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培训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综述
中图分类号:DF5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141-02
早在17世纪,西方国家就开始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目前,美国、日本、韩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运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知识产权制度的创建工作,20多年中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路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体系。不仅有商标法(1983年3月)、专利法(1985年4月)、著作权法(1990年9月),还有种子法(2000年)、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技术合同法(1987年)、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1年)、音像制品管理条例(1994年)等法律法规。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在执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也形成了以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商标权和商业秘密为主要内容的保护体系。特别是1997年10月《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于2005年1月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领导小组,2006年底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计划。对农业知识产权采取保护有利于国家资源保护,有利于科技成果在市场的竞争,同时也保障了产权人的利益。但是,由于受农业科研体制、市场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农业知识产权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一、国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概况
随着涉农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划时代的进步,许多国家不但大力支持农业技术创新,而且加强本国农业技术知识保护的制度建设和实施运作,在国际经济贸易、技术开发中积极推行其知识产权战略。
世界银行Wiiliam Lesse等专家(1999)出版了《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一书,主要是讨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转让的影响与世界银行应起的作用。英国Blankey教授(1999)发表了“农业知识产权的政策研究”的文章重点讨论了农业知识产权的特点和保护的法律依据。目前,较系统的研究是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Paallberg博士(2000)出版的《转基因作物革命的政策管理》,详细讨论了肯尼亚、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农业大国的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政策和安全评价政策等。荷兰农业经济研究所Derek Eaton博士(2002)在海牙发表了“WTO-TRIPs协议与植物品种保护:经济分析和政策选择”的论文,系统的研究了实施TRIPs协议后各国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的政策选择,通过对新品种保护的经济分析,阐述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国家农业科研、国际农业技术贸易、行业垄断和利润分配等领域的影响。
二、国内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概况
中国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农业知识产权的概念、保护机制或者对生物技术、植物新品种保护、地理标志、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等农业知识产权的某些具体内容进行研究。我国农业部2001年对1985―2000年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保护规则实施的投入产出分析、未来国际农业和技术贸易发展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的挑战和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
我国学者赵华、孙光远(2003)讨论了中国农业广东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和保护机制。我国学者孙梅花(2003)探讨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问题。何建军、邬力祥、胡隆菊(2006)论述了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现状与挑战。李松年(2001)研究了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司法与行政保护手段。李冬梅(2003)论述了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性质分析及法律对策等。我国学者郑秉秀、周寄中和徐倩云等(2002)就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和知识产权制度及其激励功能等领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对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吴立增等(2005)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体系及其国际比较研究中,通过对植物品种权人收益与植物品种保护水平关系的模型,分析了品种权人新品种价格、品种权人成本及收益与保护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新品种需求弹性和品种权人品种供给所占市场份额是影响新品种价格的重要因素,品种权人的收益和成本与保护水平成正比,提高保护水平既能提高品种权人的收益,也会增加品种权人的成本。付丽洁、潘蓉、胡伟(2006)在论中国农业植物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一文中提出中国在品种权的国际保护公约方面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争取更大的维护本国利益。品种权保护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受到中国科研体制的制约,应继续加大科研体制改革的力度。王冬冬、王艳军、张之光(2008)认为划定农业知识产权的范围必需充分考虑知识产权制度和农业生产两方面的因素。农业知识产权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于工业知识产权和版权而存在的。农业生产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农产品的普遍低值性是农业知识产权区别于工业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农业知识产权栽体的自我复制性和对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性是区别于其他知识产权栽体的根本特征,农业知识产权除符合知识产权基本特征外还应当符合涉农性和生物性的标准。
宋秉斌(2008)在试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的文章中认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农业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不够,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薄弱,农业经济组织和科研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立法和保护状况不平衡;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应该加大学习、宣传农业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力度,制定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武敏、刘金花(2006)、陈惠云(2008)认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产权保护制度及其监管不健全,侵权现象严重,农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不完善,农业知识产权流动不畅,市场发育不健全;提出加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及措施为:提高公众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依法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改革农业科技体制,鼓励发展农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知识产权流动,提高产权效率,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农业知识产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Intellcetual Property in Agriculture,M.Blankey,1999.
[2] Intellcetual Property Management:Pllicy options,ISNAR,2000.
[3] Intellcetual Property Rights Agricultural Rights in Agriculture.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Agriculture Uma Lele ect.World Bank 1999.
[4] Derek Eaton,TRIPs and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Options"The Hague,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search Instutite report,2002.
[5] Governing the GM crop Revolution,Rebert.Paarlberg,2000.
[6] W.Lesser.The effect of Trips mand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n economic activ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ornell University,2000.
[7] W.Lesser.1998.Inter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concentration i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gBioForum,1:56-61.
[8] W.Lesser.Valuation of plant varitey protection certificates.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6(L994)pp.231-238.
[9] 何建军,邬力祥,胡隆菊.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现状与挑战[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6).
[10] 李冬梅.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性质分析及法律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2).
[11] 孙梅花.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问题初探[J].政法论丛,2003,(3).
[12] 李松年.植物新品种权的司法与行政保护[J].农业科技管理,2001,(6).
[13] 赵华,孙光远.论中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保护机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1).
[14] 郑秉秀.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J].国际贸易问题,2002,(5).
[15] 吴立增,刘伟平,黄秀娟.植物新品种保护对品种权人的经济效益影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3).
[16] 付丽洁,潘蓉,胡伟.论中国农业植物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农学通报, 2006,(7).
[17] 王冬冬,王艳军,张之光.农业知识产权范围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8,(3).
[18] 宋秉斌.试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1).
关键词:多媒体;农业;科技推广;优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1.06.036
Analysis on Multimedia in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 Xue
(Information Institut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multimedia,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ultimedia in agriculture,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multimedia; agriculture; technology promotion; superior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农业科技信息推广方式,如电视、广播、书籍等正面临挑战。多媒体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集图像、文本、声音、色彩于一体,使人们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使农业知识更直观,易于理解。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将改变人们的生产、劳动、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
1 多媒体技术的内涵
多媒体技术是把声、图、文、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
2 特征特性
信息载体多样性(包含文字、文本、 图形、图像、视频、语音);集成性(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交互性(通过多种媒体的相关作用,使双方都可以自由地对信息进行编辑、控制、传递);实时性(人可以与多媒体面对面进行实时交互);协同性(多种媒体配合、协调一致)。
3 国内外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媒体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带动了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频设备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信息化速度的加快,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它改善了传统信息交流的方式,缩短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对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数字化音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标准不断完善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综合了声音、图形、图像、通信、存储、文字处理等多种媒体技术,对农业、教育、科技、娱乐等领域产生强劲冲击,为计算机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国内各类多媒体农业实用技术光盘随之应运而生,从而为多媒体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和有效的设施, 为多媒体技术的产业化开拓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途径[1]。目前,国内已成功研究出不少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咨询系统、农业培训系统及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如小麦多媒体管理系统、饲料配方多媒体系统、油菜多媒体管理专家系统。
国外许多先进国家较早开发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农业中,直接指导农牧业生产实际,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美国肯塔基州奥柏林迪凯特畜牧场,在每头牛耳上安装电子监测片记录特征数据,监测片上的传感器用来记录牲畜进食次数及多少,从而调节饲料的多少,减少过多的脂肪摄入,确定牲畜肉质的好坏。这些数据通过调制解调器被送往畜禽养殖技术改良协会的数据库,并分析数据,输送结果给农场主。如在日本九州佐贺县的全自动蔬菜工厂,其生产所需的栽培环境都由电脑控制,一年四季可生产各种蔬菜。蔬菜从播种、发芽、育苗、定植、株距调整、收获、洗净、包装、上市、打印日期均由电脑调节控制[2]。
4 重要作用
4.1 形式新颖,激发兴趣
在传统农业科技信息推广过程中,专业科技人员利用课堂授课的方式普及农业知识,内容单调,形式枯燥乏味,对于长期工作在地头田间的农民来说,知识吸收有限,消化率低,不能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黑板授课的方式,形式新颖活泼,内容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激发农民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4.2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科技推广的农业知识包含一些专业的、抽象的、难于直观理解的知识,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可以帮助农民朋友理解其中的部分内容,但是全面正确的掌握知识是每个技术人员和农民朋友渴望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农业科技人员把抽象的、复杂的农业科技知识转化成简单的、易于掌握的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系统,不仅方便农民朋友理解,而且加深了印象。尤其对一些特别难理解的内容,做成视频的形式,配上声音和文字,方便直观,效果更佳。如: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多媒体CAI课件、《油菜栽培》多媒体教学课件、《植物保护学》多媒体CAI课件等[3]。
4.3 知识量大,便于抄写
多媒体所含信息容量大,技术人员可准备更多的授课内容,方便携带,农民朋友也可获得更多有用的农业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人员可提前准备讲授的农业知识,保存到电脑里,省去了在黑板上涂写的时间,并传授更多的知识,提高农民朋友的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农民朋友有充裕时间抄写下所学的东西,而写在黑板上的知识,随着讲课的进行而被涂擦了,不方便记录。
5 结束语
为了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农民朋友渴望新技术、新成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大多数农村都比较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掌握和分析利用新技术的能力普遍较差[4]。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农民朋友易于接受和理解,激发农民朋友的兴趣爱好,提高了学习效率,为更好地推广农业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多媒体技术将继续深入到农业各方面,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网络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 多媒体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多媒体远程咨询系统、多媒体远程诊断系统将会更加完善, 农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各种多媒体的信息, 农技人员也可以在任何地方为需要帮助的农户服务[5]。
参考文献:
[1] 李杨.浅析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6):110-112.
[2] 朱逸芬. 多媒体技术及其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7.
[3] 尹志超,王健. 河北省农民信息支付能力的灰色系统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1):134-137.
[4] 尹川,王健春. 天津市农业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构建[J]. 天津农业科学,2010,16(2):94-96.
[5] 倍丽媛,宋治文,贾宝红,等. 天津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天津农为科学,2009,15(2):27-29.
[6] 陆文龙,齐中波,詹嘉放,等. 天津市农业信息技术现状及重点研究领域[J]. 天津农业科学,2002(3):38-41.
[7] 杨书成,杨振兴,贾新宇. 信息传播技术与农业推广[J]. 山西农业科学,2011(6):608-610.
[8] 梁涛,梁峰. 农业电子网络信息服务的难点及解决途径[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86-88.
[9] 钱均祥, 李成云, 王晖.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云南科技管理, 2002(2): 33-34.
1“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使用情况
1.1浏览书屋
因单位规定,工作时间禁止技干登录与工作无关的网站,但可以登录“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笔者每天畅游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中,通过阅读、借鉴、交流经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农技推广能力。
1.2个人书屋
笔者在“个人书屋”中建立了“个人图书馆”,经常下载、收集工作需要的知识,如农技推广、植物保护、农业政策和精准扶贫等方面的期刊和图书。书屋知识能让笔者增长才识,对学习知识的认识从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个人书屋”中的农业知识能增长个人才干,开拓个人眼界,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良师益友[1]。
1.3获益良多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有效解决了基层农技人员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是基层农技人员的老师,广大农技人员从中获益良多[2]。农技人员从中能学到各类知识,交流各地工作经验,提高农技人员技术服务水平,还能为评职称铺路。“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是农技人员能力提升的桥梁[3],在基层农技推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在基层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笔者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矶滩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工作,矶滩乡有6个村,有贫困户454户1337人。当地生态茶园面积6329亩,富硒稻种植面积69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50余亩。笔者一方面指导农户种植农作物,另一方面要做好全乡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服务范围广,需要的农业知识类别多,技术指导中遇到的难题也多。自从结缘“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笔者在基层农业推广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得以解决。
2.1提供参考模式
笔者通过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精准扶贫栏目搜索相关内容,为石台县矶滩乡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提供了两种参考模式。一是让贫困户直接参与生产,通过采取“主体企业+基地+农户”或“主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贫困户带动起来,当地企业主体带动贫困户203户774人,带动贫困户增收31万元。二是农技人员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让新型职业农民带动贫困户脱贫。
2.2指导病虫害防治
通过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首页检索“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了解到草地贪夜蛾是外来物种,属于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2018年7月份迁入亚洲地区[4]。通过参考“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中各地防治方法,当地农技站立即行动,做好草地贪夜防控。集中力量开展田间调查,加强监测频次,掌握虫情动态。全乡建立2个草地贪夜娥监测点,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预警、上报、防治,2019年草地贪夜蛾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了当地粮食丰收。
2.3解决难题
石台县矶滩乡村民因水稻秸秆还田影响第二茬农作物种植操作,又无秸秆“变废为宝”的途径,直接焚烧水稻秸秆,造成环境污染。2019年笔者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中检索到《自走式打捆机国内外研究进展》,又结合其他县市相关方案,当年秋季引进打捆机,不仅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还解决了当地村民年年焚烧秸秆的难题。
一、镇现在的远程教育状况
在刚结束不久的对于遵***远程教育工作的验收中,中央验收小组一致通过了对抽样站点的验收,并对遵***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给予了肯定,这让我们志愿者很受鼓舞。在刚到遵***的时候,远程教育就已经开展了近一年,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远程教育的基本框架、组织领导结构、工作流程等正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从下乡了解远程教育的情况,技术人员已经具备了微机操作基本知识,同时一些站点的操作人员能自主下载文件,并进行有序地管理,内容丰富多样。从党员政治理论、农业适用技术到生活常识和疾病防治,均与本地生活、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并成功地组织了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在实际操作当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四在农家”活动相结合,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实用效果。
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所处的客观环境和要求
远程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内容丰富和信息及时,它摆脱了原有固定学习团体、时间和地点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对不同空间的个人、团体进行个性化教学。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为新形势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员教育,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新途径。农村的远程教育在具体实施中按学习主体分为两大块: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1、党员干部培训党员干部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是国家政策的解读人和宣传人。因此对国家干部的要求是综合性的、高要求的。干部除要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行政知识外,还要具备行政能力、领导能力、干部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等个人素质。农村工作任务繁重,村干部有许多的工作要抓,以致于自身建设都没有足够的意识和实践。现在每星期的干部培训已经纳入了日常规范,成为了基层党员的一项基本要求。2、农民群众培训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要让他们运用现代科技去接触外边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现阶段的工作还是依靠党员干部和站点管理人员来具体操作和实施。因此,为农民提供所需信息的内容尽量要做到简单易懂,清晰明了,易于掌握。致富才是农民的切实需要,让农民改变落后的思想是关键,但是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靠的是发财致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用俗话说就是“找钱”。所以农民最关心的是农业技术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
三、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与要达到的目标相比较,现阶段我们的远程教育还可以更深入,学习效果应该还可以更好。有些站点仍存在一些问题,学习计划还缺乏长远的规划,工作缺乏细致性,显得笼统,落实起来有些困难。同时我们下乡了解情况和宣传的力度还没有跟上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硬件开发和软件建设的进展。作为长效机制的载体,一方面是要有牢固的远程教育理念和群众基础、组织管理机制、流畅的信息反馈,就像计划生育政策一样,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要有常备不懈的人力资源保证。站点管理人员远程教育素养、信息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及相关的农业知识、市场信息意识等,还有农业技术人员,要求具备相当的农业知识水平,能够开展关于农民知识讲座和培训农民农业技能。
**做好宣传,持续加强宣传力度首先让干部接受远程教育观念,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什么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究竟会给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带来怎样的便利。只有认识到了,想学了,才能收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对村民进行一些相关的培训,懂得远程教育的意义很有必要。同时在宣传的同时,
大量收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地域性的信息资源库。
**开展远程教育作为一个长远的民心工程,要长期坚持下去,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运行程序。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是站点建设是快速而且完善的,只是操作人员技能上还没能很好地跟进。
1.1师资力量薄弱
在农业培训中授课的一般是一些农技的推广人士来担任兼职教师,或者是农广校的专职教师。专职的老师对知识进行更新的机会和途径不多,教学方式已经普遍老化。而来兼职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虽然掌握了比较新的农业技术,但却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有时并不合理,难以让农民接受,培训质量也受到影响。
1.2培训对象失衡
农业技术的培训应主要面向于在职农技人员以及农民,但目前的农业培训往往只针对普通农民,忽视了在职农技人员,使其知识结构不断老化,且更新非常缓慢,无法发挥农技人员推广农业新技术的重要作用。目前,村里务农人员通常是老弱病残或妇女,培训对象也主要是这些人,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对培训内容接受效果较差,无法完全理解培训内容,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1.3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用于支援农业的财政支出中,对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开设农业培训班的投入并不多。经费不足的情况导致农技培训只能依靠项目经费,培训内容比较固定。也使得用于培训的设备老化严重,较为落后,辅助培训的教学工具也不齐全,培训材料印发有限,使培训范围被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效果不尽人意。
1.4理论没有应用到实际中
一些单位或部门在组织农技培训时,活动的实际时间都不多,很多参加培训的农民往往还没有弄清楚新技术的含义,活动就已经结束。而教师人员往往根本来不及对培训人员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讲解,增加了知识普及的难度,也使得技术实施条件被忽视,农民在培训中不但没学到真正的新技术,反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1.5没有继续跟进调查
目前的培训工作往往只注重培训过程中的内容,忽视了培训后的跟踪调查,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农民对培训内容的想法;是否将培训所学应用到了实际中;对技术的应用程度;农民实质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培训效果如何;培训是否单一;农民是否认可等。因此,在没有后进跟上调查的情况下,培训单位无法及时修改培训内容,不能对培训方式进行总结,只能不断重复过去的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
2采取的对策
2.1加强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高素质建设是推动农业发展,保证农业推广的根本措施,各级政府都应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不断加大对农业培训的支持力度,继续改善培训的教学环境,不断补充新生资源,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体系,增长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视野范围,使农技培训中,教育机构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充分地发挥。
2.2选择合适培训对象和时间
农技培训不仅要求量,更要重质,尽量要求青壮年来参加农业培训,训班的开设时间也应选择农闲季节,不能与农民最忙的时间有冲突。此外,还可在春节期间或前后开展农技培训,让回家探亲过节的农民工也能学到农业知识,甚至引起他们回乡创业的想法,为农村留下新的生产力。
2.3培训项目互相结合,增加经费投入
农村培训由多个部门来提供经费,培训分散后往往造成经费短缺的问题。可以将各种经费捆绑在一起,培训时可以与当地项目结合,在实施项目时完成培训,使得培
训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做不仅能够促进项目实施,也能点面结合,推进整个村社的发展进步。
2.4建立多个实习示范基地每一个农技培训机构都应该更加主动去争取经费,争取将实习示范基地建成,基地的建成能够使培训内容得到实践,也能使其它项目的实施得到借鉴,对农民的农业生产也有所启发,边示范,边参观,理论实践结合利用,学员们很快就能掌握技术的精髓。
3结语
关键词:发达国家;农业教育;体系;构建;启示
中图分类号:F3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 2015 )01-0067-02
我国农业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的农业教育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体系:一是正规农业教育体系,由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中学构成;二是由覆盖全国各地的中央农广校、农函大和各高等农业院校成人教育组成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农民教育体系,主要由各地科委和农业推广部门、妇联等直接面向农民开办的技术培训,这是一种以推广为宗旨的推广教育。
目前我国农业教育的不足之处:一是农业教育人才总量不足。2008年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为1.14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为820万,占比7.1%。2010年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的数据为全国人才资源总量为1.2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为1048.6万,占比8.7%。虽然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数量有小幅度上升,但是与我国农村面积广阔、技术落后、亟需人才的现实情况仍很不适应,农村巨大的人才缺口仍然得不到填补。同时高校的扩招并未解决农类院校招生难的尴尬局面,一些农林院校脱去“农林”字头后,虽然没有特色,但是招生情况却有显著改善。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带“农”字院校的教育工作重点已经偏离了农林专业,转向发展就业形势更为趋好的专业。先天的人才不足加上后天对农业教育的不重视造成了我国农业教育人才总量的不足。二是农业人才流失严重。当前,除了国家政府农业系统人员基本饱和外,农村缺乏人才,特别是在偏远落后地区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突出。农村中具有一定潜力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就被父辈给予了离开农村、不做农民的“厚望”,这些青少年通过教育离开了农村,少有功成名就后重新回归农村、帮助农村的例子。农村人才大量向城市流动,而城市人才鲜有向农村流动,因而造成了我国农业人才严重流失的现状。
国外成功的农业教育体系
丹麦
丹麦的农民教育与是否能够购买大面积农场以及是否能获得政府的相关农业资助等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相挂钩,农民教育的现实经济利益性质使得丹麦农民重视农业教育,而不是被迫或者形式上参与农民教育,这样农民教育的效果远好于我国的农民教育效果。重视学生在农场的实习工作也是丹麦农民教育的特点,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需完成总计12个月的基础及技术学习,总计30个月的农场实习工作。
农业学校大部分由农民团体创办,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资助,丹麦政府补助资金占办学经费的70%左右,其中,受全民义务教育不足10年和未受专业培训的成年农民,还可以从政府获得专项资金的帮助。
美国
美国通过制定《莫雷尔法》、《哈奇法》、《史密斯利费法》,建立了美国的农业教育体系。美国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比较健全,通常由公立学校培训和公立学校之外培训组成,其中公立学校内的培训是美国农民培训的主要形式。农业启蒙教育从中学阶段开始,一些学校中有未来农民协会,传播农业知识并带领对农业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农场实践。
日本
日本的农业教育分为两个部分,学校教育和农业继续教育。
学校教育阶段,日本小学生在学校会学习到初步的农业知识,借以培养对动植物的兴趣;初中阶段,会学习与养植有关的知识,了解农村和农业的特点及发展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培养栽培农作物的能力。此外,还通过开展绿化运动等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农业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对农业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入农业高中进一步的深造,农业高中是日本培养自营农业人员或者农业关联产业技术人员的主要基地。高等学校的农业人才主要由四年制大学的农学部、短期大学的农学科等承担,主要培养农业高级科技人才、政府农业管理干部。
日本的农业继续教育主要由农林水产省农业大学、道府县农业大学、民间农业继续教育设施实施。日本有三个受国家扶助并且各有特色的农业继续教育设施,一是由日本国民高中协会营办的日本农业实践学院,招收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以及短大或大学毕业生。二是八岳中央农业实践大学,招收学生与日本农业实践学院相似,重视培养自耕农,同时为县立农业大学培养指导支援,重于实践教学。三是鲤渊学院,进修课程分为本科和普及专科,重于试验、研究的一体化,是农业技术教育的试验校、样板校。
日本的农业教育重视实践,多数农业学校的实践课都超过了50%,有的学校达到了70%,同时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甚至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理论学习之后再进行实践学习,有些一进校就有实习内容。
国外农业教育体系对我国农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启示
国外先进的农业教育体系无疑为我国的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都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并且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同一种农业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实施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文章主要探讨国外做法对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农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启示。
完善关于农民教育的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的农业教育经验中都有关于健全立法的内容,在我国更应如此。要在法律中明确农民有进行农业教育培训的权力,同时要具体规定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程度以及执行力度,防止出现对农民没有任何益处的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目前我国有了一些关于农业职业教育职能的法律法规,但远远不能满足“四化融合”对职业农民教育的需要。应借鉴美国的《莫雷尔法》、《哈奇法》、《史密斯利费法》的法律制定经验,通过立法保障农业教育、农民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以及保护农民受教育的权利。
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农业知识普及
美国、日本的农业教育经验中都有在义务教务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的内容。美国从中学开始设置农业教育课程,日本从小学开始教授农业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接触农业、热爱农业,中学开始了解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栽种农作物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农业方向的学习。我国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脱离了农业,并且义务教育中并未正式的规定设置农业方向的课程,学生也无法正常的认识农业,更不要说培养对农业的兴趣。义务教育后,在做专业方向的选择时,也鲜有学生兴趣使然而选择农业相关专业。农业发展的后继力受到了影响。
加大对农业教育的政府投资或私人投资
各国的农业教育体系中,均少不了政府的投资。丹麦农业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资助,政府补助资金占办学经费的70%左右。美国、日本的教育体系中,公立学校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政府有财力对农业教育进行投入,应加大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状况,提高农村老师的教学质量,确保农村儿童能够享受到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村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实施对成绩优异的儿童提供助学金等计划,鼓励学生走出农村并反哺农村。不能忽略私人投资的重要作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有财力也有热心于农业教育事业的人,政府应当鼓励私人资本投资于农业教育。
提高农业教育的质量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的农业教育也在进一步衰退,这是必然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提倡重视农业教育的质量提高,同时围绕着这一理念进行了包括课程等内容的农业教育改革,并兼顾农业教育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服务的方向,增加了与之相关的教育内容。我国发展农业教育时应该注意吸取日本的经验,不能农业教育一哄而上、遍地开花,而需要重视农业教育的质量。同时丰富农业教育的内容,可以开设与第三产业相关联的休闲农场建设经营等与当地农业开发有关的课程,为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对人为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深化农业基础知识,通过现代农业科技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最终目的。但如何培育愿意种地、会种地以及种好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农村实用人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
新型职业农民是从事现代化农村经济建设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主体和人才,也是当代农民科技致富的代表。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线人才,对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面貌有着积极影响。农民群体的文化水平较低,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就快速提高农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就需要进行培训工作,才能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很多青壮年因为农业生产经济收益低便外出打工。留守农村多数为老人及妇女,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因其知识水平较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对此,需要注重农业劳动者的培育工作,提升我国的农业竞争力。
2 新型职业农民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方法
2.1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新型职业农民教育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及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集中管理,并就现有资源进行经营模式转变和经营规模扩大,提高农业土地的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才能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部分农民的素质提升。当前我国农村中高素质的劳动力向外输送,新生劳动力不愿意承担劳务,为此需要从政策层面进行改变。一方面,需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和留的统筹引导工作,留下部分劳动力,并将其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农业后继者的培养,不断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信息,并提供农业企业注册、教育培训、职业发展规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多重服务。
职业教育是让教育对象获得有关职业以及生产劳动所需的职业知识、技能,需要就职业能力的培养制定完善的培训体系,提升某个方面的职业技能,使得农民不仅具备基础、系统的农业知识技能,而且具有农业方面的宽广事业、综合管理能力、优良的职业道德以及成型经营意识等。农民职业培训需要注重农民一项或者是多项技术的培训,短期培训多是一项技能的培训,而长期培训多是综合技能的培训。短期与长期培训的培训对象有很大差异,且目标设置、培训内容和课堂安排等均有所不同,为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对象以及培育程度的不同采用适宜的培训方式,使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提高。
2.2严格标准,加强认定管理
严格培训标准。依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的实施,各地区需要成立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为新型农业农民任职资格评审及培育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地区的实际发展现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方法。认定管理办法中需要明确各项认定标准,从而起到积极引导和示范作用,热情服务群众、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民,可申请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就认定程度来说,需要本人提出申请,再经过相关部门的材料筛选之后上报给乡(镇)政府的认定管理部门,由主管部门对最终上报材料以及任职资格进行审查,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加强考核管理。需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并加强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对于已经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依据当地的管理条例对个人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和记录,如产业发展和经营情况,经济效益情况以及日常参与培训教育情况等,均收录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中。该系统实行实名认证制,并可在线跟踪,自动淘汰。另外,对于考核不通过的需要加强培训,若连续三年考核不通过则取消其新型职业农民资格,也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退出机制,对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或有违规行为的农民,需予以查处和清退。
2.3优先准入,完善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需出台新型职业农民的惠民政策,设置一定的奖励资金,也可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于已经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予以相应的资金或者是物化补贴。新增涉农补贴中对新型职业农业有优惠政策,大力倡导农户适当扩大经营范围,并扶持新型?r业经营主体,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此外,需探索新型农业的补贴政策,满足农民需求。另外,需要针对农民购机实施优惠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对于符合准入机制的新型职业农民,政府需支持其独立申报以及自主实施的涉农项目,形成项目带动产业的良好发展形势,并积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问题。
直接参与式培训模式是指在农村田间地头,农民现场参与讲解、示范、操作和解答等活动的培训方式。其内涵包括:一是直接面对农民。以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线农民作为培训对象,指导人员和农民直接面对面交流。二是直接在生产现场开展培训。着重解决当前生产实践和工作中的问题与推广运用新技术,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三是培训内容紧密围绕生产实际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或在具体操作中进行学习。优点:能够填补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的距离,可以因人施教,适用范围广泛。缺点:技术单一且理论性不强,容易产生对培训人员的依赖。
2.农业高校参与式
由于农民培训面对的对象群体大,科技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新事物和新知识接受能力差别较大,农业高校参与农民培训的主要方式有自主开设培训班、与企业或者协会联合开展培训、专家深入农村开展科技讲座和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也有科教人员个人参与培训机构等培训活动。这些方式的对象不同,培训的形式和资金来源也有差异。农业高校要调整自身定位,成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主要参与者。从目前农民培训的总体情况来看,培训主体多为政府、企业、协会和农业推广机构。而真正具备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力的主要力量还在于农业高校本身,大学是农业知识的发源和传播中心,具有直接性、源发性和权威性。政府、企业等培训主体在知识和技能上具有间接性,而且由于培训出发点的差异,在培训层次和目的上也存在不同。只有农业高校技术来源最直接,利益相关性最小,更能关注农村劳动力自身的需求。
3.能人带动式
能人带动式新型农民培训模式是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通过一系列培训与服务,在农村培养一批科技、经济和管理能人,再通过这些能人影响和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富裕的培训方式。一是培训对象要求较高,也就是培训对象不是面向普通新型农民群众,而是新型农民中的精英。培训对象一般具有较高学历,善于抓住机遇,勤劳守法,刻苦学习,富于创造与实干的农村青年、农业科技示范户、乡镇企业带头人和科技致富能手等。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要求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一两门实用技术,而是要求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要求,设置相应专业课程,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实用技术等的系统教育与培训,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4.自助式
自助式培训模式是根据农民的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项目,选择培训项目时,可像逛商场、超市买东西一样,随便挑随便选。例如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者,可选择家政服务、中西面点师、烹调师等。年轻、学历偏低者,可学习美容美发、餐厅服务、酒店客房服务、建筑、电子装配、物业管理、办公设备维修和电梯、汽车维修等课程。高中、大中专毕业生,可选修网络工程师、室内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和网页设计师等高级工种。就地务工的农民可学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枸杞栽培、无公害蔬菜栽培、果树修剪、畜禽饲养管理和疫病预防基本知识等。
5.流动式
关键词 农民;教育培训;教育平台;师资队伍;关键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339-01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与农民文化素质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是一项关系到“三农”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迫切需要造就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尤其需要在农村用得上、留得住、扎住根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才能真正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1 突出培育平台灵活多样
农民居住分散,文化程度差异大,从业范围广泛,长时间集中学习十分困难,决定了农民培训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农广校对全区农民的培训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当前农民培训工作存在四缺,即培训缺场所、教学缺设施、下乡缺工具、实习缺基地。应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四个平台”,以丰富农民培训方式,拓展农民培训渠道[1-2]。
1.1 根据时节灵活设置培训课程
由于农民居住相对偏远分散,且田间事务多,耕种农事繁忙,农民很难专门抽出时间到县区培训站参加培训,应结合农村耕种的季节性特点,采用农学结合、弹性学制、因地制宜的方式,根据农忙与农闲时节开设相应课程,灵活选择教学培训地点,方便农民接受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还需对那些因上课误工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此来鼓励农民参加各种农业知识培训。
1.2 开展送学上门活动
为方便农民学习,根据农民的要求和意愿,利用直通车送教下乡、送学上门,把教学班办到广大群众的家门口,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开办各类培训班。使农民可以自主选择上课地点和时间,保证学习生产两不误,还可印发最新的生产技术小册子、制作农业生产新成果的宣传板,提高流动课堂的效果与实用性。
1.3 用好田间一线课堂
农民培训工作不能孤军奋战,要充分发挥农村种养能人、农业大户等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示范户积极参与到农业教学示范活动中来,带动更多农民的农业致富,充分发挥农业示范户的排头兵作用。结合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开展“田间课堂”,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让农民在田间边实践边学习。同时要注重加强培训的针对性,积极调研了解农民实际需求,制定适宜的课程内容,并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推进田间课堂的深入开展。定期组织农业专家一线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服务[3-5]。
1.4 优化空中课堂建设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农广校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介推广农业技术知识,利用新兴媒体将实用技术传递给农民,有效发挥空中课堂作用,提高空中课堂的影响力。
2 突出师资队伍能力建设
教师队伍素质是农广校开展各项农村培训教育的主力,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实施教师体系队伍建设工程,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对教学管理人员、校长、专职与兼职教师分级开展轮训。要通过将课堂理论与实训基地培训相融合,培养一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授课能力,并且兼具技术实践能力的“全能型”教师队伍;要注重把一线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去[6-7]。
2.1 突出师资队伍的思想素质建设
农广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农技教师必须具备3个特点:一是具备热爱本职、吃苦耐劳、一心为民的特质;二是要爱岗敬业,农广校教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劳动;三是要怀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过分注重名利得失。
2.2 突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建设
由于农民教育的特殊性,农广校教师不仅要有大量的农业知识储备,同时要有相应的农业培训专业素质。由于农民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技术能力有限,农广校教师应具备能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易于农民接受的实践知识的能力。课程内容力求通俗易懂、贴近生产实际。农广校教师一方面要有熟练的技术操作和示范能力,帮助农民将农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科技生产力;另一方面要有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农民的生产实际相联系,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开展教学培训。
3 突出技术骨干典型示范
在农业实际生产实践中,因缺乏及时有效的农业技术指导,农业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村级农业一线技术员的专业素质迫在眉睫。这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农村“两员”在示范农业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的生力军。根据农村“两员”既要学习又要进行生产的特点,应实行半脱产学习或集中时间脱产学习的形式,按照成人中专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开设专业应与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根据农业生产时节提供灵活、选择性强的课程内容,帮助其完成学习计划[8-10]。
4 突出培训对象全面需求
拓宽培训的内容,结合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并根据农民接受培训的各方面需求开展教学培训,提升农民综合能力素质,促使其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力队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农民需求进行定制式培训,例如有些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掌握合理的施肥技术,肥料施用不合理或者施用过量的情况经常发生,不仅达不到施肥效果,而且还会产生药害。授课过程中,培训教师应根据收集到的农业污染、土壤肥料、惠农政策等相关信息,并结合近年来本地区推广使用的测土配方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培训。
积极开展培训后续跟踪服务,主要了解参训农民训后在技术运用和生产发展中的变化特点,针对新问题,为其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等。通过培训后跟踪服务,一方面能让受训者感受到人文关怀,满足被尊重的需求,增强其主动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大农广校的社会影响。
5 参考文献
[1] 吴翠玉,刘彩.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8):99-100.
[2] 鲁可荣,朱启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养[J].未来与发展,2006(9):29-31.
[3] 蔡金华,刘照亭,王敬根,等.加快整村推进步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0):24-25.
[4] 姚书志,杨效宏.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新型农民培育研究:问题提出及路径选择[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175-179.
[5] 杨哓英.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8):49.
[6] 王金锋.着力培育新农村知识型建设主体[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62-64.
[7] 张华伦,李慧,赵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学思考[J].农业考古,2007(3):122-124.
[8] 王凯辉.浅谈农业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J].河北农业科技,2008(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