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现状
《教育部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的下发,明确了校园开展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出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求。技术节能活动作为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各大高校的广泛应用和大力开展,这不仅包括使用先进的资源能源节约型器具,更包括采用信息化技术搭建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或节能管理平台。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已经建设了监控系统或管理平台,但能够持续使用并获得良好节能效益的并不多,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对系统的内涵认识不清
部分高校及使用者对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认识集中在对能源资源用量的远程集抄及对用能设备的自动控制等基础功能上,对大量数据中蕴含的基本规律的价值缺乏认识,也即对系统在能源管理方面的深层作用认识不足;没能确立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在高校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在使用中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
(二)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不充分
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提出大大激发了节能工作者的热情,督促着各高校建设项目的启动。在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的时候,乐观激昂的情绪及认识、经验的不足可能会严重影响可行性分析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充分性,甚至可能会使管理者忽略了对节能效果、成本/收益分析、后期运行维护等问题的深入思考,造成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要求不具体、产品与预期相差较大、投资却看不到节能效益的局面,因而逐渐放弃使用系统。
(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勤也要逐步应用高新技术,这势必需要更加广泛、更加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持。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建设与深度应用涉及强弱电、通信、计算机、热能、自动化控制、土建、统计学、管理学等多个完全不同的专业知识领域,需要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跨学科知识的人才。传统后勤人员主要是为全校师生提供“食、住、行”等生活所需的服务,学历、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不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后勤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导致前述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不足的重要原因。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影响了后勤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四)经费保障不到位
校园用能具有覆盖面积大、用能人数多、用能节点分散、能源多样的特点,能源管理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所需投入较大。此外,在高校快速发展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硬件设施、校园安全各方面建设都在大力发展,也都需要经费支持。而大部分高校,节能改造项目的建设主要依靠省市专项资金,其他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因此,建设经费紧张就成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五)不重视系统维护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往往不了解维护的重要性,也就不重视系统的后期维护。缺少维护经费,不具备专职、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及时解决,不检查数据采集设备的工况,不核查采集数据的正确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大大减弱系统的作用,问题长期积累最终导致系统的不可用。
(六)节能措施难以落实
能源管理涉及各个二级机构的多种用能情况,包括各学院科研实验、各职能部处办公、公共图书馆和教学楼教学等各不相同的用能需求。因此,校园能源管理是一项覆盖面广、用能情况复杂、相关人员多、统筹协调难度大的工作,这样复杂的用能现状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如各机构的节能管理员变动频繁、通知传达不到位、职责不明确、节能动力不足等。结合目前部分高校节能减排管理体制的特点,即主要由后勤部门负责协调、督促全校的节能工作,而学校层面力度不足,工作推动不起来,节能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到位,能耗始终降不下来。
二、改进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的建议
针对上述影响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有效发挥的因素,笔者提出建设与管理建议如下。
(一)深化对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的认识
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建设的,顺应现代高校能源资源使用与管理迫切需求的,为用能现状摸排、能源供需分析、用能规律总结、节能策略规划、节能措施制定与实施以及节能效果评估和反馈这一系列校园能源管理流程的实现提供保障的庞大的信息系统。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初级阶段实现了校园能耗数据化和数据可视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系统应用的中级阶段是通过校园能源管理的动态化与精细化推动能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实施能源消耗指标化提供数据依据,为学校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策略支持,建立并完善长效的高校能源监管体系;系统应用的高级阶段是以此为龙头带动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实现后勤服务人性化,通过日常能源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营造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与节能行为,提高节能的内在驱动力,打造节约、绿色、可持续的大学校园,发挥高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建立学校、后勤、节能管理员三级联动的节能管理服务体系
三级联动体系的建立是推动校园节能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以学校为主导、以后勤部门为主体的、节能管理员主动参与的组织结构首先表明了学校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及节能的决心,实现了校级层面的全局规划、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然后,以后勤部门作为开展校园节能工作的牵头单位,负责节能管理范畴的工作,制定管理细节,监督节能工作的推进情况;最后,由后勤及各二级机构的节能管理员主动组织开展节能工作,针对浪费现象进行治理,宣传节能理念,推动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定期由学校、后勤、节能管理员三级共同组成质量管理小组,对阶段性节能效果进行检查、分析和半结构评估,查找问题并改进计划、落实计划、再次评估,直至问题解决。三级联动体系的建立明确了各级的职责,使节能工作的开展更具条理性,有利于实现节能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三)重视系统维护,制定维护制度
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功能是分析汇总用能数据、远程控制用能设备。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数据挖掘为能源管理提供支持,降低校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强化校园节能教育。而从本质上来讲,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设施)、软件、数据和人员。只有做好这四方面的维护工作,使系统能够长期、高效、平稳地运行,才能持续不断地为能源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执行必要的节能控制措施。
基于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功能与建设目的,数据是整个系统最核心、最具价值的部分。数据的维护主要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即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数据的安全性主要通过建立容灾备份机制来实现,保证灾害时数据的持续采集和存储,以及通过数据恢复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实现数据完整性的基础是要先实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因此,要做好系统硬件(设备设施)与软件的日常维护,包括对计量器具的检查、线路通信状态的检查、其它硬件设备的检查(智能网关、服务器等),确保设备设施正常工作,问题设备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对于硬件(设备设施)与软件的维护,除了前述的日常检查以外,还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使用条件的变化、未来环境要求等积极进行软硬件的更新、升级,不断完善系统,使系统能够适应新的使用要求而具有更长的服役寿命。人员作为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硬件设备的在线率,提高系统软件的稳定性和利用率。应对维护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使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问题或提出更为简化的系统运行建议。此外,要对所有的维护操作建立文档记录以便问题核查,并作为未来维护工作的依据。
(四)设立节能专项基金,形成节能与维护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建设与使用能够让管理者看到哪些部门用能量大、哪些用能是必需的、哪些存在浪费现象、哪些可通过控制来节约、哪些需要进行宣传教育。这样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工作,为学校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用节省下来的资金建立节能专项基金来反哺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如购买计量表具、升级系统软件、完善系统功能、扩大改造范围等,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效能,持续创造经济效益,建立系统运行维护的自供给机制。
(五)建立人才培养与储备制度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n energy consevation and pollut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empircal result of UIBE. It discusse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and possiablities of energy-saving , then tables the proposals respectively in water supply,heating system and solar energy system. It also proposes new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reduction practice.
关键词:高等院校;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ergy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reduction;performanc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47 TK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03-04
0引言
能源、和平和发展是新世纪全球问题的三大主题。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关注。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共识。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率偏低、资源短缺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与此同时,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环境现状令人堪忧。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我国政府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明确了“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关于节能和环保问题。“节能减排”由此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目标。
高等院校作为城市主体的重要部分,人口集中,能源消耗大。特别是自1999年扩招之后,高校整体的水、电、煤、油等能源费用支出都出现了大幅增加。探索和落实高校节能减排的可行措施对推进节能减排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节能减排的意义及常见措施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钢铁、电力等产业纷纷出台有力措施保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高等院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节能减排目标除了具备经济价值外,更具备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示范作用。一旦节约型校园的理念深入学生思想,将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甚至可能影响其个人能源观念,为长远推动节能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全面、深入的进行高校节能减排活动意义远大,值得重视和研究。
节能减排可以通过细节落实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结起来,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
首先,树立节能观念。增强节能意识,强化个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爱护环境珍惜能源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注意能源节约。从点滴做起。在高校中,加强对学生资源节约观念的思想教育。
其次,引进先进技术,确立节能目标。根据现有客观条件,引入先进设备,结合自身能源利用现状,制定合理节能目标,并通过执行体制确保目标实现。目前,高校引入的中水处理系统、太阳能节电系统等先进装置都是利用科技设备节约能源的方式。
第三,建立管理机制,落实责任。从管理体制上杜绝粗放型资源使用的现象,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违规浪费能源现象予以必要惩罚,确保能源使用控制责任落实到人。高校应当确立后勤、基建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分担,从管理机制上确保能源合理利用。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行节能减排项目效益分析
2.1 背景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坐落在首都北京朝阳区。自2000年以来,学校的在校学生数量、校园建筑面积和校园绿化面积一直在增长,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具体的分析如下:
2.1.1 2000-2007年在校学生数量趋势分析在校学生数量在2000年至2003年间有着持续的增长,此后几年,学生的数量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具体数据见图1。
2.1.2 2000-2007年校园建筑面积趋势分析从2000组成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至2004年,虽然学生的数量有了持续的增长,但是在校区建筑面积上并没有较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学校扩招以来的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对校区建筑面积造成的压力,学校在2005年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单体宿舍楼(虹远楼),同时也在积极开发其他的建筑,拓展校区建筑面积,具体数据见图2。
2.1.3 2000-2007年校园绿化面积趋势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直致力于实现“无黄土露天,有林荫大道,三季开鲜花,四季见绿色”的目标,被誉为“花园式校园”。校区的绿化面积持续稳定增长,具体数据见图3。
2.1.4 2000-2007年用水量趋势分析从2000至2007年这几年间,校区的用水量除了在2001和2002年消耗比较多以外,在其他年份均保持平稳。具体数据见图4。
2.1.5 2000-2005年用电量趋势分析见图5。
2.1.6 2003-2007年用气量趋势分析见图6。
2.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节能减排效益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根据自身学生数量、建筑面积不断增长的特点,针对水处理系统、供暖系统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积极探索可行途径,力求减轻校园能源损耗,减轻学校压力。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初步获得一定经验,在此加以分析研究,以为高等院校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有所参考。
2.2.1 水处理系统的改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水处理系统改进主要通过中水处理站建设和雨水回收系统建设实现。
2.2.1.1 中水处理站一期、二期的建设中水处理回收站,将校内的洗澡水、雨水、暖气沟和人防工程地下渗水、以及部分生活污水收集起来进行中水处理。污水来源主要是收集学生公共浴室的洗澡水,以及部分宿舍楼盥洗室的废水和管网污水。为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学校采取了“物理+生化”的方法处理中水原水,主要处理环节采用的是复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集澄清、生物氧化、生物吸附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等功能于一体,不仅避免了对水的二次污染,同时也避免了化学剂品可能引起的系列危害。经现场考察和抽样测评,各项指标均符合甚至优于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质标准,取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认证。随着中水二期工程的完工,校办公楼、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的中水管线已全部铺设完毕,70%的建筑使用上了中水冲厕,全校绿地面积30%(约30,000平方米)日常的浇灌,以及广场喷泉、人工湖、水池等校园景观等,全都使用上了中水。目前北京市自来水价格为5.4元/吨,而中水处理费仅为1.25元/吨,按日处理1,000吨计算,每年可节约用水36.5万吨,节省经费150万元。
2.2.1.2 雨水回收系统的建设回收雨水作为二次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建立蓄水池进行储存和调剂。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充分利用废弃的暖沟和地下小室, 精心规划,同步进行,在校园内先后建成了四个蓄水池投入使用。回收雨水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建筑物屋顶“平改坡”工程。从2007年4月份开始,学校大部分学生公寓及图书馆、计算中心、电教中心等建筑陆续全部完成了“平改坡”改造。建造斜坡,不仅改变了屋面防水能力,提高保温能力,延长使用寿命,最重要的是雨水能通过斜坡直接进入地下水管道,被输送到蓄水池进行二次处理,避免了蒸发和流失。这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建成了一个完整的雨水、废水回收网络,充分利用宝贵的天然水资源,避免了再生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对于中水处理而言,雨水是优质杂排水来源,对调剂中水水源不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近几年该校平均年回收雨水4.5万吨,依照北京市自来水价格5.4元/吨计算,每年可节约经费将近25万元。
2.2.2 供暖系统改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供暖系统改进主要采取了改造供暖水平衡、有效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引进太阳能加热系统、水源热泵系统等方式完成。
2.2.2.1 改造供暖水平衡,节约用气量2001年,学校按照北京市要求把四台燃煤锅炉更换为燃气蒸气锅炉。依据一般标准计算①,产生1立方米蒸气需烧煤150公斤,费用为36.4元;烧天然气78立方米,平均费用为144.3元。即设备更换后,每产生1立方米蒸气,学校需多支付近108元,为燃煤的三倍。照此计算,该校每年的供暖费用将由400万元左右提升至高达1,200万元。但通过供暖中心的实践节省,当年的实际供暖供热费用仅为585万元。这源于该校供暖中心总结出的一套节能窍门:① 看炉压烧火。即把锅炉的蒸气压力定到一个值,当锅炉压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炉膛火就不再增大,而此时锅炉产生的蒸气量刚好满足供热供暖的要求。② 看天气烧火,即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随时调整供暖换热器出水的水温温度和回水温度。③ 随时掌握锅炉外网运行情况,注意细节变化,从锅炉碱度的增长快慢大致可以判断出锅炉的补水量是多少吨、冷凝水回收的好坏以及外管线有无破损等问题,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解决。④ 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做到心中有数。2005年暑假,学校又进行了“供暖管网水平衡节能”改造,利用教学区和宿舍区之间的取暖需求时间差来实现节能的想法和措施。学校供暖区域分为三大部分:家属区、校内宿舍区和教学楼区。除去家属区(约8.5万平方米)外,利用学校内特有的作息规律进行分时分区供暖:①早上7点把宿舍区的供暖温度提高;②晚自习结束前半个小时下调教学楼内的供暖温度;③根据气候情况,对不同的教学楼或宿舍楼采取不同时段的供暖。通过对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多次测试,室内温度均达到北京市政府规定的16-20度之间。在2005至2006年供暖季节中,校区供暖面积随新教学楼和学生公寓的启用从27万平方米增加到40万平方米,增幅接近50%,供暖费实际开支为718万元,较之上个年度的585万元仅增加了22.7%,节约效果明显。
2.2.2.2 有效利用锅炉烟气余热燃气供暖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供暖中心在实践中发现,将燃气锅炉改造为冷凝余热回收锅炉,采用先进的热管式冷凝器设备,可以将烟气中的热量回收一部分,既提高锅炉的利用效率,又有减排效应。学校锅炉的排烟温度在150度以上,经过热管冷凝器后,温度降低到70度左右,每小时可释放出72万大卡热量,供暖回水利用这部分热量后,温度可升到48度,再度进入给水系统,极大地减少了天然气损耗。供暖期间锅炉为两用一备状态,平均每天满负荷运行16小时,共产蒸汽640吨,以每吨蒸汽可回收余热3.6万大卡热量计算,每天可回收2,304万大卡。按一个供暖季125天计算,可以回收热量288,000万大卡,相当于35万立方米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按现行费用标准平均2.00元/立方米计算,每年可节约70万元燃料费。
2.2.2.3 引进太阳能加热系统长期以来,原中国金融学院校区开水房热源提供,一直是通过直径350毫米、长600米的管道长距离蒸汽输送,能源损耗非常大。有鉴于此,经多方论证,学校引进了太阳能加热系统。太阳能可以先将自来水加热到70-80度,然后再用电加热至沸腾,经卫生部门检验,水质完全符合北京市饮用水标准。加热一箱水平均耗时约为1.5小时左右(天气晴朗时只需45分钟,日照不足时最多2.5小时)。每天加热两箱水耗电729度,较之先前的纯电动加热耗电2,916度,节约用电2,187度。按每度电0.7元计算,目前每天电费支出仅510.3元,节约了1,530.9元,每月即可节约45,927元。如按一年两个学期共九个月计算供应开水,每年即可节约资金413,343元。学校对澡堂用水的改造也保证了太阳能节能减排的效果进一步体现。使用太阳能加热系统,每天至少可产生200吨热水,温度至少在60度以上,这就意味着如日照充足,浴室洗澡水完全不用再烧天然气。原先供应浴室洗澡水(包含管道热源损耗)每月需消耗天然气41,300立方米左右,按现行夏季费用标准2.05元/立方米计算折合费用84,665元;每年按八个月计算,可节燃气约330,400立方,折合人民币677,320元。两项合计,预计学校年可节约资金近110万元。
2.2.2.4 采用先进的水源热泵技术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或浅层水源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通过热泵机组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将水体和地层蓄能分别在冬、夏季作为供暖的热源和空调的冷源。与传统冷热源方案相比,水源热泵技术节能特性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且利用的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机组的运行没有任何污染。近五年来,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瑞士、瑞典等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我国,水源热泵市场也日趋活跃。2006年,学校在新建图书信息中心(新图书馆, 建筑面积为25,000平方米)项目及原北京市外贸学校(2005年迁移,土地划拨学校, 教学楼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校园整体改造中,引进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浅地层地下水源解决建筑供冷、供暖的冷热源,按照使用功能和负荷量的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水-风式水源热泵机组,通过除砂器等水处理设备,将地下井水引入水源热泵机组进行能量转换,夏季将建筑物内的多余热量排给地下水,冬季吸取地下水中的热能为建筑物供暖解决冬天采暖、夏季制冷问题。水源热泵技术属于间接节约,这种技术在用气量上比燃料锅炉节省二分之一,在用电量上比电锅炉节省三分之二。这项技术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刚刚投入使用,目前还没有详细的数据支持。
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节能减排项目现存问题及潜力分析
尽管学校在供水系统、供暖系统的改进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使用成本,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进。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改造成本为分类标准,进行潜力分析。希望对高校深入节能减排工作进程有所启示。
3.1 无、低成本改造节能潜力研究此类项目无、低成本改造潜力,主要集中在管理节能、行为节能及技术节能方面。
3.1.1 管理节能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运行管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先进的运行管理技术手段,以国际标准为参照进行改进。
3.1.2 行为节能行为节能的重点是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可以参照有关规范、规定、文件等,制定相应节能制度,并加强宣传教育,以倡导使用者主动节约能源。以空调使用为例,建议大房间分区设置机组,并采用人体红外线感应开关,人去停机,以减少能量浪费。
3.1.3 技术节能进行一些技术上的无、低成本改进,如:尽量多地使用自然采光;照明控制方式改为沿外窗方向的分区控制或单独控制;普通办公室在满足照度的情况下减少灯管数量;对耗能设备进行全面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节约能源。
3.2 中成本改造节能潜力研究本项目中成本改造主要体现在在现有情况的基础上增加适当节能设施。具体改造潜力主要为部分建筑增加楼宇自控系统、增设计量系统、部分建筑增加遮阳设施、改进空调、供暖系统、增加太阳能的使用、增加节水措施等。
3.2.1 增设楼宇自控系统增设楼宇自控系统主要是对电梯及公共部位普通照明等设备进行监控,可以起到经济运行、节约能源的目的。
3.2.2 增设计量系统计量按用能系统分为电力计量、燃气计量、热力计量。
3.2.2.1 电力计量学校应该逐步安装计量装置,实现对各楼和分系统的分项计量,便于掌握能耗的动态信息,调整运行策略。
3.2.2.2 热力计量采暖系统由校锅炉房供热,分功能区设置热量计量装置,逐步安装计量装置,完善计量管理。
3.2.2.3 燃气计量天然气主要使用于锅炉房以及餐厅,虽然都安装有计量仪表,建议进一步加强计量仪表的校验及管理。
3.2.3 增设内外遮阳设施增加活动内外遮阳装置,以便根据室内外热环境变化灵活调节,从而在夏季遮挡太阳辐射,在冬季对太阳辐射加以利用,减少空调能源使用量。
3.2.4 改进空调系统设立分体空调的房间,可以增加新风系统,并在排风与新风之间增加热回收系统,避免冬、夏季随意开窗的情况,达到节约能源、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目标。
3.2.5 改进供暖系统供暖楼中常存在房间冷热不均、温差较大的现象,除改进管理外,建议重新做水力平衡,条件允许时增加动态和静态平衡阀,还可节省循环水泵的电耗。
3.2.6 增加太阳能的使用继续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改造,达到全校使用太阳能供应热水。路灯及其他景观灯可以尽量使用太阳能照明。
3.2.7 增加节水措施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1000吨的中水处理站,但是只能处理洗浴污水,可采用先进的中水处理技术,增大中水处理站处理原水的范围。建议校内的绿化用水采用微喷滴灌方式浇洒,并设置单独用水计量装置。可逐步在室外地面装设渗水砖,雨水就地回渗,屋面雨水排至散水坡,经渗水砖及渗水井渗入地下,以补充日益减少的地下水资源。
3.3 高成本改造节能潜力研究本项目高成本改造主要体现在更换现有设施为节能设施方面。具体改造潜力主要为提高护结构热工性能、改造供暖系统及部分节电改造等方面。
3.3.1 围护结构校园内建筑除虹远楼的外墙及屋顶增设了外保温层外,其他建筑均无保温层。外墙及屋顶的传热系数均较大,建议增加外保温层,使其传热系数达到要求。
除留学生公寓为镀膜玻璃外,其余均为普通玻璃,而且除虹远楼的窗框为塑钢窗框外,其余均为铝合金窗框,一号宿舍楼的窗框仍为钢窗。按照现行的节能技术要求,可以采用比较先进的镀膜玻璃,塑钢窗框或者断桥铝合金窗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房间的隔热保温效果。上述节能方案,外窗改造费用70~100元/m2,外墙保温改造费用90~150元/m2,屋面保温改造费用30~50元/m2,实施后预计可达到节能20%~30%的标准。
3.3.2 改造供暖系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目前设一个锅炉房,锅炉房内置三台20吨,一台10吨的锅炉为校内的各建筑供暖。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部分建筑的室内温度偏高,远远超出温度要求的上限20℃,根据此种现象,可增加气候补偿器,增加末端循环水泵的变频功能,而且还可以对校区的供热管网进行改造。校区的供热管网可以按现有建筑状况调整到最合理状态,各支路安装动态压力平衡阀,以二次水出水温度控制一次水的流量,一次水的流量变化由变频泵调节,当送水量减小,送水温度提高时,则减少锅炉的燃气量,以保证送水温度不变,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3.3 改进电气系统
3.3.3.1 更新变压器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节能的变压器也越来越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经贸大学可以逐步考虑更换成节能环保变压器产品S11系列。
3.3.3.2 加装照明节电器在各功能区加装适当的照明节电器,通过调压、稳压等节电措施,从电源侧实现照明节能。
3.3.3.3 更换节能灯逐步淘汰旧日光灯,并逐步更换成较好的节能灯。
3.3.3.4 空调节电器外经贸大学的大部分楼采用分体空调,应该采用空调节电保护器,实现空调节电的目标。
3.3.3.5 电机节电器应该在锅炉房的电机上加安专用节电器,实现动力节电的目标。
3.3.4 设备维护大修①中水回用系统。目前,全校大部分冲厕和浇灌用水都是由中水站提供,经过三年的使用,效率也大幅下降,设备损耗严重,应尽快大修 ,确保中水项目的正常运行。②配电室改造维护。学校的第一分配室及原金融配电已使用了近30年,设备及线路老化现象严重,存在重大用电安全隐患,应进行更换。
4结束语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节约型校园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一个绿色生态型和资源节约型校园已是大势所趋。总结近几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节约型校园,在为国家节约大量能源,产生巨大节约环保效益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学校办学费用的支出,更能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的良好习惯,因此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注释:①1公斤煤发热量为5,600大卡,1立方米天然气为8,300大卡;1吨煤价格240元左右,1立方米天然气为夏季1.9元(2007年1月已统一上涨至2.05元)、冬季1.8元(2007年1月已统一上涨至1.95元)。
参考文献:
[1]高沛峻.中国高校节能和节约型校园建设[J].建设科技,2008,(15).
[2]桂毅.高校节能工作的价值及其途径的探索[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夏春燕,罗秀山.高校节能降耗工作的研究[J].节能与环保,2007,(9).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并配合市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开展节能执法检查的工作要求,财经工委会同城建环保工委,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对本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7月中旬,课题组专题讨论并制定了调研方案。7月下旬,*副主任带队走访区经委,并召开区发改委、经委、科委、建交委、财政局、环保局、房地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负责人的座谈会,了解本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情况。8月上中旬,走访了*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单位,实地察看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设施改造情况。8月下旬,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视察宜家家居、*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龙华水质净化厂,听取了区经委、区环保局、区机管局和三家被视察企业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来加以落实,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本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责任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推进、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方案。20*年初成立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区经委下设节能办,形成了由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组成的产业节能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制订《*区产业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010年)》、《*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区能源统计实施方案》等配套规划和制度,明确总体思路和政策导向,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
(二)抓住重点环节,深化重点监管。在加强能源统计、摸清能耗底数的基础上,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和500吨标煤或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等能耗大户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重点服务。以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我区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目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漕河泾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高校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等专项整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三)吸引市场参与,探索“2+*”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利用*区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节能服务中心、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市区、区院“2+*”的节能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能单位做好节能计划和项目建设,试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快结构调整,增强推进实效。结合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低能耗、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对地区增加值的贡献,重点锁定污染严重、高耗低效、限制淘汰类的行业和企业,控制高耗能企业及项目享用资源和能源,“十一五”期间纳入计划调整的高能耗企业约30家。重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和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批项目,核能耗”,新建建筑执行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既有住宅结合旧小区平改坡工程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将创建节约型工地、施工现场节能降耗纳入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监管考核内容。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通过环保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新项目设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促进落后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领域的示范性应用项目,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对*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的“军团菌的源头治理及其监控”等4项涉及生化环保工艺、环保设施自控和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项目财政支持362万元,并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00万元,体现了政策资金的放大效应。在创新资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计划项目中,每年以不低于10%的立项比例,支持能源循环利用、清洁和新能源及环保、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
(六)普及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意识。通过报刊、有线台等新闻媒体,改版*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网站,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开展“机关节能,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发挥区级机关的表率作用。开展学校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打造*绿色教育品牌。利用“五进社区五到家”社区平台,向全区30多万户居民发放百姓手册,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开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20*年我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5.65万吨标煤,单位增加值能耗0.3*吨标煤/万元,下降4.49%;SO2年排放总量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为到2010年底控制在904吨/年以内,我区则提出要控制在500吨/年以内,截至20*年末,已控制在631吨/年以内;截污纳管率区“十一五”规划目标从期初的92.5%提高到95%,截至20*年末已达到94.1%。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任务依然艰巨。大型企业迁移导致GDP骤降,增加了单位能耗指标的压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总量虽见效显著,但涉及人员、场地等因素,矛盾突现。楼宇经济发展较快,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导致管理部门控制能耗缺乏抓手。区域内河道众多,局部污染仍存在,污水处理厂家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截污纳管率的指标完成与居民实际满意度仍有差距。
(二)能源统计初具体系,基础仍待夯实。能源统计体系虽已建立,但数据准确性、前后可比性等仍有待完善。*区域范围大,企业分散,目前重点跟踪企业仅占区域总能耗的42%,不可控因素仍较多,且受人力、财力限制,扩大监控范围难度较大。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虽已制定,但制约措施的实效还有待提升。
(三)财政政策显现效应,配套尚需完善。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侧重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节能产品及生产企业数量不少,产品目录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权威标准,且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扶持偏重于资金的直接支持,财税政策、价格体制、示范激励等综合效应的体现不够明显。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工作尚需加强。
(四)全民意识有所增强,践行动力不足。节能减排成功企业的经验推广尚不到位,部分企业过分看重当前利润和成本投入,缺乏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党政机关节能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居民群众更看重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未能更多地付诸行动。
三、几点建议
(一)聚焦世博主题,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性。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正视整治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努力使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居民更加满意。加快田林和吴中泵站、蒲汇塘水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南线干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如期竣工。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认识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宣传和使用节能产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健全法规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统计评价体系,执行能耗报告制度,拓宽监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动态监管网络和考核评审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深入调研,配合市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政策法规,研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增量的控制办法,切实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法规缺失和体制障碍,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三)合理规划布局,提高节能减排的绩效性。坚持节能减排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按照“十一五“规划,知难而上,有序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培育中介组织,依托专业力量,聚焦示范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打造信息平台,畅通供需渠道,组织经验交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升实效。加大政府采购向节能减排倾斜的力度,率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
(四)完善政策体系,调动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制定完善区节能减排扶持政策,重点研究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激励方式和受益范围的合理界定,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的科学评价,加大对重点扶持领域、项目、产品和单位的倾斜力度,并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资金的引领效应。加强市区联动,积极向市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多领域、大范围地实施节能成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方案。20*年初成立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区经委下设节能办,形成了由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组成的产业节能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制订《*区产业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010年)》、《*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区能源统计实施方案》等配套规划和制度,明确总体思路和政策导向,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
(二)抓住重点环节,深化重点监管。在加强能源统计、摸清能耗底数的基础上,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和500吨标煤或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等能耗大户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重点服务。以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我区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目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漕河泾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高校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等专项整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三)吸引市场参与,探索“2+X”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利用*区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节能服务中心、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市区、区院“2+X”的节能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能单位做好节能计划和项目建设,试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快结构调整,增强推进实效。结合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低能耗、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对地区增加值的贡献,重点锁定污染严重、高耗低效、限制淘汰类的行业和企业,控制高耗能企业及项目享用资源和能源,“十一五”期间纳入计划调整的高能耗企业约30家。重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和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批项目,核能耗”,新建建筑执行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既有住宅结合旧小区平改坡工程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将创建节约型工地、施工现场节能降耗纳入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监管考核内容。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通过环保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新项目设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促进落后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领域的示范性应用项目,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对*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的“军团菌的源头治理及其监控”等4项涉及生化环保工艺、环保设施自控和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项目财政支持362万元,并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00万元,体现了政策资金的放大效应。在创新资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计划项目中,每年以不低于10%的立项比例,支持能源循环利用、清洁和新能源及环保、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
(六)普及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意识。通过报刊、有线台等新闻媒体,改版*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网站,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开展“机关节能,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发挥区级机关的表率作用。开展学校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打造*绿色教育品牌。利用“五进社区五到家”社区平台,向全区30多万户居民发放百姓手册,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开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20*年我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5.65万吨标煤,单位增加值能耗0.3*吨标煤/万元,下降4.49%;SO2年排放总量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为到2010年底控制在904吨/年以内,我区则提出要控制在500吨/年以内,截至20*年末,已控制在631吨/年以内;截污纳管率区“十一五”规划目标从期初的92.5%提高到95%,截至20*年末已达到94.1%。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任务依然艰巨。大型企业迁移导致GDP骤降,增加了单位能耗指标的压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总量虽见效显著,但涉及人员、场地等因素,矛盾突现。楼宇经济发展较快,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导致管理部门控制能耗缺乏抓手。区域内河道众多,局部污染仍存在,污水处理厂家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截污纳管率的指标完成与居民实际满意度仍有差距。
(二)能源统计初具体系,基础仍待夯实。能源统计体系虽已建立,但数据准确性、前后可比性等仍有待完善。*区域范围大,企业分散,目前重点跟踪企业仅占区域总能耗的42%,不可控因素仍较多,且受人力、财力限制,扩大监控范围难度较大。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虽已制定,但制约措施的实效还有待提升。
(三)财政政策显现效应,配套尚需完善。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侧重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节能产品及生产企业数量不少,产品目录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权威标准,且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扶持偏重于资金的直接支持,财税政策、价格体制、示范激励等综合效应的体现不够明显。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工作尚需加强。
(四)全民意识有所增强,践行动力不足。节能减排成功企业的经验推广尚不到位,部分企业过分看重当前利润和成本投入,缺乏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党政机关节能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居民群众更看重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未能更多地付诸行动。
三、几点建议
(一)聚焦世博主题,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性。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正视整治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努力使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居民更加满意。加快田林和吴中泵站、蒲汇塘水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南线干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如期竣工。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认识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宣传和使用节能产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健全法规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统计评价体系,执行能耗报告制度,拓宽监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动态监管网络和考核评审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深入调研,配合市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政策法规,研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增量的控制办法,切实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法规缺失和体制障碍,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三)合理规划布局,提高节能减排的绩效性。坚持节能减排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按照“十一五“规划,知难而上,有序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培育中介组织,依托专业力量,聚焦示范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打造信息平台,畅通供需渠道,组织经验交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升实效。加大政府采购向节能减排倾斜的力度,率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
(四)完善政策体系,调动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制定完善区节能减排扶持政策,重点研究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激励方式和受益范围的合理界定,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的科学评价,加大对重点扶持领域、项目、产品和单位的倾斜力度,并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资金的引领效应。加强市区联动,积极向市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多领域、大范围地实施节能成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以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为支撑,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目标考核,确保完成 年节能减排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三、保证措施
(一)强化重点耗能企业管理
结合企业实际,今年继续将重点耗能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开展高耗能工业企业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对我县重点耗能大户,逐户落实节能目标,并与企业签定节能降耗责任状,制定严格的监测和考核体系,将节能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落实到各企业,由节能降耗领导小组每季度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督察,以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对未完成年度目标的企业,项目主管部门暂停其新上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不允许向国家推荐国债资金支持项目,取消年度各项奖励政策及荣誉评选资格。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局、统计局
(二)加大污染物减排管理力度
全面完成项目建设。控制工业污染源,辖区内国家控制重点污染源— 县宏业供热公司,必需装置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要在 年 月 日前通过数据有效性审核和验收后,与省、市监控平网,确保参数齐全、数据准确、传输稳定,完成十一五”环保规划》工业治理项目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控制农村农业污染源,年底前完成 县东盛商品猪集约化养殖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的污染治理及 县大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年处理5000吨粪便资源利用项目。所有重点污染源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需稳定达标运行,落实各项减排监测体系能力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全县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监察系数分别达到1.6%和1.0%污水处置厂污水处置率不低于50%青龙河、珠子河入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规范》二类水体要求。
责任单位:县环境维护局
(三)强化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局、环境维护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推广一批节能环保产品
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继续落实国家发展散装水泥政策。杜绝“禁现”区域内建筑工地现场搅拌混凝土现象的发生。开展公共建筑节能试点,探索推广使用地源热泵等节能产品。继续做好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工作,推广范围包括城乡居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大宗用户。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局、科技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教育局、卫生局、政府办
(五)抓好其他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全面推进农村、建筑房产、交通运输、商业和民用、公共机构等五个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抓好工业节能减排的同时。
带动4个村屯,农村领域:投资200万元建设大型秸杆燃气站一座。投资50万元建设太阳能热水器和秸杆气化炉各200个,力争“十一五”末前,全县建成农村沼气池2000个。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农业和畜牧业局
推广应用新型墙体资料,建筑房产领域:巩固禁止使用粘土烧结砖成果。力争年底前建设完成 县 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年产20万立方米新型墙体资料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大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规范执行力度,加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全面实施“暖房子”工程。
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交通运输领域:继续淘汰老旧汽车。积极推广汽车加气。
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建议低碳消费。商业和民用领域: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灯、绿色空调等节能产品。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商务和粮食局
做好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工作。公共机构领域:抓好公共机构水、电、油、气的节能管理。
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公室
(六)全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各项工作
确保项目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三是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资源定价、财政和税费、地方环境规范、统计核算等相关配套政策。四是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组织相关人员考察学习其他试点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一是做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调度管理。为我县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提供参考。五是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树立一批示范典型。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吨标煤/万元,同比上升5.96
%。与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0.99%的目标相差甚远,余下来的时间,我区为确保达到全年能耗预定的目标,将采取断然措施,甚至不惜牺牲一点gdp也要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以来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浈江区单位gdp能耗为1.2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5.024%,下降8.50%,下降4.81%,下降4.93%,至我区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进度累计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106.02%,超额完成四年计划进度
26.02个百分点。
6月30日止,我区单位gdp能耗1.082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上升5.96%,未能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二、国发[]12号文件落实情况
一、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我区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成立了浈江区节能降耗领导工作小组,由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制定了《浈江区节能预警调控方案》,与3家全区用能大户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区“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与否是衡量全区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具有一票否决领导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区政府向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衡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区的社会形象。当前,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以来,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今年以来,由于我区企业呈现金融危机以后的高速恢复增长,大多数企业用能也随之恢复增长等原因,能耗不降反升,为完成今年的节能目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节能降耗工作,特别是今年,多次召开会议想方设法降低能耗,确保完成我区节能降耗目标。我区各镇、各部门、各企业将充分认识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一定会果断采取强有力、见效快的政策措施,打好节能攻坚战,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组织开展了对全区9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及“十一五”目标完成进度的评价考核,公开考核结果,落实奖惩措施,加大问责力度。及时了全区和重点耗能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以及上半年全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我区按照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的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组织开展本地区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进行责任追究。到“十一五”末,要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未完成任务的各镇、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分。
三、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我区没有淘汰落后产能的职能,也没有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标和任务,但我区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开展这项工作,关闭了黄岗水泥厂。
四、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区投资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今年内不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对违规在建项目,有关部门要责令停止建设,建议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要责令停止生产,建议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建议有关部门要停止供电供水。落实限制“两高”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两高”产品出口。
五、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由于区财政资金十分紧张,我区对区内重点节能项目积极申请扶持资金。重点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浈江区已把节能减排指标落实到具体项目,节能专项资金要向能直接形成节能能力的项目倾斜。我区在6月中旬前出台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对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给予支持。
六、切实加强用能管理。我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高耗能产品产量等情况的跟踪监测,加强我区公共机构节能监察。
七、强化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管理。我区突出抓好9家企业节能行动,公告考核结果,强化目标责任,加强用能管理。
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我区加强对冶金、铸钢、化工、水泥、建材等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到底,我区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以上,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活动,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指标要在去年基础上降低5%。加强流通服
务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九、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我区根据《韶关市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大力实施节能技术的推广。在我区道路照明、公共场所、公共机构全部淘汰低效照明产品。落实区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动态管理。
十、完善节能经济政策。我区没有这方面的职能,但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省、市有关节能各项政策。
十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8月组织了对广东东明股份有限公司节能灯、韶关市金三江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烘干设备节能情况、韶关市锦德峰实业有限公司的节能非晶合金变压器项目、韶关市金微厨具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节能减排燃烧器等企业有关项目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检查。区级政府要组织开展节能专项督察,严肃查处违规乱上“两高”项目、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滞后、减排设施不正常运行及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彻底清理对高耗能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电价优惠政策,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重点案件要挂牌督办,对有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浈江区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对韶冶、韶铸等重点用能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严肃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用能等问题,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区发改局、经信局、建设局开展对浈江区酒店、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以及城市景观过度照明检查。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发挥职工监督作用,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
十三、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我区举办了“全国节能周”宣传活动,7月组织企业进行节能学习和培训。这些活动、学习和培训,加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情况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组织开展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在企业、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广泛深入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推介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理念,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新闻媒体要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在重要栏目、重要时段、重要版面跟踪报道各地区落实本通知要求采取的行动,宣传先进经验,曝光反面典型,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
十四、实施节能减排预警调控。我区于9月制定了《浈江区节能预警调控》,做好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和预警预测。浈江区如今年第四季度完成目标有困难,将及时启动预警调控方案。浈江区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人民政府对浈江区节能减排负总责,区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区发展改革委加强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指导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区经信局做好节能的协调推动工作,区建设局做好减排的协调推动工作,区统计局要加强能源监测和统计。区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对各地区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的督促检查,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三、“十一五”节能预计完成情况
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进度
浈江区单位gdp能耗为1.2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5.024%,下降8.50%,下降4.81%,下降4.93%,至我区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进度累计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106.02%,超额完成四年计划进度26.02个百分点。我区单位gdp能耗为1.021吨标煤/万元,预计能完成能耗下降0.99%目标,即我区单位gdp能耗为1.082吨标煤/万元,也能完成“十一五”规划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
四、下半年拟采取的节能措施
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对重点产业的单位能耗限额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有关规定,对达不到标准的要限期整改。逾期不治理或达不到治理要求,情节严重的,由区经信局和发改局提出意见,区政府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或依法予以关闭。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区重点监控的9家重点耗能企业(即中金岭南、活力股份、市自来水公司、力拓民爆、市烟叶复烤、水玻璃厂、浪奇、华兴水泥、韶铸)严格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构,认真贯彻国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发挥节能主体作用,调动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加强节能基础管理,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健全节能管理体系,完善用能节能制度,编制节能规划,制定节能目标,层层分解和考核。年销售收入达到2500万元的企业要定期向区发改局、经信局、统计局报告能源利用情况。区经信局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规划、建设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设计、施工使用各环节的节能,新建住宅和公共建设在设计和建造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优先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设备,提高保温隔热性能,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积极推动建筑的节能改造。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逐步禁止使用实心页岩砖、水泥砖,推广使用粉煤灰砖、工业废渣制砖和空心砖。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城管、旅游等部门要在公用设施、城市道路照明中增加高效光源的使用比例,限制使用高压汞灯,禁用白炽灯。在宾馆、商厦、
体育场馆、居民住宅中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和空调节能技术,引导合理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规划工业园区、机械制造、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莞韶产业转入园区规划建设成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资源整合;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技术、设备和产品,坚决取缔“五小企业”。对一些规模小、消耗大、污染严重、生产能力低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浪费破坏资源的化工、建材等企业实施差别电价等措施,对已被淘汰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整顿或予以关闭,吊销排污许可证和停止供电,属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和高新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社区服务、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带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积极解决就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生活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茶叶等特色产业,提高工业附加值率,确保经济总量提高,资源消耗下降。
三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大节能资金投入,推进节能技术进步。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自主创新,开展应用先进节能技术。要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节能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节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要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力度。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发展节能服务产业,采取节能专项资金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服务公司、节能中介机构开展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和成果转化,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向节能降耗领域,多渠道争取节能资金扶持。水泥厂要把污染物排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各乡镇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良宽松的环境,以便吸引更多节能资金注入;积极推动和引进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项目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加大能耗技改力度。
一、国家出台政策法规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
据介绍,国资委已与央企、地方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对超额完成目标的第二任期央企负责人,总体减排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或者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结合任期考核,给予特殊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企业,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实行扣分处理。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除有关部门依照规定给予处理以外,国资委将在业绩考核中给予降级降分的处理。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今后,国家将出台相关政策,九大措施重拳出击,以解决目前在节能减排问题上遇到的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
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垂范。今年全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灯。
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说,当前,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焦点,抓住当前技术突破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节能减排道路,对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他指出,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更需要在体制、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系统推进。他强调,第一要增强共识,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第二要把资源工业和制造业作为节能减排重点;第三要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举措;第四要把创新驱动作为节能减排的根本动力。
二、各大企业、行业要身体例行当好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国务院总理在日前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一定要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众所周知,石油和化工行业不仅是耗能大户,也是排污大户。因此节能减排对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形式严峻,国家已经将节能减排工作摆上到了突出地位。在推广节能减排工作当中,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仍面临较大的困难。
首先,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抑制难度大。近几年来,氮肥、纯碱、烧碱、电石、黄磷等行业的投资增长均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致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同时由于调控机制不力和地方保护等原因,致使国家产业政策不能得到贯彻落实,扭转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的势头难度很大。其次,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严重滞后。目前,行业的能耗和产排污统计办法很不健全。有的是十多年前制订的,已不适应当前行业的需要;有的根本没有标准,需要立即研究制订。另外,节能减排的统计和管理队伍十分薄弱,许多企业没有专职的能源和环保管理人员,即使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也有很多需要各行业协会帮助核实。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各大企业、行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
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三、落实节能减排需要全民参与,全民行动
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抓起。由于个体的认识不足或者忽视,致使一个水、电等白白的浪费掉、汽车无情地冒着黑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环境的恶化,已经所带来的危害,而是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问题离自己很遥远,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费自己的钱财,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殊不知,水、电、气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资源,现在的浪费,就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隐患。因此,节能减排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
大家下午好!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安排部署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首先,我代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政府节能办,对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以及6家在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的企业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通报一下去年全省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情况,并就做好今年推广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多措并举,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作为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全省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22.1%,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是国家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省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成效显著。2011年,国家下达我省50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实际推广高效照明产品741万只,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推广任务。按中标价格销售总额达7323万元,落实中央财政补贴3496万元,年可实现节电7.75亿千瓦时,节省电费4.57亿元,减排二氧化碳77.5万吨。“十一五”以来,累计推广节能灯1950万支,落实财政补贴资金7926万元,累计年可节电20.4亿千瓦时,经济和环境效益非常显著。
二是部署周密。召开了“全省2011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新闻会”,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重点选择照明产品使用集中,需求量大的电子、纺织等工矿企业和商场、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大宗用户,以及推广效率高、易于组织的大型居民社区和农村地区进行推广。根据各市的需求调查,将推广任务落实到各市,提出了工作要求,各级节能主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力地保障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监管有力。定期调度各市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进展情况,增强各市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时解决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了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向全省公开了举报电话,对弄虚作假等行为,一经核实,严肃处理。加强后期核查和监管,确保高效照明产品真正安装到位,确保用户得到实惠。将推广高效照明产品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各市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年底进行考核。
四是形式多样。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重点向农村倾斜,开展了“创建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示范村”活动,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累计在全省农村地区创建了1260个示范村,推广应用节能灯780余万支,落实国家财政补贴2418万元,为农民节省电费2.23亿元。在让农民享受到优惠政策的同时,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节能减排意识。
五是产业推动。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效照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抓住国家实施节能灯推广补贴的机遇,大力培育高效照明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效照明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37%,利税1.51亿元,增长33%,涌现出烟台红壹佰照明、浪潮光电、金晖光电、佛都照明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烟台红壹佰公司两次入围国家节能灯推广补贴目录。全省高效照明产品企业获得“节字标”证书42张。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艰苦努力,也得益于广大企业和新闻单位的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对大家多年来给予全省节能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再接再厉,确保完成2012年推广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节能工作的重要一年。上半年,全省万元GDP能耗降低2.56%,与全年降低3.66%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市节能目标完成没有达到进度要求,全省节能形势非常严峻。各市要把推广节能灯作为深入推进节能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摆上突出位置,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抓好落实,牢牢把握这个机遇,总结以往推广经验,查找薄弱环节,强化措施,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给我省的推广任务,用足用好国家财政补贴优惠政策,推动我省高效照明产业发展,为完成今年和“十一五”节能目标、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做出贡献。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以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是国家采取的重要节能惠民政策,今年继续开展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工作,下达我省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量是600万只,比去年增长了20%。当前离年底仅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了,而且国家推广节能灯工作已经实施了三年,一些大宗用户已经普及,推广的难度越来越大,完成推广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从前几年推广情况看,大多数地区对推广工作是高度重视的,能够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切实把推广高效照明产品作为节能减排的一项标志性工作来抓,抓得细,抓得实,抓得好。今年,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要继续发扬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精神,深入摸底调查,做好宣传发动,制定工作方案,指定专人负责,落实目标任务。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要按照本地区承担的推广任务量和具体调查统计情况,会同财政部门认真制定具体的推广实施方案,在9月8日前报省经信委、财政厅备案,并根据方案组织开展本地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和财政补贴资金申请工作。
(二)创新工作机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的最终受益人是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各地要完善推广配套办法,创新推广机制,提高推广效果,使尽可能多的用户享受到国家财政补贴政策,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完成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省里把600万只的推广任务,依据各市人口、城乡发展水平和用电量情况,以及各市上报的需求数量等,分配到全省17个市。鉴于各县市区工作基础不同,需求量存在差异,建议各市不一定把推广任务再分到各个县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中标企业的积极性,运用相关销售网络和信息平台,从照明产品更换数量相对集中的机械、化工、纺织等工矿企业,以及商场、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重点领域着手,选择大宗用户、大型居民社区和行政村,集中采购,集中安装。要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通过替换在用的低效照明产品,让农民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增强广大农民节能减排意识,带动农业节能减排,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有条件的市可以制定具体配套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在确保规范操作的前提下,精简操作程序,加快推广进度,提高效率,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省里将继续把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情况纳入年度和“十二五”节能目标考核内容,统一对各市进行考核。
(三)加大向公益性单位的推广力度。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补贴活动归根到底是一项惠民工程。要切实做到惠民及民,发挥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的公益示范作用。“十一五”期间,我省成功开展“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示范村”创建活动,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今年,各市要进一步加大向学校、社区、敬老院、福利院等公益性单位的推广力度,深入开展绿色照明产品进学校、进社区、进敬老院、进福利院等活动,创建一批高效照明产品示范单位,引导这些单位加快淘汰高耗电白炽灯。以丰富多彩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扩大节能灯推广工作的惠及面和影响力。省里将及时总结各市的典型做法,对成效明显的进行表彰奖励,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局面。
(四)加强协调配合。各市节能主管部门在推广工作中,要加强组织协调,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形成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效果。要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合作,借助政府力量的推动,共同做好推广工作。要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与中标企业和用户沟通,搭建服务平台,帮助中标企业和用户协调解决推广工作中的关键问题,确保推广工作顺利开展。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配合、支持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协调教育、建设、交通、卫生、国资、旅游、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参与推广活动,力争在11月中旬以前完成今年推广任务。要做好废旧灯具回收工作,防止乱丢乱弃,污染环境。
(五)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的责任主体,承担我省今年推广任务的中标企业均是业内知名企业,有着较好的产品信誉和较高的行业声誉。希望中标企业积极配合相关市节能和财政部门制订实施方案,为大宗用户提供必要的改造方案和技术支持,保证产品及时安装到位,确保安装的产品质量与投标产品一样,销售价格与中标协议价格扣除财政补贴后的价格一样,上报的安装数量与实际安装数量一样,售后服务与投标承诺一样,并帮助居民用户不仅算初始投资帐,还应算运行成本帐和环境效益帐,提高消费者节能减排意识。企业要特别注重对经销、人员的培训,以服务用户为宗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中标企业之间也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六)切实搞好督促检查。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后期核查和监管,国家将组织力量对推广情况进行抽查,确定高效照明产品安装到位后,企业才能申领到补贴资金。各市要加强督促,保证进度,按照省实施方案的进度要求,逐项落实,确保高效照明产品安装到位,推广任务落实到位。各市节能办要与财政部门一起,加强对推广工作的监管,确保推广工作流程公开、透明,确保执行国家政策不变形、不走样。各市和中标企业要及时将推广进度情况报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省里将适时对各市推广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抽查。为加强社会监督,我们继续面向全省公开举报电话,举报一经核实,我们将在全省通报批评,并采取相应处罚措施。
关键词: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
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如何实现这一节能减排战略目标?2016年7月中旬上海环境院董事长张益为此提出了“十大绿色主题”概念,包括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减排、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本文认为,要贯彻落实提出的节能减排战略目标,除了实施“十大绿色主题”计划外,还应加强对节能减排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1 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1.1 社会舆论因素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非常大的资源环境作为代价。从河流湖泊到海洋,从土壤到湿地到空气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都产生了较大的威胁。
近年来,大气污染的治理、水资源的保护、土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新能源突围等问题作为被公众热切关注的话题屡屡在各种两会中被普遍提及。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农化企业都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威胁到了人们的生产居住环境,农化企业的整治革新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2 环境污染因素
我国农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只着眼于短期发展,如果对“三废”的处理不能及时落实,农化企业的发展必将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毁灭性伤害。这些都是盲目追求高规模经济利益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对我国的环境污染转嫁也不容忽视。
1.3 企业因素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三大“绊脚石”。其一,经济效益低下。其二,技术升级难度高。其三,政策短板。迫于新常态下对经济下行的担忧,我国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还仅限于国务院文书,没有真正意义上上升到法律层面,缺少一定的强制约束力。
1.4 地方政府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以此明确环保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环境保护指导方针。换而言之,缺少一个有效的“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
2 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
2.1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基石。可行性原则又分为技术可行性原则、政策可行性原则和经济可行性原则。技术可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对技术的要求,即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相关应用技术的保证,当前可应用的技术能够支持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2.2 公开透明原则
公开透明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总导向。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公开透明原则保证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切实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公开透明原则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利于维护和稳定和谐的官民关系,有利于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率,对构建“绿色社会,和谐中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3 数据化原则
数据化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必须用事实说话,规避主观评价的盲目性,研究客观数据,使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有据可循。以往政府的节能减排工作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数据的支撑,能以考核工作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节能减排的实际进度。
2.4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内在要求。可比性原则是衡量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动态规律的保证,是数据化分析的关键。没有比较价值的数据是无效数据,可比性原则可以剔除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无效数据,使得节能减排过程中少做甚至不做无用功。
2.5 “两手抓”原则
“两手抓”原则是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根本战略。“两手抓”原则为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了一个整体性框架,将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政府评企业,根据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对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审核,二是,监察部门评企业,根据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以及附近居民的反馈,对政府节能减排相关负责人进行业绩考核,对工作业绩不合格的相关负责人及负责小组进行批评教育,工作懈怠情况尤为严重的进行公示批评、停职察看。“两手抓”原则对维持和巩固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层层监督、步步落实。
2.6 “专项专管”原则
“专项专管”原则是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基本方针。“专项专管”原则主要体现在,设立节能减排管理专设机构分管节能减排监察部门,使节能减排监察独立于政府节能减排工作之外,属于政府外部监督。
3 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综合评价管理体系
综合评价管理体系是在基本原则的框架下,就各项基本因素分析概念化建立的一种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节能减排评价体系能够有序化,能够在有关部门搭建的平台中落到实处,对节能减排的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
3.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建立的一种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效益B、污染程度P、综合能耗E、生态补偿C四大指标为节能减排管理体系中的监测提供数据依据,简称BPEC评价模型(见表1)。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评价管理体系中对监测数据的要求。如果说综合评价管理体系是一个框架,那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整个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精神支柱。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BPEC指数越高,代表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越好,且与企业经营的协调性也较好;反之,代表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越差,且与企业经营的协调性也较差。
表1中各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表1中评价系数α的测定(YAAHP 分析):
①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② 数据
③ 测定结果
即,由上述yaaph分析结果可得:
a1=0.3289;a2=0.2891;a3=0.2080;a4=0.1740
4 企业节能减排路径评价之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从分析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的因素分析、建立相关评价指标、完善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对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进行了全面剖析。如何更好地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居民、监察部门等各方的努力,应该重点关注企业是否能完善节能减排目标管理体系。对此,有以下对策:
(一)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合理利用能源,坚持节约优先,突出节能减排工作的地位.
(二)企业要积极开发、引进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对现有设备和技术进行完善,用信息化手段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继续推动企业设备IP化,建立工业耗能和污染物在线检测平台。
(三)相关部门做好职工岗位培训,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增强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推广节能减排的好方法。
(四)企业可以建立节能减排分析例会制度,按季度召开例会,对照年度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计划,总结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查找问题所在,研究制定改善措施。
(五)贯彻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符合本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管理的实施细则。
(六)企业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的年终考核评比,对节能减排岗位责任不清、工作开展不力、制度不落实、能耗超过定额、浪费资源严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七)政府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切实落实好新环保法,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项目管理,加速高耗能、污染排放量大、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的淘汰。
(八)政府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和“新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加快西部的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实现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同时发挥西部的地区优势,利用好风能发电、水能发电。
(九)环境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和企业做好交流和沟通的工作,以批复的要求为依据,监察地表水的水文状况,控制质量和污染程度,做好巡视工作,提高预警功能和高效性,同时时刻做好相关记录,将监控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对比,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十)作为社会公民,监督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发现企业严重大量排污时,要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协助监管部门的采访调查。监管部门对认真大力协助部门工作的群众可给予相应地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