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

第1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范文

世界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政府对对外汉语专业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推动了学界进行专业建设的步伐,使中国高校在对外交流中加速了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在新的形势下,汉语国际推广已从“把人请进来”变成“自己走出去”,但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按照当地民众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模式来进行教学。因此,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各级、各类高校都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理念,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和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形势的专业人才。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重视理论、较偏重于语言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和教育理论,而实践内容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偏重于艰深、枯涩的理论,而对于应用研究重视不够,导致学生不易掌握,而且难以将这些语言理论、语言习得理论、教育理论等应用到实践中去,造成学生“学完就忘记了”,很难和实际建立联系,建立合理的实际联想,学生感觉学习之后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造成教学资源巨大的浪费,甚至“学而无用”。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理论空虚、现实缥缈,渐渐就会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是分立的教材内容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形式不太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僵化。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中,“满堂灌”和“填鸭式”、过分偏重讲授的方法难以吸引学生,教学手段陈旧,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是考核方式缺乏全面性。一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考试均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无法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作为专业课程来说,《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证书考试的主考课程。它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特色,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指导作用和枢纽作用。指导性是指它涵盖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枢纽性是指它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等先设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讲解演示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同时促使学生融汇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操练过程中,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的内容都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必备的核心知识。所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夯实学生在汉语言、文字、文化、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素养和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知识系统和架构。这将会有力地促进本课程的建设,也将带动对外汉语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进而促进学科建设。

因此,不论是出于对外汉语专业整体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完善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要,亦或是顺应当前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需要培养和培训大量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的总体情势、发挥高校应有的潜力进而做出应有的贡献的需要等等,对《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进行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从而来适应时展的需要,利于21世纪新型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适时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技术设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现象,提高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将一般与特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一)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教材的内容及编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内容复杂,头绪繁多,因此在规定的学时内很难讲完全部的内容,不利于学生掌握,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逻辑严密、简洁而又好学的教学内容体系,无疑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该课程的内容。

目前,通行的教材有: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从对外汉语教师进修的需要出发,以作者所主张的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为纲,较系统地论述了本学科的性质、特点及发展简史和现状,论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教学理论和习得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力图做到史、论结合,总结我们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与适当介绍国外的新理论相结合。[2]国家级重点教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赵金铭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该书的出版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历史中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该书不仅全面概述了对外汉语教学各领域的基本概念与近期研究成果,而且融入了编写者个人长期而深入的理论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3]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吸收了应用语言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有所侧重,体现出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有机结合的特点。[4]

为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结合学校实际,我们以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为教材,整合赵本和陈本中关于语言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其他权威参考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等专业权威期刊,引入国内外最新学术科研成果等,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适应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形势高速发展的特点,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整体性重组、安排,设立实践教学项目,突出课堂训练和课外实践,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着力培养具备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建设网上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师生共同参与,建立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案例信息库,将纯理论的知识用具体、生动、可感的案例加以阐释,将传统的静态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讲授与开放的、动态的、活跃的对外汉语教学现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对外汉语教学现象,以培养其开放的视野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发挥主体作用

1.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特别是结合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和具体对外汉语教学实例等方面的影像资料,通过多媒体手段动态地表现出来,将师生置身于同一对外汉语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使其更加形象化、精炼化,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讲课的内容。

2.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在启发式、发现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茶馆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教学中实现角色互换,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先由教师确定讲课主题并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准备材资、组织课堂,自己当老师来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而且在课堂上教师也及时得到了学生的信息反馈,捕获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了交互式教学。

(五)更新考核办法,全面评价学生

加强学生课程论文、实践教学、平时学习态度考核,并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课程考核新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在“汉语热”背景下,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直接参与实践、体验、感悟、探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

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新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将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崭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将纷繁复杂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性分成几大模块,有利于学生进行宏观把握。

构建科学的教学考核体系,不仅利于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注重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这种能力导向的评价方式必然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改革是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突破口,以点带线,逐步发展,进而推进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建设,进一步拓宽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口径,全面推进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基金项目: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容斋随笔》的修辞论研究”[2011JG01])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王丽梅.“汉语热”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改革的探索[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5).

[6]张振亚.“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第2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文化;脱节

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专业所培养的师资,是既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又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课程内容的构架和布局将直接关系到该专业优秀师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从汉语角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必须掌握汉语语言学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及古代汉语知识,对汉语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文化角度,它是一个动态的复合概念,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是遵循汉语作为外国人第二语言和习得的规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围绕影响外国人学习、理解和交际的种种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本科教学中汉语与文化两者关系入手,结合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试图对汉语与文化在教学中脱节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1、教师对中国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汉办把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描绘成“语言的信鸽,文化的使者”,无论是语言类课程教师还是文化类课程教师都有责任保障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过少,很大原因是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重视不够,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只能专心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教学内容的传授,文化的导入自然变得很少。汉语教学无疑是主体和基础,对学生所学汉语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历史等文化有较广泛地了解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实际是应用型文科专业,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汉语课程设计上有所突破,采取系统的教学方法保证汉语和文化互有联系,互相支持,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仍属于年青的队伍,业务素质不高

我们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目的是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并为其了解中华民族,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与这个东方民族进行交流,所以外国人学到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在什么时候说合适,什么地方用何种方式,对象是谁表达的更恰当、合理,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近几年来,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是刚刚培养出来的,实际教学经验不足,另外很多教师基本来自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等专业的班底,于是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自然一带而过。实际上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要求具备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学史等多门功底的复合型教师。教师根据民族文化的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指导专业学生如何教外国人使用汉语,防止文化差异遭成交流的困难。如果一个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只有单纯的字、词语、语法等的汉语基础,是无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就象我们过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其真正语言交流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所以汉语的学习如果与文化脱节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一直困扰的问题。

3、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不够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好与坏受到教师教学手段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刚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是模仿原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对多媒体和网络的利用率很高,自然学生将来的汉语推广开阔得多。我们要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空间,如汉语教学中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人文地理、风俗习惯进行的立体化教学渗透,生动展示汉语是如何生动展示中国文化的教学过程,将会激发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文化并热爱自己的文化。学生在将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深入的传授自己的文化,充分体现自己民族的价值观,是与教师革新单一的教学手段分不开的,因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培养面向国际的新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相吻合的。

4、受传统的语言学观念的影响

汉语言领域分解的很细,迫使学生认为修辞是一个领域,语法也是如此,于是把文化单独设为一个领域,把汉语学习和文化看成是两回事,然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汉语教学应该是互动性质的汉语的传播者,重在培养外国人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侧重广泛阅读、课外活动以了解中国文化知识为主,最好是汉语学习中真实地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容,引导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阅读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品,更深入理解中国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将会为汉语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由于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超凡复杂的整体,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掌握到全部文化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语言学的负面影响,不能超越学生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即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科学的文化导入过程,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5、对外汉语专业语言课程至今仍没有体现此专业特点的教材

很多院校仍在使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这种教材理论研究性强,而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课程中应是关注中国文化的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社会结构、人文价值观念的渗透,甚至习语、谚语等的掌握能力。可以开设课程“汉语与中国文化学”,这样的教材编写应是汉语言知识系统化、交际化等,语言示例材料的选取要有典型的中国文化主流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用现当代活生生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学生所关注的现当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其中的名家名篇名句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教材要有真实的语境,涉及知识面广泛,建议中国文化示例要增加注释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总之,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汉语教学中同时把文化的丰富内容贯穿于教学当中,提高学生汉语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汉语学习的实践性,只有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汉语和文化的坚实基础,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参考文献】

第3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范文

摘要:本论文选取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这个问题进行论述,探讨了对外汉语中文化因素的性质,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做好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具体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文化背景;语言教学

作者简介:夏丽珍,女(1985-),江西吉安,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7-0099-01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学习我们的汉语已经成了外国友人们从事所有活动的重要条件。我们发现,不少人虽然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却依然不能够达到顺畅自如地交流的效果,甚至常常还会出现彼此交流双方都不知所云的状况。在他们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除了语言结构上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问题外,对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东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他们交流的突出因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不容忽视。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性质特点

“文化”为何物?简单点来说文化实质上就是生活,其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从社会的生产关系说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因而发现,文化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到人生价值观,小到生活起居各种饮食习惯,道德观念,语言思维习惯等。

因为“文化”所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明显不能详实地介绍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所以有必要区别“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两个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明显为“文化”范畴中的一小部分,其包括的内容是外国人掌握和运用汉语与中国人沟通交流的时候需要熟悉的那种文化。关键点在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比较教学上,应该揭示外国人母语文化和汉文化在这个范内反映出来的文化差异,因而“对外汉语中的文化因素”就是要让学习者明白是怎样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怎样的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让中国人有了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性,这正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所要传授给学生的“文化”。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重要性

曾经有人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既然不能很好地反映教学现状,建议改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该说法好像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割裂开来了,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因素在现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从它产生起,社会就给语言打上了印记,有社会作用,都带有了文化色彩,萨丕尔说过:“语言是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的。”因此,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对外汉语的教学同样也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

三、怎样做好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工作

1、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贯穿运用于语言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之中

语言教学包括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物质文化教学比较简单,精神文化教学则困难,因为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很难理解,所以了解和掌握不同形式的文化,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同样,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也应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物质文化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应随时教授。在语言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之中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留学生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汉语。

在中高级阶段学习中,进一步介绍如思维模式、鉴赏审美等精神文化精神内容的教学,比初级阶段的教学难度大很多,不但要讲授词汇和成语的基本意义,还要讲解相关的引申意义。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讲授精神文化内容时,需要注意适度和适量的原则,讲清问题、点到为止。

总之,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是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中国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以物质文化教学为主,精神文化教学为辅。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做比较的方法,预防“负迁移” 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会干扰留学生学习汉语。他们经常会将本国的民族文化内容生搬到汉语中,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大大受到影响。要讲清楚两种文化背景的差异部分。尤其是涉及词汇时不仅讲授基本意义部分外还要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这种文化背景知识的对比教学中,如果它是“ 背景意义的词”,除了讲清字面意义,还要有效地防止理解和运用上的混淆,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恰当得体地使用汉语。

3、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文化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等,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中,教师不妨选择与学生本族语言在词汇、结构、文化背景能形成鲜明对比的文学作品。最直接途径学生收看电视节目了解当前社会动态和社会问题。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旅游观光、绘画、书法展览、作文比赛、传统饮食文化节等活动让外国学生能更直观地,切身地去体会中国的文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让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多姿多彩。

4、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在对外教学中,汉语教师要发挥其所长。他们不仅中国文化知识传授者,而且中国文化最直接的体现者。无形中我们的教师必须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全面准确地把握,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知识修养。中外文化上的差异教师需要重视,并深入研究这种差异,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语言、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因素,真正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和真正学好汉语。

面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我们要运用文化的概念贯穿在语言教学中,从而提升语言教学。学习者在语言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这种语言文化,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熟练地进行交流、准确无误的表情达意。只有理解了蕴含在汉语之中的文化背景,他们才能真正地学会汉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因此,做好文化的教学工作是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取得成功的关键步骤。

参考文献:

[1]、凌娟《关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

[2]、谢稚《探索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3月

[3]、赵鹏《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浅谈》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2007年1月

[4]、王雅楠《如何突破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社会科学家 2005年5月

[5]、王苹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贵州大学学报 1996年6月

第4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 影响因素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

1.教学活动方面

当我们把对外汉语的教授当成一项教学活动,那么这项教学的内容就很清楚,通俗的讲是有助于学生学会汉语、并应用自如。学习这种汉语的学生一般比较不同,因为这些学生从来没有学习过汉语,可以说是零基础,汉语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新颖的、具有较高的学习欲望,此类汉语教学的教师就是他们的引导人。这些教师必须能够与学生充分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拥有足够多的知识容量,善于教学。

2.学科方面

当我们把对外汉语当成一个专门的学科,那么我们对它的态度就应该是专业的、严格的。这是它有几个重要研究方向:一是教师教授什么内容;二是教师怎么教这一学科;三是学生使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当我们教授外国学生时,首先要研讨汉语这第二语言的规律,只有这样,才促进此类学科类型的发展。在教授汉语时要注意这一学科的基本规则。与此同时也要着重关注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使对外汉语能够长足发展。

二、对外汉语具体教学方式

(一)字词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在开始设置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注意此次学习这门课程的人是没有接触过汉语文字的外国人。汉语有自身特殊的字词字义以及语义内容。相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最开始接受的学习方法、学科常识就有助于我们快速的学习,对于对汉语完全陌生的国外学生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只有接受简单的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后才能慢慢领略中国文字的魅力,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是学习者是把汉语当做第二种语言来学习的国外人,可以看出我们需要设置出应对理论学习的教学活动,也就是首先接触字、词、义的教学内容。

(二)语法因素

语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在语法教学中重要的部分是了解语法的测重点。在设置这一教学活动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本国家语言的使用情况,不同国家的语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学习汉语的难度。面对同样的语法学习,来自欧洲、美洲的学生与日本、韩国的学生在语义语法感觉上市不同的,学习的困难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主语、谓语、宾语同时存在的句型结构中,本国语言是英语的学生相较于自身学习韩语的学生学习的更容易。

(三)语音因素

生活中,每一种学科知识都具有其相应的理论储备,语音就是语言的基本理论。语音在汉语学习中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他始终贯穿整个汉语教学。对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讲,学习老师的语音语貌就是照葫芦画瓢的模仿过程。想要快速提升汉语言水平,能够流利的与人交流,就要多听别人正确的发音、多与别人交流、尽可能的模仿别人正确发音,但在模仿过程中,不要机械式的音译模仿,还要模仿说话者的语音语调、轻重缓急。

三、学生自身行为模式因素

(一)自信心和自觉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要素之一,是学习者、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有助于教学实践的体验者。在多年来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研讨中,我们对学生“学”的注意力还不够,学者的研究力度也不大。根据教学活动的特质,教学活动通常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共同进步。把汉语当做第二语言的学生,一旦想在语言学习中获得最佳的成绩,排除对外汉语教学老师的文学素养、知识含量、教学形式等内容外,学习者本身对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也是极其重要的,这最大可能的保障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上可以得到有效的成绩。

(二)习得因素

第5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校;对外汉语;思考;路径

对外汉语课程教学基础内容较为丰富,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角度提升汉语教学专业性,可以进一步完善对外汉语课程教学机制。高校要做好对外汉语教育问题研究,强化自身教育实践、教育探索能力,切实从提升专业教育水平角度进行合理的教育规划,为未来阶段运用对外汉语开展深层次教学交流做好充分铺垫。

一、高校对外汉语教育难点

(一)学生汉语语言结构解析能力不足。汉语语言结构解析能力不足问题是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难点之一。该难点的产生原因由多个方面构成,其中学生汉语学习能力不足、教师缺乏良好教学沟通等,均对是主要影响因素。从对外汉语基础教学角度来说,由于汉语语言结构相对独特,相较于英语、法语及阿拉伯语等在语言元素上更为丰富,使学生对汉语语言结构掌握相对困难,无法将母语学习技巧运用于第二语言学习,一定程度对学生汉语语言内容及知识理解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汉语语言结构解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汉语学习基础,但高校对外汉语生源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学生对汉语语言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不足,使其无法对各个阶段汉语知识充分消化,难以基于现有知识体系构建完善知识结构,为后续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形成阻碍[1]。(二)学生汉语声调、语境掌握困难。充分掌握汉语声调及合理选择沟通语境,对于强化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具有一定帮助。在实际高校对外汉语课程教学方面,母语为越语、泰语、日语、缅语等语言的学生,对于汉语声调与预警掌握能力较强。之所以此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优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越语、缅语等均属于汉藏语系,在语言结构上及语言表述方式上与汉语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学生在掌握部分汉语语义、词汇结构之后,即可进行较为简单的汉语交流;二是日语、泰语等东南亚国家,均属于汉文化圈的一部分,在语言使用方法、语言表述技巧方面与汉语存在互通性。所以,母语为日语、泰语的学生虽然在声调的掌握方面存在劣势,但对于迅速掌握汉语语境有一定的基础优势。换言之,语言文化差异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对汉语声调、语境的掌握。高校对外汉语由于需要对多平台、多国家开放,所以在汉语声调、语境教学方面,无法从语言文化角度开展全面教学渗透,从而使高校对外汉语教育在对欧洲、美洲及非洲等地区学生教学方面,难以从语言文化角度开展汉语声调与语境教学工作,无形之间增加对外汉语教学难度[2]。

二、高校对外汉语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高校专项语言课程教学资源匮乏。对外汉语教学,需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体系下的语言环境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汉语学习诉求及基本特点,合理布置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但在实际教学实践方面,常出现课程教学布局与学生学习诉求不一致的问题,导致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下滑,学生学习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之所以高校对外汉语教育产生这一问题,主要由于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高校无法从多元化角度做好教学结构设计,采用的教学策略相对较为单一,让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长期处于缓慢推进环境,难以切实发挥教师对外汉语教学优势,促使其教学能力受限,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无法按照预期规划稳步推进。最终导致对外汉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难以从更高维度开展基础教学工作[3]。(二)高校对外汉语的动态教学能力不足。提高动态教学能力的目的在于强化教学弹性,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开展能从细节上做好优化,进一步结合学生汉语基础学习能力调整教学方向,使高校对外汉语教育可以循序渐进推进实际教学工作。但由于部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尚不完善,课程教学工作开展呈现阶段化教学趋势,使学生对汉语语言学习产生知识碎片化问题。学生汉语知识学习长期在语法应用技巧、语言结构、语义分析等方面徘徊,无法更深层次推进汉语教学工作。进而,一方面,拖慢汉语课程教学进度,另一方面,也影响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另外,教学目标制定不明确,也会对高校汉语对外教育产生一定影响,促使学生学习方向与教师教学规划无法朝着一致方向推进,最终让汉语教育工作质量大打折扣,影响后续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合理化开展。(三)教师对外汉语教学引导方法及技巧滞后。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质量。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虽然专业素质过硬,但面对学生存在各类汉语学习问题,无法在课程教学方面做到教育工作全面化覆盖,在细节上容易产生纰漏。然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滞后,无法充分满足高校对外汉语教学需求,在教学创新及教学优化方面,未能根据当前教学实际情况做好深层次教育规划,使对外汉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未能取得良好成果。

三、基于高校对外汉语教育有效策略及路径

(一)强化教师肢体语言与母语沟通教学能力。肢体语言具有一定沟通便捷性,能更好基于肢体语言提高交流双方、多方信息理解能力。以肢体语言课程教学为载体,注重母语课程教学沟通,有助于更好地提高高校教师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例如,对于部分汉语文化课程教学,教师应先做好与学生的教学沟通,帮助其了解汉语文化特点、文化来源,而后以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融入汉语学习环境,并运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对关键知识的理解能力。以此,强化学生对汉语文化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使其具备自主学习、自主挖掘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及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做好与学生课下的学习交流,了解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根据学生学习问题调整后续学习规划,为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稳步推进夯实基础。(二)优化高校对外汉语教育评价考核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方向。做好对高校汉语教育评价考核体系的优化,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亦可最大限度地弥补传统模式下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不足,使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能综合学生学习能力、知识理解力等多方面因素,更好地开展科学化教育布局,提升教学适应能力及教学质量。譬如,针对学生汉语表述能力考核,不仅要从其语言沟通能力方面做好考核评价,同时也要做好对语境、声调及语言表达方式等内容的深度分析,在细节上了解学生汉语知识学习的不足,并在考核评价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建议,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缺失,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三)建立多元化对外汉语教学联动机制。建立多元化对外汉语教学联动机制,实际意义在于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联合多个专业教学机构,采取多种教学策略,灵活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布局。例如,针对母语为德语、挪威语及波兰语等小语种国家学生,应尽可能从提高汉语基础知识及语言沟通能力角度开展教学优化,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多位一体的教学联动,基于课上学习、课下复习方式,提高学生对汉语知识理解能力,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对于母语为英语、俄语、阿拉伯语等通用语言国家的学生,则可从汉语文化渗透角度开展教育规划,提升对学生的影响力,使高校对外汉语教学能按照学生学习特征与文化差异做好多层次教学设计。另外,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应利用自身的专业教育优势,做好教育资源共享与资源互换。通过引入外部资源,解决高校对外汉语专项语言课程教学资源匮乏问题,并联合MOOC与SPOC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专项混合式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从而为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支持。(四)创新对外汉语课程教学实践方法及技巧。加强教育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学适应能力的重要策略。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开展,要善于运用各类教学技巧,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变及科学选择,使对外汉语基础课程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例如,在对汉语词汇的学习方面,教师可以采用组织课堂活动实践的方法开展学习互动,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将其分为多个小组,通过识别词汇读音、掌握词汇应用及词汇重组等方法,开展学习活动竞赛,利用学习活动实践提高学生对汉语词汇的记忆能力,帮助学生更快掌握多种词汇的应用方法。并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尽可能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其感兴趣的语言元素,提高其学习兴趣及学习意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后续阶段汉语课程教学能形成良性循环,为高校对外汉语课程教学长效化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娟.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对话”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345-346.

[2]郭伏良,王强军.地方性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发展的对策与思考[C]//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全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卷.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11.

第6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偏重

收稿日期:2007―11―20

作者简介:程书秋(1970―),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一、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一种语言,必须同时学习该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从教学的角度看,教授一种语言,同时也在教授一种文化。我们可以认为有纯粹的文化教学……但没有完全排除文化的语言教学,比如不可能有与法国文化完全无关的法语教学。所以,我们认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既不可分,又相辅相成。可以这样认为:不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很难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很难真正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

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也表明,成功的语言教学往往伴随着成功的文化教学,文化教学不到位,语言教学的效果也将直接受到影响。下面是笔者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一个案例:一个刚来中国才一年半的韩国留学生由于学习刻苦、努力,在第一次参加HSK考试时就取得了7级的好成绩,作为他的汉语教师,笔者由衷地称赞他“你真棒!”,这个学生也极为真诚地对老师说:“老师,你真会拍马屁!”这个小小的案例告诉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忽视文化教学,只注重纯语言教学是行不通的,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同时进行,只有将语言教学放在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避免出现“文化休克”现象。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的现状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功能法的引进以及国际“汉语热”、“文化热”的兴起,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围绕着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文化教学进行了热烈、持久而有意义的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问题

语言教学中要不要渗入文化教学?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尚且还是一个有待肯定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和外语教学界普遍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看成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而把文化看成是历史、地理、哲学等非语言专业的教学内容。这种纯语言教学的观念和模式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低下。以后,随着熊文华、朱文俊(1980)、吕必松(1981)、张占一(1984)等学者先后提出在语言教学中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观点,我国语言教学界逐渐走出了“就语言教语言”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并迅速在语言教学中必须进行文化教学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与分类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渗入文化教学,这已成为公论。但文化的内容浩如烟海,究竟哪些文化内容该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范畴,哪些文化内容不该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范畴,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它涉及到如何给文化教学准确定位。1984年,张占一先生在《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中首次提出了“交际文化”的概念,他从功能的角度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分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认为:“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这种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就属于交际文化。”后又在1990年发表的《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一文中对“交际文化”的内涵作了进一步补充,增加了“非语言”的内容,扩大为“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交际文化”的概念一经提出,热烈响应者有之,严厉批判者也有之。但不管怎样,事实证明,后来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一系列有关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定量、分类以及文化导入方法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对这个概念的认同和深化的基础之上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赵贤州(1989,1992)、陈光磊(1992)、林国立(1996)、魏春木、卞觉非(1992)、孟子敏(1992)、胡明扬(1993)、梅立崇(1994)、葛中华(1994)等。可以说“交际文化”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理论已经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正在日趋成熟和完善。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除了对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定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外,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另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关于文化因素教学的方法与原则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共出现过四种观点,即“文化导入说”、“文化揭示说”、“文化融合说”、“文化语言有机化合说”(苏金智1992),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文化导入说”和“文化揭示说”。赵贤州先生最先提出“文化导入说”,并对文化导入的原则作了探讨,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的同步导入时必须遵循“阶段性、适度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此后,魏春木、卞觉非(1992)、陈光磊(1992)、张英(1994)等人也先后对文化导入的内容、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光磊提出文化导入有四种方法,即“直接阐释法、交互融合法、交际实践法和异同比较法”。张英则认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比重在整个预科教育阶段是个‘变量’,它的规律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并规定“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比重,在初级约为5∶1,中级阶段约为4∶1,高级阶段则要上升到3∶1”。“文化揭示说”的主要倡导者是张占一和吕必松等学者,其核心理论就是“交际文化”,即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揭示那些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文化因素。

(四)文化教学的大纲与教材问题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文化因素教学的重视和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文化教学大纲的构建与教材编写问题。林国立(1997)指出:“和语音、词汇、语法、功能一样,文化因素的教学要遵循(因此要构建)汉语的文化因素体系,要制定文化大纲。”“文化大纲的基本内容是中国人的民族观念、民族心理、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吴晓露(1993)则对语言文化教材中如何直接介绍交际文化进行了探讨。总起来说,上个世纪90年代对文化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讨论基本都是围绕着文化因素的教学来进行的。2000年以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张英(2004)和赵宏勃(2005)在严格区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突破了仅在语言课教学范围内进行文化因素教学研究的局限,主张重视专门的对外汉语文化课的教材和大纲的研究。

三、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的不足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的不足从整体上表现为研究取向失衡,具体来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偏重语言课中的文化因素教学研究,专门的文化课教学研究不够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应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体现在语言课中的文化因素教学,一方面是专门的文化课教学。前者是以分散的形式隐含在语言的各个子系统中,我们姑且将其称为“分散式文化教学”;后者则以集中的形式体现在专门的文化课教学中,我们姑且将其称为“集中式文化教学”。两种文化教学无论在形式、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途径与手段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分散式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中级阶段占据主导地位,但学生从这种教学形式中所得到的文化知识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到了中高级阶段,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他们必然对这种零散的文化获取方式产生不满足感,这时就应该适时地给他们开设专门的文化课,集中地、系统地向他们传授中国文化知识。在分散式文化教学形式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是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为辅,文化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跟语言密切相关的那些表层的物质文化,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某种场合该说什么话”,也就是使学生“知其然”。而在集中式文化教学形式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则表现为以文化教学为主,语言教学为辅,文化教学的任务不但要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表层的物质文化,还要传授深层的精神文化,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那种场合为什么要说那样的话”,也就是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目前,关于语言课中的文化因素教学的研究成果颇丰,而对专门的文化课教学的研究则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专门的文化课教学的内容、方法、途径以及手段等方面的研究。

(二)偏重语言交际文化研究,非语言交际文化研究不够

“语言交际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文化”是吕必松(1992)先生给“交际文化”所做出的下位分类。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语言交际文化的研究成果所占比重很大,而非语言交际文化的研究成果尚不够丰富。对“非语言交际文化”给予较多关注的是毕继万先生,他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及其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关系》、《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等文章以及专著《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一书都对“非语言交际文化”进行了专门而深入的研究。

(三)偏重文化差异研究,文化共性研究不够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克服不同文化之间交际障碍与文化冲突的最好办法是进行文化对比,“对比的重点是差异和冲突,目的是遏止负迁移;对比的原则是只比异同,不论褒贬,以共时对比为重点,着眼于解决交际中的现实问题,对比的应是主导(体)文化”。(毕继万、张德鑫1994)毋庸置疑,在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中,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造成交际障碍的主要因素,研究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和文化的习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正如语言有个性也有共性一样,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尽管存在显著的个性差异,但由于不同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因此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肯定也会存在一些共性的因素,即所谓的“文化偶合现象”。“文化偶合现象”在第二语言和文化习得过程中将起到“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它对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同样十分重要。可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该问题尚未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应有重视。

(四)偏重主体文化研究,亚文化研究不够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一个国家的文化粗略地分为主体文化和亚文化两大类,主体文化指那些最能代表和体现一个国家文化特色的主流文化;而亚文化则包括由地域、民族、经济等原因造成的各种地方文化、都市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不同的社会阶层文化等。主体文化实际上是对亚文化的一种概括和抽象。对于有些国家来说,其主体文化和亚文化的区别可能不太明显,因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必过多关注亚文化对第二语言习得造成的影响,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尚存在城乡差别的国家来说,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却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亚文化的存在以及它对汉语习得所造成的影响。

受历史的、地理的、自然的、经济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尽管同样生活在中华民族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各地、各民族的文化风貌却迥然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巨大文化差异。所以,在诸多的亚文化中,我们认为地方文化对汉语习得的影响最大,也最值得关注。充分重视并研究地方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尽量发掘地方文化对留学生习得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积极因素,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这一领域的研究几乎还是一个空白。

四、小结

本文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认为这些不足从整体上表现为研究取向失衡,实际上是呼吁我们应该重视以下这些方面的研究,即专门的文化课教学的研究、非语言交际文化的研究、文化共性的研究、亚文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毕继万,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研究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4,(2).

〔2〕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3〕程棠.关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4〕葛中华.文化考察的新视角――语言文化与超语言文化[J].汉语学习,第1994,(3).

〔5〕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

〔6〕梅立崇.试谈陈述性文化知识和程序性文化知识[J].汉语学习,1994,(1).

〔7〕孟子敏.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

〔8〕林国立.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与定量问题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

第7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 职业教育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1.职业教育背景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增多,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不断增加。近年还出现了前来学习职业技能的留学生。2011年10月14日,名不见经传的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首届留学生开班,开启了四川教育史的新篇章。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竖立我校新世纪特色职业教育,乃至一流高职学院形象,笔者随即在院级优秀教学团队职业汉语教研室拟定课题立项研究。课题教研范畴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的特殊性入手,以有效提高服务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为目标,选择引入国内外优秀的外语教学理论,与职业汉语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把握教学策略运用,尝试对外职业汉语教学新模式,满足我校拓展对外职业教育事业和提升市场服务层次、扩大区域影响的需求。

2.教学策略差异

吕必松先生认为“要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全面分析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进行比较和优选,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整体教学方案”。以往留学生们都是进入综合性大学,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化。现在,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来自老挝、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的留学生来到我校。他们以职业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护理、烹饪、IT等专业。汉语则是作为学习工具来学习的。因而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出自不同学习目的,教学重点、方式和技巧等方面自然地相对普通对外汉语而表现出特异性。在此背景下,最基本的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教,而不能当作知识体系来教;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这直接影响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价值取向,即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专业主题作为语言学习的资源,将语言教学置于专业应用的环境下以期提升和保持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扩充有意义的语言输入,赋予学生有目的地使用汉语的机会。

2.1 学习目的不同

一般对外汉语教学中,大多数留学生把汉语作为兴趣来学习。他们学习汉语,是因为对中国文化、对汉语感兴趣。他们通过电视、网络或者到中国旅行,看到了故宫的宏伟、长城的壮丽,体验了华山的巍峨、峨眉的秀丽,尝到了中国小吃的丰富美味,品味了中国诗词的华丽隽永。他们对这个伟大神秘的国度充满了好奇,迫切地希望能够了解它。而语言文字是了解文化习俗的工具,语言本身也承载了文化。所以,他们都带着极大的热情学习汉语,他们的学习过程轻松而充满乐趣,也没有压力。而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们则是将汉语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来学习。他们主要学习的是专业技能,例如护理、烹饪、IT等,希望将来毕业能够有一技之长。他们和中国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由同一位中国教师授课,因此他们必须正确地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才能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由于他们的学习重点在专业上,汉语课程较少,学习时间也较短。相对于一般对外汉语教学,他们的学习时间短,任务重,压力较大,课堂学习也紧张了许多。这就需要汉语教学具有特别的针对性与工具性。

2.2 教学重点不同

因为学习目的不同,一般对外汉语教学和职业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重点上有很大的不同。

1、语音。学习汉语,首先要学的就是拼音。想要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拼音必须要准确。在一般对外汉语教学中,通常会安排12-14个课时专门学习拼音。音调更是重中之重。教师会不断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力求每一个音都发准确。而对于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会尽量压缩学习拼音的课时,对发音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学生只要能够正确地辨音辨调,发音基本正确即可。

2、汉字。很多留学生对汉字都不够重视。他们对自己汉语水平的要求是能听懂,会说,能够与中国人交流,对复杂的汉字往往望而却步。而在职业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则是学习的重点。留学生们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听懂老师的话,还需要能看懂板书和课本。他们来到中国留学,接受的是和中国学生一样的教学,必定要借助于板书和课本。复习的时候更是需要这些来抓住重点,进行巩固。因此,学习汉字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这使得汉字教学不仅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需要师生们更多的重视,更需要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3、词汇。对两种对外汉语教学来说,词汇都是重点。而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对外汉语教学,所学的都是常用词汇。职业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重点词汇是与各自专业相关的词汇。例如《成功之路》起步篇第二十一课《你怎么了》就适合护理专业的留学生学习,第一部分的生词有:“怎么了 感冒 了 头 疼 流 鼻涕 咳嗽 嗓子 发烧 热 量 体温 度 打针 开 药 水”但是目前并没有专门为职业教学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编写的教材,因此需要教师专门为各专业留学生需要学习的词汇做汇总。

4、语法。一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巩固,也有一个由简入难的过程。而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因为时间紧迫,教师会选择简单的常用语法进行教学。语法的进一步学习,则要靠留学生自己来探索钻研。

5、文化习俗。一般对外汉语中,因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浓厚,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有时会提到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化习俗。有些学校还专门给留学生开设了太极、书法、剪纸等课程。留学生也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由老师具体讲解。而职业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以辅助学生就业为目的,与专业相关的文化习俗才会结合讲解。

2.3 教学策略不同

教育价值观决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育价值观包括“教育中的价值”和“价值中的教育”两个范畴。前者指教育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因素,如方法、内容、措施、活动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提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以技能训练为目标。在此背景下的汉语教师,更关注教学内容的传授,从而决定其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就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式,还应该积极尝试体验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方式。

2.3.1教学主体

巴班斯基(2011:124)说过:“教学效率不是决定于教师打算给学生什么东西,而是决定于学生本身在课堂教学时间里掌握了什么东西”。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所谓学生收获大就是指通过教师所组织的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汉语言知识上有所增加,在汉语言技能上有所提高。这反映出现代有效教学理论的精髓就是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尺度。

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构成多元文化环境课堂,不同文化的差异带来学生的不同课堂表现。汉语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但多种族学生并存的课堂因为有更为复杂的文化背景可能带来更突出的跨文化冲突。教师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和尊重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从学生普遍接受和共同的兴趣点出发,以保证与学生的交流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考虑创造真实的交际氛围、角色、话题等,使学生掌握在相应的环境下如何使用目的语来进行良好沟通。

2.3.2教学方法

一般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注重趣味性。教师用各种方法,努力使课堂氛围轻松,寓教于乐,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教师时常会带领学生做一些小游戏,加深他们的印象。例如“找朋友”:将留学生分成两组,人数相同,一组持声母卡,一组持韵母卡,当教师发出指令时,留学生们开始寻找与自己手中卡片能拼读的对象,组成一对。其中必然有不能相拼的字母。最后没有找到朋友的留学生接受惩罚,到台上为大家表演节目。另外,教师还经常在课堂上给留学生们播放一些汉语电影,也会教他们一些汉语歌曲。笔者认为,情境创设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时,始终无法摆脱社会情境,创设口语教学情境是对生活情境的真实再现,使学生得以触景生情,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职业教育更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仿真的工作场景,通过这种场景的搭设让学生‘投入’其中,达到培养职业素养的目的。在此情境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情境教学的主导。因此,教师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对教学的实效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3.实用性融入职业化

总体来说,一般对外汉语教学是以兴趣为学习动力,以听说为学习重点,寓教于乐的汉语教学,留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而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则是以辅助就业为目的,实用性较强的汉语教学。留学生更注重的是汉语的实用性。不过因为目前接受后者教学的留学生较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专门的教材,课时安排、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改进。作为以上一系列挑战的应对,“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 (Stryker & Leaver,1997; Crandall & Kaufman,2002; Brinton,Snow & Wesche,2003) 在中文项目中的尝试已显示出积极的应用前景。针对普通高校高级阶段学生专业背景多样、学习目的明确,汉语与专业学习结合意识趋于增强的特点,CBI课程在最大限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语言学习动力、联系实践应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以内容为依托的第二语言教学”(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是在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上将第二语言知识和专业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的语言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以专业内容的教学材料、学习任务和课堂教学技巧作为载体来发展学习者第二语言的知识、能力、认知和学习策略 (Brinton,Snow & Wesche,2003,pp.1-2)。“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协作学习研究、泛读研究和学习动机研究的基础上,整合吸取了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Grabe和Stoller (1997,pp.19-20) 为这一模式归纳出如下特点: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即专业内容的传授与第二语言的教学共同推进;将第二语言在未来的实际应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吸收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会获得大量有意义的、真实的语言输入,最大限度地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综合、丰富、源于真实语料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过去的经验,在获取新的语言和内容的同时,使新旧知识融合为一体;与专业内容和未来应用相关联的语言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鼓励学习策略的教学和实践;增强选取课程材料、设计教学活动的灵活多样性;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可以说CBI是一个将第二语言、专业学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整合在一起的综合教育平台。

来中国学习不等于进入全汉语环境,与普通对外汉语不同的是,我校从职业培训、教学管理、文化活动、生活起居等诸多方面营造一种浸入式全汉语学习环境,将活动、文化和考察纳入正常教学系统中,做到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符合学生的留学取向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学以致用、在“用中学、学中用”。

参考文献

[1] 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8-04-01

[2] 徐子亮,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1

[3] 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4

第8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范文

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授课教师只要经过正规的师范院校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以后就可以进行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本人的学历水平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师的选择方面则对与教师的选择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标准。因为外国留学生的母语不是汉语,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与交流过程中,他们还需要借助母语的环境来进行相关语法项目与语言点的学习。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至少要通晓一门以上的外语,帮助外国留学生在某些知识点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的时候,可以运用相应的外语知识来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的协同与指导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因为毕竟汉语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还只是第二语言。因为对外汉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来自海内外各个国家的学生,他们对于自己的汉语学习充满了兴奋与欣喜,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从高度的职业自豪感出发,切实履行自己的使命与义务。但是在这些不同的背后,我们还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找到一些想通的地方。例如,两者都需要学习汉语的基础知识,从起初的拼音的识记,到汉字的认读与书写。另外,两者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对汉语的文化进行一定的学习,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语言的学习才会真正实现语言的交流。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外汉语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外国留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也可以引导其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一点,将会随着外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对位汉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最终称为未来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向。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对比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最近的文献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者主张对外汉语教学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这一点是很不科学的,所以从根本上认识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区别所在,在指导日常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因材施教,满足外国留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要。在我国古代,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提出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直到今天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外国留学生无论从认知心理还是从知识储备等方面都与中小学生相比具有很大的成熟度,虽然在汉语言的相关知识的储备方面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与水平。但是语言的学习能力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因势利导,合理化的安排教学的内容与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外国留学生在汉语言学习方面的成长需要。就如同上文所说的一样,外国留学生在刚刚接触汉语的学习时,是抱有很大的兴趣与信心的,可是由于语言学习本身的难度与乏味,在加之汉语与欧美语言在语言的形式及文法的规则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从具体的学习问题出发来探究对外汉语学习的思路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利用母语的正向迁移,促进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外国留学生与我国的中小学生的区别,除了表现在年龄的层面,更大的区别体现在母语的不同。在当前我国的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与国家类别目前已经超过了近几十个国家,这些不同的国家所涉及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大体上,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等,其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应该还是英语。很多专家曾经研究发现,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母语对其第二语言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按照母语对第二语言影响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母语的正向迁移,或者是母语的负向迁移。顾名思义,在母语的正向迁移的过程中,母语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掌握起到促进的作用。对于很多刚刚接触对外汉语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而言,汉语的字正腔圆让他们感受到了象形文字背后的巨大的语言魅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汉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会开始发现,汉语的学习其实没有那么简单,除了与他们的母语不同的语法体系外,汉字的发音让他们不知所措,很多留学生甚至失去了对汉语学习的勇气与信心。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从外国留学生的具体的母语情景中出发对其语言的学习进行正向的母语迁移是可以提高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的学习效果的。以我们所熟知的英语为例,在具体的拼写与构词方面,英语与汉语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从字母的发音,我们可以看到汉语的拼音与英语的音标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渊源与联系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汉语拼音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两者的相似之处进行对比分析,让外国留学生在原有的母语基础上,进行汉语的学习与理解,将会取得一个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尝试将汉语的拼音中的声母与韵母和英语中的元音与辅音进行一定的对比研究教学,结果发现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学习无论从速度还是效果都较以前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当然,以此类推,汉语在具体的语言项目方面,例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以及相关的词性的界定与使用都与英语的语法项目存在着很大的联系。这种建立在外国留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与语言基础上的对外汉语教学,符合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维果茨基所提倡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3.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从目前的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来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教育与学术领域的话题。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水平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我们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学习的榜样。前不久,国务院总理在缅甸访问时,曾经发表公开讲话提出,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将会在缅甸等国家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进行学习与深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加深彼此的了解,而外国留学生的设置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促进活动。

4.有的放矢,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正如,我们在上文的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与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区别所描述的一样,两者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维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只有了解它们两者之间的这种差异,才会在今后的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语言的应用水平。具体来说,这里的语言应用水平主要是从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的入手。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汉语的学习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在中国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与发展需要。考虑到留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并不是局限在中国,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们要将目前的汉语具体使用方法与要求进行梳理。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方面近可能的符合外国留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说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其汉语的应用水平为教学的出发点。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以为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视对外国留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与素质的引导与培养。我们比较熟悉的在我国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生考试的分数很高,可是在语言的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听不懂,说不出的尴尬,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进入这种不好的境地。虽然同样是第二语言的学习,我们要将语言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培养出来一批具有汉语应用能力的外国留学生,我们的文化传播,中西交流才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相反的,我们要避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唯教学考试论,唯证书论等等不良的教学思想。这些思想,已经阻碍了我国中小学生在第二语言的学习,因此,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明确教学发展的方向与思路。但是,由于时空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很多过往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相应的好处或者效益,所以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我们也应该从时代的变化中进行梳理与变革。

三、结语

第9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范文

【 关键词 】对外汉语 多媒体技术 教学建模应用 探微与思考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作用日益明显,不仅体现在社会观念的逐步开放,而且促进各个领域取得了快速有效的发展。在对外汉语教研方面,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音像和谐、储量丰富和快捷便利等优势功能,开发了广阔的发展思路和应用前景,形成了先进独特的教学模式,为促进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如何进一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有效地提高实际教学水平,这应是对外汉语教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战略战术任务。本文就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试简要阐述之。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意义及其范围

随着中国在全球引领力的不断增强,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肩负着强国梦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无论“让中国更快地走向世界”,还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对外汉语运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承担者之一。所以,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外来留学生和爱好者学好汉语,尽快提高实际交往能力,始终是人们予以重视和关注的发展性课题。目前,已经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对外汉语课型,主要有口语课、听力课、汉字课、报刊课、写作课和综合课等;教学研究上,亦从生词语法教学、阅读文段操练、对外汉语练习以及课件形式设计等四方面,取得了多媒体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成果。本文认为,多媒体的主要特征有信息处理的综合性及集成性、信息控制的交互性及双向性、信息显示的同步性及即时性,这些可为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性支持,促使现有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得以精进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

二、对构建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思考

1、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提出。教学模式是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连接理论和实际教学中发挥着架桥铺路的联系性作用。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理论在特定领域里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坚持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认知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和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要素,并运用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形成一种比较系统化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程序,从而达到培养汉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它又是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其中内含有四个“突出”,即突出了以生为本的主体论,突出了以学为主的策略方向,突出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突出了要素组合的必要性。

2、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主要功能。一是主导教化功能。多媒体技术把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融为一体,具有多功能性的属性特征,从图文、音响、视频和动画等多个角度给予学习者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把原本由教师掌握的辅助教具转化为由学生主动认知的学习工具,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功能,教师可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汉字、词汇等教学;另一方面有效地激发并调动了对外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学引导功能,促进了学习者综合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二是角色满足功能。无论教师还是学习者,都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扩充教学知识量,从中学习课本内外的更多内容,有助于开智益能、发展创新。尤其能够让对外汉语学习者从学习情境和资源中获得极大的满足需求。三是持续开发功能。无论学习对象和教学内容如何复杂多样,以多媒体为核心的超文本技术,其新陈代谢能力较强,新兴技术的利用和传播较快,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持续开发功能,可以为对外汉语地教学双方不断提供多元化、丰富性和优质量的有效辅助资源。这是目前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