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的便捷性范文

网络的便捷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的便捷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的便捷性

第1篇:网络的便捷性范文

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新闻编辑既是网络新闻的者,也是网络信息的把关人,同时还是网络传播的策划者。在传统媒体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中,对新闻尺度的把控是反映一个新闻编辑的成熟程度重要标志,而在网络新闻的编辑过程中,编辑的策划水平和能力则被赋予了格外重要的意义。

新闻网站一般根据工作职能,将编辑分为执行编辑和策划编辑两大类,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职责。执行编辑主是通过采集、选择和加工新闻信息和来自网友的内容,来充实网站的内容;策划编辑则需要对网站风格、栏目、热点专题等进行策划,来增强网站的传播能力。

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要求及规律目前也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作为一种工作,网络新闻编辑就是根据网络媒体的特点,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挑选、加工、提炼新闻。要判断哪些新闻能够引起网民的普遍兴趣,挑选出来后要使新闻的标题更醒目、更有概括力,把新闻的“信息内核”凸显出来。而且这些都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以满足时效快、信息量大的要求。

基本要求和特点有――从偏倚编辑到整合编辑。时间偏倚和空间偏倚:网络编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整合编辑方式;从及时编辑到全时编辑:“及时”强调“快速”,“全时”则强调“恒常”,强调诠释完整的“时间”,强调全天候、全过程的信息服务;从充实编辑到递增编辑:传统新闻一次到位,网络新闻可不断更新、递增补发。

网络新闻编辑职能有――网络信息汇总职能:转载是网络新闻的主要来源。广泛搜集信息、精心选择信息、认真加工信息;网络传播把关职能:传播必须把关,网络媒体要对自己的新闻和评论负责,主要是对系统自动精选出的网民言论把关;网络舆论导向职能:网络开放,容易激发极端反应,不法分子混淆视听。

一名执行编辑要成长为合格的策划编辑,不仅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迅速判断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还需要学会策划和整合,通过加工标题、网络推广等技术手段,迅速把新闻的“信息内核”凸显出来,进一步放大其传播效应。在对网络新闻的整合策划中,基本遵循着以下三个原则来进行的:

一、整合性原则

网络传播带来的信息海量、碎片化,帮助读者从中挑选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精品专卖店式”的信息服务体现了网络编辑的价值所在。同时,网络媒体的多媒体属性使得编辑在对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进行处理时,有了更多选择。

1、单条稿件的多媒体化

对单条稿件的处理上,过去更多的强调要精心加工新闻标题,使其能吸引用户点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网页中增加幻灯片、图片图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已是司空见惯,这样富媒体形式编辑的内容也为网民所喜闻乐见。需要注意的是,编辑在给新闻稿件增加富媒体内容时,必须充分了解稿件内容,添加的内容是为补充和说明原稿的内容,而不能添加无关甚至自相矛盾的信息。

2、同类稿件的一体化整合

这既包括对连续性事件的报道中,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将事件发展的脉络展现给读者;还包括对有相同性质事件的归类,使之成为新的新闻。国内有家网络媒体在转载新闻过程中,发现当日有七条新闻都与飞机事故有关,于编辑用简练的语言对这七条新闻进行整合,做出独家新闻――《24小时内7架飞机出意外》,该新闻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还有网络媒体在对热点事件报道处理上,加入不同方面的意见或评论。这种一体化的整合,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读者打开一个页面可以获得对事件更全面的认知,增加对网站的忠诚度。

3、热点稿件的专题化

网络热点层出不穷,而且热度时间都较短。网络又具有很大的偶发性,要求编辑提前预见不大可能,但一个优秀的编辑能够在热点形成之初就能判断出其可能会成为网络热点,并在网络热点的高峰之前制作专题,引导社会热点。在这一方面,商业网站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制作热点事件的网络专题是技术层面的事,能尽早发现网络热点考验的是编辑的新闻敏感性。

成熟的网络编辑能够通过自己对信息高屋建瓴的理解、真切而精彩的有序组合和优化处理,传递给受众是融入了专业编辑锐利的眼光、精细的标准、独特的视角、前瞻的观点等“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从而引导受众进行深阅读。

二、美学性原则

网页界面设计已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内容,界面的友好程度直接影响受众的访问体验。网站的整体设计风格一旦确定后很少会经常改变,但编辑在处理具体页面则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元素组合,给网民创造更好的阅读界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

1、单篇稿件的内容要便于阅读

网民在阅读时都希望尽量在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因此编辑在处理文字稿件时首先在页面排版上要尽量做到层次分明、美观整齐,文章提要、小标题和重点内容通过改变颜色、字体、字号等方式,让读者能够迅速把握要点,提高阅读效率;其次是对较长的文章做适当的分页。调查显示,高度在一屏半的页面,用户阅读体验较好,但也有调查显示,分页超过四页时网民的阅读体验会迅速下降,因此对较长的文章分页时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第三是配图和其他多媒体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一打开页面只见图片或视频,下拉很久或翻了几页才找到文字(图表除外),让人不明就里。文字与多媒体内容只有相互补充才能形成传播合力。

第2篇:网络的便捷性范文

论文摘要:无线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便捷性网络资源,正在日益普及,尤其是在现代校园中的应用更是大势所需,但是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成为其在普及应用中的一大难题。本文经过深入分析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结合校园学习生活的特点,提出了在校园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望有助于相关人士的参考与借鉴。 

 

1、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措施 

无线网络受到安全威胁,主要是因为“接入关”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因此以下从两方面着手来直接保障企业网线网络的安全性。 

1.1 mac地址过滤 

mac地址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有线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凭借其操作手法和有线网络操作交换机一致的特性,经过无线控制器将指定的无线网卡mac地址下发至每个ap中,或者在ap交换机端实行设置,或者直接存储于无线控制器中。 

1.2 隐藏ssid 

所谓ssid,即指用来区分不同网络的标识符,其类似于网络中的vlan,计算机仅可和一个ssid网络连接并通信,因此ssid就被定为区别不同网络服务的标识。ssid最多由32个字符构成,当无线终端接入无线网络时须要有效的siid,经匹配ssid后方可接入。通常无线ap会广播ssid,从而接入终端通过扫描即可获知附近存在的无线网络资源。比如windows xp系统自带扫描功能,检索附近的无线网络资源、罗列出ssid信息。然而,为了网络安全最好设置ap不广播ssid,同时将其名字设置成难以猜解的长字符串。通过这种手段便于隐藏ssid,避免接入端利用扫描功能获取到该无线网络名称,即使知道其存在也是难以通过输入其全称来接入此网络的。 

2、无线网络安全措施的选择 

网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永远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安全性高的网络一定在使用前或使用中较为繁琐,然而,科技的进步就是为了便捷我们的生活,因此,在对无线网络进行设置时,需要兼顾安全性和便捷性这两个主要方面,使其均衡地发展使用。 

接入无线ap时选取wap加密模式的方法,此外,ssid即使被隐藏,也会被攻击者利用相关软件探测到,所以无需进行隐藏ssid,增强接入便捷性,在接入时实行一次性输入密码完成设置任务。 

与此同时,采用强制portal+802.1x的认证方式,两种方法的融合可以有效确保无线网络的安全。来访用户更关注的是使用时的便捷性,对其安全性没有过高要求。强制portal认证方式免除安装额外的客户端软件,用户通过浏览器认证后即可获取网络资源。这种便捷的方法,其不足之处就是安全性较低。倘若花费一定资金用来购置无线网络入侵检测设备展开主动性防御,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无线网络安全性的。 

其实,网络安全技术是人类发明的,并依靠人的使用而发挥作用,所以网络使用者是安全防线的最后一关,加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是保障无线网络安全的根本。 

3、校园无线网络的应用 

(1)在校园网络建设中,无线网络作为一种流程趋势正在普及开来,同时其用户也在日益增多。当前在校园网络不同环境下,主要用户分为以下几类人群,第一类为固定用户群,包括机关办公、机房电脑、教学楼、试验室等众多使用者;第二类是活动用户群,主要包括教师的个人电脑和学生的自用电脑;第三类为临时用户群,特指在学术交流会时所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经过划分出三类用户群,便于无线网络在接入internet网络时采取相应的安全策略,以保障整个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2)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措施除了进行wep数据加密协议外,更要结合不同用户群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固定用户群可以实行绑定mac地址,限制非法用户的访问,网络信息中心通过统一分配ip地址来配置mac地址,进行这种过滤策略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运行;针对活动用户群实行端口访问控制,即连接工作站sta和访问点ap,再利用802.1x认证ap服务,一旦认证许可,ap便为sta开通了逻辑端口,不然接入被禁止执行。802.1x需要工作站安装802.1x的客户端软件,并在访问点内置802.1x的认证,再作为radius的客户端把用户的认证信息转发至radius服务器。802.1x不仅控制端口的访问,还为用户提供了认证系统及其计费功能。 

ap隔离措施近似于有线网络的vlan,对无线客户端进行全面隔离,仅可访问ap所连接的固定网络,进而增强接入internet网络的安全性;最后一类临时用户群,可以通过设置密码限制访问,无密码者无法接入无线网络,利用此手段保障授权用户安全稳定的使用无线网络,避免他人肆意进入无线网络发生干扰,尤其适合于会议等临时性场所的使用。 

4、结语 

建设校园无线网络,可以为校园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性,但与此同时,其中也潜在着安全隐患,无线网络技术需要不断研究、完善,方可保证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现校园的现代化网络建设。 

无线网络中的威胁无处不在,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可以窃取校园中传输的重要数据,截取或篡改教学数据,严重威胁着学校中重要资料的安全性。只有结合上述相应手段,才能有效控制非法用户侵入校园无线网络,维持校园无线网络的纯净度,实现健康资源的共享。其实,无线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还有很多,须要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中,不断分析,进行完善,以共同打造美好的校园网络学习生活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孔雪莲.浅谈无线局域网中的安全及黑客防范[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3). 

[2]芦艳芳,吴娜.浅谈威胁无线网络安全的途径与防范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 

第3篇:网络的便捷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数据;存储备份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同时网络结构也趋于复杂,从而影响着网络数据的安全与共享。网络数据存储备份系统要不断完善与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将通过对DAS、NAS与SAN技术的分析与研究,提出网络数据存储备份系统的解决方案。

一、DAS、NAS、SAN技术的概况

(一)DAS、NAS、SAN技术的涵义

DAS即直接附加存储或磁盘阵列,DAS将直接连接在服务器或客户端的数据存储设备上,它的中心为服务器,通过服务器或客户端实现存储,主要是由硬件组成的。NAS即网络附加存储,NAS具有特殊性与独立性等优势,它是一种专用的数据存储服务器,它具备独立的系统软件,从而保证存储的优化,同时其具有共享功能,能够提供跨平台的文件。NAS的中心为数据,通过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分离,实现了对数据的集中管理,进而利于宽带的高效释放。SAN即存储局域网,SAN是一种共用的、高速的专用存储网络,其存储设备主要分布在服务器的末端。SAN是一种专用的高速光纤网络,其光纤通道是由PRID陈列连接形成的,同时SAN的架构需要专用的光纤交换机与集线器[1]。

(二)DAS、NAS、SAN技术的比较

关于DAS与NAS技术的比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安装方面,DAS的安装相对复杂,一般情况下需要两天时间;NAS的安装相对便捷,通过独立安装,在十分钟左右便可以完成。在文件共享方面,DAS不具备跨平台文件共享的功能,因此,各个系统平台的文件存储需要分别进行;NAS具备跨平台文件共享的功能,因此可以实现文件共享。在操作系统方面,DAS不具备独立的存储操作系统,其应用依赖于服务器或客户端,因此,DAS极易造成网络的瘫痪与数据的丢失;NAS具备独立的存储操作系统,从而能够保证其宽带的释放,利于网络的正常运行。在存储数据结构方面,DAS的数据存储模式相对分散,因此,不利于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同时也增加了维护的费用;NAS的数据存储模式相对集中,因此,其便于网络管理人员对数据的集中管理,其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少。关于NAS与SAN技术的比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设计理念方面,NAS拥有专用的数据存储设备,同时可以直接联网,是一项独立的系统存储平台;SAN需要存储在局域网,不具备独立的设备。在安装方面,NAS安装十分便捷,即插即用;SAN的安装需要在服务器或存储设备上添加光纤网卡。在文件共享方面,NAS具备跨平台文件共享的功能,因此可以实现文件共享;SAN具有独立的数据存储池,因此,不同系统平台的数据可以在同一存储设备中进行存储。在存储距离方面,NAS可以满足长距离、不同区域数据存储的需求;SAN的存储距离由光纤传输距离决定,因此,SAN可以进行短距离的数据存储。

二、网络数据存储备份系统的解决方案

网络数据存储备份系统采用NAS存储技术,其具有以下特点:网络快,其网络访问为双千兆以太网;容量大,其容量为4U高度和10颗热插拔的硬盘;实现了文件共享,并可以跨平台、跨主机;安全性,其具有权限安全管理功能,并能够对系统进行全天候的监控。

(一)NAS的系统存储

在E-mail存储方面,其系统存储完全能够满足万人用户的需求,NAS在E-mail存储中其容量可以达到200GB。在光盘数据下载方面,NAS的数据传递可以满足100个并发的需求。

(二)NAS的系统安装与维护

在硬件安装方面,NAS的系统安装可以保持原有网络不变,将其连接到网络的交换机上,在连接电源便实现了安装;在软件安装方面,NAS的系统安装可以在局域网的服务器上进行安装,在软件运行后,NAS将被自动搜索,再打开设置窗口,便可以对NAS进行设置。同时,NAS系统中可以安装防病毒的相关软件,进而保证其数据的安全性[2]。

(三)本方案的优点

本方案有众多的优点,主要优点如下:

应用了负载均衡技术,NAS根据并发量的不可控性,应用了负载均衡技术,从而数据的读取由负载均衡软件控制,并提升了并发访问的速度。

NAS自身的优势,如:安全性、便捷性与扩展性等,NAS可以即插即用,其安装十分便捷,其管理不需要专业的人员,在应用过程中,减轻了服务器的负荷,保证了网络的高效,其安全性与共享性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即便网络存在故障。

具有较快的响应与较多的并发用户。NAS的独立性与优化性,主要体现在其系统存储平台的独立与存储操作系统的优化,从而NAS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率的提升,利于用户响应时间的降低。在并发用户较多的情况下,NAS的性能愈加突显,它能够满足较多的并发用户的需求。

实现了跨平台的文件共享。NAS的跨平台文件共享,节约了用户的费用,可以对不同文件格式的资料进行存储,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上对数据进行访问。

同时具有便捷性与安全性。NAS在安装与维修方面十分便捷,不仅不需要辅助的软件,还不需要网络服务的停止,并且在安装时,不需要改变网络架构,进而利于用户投资与成本的控制。NAS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主要是将源数据变成了日志文件,从而利于文件系统的恢复[3]。

总结:综上所述,网络数据存储备份系统的完善直接关系着系统数据的安全,文中分析了DAS、NAS、SAN存储技术,其中NAS技术具有诸多的优势,因此,网络数据存储备份系统解决方案中运用了NAS技术,形成了跨平台的网络数据存储系统,这一方案具有实用性、可靠性与扩展性等,不仅控制了成本,还提高了网络的性能。

参考文献:

[1]赖晨捷.华能太仓电厂数据存储备份系统解决方案探讨[J].电力技术,2010,2(04):26-27.

第4篇:网络的便捷性范文

一、网络阅读及其特点

1、网络阅读

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指导问题,应该首先明确网络阅读的内涵。这既是确定研究对象的需要,也是分析和阐释指导策略的基础。

所谓“大学生网络阅读”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作为阅读主体,以网络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阅读行为。这也就是说,大学生网络阅读与传统大学生阅读相比较,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体现在阅读主体上,即两者的阅读主体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在另一个层面上,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实践相比较,两者的区别在于阅读载体的不同。在传统的阅读实践中,它的阅读载体以文本为主,而在网络阅读中,虚拟的网络则是阅读行为得以发生的载体。

2、网络阅读的特点

大学生网络阅读特点可以通过它与传统阅读的比较中得出:首先,阅读内容的综合性。所谓阅读内容的综合性是指大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可以获得各种学科的知识和获得各种影响的信息。对于前者而言,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其所学所需要的各学科的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的理论,还是社会学科的内容,大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阅读轻松地获得。特别是智能手机、平台电脑得以广泛应用的今天,特别是在免费WIFI几乎普及的时候,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阅读获取其学习所需要的学科知识。在另一个层面上,阅读内容的综合性还指大学生通过网络阅读所获取的信息会对其成长产生综合性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把网络阅读的正面影响发挥到极致,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就成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其次,阅读方式的便捷性。大学生网络阅读的便捷性结合网络阅读的过程,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在第一个层面上,是指学生查阅阅读材料的便捷性。所谓阅读材料查询的便捷性就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或在具体阅读行为发生之前,大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软件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及其所在位置,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在另一个层面上,阅读方式的便捷性还指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随着网络阅读终端设备制造技术的发展,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阅读设备的出现,使大学生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进行自己的网络阅读。

最后,阅读效果的复杂性。阅读效果的复杂性既可以通过上边提到的阅读影响层面理解,也可以结合大学生在网络阅读中的主体层面分析。即由于学生阅读能力及其判断能力中所存在的不足,同样内容的阅读资料可能对不同的大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高校图书馆的指导策略探析

高校图书馆的指导作用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可以有多个研究课题。结合自己关注的焦点,针对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网络阅读指导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下边的阐释以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指导策略为主。因为高校图书馆的指导策略并非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指导研究中的唯一课题。

1、兴趣爱好策略

作为以学习为主的网络阅读而言,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网络阅读指导的第一个策略可以简单概括为“兴趣爱好策略”。无论是休闲娱乐式的网络阅读,还是以获取某种学习内容为核心的网络阅读都应该以“兴趣爱好”为前提。这也就是说,在查询学生所需要的阅读信息以及定位自己所需要的阅读信息及其所在资料中的具置时,大学生的网络阅读都应该以兴趣爱好为选择标准。

2、学以致用策略

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有着相同的阅读目的,即获取自己所必需的知识信息。这一点在高校图书馆的传统阅读实践中尤其如此。当大学生在图书馆的阅读中查询到相关的信息后,他们还会通过这些知识信息来解决自己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一阅读现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学以致用”。关于这一点,在大学生的网络阅读中也是如此。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其阅读的最初目的,而利用自己在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解决自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则是其最终的阅读目的。

3、需求分类策略

针对不同的大学生,他们的网络阅读目的是不同的,他们的网络阅读方式是不同的,他们的阅读内容是不同的。这就如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分类存储一样,不同的阅读主体可以在不同的图书分类中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阅读内容。对于网络阅读而言,这样的分类同样必要。针对大学生的阅读小说需要,在其网络阅读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从小说的分类中快速地查询到自己所要选择的阅读内容。

4、阅读主体策略

第5篇:网络的便捷性范文

到了夏天,对于这些保险的需求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只是,酷暑当空,高温难耐,想给自己和家人买保险,但又不想出门曝晒,如何才能既方便又实惠呢?

其实,随着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更广泛运用,如今,即使足不出户,逛逛网上保险商城,只要动动拇指即可投保。

网络投保选择多

网络作为一个开放式平台,可供选择的各类险种相当全面,可选择的范围广、余地大。

比如,记者登录平安保险商城后,在首页就发现,网上可投保的险种相当多,包括平安车险、各类意外险、国内旅游险、境外旅游险、家庭财产保险、健康保险、境外留学和工作保险、各类自助保险卡(包括非常有特色的一些保险卡品种,如上海的“家政人员综合保险”、各地的少儿学生保险卡等),这些险种基本可以涵盖个人和家庭所需的方方面面,人、家、财都可安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网络投保从技术上能更好地做到给予投保人开放的、自由的选择权,各家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保险商城(或称电子投保平台)中大部分保险产品都可以由投保者自由选择、设定具体的保障内容,实现差异化的、更符合投保人实际需求的保险组合,操作界面很友好、直接,投保人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个性化保障。

网络投保省钱多

“网络投保,作为保险公司直接销售平台,省却中间或中介渠道,成本相对传统的门店、人或经纪人都更省,所以能将节约下的成本匀出一部分,与投保者分享。为此,网络投保比传统渠道投保更省钱。” 人保财险E-PICC的网销业务负责人表示。

各类意外险、旅游险、家财险、留学保险、航空意外险等,通过保险商城网上直接投保,也能享受不少的费率优惠。各家公司的车险也都可以通过官网的网络平台投保,和电话投保一样,商业险也可以省15%。

网络投保更便捷

另一点毋庸置疑的是,网络投保只需经由上网、点击、选择、确认、网上支付等步骤,即可在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内完成一项投保,其便捷程度可想而知。

在网络投保过程中,如果投保者想要事先查阅相关保险产品的具体信息,一般都可以直接通过产品介绍旁边的电子链接查阅到相应的产品条款,相当方便,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渠道比较容易出现的保险销售误导之弊端。

而且,网络投保是24小时都在线的,没有工作日与节假日的区别,可以更好地满足投保人对时间的便捷性需求。

网络投保更时尚

第6篇:网络的便捷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问责;异体问责;责任政府;公民参与;民主化

一、网络问责的涵义及特点

网络问责,从广义上讲,是指公民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就其因职务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非政府组织、私人组织及普通公民对社会承担的遵守“公序良俗”的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质询,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活动。狭义上的网络问责,主要是指网民通过网络舆论平台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在处理社会事件中的失范行为的舆论矫正和责任追究活动。网络问责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开放性与民主性;二是大众性与异体性;三是自由性与匿名性;四是便捷性与互动性。

二、对我国网络问责的理性评价

(一)网络问责的现实优越性及其积极意义

1.网络问责是制约行败的有效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问责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异体问责方式应运而生,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大众性等特点,所以其在实际的问责实践中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近年来,社会公民通过运用网络来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或行政不作为行为进行问责,使得网络问责事件在问责实践中频频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政问责效率,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的日常行政行为起到警示与震慑作用,从而有效地制约了行败行为的产生。

2.网络问责是完善异体问责的重要途径

由于网络问责具有问责平台开放性与问责主体大众化的特点,所以网络问责就为完善我国的多元化行政异体问责制度开辟了新的道路。网络问责保证了公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社会公众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快速、准确地获取行政问责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并有效参与到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具体行政活动之中。同时,由于网络问责的不断发展,也迫使政府机关不断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来保证异体问责制度的透明运行。因此,网络问责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完善我国行政异体问责具有重要作用。

3.网络问责是激发公民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

网络问责与行政系统内部的同体问责不同,其不受各种利益分配、选择的影响与干扰,这可使得广大的社会公众广泛的参与到网络问责中来。同时,由于网络问责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不受繁琐程序的多重影响,这使公民方便、快捷地利用网络参与到问责之中。再加上网络问责主体的匿名性,网络言论的自由性,还有网站、论坛、微博等网络问责平台的不断发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众的参与意识,激发了社会公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热情。

4.网络问责是推进民主化进程的良性工具

一切公共权力都来源于人民,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是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管理行政事务和进行行政活动的。我国长期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民主化进程较慢。但是由于网络问责的迅速发展,可以使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到问责事件之中,并且可以成为问责实践的主体,具有一定的问责主动权。这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公民的参与权、监督权与表达权等,使公民真正成为管理社会事务的主体,有利于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二)网络问责的客观局限性及其存在问题

1.网民素养的缺失,导致网络问责异化

网络问责赋予了社会公民极大的问责话语权,然而网络问责自身也存在着客观的局限性。一方面,网络问责之中法律约束力不高和道德约束力弱化,部分网民就容易激愤与情绪化,从而导致一些非理性问责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网络上虚假信息大量存在,再加之社会公众在网络上收集、甄别与帅选网络信息的能力有限,这样就加剧了网络泄愤事件的发生。因此,网民素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问责走向极端,造成了网络问责的异化。

2.网络问责文化缺失,问责力度弱化

目前网络问责发展尚不成熟,在具体的网络问责中存在着一些网络问责文化缺失的现象,导致网络问责的问责力度弱化。一方面,由于传统政治冷漠思想的根深蒂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普遍不高,这就造成了网络问责文化缺失,达不到网络问责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在网络问责中一味强调了被问责官员的责任,却淡化了网民对问责事件的责任,网民自身的责任意识就难免下降,这样更不利于网络问责文化的形成的,导致了问责力度的弱化。

3.网络信息失真,网络问责公信力下降

网络作为人们的一种交流平台,每位公民都具有平等的话语权,但是网络信息失真现象不乏存在。一方面,网络信息在传播过程之中可能会出现失真现象,而且网民责任意识的缺乏,更加导致了不真实信息的肆意传播,形成恶性的网络问责风暴。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便捷性与交互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放大不真实信息的传播力度和影响范围,从而使人们对网络问责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导致网络问责的公信力下降。

4.网络问责监管机制不完善,负能量突显

网络问责的产生及迅速发展,给公众带来民益的同时,也出现了监管不甚完善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网络本身的聚合性、离散性、虚拟性的特点,又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这样不利于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导致了网络监管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网络问责监管不善,某些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再加上人们对信息的甄别与处理能力有限,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化问责,这样网络问责的负能量更加突显。(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2]司林波.网络问责的理论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2,(4).

[3]骆勇.网络时代下的网络问责:一种新型民主形态的考量[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

[4]冯英.论网络舆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12).

第7篇:网络的便捷性范文

互联网是集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时间技术为一体的网络系统。具有开放、分享、实时、价格低廉等特点。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享有信息的自由,所有信息的流动传播皆不受限制,网络的运作可由使用者自由地连接,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互联网,因此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是共享的。互联网的这种核心特征,体现出连接、传输、互动、存取各类形式信息的功能,使得互联网具备了商业交易与互动沟通的功能。就这些功能而言,互联网可以很好的解决艺术品市场中的信息流通问题。对此,已有不少现成的直观例证。加之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异常迅猛,有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网民的数量每年以50%的增长率飙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目前中国网民总数达到1.37亿人、年增长率为23.4%,域名总数4,109,020个、网站总数843,000个、网页总数44.7亿个、IP地址数98,015,744个。就此数据来看。互联网对于艺术品市场发展作用,无需多言。艺术品市场产业运作与网络经济模式就信息流通与互动这一重要内容来说确实存在深层联系;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可以同时也是有必要适应网络经济的新时代。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科技给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带来什么;互联网科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又提供了哪些机遇;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市场的同时是否也给艺术品营销发展带来了停滞?

这就需要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对于艺术品营销的营销。

网络科技发展使得艺术品营销市场与网络结合,最大力度地实现了对艺术品消费者心理的满足。就艺术品经营活动来说,满足艺术品收藏、投资者的需求,乃是市场营销工作的核心。这种对消费者需要的满足不仅仅是针对消费者需要的某件艺术品上,也包含对消费者当下消费观念的满足。艺术品消费行为的观念的三大特点;

一、个性消费是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根本观念特点。

艺术品的消费基本都是以个人收藏的心理愿望为基础挑选购买艺术品或相关服务的。自己不喜欢而去购买一件艺术品的状况应该是非常少的。心理上的认同感是作出购买决策的先决条件,因此个性化的消费乃是艺术品消费的最大特点。而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以及实时性则可以很方便的把大规模的目标市场向个人目标市场转化变成现实。艺术品经销者通过网络使用交互式的营销沟通模式把商品信息传递给能上网的所有艺术品收藏、投资者,最大程度地促进与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同时艺术品经销者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大量反映消费者不同需求的信息,从而使艺术品经销者与目标客户之间直接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双向信息交流”,客服了传统艺术品营销中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

极大的方便艺术品经销者及时了解商情并对产品和服务作出调整,进一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要。

二、主动性消费是大部分收藏、投资者的观念特点。

个性化消费的根本特点决定了大多数艺术品收藏、投资者具有主动性消费的观念特点。大多数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自己的期望、喜好有目的地主动寻找某种艺术品。而网络恰好具备强大、独有的信息搜索功能,可以非常便捷地实现艺术品收藏、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搜寻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商品信息,完全打破时空的限制。这与传统艺术品营销方式相比,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进步。同时艺术品一般作为一种高价格、高文化含量的特殊商品,决定了购买者在做决策前必然需要获取与商品相关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减少购买失误的可能。为购买者及时提供该艺术品的各种相关信息,就便捷、全面而言互联网的特点是其他所有信息收集方式所不具备的。

三、对购买活动的方便性追求是艺术品收藏、投资活动的普遍观念特点。

现代人生活节奏普遍加快,消费者希望购物方便、时间和精力支出尽量节省无疑是当下一种普遍的消费观念的需求。而通过网络营销而建立的电子商务,其便捷性也是传统销售方式难以企及的。目前活跃于互联网并为人们熟知的当当网、淘宝网、卓越网、阿里巴巴网正是以其“随时随地,用鼠标轻轻点击即可完成购物”的魅力创造出电子商务便捷到家的奇迹。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其销售业绩就连传统零售商巨头沃尔玛都不敢小墟。事实上,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使用网络作为销售手段的经典例证也不胜枚举,早在2000年11月19日,中国绘画大师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在嘉德在线网上竞拍成功,这件艺术品由台湾的一位买家通过互联网以250万元人民币购得,开创中国大陆首宗艺术品网络交易。而这种便捷性对于艺术品藏家、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他们可以迅速的掌握艺术品信息,迅速的进行购买行为,大大避免了与心仪已久的艺术品失之交臂的惋惜。

网络中高价艺术品中介的高门槛,能有资格和能力征集到优秀艺术品的网站太少,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征集到的中高价艺术品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的。即使征集到相当出色的艺术品,由于中高价(尤其是高价)艺术品总体并不适合在网络营销,一般成交价也大多不太理想,往往起了事以愿违的效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中价位艺术品在网上还能看到些,高价位艺术品在网上见到恐怕只能是机缘了。

第8篇:网络的便捷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经济;网上购物;网络直播;消费特征;消费心理

一、前言

网络经济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就是网络经济作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表现。从网络经济的作用机理来看,对传统经济形态的信息化改良,是这种经济模式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从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活动主要涉及到了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络直播产业、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等多个产业领域的消费活动。由于目前网络直播产业中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对网络经济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等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从电子商务领域中的购物经济和网络直播产业中的粉丝经济两方面入手,对这种消费形式中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等问题进行探究。

二、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者概况

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者状况可以被看作是我国网民群体的现状的一种表现。在对网络经济中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消费者在这一领域的概况问题进行探究。在对互联网的发展情况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群体呈现出了一种不断发展的趋势,截止到今年,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近8亿人,从网民结构来看,年龄在35岁以下的网民群体成为了网民结构的主体力量,从网民群体所涉及到的领域来看,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涵盖了制造业、教育行业、商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学生群体也是网民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网民群体的概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者概况就是网民群体现状的一种表现。从我国网络消费群体的人数不断上升的原因来看,电子竞技、电子金融服务和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是让网络消费群体数量得以扩充的重要原因。是对网络直播产业的发展,对网民人数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消费者在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特征

1.女性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网上购物是网民参与网络经济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对与网上购物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电子商务领域,女性消费群体可以被看作是电子销售领域的重要消费群体。坊间所流传的“剁手党”群体中,女性消费者往往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2.年轻群体在网络粉丝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对网络经济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年轻人在网络消费领域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这就使得年轻人群体在网络消费群体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在网络文学、网络直播产业领域、网络游戏消费,服饰消费和食品消费领域,这种年轻化趋势表现的更为明显。

3.中低收入者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在对经济领域的消费特征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从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来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所带来的上网途径多样化和上网费用合理化的发展趋势,让中低收入群体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满足自己的上网需求。这就为中低收入者参与网络经济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四、消费者在网络经济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消费心理

1.理性务实心理

在参与网络购物的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售后服务问题经常会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在对自己所需的商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对商品的互相比较,对商品价值的理性思考,也可以被看做是人们在参与网络购物的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因此,我们可以将理性务实的心理看作是消费者在网络经济领域表现出的购物心理。

2.物美价廉心理

在对网络经济中的网络购物的发展原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低廉的商品价格是让网络购物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网上购物的特点来看,在参与网络购物的过程中,消费者无法从真实产品入手,对商品的质量问题进行判断,这样,在网络购物消费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商品的价格因素就成为了人们选择某一商品的主要参考因素。在参与网络购物的过程中,追求商品的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就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经济领域表现出的消费心理的一种表现。

3.时髦求异心理

受到网络潮流的影响,消费者在商品选购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商品款式等问题的关注,说明时髦求异心理也对网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消费心理的出现,与年轻人的自身特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年轻消费者对新鲜事物所表现出的好奇心,就是这种消费心理的主要产生原因。

4.省时便捷心理

在对网络购物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便捷性是网络购物所表现出的一种新特点,在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图书馆、地铁站和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成为消费者进行购物活动的场所。在这种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所限制的购物形式的影响下,省时便捷心理就成为了消费者在网络经济领域所表现出的一种消费心理。网络购物使消费者参与电子商务领域的经营活动的一种表现。从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商务模式是建立在发达的物流交通体系之上的。送货上门的服务形式,也会让人们感受到网络购物的便捷性。因此,省时便捷心理也成为了人们参与网络经济的一种动力因素。

5.网络直播产业影响下的粉丝经济消费心理

“粉丝经济”是网络经济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与网络直播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在网络经济模式下,这种经济形式只作用在与网络直播有关的领域之中。从粉丝经济影响下的消费心理来看,年轻人对网络直播产业的好奇心理,可以被看作是引发消费行为的一种因素。从这种新兴消费心理与传统消费心理之间的差异性因素来看,观众对网络主播的欣赏,是这种特殊的消费心理的主要表现。从网络直播产业的发展模式来看,这种模式可以被看作将旧时期在戏院茶楼观看艺人表演的消费形式应用在了网络之中,在旧时代,人们在这些场所对表演艺人的打赏行为,多半是出于对艺人表演的赞赏。网络时代下的这种粉丝经济亦是如此。在对自己对视频表演者的喜爱之情进行展示的过程中,虚荣心理也成为了这种消费心理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消费心理,在对表演者进行打赏的过程中,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让自己获得表演者的关注。特别是在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事业、爱情等方面屡屡碰壁的情况下,网络主播对观众的青睐,会成为这一群体在网络直播领域中进行再次消费的一种动力。对于网络主播而言,这种高额打赏的行为也会间接让自己吸引到更多的观众。这种双赢效应的出现,也可以让自己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因素成为粉丝经济的一种作用机理。因此,虚荣心理和关注对网络主播的表演行为的赞赏,就成为了网络直播产业影响下的粉丝经济消费心理的主要特点。

五、结论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让网络经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一种较为重要的角色,对消费群体的特征和消费心理等因素的了解,可以让网络经济更好地顺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葛幼康.网络经济中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消费导刊,2008,06:6-7.

[2]高晖.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6,04:90-92.

[3]傅瑶.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0:25-26.

第9篇:网络的便捷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参与能力;网络权利;数字鸿沟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6)02-0056-06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网络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公民所应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基本权利也日益从制度设计走向现实,并从现实世界延伸至网络空间,使得“最大多数的民众关心、参与政治成为可能,使信息公开可以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公民,使政治权力主体及各级官员开始受到来自方方面面、全天候的监督”[1],从而为公民普遍而充分地实现基本政治权利,促进公民合法、理性、有序开展政治参与活动提供政治基础和有效保障。

一、实现网络权利构成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

权利是能力的基础,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水平,往往与其能够获得的基本权利的程度密切相关。网络公民权是现实公民权利在网络空间上的具体反映,主要表现为网民、网络共同体等网络活动主体在互联网上应享有的网络信息知情权、网络政治参与权、网络权益表达权、网络舆论监督权等项权利,这些权利及时而充分的实现是公民能够合法有效开展网络政治参与活动的基本前提条件,其实现程度也往往能够直接决定和体现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大小,深刻影响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和实效。

(一)网络信息知情权

网络信息知情权是指社会公众能够依法利用网络媒介收集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权利和自由,也是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协商讨论和发表意愿诉求的信息前提,以及实现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微媒体”平台、网络社区论坛等的出现和广泛利用,我国已快步迈入全方位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公民对网络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有利于降低意愿表达的门槛,使其能够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知情权,而且有利于其形成更为科学、准确的判断,合法、理性地参与国家公共事务。

(二)网络政治参与权

网络政治参与权是指社会公众依法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享有表达自身权益诉求,影响国家行政决策,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权利。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推动数以亿计网民卷入政治参与浪潮的催化剂,能够为公民的多元权益表达提供更为便捷、开放、自由的平台,有利于保障公民切实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同时,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的充分实现也有利于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良性的互动协商,以提升公共事务决策与执行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三)网络权益表达权

“表达自由是民主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每个人发展与进步的基本条件。”[2](P3)从传播学的视角看,民主政治实则是话语政治,民众的政治权益表达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政治参与行为。互联网以自由为基础,网络表达权的本质就是公民追求自由表达意见诉求的基本权利。互联网的便捷、开放、匿名等特征,能够打破政府话语权的集中和垄断,为普通民众开拓一个信息和观点能够多元传递、平等交流的权益表达空间,在更大程度上为公民网络表达权的实现提供契机。网络权益表达权通常包括接近和使用媒介权、表达网络言论和权益诉求权、信息沟通交流和信息传播权、网络监督批评权等。这些权利普遍而充分的享有和行使,能够激发和强化公民网络权益表达的兴趣和愿望,提升政治参与效能感,从而推动其理性释放不满情绪,更为自由、全面地表达权益诉求,提升网络政治参与的实效。

(四)网络舆论监督权

网络舆论监督权具体包括网络批评权、网络建议权、网络申诉权、网络控告检举权等项权利。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舆论监督直接来源于网络主体的意愿表达,而基于互联网的隐匿性和意见建议表达的便捷性,有利于避免“被代表”和中介对监督性质及力度的削弱,使得网络舆论监督的普遍性、合法性更加凸显[3](P47),从而有利于公民撕开现实社会中因恐惧权势而可能不得不为的伪装,使其能够更为放心大胆地进行监督举报,也能使相关举报信息更容易被监督机构获知,从而保障公众充分发挥强大的民主监督的主体作用,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

二、现实数字鸿沟导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差距

所谓“数字鸿沟”,通常是指“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因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形成的能力差距,它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