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画教学反思范文

绘画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绘画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绘画教学反思

第1篇:绘画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238-02

众所周知,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为更好的,更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一、反思教学观念,提升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

《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反思教学方法,增强化学课堂教学活力

在教学方法上,化学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从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入手,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激发课堂活力。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反思教学过程,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1.通过改进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通过精选习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四、借助多种途径,做好课堂教学反思工作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梁梅.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高中生学习》,2012年 第11期

第2篇:绘画教学反思范文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国际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普遍趋向,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必期待教师能力的提高。这其中教师自我努力的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以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为案例,阐述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合唱指挥教师的能力构成及自我培育途径。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任何教师都迫切需要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进行反思。目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已经逐渐从片面追求教师群体的专业地位转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人角色实践,从关注教师的认知能力和技术化教学转向对教师极富人文气息的文化层面的整体关怀,从机械地要求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整体接受转到鼓励教师进行个人反思,从短期的、集中的学习培训转向教师持续、终身、多样化和多途径的学习与发展。作为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及舞台艺术实践经验,直接关系到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的合唱指挥师资及人才,也将关系到我国合唱指挥事业的泉性发展。随着国内外合唱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合唱艺术以其高雅、专业的艺术形式受到人们及社会的关注和喜爱。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层面广,知识结构较为复杂,指挥技能技巧专业性强,因此,迫切需要对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对教学能力与职业发展的自我提高进行深思。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笔者本文主要探讨自我在反思过程中积累的观点,以期与同行们交流。

一、教学能力反思是教师自我培养与发展的必要途径

教师专业能力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国际潮流的出现、对教育活动复杂性的认识发展及对教育价值功能的重新评估而产生的一个专门性术语。同时,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内涵一般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等。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既有一般普通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也有自身合唱指挥专业学科教育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从教的专业能力和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专业教师的自我能力反思成了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指的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已有的观念和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国内学者张建伟对教师反思的认识较为客观全面:“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重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合唱指挥”是高校音乐教育学科中一门重要教学课程,也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创作、审美、实践于一体,具有综合性特点的课程。由于合唱指挥学科是集理论、创作、表演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这就要求合唱指挥专业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身专业结构,在专业方面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高校合唱指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过程是在当前教育专业化背景下,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构成及提高的方法、途径

高校合唱指挥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研究发现音乐合唱指挥艺术学科中教育教学的新规律、新特点,使自身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还要重视教学方法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勤于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坚持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此外,合唱指挥学科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因此还要讲究舞台表演及艺术实践。本文中笔者就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所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具体探讨在教学、科研和表演方面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培养和发展。

1、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

在高等教育职能体系中,培养人才是其最基本的职能,因此,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合唱指挥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合唱指挥方面的人才,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合唱学”与“指挥法”方面的知识,二者既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又是同属音乐范畴的不同分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进行合唱与指挥技巧的学习,另一方面则要从演唱者与指挥者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各种合唱作品的音乐形象、音乐内涵、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风格特点及处理要求,把合唱与指挥的技巧训练和教学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从而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及专业性。

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既是指挥角色,更是高校教师身份。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观、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教育观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遵循高校学生成长的特殊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指导自己教学工作的教育思想。在合唱指挥课程教学中所需的专业学科知识既包括了教师所教学科知识,也包括教学技能知识,是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理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的有机统一。合唱指挥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结构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石,充分认识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科特点是增强教学能力的保障,而运用科学的学法,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推进教学专业化,则将进一步展现合唱指挥教师的教学能力。

只有在教学内容及形式上,突破常规的合唱教学模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合唱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教学规范,并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具有教学实践性质的课堂教学活动;始终贯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把教学重点放在具体作品的训练和指挥技巧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合唱指挥人才。

2、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高校合唱指挥教师而言,既是指挥,但却区别于一般合唱团的指挥。高校合唱指挥教师无疑是承担培养音乐教育合唱指挥专业师资的主体力量。在长期的教学、排练实践中,绝大部分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特别是对于高校教师,这两者更是不可或缺。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艺术教育研究只要在艺术学科领域里进行就可以了;合唱指挥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学科,讲究个性,无须太多的理论和规则;只要把专业理论和技能教授好,就是好老师;把衡量标准侧重在教师现有的专业技能以及是否有耐心、有讲解能力等方面。这种种片面性现象抑制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教学创新、科研出新的主观愿望。 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增强科研意识,重视科研能力培养迫在眉睫。近年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同,因此要求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目前,人们几乎把高校教师和研究者当成教师专业化的同义词,而是否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成为区分一个教师是否专业的根本标志。不少合唱指挥教师在教学上、在排练中很有办法及经验,无论他们的口才或者教学的智慧都出类拔萃,所培养的学生也有出色的表现。但如果不注重进行研究并提炼成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未能上升到理论层次,当然也就不便于推广他们的经验。不可否认,合唱艺术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较,其有特殊性。所以,无论是在教学组织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允许存在相对的自由度和个性化。但是,恰恰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统一本身就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最基本的教育理论和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称职的合唱指挥教师首先应是音乐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单纯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这就必须强调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强调教育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的探索。根据自身实际与研究能力,自主选择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教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应被统整到课题研究中进行系统研究。教师在课题方案的拟定到实施的过程中,既是一位学习者,又是一位研究者,需要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观念和技巧知识、教学方式的运用情况,这对教师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可以不断地发展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教学的能力,促进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笔者认为,合唱指挥的教学和实践,必须超越经验阶段,必须与其他的艺术和科学一样,以一种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而不是纯粹凭借经验和模仿。正如王次绍先生所说:“一门学科或一种艺术门类的建设与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或形态学层次,只有把它上升到理论和观念的高度才能使其发生质变,并推动其发展。音乐艺术,从实践的意义上看,它充满着经验和技能;但音乐历史的发展,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理论的创新和观念的变革。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说:“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而教师教学研究应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这种方式是一种“系统的,持续的,有计划的和自我批判的探究”,而不是零碎的或偶然的思考。因此,作为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从事教学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学精神,并遵守一定的科学研究规范。研究意味着探求新的知识,其本质是追求现实和真理。只要我们能深刻地反思问题、提出问题,就点燃了我们研究问题连串反映的第一个火花,而研究活动就是由此开始的。

3、舞台表演的能力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艺术展现

合唱指挥学科的特殊性,使合唱指挥教师与其他艺术学科的教师不同。虽然声乐、钢琴、舞蹈等专业课也是讲究舞台实践,但只有合唱指挥专业是最体现师生集体创造的特性。以广东省高校为例,在省教育厅及团省委主办下,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全省高校合唱比赛,如“广东省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广东省南粤杯大学生合唱大赛”、“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合唱比赛”等,全省性大型合唱赛事得到了各高校积极参与,促进了各校校园合唱艺术交流,也为高校合唱指挥学科建设及专业展现提供平台,更是很好地检验了各校合唱指挥教师及音乐学科学生的专业水准。此外,各类国家级、国际级合唱比赛、合唱演出也倍受关注。在舞台表演中,合唱指挥教师要带领学生或全体队员,相互配合,共同演绎,把课堂授课的知识及排练的成果通过舞台表演充分地展现在评委和观众面前,接受检验和考查。

因此,合唱指挥教师要讲究舞台形象气质,要大方、得体,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合唱指挥教师走上舞台时,同时也是一位演员,要通过自身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沉着、稳重而得体的动态,稳定、感染和调动演唱和伴奏者,努力通过演出让演出前的所有工作成果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在舞台上,合唱指挥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舞台表演风范外,更要展现准确、协调、得体的肢体语言。指挥动作是无词的语言、无声的表演,表达了指挥对作品的阐释和对合唱队员的演唱要求。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指挥动作应当做到科学化、美观、灵动、有感染力。具体说,指挥在指挥任何一部作品时,其拍子图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而必须结合作品的情感内容变化,在图式及指挥动作上相应变化。此外,在舞台上的所有表现,都要服从于音乐内容表达、细节刻画需要和整体调动的需要。指挥教师的指挥动作要讲究省、准、美原则,要与音乐进行和发展保持一致,任何表现自我、哗众取宠的动作和行为都是不适宜的。舞台表演的能力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艺术展现,是体现指挥的综合素质和审美价值取向的一部分,是指挥内在素质的外延。

第3篇:绘画教学反思范文

把现代绘画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传统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是带领小学生玩游戏,不注重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除了带领小学生玩游戏之外,教师还会让学生以上自习的形式来学习美术知识。孰不知,小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容易降低自己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长久下去,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就会降低,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把满足学生的需要作为美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和兴趣,给予他们充足的学习空间,让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意识。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制定教学计划之前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手段。

这样教师可以和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小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鼓励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促使小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形象。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抽象的绘画内容还原,丰富绘画的具体内容,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倡小组学习的模式,组织小组活动,让小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中动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搜集一组主题统一的作品,进行组内交流,对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心理活动以及作品核心思想、描绘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对表现稍差的小组进行鼓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美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小学美术教师如果想要更好地将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首先,教师需要对现代绘画艺术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需要强化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站在时展的前沿,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其次,美术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美术教学计划,尊重学生的表达权,在教学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同时,在课下还需要充分地理解和关心学生,在此基础上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了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针对小学美术教师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讲座或者学术交流,让教师能够不断地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美术教师还需要具备专业智慧,具体包括敏锐力、创造力、反思力和协同力。掌握美术学科发展动向、教育情境、社会环境等,在教学时对这些因素及时做出判断。还需要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能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弥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三、增强学生鉴赏信心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增强学生的鉴赏信心。小学生因为自身能力的限制,在学习美术知识和鉴赏美术作品时常会因为判断失误、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不了解而缺乏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有自信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缺少自信就表示已经远离了成功。学生的自信往往在于老师的鼓励,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老师一定要以鼓励为主,尤其是在美术鉴赏中。当然,美术教师也需要注重鼓励的方法,因材施教,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在鼓励中获得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美术知识的信心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4篇:绘画教学反思范文

一、优选内容――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抓住幼儿的兴趣特点,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绘画教学的效率。幼儿有非常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动漫人物,喜欢卡通片中可爱的人物,喜欢讲故事、听故事。针对这样的特点,我把教学的内容创设成故事化的情境。

例如,在快乐地吹泡泡活动中,我说:小朋友们,在阳光下,快乐的泡泡家庭出来做游戏了。看,泡泡爸爸和妈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泡泡哥哥在追赶着小兔子,泡泡姐姐在扭啊扭屁股,泡泡弟弟们在比赛翻跟斗……他们一家好开心啊!伴随着故事情节,孩子们展开了创作的想象力,一幅幅作品很快地完成了。

幼儿都很喜欢玩泥巴、撕纸等活动,很多大人习惯于去制止。其实,在这些活动中,有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活动。特别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利用孩子们的这些特点,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撕、捏、贴等活动中,获得动手的机会,增加体验,培养动手能力。例如,我让孩子们做“串儿红”,使用一根小木棒,利用橡皮泥、碎纸片等做成花朵。他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将橡皮泥黏在棒棒上,再把纸撕成各种形状,黏到橡皮泥上,做出了很好看、很有创意的花朵。

二、有效指导――优化幼儿的绘画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设计的。但是学生不是完全地自由活动,教师发挥着指导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在绘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可以分为面向儿童全体的集中指导和针对个别儿童的个体指导。集中指导,能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实现教学的任务。个别指导,能根据幼儿的绘画情况、绘画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上《画蝴蝶》一课时,教学的知识目标是要让儿童学会利用基本的点、线、面的图形和对称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理解的蝴蝶形状。我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蝴蝶吗?”“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好看吗?”“今天我们就来画蝴蝶。”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回忆蝴蝶的形状,为绘画创作做准备。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几种基本图形:圆点、直线、曲线、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纸上作画,画出蝴蝶,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背景。在孩子们作画的过程中,我走到他们中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指导。最后,很多孩子都交出了富有特点的画作。

在这样的绘画指导中,如果在幼儿作画前就做了很详细的演示,幼儿在机械的模仿中,会不愿意去思考和创造,实现不了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降低教学的效果。在孩子们作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指导,不仅能让他们提高绘画的技巧,而且能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出好作品,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绘画的兴趣。

三、赏识评价――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

幼儿有着他们自己特点的思维模式、认识世界的方式,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去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他们的眼睛去看问题、去评价,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调动他们的情感。教师在对幼儿绘画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多元化,不能以己度人。

多元化评价首先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孩子们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如有必要还可以请家长进行评价。多元化的评价目的既是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也有利于使孩子们在评价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提高绘画技巧。

同时,评价的标准还要体现多元化,教师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的画作都是自己内心情感和认识的表达和反映,教师固定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会打击儿童的创造热情,而且容易制约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在《画多彩风筝》这节课,孩子们完成作品后,我先让他们汇报自己的作品。他们把画向大家展示,然后进行介绍,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想法得到了表达,获得了其他人的肯定,体验到了更多的成功快乐。

第5篇:绘画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结尾

目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普遍存在着“虎头蛇尾”的问题,即教师过分重视课堂引入及正式教学的环节,而对课堂结尾的重视程度则明显不足。其实,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还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视野的拓展,能够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提高课堂结尾的价值,教师必须要设计好结尾的各个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文笔者以浙摄版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1课《晒晒我的作品》为例,谈谈如何提高课堂结尾的实效性。

一、梳理脉络,建构知识体系

(一)从“参观”到展示,融会贯通

在教学结束时,教师需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从头到尾的梳理。这种梳理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把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教学的重点,这样才能让知识成为系统,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晒晒我的作品》一课在收尾的过程中,有教师就非常注重教学的首尾呼应,将“参观网络画廊”环节展示的电脑绘画作品进行了回顾,让学生能够更深地感受到计算机绘画的特点。随后,切入“画图”软件的界面,提供机会让学生畅谈这一软件中有哪些常用的工具,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并特意在众多电脑绘画作品中挑选出一幅“成长的小树”(如图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图画,谈谈这幅计算机绘画中哪些地方在用笔上有粗细之分、使用了哪些形状工具、颜色是怎么填充进去的,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将这幅画画得又快又好。这种信息的回顾让学生自己对不同知识点进行了整理,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认识绘画工具的使用。

在知识点梳理与总结的过程中,为了更加简明全面地展示所有内容,教师还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将知识体系精简为一个提纲。例如,在《晒晒我的作品》中,就可以用“参观―软件认识―工具使用(“铅笔”等画图工具、“形状”工具、“复制”与“变化”工具、“帮助”工具的使用)―绘画创作”这一提纲来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二)把握作品创作细节,拓展思维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较低,即不会以固定的任务为驱动,且不能很好地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与细节,造成其创作的作品也较为粗糙,对细节的把握能力较弱。要知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关键,同时对细节的把握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计算机操作上的良好习惯。

《晒晒我的作品》一课中,有教师就发现很多学生在使用“画图”软件时,细节处理不当,所创作的作品在精细度上也有待提升。因此,在课堂结尾时出示了一幅从网络上下载的计算机绘画作品(如图2),让学生归纳:与学生自己所画的作品相比较,这幅绘画作品在创作上有什么优点?学生通过比对,认识到这幅作品在工具使用上更加精细、形状的使用更加合理、有些部分灵活运用了“复制”工具、颜色的填充也十分标准。学生在比对、总结的过程中发现了这幅绘画作品的创作细节,其对“画图”软件的使用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与创作兴趣,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把握小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生动活泼的代表绘画作品。另外,教师还应该在恰当的时候点出细节,有针对性地突出信息技术学习的重难点,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设疑激思,留下悬念重重

(一)发现问题,主动探疑

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课堂的收尾阶段,不应受制于时间,而剥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权利。相反,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养成释疑的态度,培养他们自主探究、主动分析的能力。对此,教师应该将更多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另外,课堂结尾时合理的质疑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提供支持,也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晒晒我的作品》一课,在学生重温画作、把握细节之后,有教师就提供给学生机会去说说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困惑,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诸多的疑问,随后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如图3),首先询问其他学生是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答案,再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他们都给出了一些可参考的答案。

但是,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质疑都值得去讨论与思考,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进行分层,低层次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高层次且有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加以解决。另外,教师还应该适当地示弱,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力,促使学生敢于面对内心的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度。

(二)引导解决,自我提升

除了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发问以外,教师也可以在结尾处设置典型问题。问题的设置既可以是悬念的创设,通过充分留白让学生去思考回味,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及探究的欲望,也可以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提炼,让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但是问题的提出只是“引”,其解决需要学生全面的思考与教师适时的指导。

有教师就在《晒晒我的作品》一课的收尾阶段布置了一个思考题:如何用“画图”软件在一幅绘画作品中添加文字?该教师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指出可以用“铅笔”等工具一笔一笔地写出来,有的学生则认为“画图”软件中一定有工具可以辅助操作。这时教师再向学生展示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到采用不同文字添加方法所产生的差异,并且重点就如何通过“选择‘文本’―直接输入文字”的方法完成相关操作进行了回顾。另外,还就如何修改字体、字号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结尾处的问题不仅需要具有拓展性、启发性,还必须要把握学生总体的学情,提出有利于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升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留心学生的操作,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存在的不足,甄选一些常见的、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结尾处提出,引导学生解决。

三、作品展评,激励个性创作

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因此学生作品的展示也是呈现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能通过展示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激励学生完成个性化的作品。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展示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受到鼓励,同时还需要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客观理性地认识作品。

在《晒晒我的作品》课堂结尾时,有教师就通过PPT展示了学生的诸多绘画作品。该教师先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简单的评价,既指出了这些作品的优点,也间接地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随后,又将这些作品的创作者请上讲台,请他们谈谈自己在创作时的感受与心得,让在场的学生进行点评。最后,将这些作品打印出来,让学生进行匿名投票,选出自己心中的“最佳画作”。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运用计算机绘画的积极性、能动性,也催生了更多的优秀作品。

要想激励每个学生主动创作,教师还可以挑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发挥榜样的作用,让榜样作品的创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小窍门,提升全体学生对各项技能的掌握水平。

四、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时空

课堂结尾的妙用,除了用于一节课的结尾,还可以用在一个单元的课程即将结束之时。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入手,在植根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内转向课堂外,提高知识的活用性。

《晒晒我的作品》是“画图”软件教学的最后一节课,但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会使用到“金山画王”等更多的画图软件。为了进一步延伸教学的空间,有教师在该课结尾时不仅对“金山画王”这一软件进行了介绍,还简单地介绍了AU-TOCAD、Photoshop等不同类型的画图软件,并展示了使用这些软件绘制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精致、优美吸引了每一个学生,也让他们看到了信息技术的精彩。

教师应该充分将课堂内外、不同章节的课程紧密衔接在一起,让课堂结尾能够发挥“画龙点睛”的奇妙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结尾时引入更多的知识,既要让学生了解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也让学生认识软件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

五、指导反思,升华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形成高层次的学科素养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结尾处提供机会,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所学所感,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加深对信息技术的反思。

例如,在《晒晒我的作品》一课的结尾处,有教师就提供平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学生分别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动画作品、平面绘画作品,说出了自己的感想。有的学生认为,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这种技术为现实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精彩;有的学生则认为,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他们了解到计算机绘画不仅可以使用“画图”软件,还可以使用AUTOCAD、Photoshop、金山画王等其他软件,自己会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软件技术,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有的学生则是从作品展示入手,说到自己学习到了很多画图的小技巧,希望教师能够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

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识与感想中发现学生现有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在结尾处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另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正面思想,肯定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进步空间。

总而言之,课堂的结尾也是教学的关键,它不仅需要教师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点,还需要教师巧妙设置疑点,不断拓展知识的空间,提供充足的展示机会。这样才能避免传统收尾教学中的枯燥乏味,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都能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缺陷,都能做出积极的改进。教师必须提炼收尾的艺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逻辑性,这样才能让课堂的结尾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郑文.余音绕梁精彩无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尾探索[J].新教师,2014(3).

[2]张利波,陈优.曲终人未散,课结意犹存――例谈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尾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7).

[3]黄秋燕.小学信息技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8).

[4]王敏.有效提问问出精彩――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反思[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6(5).

第6篇:绘画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故事教学;教学策略;小学美术;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总体而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有效的课程改革,促使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健康发展。故事教学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美术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扩展小学生的思维,提高美术创造性。这也是本文重点研究故事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1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思维的指导下形成的方法模式,是基于教学目标而制定、并付诸于教学实施的整体方案。教学策略主要涉及到:教学实施过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相关手段。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达到良好的课程效果。因为教学并不是单方面的,除了老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这是教学策略有效的具体体现。可见,教学策略对于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1.2 故事教学的内涵

通俗一点讲,故事教学就是借助于故事进行美术教学。美术老师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运用故事创设情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可见,故事教学主要是抓住了小学生们爱听小故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思考,更好地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

2故事教学策略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实践分析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教师将故事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借助于故事情节,让知识点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

2.1美术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

美术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是需要花费精力、时间去好好准备的阶段。首先,老师应该对课程的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并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精心编写或者选择故事,做好课堂教学的情景预设,该阶段是确定选择何种故事以及怎样进行故事教学的重要阶段。

其次,教师要为美术课程的教学准备好自己的教学用具以及学生的学习用具。其中,教学用具除了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外,还包括故事教学相关的布置工具,比如:头饰、音乐、挂图以及场景挂饰等。学习用具包括美术绘画工具(铅笔、油画棒等)、教材以及学习资料等。

另外,该准备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是进行教案的设计,这是故事教学策略能否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后,对课程教学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出合理的教案。

2.2故事教学策略的导入阶段

教师希望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环节很重要,这就好比歌唱家定调,第一音是否定准极其重要。上好一节美术课也是如此,老师要力求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独特的故事创设情景的导入方法抓住小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进行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述,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再配上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就能够让孩子们分散的神经一下子集中起来,并融入故事角色。

需要注意的是,故事教学策略的导入也是有技巧的。美术教师必须准备好课堂预设,掌握课堂进展情况,避免在创设故事情节导入环节遇到突况而不能很好地应对,比如:故事的导入让小学生们兴奋过度而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课堂秩序;故事情节过于拓展而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相去甚远,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总之,故事教学策略的导入必须以教学目标与内容为中心,并不是单纯地取悦孩子们。

2.3美术课程的具体讲述阶段

美术课程的具体讲述阶段是一堂课的主体,体现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知识传授与体验等各个方面。该阶段也可以采用故事教学,分为两种教学模式。其一,教师可以完全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帮助学生回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其二,故事教学策略作为讲述阶段的辅助教学手段,巧妙化解课堂突发事件。

该阶段的注意点是:美术课堂中的故事教学并不只是教师在单纯讲故事,也不是机械式的问答,而应该是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创作火花。教师通过造型语言、技能技巧将美术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与创设的故事情节有效融合,这才是重点。

2.4美术课程的最终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对于任何一堂课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借助于故事教学策略,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之后,应该给他们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可以肯定小学生们的成绩,也让他们拥有更强的自信心。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让小学生根据绘画作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创作结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自评与同学间的互评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们在积极创作绘画后,都乐于分享自己的成果,更喜欢自评方式。具体的方法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地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应该对其作品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如果发现有不足的地方,可以以和蔼、平等的口气与之交流,如:“你画得真棒,老师能提一点小小的意见吗?这样你下次画得会更棒哦!”,这样的语气互动会让小学生倍感亲切,更容易接受意见。当然,坚持做好每个环节,不仅需要教师对于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且需要教师有来自于内心的对孩子们的爱。

3故事教学策略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今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故事教学策略的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随机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教师应该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改进故事教学。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反思的方法有教学日记、教育叙事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借鉴优秀课例等方式进行总结。

美术教学的整个环节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去参与,如果学生对美术不能很好地感受,对美术造型语言没有足够的认知与训练,美术能力就不会有明显的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和绘画作品,可以有效反思课堂引导是否得当,绘画作品是否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等等。如果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了故事教学策略,但发现学生的最终绘画作品与故事没有关联性,或者故事重点不突出,那么就有必要思考一下,选取的故事是否得当,故事讲述的方式是否合理。如果小学生们在教师的故事创设情节引导下很好地完成绘画作品,且表现比较丰富,学习情绪较往常高涨,就很有力地说明故事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中发挥了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7篇:绘画教学反思范文

    一、已有经验是基础

    1. 对已有经验的认识

    首先,在学习绘画平面图形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扎实的线条绘画基础。我们的孩子从小班升入中班,在线条的学习和绘画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不仅是在手部肌肉的发展上,在线条绘画的控制上也都有了一定的把握。从手指点画到直线、曲线的绘画再到线变平面几何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我们的幼儿一步一步发展起来。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在进入具体平面几何图形组合学习上就顺利的多了。

    2. 对已有经验的发展

    有了一定的平面几何绘画经验,我们的幼儿就能进行类似几个图形事物的绘画。如太阳、气球、叶子等,能力强的幼儿也能绘画简单的圆形组合。如毛毛虫,糖葫芦。而毛毛虫和糖葫芦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进行复杂平面几何图形的组合是一个初步经验铺垫。也是单个平面几何图形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升级。有了这样一种认识,我们的幼儿便能进入到复杂几何图形组合的绘画中去了。

    二、平面几何图形组合的学习

    1. 两个平面几何图形的组合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组合——两种图形的组合。可以是相同的两个,也可以是不同的两个。

    圆与圆的组合:这是我们在绘画学习中经常会进行的绘画组合之一,其能形成的图形也是我们这个世界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事物。如植物,特别是花朵的绘画;动物,一般是绘画动物头与身体;人物,运用于头像的绘画。而前两种事物是学习绘画人物之前幼儿特别喜欢绘画的。也是教师进行绘画教学的起初绘画素材。对于人物头像的绘画则有一定的难度。而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就是《长大的我》这个主题,因此,在绘画人物头像上就必须进行学习。

    案例:《我的自画像》

    人物头像的绘画简化下了无非是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组合。头上圆圆的部分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在幼儿绘画自己头像时主要是将头部五官画齐,一旦都画上,那么头像就基本形成了。整个头我们可以当做一个大圆,眼睛是两个小圆,耳朵是两个半圆,而眉毛、鼻子、嘴巴和头发则可以用线条来表现。有了这样一个认识,我们的幼儿在表现头像上就简单的多了。只要在适当的地方添画上这些圆、半圆和线条便可。

    方形与三角形的组合:这也是我们经常会运用到的组合之一。如建筑物、景物等。在一开始我们的幼儿对于方形的绘画主要是在控制上的问题,有时候画的方形和三角形是歪的,偏向圆形,而有时候则是没有相连。经过多次的锻炼后基本上已经克服了这一问题。一旦这个问题克服,那么在这两种图形的组合上就比较容易了。

    案例:《房子》

    房子的绘画只要是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而这样的组合唯一的问题在于公用线的处理上。要让幼儿了解公用线我是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指导的。房子与房子相连,房子与屋顶相接,这些都是公用线。在这里我让幼儿先自由绘画,有的幼儿会出现双线条,也就是很相邻而没有公用,有的幼儿则是重线,就是再原线上再画一次。通过让幼儿亲身感受、对比来发现公用线应如何处理。撇去相邻,我们既可以在同一根线上画两次,也可以跳过只画一次。能力强的幼儿则会选择跳过,而能力稍差点的则会选择画两次,这些随幼儿自主选择,满足幼儿自主性,也符合《纲要》精神。

    2. 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组合

    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组合就比较复杂了,但是它所呈现出的事物也是数不尽的。对幼儿来说是丰富画面的主要方式之一。只要有了以上组合经验,幼儿在绘画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组合上就更顺手了。

    案例:《各种各样的汽车》

    汽车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也不外乎就这么几种简面几何图形的组合。如半圆、方形和圆的组合;梯形、圆、方形和半圆的组合等。幼儿一开始绘画比较多的是半圆形的小轿车,用半圆做车身、车灯,圆做车轮,方形做车窗、车门。对汽车的基本部件有了认识后就能自主变化了。开始绘画公交车、大客车、大货车、消防车等。最后在绘画《怪怪汽车》上幼儿就能随意运用这些平面几何图形进行组合,创造出不一样的汽车,如蘑菇车、苹果车、毛毛虫车等。可见幼儿对于这些图形绘画已经能很熟练的运用了,再也不会跟老师说“老师我不会画”了。

    案例:《马路上的车》添画

    在经过汽车的绘画后,幼儿已经不满足于就绘画几辆汽车了。于是辅助以汽车的马路出现了,根据主题《马路上》我们有认识红绿灯、斑马线。幼儿也能将之添画上去。以往绘画花草树木、房屋的经验幼儿也用到了。他们在画纸上将这些画过的东西都添画了上去,使得整幅画变得更为丰富和饱满。不用老是示范,不用老是手把手教,只要稍微点拨一下,孩子们立马就能绘画出来,这对于我们中班的幼儿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可想而知,平面几何图形的学习是多么的必须,平面几个图形组合的学习是多么重要。

第8篇:绘画教学反思范文

三年级学生共14人,9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构图布局还不够完整。工艺制作能力比绘画技能差点。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重点:

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二)教材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三、教学目标:

绘画

1、学习蜡笔水彩画作画方法,了解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利用水彩画形式表现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事物,再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学会运用各种色彩。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工艺

1、进行纸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进行泥工制作,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想象力、概括力。

欣赏

1、欣赏世界名画,提高鉴赏能力。

2、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美术兴趣,提高表现力。

四、教学措施:

1、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4、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第9篇:绘画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电脑绘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41-02

1 电脑绘画概念的界定

电脑绘画指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硬件设备以及图像处理软件实现数字化绘画创作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是美术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电脑绘画的创作首先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同时需要利用这些软件,表达自己的美术创作理念和艺术思维,体现出个人审美意趣。电脑绘画能够产生惟妙惟肖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够模拟各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如水彩画、国画、油画等,与实际绘图视觉效果非常相似。

2 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关注学生发展 在制定小学高年级电脑绘画课堂教学策略时,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情感价值的发掘和培养等若干维度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电脑绘画教学倡导在提升学生电脑操作能力的同时,鼓励其以电脑软件为工具创作并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从而将信息技术和美术素养融为一体。

遵循教学规律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对生活和学习有着极大的探究热情。教学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形成良好互动,教学相长、互相促进。教学发展是依存于知识的转移、消化过程中的,教学工作应当以学生的既有知识结构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更为和谐的教学关系。如果在教学中违背学生个体发展规律,那么将会造成功利思想大行其道,影响学生对电脑绘画的艺术性和创新性的认识。

教学策略的全局性 在电脑绘画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建立全局教学观,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符合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实际情况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其次,要从教学全局出发,对这些教学程序和方法进行对比并辩证地使用,避免选择单一的方法;再次,在考虑整体教学计划的同时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电脑绘画教学的实施,需要体现出整体规划性和教学系统性,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中更为熟练地掌握电脑绘画技能。

3 电脑绘画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从教学环境角度探索电脑绘画教学策略 任何教学都是在具体环境中进行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的开展,电脑绘画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环境的不同会使得教学资源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学中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应对。

1)充分发掘现有配置潜力,把有限资源变为无限可能。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受各种因素影响,开展电脑绘画教学所必需的硬件配备在某些方面是不足的,如手绘板的配备就极为欠缺。从调查的情况看,这也是其他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同样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之一。这种教学资源配置的缺失势必会影响电脑绘画教学,但当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及时转变角度,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师应善于在现有教学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和探索贴合电脑绘画教学实际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掘现有教学资源的潜力,努力突破有限资源对教学所造成的限制。对课堂上源自学生的教学资源加以关注和捕捉,并进行巧妙利用,恰恰最能反映出教师的机智和教育水平,合理地利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将会激发出学生创新的无限可能。

2)关注生活与教育联系,指导创作实践。生活和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美术教学和生活的联系更加明显。这就需要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如果美术课堂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学生会更容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美术教师需要将教学实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在电脑绘画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这些元素融入作品中,感受其中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电脑绘画对生活进行真实的反映和描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这一周的电脑绘画教学中,笔者以“绿色、低碳、h保”作为绘画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在与学生共同搜集环保素材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低碳环保的看法,并与学生一道寻找关于环保绘画的素材。在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探讨下,学生的绘画思路逐渐清晰,而且以“低碳照亮未来”为具体题目,创作出成功的电脑绘画作品。

从教师角度探索电脑绘画教学策略

1)强化教师自我修正,反思不足,及时调整。人无完人,美术教师也同样,难能可贵的是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行为是动态的、感性的。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冷静思考,能依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客观地思考不足和自我修正,动态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从调查中不难发现,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往往表现为教师以自己的喜好和意志来评价和引导学生的创作走向。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应该这样画”“你这样画是不对的”……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易造成学生创作偏离自我的表达,进而偏离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导向。

2)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脑绘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多种绘图软件的操作技能。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电脑绘画的兴趣最初多来自于新鲜感和好奇心,但是在长时间的规范练习后,学生就容易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电脑游戏则能够体现激发学生乐于竞争、寓教于乐的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将电脑绘画与学生喜爱的电脑游戏相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教师在利用电脑游戏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对游戏的益智教学作用和娱乐作用有清晰认识: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因此更需要教师从旁指引,不可沉迷于游戏中。教师应用电脑游戏作为教学情境导入需要慎重,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严谨的教学计划,谨防学生沉迷于游戏当中。

从学生角度探索电脑绘画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了体现学生在电脑绘画中的主体性,笔者结合招远当地历史文化中黄金冶炼工艺,将这一题材作为绘画的主题。黄金产业作为本地支柱产业之一,学生对其充满兴趣,因此,这一主题能够引起他们极大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欲望。学生通过运用电脑绘画软件Photoshop中的画笔、钢笔、橡皮、油漆桶等基本绘画工具,调整图层的组合顺序、透明度,辅以简单的滤镜功能,呈现了传统炼金工艺的“破碎”“研磨”“拉流”“熔炼”四个生产流程的魅力。作品通过钢笔工具绘制出流畅的线条,并运用传统古朴的配色,配以米芾书法字体、中国传统龙形纹样,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古朴典雅、和谐统一的效果。

2)关注传统美术现象,涵养学生人文精神。民间艺术能够为学生的电脑绘画创作提供丰富的题材,在完成美术作品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感受,而美术课堂也能起到传承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民间艺术种类丰富,有着深刻的艺术底蕴和文化内涵,其中农民画、剪纸、蜡染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吸收这些民间艺术的精华,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民间艺术的不朽魅力,并在自己的画作中得以发挥和展示,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纵深发展。

4 结语

电脑绘画教学是美术教学一个相对崭新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美术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途径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以满足电脑绘画课堂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邢宝国.中小学绘画教学莫走极端[J].美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