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龄前启蒙教育范文

学龄前启蒙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龄前启蒙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学龄前启蒙教育范文

淳淳妈妈的话:

我的儿子性格比较内向,听好朋友家长说学英语能培养幼儿大胆开朗的个性,而且又能积累日常英语交流的语言。所以,我在儿子上中班的时候选择了一家外教和中教结合的兴趣班。我陪儿子一起上了体验课,他们的老师是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课堂上愉快轻松的氛围感染了每个孩子。于是我们报了第一期的课程。每周一次我送他去那儿学习,每天在家再把教材的VCD放给他看,有时陪他一起做英语游戏。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儿子给了我一个惊喜:他会主动地和我用英语说说超市里的蔬菜和食物,还会用英语和我问候拥抱,我从儿子身上看到了他对英语的兴趣,变得更自信、开朗。

点评: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长爱好。淳淳妈妈能理智地从自己孩子的发展需要着手,采用亲子体验的方式了解英语特色机构的课程内容与形式。注重孩子学习以兴趣为主。最值得借鉴的是课堂上的英语学习和回家后的家庭环境能相互衔接,给孩子创设可联系的语言环境,使“学得”与“习得”相融,对孩子学习英语十分有益。有了成功感和快乐感,孩子的发展自然会更好。

为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做准备

许多家长对学龄前幼儿学习英语有些困惑,幼儿期学英语究竟好不好?是否会影响幼儿的母语发展?我依据学龄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自己对幼儿英语教学的探索和体会,觉得幼儿期接触英语是可行的,并有其特有的优势,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为英语学习提供可行性

科学家在脑科学方面的研究告诉我们: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语言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期。这是因为幼儿脑内的“布罗斯卡区”(即负责学习语言的部位)在语音辨别和模仿等方面非常灵敏,为幼儿早期学习第二语言提供了基础,使幼儿拥有学习英语的潜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布罗斯卡区”的灵敏性将直线下降,这也就是导致成人学习英语的速度远远低于幼儿的原因。

幼儿自身发展的条件和特点,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优势

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强,对任何一种新语言都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尤其体现在语音学习上。由于母语发音规则对幼儿英语学习的干扰较小,加之幼儿学习可以借助大景的体态动作,所以幼儿能较快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并在简单的交流中增强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相对成人的心译活动(即用英语翻译成中文再转化成英语的活动),幼儿学习英语更有优势。

幼儿学习语言以习得为主,在幼儿期学习英语,不但母语发展不会受损,而且更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学习语言以习得为主,即在成人与幼儿自然而然的语言交流中逐步掌握语言。周围的汉语环境、文化活动都是幼儿母语学习的“潜在课程”,英语无法像汉语那样自然地生成和得到优势发展,所以英语学习不会影响母语的发展。相反许多心理学家通过分析与实践证明,幼儿在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学习上有共性和互惠的作用。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对两者语言学习的作用。拥有双语、多语学习经历的人往往更自信、更大胆,思维也更活跃。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英语的敏感性,如何为幼儿早期启蒙英语做好准备,创设相适宜的环境呢?家长可以有许多方式与途径来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

创设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

选择品质好的双语图书和音像制品,利用空闲时间与幼儿一起分享听英语故事和歌曲的乐趣。因为有趣的故事书,朗朗上口的童谣一定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需要之时家长可以用动作来进行表演,幼儿自然而然会喜欢英语。

购买有趣的英语电子玩具和卡片,陪伴幼儿在玩中倾听英语,在玩中互动英语。家长尽量多说英语,但不要刻意要求幼儿跟读,使幼儿无形中产生压力。

适时用英语给幼儿介绍生活中的内容。学习英语需用最自然的方法,日常生活中家长使用英语的习惯能影响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选择成熟的英语特色教学机构

选择成熟的英语特色教学机构,即拥有良好师资、成熟课程,家长口碑好,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英语教学机构。家长在选择时不要盲目听从单方面介绍,而应该通过现场体验、与老师相互交流中更清晰地了解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幼儿评价等。切忌以考级为目的选择英语特色机构,应更多关注幼儿的兴趣培养与启蒙。

第2篇:学龄前启蒙教育范文

学前阶段素质教育离不开国学经典启蒙教育。因为国学启蒙教育能够“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道德理念,是历代仁人志士千锤百炼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从学前阶段开始推行国学启蒙教育,帮助幼儿从小感受古人情怀,从而培植其爱国情操,也有助于幼儿继承优良传统、提高文化素养。中国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流传下来的,代表某一时期精髓的思想、理念以及相关的作品,是我们祖先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活化石。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国学经典。无论通过口耳传诵抑或是其他方式,国学经典都是需要代代相传的。而学前阶段是接触国学经典的最早阶段,是引导幼儿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最重要时期。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很多幼儿园早就开展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对孩子们开展基础的伦理道德教育,让孩子们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让国学经典进校园,用祖国优秀的国学经典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将国学启蒙教育与学前阶段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收效显著。

二、如何在学前阶段实施国学启蒙教育

1.在诵读游戏中领悟国学经典内涵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每周安排1—2次专项活动。专项活动包括诵读,诵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教师范读、领读、幼儿跟读、齐读、个别读、分组竞赛读或者以朗诵形式呈现。但在诵读过程中需注意时长。游戏因其有很强的趣味性得到很多幼儿的喜爱,它的形式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能激起幼儿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从来达到规范自己行为的目的,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组织幼儿诵读经典,更重要的是设计合理的游戏,让幼儿自主教育。如可以根据《弟子规》的内容,设计《起床了》、《出门了》、《回家了》等游戏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领悟《弟子规》中“出必告、返必面”的优良传统美德。

2.利用环境创设开展国学教育活动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每天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主要的生长环境之一,他们不断地与环境互动,所以,环境具备教育的功能,那么我们可以在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学国学、知礼仪、智商好、情商高”的理念。如闽南的提线木偶、花灯等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泉州市区很多的幼儿园中,我们都可以在醒目的位置看到这种国学艺术,以便丰富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都能巧妙渗透其中的礼仪典籍内容,将国学经典和幼儿园环境有机结合,于细处着眼。例如:班牌、家园共育、走廊、楼梯、盥洗室等等。如主题墙上“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宝宝餐厅”里的“对饮食、勿挑拣”,宝宝客厅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让幼儿们在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理解上述礼仪典籍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3.利用家园共育扩展国学启蒙教育

第3篇:学龄前启蒙教育范文

论坛中多数妈妈对这位“不管孩子事”的丈夫非常不满,纷纷声讨这位爸爸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是,多数妈妈将关注点落在不负责任这一点上,对于这样的行为对孩子将造成怎样的不良影响却没有过多分析。

早教专家认为,在幼儿心智发育阶段、特别是学龄前阶段,父母的共同教育对其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其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父母任何单方面的,或者单一的教育,都没有共同的教育效果好。

研究表明,父母共同用心教育孩子,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反,残缺的家庭教育,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残缺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孩子人文性格的全面、健康发育。

父亲能给孩子坚强的性格,母爱则是孩子心灵的避免港。对于这个贴子中的父亲行为,明显是不负责的行为,这样不仅无助于家庭的和睦,也无助于孩子坚强性格的培养。当然,父母双方任何一方教育的残缺,都是孩子人文性格培养的缺憾,都不利于孩子的人文性格全面健康发育。

父母任何一方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从小失去家庭的安全感。

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爸爸或妈妈的关注,会让他不成熟的心智想当然地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会让他心里产生挫折感与胆怯感,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越来缺乏家庭的安全感,会让孩子心中滋生对外界的不信任感,这将极大伤害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任何一方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心智快乐成长。

在大众的印象里,快乐是孩子童年的符号与象征。但父母任何一方对孩子教育不上心、不尽心,会让孩子的关爱残缺,自然也不利于孩子快乐生活环境的创造,不利于孩子心智的快乐成长。长期下去,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发育存在障碍、产生心理疾病。

父亲教育的缺乏,不利于孩子接受全面的启蒙教育。

第4篇:学龄前启蒙教育范文

“科学”的内涵告诉我们,科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更是一种认识活动。也就是说科学既是结果,又是过程和方法,同时,科学还是一种价值和态度。如,对世界的好奇心、相信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尊重客观事实等。因此科学启蒙教育必须围绕着科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来进行。

大家都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低幼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同样如此,在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探究事物的兴趣、求知的欲望、科学的态度以及认识事物的能力,远比给他们多少科学知识更有价值。因为,成人给孩子的知识必定是有限的,更何况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科学知识产生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掌握知识的速度,所以,给孩子再多的知识,也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然而在科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能力将使孩子终身受益,他们会在兴趣的驱使下,用自己的科学探索方法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科学启蒙教育应强调让儿童去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成人的任务是引发儿童的好奇,为他们创设环境,提供材料,指导他们在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索的技能和方法,最终让孩子自己获得发现,积累知识经验。例如,一个孩子在花园里发现了草丛上的露水,他可能会好奇地问爸爸妈妈:“没有人浇水,也没有下雨,哪儿来的水呀?”如果家长直接回答孩子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孩子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学龄前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即使孩子学会讲这一抽象的科学原理,也只是机械记忆的结果。从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考虑,家长应为孩子创设条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这里的秘密。具体做法如下:

实验一:“水变水蒸汽”。

接一壶水,沿水面的高度在壶壁上做一记号。待水烧开后,引导孩子继续观察水的变化。家长可问问孩子“发现了什么”、“水面为什么渐渐降低了”、“水去哪儿了”,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猜测。水是不是跑到空气中去了呢?让后面的实验来下结论。

实验二:“水蒸汽变水”

准备一个金属锅盖,让孩子感觉一下锅盖的温度(凉),摸一摸锅盖上是否有水。将锅盖放在水壶的上方,观察锅盖上的变化,孩子会惊奇地发现锅盖上出现许多小水珠。亲自实验使孩子相信空气中确有人眼看不见的水蒸汽,遇冷后,它又会变成水。最后引导孩子用实验中获得的经验去解释“草上的露水从哪来”。

第5篇:学龄前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健康成长

前言:

要推进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才的需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就必须重视一切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而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家庭教育。因此,要求每个家庭都要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都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高度重视对儿童的正确的启蒙教育,让儿童能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1. 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影响

1.1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础

父母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幼儿园、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在孩子入园或入校之后,再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教导养成热爱劳动、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成为倍受欢迎的人。另外,在学习上,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起点。

1.2 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后感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时期是人生熏陶和染化的开端,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和生活习惯等。3岁到6岁之间是学龄前期,在这个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家长在此时期要做好家庭教育,从而实现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因为子女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对父母长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父母的教育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长树立权威的强弱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不能是对孩子一味地限制,而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慈爱而威严的高大形象。

1.3 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天性是无法分割的,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当父母开心的时候,孩子也会感染到快乐的气氛;而当父母情绪低落时,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和波及。另外,父母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效仿的重要模板。如果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就会盲目地吸收这些缺点。如果家长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淡定、处变不惊,则会逐渐感染子女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字处理事情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

1.4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优化孩子的心灵

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由家庭步入社会大环境,孩子会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都可能进入孩子的视野中,这个时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日常的琐事,帮助孩子辨别社会中的是非。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的积极阳光,假丑恶的阴暗卑鄙,引导孩子发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优化孩子的心灵建设。

1.5 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思发展的关键

自我意识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教育的关键。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方面。如果儿童能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同时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不怕挫折,勇敢面对,那么就可以比较顺利、健康的成长,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以后儿童入学甚至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自我意识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正确的评价,正确、积极的看待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

2. 家长加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融合

幼儿教育是一件较复杂的事情,单靠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教育是无法胜任的,它的完成要通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成果。成功的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沟通配合。对学前期的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家长的教育理念不能跟随幼儿园教育思想的步伐,将不利于儿童今后的学习发展。作为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要在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教育方式的基础前提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在现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形势下,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在语言、才艺、体能上共同发展,加强孩子各方面的应用能力,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人。这就要求家长首先把握好孩子现阶段的接受能力,做一个详尽的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计划,同时,针对孩子的状态来决定学习的进度,最后确定出来孩子具体的学习项目。此外,在培养孩子多才多艺的综合技能的同时,也要考虑自身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是否允许,按家庭经济能力来衡量应学的科目。

结束语:

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曾仕强,2006,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第6篇:学龄前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随着学龄前教育在我国大范围的推广与普及,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也逐渐成为业界所关注的焦点话题。笔者从事幼儿教育管理多年,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总结了部分看法和具体经验,愿意分享出来,希望对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教师应当树立“幼儿为本”的专业教育理念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部分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过分重视幼儿教育的最终结果,对促进幼儿逐渐进步与提升的培养过程却选择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在他们看来,幼儿是没有行为能力的,因此,这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倾向于自己牢牢控制着绝对的领导地位,习惯于为幼儿安排和布置一切活动。在他们的观念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幼儿起到督促和管理的作用,促进他们的自身素质与综合行为习惯更好地进步与发展。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但将教师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幼儿,导致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与抹杀,也不利于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幼儿心理学认为,相对于成人来说,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更多的好奇与期待,他们渴望自主去积极探索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与自然,渴望以动态的方式体验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精彩历程。这就为我们的幼儿教育事业指明了道路与发展的方向――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动态的方式和手段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为此,教育部特意制定了幼儿教师的行业规则与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广大幼师队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牢牢树立以“幼儿为本”的专业教育理念,以此作为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有效突破点。

例如,在教导幼儿辨认基本的方向方位时,教师就可以在尊重幼儿原有认知规律的基础之上为幼儿设计一个小游戏。如,可以以一个小朋友为中心,在他的周围贴上相对应的方向标签,然后将剩余的孩子分成四大组,并告诉他们,“一会儿老师要从1数到10,等老师数完之后,我希望第一组小朋友能站在贴有‘东面’标签的区域里,第二组小朋友能站在贴有‘西面’标签的区域里,第三组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站在贴有‘南面’的区域里,至于剩下的一组小朋友呢,老师希望你们都能站到贴有‘北面’标签的位置,大家能做到吗?”“能!”孩子们热情高涨,都积极做着游戏之前的准备。

这样一来既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完善,而且还充分尊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东西南北等不同方向的概念与具体的方位,教育效果自然较好。

二、“师德为先”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除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职责外,还承担着思想育人的责任重担,真正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但对外界事物缺乏良好的分辨能力,更重要的是正处于知识积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往往会对他们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这个层面上说,教师肩上所担负的责任不可谓不重大。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充分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爱心、细心、耐心与责任心’这四心准则照亮自己的行为举止,引导幼儿健康茁壮地成长。”

那究竟什么才是“师德”呢?“师德”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概括来说,师德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能对幼儿产生积极、正面影响的高尚品德。具体来讲,则可以升华到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以及宽容、博爱的情操和胸怀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严于律己,逐渐提升自己的师德形象。

幼儿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激烈的言语批评会对他们性格以及思想品德的发展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他们日后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德行操守上自律,在与幼儿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履行日常的教育职责,切莫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这是塑造师德、提升教师职业形象过程中的最大忌讳。

三、“能力为重”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幼儿园再也不是以往单纯“照看孩子”的地方,而逐渐发展成为启蒙教育的重要实施之地。在这里,幼儿不但可以得到系统而全面的启蒙教育,进而为正式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掌握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为建立正常的社会社交关系做好充分的准备。所有这些都向担任教育职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一个幼儿园的教师都不具备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理念或者教育能力,又怎么能要求他们培养出来才能与本领俱佳的幼儿呢?又怎么能为幼儿日后更好地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呢?

因此,结合多年的幼儿教育管理经验,我认为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并以此为基础逐渐使自身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以及教育能力,这既是幼儿教育的战略之道,更是决定一所幼儿园能否得以长远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四、“终身学习”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概念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在以极快的速度迅速更新着,如果幼儿教师故步自封、止步不前,那么他的教育教学方式注定不能充分开发幼儿的个人潜能,也不会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与智力的和谐发展,更谈不上为幼儿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由于面临独特的教育受体,幼儿教师自身必须从心里真正重视‘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不但要积极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同时还要不断更新、优化已有的知识构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态度,做好教师终身学习的典范……”

树立“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既是帮助幼儿教师完善自身教学知识体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教学能力的重要突破点,更是幼儿园未来良好发展趋势的前提要求与必然保障,作为幼儿园的管理层,千万不能对这一教学理念轻视、甚至是忽略。

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教学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作为新世纪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来说,更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摸索和总结幼儿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为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永芬.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教育科研论坛,2011-04.

第7篇:学龄前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机构;科学管理;原则

学前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时代性、科学性,它是幼儿接触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学龄前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对于教育一无所知,对于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不足,尚未形成独有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因此,学前教育机构应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学前教育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科学的管理原则,严格地按照行为标准与指导原理进行管理,科学管理的原则不仅是学前教育机构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也是学前教育机构的指导思想。没有科学管理原则的支撑,就无法实现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目标。根据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实践经验以及客观的规律,科学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向性原则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地指出了“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因此,学前教育机构应严格地遵循方向性原则,才能够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方向性原则不仅包含了减轻家长教育孩子的负担任务,而且还包含了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任务,也就是教育的双重任务。

双重任务应将为幼儿服务放在首要位置。想要提高家长服务的满意程度,首先要将幼儿培养好,但是在教育幼儿过程中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由此可见,双重任务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协作,才能够达到教育目标。为幼儿服务与为家长服务只有配合得当、联系得体才能够相互促进,否则就是起到反作用。例如,部分幼儿园只注重为幼儿服务,而忽视了家长服务。因此,学前教育与小学一样,过于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性,让幼儿与小学阶段一样按时上学、下课、放寒假、放暑假、放学等,为家长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部分幼儿园只注重家长服务的满意度,只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家长可以随时送孩子,随时接孩子,对于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视度不足,影响了教育的客观连续性,最后导致幼儿教育质量不高,家长也不满意。因此,想要做好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就必须要严格的遵循方向性原则。同时,还要打破传统管理过程中重上课轻游戏、重智育轻德育与体育、重教育而轻保育等观念的束缚,保证教育管理的科学性。

二、以人为本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也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硬件环境。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公平公正与公益性两个方面。制定公平公正的学前教育政策与制度,并且将这些政策与制度真正地落实到学前教育管理的工作当中,适当的融入具有保护与激励公平公正作用的政策,从而实现学前教育真正的公平公正。现阶段,虽然有诸多的学前教育机构被人们认为是以盈利为目的,并不是公益性的,但是公益性是教育最为基本的特性,无论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都应将教育的公益性充分地体现出来。学前教育是国家学制系统的初始阶段,也应严格的遵循其公益性特性,才能实现学前教育机构的公益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三、规范性原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类自从进行群体生活与生产活动以来,都是依靠规章制度来统一人们的行为活动,这种方式既高效又简单,从来没有哪个群体活动中没有规章制度的,不同是的部分集体生活的规章制度是有形的,有的则是无形的,有的是文字的,有的是口头的,有的是行政命令式的,有的是习惯养成的,有的是复杂的,有的是简单的。学前教育机构想要实现管理的规范性原则,应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任何规章制度的形成与制订都是根据群体生活与生产的需求,目的性强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学前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也应突出目的性,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由于学前教育机构的最终管理目标就是完成教育目标,因此,幼儿园在制订规章制度时应服务与服从教育,实现教育性目的。规章制度中应做到细节化,明确每一项条款的内容与标准,督促幼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例如,请假制度、奖罚制度、接送制度、考勤制度等,幼儿教师只有了解了自身的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教育工作。同时,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也突出了其目的性,例如,幼儿游戏时间、上课制度以及作息制度等都符合幼儿心理发展与生长发育的规律,使规章制度完全围绕着教育方针。并且,规章制度应简单扼要,内容精练,避免一味地追求形式,过于繁琐,制订出过于形式主义的规章制度,才能够实现规章制度的可行性,为相关工作人员的掌握与记忆提供便利。因此,规章制度除了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还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提出真正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第8篇:学龄前启蒙教育范文

1.“社会即学校”的启示

陶行知反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而提倡社会即学校。主张把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延伸到社会上,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留给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空间,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视野。这就告诉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不能拘泥于幼儿园的固有环境和传统的教学内容,而是应当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多通过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开展科学教育,让幼儿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这样才能激发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学做合一”的启示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强调的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教,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标不是教人学,而是要教会人学做事,实现“教学做”的合一。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师在“教”与“做”上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科学教育的活动中,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实现动手、动脑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二、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策略

1.将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活化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知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还相对较弱,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或强制幼儿进行机械性的记忆,不利于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甚至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热情。将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活化,可以让幼儿更加直接地体验到所学科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内在魅力,提高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热情。因此,幼儿教师要多开发和利用幼儿身边的科学事物、科学现象作为教学素材,让幼儿发现周围生活中科技力量的神奇,体验到科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这无疑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教育素材。

2.将科学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当中

幼儿的知识理解能力虽然相对较弱,但是求知欲和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可以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机生成。在科学教育的实践中,幼儿园教师要敏锐觉察到幼儿随时出现的科学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

3.让学生边学边做

第9篇:学龄前启蒙教育范文

前言:

要推进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才的需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就必须重视一切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而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家庭教育。因此,要求每个家庭都要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都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高度重视对儿童的正确的启蒙教育,让儿童能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1.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影响

1.1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础

父母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幼儿园、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在孩子入园或入校之后,再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教导养成热爱劳动、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成为倍受欢迎的人。另外,在学习上,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起点。

1.2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后感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时期是人生熏陶和染化的开端,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和生活习惯等。3岁到6岁之间是学龄前期,在这个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家长在此时期要做好家庭教育,从而实现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因为子女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对父母长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父母的教育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长树立权威的强弱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不能是对孩子一味地限制,而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慈爱而威严的高大形象。

1.3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天性是无法分割的,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当父母开心的时候,孩子也会感染到快乐的气氛;而当父母情绪低落时,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和波及。另外,父母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效仿的重要模板。如果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就会盲目地吸收这些缺点。如果家长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淡定、处变不惊,则会逐渐感染子女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字处理事情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

1.4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优化孩子的心灵

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由家庭步入社会大环境,孩子会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都可能进入孩子的视野中,这个时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日常的琐事,帮助孩子辨别社会中的是非。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的积极阳光,假丑恶的阴暗卑鄙,引导孩子发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优化孩子的心灵建设。

1.5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思发展的关键

自我意识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教育的关键。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方面。如果儿童能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同时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不怕挫折,勇敢面对,那么就可以比较顺利、健康的成长,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以后儿童入学甚至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自我意识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正确的评价,正确、积极的看待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

2.家长加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融合

幼儿教育是一件较复杂的事情,单靠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教育是无法胜任的,它的完成要通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成果。成功的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沟通配合。对学前期的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家长的教育理念不能跟随幼儿园教育思想的步伐,将不利于儿童今后的学习发展。作为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要在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教育方式的基础前提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现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形势下,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在语言、才艺、体能上共同发展,加强孩子各方面的应用能力,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人。这就要求家长首先把握好孩子现阶段的接受能力,做一个详尽的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计划,同时,针对孩子的状态来决定学习的进度,最后确定出来孩子具体的学习项目。此外,在培养孩子多才多艺的综合技能的同时,也要考虑自身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是否允许,按家庭经济能力来衡量应学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