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生活用水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用水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节水型社会

0 引言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随着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大武口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不仅关系大武口区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及发展,也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实利益。

1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位于宁夏最北部,东至宁夏平罗县,北至简泉农场,南至姚汝公路,西至贺兰山东麓。是宁夏煤炭、电力、化工等重要的工业基地,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总人口29.86万人,农业人口3.86万人,是一座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

1.1 大武口区水资源量和配额

1.1.1 引黄(地表水)分配指标

大武口区引黄水量分配指标为0.42亿m3,2012年用水量为0.47亿m3,超用水量500万m3。其中农业引黄水量为2670万m3,生态引水量2100万m3,

1.1.2 全区地下水资源量

大武口区地下水资源量有0.85亿m3,由于是工业城市,地下水开采量大;加之,近几年,生态绿化的大力发展,使我区用水较为紧张。我区共有供水机井171 眼,其中农业灌溉机井62眼、工业供水机井100眼、人饮工程供水机井9眼,年开采水量为4200万m3,大武口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14亿立方米/年。

1.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情况

1.2.1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目前,石嘴山市3大武口区共有集中开采水源地(城市饮用水水源地)3个,分别为:石嘴山市第一水源地(北武当沟水源地),南接大小风沟,北连大武口乡土长城,西靠贺兰山,东到二农场渠,总面积44平方公里,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6万立方米/日,实际开采量8万立方米/日,处于超采状态。石嘴山市第二水源地,东到简泉农场九队,南至明水湖北侧,西抵潮湖六站到明水湖四队一线,北临宁煤集团太西二矿农场,总面积52平方公里,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4万立方米/日,实际开采量2万立方米/日。石嘴山市第三水源地(工业园区水源地),北至潮湖渔场,南抵前进农场一站四队,西起煤机二厂砖场,南至包兰铁路,总面积94.5平方公里,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8万立方米/日,实际开采量6.5万立方米/日。目前,该水源地尚无城市统建供水井开采取水,主要有企业自备井开采取水。

1.2.2 地下水资源保护情况

一是,科学合理划定水资源保护区,明确了城市集中饮用地下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二是,坚决取缔水源地保护区内主要污染源,对水源地内影响饮用水供水安全的污染点进行了清理整顿。三是,依法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力度。建立了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的水政执法队伍,依法查处水源地违法水事案件,从源头清理可能对水源地造成的污染。四是,制定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动态监测与应急预案,建立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突发性水污染月报制度和城市供水源地巡查、巡检制度,提高了对水源动态监测和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2 用水情况

2.1 用水量

大武口区年用水资源为8970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为2670万m3,生态用水量为2100万m3,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为4200万m3。

2.1.1 生活用水

主要以地下水源为主,用水量为600万立方米/年,占总用水量6.6%。在用水分配上首先满足居民生活用水需要,因此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总量和用水标准都在逐年提高。

2.1.2 工业用水

主要以地下水源为主。用水量为0.36亿立方米/年,占总用水量40%。大武口区是工业城市,工业用水主要集中于耗水量大的电力、煤炭、化工等行业。

2.1.3 农业用水

主要以黄河水源为主。用水量为0.267亿立方米/年,占总用水量30%。但随着黄河引水指标的减少,大武口区成为禁稻区,低洼地带不能种植水稻,导致许多土地荒芜。

2.1.4 生态用水

主要以地下水源和黄河水为主。用水量为0.21亿立方米/年,占总用水量23.4%。

2.2 用水量不足,用水高峰期出现争水现象

由于干旱缺水,每逢夏季用水高峰期,出现绿化用水和居民用水争水现象,为确保用水,城市绿化浇水时间只能调整到晚间进行,错开居民用水时间。

3 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大武口区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190-221.4mm,而蒸发量却高达1444-1797mm,属于典型资源性缺水城市。虽然大武口区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征收水资源费,加大计划用水管理力度,对超计划用水单位实行累进加价制度,一定程度缓解用水紧张矛盾,但要解决大武口区日益突出水资源矛盾问题,必须积优化水资源配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3.1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3.1.1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大武口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全面实行总量控制。在地下水已经出现超采的地区,一律不再审批新增取水;确需新凿井只准原位更新,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达到区域,一律不准凿井。通过取水许可审批,有效控制乱凿井的现象,严格进行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使开采地下水资源总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3.1.2 建设节水型社会

为使节水型社会更好的创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节水型城区。一是,全面推行了节水型用水器具,提高了生活用水节水效率。抓好了新建建筑物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安装使用及推广,对原来浪费水严重的器具进行更换。二是,加快了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了输配水管网漏失率。

(2)节水型学校。在学校成立了创建“节水型学校”领导小组,做到节水从娃娃抓起。

(3)节水型社区。以典型社区为示范,在社区推广节约用水,唤起居民节约用水意识,社区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3%,小区人均月用水量≤4.8m3,节水型效果明显。

3.2 发展节水型农业

(1)采用高效节水技术

城市和郊区、公路两侧公共绿地,全部采用喷灌、管灌、滴管高效节水措施,使节水率达到60%以上。

(2)种植节水高产作物

主要种植蔬菜、高杆作物,避开用水高峰期,达到节水15%的目标。

(3)调整种植结构

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不种或少种生长周期长、用水量大、产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农作物;鼓励发展新型的生产周期短、产量高、耐干旱、四季皆宜的农作物。

3.3 利用山洪水

加大投资,依托防汛工程,拦蓄贺兰山东麓洪水,充分利用降雨、山洪水,使雨洪水资源化,以满足农业和生态用水需要。

3.4 抓好城市污水再生回用

大武口区已建设4万立方米/日中水处理厂,日处理中水3万立方米,中水在城市生态用水、城市景观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中水回用于绿化。处理后的中水可用来绿化,年节约水资源200万方。

2)中水回用于工业用水。在满足不同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中水回用于工业用水,企业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引导企业淘汰耗水量大、能耗高、用水效率低、污染严重的产品,严格控制耗水多且污染大的项目上马。中水的利用给企业节省相当可观的水费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大武口区处理的中水已广泛回用于电力、钢铁等行业,节约水资源。

3.5 合理开采地下水

大武口区从地下水资源量整体而言未出现超采,但在城市及工业布局集中的西部沿山地带部分区域出现超采,要解决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或生态用水。严禁审批新增取水,改造解决工业用水不足的矛盾。

4 结束语

总之,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增加社会赋予水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褚俊英,王浩,秦大庸,等.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01).

[2]贺国庆,邝永韶,何丹,等.对建设广东省节水型社会的对策研究[J]. 水文,2006(05).

[3]赵建华.节水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J].山西水利,2006(02).

第2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区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

第三条市区节约用水遵循统筹规划与综合利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节约奖励与超额加价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市区节约用水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具体负责市区节约用水的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经贸、规划、水利、城管执法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市区节约用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考核定额并实施城市用水计划管理和对生活用水、工业用水进行定额考核;

(三)组织和指导单位用水的周期性水平衡测试工作;

(四)负责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节水设施的评审工作;

(五)组织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

(六)指导城市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推广中水回用设施与节水型用水器具;

(七)负责城市节水的统计工作;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任何用水单位和个人均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市人民政府对在节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产业结构布局以及招商引资项目,应当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环境容量相适应,限制高耗水项目,发展节水型工业和服务业,建设节水型社会。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编制城市节约用水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城市节约用水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八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节水设施设计方案应当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前,报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备案,节水设施设计方案不符合要求的,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修改意见。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水设施的验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

第九条有关单位在建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和处理设施时,应当因地制宜地建设回用水设施。推行分质供水,提高生活用水效率;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

新建宾馆、饭店、住宅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设施和其他建设项目,应当逐步建设中水利用系统。

第十条城市供水企业、用水单位、物业管理单位和房屋产权单位应当加强供用水设施、设备、器具的维修管理,定期进行管网查漏,降低漏失率。

第十一条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和节水型工业用水工艺、设备。

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应当按照有关部门公布的名录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生产、销售、使用淘汰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器具和产品。

第十二条工业用水应当采用节水型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生产设备冷却、锅炉冷凝以及洗涤等用水应当循环使用,一水多用,综合利用,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得低于国家或省规定的标准。

第十三条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建筑施工等用水,有条件利用河网水、再生水的,不得使用自来水。城市绿地、树木、花卉等植物的灌溉,应当推广喷灌、微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

第十四条从事洗浴、洗车等高耗水服务行业,应当采取节水措施。

洗车行业应当安装和使用循环用水设施,推广无水环保洗车技术。

第十五条用水应当安装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计量设施。

居民用水实行计量到户的一户一表制度;其它用水应当实行总水表与分水表分别计量的二级计量制度,生产经营用水与生活用水应当分别计量,工业企业的主要用水车间和用水设备应当单独安装计量设施。

第十六条用水单位应当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合理评价用水水平。经测试或评价不符合节水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

月用水量在5000立方米以上的用水户,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水量平衡测试;月用水量在5000立方米以下的用水户,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水量平衡测试。

第十七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定额用水标准,制定合理的用水考核定额,同时,建立节约用水考核制度。

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应当定期对用水户进行节水指导和考核。

第十八条月用水量在5000立方米以上的单位,其用水计划原则上按用水考核定额进行核定。

月用水量在5000立方米以下或用水途径和产品结构复杂等难以采用定额考核的单位,其用水计划可采用前3年同期平均用水量等方式进行核定。

第十九条用水单位调整用水计划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因扩建、改建、产品结构调整或生产经营发展原因而需要增减用水量;

(二)水的重复利用水平、用水单耗达到规定标准;

(三)经水平衡测试或节水评估,确需调整用水计划;

(四)已实施节约用水措施,且内部用水设施、管道完好,用水器具符合节水要求;

(五)不影响他人用水权益和公共利益。

用水单位要求调整用水计划的,可向原核定机关提出申请,说明调整的理由。核定机关应当及时进行核实、调整。

第二十条居民生活用水根据条件逐步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价格向市民基本生活用水倾斜,其它用水实行超计划(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

阶梯式计量水价水量基数和超计划(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幅度,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二十一条超计划(定额)加价水费应当按规定期限缴纳。对逾期缴纳的,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拒不缴纳的,可停止供水。

第二十二条用水单位通过节水措施,年度用水量低于核定的用水计划或定额且节水数量较大的,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考核后,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工业企业也可从节水水费中按比例提取一定费用专项用于奖励企业内部节水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

第二十三条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逐步调整水价,建立激励节约用水的水价机制。

第二十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强化城市节水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用水户的用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节约用水统计制度;用水单位应当建立用水管理制度,做好用水统计工作,按时向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填报用水报表。

第二十六条用水户应当对节约用水监督检查人员的工作给予配合,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拖延或者谎报,不得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3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一、包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节水工作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节水管理机构。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于市水务局。依托全市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优势,依法在全市实现了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取水许可、统一水资源费征收的管理制度,形成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各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各级节水管理网络,保障了具体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健全法规政策体系,开展节水技术研究,提高节水技术含量。2002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决定》把我市节约用水工作提升到法律的层面。2005年我市在黄河流域首家编制完成了《包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包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包头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规划》《包头市水环境整治与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等30多项基础研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11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一个时期水务工作特别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三是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和实行计划用水。包头市不断加强取水许可审批和计划用水管理,科学核定取水许可量和用水计划指标,根据用水定额、经济技术条件以及水资源配置方案,制定年度用水计划,严格执行计划总量控制制度,城市规划区计划用水率达到100%。建立了水资源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取用水量10万立方米/年及以上用水户的实时监控。针对我市地下水严重超采现象,2010年初,市政府组织开展城市规划区地下水开采专项治理,对城市规划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水源井进行了有计划的封停,实施水源置换,封停自备水源井165眼,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同时,强化定额管理,建立节水奖励、超计划超定额加价和惩罚等相关制度。

四是加强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创建节水型企业。在全市开展了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活动,开展水平衡测试,对用水单位实行了节水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了企业内部三级管理网络,完善了用水管理制度与考核机制。各大企业及用水大户,投巨资完成了多项节水技改项目。

五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结合“南菜北薯”战略,在全市大规模开展以节水灌溉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山北干旱地区全面推广普及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现有水浇地实施全面节水改造;山前黄灌区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结合黄河水权转让,广泛推广渠道衬砌、低压管道、喷滴灌等节水技术,全面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同时,不断加强农业用水管理,严格计量取水,按量收费。全市新增工业项目和其他建设项目取用黄河水,通过水权转让途径解决用水指标,缴纳水权转让费,有力推动了黄灌区农业灌溉节水改造工作。

六是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开展。调整自来水水价,平均综合水价由1.58元/立方米调整到1.94元/立方米,实行计划用水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并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了阶梯水价。为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在自治区政府制定新的全区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基础上,调整包头市城市规划区地下水水费征收标准,城市规划区建成区范围内各类工业、经营服务业、建筑基建、特殊行业、城市绿化取用地下水水费按包头市现行城市自来水供水价格上调100%,取用地下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超出计划部分按规定标准基础上加倍征收。

七是大力实施健康水工程,实现水资源的优质优用。2004年,市委、市政府从水资源优化配置、优质优用的角度,审视城市居民多年来存在的饮水质量问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大力建设健康水工程惠及百万人的决策,并制定了目标。从2005年开始,市政府每年将健康水工程作为为民办好事实事项目列入市政府工作目标重点落实,每年以发展用水人口20万人的目标完成。经过几年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88亿元,不仅使城区132万群众受益,而且成为宾馆、饭店和餐饮业招揽顾客的金字招牌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包头率先成为城区居民饮用健康水的城市。

包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距离节水型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包头市水资源总量不丰富、人均占有量低、黄河取水受指标严格控制。近年来,全市年实际用水总量已接近可利用量,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节水投入机制不够完善。工业节水技术改造主要靠企业的自主投资,农业节水主要靠项目带动,地方财政投资较少,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和激励机制。三是黄河水权转让进展缓慢。用水企业未能及时足额缴纳水权转让费,影响包头市水权转让整体进度的推进。四是污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包头市污水排放量“十二五”时期预计达到1.2亿立方米,“十三五”时期预计达到1.6亿立方米。现有城市污水管网收水能力、供水能力及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能力与城市污水排放量差距较大,污水资源化利用潜力很大,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处理能力,将需要较大的资源规模。

二、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今后一个时期,包头市将按照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十二五”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规划的通知》要求,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认真做好七方面工作,全面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取水许可审批、水资源论证和地下水管理保护,加强用水计量、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控制全市用水总量。

二是严格实行用水效率控制。全面加强节约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实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双下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双提高”。

三是严格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严格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对超标排放的地区,限制企业供水;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四是大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按照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和保护生态的要求,加快建设大青山生态应急水源工程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着力缓解工程性缺水问题,构建“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城乡供水格局。

五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推广普及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积极推进一期、二期约1亿立方米黄河水权转让,建立水权制度,通过农业节水方式,加快调整用水结构。

第4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二次供水 卫生管理 问题 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二次供水卫生管理水平,保护居民饮水健康,我们对几年来的卫生监督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分析,提出监管对策。

1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部分二次供水设施设计不合理,卫生防护设施不够完善

有的小区采取管网直抽的供水方式,由于这种供水方式极易造成市政管网瞬变流的发生,在可利用的富裕水压过低地区或供配水管径较小的地区使用管网直抽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老旧小区二次供水地下蓄水池采用混凝土建造,内壁为砖砌水泥抹面,防渗漏性能差,地下水及污水极易掺入池内;部分高位水箱容积过大,与用户用水量不配套,导致箱内水循环时间延长,余氯消耗殆尽,微生物繁殖;个别水箱设计出水口高于池底,形成死水层,产生积垢,滋生细菌;有的低位水箱(池)设在地下,内壁没有防腐层,水池口露天设置,无盖无锁,甚至无排气孔和防鼠网,污水、雨水极易流入,致使水质恶化;有的二次供水设施在设计施工及安装中,出现上、下水管道配置不合理、生活用水管与非生活用水管相连、蓄水池安装溢流管与污水直通,极易引起污水倒灌造成水质污染。部分老城区的小区消防用水和饮用水共用一个水池,易造成水质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2涉水材质不达标

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有些二次供水设施的水箱、水箱内壁涂料、管材、管件等未取得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部分蓄水池检修口盖、浮球阀接头和各种管道多为铁质制作,极易锈蚀污染水质。

1.3卫生管理措施不到位,不落实

部分二次供水产权单位未建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档案;未制定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制度及水污染应急预案;未按规定对水质进行检验;部分蓄水池得不到常规的清洗消毒。按规定,蓄水设施必须加盖上锁,透气管和溢流管口也要加防护网罩,但有的小区蓄水池没有加盖,或者盖板不严密、锈蚀严重。个别小区管理人员缺乏饮用水卫生知识,不了解相关管理要求,安全防范意识较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负责管理供水设施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格证上岗,但卫生监督部门检查发现,部分供(管)水从业人员没有健康合格证或证件已过期。

1.4二次供水存在多头管理

由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造成卫生监督部门未能完全掌握二次供水设施的基本情况。平日都是卫监人员主动前往小区、单位调查,查实有二次供水设备时,再找到产权人审查验收供水设施,合格发放卫生许可证,纳入监控范围,耗时较多,查实至发证期间存在安全隐患。

1.5饮用水卫生监督力量薄弱

受编制限制,全市生活饮用水与公共场所专(兼)职卫生监督员仅24人,且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据统计,全市供水单位685家,其中市政水厂7家,自建式供水单位41家,二次供水单位99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538家。在二次供水单位日益增多的当前形势下,饮用水卫生监督人员配置数量将越来越难以满足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需要。

2卫生监督管理对策

2.1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审查验收管理

严把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关、设备材料使用关、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关。严格按照《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等规范要求认真对二次供水设施的选址、设计、施工、选材组织检查验收,对不合格的项目必须及时要求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交付营运使用。

2.2建议选择使用卫生安全且抗腐蚀性高的新材料

新建二次供水设施所选用的蓄水箱(池)及输水管材、管件应取得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蓄水箱(池)内浮球阀接头等与水接触的器材应选用无毒无害且耐腐蚀的材料制作。对有些老旧小区已严重锈蚀、腐坏的输水管应及时更换,消除水质污染隐患。

2.3加强二次供水的日常管理,推广新的供水方式

明确所有二次供水单位均应建立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制度、卫生管理制度、投诉处理制度、五病调离制度等。二次供水单位应设有专职或兼职管理员,每天对水的余氯进行监测并记录;设施加盖加锁,安全防范措施到位;设施合格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培训证齐全;定期对水池(箱)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每年至少一次);建有二次供水档案,每年都将清洗消毒记录、水质检测报告等重要资料装订成册存档;建立二次供水应急预案。同时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管,在日常卫生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其改正。随着科技发展,新型供水技术和供水方式的出现将逐步取代过去一楼一泵一套水池的供水模式,建议推广安装使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该设备采用全封闭结构,能有效避免水质受到外部污染的问题,因此这种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只有在投入使用前、设备大修后才会涉及到清洗、消毒工作,可降低维护成本。

2.4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

适当增加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人员配置,提高卫生监督队伍执法能力,更有效地发挥饮用水卫生监督职能作用,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2.5进一步加强二次供水卫生的宣传力度

第5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一)自然环境

××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4′——××°49′,北纬××°51′——××°30′之间,东与××隔江相望,东南与××县毗邻,西南与××县接壤,东北连接××市,西北隔江与××县相邻。县城距省府262公里,距州府208公里。县城东西最大横距53.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6公里。

全县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97%,坝区占3%,境内最高海拔2884.7米,最低海拔926米,相对高差1958.7米。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7.7℃,最低气温-4.4℃,年平均温差13.4℃。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794.4毫米,年平均日照2811.5小时。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和霜冻。

县辖×乡×镇,×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66716亩,旱地68114亩。全县经济收入主要为烤烟、粮食、林业、加工业、经济林果、养殖业。工农业生产滞后,2002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为37364万元。境内东南部、中部商业、经济文化较好,而北部、西部等由于山高地少,经济文化较为落后。

(二)水资源现状

××县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多为南北走向。主要河流有××河、××河、××河、××河。

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丰水年1147.7毫米,枯水年550.3毫米,全县水资源总量19.07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4.87亿立方米,地下水2.29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1.74亿立方米。全县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为6.6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610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4.87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2.9亿立方米。

全县已建成水库、坝塘××座,总库容××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座,小(一)型水库×座,小(二)型水库×座,小塘坝×座,蓄水能力××万立方米,实际供水能力××万立方米。建成引水渠道95条,总渠长318 .2公里,实际供水能力303万立方米。全县耕地面积134830亩,实际灌溉面积76776亩,其中:水田44000亩,水浇地32776亩。由于工程老化,供水设施简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仅为0.24~0.32。

二、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重要性、目的意义、原则、依据、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必要性

××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县,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节水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关键。《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为此,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意义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我县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做到“城乡一体,水权明确,以水定产,配置优化,水价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普及”。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和完善我县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

(三)   原则

    试点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以水定产,城乡协调。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3、注重基础,完善机构,措施配套,广泛参与。

4、立足当地,多方筹措,省州共扶,合理使用。

(四)依据

试点工作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城市供水条例》、《××省取水许可规定》、《××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全国节水规划纲要》、《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五)指导思想

以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保障,合理的资金投入和工作方式为支撑,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六)目标

1、结合我县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总量控制目标。

2、发展目标

(1)农业节水,重点对中型水库灌区以及万亩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带动全县节水型社会化建设。

(2)工业节水,重点行业是水泥厂,人造板厂,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到60%,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下降到50立方米。

(3)县城生活节水,重点推广节水器具和杜绝减少跑、冒、滴、漏。

(4)农村生活节水,重点推广节水器具。

(5)建立健全节水管理体系、法规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节水运行机制和节水产业,提高全县节水意识。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县情,制定出适合我县水资源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政策,编制节水发展规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2、根据我县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主要行业产品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供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配,对供水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方案。

3、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已建工程,按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实现优化配置水资源。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包括水利项目、工业项目以及涉水项目),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

4、编制节水工程规划,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

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进行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行各种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工程措施包括农业节水示范项目,灌区及工业节水改造,集镇供水设施改造,集雨设施建设,工业及生活污水减排处理和回用,引水冲污工程,河道清淤等。

5、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立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包括水资源论证、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三同时四到位、节水产品认证等在内的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6、改革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涉水事务统筹考虑,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实行超计划用水或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

7、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机制和良性的节水激励制度。从水资源费、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水费和排污费等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和地方财政补助经费,作为节水管理专项资金。通过节水专项奖励,财政补助,减免有关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发展。

8、推动节水服务体系建设。搞好节水技术指导,示范培训,建立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根据需要,开展相关专项课题研究。

9、制定节水指标体系,建立监测监督检查系统。建立节水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考核供用水单位节水实施情况,加强对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大户的监督检查。

10、建立节水宣传制度,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循环宣传网站,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周期性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政策认识水平和法制观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认识。

四、试点工作组织形式

××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主体是××县人民政府,由××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具体人员由各相关部门抽调组成,负责试点实施具体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

水利部门负责节水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牵头工作,制定水资源统一管理有关政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优化配置水资源,负责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

建设部门负责县城生活节水,建设、改造供水管网,推广节水器具,制订县城生活用水、节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经贸部门负责工业节水管理工作,进行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行各种工业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

农业部门要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负责做好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

计划部门负责制订水价管理制度,适时、适度、适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

财政部门负责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资金投入。

科技部门负责做好节水技术、设备、器具的引进、推广和指导工作。

五、试点时间

根据省水利厅意见,我县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时间定为3年。

六、试点实施步骤

1、编制实施方案,并报省水利厅审查批准,时间:2003年5月底前完成。

2、实施方案通过审查后,组织编制节水发展规划,时间:2003年12月底前完成。

第6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一、充分认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省水资源总体并不丰裕,既面临水资源区域性、季节性分布不均的困扰,又面临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水环境污染趋势加重的问题。一些地方的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但同时,目前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中水资源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节水措施不到位,节水的潜力很大。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也有利于减少水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确保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研究落实有效措施,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以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基础,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着力进行制度建设,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调节为主的多层次水价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节水机制,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至2010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降到13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6;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到14%以下,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70%以上;副省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其他设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4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0%以上,初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

三、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推进城市节水工作。

1.加快推广应用节水型器具和产品。严格执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标准,逐步更换不符合标准的用水器具,限制销售非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应采用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2.加快供水漏损管网改造。要大力推广管网检漏防渗技术,严格执行《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J187—*),对漏损管网进行全面改造,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

3.加快“一户一表”工程建设进度。通过企业挖潜、采用新技术等方式,努力降低“一户一表”安装费用,提高居民、单位安装“一户一表”的积极性,实现用水实时监控和计量,为分类水价制度的实施创造条件。

4.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程。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中心,建设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示范工程,推行分质供水。鼓励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内建设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

(二)推进农业节水工作。

1.继续组织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工程改造,重点实施渠道防渗工程和管道化灌溉工程。加快灌区骨干渠道及相应渠系建筑物、骨干排灌泵站配套改造和田间灌溉配套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2.积极推行农业灌溉计量工程,加强农业用水管理。结合国家和地方各类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和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灌溉计量的进程。有条件的灌区要全部安装计量设施。

3.提高农业节水的科技水平。农业节水要因地制宜地推行渠(管)道灌溉、薄露灌溉、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秧、水稻强化栽培等粮食生产节水技术;研究推广大棚微灌、山地微蓄微灌等经济作物高效节水型灌溉技术。

4.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旱粮生产,促进节水型农业发展。加强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推广,扩大节水型农业应用范围,重点从蔬菜瓜果作物向茶叶、水果等多种经济作物拓展,从平原地区设施栽培向山区、海岛农业拓展。

(三)推进工业节水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59号)精神,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约用水,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工艺和产品,强化节水管理,实现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2.组织实施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重大节水示范工程,重点推进火力发电、纺织印染、石油化工、医药、造纸、冶金、食品加工等七大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提高行业节水水平。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选择一批用水量较大的企业作为工作重点,推动重点企业节约用水。

3.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型或无水型工艺和技术;大力推广国家和省鼓励的节水技术、工艺和产品;发展和应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冷却节水、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洗涤节水等技术,并配套完善相应设施;开发、生产和推广低耗水的产品,降低水耗;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

4.全面推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将节约用水和减少排污作为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把工业节水与废水排放指标列入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标准,提高循环冷却水、工艺水的重复利用率。逐步完善工业节水指标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节水标准体系、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器具)的研制生产体系。

(四)加强水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工作。

1.加强海水、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沿海地区及海岛要坚持统筹规划,加快建设海水淡化工程。电力、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要大力推广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干旱缺水城市要在社区和新建大型公用项目配套建设集雨示范等工程。海岛和缺水地区要重视雨水、洪水、微咸水和矿坑水的开发利用。

2.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按照《*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合理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一切排污行为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以及破坏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着力整治河道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各地农村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完善农村居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水处理设施。

3.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进一步落实杭嘉湖、甬台温地区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的控制方案,积极推进地表水厂和管网建设,力争到2008年、2010年分别完成禁采区、限采区平原承压地下水深井的禁采目标,遏制地下水超采区的地面沉降。其他地区也应建立地下水位、水质监测管理系统,落实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4.推进水资源和节水管理信息化进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施取用水自动监测,加快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及时反馈蓄、供、用水信息,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加强节水信息管理和交流,完善用水户用水信息统计、上报制度。

四、加快节水型社会的体制机制建设

(一)加强规划指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订实施《*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明确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对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各市、县(市、区)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编制和完善当地“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根据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水环境容量,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节水型经济。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限制建设高耗水项目。

(二)建立健全节水配套规章制度。加快制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规范各级组织和全社会的节约用水职能、义务和行为。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规范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制订《*省海水利用规划》,科学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各市、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有利于节水工作的奖惩措施,细化节水管理,依法履行节水职能,加强监督检查,使各项节水制度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落实相关节水制度。认真贯彻《*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规范取用水管理。对各类用水户均应装置用水计量设施,全面实施有偿用水制度,按实际取用水量收取水资源费或水费,杜绝实行用水包费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用水节水评估、计划用水制度,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三同时”制度(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及取用水单位的“四到位”制度(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

(四)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水资源分配、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进一步完善用水定额管理制度,逐步扩大定额管理范围和定额管理水平。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把用水定额作为用水计划下达和节水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积极开展农业用水定额管理试点工作。逐步推进水权制度建设。

(五)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完善水价体系。完善分类水价制度和供水计价方式,对居民生活用水逐步推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对非居民用户逐步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办法。运用差别水价政策,适当拉大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用水的价差。建立科学合理的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价格机制,制定回用水和再生水的收费标准,鼓励和引导工业、城市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和洗车等行业使用再生水。

(六)建立完善节水科学技术进步机制。贯彻实施《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市节水技术。鼓励节水技改项目,加大节水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支持节水产品、工艺、设备等的研制与推广。各有关部门应根据本行业的实际,跟踪、了解国内外先进技术,组织科技攻关,提高本行业节约用水水平,形成节水技术自主创新机制。

(七)完善有利于节水的财税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鼓励生产、使用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各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资金,支持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创建节水型城市。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改项目,扶持节水设备、设施、器具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政府应优先采购节水产品。采取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水、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的产业化。

(八)建立节水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节水统计工作。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已安装或者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的,使用单位和个人要按规定要求更换或者进行节水改造。对先进的节水技术、产品要及时推广和应用,好的节水经验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对节水工作作出显著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进一步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十一五”期间,各试点县(市、区)的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为加快建立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作有益的探索。

第7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环保设计

Abstract: water is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Water scarcity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restricting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he only way is in agriculture, industry, city life, ect to save the water resource. The number of urban life in the water by the residents water and public buildings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water, the water in most of the process is completed in construction. Therefore, water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ep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urgent problems.

Keywords: architectu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聚集了大量的人员,因此,不论其建设还是投入使用以后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根据权威数据显示:人们用于各种建筑中的材料和资源占到人们生产总量的50%以上。同时在建筑的建设以及使用过程当中产生各种污染,其中光建筑垃圾一项就占到人类所生产的垃圾总量的40%。由此可见,建筑行业是一个高污染和高消耗的行业,对于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环境都有较大的危害。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在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之内通过各种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各种能源的消耗,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污染物的产生。

二、建筑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筑生活用水分布范围大,管理难度大,节约用水的潜力还很大。对于城市生活用水的广大用户来说,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必要珍惜,节约用水意识极为淡薄;对于政府部门和节水部门也往往停留在口头号召多,具体实施方法少,缺少明显的实效。

建筑给水系统设计欠合理,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生活给水系统按规定竖向分区后仍然存在着部分卫生器具配水点水压偏大的问题,据调查部分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是额定流量的4倍~5倍,带来了水量浪费、水压过高、漏水量增加的弊病,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振动,致使管件损坏、破裂。

水价不合理,水价低廉也是造成水量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许多城市自来水售价与制水成本形成逆差,低水价政策的继续实行,不仅有碍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助长了用水的浪费。应合理制定水价或合理制定居民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措施,增收“超量水费”,超量越大,收费标准越高,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减少水量的浪费。

三、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能环保措施

(一)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水压

城市给水管网的余压,一般可以满足建筑低层的用水压力,应充分利用这部分水头。有的工程因为修建贮水池,而放弃使用市政管网的可资用压力,这是能源的浪费,不可取。最好是建筑下部几层采用市政余压供水,上部进行二次加压,上下分区供水,两个分区之间设置联络管,当市政管网停水时,可由屋顶水箱供水。

(二)管材的选用

常用建筑给水管材主要是金属管、塑料管和复合管等。传统的管道系统多采用金属管材,二次污染的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使终端的饮用水质量难以保障。由于金属管材易生锈、易腐蚀、易渗漏、易结垢,可以说是金属管的四大致命弱点。一旦镀锌钢管里的铁与空气中或水中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管道里外都会生锈,并滋生各种微生物,污染管道中的自来水。近十多年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先后立法或建立行业规章禁止使用镀锌钢管作为饮水输送管,并提出全面使用以塑料管为主体的不生锈、无腐蚀、无渗漏、无结垢的优质绿色管材,从根本上解决自来水管道系统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三)卫生器具的耗水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3.5条规定,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而卫生器具的最佳使用水压宜为0.20~0.30MPa,也就是说大部分卫生器具都处于超压出流状态。超压出流的后果是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是额定流量的3~4倍,因而造成水量的浪费。有效措施是控制给水系统配水点的出水压力,在配水点前安装节流孔板、减压阀等减压措施。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节水课题组的有关数据研究,得出配水点处静水压力大于0.15MPa时,水龙头流出水量明显上升。建议高层分区给水系统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大于0.15MPa时,采取减压措施。

(五)空调冷凝水的排放

GB17790《房间空气调节器安装规定》,空调器冷凝水的排放不得妨碍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在夏季家用空调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广大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使用空调产生大量的冷凝水,由于大多数老式居住建筑设计中并没考虑空调冷凝水的排放问题,致使夏季空调冷凝水无组织排放,特别是在有风的情况下,像下雨一样,一方面污染墙体;另一方面未接人雨水口,导致建筑物周围积水,影响通行。有效的办法是,在阳台设置冷凝水立管,进行有组织排放,可以采用UPVC管材。对新建的住宅,一定要考虑空调冷凝水的有组织排放,并且不能与雨水管共用,以防雨水管由于某种原因堵塞,或者当雨水排放量大于该立管的设计流量时,可能造成倒流,发生雨水倒灌现象。

(六)建筑中水的利用

研究表明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只有约40%直接与身体接触,如饮用、烹饪、洗涤等,这部分用水必须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除此以外的其他用水,则无需达到如此高的水质标准,中水因处理费用比生活饮用水低廉,就近输送节约管线,成为节约用水的新思路。在建筑单体中采用粪便污水、厨房废水与其他生活废水分流,粪便污水、厨房废水直接进人市政管网,其他优质排水如盟洗废水、淋浴废水、洗衣废水收集起来作为中水的水源,因此中水的利用是建筑节水节能新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七)屋顶雨水的收集利用

雨水由于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多年来未受足够的重视,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决雨水排放问题上,使之白白的流失。雨水的利用可分为直接利用和作为中水的补充水源。建筑楼顶设置有专门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直接或者稍加处理(沉淀和过滤)用于冲洗厕所,由于我国居民的主要居住方式是大规模公寓式建筑,而不是像发达国家的单体别墅,因此单靠屋面收集雨水远远不够的。在住宅小区、学校、工厂应发展雨水积蓄工程。在降雨充沛的城市,应采用排水分流制,以便于收集使用雨水。

参考文献:

[1]马敬誉,王浩.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0,(23).

第8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绥化市城区位于呼兰河左岸岗阜状台地区,是绥化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境内无天然河流,只有北侧距城区14km的呼兰河和南侧距城区8km的泥河从西翼流过,现状用水全部取自第四系中更新统下荒山组冲洪积砂砾石孔隙承压水。经计算,城市规划区地下水多年平均总补给量为2768×104m3/a,可开采量为2629×104m3/a。

2005年城区共有各类开采井418眼,其中自来水公司开采井30眼,铁路水电段开采井13眼,其它各种自备水源井375眼。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2910×104m3/a,其中自来水公司开采1860×104m3,铁路水电段开采300×104m3,其它自备水源井开采750×104m3。2005年,城区供水工程年供水能力达2310×104m3,其中自来水公司年供水1440×104m3,铁路水电段年供水能力260×104m3,其他自备水源井年供水能力610×104m3。2005年,城区总用水量为2450×104m3,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1420×104m3,占总用水量的58%;工业用水570×104m3,占总用水量的23%;其它用水460×104m3,占总用水量的11%。

从整体用水现状来看,全市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工业用水缓慢增长,而近郊农业用水呈逐步降低趋势。

2“十二五”期间水资源需求预测

绥化市的水资源需求预测是根据绥化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贯彻执行"全面节流,适当开源,加强保护,强化管理"的方针,在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节约资源等因素条件下,研究各规划水平年生活、工业和其它部门对水的需求,考虑了经济发展、国民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布局、城市建设规模等诸多因素对需水量变化的影响。

城镇居民生活需水中考虑了绥化市撤地建市前20年人口快速增长的现实情况,预测2015年,城镇人口将达到38万。综合考虑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需水管理以及节水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需水定额的增长趋势将逐步趋缓,预计2015年城镇生活人均综合需水定额为180L/d,需水量为2497×104m3/a。工业需水是根据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并参照黑龙江省行业用水定额,结合绥化市工业发展情况,预测到2015年城区工业总产值为50亿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节水技术的推广,预测到2015年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5%,综合万元产值需水量为25m3,需水量1250×104m3/a。其它需水全面分析了城市建设的用地需求将造成的近郊菜田面积的减少及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以及城市绿化用水的需求,经估算全市2015年其它需水量为380×104m3。

3水资源的供需分析

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全面普及节约用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生活、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关系、论文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充分的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根据以上需水预测,2015年绥化市共需水4127×104m3,与现状供水能力相比年缺1817×104m3,与城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开采量相比年缺水1499×104m3。

4对策与措施

解决绥化市水资源不足的宏观对策是:把水当做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进行管理,通过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初步建立起用水管理制度,开源与节流并重,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1)积极开源,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利用。为保证绥化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建立稳定的城市供水水源,"十一五"期间应多渠道筹措资金,尽早解决红星水库正常蓄水问题,可新增供水量7000×104m3,保证绥化市供水需求。

(2)全面节流把节水放在第一位,常抓不懈。节约工业和城市用水。工业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一水多用和循环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城镇要大力整修管网,减少跑、冒、滴、漏,提倡中水利用。严格实行行业用水定额,强化用水管理,实施阶梯水价,把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第9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一、强化项目建设,推动供水基础设施的更新发展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尚志市自来水公司全面完成了蚂蚁河水厂水源改扩建工程建设任务,水厂整体布局日臻完善,水处理工艺逐步得以改进提高,稳步运行,供水水质水量得到全面提升,供水逐步朝花园式管理水平目标迈进,日供水能力由原来的不足1万吨/日,提高到目前的6万吨/日。同时,公司顺利完成了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任务,为确保尚志市在特殊情况下应急用水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供水工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极大地满足了尚志市城市发展建设及人民生活用水需要,广大市民及开发区各招商引资企业对公司提供的供水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强化服务措施,推动企业社会形象的根本好转

多年来,尚志市自来水公司始终把解决用户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用水问题作为服务工作重点,围绕服务内容,强化服务责任意识。

公司以用户在供应、营销、维修、施工、接待等方面满意为目标,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服务方式,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努力创建文明行业,构建诚信服务环境,营造优质服务氛围。不断强化了“首问负责制”、“一站式服务制”、“社会服务承诺制”等服务制度,加强了用户接待管理,努力端正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以服务用户为工作出发点,热心接待、解决用户来信来访问题,基本上作做到用户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用户满意率逐年提高,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公司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公司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强化内部管理,推动用水管理秩序稳步规范发展

尚志市自来水公司逐步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手段,堵塞管理漏洞,深入挖潜,认真落实目标责任,确保了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完成,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在用水管理工作中,尚志市自来水公司严格执行用水审批制度,规范用水审批程序,认真按章程扎实工作,较好的发挥用水管理“一站式服务”中心作用,基本实现了 “规范程序、理顺关系、方便用户、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安装抢修工作中,尚志市自来水公司加大了安装、维修、抢修力度,努力做到文明施工、规范安装,依照服务承诺时限,对用户报漏情况,及时到位、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网漏失率,保证了管网的良好运行状态。

在查处违章用水工作中,尚志市自来水公司不断加大稽查力度,做到违章、浪费用水发现及时、到位及时、处理及时。同时,公司在查处违章用水时,能够按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不断使用水稽查工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合法化,极大地维护了公司利益,规范了用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