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范文

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

第1篇: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 团体积极心理辅导 相关医学新生 总体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 幸福感教育

1前言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简单地拘泥于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更关注生活质量,即总体幸福感。所谓总体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1]。这种评估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规划[2]。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客观的外界因素往往是通过主观加工而起作用的。目前,许多研究者一致认为[3],主观幸福感由情感体验和认知评价两种成分构成。情感体验为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认知评价是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以往在对总体幸福感各维度的研究中[4],人们相对比较重视情感因素,而对认知因素的研究较少。事实上,总体幸福感与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全新的心理学思潮,致力于发现并激发人的内在品质和积极力量,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提升生活品质[5]。其首倡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SeligmenM.E)。他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获得幸福[6]。团体积极心理辅导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在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发挥潜能、提高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此,笔者在多年的心理教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医学新生采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模式,旨在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研究的有效进行提供新视野。

2.方法

2.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刚入学的2011级相关医学新生(专业为护理、检验药学、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等)中抽取1个班(共50人),进行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及前后总体幸福感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9份)。被试年龄18~20岁,自愿参与,都为女生。

2.2测量工具

2.2.1总体幸福感量表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Schedule(Fazio,1977)],它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者对幸福的陈述。国内段建华[7]对此量表进行了修订,修改后的量表共有25项。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前18项)。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H)、精力(E)、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S)、忧郁或愉快的心境(SH)、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O),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RT)。

2.2.2量表信效度

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GWB总分与专家面谈后对抑郁评估之一致性在0.27~0.47之间;与3种焦虑量表(PEI,PSS和CHQ)的一致性分别为0.41、0.40和0.10;与3种抑郁量表(HQ,Zung和MMPI)的一致性分别为0.35、0.28和0.21;它与PFI抑郁量表的一致性更高一些(0.50)。

2.2.3量表计分方法

本量表按选项0~10累积相加,其中带*的选项为反向题(即反向题为1、3、6、7、9、11、13、15、16)。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6个因子在问卷中所对应的题目分别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6、11;对健康的担心:10、15;精力:1、9、14、17;忧郁或愉快的心境:4、12、18;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3、7、13;松弛和紧张:2、5、8、16。

2.3实施过程

本研究探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对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即相关医学新生在接受一系列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前后分别对其进行总体幸福感量表的施测,从而对总分、H、E、S、SH、O和RT等几个因变量进行前后比较,探讨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前后新生的总体幸福感是否有所提高,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在这里,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共有6次,共计12个学时,团体辅导形式包括:积极个人优势训练、积极情绪训练、积极人际关系训练、积极挫折应对训练、积极个人成长训练、积极组织训练。

2.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版本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及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分析。

3.实验结果

3.1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前后相关医学新生总体幸福感差异比较

由表1中数据可以得知,不管是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前还是在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后,相关医学新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都处于中等偏上程度,因为其团体积极心理辅导前的总平均分为95,在其后的总平均分为106,而总分为140。这说明相关医学新生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这和前人的研究相一致[8]。

第2篇: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实习生;心理障碍;危险因素;干预

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现代的以全人化关照的全面身心(生物—心理—社会)医疗照顾模式,对于医师的训练则更应配合此医疗角度的拓张变化与需求,然而探索各种内在心理思考及外在社会环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却十分有限[1,2],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学生自我报告结果为结局指标变量(outcome variable),分析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障碍的原因,探寻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障碍的危险因素,以兹实习导师进行临床教学过程中做为进行心理辅导与资源分配工作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分组

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学生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学生400名,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临床医护人员20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进行以下内容的无记名问卷调查。

(二)问卷调查内容

1.简式症状表(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BSRS-5)[3]问卷。本量表所列举的问题是为协助您了解您的身心适应状况,请您仔细回想在最近一星期中(包括今天),这些问题使您感到困扰或苦恼的程度,然后圈选一个您认为最能代表您感觉的答案。BSRS-5包含5个题目,将总分(症状或心理困扰之严重度)分为下列几个等级:①<6分:一般正常范围;②6~9分:轻度;③10~14分:中度;④15分以上:重度。共发出BSRS-5问卷658份,其中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生272份,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生158份,临床医生116份,临床护士112份。收回问卷632份,有效问卷600份,总有效率91.2%。计算两组简式症状平均积分作为计量资料。

2.忧郁量表[4]问卷。该量表共有20个句子,请仔细阅读每个句子,若该句子符合你最近二周的情况,请勾选「是加1分,若不符合,请勾选「否0分。12分以上忧郁症,6~11分忧郁倾向,5分以下健康。共发出忧郁量表问卷650份,其中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生270份,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生152份,临床医生114份,临床护士114份。收回问卷630份,有效问卷600份,总有效率92.3%。计算两组忧郁量表平均积分作为计量资料。

3.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5]。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共计20个问题,评分规则:凡是单数号题(1,3,5,7…),选“是”得-2分,选“无法肯定”得0分,选“不是”得2分;凡是双数号题(2,4,6,8…),选“是”得2分,选“无法肯定”得0分,选“不是”得-2分。将各题分数相加,即为总分。结果解释:35~40分:心理适应能力很强;29~34分:心理适应能力良好;15~28分:心理适应能力较差;14分以下:心理适应能力很差。共发出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640份,其中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生270份,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生150份,临床医生110份,临床护士110份。收回问卷636份,有效问卷600份,总有效率93.8%。计算两组心理适应能力自测平均积分作为计量资料。

4.心理困扰因素问卷。根据临床实习生的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因素[6],我们对心理困扰因素问卷表设有12个问题,研究对象选择造成其心理困扰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选择是或否),分别计算两组人群中上述12个因素所占比例。共发出心理困扰因素问卷630份,其中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生265份,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生150份,临床医生115份,临床护士100份。收回问卷613份,有效问卷600份,总有效率95.2%。

(三)统计学分析

分别将资料逐份核对后输人计算机,全部分析由SPSS11.0统计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差异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

二、研究结果

1.简式症状表问卷结果。400名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学生的简式症状平均分值为11.6±3.3分,随机选取的200名临床医护人员的简式症状平均分值为7.6±2.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忧郁量表问卷结果。400名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学生的忧郁量表平均分值为8.6±3.7分,200名临床医护人员的忧郁量表平均分值为7.2±4.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结果。400名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测平均分值为18.8±7.5分,200名临床医护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测平均分值为32.6±11.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4.心理困扰因素问卷结果。引起医学生心理困扰前四位的因素依次是未来就业或去向(56.6%)、父亲和(或)母亲的地位(18.3%)、家庭环境(15.5%)和经济状况(5.8%),而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心理困扰前四位的因素则依次是工作或学习环境(33.7%)、人际关系(26.2%)、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成绩(25.8%)和对自己没有信心(8.2%)。

三、讨论

临床实习生这一特殊群体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人文学科的支持、职业前途渺茫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压力[7]。既往有研究[8]显示,大学生中有10%~2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适应障碍等心理问题,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实习生自我报告结果为结局指标变量,分析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学生的简式症状平均分值(11.6±3.3),显著高于临床医护人员的简式症状平均分值(7.6±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临床医学生和临床医护人员都存在症状或心理困扰,但临床医学生的症状或心理困扰程度(中度)要比临床医护人员症状或心理困扰程度(轻度)严重。忧郁量表问卷结果显示,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学生与临床医护人员比较,忧郁量表平均分值无统计学差异性(分别为8.6±3.7和7.2±4.0)(p>0.05),表明临床医学生和临床医护人员都存在忧郁倾向,且忧郁程度相近。两组人群心理适应能力问卷结果显示,临床医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自测平均分值(18.8±7.5)显著低于临床医护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测平均分值(32.6±11.7)(p<0.001),表明,临床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他们依赖于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遇到困难,容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沉;临床医护人员虽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但他们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能够较快地摆脱心理困扰的束缚,适应和应对现实工作环境。

为进一步分析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障碍的原因,探寻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障碍的危险因素,以兹实习导师进行临床教学过程中做为进行心理辅导与资源分配工作的参考,我们对两组人群进行了心理困扰因素问卷,结果发现,引起医学实习生和临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障碍的危险因素完全不同,引起医学生心理困扰前四位的因素依次是未来就业或去向(56.6%)、父亲和(或)母亲的地位(18.3%)、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9](15.5%)和经济状况(5.8%),而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心理困扰前四位的因素则依次是工作或学习环境(33.7%)、人际关系(26.2%)、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成绩(25.8%)和对自己没有信心(8.2%)。这一结果提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扰,但引起这种困扰的原因可能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原因的心理困扰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就临床实习生而言,父亲和(或)母亲的地位是无法改变的困扰因素,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是可望改善的困扰因素,而未来的就业或去向更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控困扰因素。作为学生,要真正领会“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当前的第一要务,没有过硬的本领一切都无从谈起。作为老师,要教导学生正确对待父亲和(或)母亲的地位以及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10,11],有了知识就有可能改变一切,实习生应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实习阶段的临床知识学习和临床技能培养上,有了过硬的本领,很多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同时,实习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周围的医护人员打成一片,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到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有利于自己进入社会后的健康发展;教师和医护人员也应该有意识地关心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适时进行积极向上的疏导,为实习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心理健康基础。

参考文献:

[1]Gordon J.Fostering students'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medicine:a new framework for PPD[J].Medical Education,2003;37:341-349.

[2]Howe A.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J].Medical Education,2002;36:353-359.

[3]李明滨,戴传文,廖士程,江弘基.自杀防治策略推动与展望[J].护理杂志,2006,(53):5-13.

[4]张高宾.国中小学生忧郁筛检量表编制之研究[J].测验学刊,2009(56):269-294.

[5]陈兰芬.高师新生心理适应能力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1,9(2):93-94.

[6]王涛,席波,王翠丽,等.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533-534.

[7]王福科,刘流,何晓光,等.我国当代医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及其对策浅析[J].卫生软科学,2010,24(6):519-521.

[8]杨盛萍,徐俊冕.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4,21(3):216-219.

[9]粟毅,吴亚梅.临床实习教学中重视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50-51.

[10]毛舒旦.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6:154-155.

第3篇: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胎膜早破;健康宣教;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68-01

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占我国总分娩的3%~16%左右,其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在临产前出现胎膜自然破裂而引发的,通常胎膜早破会造成早产以及围产儿死亡,且出现宫内及产后感染的机率较高,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导致难产以及剖宫产的机率增大。本研究对胎膜早破患者给予产前健康宣教等护理,且对焦虑以及忧郁的心理进行缓解,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门诊收治的100例胎膜早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确诊。年龄均在(23~35)岁左右,平均年龄为(28.6±5.3)岁,本研究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以及患者本人的同意,同时所有患者均伴有忧郁以及焦虑的心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产前健康宣教护理,其具体护理内容包括:a常规护理:将院内环境以及病情告知给患者,让其卧床休息以及将臀部抬高以减少羊水的流出与防止脐带的脱垂,引导患者自行对胎动进行监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宫缩情况及羊水的量与颜色。辅助护理:调动社会的力量来对患者予以支持,让患者有效的与家人进行沟通,并且将一些保胎的药物介绍给予患者,让患者烦闷以及紧张的情绪能够舒缓。同时应用碘伏对患者会阴进行消毒,每天进行2次消毒会阴垫的更换,避免过多的对阴道与检查。B特殊护理: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心理因素,制定不同的个体化心理辅导,并让患者家人配合,以消除其紧张的不良心理,同时鼓励患者通过看电视、与人沟通以及听音乐等使得能够将注意力转移,从而对抑郁以及焦虑的情绪进行缓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分娩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Zung总分值(忧郁以及焦虑的评定);

1.5疗效评价[1]

评价标准以Zung氏SAS以及SDS的评定为主。无忧郁及焦虑:患者护理后Zung总分值在50分以下;轻度抑郁及焦虑:患者护理后Zung总分值为51分~59之间;中度忧郁及焦虑:患者护理后总分值为60~70分之间;重度忧郁及焦虑:患者护理后总分值在70分以上。

1.6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 ±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并以(%)表示,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分娩方式

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为94%,对照组患者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Zung总分值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Zung总分值为34.1±1.3,对照组患者为45.2±1.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6.6754、P=0.0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引发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包括胎位不正、羊水过多、感染、多胎妊娠以及创伤等,该病患者较为特殊,由于患者对胎儿的担心、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以及身体引起的不适等导致了心理压力过大,出现忧郁及焦虑的不良情绪。通常情况下,针对该病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孕周以及破膜时间的延长,从而提升胎儿的生存机率,但该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母儿感染。有关研究表明,针对28~35周之间的患者应给予保守治疗,让其卧床休息,将阴道以及的检查减少,给予抗菌药物,并定期对患者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体温以及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同时适当的给予宫缩抑制剂,使得孕周延长。据相关研究表明,给予未足月的患者促胎肺成熟治疗其疗效较好,如患者孕龄超过35周,破膜超过一天未临产以及破膜在12小时之前有感染迹象,则需及时对妊娠进行终止,并选择合理且科学的分娩方式[2]。本研究认为患者卧床休息对治疗极其重要,由于患者较为特殊,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此则造成患者排尿困难、身体不适等,而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则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得紧张、烦闷等不良情绪得以舒缓,同时将便于排尿的环境建立起来,可通过诱导排尿的方式来解决患者排尿困难。若因长时间卧床,一些患者会有身体不适的感觉,可及时的调整患者的睡姿,并将安静且舒适的环境建立起来。据相关研究表明,初产妇对卧床的接受程度更好,同时学历高的患者的依从性较好 ,主要原因是由于初产妇无任何生产经验,因此极其信任与接受护理人员的叮嘱与引导,而有过生产经历的患者对胎膜早破具有一成程度的了解,对该病并不重视,同时一部分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学历低下,对护理人员的叮嘱较为轻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该类病人加强胎膜早破的宣教[3]。

本研究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Zung总分值也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忧郁以及焦虑的程度,从而降低并发症的机率,促使患者母子健康,因此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志敏.临床护理路径对晚期胎膜早破产妇围术期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95-96.

第4篇: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范文

先来做个产后抑郁确认测试吧

请在与过去7日您的感觉相近的答案画上√

稍微做会儿家务就感觉疲累

很认可 一般认可 一点都不认可

晚上总是无法入睡(或是睡得过多)

很认可 一般认可 一点都不认可

不明原因的心慌

很认可 一般认可 一点都不认可

宝宝和老公一有什么,就觉得烦躁

很认可 一般认可 一点都不认可

被老公的话所伤

很认可 一般认可 一点都不认可

心情郁闷,爱哭

很认可 一般认可 一点都不认可

不爱宝宝和老公

很认可 一般认可 一点都不认可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很认可 一般认可 一点都不认可

懒得外出,懒得见人

很认可 一般认可 一点都不认可

总是责备自己

很认可 一般认可 一点都不认可

没食欲(或者食欲过旺)

很认可 一般认可 一点都不认可

有时候会想死

很认可 一般认可 一点都不认可

诊断方法

很认可2分;一般认可可1分;一点都不认可0,将所有得分相加,就是你的忧郁倾向。

0~2分

虽然还算安全,但是要注意不要太累了。您好像很享受照顾宝宝的过程。而且,就算您有压力,也能自行消散这些压力。周围亲友给了您很多支持吧?

3~6分

您好像积存了很多压力呢。应该好好休息下了。若是觉得这点压力没什么,那可就错了。这些压力有可能在您不知不觉间,就给予您很大的伤害。

7~11分

好像有些育儿神经衰弱。您的心已经向您发出SOS求救信号了。首先请将您的心情告诉您的家人等值得您信赖的人吧。然后再充分地休息。

12分以上

有患“产后抑郁”的可能。去找心理咨询师商量看看吧。若是放任不管的话,就有可能陷入危险的状态。

产后抑郁的原因

您的测试多少分呢?有没有到“危险”的边缘?有兴趣的妈妈来跟我们深入了解一下产后抑郁吧!

全面了解产后抑郁

产后,特别是产后6个月以内的女性身体要进行母乳生产、收缩子宫等工作,此时身体的内分泌会起很大的变化。而从生活方面来说,因为生活都以照顾宝宝为中心,睡眠不足、不能外出、老是跟宝宝两个人在一起、无法习惯母乳喂养等等原因,导致体内内分泌继续不断变化,而妈妈又必须承担照顾宝宝的任务。如此重的负担导致荷尔蒙失调,大脑系统出现异常。

产后忧郁的症状

与抑郁症的症状基本相同

产后抑郁的症状基本上和抑郁症相同。只是,只有产后6个月以内的女性会发病,其特征是经常抱怨育儿的烦恼。具体说来,就是不认为宝宝可爱;对宝宝的将来感到悲观;虐待宝宝;没有自信能够养育宝宝;不想照顾宝宝等。病情一旦恶化,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母子一同自杀。当然,这种情况比较罕见。以下为抑郁症的症状:①忧郁、悲伤、空虚。②过去觉得有兴趣的事物,现在都不感兴趣。③身体懒洋洋的,没干劲。④认为自己没用、没价值。罪恶感深重。⑤无法入睡,或者睡得过多。⑥没食欲,或者食欲过旺。⑦焦躁不安。⑧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进行判断。⑨有时候想死。

如果这些你都没有,那恭喜你离产后抑郁比较远;如果符合5项以上那就危险了。

产后抑郁的防治

了解自己的心理是预防产后抑郁的第一步。每天都要照顾宝宝,出现焦躁不安、心情低落的情况很正常。若自己的心已向自己发出SOS求救信号,那么就该好好接收这个信号。不要排斥去医院就诊。妈妈们需了解,产后抑郁是种病,跟身体上的病一样,心理病也需要去医院接收治疗的。

若是觉得自己可能得了产后抑郁,那么要将自己的心情和状况告诉家人,创造一个能够让自己身心都得到放松的环境。在一段时间内将宝宝交给家人,好好地补觉;或者给自己留出时间过过悠闲的日子等等,总之要过和平时不同的生活,看看情况。

抑郁只靠一个人是无法治愈的,要在家人的支持下才能有所改善。所以接受心理治疗的时候,跟孩子爸爸或者自己的妈妈一起去吧。接受治疗前,将自己的心情写在纸上,同时家人将怀孕和生宝宝的过程也写下来。这样有益于医生诊断。

如果这样还是无法好转的话,就应该考虑需要去精神内科、精神科进行治疗了。除了心理辅导外,还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产后抑郁快问快答

很多人有焦躁不安和心情低落的情况,那到底什么程度才是产后忧郁?

每天都有抑郁症的症状,且持续2周以上。

产后抑郁,首先一般是用抑郁症的基准来诊断的。具有上述测试中抑郁症症状的多个症状,该状态持续两周以上,基本每天都是这样的状态时即可判断为抑郁症。抑郁状态日益加重,无法正常生活。在这个基础上经常抱怨育儿的烦恼,且在产后6个月内,则基本可认定为产后抑郁。

哪些人易患产后忧郁

除了性格之外,所处的环境也有影响。

易患抑郁症之人的性格具有一丝不苟、懦弱等特征。但是,即使性格上易患抑郁症,但是有时候只需要改变所处的环境,就可以避免患抑郁症。改变性格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可以通过改变所处环境来降低患抑郁症的可能。此外,新妈妈所处环境也是抑郁的诱因。

母乳喂养奋战中给妈妈心理带来负担最多的就是没有母乳,母乳不够的烦恼。若是抑郁症状恶化,甚至会有妈妈认为“因为母乳不足,所以我养不了孩子”,就直接放弃了养育宝宝。

初次生产有些妈妈是因为遇到的事都是初次碰到,心理紧张导致的抑郁。初次生宝宝患上产后抑郁的人,生二胎也有患产后抑郁的倾向。

周围的支持不足

正是因为没有支持,才会心里没底,稍微一点压力就受不了了。

难产生宝宝的时候难产或生下有病的宝宝等,就会给妈妈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

产妇忧郁、育儿神经衰弱和产后忧郁不同吗?

是不同的病。但是若是长期下去,就会变成产后抑郁。

第5篇: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  肝癌患者  临床护理  心理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护理可以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创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积极的心理活动会促进疾病的康复,而消极的心理活动会加剧病情的恶化,护理工作者应把患者的躯体疾病和心理情绪过程联系起来考虑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下面将肝癌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150例肝癌患者,男110例,女40例,年龄33-65岁,其中首次住院患者26例,第2次住院患者56例,3次或3次以上住院患者68例。

    2  肝癌患者的心理特点

    2.1 怀疑心理  病人一旦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坐立不安,多方求证,心情紧张,猜疑不定。因此,应言行谨慎,要探明病人询问的目的,科学而委婉地回答病人所提的问题,不可直言,减轻病人的受打击程度,以避免患者受刺激太大。

   2.2 恐惧焦虑  肝癌患者恐慌焦虑的影响因素是多维度的。患者第一次听到自己得了癌症,精神和心理受到强烈刺激,住院后治疗费用和治疗效果是最主要的应激源,其次为家庭因素及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的影响。

    2.3 忧郁悲观  由于疾病和肿瘤治疗严重的毒副反应,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当疗效不显著或没达到预期效果,患者产生无能为力感,随病情发展,忧郁悲观情绪日益加重。

    2.4 认可心理  病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接受自己患有此病的事实,心情渐平稳,愿意接受治疗,并寄希望于治疗。应及时应用“暗示”疗法,宣传治疗的意义,排除对治疗的不利因素。

    2.5 孤独忧伤  患者由于住院,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很容易产生孤独失落感和感到忧伤。

    2.6 失望或乐观心理  因为各人的体质和各人的适应程度不一样,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因人而异,做好指导工作。

    3  肝癌患者心理护理的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给予心理辅导  我们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应该尽量为患者节约费用,用贵重药物和仪器前须让患者签知情同意书,每天送一日清单给患者,让其了解住院费用。平时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肝癌患者的影响。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肝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另外护士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理论水平,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任务,还需加强自身修养。

    3.2 处理疼痛,减轻患者痛苦  护士应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熟悉常见止痛药的剂量、作用和副作用,配合医生选择有效的药物、合理的给药途径、个体化的正确剂量和规律的间隔给药时间,并经常对疼痛进行重新评估,以改变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以取得最好的疗效及最少的副作用。并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等措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

    3.3 减轻患者孤独寂寞和忧伤  患者刚进病房时,护士应热情接待,主动向其介绍住院环境,进行入院宣教,结识病友,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住院后协调同房患者间的关系,使病友间团结,相互帮助,解除患者的孤独感,调节患者的心境。动员家属和亲友在病情允许时经常来探望,多给予关心和照顾。提供舒适、安静、整洁、温暖的病室,病房内配置彩电、收音机等,悦目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可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忧伤和内心的寂寞,愉悦其情绪。

    3.4 巩固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我们也应给予家属更多关怀和心理安慰,减轻其焦虑心理。家人的反应、支持和理解能给患者在癌症的持久战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安排乐观的患者用亲身经历去鼓励、影响患者。通过人际互动,引发特殊的集体反应机制,可使患者反馈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利于不良情绪、不良思维方式及不良行为的改善。

    3.5 做好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工作  帮卧床患者勤翻身、多拍背,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予饮食护理,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病情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按医嘱予止呕、镇痛等对症治疗,同时向患者做好解释,消除恐惧心理。

    3.6 环境方面  努力为其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经常多关心照顾患者。

    4  总结

    针对性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护理是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护理,配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复杂心理,使肝癌患者达到心理和生理功能的部分补偿,以减轻或消除症状,减少癌症对生活质量的损伤,是保证治疗康复计划顺利执行、达到预期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 考 文 献

第6篇: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家属;心理干预;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CI)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为高致残性损伤,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出现严重的功能,且治疗效果差,通常无法痊愈,导致终身残疾。脊髓损伤不仅不仅给患者本身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面对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大小便失禁,导致的生活不能自理,以及治疗和康复费用的昂贵费用,患者及家属需承受很大的生活及心理负担,极易出现急躁、失望等一些悲观心理情绪。据相关文献报道,74.4%的脊髓损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而家属是患者最为依赖的群体,来自家庭的积极支持能够缓解压力,并能够直接影响患者心理和身体的健康的情况。总结来说,积极的家庭支持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我、承认现状,使生理上应激所致的神经内分泌失调反应有所减弱,能够使患者调整为良好得心态,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康复,促进损伤康复。处理方法和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6月的临床资料86 例。处理组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3 ~65岁,平均45.7岁。其中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14 例,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16例,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13 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2~64 岁,平均46.1岁。其中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15 例,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14 例,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14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精神性疾病,并自愿配合调查研究。受伤后急性期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死亡率为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及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处理组处理方法

2.1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辅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突然发生意外致使脊髓损伤,病情给患者带来了伤病的痛苦以及生活方式的瞬间改变,使得患者心理和生理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长期卧床,生活亦不能自理,短时期内观察不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所以会产生很多顾虑,悲观等负面情绪,更严重的甚至会有自杀的想法。护理人员要严密注意患者有无抑郁的典型性症状,如果对日常活动丧失了兴趣、愉丧失,出现无用感、绝望感和自责自罪甚至自杀倾向等,应及时提醒家属,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嘱咐家属,让家属理解患者的心情,时常与患者接触、进行积极沟通,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周密的照料。还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的情绪类型,有的放矢地培训家属,使家属有针对性的给与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纠正不正确的观点,增强患者战胜病情的信心。

2.2 应用认知行为进行心理护理 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特别有效,能够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还能帮助其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身体状况,鼓励患者在疾病缓解和康复期内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对于截瘫患者,要特别注重未瘫痪部位的自主运动,例如用哑铃锻炼其上肢肌肉和胸背部肌肉,为扶拐下地做充分的准备,也可要在俯卧位积极锻炼腰背肌。病情转好并稳定后应尽早开始起坐、离床。鼓励其在床上自行洗漱,帮助训练相关肌肉,使其尽早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通过不断的练习增强生活自理能力,通过以上方法可使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有所增强。

3 对照组处理方法

对照组只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不干预家属心理。

4 结果

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满1个月后,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见表1。

5 讨论

由于脊髓损伤患者多数为突发意外受伤,心理状况骤变,再加上治疗效果缓慢且恢复程度远不如预期,患者就会因此出现精神上的压力,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会丧失对病情和治疗的判断,对治疗出现抵触心理,导致的结果就是不配合治疗,从而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但在加强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后,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家属对患者的影响,能使患者最大程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处于积极配合、积极治疗的状态,从而加快康复速度。由表1可见,对家属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使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王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6,7(3):128-129.

[2]杨明亮,洪毅,李建军,等.脊髓损伤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2):69.

第7篇: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脑卒中作为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患,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及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的临床特点,从而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成为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0—60%,再加之脑卒中后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往往使脑卒中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及恐惧等负面心理问题,单纯的药物治疗和躯体护理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 目的,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疗养效果,对2009-06——2012-06期间在我院疗养2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心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1材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选择2009-06——2012-06期间在我院疗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63.1岁),所有患者根据全国第二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与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经临床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评分>50分【3】,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检测,评分>17分评为抑郁症【4】,病情越轻,总分越低,病情越重,总分越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和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 治疗方法

1.1.1 一般治疗  所有患者继续应用以前的降糖,降压,调脂及抗抑郁药物治疗;A组同时给予相关的心理干预疏导,B组同时给予一般的治疗,如物理因子治疗,肢体功能训练,按摩,针灸等治疗。

1.1.2 心理干预与健康辅导的措施(为时30d,30d后做出院跟踪随访)首先,责任护士有针对性地对入院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制定适宜的心理干预措施,纠正悲观、消极、脆弱易激动等负面情绪,因负面情绪都会使躯体内5-羟色胺和去 甲肾上腺素(NE)发生波动,加重抑郁症,其次,进行相关知识辅导,增强患者的信心,减少抑郁 的发展与发生。①成立抑郁心理护理干预质控小组。小组制定护理干预路径,按路径实施,评价结果后签名,2个月后或出院前1d 进行干预路结束总评价②紧张和焦虑情绪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在详细掌握疗养员病历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与其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对疗养员各自的健康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通过耐心倾听以赢得疗养员的充分信任。护理人员还应指导疗养员 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治疗高BP的饮食。③忧郁和不稳情绪的心理护理。由于脑卒中致残率相当高且恢复需较长时间,从而造成部分患者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失望(厌世)。护理人员在查房过程中要用心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相关负面情绪应及时给予解释性心理干预。让患者树立正确的信念,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自我护理能力,重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④偏执易怒情绪的心理护理。对于抱有愤怒和怀疑想法且脾气暴躁者,护理人员应与其多接触并注意感情沟通,了解患者的工作,家庭经济情况及顾虑要求等,耐心开导安慰病人,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尽量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

2 检测方法

负性心理干预的责任护士在出院前进行1d 信息收集,做问卷调查表了解PDS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做相关的心理状态调查量表,出院1个月后家庭随访调查统计,坚持康复锻炼情况,戒烟情况,服药依从性,BP自我监控情况及精神状态等。

3 结果(表1)

4 讨论

4.1  通过心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遵医率起着重要作用,PDS病程长,日常生活受限,生活质量下降,患者易产生消极、沮丧、抑郁等情绪,从而影响了遵医行为。我们进行心理干预时应注意其心理变化,鼓励患者叙述自身感受,将抑郁、焦虑等情绪发泄出来。通过有效的沟通,病人愿意把自己的情况向护理人员诉说,护士能够针对病人对疾病的了解有的放矢地对病人进行教育和指导,减轻心理负担,消除不利心理和健康的行为习惯,保持良好心态,规范自己的遵医行为,致使患者在整个住院治疗过程中 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心态平衡,这是促使心理干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治疗原因。

4.2 通过专业心理干预患者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减轻   家庭经济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与生活自信心,能使患者主动进行训练,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通过系统治疗和行为 干预,病人病情可得到控制,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有效地节约了开支。

4.3 有了合理的生活方式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对在疗养期间的PDS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卫生宣教,有效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能在出院后坚持康复锻炼,合理安排饮食,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表1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和卫生宣教是提高PDS防治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也是衡量患者病情改善的非常重要的参数或必要条件。

4.4  建立良好的社会关怀和支持家庭是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和家庭的教育与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给患者理解和照顾,提醒家庭成员避免对患者冷淡,不要除妖厌烦情绪,告诉家属探视时应以平静、轻松的情绪感染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的要求,给病人以精神安慰。家庭与患者要增进沟通,帮助患者学会适应做好其接受、认同并适应现状的心理调查,安排病人与心理状态较好的同类疾病的病人交谈,互相交流。对疾病的态度、感受和反应,使其从同伴那里找到精神寄托,排遣孤独,建立信心。

应用多种心理 干预手段,加强社会支持,提高患者治疗的能动性。让患者亲属享有知情权,向其说明患者的病情、可能的病因、正在采用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帮助他们接受现实,认识疾 病。对患者及家属的反复提问要耐心倾听、解释、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使其正确面对现实。除尽量满足他们一般生活需求外,更要满足他 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了解疾病及预后。认知心理因素是忧郁障碍发生的最直接原因,因此要注意劝告那些对医学似懂非懂的亲友不要在患者及其亲属面前乱作解释,以免加重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对已初见疗效病情好转的患者,要反复强调患者已改善的症状及体征,使其亲属心情舒畅,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彭林萍、王春林,林燕等,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进P【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01):8

【2】吴文源 .抑郁自评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行为医学量表手册特刊):131-132,124-125.

【3】汤华.汉密顿抑郁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20-223.

第8篇: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分娩方式;产后抑郁;发病率比较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 w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 w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1]。笔者通过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分析三种分娩方式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情况,剖析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正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47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70份,收回问卷470例,问卷回收率100%,其中自愿剖宫产产妇135例,顺产产妇189例,医生指正剖宫产产妇146例,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29岁。

1.2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在产妇住院后给患者发放问卷,耐心的给患者讲解问卷填写方式即每一道题的填写方式,让产妇独自做出评定,表格收集后由医护专人评定分值,评定分值高于50分者判断为抑郁症,50~59分为轻度抑郁,60~79为中度抑郁,>80分为重度抑郁。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患者测量数据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抑郁情况及抑郁发病率存在差异,见表1。

观察上表可以看出自愿剖宫产35例,其中29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为21.5%,顺产189例,其中83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为43.9%,指正剖宫产146例,其中59例产后抑郁,发病率为40.4%自愿剖宫产产后抑郁发病率明显比其他分娩方式发病率低,且差异显著(P

3讨论

3.1产后抑郁的病因

3.1.1心理因素 ①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②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2]。

3.1.2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 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泌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3.1.3遗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文献还报道,双生自己家习研究均证实,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3]。

3.2产后抑郁预防 由于所有初级PPD的预防措施并不成功,PPD的预防仍依靠二级预防。常规进行自我问卷调查,如利用Edinburgh产后抑郁评分系统(EPDS)进行自我评测,对于发现和诊断PPD很有帮助。按照各个产妇心理因素或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心理干预,将有助于减少PPD的发生。①加强孕期保健,重视孕妇心理卫生的咨询与指导、对不良个性、既往有PPD史或家族史、筛查出有精神症状的高危孕妇进行监测和必要的干预。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时的放松技术与助产人员的配合,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消极情绪。②改善分娩环境,建立家庭化分娩室,以替代以往封闭式的产房,提高产妇对分娩自然过程的感悟。可减少其并发症及心理异常的发生。③重视产褥期保健,尤其要重视产妇心理保健。对分娩时间长、难产或有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注意保护性医疗,避免精神刺激。实行母婴同室、鼓励指导母乳喂养,辅导产妇家属共同做好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保健工作。对以往有精神抑郁史、或出现有情绪忧郁的产妇要足够的重视,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防止产后忧郁症的发生。④围生期的保健工作应注意主动医疗服务,掌握孕产妇心理学特点和心理咨询技巧,提高服务技能和质量。

3.3产后抑郁的症状 PPD的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落泪和不明原因的悲伤,但易激惹,焦虑,害怕和恐慌等症状在患抑郁症的产母也很常见, PPD的主动神经系统症状包括食欲低下,体重减轻,早睡,疲倦和乏力,还可有便秘,在认知方面,PPD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缺乏信心。

综上所述,自愿剖宫产产后抑郁发病率明显比其他分娩方式产产后抑郁发病率低,但不能作为鼓励产妇剖宫产的理由,剖宫产手术存在这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提倡在产妇自然分娩的同时加强产后抑郁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建华.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发病率的影响探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2):18-19.

第9篇:心理忧郁的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妇科;护理经验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主要病因由孕妇分娩后生理及心理上的变化而产生[1]。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妇女在婴儿出生后会出现一段抑郁期,即“Babyblues”,多数健康女生为期较短或症状不明显,出现轻微的情绪不稳定等:少数产后妇女(约10%)情绪波动较为异常,归因即为 “产后抑郁症”,患者情绪上表现为疑虑、内疚、恐惧、紧张等,极少数严重的出现离家出走、抛弃孩子、轻生等极端行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近年来收治了3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年龄24~35岁,平均29.5岁,其中,接受高等教育25例,高中以下文化5例;25例为初次生育;顺产18例,剖宫产12例。

1.2病因和症状.

1.2.1发病原因心理因素:首先是妊娠期因素,负面事件对孕妇影响较正常人更大,孕期内负面事件越多,孕妇抑郁症发病率越高。其次是逃避母亲角色,很多产妇都是初产,由于对母亲认识的不足和片面,导致生活压力过大。生理因素:怀孕期间,女性荷尔蒙等类固醇分泌是正常情况的10倍,产后.. 72h内,内分泌急速下降,也是造成抑郁的原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家族遗传基因和身体疾病也可能给产妇带来负面情绪。家庭因素:分娩时,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孕妇影响也不同,通常剖宫产的影响较大。产后调养期内,由于活动受限,缺乏沟通,也是产生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2]。

1.2.2发病症状产后抑郁症的病状与一般抑郁症相类似,特征为情绪低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下降,且持续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为:少言寡语,易忧伤发怒,不爱进食,不愿活动,长时间失眠,对婴儿厌烦、冷漠,身体康复缓慢。严重的患者,心情常感到压抑,自我评价低,自暴自弃,对周围产生敌意,失去信心,甚至出现绝望,出现精神紊乱或自杀倾向。

1.3护理方法当产妇出现抑郁症的情况后,医院应该高度重视,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更需要从患者的身心等多方面去了解和护理患者。

1.3.1心理辅导 关心体贴产妇,对负面情绪做缓慢纠正,鼓励产妇多交友、多交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倾听其内心的烦恼和忧虑,根据不同情况,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给予恰当的心理辅导。同时需要家减轻心理压力,增加自信心[3]。同时需要加3庭成员的充分关注.了解其重要性,避免对产妇的精神刺激,多做感情沟通。营造温馨、愉悦的家庭气氛[4]。

1.3.2饮食起居创造舒适的环境,给予良好心情。产妇的饮食需合理,避免刺激性食物.并且保证优质的睡眠。

1.3.3减少压力帮助产妇照顾婴儿,教育相关知识,加快角色融入,增加生活乐趣[5]。

1.3.4加强关注对症状较轻或症状有所减轻的患者,不能放松护理,及时发现产妇的异常活动,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出院后保持定量随访工作,保证治疗效果[6]。

2结果

经过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30例抑郁症患者都顺利康复,3~5d内走出心理阴影区,7d左右融入母亲角色,找到当母亲的乐趣,并于20d内健康出院。

3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心理异常,不仅影响自己的健康,严重的还危及家庭和孩子。对待产后抑郁症只有足够重视,采取主动治疗.才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这一特殊的生理期。怀孕期间产妇自身心理和生理的调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会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知识,及时改善自己的情绪;在无助或寂寞时,主动求助,获得他人的关注;合理利用时间,调节作息,不能因为孩子而忽略了自己;适当做一些运动,帮助身体的恢复;时刻找一些亲人和朋友,进行温馨的谈话和倾诉,道出自己的烦恼;自己也要学会欣赏自己,获得自信;饮食上除了补养品外,适量摄取清淡的食物,由内而外调节心情。

本文主要通过对产妇心理、生理和家庭几个方面的疏导,使产妇学会自我调节,适应作为母亲的角色替换,树立自信,负担起自己的责任,加强自己的生活能力,适应新生活,同时通过家庭的配合,降低抑郁症的发病概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会莉.48例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 (19):144―145...

[2]周桂云.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4:134―134.

[3]陈晓莉,刘俊梅.初产妇的心理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3,21(7):3000.

[4]王宏伟.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和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0,7 (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