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股分析范文

个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股分析

第1篇:个股分析范文

从定性理论看,根据胡松(2006)的研究,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支付应当体现“风险共担”的精神,以对流通股股东进行补偿;支付标准必须遵循理论定价与市场定价相结合的原则来确定。那么,从实证分析看,对价水平主要跟哪些变量有关呢?史春沛等,(22006)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股改试点公司的研究表明,股改对价仅仅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股本结构相关;而陈建梁等(2006)研究认为,对价水平与流通股比率、市净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等8个解释变量都不显著相关;等等。笔者认为,以上实证研究选取的样本,大多是股改试点公司或者是2005年实施股改的上市公司数据,样本区间过窄;而且我国股票市场自2005年12月以来发生了较大变化,其股改对价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因此,本文采用全面股改后截至2006年7月3日的数据,在严格挑选9个解释变量的基础上,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二、实证模型建立与结果

(一)样本选择

2005年4月9日至2005年9月11日是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时期,而全面股改的时间是从2005年9月12日开始。本文基础性的样本范围是全面股改后至2006年7月3日深沪两市已经完成了股改和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也即全面股改启动后,前39批股改的上市公司(见表1)。

经过测算,以上已经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对价方案的为1001家,其平均对价水平为:每10股流通股获送2.99股。笔者在进行样本筛选时,把对价水平每10股送3.8股以上(含3.8)和每10股送2.0股以下(不含2.0)的上市公司进行删除;此外,剔除一些数据不齐全的上市公司;最后,有效样本为826个。

826家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水平的分布图(按上市公司股改的公告时间排列)详见图1。

本文拟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其主要变量包括以下两类。

1.因变量

因变量为各个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公告的每10股流通股获取的对价数量。其中,有的是已经完成股改的最终对价水平,有的是仅公告但尚未完成股改的对价水平。在以下模型中,因变量对价水平可用“DJSP”代指。

2.自变量

笔者选取了以下9个自变量:

(1)股改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即第一大股东持有该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模型中用“DYDGD”代指。

(2)股改前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即国有股股东持有该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模型中用“GYBL"代指。

(3)股改前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即非流通股股东持有该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模型中用“FLTGBL”代指。

(4)股改前每股收益:即股改前最近公布的年末或中期报告中的每股收益,模型中用“MGSY"代指。

(5)股改前每股净资产:即股改前最近公布的年末或中期报告中的每股净资产,模型中用“MGJZC”代指。

(6)股改前每股股票价格:即因股改事项而停盘的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模型中用“CJ”代指。

(7)股改前市净率:即以上每股股票价格/每股净资产,模型中用“SJL”代指。

(8)股改前市盈率:即以上每股股票价格/每股收益,模型中用“SYL”代指。

(9)股改前每股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差额,模型中可用“GJ-MGJZC”代指。

此外,在模型中还假设一个常数项,用“C”代指。

根据以上选择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可建立以下多元回归模型:

其中,β1、β2……β9是以上各个自变量对应的系数,ε为残差。

(二)实证结果

在研究和建立模型当中,笔者对以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样本进行了严格的比较、调整与筛选。根据Eviews3.1软件分析结果,预先设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市盈率、每股股票价格、每股净资产、股改前每股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差额等变量,因没有通过检验而被剔除。利用Eviews3.1软件分析得到的关于其他四个自变量与常数项的实证结果见表2。

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常数项C的估计值为3.307;市净率SJL的系数估计值为-0.020;每股收益MGSY的系数估计值为-0.327;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FLTGBL的系数估计值为0.834;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GYBL的系数估计值为0.346。从而得到的四元回归方程为:

表2的实证结果显示:R2=0.401,这意味着以上四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对价水平变动的解释程度有待改善。如上所述,笔者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样本进行了严格的比较、调整与筛选,此处R2的值是笔者所作模型当中最大的。尽管其绝对数比较小(R2的值比较小的原因请详见下文的相关分析),但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检验的F值为36.293,其对应的检验概率Prob.(P-statistic)为0.000,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a=O.050,这说明回归方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线性关系还是显著的;此外,以上变量及常数项的t检验值均明显小于a=O.050,换言之,在显著性水平a=O.050的情况下,各个变量及常数项的参数与0有显著性差异。基于此,从总体上说,以上回归方程的结果还是有效的。

以上四元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水平的变量中,按其影响程度排列依次为: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占所有影响权重的54.62%;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占权重的22.66%;每股收益,占权重的21.41%;市净率,占权重的1.31%(见表3)。可见,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比例是影响对价水平的一个最大的变量性因素。

另外,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正/负向线性关系看,每股收益、市净率等两个变量与对价水平呈负向线性相关,即每股收益、市净率等变量越大,上市公司在股改中非流通股股东送给流通股的对价水平越小,反之则越大门≥流通股比例、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等两个变量与对价水平呈正向线性相关。

三、实证结果解释

从以上实证结果看,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水平主要有四个变量因素。以下将根据股权分置的相关理论及股改实践进行相关分析。

(一)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

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股改中对价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小。通常来说,股票IPO及再融资时,非流通股的比例越高,股权分置溢价越高,因此在股改中应支付的对价就越高。由此可见,其支付水平与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或者支付水平与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实际上,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表明股权分置的严重性越强,股权分置溢价越高(陈建梁,廖旗子,2006)。闯因此,在影响及决定对价水平上,这个变量因素对对价支付水平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的实证检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其所持的股票属非流通股票)比例没有通过相关的检验而被删除。可能的解释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不意味着其股改中的对价水平就一定越高;另一方面,即便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小,也不意味着股改中就可以支付较低的对价水平。因此,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对价水平的高低没有明显的正向或负向的线性关系。

(二)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

从以上实证结果表2看,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支付的对价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从表3看,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对对价水平的影响力度还比较大,仅次于非流通股比例的影响力度。由于国有股股东所持有的股票绝大多数是非流通的,由以上第一个因素的相关分析不难推出: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与支付的对价水平是正向相关的。另外,在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产权依然不清晰、管理及监督效果依然差强人意的今天,有些投资机构和相关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员存在着道德风险,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国有股股东在股改中的对价成本。

(三)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水平集中体现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其收益高,一方面表明公司已经通过或有能力通过分红途径弥补部分的股权分置溢价;另一方面表明公司未来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投资股票就是投资未来,因此在股改中,有不少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在股改中的对价水平,相对来讲要偏低些;相反,许多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为了能够顺利实现

股改往往采取较高的对价水平。可见,上市公司对价水平与每股收益呈负相关关系。

(四)市净率

根据李平(2005)的研究,市净率是指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比,在这里可以当成是具有流通溢价意义的指标,即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与非流通股的转让价之间的差价。据统计,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股份转让价格往往以每股净资产为基础上升10%—20%(王维钢等,2003)。可见,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流通溢价的现象。换句话说,原来不能流通的股票价值往往是以每股净资产进行核算的,而一旦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流通,其价值将会上升;基于这种流通而产生的流通溢价,将会影响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水平。因此,从理论上看,市净率越高,流通溢价越高,非流通股获利也就越大,对价水平也就越高,故对价水平与市净率呈正相关关系。

另一方面,流通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直接新增加了约30%份额的股票及相应的权益,尽管在理论上存在相应的除权效应,但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股市从2005年4月9日的1248点(上证指数,下同)上升到2006年7月3日的1697点,股指收益在15个月上升了35.97%,而且整个股市的未来走势趋好,因此股改中理论上的除权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弱化,甚至在股改实践中也没有出现除权效应(特指股市下跌现象),或者说出现了不少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改当天(变成“C”股的当天)股价不跌反涨(有的甚至上涨30%)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股权分置改革整体上为流通股股东在二级市场上获得了不少股票买卖的价差收益(或资本收益);相对于非流通股股东而言,这种收益更直接,而且这种现象极有可能将不断延续和加强。

由此可见,在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未来三年可以实现真正流通而获得流通溢价;而流通股股东伴随着整个股市的良性发展,也能获得不少股票买卖的价差收益。在这个意义上讲,两类股东各自获得的利益难分高低,这也是市盈率因素对对价水平影响极小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笔者注意到,在影响对价水平的因素中,尽管有以上四个主要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对对价水平的影响力度依然偏小。这也是上述四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对价水平变动的解释程度R2仅为0.401的直接原因。相反,常数项c的估算数值较大,在以上四元回归方程中为3.307(在笔者所做的其他相关模型中,常数项C的估算数值也较大),但这个数值与目前全面股改后的前39批股改对价水平平均为每10股流通股获送2.99股相差不大。由此可以判断,股权分置改革总体上是一项极具政策性色彩的行为。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上市公司都必须实施股改,而且要在2006年内完成。众所周知,股票市场存在较显著的羊群效应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就如何确立应支付的对价水平这一核心环节上,也毫不例外地出现了羊群效应现象。据统计,在46家股改试点公司中,主板市场中的36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对价水平为每10股流通股获送3.32股。由此可见,股改试点期间所形成的对价水平,极大地影响了后来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水平。

四、结论

根据前文的分析和实证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影响对价水平的众多变量中,一方面,按其影响力度依次有四个主要变量: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市净率;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是一项极具政策性色彩的行为,因此,以上四个变量对对价水平的影响力度总体上偏小。

参考文献:

[1]李平.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水平的几个因素[N].中国证券报,2005—06—29.

[2)胡松.股权分置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9.

[3]史春沛,邓幼强当前股改方案对价水平分析[J].经济师,2006,(1).

第2篇:个股分析范文

摘要: 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是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可谓长矣,而且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诗歌的考察也渐渐重要起来。因此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除了要端正对古诗教学的认识,还应该明确古诗教学的内容,并运用适当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诗歌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千百年来,古诗歌由于语言凝炼生动,意境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几千年来古典诗歌一直滋润着我们的民族。而选入初中教材的诗歌,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但是在以往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都把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对诗歌的全面感知。诗歌在语文课中所占分量虽不算少,但所用教学时间却不多,即使学习诗歌,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熟读背诵、了解大意而已。现在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且在近些年南京语文中考中,考查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试题也成为了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这导致学生只会一些简单的背诵不能真正理解到诗歌所构建的精美意象。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全面感知诗歌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突破。

首先对诗歌的理解需要立足于“文本”,也就是诗歌的本身,具体是:

(1)对诗歌的作者和与诗歌有关的背景作必要讲解,以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由于古今语言表达的差异,历史环境的变化,都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了解诗人其人以及写作诗歌时的社会时代生活背景,就能够缩减学生和诗人间的情感距离,填补诗中由于语言表达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文字。诗歌教学中,词汇的积累虽不是主要任务,但一些有碍于疏通理解的文字还是要作精要讲解,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这些碍于疏通的文字的确定,应先让学生在自学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疑问,交由小组或集体讨论,教师相机点拨,以加深学生记忆,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理解诗歌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其次反复吟诵,激发兴趣,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古代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句简练,琅琅上口等特点,这些特点,都需要让学生通过语言表现去体会。一般来说,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 “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如学习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读出有关语句,“本诗的线索是‘春行'二字,春行之起点是……春行所见之动物是……春行所见之植物是……春行之结点是……”借此对诗歌再作一次梳理。这样梳理之后,背诵就显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了。

第三指导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所谓优美精彩的诗句,主要指诗歌中的名句或是富有表现力的妙句。这些句子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学习时,不能停留于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有更进一步的发掘。首先是重点分析优美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也就是诗人在行文中的“炼”字,如“海日生残夜”之“生”、“谁家新燕啄春泥”之“新”,这些字,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准确性和含义上的巨大包容性。其次,就是分析诗句中的“妙语”,也就是诗歌中一些词语间的奇妙组合,如“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花溅泪”、“鸟惊心”(杜甫《春望》),这些词语组合到一起,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

第四从赏析的角度来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有特定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人对诗歌感受的深度也各不相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莱特,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一首诗的主题并非是绝对的唯一,学生的见解,只要是合情合理,教师完全可以鼓励他们保留,即使是不妥,教师也要承认他们动了脑筋。倘使学生实在谈不出自己的所悟,就应当指导他们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来探究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感情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经过一番思考加工后,自己悟出来的就不再是教师传授的统一模式了。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提出疑点,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结论。

    第五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欣赏能力训练的一种延伸。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把这些意象进行组合,创造出一些有条理的生活图景和画面来,把自我融入诗歌中去,从而把握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好的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创造的意境,这是一种很好的欣赏能力培养方法。唐代诗人常建曾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这样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讲授这四句诗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想象来这样丰富诗歌的内容:清晨,我独自一人散步,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寺院,推开寺门,只见一轮初升的太阳挂在高高的树梢之上,晶莹的露珠在柔和的阳光下格外耀眼:一条弯弯的小路伸向远方,在路的尽头红花绿树掩映着古老的禅房……经过一番精心的构思之后,我们的脑海之中就再也不是几句简单的文字所传达的形象了,而是一幅生动的具体可感的的图画。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诗人为什么独自一人前往清冷幽深的古寺呢?循着这一思路继续体味本诗,对诗歌主旨的了解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最后学会欣赏诗歌中的美

美在形式。诗歌的形式美,一是表现为思路结构美,即诗歌的构思很讲究“精”“妙”“新”。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诗人以白雪作为全诗的背景和贯穿始终的线索,从雪写起,又以雪终篇,前后关联照应,浑然一体。如《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形成了重章叠句的形式美,一唱三叹的音韵美。

美在意境。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说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或多幅美丽的画。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韦应物《滁州西涧》则有静有动,以动衬静,雨前涧边的春景构成一幅幽深的画面,雨中西涧的景色同样也很深邃,都流露了诗人心情的闲适和恬淡……可见诗歌的意境美是诗人的审美意识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和创造,因而渗透着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从而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美。因此诗中的一朵花,一片页,一棵树,一个人,都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诗歌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希望我们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帮助学生重返诗歌乐园。

第3篇:个股分析范文

在本文中,主要研究采用的个股是“鞍钢股份(000898)”。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8日。1997年7月22日在香港发行8.9亿股H股,1997年11月16日在国内发行3亿股A股,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鞍钢股份”作为我国钢铁企业的优秀代表,在大盘中占有较大权重,“宝钢股份”作为钢铁股的龙头股,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目前宝钢后期走势仍然充满变数,而鞍钢目前股价处于低位时期,两只股票具有一定的联动性,而这之间他们是否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果存在内在的联系,那么根据宝钢的变化能否判断鞍钢的变动趋势?大盘的变动又会怎样影响鞍钢股份的股价?

研究思路

总体思路是:首先,收集相关样本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其次,利用相关性分析选择确定影响鞍钢股份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再次,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本文运用回归分析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假定从理论上或经验上已经知道输出变量y是输入变量x1,x2,…,xm的线性函数,但表达其线性关系的系数是未知的,要根据输入输出的n次观察结果来确定系数的值,按最小二乘法原理来求出系数值,所得到的模型即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分析过程

样本数据收集说明

研究采用的数据是以2012年1月4日至2012年5月9日(除去周末和节假日停盘)共81天的“鞍钢股份”的收盘价为因变量,“上证指数”和“宝钢股份”的收盘价,“鞍钢股份”的交易量,板块指数为自变量来分析对“鞍钢股份”的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利用相关性分析选择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用SPSS分析的过程中,将鞍钢的股价作为因变量,将上证指数,宝钢股价,鞍钢交易量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的比较,从中选出与鞍钢股价相关性最明显的因素。

从相关性这张表可以看出:鞍钢的股价与宝钢股价,上证指数,以及其自身的交易量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而与钢铁板块的指数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从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可以看出:鞍钢的股价与上证指数的相关程度最大,其次为宝钢。

并且从上表可以看到,钢铁板块与鞍钢的相关系数为-0.050,同时,钢铁板块与宝钢的相关系数为-0.022,因此可以看出,钢铁板块的指数与钢铁类个股股价之间线性关系不显著,也就是说钢铁板块指数对钢铁类个股的股价影响很小,所以在下一步构建模型的时候通过逐步回归法可以剔除该因素。

综上所述,在4个自变量里,选择上证指数和宝钢股价作为影响鞍钢股价的主要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模型构建,剔除钢铁板块和交易量因素。

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法选择自变量的判别标准,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有两个,第一个模型自变量为上证指数,第二个模型自变量为上证指数和宝钢股价,因变量是鞍钢股价。

此表给出了关于回归方程的一些常用统计量。R是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它是反映因变量与所有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其值越接近于1,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高,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RSquare是样本判定系数,它是反映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指标。其值越接近于1,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越好。从该表样本判定系数R Square可以看出:模型1和模型2的拟合性都较好。

a.Dependent Variable:鞍钢

从此回归方程的系数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设鞍钢股价为Y,上证指数为X,宝钢股价为X

模型1可以得出:Y=-0.904+0.002X,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的t统计量的值=26.330,相伴概率p=0.000

从模型2可以得出:Y=-0.550+0.003X-0.082X;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的t统计量的值分别为13.622和-2.175,相伴概率p分别为0.000和0.032且都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即可认为变量X,X对因变量Y的影响是显著的。

从BETA值可以看出,因为1.092>-0.174,所以对鞍钢股价来说,上证指数的影响更大一些。

通过以上分析,认为由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的模型能比较好的反映这几者之间的关系。

构建非线性模型进行分析

在前面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上证指数对鞍钢股价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从此表中,由T值和P值都可以看出,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常数项和系数项都不为0。设鞍钢为Y,上证指数为X,则二次方程为:Y=-10.987+0.007X+(-5.9E-007)X2。

得出结论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鞍钢的股价与上证指数,宝钢股价,钢铁板块指数,鞍钢交易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其中,鞍钢股价与上证指数,宝钢股价的关系较明显,且符合以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鞍钢股价=-0.904+0.002*上证指数;

鞍钢股价=-0.550+0.003*上证指数-0.082*宝钢股价

而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出,鞍钢的股价和上证指数之前存在着显著的关系,且符合以下二次方程模型:

第4篇:个股分析范文

1、获取高质量的相关站点链接

高质量的导入链接,是搜索引擎优化者所认同的,有效提升排名的方法。对于一个新站来说,要获得高质量的、相关站点的链接,困难教大。除非购买相关链接,或者你拥有这方面的资源。现在你就想想如何获得这样的链接资源吧。

2、使用SEO技术

搜索引擎优化是提高谷歌网页排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70%-90%的网站访问都是通过搜索引擎,在中国很多网站的访问是通过链接或者说直接访问,但搜索引擎提供的来源仍然要占50%的比例。针对搜索引擎做相关的优化,搜索引擎会送给你很大的流量,有可能达到80%。在这里我就不讲关于博客搜索引擎优化的方法了,在“WordPress搭建博客优化”中我已经说明了。

3、写原创内容

不要从其他网站复制内容。即使你复制后进行小范围的改动,那也是不可取的。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经常在作文书上找文章,然后修改,再给老师看。现在我们做的不是同样一件事情吗?谷歌的网站排序方法很复杂,就像谷歌的使命一样,要开发出理解人思维的搜索引擎。即便是现在,你转载某篇文章,做修改之后,谷歌也是能判断出来的,判断之后,至少有两种可能,第一、给原文章更高的权重;第二、降低你的权重。当你的网站被降权后,对你来说可是不小的打击,因为要再次提升你的权重,你所付出的代价将更大。

4、不要疯狂的制作链接

一个网站能否排在搜索结果前列,外部链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博主一定使用过增加外部链接的软件,现在没有得到惩罚,不代表以后没有问题。我曾经在网站写留言、写评论等,赚取外部链接,后来看了谷歌工程师Matt Cutts的一些对话,发现谷歌将进一步改善这样一个局面。更加重视链接的质量而非数量。所以如果你行业的一些网站有你的链接,表示行业对你的认可,胜过几十个不相干的链接。如果你突然拥有大量的链接,而且不稳定,对你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第5篇:个股分析范文

关键词:股份制改革;银行;绩效影响

在我国经济改革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仍存在诸多问题,脆弱的银行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早在1998年我国政府就有给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2700亿元来减少坏账的举动,之后又有多次注资。然而,商业银行自身的公司治理水平和企业绩效并没有切实提高。目前,我国政府正试图通过股份化和上市来改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机制。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已有三家上市(建行于2005年10月27日在港上市,工行2006年9月25日在港上市,中行同时具有A股和H股),农业银行的股份改革工作也在逐步开展中。那么,股份制改革对解决银行的问题是否有帮助呢?是否会给银行带来绩效的提升呢?

本文选择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考察的样本对象,通过分析和比对我国商业银行有关指标的变化趋势,对改制上市是否有助于改进国有商业银行绩效问题进行探讨。样本期间为2000~2005年,共6年时间,银行数据来源于CSMAR经济、金融、证券研究数据库所公布的年报资料。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为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

一、银行财务效益指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ROE0)和“总资产报酬率”(ROA)是测度商业银行财务效益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可比性高,综合性强。图1和图2列示了2000~2005年四大国有银行、十家股份制银行、上市银行(指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深发展、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东银行和华夏银行)的ROE和ROA的变化趋势。

可以发现四大国有银行无论在ROE或ROA指标上,在2003年之前,都要普遍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或上市银行,而在2004年之后有一定的提高。从图1可以看出,国有银行的ROE指标区间在2003年之前位于0.02-0.04之间,2004年后提高到0.08之1上,股份制银行一直稳定在0.08之上,而几家上市银行的ROE指标也在2003年有较大的转折,指标跌至0.08,之后又升回0.1之上。所有样本银行的ROE则处于0.06-0.14这个区间。从图2可以看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ROA指标大致处于上升的状态,从0.004上升到0.011,但在2003年有小幅度的回升和反弹。股份制银行和上市银行都一直稳步上升,分别从0.006上升到0.011和从0.007上升到0.011。而所有样本银行的ROA指标则从0.005升至0.011。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是四大国有银行无论是ROE还是ROA指标在2003~2004年都出现异动,都在2003年小幅下降,在2004年大幅的上升,这可能是因为政府为中行和建行的公开上市做准备,展开的新一轮“注资”和资产剥离,使得中行和建行的ROA和ROE指标“人为”地快速提升所致,从而使得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指标出现此现象。二是四大国有银行在表现财务效益状况的两个指标中都普遍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或上市银行,这说明股改或上市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银行的财务效益状况。

二、银行资产安全状况分析

在资产安全状况方面,设置“不良贷款率”指标,不良贷款率是国际通用指标,采用五级分类标准。图3列示了2000~2005年四大国有银行、十家股份制银行、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

从图3可以看出各类资产安全状况财务指数的关系。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在10以上,股份制银行和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基本落在了3-15之间,而所有样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5-20之间。

这个现象就反映了国有商业银行蕴藏的风险要高于股份制银行的普遍认识。

四大国有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一是1995年国家专业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二是1998年国家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的资本金充实改造,三是1999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改革。

应该说,四家银行在国有政策的扶持下,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明显改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但是,上述三次改革都是从改善四家银行财务状况着手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其内部治理机制,改革仅仅停留在“治标”的层次,而没有实现“治本”。

三、小结

从财务效益指标分析可以看出,股改或上市对银行的财务绩效还是有影响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区别在于,国有银行不像股份制银行那样能敏感地感受市场波动,也就是国有银行的历史存留问题。这种历史存留问题造成了股份制改革的困难,使得上市的效果在短期内不能体现出来,但从股份制银行的财务状况好过于国有银行,可以证明长远看来股份制改革是有效果的。

市场化能够推进国有银行独立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与股份制银行拉小差距。一方面,我国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旨在深化国有银行市场主体地位的改革措施是有效的,对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例如对银行新设分支机构审批权限的放宽、新业务审批方式的放松等等,能够对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行优化,这应当继续深入下去。

另一方面,股份制银行在刚开始营业时建立了较好的规章制度,且业绩不错,可是慢慢地这些银行的行为又逐渐向国有银行趋同。主要原因就在于股份制银行大多是依托某种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组建起来的,其规章制度是参照国有银行的版本制作的,人员基本是从国有银行中挖过来的,经营者的选择方式与激励方式与国有银行也没有根本区别,治理结构流于形式,董事会在聘任行长方面没有多少实质性发言权。这就提醒我们,着眼于我国银行业的长期发展,国有银行显然不能简单的“一股就灵”,现代企业制度要落到实处。

从资产安全状况分析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脆弱性指数远远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主体单一,国有产权比重过高,权责不明,政企合一的制度特征比较明显。在这种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导致了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历史包袱非常沉重。同时还受到政府有形或无形的担保,产生“道德风险”问题,损害了自身的稳健经营。

股份制商业银行产权主体多元化,在内部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弱化来自政府的干预,有利于政企分开,又解决了由于银行内部所有者缺位而引起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发展势头强劲,市场份额逐步上升,贷款效益明显优于国有商业银行。

从分析可以看出,股份制改革并不能立即给国有银行的业绩带来提升,但股份制改革也不是完全无效的,只要不陷入产权观念上的幻想,就能实现改革的目标。

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这条正确的改革之路;另一方面,仅仅在产权所有制的名称和形式上做变更意义不大。改革旨在通过产权优化,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银行治理模式――一套包括内部产权安排和外部激励约束并重的制度安排,并且这样一整套的制度安排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演化的,是经得起市场竞争的。

只有这样,我国银行业才有可能构建正反馈的循环机制,使有效的产权安排得以保留,低效或无效的产权安排被淘汰。伴随着银行业市场结构和内部治理机制的不断优化,使得正反馈效应不断增强,最终锁定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演化路径上。

参考文献:

1、张世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0(4).

2、李建军.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性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比较[J].金融论坛,2004(1).

3、周四军.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测度与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2006(9).

4、刘洁,张慧.中国银行业绩效生态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06(2).

5、吕剑.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脆弱性比较研究[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3).

第6篇:个股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股权结构,盈余管理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一大创举,它刷新了我国的股市历史,为市场格局注入新鲜血液,带来了又一里程碑式的变革。股权分置改革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制度平台,有利于证券市场长期健康的发展。它使得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目标一致,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和决策水平,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股权分置改革注重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股东权益,为我国股市以后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利益趋向基础,缓和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矛盾,实现了双赢的结果。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公司治理结构有一定的影响。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合理又影响了公司对外披露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在诸多会计信息中,盈余信息又是较为重要的会计信息,它是评价管理人员经营业绩的重要标准,也是相关利益人评价公司价值的主要依据,更是证券监管部门对公司进行监管的重要参考。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会使公司治理出现漏洞,各种约束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使得盈余管理行为更加容易发生。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股权结构也称公司的所有者结构,简单地说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或者公司归哪些人所有,它是股份制企业中各种权利主体的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一般来说,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股权构成,主要是指国家股、法人股、高管持股、社会公众股和外资股等。二是股权集中度,即第一大股东或前五大股东或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有高度集中型,相对集中型和过度分散型三种。笔者从这两方面来研究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

(一)股权构成与盈余管理关系

我国大部分的股份制企业是通过原有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所以国家股在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利益目标不同,国家的干预会影响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最终造成政企不分的局面,此外由于这些企业受到国家各种保护和享受各种优惠政策,不利于提升自我竞争力,最终影响公司治理效率。同时,我国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结果带来了许多公司治理上的问题,国有股主体缺位现象严重,经理人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从而会产生内部人控制。本文提出假设一:国有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

法人股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经营的资产向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法人股出资法人投资主体明确,并且产权归属清晰,法人股代表的不但有国家资本还有民营资本以及一些专家理财机构等,因此法人股能够更有效地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由于法人股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最终实现规模经济。随着我国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市场相关制度尚未完善,圈钱现象严重,法人持股的上市公司也较少关心公司自身的发展,对公司的监督控制的力度有所放松。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二:法人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

对于管理层持股方面,由于上市公司高管大部分属于政府派遣而来,因此高管们更多关注的是个人政治仕途的发展价值,而较少对企业发展进行有力地监督控制,同时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状况来看,高管持股比例总体偏低。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三: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不相关。

自从我国从2005年开始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流通股比例逐年上升。资本市场正进入一个全流通的时代。从理论上来看,流通股股东能够随时“用脚投票”,通过拒购或大量抛售股票的行为,给公司管理层一些制约。同时,由于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大部分的流通股仍然掌握在国有股股东或法人股股东手等控股股东中。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四: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正相关。

(二)股权集中度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根据Morlk两个效应原理,在比例较低的时候产生协同效应,当比例超过一定数量后产生侵害效应。当产生协调效应时,第一大股东会监督管理层的信息披露,抑制盈余管理的发生;而当产生侵害效应时,第一大股东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控制权来操控信息,进行盈余管理。

在我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对公司的控制权就越大,受其他中小股东的制约较小。同时,控股股东存在很强的动机和能力与公司的经营者合谋,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以获得各自利益。王化成和佟岩(2006)利用调整后的盈余反应系数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2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的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

相对于控股股东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来说,其他股东对控股股东的行为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在股权相对集中的公司中,其他股东对控股股东的行为的制衡作用尤为明显,由于股东都持有相当的股份而具有监督的动力,不会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同时他们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比起股权高度集中公司要更客观和公正。然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的特点来看,我国股权比较集中,能形成股权制衡作用的股东持股比例较小,因此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较小。相对股东持股比例较小,受大股东的影响较大,可能存在用脚投票的行为,对于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存在搭便车的动机。

本文采用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作为股权制衡度的衡量指标。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六: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

考虑到本文研究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资本市场情况,因此本文选取2006年至2009年为研究的时间范围,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本文选取制造业为研究的空间范围。考虑到上市的制造业公司大多数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且公司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磨合而日趋完善,加之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数据虽然多但是获得数据并不困难,在做实证研究部分时结果更加显著。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数据选择过程中剔除了以下样本:(1)ST类上市公司;(3)当年新上市公司;(4)相关数据确实或异常的公司。经过数据处理后,在2006年至2009年间,共获得1860个样本。这些数据主要来自北京聚源锐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RESSET数据库、股权分置改革专网以及中国证监会网站。

本文所使用的统计以及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7.0和Excel。其中,基本数据处理使用了Excel软件,变量回归分析使用了SPSS统计软件。

三、变量选择

(一)因变量

本文采用加入线下项目进行修正后的Jones模型计算出的可操控性应计净利润(DA)作为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TA=NI-CFO(1)

其中,TA表示i公司总应计利润,NI表示i公司净利润,CFO表示i公司的经营净现金流量。

(2)

其中,表示第t期主营业务收入与第t-1期主营业务收入之差;表示第t期应收账款与第t-1期应收账款之差;表示第t期固定资产价值;表示第t期存货净额与第t-1期存货净额之差;表示第t期线下项目与第t-1期线下项目之差,IBL=投资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表示第t-1期期末总资产,是随机误差项。

(3)

其中,为第t期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计算出(2)式中6个系数,然后将6个系数代入(3)式中计算得出非可操作性应计利润。最后将计算出的NDA和TA代入(4)式计算得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

DA=TA-NDA(4)

(二)自变量

本文选择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自变量。具体变量定义如见表1。

表1自变量定义

变量名称

变量定义

国家股比例(STATE)

法人股比例(LP)

高管持股比例(MANAGER)

流通股比例(TRADABLE)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

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CR2-5)

国家股股数/总股数

法人股股数/总股数

高管持股数/总股数

流通股股数/总股数

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数

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数之和/总股数

(5)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这与假设5、假设6一致。说明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现象不利于企业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其他股权的制衡作用并没有有效的发挥,这主要与我国上市公司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有关,其他股东受控股股东的影响较大。

通过以上对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虽然流通股比例逐年提升,但是流通股第一大股东仍然是曾经的非流通股大股东,从以上实证分析的结论来看,这一变化并没有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反而是激励原来的非流通股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快速提升股价以获得更多利益。归根究底,是在股权集中度较高和国有股主体缺位的共同作用下,促使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我国应当加强证券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约束上市公司行为。同时,我国应当在对国有股适当减持的情况下,引入外部的机构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等来降低股权集中度,增加第二至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而上市公司则应当对高管采用股权激励的方法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高管为个人利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作者情况:许雯娜,女,湖南衡阳人,1986年4月生,贵州财经学院08级会计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理财理论与实务。

参考文献

1 Dechow. P, Sloan. R and Sweeney .A, 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5(70)

2 P. M. Healy, J. M. Wahlen.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3 C. Leuz, D. Nanda, P. D. Wysocki.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nvestor Protectio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Journal of FinancialEconamics, 2003(69)

4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

5 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

6 李常青,管连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19)

7 陈信元,汪辉.股东制衡与公司价值:模型机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1)

8 王化成,佟岩.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基于盈余反应系数的考察[J].会计研究,2006

第7篇:个股分析范文

关键词:协整检验;结构突变;货币供应;股市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6)05-0053-04

一、引言

从理论上说,股市的价格波动一方面取决于股票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外在市场条件的变化。如果证券市场是高效的,资金会在证券市场的各个领域如股市、债券市场、货币与外汇市场之间快速游动,从而有助于实现整个金融体系的总体均衡,消除价格与内在价值的偏离。然而,对于我国新兴的股票市场来说,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市场供需结构处于非均衡状态;加上资金市场分割以及与股市相关的周边市场尚未健全,市场上信息的传递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误,由此可能导致投资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量不仅与股市价格有密切关系,而且能在价格形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个人投资者将存款转为投资资金;(2)机构投资者,甚至包括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将企业存款投入股市;(3)银行资金直接或间接地以贷款和回购等融资方式进入股市;(4)券商将客户的保证金转为短期的投资资金(尽管这种融资方式超出了政策法规所允许的范围,但在具体运作中,这种方式所涉及的资金在市场上的规模不可忽视)。

投资于股市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在风险偏好不变的前提下,会有部分货币进入股市以寻求收益。股市上资金供给增加,对股票的需求也会增加,因而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扬。同时,考虑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能会使利率水平下降,引发更多的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导致公司利润的提高,最终又刺激了股票价格的提高。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情况则可能相反。

关于上述股市价格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实际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Huang(1994)发现,东京股市的股价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而与利率之间存在负向关系。mDayananda&K。(1996)使用中国台北地区1981-1989年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股价收益率与利率之间成反向关系,而与货币供应之间呈正向关系;但二者统计上的显著性不强。t21Mookerieee&Yu(1999)检验了新加坡宏观变量与股价的关系,结果显示,股价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且股价变动领先于货币供应量。

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国内集中研究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始于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钱小安(1998)考察了1994年3月-1997年6月的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变化的相关性,结论是二者相关性较弱,且不稳定。刘志阳(2002)考察了1997年6月-2002年6月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论是股价指数与货币供应正向相关;虽然相关系数不大,但已具有一定的统计显著特征。固易纲、王召(2002)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普通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相当一部分在股票市场溢出了。闽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02)认为,货币数量不再简单地与物价和收入成比例关系,而是与经济体系中货币媒介的交易(包括金融市场交易)有重要相关性。”

本文采用协整检验、结构突变理论来分析中国股市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而LN(MO)与LN(SH)之间不存在协整向量。因此,在这个样本区间内,LN(MO)与LN(SH)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而LN(M1)、LN(M2)与LN(SO)成负向关系。这个结果与一般经济学原理所揭示的货币供应与股市价格之间的关系相背离。

下面将具体分析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与股市的关系。

(1)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十企业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机关、团体等其他存款。M2重点可以用来判断整体社会资金量的多少,以判断证券市场可能调动的资金量。在第一个样本区间内,M2与上证指数正相关,二者都呈上升趋势,验证了一般经济学原理所揭示的货币供应与股市价格之间的关系;在第二个样本区间内,二者呈现了负相关。这说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广义货币供给增加对股市价格的推动作用被其他影响股市价格的因素所抵消,股票市场并没有顺应货币供应的增长趋势,而是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2)狭义货币供应量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在企业资金可以自由进出证券市场时,这一指标对证券市场资金的确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1999年9月,国家允许三类企业人市,企业以委托资产管理和直接人市方式积极进入股市投资,MI与股票价格呈显著的正相关性。2001年以后,二者的相关性出现了改变,开始呈负相关性。主要原因是:由于股票市场长期萧条,企业资金尤其是周转用的活期存款进入股市的积极性降低,而前期入市的企业资金也有足够的时间从股市抽出,因此,尽管整体货币供应M1是在增加,但流入股市的资金却在递减,加剧了股市的低迷;此外政府加大了对证券市场的规范力度,整个证券市场投资方式和理念正面临转型,投资风险加大,造成股价不能向上攀升。

(3)流通中现金MO反映了社会持现动机的强弱。2001年以前,MO一度与上证指数运行的规律非常类似,这是我国金融结算工具不发达,居民习惯持现而产生的特定现象。MO代表了股市新增资金的变化,股票市场价格高涨时,投资者要到证券公司开户进行投资,就必须先从商业银行取出现金,所以流通中的现金会对股市有所反应。2000-2001年开始,证券公司开办了证券、银行资金划拨一卡通业务。随着这一业务成为证券交易手段的主流,MO与金融资产价格变动趋势的关联度就不再显著了。

四、结论

1.在样本区间内(1999年12月-2004年8月),货币供应量与股市价格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上证综指在2001年8月发生了结构突变。考虑到结构突变的存在,发现上证综指为斜率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不含单位根,所以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均衡关系。

2.在样本区间内(1999年12月-2001年8月),货币供应量和股市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二者有正的相关性。这验证了一般经济学原理分析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推动股市价格上升的理论。

第8篇:个股分析范文

关键词:隐名股东;资格确认

中图分类号:DF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80-01

一、以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名义出资登记,或者盗用他人的名义出资登记以根本不存在的虚拟人的名义出资或是认购股份

这种情况下不存在相对应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没有对立的利害关系人,会造成实际意义上的股东资格,不利于公司法律关系的稳定。因此,应当将实际出资或认购股份的隐名出确定为股东。因冒名投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应当由冒名者公司内外承担法律责任。

二、规避国家的禁止性法律规定

如果隐名出资行为违反的是禁止性的法律规定,则该民事行为无效。因为类行为一般会有悖于国家对于某些市场行为主体资格的限制,有可能损害国家体或是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该为自始无效、绝对无效,隐名股东不应具有股东资格。隐名股东利用法律或为获取有关优惠政策而采取隐名投资的方式,如果不损害社会利益和他的合法利益,应当确认其股东资格。

三、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签有明确的隐名投资协议

在隐名股与显名股东存在协议的情况下,若该协议中明确了隐名股东、显名股东和公司其他第三人的关系,则此协议应视作确立多方主体权利义务的依据。在公司内部关系上,若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协议同意隐名股东在工商登记股东名册的记载中使用显名股东的名义,显名股东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隐名股东亲自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的情况下,如果公司的其他股东也知晓该实情,视作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就出资等问题达成协议,应确认名股东的股东身份。

四、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间无明确的投资协议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没有签订投资协议,或者签订的投资协议不明确隐名股东能够证明其对公司的出资事实,但无法证明已参与到公司的经营和管中,也无法证明自己具有享有公司权利承担公司义务的意思表示。此种情况下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关系应该仅认定为借贷法律关系,隐名股东不具有东资格。显名股东对内对外享有公司章程所规定的全部权利,承担所有义务。且,基于两者间的借贷关系,显名股东对于隐名股东具有资金返还的义务。

五、股东因形式要件瑕疵而隐名

(一)股东名册瑕疵

《公司法》要求公司将股东姓名或名称登记于册以确定股东权利。特别是于股份公司而言,股东名册尤为重要。由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有限,股东身份及出资完全可以通过公司章程来确认。在无记名股票情形下,股东名册所载之人得以无须举证地主张自己的股东资格。鉴于股东名册的重要性,若是出记载有误或者漏记等瑕疵情形,相关权利人应当向公司申请,提出予以补正或更。在此之前则仍以股东名册为准。若公司并没有置备股东名册,或者股东名不规范,未能及时将出资人或继受人记载于股东名册,致使股东隐名的,但实要件又可以证明股东资格成立的,如已参与公司决策或分取利润等,也可以认该隐名股东具有股东资格。

(二)公司章程签署瑕疵

《公司法》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所应记载的事项作出了列举性规定,明了公司章程应由股东签字、盖章,自全体股东签字、盖章时生效。由于章程由东共同签署,因此成为确认其股东资格的必备要件。隐名股东参与公司创立,例外情况即隐名股东的信息在章程中并无体现时,如果隐名股东在股东名册上所记载,则应依股东名册对其资格进行确认。

(三)工商登记瑕疵

工商登记由于具有强烈的对抗第三人的公示公信效力,因此若隐名股东应登记而未经登记,则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一般来说,在处理股东与公司第三人的关系时,以工商登记为据。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无法得到确认,不能主张其权利与义务。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第三人应指善意第三人,若有充分证证明第三人明知或应当知晓工商登记是虚假或有误的,第三人的主张则不应被持。

第9篇:个股分析范文

关键词: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诗歌鉴赏

一、诗歌表现手法的重要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怎样去领略文人骚客诗词的意境,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去领略诗仙李白酒杯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去感受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离愁别绪、去悲叹李煜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亡国之痛,会读诗、能懂诗尤为重要。品鉴诗歌最重要的是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以及诗人是如何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抒发胸臆的。掌握诗歌鉴赏中重要的手法技巧可以迅速有效达到鉴赏目的。掌握必要的表现手法是我们打开诗歌大门,走进诗歌的有效途径。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为了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需要借助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主要包含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借古讽今等。

1.巧用典故

用典主要是指引用前人的经典名句或者是历史典故、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等来表达诗歌中的语境和意境。古典诗歌讲究用典故来丰富内容,往往能达到既生动又含蓄的效果,增加可读性,又耐人寻味。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典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典故使诗句简洁凝练,含蓄而婉转,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借助对景色的描写来衬托或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景物描写暗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状态和变化,是将感情寄托于外在景观的表现手法。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情境交融。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为候鸟,冬天南飞是大雁的天性使然,诗人借用雁南飞的情境,来表达动物尚且知道回到故乡,人却在边关塞外苦寒之地思念故乡,让人情何以堪。对这一情景的描写既突出了边关的困苦生活,也凸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内心世界。千嶂里,落日孤烟,霜满地,都描写了边陲苦寒之地,烘托出征战在外的将士,离家万里,抛家舍业,有家不能回的思乡之情。诗人借此意象烘托出边塞苍凉、壮阔的意境,写出了边地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2.借古喻今

借古喻今是指诗人通过对古代人物、事迹的描写议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比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断魂,径水萦纤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园。”诗人借古喻今,遥想当年秦王朝一统天下,国力鼎盛,看如今眺望泾水河畔,除了古碑和满目的黄沙,连春草也没有,令人感到无边的萧瑟,暗含了对当时唐王朝山河日下的悲叹。又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咏一人一事。杜甫通过对古代圣贤的追思和点评,借题抒发自己空有报国志志,却无法施展才华的漂泊之感。如《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昭君有倾国倾城之貌,觉得不需要贿赂画师就能获得帝王宠幸,结果画师将她画丑,最终远嫁匈奴,终老异乡,令人叹息。很显然,诗人借描写王昭君的美貌和高洁品质来比喻自己不屑于投机钻营而不能施展才华的境遇。

3.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诗词中较为常用的表现手法,既可以作为表达技巧,也可以是写景手法。“虚”是指虚幻梦境、想象和回忆,也指设想之境。“实”指实象、事实、实境。虚实结合的好处则在于“虚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情趣。如李煜的《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铃》。柳词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之前,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情、实事,写的是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阙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设想与心爱之人分别后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写出了与心爱之人分别后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手法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4.动静结合

文学艺术中的写景状物有动静之分,写动写静,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动中见静,静中见动,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同一景物,诗人在不同情境中看它,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反映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变化关系。湖中流水,时而流动,时而静止,这是客体在变动;观湖之人,时而走动,时而静坐,主体也在活动,诗人的心境更是不断变化。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则意境全出。如,陈与义《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是诗人乘舟途经襄邑道中的真实感受:诗人躺在船中看那满天云彩,一动不动,船行百里,竟没感觉到云彩和乘船人都在向东。花木在近处,看去似飞动;白云离太远,观者觉未动。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可以更好地描摹景物,突出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感,扩大诗的意境,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5.托物言志

诗人习惯于借某一特定的物象及其蕴含的品质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思想、志向、情操、爱好、愿望或寄予某种精神,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如,王安石的《北破杏花》,“一破春水绕花身,华英妖烧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诗人笔下的北坡杏花竞相开放,风姿绰约,争奇斗艳,光彩照人。虽生长在远离尘嚣的坡北,即便是飘零飞落,也好过闹市中任人折取碾做尘泥的南陌杏花。诗人借北坡杏花的清高、不卑不亢、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感。

三、结语

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加之诗词有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要读懂古典诗词的内涵和意蕴,既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也需要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只有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抓住表现手法,进行大量的阅读鉴赏实践,才能够领略到诗词的美,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1]李旭.对于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的一些思考[J].课外语文,2015(24).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