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范文

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

第1篇: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范文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概述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要明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以及内涵,在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对象都是人,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包括普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殊之处是将企业的特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依据这两个因素,才能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一定的作用。

2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体现的特点

2.1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在现代企业中建设中,企业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仅仅注重经济的收益,对企业的思想政治漠不关心。员工在具体的工作忽略思想政治的因素,使工作的进程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员工没有正确的工作信念,出现严重的信念危机。现代企业的员工对自己的地位评价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认为自己只是为老板打工的,受制于他人,企业的未来发展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自己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拿到自己的工钱而已,自己没有融入到企业中。企业员工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地位的底下,虽然大部分企业设有员工代表,但是在权益的行驶上没有代表员工的利益与需求。最终导致员工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而不能使员工全身心的进行工作。

2.2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性

经济的发展促使了社会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形成了自立、自强的竞争意识。竞争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突显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和企业集体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企业员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工作方式和利益主体,企业内部矛盾的多样化导致了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在逐渐加大。

2.3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

国家一直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主要方面,但是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完全忽略或者抛弃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许多私营企业完全放弃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开展,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联系,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是一种形式,由部门经理或者人事部经理兼任。企业的发展以获得最大化利润为目的,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再加上企业中可以从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少之又少,最终导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骤增。

3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3.1用十精神指导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是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结合的结果。思想政治工作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否顺利的进行。所以,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其他一切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才能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认真落实十精神,并将其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指导思想,才能便于企业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3.2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更新观念

员工的价值取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所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员工不断变化的需求。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必须摒弃以前的传统思想和办事墨守成规,不断创新,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灵活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实事求是的意识才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落实的关键。实事求是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杜绝专制和单方面的灌输,一切工作要具体体现出效果。

3.3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拥有一批出色的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可以熟练和热心的去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新形势下企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政工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企业在面对全新的思想政治问题时能否轻松解决。因此,企业的政工人员培训体系必须形式多样,可以多渠道进行灵活培训,这样才能让政工人员不断提高自己。只有政工人员的观念更新和改进,才能真正转变企业中其他员工的工作作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了员工的政治意识。

3.4以理服人 凝聚人心

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讲求以人为本,而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以理服人。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企业的领导干部要注意采用民主的方法,要采用讨论的方法,在说明道理的时候要做到有理有据,用事实说话,而不可以以强硬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那样的话工作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以理服人也是十分讲究技巧的,一是要因人施教,面对不同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二是要说理透彻,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结合生活和工作的事实进行说理。企业的凝聚力可以说是其核心软实力,十分重要。二是要充分体现企业关怀,尽量为职工排忧解难,特别是了解职工对企业的看法及诉求,并及时给予妥善的解决或者是回复,也是十分有效的。

第2篇: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范文

【关 键 词】 思想品德;健康教育;教学;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与新课改相配套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极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安排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其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的心理,而且试图通过个体亲身感受和直觉体验的内化,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以怎样的策略与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思想

笔者一直在民族山区任教,发现很多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其原因:一是认为升学不考,二是认为本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严重。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解决已经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是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因此,学校和老师要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思想,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学生心理健康保健知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二、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因为它以初中学生为主体,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1)了解学生自身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青春期的心理冲动;(3)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4)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5)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6)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三、在课堂上进行体验教学,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人的个性才能得到积极的发展,并伴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评论同学的观点,在和谐的氛围中通过体验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教师要扮演“心理辅导员”角色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时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初中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有义务充当“心理辅导员”或“心理保健师”,熟练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以平等的身份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做他们的知己与朋友,让学生打开心扉、倾吐心声,从而使学生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抒发和松弛。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性格类型,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学中的疏导方法――激励加鼓励,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维护心理健康。

五、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育要心理学化。”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学(下转55页)(上接53页)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对此,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特点,我们可以:(1)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幽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运用幽默,能有效激活课堂氛围,放松学生紧张的心理,解除被压抑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如沐春风的思想品德课堂氛围中陶冶健康心理;(2)通过讲述身边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本身就是很贴近生活,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运用身边现实的事例或者大家熟悉的案例来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经常从学生身边找例子,使学生从身边同学的故事中受到教育;(3)教师要多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等。

六、利用榜样的力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思品课课程常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一些典型的富有感染力、影响力、号召力的鲜活人物的事迹,这是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很丰富有效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渗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有效途径。在讲到“磨砺意志做自己的主人”这一框时,我除了利用教材中讲到的英模人物的事迹,还在课前鼓励学生去调查身边英模人物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这对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对学生的感受和震撼更为深刻。利用榜样的力量,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只要有心为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定能够找到各种更多更好的方法。

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有20%依赖于他的知识技能,还有80%依赖于他的心理品质。”

思想品德课以独特的学科魅力,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以思想品德之心理品质教育为依托,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英. 思想品德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 甘肃教育,2013(19).

第3篇: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引导;人文情怀;心理健康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志曾经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与社会形式复杂多变,各类思想文化潮流相互激荡,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也相应的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广大青少年思想品格的整体状况有其积极健康的一面:崇尚奋斗、追求平等、思维活跃、协作互助等,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然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制约社会的进步。因此,思考并实施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崇尚“自我”,价值取向错位

青少年崇尚“自我”,即以自我中心,是对自我独特性和能力的夸大感知现象。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容易产生自我贬损和自我服务性的认知偏差,缺乏“同感能力”,即不懂得推己及人、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缺乏与人协调、沟通、合作的能力。有调查发现,在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的回答中,选择“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的排在第一位,“脚踏实地,讲究实际”排在第二位,“能有个好工作”排在第三位,“能为国家做贡献”排在了最后。可见,大部分青少年把实现个人理想当成人生的目标,而把为国家做贡献排在后面,明显表现出自我情绪。这使得许多青少年信仰缺失,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来面对周围的一切,成为引发青少年社会问题的重要源头。这是值得全社会高度重视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虚荣心强,享乐思想严重

在新形势下,受社会、家庭以及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少青少年不清楚品德、人格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不清楚优秀品质和知识的重要性,而是把消费档次的高低当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于是不少青少年以通过夸耀自己家庭的富有等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平衡。他们崇尚穿戴名牌,一味追求享乐,甚至攀比消费水平,进行奢侈消费。他们讲排场,好逸恶劳,对学业、工作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结交一些酒肉朋友,经常吃喝玩乐,以至于思想品德水平低下,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一些青少年的毕业留言中,“愿你将来做大官,发大财”、“愿你腰缠万贯,泡小蜜,包二奶”之类的不健康留言处处可见,其享乐思想由此可见一斑。更有甚者,因为作为青少年经济尚未独立,自身创造财富的能力有限,当他们日益膨胀的享乐需求与有限的经济条件之间产生矛盾,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满足个人的消费欲望时,一些人就会不顾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变得冲动而贪婪,从而采用不正当的、非法的途径来满足自身的欲望,以至于跌入犯罪的深渊,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缺乏人文教育,精神生活贫乏

人文情怀是青少年精神世界的支柱,一个缺少人文情怀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一定是贫乏的。在当今以应试为指挥棒的教育中,青少年所受到的人文教育是相对缺失的。有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购买图书的情况,“不经常买书”和“根本不买书”的人数占了近三成,可见青少年的读书情况不容乐观,他们的文化生活单一。由于精神生活贫乏,一些青少年生活在梦幻般的空想世界里,往往会为了一个自己也搞不明白的“目标”而挣扎、苦恼,盲目崇拜影视偶像,追逐前卫时尚,视粗俗为潇洒,视浅薄为时尚,视自我为个性。缺少回报意识、担当意识,造成责任感缺失;缺少同情心、同理心、宽容心淡漠等,造成情感缺失;缺少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世界和追求,缺少健康丰富的生活情趣:直接表现为上网成瘾,甚至吸毒成瘾等。

(四)缺乏理想,思想行为功利化

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在青少年思想引导方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使青少年是非善恶观念模糊,思想行为趋向功利化。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青少年都十分现实,以经济收入的多少和工作舒适成度的作为衡量标准,相对缺乏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其思想行为功利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理想与信念,人生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爱国精神、对中国革命及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的了解,民族团结精神淡薄;缺乏尊老爱幼的观念,缺乏感恩意识,懒惰任性,自私自利,价值观念严重扭曲。

二、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探析

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主要如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健康

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教育方式、等密切相关。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父母无度地溺爱、迁就子女,使其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同时,由于一些家长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其在思想引导方法上或简单粗暴,或自以为是,与孩子缺乏正确的沟通,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影响,致使这些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妨碍或误导着青少年正确思想的形成及思想道德的良性发展。

(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不得力

在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的学校,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同样显得乏力。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和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较少顾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导致思想教育在广大青少年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导致青少年心目中只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做衡量“好学生”、“坏学生”的唯一标准,最终只是为学习而学习。这样长期下来,就会造成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教育等思想品德方面所受到的引导和教育严重缺失。

(三)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

首先,受市场经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增长速度的负面影响,青少年难以在经济大潮中把握自己,失去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其次,科技高度发达,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青少年首当其冲地被深深影响和改变着。第三,成年社会价值标准的混乱、成年人行为的偏离、成年人评价标准的自相矛盾或是自身行为的表现不一,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第四,文化多元、价值取向多元,使得青少年被社会发展的洪流簇拥着、催促着向前,在来不及成长、来不及回味、来不及体验的过程中长大,注定要失去自己成长的精神家园。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的路径及载体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青少年萌芽思想的引导者,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形成的最初的养育所,因此,家庭在青少年思想引导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长无时无刻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影响,家长的举止言行、人生观点、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都像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青少年对是与非,善与恶的最初判断,直接受制于父母。所以,父母时刻要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样,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把握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善于与孩子和谐沟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与分辨是非的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行为举止。

(二)强化学校的思想引导作用

1.重视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教育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文化素质教育,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文化素质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十分巨大,甚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未来。而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确立文化素质的重要地位,使教育得到优秀文化的不断烘托,使青少年不断受到优秀文化的滋养,将文化素质教育和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紧密相连,并且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青少年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才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思想教育不能忽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的良好品性,如: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全的人格特征、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青少年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能力。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健全专门机构,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3.开展阅读活动以塑造优秀品格

文学经典作品,大多都思考人的本性、人生的价值和人类的生存与意识等问题,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品格和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以民族责任感为核心,坚持个人思想的探索性、反省性,思考未来,呼唤民族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等爱国主义意识,同时浓重的人情味、情感性又成为文学作品一道独特而亮丽的审美风景……凡此种种,皆可对青少年优秀品格的的塑造产生良好的熏陶和影响,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向善向上意识和崇高感,建构青少年真善美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优秀品格,最终“把人对生命的追思与探寻引向深处,孕育人透彻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珍爱和对他者的同情,拓宽人的生命情怀,丰富人的生命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为学校和社会要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使他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关“读好书”的活动,营造一个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阅读氛围,以此丰富和升华学生的精神层面。

(三)充分运用新闻舆论对青少年的思想的引导

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它信息丰富,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也有消极颓废的。新闻舆论监督要引导青少年追求光明美好积极的主流,又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黑暗、丑陋、消极、虚假等现象。要紧紧围绕当代青少年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考虑当前青少年的行为动态和心理特点,开设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各种特色主题讲坛,让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交流、评论、讨论和辩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最后达到分析问题,澄清某些错误的思想和认识,端正态度,设法改正,提高觉悟。当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中出现某一方面的危机和风险的萌芽时,新闻舆论要及时发出警报,以便于社会快速了解情况,查找问题所在,果断采取措施,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危机和风险爆发之前。另一方面,要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质量,抓准问题,增强社会效果,善于掌握舆论监督的适度、密度、温度和力度,防止过热过冷。

(四)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首先,规范网络语言,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语言。从立法上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通过编纂辞书来促进网络语言规范化,制定网络语言使用的道德规范。第二,发挥青少年的主体作用,促进自我教育。充分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青少年对网络语言的认识,通过教育来提高青少年的网络信息素养,提高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限制网络不道德行为。第三,家长以身作则,文明上网,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加强与青少年进行沟通交流,促进青少年绿色上网。第四,加强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第五,政府加强网站管理,敦促网站自律,提升对网络语言的监控技术,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第六,政府加快网络立法,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第4篇: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范文

关键词:新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028-01

通过国家公务员考录新进的职工,他们缺少实践经验、理论知识到应用技能的过程还未完成,年轻人的莽撞、社会阅历的浅薄、此一时彼一时的稚嫩,在日常工作中时不时的会表现出来。因此,把握新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要做好新进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新进职工。

一、新进职工的思想现状

现代青年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新一代,他们的主流是好的。但他们的不足也显而易见:一是虽然积极追求目标,动机却趋于功利化,贪图享乐思想明显。二是在自立自强的同时,过度强调自由和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结协作、合作共事的思想。三是对外来思想、事物缺乏辩证认识,拜金主义、安逸享乐、相互攀比之风比较普遍。四是在工作环境上追求留恋都市、鄙视边远落后地区,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突出。同时,活泼好动、富于激情、善于表现也是青年人所特有的性格。

二、当前影响新进职工思想稳定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现代青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工作不包分配了,福利分房取消了,高学历人才数量大幅增加了,物价大大上涨了。当前,新进职工正处于人生发展中极需扶持、生活压力极大的时间段,他们在购房、养育孩子、赡养父母以及与同龄人竞争等方面的压力都较大,也同时带来了无形的精神压力。

其次,新进职工喜欢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但各单位业余组织活动较少,文化活动氛围不浓,使得部分新进职工(尤其是单身、未婚的新进职工)在精神生活、业余生活方面比较单一。

再次,改革给新进职工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工作压力。随着政府机关改革,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诉求越来越高,新进职工的上进心和责任心较强,都希望开好头、起好步,无形中自我增加了工作压力。

三、解决当前新进职工思想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做好新进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应把握好“两性、两点”的原则:一是新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切入点;二是新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立足点。具体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感化人,引导新进职工融入单位作贡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进职工最初的几个月是最需要组织关心和关怀的,这个时候,正是做好新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时机和有效切入点。具体的可以让工会组织多和他们谈谈心,嘘寒问暖;党政组织有意识的开展“一帮一”党团员帮扶活动。让他们尽快消除反差,融入到单位的大家庭当中。

二是营造良好氛围激励人,鼓励新进职工奋发图强创佳绩。新进职工一大特点是创造性强、工作热情高,因此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保护好、发挥好新进职工的这种热情,善加引导、大胆使用,提供发挥特长的各种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受重视,敢于表现自己,乐于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形成“鼓励及帮助年轻人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三是主动排忧解难关怀人,帮助新进职工聚精会神干事业。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发展,职工的工作压力呈现出年轻化和快速增长的趋势。现代青年是新时代青年中压力巨大的一代,他们念书时有升学压力,找工作时有就业压力,工作后还有购房压力、子女教育压力、父母赡养压力,以及创业压力。作为一名职场新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还没有在单位所在城市落脚,没有属于自己的居所,有的甚至远离家人、朋友,是亟待关心的一个群体。因此管理者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主动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切身利益的保障问题,从源头上消除他们的顾虑,加强对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指引,使他们普遍感觉到组织是他们的“家”。

四是发展单位文化陶冶人,促进年轻职工快乐工作早成才。青年群体往往精力充沛,其业余生活方式也比较多样,思想政治工作应重视引导新进职工拥有健康合理的业余生活,结合新进职工的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活动,并建立相应鼓励制度。一方面,切实发挥党群组织作用,以活动推广带动思想交流。如组织新进职工参加各类问题协会,举办户外拓展训练,组织参观学习,举办心理咨询等。另一方面,适当为新进职工增加培训的机会,建立并完善新进职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规划及激励机制。“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鼓励新进职工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是对青年人工作能力和工作价值的肯定和期望。

新进职工已经成为一个单位的生力军,在新进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单位中心工作的实际需要,既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又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和方式方法,把握思想教育工作规律,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佛山三水海事处

参考文献:

[1]陈立思.《现代化进程的生命线――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第5篇: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范文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再停留于口号式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于阶段性的教育成果,而要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以求发挥更大效用、追求更久的效力。这就要求更加注重运作程序和制度安排。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构思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有了健康运行的基础。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行为的导向。制度既规定了是什么,也规定了怎样做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规范是否符合实际,只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可以对制度本身及时反馈和及时纠正。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要靠制度建设来保证和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在各个时期形成的新理论。新经验、新做法,也要靠制度建设来规范。

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安排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规则体系,要有严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系统。要使得制度的各要素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具有耦合性。也就是说,相关的规范、规定之间的标准、要求要一致,要相互配套、相互衔接,不能出现相互抵触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工作对象思想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充分考虑制度环境的方方面面,保证在每个层面、每个领域都有相关的制度作为办事、管人的依据。制度不单是一些规定性的内容的组合,更要成为一个相关制度相互衔接、有机统一的整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设计,还要解决过于原则化的问题,增强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好制度是合理而有效率的制度,它必然要将执行中的各种问题考虑在内,并为之预先安排好相应的对策、措施。

第6篇: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范文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程人,自小生活在金人占领区,但却时时心系大宋朝廷,期盼收复中原失地。曾说:“他(辛弃疾)和南宋的大文人大诗人都往来很密切的。他的天分最高,才气很发扬,读书也很多,故他的词无论长调小令,都能放恣自由,淋漓痛快,确然可算是南宋的第一大家”1,高度赞扬辛弃疾高超的文学才能与艺术天分,不无道理。但是,从辛弃疾曾经上奏过的《美芹十论》和《九议》来看,其政治与军事上的智勇超群和深谋远虑似乎更值得人称赞。正如邓广铭先生所言“我一向认为,辛稼轩是一个兼具文才武略的英雄豪杰人物,如果只把他当做一个杰出的爱国词人看待,那是不够全面的”2。

一、《青玉案?元夕》鉴赏

《青玉案?元夕》作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2),辛弃疾时年三十二,这是一首节序词,描写的是元宵佳节灯会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上元节夜晚的天空中,灯火璀璨,火树银花,烟火消散后,又纷纷垂落,恰似雨点般的星火。而在地上看夜景的人如何呢?“宝马雕车香满路”,装饰华丽的马匹和车辆拥塞在街道上,热闹非凡。“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箫声迭起,天上的月亮与地上的花灯交相辉映,整个夜晚都是华丽的彩灯在街上流动。上阕从时空纵横的角度描写了灯会的盛况,绚烂非凡,热闹不已。

到了下阕,则开始写众人之集,“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各阶层的妇女纷纷佩戴着元宵节的首饰,在大街上观赏花灯,音容欣愉,好不热闹。但是,在最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笔锋一转,从刚刚的热闹喧哗的氛围突然转到一种凄清与冷静。喧哗与热闹不属于我,我不断寻找着我心中的伊人,突然回首,才发现,你在淡泊宁静、人烟稀少的地方默默站立着,可谓神来之笔,有深刻的意蕴在其中。此诗也于此戛然即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令人遐想连篇。

二、《人间词话》的活用

近代以来,对此词的解读向来不一,“或以为这是说不与世俗合流、独来独往之品格问题,或以为这是说,实在是一首地地道道的艳词”3。而王国维先生对此词却另有看法,他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默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4。王国维认为此词最后一句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大事的人的最后一个境界。在历经重重磨难,“独上高楼”,“为伊憔悴”后,豁然开朗,终有所得。王国维对此句话剖析深刻,也活用得十分灵活。虽然这样的解释有生搬硬套之嫌,较为牵强,连王国维自己在后面也说“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5,但王国维这番阐释对于此词意境的开拓无疑是有很大贡献的。

王国维又曾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6诚然,就此句而言,一个人脱离纷纷闹闹,去找清净的地方,不断地追寻寻求,最后突然回首,在一个凄清幽暗的地方找到了“他”,显得多么势单力薄,形单影只。就此句传统的“香草美人”比兴手法等寄托而言,单单只是把它看作是一首儿女情长的小词,未免有失偏颇。其中蕴含的深远寄托、英雄性情和豁然开朗的境界,需要细细品味方可得之。

三、儒家思想的解读

第7篇: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范文

 

一、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休闲的概念

 

中国先贤们对“休”和“闲”二字的创造和使用,可谓是别具匠心,至今耐人寻味。“休”从人、从木,《说文》解释为“人依木而歇”,可见休是人劳作之后的短暂歇息;《辞海》中解释“休”为吉庆、欢乐;《五经文字》中提到“休,象人息木阴”。而“闲”从门中有木,本意指栅栏,通常引申为范围,多指道德、法度。孔子在《论语》中曾指出“大德不逾闲”,此处又有约束、限制之意;但是“闲”通常同“娴”,具有娴静、平和的意思,表现了一种心境的平和和宁静。所以休闲组合起来,就可知身体摆脱日常强制性的活动而获得的一种平静的精神愉悦状态。从上述阐述不难发现,古时休闲的定义与现代社会休闲的含义相差不大,都是指一种精神的愉悦状态。

 

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主要休闲理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丰富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仁、智、勇等都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当然,其中蕴含的休闲思想也是极其丰富的。在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三个方面中,古代的休闲理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和道家老庄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本文将其主要休闲理念概括为两个方面:天人合一和以“静”为主。

 

三、天人合一的休闲理念

 

儒道思想体系虽然都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休闲理念,但是两者却具有本质的不同,这是由两种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主张不同而造成的。儒家思想主张积极的人人世,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儒家想构建积极安定的社会秩序,在安定繁荣的社会秩序中寻求休闲的生活的状态。所以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儒家所谓的“天” 是指一种社会大同的秩序,也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和“礼”。要达到的休闲的状态,必须是与“天”相互融合,只有实现了社会的大同秩序,才能真正实现休闲的生活状态,正因为如此儒家将休闲与自身的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进而达到建功立业,建立大同社会的真正休闲状态。正因为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休闲理念是与大同的社会秩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多了一种束缚和限制。孔子主张的社会秩序中核心思想是“仁”,并且极为重视“礼”的重要作用,他主张“父母在,不远游”,并告诫弟子们对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远游是对父母的不孝,远游就设置在了一系列社会之“礼”的限制之下,也即只有遵循儒家思想的天,才能够达到自由的情景,享受休闲的状态。但是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并非完全不包含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孔子也曾提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的思想,虽然儒家强调积极入世,以建立社会的秩序为己任,但是在事业不顺利之时,也会选择暂时的隐逸,回归大自然,这是的天人合一的“天”与道家的思想又有些许的相似。

 

道家主张人要活得自然、自由自在,心性尤其要悠然散淡。也即以老庄学说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要是强调自我的超脱,其所谓的天人合一即指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修养自己的心性,最终达到心境的超脱物外的状态。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段话表现的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即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遵循自然法则,自然而然而为之。不违背自然的法则,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达到物我两忘的高尚境界。这样人便达到了一种至高的休闲状态,获得心性思想的提高和升华。虽然儒道两家对天人合一的“天”有着不同的界定,但是两家思想最后达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达到一种精神的放松和愉悦。不同是儒家要求要在一定社会秩序之下,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休闲;而道家则是达到个人思想和修养的整体升华。

 

四、以“静”为主、中和为度的休闲理念

 

单从休闲二字的表面意思来看,休是一种活动或行为的放松状态,而闲则是代表着内心的娴静和平和,侧重是人的感觉和思想的纯洁安宁。这个字的组合表现了特有的文化内涵,休闲是通过身体的放松,来最终获得精神上的宁静和平和。一个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中人,内心也一定是无法得到平静祥和的,所以古人强调动与静的辩证关系,认为劳作与休息都不可偏废,要中和为度。很多古代哲学家的至理名言都包含有一种中和为度的中庸思想,例如《孔子家语。观乡射》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记载是“子贡观于腊”。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为乐也。”孔子曰:“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段话极为准确的诠释了中国古人张弛有度的休闲理念。中国古人不仅强调动静兼修,而且更进一步强调养心调神、以静为主,强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所以和西方的休闲不同,中国传统中休闲向往的一种“神的境界”,故多趋向于“静”。中国古人倾向于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来达到休闲的目的,在静谧遐想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解放和升华。但是诚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表述的那样,“静”往往以“动”为前提,“动”为 “静”提供遐想的先决条件。

 

作为与“忙碌”相对应一种生活的状态,“闲”的明显的特征就是“静”。在这方面儒道两家是殊途同归的,儒家思想也追求一种“静”的状态,这种 “静”仍然离不开儒家核心思想的影响,是一种“仁者静”,是一种处于自身情感,但是又在“礼”的限制之下的道德与情感的调和的状态。孔孟都要求人们能够克制自己的感情和欲望,坚决抵制外界的种种诱惑,不因外界的得失变化而或喜或悲,最终达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恬静平和。道家追求的“静”是一种虚静的状态,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之。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他强调只有保持内心的虚空、清净,才能够让自己的心境超然于物外,保持内心的绝对宁静、平和。所以儒道两家都追求内心的平静,虽然方法不同,目的却是一样的。这更表明了古代传统伦理道德追求内心的宁静,超然物外的休闲理念,它们不重视物质的享乐,只在意内心世界的真正平和安宁。

 

这种以“静”为主、中和为度的休闲理念,在古人所从事的休闲活动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中国古人在欣赏美景之时是用创造的活动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和快乐,诗歌创作便是文人墨士们主要的休闲活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数不清的游记诗歌,文人们欣赏山水之时,总是静思遐想,寄情山水进而创作出不朽的诗篇。除诗歌创作之外,琴棋书画也是古人休闲的主要活动,通过从事这些安静的、怡情养性的活动,暂时脱离现实的世界,达到释放自己的感情,升华精神世界的目的休闲目的。另外赏花、品茗、饮酒等都是古人喜爱的休闲方式,在平和的状态的中达到内心的安静祥和。

 

五、结语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因此对于其中蕴含的休闲理念的探讨,不仅能够丰富现代社会的休闲理论,也能够为寻找中国特色的旅游休闲道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文化根源。

第8篇: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仁爱思想;践行;必要性

众所周知,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又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和成果,而且在政治、文化、军事中影响了一代代人民。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精髓,被誉为东方文明的象征,是我们当代创造和谐社会,适应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之一!

作为即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高中生来说,就更有必要践行儒家的核心思想——仁!

一、什么是仁爱思想

儒家文化强调道德核心是“仁爱”,儒家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最高原则,认为其他的道德准则都是由“仁”衍生出来的,这种“仁”的根本含义就是爱人,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强调对人要温、良、恭、俭、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要推己及人,推人及于万物,并认为仁是成人之道,不仁无以为人。从这个思想看,其所强调的仁爱,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而且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即对他人,对社会,对度的要求非常高。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仁者,爱人”,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时时处处把自己放在旁人同等的地位上,充分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意志和心愿,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不强加给别人,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是破除一切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自我中心主义,因此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二、为什么要践行仁爱思想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涌向大城市,形成壮观的“打工潮”。由于种种原因,子女不能随父母就读,只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更有甚者,家长把孩子丢在家中,让其独立生活。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特别是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部分学生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不仅仅存在社会生活公德的缺失,学校、班集体荣誉感淡漠,不讲信用,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等问题。酗酒、沉迷网络游戏、拉帮结伙、聚众斗殴、早恋早孕现象也屡见不鲜,更为痛心的是学生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有的学生在学校对教师的爱也漠然受之,视为当然。应试教育格局下师生间缺乏交流,亲子间缺乏沟通已成痼疾,因此,需要在师生之间、家长子女间建立一种儒家仁爱思想所倡导的融洽、和谐的友谊关系,这是新时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未来人人格的需要。

孔子却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他认为,作为“仁者”的君子,一定要有人格,有志向,能明辨是非,能守死善道。他提出,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不善。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又曾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把对原则真理的追求维护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不但教育了当代学生,对一个民族刚健进取心理的形成,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让学生践行仁爱思想就显得十分必要。

四、如何践行仁爱思想

(1)依附课本进行儒家思想的渗透。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相关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是进行儒家德礼思想熏陶的不可或缺的好的作品。当教师在进行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目标中要体现道德培养的目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儒家德礼思想,去引导学生去思考,提升其感情的升华高度,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合理安排和有意识的深入德礼思想,使学生得到全方面多层次的人文道德关怀,不仅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道德情操,学会如何做事做人。

(2)拓展活动进行儒家思想的渗透。学校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沿,因此,除了重视课堂的教学内容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与人的交流互动过程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和人文道德的重要性。儒家中的礼讲的是要使人们明白和周围的人事物的关系,在与人的相处中要谦虚,互相尊重,能正确真诚的和人打交道。只有通过课外的活动,比如做些义工工作,和同学共同参加一些比赛等等,这样,在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怎样与人打交道,如何与人沟通交流,还能无形中学习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践行仁爱思想,因为这都是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让儒家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儒家的仁爱思想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第9篇: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范文

以现象而论,“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但就实践而言,儒家所提倡的东西在两千年中只是一种美好期望值而已。把管理的期望看成是现实的管理原则,最培育不出科学的管理思维来的。我们从“儒家”管理的目标、价值观和方法几个方面来看看现代企业管理与儒家思维的矛盾。

一、管理目标的错位

从儒家思想的根本来看,是以农业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以求在生产力低下,而且安稳的天下太平为管理目标的。因此,儒家多倡导是重农轻商,其核心思想是维持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并无太大的消费需求。其主要的管理原则就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主要的价值倡导就是五常(仁义礼智信)。其所倡导的“礼”的核心就是维持上上下下的等级秩序,以压抑人性中欲望为其管理的主要策略,这一点以宋代的程朱理学所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为代表。

如果把这种思维拿到现代经济和企业管理中来看。那就是以消磨人的进取心和发展欲望为主要管理原则。而事实上,现代经济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为主,而作为单个的企业也是以追求利润为发展动力。其管理的目标很显然不是求稳求安,而是求发展,求创造价值与财富(包括物质与精神层面)。

对于员工和消费者,是以鼓励其正常的需求为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的员工都“无欲则刚”了。那么这个企业也是难以有创新力和发展动力了。虽然儒家思想在纠正人们过度的物质追求,而放弃了市场经济应有商业伦理方面的相当大的借鉴意义,但其根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其带领不了中国企业建立全新的市场经济价值观的。

而事实上,在儒家思维盛行的时代,从来伴随着尔虞我诈的盛行,无论是权谋之术,还是坑人之术,可谓登峰造极。其所倡导的道义,都是建立在绝对权威下才有意义,一旦失去实力,道义也荡然无存,无论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朱棣的“靖难之役”。那有什么“君君臣臣”的样子。而且,一旦天下有难,趋炎赴势者远多于守节忠义者,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也许你会说,这不正是儒家所反对的吗?但是,如果一个思维二千年还不足以成为人们骨子里的行为准则,那么还需要多少年来教化呢?

二、价值观的去个体化

其实在整个帝王时代,儒家文明适合社会需求的,也是辉煌的。所以,我们今天来评价其是否适合指导企业管理,不能脱离时代来看。视时代环境的变化而不顾,以为拾起已经被淡忘的支持历史上辉煌的价值观就可解决现实问题,这无疑于“刻舟求剑”。

儒家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就是去个体化。倡导整体主义的大义。这也造成了国人个体精神的极度缺乏。这在企业管理中表现为,不敢表达自己意见,或者根本就没有自己意见;不能承担个体责任;不敢创新;拒怕变革。

而市场竞争的现实却是,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一成不变的企业,必然被淘汰。而创新往往是少数人所为。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变革,在企业中推行就如此之难的原因了。然后遗憾的是,现在的企业仍花着大价钱,让员工在蹦跳的团队游戏之中失去独立的意识。这种现象可悲还是可喜呢?

一个没有对个体意识的尊重,没有对创新的少数人的保护,没有建立刺激人们创新变革精神的企业,而整天沉溺于统一的思维方式,沉溺于去掉个体思维能力的团队精神的塑造,真的就能让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建立优势吗?

不是团队精神不好,也不是集体主义不需要提倡,而是没有经历过现代工业文明,而直接跨入高科技时代的中国,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重塑去个体化的儒家思维,还是开创尊重个体意识和潜力的未来呢?

三、管理方法的落后

由于管理目标的不一致,儒家思想更强调是“乾纲独揽”。与现代企业需要的“明确授权”、“责任分明”、“统一指挥”不一样的是,其更强调提“模糊授权”、“权力监控”和“分权制衡”。

现代企业面临市场的竞争,而且其经营目标是发展,其股东的产权是由法律给予保护,因此,明确的授权是有利于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而儒家思维所派生出的管理,强调的是权力的集中与下对上的服从。因此,模糊的授权也就成了权谋之术的必修课。唯有权力的稳定才是管理的目标。在大多中国的企业中,授权不明晰也就是一种常态了。

而责任分明更是对儒家无条件的等级秩序的挑战。责任下放,而权力上移是成功的帝王的通行特点。所以无论多大的功劳,而且往往功劳越大,越遭迫害。在倡导单方面的责任的前提下,上级恰恰是很少承担责任的,而抢功劳,在不是在市场上弃杀也就成了职业经理人的必备本事。所以做得好不如说得好,尊重客户不如尊重领导,这也就是企业管理中的通病了。如果这种思维真成了中国企业的管理大道,试想,我们的企业还不都象“北洋船队”一样,既便貌似强大,其实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