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远程会诊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7411734765050)
高昭昇李翠华徐静:广州市卫生信息中心广东广州510180
陆均暐: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通讯作者:李翠华
浅谈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及应用
高昭昇陆均暐李翠华徐静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LEMEDICINE SYSTEM BASED ON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GAO Zhaosheng, LU Junwei, LI Cuihua, et al
【摘要】
介绍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目标、技术架构及主要功能,并结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花山医院试点建设成效,探讨远程医疗服务应用模式。通过建设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等多元化的远程医疗应用,促进大型医院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缓解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促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从而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及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
【关键词】远程医疗专家会诊区域卫生远程教育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bjective, technical framework and main functions of Guangzhou telemedicine system and probes into telemedicine service model by making two successful examples of Guangd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nd Huashan Hospital.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elemedicine remote consultation, construction of remote diagnosis, remote education, two-way referral and remote reservation, the quality resources of th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can be shared so a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from unbalanced displaying of medical health resources and speed up the resolution of the difficulties in visiting a doctor and the problem of high medical expenses"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dical service and improve the primary hospital severe problems the level of treatment.
【Key words】 Telemedicine; Expert Consultation; Regional Health; Distance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Guangzhou Medical Information Center,Guangdong,510180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55
1引言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但即使是在大城市周边也存在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差、卫生服务效率不高、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近年来,
远程医疗因在整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也成为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远程医疗即是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构建网络化信息平台,联通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与患者,进行跨机构、跨地域医疗诊治与医学专业交流等的医疗活动[1]。
广州市作为国内超大型城市,由于城乡间医疗水平差距的日益扩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广州市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计算机软件、硬件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广州市已建成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内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初步整合。基本建成了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把市民在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住院、检验检查、健康体检、慢病访视、献血等信息关联起来,形成记录连续、自动更新的“活”档案。
本文旨在以广州市现有的卫生信息化成果为基础,探讨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和应用模式,为促进解决广州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患者“看病难、排队烦”等问题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2远程医疗系统概述
广州市远程医疗系统是基于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的,集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等多元化应用为一体的远程医疗服务子平台,具有开放、易拓展、区域资源共享等特点。本文重点从该系统的技术架构、主要功能及应用等方面,探讨区域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及应用模式,为促进区域大型医院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提升提供信息化支撑。
2.1建设目标
建设基于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应用,构建高端远程医学网络平台,将大型医院的优质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辐射,形成以区域大型医院为核心,覆盖全市联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信息交流平台。支撑区域联网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双向转诊、远程预约等多元化的服务,突破地域限制,促进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2.2技术架构如图2-1所示,远程医疗系统总体架构由基础平台、协同应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平台为系统功能实现提供网络传输、视频通信、视频录制点播管理、数据安全可靠存储等设备保障。协同应用则包括基于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会诊系统、远程专科诊断系统、远程监护系统、远程教育系统、视频通信系统、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系统等,以Web网站、手机客户端等方式为联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监护、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互动式远程教育、远程学科合作、医学影像、心电实时传输和交互式操作、虚拟化病理切片等远程医疗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撑服务。
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是在国家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服务体系基础上建设的,具有安全、实用、先进、易维护、可扩展等特点。同时系统在遵循IHE XDS/XDS-I、DICOM、HL7等国际通用标准基础上与现有信息系统进行了集成,进一步完善了《广州市卫生业务信息基本数据集》,形成了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业务规范。
具体来说,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具有如下特点:
①形成了医疗机构“即插即用”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以缩短医院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周期、减少建设投资,降低日常的运营管理费用,并且保证相关技术方案能不断完善和升级。
②整个系统采用SOA架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扩展性、开放性。
③整个系统基于B/S模式开发,方便软件的升级、部署与维护。
④会诊终端软件包提供各种第三方系统的标准接口或定制接口,可以广泛的接入院内已有的医疗信息系统,实现病人资料的共享。
⑤基于数字证书的安全认证机制可以充分保证病人资料与会诊信息的安全传输。
⑥系统可以运行在各种网络环境。[2]
2.3主要功能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的远程医疗服务子平台主要以远程会诊系统为核心系统。该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远程诊断、远程监护以及远程预约等,具体如图2-2所示。
2.4应用模式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已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等联网医疗卫生机构上线启用。其中,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是目前最常用的远程医疗服务应用模式,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效。
①远程会诊系统
远程会诊系统是医生通过对远地患者图像和其它信息进行分析做出诊断结论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通过该系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通过对花都区花山医院或其它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图像、电子病历等其它信息进行分析做出诊断结论,系统采用同步交互方式,影像图像及患者其他相关信息实现统一存储,远程会诊服务中心是整个远程会诊系统的核心,远程会诊终端通过政务网接入会诊中心,使用Web浏览器浏览会诊中心主页,进行远程会诊申请、远程会诊专家资讯查询、远程医疗会诊申请、远程医疗会诊取消、远程医疗会诊申请答复、远程医疗会诊资料传输等功能,同时远程会诊服务中心还设立了会诊数据库,基层医疗机构可通过接口方式或人工导入HIS和PACS系统会诊患者的完整病历数据和影像数据,为了能使多位异地的医生对某个患者病历数据进行会诊讨论,系统还支持多对多的会诊模式,实现多个专家之间的交流讨论的功能;
②远程教育系统
远程教育是通过远程通讯网络提供教育材料,根据医学远程教育的要求,支持文档和图像共享的视频会议系统,系统可根
图2-2远程会诊系统功能模块图
据实际需要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通讯,并具备在线讨论及离线继续教育等功能。
花山镇卫生院各科室的医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积极参与到远程医疗活动中来,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学专家保持经常性沟通。在远程会诊中学习、在远程培训中学习、在专家指导下的实践中提高自我,通过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使经验、知识积少成多,从而使花山医院的重点科室能力增强,使较弱的基层科室能力建设得到明显提高。
由于能够经常与优秀的医学专家进行互动沟通,医技、临床等相互关联、紧密配合的各科室医生能够在知识、经验、技能方面都得到提高,医院内部的综合能力将得到提升。原先不认识的疾病、诊断不清的疾病、不会治的疾病能够得到较好解决,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缓和医生们因不能得到更多学习机会而形成的对医院的不满情绪、增强医生们救治疑难、危重病人的信心,提升医生们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安心工作,潜心钻研诊疗技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
③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
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是在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有的双向转诊、预约挂号等协同应用基础上,针对远程医疗业务的需求,与远程医疗系统实现整合及升级,方便医疗卫生机构在远程诊断过程中直接为患者进行预约转诊,如在花山镇卫生院的医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直接为符合转诊要求的患者预约市内的大型医院。基层医院的医生通过该系统对转诊到大型医院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大型医院则可以通过系统将确诊后的慢性病患者或手术后的康复患者转至基层,促进建立“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双向转诊诊疗模式,从而达到方便市民,服务于市民的预期效果 [3] 。
3结束语
广州市远程医疗系统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的,具有开放、安全、易维护、可扩展等特点的区域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与传统的远程会诊系统相比,该系统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进行构建,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数据的实时采集,并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形式,实现会诊医生间的实时患者数据的交流,实现对不同患者的同时实时观察、沟通和治疗。
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等试点实施取得较好成效,优化了原有的会诊、转诊等医疗服务模式,使得联网大型医院的优质资源得以共享共用,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实践表明这种由政府引导、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模式具有优越性,值得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骆华伟,等.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5-47.
这五年中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尤其是PACS建设大规模普及的首要因素是政策。这其中包括了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资金的支持、行政督导以及等级评审等。其次是医院自身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尤其是很多医院新上任的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以前。此外,资本对医疗行业的青睐也大大促进了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并与政策形成了互动。行业通过购并、整合以及淘汰,集中度大大提高,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市场。
对于PACS市场,这五年来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医院从讨论要不要建设PACS,转变为讨论如何建设PACS,以及什么样的PACS才是好的PACS。 另外,从产品和技术上来看,非常明显的变化是从科室级的Mini PACS跨入了全院级PACS时代,并在最近一两年,部分拥有分院的大型集团医院已经迈入了企业级PACS阶段。
这五年中另一个比较突出的是标准化工作,在招标工作中,客户都非常看重企业的资质以及产品的标准化情况,IHE-C测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出台了很多规范,解决了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除了资金之外的第二大难题: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从市场角度看,政府扶持并加大了对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的投入,大大提高了中国基层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这对于未来区域医疗的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但是也要看到,县级医院一方面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本身业务量不是很大,经济收入低,导致很多系统建设之后的使用率很低。远程会诊项目就是典型的例子,到目前为止最终落实了国家建设任务目标的省份很少,而已经建设了的使用效果也并不是很好。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机制问题,医联体概念的提出,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企业――五年辉煌
华海在这五年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一直坚持走专业化道路,目前已经成为中国PACS市场的第一品牌,无论在大型医院,还是在中小型医院PACS市场上,占有率都是最高的,并且仍在不断扩大,保持着领先优势。公司规模和经营业绩在五年中翻了近一倍。
从2009年开始,公司对业务方向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从专注于医学影像信息化转变为致力于成为卓越的医院临床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又开发了电子病历系统和心电系统,并与原来的PACS业务进行了有机整合,如今已经成功进入市场,并获得了快速发展。
华海紧紧抓住了政府在这几年中大力扶持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和发展以各种形式医联体为基础的区域医疗、远程医疗的机会,成功地打开了基层医疗机构的PACS市场和远程会诊市场。
如今随着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华海在今年又成功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华海医疗云服务平台和华海移动医疗平台,开始了从产品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充分利用了二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信息化项目建设经验,为广大客户、尤其是中小型客户提供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的咨询、实施和服务。
未来――使命感和责任感并重
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干预和管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基于云计算技术而诞生的“云健康”也正逐步走入生活,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有一天,你醒来,发现随身携带的手机、手表,突然发出“嘀嘀”的声音,提醒你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与此同时,这一提醒信息也发送到医院、社区的服务台,如果医生判断病情紧急的话,救护车会直接开到你家门口;如果不是太严重,社区医生可以跟你通电话,帮你作病情分析;有必要的话,社区医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平台直接查看你的医疗档案,经过远程会诊,预约检查时间,所有的检查报告和处方也会自动记录在档案中。当你取药回家后,对服用药物效果的监控仍在继续……
这一切是科幻电影吗?不,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云健康的普及,这样的生活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而在国内率先提出把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健康领域,并把“云健康”模式变为现实的就是卢朝霞教授,她曾经是东北大学一位知名的女教授,现在是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云健康”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谈到开发“云健康”模式的初衷,卢教授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现实,那就是健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谁都不想得病,穷人不敢得病,富人得病也会降低生活质量。然而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慢病患者群剧增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像高血压患者已超2亿,糖尿病患者也有1亿,政府与个人的医疗费用支出不断攀升。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干预和管理健康,这个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卢教授想,作为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东软具备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做后盾,并且拥有国内优秀的医疗资源,为什么不可以利用终端感应设备对大众进行健康监测、远程会诊呢?很快,从云计算技术发展出来的“云健康”应运而生。通俗地讲,云健康就是利用终端感应设备,比如健康益体机、手表、计步器、手机等,通过互联网技术(中间环节)监控居民的体重、血糖、血压,计算食物和运动消耗的卡路里等,再把个人的数据信息传到云平台,专业的健康顾问和庞大的健康资源库对这些动态的个人健康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有针对性地为个人提供远程健康指导。
数据中心能自动更新每天的健康监测结果,实现对使用者健康状况的远程监控,足向医疗机构传递患者的即时身体状况。健康管理专家还会为用户及时提供营养、保健、运动等服务,量身定制健康饮食、运动方案等。
可以说,“云健康”是社会医学发展的需要与必然。其有利于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大众提供更全面、专业、及时的医疗保健指导,实现对患者的远程会诊或多个专家的指导,帮助个人和组织降低医疗卫生费用,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覆盖城乡的健康管理
“云健康”其实是健康管理的一种方式。健康管理在中国是朝阳产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美国如今已有超过9500万人参加了健康管理服务,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因此下降了30%。但目前在国内,仅有少数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
卢教授告诉记者,围绕国家新医改提出的“广泛覆盖城乡居民”指导思想,我们也在启动“健康城市”计划。如在农村卫生室安装健康益体机的服务平台,可以改善农村基层就医环境和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满足基层农村居民对健康保障的需求,实现小病不出村,急难病及时救治,有效降低农村居民看病成本和政府的医疗费用支出。
农村居民通过数字化“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可获得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咨询和健康服务信息,实现实时健康监测、动态跟踪随访、健康记录查询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健康全过程管理;基层村医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和便携式终端设备开展高效的慢病随访、健康干预、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常规工作,通过远程医疗协助系统实现与上级医生的互动交流;该平台还能帮助市、县级医院开展连接省级三甲医院、省外优质医疗资源的远程医疗诊断服务,能够让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实时监控负责区域的居民健康检测状况、慢性病比例变化情况等动态数据,并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主要卫生问题和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并为开展基层卫生工作评价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对于城市居民,可以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通过终端服务设备进行血压、血糖、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享受便捷、优质的健康管理咨询和医疗健康服务。
实际上,云健康可实现从“摇篮”到“坟墓”的健康管理,也就是个人全程健康管理系统。从胎儿期的产检记录,到日常的体检报告,实时的人体体征数据,以及每次医生问病结果,每一个和健康有关的信息都会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社区责任医生会根据这些记录,帮助居民进行健康管理,提醒居民该注意哪些健康事项;同时海量的居民健康信息的汇聚,也可以帮助疾控部门进行当地流行病学的统计,发现一些各地高发的疾病,开展高发病的防治工作。
未来云健康的实现与普及,将大大提高诊断效率与治疗水平,为人类健康注入更多有利因素。
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
中国现在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也是个很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医疗保健需求很大,却因为行动不便,缺乏周到的照顾。如今,利用云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在患者的轮椅上配备传感器等,实时监控患者的状态;也可以增加手机上的传感器的品种,增加光线亮度传感器,黑暗的时候屏幕会自动发亮;增加距离传感器,感知手机靠近眼睛后,字体会自动变大;手机里还可以装陀螺仪,区别带手机者的实时状况,是弯腰还是摔跤,如果摔跤很久不起来,手机还会自动发送求救短信到医院,救护车还根据手机定位展开施救。
减轻病患负担是基层医改的关键。
2007年10月,锐珂医疗投资1000万元与卫生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农村医疗信息化试点项目”,在固原市和青铜峡市的8个试点医疗机构运行“云医疗”系统,第一期“五年计划”启动。
5年过去,“通过远程医疗系统确诊的村民能节省全程看病费用的87.23%,节省全程时间的53.04%。”锐珂医疗全球CEO 凯文·赫伯特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网上看病”减轻病患负担
“中国是我们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凯文·赫伯特介绍。他认为,中国已铺设了全球最大的宽带网络,可以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如果县以下的医院能把患者的病情通过数字化设备照出来,把影像传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就可以共享到高层医疗机构最好的资源。”锐珂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刘杰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远程医疗将以最低廉的成本解决病患负担。”
这一设想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的大力支持,省、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农村医疗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成“大系统”。
在这个庞大的解决方案中,上游是由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上海瑞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二院组成专家技术指导组;中游是由锐珂医疗提供的基层医院硬件设备升级和定制化网络信息方案;在下游,基层医院提供基础诊疗信息。
低端产品,高端技术
“人手少、设备差曾是我们医院最大的困难,现在通过硬件升级和远程会诊系统,使日常诊断、数据管理都有了质的飞跃。”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廷锐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和产品性能众所周知,但价格往往让基层医院望而却步。“要提供更多基层医院买得起的产品。”凯文·赫伯特表示,“我们未来关注高端技术在低端产品中的运用。”
“其他公司最便宜的产品也要几十万美元,但我们针对基层医院的产品,最贵20万美元,最便宜的几万美元。”刘杰介绍。
锐珂医疗采用“模块化”战略,所有产品都能升级。“基础产品很便宜,过几年,增加一个抽屉就可以增加很多功能。”刘杰说,通过简单的“加法”,加上维修和维护,就能降低更换成本。
锐珂医疗今年推出的新产品“金刚”,就是一款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固定式检查床、立式胸片架、立式球管支架等模块化部件可随意拆卸和增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 社区医疗;J2EE;SSH2;B/S;远程医疗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056-03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lemedicine System Applying for Community
CHEN Chao1,WANG Liang2,QIU A-gen2, ZHU Fang-fei2, LI Yu-xiang2
(1.Yunnan Province Mapping Institute, Kunming 650034, China;2.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Beijing 10083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mmunity telemedicine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a rapid development.Paper is according to community health involved in the consultation activities.Based on J2EE's SSH2 framework,designed a community health systems based on B/S model.The system implements function such as remote diagnoses,medical data management,transmission of medical image information and remote consulting.Testing indicates that the system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it can reasonable to use the community health care resources and time for community residents to provide prevention,care,health care and other service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J2EE; SSH2; B/S; telemedicine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相应提升。然而,传统单一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如何共享医疗中心或医疗研究机构的人力,设备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疗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集医学、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远程医疗[1]技术也随之而出现。这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主要应用在远程专家会诊、远程协助和远程咨询等方面[2],它在方便病人,减少费用,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在我国已得到快速发展,如何更加充分、合理地使用社区医院的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预防、医疗、保健等服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面向社区的远程医疗系统解决方案。
1 远程医疗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
1.1 远程医疗系统的架构设计
远程医疗是一门新兴并快速发展着的学科,相应的它的需求变化也相对较快,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再也不局限于传统模式,要求对于一般常见疾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可以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与诊断人员进行互访交流。而对于一些疑难病症、急危重症可以充分利用远程医疗网的优势进行转诊或远程实时诊断。同时,对于慢性病人、老年人以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以通过对日常生理数据的有效检测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等。这些需求的快速变化,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高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而良好的系统架构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本系统采用的是B/S结构和当前比较流行的SSH2(Struts2 Spring Hibernate)框架[3]。整个系统按照MVC[4]的思想划分为三层,即视图层、控制层、模型层,如图1所示。
在本系统中,使用Struts作为系统的基础架构,实现MVC的分离[5]。在Struts框架的模型部分,业务层利用Spring提供支持,持久层采用Hibernate框架。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为:在表示层中,首先通过JSP组件实现与用户交互的界面,负责请求的发送和接受响应,在服务器端,控制器ActionServlet类截获到发送的请求,然后在Struts-config.xml中查找与该请求匹配的Action类,并委派给相应的Action处理。在业务层中,以Spring的IoC容器负责管理业务逻辑组件、持久层组件及控制层组件,同时利用DI(依赖注入)的优势[6],以增强系统的解耦,从而提升系统的性能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对于在持久层中,则依赖于Hibernate的对象化映射机制和数据库进行交换[7],处理DAO组件请求的数据并把处理的结果返回。
通过采用上述开发模型,无论前端如何变化,只需要对模型层做很小的改动,而且由于不同层之间的耦合度很小,这样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可复用性。
1.2 系统的关键技术
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当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点:
1)对于一些终端设备(如心电仪、电子血压计)传输过来的数据,经过相应设备转换,通过数据解析和算法的处理之后,可以在表示层中展现出来。
2)实时上传与下载大容量文件。系统能够通过点对点的实现医学资料,如:病历、心电图、X光片、高清晰音视频等资料的实时上传与下载。
3)对于远程医疗Web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速度也是至关重要。对于用户频繁访问的页面,如何进行缓存及更新缓存,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十分重要。
2 远程医疗系统的设计
在远程医疗系统中,其工作模式可以分为异步非实时和同步实时两类[8]。异步非实时会诊这种方式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诊断人员可以通过查看病人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非实时的诊断。最后,由会诊人员或医院给出诊断的结果。同步实时会诊主要是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实时会诊甚至手术指导等医疗活动。这种“面对面”的会诊方式使得会诊人员可以共同利用患者的资料进行远程诊断。会诊时,参加诊断的人员可以利用语音和视频装置进行实时动态的交流,从而共同确定诊断的结果。
2.1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大多数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对数据库的访问,所以数据库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系统的数据库设计采用关系数据库模式,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进行存储,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类主要信息,如表1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大致可以分为机构信息表,社区信息表,医生信息表,社区居民信息表以及居民的一些生理数据采集信息表等几大类。例如,其中机构信息表与社区、医生、居民信息等表相关联;居民信息表与机构、社区、心电等信息表相关联。
2.2 系统功能框架与实现步骤
在本系统中设定了四种用户角色,分别为:健康中心管理员,负责本系统的维护;社区医疗机构管理员,负责本社区的医疗机构信息;社区医生,负责医生的本职工作;社区居民,负责本人信息的维护。各用户功能如图2所示。对远程医疗部分,提供实时的和非实时的诊断模式。对于实时诊断部分,如果社区医生对一些疾病难以确诊的,可以为患者申请会诊,并提交到“分诊中心”。“分诊中心”对提交的会诊申请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便进行预约,并由“会诊机构”确认预约。从而,由会诊专家对患者进行“远程医疗”。对于非实时会诊,社区医生对自己分管的居民的异常体征、心电数据及最新的留言,尤其是重点关注居民,提供一些保健日记、保健计划、特诊服务等服务,并填写居民的健康档案。而社区居民,可以对医生在线留言、呼叫服务、查看保健计划,远程咨询等功能。
针对上述功能,系统采用基于MVC的模式进行设计和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每一功能模块分别进行MVC的设计和实现。具体的做法如下:
1)设计用户界面,并编写对应的每一个JSP页面文件,同时,在JSP中结合Ajax,jQuery技术来改进使用效果。
2)针对每一个表单设计对应的ActionForm类,并在Struts-config.xml文件中的元素中进行配置。
3)编写与ActionForm类相对应的Action类,并在Struts-config.xml文件中的元素中进行配置。其中,Action类只负责转发,不包含业务逻辑代码。
4)创建相应的服务类和服务方法。
5)创建与数据库相对应的实体类(持久化类)。
6)创建该实体类的数据访问接口,并给出Hibernate的DAO实现。
7)最后,由Spring完成业务逻辑。
3 系统实现展示
下面通过系统界面图来对系统作进一步的说明。当用户在地址栏中输入该系统的访问网址后,呈现给用户的是系统登录界面,当不同用户角色登录以后,系统将会呈现不同的用户界面和功能。系统为不同用户角色提供了风格基本一致的用户界面。界面的左侧是系统的模块与子模块导航,界面的主体部分从左到右分别是:管理导航和功能区。管理导航功能区提供了用户根据角色权限所对应的功能。图3是健康中心管理员登录后所展示的界面。
当健康中心管理员登录后,主要对医疗机构相关信息模块、心电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进行维护与管理。
当社区医疗机构管理员登录后,主要针对机构信息维护模块、医生信息维护模块、设备信息维护模块等模块进行维护和管理,如图4所示。
当社区医生登录后,主要对分管居民和重点关注居民进行提供诊断和保健咨询等方面的帮助,如图5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采用J2EE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B/S模式的远程医疗系统。该系统只需通过网页浏览器便可以方便的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等医疗服务。在我国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和边远地区,如何将远程医疗服务于这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广泛思考的问题。本系统对远程医疗服务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而且在如何将远程医疗与Web技术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探索,从而为开展更多更好的远程医疗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守利.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研制[D]. 哈尔滨: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9: 1-10.
[2] 张明勇. 便携式远程医疗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10: 1-5.
[3] 吴小军. 基于SSH2框架的校园网招聘信息系统的构建[D]. 上海: 复旦大学, 2010: 1-10.
[4] 何成万, 余秋惠. MVC模型2及软件框架Struts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02, 28(6): 274-275.
[5] 孙鑫. Struts2深入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1-55.
[6] 罗时飞. 精通Spring―深入Java EE开发核心技术[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1-10.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投资占医院建设总投资的0.1%,25%的被调查者认为占0.05%,25%的被调查者认为占1%,见图1。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66.7%的被调查者认为投资占医院总投资的约1%,另外还有33.3%的被调查者认为占2%,见图2。
2.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系统的构成
2.1医院智能化系统组成
医院智能化系统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1)集成管理系统
(2)建筑管理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
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
巡更管理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通道(门禁)管理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
IC卡系统。
(3)医院专用系统
闭路电视示教系统;
医护对讲系统;
电子叫号系统;
手术监控系统。
(4)通讯与计算机网络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无线通信覆盖及无线寻呼系统。
(5)信息管理系统
综合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
电子公告牌系统
(6)综合诊疗信息管理系统
2.2医院信息化系统组成
医院信息化系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计算机网络系统(含网络布线);
(2)CIS、LIS、PACS、RLS;
(3)HIS、PASS。
2.3影响医院运营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统
影响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系统的原因很多,12.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11.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影像存储与通信系统PACS;8.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综合布线系统。详细分析见图3。
3.医院智能化建设的建议
医院智能建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3.1业主方面
对医院智能化集成系统带来的增值效果有所怀疑或由于资金投入方向问题,以致不适当地压低在智能化系统上的投资。结果造成实施效果的下降。
没有总体集成的概念和系统今后发展的考虑以致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返工浪费严重。
缺乏掌握医院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以致在设计、施工、竣工等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不能很好把关,及时纠正质量问题。医院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重视不够,部分医院还延续原来的后勤管理办法,没有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加以充分发挥。
3.2厂商方面
参加智能化系统集成投标的公司,实际上仅仅是某一个子系统的集成商,甚至只是产品销售商,他们对医院建筑,对现场安装,对施工组织了解不多,甚至毫无了解。因此,不能很好组织指挥,甚至组织指挥不了系统各个分包商。
为争取项目,迎合业主低投资的企图,拼命压低报价。项目到手,为了利润,不顾质量,降低规格。各厂商提供的系统开放程度有限,造成集成系统难以实现或留下维护中的隐患。
3.3 设计方面
目前对医院智能化设计结合医院建筑采取合理的设计和解决方案注意不够。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路由等考虑不周。由于个别医院的建筑方案采用国外设计事务所完成,设计内容设计深度不符合国内要求。
3.4 实施方面
对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不够。
3.5 标准化和行政管理方面
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够,或管理依据不够。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医疗创新;营销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医疗模式正在面临着巨大挑战,以医院为中心的诊疗运营方式和“以药养医”运营状况,逐渐转变为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放开后,为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带来了提供保障。互联网医疗模式下,医疗重心从“医院”逐渐转向“多点执业”,医生在医院以外行医具有了法律依据。因此,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商业蓝海,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医疗的特点
互联网在医疗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载体的健康教育、远程会诊、在线疾病咨询、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疾病风险评估、疾病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为传统的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医疗技术和诊疗手段的发展,提高了医疗诊断效率,对于解决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昭示了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目前,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医疗行业已经得到了相当好的发展,这也是由互联网自身所具备的诸多优势决定的。互联网医疗有以下几方面特点:智能化,互联网技术使得许多传统的医疗方式发生改变,患者能够通过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方便快捷对自己病情进行诊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APP,如AliveCor等,可及时了解自己心率。专业化,互联网的普及能够让医疗机构建立更加专业的网络系统,如医生网络社交平台,医生们既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相交流学习,也可以利用自己专业知识来为患者解决健康方面问题。如今,这种“网上医院”的方式已经逐渐普及开来,在为患者制定专业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医院的接诊压力,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便捷化,互联网技术使患者咨询病情、治疗疾病都获得了极大便利,通过网上医疗、网络远程手术、网上健康检查系统、网络药品管理等,患者就能清晰了解自己病情,并根据网上医生指导获得解决方案,大大节省了医患双方时间。
二、从传统医疗向互联网医疗的转变
传统医疗模式逐渐向互联网医疗模式转变主要表现在:第一,医患关系重构。互联网医疗的普及使医患关系得到了根本转变。传统医疗模式下的患者处于被动地位,加之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许多患者往往不能够及时准确了解自己的病情,延误最佳治疗时间。互联网医疗使患者的就医思维发生很大改变,就医时首先在网上寻找病情解决方案,亦可在网上与医生沟通,评估医疗解案。第二,医疗运营模式创新。传统医疗模式下,医院多为垄断经营,公办医疗机构往往不重视经营。互联网医疗兴起使得医疗行业的竞争加剧,患者在日益增多的医疗机构服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医疗机构想要获得经济效益,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在渠道、产品、服务等多种营销渠道上加大投入力度。第三,医疗信息管理创新。互联网医疗模式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不断完善,利用互联网手段设置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已经完善。绩效考核、成本核算、人财物轨迹追溯都有章可循,可以对全院的员工数据信息进行全程实时监控。第四,盈利模式创新。“以药养医”是传统医疗的痼疾,但传统医疗的医生服务费很低,盈只能通过药品利润来实现。这种盈利模式造成医药费用虚高,也使医生职业道德观念降低。医院盈利只能通过提高药价来实现。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中,医院可以通过远程咨询和在线诊断,整合资源来提升实体医院的品质。医生和医院的盈利点逐渐增多,“以药养医”模式也可以得到根本改观,对于患者来说,则使他们医疗成本大大降低。
三、互联网医疗的优势
互联网医疗相较传统医疗,有其独特的、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高医疗机构效率。互联网实现了医患互动的紧密连接,可以便捷地实现查房、输液、诊断、挂号和化验等环节数据的及时共享。目前,医院APP已有2000多种,通过建立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让患者及时获得诊疗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降低看病成本。医疗网站是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的服务产品之一。医疗网站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患者看病成本大大降低。利用医疗网站,患者可以在网上提前将病情告知给医生并预约,医生与患者可以通过视频、语音进行沟通,进行诊断并给出治疗建议,患者可就近寻找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三,具有极强隐私性。医疗网站实现了患者与医生的远程沟通,对于患者隐私起到了很好保密作用。由于传统观念影响,患有性病、妇科病、生殖疾病、心理疾病患者,往往不愿意到医院里就医,很容易使病情恶化。互联网医疗使医患双方无需面对面就诊,不必担心隐私信息泄露。第四,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许多老少边穷地区医疗条件、医疗技术落后,而互联网医疗模式则可以快速地通过网上医疗、远程就诊的方式将发达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到这些地区,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贫困偏远地区的医疗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郑杰.基于移动互联的医疗信息平台构建与模式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5.
[2]王安其.浅谈互联网医疗行为及支付行为[M].中国社会医学,2016.
过去老的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实验教学体系,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层次,均以教师为主体,以实验室为重心,在已经成熟的甚至已经过时的实验手段和结论上,验证验证再验证,与生产实践和产业发展主流相隔甚远。学生完成学业后,既无法把握目前水产疾病研究的发展现状,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又没有能力深入生产第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这一状况,实验中心在调查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教师资源掌握量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进行了全面优化改革,压缩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针对生产第一线增加了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创造性地引入水产疾病远程诊断系统,构建了立足校内,面向社会,集实验教学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体系[5-7]。
1.1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型的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个体系分三个模块:第一模块:基础性实验即压缩、优化后的原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本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专业操作技能。第二模块:设计性、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本模块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问题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设计实验,开展研究,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资料检索和概括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8-9]。第三模块:水产疾病远程诊断系统。基于网络平台,通过教师联系相熟的鱼药、饲料企业以及各地鱼药和饲料经销商,采用企业出一部分资金,经销商出一部分资金的方式,购置了显微镜、电脑和摄像机,在山东微山湖、东平湖、白云湖、东营等地建立了5处远程疾病搜集系统,相应地在校内实验室建立了远程疾病会诊系统,平时由学生值班,教师带班,及时搜集各地疫病信息,开展远程诊断,远程治疗。疾病高发期,及时通报各地疫情,并组织学生讨论出较好的疫病预防措施,在网络平台予以。遇到远程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教师带队,部分学生出现场诊治。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病料带回学校,由学生针对问题设计实验,在水产实验站通过实验,找到解决方案,在生产中推广。毕业后的学生,还可作为系统通讯员,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到学校,形成网络平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1.2改革实验教学方式过去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实验中教师给出实验思路、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学生照做就行。改革后,为了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在实验中,无论是设计实施实验,还是诊断鱼病,开处方,疫情通报,教师都从“领导者”变身为“提问者”、“引导者”、“纠偏者”,只从旁提供意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自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中、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在学生思路阻塞、出现错误,实施不畅时教师才会给出引导性的建议[10]。
1.3建立灵活的实验考核机制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必须配以灵活的实验考核机制,才能使这种教学体系富有生命力,否则就会使教学陷入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形而上学的僵化模式。我们在实验考核中引入了全过程考核的思想,建立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中,过程和结果并重,将实验成绩分为考核成绩和考查成绩。其中远程诊断系统的成绩为考查成绩,不计入该门课程成绩,但作为毕业生评价和就业推荐的依据。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块,侧重点不同,指标系数不同。基础性实验,以“规范性”为指标,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规范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以“独立性”、“创新性”、“实施能力”、“论文写作”为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40%、20%、20%、20%;远程诊断系统实训模块,主要以“考勤”、“诊断”、“思维”、“结果”为指标。
2改革成效
经过两年的努力,水产动物疾病学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后,体现出其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特点。其中基于网络平台的专家远程会诊系统和疫病疫情远程系统的建立,是其生命力的源泉。两年中,学生们设计实施了5种药物在各种不同水体的针对4种鱼的急性毒性试验以及其在鱼体内的代谢循环试验,网络平台接诊54次,出诊11次,2011年、2012年成功治疗山东省各地群发性鱼病24起,为渔民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毕业的两届学生也得到了用人企业的一致称赞。实践证明,我实验示范中心构建的立足校内,面向社会,集实验教学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体系,既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的能力,又促进了经销商们鱼药和饲料的销售,解决了他们缺乏专业人才的困难,实现了学校和社会的双赢。
3结语
一、目标定义
确定目标和需求,分阶段制定计划(MGP)。本阶段的目标要找出医院的解决方案,试运行并验证解决方案的效果。
二、项目测量
1.笔者利用质量因素处理(QFD)的方法,针对我院的具体情况找到研究探索的关键性质量因素。其重要的关键性质量因素有:(1)诊断与非诊断性劳动比值;(2)误诊率(病人年投诉数);(3)市场占有率;(4)科研数据可查询百分率;(5)软片查询时间;(6)医院年赢利;(7)单位服务成本;(8)病人满意度;(9)病人等候时间。2.确定研究因素和抽样方法。根据项目研究的阶段特点及具体情况,笔者仅研究(1)、(4)、(5)、(7)、(9)指标,以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radiology,CR)报告时间、CR数据保存比例、软片查询时间、胶片用量、急诊病人检查时间作为(1)、(4)、(5)、(7)、(9)指标的抽样样本。
三、分析与研究
1.流程图:我院现有的影像科工作流程已经得到了全方位优化,并进行了许多技术上的革新及创造:实现医院信息系统(hosiptalinformationsystems,HIS)、放射学信息系统(radiologyinformationsystems,RIS)的信息与英文设备操作台之间工作列表(worklist)的传送,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标准(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inmedicine,DICOM)中对中文没有定义而引起的传输上的难题,实现PACS与HIS、RIS无缝融合。通过PACS与HIS、RIS的无缝融合,HIS及RIS中病人的有关基本信息,可以自动传递到所要检查的影像设备主机控制台上,从而减轻医生的负担,缩短病人的检查时间,等等。具体情况如图1。
2.决策分析:由于医院病人在不断增多,同时,影像设备也在增加,采用传统的软片来保存影像资料的方法,需要较大的房间,各种病例及病人的资料、信息统计及归类也较为复杂,上述诸多方面的原因,都不利于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也不能满足我院现代化的信息保存、查询功能,而PACS恰好能够满足我院要求的解决方案。因为PACS所带来的好处有:信息保存完善,有利于科研及教学;信息保存简单,查询迅速、便捷;方便管理,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门诊量及住院病人;能够大大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能够降低成本,主要是指降低胶片的用量及其他费用,可减少50%的胶片用量,因为传统的方式要出2套软片,1套给病人保存,另1套作为资料在医院保存,而有了PACS后只需出1套软片给病人就行了,病人所有的影像检查资料及信息全部保存在PACS的中央服务器里面,需要时可从PACS的中央服务器进行查询、打印,从而节约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完善了图像相关信息,有利于教学、科研;优化了工作方法,使现有的影像科工作流程规范化、条例化、现代化;能够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占据医疗市场的主导地位,等等。
3.可行性研究:为了研究大型PACS在我院是否可行,笔者研究了我院医务人员的网络基础知识和倾向,对传统的影像科工作流程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要求,以及对电子化的影像科工作流程是否能够改变思想及观念,以便适应新的工作模式,真正地实现医生从“要我用”转变到“我要用”。对此,我院信息网络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地与影像科医生、临床医生、技术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并聆听医生及技术操作人员的各种意见,不断地从各种环节去完善PACS医学影像系统的工作流程。同时,工程技术人员深入至医院临床科室,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和调研工作,与医院反复沟通、讨论,终于实现了完全满足我院具体情况的PACS。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还探询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80%以上的医务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培训掌握并运用PACS阅片;90%以上的医务人员欢迎这种新的阅片方式,并认为PACS可以帮助他们更细致地阅片,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跟上时代潮流,适应医院数字化的进程。调查还发现许多影像科医生存在着对网络化、数字化后图像保密性问题的顾虑,但是都认可了笔者提出的关于图像加密的解决方案,这是要在PACS组建之初及应用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为这牵涉到以后在PACS应用过程中医生是否或愿不愿意应用,以及应用得好与坏的关键性问题。最后,经过反复地研究、考察、论证、资料收集、总结之后,一致认为组建1套科学完善的大型PACS在我院是可行的、适用的、必要的。
四、设计
在以往国内大型PACS的建设中,有2个重要因素制约了医院电子化建设的步伐:(1)由于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s,CIS)、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clinical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s,CLIS)、RIS等医院系统,其数据接口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按照医院国际标准(HL-7)设计,而所有的国际上大型的PACS厂商无一例外地遵循了这一数据交换标准,因此,实现HIS、RIS与PACS的融合难度很大。(2)由于目前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标准3.0(DICOM3.0)对中文信息尚无定义,国内的HIS、RIS均为双字节中文,而影像设备主机控制台仍为单字节英文,这给工作列表在两者间的传送带来了麻烦。而随着我院的PACS与RIS无缝融合方案的实现及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图2)。同时,在充分结合临床诊断和应用基础上,听取了许多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之后,并反复认真讨论、研究、考察,才进行医院PACS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图像安全性、方便性等问题。建成后,所有科室的图像可以共享,可以远程调用于教学、会诊;影像科、门诊、急诊、手术室,以及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可以电子阅片,病人检查完图像资料等信息可以直接快捷地回到各个科室的诊治医生处;图像保存无需软片,调用查询将很快捷,等等[1-5]。
五、改进前我院的状况
1.一般状况:由于我院的门诊病人(3000~3500人次/日)及住院病人(1450人次)较多,这就要求X线片的保存需要较大的空间,大约需要200m2大小的房间用于软片的保存,保存的软片所包括的病人资料、信息较少且其质量还不能保证。由于潮湿、主观及客观等原因损坏而造成软片发霉、残缺不全、图像不清晰等时有发生;而且查询软片的时间较长,大约需要30min;对各种病例及病人的资料、信息统计及归类也较为复杂,有价值的软片保存的时间也较短,最多能保存到6~8年,而且在整理病人软片、资料、信息时,有时还容易弄错,没有将病人软片与资料、信息进行一一对应,造成一些差错,约占0•01%,这些都不利于管理,甚而出现医疗纠纷。特别对1所集教学、科研、临床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医院来说,大大地影响了教学、科研、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笔者以急诊CR影像检查时间作为分析对象,把检查分段进行时间统计,其中,登记与等待检查为10min;CR检查为7min;等待X线片和报告为40min;其他时间为5min,共计约60min,平常影像检查时间则需更长,这不利于医院的发展及提高服务质量,故而必须对原有的影像科的工作流程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医院的不断发展及提高服务质量作出积极的贡献。
2.软片数据信息的保存:改进前,软片信息保存比率(图像信息)为20%,胶片库保存比率(胶片保存完好无缺)为70%,质量控制(QC)信息(诊断医生、操作人员、病人某些信息等)为0%,可查询比率(胶片所放位置)为90%。
结果
随着医院HIS、RIS工程建设的加快与日益完善,大型PACS的成功调试及应用,系统而全面地为医院影像科实现了极富特色的PACS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缩短了病人获取报告的时间,最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等,具体各项指标介绍如下。
1.急诊影像检查等待时间:PACS建成之后,急诊影像检查总计等待时间平均为22min,影像检查平均值减少了64%。对急诊来说,病人的等候时间减少很多,对治疗具有显著意义。同时,由于没有了冲洗胶片、等待取片等步骤,极大地方便了病人及家属,提高了服务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2.数据信息的保存:由于传统的软片保存方式存在着保存空间大、容易潮湿、不易查询、图像不清晰等诸多缺点,其信息总体保存率远小于50%,改进后的PACS系统由于不存在这些缺点,信息保存率超过90%。信息软片保存比率(图像信息)为100%,质量控制(QC)信息(诊断医生、操作人员、病人某些信息等)为100%,可查询比率(胶片所放位置)为99.9%。
3.出报告时间:PACS建成之后,出报告时间只需14min,PACS和RIS的无缝融合使得医生可以利用一些模块化诊断给出报告,从而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诊断性和非诊断性劳动时间比值。从结果可以看出,出报告时间缩短了许多,但是笔者通过计算平均值发现却不是十分明显。这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1)使用初期医生对操作不太熟练;(2)RIS无即时提示功能;(3)CR诊断模块不全;(4)中文输入速度较慢。其中,“(1)和(4)”随着系统的使用会得到改善,“(2)”可以通过RIS即时提醒的功能得到解决,“(3)”可以通过诊断模块的完善得到解决。另外,该对比实验是基于数字化的CR系统上的,与普通X线检查比较将会更明显。
4.胶片用量:通过理论设计计算的胶片用量可以减少50%,但本院实际节省的胶片为33%,这是因为PACS系统刚使用的原因,许多操作还不太熟练造成的。
5.图像检索:改进前,胶片的查询时间约为30min,PACS建成之后,时间减少到不超过30s,效率提高约95%,改进明显。
6.其他改进:(1)图像通过浏览器(WEB)方式传到门诊、急诊、手术室以及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使得病人可以看到图像,切实体会科技进步,提高医院声誉。(2)图像含有阅片医生、审核医生、阅片时间、病人资料及其他信息等,有利于科研、教学工作和医院科学管理。(3)阅片使用双高清晰度数字式投影仪,可以很多人一起阅片和教学。(4)应用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DICOM)数据格式作为保存方法,为将来系统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基础条件,使得远程快速、准确、清晰地诊断成为可能[6]。
总之,现在病人只需到门急诊挂号处进行登记预约,他的所有相关信息就会通过预约管理、检查管理等系统(即HIS),送到相应的检查地点;同时,将RIS中病人的基本信息自动传送到影像设备的主机控制台上,从而避免了医生的2次输入,实现了PACS与HIS、RIS的无缝融合,减轻了医生重复劳动的负担。缩短了病人的检查时间,病人检查完毕后医学影像图像自动传输至影像存储服务器上,而医生只需在诊断工作站上就可轻易地实现图像的调阅、诊断,并作出报告,送上级医生审核,再也不用担心病人串号,资料丢损等情况的发生,经过审核的报告,加上审核医生的数字签名在专门的取报告处由激光打印机统一打印出来,大大地方便了病人及其家属,他们再也不需要东奔西跑,也不需要长时间等候,很快地就会获取到相应的诊断结果。同时,该报告和影像图像通过WEB方式,可迅速发送到全院,门诊、急诊、手术室以及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只要用1台普通的PC机就可以用自己的帐号,调取所能够调阅的病人图像和报告,快速地为病人进行下一步诊断与治疗,为抢救和治疗病人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讨论
一、PACS系统建立之初,显现出来的优越性
1.急诊影像检查:由于实现了HIS和RIS的信息与英文设备操作台之间工作列表(WORKLIST)的传送,真正意义上解决了DICOM3.0系统中对中文没有定义而引起的传输上的难题,实现PACS与HIS、RIS的无缝融合[7,8]。PACS与HIS和RIS的无缝融合,HIS及RIS中病人的有关基本信息,可以自动传递到所要检查的影像设备主机控制台上,从而减轻医生的负担,缩短病人检查时间,进而急诊影像检查等待时间平均值减少了64%。
2.数据信息保存:组建PACS系统之前,病人的联系方式、电话、病历摘要、随访记录、家庭地址、诊断医生、审核医生等都不能在传统的软片上反映出来,而通过PACS与RIS的无缝融合,可以将检查时登记在RIS服务器上病人所有的数据信息调阅及打印出来,大大地方便了教学、科研、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及深入。
3.图像检索:传统的图像检索必须提供病人姓名、检查号后,再由人工在软片保存房间进行查询,这样一来耗费的时间较多,图像检索效率低。而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后,有时,只需要病人姓不需要全名就能够对图像进行查询,查询动作由计算机来完成,时间只要几十秒就可完成,图像检索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4.胶片用量:PACS应用之初,大约可节省33%的胶片,但是长期使用预计可以节省到50%,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5.出报告时间:由于通过DICOM3.0协议实现了影像图像自动传输;工作列表实现了病人数据信息的传送,通过PACS与HIS、RIS的无缝融合,将病人图像与信息进行了一一关联。故病人检查完毕后医学影像图像自动传输至影像存储服务器上,而医生只需在医生诊断工作站上就可轻易地实现图像的调阅、诊断,并作出报告,送上级医生审核,再也不用担心病人串号,资料丢损等情况的发生,经过审核的报告,加上审核医生的数字签名在专门的取报告处由激光打印机统一打印出来。以上的图像传输、数据信息的传送、关联、调阅等都由计算机完成,在节省大量时间的同时,确保了作出的诊断报告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9,10]。随着医院PACS、HIS、RIS工程建设的加快和日益完善,以及医生及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及熟练程度的提高,笔者相信上述各项指标及参数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二、成功组建完善的大型PACS,对整个医院的影响
1.各科室均可及时、准确地查阅病人资料:我院由于实现了全院医学影像图像的共享,完成了PACS与RIS的真正无缝融合,将所有与图像有关的医疗设备,无论是DICOM标准的,还是非DICOM标准的,都联成了1个整体,实现了在全院范围内医学影像图像的真正共享,在各个临床科室,可以通过普通PC机以WEB方式调阅病人影像和报告,方便各临床科室及时、准确地查阅病人有关资料[7,8]。
2.实现了医学影像图像的无片化存储、传播和查询:本院的大型PACS具有异地访问、图像复制、同步显示、快速传递、多角度观察诊断、诊断报告的管理、缩短诊断时间、减少软片管理工作量、过期数据的在线访问等强大功能,大大地节省胶片用量,医学影像图像在线查询时间只需30s左右,医学影像图像在线存储时间保持在5~10年,大大地节省了传统存放胶片所用的房间,真正实现了医学影像图像的电子化管理。
3.在PACS基础之上,开展的工作有:(1)将CT、MR、DSA的图像直接传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X-刀)及直线加速器的治疗计划系统(TPS)工作站上,减少了治疗计划的误差,提高了治疗精度;实现了手术室和急救中心影像图像的快速传输。在PACS基础之上,开展的科研有:CT图像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机(ECT)图像、血管造影机(DSA)图像的融合。(2)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与世界各大检索公司,如Dialog、SCI、EIVillage等公司进行了联机检索,方便、快捷地查阅有关国内外最新、最有价值的医学资料,并初步建立起了简单的电子病案室。(3)院内开展联合电子会诊,由各临床医生、病理科医生、影像科医生在各自办公室进行联合诊断,作出影像和病理报告。(4)开展基于PACS、CIS、CLIS的远程会诊,已与国内外有的医院实现联网,在宽带网的基础上进行实时、快捷的远程会诊。将来还将进一步扩展这方面的工作。
4.将要开展的工作:组建全省医学影像中心,拟负责将全省的CT、MR、超声诊断、内窥镜诊断仪统一接入我院的PACS中心,提供诊断会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