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跨学科教学案例范文

生物跨学科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跨学科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跨学科教学案例

第1篇:生物跨学科教学案例范文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 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第2篇:生物跨学科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学科渗透;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1012005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学科逐渐边缘化,相互之间的交叉与渗透程度不断加深,联系越来越密切,文理不再分科的趋势日趋明显。许多学者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但只限于个别学科。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试析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探讨实行多学科渗透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为教师改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学科渗透的理论探讨

1.1学科渗透的含义

所谓学科渗透,结合教学实际,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学科为基础,破除学科壁垒,知识的交叉综合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教育活动[1],即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学科渗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和形式,它逐渐成为一种辅助“教”与“学”的重要方法,它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就是指以思想政治课程为基础,联系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知识,拓宽思路,发展能力。它正逐步成为思想政治教师改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有效地避免了分科教学的弊端,强调要以整体的眼光看问题,以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规律,推动思想政治课程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1.2学科渗透的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发现,国内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数理化、艺术、地理、生物等其他W科渗透的研究较少,而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语文、计算机等学科渗透的研究较多,但研究的范围小,只探讨了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渗透一门或两门其他学科。同时,未发现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渗透数理化、艺术、外语、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对具体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比较多,对教学方法渗透的研究较少,对实行多学科渗透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也较少。

2)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多学科渗透的专门研究较少,关于课程资源整合的论著却比较多。随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国外课程资源的结构呈多元化发展,逐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个性化。国外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研究己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对其开发利用也已经初具规模。除了教材外,影视以及各种现代化的信息设备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多种多样的图书馆、博物馆应有尽有,教学资源也异常丰富。同时,国外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习网站,这些网站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与教学方法,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大有裨益。

2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实行多学科渗透的必要性在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以教师为主导,系统地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这种更加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方式,因此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它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成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压抑和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整合性。因此,多学科知识在学科教学中的交叉渗透就成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实行多学科渗透,不仅对实施思想政治新课程、深化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持久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下面从时展要求和人类自身发展角度,简单阐述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实行多学科渗透的必要性。

2.1适应现代科学发展交叉综合化趋势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科间的渗透、综合趋势日益加强,现代科学越来越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产生了大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们的发展日益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不仅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也越来越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2]。为适应现代科学发展交叉综合化趋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应该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陈旧观念,使之与各学科进行综合、渗透,才能解决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2.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个别教师沉醉于某一种教学方法中,安于现状,缺少对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方面的研究,致使课堂效率较低。而通过汲取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学科渗透,可以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因此,适应时展,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变革。教师应当增强创新意识,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综合运用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也能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牢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形成发散型思维,多角度看问题,而学科渗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突破思维定势,引申迁移,触类旁通,创新求异,提高知识的再生能力,要求学生以全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索未知,寻找新的研究方法,两者不谋而合。学科渗透倡导将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中去,这既有利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3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策略3.1教学资源上的渗透

以地理学科为例,地理学所引导学生认识的是今日的地理现象,着重探求地理现象的现状和特点。政治本身具有地域性,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和政治形态都有其自身的地域性特点和原因,思想政治教学离不开地理知识的运用,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因素,任何事件或人物的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通过阅读思想政治教材和地理教材,可以看到这两门学科有许多共同的内容,如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以及等知识,但两者虽内容相同但表达的侧重点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在讲述时,思想政治学科强调的是综合国力的增强、党的领导以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等内容,而地理学科则侧重分析台湾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概况以及与内地的经济联系等内容。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把两方面知识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回忆了已经学过的地理知识,调动了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全方位分析世界政治经济趋势。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本地图、插图、彩图、教学挂图以及填空图等,借助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来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地图直观性的优点,例如在学习“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可以借助地图来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域特点和差异,从而了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并在地图上标出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的线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和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在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近30年来经济发展如此快的原因时,从地理方面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具有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交通便利以及劳动力充足和侨乡等优势。又如,8年级地理课本在中国土地资源一章中提道:我国草地资源面积广大,位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然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在世界土地资源中所占的比重却相对偏小,承受着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的沉重负担。结合思想政治课本中尊重传统文化的内容,会使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农业的现状,深刻明白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与思想政治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制约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从而加大知识深度,增强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以化学学科为例,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适度地开展实验o助教学时有着积极作用。将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引入思想政治课堂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借助化学知识,现场操作,寓乐于教,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理解思想政治知识大有裨益。教师在讲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可以找一些柴火、汽油、易燃化学用品、黄沙、泥土,水、泡沫灭火器,让几个学生合作进行演示,扑灭3种着火物质。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另外,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本中关于环保以及安全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化学常识,让学生辨别一些常用的危险的化学用品,包括腐蚀品、剧、强氧化剂、易燃物、爆炸品等。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与安全教育,激励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再如生物学科,中学的生物学知识,尽管只是知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但是就其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定律来说,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渗透生物学科知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在讲授“丰富多彩的生命”时,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从生物学角度,指出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是分子活动,通过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结构的研究,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变化,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触动学生珍惜生命的情感。教师还可以用生物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日常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例如资源、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生态环境热点;基因工程等生命科学热点;转基因食品、艾滋病等人类健康热点,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讲“环境保护”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态学观念去认识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意识到要按照生物界的发展规律办事,明确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要联系当前和当地的环境污染、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问题和实例,使学生认识环境被破坏带来的恶果,以激励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宣传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2教学方法上的渗透

发现教学法是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是指“教师通过提供适宜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3]。这种方法在学习新的地理概念、概念性结论或揭示地理知识间联系的教学内容时应用广泛。与其他学科一样,发现教学法也可以应用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例如,在新旧知识联系密切,新学知识难度不大时,可以使用地理教学中的发现教学法。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得出结论。具体步骤有:(1)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2)做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3)创设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4)指导学生根据案例,整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5)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结合,加深理解。发现法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研究,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4]。教师在学生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充当引导者、鼓励者。这种围绕着某一问题而展开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用处很大。

心理学家罗索曾经指出,“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对于那些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既然不能启迪学生思维,是不应该出现在课堂上的。正确的做法是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经过思考,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引导启发学生,鼓励其不断思考,不断探究。地理学科的很多知识都有一个内在知识体系,彼此间具有关联性,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条主线,适度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与内容。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然后有意识地设置疑问,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探究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这种假设启发对于学生分析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重点内容非常有效,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教学活动中,某些教学重难点可能从本学科的角度难以理解,如果换一种思路,换一种学科进行解释,学生就可能豁然开朗。例如,思想政治教师在教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课时,可以适度渗透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法。具体做法为:由学生代表把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再搜集导气管排出的气体,发现可以点燃。学生由此得出结论,高锰酸钾加热可以产生氧气。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理解,得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此外,采用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独立作业式是化学、生物学科教学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具体是指教师在上实验课之前先简明扼要地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指出实验的关键和容易发生的问题等注意事项,并使学生明确实验作业,然后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个别指导,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向全班学生作补充指导[5]。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这一方法,针对个别内容深刻的地方,教师可以先提醒学生疑难易错处,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做个别指导,点化学生。这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做到将课堂还予学生。

4多学科渗透要注意的问题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多学科渗透可以使教学内容多姿多彩,生动形象,贴近实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如何实行多学科渗透,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4.1要重视基础,做到“渗透有度”

多学科渗透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固然重要,但其基础还是学科教学。综合能力是在长期学科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的。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促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必须以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为前提,多学科知识作为辅助思想政治教学的手段,应该是为完成思想政治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

不同学科之间、同一学科不同知识块之间都存在着固有联系。思想政治教师如果只注重本学科知识,忽略对其他学科与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交叉点的了解,势必会固步自封,给学科教学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学科渗透,汲取其他学科精华,吐故纳新,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多学科渗透在教学中必须做到适当有度,把握重点,抓住共同点,不可随便联系,以致混淆主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和自身教学风格,针对实际问题,立足于本学科的教学,适当引入其他学科的事例和观点,明确主辅,恰当地进行渗透,切忌本末倒置。多学科渗透也要做到“渗透有度”,不能将一些毫不相关的,甚至互相矛盾的知识强加联系,要遵循教学规律,立足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将有联系的适当联系,没联系的不要强加联系,适可而止,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4.2尊重学生差异性,做到“量力而行”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初衷。由于各方面原因,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不同。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尊重学生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能在接受多学科知识方面较吃力,教师必须放慢脚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一切以学生为主,尽可能带动每一个学生。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对多学科知识进行认真加工,删繁就简,尽力做到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并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感悟[6]。

4.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做到“与时俱进”

传统教师被课本束缚,已经不适合时代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是创新能力比较强、教育教学技术比较丰富且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综合型教师。为适应时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突破传统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多学科渗透的观念,在分析问题时综合各门学科,拓展思维的宽度和广度。例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多学科渗透,有意识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自觉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努力成为一名综合型教师。

分科教学固然使每门学科的知识都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但教师如果没有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就不可能在协同教学中发现相关知识的结合点,在教学中就会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师要建立多学科渗透观念,尽快熟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水平,以实现学科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网络结构。

5结束语

思想政治学科有着自己的边界,在捍卫学科边界的同时,也要不断开拓学科边界和冲破学科限制,摆脱课堂上的清规戒律,把关注的视野拓宽到其他知识学科,把研究的触角伸向其他学科领域,并实现这些学科与领域之间的对话交流,做一个交界上的对话者[7]。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肖思敏.交叉与综合:中学历史学科渗透的理性思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2] 高春梅.论跨学科研究的时代特征与现实趋向[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4):2224.

[3] 李通.浅谈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C].中国教育研究丛论.2007:739740.

[4] 刘彬.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过渡方法[J].考试周刊,2012(25):123.

[5] 王建华,赵明根.综合教学法[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176.

[6] 李洪余.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7):1112.

[7] 戴明.物理入思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三则[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