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范文

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

第1篇: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范文

构建符合首都特点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研制了北京市小学生、初中生、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作为全市推进的指导性文件;形成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体系,突出描述性评价语言运用;构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体系,特别重视发挥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作用;呈现学生本人、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社会机构人员参与的多主体评价体系,学生本人是主要的行为记录者和评价者;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分别研发初中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小学生评价手册,供北京市所有中小学生使用。

市、区(县)、校级层面的主要推进举措

1.市级层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举措

基本形成了市、区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指挥协调,市、区县两级教育科研部门专业支撑,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组织实施和管理、全体学生和家长参与的组织管理机制;组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市培训,区县教委、信息管理人员、学校领导、教务人员、德育主任、教学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代表、任课教师代表等参加培训;分别研制了小学生、初中生、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手册,加强对实践的专业引领和支持;构建评先表彰激励机制,实施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挖掘区县、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新举措,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调研指导、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方式,积累经验、把握现状、发现问题,实现稳步推进。

2.区(县)级层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举措

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织机构保障体系,部分区县教委要求学校提出制度管理和保障具体实施意见,如顺义区采用区、校、班三级管理体制共同推进;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控指导机制,部分区县教委将评价纳入到教育督导,每三年对全区此项工作进行督导,如通州区建立“理念认同与过程支撑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分层负责与信息沟通相结合”的监控机制、“重点指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基地校辐射引领机制、“搭建平台与整合组织相结合”经验共享机制等;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专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或者专题研究方式重点探索,以点带面,如房山区开展学业评价专题、评语词频分析等研究,公布系列研究专题由学校选择并纳入区“十二五”课题申报规划。

3.学校层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举措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领导,多数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干部、教学干部为副组长,各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监控调整。

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如班主任、任课教师学习领会评价的核心思想,明确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人员、评价时间等系列问题;家长知道应该评价什么,提高家长思想认识,理解和支持评价工作;学生学习和理解评价内容及其要求,掌握评价方法和技巧。

开展富有特色的以校为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如北京育才学校探索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索班级管理层面借助导师制、班主任牵头协调等推进策略。

将评价内容与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班级建设、校外教育等相结合,将评价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如大兴第二小学将感恩、合作、诚信、责任、包容、快乐作为评价内容并分年级实施。

开展丰富活动为评价搭建平台,把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环保活动、读书活动等大型活动,为评价积累了更多真实资料信息,提高了评价的实效性和真实性,如大兴第二小学通过举办科技节评选“科技小明星”,读书节评选“读书小状元”,体育节评选“最佳投篮手”“运动健将”等。

对评价中的难点和重点做系统研究,如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的“小学生作业评价”,研究形成了作业总量监控体系、评价方法和方式有了“微创新”,对作业内容进行改革,初步建立学校作业评价监控体系;北京市赵登禹学校的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增加了教师学科诊断评语、期末总结及素质评价的自评和他评、不同阶段的学习成绩表等内容;通州三中探索了综合素质评价服务班级自主管理研究,细化“六大维度”并使电子平台成为班级管理的有效工具。

推进成效

第一,引导各级教育管理者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带动学校管理、教育模式、学生活动等一系列改革,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的教育合力明显增强。

第二,构建了具有首都特点的、较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电子平台、组织领导管理模式等),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可行提供根本保障。

第三,率先建立了“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形成了《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翔实、客观的定量和定性依据。

第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并不断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行为表现,不断地获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信息,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促进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第五,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发展。教师逐步转变评价意识,学会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们认识到“我们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简单的结论或与他人比较,而是通过评价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形成并完善自身的素养,使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并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第2篇: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范文

一、新医改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重要价值

当前我国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深化医疗改革,在医院整体发展中,档案管理是最为核心的部分,主要作用是记录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并且要保证所记录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有效性,通过这些信息能够推动医院的改革发展,促进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在新医改环境下进行医院档案管理,其重要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反映医院发展进程的各个阶段。医院档案其实也是医院发展的一面镜子,将医院发展期间所有事件、数据进行记录。医院内部档案通常是体现其发展过程的最好证据,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可以针对性的发现医院各个时期事件,补充遗漏部分,制定符合医院发展实际情况的改革方案,从而快速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第二,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料。医院档案资料是非常丰厚的文化财产,其中记录了医院多年发展历程中积累的史料,不管是经过了历史积淀的老牌医院,还是新创立的医院,档案都是教科研的重要资料,也是组织宣教活动的内容,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导向性的作用。针对广大人民群众,档案也是其了解医院的名片,对医院进行判断。针对医院内部职工,通过档案也有助于其掌握医院形成的历史格局,利用资料、照片等信息,可以让职工形成内心的荣誉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鼓励力量。然而,因为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存在一些不足,所以也间接提高了档案资料的价值,若其发生破损和丢失,便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因此在新医改环境下,对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是保证档案管理时效性的重要举措。

二、医院档案管理存在不足

(一)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缺失

在医院的档案中,记录了一些医院的关键信息,这些信息也为医院实现现代化改革、开展医疗管理提供了重要渠道,经过了新医改之后,医院便会实现档案信息管理一体化,从而加快转变成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2]。但是个别医院内部的档案管理人员因为对本质工作认识不深入,实际工作期间依然采用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使档案管理有失科学性,另一方面则对新医改环境下,医院信息的使用造成了限制,使医院档案管理变革面临思想层面的阻碍。

(二)医院档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践行新医疗管理举措,其目的在于更好的发挥社会福利机构作用,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优化。然而基于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医院档案管理机制内容还有待完善,医院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集中管理的方式来实现,因为管理信息涉及内容非常杂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过于随意,从而直接使档案信息混乱。其一,医院中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大难度,在管理期间甚至还存在一些信息丢失现象,影响了工作人员未来发展;其二,医院内部患者的档案信息保留时间缺乏统一的规定,导致后续工作面临问题。

(三)缺乏先进技术作为支撑

现阶段,医院在进行档案管理时,依然有个别医院使用传统模式,以纸质档案记录信息,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档案信息归类、查找等一系列工作效率低,同时也对医院档案管理造成了很大影响。另外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是,医院在新医改的要求下,已经开始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但是医院中档案信息量比较大,无法在一时之间完成,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还停留在半自动化时期。同时,医院内部在进行档案管理期间,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动化管理范围存在局限性,即大城市应用较多,而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或者乡镇地区还是没有实现全自动化管理,严重阻碍了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新医改环境下改进医院档案管理的做法

(一)积极改变档案管理人员认知

当前阶段,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正处于不断优化过程中,特别是在新医改的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一体化,有利于突破城乡医疗信息在管理方面存在的界限。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在实际工作期间,将自身管理观念中转变,深入认识档案管理工作,明确其对于医院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如,结合医院当前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档案管理信息发展方案,再融合新医改中对于医院档案管理的规定,比较城乡信息管理系统规划预算,让医生能够掌握全面的患者病理资料,为医院内部的财务支出管理输送完整的经济报销信息,在医院档案管理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医院档案管理机制进行优化

现如今我国医疗事业已经进入全面管理结改革时期,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信息管理与医院档案管理体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3]。其一,档案管理机制的优化,需要有畅通的信息管理流程作为支持,医院内部的管理人员要按照新医改中关于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将档案管理中需要完善之处进行优化。以某市医院为例,该医院为了践行新医改要求,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了优化和创新,重点对信息管理流程进行了改善,实现了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其二,建立完善的医院档案管理机制,结合医院长期发展实际情况,组建体现实际意义的档案管理机制。例如某市医院在践行新医改相关规定期间,为了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和病患信息杂乱无序现象进行解决,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转变为行政管理部门中的工作环节,患者档案管理则真正实施整体信息管理,从而真正突出了信息管理的有序化,也对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提供了舒缓的渠道。

(三)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无缝对接

对于新医疗改革而言,只有实现了档案管理一体化和信息化,才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可以将现如今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档案管理落后的现象予以解决。针对这一现象,政府部门也可以为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并且展开城市与乡村医院之间的互动就医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保证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均衡。为了加快践行新医改的目标,可以在医疗改革过程中,组建以农村、城市医院为核心的档案对接举措,对医院档案管理架构进行完善,将以往手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诸多不足进行完善,比如城市、农村档案管理无法实现有效对接,或者信息不完整等现象,通过这些举措全面实现社会医疗管理结构信息完整性的提升。

第3篇: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范文

【关键词】综合干预措施;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the supply chamber pressure steam sterilization after wet pack incidence. Methods: The hospital supply room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interventions since May 2014, compared to the incidence of a wet bag around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1.12% wet bag, wet pack occurr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9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wet bag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s; autoclaving; wet bag incidence;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03-02

医院供应室工作质量是提高整体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压力蒸汽灭菌属供应室常用灭菌方法,临床常采用包内器械清洁度、包装外观及包装干燥度等指标评价无菌包质量。其中,包装干燥度不合格(即湿包)可破坏包装屏障作用,造成微生物入侵,引起二次污染。《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灭菌物品如发生湿包,则一律视为污染[1]。由此可见,控制湿包发生率是供应室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我院供应室自2014年5月起实施综合干预举措,对比实施前后湿包发生率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供应室自2014年5月起实施综合干预举措,选择2014年1月-2014年5月795个无菌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1月806个无菌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湿包发生率。

1.2 综合干预措施

(1)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2]。定期组织供应室工作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以增进其对湿包危害的认识,强化其专业技能。构建湿包登记制度,要求工作人员详细记录湿包程度、部位、放置位置、包装情况、物品种类等内容,每周进行一次分析总结,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2)严格遵循操作流程。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循操作流程,每次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前应彻底排除管道冷凝水、充分预热;完成灭菌后,应及时开放管道排水开关。此外,每天操作前均应常规检查疏水管是否堵塞,每3个月进行一次疏水阀清理。加强与锅炉工作人员联系,以保证蒸汽的质量;在灭菌器与蒸汽进入管道安装水汽分离器,以减低蒸汽含水量。此外,还应定期保养、检修灭菌器,以便保障灭菌器性能。(3)恰当处置待灭菌物品。确保待灭菌物品灭菌前包装达标,清洗后的复杂器械及器械管腔应用95%乙醇或者压力气枪进行干燥。(4)规范包装各类待灭菌物品。待灭菌包的密度、规格、装载方法及重量均是湿包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3]。对于数量多、体积大的器械,应分拆成若干小包装或者采用吸水纸包裹大体积器械包,以减低湿包发生率。无菌包体积不应超过50 cm×30 cm×30cm[4]。分开包装敷料及金属器械,确保包装松紧度适宜,各类弯盘、盆、碗不宜重叠,若重叠需放置吸水纸进行分隔。(5)规范储存无菌物品。将无菌包从灭菌器中取出后,待物品温度降至室温后方可进行移动;储存无菌包的环境要求:清洁、干燥,相对湿度小于70%,温度小于24℃。

1.1 湿包判定原则

以《消毒技术规范》为依据制定湿包判定原则[1],经灭菌处理后的布包及物品,含水量应小于3%,若含水量大于6%,则判定为湿包;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也可视为湿包,(1)无菌包固定化学指示带出现水痕或者消毒包表面有水滴;(2)无菌包内部有水滴;(3)无菌包内存在被吸收的水分(被吸收的水分系指被盒具、器械吸收的局部的、细小的水分,只有打开无菌包接触及检查时才能发现,这部分水通常是通过蒸发及再冷凝过程进入的无菌包)。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两组湿包发生率比较应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湿包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无菌包806个,湿包数9个,湿包发生率为1.12%(9/806);对照组无菌包795个,湿包数31个,湿包发生率为3.90%(31/795);观察组湿包发生率为1.12%,显著低于对照组3.90%(χ2=12.723,P

2.2 湿包部分、特征及原因分析

由于我院灭菌器配置不完善,消毒员为完成每日消毒工作量,往往采取灭菌器过量装载;灭菌包出锅后又很快分发,故综合干预前湿包率较高。对照组及观察组湿包数共40个,其中,处于灭菌柜四壁12个(占30.00%),为整体潮湿,湿包可能原因为无菌包过大或者灭菌器未进行充分预热;处于包与包之间夹层13个(占32.50%),均为单侧浸湿,湿包可能原因为:1)包和包之间无缝隙;2)金属包和敷料包紧贴;3)金属物品之间未应用吸水毛巾;处于灭菌器下层(前1/4)位置8个(占20.00%),均为单侧浸湿,湿包可能原因为滤网中沉积物及纤维堵塞排气孔,冷凝水排出不畅;处于灭菌器上层(后1/4)位置7个(17.50%),均为局部浸湿,湿包可能原因为灭菌前冷凝水排出不彻底,蒸汽质量差等。

3 讨论

医院供应室的职责是根据治疗、诊断及护理需求,对医疗物品及器械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并配备成各类无菌包,其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微粒危害、热源反应密切相关。灭菌物品的质量及安全性更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随临床医学不断发展,灭菌物品的质量逐渐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湿包发生率是无菌包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压力蒸汽灭菌湿包的原因为[5]:在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时,液态的水加热至100℃,形成水蒸气,当水蒸气与灭菌物品接触时冷凝成水,在正常蒸汽灭菌周期里,在灭菌室打开前多数冷凝水就已经排出,余下的冷凝水在开门后排出,若此时冷凝水未完全蒸发,即形成了湿包。

本研究分析发现,灭菌前冷凝水排出不彻底、无菌包过大、灭菌器未进行充分预热、烘干时间不够、包和包之间无缝隙、冷凝水排出不畅等是湿包发生的主要原因。我院供应室自2014年5月起实施综合干预举措,针对临床常见湿包发生原因,施以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严格遵循操作流程、规范包装各类待灭菌物品、规范储存无菌包等举措。结果可知,采用综合干预举措的观察组湿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减低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154-155.

[2]吴佳伟, 周染云, 张莹, 等. 集中供应手术器械灭菌湿包原因分析及对策 [J][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4): 872-873.

[3]任爱芝, 郭柏桦. 运用质量改进提高蒸汽灭菌湿包的管理质量[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18: 073.

第4篇: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有效举措

任何企业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为了实现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转,仍需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尤其是创新经济管理的模式,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面对当下现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保障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应该对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改革,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代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很多的现代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发展生产以及科研方面,因此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缺乏重视程度,导致了各项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一旦出现问题时无法进行有效处理,不仅造成了企业管理的混乱局面,也不能够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使用,最终限制了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1.2企业管理模式相对单一,尤其是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只有建立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对资源进行优化利用,并且对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当下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低,无法对各种经济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共享,最终影响到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部分领导思想观念保守,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程度不高,限制住了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影响到了经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1.3管理人员相对较为匮乏

现代企业在运营的过程当中面临的国际形势也复杂,而且人员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如果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那么很难去应对各种问题,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尤其是部分企业缺乏对培训的重视,导致现有人才的业务水平停滞不前,很难采用创新的观点以及科学的方法来推进经济管理工作,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也比较滞后,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全面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举措分析

面对当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为了实现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因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要进一步创新观念,完善经济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现代企业能够正常的处理生产运营过程当中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建立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人员能够结合制度要求推进各项管理工作。企业在进行经济模式确定时既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也能够及时的借鉴同行企业的一些优秀的管理办法,保证制度的科学和全面性,有效的指导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

2.2要对责任进行细化并且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必须要对一系列的责任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才能够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所在,进而保证了各项管理事业的有效推进,尤其是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保障了工作的效率,也能够全面推进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所以企业应该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对一些优秀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人才以及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所在,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和义务,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2.3要建立网络管理平台

随着我国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现代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也应该建立网络经济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合力,通过在网络管理平台一系列的信息,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对各种数据资料的有效整合,能够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尤其是通过对网络信息平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保证企业的发展方向,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更加具有社会上的竞争力。通过建立网络经济管理平台实现对企业业务、资金的全面管理,即能够实现对企业运行的监督,保证了企业的各项制度公更加公开和透明,也能够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保证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4要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管理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建立人才的吸引机制,能够通过招聘等方式吸引一些高质量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充分的调动起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规范的推进经济管理工作。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企业应该制定出培训的计划,能够结合岗位上的需求,对相关的管理人才进行业务培训,既可以通过外派考察以及网络学习的方式,也可以进行轮岗实习,确保管理人员能够真正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并且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企业应该加强投入完善培训机制,为员工们创造良好的发展途径,也能够实现现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更加规范运行。同时要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们产生一种归属感,避免出现人才的流失。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慰问以及各项活动全面增强企业内部员工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证员工们能够在自身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也能够全面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减少经济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阻碍。

第5篇: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 公共管理 困境 出路

一、新常态的概念和新常态环境下对公共管理工作的期许

1、新常态的概念及内容。所谓新常态,也是常态,但它是对以往的常态现状通过实践和证明,进行否定后,又形成的一种新的常态模式。这是一个社会的话题,更是一个经济的话题。在经济发展环境中,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的核变式增长以及国家或区域内经济发展模式的崭新状态中,表现出的相关政策制度、人的思想认识、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等各个方面的同步配套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健康、有序、快速的经济发展状态。对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则主要是在全民政治思想的进步、政策法规的健全完善、社会和民生服务中科学化管理的有序开展和有效进行等各个方面,从而进一步达到国富民安、生有保障、安全自由、民主集中的治理成效。当然,新常态还包括文化舆论领域、法治领域、农村建设领域等多个方面。新常态的形成,标志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和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步伐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和成果。

2、新常态环境下对公共管理工作的期许。公共管理工作是以政府政策为基础,以公共管理部门为依托,以社会力量为基础,以保障以社会民生为主的公共事务为主的管理工作。公共事业管理的工作手段主要是在常态环境下,依照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风土民情、社会和民俗需要,对公共事务进行综合治理和管理的行为,从而协助政府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公共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最终达到人民的满意,它是公共服务工作的基础保障。新常态环境下,随着政府职能和工作实效性的转变,公共管理工作的责任区域和责任份量较以前有很大改变和提高,社会和民众的需求标准也不同与以往,所以在新常态环境下,公共管理工作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浅尝辄止,它承载着国家、政府、社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所以,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一部分,它就是一个专门的职业。

二、新常态环境下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

比较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和社会需求,再看我国目前公共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会发现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不是空穴来风,是社会和民众的普遍反映。公共管理工作不能与时俱进阻碍了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制约了社会的长足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只有清醒地看到这个不足,明晰地分析我国公共管理工作遇到的困难,我们才能找准病灶、有的放矢。

1、政治体系与政治能力之间存在目标与现实的差距。纵观前我国公共管理共作制度的实施和举措的落实,会发现如全面化民生、民主化决策、法治化治理、纵深化渗透和普惠化涉及等方面做的还是不能尽如人意的。但持乐观的态度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法治管理、文化和经济环境的发展以及各方面民生举措的实施,还是比较平衡、融洽和有效的。这说明当前我国虽然公共管理工作大的形势是好的,但政治体系和政治能力之间仍存在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2、公共管理工作服务制度的落实举措还比较薄弱。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在很多时候还存在制度和举措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落实举措的能力不强、手段不新的地方。公共管理工作是需要实际的设施、工具和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行为来完成的,但随着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观念的滞后和工作的被动,很多举措已经不适时宜,很多设施和工具也已跟不上社会和民众的实际需要了。

3、公共管理工作者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公共管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对公共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起到的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普遍感到距新常态环境下社会和民众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现有制度举措中还存在很多与社会和民众的需求不相符或不能满足的方面。如果我国公共事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仍得不到行业重视,长期保持现有水平的话,那么将形成恶性循环,对管理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4、政府和上级政策与基层实际需要相脱离的矛盾。有很多时候,还存在上级的想法是好的、政策是对的,但到基层的落实中就走了形、变了味的现象,或有些政策落不到实处,从而得不到社会和民众的认同。在公共管理工作改革的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现象的出现,影响了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效果。

三、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出路

1、提高公共管理主体的管理能力。公共管理工作的管理能力决定着管理工作的效果。若要提高公共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提升它的管理能力,公用事业管理单位要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和优化自身管理能力,不断拿现有的管理方法与社会和民众的需要做对照查摆,查找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业务人员和执政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倡树和呼吁人民群众树立一个“公共管理人人有责的”大局意识,实现全民参与。

2、加强对公共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力度。不断加强公共管理技术与手段的创新,不断改变政府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将原来单一陈旧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丰富新颖的现代管理手段,并充分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真正提供在公共管理领域上技术的支持,从而保障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3、推动上层改革设计方案的实施。我国长期的历史可以证明,上层的改革设计方案及相关政策规范的出台,落脚点受益人都是社会和民众基层,但上级很多好的政策规范却由于基层的综合工作基础和执行力以及因地制宜的水平有限而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所以政府在政策颁发的同时,一定要兼顾重视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性,以确保政策的落地效果。同时,在公共管理工作改革过程中还要将体制制度的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要不断适应新常态环境下的需要,真正实现上层与基层的有机结合。

4、创新并重塑公共管理的正确价值体系 。在意识形态方面,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法治、民主、公正、公平的环境;在政治制度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意识形态方面,要实现制度设定与监督,充分发挥管理者的表率作用,最终促进优良价值体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晓倩.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J].管理研究, 2016(4).

[2]张再生,白 彬.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5(3).

第6篇: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范文

公立医院“去编”如何走 调研摸底先行

2014年11月,中央编办印发《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的意见》,提出对公立医院实行备案制管理,并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这为推进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方向已经明确,但是公立医院“去编制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如何走,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从2015年初开始,潍坊市编办在全市展开了为期一年的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情况普查和调研,实地走访5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公立医院,深入调查医院发展现状、编制配备、现有人员、岗位设置、床位配备、人才建设等方面情况,听取公立医院对编制管理的意见建议。同时反复与卫计、人社、财政等部门沟通衔接,了解实行备案制存在的困难,研究需出台的配套政策和实行备案制的操作路径等,并赴北京、天津、安徽进行了学习调研。通过调研摸底,找准上级改革举措与潍坊实际情况的结合点,研究制定落实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潍坊市编办在调研中发现,公立医院普遍面临着编制不足、人员短缺、人才引进招聘受限等问题,制约了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编制“瓶颈”日益凸显。以市人民医院为例,按照三级综合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应核编制数5766人,但实际核编1600人,编制配备明显不足。“现阶段医疗业务快速增长,受制于编制的制约,人力资源日益紧缺,对医院的学科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该市人民医院人力资源部一名工作人员说。

今年2月,省编办、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全省实行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工作进行了部署,我省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破冰。潍坊市根据中央和省文件规定,结合调研摸底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着手筹划起草潍坊市落实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出台了《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办法》。

创新实施“三备案” 多部门协同配合

2016年5月3日,潍坊市编委印发《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该市市县两级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和具有诊疗功能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等(不包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镇街卫生院)今后不再核定事业编制,原编内人员继续实行实名制管理,只出不进,逐步探索公立医院人员不纳入编制管理。

潍坊市编办事业编制科科长张莹介绍,《办法》规定了备案管理的实施范围、编制管理、备案流程、人员管理等方面15条,措施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其核心内容是创新提出“三备案”,切实规范备案管理程序。

一是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医院根据业务水平、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等提出人员控制总量初步意见,由卫计部门审核后,报机构编制部门。机构编制部门对公立医院申请备案的人员控制总量进行核算,及时备案,反馈卫计部门,同时抄送财政部门和人社部门。该总量实行动态调整,每两年调整一次。控制总量内人员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为保证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规定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主要用于医师、护师、药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必要的后勤保障人员。临时性工作和后勤服务所需人员,原则上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不纳入人员控制总量管理。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应不低于人员控制总量的95%。

二是新进人员计划备案。医院在核定的人员控制总量内,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合理确定新进人员计划,由卫计部门于每年11月底前将下年度计划报机构编制部门和人社部门备案。

三是新进人员管理备案。公立医院在新进人员计划内,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制定招聘方案,经卫计部门和人社部门同意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进人员不纳入实名制管理,由公立医院单独建立台账,于招聘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经卫计部门报机构编制部门和人社部门备案。

针对调研中公立医院反映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问题,《办法》还特别规定,对新引进的确需使用事业编制保障的高层次人才,在公立医院原编制空额内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按程序提报研究。

“编制改革不是单兵突进,而是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必须协同联动、同步推进才能保障改革措施真正落地。”潍坊市编办负责同志说。对此,潍坊市积极协调财政、人社、卫计等部门切实制定好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工作衔接,确保《办法》真正落实到位。

创新编制管理体制改革 激发医院发展活力

实行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是简政放权的具体体现,是编制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医院发展活力,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潍坊市落实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样本。

潍坊市编办副调研员李顺德告诉记者:“实施《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办法》,将审批制改成备案制,把人员控制总量如何确定放权给各公立医院,由公立医院在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用人,控制总量内人员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这将有利于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有效解决公立医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问题。”

推进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也为今后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指出了方向。“落实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是建立从身份管理逐渐走向岗位管理、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人事制度的重要一步,其积极作用将随着备案制的逐步落实日渐显现。”李顺德说。

实行备案管理后,由医院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工资分配等管理制度,淡化和取消身份差别;健全内部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个人薪酬挂钩。通过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在公立医院内部真正建立起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公立医院人才活力。

第7篇: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 排水管道 通病 误区 举措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各种先进设备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城市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聚集地,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在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市政基础建设构成了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城市排水系统已逐步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当前城市的发展和扩张,水作为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资源在任何生产过程和人们生活中都不可缺少,当然城市建设离不开排水系统。

一、测量差错造成的施工走样

1、产生原因。

在施工的时候没有按照施工设计规范和施工工程的合理管理制度,以至于在施工的时候要不断的避让建筑物,从而造成在轴线上的偏移,高程上产生积水甚至反坡现象。

2、预防措施。

(1)施工之前要合理认真的针对施工规范和测量规范进行综合的交接装技术复测,更是要合理科学的实施保护措施和保护方法。

(2)样桩布置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在设计中设置的埋置深度和相关的规定文件进行放羊,而且必须要对其进行复检,确保在施工的时候样桩防止的合理科学,这样才能够确保在施工中施工效益的良好有序进步。

3、治理方法。

(1)一旦发生管道偏移、积水,如果在施工的时候,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种规范问题和规范措施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在施工的时候对其各个细小细节进行严格控制,更是要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针对其中存在的偏差进行管理,针对超出管理需求的部分要进行拆除和返工重做。

(2)一个管道在高程施工控制中,如果出现反坡现象,那么在施工中就必须进行返工重做,这样是保证施工的必然前提。

二、管道渗漏,闭水试验不合格

(一)原因分析

管道渗漏主要与管道施工基础有直接关系,一般不少人会单方面认为只与基础荷载有关。其实,管道渗漏水不仅与基础条件、载荷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井体施工质量、闭水试验不合格形成积水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二)养护防护举措

1、排水管道基础结构不佳往往会导致管道与基础施工时出现不均匀沉降,一般都会导致积水形成,情节严重时会导致管口开裂或管道断裂的现象发生。因此,为了能够避免排水管道功能与质量能够保证,应当加强养护预防。为此,就要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是必然的选择,旨在加强基础稳定牢靠程度;水文条件不足或不良时,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换良进行处理,目的是管道底部基础槽底的荷载;管道基础周围土壤被扰动或者受积水影响,导致土质发生松软变化,应当认真做好回填工作,尤其是超挖部分要结合土质用稳定性较高的碎石、砂进行回填;地下水位土方开挖处理时,应当做好槽底的排水、降水工作,旨在控制周围湿度,从而才能为干槽施工创造条件,必要时要在槽坑底部预留出20cm的厚土。

2、如果是因为由于管材质量差引起的局部砼出现不牢固、松散所致的漏水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预防。首先,应要保证管材供应单位能提供合格证书与力学试验合格报告等技术资料。其次,管材表面应当保持平整与未出现麻面,同时用硬物击打应能听见响脆、悦耳的声音。最后,在管材安装时应当逐个逐节检查,一旦发现有质量病害特征的管材,应能在正规处理后才能施工使用。

3、接口质量与施工质量差、以及受外力作用所致的接口破损所致的管道渗漏水,其具体防止举措为:用质量规格良好的接口调料切要按照试验配合比、作业工艺要求等进行施工;接口缝保持干净、无泥垢,而水泥类的填料接口应当事先在作业前湿润,同样油性的要等其干燥后才能刷冷底子油,并按照作业工序要求进行施工。

4、检查井施工状况不佳,同时由井壁与连接管结合缝未能处理好所致的渗漏,具体预防养护举措为:先要视察砌筑砂浆的情况如何,看其是否饱满全面,或者是否有遗漏之处;抹面前同样要对表面加以清洁处理,并做好抹面后的压降养护工作;检查抹面与勾缝的砌筑情况,应在回填之前进行内抹面工序;和检查井连接的管道表面应在湿润后对其表面再次进行下水泥原浆处理,防止渗漏。

5、闭水段封口不密实,又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视,如果采用砌砖墙封堵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其一,砌堵前应把管口0.5m 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其二,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其三,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抹面应按防水的5层施工法施工。其四,条件允许时可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其五,预设排水孔应在管内底处以便排干和试验时检查。

三、检查井下沉与配件质量差的处理

(一)原因分析

检查井自身出现变形导致下沉,或者因为作业随意性较大、以及安装的井盖质量未能保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

(二)养护防治举措

1、垫层、基层是检查井的基础部分,所以要做好这两部分的检查,避免下沉现象出现。

2、砌筑质量应能保证并加以控制,可检查井口中心位置、高度等因素是否符合规格需求,避免井体变形。

3、井盖与井座应当配套;作业时座浆应全面饱满;轻重规格型号、以及面底要配套等。

四、回填土沉陷

(一)原因分析

压实机具不合适;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二)养护防止举措

首先,管槽回填时应当结合回填的具置与作业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与压实器材。其次,管槽空间不足时,可利用小型压路机碾压或者人工方式进行打夯夯填。其次,要根据使用填料与填筑厚度的相异,也要选用不同的相关夯实机具。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在管道施工作业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对管道施工作业质量通病、一些误区的正确认识外,还要做好作业后期的养护工作,即根据沉降程度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第8篇: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范文

【关键词】《消防法》,高校,消防安全

【Abstract】 To strengthen security against fi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that to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fire and then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it, the authors claim thei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security against fire, to boost safeness on campus by carding working thoughts at the 3rd anniversary of the issuing of Fire Contro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Key Words】Fire Control Law,colleges & universities,Security against fire

依据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的立法宗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于2009年5月1日公布施行,这对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强化应急救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消防安全工作,预防与减少火灾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随着社会经济与文明的发展,在人类活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导致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据权威统计,2000年至2004年,我国年平均发生火灾23.4万起,死亡2559人,受伤3531人,财产损失15.5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总体上处于平稳,但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仍处于各类灾害的前列,状况不容乐观。就高校而言,尽管高校的火灾危险性不是很大,发生火灾的频率不会很高,但高校人员高度集中,是消防安全管理和预防火灾发生的重点单位。近年来,高校的预防火灾的能力不断提高,但消防安全的薄弱环节也时常凸显,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如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学生宿舍发生火灾,4名被火灾围困的女生从6楼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通报,该省四所高校11月份相继发生火灾,幸发现扑救及时,未有人员伤亡,仅造成财产不同程度的损失。由此可见,火灾对社会还是高校所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一、高校消防安全的现状评估

为了正确把握高校消防安全的脉搏,提高消防安全的保障水平,分析消防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火灾风险因素,我们通过走访与问卷的形式,对处于城市区域内比较有代表意义的5所本科院校和5所专科院校进行了调研,并以这10所高校为蓝本,对高校的消防安全做一个全面的分析评估,认清消防安全形势,指出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为了叙述方便,对调研对象进行了随机编号。

(一)社会防灾功能不断提升

被调研的10所高校均处于城市区域内,社会环境、综合配套、政府服务等方面客观的安全比较因素相对有利。国家不断强化应急防控方面的法制建设,健全《消防法》等法律,为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提供法律支撑。各级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健全了全社会的消防安全网络和专业施救队伍,强化消防安全的保障水平。政府各部门不断强化对人民生活、经济活动、社会交流等各个环节节点的消防安全的监管职能。社会各基层团体单位为了保障安全与发展,消防安全工作得到充分的重视。社会公民得益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安全需要日益强烈,风险防灾理念不断强化。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全社会的防灾功能日益提升,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强化,惠及包括高校在内的社会各基层和全体公民。

(二)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日益加强

被调研的10所高校受惠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进行了校区的改扩建工程,建设了新校区,影响消防安全的建筑、道路、供电、供水等得到了有效改善。我们通过环境消防安全,建筑耐火条件,建筑消防配置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见表1)。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十一项消防安全指标分析:一是消防安全环境极大改善,10所高校距城市消防站距离不大于5公里,基本处于保护半径以内;周边无影响学校消防安全的危化企业;以城市网、独立网为主,河塘水道为补充的消防供水充分保障;校区道路状况良好,安全出口数量确保2个以上,符合要求。高校消防安全环境条件是十分有利的。二是建筑耐火良好,供教学实验、生活服务、行政管理的校区建筑基本是耐火条件很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有个别建筑为钢结构,彻底消除了耐火条件较差的砖木结构与木结构,建筑耐火条件很理想。三是建筑消防配置达标,所有建筑均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配置了消防设施。高层建筑、供电中心、计算机机房等要害部位强化了消防配置,增加设置了自动报警灭火措施。建筑消防配置通过相关专业部门检查验收,建筑消防设施比较可靠。无论从环境消防安全还是建筑消防安全看,高校抗拒火灾侵害的基础条件较好。

(三)消防安全管理常态化

消防安全管理作为安全保障条件的一个环节,普遍的到了充分的重视,列入日常的管理日程,凸显了有重点的常态化管理态势。我们设计了消防组织机制,消防管理措施,消防基本手段,消防应急举措等4个课目进行问卷调查(见表2)。

反映了以下特点:一是领导比较重视:建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了分管领导,健全了责任制,为消防安全提供了人员、经费等各方面的保障。二是在部门设置了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使消防安全始终处于有人抓有人管状态。三是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呈现出涵盖面广,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等特点。四是动态管理扎实:安全教育,节点检查,隐患整治经常化,效果较好。五是凸显应急举措:结合应急防控工作,健全了应急组织,制订了灭火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灭火应急演练。基本形成了以领导重视为关键,以部门管理为保障,以消防制度为支撑,以教育、检查、整治为基本手段,以应急举措为重点的常态化消防安全管理格局。

(四)用电不安全为主要的致灾原因

根据2006年至2011年的统计,5年来10所高校共发生火灾事件14起,无人员伤亡报告,造成42.8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报告次数最多的为5号对象,3次火灾;损失最大为10号对象,损失25万元;其中6号、9号火灾事故零报告。(具体见表3)。

经对14起火灾事件的综合分析,有以下特点。类别为A类火灾:属普通的可燃固体燃烧,无可燃液体、气体燃烧事故;属性为一般火灾,无重特大火灾事故。部位相对集中:主要为学生寝室,占总次数50%以上。致灾原因非常明显: 14起火灾事故其中13起的致灾原因为用电不当引起。自救能力较强:14起失火事件7起向“119”报警,其中一起由公安消防机关出勤施救,13起由校卫队、义务消防队自救扑灭。给我们的启示:在社会综合防灾能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高校消防安全环境,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极大改善,消防安全实行有效的常态化管理,自身的防灾自救能力日益增强,扑救初期火灾的成功率比较高,发生重特大火灾的概率大为降低,但加强安全用电管理更要重点凸显。

(五)火灾风险因素分析

尽管高校的消防综合安全环境有很大改善,但发生火灾的风险依然存在一是管理人员及员工的责任不强。主要表现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责任职责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防火制度执行不力,火险隐患整治不及时等造成不应发生的火灾发生。二是应对火灾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客观上高校自身不具备应对重特大火灾的能力,以及应对火灾综合素质欠缺等因素,火灾时可能造成报警施救失误,师生员工避险不当,导致火灾扩大蔓延,造成较大损失。三是对偶发因素的预见不足。来自自然、人为、物质不可预见的偶发火灾风险因素是存在的,如自然界地震、雷击起火,人为的纵火,无行为能力人的放火,小孩的玩火,物质的自燃等造成无法预见的突发火灾,可能令管理者措手不及,应对不当,事故扩大。四是消防安全设施的乱象。建筑的消防设施是抗拒火灾的第一道防线,十分重要的,但各高校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灭火器的质量不好;自动报警、灭火装置维护养护难;安全通道不畅;缺乏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器材装备成摆设等等,险象乱象不少,使消防安全设施的作用大打折扣,造成火灾来临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丧失扑灭初期火灾的的有利时机。五是用电不安全是主要的致灾风险。当今社会没有电可能就出现生存危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交流对电已现高度依赖,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电在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的同时,如使用不当对人类造成伤害与侵害也十分惊人。10所高校的失火事件也表明,用电不安全将是高校当前乃至今后主要的的火灾致灾因素。

二、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

《消防法》是消防安全工作的根本法规,贯彻执行《消防法》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根本与基础。为了预防火灾事故,减少火灾危害,促进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包括高校在内的任何社会单位都应在《消防法》的总体框架下,依据法定的消防工作方针与原则,履行相应的消防安全职责。完善各项防火、灭火措施,积极有效的应对火灾事故,保障消防安全。

(一)确立“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确立“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是高校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在消防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上,要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预防火灾上,贯彻执行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严密消防安全制度,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强化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在预防火灾上把文章做好做足。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也千万不能忽视灭火准备,要结合高校的实际,完善消防设施,健全灭火应急预案,强化师生的防灾风险意识,落实与社会救援力量的对接措施,一旦发生火灾能做到积极有效应对,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危害。只有坚持“防”、“消”并举,“防”、“消”并重的思想,将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有机结合,才能有效预防火灾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高校的消防安全,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二)贯彻“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全民积极参与”的原则。《消防法》确定“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全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是消防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客观规律的反映。“政府”、“部门”、“单位”、“全民”四者都是消防安全工作的主体,任何一方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四者共同构筑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格局。通过政府、部门、单位、个人四者,科学合理配置职责与义务,提高全社会防御火灾的能力。

(三)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高校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单位,或者是消防安全工作潜在重点单位,要按照《消防法》的相关要求,把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到依法履行职责的高度,逐条逐项对照贯彻执行。《消防法》规定的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相关条款职责是法定职责,必须履行,任何责任制不落实,履行职责不到位就是违法行为的反映,就应追究与检讨,构成犯罪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四)科学积极的应对火灾。科学有效的应对火灾。高校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做到科学有效的应对;遵循《消防法》明确的灭火救援应对模式,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准备。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健全应急组织,制订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在物质、人员、装备上做好应急灭火准备。二是必须报警。发生火灾无论大小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向“119”报警,要采取各项措施普及报警常识,畅通报警通道,杜绝迟报误报情况发生。三是积极扑救。要发挥自身的力量和消防设施的作用,努力阻止火势蔓延扩大,力争将火灾扑灭于初始阶段。四是服从指挥,火场组织指挥必须由公安消防机关承担,火灾所在单位要在公安消防机关的组织指挥下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全面保障。“充分准备,必须报警,积极施救,服从指挥”是社会基层单位应对火灾科学有效的基本举措。毫不例外,高校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举措,才能实现科学有效应对之目的。

通过学习研究《消防法》,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确立“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贯彻”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全民积极参与“的原则,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科学有效的应对火灾事故,最大限度的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高校消防安全的对策措施

在明确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实际状况,依据新《消防法》的相关要求,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为了充分提高消防安全保障能力,预防与控制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促进“平安校园”建设,提出以下对策与措施,供大家讨论。

(一)增强依法管理理念。《消防法》是消防安全工作的根本法规,是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和预防控制火灾的有力武器,要在充分学习研究《消防法》的基础上,贯彻执行消防工作的方针与原则,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在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消防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要在《消防法》基础上制订相关《条例》、《规章》、《办法》,规范社会各方面消防安全管理。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督作用,健全社会各环节节点消防安全的《规范》与《标准》。社会团体与单位要依法落实消防安全职责,严密各项措施,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公众要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的义务。使消防安全工作走上全面的法制轨道。

(二)共同维护高校消防安全。俗话说“高校无小事”,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对社会安全稳定有着特殊的意义,社会各阶层要把高校的消防安全作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实。政府要不断构建社会消防安全网络,提升预防控制火灾能力。政府相应部门要对高校环境规划、工程建设、设施设备、后勤服务等各环节的消防安全监管。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综合领导作用,加强对高校的消防安全指导。公安消防机构要对高校实施重点的消防监督管理,全力施救高校火灾。共同构筑高校的消防安全,促进社会稳定。

(三)着力提升消防安全的科技水平。要充分把握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研究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在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应用,提高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积极应用高效、环保、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火灾报警和灭火的自动化水平。积极采用智能化、电子化、数字化等新举措,强化对消防设施设备运行的监控水平。改善传统的消防安全管理理念、防火和灭火设置举措,提高高校的消防安全保障水平。

(四)构建常态化管理格局。为了确保消防安全常抓常管,确保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及时,确保消防安全长治久安,要积极探索消防安全长效运转管理机制,努力构建以组织领导重视为根本,以消防安全制度为支撑,以部门人员管理为保障,以教育、检查、整治为基本手段,消防应急举措并重的常态化消防安全管理格局。真真做到常抓不懈。值得借签的是,浙江省部分高校针对消防重点单位客观管理要求,建设了“消巡通”消防管理系统,对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数字化处理,实行即时监控,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整个消防管理区域联动,综合平台建设。在消防安全常态化管理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五)要坚决防止重特大火灾致灾条件的产生。所谓“重特大火灾“就是造成人员较大伤亡,财产重大损失,具体有国家界定标准。高校产生“重特大火灾“的致灾条件大致有瞬间的爆炸与燃烧,消防安全条件不具备的人员大量集聚,无安全制约的物资设备高度集中,火灾状况下措施严重失当等几方面。高校要根据实际分析可能产生的”重特大火灾“的致灾条件,严密化学危险品的管理与控制,强化学生公寓、集会、晚会的消防安全,加强物资设备的消防安全保护,强化火灾的应对措施,严密控制“重特大火灾”致灾条件的产生,坚决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六)切实加强薄弱环节消防安全。当前高校的消防安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依法管理观念不强,落实管理举措有差距,应急防控能力不强,个别单位消防设施运作不正常,安全用电问题突出,部分师生风险意识、安全素质不强等等方面。要根据薄弱环节采取针对的措施,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动态管理与检查,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加强师生的防风险培训等,采取专项整治、专题教育等手段,重点凸显对薄弱环节的整治管理,彻底消除不利因素,促进消防安全的健康均衡发展。

结束语:维护高校的消防安全是高校安全稳定,持续发展,秩序正常的客观要求,只有在《消防法》的指导下,贯彻执行消防工作方针与原则,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与义务,完善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强化薄弱环节的消防管理,才能有效的预防火灾和控制火灾,杜绝重特大火灾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火灾危害,有力促进“平安校园”建设,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法制出版社2008

人大法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释义》人民出版社2009

徐燕,《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使用手册》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References: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Fire Contro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egislation Press, 2008

第9篇:综合管理部管理举措范文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缺陷;改进措施;经济效益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持续增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医疗体制的存在,对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会计综合能力的增强等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通过这样的举措,不仅保证了医院战略投资范围的扩大,也为医院未来市场经营活动中风险概率的降低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现阶段医院会计制度的主要缺陷

1.1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相对其他的行业,医疗服务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对相关技术的要求较高,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医院固定资产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采取相同的核算方法完成不同方面的核算工作时,将会造成部分数据出现重大的偏差,导致固定资产数额虚增。结合目前某些医院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核算指标的要求不清晰,导致相关的操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失去了核算工作开展的实际意义。同时,某些医院医疗风险基金的计提比例有些低。医院在实际的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定的风险基金,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预防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一些医院风险基金的计提比例偏低,影响了风险基金实际的利用效率。风险基金设置较多,相应的计提比例偏低时,风险预防机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作用效果,影响了医院工作计划的按时完成。同时,风险基金计提比例偏低,也会影响会计制度应用范围的扩大,加大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

1.2会计控制措施的落实不到位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体现着医院会计制度的合理性。但是,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中的会计工作者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清,相关的理念了解不到位,导致具体的会计控制措施在实际的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医院正常的经营活动。某些会计工作者忽略了内部控制动态性的变化特点,认为这种管理制度只是作为固定性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淡化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贯穿于医院的各项业务,对于财务方面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会计从业者没有弄清内部控制的本质及实际的作用价值,影响了相关措施的顺利实施。同时,医院的部分会计工作者虽然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认为它的实施与否只与高层决策者有关,对具体的内部控制方式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会计控制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落实到位。

1.3某些会计核算原则不明确

某些医院会计核算的应用范围具有的局限性,针对的对象较为单一,导致部分费用在分摊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医院其他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现阶段医疗方面的支出费用和药品的支出费用作为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费用的支出缺乏必要的指导。部分会计工作者通过相关的计算方法,将不同科室的支出成本及相关的药品成本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思路与医院实际的成本支出不相符,因为医院的成本支出除日常的正常开销外,其他的科研项目方面也会增加医院的成本支出。会计工作者忽略了这些方面的费用,导致会计核算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降低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得出真实的医疗成本。同时,医院的管理费用较为广泛,既有药品的成本费用,也有其他方面的费用,根据人员比例分摊相应的费用,必然导致计算成本的不科学。

1.4会计报表制作的不规范

结合目前医院会计报表的具体内容,能够发现其中的管理费用已经被忽略,将相关的管理费用按照医疗科室及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以此作为其他支出成本的主要参考依据。这样的举措加大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预算编制及分析工作的难度,导致工作失误的增多,影响了相关成本支出控制工作的决策科学性,加大了医院投资项目的风险,降低了医院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

2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措施

2.1细化资产计价内容

衡量医院财务状况可以通过设置静态报表完成具体的工作,这种静态报表也从侧面反映了医院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体现了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及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当医院的会计工作者制定出详细的静态报表后,可以对内部的所有资产进行综合评估,大致推算出可能出现亏损的资产。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通过这样的举措也会有效地体现出来。同时,相关的主管部门根据财务方面的静态报表也能进行实时监督,保证医院财务活动开展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医院的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这些报表对经营状况有着大致的了解,保证了未来战略部署调整的科学性。

2.2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

最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报表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支出医院的会计报表中应该增加资产的负债内容、利润的大小及资金的流动状况等。通过这些重要的举措,不仅规范了医院的业务活动开展中的相关行为,也间接地加强了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提高卫生资源的整合率。因此,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有利于反映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方便相关管理部门的定期检查。同时,医院相关财务制度的完善,也会增加参考价值较大的现金流量表,为适应市场型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了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给医院实际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2.3规范财务报表的制作

医院会计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于财务报表的依赖程度较高,规范财务报表的制作,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财务报表也间接地体现了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对于会计工作开展中各项费用的支出管理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规范医院财务报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这些方面主要包括:①在财务报表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医院各方面的收入开支有着充分了解,保证财务报表的内容及种类等符合规范条例的要求。同时,为了保证财务报表作用的发挥,需要加入必要的会计报表附注,客观地反映医院的真实财务状况;②根据财务报表与会计制度中关联的编制方法、具体的编制原则等,需要向有关的审计机构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不能随意修改财务报表中相关的财务数据;③常见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了会计报表的相关内容及必要的附注部分,明确这些内容中的数据信息,为年度财务报表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2.4加强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

医院的资产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无形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医院在相关服务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对项目的整体成本进行必要的核算,将实际的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医院相关专业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时,增大风险基金的计提比例,从根本上保证风险基金实际的作用效果,对于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有着可靠的保障。不同的医院实际的经营状况有所区别,风险基金计提比例的合理性,客观地反映了会计制度影响下财务管理部门实际的管理水平。将风险基金计提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仅有利于提高风险基金实际的利用效率,也会增强风险预防机制的实用性。

3结论

医院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体现着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院会计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保证内部资金运转秩序的良好性。当前形势影响下,医院面对的市场环境较为复杂,会计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卫斌.浅谈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0).