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案例教学要求范文

案例教学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案例教学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案例教学要求

第1篇:案例教学要求范文

一、强化安全意识

在实心球教学中,学生要有很强的安全意识。教师在发放实心球前,就要告知学生如何拿球、停球、捡球;告诉学生听信号进行投球和捡球。并且告诉学生实心球练习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情况。比如不按要求进行练习,不听信号捡球,不按规定动作拿球、停球,投球时球没有握紧等等,这些情况会导致的后果要告知学生。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实心球的数量,放置位置,场地布置等。我在进行实心球教学时,会划好练习场地,标好明确的投掷线等,每节课都将实心球归还到器材室。教师还要和其他教师共同好场地使用,选择干扰较少的场地,并与其他教师做好沟通。教师必须要处处考虑周全,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

二、细化教学要求

1.如何拿球不可小视。很多老师在发放教学器材时,往往会忽略拿器材时的要求,从而课还没开始上,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发现,在没有强调拿球要求是,很多学生拿到实心球多会好奇的把玩,拿到手就上抛实心球等危险的动作。于是我在课上强调拿球方法(双手拿住球不能抛),并告知学生不按要求拿会导致砸伤自己或者是同学。学生排好队有序的按要求拿球到达指定的位置,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在发放实心球的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投球安全是关键。投掷实心球是一节课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在投掷实心球前,教师规定预备动作。要求让学生双手将球平稳的移到头顶的后方做好准备动作,放置学生用力过猛后脱手,球砸到后面的学生。学生在投掷实心球时,必须听信号投掷。准备好后,必须听到教师哨音后才可将球掷出。如果没有投出,不可急急忙忙将球投出,把球放置在脚前,等待下次投掷信号。

教师的讲解示范一定要规范明确,握球方法、用力部位、用力顺序等细化到每一个步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徒手练习,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后,再持球练习,循序渐进的投球练习可以让学生对动作要领得以掌握,从而预防投头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

教师在投掷实心球练习时,队形的组织是预防教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很多老师公开课教学时,为了教学更有新意,往往采用的队形也花样繁多。但我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在练习过程中很难保持好队形,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我觉得四列横队对掷,这样的练习队形比较实用。

3.怎样停球很重要。我在实心球教学时,问学生怎么让滚动的实心球停下来安全,很多学生告诉我用手、用脚背等等飞,方法多种多样。而滚动中的实心球,容易让手和脚趾受伤。教师要示范讲解停球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用前脚掌停球。要求只要学生左右移动停好滚到自己身边的球,不要前后移动停球。学生能够安全的停球,有效的杜绝停球引发的安全事故。

4.捡球同样要有序。学生停好球以后,要听教师的哨音进行捡球。教师看学生都将球投出后再吹哨捡球,要求学生就近捡球,不抢球。捡到球后,不抛球,双手握球,回到指定地点,将捡到的球放在脚前。我在进行实心球的教学时,是让第一组学生投,再由投的同学听指挥捡球捡回,交至下一位学生的手里。这样就预防了第一组学生还没投完,第二组不听指挥的学生就冲出去捡球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但这样组织时,教师一定要强调传递实心球的安全,要求学生传递实心球时要手把手的传,不能抛球。

三、硬化教学管理

要预防实心球教学中的安全事故,硬化教学管理非常重要。有句古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充分说明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安全实施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进行实心球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一切听教师的指挥练习,遵守课堂纪律,不嬉戏打闹。同时要对学生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还是会发现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出现抢掷、抢捡等危险的行为,所以,教师不单单只是对学生在课前进行课堂纪律的强化,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上的行为表现,不断地强调课堂组织纪律,强化安全的重要性,杜绝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2篇:案例教学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职;案例教学;规范化

一、对职业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认识

时下谈论案例教学的确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讨论得多并不表示没有再讨论的必要。仔细观察,发现有关于中小学案例教学的讨论,也有高校案例教学的讨论;有的讨论案例教学一般原理问题,有的讨论各专业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再深入观察,研究者对案例教学法含义的理解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有的是指案例教学,有的是指的举例教学,但从表述上统统都称为案例教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我们这里所要谈的职业院校的案例教学。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而引入的案例教学法,同大家讨论的案例教学或举例教学是有一定区别的。这种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创造,因其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有着特别的功能,所以在全世界众多高校教学中广泛使用。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奉行原理教育,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法,基本没有使用案例教学法,传统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实践技能,动手能力较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它以培养各行各业懂技术、会操作的劳动者为目标,担负着与传统高等教育不同的使命。职业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培养方法,以实现其目标,案例教学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引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在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被定义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对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进行讨论。我国的《教育大辞典》对案例教学法的定义是:“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展开讨论,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适应了职业教育的需要。虽然举例式案例教学很早就运用到了教学中,但与高职教育结合的案例教学比较晚。虽然目前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院校中广泛使用,但由于相应的案例材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以及针对性等,从我国的现实环境中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案例还需要下一番狠功夫,而且实施案例教学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程序,所以到目前为止,高职教育对案例法的运用还不是十分尽如人意。了解目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情况,并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后,笔者认为高职教学中的案例组织和教学实施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以提高案例教学实效,彰显职业教育案例教学特色。

二、当前高职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但目前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使案例教学法尚未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功能。

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尚未凸显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要求。一是很多案例呈现形式不符合要求。依据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案例应来自实际工作情境,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学生。但在实际中,很多案例没有以书面方式提交,也没有实景展示,只是以视频呈现案例情境,或者由教师口头叙述,纯属举例教学。二是虽然有书面材料或实景展示,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参与度不高。三是一些案例运用不是以技能训练为目标,只是起到演示、证明的作用,甚至有的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有趣。所以,看似是做了不少案例教学,花费了不少教学时间,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技能的效果。

2.教师对职业教育中案例教学的目的及实施要求认识还不到位。一是认为案例教学可有可无,可多可少,习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对案例教学的研究。二是案例教学准备不充分,课前没有认真筛选案例,有的案例文字冗长,学生收益不大;有的案例过于精简,相当于打个比方,算不上是用于训练技能的案例;案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要进行讨论的主题、教师最后的评价没有事先认真设计。三是案例材料不够典型。案例材料缺乏针对性、生动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有的案例在这种场合用,在其他场合也用,没有赋予典型案例确定的技能训练目标,缺乏应有的情境、氛围和过程,不能表现职业教育案例教学培养职业技能的特色。

3.案例教学法的操作使用不规范。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做出评价,从而提高学生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但目前大多数教师缺乏组织案例教学的经验,也不了解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及相关要求,很多案例教学缺乏情境氛围的营造和过程设计,没有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学习者不是以当事人身份来分析处理问题,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了解过程和结果。由于缺乏基本的操作程序规范,各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不同,所以善于组织讨论的教师进行教学,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缺乏组织能力的教师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不高,教学效果就不好。

4.现有教材案例形式多样,举例、案例等概念混杂不清。目前专业的案例教材不多,更多的是案例与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的专业课程。有案例的专业课程教材对案例的设置有三种情况:一是安排在各章节开头的引入案例;二是安排在课文知识内容中的案例;三是安排在课文章节之后的技能训练案例。把案例作为教材内容是高职教材的特色,便于学生自学,但有些教材安排案例较多,且案例与举例混杂在一起,导致教师处理教材的难度加大。另外,大量偏于解释说明、不具有技能训练意义的案例,可能会分散教学目标、淡化教学重点、占用上课时间。

5.案例教学缺乏计划方案指导,随意性大。近些年来,有些学校专业课程开始尝试对课程做实训大纲,以规范教学技能。一直以来,高职各课程的技能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案例教学主要由任课教师自由掌控,用什么材料,用与不用,用多用少,都由教师根据情况决定。虽然由教师灵活把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是必要的,但缺少计划方案,教学行为难免有随意性,如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时间安排不恰当等,这就很难保证各课程的技能训练全面有效地落实。

三、高职案例教学规范化的对策思考

从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职业教育要想通过案例教学达到技能训练目的,首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职业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在此基础上选好案例,并规范实施。提高高职案例教学效果,应当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

1.有目的有意识地收集案例材料。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前提是要有案例,收集案例材料是为了找到更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依据案例教学的要求,案例材料应当是社会实践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过程或片段,其广泛存在于现实社会活动与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只是需要我们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截取,并加以整理,把它变成可用的案例。案例材料包括两大类:一是文字案例,二是媒体视频图片案例。无论哪类案例材料,我们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筛选,这是案例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材料很多,收集途径也多,如网络、杂志、报纸电视等,网络技术很好的教师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临时在网上查找的资料。规范的案例教学应当事先准备,要依据课程标准及技能训练内容去收集、整理案例,包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场景,也包括行业、企业生产活动的典型事例或工作过程的片段。收集整理好材料后,还要进行教学设计。

2.选择好案例材料。案例教学不规范,首先就是因为没有精选案例。实际收集的案例材料会比较多,我们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选择最切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材料。依据专业技能培养要求以及实施案例教学所需的条件,案例材料选择应当参照以下几个标准:其一,选择针对性强的案例。案例要确实能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服务,通过案例,学生能实实在在地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例如,商务谈判课中,让学生分析一个谈判案例中谈判者运用的策略和语言技巧。其二,要有实用性,这就要求我们选择的案例要尽量与行业和专业紧密相连,学生可以将之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实际中。同时也要选择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贴近的案例,来源于生活的、身边发生的、近期出现的新鲜事例,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其三,要有可行性。案例的运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包括概念性技能训练和操作性技能训练。概念性技能训练案例的运用相对比较容易,操作性技能训练有时需要一些其他条件才能实施,比如时间、场地、设备材料等。除以上要求之外,案例选择还要考虑生动性、启发性等因素。案例选择的工作量其实很大,要阅读大量资料,要进行反复比较,否则案例教学的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

3.组织案例,制订好案例教学计划方案。所谓组织就是把选择好的案例材料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形成案例教学计划,以便顺利地实施案例教学。由于每门课程都有规定学时,所以就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进度,无论是理论课还是技能课,都必须有计划地分配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高职教育课程课时的分配一般是理论与技能实训各占50%。案例教学理当也要按计划实施,组织案例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要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案例组织就是要根据各门课程分配的实训课时数,同时考虑其他实训教学法所需课时,综合考虑后再具体安排案例教学的任务,使案例教学具有计划性,教师在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许多大学各专业课程都建有完备的案例库。在组织案例的基础上,每门课程都可以进一步建立案例库,案例库可以给案例教学提供有效保障。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虽然广泛运用案例教学,但案例库建设还没有得到重视。职业教育重在技能培养,案例教学法是培养技能的重要方法,案例库建设应当尽快纳入课程建设范围。

4.规范案例教学法的操作程序。从目前实施案例教学的现状看,笔者认为制定一个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很有必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案例教学因专业不同而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从教学理论上讲,应当有一个基本的操作程序。教师应在选择组织案例的基础上,设计好案例教学的过程,明确教师、学生的角色与活动内容。规范的教学程序可使案例教学有效地实现技能训练的目的,防止盲目使用案例而占用时间。同时,对案例教学操作有规范要求,可督促教师认真选择、处理教材案例,有助于解决现有教材案例设置多、学生案例意识淡化、对案例失去兴趣、分散教学目标、分散重点等问题。现在不少高校年轻教师多,他们从大学毕业就直接进入大学当教师,不太了解职业教育中的技能训练教学,规范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方法,整体提高高校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有关方面有必要开展一些案例教学法应用培训。

5.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担好教师角色。实施案例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要以计划方案为依据,遵循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外,教师还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独立处理许多临时问题。从案例教学的需要来看,第一,教师要理解课程标准,弄清楚所教课程的技能训练内容、目标及所需课时,并确定案例与训练目标的结合点。第二,处理好书本上的案例与自己准备的案例材料之间的关系,要对书本上的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做好取舍。第三,要处理好文字案例与视频案例的关系,恰当运用不同形式的案例,以充分发挥不同信息载体的案例教育效果。第四,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如果能集中使用一个案例就尽量集中使用一个案例。案例不是越多越好,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删,做到恰到好处。第五,教师要扮演好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案例教学实施效果与教师的角色定位密切相关,在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技能培养要求,提出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案例,并找到解决办法,教师要控制活动过程,最后给予恰当的评判。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忌教师自己边导边演,代替学生的角色。充分发挥能动性,扮演正确的角色,教师就能把好案例的教学功能发挥出来,实现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模拟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等都是现在高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所以这些方法能显示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因为他们能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技能。高职教育中有很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运用案例教学法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基本原则,即要围绕技能训练去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同时与其他几种方法相互配合,发挥各教学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高海燕.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之辨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10).

[2]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3]王祥修.美国法学案例教学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3(3).

[4]贾士义.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组织透视[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

[5]朱友涵,李拉,陈琳,等.案例教学实施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4).

第3篇:案例教学要求范文

文/李庆全

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理论体系内容多、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内容枯燥、理解难度大等问题。原有课程教学上侧重于知识灌输,没有很好地注重能力素质培养,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不强,在教学方法上,“案例驱动式”、“研讨式”应用不多,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足,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改革,在新的课程设计中,更加强调和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特点,需要更多的案例辅助课程教学,将案例教学、研讨和讲授结合,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同时,我们针对“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了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就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问题,结合我们的做法经验,谈几点体会。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总体思路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以课程内容为主线,为支撑“案例驱动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根据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精心选取、编辑和整理案例素材,按照一定要求编辑案例库。总体来说,案例库建设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的改革,应该结合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方向,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和知识结构情况。同时,案例库的建设要及时补充完善,保持动态更新。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

如何选取适宜、经典的案例,是案例库建设的基础,也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结合我们进行案例库建设的实践,案例的选取应该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针对性。案例的选取首先是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或专题,应该体现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或专题中的知识体系选取案例,为达到案例教学目的服务。

经典型。选取的案例要能够说明某一事件特点,并对该同类事件或过程具有代表性,不是偶发事件,能充分展示该事件的原理和过程,代表着某类事件或现象的本质属性。

准确性。选取的案例一定是真实发生和客观存在的,具有严格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案例来源于社会实践之中,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人物等信息。

启发性。选取的案例一定是对教学对象具有启发性,每一个案例都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案例中得到启示,有所收获,有益于对知识的深化和理解。

完整性。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完整的情节、场景、过程等,要能够从案例中得出结论,特别是要体现供应链管理实践的背景、过程、方法、手段、流程、环节等内容,唯此,才能很好地应用到案例教学中去。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内容与要求

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中,可以依据课程教学需要,编取一定数量的案例,并进行动态更新补充。在每一个教学案例编写中,分为案例正文和使用说明部分。

案例正文包括案例名称、摘要及

关键词 、正文和附件等内容。

案例名称。案例名称要体现案例事件的主旨性质和主要问题,以不带暗示性中性标题为宜。

摘要及

关键词 。摘要要对案例的背景、主题和主要信息进行高度概括,要反映出事件的内在性质和特点,同时,附以

关键词 ,便于检索使用。

案例正文。案例正文是对案例内容的客观描述,案例正文设计要体现教学要求和目标,要有相关背景介绍作为案例的铺垫,在内容逻辑关系的展开上,要包含问题线索,能够启发学生智慧和灵感。内容编排上,展开有度,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情境感强,情节生动,可以使学生体验处理实际问题的感受。这是案例库建设的关键环节,注重对案例素材加工、提炼和修饰得当。

案例附件。案例附件是与案例相关的,需要补充的一些数据、图表、视频和备注材料等。

教学使用说明部分主要包括:教学目的与用途、涉及知识点、分析思路、教学实施建议、拓展与思考等内容。

教学目地与用途。主要介绍该案例教学中,应当使学生掌握的概念、知识理论,以及能力素质培养上要达到的目标。在知识目标与能力素质目标上,要具体明确,要有针对性,不能笼统说明,要便于具体实施。教学用途要指出本案例适用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课次和教学专题。

涉及知识点。说明该案例主要涉及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知识点,要具体明确,主要是用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时参考。

分析思路。依据该案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课次设计计划,阐明本案例事件展开的逻辑线索,分析其中蕴藏的问题、矛盾点及其原因,要对主要问题作多种可能或多角度的分析讨论,既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引导出本次课程的教学知识点。分析思路要紧贴教学需要,应切合案例实际,层次清楚,完整深刻。

教学实施建议。要依据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和课次实施计划,对案例应用的时机、方法、组织形式、导引的课程内容等进行设计建议。教学实施建议,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施,符合案例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内容的特点。

拓展与思考。根据本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围绕案例的主题和蕴含的矛盾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设计拓展与思考问题,主要有2个目的:一是通过该案例的研讨分析,启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拓展深化,以及思考和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相互联系;二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系统分析。拓展与思考的设计,要难易适当、问题巧妙,耐人寻味,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拓展和深化。

第4篇:案例教学要求范文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teach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ingle case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practice of comparative teaching based on cases and its meaning from the aspect of training practical and creative talents.

关键词: 管理学教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实施过程

Key words: management teaching;comparative teaching based on cases;practice process

0引言

案例教学法已被证明是管理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过程,提高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然而,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一个至今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很难选择出与管理理论有效匹配的高质量案例,这在国内管理学教学的本土化案例的选取上表现更为突出,影响了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实践表明,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案例教学法主要突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突出案例的选择、组织、评价与反馈。史孝志(2006)指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1]。张奎香(2007)从观念、课堂教学方法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阐述了管理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和程序[2]。秦立栓(2008)从高质量案例编制的角度,提出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必须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刘芳(2008)基于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特点,阐述了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相关应用问题[4]。案例教学的研究及其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显著地提升了管理学的教和学的水平,但始终面对经典案例和本土代表性案例缺乏的难题。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法,这不但可以弥补单个案例教学的不足,而且体现了"管理活动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的孪生发展过程。其突出意义表现为两点:(1)弥补个案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强调案例对比的启发性和思考性;(2)体现和突出管理理论应用的有效性、差异性、环境性和探索性,避免"管理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错误观点。

1案例教学法面临的不足

案例教学起源于1925年美国的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选取与管理理论有效匹配的高质量案例很难。主要表现为:

1.1 案例选择的质量不高。管理学的授课对象既无经济管理的知识储备又无工作经验或感性认识,自然提高了对所选取案例的质量要求。目前,管理学案例存在短小或过大问题,短小到类似于简单故事,不能满足课堂教学要求,过大到包罗万象,不能突出教学重点,结果是学生理解不深或模糊;案例存在过于简单或陈旧,简单到一看就明白,缺乏讨论性和启发性,陈旧到与现实经济环境不符,缺乏现实性;案例存在拿来主义,直接引用案例,特别是国外案例,淡化了本土色彩。

1.2 教师的实践与教学能力缺乏。案例教学本身是一种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能融会贯通,而且还能将管理理论与所选择的案例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高校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难于对案例进行深入地点评,缺乏启发性,案例的效果难以凸现,案例教学只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简单补充或调节。

1.3 案例渠道狭窄。本土性案例的缺失一直是管理学案例教学面临的难题,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一问题有所改善,但仍然满足不了普通本科教育的要求。诚然,国外案例的引用确实有助于学生对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国情不同,经济环境不一样,影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目前,本土案例已大量进入课堂,最为重要的,也是难于解决的,就是经典案例本身就缺乏,选择与教学匹配的案例就更难。

1.4 理论与实践相匹配的案例不多。管理学的教学总体上是按照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五大职能展开,这就要求课堂必须引入与之匹配的教学案例,但实质上存在的问题是,要么案例过小不能满足相应教学内容的要求,要么过大不能突出相应的教学重点;要么是国内或国外案例,不能形成对比,降低学生的鉴别力。如果论及案例的经典性,这一问题就更加凸现,适用案例特别稀缺。

1.5 案例教学时间偏少。管理课程不能忽视案例教学,特别是案例教学的时间投入,这不但达不到管理学的教学效果,而且与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也不符。目前,部分高校,受教学总学时的限制,逐步压缩管理学教学和实践的学时,导致案例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多数案例列为考试的一种题型,并没有有效的用在课堂或实践教学上。同时,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惯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理论应用。

2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基于管理学课程的内容及其更新遵循"管理活动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的循环互动过程,本文提出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法弥补个体案例教学法的不足。此教学法突出围绕教学内容的案例对比,强化案例的思考性、讨论性和启发性;突出国外案例和本土案例的对比,强化感知性和应用性;突出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比性的特征决定了其实施过程的特殊性,结合教学实践,简述如下:

2.1 课前准备

2.1.1 教学准备。教师的课堂教学备课是进行案例对比教学的首要前提。在选择教学案例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选择适宜的组合案例,体现案例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比性。根据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研讨方案、组织形式及对可预知结果的预案准备。

2.1.2 学生准备。在教学开始初,授课教师应阐述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下发课堂教学案例,每一教学内容应至少配备两个以上对比性强的特色或经典案例,并列明所要讨论的内容,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做好预习,提交各自预习内容和效果;同时,提示案例的分析角度、思考方法和基本思路。

2.1.3 教室和教学设备的准备。对比式案例教学突出师生互动,主要以多向交流的形式出现。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如投影设备、电脑、网络、话筒等,并提前检查故障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

2.2 课堂讨论、归纳与总结

2.2.1 科学分组、明确讨论提纲。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自身特点,按照优势互补、重点突出的原则,按6-8人的标准将班级学生分组,并确定正负组长。各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案例制定讨论纲要及讨论重点,并分发至各组员。

2.2.2 讨论、总结与交流。在规定时间内,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案例分析、讨论,自由地阐述个人观点。期间,教师应积极地巡回于各组之间,了解各组讨论进展,适时予以鼓励、引导与启发,特别当同学们的讨论进入思维误区和陷于僵局时,要参与其中,保证讨论正确、有效进行。讨论时间一到,各组立即停止讨论,组长代表本组阐述讨论情况,阐述案例背景,突出案例中所涉及的管理职能、不同案例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讨论中的思考与启发。期间,教师应尽可能地记录下同学们的讨论情况,特别是闪光点与不足。

2.2.3 点评与延伸。点评是对比式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讨论训练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观察力、鉴别力和想象力。点评起到升华和延伸作用,一要从案例出发,回答案例所要回答的问题,阐述其隐含的管理思想,特别是案例对比下的思考和启迪。二要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实质性总结,注重突出优点,鼓励激发学生大胆思考,善于想象,特别是讨论智慧的撞击;诚然,各组讨论的情况肯定存在差异,要特别关注并鼓励讨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小组,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原因,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不足,起到循序渐进的引导作用。最后,基于点评,延伸案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布置课后阅读和作业,作业中应体现自我设计部分。

2.3 课后总结与实践课后,学生不仅要按时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特别是基于所学内容和案例的讨论,要求学生从事后角度补充和完善案例中的不足之处,设计研究对象的发展与未来。同时,可安排部分学生到本校的专业实习基地考察和了解,加深对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与掌握。

3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效果

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弥补了个案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以对比鉴别的形式,通过情景模拟开拓思维、启发思考,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孪生互动过程。

3.1 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只不过是当时背景下一种管理活动的描述,阐述了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它具有借鉴和模拟的功能,是过去情景的再现,但不能代替未来。案例对比,特别是同一国度不同背景下的案例和不同国度下案例的对比,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2 增强学习主动性、达到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导的统一。案例教学,特别是对比式案例教学,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再现了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生动场面,使学生处于问题分析与决策的主角角色,教师起到导演的角色,整个过程是情景再现,生动活泼,学生用"心"去学习管理理论,用"智"去实践,结果不言而喻。

3.3 有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模拟的衔接。理论学习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没有理论的科学指导,难以运用正确的方法面对实际进行创造性思考并提出创造性建议;能力培养是理论教学的目标,是检验理论教学的重要衡量标准,这势必要求我们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模拟的衔接。

3.4 实现教学的拟真性。用于对比式教学的案例大多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具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和时间顺序,很多案例还对事件主人公进行心理活动描写,这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高度拟真的场景,也让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更快、更好的适用不同的工作环境。

4结束语

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的,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法以案例对比为载体,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实际情景,阐述了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实践与发展过程;弥补了个案案例教学法,特别是经典案例和本土案例稀缺的不足;突出了案例时效性和背景性的差异。本文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了案例对比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旨在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史孝志.管理学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考[J]. 理论观察,2006,(3):132-133.

[2]张奎香.管理学案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思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24(1):144-146.

第5篇:案例教学要求范文

国际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现阶段我国学生普遍缺乏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接触国际法实例很难,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国际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提高学生学习国际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和解决思路、方法等的掌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般的分析原理,并借助这一原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1]。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一、国际法案例教学易出现的问题

(一)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教学

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案例报告的规范化和权威性。在目前的国际法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将案例教学理解为简单的援引案例来说明理论知识。虽然在系统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穿插案例有助于提高课堂气氛和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这仅仅是系统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从案例选择到课堂设计的一系列过程。

(二)对案例教学不够重视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与其他的教学方法处于同等地位。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却将其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过于依赖案例教学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案例教学应当与其他方法并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课程分配上的均匀。案例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将其与其他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搭配。

(三)案例选择的不恰当

案例的选择存在有难度,一旦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案例选择困难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案例来源不充足,另外一方面因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没有把握好标准。在案源上,困难的不是案例的数量问题,而是符合案例教学要求的案例质量问题;在教师选择案例方面,既要顾及到案例自身的价值,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到教学的进度和整体的教学状况,这些因素处理不好,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很难达到

通常的讲授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师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课、记笔记,在课堂上没有主动性。这种影响呈现在案例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在台上陈述案件事实,讲述案件涉及的法律知识,总结案件的意义,其中插入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案例讲解,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一种,只是将系统知识换成案例,而不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角色转换不当,过于主动,就会削弱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二、国际法案例教学的课堂实践

选择精确、有效、典型的案例,是实行国际法案例教学成功课堂实践的第一步。所谓精确,是指所选案例内容要与有关国际法理论相吻合;所谓有效,是特指国际法案例的政治性。国际法调整的国际法律关系除了包含法律因素外,更多的还要包括国际政治因素和国际关系的现实,与国际政治太过脱节的案例是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典型,是指该案例在相关法律领域具有代表性。

实例演示:以wto海龟海虾案为例

该案件的案情如下: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投诉美国对某种虾和虾类制品的进口限制(wt/ds58)(禁止进口没有使用排除海龟捕捞装置捕捞的虾)。1996年10月8日,上述联合投诉方提出磋商要求。争端起因是1996年5月美国颁布609条款,禁止在捕虾时没有安装防止误捕海龟的装置ted的虾类产品进口。投诉方认为美国违背了gatt1994第1条、 第11条和第18条,并造成了利益的丧失和损害。1997年1月9日,马来西亚和泰国要求设立专家组。1997年1月30日,巴基斯坦也提出这一要求。1997年2月25日,dsb设立了一个专家组,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危地马拉、墨西哥、日本、尼日利亚、斯里兰卡、中国香港等11个国家(地区)保留第三方的权利。1997年2月25日,澳大利亚也要求就同样的争端事由设立专家组;1997年4月10日,dsb同意这一要求,决定由同一专家组合并审理澳大利亚的要求。专家组认为,美国禁止早虾和虾类进口的措施违反了gatt1994第11条第1款,不能被认为是gatt第20条中的例外。1998年5月15日,专家组报告由成员各方传阅。1998年7月13日,美国对专家组适用法律和法理解释问题提起上诉。随后,专家组推翻了专家组的一项调查结果,即专家组认定美国的被诉措施不包括在gatt1994第20条的序言允许的范围内。上诉机构推断出,美国被诉措施虽然符合第20条g款的要求,但却不能满足第20条序言中的要求。1998年10月12日,上诉机构报告由成员各方传阅。

该案若实践案例教学,大致可以分成如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先将海龟海虾案分配角色,角色的分配应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在该案中,教师可以设定主持人1人,该主持人负责介绍案情,并以一段开场白开始这个案件的模拟。教师设定申诉方4人,分别代表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四方;设定被申诉方2人,均代表美国,由其2人共同搜集资料加以抗辩;设定第三方11人,这11人分别代表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危地马拉、墨西哥、日本、尼日利亚、斯里兰卡、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设定专家组成员3人;设定上诉机构成员3人;设定一定的评委(最好基数),由评委对上述人员进行打分。

第二步,专家组审理程序。这个过程先由申诉方发言,然后由被申诉方抗辩,期间听取第三方的意见,最后由专家组做出裁决。这个过程评委应该对各个人员的表现进行打分,然后取平均值。

第三步,上诉机构审理程序。这个程序是上诉程序,本文由收集整理,具体设计跟第二步大致相同,最后由上诉机构做出终裁。

第四步,由评委进行核分,并将结果予以告知。同时,旁听观众(未分配任务的同学)可以向任何发言的同学就其所陈述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这个环节要求准备案例的同学需要课下认真准备,确保就自己负责的部分了然于心。

第五步,由教师进行最后总结,并就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将核心争讼点详细阐释,并积极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或推荐相关书籍、论文,以便学生在课后能够及时查阅。

第六步,由学生课下及时查阅资料并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在下一堂课时检查学生阅读资料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法教学中可以援引案例的选择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国际法院的判决。国际法院对国家的管辖权是建立在国家自愿的基础上的,由它审理的案件数量、范围有限,但根据国际法对国际法院职能的规定,国际法院除了拥有诉讼管辖权外,还有咨询管辖权。所以国际法中的教学案例除国际法院审理的成案外,还应该包括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仲裁机构的裁决、以及国际关系中发生的重要事件等等。这些意见、裁决和事件虽然不同于法院审结的成案,但它们都可以说明与论证国际法的原理、原则的产生和存在,同时也能说明国际法的现实性和复杂性,所以都应该在国际法案例教学中得到合理的运用。

三、国际法案例的教学设计

国际法案例教学设计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一)案例的选取和整理

“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2]一个好的国际法案例必须具有实际价值,从法学教育来讲,首先,国际法案例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案例中体现出的法律知识与法律运用;其次,国际法案例必须具有现实性,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现实性和真实性,避免凭空虚构案例;再次,国际法案例必须具有启发性,这是案例教学目的的要求,启发性强的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最后,国际法案例的选择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要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争议性强的案例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讲授的技巧

国际法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有不同的课堂讲授方式和手段,恰当的形式可以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讨论法和质疑法是案例教学中常见的方法,组织学生就案例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讨论,发现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不迷信案例中的结论,在论证结论的正确与否的过程中达到对案例知识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把握课堂进程,在应当给与提示、启发或者进行总结的时候能适时地做出反应。除了这些一般的方式,组织学生观看法庭审判或者邀请非课堂人员参与课堂讨论都是可以采取的方式。

(三)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

第6篇:案例教学要求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财务会计;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74-02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养目标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财务会计又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财务会计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考试时才知道。财务会计的理论课程对于从没接触过会计实践的本科生来说又比较枯燥和不易理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有时会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厌烦甚至抵触的情绪。而案例教学则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深入案例的情境充当案例中的角色,仿佛实战一样,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为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做出决策而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但案例教学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在研读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要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别,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理论知识,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会计案例取材于现实会计实践或是对会计工作的模拟,提供的是形象生动、具体真实的感性知识。通过对这些真实案例的学习和讨论,除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概念,学会搜集和分析各方面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信息,还迫使学生们开动脑筋,苦苦思考,论证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决策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4)促进教学相长。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要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对案例及其背景有深刻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熟悉相关领域的行业背景。而在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学生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组织和互动能力。这种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关于财务会计案例的选择

(1)具有针对性。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案例的选取与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紧贴教学内容,达到案例内容与课程学习的知识点有机融合。例如货币资金中,要求学生掌握现金管理控制制度,如果仅作条文的讲解就会枯燥无味,难以理解,而如果针对这一内容选取现实中发生的违反管理制度导致企业财产损失的实际案例,就会帮助学生从案例的分析中总结出钱账分管、互相牵制等原则,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识和掌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具有典型性。典型性是案例选取和案例库建设过程中的根本原则。一个适用的案例应当能够代表该行业的背景特点,能够涵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反映基本的教学原理。教学案例应分门别类的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财务会计实例,构成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由初步认识典型会计案例,扩展到分析和评价一般会计案例,认识会计活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3)具有实战性。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因此案例教学的内容应该以现实经济生活为背景,选取的案例尽量来自实际的会计活动,并根据会计环境、会计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这种真实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4)具有综合性。企业会计实务是错综复杂的,如何引导学生将一个个单一的知识点转化为综合分析和把握复杂业务的能力,是财务会计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选取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案例,对其进行解剖和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5)具有启发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讨论,可以选取只有情况没有结果,只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处理办法和结论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假设一眼便可望穿,或只有一好一坏两种结局,这样的案例就不会引起争论,学生会失去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的结果越复杂,越多样性,越有启发价值。

3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1)要做好前期准备。按照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合理确定会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在开课的同时就把本门课用到的案例内容提供给学生,做好分组工作,并提出对学生的相应要求。

(2)组织好案例教学课堂环节。案例教学一般分为阅读分析、小组讨论、发言交流、归纳点评四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和引导讨论的正常进行,而不是把教师的观点强加于人,案例讨论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应避免阅读分析、小组讨论阶段走过场或流于形式。发言交流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教师可事先指定好每个小组的发言人,以保证讨论效果,并在讨论过程中随时提醒、引导讨论方向,避免偏离主题,但注意不要使自己成为讨论的中心。归纳提升阶段,教师可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在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最后总结,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创造积极参与的开放的讨论氛围。多年来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学生多数不喜欢发言,不习惯互相讨论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鼓励为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一种踊跃参与的开放的互动的讨论氛围,培养学生们敢于说话、勇于表达不同意见的作风。

(4)建立适宜配套的学习制度。为了督促学生们认真对待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师要建立必要的考查制度,其中主要是学习成绩评分制度,比如将上案例课的发言计入平时成绩。就是对案例分析的准备工作、学生上课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对时间的把握等都将作为评分的因素,以此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4当前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大量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目前很少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负责整理和研究财务会计案例,也缺乏能够体现案例教学思想、目的的财务会计案例教材或教学指导书;很多会计专业老师缺乏实践机会与经验,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自行编写和设计合适的会计案例。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往往是任课教师临时找来的或是仅仅依赖于教材后附录的几个案例,这样会导致案例过于简单,或是案例数量上就不能满足需要,在时效性和针对性方面也大打折扣,不能够保证案例教学的实际需求。案例教学素材的缺乏使得财务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效果在起点就已经不能尽如人意。

(2)教师案例教学水平尚待提高。目前许多会计教师还习惯停留在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上,对于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规范程序及关键点等各方面的内容都缺乏认识和认同。在课堂上实际开展案例教学时,缺乏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讨论的能力,难以准确把握和调动课堂的节奏和气氛,容易导致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案例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事实上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理财等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具备会计、理财、审计、统计、金融、税务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而现实中一些会计教师知识面狭窄、没有实践经验,限制了会计案例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3)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不高。案例教学颠倒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方法,课前要查阅大量相关背景资料,课堂上要踊跃参加讨论,积极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要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密切配合和互动,才能有效开展案例教学活动。然而长期以来受“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不习惯这种自由讨论、切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有时会在学生归纳总结阶段出现无人发言的尴尬局面;习惯于接受老师意见或书本中的意见,不习惯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问题答案,有时甚至为没有标准答案而迷茫,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4)教学规模和学时的限制。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学专业在各个学校都称得上是热门专业,学生数量不断膨胀。受教学资源所限,大部分学校都是合班上课,两合班、三合班甚至四合班,人数众多又没有相应的空间条件,案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外,案例教学相比理论教学,占用学时较多,而会计专业课学时有限,所以有些老师就干脆放弃案例教学了。

在人才培养方面,案例教学的成功已毋庸置疑。然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案例教学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7篇:案例教学要求范文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217-02

一、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界定与作用

1.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界定。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对案例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方式。[1]具体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研讨以此对问题做出决策,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过程。

2.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应用价值。案例教学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1)教学方法上,案例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直观的案例素材体验与讨论分析代替了僵化的抽象记忆,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扩大其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2)课堂教学方面,案例教学有助于营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供给师生共同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教学效果上,案例教学缩短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的差距。案例分析将内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在模拟的营销环境中学习处理各种问题,以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对案例教学难以接受。部分教师对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认识不清,内心对案例教学还存有恐惧心理。他们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担心难以适应案例教学的高要求,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改革的信心不足,也对学生接受案例教学的程度和正常教学秩序的稳定性抱有疑虑,因而对案例教学缺乏动力。其次,他们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认识不够深刻,难以放弃。再次,对案例教学与传统理论授课的关系没有理顺,他们过分夸大案例教学的作用,否定传统讲授教学。

2.案例选取难以满足课堂教学。首先,案例编写或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个别案例仅限于经验总结,造成案例材料不充分和学生思考空间受限,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其次,案例的本土化程度低,融合本地的旅游行业的实际案例较少,使学生在资料收集和分析中存在一定难度。再次,案例内容残缺,部分案例涉及企业的敏感信息,使得案例素材的获得性和真实性难以保证。

3.课堂教学方法手段比较陈旧。案例教学在旅游市场营销教学中被不同程度地应用,但部分教师的课堂设计不够精细,主要体现为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陈旧。例如,案例的描述与信息收集多有任课教师代劳,学生参与不足,案例教学停留在老师描述案例、学生阅读或听取、学生思考与讨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等固有环节。课堂的氛围与传统“填鸭式”的授课差别不大,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且教学手段的表现形式单一,案例多为大篇幅的文字说明,对图表、视频、图片等多类型素材的使用较少,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学管理机制及保障较滞后。首先,教学管理僵化并缺乏创新,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注重细节,强调规范,但规范的同时限制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创造性。其次,缺少对老师参与案例教学的相关激励机制,对案例的收集、编写、整理等工作难以纳入教师的工作任务量中。再次,学生的考核制度不合理,现有的考试管理规定无法反映案例教学的真实效果,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最后,案例课时极少,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真正用在案例教学中的也仅3~4课时,加上过于庞大的班级规模,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难有保障。

三、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建议

1.明确案例教学不同目标。根据教学目标不同,案例教学基本可分为三类,即:(1)以说明基本原理为目的的案例教学,可以采用针对性强、便于理解和掌握的小案例,案例分析结果比较单一,例如为说明某个旅游概念和特征的举例说明。(2)以章节讨论为目的的案例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某章节的内容,案例选择上要利用一个案例把所学内容贯穿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和贯通,例如就旅游产品的线路设计进行案例讨论。(3)以综合分析为目的的案例教学,可安排综合性案例,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多维度的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就某个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活动策划方案的整体分析讨论。

2.案例选择符合教学需要。涉及具体环节操作的是精短案例,涉及业务单位总体策略则是冗长案例。无论案例长或短,案例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选择案例。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领域、实践经验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二是案例的典型性、本土化。典型性要求案例能概括旅游行业或领域的基本特点,起到启发思考的延伸作用;本土化指对融合本地旅游市场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融入相应的案例讨论中去。三是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和专业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案例,做到因人而异、难度适度,例如对高尔夫、会展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需要准备更贴近各自行业的案例。四是让学生熟悉并理解案例内容。动员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案例,教师负责提供案例的方向,让学生直接深入把握案例,便于后续案例讨论的进行。

3.丰富案例教学方法手段。案例教学需要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应采用教师引导、师生交流的互动式方法,例如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也可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策划、项目比赛、调查研究等,课外实践本身就是案例教学的最好载体。通过课外实践让学生真正面对现实问题,尝试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有效办法,并在团队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这样对团队精神的塑造作用十分显著。此外,更应加大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教学手段应用的比重,例如观看网络视频案例、参加慕课在线学习等。

4.优化革新学生考评方法。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考评应该强调过程而非结果,案例教学的评价内容要丰富灵活,具体内容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参与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来判断。(2)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活动记录、行为表现和学习结果来反映。(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要考察学生在全过程中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并对照前后的变化。(4)案例讨论的学习结果。例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和小组书面报告等。此外,评价主体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以及小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使得个人的参与和团队目标保持一致。

5.完善制度管理及保障条件。现有的大学班级人数存在着规模庞大的难题,这对开展分组讨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建议压缩班级规模,保证班级人数在30~40人左右,每班6~7组左右。课时方面,为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提供单独的案例教学课时,纳入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单独列出16~20个案例讨论与实践学时;另外,对案例讨论课时的任务工作量核算,不低于理论课时的核算标准,对在该课程中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获奖的老师要给予课时奖励,以激发老师的积极性。同时,鼓励教师将所整理的案例材料汇编出版,纳入科研成果核算。此外,完善课堂案例教学所需的教室、多媒体、互联网等条件。并邀请企业高管走进课堂,将现实案例真实地传递给学生,开展学生与企业导师的案例讨论与对话交流。

6.科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课堂设计可以分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三个环节来设计。课堂前,老师给出案例讨论的要求和方向,要求小组明确任务和内部分工,并完成案例素材的收集整理等。学生熟悉案例后进行初步讨论,组长及时汇报成员分工和讨论情况,老师做出指导并根据成员表现给予评分。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成员以电子课件形式汇报结果。其中,应鼓励团队协作和分工,避免成为集体成果的个人展示。成果展示时,设有评议组由老师和学生组成,从外表仪态、课件内容及制作、分析条理、语言表达、展示形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判,并通过现场提问来增强学生随机应变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有老师进行点评,旨在进一步打开学生的讨论思路和视角。课堂教学后,则要求学生将案例及有关资料、课件、分析结论经过反思后总结成案例分析报告,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结论

综上可见,要提升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需要正确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更适合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永青,张志鹏.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2):178-180.

[2]李日欣.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探讨[J].商业经济,2007,(11):117-118.

[3]陈理飞.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与评价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9,(11):140-141.

第8篇:案例教学要求范文

【关键词】 隐性知识转移; 隐性知识社会化; 隐性知识外部化; 审计案例教学; 应对策略

一、引言

1958年,英国哲学家波兰尼(Polanyi,1958)在《个人知识》中首先提出了隐性知识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是能够以文字和数字来表达的具体资料、科学公式、标准化程序等从一切媒体直接获取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指无法从有形媒体直接获取的知识。隐性知识看不见,不易表达,多为主观洞察力、直觉和预感性知识,这些知识植根于个人的行动和个人经验之中。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认为隐性知识是不能用语言来解释的,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隐性知识源于经验和技能,必须通过练习实践才能获得。

有关隐性知识的研究告诉我们:隐性知识本质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实现对它的理解控制的能力。显性知识仅仅代表了知识整体的冰山一顶,而隐性知识则占据冰山的大部。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更大量、更难获得。

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审计范围的广博性、审计具体工作的技巧性和判断性,使得审计学科包含着大量的隐性知识。无疑,这必然要求高校在审计人才培养中不能仅局限于显性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应该更重视的是学生审计隐性知识的获得。但由于以往审计教学忽视了审计隐性知识的转移,使得传统的授课方式和已有的案例教学有效程度仍不高。为改进这一局面,笔者拟以隐性知识转移为视角,探寻审计案例教学的应对策略。

二、隐性知识转移对审计案例教学的要求

隐性知识的获取需要经过特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可通过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提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型(如表1)中的社会化、外部化、综合化和内部化四种模式来实现。

通过对这四种模式深入分析,笔者发现,隐性知识转移必然会对审计案例教学提出如下要求:

(一)社会化对教师素质、案例选择的要求

通过隐性知识的社会化可以将审计隐性知识从一个主体转移至另一个主体。有些审计知识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借助审计案例教学,则为在更广范围内实现从隐性知识社会化创造了条件。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内在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性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

1.社会化要求教师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社会化要求审计教师对要传授的隐性知识提前熟练掌握。哈佛工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因此,审计教师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但审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在审计教学中虽然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隐性知识社会化的效果。

2.社会化要求案例选择不应舍易求难、舍“实”求“仿”。因为隐性知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审计教学的对象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另外,隐性知识具有情境依赖性,在一定的情境下隐性知识才容易被激活。审计实践、情境模拟以及自我内省是学生获取和转化审计隐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审计资料应尽量保持原汁原味而避免“仿制”。

(二)外部化要求拆除审计案例教学的围墙阻碍

外部化可以将技能、诀窍等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用言语表达或文字表达的显性知识。然而,长期存在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围墙使得高校审计案例教学走向僵化和困境,限制了优秀的富有审计经验的注册会计师走上高校审计讲台,这必然导致他们积累的审计隐性知识很少或只能事后以案例形式反哺学校;同时那些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也很难走出校园,亲身体验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这无疑会造成隐性知识外部化的障碍。

(三)综合化要求案例教学重视能力的拓展

综合化是指隐性知识外部化的零散显性知识转化为综合的显性知识,表现为知识的整合和条理化。首先,综合化要求案例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导入、例证和讨论,还应起到设置悬念的效果,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求并主动将隐性知识外部化的显性知识整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其次,综合化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化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学习,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再次,综合化还要求跨领域学习以及与其他课程的配合。

(四)内部化要求案例教学具有延伸性

内部化着重拓展、延伸和重构个人的隐性知识体系。然而要实现个人隐性知识体系的重构,就要求案例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应延伸至课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隐性知识外部化的显性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然而,如果延伸全部由老师来做,则必然增大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者,若把握不好审计案例教学延伸性的度,使得案例变成学生的负担,反而起不到内部化的效果。因此,把课内审计案例教学恰到好处的延伸到课外,从而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对审计案例教学延伸切入点,延伸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审计案例教学中促进隐性知识转移的策略

(一)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及时学习和更新更为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主动、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亲自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的案情和场景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

只有通过审计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增强,才能使教学方法不再传统单一,才能达到增强隐性知识社会化的效果。

(二)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实际案例

1.选择的案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针对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学生,要选择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案例模拟进一步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选择的案例要有系统性、引导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课前选几个短小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中选一些实用性强的案例,结合刚刚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选用一些与之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在课堂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3.审计案例应保持真实性,尽量避免仿制。例如,在讲授审计工作底稿的有关内容时,用一份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而不是“仿制品”,以便于加深同学们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编制要求、复核要点等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理,在讲授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有关内容时,向学生提供某一会计师事务所真实的审计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以便于学生在对实物的新鲜感中,体会到抽象的准则条款的具体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案例选择的渐进性、系统性、引导性和真实性,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找到其获取和转化审计隐性知识的途径,大大降低隐性知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所学审计知识的理解。

(三)积极引进注册会计师师资力量、鼓励教师走出校园

引进或邀请更多的校外注册会计师正式或非正式地参与审计案例教学,增加学生与他们的互动,他们的自身素质、经历和体会将更直接地被学生所借鉴,也有助于学生对审计显性知识的理解。同时,允许并鼓励教师走出校园,亲身体验审计工作,事后再将其积累的审计隐性知识以案例教学形式反哺学校。

只有通过鼓励校外师资走上讲台和校内师资走出校园,才能使长期存在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围墙得以拆除,使高校审计案例教学走出僵化和困境,从而克服隐性知识外部化的障碍。

(四)改变以往教师选择案例的旧模式

尝试改变以往教师选择案例的旧模式,转而由学生自行搜集和组织选择相关案例,由学生自行搜集和组织选择相关案例,自行分组讨论以增强协助能力。案例讨论时,学生是活动的中心与主动的学习者。教师不应过分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讨论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分析报告,并进行课堂主题发言。

该策略的运用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求并主动将隐性知识整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的同时,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践的能力,从而较好的实现综合化,优化知识存量,也为隐形知识外部化的显性知识内部化奠定了基础。

(五)把握审计案例教学切入点和延伸途径

1.以学生爱好为切入点。比如在讲解内部控制时,教师可动员学生课下分组调查本地区的感兴趣的知名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情况,编写与知名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情况说明,将知名企业内部控制资料制作成案例,并由班委组织大家分析讨论,形成小组的结论。课堂上,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后,老师进行讲解和评价。在可能的情况下,老师可以联系企业的负责人,给学生提供一个课余时间参观该知名企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其内部控制环境、观察其内部控制流程,增强学生对案例所诠释的理论知识的兴趣。

2.通过网络延伸。鼓励学生广泛运用网络资源。比如教师案例课前通过QQ群发案例,让学生做到提前对案例的熟知,这样就实现了案例教学课前的有效延伸。课后,引导学生课下收集一些审计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如国内典型的大案、要案,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ST黎明等审计失败的案例)与大家共享,从而加强审计知识的运用和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审计界最新动态的网页。

只有满足了外部化对案例教学延伸性的新要求,才能有效地寓审计理论于案例之中,更好地使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无论在时间和空间方面,还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实现延伸、拓展、补充和完善。以巩固深化隐性知识,发展学生的审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许泽民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281.

[2] Ikujiro Nonaka.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J].Harward Business Review,1990(5):79-91.

[3] 陈万明.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原则及其运用要领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23-24.

第9篇:案例教学要求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案例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一种能显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本人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尝试,不仅在经济法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并且带动我校教师共同钻研探索出更多的改进措施和途径,提高了学生学习财会知识的积极性,切实地使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更好地促进了我校学生的就业。

一、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在我们学校财会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不同学科上已运用案例教学,如经济法、会计、统计等学科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不具有独立性,需要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的支持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理论知识做基础,最好还具备一点实践经验。如果学生在没有理论基础前提下做分析和讨论,是很难讨论起来的,即使讨论也是盲人摸象,是肤浅的、不切合实际的,归纳不出有效的结论,充其量也是纸上谈兵而已。

(二)案例教学方式与教学课时不适应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安排课时的复杂性,很难做到因为一门课程的需要设定理想的学时安排。在案例教学法应用实际中案例教学分为课堂教师进行引导理论传授、学生在课堂中讨论、课后学生分析等。课堂教师引导案例是以教师对案例分析讲授为主,可以引导学生确立分析案例的思路及应用技巧,但学生不能充分参与,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学生讨论案例主要是让学生参与、辩论,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耗费课堂学时较多。而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学校分配的学时往往不够,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三)案例教学法对师生要求较高

财会专业教师虽然有学历,但真正接触会计实务较少,因此自己动手编写案例水平有限,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不管学生掌握得如何,总想让学生先掌握理论。

从学生方面看,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只会死记硬背。基本上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这种状况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维的案例教学,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可能会出现“冷场”,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四)案例内容选择不当

案例教学法本身的主观性很强、有些案例无明确的好与坏的标准,教师对案例的选择不当可能会给学生造成误导。我们职教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就进入职校,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刚刚接触,对其特点和学习方法认识不足。我们选择的案例常常高于职校生的接触水平,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可能会出现“冷场”。

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改进措施

(一)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它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轨问题,使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融合正是我们这些专业教师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总结的方法是“先理后例”,即首先由教师讲授每门课的知识体系及重点内容,然后结合案例讲述有关知识,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使案例与理论充分融合。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传统讲授教学法的被动性,也可以克服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

(二)案例的搜集和整理要适应中等职业化

中等职业学校财会案例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大力了解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财会毕业生的实际要求,尽快搜集现代企业对中职学生的会计要求案例,是在中等职校开展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让教师有更多途径搜集到这样的案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这样的案例是我们学校这几年一直努力的目标,随着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应用,学校也逐渐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和支持,促进了我校财会专业对此方面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应用。

(三)提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驻企业实习,收集、整理更多案例

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入驻企业实习,一方面可迅速提高教师接触财会工作的实际经验,随时收集、整理与现代企业同步的教学案例,同时还能随时指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在工作实际中加深理论学习,更是为教好下一届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四)案例内容的选定,经过学生的亲身检验

案例内容是否恰当,要经过多次实际教学才能检验出是否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检验通常要以一届学生为代价,在时间上往往延后,不能与企业实际接轨。为此,我们尝试了让上一届学生亲自扮演角色演出案例,教师将按照案例中的角色安排学生,角色分派的原则是学生自愿为主,教师安排为辅。安排角色时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和角色的匹配。以学生的经验、学识表演出教学案例,同时又利用学校的录像设备,把这种表演录下来,这样的案例更贴近学生、体现学生特点,也才更适应学生,同时也更容易让下一届学生接受、理解。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我们应用的案例具有时代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浅易性,从而克服案例教学法对师生均要求较高的弊病。

总之,财会专业推行案例教学法,可以说是对传统会计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虽然它存在不足和缺陷,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在理论上继续探讨,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我们坚信,这种教学方法一定可以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结出累累硕果,使更多的学子受益,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睿明.浅议“案例教学法”对管理会计教育模式的改进.会计文苑,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