规划的动力,进而产生足够的执行力,确保学业规划顺利完成。这一环节可以借助团体心理辅导实施,例如,班级定期开展以“目标决定方向、 努力改变未来”、“我的未来我做主”等为主题的心理辅导式班会,提供时机让学生充分畅想完成学业的前景,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以保持乐观情绪、优化意志品质、和谐人际关系等为重点,化解学生心理困惑、强化学业规划执行,形成有“规”必有所“动”的团体氛围。此外,还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式班会开展“大家齐鼓掌”、“红色轰炸”等活动,对完成了阶段目标的学生予以精神奖励,激发、带动学生执行学业规划的积极性。
二是个体心理辅导的对症下药。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每个学生都将面临一系列人生的重大课题,如专业知识储备、业务技能操练、智力潜能开发、个性品质优化、思想道德修养、择业深造准备、交友恋爱等,这些人生课题的完成与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影响着学业规划的贯彻执行。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过程中,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加之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社会环境日趋复杂,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例如,自我意识扭曲、学习挫折、人际关系紧张、职业选择迷茫等。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节认知、调控情绪、调整行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业有成。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受重视程度较低,目前尚处于现状分析和理论探索阶段。学生的学业规划不足,对学校意味着教育投入增加、教育产出减少,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学生意味着物质投入加重、心理负担加剧,人生职业发展效率降低。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业规划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高职院校整合资源、提高教育收益,也有利于高职学生增强心理素质,科学规划学业,用较少的“能源消耗”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恒亮.学业规划[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俞国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尹登海.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周西安,王立军.高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J].教育探索,2012(4):83-86.
[5]郑昌辉,张景书.浅析高职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0):170-172.
[6]王珊.试论大学生学业规划现状及开展学业规划的主要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232-233.
[7]张志敏,王晓庆,李睿.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业指导三位共生教育模式的构建——基于学业困难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2):77-79.
[8]张晓霞.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90-93,97.
[9]张莹.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调查[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4):32-35,71.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欠缺,引起了党和政府、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做了诸多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发展依然不平衡,尤其是对于理工科大学而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玄、虚、浅、散”的现象。所谓“高”,就是表现为把文化素质教育写在文件上、挂在口头上,讲起来很重要,做起来旁边靠;所谓“玄”,就是把文化素质教育说得很玄乎,难度很大,贪大求全,难以把握,可望不可即;所谓“虚”,就是把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做表面文章,花样文章;所谓“浅”,就是内容上表现为单项化,把文化素质教育肤浅地理解成唱歌、跳舞等技艺型的单项活动,或者简单地归结为让理工科生学文史,让文科生学理工;所谓“散”,则是表现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文化活动设置上,没有明确的和前后一致的指向和目的,东一榔头西一棒,“东边日出西边雨”。
这些现象从根本上而言则集中表现为:缺乏认识上的统一性、目的上的一致性、内容上的关联性、对象上的针对性、活动上的系统性;实施中表现为临时性、随意性、不持久,内容浅层化、活动表层化,没有很好把握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和设计文化素质教育。
二、实践的基本路径
近年来,兰州理工大学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在教育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上,对理工科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为指导原则,以教育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为培养目标,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体系、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体系为有力支撑,强调教化养成、以文化人、知行合一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学校着眼需求整合资源,优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让大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学习中积淀升华;注重实践行为引导,构建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体系,让大学生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教化养成;熏陶感化以文化人,拓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体系,让大学生在人文和谐的氛围里诗意栖居。并由此,提高了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与办学格调。
三、实践的具体方法
1. 厘清内核把握重点,确立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让文化素质教育在紧贴学生中落地生根
(1)确立教育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的目标。分析总结多年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经验,可以发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具有整体性、弥漫性、渐进性等特点。要使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取得预想的效果,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和设计。首先要厘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学校近年来,把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在教育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上,即在价值根基上懂得做人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内化为德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来规范行为,升华美好心灵,以此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核,而人文知识传授、实践活动开展、环境氛围优化都要以此为目标,并由此来整体把握和设计整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
(2)确立“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原则。“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构成一个整体,深化了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为学校构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
――生活化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文化素质教育。2004年以来,学校每年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题之所在,找出文化素质教育生态链上的“裂点”、“缺点”和“断点”。不难得出结论,对于理工科大学生而言,最需要链接的是人文素质的培育,而其中最紧缺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教育。因此,学校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人文素质教学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的构建中一以贯之。通过活跃和丰富学术文化、科技文化、体艺文化、心理文化、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网络文化、社区文化、社团文化、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等,把学生生活转化为文化素质教育资源,使人文素质教育饱含生活元素,富有生活气息,融入和渗透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充满生机活力,实现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全员覆盖,全过程开展。
――人文化就是从关心人、尊重人入手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和核心内容,更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首要着力之处,是由外在的教育进入大学生内心世界,把文化知识内化为文化素质的钥匙和媒介,正所谓要以爱心育爱心。学校在文化素质教育中,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活动开展,都注重从点滴小事中去感染人,从具体工作细节中去感化人,把人文精神的理念外化为人文关怀的行为,以人文关怀的行为感染和影响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诗意化就是以精神生态和审美趣向来提升文化素质教育。学校在文化素质教育中,注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以审美活动为载体,以情境互动为表现,通过凝练和宣传学校“红柳精神”,打造红柳品牌文化,优化校园人文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强化引导作用,以高尚,高格,高雅,熏陶之,感染之,化育之,引导大学生从中体味、感受精神的自由和内在的幸福,使大学生在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里诗意地栖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滋润。
学校在“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原则的指导下,以教育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构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组织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较好地解决了“高、玄、虚、浅、散”的问题,使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认识更加统一,目标更加一致,内容更加系统,氛围更加浓厚,特色更加鲜明,由空中落到地面,由虚浮变为实际,由散乱趋向系统,渗透融合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2. 着眼需求整合资源,优化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让大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学习中积淀升华
课程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主渠道。学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学校教学资源的实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内容,对原有的文化素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增强了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性和各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构建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内的,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使大学生文化素质在文化知识体系的学习中积淀升华。
(1)整合课程模块,优化课程体系。学校从1994年开始在大学生中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经过近20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全校本科生中逐步开设了100多门人文素质选修课程,规定学生必须修读5个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并在2006年、2010年两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收缩战线、优化结构、凝练特色、服务学生的要求,对分散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进行了规划、整合、完善,凝练为历史及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经典名著赏析教育课程、思维及道德养成教育课程、政治法律素养教育课程、知识普及教育课程五大课程模块,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进而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规划体系和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努力为学生构建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哲学导论、科学技术哲学、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读、西方文化概论、大学生实用心理学等13门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精品课程。同时,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使二者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让学生感受到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还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目标指向的一致性,同一性。
(2)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学校积极推进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通过组织教学观摩、参观、专题讨论、集体备课、学术沙龙等,积极开展文化素质类课程教学特点规律的研究,主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普遍采用了情景式、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和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启发思路,加深认识。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校改变原有的纸笔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将文化素质类课程成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加重论文及答辩式、案例分析式考试的份量,以等级制取代百分制。这种考试评价方式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考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达到了以考促学、以考促思的目的。
(3)加强队伍建设,编选精品教材。学校成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配备了专业老师,制定了教师引进和培养计划。通过开展培训学习、加大引进力度等措施,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购买大量的文化素质教育类书籍、影视资料等,丰富学习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校教师和校外专家编写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教材,选用教育部推荐的文化素质教育优秀教材,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和授课的质量。
3. 注重实践行为引导,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系,让大学生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教化养成
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是一个知行合一、教化养成的过程,而其主体实践和切身体验活动,是将文化知识内化为文化素质的重要环节和根本途径。学校通过科技学术、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为三大支撑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平台,组织大学生开展系列化、届次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将文化素质教育从课堂拓展到实践,从课堂外延到校园,延伸到社会,由耳濡目染到身体力行。近年来,学校先后在校内、省内外建立了一批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红色圣地参观研讨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经典诵读活动、读书演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知识储备服务社会,亲身参与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之中,不但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挖掘了自己的潜力,体验了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带来的快乐,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这种价值体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人文精神的情感体验和主体认知,升华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励他们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学习进步的实际行动。
4. 熏陶感化以文化人,拓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体系,让大学生在人文和谐的氛围里诗意栖居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很大程度上是在一定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文化活动氛围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近年来,学校以红柳品牌文化为引领,通过积极拓展、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突出校园文化的人文内涵,让大学生在人文和谐的氛围里诗意栖居。
红柳精神是兰州理工大学90余年形成的办学特色和光荣传统,学校深入挖掘红柳精神的文化内涵,打造了一批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富于创造性的红柳品牌文化。学校推出的“红柳大讲堂”,受到师生员工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创作的诗歌《红柳颂》,已成为师生员工耳熟能详的校园文化经典作品;创办的红柳网,月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
在红柳品牌文化的带动、示范、辐射、提升下,红色文化活动、节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心理文化活动、网络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从学校到学院、社区、班级、社团等各层面全面展开,系列化、届次化的科技学术、文艺体育活动,精彩纷呈,推进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全方位渗透,全方位覆盖,使大学生在人文和谐的浓厚氛围里得到浸润和熏陶。
四、实践体会
以“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为指导原则,构建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实践,深化了对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特点规律的认识。
首先,要遵循“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的指导原则。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为建立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目标任务、方法渠道提供了基本遵循。就是要坚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教育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为目标,以课堂教育、实践体验和文化熏陶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用体系化的知识教育,主体性的实践体验,人文化的表达方式和诗意化的熏陶环境,使教化养成、知行合一、以人化文、以文化人相统一,让大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这样的文化氛围,乐意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快乐,从内在素质上整体提升文化品位和素养
其次,要把握整体性、一致性、覆盖性的基本要求。文化素质教育尽管内容涵盖方方面面,蕴含丰富,但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又具有很强的整体性,是人格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诚信责任、法律和公民意识诸方面教育的整合体。在内容上,要通过建立与教育目标相适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整体优化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教学积淀、实践养成、熏陶浸润等要素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在组织领导上,要通过建立文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保证文化素质教育决策科学化、责任明晰化、管理目标化和工作制度化,各级领导、各部门都能够围绕教育目标协调一致地组织文化素质教育;在教育对象上,要坚持课堂教学、学习实践、氛围熏陶相结合,并积极利用网络传媒等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研习文化知识,开展主体实践活动,接受文化熏陶,立体交叉、动静结合的环境氛围,使文化素质教育覆盖到全体学生。
第三,要采取渗透性、渐进性、持续性的培育方式。要通过学校、学院、社团、班级、社区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把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制定有梯度的和专业特点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在校四年期间能够循序渐进、持续不断地受到文化素质教育。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在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教好、学好。政治教学要掌握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掌握理论。对于政治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一定要认真领会,力求准确地把握运用。二是要从实际出发。要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联系我国重大政治生活的实际,联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联系国际社会的重要政治活动,还要联系目己的思想实际。实践证明,理沦必须同实践相结合.不能割裂,如果理论脱离实践,将成空洞的理论,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政治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一定政治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1.语言严谨
老师上思想政治课,语言要严谨。严谨,是指准确、科学,全面、完整,而不出现任何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在课堂上避免或减少口误。例如,关于讲纸币的定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在这里,"符号"两个字就不能丢。如果遗漏了这两个字,就变成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这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这就是不严谨。又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什么不是"公民",两者之间有何区别?老师讲述一定要准确无误,要科学地讲清楚。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特别是授新课时,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更要注意其概念讲述的确切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2.讲课声情并茂,能激发学习情绪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听觉器官在经受长期不变的声音刺激后,对该声音的感受性就会逐渐地降低,且会导致人的疲劳。音乐之所以能激发人们的喜爱之情,就是因为有各种不同的高低音符,所以语言要富有音乐性。一般地说,在政治课的教材中,内容庄重、政治性较强的,应采取严肃的语调}情感兴奋,就用高亢的语调;而表达伤感的内容,就用舒缓、低沉的抑制语调。政治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教育目标,适度变换自己的语言音调。例如,讲"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时,教师要充满自豪和信心,讲述的语调应是高亢的;在讲"组织的危害"时,教师应充满愤怒激情,语调应是谴责的。
3.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必须贯彻"三个统一"
3.1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教师要把理论、观点讲透,必须把理论同事实、材料有机结合。材料是多方面的,选择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抽象理论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即把虚的东西同实的东西结合起来。一方面能促使学生结合实际思考理解,容易接受和懂得理论;另一方面。由于理论观点是建立在真实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因而说服力强,能使观点在学生头脑中有理有据地树立起来。
3.2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认识问题、品德行为问题,不能以事论事,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学习理论中寻找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和发挥理论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即在全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去没汁和组织教学,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使学生掌握真理性的知识和科学方法。
3.3掌握理沦和掌握运用方法相统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应当在掌握理论过程中同时掌握运用方法,这是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必须统一的要求。要实现"两个掌握统一",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将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方针政策、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怎样看待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曲折以及个人与社会、理想与人生等问题,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思考、讨论问题。使学生体会到马克恩主义的理论观点必须学以致用,才能很好地实现理论与运用相统一。
3.4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离不开课堂教学,但学生需要接触实际,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才能学好理论知识,学会运用理论,并使知识和能力在实际中真正转化为认识和觉悟的提高。因此,开展课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极为重要、不可忽视的途径和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如红色旅游、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夏令营活动、实地考察、演讲、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最能直接解决学生认识中的复杂疑问,能使学生在知、情、意、行、习等各方面受到综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学生亲身体验,感到自己是实际问题的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因而能激发和调动学生求知求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实际知识,增强对理论的理解。
关键词:学习故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策略
G615
“学习故事”的有效运用对于教师自我专业能力可以进行有效的鉴定,并检验自我的教育实践能否有效的满足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材料是否适应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反思以及不断的总结提升自我,完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
一、以“学习故事”促进教师评价能力发展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中,“激励与评价”作为其基本能力之一,主要就是教师利用已有的经验以及逐渐成长的教师素养来对幼儿进行行为解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评价。在进行学习故事的探索中,应当具备何种标准来对教师的标准进行评价来促进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在进行标准的制定后,结合国家规定的《指南》,教师通过幼儿行为对不同的领域逐条对照,从而提升幼儿教学的评价的全面性以及科学性。通过学习故事的渗透,一位幼儿教师描述说“我觉得在学习故事的影响下,自己成长了,在一次次的评价进程中,对于孩子我每次都有新的理解,并且对自我有了新的认识,学习故事的不断渗透使得我又有初次工作的热情以及信心,使我找到了教育者应当具有的角色位置”教师的自我描述中,更加证明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只有教师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故事,教师可以加深对幼儿的理解,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深深的沉浸在自我的成就感中,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学习故事能够提升教师的沟通合作能力发展
学习故事本身就有一定的魅力所在,学习故事可以帮助记录者突破时空,将自我学习和周边的群体学习结合到一起。教师们可以通过更为优质的专家资源获取更为精准的学习,也可以和周围的同事进行共同的教学商讨。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描述来讲解学习故事促进沟通能力。
案例描述:小明,在你的带领下,红红、夏夏和华华都对航航进行了安慰,红红为航航擦眼泪,夏夏为航航送小礼物,华华为航航唱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一定会为我们这个集体带来更多正能量的,是吗?老师期待……
专家通过对教师的指引,遇到实际的问题应当更加的针对性专业性的进行问题的处理,从而起到更好的效果。
幼儿专业标准中对于教师的教学途径中,明确的规定了要和家长保持沟通与交流。通过学习故事,教师和家长之间已经冲破的时空的局限性,可以通过现代通信网络为幼儿提供实时的沟通服务,这样家长也会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用心,更加融洽幼儿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家长和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提升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故事能够提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
幼儿教育活动在进行组织的展开时,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幼儿的学习兴趣,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游戏中。下面是一个幼儿教师对于学习故事组织能力提升的感悟“初始写学习故事时,很多环节本身也是无厘头的,出现了很多混乱的情况,对于回应环节,一般都是盲目的加以鼓励,通过学习故事的培训,深刻的体会到组织活动是要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有幼儿感兴趣,才能更好的促进其加强自我的表达,更好的发现幼儿的兴趣培养,在课堂中我讲述了指纹的探索、恐龙的奥秘、宇宙的起源等各种故事,孩子们也是在期待中参与我的课堂”从这位教师的语言中,无不体现出教师的自豪感。根据幼儿教育的兴趣生成活动,就是教师组织能力的提升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的有力依据。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种心理倾向的转变,主要就是表现在对个体的行为导向上,一般来说,教师有何种教育观念,就会表现出何种行为导向。教师通过学习故事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儿童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的组织专业能力。
四、学习故事能够提升教师的记录能力
在幼儿的学习中,对于幼儿的行为记录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对幼儿进行真实的行为记录,可以在之后的教学中提供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因此,在进行学习故事的编写中,提升教师的记录能力是一项基本的要点。
学习前:今天,和几个小朋友参观了建筑工作室,他们就犹如建筑工人一般,将砖头从桌子上搬到地上一样,在地上铺了大大的一片。不一会,一片砖就已经在地上形成了两层墙壁。学习后:你着一身粉红色衣服,面带微笑来到了教室门前,向老师深深的鞠躬招呼“老师早上好”,我深刻的感受到幼儿对于生活的热情以及对于老师的尊敬,在幼儿面前,我也应当更加加强殷切的关爱,保护好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经过不断的联系,我们明显的感受到练习后的教师其语言更加的优美婉转,记录能力也大大的提升。学习之前的教师,其语言较为刻板,仅仅是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总结,有应付差事之嫌。经过训练后的教师对于记录更加的用心并自我陶醉在幼儿的爱之中。在经过端正的态度的学习中,自主掌握学习方法,加强自我记录,教师的记录行为就逐渐从客观描述到主观感知进行转变。学习后的教师描述中有“面带微笑、深深鞠躬”等对幼儿的准确描述的语句,显示了教师日渐增进的语言描述能力。在教师的不断成长中,“深深的感觉到做事情最重要的还是态度,态度端正,才能将事情做好,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站,对幼儿的教育影响深远,只有给予人性化的幼儿教育,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教育的真正发展”要提升幼儿教育的教师专业能力,学校提供的一些客观的外部环境固然极为关键,但是教师自身的主观意识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只有端正态度,通过学习故事的深刻体会,才能更好的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五、Y束语
学习故事为教师专业的的主观意识的提升以及知识的积累提供了一个契机,不断的提升其发展空间。唤醒了教师的专业情感,充盈着教师的专业能力的进步,促进着整个教学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